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3000字)

2024-07-12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3000字)(共10篇)

篇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3000字)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

一、智能制造装备定义及范围

二、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产业规模发展迅速

2、重点产品有所突破

3、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4、产业资本体系多元化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外依存度高

2、创新能力不足

3、产业基础薄弱

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分布区域

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工业发达国家优势明显,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

(二)集成化

(三)信息化

(四)绿色化

六、智能制造装备未来重点应用领域

(一)电力领域

(二)节能环保领域

(三)农业装备领域

(四)资源开采领域

(五)国防军工领域

(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区域统筹,推进资源集中

(二)提升配套服务,推广产业集聚

(三)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

智能制造装备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中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能制造装备定义及范围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水平已经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包括: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测控装置、关键基础零部件、重大集成智能装备。

二、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产业规模发展迅速

近年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增长势头迅猛,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2011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约3600亿元,其中机床工具产业销售收入3922亿元,其中高档数控机床约占30%;仪器仪表产业销售收入3945亿元,其中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等约18%;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150亿元;通用基础件行业销售收入4600亿元,高端部分约占5%;施工机械3100亿元,高端部分占约20%;纺织机械600亿元,高端部分约占20%;印刷机械160亿元,高端部分占约20%;石化装备1896亿元,高端部分占约30%;国防工业专用制造装备超过120亿元。

2、重点产品有所突破

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一批国家急需、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的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如精密、高速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用于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年产45万吨合成氨、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国产控制系统,高精度压力/差压变送器、原子荧光光谱仪、油井多相流检测设备;直径为6.34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直径为11.22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1600吨级加氢裂化反应器、百万吨级乙烯工程三大离心压缩机组、百万吨级乙烯冷箱。

3、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现有沈阳机床、大连机床两个集团的年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进入世界机床产业前10强。涌现出重庆川仪、京仪集团、浙江中控、和利时、新松机器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瓦轴集团、沈鼓集团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以及聚光科技、天瑞仪器、威尔泰等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装备企业。

4、产业资本体系多元化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一个完全开放和竞争的行业,中外资进入最早的行业,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机床工具行业销售收入中,国有、民营、三资所占比例分别为18.3%、67%和14.7%;仪器仪表行业销售收入中,国营、民营、三资所占比例分别为:18.9%、45.2%和35.9%,初步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比例较高的格局。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外依存度高

重大技术装备用仪器仪表基本被国外垄断,对外依存度达到40%,其中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70%。机器人和高端自动控制系统的95%、高档数控机床的90%、高档数控系统的 95% 的市场份额被国外产品占领。

2、创新能力不足

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创新投入不足,仪器仪表行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2.5%;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创新人才队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仅有5%,与工业发达国家的20%相比有较大差距。重大装备核心技术不掌握,自主品牌缺乏。

3、产业基础薄弱

智能制造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大量进口。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档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高档传感器市场全部被国外产品垄断;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大型装载机进口部件占整机价值量的50~60%。

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分布区域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发达的东北和长三角地区。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江苏、山东、浙江、上海、云南和陕西等地区。工业机器人将是未来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北京、上海、广州、江苏将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邳州可以依托产业布局的优势,引进和发展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方面的企业,来提升邳州的产业层次)

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工业发达国家优势明显,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智能制造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由美国提出,其后各发达国家紧紧跟随,纷纷将智能制造系统列为国家级计划并着力发展。我国在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进入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速度明显落后。

(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发展、重大工程建设、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及降低碳排放的承诺,对智能制造装备提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装备呈现出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

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装备能根据用户要求完成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并对制造对象和制造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实现制造过程的优化。

(二)集成化

智能制造装备正向技术集、系统集成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技术、硬件、软件与应用技术的集成及设备的成套,同时还体现在生物、纳米、新能源、新材料等跨学科高技术的集成,从而使装备得到不断提高和升级,甚至发生深刻变化。

(三)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带来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嵌入”装备中,实现装备的性能提升和“智能”。设计及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要快速开发出产品或装备,而且要努力实现大型复杂产品一次开发成功。

(四)绿色化

资源、能源的压力,使装备必须考虑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绿色制造是提高智能制造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排放的关键途径。

六、智能制造装备未来重点应用领域

(一)电力领域

重点推进在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中实现燃烧优化、设备预测维护功能,在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实现安全控制和特种测量功能,在重型燃气轮机中实现快速启停和复合控制功能,3mw以上风电机组的主控功能,变桨控制功能,太阳能热电站实现追日控制功能,在智能电网中实现用电管理、用户互动、电能质量改进、设备智能维护功能。

(二)节能环保领域

重点推进在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智能化除尘装备、污水处理装备上推广应用,实现各种再生原料的高效智能化分选、除尘设 备和污水处理装备的自动调节与高效、稳定,在地热发电装备中实现地热高效发电建模与控制功能。

(三)农业装备领域

重点推进在大型拖拉机及联合整地、精密播种、精密施肥、精准植保等配套机具成套机组,谷物、棉花、油菜、甘蔗等联合收获机械,水稻高速插秧机等种植机械装备上的应用,实现故障及作业性能的实时诊断、检测和控制,实现作业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

(四)资源开采领域

重点推进在煤炭综采设备、矿山机械上应用,实现综采工作面设备信息与环境信息的集成监控、安全环境预警、精确人员定位等功能,在天然气长距离集输设备中实现全线数据采集和监控、运行参数优化、管道泄漏检测定位、站场无人操作或无人值守以及中心远程遥控功能,在油田设备中实现井口关键参数检测、数据处理及集中监测功能。

