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退税审核

2024-05-10

生产企业退税审核(共6篇)

篇1:生产企业退税审核

出口退税审核疑点主要分为生产企业退税审核疑点、外贸企业退税审核疑点、单证审核疑点三大部分。本章以外贸企业退税申报及外贸企业相关单证所涉及到的审核疑点为主,详尽阐述了出口退税审核疑点设计的原理、思路、疑点的具体内容以及处理方法等。

26.1疑点编码设计的基本原理

将整个审核疑点设计为一个统一的疑点代码表方式,所有关于疑点的描述及相关处理均在代码表中,采用模式驱动的方式使疑点的改动尽可能不依赖于程序。这样做的好处是系统具备非常好的可扩充性,不回因经常需要变动的疑点而频繁地调整程序,同时,有效地将宏观监控特殊审核疑点纳入其中,利于自上而下地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疑点增加和适应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扩展。

每个疑点有固定的编码,每个疑点可按疑点“错误级别”区分疑点的问题程度,可按“可否人工挑过”确定该疑点出现后可否人工挑过。以下疑点说明中,可能存在概率非常小的其他产生该疑点的原因,应采用特事特办的方式处理,在此不一一赘述。

【疑点编码】疑点编码。

【审核对象】一般地指审哪一种表单。

【基本内容】该审核条件内容简述。

【审核报关单】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审核核销单】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审核专用税票】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审核代理证明】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审核远期收汇】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审核进口关单】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审核专用发票】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疑点产生条件】审核条件表达式,请参考帮助中的审核资源。

【出错提示信息】文字提示。

【错误级别】空:应注意检查,但不影响退税计算,视同审核通过W:警告E:错误

“":提示性疑点,程度较轻,表示有可能存在错误,对此部分疑点只有经过认真核实后,方可办理退税。

”W“:警告性疑点,表示存在着错误程度较轻的问题,对这部分疑点只能进行认真核实后方能办理退税。

”E“:错误性疑点,表示存在错误,对此部分疑点只有经过认真核实后,并进行调整方可办理退税。

【可否人工挑过】当前审核的疑点可否被人工挑过1:可人工挑过0:否,一般地,纯粹逻辑上不能挑过的设置为”0“,也可根据政策规定对部分疑点进行严格限制。

【备注】保留。

【分类标志】空:系统内部使用1:总局宏观调控审核条件2:自加审核条件。

【有效标志】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26.2外贸企业退税审核疑点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26.2.1进货申报明细部分

调整方法:单票对应法的数据调整是按关联号将错误数据在该关联号下的所有数据一笔冲回,然后给出新的关联号将正确的数据添加完成。

一、进货申报数据自身审核产生疑点

2100部门码不在登记分部代码范围内,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部门代码不在该企业的登记注册表中的部门范围内。

产生原因:

1.税务机关在建立出口企业代码库时,出口企业漏报部门代码;

2.税务机关在建立出口企业代码库时,漏录出口企业代码;

3.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部门代码填报错误。

调整方法:

1.税务机关在建立出口企业代码库时,出口企业漏报部门代码的,应由出口企业申报上来,然后由税务部门系统维护人员调整出口企业代码库;

2.税务机关在建立出口企业代码库时,漏录出口企业代码的,由税务部门系统维护人员调整出口企业代码库;

3.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部门代码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101不分部核算,部门码应为空,错误级别”E“。

概述:企业注册登记表中的部门核算代码为空,表示不分部门核算,但进货申报表中的部门代码有值,不为空。

产生原因:

1.不分部核算的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误将部门代码填报;

2.不分部核算的出口企业在出口退税资料录入时,将部门代码项录上了内容;

3.税务机关在建立出口企业代码库时,误将分部核算录成不分部核算。

调整方法:

1.不分部核算的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误将部门代码填报的,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不分部核算的出口企业在出口退税资料录入时,将部门代码项录上了内容的,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3.税务机关在建立出口企业代码库时,误将分部核算录成不分部核算的,由税务部门系统维护人员调整出口企业代码库。

2110该商品不是基本商品,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商品不是基本商品。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大类或中类商品代码;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写错误;

