《滥竽充数》教后记

2024-07-19

《滥竽充数》教后记(共14篇)

篇1:《滥竽充数》教后记

抓住一个词语

创建一个场景

——《滥竽充数》教后记

西安市雁塔区航天二一0小学

吕海花

最近我们在学习寓言《滥竽充数》是时候,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却抓住齐宣王喜欢排场的这一性格特点蒙混其中,最后却无法面对齐湣王的“单独考验”,落荒而逃的可笑结局,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努力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抓住课文中重点词语进行情景创设,通过丰富而具体的表现来了解南郭先生其人、其事、其可笑之处。

在课文一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齐宣王喜欢吹竽,有喜欢讲排场。抓住这一句话里面的“讲排场”,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齐宣王会为了听吹竽摆出怎样的排场?孩子们结合课文内容首先提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让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对于学生已经找到的具体例证就要深入挖掘。三百人“一齐”吹是怎样的场面呢?孩子们有的联系关于声音的成语形容那吹竽声是“震耳欲聋”、“响彻云霄”;有的说,齐宣王让他所有的乐手都穿着整齐、漂亮的衣服,排成方阵;还有的说,每次吹竽一定要文武百官一同欣赏,还要鼓掌叫好;每次吹奏得好还会大大奖励那三百位吹竽的乐手。这是一个多么会“讲排场”的齐宣王啊!他如此喜欢吹竽,如此喜欢三百人的队伍一齐吹竽,这样的排场不但让齐宣王自鸣得意,让文武百官羡慕不已,有一位南郭先生也动了心呢,引入下一部分的学习。

“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吹竽。”我问: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南郭先生的心情?学生立即抓住“请求”一词,如何“请求”呢?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才能令人钦佩。孩子们模仿身着长袍的古人,拱手而立,恭敬地说到:“齐宣王,我知道您很爱听吹竽,我可是咱们国家吹竽最好的人,我一定尽心尽力,为您效劳,让您欣赏最美妙的音乐。”在这句话中,融入了对齐宣王性格的把握,融入了南郭先生圆滑的智慧。我转身请一位“齐宣王”应答,孩子也很入戏:“快快来吧,我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呢!”我顺势扮演一位南郭先生的朋友:“我说,你怎么会想到去为齐宣王吹竽呢?”孩子们更是融入了角色:“我虽然不会吹,可是三百个人一齐吹,谁又会发现呢?我还能得到很好的待遇,为什么不去呢?”南郭先生的心理就此明晰了。我接着问:“批准加入之后,得到了什么呢?”孩子们立即抓住课文中“很高的待遇”这一短语开始想象:先给南郭先生发新衣服,还给他酬劳,还给他分配好住的地方,为他准备最好的竽等等。“既然已经加入了吹竽队,就随大家一齐去演出吧!南郭先生表现如何呢?孩子们又找出了“装腔作势”这一词语,大概知道就是装模作样的意思,但这样的理解怎么能够生动体现南郭先生的形象呢?我引导学生看插图,说一说。孩子们敏锐的目光很快有了发现:有的说,南郭先生装作吹竽的样子,拿着竽鼓起腮帮,其实就没有出气,也没有声音;有的说,南郭先生还用眼角偷看别人,看着大家陶醉的样子,他也在学呢!有的说,南郭先生还偷偷看齐宣王,故意装作用心吹的样子!还有的同学发现更为细致,其他乐师都头略微低下,说明正在使劲吹,而南郭先生头却稍微扬起来了,他根本不知道这个曲子怎么吹!多么了不起啊,原来,这就叫“装腔作势”!就这样,他一直混在队伍里充数,却没有被人发觉!

到了齐湣王的时候,事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这可是对乐师的——考验!看你有没有真本事了!面对这个考验,南郭先生只好“偷偷溜走了”!我又装作那位友人,问道:“那么好的乐师待遇,你怎么不去吹竽了呢?”孩子们纷纷回答:“以前人多可以混,现在不行了!齐湣王要一个个地吹,我不会啊!如果再待下去,被发现了,可是欺君之罪啊!”“那你是怎么跑出来的呢?”“我没有告诉别人,自己偷偷出来的,让他们知道了,还不笑死我啊!”到这里,通过对话,孩子们就了解了,南郭先生之所以逃跑,是因为他没有真才实学,经受不住考验,依靠蒙混过关是支持不了多久的!把一个简短的语言故事,通过抓词语,设情景,让学生把文章的内容和人物具象化,对于丰富文本理解、提升口语表达、拓展学习内容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当我们通过一个近乎现代化的解读,让南郭先生的形象丰富了起来,在此基础上带着学生诵读原文的时候,就有滋有味了!