(五)国防军工领域

重点推进专用机器人、精密仪器仪表、新型传感器、智能工控机在航天、航空、舰船、兵器等国防军工领域的应用。

(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重点推进在挖掘机、盾构机、起重机、装载机、叉车、混凝土机械等施工装备上应用,实现远程定位、监测、诊断、管理等智能功能,在机场和码头建设领域推广应用,实现机场行李和货物的自动装卸、输送、分拣、存取全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集装箱装卸的无人操作与数字化管理。

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区域统筹,推进资源集中

开展区域统筹规则。加强区域、省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由国家或省主管部门牵头,科学地编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划,设立产业准入标准,协调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二)提升配套服务,推广产业集聚

注重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技术、研发、中试、转化等一系列公共平台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产业联盟,从专业服务和集群发展角度提高园区的竞争力。围绕龙头企业和技术输出重点机构,组织企业提供配套和转化服务。

(三)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

抓好地区产业定位,全面考虑产业和项目的协作关联度,鼓励依托产业链环节开展专业分工。

各地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还必须要和当地传统的装备制造产业的改造提升相结合,在不脱离现有装备工业基础的前提下,加快新兴科技如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与传统装备制造产业的融合,形成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篇2: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3000字)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能力、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十二五”期间,应加快推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用更加明晰的市场战略、产品战略、竞争战略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战略。而要完成我国传统装备制造业工业转型升级这一历史使命,须大力发展高端的自动化装备,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智能装备行业成为制造业升级的发展重点。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现阶段,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包括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及通用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专用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六大领域。其中,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是行业典型代表。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近年来中国智能装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工信部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销售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为产业加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十二五”时期,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2%左右,其中,高端装备产业的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一倍以上。根据《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高端装备的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将达20%以上;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达到6万亿元左右。据此分析,未来5-10年智能装备行业将迎来高速增长。预计“十二五”期间智能装备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5%;2015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占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将达到20%左右,同时,行业将重点推进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专用装备等四大类产品发展。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环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重点区域;智能仪器仪表装备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智能机床装备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智能控制系统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智能装备关键部件的发展状况及前景;智能专用装备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和自动化成套生产线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前景。同时,佐之以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及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备把握整个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资料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及其子行业的发展规模、经营效益、竞争格局,并根据行业的发展轨迹及行业领先企业的发展经验,对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各类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规划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全方位发展现状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篇3: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对于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非常的重视, 发展智能装备是促进我国工业转型的重要路径, 能够降低制造行业生产对于能源的消耗, 对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 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现状

1.1 美国

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 同时也是智能制造思想的主要发源地, 美国对于智能制造的发展非常的重视, 美国将智能制造作为占领世界制造技术领先地位的重要基础。

在二十世纪后期, 美国就对智能制造研究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项目研究包含了大部分智能制造的内容, 其中主要包括智能决策、智能并行设计等众多的内容。美国在二零零五年相关科研机构提出了对于聪明加工系统的研究计划, 聪明加工系统就是实现加工系统的智能化, 该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为以下几部分:首先是对系统进行动态优化, 就是将生产产品的实际加工过程, 以及设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 并且建立相应的模型, 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进一步的优化。

其次就是设备特征化, 也就是相关人员研发特征化的测量方法。模型建立的标准要等等, 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能够对机床的性能进行有效的检测, 同时能够实现通讯。

在二零零一年美国总统宣布落实先进制造联盟计划, 同时还发布了关于实现二十一世纪智能制造的相关报告, 报告中指出了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方向, 并且明确了需要优先发展的重要内容, 希望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促进对于工业制造领域的改革, 打破以往制造方式的束缚, 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1.2 中国

我国对于智能制造的发展也是非常的重视, 政策扶持力度也在不断的增强, 在二零一二年我国更是颁布了很多关于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政策, 使得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路线和主要方向更加的明确。

我国众多的部门都先后颁布了关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主要规划, 各项规划都明确的指出我国正在将智能制造装备作为我国制造领域发展的重点内容, 希望能够全面的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不断的加强投资程度和研究力度。

2 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智能制造装备的主要发展趋势, 主要以德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工业4.0, 以及美国目前正在落实的工业互联网装备最为明确。

2.1 德国工业4.0

德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工业4.0主要就是应用信息物理系统, 呈现由以往的集中式控制, 逐渐向着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模式进行转变, 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建立具有灵活性的独特化、现代化的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模式, 使得制造行业能够向着智能化逐渐的进军。

信息物理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它集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应用3C使得众多的技术能够有效得融合, 并且达到和谐共处的局面。系统能够进行实时的感知、并且实现动态化的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是集合计算、通讯、还有物理系统的统一化设计, 能够使系统的运行更加的安全可靠, 效率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德国的相关部门在二零一三年时颁布了德国工业4.0的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发展路线, 从而提升德国具有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保证德国的制造行业能够长久、持续发展。

德国落实的工业4.0项目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智能化的工厂, 相应科研工作的重点就是整个生产系统和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化, 同时, 还能够使得各项产品生产加工设施能够呈现网络化分布式。

其次就是智能生产, 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在企业产品实际生产过程中、人机互动和目前前沿的3D技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1]。

