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2024-07-16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精选9篇)

篇1: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压力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难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学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了雪里,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穿的鞋子不同。

教师追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通过追问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

(一)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过渡:我们来看几个小实验,认真观察,用心思考来回答老师接下来的问题。教师演示甲、乙两个实验:在同一块海绵上放一个小桌,甲图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图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

提问:两次实验的现象相同吗?哪里不同? 学生回答:小桌的下陷程度不同。

追问: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因素?什么因素不同? 学生回答:小桌与海绵的受力面积都相同,但海绵承受的压力是不同的。教师演示乙、丙实验:乙实验保持与上一次实验相同,丙实验把小桌反过来放在海绵上,再在小桌上放一个玛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

学生回答:两次实验小桌的下陷程度也不同。

追问:在这两个实验中,哪些实验条件相同,哪些实验条件不同? 学生回答:两次实验海绵的受力面积不同,海绵受到的压力相同。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现象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总结:上述实验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二)压强(板书)教师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提问: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 学生回答:根据比值定义法,P=F/S,单位N/m2。

老师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转悠名称:帕斯卡(Pa),1 N/m2 =1Pa。

(三)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板书)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实例的图片:推土机的宽链条、美工篆刻刀的刀头、火车上的破窗锤、火车轨道下面铺设枕木,请同学结合上面学习的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来来说明其原因。

学生回答:推土机的链条和火车轨下面铺设的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篆刻刀和破窗锤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总结: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环节三:巩固提高

出示一道练习题,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解决: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篇2: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知识回顾: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播放视频《踩气球》

从同学们看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一)压力:

让学生观察3幅图片,总结出压力的定义

2.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结合3道组图题,强化学生对压力的定义理解

3.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二)压强:

1.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观察图片雪地里的两个孩子

学生讨论: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体重差不多的两个人为什么一个,深陷雪地,一个没有呢?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自己选择,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师]大家利用“练习三”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压力与受力面积大小的比值有关系。

师]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压强的应用:

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析.

练习1.一本重2.5N的教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4.7×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 N.每只脚掌面积600 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强调:(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师]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不是可以解释本节课开头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师]观察几幅图片,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同学们一定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例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生]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二、小结

(一)、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P)2.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P=F/S

单位:Pa

1Pa=1N/1m2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板书设计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1.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

2.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3.大小:

二、压强

1.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

3.计算公式p=F/S

4.单位: 帕斯卡pa

三、压强的应用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的方法:

篇3: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初探

1.压力和重力相混淆。很多学校的物理教学中,在引入压强的时候,总是从平面受到物体的竖直力开始,这就使得学生在认识压强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压力就是重力的认知情况。此外,在对于实例进行分析时,没有和重力的特点进行对比,使得学生对于压力的认知比较模糊,进而把压力的概念重叠到重力上去。

2.压强和压力相混淆。很多学生在学习压强的时候,因为压强的抽象性,不能直接的对其进行测量,因此往往把一些压强方面的问题解释成压力的问题。压强和压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压强的高低不但取决于压力的数值,而且还和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有关系。但是一些学生在这方面认识不足,误以为压力的数值就决定了压强的大小,从而造成了压强和压力的混淆。

二、加强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的策略

1.淡化重力和压力的关系。在实际的物理压强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从平面受到物体的平面力方面开始引入压力的概念,比如手按在墙上等,尽量避免用竖直力举压力的实例。同时在引入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实例的受力分析详细地画在黑板上,并注重标记垂直方向。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受力分析图,并总结出各个图中的受力的相同之处,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压力的概念。然后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给学生展示压力的产生过程,并在学生画压力的受力分析图时,要求他们画出压力的作用点以及其他详细内容,从而强化学生心中对于压力的认识。此外,由于整个压力的引入和教导过程,没有涉及到重力,因此就能从根源上把重力和压力分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压力。

