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公司并购价值确定

2024-07-20

目标公司并购价值确定(精选8篇)

篇1:目标公司并购价值确定

快餐公司每年花费10多亿美元的促销费来吸引消费者。Taco Bell 公司将其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所写成FACT: fast food(快餐食品), Accurate orders(准确无误), Cleanliness(清洁), and temperatures(食物的温度)。

消费者声称,到餐馆的方便程度要比快捷的服务更重要,密苏黎洲芬顿的一家市场调研公司调查了许多调查者,其中26%的成年人说在选择餐馆时地理位置是最重要的因素。相比较而言,男性比女性更注重方便,比率为31%和23%,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并不像年轻人那样注重这一点。

一般美国人认为,在餐馆地理位置之后次重要的是快餐本身,25%的被调查者说,在选择餐馆时事务的质量是决定性因素,这可能意味着他们认为食物更重要,但也可能意味着他们更注重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得到品质相同的食物。一般来说,妇女、年轻人、老年人更注重食物的品质。

只有12%的成年人说他们根据服务的速度来选择快餐,8%的成年人认为价格是决定性因素。25岁以下的成年人的收入低于平均收入,所以他们比一般消费者更注重价格,价格是他们选择餐馆最重要的因素。

中年人不太关注菜单上的内容,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常带着孩子,而孩子在任何时候要的食物几乎相同。35—44岁的成年人中有3%的人声称他们的选择主要受孩子偏好的影响,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不像其他年龄段的人那样关注食物的品质和菜单的内容。不过,他们非常关注价格和时间,这一年龄段的人对价格的关注程度仅次于年轻人,对快捷服务的关注仅次于55—64岁的老年人。

Question:

如果你是一家中式快餐老板,你会如何利用上述信息进入美国市场, 你会选择那一类顾客作为你的目标用户,如何选择适合他们的产品定位?

篇2:目标公司并购价值确定

东风汽车公司确定未来5年发展目标 00-6-13 东风汽车公司昨天在此间宣布了未来5年的战略发展计划:到2005年,该公 司年汽车产量和销售额在现在的基础上分别翻一番,拥有国内市场份额的18%。

昨天是第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的最后一天。东风汽车公司有关负责人说,东 风汽车公司不回避加入WTO带来的挑战问题。该公司向新闻界公布的未来发展构想 中说,到2010年,东风公司年汽车产量将突破100万辆,年销售额达到120 0亿元,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

据称,为应对加入WTO的挑战,东风公司将在保持自主经营地位和“东风;品 牌的前提下融入国际汽车工业,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参与 国际分工合作,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同时,通过产品结构和区域分工的调整,巩 固和扩展东风公司的老基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在产品战略上,该公司将在稳固载 重车的同时,以轿车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经济实用的普及型轿车,迎接轿车进入家 庭时代的到来。

篇3:目标公司并购价值确定

1.1 客观公正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在选择价值评估方法的时候应始终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科学态度,尽量避免用个人主观臆断来代替客观实际,尽可能排除人为的主观因素,摆脱利益冲突的影响,依据客观的资料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选择合理的方法。公正性原则要求评估人员客观的阐明意见,不偏不倚的对待各利益主体。

1.2 成本效率的原则

评估机构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之一,也需要获取利润以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因而在评估方法选择时,要考虑各种评估方法耗用的物质资源、时间资源及人力资源,在法律、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及满足委托企业评估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1.3 风险防范的原则

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可以界定为:“由于评估人员或者机构在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了不当或错误的意见而产生的风险”,根据这一定义,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评估机构的外部因素客观上阻碍和干扰评估人员对被评估企业实施必要的和正常的评估过程而产生的风险。内部风险是指由于评估机构的内部因素导致评估人员对拟评估企业的价值作了不当或错误的意见而产生的风险。显然,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作为价值评估中的一个环节,可能会由于方法选择的不当带来评估风险。基于此,在选择评估方法的时候要有强的风险防范意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可能产生的评估风险,做出客观、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2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具体应用

2.1 成本法成本的选择有三类:账面价值、重置成本和清算价值。

账面价值是会计上的概念,它等于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净额,在会计中,许多资产都是以历史成本入账。因此,此时的账面价值实质上是净资产的历史成本。采用账面价值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常采用如下公式:

企业价值=净资产账面价值×(1+调整系数)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理解,但是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获利能力,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可操作空间,会对资产的帐面价值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结果。

重置成本是以目标企业的各项实体资产为价值评估单位,以单项资产的全新重置成本为评估基础,以资产存在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为理论基础,采用如下公式确定各单项资产的价值:

单项资产的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企业的评估价值=E单项资产的评估价值

以重置成本为基础评估企业价值,方法简单易懂,但是三项贬值的确定则需要很多专业判断,需要利用大量专家的工作。因此,这种方法评估评估成本可能较高,更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资产的评估。

2.2 市场法

采用市场法进行目标公司价值评估,评估结果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选择于两个方面:一是选择可比公司的可比性强弱,可比性强,准确性就高;二是选择的比较指标反映目标企业价值的程度,指标越能体现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价值的准确性越高;三是调整系数越科学,就越能够缩小评估误差。采用比较法确定企业价值的基本模型如下:V=X×X1V1×(1+调整系数)

V:目标企业价值;X:目标企业可观测变量;V1:可比企业价值;X1:可比企业可观测变量。

V:可以是市场价值,或者是公允的交易价格,X:可以是每股收益、资源储量、客户量、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同类机器台数等可比指标,X是口标企业的相应指标。

这种方法所依据的一个特有假设前提是,评估对象V1与X1的比例与可比企业的V与X的比例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挑选与企业价值V具有高相关性的评价指标X成为价值评估的一个关键步骤。一般而言,X的选取应与资产的价值存在着因果关系。调整系数可以根据根据影响企业价值的非重要因素存在的差别确定。

2.3 协同效益价值法

权重法的理论前提是,企业并购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整体价值。权重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并购和被并购企业看成一个整体,通过测算整体企业价值,再根据两个企业净资产各自占整体企业净资产的比重来确定目标企业价值。估值模型如下:目标企业价值=合并后整体企业价值×

目标企业净产量

合并双方企业净资产之和

净资产的确定可以由合并双方的财务报表计算获取,合并后企业整体价值则需要假设企业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然后估算得出企业整体价值。

权重法适用于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益为目的企业并购定价。这种定价的基本思想是,目标企业单独的价值不代表并购价值,其真正价倩在于并购后所产生协同效益时的价值。因此,目标企业价值取决于并购后企业整体的价值。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现实中,企业千差万别,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也远远不止以上三种。价值评估方法容易掌握,但是当真正去评估一个特定目标企业价值时,可能会发现多种方法看似适合,但又不完全适合,从而陷人了方法选择的困境。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跳出方法本身,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企业及其环境特点,挑选出能够真正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灵活的、有创造性的选择评估方法,挖掘企业价值,只有这样目标企业价值才能够完美浮出水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并购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更加完整的信息,促进并购成功。

摘要:企业价值评估是将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其拥有或占有的全部资产状况和整体获利能力,并充分考虑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诸因素,对企业整体公允市场价值进行综合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本文初步探讨了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原则,并介绍了三种并购中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方法,也包括成本法、市场法、协同效益价值法。

篇4:目标公司并购价值确定

[关键词] 社会管理者 公司财务治理目标 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 业绩考评指标