2.2 美国工业互联网装备

在二零一三年, 美国的一家公司发布了关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报告。在该报告中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具体概念, 有着十分明确的阐述。

工业化使得众多的机械设备、基础设施和系统网络诞生出来, 工业互联网就是要求能够对众多的机械设备、传感器设备、计算机软件等进行有效的衔接, 使得能够成为一个高度集合的整体, 从而促进工业生产制造领域生产效率的提升, 并且减少生产加工过程中对于各项能源的消耗。

工业互联网装备能够对两次革命具有的优势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工业革命中, 诞生了很多的机械设备、机组和相应的工作站。网络革命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 也为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

工业互联网创建的三个关键元素是:智能机器、高级分析和相应的工作人员。在工业互联网中将这三个关键元素进行全面性的融合, 将制造装备与相应的计算、分析系统和感知技术进行有效的连接, 使得工业互联网创生出来[2]。

3 结语

智能制造装备将现阶段最为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 是高端制造装备发展的必经之路, 各个国家对于智能制造装备的研究和应用都非常的重视。

西方发达国家一些的研究成果和产品已经渐渐推向市场, 德国也在促进工业制造的转型。我国对于智能制造装备也在不断的加强投资和研究力度, 并且落实了很多福利政策, 希望促进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水平的不断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 对于我国的各个领域进步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智能制造装备是集合目前最为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 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于一身的新型制造装备, 与以往的制造装备相比较, 不仅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同时更加的安全可靠、还能够缩减对于能源的损耗。本文就是对智能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详细的阐述, 希望可以提升人们对于智能制造装备的认知和重视, 不断的加强研究力度, 促进推广程度。

关键词:智能制造装备,工业,发展现状,趋势

参考文献

[1]宋慧欣."工业4.0"制造业未来之路[J].自动化博览, 2013.

篇4: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3000字)

自2009年机器人(300024)登陆A股以来,机器人产业的上市公司逐步增加,目前已有包括华昌达(300278)、梅安森(300275)等在内的近十家公司分属这一行业。由于目前我国机器人制造业处于爆发增长阶段,未来“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建设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对自动化的需求也将持续上升,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相关上市公司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智能性工业自动化是必经之路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总量已达到100多万台,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机器人新增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保有量较为平稳。2011年,中国机器人保有量仅约为日本的1/4、韩国的3/5。

“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建设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对自动化的需求也将持续上升。另一方面,虽然当前世界经济走势仍具有不确定性,但由于我国工业产业升级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即使下游行业增速放缓,现有工业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也将带动智能自动化装备市场的发展。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战略升级成为必然趋势,而自动化装备在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必然会作为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载体,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的先行投资对象。以工程机械为例,其生产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其产品从低端向高端升级,都有赖于总装自动化生产线、焊装自动化生产线、涂装自动化生产线等自动化装备系统的巨大投资与广泛应用。

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是在传统制造技术向先进制造技术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先进制造模式。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相融合,为传统的装备制造以及物流等相关行业的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产业变革。这种变革由汽车制造业开始,逐步向其他应用领域拓展并在应用程度上逐步深入。我国传统粗放型生产模式正在向集约型生产模式转变,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智能自动化装备向规模化、大型化、高效率、高精度方向发展,而智能性工业自动化已成为我国工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据了解,中国机器人市场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50%。预计到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将达到3.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17.5%。2012年4月,科技部发布的关于机器人领域的《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核心企业。

目前国内机器人制造业处于爆发增长阶段。天津、昆山等地已有机器人工业园,吸引国内外智能制造巨头以及上下游企业聚集。未来在上海也将涌现出专门的机器人工业园区。

全球主要国家机器人年新增装机量(台)

相关公司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目前,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业务的公司有以下几家,其中大部分公司均已在A股上市。(见表1)

机器人:2008-2011 年实现营业收入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0.13% 和34.53% 。公司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为 38.24%,显示出公司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

公司的伺服点焊机器人在汽车市场继续取得较高的市场份额;物流与仓储自动化移动机器人保持领先优势,公司的产品应用场地从户内到户外,能较大覆盖市场需求。随着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公司物流机器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公司的机械手、洁净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产品的需求均保持较高增速。

2013 年沈阳智慧园与杭州光电产业园的一期项目投产后,公司产能预计将增长30%-50%左右。未来三年的业绩增速预计将保持在30%左右。机器人产业将长期受益于机器替代人工与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公司是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领先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看好。

华昌达:公司在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在越南、保加利亚、印度、巴西、俄罗斯五个国家开发了新项目。在手海外订单占比11.12%,公司计划到2015年海外收入贡献50%。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汽车市场增速显著下降,以及商用车、工程机械行业下滑,行业景气度明显下降的影响。公司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05亿元、2739.66万元,分别同比下滑23.37%和27.57%。

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了“总装自动化生产线”、“焊装自动化生产线”和“涂装自动化生产线”,能够满足汽车及工程机械行业制造中的绝大部分设备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如果公司再次成功联姻上海永乾(中国最大的助力机械手生产商),公司产品将从现有的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拓展到整体系统和关键部件协同发展的产品体系,从而抢占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发展的技术制高点和市场先机。

