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

2024-08-22

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精选11篇)

篇1: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

结合实际谈谈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学法用法的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学法用法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前提。法为国之本,学法用法,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作。自觉学习、宣传和贯彻法律,关键是要提高思想认识。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法治,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来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方针的落实。其次,本职工作的需要。我们本职工作涉及多部法律法规,为规范各项工作,以人为本、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是时代的最新要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充分掌握国家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第三,自身建设的要求。干部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败,关系到行业形象。四是广大群众的愿望。通过多年来法制教育,广大群众要求社会依法行政,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合格的干部,学习法律不是可学不可学的事情,而是非学好不可。

二、坚持与时俱进,讲究学习方法,是学好法、用好法的重要基础。学法是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基础。在学法上,我坚持紧贴实际,持之以恒,与时俱进,扎实高效,法律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民主法制的关系,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依法办事,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关键。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才能推进事业健康发展。为此我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依法进行决策;坚持依法推动工作;坚持依法解决问题。

四、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充分体现法制宣传为人民的要求,用事实对广大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做到了学法用法的和谐统一。

篇2: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

联系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谈干部作风建设年体会

忠诚于党真心为民恒心实干

——学习《反对自由主义》有感 全县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做出的战略部署,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期望,是提高干部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近期我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重要文献及县委书记翟长生同志在县十二次党代会、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特别是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感到虽历经近七十载,对自由主义的来源、危害及十一种表现仍能耳熟能详,其精髓丝毫没有过时。联系

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感触颇深,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忠诚于党

对党忠诚是一个党员的基本素质。除了爹娘给了我们一个身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哪个不是党给的?从七岁入学开始,接受义务教育、考学参加工作、入党提干,没有党组织哪有我们衣食无忧的好生活?所以我们每一位机关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条件好坏都要对党有一片赤诚,坚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不能变,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能变,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不能变。当发放小麦补贴时,农民就高兴得喜上眉梢,奔走相告,对党千恩万谢,好话说不尽,好歌唱不完。一般群众且能理解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我们机关干部职工的条件比他们不知要好多少,在夏凉冬暖的空调间,不思群众苦,不念党的关怀情,满口扯闲篇,一肚牢骚言,更有甚者美其名曰到基层

调查研究,酒足饭饱后却不真做调查,而是拍拍屁股走人,真不配端共产党的饭碗。因此,我们要万分珍惜自己的岗位,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说话维护党,办事想着党,工作为着党。“反对自由主义”应该成为各机关干部职工的座右铭。全体机关党员干部要倡导“以官为轻、以民为重,以权为轻、以责为重,以名为轻、以德为重”的公仆意识,时时处处为党旗添光彩,为组织增光辉。

二、真心为民

“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要在广大机关干部中真正树立起为民作风,取决于正确的群众观念,取决于深厚的群众感情。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中有两种直指凌驾于群众之上及损害群众利益的表现,干群界限分明,老死不相往来,只会制造隔阂误会。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

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工作是否正确、是否有成效的最高标准。要倡导亲民作风,应当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多走动,特别是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到工作难开展的地方去,把党的关怀带给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都要看成大事、要事、急事,以真诚的态度抓紧研究解决,竭尽全力去办。我们新一届县委、县政府“1/3”工作法是既为群众“谋利”,又为群众“解忧”的重大举措。我们广大机关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警惕权力异化和权力寻租现象,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收,不法之事不干,争当促进和谐、心系群众的模范。

三、恒心实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得好只有感染力,落实了才出生产力。实干是社会的动力。停着的车子没有阻力,车子一启动便有了阻力,跑得越快阻力越大。同

理,我们不干工作没有困难,一干工作就会遇到困难,要干一流工作遇到的困难更大。难道我们怕困难就不干工作了吗?非也。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工作中要拿出一颗恒心,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发扬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发扬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发扬压倒一切敌人和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发扬革命乐观主义和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要干就干一流的工作,要做就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陆游有一句话:“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是统管全局的领导还是平凡岗位上的一般工作人员,都不能“小”看自己,要时刻牢记“我很重要”,始终视服务为天职,把“领导就是服务、机关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办公就是服务、上班就是服务”的理念内化为机关每个职工的最高行为准则,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从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做起,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少说多

