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综合素质评价

2024-07-09

山东省综合素质评价(共6篇)

篇1:山东省综合素质评价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有关要求,制定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一、重要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事实对学生学业修习状况、核心素养和日常行为表现,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的系统评价,是培育学生政治觉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二、基本原则

坚持方向性,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坚持指导性,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指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坚持客观性,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

坚持公正性,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公平公正。

三、评价内容

(一)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日常操行、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

(二)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国家课程(必修和选修)的修习情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校本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三)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完成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四)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基于学生对艺术课程的修习,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素养和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五)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基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修习,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四、记录程序

(一)写实记录。从高一新生入学起,每一名学生都要建立个人成长记录。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客观记录能够体现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典型事实材料,并及时整理完善。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网络管理平台。

(二)整理遴选。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遴选能反映其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记录、典型事实材料以及标志性成果等有关材料,由学生向学校提出入档申请。

(三)公示审核。学校成立审核小组,对学生提报入档的材料进行核查,审核结果连同相关材料在教室内、校园网等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经审核、公示无异议的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所有入档材料均须学生、审核小组成员签字确认。签字确认的原始材料要保存至学生毕业后2年。

(四)上传确认。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将学生每学期的入档材料、学生的简要自我陈述和教师对学生的简要评语上传至省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一旦上传,任何人不得修改。

(五)形成档案。省教育厅将学校按学期报送的学生入档材料与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进行汇总,为每个学生形成综合素质档案。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主要的成长记录,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5个方面的突出表现;学生的简要自我陈述报告和教师对学生的简要评语;典型事实材料及相关证明。

(六)查询。在省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中设定查询功能,高中学校、学生及高等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可按照设定权限进行查询。

五、材料使用

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引导学生在记录成长事实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提升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长的快乐;通过定期展示集中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针对每个学生的主要特点和突出表现,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

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要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重要参考。高等学校应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提出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使用办法应提前2年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时,高等学校应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在考生分数相同时,作为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的依据。本科高等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招生、高职(高专)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可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材料形成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或成绩,并在考生录取总成绩中占一定权重。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定期组织培训、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高中校长和教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能力。要加强督导,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信息平台。建立山东省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为高中学校记录评价信息、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使用提供服务。

(三)实施常态管理。高中学校要成立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学校党团、学生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密切协作。要明确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制定具体评价方案及实施细则,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纳入高一年级学生入校教育内容。要结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严禁搞集中突击。

(四)建立健全诚信机制。高中学校要建立健全个人诚信承诺制度、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监督。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内容存有异议的,可向学校举报或申诉,学校要对所反映内容重新进行审核认定。学校要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认真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给举报人或申诉人。

(五)建立抽查通报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进行抽查。省教育厅每年抽查学校比例不少于5%,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抽查学校比例不少于25%(每县市区不少于1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所辖学校至少检查一次。抽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六)完善保障机制。要统筹校内外资源,为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条件保障。高中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配备必要设施设备和工作人员,确保评价工作顺利开展。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当地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课程。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学生、社会宣传课程改革及招生考试改革的有关政策和育人理念,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七)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高中学校、教师、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本实施办法自2017年入学的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8月31日。

篇2:山东省综合素质评价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3日 来源:本站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和《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鲁政发﹝2016﹞7号)精神,5月11日,我厅印发了《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就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办法》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对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2014年12月,教育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要求各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办法。2016年3月,省政府印发《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建立并规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自2017年秋季高中阶段入学新生开始。2016年9月前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我省从2004年开始,提出建立包含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维度的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多次完善改进。这次改革是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关于考试制度改革的新要求,借鉴上海、浙江两省市试点经验,进行了改进完善,旨在提高评价工作的规范性,确保程序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准确。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具体来说,在评价指向上,综合素质评价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实现自我的完善与进步;在评价功能上,发挥发展性评价的功能,摒弃长期以来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二是有利于人才选拔。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结合起来选拔人才,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便于高校全面考察了解学生,有利于高校按照办学定位和专业要求选拔人才。

二、《办法》的研制过程

《办法》的研制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组织起草阶段。我厅成立文件起草小组,组织专家队伍在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文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我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同时借鉴了省外的先进做法,形成了文件初稿。二是广泛征求意见阶段。分管厅领导多次召集市县教育局基教科(处)负责同志、高中学校校长、教研员进行座谈,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并在厅内征求了学生处、政法处、考试院等相关处室的意见,对文稿进行了反复修改。三是报送教育部备案阶段。2015年12月8日,我厅将《方案》报教育部备案。2016年2月24日,教育部同意备案。按照规范性文件制发程序,3月15日至4月5日,在教育厅网站上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三、《办法》的主要政策点