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原来由财政部统一行使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和企业财务管理职能,按照社会管理者职能和出资人职能相分离的原则进行了划分,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企业履行出资人管理职责,企业出资人制度的雏形已初现端倪,各级财政部门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职能职责已逐渐清晰。从社会管理者的角度如何行使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权限,必然涉及到对实际掌握公司财务管理权利的经营者的考核约束问题。新的《企业财务通则(征求意见稿)》第二章明确提出了如何建立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问题,本质上就是“财权”的配置问题,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构建联系起来,我们往往把与“财权”配置有关的问题叫做公司财务治理。因此公司财务治理的规范必须要解决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财政部门如何确定对公司财务治理管理的目标。

一、公司财务治理的含义

学者们对财务治理含义的界定比较多,总结下来看有如下几种观点:

1.强调“财权配置核心内容”的定义

伍中信教授、张敦力博士和程宏伟博士持有此种观点。他们认为:“财务治理结构是以产权中的核心部分——财权为基本纽带,逐步确立出资人、董事会、经理人和企业财务人员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别体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关系”;“财务治理是界定与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最终实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约束、相互制衡关系,促使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的公司治理”。

2.强调处理股东与经营者关系的定义

宋献中教授和吴树畅博士持有此种观点。他们认为:“财务治理结构是一组规范所有者、经营者的财务权利、财务责任和财务利益的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结构是:如何确保经营者按照所有者的利益目标去做,如何将财产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进行科学分配,就产生了基于财权分配的企业制度安排框架,这一框架的主要内容即财务治理结构”。

3.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定义

杨淑娥教授和姚晓民教授持有此种观点。他们认为:“所谓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公司财务治理是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制度安排”。

4.强调“公司治理子系统”的定义

黄菊波教授和李心合教授持有此种观点。他们认为:“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子系统,从属并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根本性质,是公司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的划分与配置”;“企业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治理权配置的核心是财务治理权配置”。

5.从“财务契约安排”角度的定义

冯巧根教授、林钟高教授和龚洪文博士持有此种观点。他们认为:“财务治理结构就是这样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表现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研究的是公司财务经济活动的制度安排问题”。

6.从“财务管理制度”角度的定义

饶晓秋教授、李心合教授和李秉祥教授持有此种观点。他们认为:“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治理结构是以财、会、审分离为基础,完善总会计师制度为保证,通过增设财务委员会,理顺上下级财务部门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

7.衣龙新博士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对财务治理的定义

狭义“财务治理”,一般是指财务内部治理,尤其是特指“财务治理结构”;广义“财务治理”,一般是指企业财务共同治理,即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对企业财务进行治理。

综上所述,财务治理涵义可概括为: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

二、关于公司财务治理目标的讨论

1.理财目标的确定对公司财务治理目标制定的意义

对公司财务治理目标的确定与公司的理财目标有很大关联性,现在多数学者主张把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公司理财目标,很多人力资源专家也认为对公司员工包括高管人员绩效考评的基础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最大。在计量方式上,它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折现的现值,在量上它等于股权价值与债权价值之和。

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至少存在四个方面的缺点:(1)企业是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体,包括企业法人、经营者、员工、控制性股东、分散持股股东、债权人、国家,等等,企业价值最大化很难界定是不是实现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尤其是分散持股股东的目标;(2)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概念上给人们的印象比较抽象;(3)计量上存在困难;(4)不能直接反映出微观企业为了盈利这个生存的动因。

2.理论界对公司财务治理目标的讨论

姚晓民教授认为,公司财务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公司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对称和利益制衡。财务治理的实质就是对财务信息生成程序、生成质量和呈报机制等的规范,对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财权的配置与再配置等。因而,公司财务治理是通过财务机制及其制衡作用进行的,财务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公司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对称和利益制衡。

李秉祥教授指出,考察财务治理的对象,不难发现财务治理的目标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合理分配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促使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顺利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基础。

衣龙新博士认为,财务治理目标是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治理体制、制度和行为规范。这些治理体制、制度和行为规范是对财务治理主体的直接约束,是财务治理体系要取得的最终运作成果,也是财务决策科学及本金增值的根本保证。

三、公司财务治理目标的确定

1.公司财务治理目标确定考虑的因素

笔者认为公司财务治理目标的确定必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分清财政部门作为国有企业投资者和社会管理者的不同身份与职能,以不同的身份与职能,对国有企业实施不同的权力,承担不同的责任,享有不同的利益。作为投资者,国家与国有企业是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具有与财产所有权相联系的一切权力,这主要包括:对国有资本占有、使用、处置、收益分配的权力;决定国有企业经营方向、方针和政策的权力;选择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者及对其进行奖惩、激励的权力。与此相应,国家享有投入资产保值增值的利益,同时也承担与其投资相应的有限责任。作为社会管理者,国家对国有企业具有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而产生的监管权力,具有依法收税的权力。

在国家分离了国有财产投资者和社会经济管理者的不同职能后,其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就不能再以下达行政命令的形式,按行政办法实施,而只能按对企业所有权的大小(对国有独资企业拥有全部所有权,对国家控股企业按投资比例拥有部分所有权),通过企业里作为国有股权代表的董事长或董事来进行。为了保证国家投资者意图的实现,国家还特别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包括对企业财务行为的监督。监督的方式一是通过派往企业的董事或董事长发挥作用,二是通过向企业的监事会派出监事,监督董事会是否切实贯彻了国家的意图。财务监督是财务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由此可见从社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财政部们参与国有企业财务智利的方式不仅仅是收税,更重要的是通过影响公司的董事和监事更经济性的参与公司财务治理。因此从社会管理者的角度确定公司财务治理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管理者和出资者对其代理人的考核目标确定。

2.笔者主张公司财务治理的目标应是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

理由是:(1)它是各相关利益者有了各自利益最大化而相互博弈的结果,从而使其他利益相关者有了使他们满意的效用。

(2)它体现了企业的利益是所有参与签约的各方的共同利益,使企业财富增长并达到最大化来协调和满足各契约方的利益要求,从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

(3)它能充分调动和保护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以正常运转并发展。

(4)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模式与我国对企业提出的“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间的利益”的要求十分相似,因此在我国推行这种模式比推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模式更为适合。

(5)它比较符合我国国情,我国是一个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制度、以市场经济为经济模式的公有制国家,与国外公司相比,我国的企业特别强调职工利益与职工权力,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差别,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四、公司财务治理目标实现的考评指标设计

公司财务治理目标实现的考核指标设计必须以作为国有企业代理人的高管人员(董事、监事和经营者)所承担的业绩指标考评结果为基本依据,从目前研究情况看,业绩考评指标主要分为基于个人的业绩考评和基于整体的业绩考评;基于市场的业绩考评和基于财务的业绩考评。高管人员理所应当的为公司整体的业绩承担责任因此对高管人员的业绩考评应当设计基于公司整体的基于市场的业绩考评和基于财务的业绩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指标体系。

1.基于财务的业绩考评

基于财务的业绩考评指标是应用最广泛的,也是便于计量的。传统的财务业绩考评指标如每股收益、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每股资本公积、每股未分配利润、每股净现金流量、净资产收益率等仍然被广泛使用。年薪制的制定主要即以此为考评基础。但是这些基于利润的传统考评指标体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财务指标容易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存在利润操纵的巨大空间;受信息披露制度的约束太多;没有考虑企业实际的资本成本,等等。因此20世纪50、60年代以后,理论界和实务界逐步开发出一些基础性的经济价值指标如剩余收益、内涵报酬率,等等。美国斯滕斯特咨询公司于1993年9月在《财富》杂志上披露了EVAQ 的经济增加值指标,并被广泛使用。