3.系统维护人员漏加基本商品标志。;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大类或中类商品代码的,经核实后,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写错误的,经核实后,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3.系统维护人员漏加基本商品标志的,由系统维护人员把商品标志加上。

2120申报计量单位(XXX)与商品码库中的(YYY)不符,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商品计量单位与商品代码表中的计量单位不符。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将计量单位录入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将计量单位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后,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130禁止出口或不退税商品,错误级别为”E“;免税商品,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商品是禁止出口商品或不退税商品;进货申报表中的商品是免税商品。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报关出口时,使用了错误商品代码;

2.出口企业将禁止出口商品出口后申报退税或将免税商品出口后申报退税;

3.商品码库中禁止出口、免税标志加错。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报关出口时,使用了错误商品代码的,应附有海关的证明,经核实后,可做人工挑过;

2.出口企业将禁止出口或免税商品出口后申报退税的,经核实后,应用调整法将错误数据冲掉,不予退税;

3.商品码库中禁止出口或免税标志加错的,经核实后,应由系统维护人员调整商品码库中的禁止出口或免税标志。

2160商品码库中无此商品码,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申报商品码在商品代码表中不存在。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码使用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商品码使用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170非消费税商品,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申报商品码在商品代码表中不是消费税商品。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商品代码使用错误;

2.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录入错误;

3.系统维护人员将消费税税率及标志漏加。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商品码使用错误的,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录入错误的,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3.系统维护人员将消费税税率及标志漏加的,经核实后,由系统维护人员调整商品码库。

2200申报退税率(XXX)>商品码库中规定的退税率(YYY),错误级别为”W“。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商品申报退税率大于商品码库中的规定退税率。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错误或税务人员修改错误;

2.商品码库中退税率错误;

3.系统维护人员漏加退税率或退税率加错。

调整方法:

1.对出口企业申报错误或税务局人员修改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商品码库中退税率错误的和系统维护人员漏加退税率或退税率加错的,经核实后,由系统维护人员调整商品码库。

2202申报退税率(XXX)>申报的征税税率(YYY),错误级别为”W“。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商品申报退税率大于申报的征税税率。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时填写错误或税务人员修改错误;

2.出口企业申报时,退税率使用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时填写错误或税务人员修改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申报时,退税率使用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203申报税率与码库中的税率不符,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商品申报税率与商品码库中的规定税率不符。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入错误;

2.商品码库中税率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商品码库存中税率错误的,经核实后,由系统维护人员调整商品码库。

2210申报退税率(XXX)超出合理范围,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商品申报退税率超出合理范围。(合理范围在审核配置表中)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入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220进货数量为零,错误级别为”W“。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进货数量为零。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进货数量漏填;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委托加工货物在备注栏内漏加”WT“。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进货数量漏填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委托加工货物在备注栏内漏加”WT“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240或2250实缴税额误差比例(XXX%)超出±(YYY%),错误级别为”E“;可退税额误差比例(XXX%)超出±(YYY%),错误级别为”W“。

概述:实缴税额等于计税金额乘法定征税税率,可退税额等于计税金额乘法定退税率。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实缴税额或可退税额录入错误;

2.实缴税额或可退税额超出计算机设定的误差比例。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实缴税额或可退税额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实缴税额或可退税额超出计算机设定的误差比例的,由于单价四舍五入原因造成的,经核实后,可做人工挑过;由于计算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让出口企业换票。

2251实缴税额为零或可退税额为零,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实缴税额为零;进货申报表中的可退税额为零。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实缴税额或可退税额录入错误或漏录。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实缴税额或可退税额录入错误或漏录的,经核实用调整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300进货数量大于出口申报数量,错误为”“。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数量合计大于出口申报表中的数量合计。

产生原因:

1.出口企在申报退税时将进货数量录入错误;

2.出口企在申报退税时将出口数量申报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将进货数量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报关单纸介质数量与海关信息数量不符,发函核实后再进行处理。

2310该发票(XXX)重复申报,错误级别为”W“。

概述:该发票在以前所属期已经申报。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使用分批单进行申报。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的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使用分批单进行申报的,经核实后不用凋整。