梅安森:公司上市一年来产品线已从起初4大类扩充至10大类,销售收入增速也远高于主要竞争对手,今年1至9月净利润同比大增60.23%。11月,公司发布公告称,接到自然人股东包发圣等9人出具的承诺函,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自愿将所持股份追加限售期6个月至1年。这减轻了公司未来解禁股抛售对股价将带来的压力。预计在明年非煤矿山安监市场有望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公司业绩增长前景将十分明朗。而公司在煤与瓦斯突出实时诊断、粉尘防治、矿山综合自动化等领域的新产品也将为其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篇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3000字)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走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 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对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智能制造装备是在融合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 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将有效提升海洋工程、高铁、大飞机、卫 星等其它高端装备行业以及国民经济其它制造行业的研发及生产制造水平。

近十年来,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迅速。一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额已突破40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形成了一批重点产品,如高速精密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3.6 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等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其中高端立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采用了国产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长期的垄断;百万千 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年产45 万吨合成氨、轨道交通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也采用了国产数字控制系统(DCS);大型轴流式压缩机组、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机械等陆续实现了远程监控和维护 诊断,实现了智能化和网络化。

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纳入其中,全面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将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的核心内容和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2012年7月颁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将智能制造装备明确定义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

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智能制造装备将是国家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重点任务,而离散型工业以及各种装备制造中的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将成为未来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重点。2012年5月,国家工信部下发《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2012年实施指南》,其中,九大类发展专项都是围绕目前工业领域中重点行业制造过程优化及结构升 级。国家将继续围绕国民经济重点产业发展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需要,通过智能化高端装备、制造过程智能化技术与系统、基础技术与部件的研发、示范 应用及产业化,提高高端装备、技术与系统的自主率,带动我国制造业技术升级,实现制造业高效、安全及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的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发达的东北和长三角地区。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江苏、山东、浙江、上海、云南和陕西等地区。近年来,辽宁与陕西的发展令人瞩目。同时,工业机器人将是未来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北京、上海、广东、江 苏将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此外,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产业在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区也都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篇6: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3000字)

我区携手重科院、重庆邮电大学共建重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一是建设产业发展科技服务平台。设立5000万元专项发展基金,在万古园区成立重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研究院、检测检验中心和机器人研究院,为产品孵化、技术创新等提供科技支撑。二是推动产业招商引资。协同引进15家以上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企业,共同建设集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孵化等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三是培养高科技人才。通过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以及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讲座等方式,支持我区企业的高等学历教育、各类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

篇7: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3000字)

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

来源:《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3年第11期

篇8: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3000字)

近年来, 我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主要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综合技术水平和实力, 目前美国、德国及日本等主要发达国际都高度重视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推广;二是由于2015年我国劳动力规模由2012年的9.37亿降至9.11亿人, 这是劳动力人口连续4年绝对值下降, 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年缩水, “机器换人”已成为企业共识;三是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发展, 初步具备了实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化的条件。

自2010年以来, 中国国内市场上工业机器人销售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早在201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如表1所示, 2015年中国市场上机器人销量超过75000台, 同比2014年增长36.6%, 全球范围内每售出3台机器人, 就有1台在中国销售。

目前,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大产业集聚区。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较早, 实力雄厚, 发展水平较高, 四大家族、国内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于此都有所分布。珠三角地区控制系统占有优势, 广州数控是国内技术领先的专业成套机床数控系统供应商, 年产销数控系统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1/2份额;此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市场, 珠三角地区市场应用空间较大。环渤海地区则以北京、哈尔滨、沈阳为代表, 科研实力较强, 研究机构众多;国内代表企业有沈阳新松、哈工大机器人、哈博实等, 均属于行业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明显。中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 但不甘人后, 近年来借助外部科技资源, 发展势头强劲, 骨干企业也快速发展;但研究机构偏少, 本地科研资源稍显不足。

实际上, 智能制造是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延伸, 不应将工业机器人产业当作一个独立的产业, 而应将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一个核心单元之一。因此智能制造就是在现代生产中, 集成各种高技术产品, 包括机器人、物流系统、智能传感系统、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软件等高技术, 实现在现代制造中将劳动者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目的, 实施智能制造将使得采用集成生产方式的厂商和个性化需求用户双方获益。

1 江西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 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工业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目前, 江西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工业总体规模不断壮大, 结构进一步优化,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省已有十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 大型骨干企业实力增强, 工业园区集聚发展, 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在若干领域制造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4年12月,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培育发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意见》, 强调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出了以智能制造作为推动江西产业升级和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 要求大力培育发展江西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客观来看,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 江西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特别是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 (见表2) 。全省现有智能制造装备企业80多家, 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根据规划, 未来5年, 江西将每年实施4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并实现4000亿元相关投资。到2017年, 整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的发展目标。

目前工业机器人在江西汽车、军工、石化、光伏等重点制造企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全省汽车行业应用智能制造装备1000多台, 而且九江石化的智能工厂和昌河飞机的直升机旋翼系统智能车间成功入选工信部201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下面选取具代表性的南昌、九江两地介绍地市产业发展情况:

1.1 南昌—以智能制造驱动装备制造业壮大崛起

作为南昌高新区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起步虽晚, 却呈现快速扩张势头, 成为南昌市装备制造业壮大崛起的重要增长极。2014年, 高新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1亿元, 占园区装备制造业的73.7%;实现利税6.5亿元, 占园区装备制造业的57.5%。在研发投入方面, 仅2014年, 高新区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内的科技投入经费近9亿元, 其中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科技投入经费近3亿元。