(1)EVA即经济附加值,是在给定年份公司通过经营为股东带来的价值增值。

EVA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EVA:税后净经营利润(即NOPAT)—经营中占用资本的税后成本

=EBIT(1—公司所得税率)—(经营资本)(税后资本成本百分数)

公司的净经营资本包括所有的付息债务、优先股票以及普通股票的总和。

从增加股东财富价值来说,EVA显然优越于会计利润。据统计,2000年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大约有44%的公司的EVA为负,即盈利不足以弥补资源投入的经济成本,这一比例与西方国家大致相同。

S.R.Rajan(1999)对美国1998年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包括标准化的EVA、标准化的经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标准化的自由现金流)与公司价值(标准化的MVA)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VA 对公司价值的解释力最强。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王喜刚、从海涛、欧阳会南以上海证券交易所402家上市公司三年数据为基础,检验比较了EVA 与会计盈利性指标在解释公司价值方面的信息有用性,结果表明:EVA 对公司价值的解释力超过50%,比会计指标具有更高的解释力,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会计盈利性指标。因此对高管人员的考评应以EVA 为主结合传统财务指标评价。

(2)FVA 财务增加值指标的设计。FVA 是以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基础的财务增加值的考核指标,可以消除会计政策对会计利润的影响,防止高管人员通过延付增加短期现金流,避免市场价值短期无效而影响企业当期业绩,可以作为另一个重要考评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VA=[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加:减少)-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权益资本账面价值×权益资本成本率

2.基于市场价值的考评指标MVA

市场机制是公司价值确定的重要机制,尤其是股东利益更多地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市场价值机制是公司股东能够直接参与和从中实现价值的机制。经济学把市场价值指标解释为未来权益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公司股东权益的长期价值。为消除股票市场非理性投机的影响和宏观环境变化等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可以把市场价值变动指标MVA作为薪酬的考评指标,直接保护股东利益。

MVA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MVA=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股东提供的股权资本=(流通在外的股票股数) ×(股票价格) —普通股权价值总额=期末公司股票市值-期初股票市值+持有期间累计发放的现金股利

MVA更多的用于激励高层公司经济在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的业绩。

综上所述,公司财务治理目标应该确定与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其考核评价的定量指标体系主要由基于财务价值的业绩考评指标EVA 和FVA,以及基于市场价值的考评指标MVA。

参考文献:

[1]张栋杨淑娥:论企业财权配置[J].会计研究,2005(4)

[2]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5(10)

[3]樊行健: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J].会计研究,2005(2)

[4]王雄元:论利益相关者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J].会计研究,2004(3)

[5]张兆国张庆宋丽梦: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财权安排[J].会计研究,2004(2)

[6]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10)

[7]张晓青:关于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J].经济前沿,2005年第5期,55~57

[8]张巍:国企工资分配制度现状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第05S期,12~13

[9]付明杰:关于对改制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的探讨[J].航空工业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28~31

[10]丁涛: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下激励和约束机制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2期,99~102

篇5:职业目标的确定

职业是个很特殊的过程,职场也是个很特殊的情境。之所以说特殊,原因有三:

首先,职场是个以能力为基础,以兴趣为引导,以价值观为保障的情境。要进入一个行业,步入一个企业,占据一个岗位,首先是因为你有从事这项工作的能力。因此,你有这方面的能力,是一个敲门砖,很少有不论能力高低,只凭意愿大小而让一个人上岗的机会,因为,那对企业来说,会有很大的风险。

其次,职场是个综合素质的考验场,而要说话,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你的核心竞争力,简单来说,就是你有多大的可被替代的机会成本。如果你离职的话,公司到底要付出多大的成本去弥补你的离开,是立刻,一个月,还是一年,时间越长,证明你的“核心竞争力”越大。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素质的评估,牵涉到能力、状态、风格以及潜力等等。

第三,职场永远相信等价交换,不是简单的公平与否。很多职场的人,重视希望领导和企业能够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但可以直白地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机会面前永远不会人人平等,而永远是适者生存,所以,找准位置很重要,清楚自己的定位更重要,想要什么,想要在职场上成为什么,由你决定,而不是企业决定。

正因如此,那么职业目标就是建立在自我认知清楚的基础上的“个性化定位”,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机会,人不同,那么定位就不同,即使有相同的定位,而个性、能力、资源、视野等不同,也终究会造就不同的发展路径。因此,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首先是对自我清晰认知,否则,只能是“碰运气”式的尝试,而这种方式的风险总是很大。

从自我认知的层面上来说,要做到清晰、精准的职业目标确定,需要涉及到三个角度的分析,即兴趣所在,能力高低,价值取向如何。这三者的交集所在,即使你“初步”的职业目标定位,之所以说“初步”,原因是这仅仅是理论上确定职业目标的水平,而具体是否真正切实,还需要牵涉到其他层面的问题和资源,这些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专门去谈论。

职业目标定位之引导力:兴趣几何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通过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去找到自己心目中的职业目标。首先,我们来分析兴趣部分。其实,谈到兴趣,这对于我们当前现实来说,是一件看起来很丰满,实际却很骨干的事情。为何?因为,从我们小时候起,我们已经对自己的兴趣逐渐敬而远之,甚至是避而不谈了。曾几何时,我们还是那个喜欢探索,对某些东西有特殊喜爱的孩子,随着进入幼儿园,我们便被一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论调所牵引,于是,不管是否有兴趣,是否擅长,都会“扔进去”学起来。记得曾经有一个来询者,告诉我她给他的孩子报了舞蹈班,学习芭蕾舞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们为了不输在起跑线,而身为父母的竞争已经到了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程度。

因此,当我们问起兴趣所在的时候,对方常常会报以茫然若失的状态,也就不足为奇了。那我们该如何去寻找失去的兴趣,找到真正让我们拥有更多快乐幸福感的这些东西呢?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去寻找,一种是测评,一种是回顾。

首先说说测评。测评是运用系统,以大量的测评样本为基础的专业的测量评估。一般测评氛围两类,一种是针对人格特质的评估,一种是针对行为表现的测评。这两种评定都有其科学性,都是发掘个人特质的途径。背后都是为了寻找到被测人自身的优势和特征所在。举例来说,MBTI测评就属于人格测评,通过16个不同的特征因子组合,形成对一个人的评定,并且这种评定强调人格特质,即“你就是这样的人”。而DISC测评就属于风格测评,即通过一个人的行为风格表现,形成4个基本风格,12个子风格的评定,并且这种评定是建立在一个人主观的行为表现上,强调“你表现成这样的人”。测评最大的优势是简单、直接、有系统性的保障。(注:DISC分析个人优势和挑战,兴趣、能力、价值所在,将另外专文分析。)其次,是回顾的方式,即通过找到专业的咨询人员,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梳理,从当事人过去梳理,有哪些曾经的兴趣爱好,然后把它们描绘出来,它们是如此珍贵,就像星空中闪亮的星星,让我们执着于此。你会发现,有些兴趣从小到大一直持续,有些则在某一个阶段曾经存在过,没关系,全部把它们描绘在一个“星空”中。然后,在如此众多的点点星光中,再去看你有哪些持续了很长时间,成为你的一种乐趣,让你的生活更开心快乐。在它们上面画上一个圆标识出来。然后,你可以再看一看,你有哪些兴趣产生了价值输出,是因这种兴趣扩大了人脉圈,还是它们已经深入到可以以此谋生的程度。试想,如果你喜欢摆弄文字,那么成为一个段子手,让别人喜欢的同时,还能够体现价值当然是一件乐事。

