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整组备课

2024-08-01

第五单元整组备课(共9篇)

篇1:第五单元整组备课

第五单元整组备课

主备人

肖红艳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所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人民币对它们并不陌生,但他们自己购物的经历可能不多,对换钱买东西算钱比较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限,因此我在设计问题时力求简洁明了,指向性强。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于是我不停地变换花样,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整节课他们都学得很轻松。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做系统的分类整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五、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六、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记住人民币的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

会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当堂训练:

一、看图写一写

()元()角

()元

二、你能说出人民币都有哪些面值吗?

()元()角

()元()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通过购物活动,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教学重点:

汇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当堂训练

一、我会换

1.一张

能换()张

2.一张

能换()张

3.一张

能换()

或者可以换()

二、填一填

3元=()角

80角=()元

2元4角=()角

5角=()分

1元=()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2.会计算人民币的试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初步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便利及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会进行人民币的计算。

当堂训练

一、我最棒

3张2元=()元

5张10元=()元

6张1元=()元

4张5角=()角 5张20元=()元

10张1角=()元

4张2角=()角

7张5元=()元

1张2元=()元

10张10元=()元元

二、填一填

1张10元+2张5元+1张2元=()元

1张50元+1张5元+3张1元=()元 3张1元+2张5角=()元

2张2元+4张1元+3张2角+2张1角=(5张5元+3张2元=()元

4张5角+3张1角=()元()角 7张10元+1张5元+4张1元=()元

2张50元=()元()角)

篇2:第五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

13、《守信》

14、《不瞒真情》

15、《信任》古诗诵读: 乐游原语文乐园(五)本单元以“诚实守信”为话题,选编了三篇课文。《守信》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感人故事。《不瞒真情》写的是著名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实话实说,对老师对父母对上级不隐瞒真实的情况。《信任》写了一次奇妙的购物经历,在这次奇妙的购物经历背后,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古诗《乐游原》展示了在夕阳的映照下,西天绚烂的晚霞发出夺目的光彩,古原苍茫的气势,开阔的视野。语文乐园 “我来试试”通过读“复姓”词、“言”字趣味词语和名人名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狼毫的书写习;通过阅读“请假条”,学习写请假条;读 “成语故事”,明白道理,增加积累。“探究与发现”要求学生在弄懂例句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出比喻句,并照样子写出来。“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来晚了”,通过一个常见的实例------“迟到”、“失约”,告诉学生学会解释。“习作”是学写日记,这次习作毛病不在于立竿见影,一学就能把日记写长、写好,而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始天天写日记。

【单元目标】

1、学会31个生字,认识32个生字,正确读写本单元的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故事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5、学习写请假条。

6、根据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7、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思考,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故事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篇3:“单元整组”文本解读策略与路径

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 学习的本质在于建构。“单元整组教学”是以“组”为单位, 按一定主题系统整合相关教学资源, 学生通过对单元内教学资源的学习, 获取并整理信息, 形成系统的语文知识结构,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因此, 课前教师要立足单元整组文本, 整体观照, 从零散的教学内容中建构单元语文知识与能力系统, 厘清单元目标序列, 以便教学时有的放矢。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组文为例, 与大家探讨“单元整组”文本解读策略与路径。

一、横向整体解读, 把握编者意图

本组共安排了五篇有关毛泽东的课文, 文体不同, 风格各异, 从不同的角度体现毛泽东的形象。这些课文被编者选入教材, 就赋予了教学例子的意义, 被安排在指定的位置, 就承担着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在细读文本之余, 更要立足整体课程, 从背景、文体、内容、言语形式、能力习得等多方面横向解读, 把握编者意图。 (见表1)

从上表可得, 教师梳理单元内各课的要点, 横向联系, 深入解读, 可以探寻“单元整组”解读之路。

解读路径一:解读单元内容, 整体把握编者意图。

本组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编排, “单元导语”提出要求“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课文《七律·长征》概述长征艰难历程, 展现诗人风采;《开国大典》记叙开国大典盛况, 见证领袖气度;《毛主席在花山》叙述毛泽东在花山帮助群众碾米, 体现革命者爱护群众的情怀;《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毛泽东痛失爱子的事, 刻画普通父亲的形象。

课后的“资料袋”链接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口语交际·习作”安排学生观看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的影视, 阅读革命书籍, 讲或听革命领袖的故事, 写故事梗概;“回顾·拓展”要求交流“自己心中的毛泽东”;“日积月累”中链接了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 这些内容再次丰满了毛主席形象。

从课文背景、文体与单元内容的横向解读中, 我们明确选编教材意图:①从诗人、领袖、普通父亲等多重身份认识毛泽东;②通过课外搜集毛泽东的诗词、故事和影视等全面了解毛泽东。

解读路径二:解读文体特色, 确定阅读训练点。

诗《七律·长征》语言凝练, 用了对比、押韵、夸张等手法;报道稿《开国大典》真实报道开国大典盛况;记叙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 前者重人物心理与细节描写, 后者重叙事。

本组课文文体特点鲜明, 是学生学习的范例。报道和电报在小学阶段首次出现, 应作适当了解, 因此确定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为感悟诗歌的凝练、报道文体的真实、记叙文体的朴实。

解读路径三:解读言语形式, 甄选能力习得点。

组文言语形式多样, 但每篇各有重点:《开国大典》重在有序描写场面, 点面结合描写场景;《青山处处埋忠骨》重在细节与心理描写;《毛主席在花山》重在用琐事反映人物品质。

看似毫无联系, 然, 联系单元导语“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与单元习作“按顺序写场景”, 确定本单元习作训练重点为有序描写场面;选取生活琐事, 通过细节与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品质。

二、纵向整合解读, 细化课时目标

基于横向整体解读所得, 结合单元导语与习作要求, 聚焦人文和工具主题, 纵向探究单元内在联系, 以“语文的眼光”寻找语文教学因素, 确定其教学核心价值点。 (见表2)

解读路径四:人文主题———毛主席是人还是神?