2015年年初, 一批高端装备项目又落户南昌高新区, 总投资超过34亿元, 包括宝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机械臂、视觉光学辨识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及自动化装配及整厂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比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的高端装备产业化项目, 北京泽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超强声相控阵机场驱鸟系统项目, 珠海聪明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聪明逗陪伴机器人产业园项目等, 为高新区的经济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 南昌高新区已经初步建立起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体系。在智能机器人领域, 已经涉及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 涌现出洪都股份、宝群电子等一批骨干企业;在智能成套装备领域, 已经涉及智能化纺织机械、汽车及其零部件装配生产线、智能化发电机组成套设备、智能化环保成套设备等诸多领域, 涌现出洪都国际机电、泰豪科技、怡杉环保等一批有较强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竞争力的企业;在智能装备与部件领域, 已经涉及3D打印、新型传感器、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化温控设备等领域, 涌现出奈尔斯西蒙斯赫根赛特中机、日月明铁道设备等一批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 并已研发生产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产品。例如, 奈尔斯西蒙斯赫根赛特中机公司引进的“不落轮车床”和自主研发、生产的“轨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修设备、安全检测设备、零部件组装设备”, 已成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装备, 产品以其领先的技术、优越的性能占据了我国铁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市场50%以上的份额, 其中“不落轮车床”、“车辆轮对数控动平衡去重机床”在铁路市场占有率100%。

1.2 九江—扩大固定投资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2016年初,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了以深入开展“创新升级年”主题活动为契机, 坚持扩大工业固定投资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第一推手”, 积极引导和扶持一大批企业新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带动环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家电、电子信息通讯、快速消费品、新兴服务等“6+1”产业升级, 全力迈进新工业十年行动新征程。

今年一季度, 经开区工业固定投资约3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 瑞智机电科技产业园、艾美特电器 (九江) 有限公司、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等产业龙头企业纷纷新上机器人或自动化生产线。以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旭阳雷迪以加快4吉瓦扩建项目建设和推进500兆瓦光伏组件达产为契机, 新上自动喷涂机械手、自动串焊机、自动在线回收系统等智能化生产系统, 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强力迈进光伏先进制造行列。今年一季度, 旭阳雷迪生产硅片约1.26亿片、产值过7亿元。随着新增的切片机、铸锭炉的陆续到位和全线自动化的投产运行, 企业计划7月份硅片月产量达6000万片、10月份达到7500万片的目标有望实现。

九江经开区认识到对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和人才是关键, 没有技术和人才就谈不上后续发展。围绕“6+1”产业, 经开区制定了全区人才发展计划, 用足用好政策资源, 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 构建企业人才高地。根据《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工业十年行动暨“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提出新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项目的领军人才团队100个, 专家专技型人才过10000人, 打造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创新力强的科技创新队伍, 形成长江中游科技人才聚集高地, 为新工业和机器人的应用发展提供优质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保障。

2 江西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江西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业取得长足进步, 但从全国的格局来看, 江西制造业还不大不强, 总体规模、结构水平、制造效率、创新能力、信息化程度等方面与广东、江苏等一线发达省份还有较大差距, 仅少数企业能达到工业3.0, 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大量企业还处在以流水线生产为代表的工业2.0阶段。因此, 在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中, 江西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2.1 出现投资浪费苗头

推进江西省工业智能化升级应该建立在工业2.0所完成的工业电气化与工业3.0所完成的工业信息化基础之上, 江西个别地方一味鼓励企业大力引进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工业4.0生产工艺以及应用企业联网式生产方式等, 但一些以传统产业为支撑的块状经济还不能有效消化智能制造理念, 造成政策热潮过后“花瓶设备”、“纸上流程”等大量冗余, 一些企业出现过度投资、低效投资等问题。

2.2 面临“三贵三难”困局

目前, 江西省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型企业仍大量存在, 推进智能制造面临“三贵三难”所带来的成本困境, 直接导致部分地方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不高。“三贵”是指基础设施投入贵、技术人才聘用贵、维护保养费用贵, 造成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智能流水线设备购置、智能操作工人聘用以及技术设备维修等几个方面的成本高支出。“三难”指生产方式转型难、联网协同工作难、指挥调度管理难。智能制造的核心理念是网络式、智能化、系统性的生产制造新模式, 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具有颠覆性改变, 智能化技术改造过程中将承受人、财、物等多方面带来的综合成本压力。

2.3 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当前, 江西省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 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当前需求, 应该从战略高度看待信息通信公共设施建设, 因为只有硬件真正“硬”起来, 才能使制造业与互联网“+”起来。

2.4 难以匹配适用技术

目前较突出的问题是, 江西有大量中小型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智能制造技术。一些大型的国际化技术供应商更多提供成套的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 改造成本甚至超过企业的平均年产值;而中小型技术供应商则难以提供匹配度高的智能制造技术和管理模块, 改造效果差。此外, 由政府主导的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研发及技术服务平台等工作则落后于地方实际需求, 一些公共实验室、技术平台实际上更多地只承担了技术检测等简单技术服务功能。

2.5 产业工人转型难题

智能制造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用自动化机器设备逐步替代操作工人。但智能制造并不意味着产业工人的消失, 而是从“一线操作”向“二线操控”的技能升级。随着江西省智能制造的推进, 逐渐出现具备操控技能的现代化产业工人的结构性缺失问题, 企业在招募高端智能制造操控工人过程中会陷入新的“用工困局”;另一方面, 省内一些欠发达地区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大幅度削减了简单技能生产工人, 这与地区劳动力包容性就业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 也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