职业目标定位之资格力:能力几多

企业为何要你,能力为之。因为你有承担该职位所需要的能力,能够产生预期的绩效,这才是企业需要你的核心关键。因此,许多职场新人在简历上大吹自己能力多多,采取的方式是介绍自己做过多少实习,干过多少岗位,但猎头和企业却兴趣寥寥,原因就是没有分清“经历”和“经验”的区别。经历不是经验,经历是说明你做过,经验是说明你做的有多好,有什么收获。经验是你求职的“筹码”,而经历不是。

你的能力有多少?这就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能力”。通俗来说,能力就是别人愿意放心让你从事某件事情的资本。能力包括你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其实,在能力类型上包括:通用能力、特殊能力,还包括思维方式。通用能力是工作中通常都会用到的能力,比如分析能力、沟通能力、记忆能力等等。告诉你一个令人高兴的事情,那就是“通用能力”其实占据了工作中的70%左右的比例,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有能够做几乎任何事情的资格,因为其中70%左右所需的通用能力我们都基本具备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在工作中“能力迁移”。

另外,有些工作才会需要“特殊能力”,该能力常备叫做“天分”。音乐创作中的节奏感,美食评鉴中的色香味品鉴能力,品酒师特别需要的味觉。通用能力让人保证优秀,特殊能力会推动达到卓越,但前提是你善加利用,否则也会荒废掉,典型例子就是“伤仲永”中的作诗天分。

你众多的能力中,哪些能力是你常用的,哪些能力是你很想要培养的,哪些又是你的“短板”呢?对此,我们常用一个矩阵模型来梳理。能力水平有高低之分,也有意愿高低之分。于是我们通过这两个维度来评定能力,最终就形成四个象限的评定模型,这就是“能力矩阵”,从而形成能力的“优势区域”、“备选区域”、“潜能区域”和“短板区域”。你的能力的分布状况如何呢?充分发挥优势能力,积极培养潜能区域,不断拓展备选区域,清晰认知短板区域。于是,你便清晰了自己的能力水平几何。

职业目标定位之保障力:价值如何

为何你勇于挑战不可能任务?为何你喜欢与人沟通、横向交流?为何你享受在充满人情味的环境工作?为何你愿意为了一个可能的细节纰漏付出额外的心力?这可不是简单的兴趣爱好的原因,而是在你内心享受和坚守着某些价值观和信念。你认为那样做就是重要的,有意义的,你也认为你应该和有能力把它做好。这就是你为之不断努力,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的根本。而这就是价值和信念的力量。

价值和信念是说明“为何”的层面。它和处在”如何“层级的能力有着直接关系。你因为拥有”质量第一“的价值观,所以你会努力培养自己精益求精、关注数据、细节至上的能力。如此看来,让你拥有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你的”安全“取向;而你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你的”快乐“取向。

要了解价值观其实很容易,那就是为自己一个终极问题:做这个对你意味着什么?(或能够带给你什么?)。比如,我喜欢晚睡晚起不睡觉。那这件事带给你什么?可能是清静的环境,能够多学些东西。那这件事带给你什么?可能是我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成长,因为八小时之外才是差异的关键。那这件事对你意味着什么?可能你会说这回带给我安心和平静。那这又对你意味着什么呢?你可能会说这能给带给我幸福感。而幸福感就是你最核心的幸福感。

当你知道你的追求价值是“幸福感”时,那你就可以反过来思考自己当前“晚睡晚起不睡觉”是否让自己拥有幸福感的最佳的途径,还是有更好的途径呢?因为,当你达到一个目标只有一个办法的时候,就是孤注一掷,当有两种选择的时候,你会左右为难,当你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选择时,你才能有更好的选择,而这也说明你的能力,拥有选择也是能力的表现。于是,最终你可能会想其实可以有另外的途径达到:或者提高学习效率,或者选择和他人合作的方式,让自己学到更多,从而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那么你如何评价自己的价值感和信念如何呢?不妨就多问自己几次“这样做到底带给我什么?”的问题吧,相信你就会找到那些真正为自己看重,深含意义所在了。

篇6:正视差距,确定目标

呀!还有一个星期就开学了。回忆暑假,我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许多差距。新学期,也为自己定了一些目标,争取一个学期后缩短差距。

暑假里,我加入了“作文连线”和“呼笑山庄”。原来,博林高手云集在此。不仅自命博文精彩粉呈,命题博文更是拍案叫绝。“作文擂台赛”中,我还没想到攻关招术呢,博友们已经纷纷出招争斗起来。他们或是耍枪弄棒,或是挥刀舞剑,更有甚者摆弄着十八般兵器。看得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不停地赞叹:“哇!×××的‘武艺’又被推荐了。“×××的棒耍得真叫酷。”比赛都接近尾声了,偶才小心翼翼地扔过去几根‘筷子’,一下子就被别人打了回来。哎!自愧不如,技不如人。不说写作技巧,单抖抖基本功,“一幅画”的“幅”会写,到了“大幅度”的`“幅”就改拼音标注。就这水平,且待伸长脖看腕级表演。

不争气的博文先撂到一边,看看我的数学。期末运气不错,不小心挤进满分行列。假期里,老师给我们状元选手另开小灶—啃奥数。一道近50字的奥数题,愣是调集偶一卡车脑细胞,演草纸上写了两大页,耗时40分钟才搞定。有些题,自以为恍然大悟,到了结尾发现答案与题目要求自相矛盾,只好推倒重来。还有的题原本简单,可上了多疑的当,整得复杂化了。老师这道菜真叫绝,偶就像打地鼠的小老鼠,沾沾自喜地刚露出头,就被一锤子砸了下去。不服气,又钻出来,又被砸倒。本以为自己了不起,跳过了龙门,转身一看,原来龙门降低了,自己还是条鱼。

最惨的是跟二年级弟弟来了一次英语动物单词PK,不料竟打个平局。要知道,本小姐可是正宗的四年级毕业生。事后听姨妈说,弟弟暑假要完成英语课外书几本、欣赏英语电影几场,还要和小组同学创编英语故事。天啊,太疯狂了吧。本小姐假期内也是学了新概念英语1的1-20课,不过课文背得磕磕巴巴,单词不全会默。要是现状继续下去,明年弟弟肯定会超过我。到时候,用什么来拯救偶的自尊心呢?