篇2:《滥竽充数》教后记

“现在来不及说。等搬家搬好了再跟你说。”南郭先生头也不回地说。他拉上妻子,骑上高大的`骏马,来到了荒凉的山坡,在那里重新安了家。

南郭先生确定安全后,跟妻子说了自己滥竽充数的经历。妻子说:“不行,你怎么能欺骗齐⊥跄兀课腋你说,你现在要去将功补过。在华山上有一位吹竽的隐者,他吹竽的技术炉火纯青,你现在去向他拜师学艺,只要走过……”

南郭先生听了点点头,带上干粮,带上行囊,便走了。

过了九九八十一天,南郭先生翻过了十座山,淌过了十条河,又走过了十个草原,终于到了华山,找到了隐者。

南郭先生向隐者说明了来的缘故。隐者看他为人奸诈贪婪,不肯收他为徒。南郭先生听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吃也不喝。过了三天,隐者见他真心实意,便应允收他为徒。南郭先生听了,两行热泪流了下来,起身向隐者鞠躬、道谢。

南郭先生认真学习吹竽,隐者也细心地告诉他吹竽的技巧。南郭先生天天吹竽,从早吹到午,又从午吹到晚,晚上为了不影响隐者休息,南郭先生下山去练。渐渐地,南郭先生的嘴上也吹出了水泡,手上也按出了茧子。夏天,他不管烈日;冬天,他不管寒

冷。

隐者看他勤奋练习,便把所有的吹竽技巧劝传授给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突然有一天,隐者叫来了南郭先生,让他吹奏一曲。

南郭先生开始吹了,树上的鸟儿不叫了,树叶的沙沙声不见了,水里的鱼也游了过来……隐者闭上眼睛,聆听这美妙的竽声,不禁捋了捋胡须,陶醉在了竽声中。竽的声音戛然而止,隐者却依然陶醉在竽声中。过了好一会儿,隐者说:“嗯,可以了,你可以出师了。”

南郭先生舍不得师傅,但还是下山了。

离开华山,南郭先生也顾不上回家,径直往齐国走去。两个差人一看是南郭先生,立马把他带到了齐⊥趺媲啊F⊥跻豢词悄瞎先生,下令:“立刻处死他。”

“等一下!”南郭先生不慌不忙地说,“大王能否听小人吹一曲歌,再处死小人?”说完便吹了起来。

一曲终了,齐⊥跻慌囊巫樱笑了起来:“好啊!太妙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这就是天籁之音啊!哈哈哈!”齐⊥醪坏解除了南郭先生的处死令,而且还升他为乐师,奖了他一万两黄金,成为了他的贴身乐师。

篇3:浅议教后记

教学设计毕竟是个人或者少数人的智慧, 难免有疏漏之处, 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疏漏”:如操作不当或失败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欠妥的教学内容等记录下来, 并对其原因作深刻地分析和研究, 以便今后教学吸取教训, 在适当的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和解决, 或在以后教学中改进和纠正等。这样, 可以不断地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例如, 我在演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 教学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得出的数据出入很大, 有时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在分析其原因后, 接下来的教学中, 我选择了用钩码替代弹簧测力计, 实验数据既简洁又准确。我将这些做法写入教后记, 完善以后的教学,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如:处理电路故障一类问题时, 我就感觉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 学生仍难以理解。后来, 我在分组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关系时增加了如下实验: (1) 将电压表与电流表一起串联接入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2) 将电压表与电灯或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一起串联接入电路, 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以及电灯的发光情况。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学生果然对电路故障的分析理解容易的多了。