二、进货申报数据与总局专用税票数据对审产生疑点

2400该税票(XXX)已被缴销,错误级别为”E“。

概述:该税票在总局税票缴销信息中。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使用已缴销的专用税票申报退税;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使用已缴销的专用税票申报退税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让出口企业换票;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经核实后,属于缴销的,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不属于缴销的,由税务部门进电子函调后再进处理。

2401与总局缴销信息企业代码(XXX)不符,该税票视为已被缴销,错误级别为”W“。

概述:该税票在总局税票缴销信息中,但企业代码与总局缴销信息企业代码(XXX)不符。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

2.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经核实后,属于税票号码错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对属于企业代码错误的不予退税,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

2402该税票(XXX)因开分割单已被缴销,该税票视为有效,错误级别为”“。

概述:该税票在总局税票缴销信息中,缴销原因为开分割单已被缴销。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分割单申报;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分割单申报的,经核实后可做人工挑过;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经核实后,属于税票号码错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对属于企业代码错误的不予退税,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

2410或2411该税票(XXX)总局税票信息中税种为(YYY)非增值税税票或消费税税票,错误级别为”E“。

概述:该税票在总局税票信息中税种非增值税税票;该税票在总局税票信息中税种非消费税税票。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或税种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使用非增值税或消费税票申报退税;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或税种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使用非增值税或消费税票申报退税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不予退税(修理修配、外供等除外);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

2420申报征收率(XXX%)或税率(XXX%)与总局税票的(YYY%)不符,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申报征收率与总局税票信息中税率不符。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征收率或税率录入错误;

2.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办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征收率或税率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对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只有征收率对审不上,其他项目都能对审上的,核实原票后可进行人工挑过)。

2430或2431申报计税金额(XXX)或税票总申报计税金额(XXX)>总局税票的(YYY)或总局的(YYY),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申报计税金额大于总局的税票信息中计税金额。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将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或计税金额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在申报时,同一税票号项下的商品申报退税的计税金额合计数由于计算错误,而大于了专用税票计税金额;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将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或计税金额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在申报时,同一税票号项下的商品申报退税的计税金额合计数由于计算错误,而大于了专用税票计税金额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对于由于某条记录重复等原因造成的此条疑点,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

2440或2441申报实缴税额(XXX)或税票总申报实缴税额(XXX)>总局税票的(YYY)或总局的(YYY),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申报实缴税额大于总局的税票信息中实缴税额。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将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或实缴税额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在申报时,同一税票号项下的商品申报退税的实缴税额合计数由于计算错误,而大于了专用税票实缴税额;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将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或实缴税额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在申报时,同一税票号项下的商品申报退税的实缴税额合计数由于计算错误,而大于了专用税票实缴税额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对于由于某条记录重复等原因造成的此条疑点,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

2450总局税票信息中无此税票号(XXX),错误级别为”E“。

概述:该税票在总局税票信息中不存在。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

2.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滞后;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的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滞后的,经核实可进行申报;

3.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

2460或2461该税票(XXX)与总局税票的购货单位税号完全不符,错误级别为”W“;该税票(XXX)与总局税票的购货单位税号部分相符,错误级别为”“。

概述: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与总局税票信息中的购货单位税号完全不符,如果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与总局税票信息中的购货单位税号后9位相符,则提示该税票(XXX)与总局税票的购货单位税号部分相符。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的纳税人登记号变更;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的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的纳税人登记号变更,经核实无误,人工挑过;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

2470该税票(XXX)与总局税票的缴款单位税号不符,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供货方纳税人识别号与总局税票信息中的缴款单位税号不符。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供货方纳税人识别号码录入错误;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的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供货方纳税人识别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的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3.国家税务总局下传的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

三、进货申报数据与总局发票数据对审产生疑点

2500该发票(XXX)在总局发票信息中不存在,错误级别为”E“。

概述:该发票在总局发票信息中不存在。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的发票未进行认证;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滞后;

4.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的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的发票未进行认证的,企业应撤销该发票的申报数据,到税务机关进行发票认证后,再进行申报;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滞后的,经核实可进行申报;