2.改进教学内容。在实际的物理压强知识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潜在资源,即让学生对课本上的例图进行压力的受力分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阐述受力分析中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并基于此讲述压力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应该构建一个斜面受力的实例,让学生在画出压力的同时,也画出重力,让他们比较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从而加强学生对于压力的认知。

3.做好压力向压强的过渡工作。鉴于学生在压强方面的认知问题,教师在压力向压强方面过渡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手段来辅助学生正确地认知压强。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制定一个集体实验和学生的自我实验。对于集体实验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用铅笔扎气球等类似的实验。在进行实验以前,先提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比如用铅笔去扎气球,气球会发生什么情况等。在引入压力的概念以后,学生通常就会认为压力越大,气球就越容易爆炸。对于这种情况,相关的教师不应该立即给予否定,应该找几个学生上台亲自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继而让全体同学就刚才的操作过程进行热烈的讨论,分析气球最容易爆时铅笔的扎法。然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尖的一端更容易使气球发生爆炸的实际情况。最后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必要的思考,在此时根据气球发生爆炸的实例来定义压强的概念,并阐述压强是由压力和受力时的接触面积综合决定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比较压强和压力的区别,彻底区分两者的概念。对于学生的自我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压强在学生心中的认知而进行的。学生实验应该尽量简单明了,方便学生理解,比如让学生用手按铅笔的两端等。这时候学生就会明显感受到尖的一段手指更疼,但是此时两端的压力却都是一样的,从而引发学生心中的思考,巩固压强在他们心中的认知。

4.强化学生对于压强的理性认知。当学生通过上述实验对压强有了初步的认知时,还应该通过相应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于压强的理性认知。在这之中,小方桌和砂箱实验是一定不能缺少的。目前新版的人教教材对于这个实验做了一定的删减,但为了完整体现实验的成效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对缺失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补充。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尽量把图示实验转变成整体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于压强有更好的认知。此外,在得出压强公式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以前做过的压强实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分清压强和压力的区别。同时也应该充分挖掘书本的潜在资源,即对于书本上的计算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对其进行计算方面,还应该让他们对计算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对比,从而分析大象和演员对地面的不同压强和压力,完善学生心中对压强的认知。

5.完善学生心中的压强知识。在压强教学的后期,教师应该通过手握鸡蛋等类似的实验,向学生阐述物体可以受到很大的压力,但不能受到很大压强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实验中对于压强有更深的认知,进而完善他们的压强知识。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社会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会增加新的内容。而压强教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未来必将有其新的意义和内涵。综上结合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增强压强教学的策略,给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带来了指导性的建议。但由于不同学校物理压强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相应的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进一步改进压强教学的策略,促进整个物理教学的成效性。不仅仅是在压强教学方面,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也应该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其他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针对工作的不足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而给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物理基础,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

摘要:初中物理是整个物理教学的初级阶段,因此在此时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兴趣激发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但是目前初中物理有一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理压强的教学,使得学生不能对其进行良好的掌握,进而增大了初中物理的学习难度,妨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物理知识,最终给物理教学带来很大的阻碍。本文主要通过对初中物理压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结合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的现状,对加强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的策略进行科学的探究,给初中物理压强的教学带来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徐朝忠.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开展科学方法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4).

篇4: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初探

【关键词】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策略分析

一、压强的基本内涵

压强,什么是压强,压强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许多学生都没有接触过什么是压强。 压力是物理受力产生的效果,施力越大,产生的作用效果就越强烈。一个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我收到的面积的比值就是压强。压强和压力以及受力面积三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系,但是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遭到破坏。所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压强的概念才能让他们学好以后的课程,比如大气压强,摩擦等。但是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压强这个概念,就需要物理教师结合教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所以怎么去更好的理解压强的概念,就需要师生之间共同的努力去完成。

二、初中物理压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压力和重力相混淆

很多学校在引入压强物理教学过程时,往往都是从平面受到物体的垂直力开始进行教授的,这就造成学生在认识物理压强的时候,会产生压力就是重力的错误认知。此外,在实践活动分析时,也没有将压力和重力的特点进行对比,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对压力的认知比较混乱,错把压力的概念放到重力上面去。