二、记教学灵感, 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详尽的教案也不可能全面地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全部情况。课堂上,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 教师和学生偶尔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 这些智慧的闪光点一闪即逝, 我们可以利用教后记去捕捉。例如我在复习物态变化这一章时, 由于内容繁杂, 学生难以理清。偶然间我把内容归纳为123456。即一个概念———温度;两个图像———熔化凝固图像、沸腾图像;三只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或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四组比较———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蒸发沸腾;五点区别———蒸发沸腾的不同, 即定义、发生部位、剧烈程度、影响的条件、发生的条件;六个物态变化过程。经过这么一整理, 学生容易记忆得多了, 不少同学仿照这一做法对其他章节内容进行整理, 感觉知识网络清晰多了、精练多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讨论“在盛水的容器中漂着一块冰, 当冰完全熔化时, 液面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时学生很难理解, 我当时突然想到用泥土填坑的例子跟学生解释, 假定冰不流动, 那么当把冰取出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小坑, 然后我们让冰在空烧杯中完全熔化成水, 这样通过比较水的体积和小坑的体积就行了, 学生很容易明白在哪一种情况下液面升高、降低或者不变的道理。

三、记学生问题及见解, 努力高效而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难点

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如:知识缺陷、思维障碍、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 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纠错教学, 同时也为再教时确定学生学习难点, 采取有效突破方法提供决策依据。如:我在今年安排学生利用滑动变阻器与灯炮串联改变电流的实验时, 就想起往年教后记中记录的学生作业中分析并联电路电流变化情况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于是, 要求在实验中增加将滑动变阻器与灯炮并联的情况, 能否通过移动滑片改变灯泡中的电流呢?从而, 加深了对滑动变阻器作用的认识。

四、记成功做法, 努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必须依附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后记往往起到积累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作用。因此, 教师每教完一节课, 细心回想一番:从课堂引入到教学难点的突破;从直观教具的合理利用到多媒体的动态设计配合;从画龙点睛的课堂总结到学生的独特见解;从别出心裁的解题方法到师生互动方式的设计, 师生互动模式的选择等等。这些都是课本上找不到的, 都可以把它们及时记下来, 写出心得体会, 这样在积累中探索, 在探索中积累。

篇4:浅谈写教后记

1 从教学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两方面考虑

尽管教师课前精心备课,但不一定事先什么都能想到,想全,因为知识是无止境的。一旦发现自己所讲知识不正确或有疏漏,应及时更正或补充。如:一位老师讲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老师强调说三角形面积只能用“底×高÷2”来计算,课后有学生计算三角形面积时用“底÷2×高”的方法也正确的求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并且能讲出道理,教师又重新理解教材,发现求三角形面积还可以用“底÷2×高”的方法来解答。他在教后记中写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全面地去理解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节课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还有:底÷2×高;高÷2×底”等方法。第二节课上这位老师向学生作了补充和说明,使学生得到了正确全面的认识。

2 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考虑

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设计上,有的设计简单明了,学生听了容易理解,效果会很好,有的设计复杂难懂,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 ,遇到这些教学问题的时候,可以记录下来,对以后的教学有益无害。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积极参与了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的学习过程 ,学生很轻松地建立了面积单位的概念”。

3 从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方面考虑

课堂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虽不能面面俱到,但贪多求全,否则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也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和要求,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这一点,写教后记之前,可以先分析一下所教内容重点是否被突出,难点是否被突破,若都没做到,要分析原因,以便改进教学,若己做到,也可以总结经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后,在教后记中写道:“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原有知识,结合实物,图形线段等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进行归纳,形成概念,突出教学重点,还紧紧围绕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认识安排练习,并及时做书上的习题,进一步强化‘平均分’的概念,突破了难点。”

4 从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考虑

选择和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这种好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成为教后记的内容。

5 从教学效果方面考虑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常常可以通过学生作业的批改或课堂提问体现出来,有时还可以通过听课老师的意见与课堂气氛反映出来。如果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地回答问题, 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把作业做好,那么课堂教学是成功的。如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作业错得很少。我在教后记中这样写道: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虽然是除法计算教学中的难点,但由于我重视计算的原理,即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再除,学生对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已有基础,所以学生很容易掌握,特别是在笔算的过程中,我重视了笔算的操作过程,最终教学效果很好。作业正确率很高,本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

篇5:《秋天》教后记

新乡市第九中学

周婧

我是个性格比较内敛的人,讲授诗歌历来是我的弱项。当看到自己抽到的题目居然是何其芳的现代诗《秋天》时,其震惊是可想而知的。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就接受挑战吧。9月23日那一刻,仍历历在目。它带给我一种全新的体验。