4.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

2501或2503该发票(XXX)与总局发票购方纳税识别号完全不符,错误级别为”E“;该发票(XXX)与总局发票购方纳税识别号部分相符,错误级别为”空“。

概述: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与总局发票信息中的购方纳税识别号完全不符,如果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与总局发票信息中的购方纳税识别号后9位相符,则提示该发票(XXX)与总局发票购方纳税识别号部分相符。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的纳税人登记号变更;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的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的纳税人登记号变更,经核实无误,人工挑过;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

2504该发票(XXX)与总局发票销方纳税识别号不符,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供货方纳税人识别号与总局发票销方纳税识别号不符。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供货方纳税人识别号码录入错误;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的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供货方纳税人识别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的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

2505该发票(XXX)与总局发票开票日期不符,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开票日期与总局发票中的开票日期不符。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开票日期录入错误;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的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开票日期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的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

2506或2507该发票(XXX)非交叉稽核相符发票,错误级别为”E“;该发票(XXX)非交叉稽核相符发票,错误级别为”“。

概述:对政策规定的需要对审专用发票稽核信息,并且比对通过才可办理退税的企业,在企业登记库中设置对审交叉稽核相符发票标志,审核时产生的疑点的错误级别为”E“。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

2.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滞后;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的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滞后的,经核实可进行申报;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

2510发票总申报计税金额(XXX)>总局的(YYY),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发票总申报计税金额大于总局发票信息中的金额。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将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或计税金额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在申报时,同一发票号下的商品申报退税的计税金额合计数由于计算错误,而大于了专用发票计税金额;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将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或计税金额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在申报时,同一发票号下的商品申报退税的计税金额合计数由于计算错误,而大于了专用发票计税金额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对于由于某条记录重复等原因造成的此条疑点,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

2520发票总申报税额(XXX)>总局的(YYY),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发票总申报税额大于总局发票信息中的税额。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将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或税额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在申报时,同一发票号下的商品申报退税的税额合计数由于计算错误,而大于了专用发票税额;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将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或税额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在申报时,同一发票号下的商品申报退税的实缴税额合计数由于计算错误,而大于了专用发票实缴税额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对于由于某条记录重复等原因造成的此条疑点,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行电子函调后再进行处理。

2530该发票(XXX)是交叉稽核不符发票信息,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发票在总局交叉稽核不符发票信息中。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使用交叉稽核不符的专用发票申报退税;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使用交叉稽核不符的专用发票申报退税的,根据总局交叉稽核不符发票信息协查结果信息进行处理;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电子函调后再进处理。

2531或2532该发票(XXX)在不符发票协查信息中,类别为正常,错误级别为”空“;2532该发票(XXX)在不符发票协查信息中,类别非正常,错误级别为”E“。

概述:总局交叉稽核不符发票信息协查结果信息中的协查结果类别0:正常1:虚开2:查无此户3:查无此票4:作废5:其它9:期末无结果。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使用交叉稽核不符的专用发票申报退税;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使用交叉稽核不符的专用发票申报退税的,协查结果类别为正常的,可人工挑过;其他非正常的,按现行出口退税规定处理;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电子函调后再进处理。

2560该发票(XXX)是失控作废发票,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发票在总局失控作废发票发票信息中。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使用失控作废的专用发票申报退税;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使用失控作废的专用发票申报退税的,根据总局失控作废发票信息协查结果信息进行处理;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电子函调后再进处理。

2561或2562该发票(XXX)在失控作废协查信息中,类别为正常,错误级别为”空“;该发票(XXX)在失控作废协查信息中,类别非正常,错误级别为”E“。

概述:总局失控作废发票信息协查结果信息中的协查结果类别0:正常1:虚开2:查无此户3:查无此票4:作废5:其它9:期末无结果。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使用失控作废的专用发票申报退税;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使用失控作废的专用发票申报退税的,协查结果类别为正常的,可人工挑过;其他非正常的,按现行出口退税规定处理;

3.专用发票电子信息有误的,由税务部门进电子函调后再进处理。

2902该发票(XXX)非增值税专用发票,错误级别为”W“。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的发票非增值税专用发票。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

2.出口企业使用普通发票申报退税。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发票号码录入错误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出口企业使用普通发票申报退税的,经核实后,可做人工挑过。