《办法》主要框架包括重要意义、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记录程序、成果使用、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为便于操作实施,分别设计了供高校和高中学校单独使用的两套素质档案表。其中高校使用档案由三年档案自动汇总形成,均为描述性语言和客观记录,没有等级性评定。

综合素质评价的性质和定位。综合素质评价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事实对学生学业修习状况、核心素养和日常行为表现的系统记录和评价,是培育学生政治觉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办法》将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每个方面明确了相应的考察点。

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日常操行、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

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国家课程(必修和选修)的修习情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校本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为加强诚信教育,在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模块”增加“是否存在作弊行为”的记录,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规范考试行为。

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完成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基于学生对艺术课程的修习,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素养和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基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修习,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综合素质评价的记录程序。为确保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的材料客观真实,《办法》将综合素质档案材料记录程序分为六步: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上传确认、形成档案和查询,六个程序前后连贯,环环相扣。其中写实记录环节中提出,从高一新生入学起,每一名学生都要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有助于学生及时整理完善个人日常活动和成长情况,避免了集中突击填写。在上传确认环节,明确了活动记录和材料在每学期的规定时间里上报,信息上传后,任何人不得进行修改。在查询环节,为便于系统操作,设定了查询功能,给予高中学校、学生及高校、教育行政部门不同的查询权限。

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使用既体现在引导学生成长上,也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在引导学生成长方面,主要由高中学校层面负责,通过加强指导交流,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在高校招生方面,按照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要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的重要参考,高等院校要制定具体使用办法,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招生录取中的使用。同时,为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使用效果,文件提出:本科高校综合素质评价招生、高职(高专)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可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材料形成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或成绩,并在考生录取中占一定权重。

篇3: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

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按照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本文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以城市化人本指标系统为城市化主要指标系统,以城市化产业指标、城市基础建设指标、城市体系指标和政治文明指标为辅助指标系统[2,3],具体拟定指标体系见表1。

2 主成分分析

2.1 主成分的选取

利用软件计算出相关矩阵特征值,以及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见表2。按照特征值大于1 的原则,共选取3个主因子,其累计方差达到81.296%,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具有显著代表性,能够反映出山东省17个地市的城市化综合水平。

2.2 主成分载荷

从表2、表3可见:①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47.070%,它在非农业人口比重、市区人口密度、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每百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等指标的载荷较高,这些指标多从内涵发展的角度反映了城市化发展水平,是对城市生活质量及生产条件的综合评价,将其命名为“社会经济”因子。②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1.510%,它在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比等指标上载荷较高,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可命名为“产业结构因子”。③第三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2.717%,它在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上载荷较高,主要反映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的差异,可命名为“城市景观因子”。

2.3 各地市主成分得分

在计算出各城市每个主成分得分的基础上,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出山东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及其排名状况[4]。其计算公式为:Zi=0.4707F1+0.2151F2+0.12717F3。式中,Zi为各城市综合得分(i=1,2,3,…,17);F1,F2,F3为各城市在各个主成分上的得分。据此,可以计算出山东省各城市的综合得分及排名状况,见表4。从表4可见,青岛市以0.4216的得分成为全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济南市因其省会优势,产业结构优化和非农人口比例较高位于第二,菏泽市由于众多原因城市化水平为全省最低。

3 聚类分析

为了使其结果更加清晰明了,我们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山东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见图1。

4 山东省城市化区域差异

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可将山东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区、城市化水平中等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地区和城市化水平很低地区,见图2。

由此可见,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与区域实际状况基本一致。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东营、日照、潍坊和鲁中的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城市化水平均在全省的平均水平之上,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鲁西北的滨州、德州、聊城和鲁南地区的临沂、济宁和菏泽,均在平均水平之下。所以山东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半岛和鲁中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鲁西北和鲁南地区。

5 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对策

5.1 推进半岛城市化,建成特色半岛城市群

对不同规模的城市采取不同发展策略: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来说,要大力使其成为既能为本市的乡镇服务,又能为更大的经济辐射区域内的乡镇服务。山东半岛具有旅游资源的中小城市很多,可将旅游业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5]。如青岛作为山东省一级区域中心,应提高青岛的国际化程度,集聚区域人口,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升青岛在环渤海地区甚至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提高制造业的规模,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规模产业集群。