1、侧重于教给学生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欣赏诗歌的方法。

初一学生因为初步学习现代诗,对现代诗的特点及学习方法还不够明确。因此我把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把握感情作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文学作品的欣赏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老师的情感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教的是品味的方法,而不是品味的结果。欣赏诗歌应从朗读入手,感受作品的语言美。至于诗歌的意境美应随着学生阅读体验的增多而逐渐加强,不是初一学生能达到的目标。

词语的解释有多种方法,根据语境推测含义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本文中的“枯涸”“归泊”就需放在语境中才能准确理解。于是我就采取了把词放到句子中解释的方法,既引导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使学生学会了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方法。

2、配合文本,用图片唤起学生对秋天美的感受。

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的。而多媒体手段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它能把声、色、图、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容量大,形象生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欲望,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插进美丽的图片、美妙的音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引课时结合图片请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秋天,朗读时结合画面朗诵课文,结束时结合画面与音乐请学生写感受,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有关牧女思恋的定位。何其芳是位性格内向的人,他的生活圈子非常狭小,加上封建家庭的压制、初恋的挫败,使何其芳早期的诗歌主题以抒发内心的苦闷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为主。《秋天》写于作者20岁上大学期间。作者撷取了秋天特有的几个场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远、亮丽的乡村秋景图。诗中写到了牧羊女眼中的秋天及见此景象的心理活动。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牧羊女也得以在这清静中倾听自己的心声。夏天过去了,但夏天留给她的印象只有牧童的笛声,此时她眼中梦寐的应是对这种情谊的留恋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许不那么明确,也许不那么强烈,但少女的情怀却真切地颤动了。这种感情也恰恰是何其芳早期诗歌中的主旋律。只不过,这首写的更为含蓄,更为微妙。综合这些,我认为此时此刻的牧女心中梦寐的应是一种朦胧的思恋之情。

篇6:《猫》的教后记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文章条理晰,以风趣亲切的语言,把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描述的栩栩如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求突出文中所蕴含着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强调学生在阅读中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的发展空间,使课堂焕发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采用先扶后教的方法,即先引领学生通过“老实”“贪玩”这两个词来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然后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现猫性格的词语,并看看作者是怎么把这些矛盾词语连起来的?从而让学生有机会自己阅读,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抓住“尽职”“胆小”“勇敢”等词来体会猫的古怪性格。接着我让学生用上“说它┄┄可是┄┄”句式说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学生说“小狗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温顺吧,它的确有时很温顺,你一回家,它就会迎上去使劲摇尾巴,把爪子搭在你腿上。可它又是那么尽职,每天晚上总是那么忠诚地守在大门口,一有风吹草动,它就立刻起身四处张望。”学生在学习课文语言时,也进行说话和写作的训练,真是一举两得!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划出作者喜欢猫的语句仔细品读。学生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有同学说:“在作者眼中,猫的脏脚印成了可爱的‘小梅花’,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猫呀!”有同学说:“我在‘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这句话中体会到老舍对猫的喜爱,在他眼中猫就像一位歌唱家一样棒。”还有的同学说:“我从‘蹭你的腿,要给你抓痒痒’这句话看出猫与作者之间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可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潜心研读,细心品味,学生便会很快地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教学本课后,我在“丰富语言的积累”方面也有了点儿收获。新课标把“注重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丰富语言的过程。说话时“出口成章”,习作时“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有着深厚的语言积淀。而语言的积累也是个长期的过程,语文教师一定要随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今天,我就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把好词好句储备在脑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我想:如果每节课前,语文教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时间检验一下学生上节课中所积累的语言,相信学生日后定会终身受益。

篇7:体育教后记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在小学教学15年了,我觉得做一名小学教师真的不简单,特别是做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更不容易,我们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太复杂了,但在工作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借此机会我就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二、游戏比赛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比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三、小组活动可培养学生乐于合群的性格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运动处方”的教学方式可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身体练习等各种成分组成,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并无固定形式。体育课的结构形式应根据课的不同任务、不同教材、不同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我们不能把教学过程只限于一种手段的固定。个人认为:不论我们采用哪种课堂结构,总要考虑三个要素:(1)、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要能学习到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2)、一节课合理的教学密度应达到85%以上。

(3)、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合理的课堂结构应该是从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出发、从满足学生的活动愿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出发,多层次的教学组织结构,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多向性、多变化的去安排,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二