2903该税票(XXX)未申报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错误级别为”W“。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未申报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发票号码漏录。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发票号码漏录的,经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904该发票(XXX)未申报对应的专用税票,错误级别为”W“。

概述:进货申报表中未申报对应的专用税票。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漏录。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专用税票号码漏录的,经核实属于需要提供专用税票的,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属于按规定不需对审专用税票电子信息的,可做人工挑过。

2905该发票(XXX)非防伪税控系统开具,需人工核实,错误级别为”“。

概述:备注包含字母FSK为非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专用发票。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备注录入”FSK“。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备注录入”FSK“的,经核实属于防伪税控开具的专用发票的,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属于非防伪税控开具的专用发票的,经核实无误,不作调整。

四、进货申报数据综合对审产生疑点

2990备注包含字母Z的数据暂不退税,错误级别为”E“。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误将备注中录入字母Z;(中标产品除外);

2.出口企业或税务机关出于业务处理上的考虑有意设置为Z。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在申报退税时,误将备注中录入字母Z;(中标产品除外)核实应用调整法将原错误数据冲掉,然后填报正确的记录;

2.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取消该设置。

26.2.2出口申报明细部分

一、出口申报数据自身审核产生疑点

1100部门码不在登记分部代码范围内,错误级别为”E“。

概述:退税申报表中的部门代码不在该企业的登记注册表中的部门范围内。

产生原因:

1.税务机关在建立出口企业代码库时,出口企业漏报部门代码;

2.税务机关在建立出口企业代码库时,出口企业部门代码录入时,漏录;

3.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部门代码填报错误。

调整方法:

1.税务机关在建立出口企业代码库时,出口企业漏报部门代码的,应由出口企业申报上来,然后再由系统维护人员调整出口企业代码库;

2.税务机关在建立出口企业代码库时,出口企业部门代码录入时漏录的,应由系统维护人员调整出口企业代码库;

3.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部门代码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101不分部核算,部门码应为空,错误级别为”E“。

概述:企业登记注册表中的部门核算代码为空,表示不分部门核算,但退税申报表中的部门代码有值,不为空。

产生原因:

1.不分部核算的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误将部门代码填报;

2.税务机关在建立出口企业代码库时,误将分部核算录成了不分部核算。

调整方法:

1.不分部核算的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误将部门代码填报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税务机关在建立出口企业代码库时,误将分部核算录成了不分部核算的,应由系统维护人员调整出口企业代码库。

1110该商品不是基本商品,错误级别为”E“。

概述:出口退税申报表中的商品不是基本商品。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大类或中类商品码;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商品代码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大类或中类商品码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出口企业商品代码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3.税务机关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120申报计量单位(XXX)与商品码库中的(YYY)不符,错误级别为”E“。

概述:退税申报表中的商品计量单位与商品代码表中的计量单位不符。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计量单位填报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计量单位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130禁止出口商品或不退税商品,错误级别为”E“。

概述:出口退税申报表中的商品是禁止出口商品或不退税商品。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码;

2.出口企业报关出口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代码;;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商品代码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码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出口企业报关出口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码的,由出口企业协商海关调整海关信息;

3.税务机关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140免税商品,错误级别为”E“。

概述:出口退税申报表中的商品为免税商品。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代码;

2.出口企业报关出口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代码;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商品代码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码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出口企业报关出口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码的,由出口企业协商海关调整海关信息;

3.税务机关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160商品码库中无此商品码,错误级别为”E“。

概述:退税申报表中的申报商品码在商品代码表中不存在。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商品代码调整错误;

3.商品代码库使用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税务机关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3.商品代码库使用错误的,应由系统维护人员调整商品代码库。

1200申报退税率(XXX)>商品码库中的规定退税率(YYY),错误级别为”“。

概述:退税申报表中的商品申报退税率大于商品码库中的规定退税率。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退税率填报错误;

2.商品代码库中退税率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退税率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商品代码库中退税率错误的,应由系统维护人员调整商品代码库。