3 促进江西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速发展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江西而言, 把握好这一机遇, 不仅能走出一条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路径, 还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赢得先机, 为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 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作出了“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的部署, 明确提出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 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推动企业应用智能制造装备,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 促进制造业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抢占智能制造制高点, 加快向智能制造转型, 建议江西在以下七个方面着力提升:

3.1 积极开展战略研究

要有效发挥江西科技创新智库的“外脑”作用, 助推江西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一要针对江西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技术需求, 及时跟踪和把握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 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研究。二要结合江西的技术、资源优势, 开展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技术与产品“走出去”的战略研究。三要加强对国内外智能制造业发展战略、政策、管理等领域的跟踪研究和高端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 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建立经常性的合作研究与交流机制, 建立智能制造信息及相关科学数据共享机制等, 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为实现“江西智造”提供依据。

3.2 出台与本地工业制造水平相适应的智能制造推进政策, 搞好顶层设计

在《中国制造2025》总方案的指导下, 江西省应加快制定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总体方案。各地市要因地制宜, 区别对待, 结合本地区制造业基础, 出台有区域针对性的推进政策。对于工业基础好的地区或企业应着力推进智能制造流程再造, 包括“智能工厂”等基础布局建设以及嵌入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方式。对于基础薄弱的地区则应优先落实企业信息化改造工程, 推进智能装备引进与工艺改造有机融合, 尽快以“装备机器人”的制造方式替代传统以流水线工人为中心的制造方式。

3.3 推动集聚发展

一是依托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 围绕智能制造重点方向和领域, 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配套完善、龙头企业主导、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产业联盟的建立,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重新整合资源,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 降低中小企业的研发门槛和成本, 推动研发成果的转移转化。三是集中资源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智能制造大型骨干企业。同时, 鼓励骨干企业加强与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生态体系相关环节的纵向和横向协同合作, 孵化培养基础较好、潜力较大、行业带动性较强的中小企业, 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及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3.4 以三项措施化解“三贵三难”, 缓解智能制造的成本困境

为了给智能制造企业“减负”, 可研究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实行税收优惠。可考虑将智能制造设备购置费纳入企业技术改造抵扣额度, 并允许对此类固定资产采用加速计提折旧。二是研究出台“智造2025”等专项扶持基金。针对引进高规格智能制造设备, 开展智能制造研发, 投入智能生产流程改造等活动进行项目补贴。三是在保证银行等传统融资渠道的基础上, 进一步拓展智能制造设备领域的融资租赁、项目众筹等新型融资渠道, 合理高效利用社会资本参与推进智能制造。

3.5 重视智能制造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工业制造标准化进程

建议江西省进一步加快高速互联网等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布局, 并在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及工业园区内优先搭建智能工厂数字化接口、企业物联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基础性物理架设, 为企业智能制造方式改造提供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 国外发达国家如德国工业4.0的发展经验显示, 工业标准化应领先于智能制造的应用。特别是智能制造生产设备的元器件规格标准化、智能生产流程标准化、智能控制管理标准化等, 应先于智能制造的应用工作完成。有关部门应根据江西省智能制造的推进情况, 会同质监等部门先于国家标准制定区域性工业基础元器件的标准化, 以此推动在更高层次对智能制造标准化进行统一部署。

3.6、加大智能制造共性技术供给和各类技术服务支持力度

智能制造给传统制造型企业带来众多新兴技术领域,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通用技术”研发投入, 突破核心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改造成本。还应关注企业采用智能制造生产过程中技术和管理的双向脱节问题, 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领域技术服务渠道, 同时协同社会智库、技术中介等多方社会资源, 积极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 加强智能制造的宣传推介、技术咨询、系统管理等技术服务。

3.7 为推进智能制造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

智能制造方式不是简单的用机器设备替代产业工人, 而是对传统制造方式的改造, 未来对智能技术研发、智能设备改造、智能装备操作以及智能监测管控等方面的新型人力资源需求巨大。研究建立完善“外引内育”的人力资源供给机制, 引进一批智能制造领域高端研发人才, 提升未来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同时协同省内高校及社会性职业培训机构提供面向中低端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教育与培训计划, 为智能制造基础性操控提供更多的合格劳动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宋慧欣.“工业4.0”, 制造业未来之路[J].自动化博览.2013, (10) :26-27.

[2]何瑾.智能制造装备业, 万亿市场蓝图初现[J].科技智囊.2013, (8) :38-40.

[3]杜品圣.智能工厂——德国推进工业4.0战略的第一步 (上) [J].自动化博览.2014, (1) :22-25.

篇9: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对我县打造转型升级引领区,推进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上半年县经信局联合各镇(街道)对全县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嘉善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通过外引内育,装备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底,全县共有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XX家,占全县规上企业总数的30.73%;从业人员平均数XXX人,占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XX7%;实现工业总产值XX亿元,利税XX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和总利税的XX%和43.73%(见表1)。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篇10: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3000字)