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你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他们会逐步接纳你,更加尊重你。这样的例子发生了几次,我总是把握时机,与孩子们走近,与他们成为朋友。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三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况之下,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从以往那种单纯追求运动成绩的框框里跳出来,树立健康体育观的意识,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来带领和引导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使同学们身体素质和体质两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让他们的人人身体都“棒”起来,少生病或不生病。这也是我们上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体质使身体变得更健康,而每周有限的体育课,往往是不能满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的。健康则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通过短时间取得好的效果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人体机能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在体育教学中应把着眼于怎样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与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逐步地培养他们爱好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找到真正的自我。慢慢的让体育运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他们的一生。

体育课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要认真上好这堂课,他们都喜欢户外有组织的“玩” 但课堂上总有几个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违反纪律,这主要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所以 上课时很容易被一些外界事情干扰,并吸引其注意力的分散。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不可能在40分钟内强制自己集中精力认真上好课。所以教师就更应该利用游戏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过去就是利用沙池,学生排队练习,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 游戏教学,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在平地也可以进行 练习,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然后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接着教师又说:“看谁跳 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谁最象小兔子。”这样,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再 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不觉得累和讨厌。但有些教材,并不能全部都运用竞赛性的游戏。如:耐久跑教材(50*8往返跑)就可以运用“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 的练习。既激发学生能积极进行锻炼,又能达到耐久跑的要求,使学生不觉得累和讨厌。以上的游戏完毕进 行便步走,走成圆圈,再进行一个“找伙伴”的游戏,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 动,用一个唱游来代替,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最终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因此,在体育 课中能有效地贯穿游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排除学生的“逆反心 理”,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的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象我们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60多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更何况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其实“放羊课”是特别难上的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象这类课我不敢上,一来让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让学生在操场疯玩,自己到处转悠,巡视。二来学校的环境有些不允许,一堂体育课,操场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经常六七个班在场地上。这儿跑去撞到人,那儿投球砸到人了,更别说其它项目。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等。

篇8:《轴对称图形》教后记

《轴对称图形》是高年级的知识,三年级学生能否顺利学习这一内容?教学的效果又会如何?在不同的年龄段教学这一内容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又有何区别?这些问题激发了我对这一内容的探索。

钻研教材

由于是高年级下放的知识,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时,一定要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力图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等方式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对折以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制作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世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时,我希望通过一些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沿着“猜想—验证—总结—应用—欣赏”的轨迹去发现、探索,经历这一学习过程。

试教

教学设计完成以后,我借三年级的一个班进行了一次试教,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片段一导入环节,我设计的是课件出示天安门、奖杯、飞机模型这三个图形,然后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并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汇报。学生有的说它们都是一些模型;有的说它们都很好看……浪费了不少时间,而学生发现的都是些和对称无关的特征,对对称这一特征感知不深刻,极大地影响了后续的教学。

片段二新授环节中,由于导入环节中对对称特征感知不深入,学生启而不发,很多环节我只好包办代替了,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对折、观察,并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让学生多说一说特征以强化对新知的认识。课后,一位听课老师问我:“这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在哪里呢?”刚刚还庆幸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呀,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我的这节课上没有落实。

片段三练习中,让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一组图案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给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汇报时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或是说不出理由。我着急了,连忙说:“你们把这些图形在心里对折,看两边是不是能完全重合呀!”终于,有几位学生举手了,说出了题目的答案。我舒了一口气,赶忙进入下一环节。可是由于前面知识掌握不扎实,后续练习达成度均不高。

第二次施教

在和听课老师共同商讨之后,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由于试教的失败,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重新研究教材和学生学情。

改进一导入环节,结合学生在活动课上制作风筝的经验,多媒体出示一个对称的和一个不对称的风筝,让学生预测一下,这两个风筝哪一个可以飞得又高又稳。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又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另一个风筝飞不高呢?”一学生说:“因为它不对称呀!”通过比较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了对称这一现象。其实,学生对对称图形有丰富的感性经验,但是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没有高年级那样的敏锐,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概括图形的特征。从三年级学生生活中的感性经验引入教学,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

改进二新授环节时,出示天安门、奖杯和飞机的平面图形,首先让学生猜测:“把这些平面图形对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先猜再动手操作验证,并在小组内交流。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和老师的点拨,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接着,让学生打开刚才对折后的图形观察有什么新的发现,并介绍对称轴的概念。这样改进,教师教得轻松,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中猜想、验证、发现,自主认识特征,这一改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

