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瓶的知识教学设计

2024-05-11

饮料瓶的知识教学设计(共9篇)

篇1:饮料瓶的知识教学设计

《饮料瓶的知识》教学设计

一、科学概念:

1、使学生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饮料瓶所蕴藏的知识

2、学会使用废旧饮料瓶进行制作及实验活动

3、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饮料瓶的活动,探寻饮料瓶的相关知识;

2、利用饮料瓶进行科学小制作和进行科学小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科学习惯和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饮料瓶蕴藏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饮料瓶上的信息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比较和实践运用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材料箱(各种各样的饮料瓶)、饮料瓶小制作及科学实验作品图片,饮料瓶知识课件,常用的小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科技制作工具和相关材料(剪刀、双面胶、彩色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在上课前,进行师生互动,活跃气氛,根据实际情况结束活动,直接转入活动教学)(二)活动导入新课

1、展示饮料瓶科技小制作,提出问题:看到这个小制作你想到了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了解学生的认识能力。

3、提示制作材料:知道这个科技小制作老师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4、调查学生对于饮料瓶的认识知识水平。

5、学生针对于饮料瓶知识的自由汇报活动(材料、信息等)

6、讨论活动:买安全饮用的饮料给客人喝,大家认为老师购买饮料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7、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通过活动揭示出标签信息。

8、了解学生对饮料瓶标签上信息的了解程度,导入饮料瓶标签的观察。

(三)观察与提问(了解饮料瓶各方面的知识,发现新问题。)

1、观察标签信息时注意事项的的讨论。

2、学生讨论汇报

3、教师小结:提出具体明确要求——运用眼睛观察的方法一起来探究饮料瓶上的秘密。并提出明确要求:

1)在我们的材料箱中每人取出一个饮料瓶,按照我们刚才描述的观察方法认真观察,每发现一个信息在记录纸上按你自己的方法做一个标记,看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找到的信息最多!2)观察完毕后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3)相互讨论后把饮料瓶放回材料箱,汇报我们发现的信息。

4、教师参与小组观察活动,并出示课题

5、各小组汇报饮料瓶标签上的信息情况。教师适时板书相关知识点,并针对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大胆、猜测假设

6、教师小结,提示将不明白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课后再研究讨论

7、讨论饮料瓶的作用,阅读课文拓展知识

8、讨论交流对阅读知识的运用

9、教师小结

(四)自主探究、拓展研究

1、学生对饮料瓶再创作的作品讨论

2、观赏用废旧饮料瓶做的一个小工艺品、小实验装置(展示),交流生活中的运用

3、学生利用饮料瓶进行制作活动的构想讨论

4、进行制作的注意事项讨论

5、学生制作活动(大屏幕自动播放轻音乐及小制作的画面)

6、小组展示并介绍作品。

(五)总结

篇2:饮料瓶的知识教学设计

汝阳二小 李可彬

《饮料瓶的知识》是由大象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教学活动。

 设计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总目标 中说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

在应掌握的科学方法中提到:

“(1)学会从生活经验中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提出科学问题)(2)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并且能够对观察和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陈述。(进行观察和实验)

(3)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假设,运用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科学解释)”

在具体目标(方案二)中对科学知识的描述

“通过设计和技术方面的学习,能初步综合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运用工具制造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

按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结合我校的智趣课堂理念——“以兴趣为主导 以探究为主线 以活动为载体 以成长为根本”,我设计了这节课。

整个教学从观察探究活动到实践探究活动贯穿教学始末,我设计了五

2、学会使用废旧饮料瓶进行制作及实验活动

3、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饮料瓶的活动,探寻饮料瓶的相关知识;

2、利用饮料瓶进行科学小制作和进行科学小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科学习惯和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饮料瓶蕴藏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饮料瓶上的信息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比较和实践运用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材料箱(各种各样的饮料瓶)、饮料瓶小制作及科学实验作品图片,饮料瓶知识课件,常用的小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科技制作工具和相关材料(剪刀、双面胶、彩色纸等)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活动一

 好,请大家先看一个视频——我爱发明。

 同学们,你们看到视频中的电动船是用什么做的吗? 

 好了,上一节,老师让大家在课下每人搜集一个废旧饮料瓶,大家都带了吗?

就是吹塑吹出来的,圆形是最好批量生产的,其他形状包括方形的不好吹啊! 第二个小知识——课件16 塑料饮料瓶长期盛酒、醋、酱油,好不好,为什么?

原因

一、聚丙烯塑料本身无毒,但是生产过程中混入的少量有害物质,如果长期贮存酒、醋、酱油等,则会使有害物质慢慢溶出。

原因二:饮料瓶在空气中会受到氧气、紫外线等的作用而老化,释放出更多的有害物质,使长期存放在瓶内的酒、醋、酱油等变质变味。 活动五

 同学们又了解这么多的饮料瓶知识,那么废弃的饮料瓶可以做什么呢?(头脑风暴活动)

(学生想到的都可以说,之后让学生观察小制作图片11张,激发创作灵感和欲望。)

 在制作过程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 小组展示并介绍作品。课堂总结

1、学生小结活动

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请记录在问题银行中。

2、教师总结

 学生表现,小组表现等。

篇3:饮料瓶的知识教学设计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从表面上看物质的丰富程度更高, 闲暇时间更为充裕, 但是人们的生活质量, 包括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并没有按正比例增长。”[1]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 真正健康的人群仅占5%, 患有疾病的人群占20%, 75% 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理念, 主要是为了人的健康, 为了环境的健康, 而环境的健康说到底也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人类能更好、更和谐地生存以及生活下去。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有很多, 对于设计师来说, 如何通过日常生活物品的改良或创新设计来降低疾病发生率, 排除健康隐患, 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 国内外对饮料瓶设计的研究, 主要是针对饮料瓶材料、包装外观设计和瓶体结构等内容, 较少研究如何削弱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隐患。本文主要针对人们户外的喝水方式以及喝水环境进行分析, 通过饮料瓶改良设计来督促消费者加强健康意识, 养成更为健康的喝水习惯, 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二、户外环境下喝水方式以及健康隐患分析