走进《七律·长征》深觉诗人毛泽东才华横溢, 面对“万水千山”, 笑称“只等闲”, 革命乐观精神跃然纸上。《开国大典》上热烈隆重的场面体现主席受万人拥戴;《青山处处埋忠骨》“吸、放”两个动作凝聚着慈父撕心裂肺的失子之痛。《毛主席在花山》中的生活琐事见主席关爱群众。一首诗、一个仪式、一件家事、一见小事见其品质, 诗人、领袖、父亲、群众等身份可见“他不是神, 是伟人中的凡人, 凡人中的伟人”。

解读路径五:工具主题———如何进行场景描写?

本单元习作重点是场景描写, 每篇课文中的场景各有特色, 相互联系。

初识场景:《七律·长征》场景隐含在“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岷山千里雪”中;《开国大典》按顺序展现“入场、典礼、阅兵式、游行”四个场景, 大场景中包含小场景;《青山处处埋忠骨》聚焦中南海卧室, 主席痛失爱子的感人场景。《毛主席在花山》写帮助群众碾米的生活场景。这些场景还原主席生活, 体现主席品质。

比较场景:《开国大典》侧重动态场景点面结合在“群众”的烘托;《青山处处埋忠骨》侧重静态场景独白式的心理描写;《毛主席在花山》侧重生活场景人物的语言描写;《七律·长征》侧重革命场景诗化语言的表达。

场景可大可小, 可动可静, 可特殊, 可普通, 无论何种场景, 何种表达方式, 都服务于文章主旨, 表达特定人物特点。

三、确定“单元整组”目标序列

经过横向和纵向解读, 确定本单元言语训练重点:写梗概和场景描写。将这一语言训练目标细化, 落实到每一课, 形成单元序列目标。 (见表3)

人教版教材自三年级起, 每单元最后都编排习作训练。“单元整组”文本解读, 从导语出发, 立足课文言语特色, 联结写作目标, 确定单元的言语训练点。然后分解课时目标, 按一定顺序分步落实,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最后在习作实践中得到综合运用。

横向整体解读文本, 把握编者意图, 确定言语训练重点;纵向整合解读单元训练重点, 深化人文主题, 分解言语内容, 细化课时目标, 最后确定单元目标序列, 由此形成“单元整组”文本解读路径。

摘要:为改变教师单元意识淡薄、习惯单篇精细化教学的现状, 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为例, 立足单元整组文本, 横向整体解读, 把握编者意图, 确定言语训练重点;纵向整合解读, 深化人文主题, 分解言语内容, 细化课时目标, 确定单元目标序列, 形成单元整组解读路径。

关键词:单元整组,解读策略,解读路径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怀源.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林润生.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专题编排特点与教学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 2006 (4) .

[4]胡海舟.主题单元教学资源整合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6 (10) .

篇4:单元“整组”“体验”学习

一、专题组元,“凸现”体验

在开学初以教材中的专题为原型,从阅读推荐、生活积累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全程学习链接,充盈专题,组织教材。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爱祖国,爱家乡”,以“祖国半月游”话题统领本组教材的学习,我共设了六站:

第一站:台湾,走进《日月潭》。课堂上,我努力使宝岛台湾全方位地展现在孩子眼前,不仅是日月潭,还有美丽的阿里山。(我在黑板上贴的阿里山图片和文字材料激发了孩子进一步走进台湾。)

第二站:新疆,走进《葡萄沟》。课堂上,我们先在地图上找到了新疆。新疆舞曲的欢快节奏响起,孩子们在课堂上舞蹈起来,新疆变得令人神往。之后,许多的《中国少年百科全书》——“文化生活”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课后,一学生找来了《自由自在游新疆》一书,孩子们“逼”着我给他们讲新疆的故事。

第三站:云南,走进《难忘的泼水节》。在泼水节中,傣族文化就是我们挥之不去的了。

第四站:北京,走进《北京亮起来了》。课后“我知道”一段话,就让我们追不及待地要找些书籍来看看,最好能马上去北京旅游。

第五站:蒙古,走进《敕勒歌》。在亲近了维吾尔族、傣族之后,趁热打铁,我们来了解另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从语文园地中的“北朝民歌”开始,之后,有些孩子甚至对整个西部景观神往起来。

第六站:我的家乡。(走进口语交际《夸家乡》)今天,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有关家乡温州的资料。《北雁风光》明信片引起了我们极大关注;图册《红色之旅》让我们忍不住赞叹熟悉的风景;VCD《话说平阳》引发了我们进一步走进家乡的兴趣;还有的同学还剪贴了报上的图片。孩子们或夸家乡的迷人风光,或夸家乡的丰富物产,或说家乡的变化,或畅想家乡的未来。

单元整组教学反映了建构主义的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它关注学生阅读的实际体验和经验,体现了“真实性任务”的教育理念,即阅读作品本身,而不是外加知识点的虚拟任务。

二、淡化提示,“适时”体验

人们的实际阅读,尤其是消遣性阅读,一般是没有阅读提示的。预设框框,入主为先,对学生的阅读体验是一种不应有的干扰。国外有过实验:文前提示、文后提示、不设提示,如果提示是正确的,效果是“文后提示”最好,如果是不正确的提示,“不设提示”最好。这方面的改革,苏教版、语文版实验本做得较彻底,连读中提示、读中评点都不设。人教版实验本也明显淡化了文前的阅读目标。但是,这不等于说排斥引导和帮助。指导是教育的责任,不过此类经典阅读的“助导”,主要应放在文后的练习设计中。现在人教版实验教材就有意识这样设计练习题。设计一些容易引发学生真切感受和生活经验的“情景题”。如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后有一题: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但是,专题组元后的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在学习《找春天》之后,学生说:“咱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吧!”学习《笋芽儿》之后,学生说:“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这些内容的安排,实际上都是在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学习活动做准备,“口语交际”要求介绍自己在春游活动中的发现,“写一写”要求学生在春游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之上,将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展示台”要求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词句。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该在学习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给学生适当的提示,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突出比较,“强化”体验