改进三巩固练习的改进主要是体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发展,体现练习的层次和多样。主要有这几个环节:1根据图形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一题通过对折判断,另一题提高要求,观察判断。)2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的办法动手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3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思考原图形。4欣赏剪纸、风筝、脸谱等生活中的对称图案,感受对称美。针对一些判断图案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允许学生借助小棒放在图形的对折处,观察两边是否能完全重合,降低部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反思

听课老师对于第二次施教给予了肯定。课后,我回想前后两次教学,感触颇多。

反思一要认真研究学生。

平时,我们高喊“备学生”“要抓住学生的知识起点”,但事实上我们经常按自己的思维主观臆断学生的想法和知识起点,不管变换多少形式,问题的症结依然存在,学生的现实学情仍会出乎教师的预想。教师只有深入钻研学生的学情,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才能找到教学的“最近发展区”,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成长体系,这一点在概念课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反思二抓住课堂的教学本质来开展教学。

篇9:浅议撰写教后记

关键词:教学后记;反思不足;反思成功

首先,写教学后记有利于语文老师不断成长、更新经验。能够及时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记录下来的语文老师,他们会对某些较突出的典型问题引起注意,对它们进行探究、思考和改进,从而提高对这类问题教学处理的艺术。

其次,写教学反思有利于语文教师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并不是缺少实践而是缺少思考。一般的教师往往只知道怎么去教,而对为什么要这样去教思考得较少,不能自然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肤浅,理论和实践脱节。

教学后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學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一、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年轻教师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2)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3)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4)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5)采取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教师们应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6)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总之,教学后记能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逐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教育水平,开创属于自己、适合自己、不断发展的新天地,而写好教学后记无疑便是这一行为的最佳途径。

(作者单位 江西省贵溪市冷水中心学校)

篇10:输入文字教后记

学生正确控制键盘,流利快速的输入汉字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我一开始认为只要学生苦练就能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结果不然。要想提高打字速度还需要许多技巧。

一、了解键盘构造。

键盘中的二十六个字母不是按照顺序排列的,而是根据常用性排列的。这就需要学生去记忆,并且要学习正确的指法,掌握每个手指的分工。

二、做好基础练习。

快速输入汉字的基础是字母练习。要想提高打字速度,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我要求学生从基准键开始,直到全键盘小写字母键练习。

三、选择一种功能较好的中文输入法。

我认为搜狗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中文输入法。它的优点是记忆能力强。首先,让学生知道二十六个字母中有二十四个字母可以直接打出一个汉字,这就相当于五笔中的一级简码,如:J是就,W是我……其次,让学生尽可能输入词组,好多常用词组只需要输入声母即可,如:DK是打开,MM是妈妈……如果不常用的词组可以第一个字拼全第二个字只输入声母。最后,需要同学们去记忆哪个字,哪组词在第几页第几个。

篇11:课文《水》教后记

作者笔下,水是如此珍贵,但对于身处水资源充足的我们是很难体会到这一点的,因而,如何让孩子真切地感受水的珍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上课时,我紧紧抓住了课文的两条线索带着学生走入作者的生活,那就是“缺水所带来的苦”以及“用水所带来的乐”。让学生在自学划相关词句、交流体会、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学习课文。“缺水所带来的苦”主要通过“挑水难”“洗澡难”“盼开窖”等事情体现,“用水所带来的乐”则通过“雨中洗澡”和“洗凉水浴”这两件事体现。

教学时,我以一组有关“水”的成语导入,这些成语是生活在江南水乡孩子心目中的词语,继而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母亲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你们真是饿坏了”,这样形成强烈的对比。初步体会在缺水地区,水是很珍贵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对村里人取水的`描写,让学生画出令自己震惊的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以此体会到取水“人之多”“路之远”“水之少”“时间长”“量之少”,同时,让学生进行想象,从而体验到缺水之苦,进而明白水之珍贵,于是对“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最珍贵的东西”,随后“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样的说法也就很好理解了。自我感觉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位。

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了“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一回澡。”让学生谈体会,同时让学生想象洗澡时的场景,并通过朗读,感受水成了村里人幸福的源泉。然后通过想象,水给人们带来痛快、舒服、幸福,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在这短暂的快乐之前、之后,分别是什么?以此来反衬缺水之苦。

第三自然段主要抓住“风干”这个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水的珍贵。并通过朗读、想象感受。第四自然段,主要通过朗读,来感受四兄弟被母亲一勺凉水淋漓的快乐。