众所周知, 进行户外活动时, 体内水分消耗较快, 人们通常需要用饮料或者矿泉水等瓶装液体来补充水分。随着《穹顶之下》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纪录片的发布, 环境问题又一次沉重地摆在大家面前。人们在进行各种日常户外活动 (包括休闲逛街、户外工作或者运动) 时, 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会随时附着在人们的口腔里, 通过人们用餐或喝水等途径直接进入身体, 变成一种健康隐患。如何能在饮料瓶或矿泉水瓶的设计上下功夫, 用一种巧妙的设计去引导消费者注意到这些健康隐患, 并且增强健康意识, 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三、户外饮料瓶改良设计可行性分析

瓶装矿泉水和各种果汁饮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每年的产量极高。据统计, 我国目前人均饮料消费量约70 千克/年, “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保守估计, 未来5 年, 我国饮料总产量将保持以12%~15% 的年均速度快速发展”[2]。从健康角度对销量高的瓶装矿泉水和饮料进行创新改良设计, 提出一种更健康的户外喝水方式或习惯, 可以让广大消费者切实受益。如果能因此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生活方式乃至生活态度, 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更健康的生活理念, 那么这对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促使人们养成随时关注身体健康的习惯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目前, 市面上矿泉水瓶或饮料瓶的形状各不相同, 但结构大致相同, 主要由瓶体和瓶盖组成, 其中瓶体又分为瓶口和瓶身, 饮料通常不会装至瓶口位置, 这使得改良设计有施展空间。另外, 瓶口是消费者在打开瓶盖后最先看见的位置, 如果能把这个位置的空间利用起来, 通过结构设计提醒使用者在喝水前进行口腔清洁, 则可以简单高效地隔离细菌, 消除健康隐患。

四、饮料瓶改良设计思路

(一) 创新结构设计, 提供清洁功能

创新是设计的源动力。“据日本饮料包装设计协会对企业的调查统计表明, 该国每年有40% 左右的零售增长的拉动力来自于饮料包装的设计创新。”[3]通过结构创新设计改造饮料瓶瓶体内部, 分割出可以盛装漱口液的盛装空间, 用户在饮用瓶内饮料时可以提前清洁口腔, 用一种简单快速的方式清除户外活动时口腔中附着的粉尘和颗粒, 为健康提供一份保障。

(二) 行为方式再设计, 推行健康生活方式

图2、图3户外饮料瓶瓶口结构细节图

健康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 设计师可以通过产品使用方式的再设计去督促消费者改变惯有的不利健康的行为方式, 就像索尼前任总裁盛田昭夫所说:我们的计划是使用新产品引导大众, 而不是问他们什么是可能的。大众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的, 而我们知道。所以我们不是做大量的市场调查, 而应改善对产品及其使用方式的思考, 尝试着通过教育大众和与他们沟通的方式创建出一个新事物。设计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日常物品的创新设计去帮助消费者养成更合理、更健康的生活习惯, 号召消费者随时关注身边的健康隐患。更多的时候是需要设计师去引导消费大众, 帮助他们认识设计, 增强环保意识, 进而使他们提高社会责任心, 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五、户外饮料瓶改良设计实践

综合前面提到的户外喝水时的健康隐患、户外饮料瓶设计的可行性分析以及饮料瓶改良设计思路, 此次研究得出以下设计方案:一种带有漱口水杯的饮料瓶设计, 如图1 所示。饮料瓶瓶口处放置一个密封的装有漱口水的小杯子, 漱口杯杯沿卡在瓶口处, 漱口水杯封口处通过易拉环打开;使用者喝水时, 打开饮料瓶盖, 最先看到的是装有清洁作用的漱口液或其他有益口腔健康的漱口水, 以此来提醒消费者先清洁口腔, 再喝水。

(一) 功能设计

本设计用放置于瓶口的密封装置来盛装漱口水, 用于提醒用户在喝水前进行口腔清洁, 主要是面向户外活动消费者群体, 或者是工作环境及生活环境空气质量较为恶劣的用户群体, 推广过后也可以为一些有特殊口腔清洁需要的顾客群体或者是免疫力、抵抗力较低的弱势群体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购买这种自带漱口水的饮料或矿泉水饮品。

(二) 结构设计

如图2、图3 细节图所示, 带有易拉环的密封漱口水杯放置在户外饮料瓶的瓶口处, 饮料瓶的瓶口内壁设有一个环状台阶, 环形台阶上面部分的漱口水杯杯体直径大于环形台阶下面部分的杯体直径, 形成分界面刚好搁置在环形台阶上, 为了保证环形台阶与漱口水杯杯体紧密配合, 漱口水杯分界面与环形台阶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以便瓶体结构更为紧凑。

六、设计特色

(一) 关注健康, 贴合市场需求

在关注可持续发展、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 各个领域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都变得积极起来。这款适用于户外活动的饮料瓶设计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帮助和提醒长期在户外活动的消费者关注饮水健康, 提醒消费者在喝水前用具有清洁作用的漱口水进行口腔和嘴唇清洁。

(二) 节约空间, 一物两用

户外饮料瓶设计在不增加饮料瓶原有体积的前提下加入了一种新功能, 既没有占用更多的空间, 也不会影响饮料瓶的整体形态, 结构布局紧凑, 方便携带, 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三) 通用设计, 结构合理