比较阅读组编文选,人教社1993年版教材和2000年版教材其实一直有过,只是不显山露水。比较是最朴素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儿童、青少年在成长中,在看待周围事物时,比较常常是自发采用的。比较既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又在当下的阅读中,强化了他们的“体验”,在相同点、相异点的对比碰撞中,“感受”就可能生出思想的火花。

篇5:第一单元整组备课

1.站在泰山顶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泰山的壮美经管和文化内涵及其相关的古老文明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习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领悟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专题研究能力。

教学分析:

本课包括登临泰山,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俩个主题活动。以登临泰山为线索,展示泰山的壮美及其灿烂的文化。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准备:电脑。书籍资料报纸杂志

第一课时

登临泰山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的假期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交流

(2)了解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含义。

板书 : 一山(……)

一水(……)

一圣人(……)

把学生的答案都写出来,然后一起讨论确定答案。

(学生理解会有不同的解释。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二、基本部分

1、播放泰山投影旅游地图

(1)学生分组游览泰山。总体认识泰山的风格。

讨论:泰山到底怎么样呢?你想说些什么?

(2)投影有关景观图片。认识泰山自然风景的美丽。泰山景色壮丽无比,攀登泰山需要 有坚强的毅力。

(3)师:你了解泰山吗?

生:回答(……)在学生回答后补充小结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

(4)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

(5)教师总结

二、欣赏泰山

播放泰山的图片或视频图片(教学的图片从四个方面准备:泰山古建筑、泰山石刻、帝王封禅、古文化遗存)以上资料也可让学生分组准备。

生:看完后谈感受。

三、活动总结

第二课时

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泰山的自然风光,但人们心目中泰山为五岳之尊,大家请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 泰山 源远流畅的文化

2、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泰山源远流畅的文化

投影泰山旅游图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自己曾经的实地旅游来谈谈泰山的文化。

3、自然分组,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把泰山主要景点进行分类.学会如何整理资料(板书设计 泰山文化调查表)

1认真阅读搜集的资料

2根据研究的问题对资料进行适当取舍

3按资料的不同类别进行分类

4分析比较资料,找出异同,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

5归纳出问题的结论

泰山古建筑

泰山石刻

帝王封禅

泰山奇石 文化遗址

其他

寺院楼阁亭坊塔桥梁

秦泰山石刻经石峪唐摩崖石刻

宗教活动 祭祀

象形石头 石敢当

大汶口遗址文物繁多

诗词传说

4、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和教材提供资料填写表格,并介绍这些代表景点、作品

得出结论.更真切的了解泰山喜欢泰山敬重泰山.5、课后欣赏:泰山挑山工 雨中登泰山等文学作品。

关于泰山的诗句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了泰山的自然风光,泰山源远流畅的文化。古今往来有许许多多的诗人和文学家写下了赞美泰山的名句和文章,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生:……

二、活动一:

诵读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学习此诗内容

活动二:阅读: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内都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青色的泰山。这座奇形异状的高山,好像是为神灵所特意创造,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会聚在泰山了,山势崇高,遮断阳光,把山南山北分割成了明暗不同的两个天地——这边已是明朗的早晨,而那边还是昏黑的夜晚。遥看层积的白云在生出,自己的胸怀像经受了一次洗涤:极尽目力眺望,远处归鸟的影子也投入了眼帘。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这样朝下远望,周围的群山都显得矮小了。

交流搜集其他有关泰山的诗词。了解泰山的伟大。

三、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赞美泰山

(写诗歌、手抄报、……)

四、课后延伸

调查了解我们家乡的山 祖国名山

第四课时

1、导入

背诵望岳

2、请学生介绍我们家乡的山。学习千佛山英雄山的知识

板书: 济南名山:千佛山 英雄山华山 腊山 鹊山

3、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资料来了解千佛山也和泰山一样从风景与文化方面学习,了解我们的千佛山文化。了解我们济南的历史。

4、开展活动:祖国名山知多少

板书:祖国名山:五岳 四大佛教名山 新疆三山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主要是介绍华山黄山峨眉山等天下名山,可以以一座座山为主介绍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基本国情。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搜集介绍自己喜欢的山、熟悉的山。

4、总结延伸。美丽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

2.来到黄河岸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情感目标:学习优秀中华儿女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3、行为目标: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提高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起源、生存、延续都离不开水的滋养。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择水而居,沿河湖而居的生存方式。从古代的祖先到现在,我们中华民族一直生活在世界上两条著名江河的怀抱之中,这就是黄河和长江。黄河、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自豪地称她们为我们民族的母亲河。

二、创设情境,感知探究

1、讨论:“为什么人类要择水而居,沿河湖而居?为什么几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以河流为标志?”

2.课件展示黄河奔流图,播放歌曲《黄水谣》。出示《黄水谣》的歌词。朗读《黄水谣》歌词。

生生合作、师生互动,讨论提出的问题。

3、观看课件,感受黄河奔流向东方的雄壮气势。

三、小组合作,布置任务

1.布置任务。师述:“看着照片,我们感受到黄河以她英雄的气概出现在亚洲的原野,我们想知道她是怎样从高山之巅,穿过中原大地,流入大海的怀抱,更想知道自古以来,黄河母亲是怎样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要想探究这么多的内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先确定调查了解的方向。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确认调查的范围,做好分工,然后分头进行准备。”

2、教师出示探究、调查的方向和范围:

(1)黄河的发源地、流程情况;

(2)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3)黄河凝聚的民族精神;

(4)变“害河”为“利河”;

(5)拯救母亲河。

3、在各组间巡视,帮助各小组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以确保探究、调查任务的完成。

4、小结。

四、课外探究,激发情感

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课堂上制定的计划进行资料和图片的收集,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黄河颂》(我站在高山之巅……)。

2、师述:“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黄河。现在,我们先一起去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和流程。”

(1)引入:“我国古代伟大诗人李白曾经有过歌颂黄河的著名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们明白其中的含义吗?诗句其实是描述了黄河的流程,形象地说明了万古奔流直向大海的黄河之水,发源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因为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青藏高原地处我国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2)出示中国地形图,在地图上找黄河的发源地。