语、数、外三大主课纷纷落马,但,也有给我长脸的----游泳。整个假期,除了出去玩的几天,大部分下午顶着烈日,苦练游泳。经过不断的努力训练,偶已经从小白兔变成小黑蛋;从以前,刚踏进深水区半步,就被救生员揪出来,到现在,在深水区穿梭,救生员视而不见。水平嘛,这么说吧。每次一下水,先来个“水上马拉松”—蛙泳800米。然后放松一下,悠闲地躺在水面,慢悠悠地往前漂。那种感觉,一个字爽!要是高兴,来个水中倒立、水下大翻身。旁边的小孩们看得目瞪口呆,大人们也惊叹不已。一不留心,有时成了大人教小孩的视频教学。怎么样?崇拜偶吧……

篇7:怎样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要围绕目标,可是这个目标究竟是什么?怎么来确定呢?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在上课前应该很清楚的一个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所采取的教学行为才能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

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是由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教学目标组成。它包括: 国家培养总目标——学科(课程)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系统中,各个层次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为:

国家课程总目标——是期望学生达到的最终结果,它与教学目的是统一的,对其他层次的教学目标起着指导作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学科(课程)教学目标——是总体教学目标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中所具体规定的各门课程的目标。

阶段教学目标——是各门课程在不同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学年、学期等)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各门课程中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体系中最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所要实现的行为变化,故也称为学习目标。这里所阐述的怎样确定教学目标特指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

2、教学目标的三个领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等人把人类学习分为三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中小学生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分类,也主要是根据布鲁姆等人的分类方法来分类的。学科教学也同样包括这三个领域,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九义”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尽管各有特色,但结构上都是一致的,在目标的表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也称“三维目标”,并作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衡量学生学习水平时重要参考依据。在这三个领域中,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不可有所偏废,而在具体的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课堂教学中要实施、落实教学目标,不仅要求教师首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而且还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学目标设计是以分析的方式进行的,即按照三个领域分别设计出若干个目标,在实施教学目标时,往往是将目标综合在一起进行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具体地把握教学目标,综合地实现教学目标,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得到发展。

3、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是一种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具体结果与普通要求的关系。教学目标是一种现实,是指在具体情境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而教学目的是一种理想,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向与指针、是普遍的、统一的、抽象的,是教学目标的概括和总结。制定教学目标要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基础上,进一步订出执行课程标准的结果会在学生身上出现哪些变化,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应取得什么发展。因此,课程标准和计划中的目的要求不能代替教学目标,而只能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基础教育的各学科应该有教学目标,但问题是目标设定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按照过去的观点,老师应主要根据教材和教参确定教学目标。这样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无法顾及到的。以新课程理念来看,这种设定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而且设定的过程固然应该考虑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能力体系,但是更应该考虑学生的状况,学生也是设计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认知水平,尤其要紧紧围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而设定目标。日本著名数学家米山国藏曾指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钻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段话耐人寻味,值得我们深思。

课程目标是既定的,但教学的具体目标是生成性的。所谓生成性就是说既定目标要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动态变化,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逐步形成的。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展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完全正常的,其正确与否取决于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取决于有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热情。就像下围棋,棋手总是“胸有大局”,不拘泥于一子的得失,总是根据“盘面”的具体情形,随时灵活调整每个棋子的落子方位。有时,他想在“此”布一小局,可对手干扰,不得不调整到“彼”布局,教学亦如是。

三、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至少应分出两个层面,一层是总目标,即课程目标;一层是具体目标,即课时目标。一切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课程目标的要求,但课时目标则是应由教师开发。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既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的未来,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扮演主角,教学目标又何以能够得到实现?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开放性原则。如果说创新是现代教育模式的灵魂,那么开放性则是必然的表现形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一定要目中有“人”。当然,教师的“导”也不应忽视,即使是放羊也应把羊引到水草丰茂处,而不是贫瘠的黄土地,更不是把他们围在水泥场里。“导”就是启发、点燃。

3.多样性原则。虽说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由于施教内容不同,施教班级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达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设标,分类推进,才是科学之原则。

4.渐进性原则。新课改设置的每门学科,都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但是这样一些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堂课中也不能定这么多、这么高的目标,面面俱到。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有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的过程,“高大全”式的课必会弄巧成拙。

5.生成性原则。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当他走进那充满生气和变数的课堂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既定目标是“闭门造车”。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这种调整便是一种灵动、一种机智。

6.激励性原则。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除了有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及时点评和激励。曾有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报道:一个初始极为一般的小孩,在幼儿园、小学乃至中学阶段,成绩平平,甚至屡遭挫折,但是他的母亲从未放弃,每一次挫折后这位伟大的母亲都要从孩子身上找到闪光点并予以放大,帮助孩子抛却自卑,捡回自信,最终,在母亲的不断激励中,这孩子考取到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事实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自尊心的保护、自信心的激励,只有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手段,才能保证次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实现。

四、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

1、目标分解:任何一级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其上一级目标为依据,下位目标是为上位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中最为具体的目标,要确定课时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年级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年级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学目标的分解过程。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为正确教学目标的确立打下基础。

2、任务分析:单元目标或者课时目标确定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进行任务分析。这里的任务分析,实际上就是指对学生为了达到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规定的知识以及能力、情感态度等进行具体的剖析。通常的做法是,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提问和分析: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获得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那么根据目前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基础,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能力,又需具备哪些更次一级的能力?……这种提问和分析一直进行到教学起点为止。

3、起点确定:教学目标不仅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要求,更是对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的要求。既然如此,要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进行分析,即确定教学的起点。

教学起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作用发挥。教学起点定得太高,则可能导致课时教学目标过高,超过了一般学生的能力,并且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教学起点定得太低,则会在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上或教学活动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并可能导致学生厌学心理。一般说来,确定教学起点,主要应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目标技能的分析,五、教学目标的表述

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对学生通过每一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后应达到的行为要求作出具体、明确的表述,再将这些表述进行层次化处理。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等。教学目标的表述问题,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十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就提供的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三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四个单词”等。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篇8:目标公司并购价值确定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 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并购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依靠并购重组方式来扩展经营范围。西方国家的企业并购可以追溯到20 世纪,而且这股热潮直至今日依然不退,企业并购已经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极大地加快了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现代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并购浪潮也在中国市场迅速蔓延,中国已成为新兴的跨国并购市场。

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风云变化,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逐步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经济,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等的经济陷入衰退期,世界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很多企业为了寻求生存机会、渡过金融危机而选择并购重组,于是掀起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数百亿美元的并购案接连发生。市场中有一大批老牌企业破产重组,又有一批优秀的大企业脱颖而出。在全球经济结构面临大调整和产业重组的宏观环境下,中国正在步入经济全面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与挑战,我国现有的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我国企业加快了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的脚步。

近十年来,我国企业并购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见图1,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高新创投统计数据)。2014 年3 月7 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随着并购重组审批政策大松绑,截至2014年6月30日,我国并购交易金额持续增长,达12 654.67 亿元,并购交易数量达2 205笔,延续了2013年并购交易市场的火爆行情。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并购史尚短,无论从社会经济效益还是市场化程度来看,我国企业并购活动同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对并购的协同效应认识不明确、并购战略制定不清晰、并购后整合过程不科学等,致使并购活动屡遭失败,例如,TCL并购阿尔卡特、明基并购西门子等都是典型的失败案例。我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指导并购活动以提高企业并购协同效应,进行价值创造。

本文以雀巢并购徐福记为例,综合分析了并购活动的协同效应,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提供现实的借鉴,也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进而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二、理论综述

(一)并购重组理论

1.定义。

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有兼并、收购两种含义和方式。国际上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称之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企业法人通过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企业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资本运营和管理的一种主要形式。

2.并购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美国工业的成长史,美国的企业界共出现过五次大规模的兼并浪潮,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分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一次兼并浪潮——横向兼并;20世纪20年代的第二次兼并浪潮——纵向兼并;20世纪50年代的第三次兼并浪潮——混合兼并;20 世纪70 年代中期的第四次兼并浪潮——多样化兼并;始于1992 年,一直延续至今的第五次兼并浪潮——跨国兼并。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跨国兼并浪潮超越国界的限制,促进了全球跨国企业的发展。跨国并购使得很多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国外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并且以较大的优势抢占国外市场,获得高额利润。企业采用跨国并购方式进入某国市场实质上是以一种较简单的方式绕过该国家的贸易壁垒,进行垄断发展。跨国公司在金融投资、国际贸易和生产领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垄断地位。