这种自带漱口水杯的结构设计适用于饮料瓶、矿泉水瓶、牛奶瓶等形状类似的各种容器和器皿, 漱口水杯自带拉环, 采用的是密封结构, 能够有效防止带有清洁功能的漱口水与饮用水的相互影响。挂在瓶口顶部漱口水杯的环向边缘既方便水杯搁置, 也方便消费者拿取漱口水杯。另外, 瓶口内壁设置的环形台阶既能够帮助维持漱口水杯的重量, 又能防止漱口水杯下沉到瓶体内。

(四) 使用频率高, 能够有效推行健康生活理念

喝水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 对使用频率高的生活物品做有利于健康的改良设计可以快速高效地得到消费者的关注, 让多数用户直接受益。这款设计除了提醒消费者在喝水前进行漱口之外, 更多的是号召大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其他健康隐患, 帮助消费者养成讲卫生的生活习惯。

七、结语

设计者要仔细观察生活, 发现日常生活当中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健康隐患, 通过对能够引导消费者健康生活的日用物品进行创新设计, 让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 积极地去了解身边各种有可能会损害到身体健康的隐患, 并且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养成更为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 以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萍.基于环境养生的景观设计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1:1.

[2]张楠.未来我国饮料包装市场潜力巨大[J].中国包装工业, 2011, (11) :16-18.

篇4:塑料饮料瓶的环保型创新设计

常见的饮料或矿泉水大多都是几百毫升的塑料瓶装,同一品牌同一规格的瓶装矿泉水瓶外形保持完全一致,往往没有个性,造成饮用者辨认困难,这往往是造成饮料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在出行、旅游、会议、体育、聚餐等多人参与的活动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塑料瓶饮料,这时往往会产生大量浪费,很多塑料瓶饮料在还没有饮用到一半的时候就被丢弃。主要原因在于饮料瓶外形完全相同,消费者喝下几口后又都放置在同一个地方,结果再次饮用时就无法辨认之前哪一瓶是自己曾经喝过的。出于对自身身体健康的考虑,大多数消费者会把这些还没有喝完的饮料丢弃,选择重新打开另一瓶或者不再饮用。这一过程不仅浪费了饮料资源,也导致了塑料瓶的浪费,在正常消费的基础上带来了额外消费。由于经济发展需要、人们生活需求的存在,当前塑料饮料瓶的使用无法从产量上减少,因此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是最为实际可行的方案,从而实现减少环境负担、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的目标。

要体现饮料瓶的个性化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饮料塑料瓶设计,目的在于给用户提供一种将饮料瓶个性化的简单方法,实现饮料瓶的个性化,减少其浪费,增加其潜在利用价值。

瓶盖个性化设计

为了解决饮料瓶的混淆问题,消费者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传统的方法包括:在饮料瓶上用笔做标记、撕瓶贴等,做记号需事先准备笔,现实中可操作性不强;撕瓶贴较为方便,不需要额外准备其他附件,但多人如果都采用撕瓶贴的方法,也无法实现区分且行为不雅观。显然,仅仅依靠消费者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饮料瓶混淆的问题,必须在产品的前端,也就是从设计和生产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给予解决。

相关生产企业和包装设计人员也对避免饮料瓶混淆问题展开过充分研究,认为加装标识使瓶子个性化是最易于被消费者接受的方案之一。常见的加装标识方法有加装指示钮:在瓶盖顶部设置一个旋转内盘,在旋转内盘上设置旋动指示钮,在瓶盖上设置固定的标示盘,使用时通过转动旋转指示扭,带动旋转内盘转动,来指示标示盘上的标示值,解决混淆问题。这一方法对于使用者而言非常方便,但是在瓶盖上增加内旋转盘会给生产企业带来困难:一方面,需要重新制作瓶盖模具;另一方面,瓶盖结构复杂,对于饮料瓶这类消耗极大的一次性消费品来说,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商家的成本,不能被生产厂商所接受,无法推广应用。

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在瓶盖上设置大小指针,小指针与小卡环固定联接于一体,大指针与大卡环固定联接于一体。小卡环带动小指针指向标色条上的相应色彩进行标记,大指针指向上标环和下标环上的字母或数字,实现对饮水瓶的多次标识。这种设计虽然设计新颖,利于产品被市场接受,但仍然需要对现有的瓶盖或瓶体做很大的变化,生产工艺和装配复杂,一旦原有模具不能使用,将会大幅增加产品成本,难以被生产商广泛接受。

上述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仅仅考虑了个性化标识功能的实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成本问题,因而都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很好的应用。上述设计方案表明,虽然个性化饮料瓶可以避免混淆所造成的浪费,但相对于一般塑料饮料瓶而言,一旦新型饮料瓶本身结构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工艺、改变了结构等,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的变化,使得方案无法被企业接受。

因此,合理设计需要尽可能不改变瓶子本身的结构,或者在现有结构基础上做巧妙、微小、有效的改动,以不增加成本为重要准则。

新设计的优点

通过对当前塑料瓶结构和现有技术的分析,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践,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饮料塑料包装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设计方案建立在不增加新部件基础上采取新的技术方法,紧密立足现有瓶身结构和生产工艺,在不改变原有的生产条件情况下,以最低的代价能够解决使用中的混淆问题,从而避免了饮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浪费,适于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

1.新型设计

新的饮料瓶设计建立在一般标识设计的基础上,这种新型的饮料包装瓶,包括瓶盖和瓶体,瓶盖上连接有防盗圈,有的瓶体上还有可轴向转动的瓶贴圈,这些结构均采用现有的生产产品结构,不做变化,以节约成本。