(3)出示黄河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出黄河流经的9个省(自治区)。

二、认识黄河

1、观察中国地形图和黄河流域图,寻找黄河的发源地和流经的省(自治区)。

2、朗读歌谣并记忆。《九曲黄河天上来》。

三、练习

在中国地形图上查找黄河的源头、流经的省(自治区)和入海口。

四、成果汇报

1、组织学生开展“探究黄河源头和流程”活动的成果汇报。以小组为单位,指中国地形图汇报黄河源头青海段的情况。

2、组员补充说明。其他小组可提问。

3、小结。

第三课时

一、黄河风光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母亲河的风采。

师: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复兴。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黄河,认识黄河。

二、分组讨论研究。

师:上一节课我们对黄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根据大家研究决定,我们这节课将分别从四个方面来进一步去认识黄河,了解黄河。(出示幻灯片)

黄河文化 黄河对两岸农业的影响黄河的水利资源 黄河的旅游资源

师:请同学先在组内进行讨论,之后我们请同学来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资源共享。……

三、汇报

师:哪个组先来汇报?

(一)黄河文化。

1、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原始人居住。在180万年以前,黄河流域就已经有人类在活动了。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2、大家熟悉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都生活在黄河流域,并把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注目的辉煌顶峰。还有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也产生于黄河流域,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全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二)黄河对两岸农业发展的影响。

1、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烟草等。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石油、铁矿等,有中国著名的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如北京(蓟)、邯郸、开封、商丘、淮阳等。

2、由于黄河流域泥沙沉积而形成了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渠道纵横,农田遍布。有可耕地面积960多万亩,现已开垦500多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糜麻、葵花、甜菜、酒花、瓜果、大白菜等作物。这里是自治区小麦的主要产区。蜜瓜、大白菜、酒花、葵花、枸杞等,是驰名全国的特产。河套平原以盛产粮食而著称,被誉为“塞上粮仓”或“塞北江南”,是膏腴殖壤的肥美之地。黄河流经巴彦淖尔盟340公里,年经总流量315亿立方米,水利资源非常丰富。由于黄河水浇灌着河套的肥沃土壤,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他们用悠扬的爬山调唱道:“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如网,阡陌纵横似江南”。

3、师:同学不仅提到了黄河两岸的农业,也提到了许多农产品,那大家还知道我们黄河流域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吗?

生:……

(三)黄河的水利资源

1、黄河流域上的刘家峡水电站,中央排列着五台大型国产水轮发电机组,分别担负着供给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用电的作用。刘家峡水电站可蓄水57亿立方米,年发电量为57亿度。它还是一个兼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等综合利用价值的大型水利枢纽。由此可见,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经济都带来的巨大的便利条件。

2、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运用,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

3、内蒙古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也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目前引黄灌溉控制面积已达1679万亩,现有灌溉面积862万亩。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50多年的建设,内蒙古河套灌区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糖、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4、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我们在来看黄河流域有哪些旅游资源。

(四)黄河流域的旅游资源

1、黄河流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说河湖瀑布景观资源。沙漠草原景观资源。山峡景观资源等等。说道山峡景观,人们不免会想到三门峡。在这里,黄河流域奔流而下,切穿高山形成了三道峡谷,以其险峻被人们称之为“人门”“鬼门”“神门”,号称三门,黄河在三门峡风光无限,被人们称为“黄河明珠”。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它以神奇、壮观而闻名于世。

2、师:刚才大家说得都不错,那谁能根据我们这节课的讨论学习,3、结合自己的认识总结一下呢?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交流,你能总结一下吗?

四、这一节 课我们分别从四个方面对黄河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有得同学还有其他的认识,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学习。

3寻迹孔子故里 教学目标:

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探究孔子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并建立一个有关孔子的资源库。教科书最后设计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资料。以简报或手抄报的形式将大家收集的资料进行展览交流。教学重难点: 探究孔子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位伟人的神采:

板书:至圣先师孔子(出示孔子图)

二、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

1.课件出示:你从课文、课外了解到有关孔子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先结合书、查阅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可结合教师预先准备好的投影片)

三、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对孔子有一定的了解。孔子的成就确实在中国古古代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被推祟为“至圣先师”。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仍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影响。

1、汇报调查情况:

2、交流一些有关孔子的纪念活动及有关孔庙、孔府等资料。

3、讨论:为什么孔子离我们两千多年,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

(1)“仁”、“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学思并重,传习结合(3)他编写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统称为《六经》。把2000多年前的古文明典籍保存流传下来,是孔子给世人的巨大贡献。

4、小结: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力,被尊称为世界文化人。

(①提倡“仁”学,仁是其思想核心;②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③维 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保守的一面)④教育上:“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推动了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四、学习孔子格言,指导践行

1、读书中名言:书中有两句孔子的名言,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交流收集到的名言:你还知道孔子的其它名言吗?

3、互赠孔子名言。

4、总结: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孔子的至理名言,这些格言教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有效学习,对同学的成长很有帮助,我们不仅仅是把它记在头脑里,更重要的是用它指导自己践行。

五、开展活动,拓展延伸

继续查阅资料,更深入了解孔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提问学生去过曲阜吗是否了解曲阜的意思。

因为什么而了解曲阜。

2、板书曲阜解释曲阜的意思。介绍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录象三孔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曲阜因孔子而著名。

3、简单了解空庙孔府孔林,认识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学生介绍孔子生平事迹,以及三孔资料。

4、学生分组研究了解孔子

孔子生平组、孔子名言组、孔子学生组、孔子作品组、三孔建筑组

5、投影:孔子内容

介绍孔子生平重点学习孔子名言,谈感想通过他忠孝智礼义 信思想对号入座加深对孔子言论的理解。

6、学生通过教育博客多浏览各样的日记,寻找自己喜欢的课题去研究。

并学会浏览有关孔子以及曲阜旅游的网站.阅读孔子的生平事迹.特别是论语的内容.并阅读论语,写一写自己的论语心得.根据自己所学,在博客里与同学老师其他网友交流所学所得.7、写一篇我心目中的孔子或者我的论语心得.第三课时 历史人物知多少

一、导入 师:同学们,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又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名人志士,他们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大家知道多少,你最喜欢的是谁?