3. 并购重组的作用。

(1)发挥协同效应,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进行并购活动可以发挥的协同效应主要包括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

经营协同是指并购双方经营销售的市场和活动可以合并,从而节约营销费用,增加研究开发费用,用于研究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同时,并购后的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了,形成规模效应,竞争优势得到提高,可以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

管理协同是指并购企业具有高效的管理资源,而被并购企业虽然因为管理不善导致业绩低下,但是其资产状况良好,那么并购企业在收购了被并购企业后就可以通过高效的管理水平改善被并购企业的业绩,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财务协同是指并购后的企业可以精简管理人员,节省管理费用,增强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另外,并购后的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竞争力增强,其筹资能力也就能相应地增强,企业的资金需求能较好地得到满足,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扩张。如果被并购企业是在无法维持经营的情况下被出售的话,并购企业在并购了这个亏损企业后,可以利用其亏损来冲减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实现合理避税。

(2)进行规模扩张,实现经济效益。企业发展可以采用内部投资和外部扩张两种方式,但是正如斯蒂·格勒通过对美国企业成长史的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进行某种程度或某种方式的并购,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而成长起来的。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实现经济效益。

(3)突破进入新行业的障碍,保持竞争优势。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往往是动态变化的,一家企业在寻求发展的同时,它的竞争对手也在谋求发展,因此如何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占据有利地位,把握时机是很关键的。企业想要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会面临多种障碍,如进入成本和风险过高,而并购可以使企业绕开这些障碍,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迅速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抢占市场,获得高回报。另外,企业采用并购方式进入某一全新行业,通常会选择能与自己形成生产要素互补的企业作为目标企业,实现强强联合,提高经济效益。

(4)买壳上市,进行“圈钱”。由于我国的上市资源相当稀缺,企业只靠自身的积累实现上市是远远不够的。据很多文献显示,在证券市场出现以后,收购企业的成本大幅度下降。许多公司为了上市,往往会选择收购一家上市公司,获得这家公司的外壳,然后注入优质资本,在整合后就可以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了。

(5)提高企业家自身名望,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成功的企业并购,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迅速实现扩张,从而获得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家自身的名望,提高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实现自我价值。另外,企业并购取得成功后,该企业的股票价值会上升,股票市盈率会提高,那么每股收益也会上升,企业的市场价值同样也会得到提升。

(二)价值创造理论

并购价值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同于交易价格的实现。它是一种经济价值,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投入带来的商品价值增值,也包括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科技和管理的改善以及依靠资本运营所增加的企业经济价值。价值创造的核心在于未来收益的实现,在于企业积累有效资源能力的提升。用这种价值理念来衡量企业并购交易的得失,不仅能够反映企业作为生产组织的本质——创造社会财富,而且有利于促进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收益的增加,促进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

(三)协同效应理论

协同效应通常被解释为企业并购后的协力优势,即:发生并购后新成立的企业的整体效益超过并购之前各个企业独立经营的业绩水平之和,这种效应也常被描述为“1+l>2”。并购的协同效应不仅是企业并购的动因之一,更是衡量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具体到并购实践中,协同效应是指并购活动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使并购双方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等目的,最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说到底,协同效应的实质就是通过活动和资源的关联与共享,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协同效应的实现对企业并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并购后企业没有实现协同效应,就意味着并购双方的资源、能力等没有实现共享,以及规模不经济和范围不经济,基于并购战略的公司整体战略肯定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四)协同效应与价值创造机理

1.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的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种: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税收协同效应和无形资产协同效应。通过深入分析协同效应的这些来源,可以剖析协同效应创造价值的机理(见图2)。

2.价值创造机理。

基于协同效应的来源的不同,协同效应创造价值的机理具体如下:

(1)经营协同效应指并购企业通过经济上的互补,实现经济一体化,进而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效率方面的变化及因生产效率的提高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2)财务协同效应指并购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方面的种种效益,可以表现为并购后并购资金在并购企业间有效配置,使得并购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

(3)管理协同效应指并购给企业管理活动带来的效率方面的变化及因管理效率的提高所产生的效益。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间管理效率的差异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如果两个公司的管理效率不同,在管理效率高的公司并购一家管理效率低的公司之后,低效率公司的管理效率也将得以提高,这就是所谓的管理协同效应。

(4)税收协同效应是指企业采用并购方式,利用不同企业及不同资产税率的差异,实现合理避税。一方面,政府为了鼓励某些行业的发展,通常对不同行业实行不同的所得税税率,并购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组合,再运用合理的避税手段,可以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的税率存在差异,企业在并购时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也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

(5)无形资产协同效应是指由于无形资产具有一些不同于有形资产的特征,企业在并购时通过输入无形资产,可以提高被并购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从而使并购后企业的总体效益得到增加。主要表现为品牌协同效应、文化协同效应和技术协同效应。

(五)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已经成为企业资源整合、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企业并购理论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公司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当代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西方学术界在并购的实践总结中形成了包括企业并购定义、动因、会计处理、价值评估、监管制度等内容的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国外并购理论将企业并购作为创造价值的一种经济手段,并对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协同效应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许多关于公司财务及战略管理的著作都对协同效应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学术界将协同效应划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等。经营协同效应是指并购改善了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提高了公司效益,包括产生规模经济、实现优势互补、降低企业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提供更全面的服务等。管理协同效应主要指的是并购给企业管理活动带来效率方面的变化及因管理效率的提高所产生的效益。财务协同效应指并购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

由于并购活动的复杂性,学术界在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量化分析问题上的研究一直没有明显的进展。同时关于协同效应产生的条件、战略整合的关键等问题分析不多,仍然缺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熟方法体系。企业在实践中常常由于管理者的盲目乐观与过分自信而导致并购失败,造成自身效益下滑,这其中不乏许多跻身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因此,西方国家的许多公司将协同效应称为“协同陷阱”。

我国学者对企业并购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二十余年来,不少学者对企业并购活动的动因、作用、政府行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尚不成熟,并购活动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整体水平仍不高;对于“协同效应”这一企业并购核心问题的研究尚停留在对西方理论的学习引进阶段。国内关于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文章有很多,但都比较零散,缺乏系统。另外,国内部分研究中的评价方法脱离实际,过于理论化,很难在实际并购活动中得到应用。

三、雀巢并购徐福记的并购活动分析

雀巢并购徐福记的行业背景是: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食糖的价格也在持续上涨。糖价上涨对大型糖果企业来讲,危机和机会共同存在,如何将危机转变成机遇,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调整。一般来说,这些大型的企业可以选择以下应对策略:一是获得政府的支持;二是逐渐加快并购重组的进程,提高行业集中程度;三是加强自身的成本控制管理。由于大型企业有雄厚的资金支持、稳定的销售规模、较强的内部控制能力,短期内糖价的上涨不会对其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此时,并购对于大企业来说是个不错的机会,通过实施并购策略,企业可以不断扩大自己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

(一)并购双方概况及并购过程

徐福记创始于1978 年,由徐氏兄弟创办,他们之前曾在台湾经营徐福记食品、安可食品、巧比食品等一些国内知名的品牌,享有“二十年金字招牌”的盛誉。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糖果、巧克力、蜜饯、果冻、糕饼点心、膨化食品及炒货类等,不同规格的品种达600 多个。“徐福记”已成为中国传统年货——糖果的代名词。