本设计方案关键在于利用数码印刷,将具有编码功能的标签印刷在瓶子上,结构如图1所示:在瓶盖或瓶体数码喷印若干周向排列的识别标识,称为第一标识;在防盗圈或瓶贴圈上也数码喷印若干周向排列的识别标识,称为第二标识。标识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数字,并且每一个数字或字母都各自对应着细小的刻度线。刻度线的颜色可以与字母或数字等颜色一致,也可以采用红色、蓝色等彩色线条,容易识别且美观大方。在瓶身的瓶贴部位,也可以喷印类似的标识。

2.使用方法

所设计瓶子的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瓶盖开封、姓名编码、对其编码、瓶盖拧紧共4个环节。

使用饮料包装瓶时,首先按照既往的方法,旋转瓶盖,瓶盖与防盗圈之间的连接带被拉断,瓶盖可以被单独拿走,消费者饮用饮料,此时防盗圈仍然留在瓶身,但是能够独立转动。

在饮用者喝过饮料后,应当拧紧瓶盖,在拧紧之后,防盗圈却仍然是可以借助手指力独立转动,以实现后续编码标识工作。

接下来需要进行编码工作,这也是本设计最重要的使用环节。编码时用手指轻轻转动防盗圈,使防盗圈上喷印的标识字母与瓶盖侧壁喷印的标识字母进行对齐。对齐过程中,因为防盗圈上的字母与瓶盖侧壁的字母喷印的间距不同,所以,当出现上下两个字母及其刻线对齐后,其他字母将不会对齐。以第一和第二标识均喷印字母为例:在瓶盖的侧壁均匀印有26个字母,下面的防盗圈也是一圈印有26个字母,饮用一部分饮料后,将瓶盖放回到瓶口,瓶盖保持拧紧状态不动,使用者找到自己姓名的首字母,然后去转动防盗圈,使位于瓶盖上的姓名首字母与位于防盗圈上姓名第二个字母相互对齐,从而完成了瓶子的个性化标识。

3.使用案例

因为防盗圈上和瓶盖字母上字母的间距是不同的,一旦任意某两个字母上下对齐,就不可能再出现另外的字母上下对齐的情况,拿起水瓶,查看对齐的上下两个字母,就知道使用者姓名缩写。

例如使用者姓名是“曾欣”:上字母为Z,下字母为X,上下的ZX对齐,盖子和防盗圈上其余字母不会上下对齐;再如使用者姓名“李小娟”:上字母为L,下字母为X,上下的字母LX对齐,盖子和防盗圈上其余字母不会上下对齐。消费者转动防盗圈,使上下字母对齐后,做好标记,就可以与其他使用者的水瓶放置在一起了。当再次拿起的时候,只要注意观察对齐的刻线和字母,就可以快速的分别出属于自己的水瓶并继续放心饮用,避免因担心健康问题而造成的浪费。

姓名首字母识别的方法已经能够进行大范围的区分,在大多数场合是够用的。但是,因为中国人姓名有两个字,还有三个字,甚至四个字,即使是两个字,仍然有可能字不同而字母相同。如LP,可能是李萍,也有可能是李平、李鹏。对于这种情况,仅依靠姓名首字母的方法是无法识别的,但是从概率方面看,字母重合的两个人正好处在同一时间点、同一位置、喝一样饮料的概率较低,大多数情况下不影响本设计作为第一判别方法或者主要判别方法的实际使用价值。

此方案也可以进行改进,用其他的个人化信息替代姓名缩写,比如在瓶盖和防盗圈分别印刷代表月份的数字1~12,代表日期的数字1~31,这样消费者通过自己生日组合也能实现区分。具体内容可根据企业宣传、消费者需求进行调整,个性化的设计也大大增加了饮料的趣味性,有利于市场推广。

饮用完毕后,在丢弃饮料瓶之前,可以把防盗圈或瓶贴圈任意旋转一下,就可以起到消除个性化信息的目的,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从而起到保护隐私的作用。

结论

本研究在传统塑料饮料瓶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设计实现了塑料饮料瓶的环保型设计方案,通过个性化信息避免了因使用者混淆所造成的浪费现象。

本研究提出方案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利用包装标签印刷技术,在瓶盖和防盗圈处印刷新的编码标识,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编码,实现饮料瓶的个性化。

现有的塑料饮料包装瓶是把产品生产日期、批次等信息采用喷墨的方法喷印在盖子、瓶体或瓶贴圈上,喷印的技术是成熟的,可以被本设计直接使用,不增加生产的难度和成本,本设计只改变喷印的位置和内容,形成一套简单实用的编码,不改变现有生产模具、生产过程和工艺,不增加任何的包装附加物,没有指示针、指示钮等额外部件,充分利用了现有瓶身和瓶盖的结构,增加喷印字母及数字,配合瓶盖防盗圈本身就有的转动功能,在转动过程中实现信息编码的方式加以识别,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解决饮料瓶混淆问题,减少了水资源和塑料饮料包装瓶的浪费。

除了对饮料的浪费进行了限制外,本方案也扩展了包装的信息内容,可在设计结构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修改以增加娱乐性,具有一定的商业潜在价值。

篇5:饮料瓶的知识说课稿范文

苗店镇中心学校 苗淮申

尊敬的各位评委及老师们:

大家好!

我上的是小学四年级上册大象版科学第六单元第一节《饮料瓶的知识》的内容。现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饮料瓶的知识》是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家族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体会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开始。通过学习对饮料瓶知识的认识,可 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紧密联系,加深对自己周围的环境的保护。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饮料瓶所蕴藏的知识。(2)、学会使用废旧饮料瓶进行制作及实验活动。

(3)、通过操作、观察、想象、探究合作的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科学习惯和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饮料瓶蕴藏的科学知识。

难点:饮料瓶上的信息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比较和实践运用

四、说教学方法

1、针对科学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让学生在 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来学习相关知识点,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 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 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2、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会运用 抽象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小组合作交流把所看到的知识展示给大家,同时,不会的问题可以存入问题银行,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科学能力,告诉学生,课堂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3、发挥学生的想象,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可以用饮料瓶做什么?