2.压强和压力相混淆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压强的时候,都会因为压强抽象性,不能对其进行直接的测量,故会把一些压强方面的问题误解为是压力方面的问题。而压强和压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判断压强的高低,不但取决于压力的数值,而且还要考虑到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关系。但是因为一些学生对压强不能正确的认知,所以造成他们误以为压力的数值就是取决于压强大小的原因,从而造成了学生混淆对压强和压力认知的混淆。

三、提高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的策略

1.淡化重力和压力的关系

在实际的物理压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引入压力概念的方式,应该注意从平面收到物体的平面力方面进行入手。例如,把手按在墙上等,尽量的避免用竖直力作为列举压力的实例。同时在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把每一个实例的受力详细图画在黑板上,并且把垂直方向标记出来。然后让学生们认真的观察教师画的受力分析图,并要求学生们总结出每个图中受力的相同点,让学生们自己概括出压力的概念。

2.改进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物理压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好课本上存在的资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们对课本上的例图进行压力的受力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讲述受力分析中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应该进行一个斜面受力的实例,让学生在画图时不但可以画出压力,还可以画出重力,这也可以帮助学生们区分压力和重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们对压力的认知。

3.做好有压力向压强过渡的重要环节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压强方面认知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讲授压力向强过度的重要环节时,一定要利用科学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压强。例如,用铅笔去扎气球,气球会发成什么样的状况等。在引入压力概念以后,往往学生会认为压力越大,气球就很容易爆炸。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立即否定学生的疑问,而是应该找几个学生上台亲自动手,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然后让全班根据刚才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讨论。分析气球被铅笔扎时最容易爆炸的扎法。再由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铅笔越尖,气球越容易爆炸的事实。最后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据实验来定义压强的概念,同时让学生们比较压强和压力的区别,更加认清压强和压力是不同的概念。

4.完善学生心中的压强知识

在压强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完善学生心中对压强的认知。比如,手握鸡蛋等,这个小实验可以告诉同学们物体可以受到很大的压力,但不可以受到很大的压强。学生通过实验对压强的认知会更加完善。

四、结语

随着教育不断的改革,社会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初中物理教学也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学校物理压强教学存在着不同的实际情况,所以各学校的物理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特点,进一步的改善压强教学的策略。同时也应该对物理教学的其他内容进行科学性的分析,针对自己工作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坚实的物理基础,并促进学生对物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朝忠,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开展科学方法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4).

篇5: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结合今年魔术明星刘谦大红大紫现象引题,让四组学生以四个有关大气压强的简单、神奇、有趣的魔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课题。

二、实验导航,手脑并用、新课讲授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压现象说明

2、实验分析大气压强的方向

3、结合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4、老师把魔术之一做为示例讲解后,引导学生解释其他三个魔术现象

5、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动画,并让学生用吸盘模拟做实验,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小有所认识。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引导学生用身边的器材如吸盘、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等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理解其中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

2、介绍准确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托里拆利实验,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过程方法、注意事项、会进行现象分析和结果讨论,知道大压强的准确数值和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并了解为什么不用水来做该实验的原因。在这个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步步深入,循序善诱,让学生学会了用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来获取科学知识,以此达到对该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三)大气压强的大小

1、通过观看视频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会随着高度和天气的变化而改变。

2、结合初二知识回顾让学生学会联系沸点和气压的关系,知道大气层压强对沸点的影响。

3、简单认识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4、大气压强的测量仪器:金属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四)大气压的应用

1、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联系生活中大气压的相关应用

2、观看视频,进一步加深对大气压应用的理解

3、通过老师的引导指点能准确解释大气压应用相关知识。

4、课外拓展:抽水机(辅助视频分析讲解)

三、讲练结合,有机拓展、回归生活

课堂练习设计:

1、用自来水钢笔吸墨水时,只要把弹簧片按几下松开,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这是因为( )