篇3: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

1. 联系生活可以纠正过去思想品德教育的弊端。

思想品德总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 它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别是现在,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 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激烈的变化, 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同样也是不断调整着。已有的思想道德观念不能理所当然地要求学生接受, 更不能强制学生接受。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只能是在现实生活中自主地构建,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能是引导者、帮助者, 而不是灌输者。由于社会竞争的失衡和传统教育体制的局限, 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家长只要孩子认真读书, 不让参加其他活动, 学校也只强调学习成绩, 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情况则没有刚性要求, 知识、分数成为衡量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这促使学生“闭门苦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缺少对生活的认识和在生活中的磨炼, 书本知识学得不少, 而在社会生活、人情世故、个人自理方面却一无所知, 缺乏必要的生存本领和生活能力。

2.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 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生活中有酸甜苦辣, 个中滋味不是在书本中、在教学里所能全部体验得到的。教育只有回归生活, 让学生体验生活, 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所教的道理, 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 才能更好地学会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人类一直不懈的追求, 也是我们教育追求的崇高目标。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同时推进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和一定的生活能力要求, 而且它们的形成需要生活经验的融入和生活实践的锻炼、体验和陶冶。可以说, 生活经验不仅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同时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加强生活经验教育, 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 个体的全面发展过程是一个理性不断深化和感性不断丰富的全面过程, 是一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互动过程。一方面, 从感性认识的特点上看, 感性认识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它更接近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 是理性认识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 形成直接经验, 并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归纳和升华, 这将有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 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上看,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也是认识得到检验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的发展如果具有真实的生活需要, 才可能有恒久的动力;学生的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只有真正转化为生活的直接感受时, 才具有教育价值;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否正确、是否深刻、能否应用, 更需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第三, 人的全面发展不排斥个体的个性的发展和张扬, 而个性的发展是一个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 只有以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 才能在生活的考验中得到发展。为此, 在思想品德课教育过程中, 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学科知识和分数, 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教育, 使学生在生活磨炼中掌握真知、培养情感、发展能力, 做到全面发展。

二、如何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做到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1. 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

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 在适当的情况下, 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 让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寻找教育的源泉, 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观察的话题或事件。在组织学生选取话题、讨论问题时, 应该注意: (1) 在确保主题有意义的前提下, 要多选择有争议的话题来讨论。在争论中, 可以让学生保留自己的理解, 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妥协, 达成一致。通过争论, 使学生的思想经历一次体验、增加一些感受。 (2)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见解的合理性。当然, 在学生忽略某些观点或明显发生错误时, 应该加以提醒, 使讨论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更加全面和深入。 (3) 在讨论中, 应该让尽量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特别是平时不太发言的同学, 使他们能够打开心扉, 畅所欲言, 通过讨论更多地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 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联系实际生活过程中, 教师不应该试图通过灌输和说教来强制学生接受什么观点, 但也不是无所作为。对于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 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安排, 做一定的加工、改造、整理, 使之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和规律更加相符合, 使之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特点更加贴近。为此, 教师必须: (1) 留心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 善于观察、收集和积累素材。 (2) 认真把握课程标准,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选取正在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作为教学材料。例如, “青海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会”等时政热点。 (3) 善于对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赋予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4) 根据教学需要, 学会对生活素材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加工和改造。 (5) 发挥教学机智, 对学生的思考加以合理引导。

3. 赋予学生已有经验以教育意义。

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范围正在扩展, 生活经验、学习经历和交友经验已经不断地丰富, 他们身上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他们的这些经验有的是积极的, 有的是消极的, 有的是显性的, 有的是隐性的。我们要善于从这些经验中寻找有用的东西, 并同教育目的相联系, 引导它们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使他们明晰这此经验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升华经验, 指导生活。

4. 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开设综合社会实践课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政治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 结合思想品德课在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实际, 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 在讲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一问题时, 可引导学生到所在社区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本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其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通过社会调查, 既让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但在引导学生走上社会、接触生活时, 必须注意的是: (1) 明确目的, 抓住主题, 使活动内容符合品德教育的要求。 (2) 加强过程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活动过程的组织, 学会自我管理。 (3)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要求, 对活动结果不能高要求, 不要成人化。 (4) 注意加强安全教育, 防止事故发生。