4、拓展延伸:根据饮料瓶的大小、形状、材料、颜色,发挥想象、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各种灵巧实用的生活小用品,用几分钟时间做出简单的小制作。

六、说板书设计:

篇6:PET塑料瓶回收知识

在目前我国塑料回收行业中,饮料瓶(PET)的回收也许是最有“钱”途,也是最热门的回收项目。

在消费后塑料回收中,影响最终产品质量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分选和清洗。

1.分选

在我国大部分回收公司目前在处理消费后的瓶或其他容器时采用人工分选的方法,在国外,特别是欧洲和美国,已经发展出一种自动分选的设备来适应大规模物料的处理要求。

原理:所谓分选即分离出PET瓶中掺杂的PVC、其他聚合物瓶和有颜色的瓶子。(瓶盖和标签在分选过程中无法去除。)

几乎所有的分选系统都基于同一原理,即利用不同树脂对光的吸收不同。原料(消费后的瓶子)经过一个探测器(红外线或X光),电脑系统识别出该物质的类型,同时决定该物质是否应该从物料流中弹出。如需弹出,在探测器后的气动阀门会立即开启,将该瓶从物料流中弹出。

维护:对分离器的维护是很少的,一般的维护针对输送带、空气阀、和压缩空气,同时系统的刻度(设定值)需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更新。

电脑系统:所有的探测器都是由电脑系统来控制的。一般的分离器,厂家会提供网络连接来诊断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选择原则:是否选择分离系统是根据回收公司处理量来决定的,现在的瓶分离器最大产量已经达到5000KG/H。选择X光还是红外线一般由用户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红外线能够测定很多新的聚合物,并且能够非常好的在PET中去除杂质。

一些很脏的瓶子或瓶内有液体都会使X光探测器发生误探测,很多用户选择X光是因为其技术非常的成熟。

瓶片和颜色分离技术:1997年美国NRT(National Recovery Technologies)公司受美国环境总署委托,开发一种从PET瓶片中分离出PVC的机器。于99年该机器(Flakesort)投入使用,在对清洁的、干燥的、3mm以上的瓶片分离,能达到99+%的效果,即如果原料中含有1%的PVC,分离后可达到0.01%(100PPM)。

对于颜色分离,当可见光通过有色瓶的时候,瓶会呈现阴影,这样就很容易将有色瓶子和透明瓶子分离开来,NRT也开发出一种组合式分离器可分离出淡蓝、深蓝、黑色等不同颜色的瓶子

回收后的PET一般应用于拉纤、挤出板材、重新制瓶。对于拉纤PVC含量在100ppm就能满足需要,重新制瓶的PVC含量一般要求控制在20PPM以下。在笔者从事废塑料回收的几年里,曾接受过很多国内回收厂家的回收后的样品,送至美国或欧洲去化验,结果是黏结剂和PVC含量都非常的高,这样也使我们的回收料的用途和价值减少很多。

2.清洗过程

一条完整的清洗系统一般包括:预洗部分、清洗部分、漂洗部分等过程。

预洗部分一般是运用流程后部分的水来去掉物料表面的有磨损作用的污染物,这一部分使用的水来源于清洗环节,否则这些水将被作为废水排出。

在预洗部分(热)后,粘着标签的胶水开始熔化,PVC瓶开始掉色。

清洗(瓶片):通过清洗槽、水平分离器等设备可将残留胶水及其他污染物分离开来。同时在清洗过程中,可以根据物料的杂质含量是否均匀来选择连续或间歇清洗。如果物料杂质含量均匀选择连续清洗,含量不均匀选择间歇清洗。

漂洗过程:可以分离密度不同的聚合物以及再次清洗物质和平衡PH值。

水的处理:水的处理很重要,不仅对于机器的功能而且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处理成本也很重要,一条成功的生产线需要带有水的过滤,处理和再循环体系。

在正常情况下,经过这样高质量的清洗后,各种杂质的含量均被控制在10PPM左右。(PVC的含量根据自动或人工分选的结果而定)

据悉目前国内有几个大的公司正在和SOREMA公司探讨瓶对瓶(bottle to bottle)回收的可能性,也许很快我国的塑料回收企业将摆脱规模普遍很小、布局分散、回收加工产品质量低下的局面。从而能够建立了一系列的大型示范企业或示范基地、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资源回收技术系统、生产出高质量的回收产品,把再生料从制作低价值纤维、塑料袋的层面上提升上来,开发生产价值及利润都很高的产品。

篇7:饮料瓶的知识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在这次变废为宝收集废旧物品的活动时,家长朋友们给孩子带来了许多饮料瓶:雪碧瓶、矿泉水瓶、营养快线瓶等。我把这些瓶子放在了活动室内的“百宝箱”里。每到自由活动时,孩子们从“百宝箱”里自主选出自己喜欢的“宝贝”玩耍。我发现好多孩子拿出饮料瓶玩,有的敲敲打打,有的给瓶子排队,还有的放置瓶子当成障碍物,然后跳来跳去。看得出,孩子们对这些简单的玩具有十分高的兴趣。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激发他们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健康意识。

3、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四个(里面盛有不同颜色的水)。

2、水果盘四个(分别盛有黄豆、花生、玉米)。

3、两盆沙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让幼儿观察饮料瓶,说说对饮料瓶的认识及了解。

师:“这些瓶子上面都印有什么?它是盛什么的?”(根据已有的经验,让幼儿自由说说这些都是什么饮料瓶,幼儿争相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饮料被大家喝完了,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可以卖钱)(我妈妈用饮料瓶做了一个花瓶)“这些瓶子今天来到我们活动室,想和咱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高兴)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让幼儿利用平时不用的这些瓶子做游戏,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二、自由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