A、橡皮管有吸力

B、弹簧片有吸力

C、大气压的作用

D、橡皮管里真空有吸力

3、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液柱的高度取决于 ( )

A、外界大气压强

B、外界大气压强和管的粗细

C、外界大气压强和液体密度

D、外界大气压强和玻璃管的倾斜程度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

A、自来水笔吸黑水 B、抽水机抽水

C、用吸盘搬运玻璃 D、高压锅煮饭

5、有一种用塑料或橡皮制造的挂衣钩,中间是一个空的“皮碗”,如图所示,可以把它按在光滑的墙或玻璃上,在钩上再挂上几件衣服也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 ( )

A.墙对它有吸力

B.玻璃对它有吸力

C.衣钉对墙或玻璃有附着力

D.大气压的作用

6、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托里拆利 D、奥托格里克

7、在大气压等于760mmHg高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结果管内水银柱高度为740mmHg,其原因是 ( )

A 、管子内径太小 B、管子上端有少量空气

C、管子太长 D、管子倾斜了

8、把充满水的啤酒瓶倒立在水中,然后抓住瓶底慢慢向上提,在瓶口离开水面之前,瓶底露出水面的部分将( )

A、充满水

B、瓶内外水面始终保持相平

C、酒瓶中无水

D、有水但不满

四、回顾小结,活动迁移、课后研讨

(一)先组织学生回顾小结,以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二)设定两个课后活动:

1、怎样将底部有小孔的饮料瓶灌满水?“(灌满水,盖上盖拿出水面即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安排学生进行用吸管搬运乒乓球比赛的游戏活动,游戏规则是不允许用手接触乒乓球。(用吸管吸球搬运即可)。这个游戏寓教于乐,活跃了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也增进了学生竞争合作关系。

(三)设计两个课后研究问题:

1、收集和了解身边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及应用。

2、撰写小论文:《假如没有了大气压》,学生可任选其一。这样设计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能力及想象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篇6: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大气的压强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大气的压强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 第一节 大气的压强 执教 教学 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 2 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 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山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 重点 理解大气压强的原因。 难点 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教具 演示 杯、硬纸片、试管、水槽、马德堡半球实验仪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 固体压强计算公式?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二.新课教学 1.大气压强存在 ①演示:如右图 ②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③结论:上面两个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 ④什么是大气压强:大气由于受到重力而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大气压强的大小 ①讲述:P163图11-5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可以维持760mm水银柱。 ②计算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解: ③大气压强值为1.01×105Pa ④学生讨论: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计算: 大气压强能支持10.3m高的水柱 三.讨论 1.大气压这么大,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扁? 2.解释大气压现象:塑料挂衣钩、吸饮料、呼吸、吸药液等。 3.想想议议:先讨论后演示P163图11-6。 四.小结、练习五.布置作业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 第二节 大气压的变化 执教 教学 目标 1 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 知道测大气压的.仪器和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知道什么是标准大气压。 3 理解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并能用此关系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重点 理解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难点 用有关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教具 演示 铁架台、酒精灯,烧瓶,温度计,烧杯,水。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_______________。 3.760毫米汞柱= _________帕。 二.新课讲授: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1) 看图11-9,学生归纳总结。 (2) 结论:离地面超高,大气压越小。 (3)测出某点大气强,就可知道当地的高度。 2.测定大气压,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无液气压计,介绍构造及原理。 3.标准大气压的定义:把等于760毫米汞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约105帕)。 4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演示实验:(P166图11-11)现象:学生表述 结论:(学生归纳)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 结果: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 理解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学生阅书:P167第一段。 6 利用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解答简单现象,如高压锅,高山煮蛋等。 三.小结 四.练习P167 1、2 五.作业:本节《同步训练》 阅读并归纳 观察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阅读 解释现象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 第三节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 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执教 教学 目标 1 常识性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简单工作过程和原理。 2 了解一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打气筒的构造和原理,压缩空气的应 用。 重点 一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难点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简单工作过程和原理 教具 演示 离心泵模型,活塞式抽水机挂图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点。 1 气压跟高度的关系。 2 气压计 3 沸点与气压关系。 4 标准大气压。 二.新课讲授 1 出示挂图。 (1) 学生阅图,讲述工作过程。 (2) 讲明吸取式抽水机靠大气压把水从低处送到高处。 2 出示离心泵模型。 (1) 让学生先观察,老师模拟演示。 (2) 师生共同分析工作过程和原理。 3 计算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从而明白离心泵的吸水扬程) 4 选用最适合的设备(依需要和具体条件)。 5 一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温度不变,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简介:人呼吸过程) 6 简单介绍打气筒的构造和原理。 三.小结 四.练习:本节《同步训练》 五.作业:阅读P172:《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回答问题 讲述人呼气吸气过程