篇4:思想品德课堂要联系生活实际

【关键词】课堂 实际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源泉,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力,促进儿童发展。

一、从生活中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著名的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是指对事物有无兴趣,巨大的差异是指成功与失败。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将是其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生命多么可贵》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每一个孩子向妈妈了解从在妈妈的肚子里到出生,再到今天,妈妈都经历了哪些痛苦。在上课伊始,我播放轻音乐《烛光里的妈妈》,那优美的旋律,那动人的意境使孩子想起了妈妈所经历的那些痛苦,许多孩子眼里都含着泪花,紧接着我抛出问题:你们的妈妈养育你们辛苦吗?通过充分交流,学生充分体验到:妈妈为我们付出得太多太多,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因此,精心呵护自己生命的意识就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在教学《谦让》一课时,我根据我的教学设计,首先安排了一个课前准备活动。上课时在操场上我预先准备了15个排球,然后把全班同学带到操场上,要求全体学生练习拍球10分钟。这时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奋力争抢,毫不让人。抢到球的孩子高兴地拍了起来,没有抢到球的孩子有的嘟着嘴,有的沮丧着脸,有的在吵,有的则耐心地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候。在拍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能让人,拍了一会儿之后,主动对身边的同学说,你也拍一会儿。可有几个孩子却不一样,丝毫不顾站在身边等候同学的感受,一直把拍,好不容易球拍丢了,他把球捡起来又开始拍。有的同学终于忍不住向我告状说:“某某同学太自私了,只顾自己拍,不给我们拍……”我见火候已到,迅速组织学生进教室,这时我问:“大家玩得开心吗?为什么?”生1:(高兴地说):“我拍得可开心啦。身上都出汗了。”生2:(愤愤不平地说):“我在旁边等了好长时间,就是没人让给我拍,真没意思。”我马上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没有拿到球,你希望拿到球的同学怎么做?有了刚才,想拍球又没有拿到球的经历,同学们都七嘴八舌的说开了……于是,我又抛出了第三个问题:你认为刚才哪些同学做得最好?同学们推选出了最受欢迎的几个同学。为什么他们做得最好?因为他们懂得谦让!这样,让学生带着在自己亲历生活的体验中发生的行为冲突,思想矛盾,真实问题走进课堂,生成主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研究,讨论、交流,在互动中自醒、自悟、自主去修正不良言行,使“谦让”真正成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

二、关注生活,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相信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是深有感触。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一蹴而就,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而要靠老师们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地,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新接班,我发现学生爱关注身边的“坏人坏事”:某某骂我打我了,某某洗手没关水龙头……但是他们不会发现某某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某某安慰了同学、照顾了同学……孩子们不会发现身边的好事,不会寻找身边的快乐。于是,我针对这个现象开展了“分享快乐”的活动。我打印了一张表格,每天利用談话课时间请孩子们把自己发现的能带给大家快乐的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凡是和大家分享快乐的同学以及事例中涉及到的令大家觉得快乐的人物都在表格里,他们的名字后面打上红五星。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乐在其中。有几次没有分享快乐,他们就追着我问:“今天什么时候分享快乐?” “今天还没分享快乐呢!”……

三、到生活中去,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我们的思品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应该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在从实际体验中建立真正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再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后,我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统筹把握、综合、动态地实现对儿童及其活动的支持、合作与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转变观念,实施教育创新,以学生为主体,适时构建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入到课堂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把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让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回归儿童的生活”,要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生活课程。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

篇5:大学生个人思想工作生活总结

思想政治学习方面。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积极参加学院及班上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坚决拥护独立自主原则及“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分裂主义。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满足于党校内入党积极分子 培训 所获得的党的基本知识,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增强自身的党性原则,按照新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虚心向身边的党员学习,并结合国内国际政治生活的大事,定期作好思想汇报。