(一)让幼儿自由玩空饮料瓶

1、师:“饮料瓶有很多的玩法,我知道你们都想试试,你们可以拿一个玩,也可以拿两个,还可以拿多个玩,还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吧!”[放自由玩音乐](幼儿自由尝试)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幼儿玩法,并指导。

(有的孩子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一拨,瓶子能旋转好几圈;有的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或用铅笔轻轻一敲瓶口一端,饮料瓶就蹦起来;有的拿瓶子敲自己的肩膀、屁股;有的夹着瓶子跳;还有的拿几个瓶子摆成一行跳来跳去,……)

2、交流玩法:“你的玩法真好,给大家表演一下。”“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幼儿示范)

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把饮料瓶当成玩具,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我给孩子们创设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和尝试,发现空饮料瓶的多种玩法。教师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各种玩法,并帮助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完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让幼

1、刚才,小朋友们玩的是空饮料瓶,如果瓶子里装上东西是不是更好玩?来咱们试一下。

出示准备好的黄豆、花生、玉米、两盆沙子、不同颜色的水。

师:“小朋友们把这些东西装进瓶子里,慢慢地装,装好后拧紧瓶盖,这样里面的东西就不会洒出来。可以装一瓶,也可以装几瓶。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块玩。”(幼儿把瓶盖拧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装这些物品,教师指导幼儿把瓶盖拧紧。)

2、让幼儿自由尝试装上东西后饮料瓶怎么玩?[放自由玩音乐]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并指导幼儿玩法。

(有的幼儿把装有豆子、花生、玉米的瓶子摇一摇,变成了沙锤,随着放的音乐打起了节奏;有的幼儿把两个装有沙子的瓶子,口对口不时颠倒上下,玩起了沙漏;还有几个孩子把装有带颜色水的瓶子,按颜色摆成几排,当成饮料买;有几个男孩子把瓶子在一边摆成一排后,用另一个瓶子滚过去,来玩打保龄球的游戏;还有的孩子一手拿一个练习举重……)

发现有的幼儿与玩空瓶子的玩法相同。

师:“你这个玩法很不错,再想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玩法?”(引导幼儿尝试新玩法)

3、交流玩法,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在这一环节,我让孩子们在瓶里装上东西尝试新玩法,给孩子们又一次创设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间,使他们又有了新的灵感,进一步自由探索和尝试,发现饮料瓶有更多有趣的玩法,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创新精神。)

三、谈话小结

师:"饮料瓶好玩吗?(好玩)刚才,小朋友你们的玩法都很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废旧物品都可以用来当玩具,你们知道都有哪些物品吗?(易拉罐、一次性杯子等),这些物品不要随便乱扔。(通过谈话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可以废旧利用。)

儿自由玩装有东西的饮料瓶。

教学反思: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幼儿天性喜欢快乐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体育活动,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快乐因素,也是孩子心声健康的重要保证。适当的体育活动,一方面有助于锻炼孩子身体,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坚韧毅力和坚强性格。虽然这节活动不是很成功,但是我还是会继续有这方面的尝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长。

篇8:户外使用环境下的饮料瓶设计研究

人们在户外活动时,能量消耗较快,除了部分消费者会自备茶壶和白开水外,大多数消费者都会选择随地购买各种饮料或者矿泉水来补充体内水分。随着环境污染指数的日益增高,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研究表明,空气污染最主要的成分是粉尘和汽车尾气排放(空气细颗粒物,SO2、NO等),对人体心肺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人们在户外逛街、工作或运动时,空气中的粉尘和细菌颗粒会大量附着在口腔和嘴唇上,细菌和灰尘会在人们用餐或喝水时直接进入体内,容易形成健康隐患,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害健康。本文主要针对户外饮水健康隐患尝试从产品设计角度通过对使用频率极高的饮料瓶(这里提到的饮料瓶也包含矿泉水瓶以及其他同类盛装饮品的水瓶或容器)进行再设计,提醒消费者关注身边的健康隐患,削弱空气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降低疾病发生率。

二、国内外饮料瓶设计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饮料瓶设计的研究,大致都是针对饮料瓶结构、饮料瓶包装材料以及包装装潢设计几个方面展开,对饮料瓶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瓶盖、瓶口,金属易拉罐的开启装置设计等方面,国外对饮料瓶设计的研究主要表现在运输过程中的抗压性、包装结构的实用性方面[2]。综合来看,目前国内外对于饮料瓶设计的研究都较少考虑如何通过对饮料瓶的再设计削弱户外环境污染给消费者带来的健康隐患。而对于专业户外运动的特殊需求,比如登山、攀岩、野外露营、徒步旅行、探险等项目,用户大多会选择专业的户外运动水壶,例如美国驼峰对户外保温以及抗菌水袋的研究就已经成熟,集合背包和水袋功能,解决长途旅行者以及特殊工作环境中的饮水问题。本文提到的户外环境并非指专业户外运动所处的环境,而是关注生活当中的各种户外公共场所,比如街道以及各种灰尘较大、空气质量较差的室外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

三、户外饮料瓶设计思路

随着关于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的发布,空气污染问题又一次进入大家的视线,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各个行业都在做着不同的努力,而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能通过日常物品的再设计帮助有需要的消费者养成更健康的生活习惯,由此削弱空气污染给人体造成的伤害,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喝水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对使用频率高的生活物品做有利于健康的再设计可以快速高效地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让多数用户直接受益,也有利于进一步地推广健康理念。