生自由发言

二、历史人物交流会

1、古代帝王:

(1)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一组很美丽的草原风情画,象同学们刚才说的一样,有辽阔的草原,雄健的奔马,成群的牛羊,雪白的帐篷,那么从这些画面中,大家能不能看出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答: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

师结: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蒙古高原上,多数过着游牧生活,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豪放纯朴的民族,是我们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它曾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元朝并统一全国,而且它的疆域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辽阔。

你知道是谁吗?(铁木真---成吉思汗)

师:他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敢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征战,于1206年统一蒙古,建立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那么,如果你来到鄂尔多斯草原上,有幸瞻仰了成吉思汗陵,你最想在留言簿上对成吉思汗说一句或一段什么话呢?

生:自由回答

(2)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

(3)你对我国的女皇帝知道多少?

生:自由讨论

师总结: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4)“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你知道多少?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有关故事你会讲吗?

2、古代对外友好往来

出示图片、观察坐在这头装饰华丽的大象上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受此隆重礼遇?(激发学生兴趣)板书:

隋唐对外交往盛况

鉴真东渡

玄奘高僧在天竺受到最高礼遇的故事

学生自选题目进行小组讨论。

3、古代文化和历史名人

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李白、杜甫、白居易

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呈道子的绘画、莫高窟、乐舞。

三、谈体会、谈收获

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激励自我

篇6:第二单元整组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中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并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万年牢》重点了解课文中三次写到“万年牢”:1,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巨人的花园》教学时要学生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泊船瓜洲》这首诗写了诗人的活动,写了诗人看到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思乡的思想感情。写人、写景、写情,三者紧密结合,又以写景为主,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多看书,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扩大知识面,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和群体的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单元课时安排: 给家乡孩子的信 2课时 5 万年牢 2课时 6 巨人的花园 2课时 古诗诵读 1课时 语文乐园

篇7:第三单元整组备课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折纸、制角、画角等活动,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其它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数学课标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缺乏感性经验,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在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新知。从而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四、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篇8:第六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美丽家园”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我的故乡在北京》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故乡北京的西山、昆明湖和八达岭长城的秀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热爱、眷恋之情。《美丽的晋祠》采用了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以洗练传神的语言介绍了晋祠,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可爱的地球》以平实生动,幽默诙谐的语言,以聊天的口吻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地球的诸多知识,表达作者对地球母亲的喜爱。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语文乐园”中有积累古诗文名句、成语故事等。习作是想象作文。学习这组课文,要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抓住课文重点揣摩文章表达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课文。

3、体会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涵,揣摩文章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课前搜集资料,结合自身生活感受,体会课文。

2、课堂上,利用语言规律,让学生充分读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丰富语感。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视学生自身感受。

2、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悟读。单元课时安排:

我的故乡在北京 2课时

美丽的晋祠 2课时 可爱的地球 2课时

诗词诵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课时 语文乐园

(六)2课时习作

篇9:第一单元整组备课(6下)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成长的快乐”为话题,安排了三篇文章。《花脸》是冯骥才的一片叙述性的散文,回忆了作者二十的精力。文章从孩子的视角描写花脸,写出少年对花脸的喜爱,对英雄的那种朴素的、自发的崇拜。《我爱篮球》的作者陈祖芬满怀激情的回忆了学生时代的篮球缘,透过申请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挚爱与狂热的追求。《自行车》一文从自行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作者对家庭和工作的责任感。

古诗诵读《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难逃治理难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语文乐园

(一):有关三国的歇后语;体会顿号与逗号的用法;口语交际《给我一次机会》;习作《最美的风景》。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关键语段。

3、在阅读中注意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

三、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四、单元课时安排

1、《花脸》 2课时

2、《我爱篮球》 2课时

3、《自行车》 2课时

古诗诵读《题临安邸》 1课时

语文乐园

(一)4课时

1、花脸

一、学情分析

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叙述性的散文。文章文字浅显,但内涵深刻。作者回忆了儿时的经历,用孩子的视角描写花脸,写出少年对华联的喜爱,对英雄的那种朴素、自发的崇拜。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华联的相关知识,尽可能的速度按学生的认知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教学时,引导学生深读课文,通过品读,学习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层层递进地感受到全文的情感发展过程。从一般花脸—特别的华联—关公的花脸—关公画脸的深层内涵的情感发展轨迹:喜欢—崇敬—自豪—炫耀。

二、学习目标:

1、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揣摩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去描摹人或物。体会“我”对花脸层层递进的情感

2、感受少年仰慕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

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1)

(一)课前预习

1、词语积累

2、你知道关羽这个人吗?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关羽的英雄故事。

(二)课堂教学

1、导入

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花脸》 教学预设: 什么是花脸?

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花脸是俗称。面部化妆运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性格、气度和声势。2)文中的花脸指的是什么?

依据戏曲中“花脸”的模样用纸浆轧制成的面具。

3)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是什么缘故?

过年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压岁钱之外还有更吸引他们的原因。比如小闺女要打扮自己,男孩子喜欢鞭炮,而“我”在过年的时间里却最喜欢买个花脸戴。

过渡语:同学们,看来花脸的魅力真是不小,吸引着作者。不过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有一个花脸是他最最喜欢的,是哪个花脸呢?让我们接着往下读吧!

预设教学重点:

2、课文重点理解——我为什么喜欢关公花脸?

师:同学们,哪个花脸让作者最喜欢呢?(关公花脸)

这个关公花脸什么样子啊?找一找,读给大家听。(1)掌握文中“花脸”的特点。①圈划并朗读文中描写花脸的语句。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的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②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花脸的特点吗?

好大:从哪些关键词语读出来?雄俊地吊起,突出的绿包头,很长的胡须。好特别:从哪些关键词语读出来?凛然不可侵犯的庄严之气,咄咄逼人 ③识脸谱,掌握关羽脸谱的特点(看PPT)陈寿《三国志》: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 ④ 指导感情朗读。师:除了关公花脸的样子吸引我外,还有什么原因值得我喜欢它? 2)了解关公此人。

舅舅给我讲了关公的许多故事——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边讲边说:“你好英雄呀!”好象在说我的光荣史。①同学们,你们了解关公吗?