工作作风方面。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始终以广大同学的共同利益为最基本的出发点,这一点正是符合了“三个代表”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处处从同学们的需要出发,为同学们服好务。两年来,自己也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工作上的问题,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知识。敢于吃苦、善于钻研,能按规定的时间与程序办事,较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同时积极主动配合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知识学习方面。学习刻苦,态度认真,只是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有些欠缺,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改进。作为**世纪的接班人,新世纪在悄悄降临之际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要求,经济日新月异,科技翻天覆地,所以更多、更快、更广的吸收新知识即成了放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我通过这两年的大学学习,对于专业方向、节奏、程度、难易度等等,也有所了解,投入了不少时间再学习上,每次 考试 也发挥的可以。在大学的后两年中,对学习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会加倍努力学习,把更好的成绩带进大四。所以,如果说这是对我的压力,到不如说是对我的考验,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篇6:思想品德课要贴近生活实际论文

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已逐渐被学生接受并喜爱,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遥不可及的感受。笔者从教十余年,对这种变化有着深刻的感受。课改前,不要说学生,就连教师都觉得提不起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课改后,新教材内容和理念让人眼前一亮,顿觉熟悉和亲切。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贴近生活方面总结出一些拙见,以示读者,期待提出宝贵意见,共同进步。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生活式的教学方式。思想品德作为中学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对于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收到良好的效果。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将学生、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丰富的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贴近生活呢?

一、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注意将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充分发挥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友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儿时、小学和现在所交往的朋友给你的身心、生活、学习带来的帮助和影响等来加深学生对友情作用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拓展和深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经验和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

二、教学方式要贴近生活教学方式要贴近生活,这是尤为关键的一环。在教学中,要经常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他们产生经验与感悟,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

篇7: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

活中感受党的性质

敬爱的党组织:

今天政法学院的教授不顾嗓子疼痛,耐心为我们讲解了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方面的相关问题,通过学习,我对党的性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虽然融合了其他阶级人员,但仍然以工人阶级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要团结其他阶级,党的历史证明,党可以可以做到。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并且将伟大祖国以大国崛起之势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些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社会主以事业的先锋队。长期以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中,还是在欣欣向荣的经济建设中,党的领导始终是无私的、英明的、正确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仅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也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次的检验中,始终如一的表现出“xxxx”的生动实践。在汶川地震中,党在第一时间,赶往灾区,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人民解放军以其英勇无畏的精神向人民诠释着党的性质和宗旨,***主席,***总理心系天下,心存百姓,看到灾区,这两位领导人始终和人民在一起,那动情的而泪水,不仅为逝者而流,更是为伟大祖国的震颤流泪。灾后重建中,当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的作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发动各省市,进行结对帮扶,尽一切力量,争取灾后重建的胜利,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作用,体现了党的“xxxx”。

党的性质是党的本质特征集中而科学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起,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的完全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十二大以来的党章把党的性质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这段话,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三个方面,阐明了党的性质。党的xx大在十二大党章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想在懂得了党的性质之后,我们就要以此为据,积极提升自己,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做准备!

以前,作为一个团员,也许我们只能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实例来感受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作用,也许只能感性的思维去对那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党员们投以崇高的敬意。但是现在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入党积极分子,是同学们推选出来的,代表同学们的信任,我们更应该以实际行动向同学们证明他们的选择没有错。用团结同学、服务同学、积极进取的行动告诉他们,我们正以一个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起带头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理解党的性质,我们将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更快的向党组织靠拢。

汇报人:xx

篇8: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

一、新课导入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导课, 通俗地说, 就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别小看一堂课的开场白, 它的作用可不小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像磁石, 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开场白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 能给学生以启迪, 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 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教学语言。