(一)饮料瓶功能的再设计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产品功能是否能满足自己需要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一件事情。功能是根据人的需求设计而来的,不同产品、不同对象、不同时期,其功能的需求与设计不尽相同[3]。针对目前空气质量普遍存在问题的户外环境,笔者考虑要在保证饮料瓶原先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上,增加清洁功能或者说是提醒清洁功能,主要面向在公共场所进行户外活动的消费者群体,或者是工作环境及生活环境空气质量较为恶劣的用户群体,推广过后也可以为一些有特殊口腔清洁需要的顾客群体或者是免疫力、抵抗力较低的弱势群体服务。产品是否能为大众所喜爱,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其是否具有与其他同类产品不同的独特个性[4]。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购买这种带有口腔清洁功能的户外饮料或矿泉水饮品。

(二)饮料瓶结构的再设计

结构的再设计主要是为户外饮料瓶的新功能提供结构支持。除了保证新功能得以顺利实现之外,结构的再设计还可以加入提示功能,提示用户注意并且使用产品的新功能。一个合理的包装开启方式设计,是一种建立在各系统要素关系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的一种行为方式的设计,是设计师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所要传达的设计理念通过某种物质形态为媒介,将其物化的结果[5]。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是大部分时候人们会因为快节奏的生活忽略甚至是忽视它,设计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日常生活物品设计当中通过结构或者功能的再设计去提示和引导消费者养成更为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更为环保的物品使用方式,从而创造出一种更合理更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一个具有提示或暗示功能的结构设计除了能帮助实现产品新功能之外还可以引导消费者改变平常的饮水习惯,通过结构再设计对饮料瓶的结构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目的在于提醒用户在饮用瓶内饮料之前注意清洁口腔,用一种简洁快速的方式清除户外活动时口腔中附着的粉尘和颗粒,为健康多提供一份保障。

四、户外饮料瓶设计方案

根据户外饮料瓶的设计思路,笔者提出了两种设计方案,均已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是在瓶口处设置有漱口水杯的饮料瓶设计(如图1),另一种是在瓶体内设置有水平隔层的饮料瓶(如图2)。

(一)在瓶口处设有漱口水杯的饮料瓶设计

设计方案是在饮料瓶的瓶口处设置有用易拉环密封的漱口水杯,漱口水杯顶部边缘处向外扩散形成圆环面,放置在饮料瓶瓶口处,饮料瓶的瓶盖越过漱口水杯的顶部边缘与瓶体螺纹相连接,细节图如图3所示。它主要是利用了饮料瓶瓶口的空间,在不改变饮料瓶基本形态和体积的前提下通过结构再设计增加了一种新功能,用户打开瓶盖后最先看到的是装有清洁作用的漱口液或其他有益口腔健康的漱口水,以此来提醒消费者先清洁口腔,再喝水,让消费者养成先漱口再喝水的习惯。消费需要就是设计的核心[6],这种行为方式的再设计着眼于消费者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并从这些看似“平常”的方式中发现不合理的方面,通过设计的改良,使产品的工作方式更好地符合人的使用习惯,从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7]。

(二)在瓶体内设有水平隔层的饮料瓶设计

这个设计方案是用水平隔层把瓶体内的空间分成了两个部分,水平隔层与瓶体一体注塑成型。上面部分为饮料腔,下面部分用来盛放具有清洁功能的漱口水,用户喝水前可以把饮料瓶翻转过来,拧开置于底部的漱口水杯,用它来盛装倒出的漱口液。为了保证饮料瓶的正常储水量,饮料腔与漱口水腔的容积比可以设置成5:1或者更大。饮料瓶的下瓶体是双层结构,里面部分通过螺纹结构与漱口水杯相连接组合成漱口水腔,外面部分用于保护漱口水杯的杯沿部分免受污染,如图4所示。漱口水杯的下半部分外壁可以跟瓶盖一样设计防滑线,方便用户抓握和旋开漱口水杯。

这两款户外饮料瓶设计结构布局紧凑,没有因为新功能而改变饮料瓶原有的形态,一物两用,方便携带。置于瓶口的漱口水杯除了有口腔清洁功能之外还有提醒和督促功能,而设置有水平隔层的饮料瓶则可以更方便用户多次使用漱口水来清洁口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外饮料瓶。另外,这两种自带漱口水的饮料瓶结构设计同样适用于其他形态相似的所有容器和器皿,便于加工和推广。

这种适用于户外活动的饮料瓶设计是为了帮助和提醒长期在户外活动的消费者在喝水前使用具有清洁作用的漱口水进行口腔和嘴唇清洁,而更重要的是帮助用户养成在户外活动时喝水前漱口的习惯,即使在没有漱口水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普通饮料和矿泉水进行漱口。

五、结语

笔者通过对日常物品进行的再设计号召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健康,并且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养成更为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了解身边各种有可能会损害到身体健康的隐患并加以重视和防范。洛桑艺术和设计学院的特里斯坦·凯柏勒教授就曾经指出:“好设计应具备鲜明的设计立场,并透露出设计师的生活态度,好设计还通过发挥功能,激发受众的多维度反思,促使受众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8]

而对于设计师而言,在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问题却逐渐凸显的时代,我们面临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我们要能细微观察、体味、同情各种社会生活和现象,敏感地寻求任何一个微小需求的“黑洞”[9]。我们要更加仔细地观察生活,用设计的力量引导我们的生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于饮料瓶设计的研究都较少考虑如何通过对饮料瓶的再设计削弱户外环境污染给消费者带来的健康隐患。为此,针对户外使用环境进行饮料瓶功能的再设计以及结构的再设计,提出两种设计方案:1.在瓶口处设有漱口水杯的饮料瓶设计;2.在瓶体内设有水平隔层的饮料瓶设计,以帮助和督促消费者养成在户外活动时喝水前漱口的习惯,削弱空气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用设计的力量引导我们的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户外环境,健康,饮料瓶设计

参考文献

[1]马明月,冯云宇.空气污染对交通警察呼吸系统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3.