形成农村城市化的“内在推动力”:在经济建设方面,鼓励中小城镇对一般性村落进行劳务、资产方面的扩张性兼并;确立多元投资主体,使乡镇企业逐步成为小城镇建设投资的中坚力量,农民成为小城镇建设投资的新成员,这样将逐步建立起政策性投资与经营性投资并存的小城镇投资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可考虑对现行的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作些调整和改革。

5.2 建设济南鲁中城市经济圈

强化济南行政中心地位,加快城市发展:济南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应不断增强省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实力。济南要利用城市本身优势,发挥泉城特色,膨胀城市规模,提高集聚能力[6]。必须遵循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普遍规律,以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新兴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加快提升的省会产业结构。强化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建设京沪沿线和沿黄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和旅游接待中心。最后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强4市间联系,共同促进城市化发展:为了加强鲁中城市经济圈四地市之间的联系,我们建议:①建立领导会晤机制,并在会晤机制的框架内就圈内中长期战略及规划思路、区域发展政策、重大项目布局等进行沟通和交流,从决策层面加强协商、对话,制定共同行动准则。②加强4地市之间的行政协调,解决行政区与城市经济圈在经济发展上的矛盾。③城市经济圈经济发展的视角要实现以下转变:从单个产业的发展转到跨部门或产业内的价值链分工活动的发展,从政府的立场转到企业的立场,从国家和区域内部的视角转到地方和全球相互作用的视角,从游离的企业个体转向企业集群,从片面强调培育大集团转向促进大中小企业形成生命共同体,从片面强调硬环境转向发展软环境。④建设城市经济圈快速交通网络。⑤打造数字通讯网络。⑥培育一体化市场,推进要素整合。

5.3 提高鲁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创建工业“发动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要与市场结合,充分考虑国际国内的市场需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采用新技术、新工艺[7,8]。如对城市化水平较低的临沂市来讲,要融合区位、交通、流通等优势,建立面向鲁南、苏北的物流供应链中心节点和管理中心,以物流业带动相关的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和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使临沂从物流中心向区域经济中心过渡,提高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

加强制度创新,真正建设鲁南都市圈:制度创新应从户籍制度创新、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优化城市“ 反哺”农业的相关政策等三方面人手。户籍制度创新的思路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逐步放宽户口迁移的限制,实现由“户”的管理向“口”的管理的转变。户籍制度创新的时机基本成熟,应完善户口登记制度,加强人口管理,实现人口动态管理。此外,必须解决土地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的配套改革问题,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5.4 促进滨、德、聊、菏城市化进程

加强东部、中部、西部之间的合作,扩大外引内联的力度:①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要积极推进区域间的横向联合向新的深度和广度迈进,加强企业间、部门间的各种联系与合作;②积极推行强县带动战略,“以强带弱、以大带小”,鼓励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区进行对口支援,投资建厂、组建跨地区的产业集团;③消除地区间的市场封锁,促进地区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并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开放力度,吸引境外人才、资金和技术。

加快鲁西北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对落后的鲁西北地区,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就要从政策、经济、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施:①对西北部地区实行适度的政策倾斜,建立西北部地区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②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西北部地区的大开发。③解决城乡二元化差异,促进城乡统筹。④加快鲁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鲁西北地区要发展,就必须加快水利、交通运输、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使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颜世元,蒿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2]高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范振洪,王爱华,郭全涛.山东与日韩经济合作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4]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山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6]屈晓杰,王理平.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技,2005,33(10)∶1938-1940.

[7]索勇超.浙江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2004,(12)∶19-20.

篇4:山东省综合素质评价

关键词:县域经济;内陆地区;综合评价体系

近年来,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性,内陆地区整体较为落后,且县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而,如何构建合理的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来准确评价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成为提高区域发展质量的关键。

一、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国外相关指标体系简析

1.“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教授英格尔斯提出现代化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世界发展指标为基础,以六个关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比较研究为依据,以美国上世纪60年代发展水平为标准,提出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等11 项指标以及相应的标准来评价现代化进程。

该指标体系比较简明,数据容易获得,度量简单,可操作性强,是现代化评价的经典方法。但该体系也有不足,比如把现代化的门槛定得较低,使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发展阶段容易被英格尔斯指标所误导,或者容易从这个纯粹的传统工业化时代指标中得出非真实的结论(谢立中,2003)。

2.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于1996年创建、并进行了三次调整和修改。该指标体系从社会、环境、经济、制度四个方面,分别按驱动力—状态—响应概念设计模型。其中驱动力指标代表人类活动、过程和模式对可持续发展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即表明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状态指标衡量由于人类行为而导致的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的变化,即描述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而响应指标是对可持续发展状况变化所作的选择和反应,即显示社会及其制度机制为减轻诸如资源破坏等所作的努力。(逯元堂,2003)