篇7:初二物理压强教案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图略: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第一组:

(1)先将沙子装在一个平底、敞口的玻璃容器中.将沙面摊平.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实验表格:略

分析实验现象:

结论:

第二组:参考教材P67图13.1—3的方法设计实验.

(1)准备三块完全相同的橡皮泥(将橡皮泥编号)和两根完全相同的细木条.

(2)将一根细木条放在1号橡皮泥上.通过挂有1个钩码的弹簧测力计使木条对橡皮泥产生压力.

(3)取下l号橡皮泥,换上2号橡皮泥.弹簧测力计上挂上2个钩码.重做上面实验.

(4)取下2号橡皮泥换上第3号橡皮泥.将两根木条放在橡皮泥上,重复实验(3)

比较三块橡皮泥的形变情况.和第一组的结论相同.

[师]两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补充吗:

[生]我们组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内容.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根据计算和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

[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小结: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单位是Pa.

四、活动与探究:

篇8:巧学初中物理压强

(一) 固体传递压力

1. 一般:先求压力:F=G, 再求压强:p=F/S.

2. 特殊:密度均匀, 形状规则的柱体放在水平面上, 先求压强:p=ρgh, 再求压力:F=p S.

(二) 液体传递压强

1. 一般:先求压强:p=ρgh, 再求压力:F=p S.

2. 特殊:对于试管、烧杯等柱形容器, 先求压力:F=G液, 再求压强:p=F/S.

(三) 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实质

是液柱的重力.F容器底=G液柱 (巧记:大底压力大, 小底压力小.)

解析说明:

(一) 对规律中“一般”情况的解析说明

1. 对于固体产生的压强、压力, 明确“压力”是关键, 一般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求出压力.

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 F=G, 再求压强p (p=F/S)

2、对于液体产生的压强、压力, 明确“压强”是关键, 一般先求压强p (p=ρgh) , 再求压力F (F=p S) .

(二) 对规律中“特殊”情况的解析说明

1.对于密度均匀, 形状规则的柱体放在水平面上, 压强p=ρgh的证明:p=F/S=G/S=mg/S=ρVg/S=ρShg/S=ρgh (ρ-固体密度, h-固体高度)

2.如图1所示: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的液体, 液面高为h, 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p=ρgh, 容器底受到的压力:F=p S=ρgh S=ρg V=mg=G.V是以底面积为底的液柱的体积, 就是说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实质等于以底面积为底的液柱的重力.如果容器是上下粗细均匀的, 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三) 对规律中“大底压力大, 小底压力小”情况的解析说明

例1如图2所示:容器底面积相同, 内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 比较三种情况下容器底受到的压力F1F2F3大小关系.

分析:由图2可知:因为h1>h2>h3, 根据p=ρgh, 同种液体ρ相同, 所以p1>p2>p3, 又根据F=p S, S相同, 所以F1>F2>F3.

另一角度分析:如图3所示: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实质是液柱的重力” (如图阴影部分的液体的重力) , F1>G液, F2=G液, F3F2>F3.两个不同角度分析的结果一致, 并不矛盾.

如图3所示:1中容器底大口小, 大底受到的压力比液体自身重力大 (巧记:大底压力大) .3中容器底小口大, 小底受到的压力比液体自身重力小 (巧记:小底压力小) .