开场白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 开场白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 使新课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讲授“孝敬父母长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 一节时, 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陈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 让他们在动听的歌声中体会孝敬父母的感受。听完歌曲之后, 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 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 让学生来评评谁最孝敬父母。经我这样一动员, 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 纷纷述说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 惟恐自己落后。就这样,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创设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充分挖掘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 设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探讨, 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觉悟的桥梁,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学习、发展。如讲授“适应学校新生活”时, 可结合班级情况, 如经过几天的学习, 不少学生身上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的早晨不肯起床;有的衣服脏了不会洗, 宿舍里脏兮兮的;有的哭着想家了, 不愿意读书了;有的学习跟不上, 作业完不成;有的面对新老师、新同学, 不会交往。让学生点评这些现象, 懂得要学会自我调节, 做好角色转换和心理调整, 主动调整生活节奏, 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三、课堂教学举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 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 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的设置, 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材, 尽管讲析的是马克思主义常识, 但它仍具有完整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实践性。就其理论性而言, 又具有内容的抽象性、语言的规范性和效果的长远性特征。为将基本理论表述清楚, 常常需要借助于事例进行剖析。选用的例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给学生亲近感, 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可信度。如有一位学生, 在校各方面都表现较好, 但是在家却天天让他的爸爸妈妈或奶奶帮他洗脚, 有一天, 他的爸爸妈妈不在家, 恰巧他奶奶身体不适, 便叫他自己洗, 他就一边哭还一边骂他的奶奶。他的奶奶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这时老师家访刚好去他家, 这个学生见到老师后, 立刻红着脸, 低下头, 不敢吭声。经过老师的鼓励、教育, 这个学生不仅自己洗好了脚, 还承认了错误, 向奶奶道了歉。教师在不提学生姓名的前提下向学生们讲述这件事, 让大家一起讨论, 并讲一讲在家中哪些事情是自己做, 哪些事情是父母做, 再由教师和同学来评价, 达到纠正错误观点, 提高学生的素质, 形成尊老爱幼、讲文明的风气。

四、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篇9: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实际;个体实际;主体参与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38-01

思想品德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我们平常所说的“教育工作,德育为先”,就突出了思想品德课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然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教给学生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掌握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遵循哪些道德规范。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我们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他们的真实的生活内容为基础,并将教材上的理论与他们的现实的生活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他们自身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困惑,解决与家庭、老师、同学交往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在生活中做一个道德高尚、品质优良的人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一、联系生活实际,要联系学生个体实际

初中学生的年龄阶段,正是个性开始得到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日常生活范围以及交际范围正在逐步扩展,生活经验、学习经历和交友经验正在得到不断丰富。他们的这些不同的生活经验对他们的影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要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思考,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也帮助解决学生在与家庭、学校、同伴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使他们形成健康、理解、宽容的个性,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在在教学工作中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取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出现的问题,选取对我们有用的生活实践。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有一个学生,因为小时候生过病,记忆力受到损伤,成绩很不理想,但是这个学生思想非常的优秀,乐于助人,多次拾金不昧。所以,在思想品德考试中,我对全班同学说,这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成绩是优秀的,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们都得到了教育。所以说,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思想品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没有效果的。

二、联系生活实际,要联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实际

对于初中生,学校和家庭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所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对他们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在学校里,学校的历史文化沉淀、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代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校园的自然环境等等,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同学校的学生有不同学校的风貌,有不同的特质。而家庭对学生影响也是巨大的,所谓家庭教育的结果,能直接体现在孩子的言谈举止上,在目前独生子女众多的情况下,独生子女们的家庭教育就更加复杂。

我们在教学中要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恰当地、经常地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家庭生活的种种行为都有选择性地作为我们的教学素材,运用到教学中来,用这些学生身边切实的生活现实、生活场景来教育学生,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气,发扬学生的好的品质。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更具现实意义,这样的教学才能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取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成果。

三、联系生活实际,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活动,它一直是和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高速发展,学校更不是一个社会的绝缘地带,即使是初中生,他们从网络、从社会获取的信息不会比我们教师少。信息化、价值观多元化、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出现,也会对初中生们造成一定的影响。社会上良莠不齐的大量信息进入他们的大脑,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初中生的这个年龄阶段,没有良好的甄别能力,容易被不良的社会现象诱惑,因此,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有责任担负起在孩子们心中筑起“防火墙”的重任。

对于是否让学生接触社会,也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家长只要孩子认真读书,不让参加其他活动,认为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某些学校和老师也只强调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情况则没有刚性要求,分数成为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这促使学生“闭门苦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缺少对生活的认识和在生活中的磨炼,书本知识学得不少,而在社会生活、人情世故、个人自理方面却一无所知,缺乏必要的生存本领和生活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我们不是让学生远离社会,相反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社会现象做出自己的评判。甚至可以开展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一问题时,可引导学生到居住地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本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其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通过社会调查,既让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这些社会热点焦点进入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品德。

篇10: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

根据局党委的有关要求,本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就思想政治、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三个方面深刻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根源,并提出整改措施。现将查找情况汇报如下:

一、查找突出问题

1、思想政治方面:日常工作中没有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突出位置,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深入。今年学习强国的学习更是时有忘记学习,没有做到持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