该指标体系可操作强,用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监测并具有预警作用,清楚地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社会、环境、经济、制度等领域的发展问题。但该体系以国家为评价对象,对于指标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界定的不够清晰。

3. 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

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于1989 年提出,由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等4 个一级指标、20 个二级指标、314 个三级指标构成。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通过外向经济与内向经济、引进吸收能力与输出扩张能力、财富禀赋与有效运行过程的平衡、个体冒险创新与社会协调凝聚力四大平衡关系,着力评价国家整体现状水平和发展的潜力,以此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公平和自由的市场条件下,生产和销售经受国内外市场检验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4. 人类发展指数体系

人类发展指数(HDI)也叫人文发展指数,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该指数通过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的预期寿命、教育和经济水平三个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来反映不同国家在人类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二)国内相关指标体系简析

1. 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

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由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于2000 年提出,采用客观数据与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选择的县域经济数据对全国所有县市进行分等级分类型评价。

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具有综合性的经济总量指标,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该体系仅限于经济方面的评价,不能反映社会、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情况。

2.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标发展指数测评指标体系

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标发展指数测评指标体系又称“百强县”指标体系,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各县(市)统计部门上报的统计资料,按照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共33 个指标,分别计算出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

3.“现代化”指标体系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依据现代化的内涵和信息时代的特点,设计了由3 个“表征集合”、8 个“水平指数”和21 个“基层指标”构成的现代化指标体系,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该体系具有原则正确、简明可测、数据容易获得、度量比较直接等优点。但该体系中定性指标占一定比例,从而主观判断对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

4.“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999 年,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五大方面组成,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5个等级,共219个指标。其中,总体层表达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系统层由生产、发展、环境、社会、智力支持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状态层是在每一个系统内能够代表系统行为的关系结构,变量层从本质上反映状态的行为、变化等的原因和动力,要素层采用可测的指标及指标群,对变量层的数量等表现进行度量。

该指标体系简单、易于获取,同时层次分明,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时间和空间排序、权重分配及评分度量。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指标的选取受人为因素影响明显、指标庞杂等缺点,使得不同区域难以用同一指标进行对比,使用的数据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根据《中国行政区划简册(2014)》,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数为2853个,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截至2013年底,山东省行政区划有个17个地级市,137个县市区,其中市辖区48个,县级市29个,县60个。除了沿海的7个市外,内陆地区包括10个内陆市,即济南、济宁、枣庄、泰安、淄博、聊城、德州、临沂、菏泽、莱芜。鉴于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大多指的是市辖区以外的县级行政区划内的区域经济,本文的研究范围只包括县及县级市,不包括市辖区。除市辖区外,内陆地区有56个县市。

近年来,山东通过实施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战略,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县域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3年内陆地区56个县市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704.7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10.07亿元,经济总量稳步提高,但内陆地区56个县市的整体水平不高,强县数量较少。

全省县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6.8%,内陆地区56个县市平均为35.23%,略低于平均水平。全省县域实现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52亿元,内陆地区56个县市875.82亿元,占34.32%,其中全省县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30亿元的县域单位有33个,内陆地区56个县市只有6个。全省116个县域单位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有17个,内陆地区56个县市中就有13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的有17个,内陆地区56个县市中仅有2个。可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整体较为落后

(二)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意味着若干指标构成一个系统,其中每一个指标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的某一个层面,使评价体系呈现出结构层次性,反映每个层次的状况。同时作为整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又能得到总的评价结果,从而能够客观反映县(市)经济运行的特点。

2.可比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尽量采用可比性较强的相对量指标和区间具有共性特征的指标。同时,必须明确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涵义、统计口径和范围,以确保时空上的可比性。

3.代表性原则

评价指标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一类指标能够较好代表县域经济发展的某一个层面,地区间指标值差异大小可以区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4.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指在选择指标时还要从实际出发,尽可能选择现行统计报表中可以取得资料的指标,保证指标所包括的内涵可以进行定量描述。否则指标过多、过细,会给资料的搜集、整理带来很大困难。构建县域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挑选一些已经建立了政府和部门常规统计制度、拥有比较健全统计资料、易于计算、容易取得的指标。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衡量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情况的指标,以反映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该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经济发展要素、21项具体指标,见表1。

其中,经济发展基本指标反映的是各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规模、水平、城镇化建设及产业结构现状。社会生活指标反映的是县域地区人民收入和消费的情况,用消费、投资、医疗保障等因素描述人民的现实生活。发展潜力指标反映的是县域经济发展所具备的发展潜力,用资源建设、文化科技教育及金融财政支持等因素描述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通过以上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的综合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谢立中.关于所谓“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几点讨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3).