二、经典例题—灵活应用规律

例2如图4所示, 三个容器质量、底面积相同, 放在水平桌面上, 内盛有高度相同的同种液体, 则:

(1) 容器底受到的压强:p1_____p2_____p3_____.

(2) 容器底受到的压力:F1_____F2_____F3_____.

(3) 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p1_____p2_____p3_____.

(4) 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F1_____F2_____F3_____.

解析:在盛有液体的容器中,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压强遵循液体的一般规律:先求p=ρgh, 再求F=p S.所以: (1) 容器底受到的压强:p1=p2=p3. (2) 容器底受到的压力:F1=F2=F3.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遵循固体的一般规律:先求F=G=G容+G液, 再求p=F/S.因为如图可知V1

例3如图5所示, 三个容器质量、底面积相同, 放在水平桌面上, 内盛有等重的同种液体, 则:

答案: (1) 容器底受到的压强:p1

例4 (容器倒置问题) 如图6所示, 一封闭容器中盛满了水放在水平地面上, 将容器倒置后则:

答案:先求p=ρgh (1) 容器底受到的压强:p1=p2再求F=p S; (2) 容器底受到的压力:F1>F2.先求F=G, (4) 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F1=F2.再求p=F/S. (3) 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p1

例5 (容器倒置问题) 如图7所示, 一封闭容器中盛有一部分水放在水平地面上, 将容器倒置后则:

答案: (1) 先求压强p=ρgh, 容器底受到的压强:p1S2, 容器底受到的压力, F1与F2大小无法比较, 换角度是液体的特殊情况, 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实质是液柱的重力, 小底压力小, 大底压力大.F1>G液, F2F2. (4) 先求压力F=G, 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F1=F2, (3) 再求压强p=F/S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p1

例6如图8所示, 两个铜制圆柱体底面积不相等高度相同, 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1____p2, 压力F1___F2.

解析: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压强遵循固体的一般规律:先求压力F=G, 因为V1

若如图所示, 1是铁柱, 2是铜柱, 它们底面积不相等高度相同, 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1___p2, 压力F1___F2.

解析:遵循固体的特殊规律:先求压强因为p=ρgh, ρ1<ρ2, h1=h2, 所以p1

三、牛刀小试———真题演练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并且液面如图9所示, 比较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产生的压力F甲____F乙和压强p甲___p乙的关系 (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 .

解析: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产生的压力、压强遵循液体的一般规律, 先比较压强因为h水p酒精, 又因为p=ρgh, 所以无法比较p甲、p乙的大小.

换角度思考:此题完全符合液体的特殊规律, 对于圆柱形容器, 先求压力:F=G液, 因为水和酒精质量相等, 所以重力相等, 所以F甲=F乙, 再求压强:p=F/S, 因为S甲>S乙, 所以p甲

摘要: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 压强一直是重点、难点, 作为一名从事一线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 总结出一套巧学规律及经典例题与解析, 希望能对广大中学生有所帮助.文章通过列举例题、例题解法分析等方面, 充分解释了怎么学习初中物理压强.

篇9: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策略初探

1解决压强教学的概念混淆问题

很多教师在讲解压强的时候,总是以放在水平面的物体受到竖直力为讲解的范例,导致很多学生误认为压力就是重力,并且教师在举例说明的时候也没有清楚地说明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使得学生对压力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而将很多概念混淆.有些学生在学习压强时会将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混淆,并且由于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无法对其进行直接的测量,导致很多学生将压强的问题和压力的问题等同起来.有的学生则误认为压力大小决定了压强的大小,压力大的压强大,压力小的压强小,而没有考虑到压强的大小和物体的受力面积有关,导致学生对压强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因此教师在进行压强的教学中应淡化重力和压力的关系,注意引入压力概念的方法,如在举例时可以举手按在墙上的例子,避免用竖直力来举例,造成学生认知上的误解.同时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将实例的受力分析展示在黑板上,或者事先做好相应的课件,在将新课时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仔细思考分析这些受力分析图,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压力的概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构建一个斜面受力的例子,让学生做出受力分析图,让学生从中明白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同时教师应做好压力向压强的过渡,让学生能够清楚地区分压力和压强之间的区别.在实际的压强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用铅笔扎气球的实验,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问学生,用铅笔扎气球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在学习过压力之后,会觉得压力越大,气球越容易爆炸,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宜立刻给予否定,而应让学生进行自主科学探究实践操作,然后让所有学生观察,并针对出现的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气球最容易爆炸的情况.最后让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引出压强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压强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从而让学生明白两者中间存在的差异.通过这种讲解方式能够更