雀巢公司,在1867年由亨利·内斯特莱(Henri Nestle)创建,总部被设于瑞士沃韦,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公司拥有一百三十八年的历史,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闻名遐迩,其销售额的百分之九十八都来自国外,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2011年7月4日,市场传出消息称雀巢公司正在与徐福记展开收购谈判。雀巢在当日傍晚证实,公司正在与徐福记进行初步谈判。之后,该收购活动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二)徐福记并购重组前的案例分析

1.并购前徐福记的经营状况。

徐福记在2009 年的销售收入为37.8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1.59%;毛利为17.2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22.56%;实现净利润4.6 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33.54%(见表1)。在2009年,徐福记糖果(包括巧克力、果冻)的收入为18.7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5.09%,增长额占总收入增长额的49%;糕点收入为12.5 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5.43%,增长额占总收入增长额的29%;沙琪玛收入为6.7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2.76%,增长额占总收入增长额的18%。

金额单位:万元

2. 并购前徐福记SWOT分析。

详见图4。

(1)优势(Strength)。

第一,相对健全的销售网络和成熟的物流配送系统。目前,徐福记在中国拥有一百二十九家分公司和超过一万六千家管控点直接控制的终端零售店铺,且其终端销售网络目前仍在增长,增长率为30%。徐福记的销售分公司大多分布在三线城市,每个分公司负责多个城市的销售。对于一些大型的卖场,徐福记的分公司直接与其建立合作关系,为此公司也已建立起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徐福记还拥有大量的代理商,以比零售价低的价格向代理商供货,然后由代理商向各大卖场之外的超市、便利店等渠道供货。

第二,市场占有率高。欧睿信息咨询的数据显示,2009 年国内糖果市场中徐福记所占份额排名第一,第二名是外资不凡帝范梅勒集团;徐福记糖果巧克力综合市场份额为4.2%,与外资不凡帝范梅勒集团并列第二,而外资玛氏公司以15.5%的份额排名第一。

第三,成长速度快。徐福记目前处于正常运营状态,近十年盈利能力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一直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第四,品牌力量强大。作为民族品牌,徐福记成功抓住了糖果由过年过节的特殊消费到日常生活消费升级的机遇,并迅速在糖果糕点市场大量铺货,实现快速崛起和发展。徐福记的产品特别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因而大多数中国人都非常喜欢,并且对这个品牌情有独钟。

第五,丰富且物美价廉的产品。徐福记的产品比较符合中国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产品具有多样化与生活化的特点,同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对于糖果制造商来说,徐福记具有专业的生产技术,产品种类也非常多。

(2)劣势(Weakness)。

第一,缺乏资金。目前糖点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徐福记在市场营销及新建加工厂等方面都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仅仅靠自身的资金来开发延续,有可能失去有利的市场机会。

第二,产品缺乏创新,内部管理混乱。食品行业的高端产品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但要求公司具备成熟的研发能力。徐福记的人才结构层次低,公司整体管理能力和研发能力相对落后,且资金的缺乏也导致产品研发不能顺利进行。

另外,徐福记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非常庞大的公司规模,而这种庞大的公司规模与相对落后的经营管理能力形成强大的落差。

(3)机会(Opportunity)。经济全球化及海外市场的扩展,促使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实现从“国内品牌”向“世界品牌”的飞跃,徐福记可以充分抓住机会,进行一系列大胆的尝试。

(4)威胁(Threat)。糖类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并且市场上会不断出现新的公司品牌,而糖价的持续上涨,使企业经营越发艰难。徐福记正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业绩下滑的挑战。

雀巢收购徐福记会为徐福记带来科学、高效的管理理念、先进的技术和充裕的资金,二者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并购后徐福记的价值创造分析

1.自身价值。

徐福记在被收购前,徐氏家族持有56.5%的股权,其他股东共持有43.5%的股权,雀巢公司以每股4.35新元的价格购买其他股东的所有股权,总计15.23亿新元(折合人民币约80.62亿元),并以总计约5.77亿新元(折合人民币约30.55亿元)的价格购买徐氏家族16.5%的股权。收购成功后,雀巢公司持有徐福记60%的股权,徐氏家族持有40%的股权。图5为徐福记被收购前后股权结构变化图。

2.销售情况分析。

徐福记被收购后,销售收入呈明显增长趋势,2010 年的销售收入为40.16 亿元,销售增长率为6%;2011 年的销售收入为44.51 亿元,销售增长率为11%,详见表2。

金额单位:万元

徐福记被收购后,在资金实力、研发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得到支持,不断扩充产品生产线,销售业绩不断上升。徐福记产品不断走向国际,逐步实现了全球化的发展目标。

3.财务指标分析。

从徐福记2010 ~ 2013 年的财务指标(详见表3)可以看出,徐福记被并购后,公司的销售收入、毛利润、净利润和净利率都在不断提高,说明徐福记被并购后对公司规模及运作模式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金额单位:万元

金额单位:万元

金额单位:万元

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徐福记的分产品主要包括糖果类、糕点类和沙琪玛类,2010 ~ 2013年各分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均呈上升趋势,进一步说明徐福记被并购后销售收入有所增加。

徐福记在并购前后总的销售收入及分产品销售收入都在不断增加,并购前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致使收入增长缓慢,但是并购后公司对其经营规模和管理模式及时作出调整,可以看出已取得显著的成效。

雀巢并购徐福记在中国糖果行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两家公司在国内同行业的市场份额均属前列,二者的合作实现了产业间的优势互补,增强了双方的竞争力,扩大了市场规模,消费群体迅速增加。徐福记为雀巢的销售打开了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拓宽了雀巢的销售渠道。此次并购不仅使并购双方产生了协同效应、创造了价值,也使整个糖果行业创造了附加价值,加速推动了糖果行业新格局的发展,并为国内糖果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4.并购后徐福记SWOT分析。

详见图6。

(1)优势(Strength)。

第一,借助雄厚的资金,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成长速度。雀巢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目前总市值约2 000亿美元,2010 年的营业额达到了8 407 亿美元。雀巢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解决徐福记资金链断裂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问题。

第二,品牌实力增强。自20 世纪以来,中国消费者已经非常熟悉并信任雀巢品牌,这是雀巢集团的财富,丰富多样的产品因品牌优势而风靡全球。雀巢并购徐福记后,“雀巢+徐福记”使徐福记获得高层次人群的认可,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评价。

第三,产品范围广泛。徐福记的许多产品可以与雀巢的奶制营养品、保健营养产品、饮用水、烹调产品、谷物食品、咖啡、饮品、巧克力和糖果、冰激凌、宠物食品等融合发展。

第四,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增强。雀巢分布全球的研发网络由设在瑞士洛桑的基础研究中心和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及美洲等地区的29个研发中心构成(包括北京研发中心和上海研发中心),约有5 000 名技术人员从事研发活动。

作为拥有140多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奶品和营养专家,雀巢一直致力于食品尤其是乳制品前沿领域的研发,包括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方面。北京研发中心和上海研发中心主要开发中国消费者喜爱的、适合中国人口味和消费能力的营养食品。借助于雀巢的技术、研发能力,徐福记并购前的劣势将得到扭转。

第五,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全球资源。雀巢始终认为员工——人才是公司的业务核心,大力培养本土化管理人员,注重为员工提供本地化和国际化的综合培训。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管理人才为徐福记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