篇12:《拉萨的天空》教后记

作者:佚名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30

《拉萨的天空》教后记

第七课《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但所描写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看课题质疑。学生围绕着拉萨、天空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有不少是值得研究的,例如:为什么不写西藏的其他地方,而只写拉萨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为什么那么美呢,我们的天也很蓝,为什么不像拉萨的天那么透亮呢?从这些提问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思维直指美的核心所在。接着我和学生一起聊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查找资料,自己试着解决想了解的问题。在第一课时初读过后,我期待着第二天的语文课。

课文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描绘了拉萨天空独特的“蓝”。第二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建构文本的意义。

一、情境中体验

拉萨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显得陌生而遥远。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在低回的音乐背景下用自己饱含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拉萨的蓝天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此时我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拉萨的天时,他们异口同声从心中喊出了“蓝!”。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

二、对话中感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对话中碰撞、交流,最后达到交融的境界。但对话的中心始终必须是学生。因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我们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课上我没有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划出文中描写天空蓝的句子,仔仔细细读一读,想想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在这里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与文本对话。在朗读中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学生不仅吸收了文本内容所负载的信息,而且在对话中实现了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适时点拨、激励,有效地煽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在与教师对话,生生对话中,不断实践着思维的碰撞,不断形成新的、创造性的认识。

本堂课还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引读、自读、范读、齐读等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代悟,以读抒情。

最后又一次运用多媒体展示拉萨不一样的天空,让学生在充分领悟了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再来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创造性地进行了表达,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学生对拉萨的向往和热爱,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也得到了情感的升华。

自吴江市屯村实验小学论坛

篇13:撰写教后记的方法和作用

关键词:教后记,思想,方法

草丰美, 但现在, 有些地方要从三百米以下的地下抽水;再如会宁地区,

脸, 人畜的正常用水也受到严格的限制。然后我向同学们发问, 地处沙漠腹地的绿洲, 浪费水意味着什么?那白白流进下水道的纯净清流, 又何尝不是大地母亲的血液?最后, 我郑重地告诉同学们, 如果地处沙漠腹地的金塔不注意节约用水, 这里将变成第二个民勤县, 甚至第二个罗布泊。我说这些的时候, 我看到同学们的表情很凝重, 说明这些事例对他们的心灵是有所触动的。

春天经常刮大风, 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被风吹落的树枝、绿叶。对此, 我这样引导, 我说, 这些枝叶, 本应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炫耀枝头, 现在被狂风硬生生的揪下来, 假如树木有情, 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悲伤的事啊。然后我引导同学们探究造成春季叶落枝头的原因, 同学们自然而然认识到当地环境恶化问题。通过这样一个事例, 同学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就更加具体, 更加深入了。

最后我说, 同学们都埋怨生活过于平淡, 作文无话可说, 而其实, 是我们缺少挖掘生活的意识, 缺少一颗善感的心灵。无论是对人, 还是对物, 只要用心去感受他们,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 充满情味的世界。

整节课, 同学们都在我的情感调动中思考着。我觉得, 学生之所以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 是因为我选取了一些他们熟悉的, 但未曾做过深入思考的人、事、景、物, 而当我把这些生活中的素材融入自身情感体验展示出来的时候, 自然而然也调动起了潜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所以, 作文训练, 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一些有意义的写作素材, 这样, 学生才能写出有本真情感的作文。

教后记到底应该记哪些具体内容?记教后记又有哪些作用呢?

一、记录教师看来很简单可学生感到很困惑的问题

由于学生是初学者, 许多在教师看来是“不值一提”的知识, 对学生来说却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学习时“钻牛角尖”、“思维混乱”等等令教者头痛的现象就会经常发生。这反映了学生知识的不系统, 表面化或者模糊性。教师对此现象, 发牢骚、置之不理或者不适当的批评, 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相反, 如果我们将学生学习时的困惑记下来, 进行归纳、对比、分析, 找出学生思维的难点, 有针对的进行指导;每隔一段时间, 将这些问题重新整理给学生练习或理解记忆, 学生肯定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对于教师来说, 日积月累, 教学资源日益丰富, 对所教学科里有哪些“急流和险滩”也就了如指掌, 课堂教学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记录教师在教学中的疏漏和对有些知识的新的探索