②补充关公的资料,激发学生对于关公的敬仰之情。③再读读这个句子,注意破折号的用法。

④师:带着对关公的敬仰之情,再来读读描写关公花脸的句子。(生读)

第二课时(总2)

1、复习导入: 什么是花脸?文中的“花脸”有什么特点?

2、研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预设学习内容:

(1)文中有多处表达了我对关羽花脸的喜欢,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 “我”喜欢花脸的有关句子 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做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

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我是大关公哪!

整个大年夜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戴上……,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带上,恢复我“关老爷”的本来面貌。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到:“俺——姓关,名羽,字云长。”(2)然而在第二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我”惧怕那个大花脸,那么从最初的惧怕到喜欢,其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

与我一般大的男孩们投来艳羡的目光——快活之极 心理活动:威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骄傲之极 心理活动:想成为关羽式的英雄。3)能力拓展

文中表达了全家人对花脸的喜欢,请说说全家人喜欢的理由: 学生交流。

3、课后练习:

1)请运用恰当的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玩具。

2)继续搜集能够体现关羽“忠、义”的资料,谈谈你对关羽的认识。

4、分层作业:

5、学困生辅导: 板书设计

1、花脸

一般的花脸—特别的花脸—关公的花脸—关公花脸的深层内涵

喜欢—崇敬---自豪---炫耀

2、我爱篮球

一、学情分析

在文中,作者满怀激情地回忆了学生时代的篮球运动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挚爱与狂热的追求。全文结构清晰,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印象深刻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与篮球之间割舍不断的情结。教学时,要让学生概括出文章写了哪几个让作者难以忘怀的场景,把握文章写作思路。然后走进课文,围绕课题中的题眼进行探究: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个场景?从而让学生学习典型选材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学习句子的表达方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篮球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在追求梦想中的欢乐与自豪。

三、教学重难点:

1、描述自己最深刻的场景。

2、体会作者不仅仅只是对篮球有着喜爱之情,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梦想,从中得到快乐的情感。

3、体会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仿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3)

一、激发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现在老师调查一下,哪些同学喜欢篮球?你们为什么喜欢篮球呢?

2、学生畅谈与篮球的故事,或者打篮球时的感受。从你们的眼神里、你们热情的讲述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篮球的热爱。你们能大声的告诉老师你们爱篮球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作者也和你们一样爱篮球,而且也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但是她仅仅是喜爱篮球吗?在她的故事中还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内容?(作者喜爱篮球,在周日无人,酷暑的天气打篮球;为了打篮球,铰辫子;最后一次投篮。)板书:酷暑打球;铰辫子;最后一投。

3、读了课文,还有什么让你读不懂的地方?

预设句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

4、质疑:哪些地方读不懂?解释词语:投入、倾注、洗礼、付出、奔突 投入:形容做事情聚精会神。倾注:(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洗礼: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付出:交出。

奔突:横冲直撞;奔驰。

5、再读读这个句子,思考:作者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情感呢?(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6、学生讲述。学生给予评价。

7、师总结:那么这篇文章是怎样具体地来表现作者热爱篮球呢?请大家再次仔细地读课文,先来读读酷暑打球,勾画出描写作者热爱篮球的句子。(1)预设:讲述作者寻找篮球场景

A、抓住句子“周日的校园里,没人。酷暑的操场上,没人。有人没人与我无关,有篮球就行。”

①学生自主谈感受,师评价。②师:如果光读这一句,我们还不容易读出作者对篮球的热爱,咱们联系一下前两句读一读。③学生自己读,谈感受。(要求联系重点词语,周日,酷暑,来谈)酷暑什么意思?(非常热的夏天。)这个季节大家一般都在干什么?

④作者在一个大家都休息的周日,而且还是酷暑的季节,跑到学校去打篮球,足见她对篮球的热爱。指导感情朗读。

B、“不过对于我,有篮球的地方就是光辉灿烂的地方。” ①学生自主谈感受。②光辉灿烂是什么意思? ③指导感情朗读。

C、关键词“变幻无穷”怎样变幻无穷?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下文谈。为了寻找篮球的动作“攀、跨、再跨、跳、站、翻身、奔向、跑”

D、同学们,通过大家对酷暑打球这件事的研读,咱们看到了那个在烈日下,认真打球的作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什么是全心的投入,什么是忘我的倾注,你们读懂了吗? 回到重点句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指导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总4)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从酷暑打球这件事中,了解到了作者对篮球的热爱。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看看你们还能不能从其他的事件中了解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二、重点研读。预设学习内容:

1、师:你们还从哪件事情的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讲述场景为篮球做出牺牲——铰辫子。

句子:我那时是怎么了?就是给洋娃娃剪辫子我也下不了手的!然而,我剪自己的辫子连一点儿感觉也没有,仿佛我已经变成鼓蹦蹦的没有知觉的篮球了。(1)学生自主汇报,师评价。

(2)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连一点感觉也没有,仿佛我已经变成鼓蹦蹦的没有知觉的篮球了。)

(3)这几个句子是对作者的什么进行的描写?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女孩,有的把自己的辫子比什么看得都珍贵,可这个时候她竟然一点感觉也没有,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该句子。

(5)回到重点句子。师: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热爱篮球呢?

2、讲述离开篮球却恋恋不舍的场景。句子:天知道怎么回事,我冲上场,抢过表演系的球,一路运球到对方的篮板下,一跃而起,“刷”,一个漂亮的投篮,然后扭头就跑。(1)学生自主汇报,师评价。

(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对篮球的热爱?(冲、抢、运)

(3)天知道怎么回事?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是作者热爱篮球的心情,让她忍不住,不顾医生的嘱咐,冲了上去。)(4)指导感情朗读。

(5)回到核心句子,指导理解。

3、师:同学们,通过我们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终于了解了这个句子真正的感情。但是,这篇课文表达的仅仅是“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吗?让我们认真地读读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不,这篇文章不仅仅只表达了“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还表达了我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 你能模仿这样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吗?