拥有140 多年历史的雀巢拥有丰富的全球资源共享网络,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借助于雀巢的全球资源,徐福记的海外市场拓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2)劣势(Weakness)。

第一,糖果市场份额少。目前,雀巢在华旗下只有奇巧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糖果品牌。雀巢的巧克力和糖果业务在新兴市场的份额落后于卡夫、联合利华等竞争对手。即使并购徐福记,雀巢对中国糖果市场的影响仍较小。虽然雀巢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历史,但糖果不是雀巢的强项,没有特别适合中国的糖果产品组合。自20世纪以来,中国消费者已经非常熟悉并信任雀巢品牌,雀巢也十分了解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口味,但是在糖果产品方面,与许多国有产品相比雀巢还是少了些中国特色,没有特别适合中国消费者的糖果产品组合。

第二,管理与文化的融合难度增大。用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话讲,跨文化管理思想实质上就是一个把政治、文化上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而进行统一管理的哲学思想体系。正确对待跨文化管理对跨国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人员由于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习惯作风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企业经营的一些基本问题往往会持不同的态度,如经营目标、市场选择、原材料的选用、管理方式、处事作风、变革要求、作业安排及对作业重要性的认识等,从而造成文化冲突,给企业的全面经营带来风险。

(3)机会(Opportunity)。在食品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徐福记将凭借其在国内市场的优势,以及雀巢的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在糖果业的高端产品市场和海外市场具有巨大潜力,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品牌知名度,实现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

(4)威胁(Threat)。在行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各食品业巨头纷纷向中国市场转移,并购后的徐福记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四、目标公司徐福记价值创造解析

(一)价值创造机理

徐福记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营业额和营业规模已达到一定水平,现阶段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打造成为百年品牌。雀巢并购徐福记将产生协同效应。徐福记可借助雀巢在经营经验、销售渠道以及品牌知名度上的优势,扩大其海外市场份额。

徐福记的价值创造机理如图7所示。

(二)并购动因

1.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有利于企业发展和进行有效的未来规划。

徐福记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一直秉承着要做中国传统糕点的理念,优异的业绩和良好的声誉奠定了它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但是徐福记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不断上涨的糖价,仅凭自身实力很难实现未来的预期规划。

2.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有利于解决企业在现阶段发展中所遇到的技术、市场等问题。

徐福记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念、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致使其发展出现了瓶颈。而雀巢公司有着先进的技术及很强的研发能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科学、成熟,且能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市场广阔、品牌知名度高、产品多样、资金雄厚等优势。

3.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进一步实现产品全球化。

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徐福记需要不断拓展销售市场,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加快扩大市场份额的速度,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三)源泉分析——协同效应

企业通过并购来实现价值创造的源泉是协同效应,简而言之,就是实现“1+1>2”的效果。两家企业在并购之后会产生综合效应,而这种综合效应比二者独立运营的效果更加显著。

1.管理协同效应。

徐福记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徐福记想要解决其落后的内部控制与管理问题,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水平。而雀巢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资金、人力、技术等优势,正是徐福记所缺少的。雀巢并购徐福记后,对徐福记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对徐福记的管理层进行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的培训,为其注入新思想和新活力,使其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财务协同效应。

作为中国最大的糖果制造商,徐福记并没有稳定而广泛的消费群体,研发支出也逐年增加,同时融资困难,导致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发展的需要。

而雀巢的综合实力强,融资能力好,拥有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雀巢的财务管理机构可以进行资金优化配置,有效降低资金成本,降低融资风险,有利于分散徐福记的融资风险,解决徐福记的融资问题,从而实现在财务方面的协同效应。

3.经营协同效应。

徐福记在被雀巢收购后,其销售额得到显著提升。可见,徐福记进入国际市场后,借助雀巢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优势,实现规模效应,销量不断增加,业绩不断上升。通过业务整合,企业能够迅速实现产品的规模效应,使产品成本大大降低。另外,徐福记可以借助雀巢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大量的供应商,进一步开发自己的销售市场份额,并扩张自己的运营规模,降低销售成本,进而实现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机理是由并购动因产生并购行为,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并购行为的源泉是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又体现在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税收协同效应及无形资产协同效应五个方面。企业在并购重组后进行资源整合,互相弥补缺陷、发挥优势,为价值创造提供源泉。

雀巢收购徐福记,看中的是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及消费群体,雀巢可以借助徐福记的销售网络向中国的二三线市场进行延伸。同时可以减少行业品牌的竞争压力,使得其不断创新,实现多渠道、多种类销售。徐福记会选择雀巢,是因为糖果业在国内的消费市场不是很广阔,糖果的市场需求也不是很大,而同行业竞争却比较激烈,市场拓展方面压力较大。雀巢作为国际性企业,能够给徐福记带来资金、人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开拓其国际市场。二者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能够充分发挥并购的协同效应,从而创造价值。

4.无形资产协同效应。

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虽然难以准确评估,但其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技术协同效应。徐福记主要经营糖果、点心系列,而雀巢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在咖啡、奶制品方面有良好的市场,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并看好中国市场,不断收购中国的民族企业。徐福记在被收购后进行了一定的业务整合,使其主要技术在更大的范围内达到了共享,并且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扩大市场份额,为企业增值提供了条件。

(2)品牌协同效应。徐福记致力于打造像雀巢一样的百年企业,并且致力于企业与品牌的永续发展,徐福记在中国是糖果业的龙头企业,而雀巢也是大家都熟知的品牌。在整合之后,二者的企业文化互相融合渗透,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徐福记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更加深刻,增强了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认同,使品牌资源不断升值,创造了品牌价值。

五、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想要实现快速发展,并购就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本的主要手段之一。目标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与并购企业优势互补,创造价值。徐福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并购重组手段不断发展、壮大。本文通过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并购能够使目标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并购的各个步骤都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在整个并购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锁定并购目标后,对并购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产生协同效应,并提升企业价值。

第二,企业在选定并购目标后,要对目标企业进行一定的整合,并评估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是否足够充足。如果企业具备较强的并购实力和并购能力,就可以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如果并购企业在并购后无法完成对目标企业的整合,并购企业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遭遇严重损失。

第三,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必须强调内部资产的整合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价值创造。这种优化要贯穿于并购的全过程,它是一种不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企业自身资源不断优化,产生协同效应,增加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张秋生.并购学:一个基本理论框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李青原.我国上市公司纵向并购的战略动因与经营绩效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乔平平.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战略风险与对策建议[J].现代商业,2014(30).

王楠.企业并购与重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

应永平.浅谈新形势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和途径[J].国际市场,2014(5).

张金杰.中国海外并购趋势[J].中国金融,2014(7).

Manuel Portugal Ferreira,João Carvalho Santos,Martinho Isnard Ribeiro de Almeira,Nuno Rosa Reis.Mergers&Acquisitions Research:A Bibliometric Study of Top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Journal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12).

罗慧敏.从企业并购动因的角度分析联想的对外并购[J].中国经贸,2013(4).

盛敏,刘佳,迟飞.中国上市企业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研究——聚焦于放大和紧缩[J].上海管理科学,2012(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目标公司并购价值确定】相关文章:

并购目标08-04

公司目标口号04-30

公司战略目标制定07-01

开发公司目标成本05-11

物业公司质量目标06-06

教学目标确定05-03

公司安全生产目标07-01

公司工作目标和计划04-23

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目标04-29

公司经营管理目标06-30

上一篇: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下一篇:林黛玉的一生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