2、精神状态方面:一是创新意识还不够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工作前瞻性不够,干工作有时候只顾眼前问题,没有系统性地分析和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三是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够,往往是按部就班。

3、工作作风方面:执行力度不够,主动性不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对党性修养不够重视、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经常以工作忙为借口,忽略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认真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思想上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停于形式。学习自觉性不够强,认为只要日常工作不出错可以,以至于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

三、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

2、敢于担当,积极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履行岗位职责。

3、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真抓实干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篇11: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

姓名: 章盛群 学号: 201230520130 年级专业:12级工业设计<1>班

有人说,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在当今的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成败的剧本越来越曲折,作为大学生,我们难免迷失或是陷入这样误区,即时你不愿意,我们也在被迫接受“有用”就是“真理”这就话。因为我们需要“有用的知识”来为成功铺垫台阶,初生牛犊急需一场成功,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深度,来挽救自己背负多年的幼稚头衔,来满足自己压抑己久的对成功虚荣的渴求。这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毕竟学习那些“有用的知识”的确使你获得了成功的筹码。这样的漩涡并不会停止,而是让我们越陷越深。因为这种“有用”同时又体现着那种价值感,于是我们为把膨胀的成功欲壑填满,只会不断地陷入这样的误区不可自拔。

但实际上,“真理”与“价值”并不是这样定义的,它具有更广泛的定义和诠释。我们不能单单靠自己的感知和臆想来认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只有无思维的动物才用这样的方式认识世界和生活。所谓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一方面指这个世界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本质和发展规律,我们必须按照这些客观本质和发展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真理原则;另一方面指人们为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去认识未知,改造世界,创造价值并运用价值建立一个“人的社会”,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价值原则。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目,人们实践活动的两大原则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真理的本性在于客观性,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的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价值的特点是主

体性,此外价值还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价值原则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以满足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为行动的目的。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对立统一的。凡真理都有价值,凡对人类发展有价值的,也不应违背真理。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当二者发生对立时,我们要自觉主动地调节,使价值服从真理,使暂时服从长远,使局部服从全局。作为一个社会的人,高素质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的人生观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的世界观。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统一的基础是实践。离开了实践人们就不可能得到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同样,离开了实践也谈不上创造任何价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事件的特点决定的。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就是说人类遵循真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成果。这成果就是所谓的价值,实践是真理与价值相互转化的条件。有了实践这一标准,真理与价值就可以做到统一,并在人类活动中获得共同检验。

从个人来看,作为一个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为了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我们把自己封闭在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在那种刻苦中我们是收获刻板的知识,却给剥削了那些美好的时光并失去培养真正能适应社会的实力。也许你考了高分,获得了很多证书,得到很多奖项,但是最后却只是顶着光环的拥有脆弱翅膀的雏鸟,没有坚实的羽翼来撑起社会的风雨飘摇。这就是我们疏忽了真理的固有属性,所以我们就需要实践这一个标准来检验。从价值原则角度说,我们的所谓的个人进步并没有创造太多的价值,而是自以为是的把能凸显自己能力的凭证靠着执着追求到手。所以我们应当把自己的时间有机的分配在不同的区域,做到真理认识和实践参与同步前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从社会角度来看,近几年中国经常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其重要原因在于食品

生产者在贪婪的驱使下用违背真理原则的手段追求暴利,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自己的犯罪做凶器。在食品生产方面,科学技术的运用一旦走向错误的价值选择,就使得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存危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每天都要吃,原本是给人们补充营养和能量的食品却成了危害人们健康的毒品。科学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应该也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最高目标,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就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所以我倡议所有的从事食品生产,或者其他任何行业的工作者和商家,一定要坚持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不可以为了私利而玷污自己高贵的灵魂,做一个保护社会的有原则的人。

中国选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做到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始终不渝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并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社会主义发展物质和文化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的实践,我们要获得这场实践的成果就必须坚持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对立统一。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长8%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现无法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始终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不仅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富裕安康的生活,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也证明了两个原则的统一能引领中国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

为了真正做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要勇于追求、探索、检验真理,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创造自己的社会价值。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上一篇:唯美日志:其实我爱你下一篇:关于创建文明和谐单位标兵是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