三、小结。

我们成长中应该有怎样的追求?

四、课堂练习:完成《长江作业》。

五、分层作业:

六、学困生辅导:

板书设计:

酷暑打球

投入、倾注

2、我爱篮球 铰辫子 爱是

洗礼、付出

最后一投

追求、奔突

3、自行车

一、学情分析

本文中的“我”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想打份零工。于是爸爸“咬牙”买了辆旧自行车使“我“争取到为别人送报纸的差事。文章从自行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家庭和工作的责任感。文章结构清晰,又详又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线,就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在这个过程中,既能了解文章的结构,又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做到一举两得。

二、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和思考。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复述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

体会我感到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5)

一、导入:

师:课前我请同学进行了课前预习,要求就是通过读课文,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及全过程。请一位同学先来读一读这篇课文,然后标出自然段,然后请同学带大家走进这个故事。生:自读课文

师: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己的语言表述更好(小作者的家庭条件很不好,为了补贴家里的收入,作者卖报挣钱而受到的客户们的称赞,客户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愿,送给了小作者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师:文章为什么要以《自行车》为题目呢?

师: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二、学习课文生字词

1、自由读

2、齐读

3、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含义?

4、指名汇报。

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重点部分。预设学习内容:

1、熟读课文

2、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

3、运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想法。

4、请你再来读课文,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生:再读课文。可以分为3部分。

师: 追问: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 第一部分:因为自行车而得到了送报纸的工作。

第二部分:因为家庭困难二卖掉了自行车

第三部分:因为辛勤工作而得到了客户的礼物——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5、根据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自由复述

小组复述

指名复述

6、质疑问难。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

2、评议

3、读完第一部分,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说(家庭条件困难、父亲收入低,工作辛苦,身体条件差、自行车来之不易)

4、了解后,询问学生有什么样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五、总结

教师小结这堂课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3、预习课文的二、三部分。

第二课时(总6)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了解到作者家庭条件困难、父亲收入低,工作辛苦,身体条件差、自行车来之不易这些内容。当小作者终于开始送报纸的生活后,他又遭遇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接着学习文章5—20自然段。

2、学生自读,自学。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汇报: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还觉得哪里有问题?

4、预设质疑:“我”感到幸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再读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1)、赚钱贴补了家用。

句子准备“这些收入,对于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也不无小补。” ①学生自己谈体会。②问:不无小补是什么意思?如果当你小学四年级时,能够为家里补贴家用,你是什么心情? ③指导学生个性朗读。(2)、得到了一辆自行车。①学生汇报。

②句子:这时候,我看到在房间的中央,摆放着一辆崭新的红颜色的自行车,车上有夜行灯和电子铃。车把上还挂着许多精致美丽的圣诞贺卡。

③这是一辆怎样的自行车?(漂亮、崭新)如果你看到这样一辆自行车,而且是送给你的,你心情如何? ④指导感情朗读。

(3)得到了客户对我的认可。

①为什么我的工作会得到客户对我的认可?

②句子:第七自然段

如果是风合日丽的晴天倒还好,要是遇上下雨下雪的天气,麻烦就大了。我只好拿一件爸爸穿过的雨衣,蒙盖在邮包上,以免新报纸被雨雪淋湿。句子:我兢兢业业地努力干好送报纸的工作。兢兢业业是什么意思?

你能想象这个9岁的孩子是怎样兢兢业业地工作吗? 指导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5、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让我感觉到那一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感情朗读20自然段)

四、理解课文后,训练质疑

师:在我们学完这个故事后,你还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提出来的吗?

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师:归纳与小结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你体会到了什么?(小作者的勤勉与人们的善良)

五、完成《长江作业:。

六、分层作业:

七、学困生辅导:

板书设计:

3、自行车

得到自行车----卖掉自行车----获得礼物

诗词诵读 题临安邸

(宋)林升

一、学情分析:《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设计理念: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孩子们都不理解,所以,我在设计时紧紧围绕“诵读和情感”两条线索展开,期间穿插时代背景,最终为“感自诵读来,情自心中发”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教学时间:1课时(总7)

四、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

一)、看图想象,引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醉”的篆书体。

2、仔细观察,放飞思想,你想到了什么?

3、是呀,我为什么写“醉”呢?我们一块看大屏幕。(出示《题安林邸》范读)(此环节是抓住古诗的要旨,通过对“醉”字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初步解读古诗提出要求。)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可以进行交流。A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B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指导熏、邸的书写)过渡:通过读、交流就基本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但你们了解这首诗所描述的朝代背景吗?(请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2、了解宋朝历史。

3、指导朗读。(通过醉指导朗读)

(在初识古诗时,融入古诗写作背景,便于更好的理解。)

过渡:你们读得相当不错,使我想起了陆游在临终前所作的一首诗——《示儿》。三)、对比解读,了解诗境。

1、回顾《示儿》,深入理解。

A学生集体背诵,再指名朗诵,回顾意思。

过渡:北方百姓受尽折磨,盼望朝廷的军队早日收复失地,然而这些朝廷的达官贵人却做什么,林升是怎么回答的?——引导读诗。

2、讨论交流:朝廷、达官贵人到底在干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来暖风不仅指杭州的气候好,更重要是指达官贵人的吃喝玩乐之风。

②在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眼里,杭州还是杭州吗?怎么看出来的,说明达官贵人什么问题?(课件播放《清明上河图》教师解说)

③诗的第二句是什么句,谁问谁?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A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B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C想到这里,我们义愤填膺,帮着诗人大喝一声:西湖歌舞马上休!(板书:休。)(通过细致地分析,抓住醉、杭州与汴州、几时休等进行分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悟,从而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达到情感的共鸣。)

四)、整体对照,感悟诗韵。

1、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透过“醉”你感觉那些达官贵人怎样的心态呢?

2、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3、是啊,作者是怎样将揭露权贵糜烂生活和饱含愤恨、不瞒的诗歌展现的呀?