好地引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促进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还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受力面积,如图1所示,让学生指出受力面积,但是此时学生经常会把受力面积认为就是接触面积,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说将这张桌子靠到墙边(用课件展示立体效果图更好),问桌子对地面的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指所有的接触面积吗?与墙的接触面积算不算?所以真正的受力面积不是单指接触还要有挤压的那部分面积.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让学生真正认识受力面积.

2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讲解压强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在进行压强教学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一是在背书包时能够明显发现双肩包和单肩包背起来的不同;二是通过用两个手指压住一端削尖的铅笔,铅笔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原则可知两个手指施加的力大小相等,但能够明显发现两个手指受压感觉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也因此产生疑问,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经过相应的学习很快就会发现相同的压力作用的受力面积较小,作用力更集中,受力面积大,作用力就比较分散,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然后再引出压强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分析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压强的物理意义,同时也明白了影响压强的因素,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压强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压强的概念后,更好地学会应用,充分体会物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生活中很多有关压强的例子,让学生熟悉压强的应用.如表1中例举了压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实例.直观反映出了受力面积对压强大小的影响,同时也让学生对压强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做好压强概念教学比较与分析

教师在进行压强教学时应做好相应的比较与分析,让学生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同时,能够更全面深刻的理解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背书包及手指受压的实例来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到压强的存在,并且也拉近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从而消除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同时教师在进行压强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科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思维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更加有效的探究和分析.如在研究压强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控制变量法

的使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分析的能力.同时教师在向学生解释压强的定义时可以结合实例以及实验所得的数据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解物理概念的方法.同时在对压强概念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对压强的理性认知.同时教师应做好对教材的研究,充分做好教材习题的分析,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压力及压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对压强的习题共同进行研究,并分析和借鉴彼此的计算过程,从而积累更多有效的理解方法和解题思路,完善学生对压强的认知.教师还可以把书本上习题中求解出来的坦克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和测出的一个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结果强烈的对比更加完善对于压强的理解.

4完善压强相关的学生探究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探究和理解一些物理现象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给学生准备相关压强实验的器材时,可以用一些粉状饲料等松散的材料替代教材中使用的砂子或者海绵,使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好地保证实验效果,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若安排学生亲身体验一些关于压强的小实验就更好了.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准备一块厚的柔软的海绵块,首先做好垂直海绵块于方向上的一对平衡力的分析,让学生一只手使用笔尖,另一只手使用食指从两侧水平对海绵块施力,同时保证海绵处于静止状态,再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相同的力,由于作用的面积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更好地理解压强的概念.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能够对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

如在帮助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的概念时,教师通过一些演示实验来说明,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从而更清晰地理解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将一个废锯条的一端搭在桌子的边缘,同时另一端用手端平,在锯条的中间施加一个压力,压力越大,锯条的形变越大,学生可以从锯条的形变情况感受压力的大小.然后在锯条的中央绑上一个砝码来代替手指的压力,然后用手缓缓地将锯条的一端从水平位置向上抬高,发现在此过程中锯条的弯曲程度也发生了改变,但锯条上的砝码重量不变,由此可知,重物在水平面上时,支撑物受到的压力才和物体的重力大小、方向相同,由此可以清楚地区别出重力与压力,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压强的概念.

上一篇:销售心态和成功激励下一篇:数字电路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