“十一五”以来,宝鸡市工业化进程稳步向纵深发展,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特色产品在宝鸡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其他所有制经济协同发展,和以龙头企业为支撑,辐射带动中小企业向产业化、特色化发展的新格局。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技术型改革及战略性转型的重点行业,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代名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其他工业行业的发展水平。宝鸡市作为国家重点装备制造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陕汽、法士特、中铁宝桥为龙头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基地,以秦川集团、宝鸡机床集团为龙头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基地,和以石油机械厂为龙头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基地。目前宝鸡市装备制造业涉及行业众多、产品门类齐全、龙头企业规模较大、企业数量较多。“十一五”期间,宝鸡市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壮大的主力军,从企业规模到发展质量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数由2006年的46户增加到2010年的87户;实现工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153.61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454.72亿,增长了2倍;工业增加值以年均22.6%的速度逐年增长,增速分别高于宝鸡市GDP及规上工业经济7.5和1.8个百分点;占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也由2006年的28.9%上升到2010年的34.5%。装备制造业的强势增长,为全面完成宝鸡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宝鸡的经济看工业,工业的发展看装备制造业。

一、今年宝鸡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呈现“两个态势”

1、整体回落态势

1-8月份,宝鸡市87户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16.1亿,占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5%,同比增长22.5%,低于宝鸡市平均增速7.7个百分点,增速较一季度、半年分别下降20.1和11.7个百分点。与同期比较,宝鸡市1-8月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5%,较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对宝鸡市增长的贡献率也由同期的45.2%下降到25.8%,整体呈现出逐季回落态势。

2、行业分化态势

行业大类看,1-8月份,占宝鸡市装备制造业产值达91.8%的三大行业依次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占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为47.5%、25.8%和18.4%,成为宝鸡市装备制造业的主体。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9亿元,同比增长4%,低于宝鸡市平均增速26.2个百分点,对宝鸡市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5%,严重制约了宝鸡市工业经济增长。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77亿元,同比增长42.2%。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58.47亿元,同比增长58.9%。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较快增长,与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

行业之间的差距表现在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巨大差距上:

①、以陕汽、法士特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受市场饱和度提高及汽车受惠政策退出等影响,1-8月份产销较同期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宝鸡部分工业总产值下降0.9%,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下降25.3%。造成生产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陕汽为例,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了以按揭销售及分期付款为主的重卡购买成本,同时《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实施对重卡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乡镇作为轻卡销售的主要购买力,随着汽车下乡政策的退潮及前两年市场的高速增长透支了今年部分的增量,也是轻卡销售不好的主要原因。重点项目“30万辆微客”虽然已经投产,但品牌效应及技术支撑并不具备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销售一直未见打开。以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南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铁路交通设备制造业,受国家铁路建设重点调整及重大交通事故等因素影响,生产也由高增长转为持续放缓态势。其中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1-8工业总产值增速为-13.6%,较上半年大幅下降36.8个百分点。在“7•23甬温线特大事故”后,铁路建设新项目审批暂停、部分高铁降速等措施的出台,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明显放缓或基本停顿,已签订合同的不能继续执行、生产出来的产品推迟铺设时间造成库存严重挤压,以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有限公司为例,1-8月份,企业预交付产成品占存货的76.6%,同期为44.6%。

②、以宝鸡石油机械厂为代表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由于产品的特殊性,随着国家能源战略调整,石油装备的需求稳步回升,企业订单基本饱和,1-8月份宝鸡石油机械厂工业总产值增速为40.6%。从产销增长结构上看,主导产品钻机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大幅增长,其中钻机收入的增幅达到1.1倍。虽然企业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但受环境的影响形势依然严峻,原材料、燃料类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如何在好的需求环境下实现转型升级,是当前企业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③、以秦川集团、宝鸡机床为代表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市场需求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基本实现“产销两旺”,其中秦川集团1-8月份工业总产值增速为50.6%,宝鸡机床增速为32.1%。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后几个月市场形势不确定性在增加,原辅材料涨价因素也对企业利润产生一定程度的挤压,存在的产品结构性矛盾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发展。

从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看,有挑战也有机遇,只有准确把握环境、市场以及政策导向,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加强企业转型力度,才能确保宝鸡市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二、当前装备制造业发展受到“五个制约”

1、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美国经济危机复苏乏力,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速1.3%,大幅低于去年3.1%的水平。欧元区各国分化明显,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国家经济持续低迷,日本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同时,全球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大,巴西、印度消费价格指数连创新高,美国及欧元区也处于压力线以上。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也呈现缓慢回落的态势,体制性、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经济运行呈现出物价上涨过快,中小企业受多重因素挤压经营困难等问题。同时,国际原材料、燃料类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造成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尤其对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政策投资导向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

从现阶段宝鸡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看,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对于装备制造业发展影响较大。2008年底国家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宝鸡市装备制造业连续三年成为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但随着4万亿投资的陆续收尾,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再次定位,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为调控房地产价格、抑制通货膨胀、加速结构调整等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由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较高程度的正相关,银根紧缩等宏观调控措施及物价上涨势必制约投资的增长,一旦固定资产投资回落,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情况就呈现出缓慢回落的趋势,尤其是对中小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

3、成本增长过快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

从供销方式看,宝鸡市装备制造企业大多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由于涉及的采矿专用设备、机床类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运输难度较大,企业在合同签订与交货期上存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差,对于现阶段国内原材料、燃料、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产品定价无法准确把握,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生产的间接亏损,由于装备制造业产品及行业内部的特殊性,经营成本的压力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同样较为严重。

4、竞争力不强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

从当前国际、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看,供需关系从规模上的调整向结构上的调整转变,基于宝鸡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仍然以国内市场为主,随着整体资金面的趋窄,投资增速的下降,市场饱和度也逐步扩大,产品需求也向针对性强、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等方面发展。当前宝鸡市装备制造业产品存在核心技术不多、产品竞争力不强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应对乏力,无法满足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的发展变化,成为制约宝鸡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科技投入不足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