4、现在你们明白我为什么一开始就书写“醉”了吗?(整合板书)

(通过“醉”“休”体会感情,形成一个感情的冲撞,使两种心态落差加大,突出矛盾,解决矛盾。)

五)、感情升华,吐露真情。

1、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现代文,也可以是对《题临安邸》的改写?(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2、教师感言:劝诫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江河破碎驻杭州。卧薪尝胆兴国运,运筹帷幄复汴州。

(给孩子们一个表白自己的机会,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教师的感言透露出平等的课堂,也是一个延伸。)

六)、完成《长江作业》。七)、分层作业 八)学困生辅导: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只图享乐

语文乐园(一)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歇后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感受歇后语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结构形式;结合 《三国演义》了解歇后语的意思并有所积淀;丰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增强热爱之情。

2、让学生体会顿号和逗号的用法,从而能正确地使用这两个常用的标点符号。

3、让学生在积累中领悟古典文化的精华,激发学生着眼未来,积极进取的热情

4、引导学生理解短文内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第一课时(总8)

一:读一读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的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反复练读,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每句歇后语,想想能发现什么?

(l)这些歇后语都来源于 《 三国演义 》,有的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来编排,有的根据具体的故事来编排。

(2)歇后语一般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打比方。

4、多种形式朗读歇后语。.拓展:你还能搜集到其他有关三国的歇后语吗?

如: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二.读一读,体会顿号与逗号的用法本题安排了两个句子,两个句子中既出现了逗号又出现了顿号。.引导学生读句子,读正确,读流利。.默读句子,注意顿号和逗号的用法,你发现了什么?交流、归纳顿号和逗号的用法:逗号和顿号都表示句中停顿。一般说来,并列词语之间,不需要较大的停顿,戴绒花、穿红袄

是小闺女们的两个并列的动作,用顿号;比较长的句子或结构复杂的短语并列式,一般说来用

逗号。第二个句子顿号和逗号的使用比较复杂,跃起、投篮

是我打篮球的两个动作。“跃起、投篮,跃起、投篮”中间为什么不打顿号?这是两次投篮,并不是并列的两个词语,而是有先后顺序的,逗号表示两次投篮间的停顿。指名读句子。注意学生读时顿号和逗号的停顿.提醒学生逗号停顿的时间稍稍长于顿号。4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找一找出现了逗号和顿号的句子,进一步体会顿号和逗号的用法。5练习加标点: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难以见到的新疆香妃墓

云南大理三塔

秦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

都是游人留连忘返的胜境 人们在这里可以学习和了解到历史

地理

建筑

宗教

民族

民俗

等许多方面的知识。

秋天

菊花开了

白的黄的粉的 红的真是五颜六色

鲜艳夺目。秋天

菊花开了

白的似雪

黄的似金

粉的似霞

红的似火

真是五颜六色

鲜艳夺目

三.读一读,记一记。这两句话都是劝勉人们努力进取,有所成就的。1 请同学们读读本题的两个句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 结合注释,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参考:(1)过去的所作所为已无法挽回了,未来的事可还要努力争取呀!

(2)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漱散而荒废;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于随随便便。.交流读这两句话的感受。4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背得快。

四、读一读本题的阅读内容是冰心的散文《忆读书》的节选,作者回顾了少时读《三国演义》的经历。引导学生自由读,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读短文,在不懂的地方和自己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3 交流阅读短文的体会。

(l)理解“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2)体会“津津有味”、“好听极了”、“含泪上床”、“哭了一场”,等语句,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谈感受。、向同学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印象深刻的书

第二课时(总9)

口语交际:给我一次机会

教学目的:一是培养学生根据交流的话题组织内容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的能力;二是使学生建立自信,学会把握机会,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的道理。教学过程:

1、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给我一次机会。

2、认真读题,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3、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教师小结上学期班级管理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班干部改选的设想,并让大家明白当选班干部既能为大家服务,也能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激发侮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有机会。4 分小组发言。

(1)每个组员先讲讲自己想当选班于部的理由,其他同学认真听,积极提问。有针对性,一是针对发言中提出的理由,二是针对平时对这位同学的了解。

(2)小组内推选优秀者出来,大家一起帮他整理发言内容,预设大家可能要提的问题,一起准备作答。

5小组推荐优秀者到全班发言。同学们在认真倾听的前提下踊跃提问,形成双向交流互动。6 .全班评议,选出新一届班干部。.当选的同学进行简短的就职演说,其他同学表达简短的祝福。

第三、四课时(总10、11)

习作:最美的风景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用美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教学过程:

.趣味表演导人。

(l)一学生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近看远看,正在寻找什么。对话:“同学,你在找什么呀? “ “我在找最美的风景。”“不用再找了。”“为什么?我要寻找到世上最美的风景。”“风景就在你身边。”“真的吗? ” 同学们,看了这段表演,你想说点什么?(2)教师小结:美丽的风景就在你所熟悉的地方。“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要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发现美。只要你肯细心地寻找美,你就会发现美一直在你身边。美不仅是视角的享受,也有内心的感动。2 明确要求,开阔思路。

(l)读导语。想一想,可以写些什么?“一束灿烂的迎春花,一片绚丽的火烧云,还有那漫天飞舞的雪花 … … ”——可以写大自然中的美景。“鼓励的掌声,信任的目光,父母的背影 … … ”——可以写生活中感动你的人和事。

(2)结合“想一想”的环节,思考:你眼中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它美在哪里?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通过哪些内容来说明这风景在你心中是“最美的。”

3、根据学生写作角度的不同;进行相关的指导。

(1)写大自然中的美景:

① 写好景物的基础在于观察。观察要有危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观察要细致,笔下的景物才能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② 虽然你对这处景很架遗皿翅翅还燮刻醚还鱼吧俱到写景不美,更需要写出它的情趣,写出自己的感受。

(2)寻找生活中感动你的人和事:

① 情是文的根,要情出胸臆,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融到语言文字中,把 你认为最“美”的人和事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② 细节要生动,包括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要善于发现并细致描绘最能体现“最美的风景”的内容: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习作,大家互评修改。

6、分层习作:

7、学困生辅导:

上一篇:最流行婚礼程序下一篇:贵州省邮政公司党组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