由于种种原因, 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总有考虑不足之处, 例如:将教学难点简单化;忽视了一些知识的联系和拓展;部分教材的处理限于知识点处理太僵化;过于重视知识本身的结构体系而轻视学生的接受方式等。一次我在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中有关钠的性质时, 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后, 将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和重要物理性质板书在黑板上后, 我发现学生精神木然, 无精打采。意识到情况不对, 我突然认真地说道:“世界上总有一些幸运的人从地下挖出了大块的黄金, 试想一下:他们会不会幸运地挖到金属钠块呢?”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李广裕

了。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如果按照某一种模式重复灌输知识,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厌倦, 如果方式稍作变化, 则效果可能就截然不同。再如有一次, 我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技巧时, 介绍了“零价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 我试着对原理加以解释、对过程进行推导, 结果学生还是一知半解, 甚至不知所云, 练习的结果也与我的期望相距甚远。事后我反思:对于“零价法”, 会用就行了, 何必要学生理解呢?此后我把该方法固化为一个套路教会了学生使用方法, 再进行运用的练习, 结果效果很好。诸如此类, 只要我们认真去思考, 就会觉得有许多东西值得去推敲, 就会从中悟到许多对教和学有益的思想和方法。

三、记录教师在教学中灵光乍现的神来之笔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有时常常会有一些随机的精妙方法和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之后, 要对课堂教学中确实独具匠心之处进行归纳和总结;另外, 再详细的课堂教学设计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问题情境的创设, 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发生, 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 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 如果课后及时去反思、归纳、记录, 将这些“神来之笔”变为“常规武器”, 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大大提高。至于教学机智, 跟教师的教学热情及当时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教学热情高, 就会自觉地去思考、探究教材, 就会密切的关注学生的反应;情绪高涨, 才能思维开阔, 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也就会脱口而出。而把教学机智及时记下来, 就会把你的教学热情和高涨的情绪不断地推向高潮。

篇14:浅谈教后记的写法

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准备和设计,而往往忽视了课后的反思和总结,也就是忽视写“教后记”。殊不知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回顾教学得失并记录于册的“教后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

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很难见到“教后记”的踪影,但是近年来随着教学反思意识的萌芽,教后记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教案中,成为许多学校规定的教案的组成部分之一。笔者想就“教后记”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教后记不应是教案的一部分。教案,顾名思义,即为教学方案,应是预设性的,而教后记,应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以及师生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反思,不属于超前的范畴,它不应属于屈居于教案一隅,应是于教案处于平等的位置。尽管在现今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定写教后记,但是许多教师也只是敷衍了事:有的语焉不详,有的互相抄袭,未能真正进行教学反思,这使得教后记的作用大大削弱。教后记应是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是教学反思的捷径。

那么,到底什么是教学反思?毋庸置疑,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教学反思应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教案中的预设和课堂上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其中,“自我觉察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教师从教多年,教学水平一直没到最佳状态,这与“自我觉察水平”不够有直接的关系。笔者认为,作为教师,专业知识与授课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意识与行为更是必不可少的。不然,教师很难从一个客观的、建设性的角度审视自身。它是具体地对于某一教学环节、某一个讨论回合甚至某一教学语言展开“回头式”思考。在反思中,某一更先进、更实效的思想在抽穗、在拔节、在生长。这其中,有对自己教学思路的衡量,有对课文构成的评判,有对学生更深层次的教学关怀。

那么教后记到底应写些什么呢?该怎样写呢?

1.记教学中的“得”。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将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新课导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或授课过程中“灵感”顿生等)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还可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写入教后记,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经过不断积累、归类整理,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将大有裨益。

2.记教学中的“失”。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性因素估计不足等情况。对此,只有及时、客观地予以记载,并分析其原因,研究弥补措施,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

3.记教学中的“智”。即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

误认识时,若教师总是简单地予以否定,则难以令学生信服,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如果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诱导学生自己导出错误结论,学生就会迷途知返。

须注意的是,写“教后记”一要及时准确,在教学情感还没有在头脑中消退之时准确地记录下来;二要重内容、求实效,要以实用为原则,不必拘泥于形式,可写一孔之见、点滴疏漏,也可以就某一问题作专题分析;三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正如布鲁克菲尔德在《批判反思型教师ABC》的前言中所说:“(教后记)让我认识到我的教学不一定就是糟糕的和有害的,但是却是存在着问题的。”

上一篇:公司履约承诺书下一篇:小班家长开放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