2010年,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6户,有R&D活动的企业58户,占总户数的11.4%,低于全省2009年17.4%的水平。2010年,宝鸡市装备制造业R&D资金投入4.47亿元,占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的3.5%,全省为4.1%,2010年宝鸡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R&D投入强度(指企业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2.1%,低于全省2009年2.24%的平均水平。从资金来源情况看,宝鸡市装备制造业R&D投入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和政府支持,两者投入比例为95.6: 4.4(2009年陕西省两者投入比例为78.5: 21.5);2010年宝鸡市装备制造业共有R&D活动人员8229人,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科研人员的比例不到1/5,与装备制造业在全省的地位不相匹配。从资金使用情况看,宝鸡市装备制造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与外部支出的比例为9.1:0.9,R&D经费支出绝大部分用于企业内部,仅有少部分用于对企业外部的支付,反映出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形成孤军奋战局面,并未将我省科研机构、高等学府众多的优势利用起来、发挥出来。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四难”

1、市场竞争白热化,企业经营“盈利难”

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宝鸡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盈利能力相对较低,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盈利更加困难。今年1-8月份,宝鸡市共有装备制造业企业87户(陕汽、法士特无财务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润7.57亿元,同比增长25.1%,低于宝鸡市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其中亏损企业26户,比去年同期增加8户,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66.6%。其中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3.31亿元,同比下降15.1%。从1-8月份工业价格指数上看,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11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5.9%,连续20个月出厂指数高于购进指数并呈现逐步扩大趋势,造成企业“盈利难”。

2、银根紧缩,资金趋紧,企业生产“维持难”

今年以来,国家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抑制通货膨胀,装备制造业生产周期普遍较长,资金流动好比企业的血液流动,时刻决定着企业生存的命运。1-8月,宝鸡市规模以上两项资金合计360.81亿元,占宝鸡市流动资产的56.1%。其中装备制造业两项资金占用149.6亿元,占流动资产合计的63.3%,高于宝鸡市平均占比7.2个百分点。同时,对于融资渠道单

一、融资平台较少的中小型企业,企业流动资金更为紧张,1-8月份,宝鸡市中小型装备制造业流动资产合计64.81亿元,同比增长18%,分别低于宝鸡市及大型装备制造业11.8和2.2个百分点。

3、中小企业发展不足,难以形成支撑工业发展的后续力量,造成“支撑难”

近年来,宝鸡市工业经济增长过多的关注于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十二户大企业集团”监测体系,先后出台了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对中小企业关注度始终不够,受区位及资金情况的影响,非公中小企业的发展未能得到有效的突破。从86户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情况看,1-8月份工业总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6户,上5亿元的10户,其中中小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2.74亿元,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42.9%,同比下降1.4%,低于装备制造业整体增速23.9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发展缓慢,无法形成一批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4、产业集群配套水平低,装备制造业集群化“成型难”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一批配套企业的强力支撑,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进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配套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促进龙头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从宝鸡市装备制造业配套情况看,存在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以机床工具制造业为例,为秦机、宝鸡机床两户龙头企业提供加工配套协作的企业超过100户,其中规模以上的就有13户,配套率目前接近35%。但从配套产品看,机床工具产业关键件市域配套率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重点数控机床制造关键件、大中型铸锻件、数控操作系统、功能配件等都是从外省购入的,尤其是机床需求量大的大型铸锻件,宝鸡地区产业链供给能力几乎为零。就现阶段机床制造业发展需求看,存在极大、极小、极轻、极重的极型发展局面,如果不形成一批中小配套企业的有效支撑,龙头企业就无法甩掉繁重的产业链负担,向“专、精、特”方向发展,中小企业的配套水平较低,决定了宝鸡市产业集群化程度较低。

四、建议与措施

针对当前宝鸡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我们建议:

1、加快装备制造业集群建设,促进配套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集群化是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必然趋势和最终选择,配套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决定了龙头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一方面要加大对本市配套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重点解决企业融资、审批、用地等实际问题,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以提高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化。同时,挖掘有潜力、有市场、有技术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成为龙头企业真正腾飞的双翼。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外地专业化配套企业入驻宝鸡,以提高自身软实力,吸引更多有技术,有经验的企业安家落户,促进宝鸡市配套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

2、加大装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及招商引资水平

从现阶段宝鸡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看,生产的增长仍然依靠投资的增加,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关注点要从投资数量向投资质量转变,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项目质量的审批力度,从源头上把控宝鸡市生产资料的合理分配、优质分配。同时,要围绕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重点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市场竞争力强、管理模式先进的企业到宝鸡发展。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主旨,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为抓手,下大力度整治“三乱”现象以及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以提升环境软实力为目标,促进宝鸡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加强中小企业及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将数量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从政策上、资源配置上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扶持中小企业从价格优势向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上转型,通过加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的支持的力度,来加强基础工艺、基础件、基础机械这样一些基础环节生产能力,增强企业内在的实力,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及新型产业,引导提高非公经济的协作能力与配套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形成专业化生产、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步伐,在航空安全、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使新兴装备制造业成为拉动宝鸡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新方向,逐步将数量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4、提升企业品牌效应,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

上一篇:市场营销学总复习下一篇:国家产业振兴 验收要求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