[2]崔永敏.基于户外环境下的饮料包装设计探讨[D].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

[3]姜敏.对产品再设计的解读与思考[J].包装工程,2013(9):92-95.

[4]陈虹,王芳等.饮料瓶的个性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0(2):139-141.

[5]柯胜海.包装开启方式的系统化设计探索[J].装饰,2010(4):143-144.

[6]蔡玉硕.关于人性化设计的思考[J].包装工程,2010(10):78—80.

[7]李辉,兰海龙.基于方式设计的户外便携水壶设计[J].包装工程,2015(4):51-54.

[8]李馨.好设计的生活态度与智能重组[J].装饰,2011(8):51-52.

篇9:《化学与饮料》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碳酸饮料    利与弊    实验     实践     化学

随着科学的进步,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尤其是我们的饮食,关系着健康。饮料在我们的饮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饮料是指以水为原料,采用不同的配方制造方法生产出来供人们饮用的液体。本节课就通过几个小实验来认识我们身边的饮料。本节课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高二的学生,这个年龄的孩子处于由记忆思维转为理解思维的阶段。高中化学内容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这一节课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认识碳酸饮料,通过小组的实验验证碳酸饮料中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往碳酸饮料中加薄荷糖加盐的化学反应、研究碳酸饮料对人的牙齿的影响来探究碳酸饮料对人身体的利与弊;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来了解身边的橙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团结合作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取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小组合作的分组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教师充当引路者,指导点拨,师生共同学习的策略,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采用powerpoint、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为支持学生的学习,选择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软饮料是指无醇饮料,是以充碳酸气的矿泉水为基础制得的饮料。碳酸饮料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饮料,它是通过加压使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增大。人们之所以喜欢夏天饮用碳酸饮料,就是因为逸出的CO2气体,从人体吸收大量热,并扩散到空气中,会使人觉得凉爽。

(二)学生分组实验

碳酸饮料利与弊的趣味实验。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可乐、雪碧等饮料做小组分组实验意在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实验材料: 可乐3瓶、雪碧2瓶、鱼刺若干、鸡蛋壳2—3个、盐1袋、薄荷糖

实验一: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检验。

将碳酸饮料倒入锥形瓶中,塞上塞子,用导管连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振荡锥形瓶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往浑浊的溶液里面加入稀盐酸,看到的现象是沉淀溶解,通过此小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

实验二:往可乐和雪碧中加入薄荷糖和盐出现的化学反应。

(1)薄荷糖+可乐,在一瓶可乐饮料中,放进5颗薄荷糖。瓶中瞬间释放出了气泡,并伴有饮料涌出,形成“喷泉”状。

(2)薄荷糖+雪碧,将5颗薄荷糖放入雪碧中后,瓶中同样释放出气泡,并伴有饮料涌出。

(3)盐+可乐,往可乐中倒入少许盐,当两者混合后顿时产生大量气泡,并出现了喷泉现象。

实验三:碳酸饮料对人的牙齿的影响。

用鱼刺、鸡蛋壳代替牙齿,将其放进碳酸饮料中,半天后取出,会发现鸡蛋壳和鱼刺变软。

碳酸饮料与薄荷糖和盐之间产生大量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导致气体喷出,形成喷泉现象。因为薄荷糖易引发碳酸饮料和啤酒的喷涌,最好不要同时吃这两种食品,以免引起胃胀、二氧化碳中毒等不良反应。鱼刺和鸡蛋壳易被碳酸饮料腐蚀,所以喝碳酸饮料会腐蚀牙齿,牙齿中主要成分是钙,鸡蛋壳和鱼刺的成分也是钙。结合日常生活的具体实例,得出碳酸饮料的弊大于利,它容易造成肥胖、影响消化、损害我们的牙齿、导致骨质疏松、易患肾结石等危害,虽然碳酸饮料可口,但我们要减少摄入,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另外一种常见的饮料就是果汁。果汁饮料分为:纯果汁、果汁饮料、果粒果汁饮料、果汁类汽水、果味型汽水等,不同种类的果汁所含的果汁成分相差很远。维生素C就是橙汁饮料中主要的成分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得坏血症,所以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新鲜的水果、蔬菜等都富含维生素C,新鲜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在500mg/L左右。学生根据学习过的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来测定我们身边某品牌橙汁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四

本实验目的:测定橙汁中Vc含量

维生素C与碘发生C6H806+I2=C6H606+2HI这样的反应;用到的主要实验用品及试剂有:酸式滴定管、锥形瓶、滴定管夹、淀粉溶液 、6.0×10-3mol/L碘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如下:

(1)洗涤仪器,检查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液,润洗后装好标准碘溶液待用。

(2)用酸式滴定管向锥形瓶中移入25.00mL橙汁,滴入3滴指示剂。

(3)用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摇晃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变蓝色且30秒内不褪去。通过数据的处理得出身边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学生通过探究和讨论,将书本知识化为实践课堂,体验生活,增加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生活中的问题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可以把生活搬到课堂里来,还可让学生多观察生活的饮食与化学的联系写出专题报告,为我们的身体健康提出合理的建议。

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进行生活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化学知识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探究活动求真务实,学科特点鲜明。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流畅,师生积极互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能更好地将问题权进一步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化学教学迸发出更多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应礼文.化学与营养保健[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10.

上一篇:2024年山东政法干警考试热点:经济普查下一篇:社区范畴 街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