[2]逯元堂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J].自然生态保护,2003(11).

篇5:山东省综合素质评价

各学院:

按照省经信委和教育厅、人社厅关于举办2014年大学生综合素质大赛的通知(鲁经信人 [2014]155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和参赛经验,现将学院推荐报名情况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山东省高校2015年应届毕业生(2014年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也可报名)。

二、活动时间:2014年5月-10月。分为报名、资格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就业推荐6个阶段。

三、比赛内容

大赛将通过各种人才评价手段对参赛选手的政治品质(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意识等)、综合素质(智商、心理素质、想象力、学习能力等)和就业能力(自我调控、矛盾解决、人际沟通、应对困境等)三个维度33项要素进行全面、深层次的评估,不需要参赛选手做特别准备,按照真实情况参赛即可。

四、大赛流程

1.资格赛

(1)人数范围:3000人。

(2)比赛形式:应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对参赛选手进行测评(人机对话形式)。

(3)比赛地点:山东大学、烟台大学、青岛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曲阜师范大学。

(4)时间安排:5月下旬—6月初。

(5)比赛规则:参赛选手统一参加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形式一致),测评时间120分钟。测评成绩即选手的资格赛成绩,排名前150名的选手进入复赛。

2.复赛

(1)参赛人数:150人。

(2)比赛形式:企业实习训练营。

(3)时间安排:7月—8月(原则上在30天以内)。

(4)比赛规则:以企业实习为比赛形式,“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展示为考核晋级标准,由企业高管、HR专家及人才素质测评师等组成评审团,统一对参赛选手进行考察。资格赛成绩+“职业生涯规划书”考核成绩为选手的复赛成绩,前50名选手进入半决赛。

4.半决赛

(1)参赛人数:50人。

(2)比赛形式:实战任务闯关。

(3)时间安排:9月。

(4)比赛规则:选手抽签组成5个团队(10人/队),根据规则完成任务,获得相应分数。复赛成绩+实战任务成绩为选手的半决赛成绩,前10名选手进入决赛。

5.决赛

(1)参赛人数:10人。

(2)比赛形式:企业与选手现场对接。

(3)比赛规则:选手抽签决定参赛顺序。评委团对选手每一轮表现进行评比(具体规则以大赛组委会通知为准),最终按照得分高低确定名次。现场为获奖选手、相关企业和高校颁奖。

五、参赛服务

1.大赛为所有参赛选手在资格赛阶段提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及个人测评报告(网络版),帮助参赛选手全面、系统的认识自己。

2.所有报名的参赛选手信息均被纳入全省青年人才信息库,大赛结束后,由山东省企业经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进入总决赛选手现场与山东省多家上市公司进行签约。

3.参加资格赛的学生免费获得就业指导培训,企业老总或人力资源总监亲临授课。

4.参加复赛的选手获得进入知名企业实战实习的机会。

5.优秀参赛选手最终获得省级部门颁发的大赛证书。

6.大赛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宣传全程报道,并在省级电视台及网络进行播出,对参赛选手(所在院校)和用人单位全方位展示。

7.奖项设置 第一名奖励择业资金10000元;第二名奖励择业资金6000元;第三名奖励择业资金4000元;

六、报名方式

各学院深层挖掘优秀学生,组织本学院初选,最终每学院按照推荐名额(见附件)确定本学院的参赛学生,推荐学生需登陆大赛官网()填写《个人报名表》,将打印版《个人报名表》、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学生证复印件各1份,于2014年5月9日前送德州学院招生就业处办公室(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202室),同时,填写《报名统计表》电子版(见附件)通过办公系统发送招生就业处张丽。

德州学院招生就业处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篇6:山东省综合素质评价

2、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4、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5、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10、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11、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2、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13、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4、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15、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1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1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8、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9、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20、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策略

21、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22、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23、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24、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25、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26、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2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28、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29、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30、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31、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32、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33、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A、奥苏贝尔 B、加涅 C、布鲁纳 D、塞伦

34、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35、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36、人工智能是属于()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D、机器学习

37、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38、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3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40、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41、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4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43、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44、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45、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46、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47、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48、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49、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5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51、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5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53、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54、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5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56、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57、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58、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59、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60、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61、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6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上一篇:信息技术培训测试题以及答案下一篇: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