1210申报退税率(XXX)超出合理范围,错误级别为”E“。

概述:退税申报表中的商品申报退税率超出合理范围。(合理范围在审核配置表中)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退税率填报错误;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退税率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退税率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税务机关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220数值项不应为负数,错误级别为”E“。

概述:出口退税申报表中的数值项不应为负数。出口数量、出口进货金额或退增值税税额为负数。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将出口数量、出口进货金额或退增值税税额录为负数;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将出口数量、出口进货金额或退增值税税额录为负数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230各项金额均为零(出口数量为零或无进货或进货无效),错误级别为”E“。

概述:出口数量为零或无进货或进货无效、出口进货金额和退增值税税额均为0。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进货和出口使用的商品码不一致;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进货无效。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进货和出口使用的商品码不一致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进货无效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240该报关单已开过代理证明,错误级别为”W“。

概述:退税申报表中的代理证明号为空,判断报关单号码不为空,且出口数量综合查询表中的代理数量不等于0。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码填报错误;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该报关单既有代理也有自营;

3.出口企业所开代理证明中的报关单号码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码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该报关单既有代理也有自营的,经核实无误,人工挑过;

3.出口企业所开代理证明中的报关单号码错误的,经核实无误,人工挑过。

1250该报关单已开过退运补税证明,错误级别为”W“。

概述:退税申报表中的代理证明号为空,判断报关单号码不为空,且出口数量综合查询表中的退运数量不等于0。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码填报错误;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该报关单部分退运;

3.出口企业所开退运补税证明中的报关单号码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码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该报关单部分退运的,经核实无误,人工挑过;

3.出口企业所开退运补税证明中的报关单号码错误的,经核实无误,人工挑过。

1300出口申报数量大于进货数量,错误级别为”“。

概述:在退税申报表中的数量合计大于进货申报表中的数量合计。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出口数量填报错误;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出口数量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二、出口申报数据与海关数据对审产生疑点

1400或1401申报商品码(前8位)与海关数据中的(XXX)不等,错误级别为”W“。

概述:出口企业申报的商品代码与海关关单中列明的商品代码不一致。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税务机关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402申报商品码(前8位)与海关数据中的(XXX)不等(禁营),错误级别为”W“。

概述:出口企业申报的商品代码与海关关单中列明的商品代码不一致,只对(禁营商品)做判断。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税务机关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403申报商品码(前8位)与海关数据中的(XXX)不等(免税),错误级别为”W“。

概述:出口企业申报的商品代码与海关关单中列明的商品代码不一致,只对(免税商品)做判断。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税务机关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410申报出口数量(XXX)超过海关(YYY)ZZZ%,错误级别为”E“。

概述:申报出口数量超过海关数据的2%以上。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出口数量填报错误;

2.出口企业报关出口时,出口数量申报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出口数量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出口企业报关出口时,出口数量申报错误的,由出口企业协商海关调整海关信息。

1420海关数据曾被(XXX)挑过,错误级别为”W“。

概述:判断退税申报表中的报关单号码,该报关单的相关信息在海关数据中已被挑中过。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填报错误;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421海关数据无效(XXX),错误级别为”E“。

概述:判断退税申报表中的报关单号码,该报关单的相关信息在海关数据中无效。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报关出口时,出口报关单内容填报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报关出口时,出口报关单内容填报错误的,由出口企业协商海关调整海关信息。

1430此贸易性质(XXX)不存在,错误级别为”E“。

概述:海关数据中的贸易性质不在贸易性质代码库中。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错报关单号;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出错。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错报关单号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431此贸易性质(XXX)为其它类,错误级别为”“。

概述:此贸易性质(XXX)为其它类。

产生原因:

1.属于贸易性质为其它类;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填报错误。

调整方法:

1.属于贸易性质为其它类的,经核实无误,不作调整;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432此贸易性质(XXX,YYY)不退税,错误级别为”E“。

概述:该贸易类型的退税标志为不退税。

产生原因:

1.属于不退税贸易性质;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填报错误。

调整方法:

1.属于不退税贸易性质的,经核实无误,应用调整法冲回数据;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440或1640换汇成本(XXX)低于合理下限,错误级别为”“;关联号换汇成本(XXX)低于合理下限,错误级别为”“。

概述:美元值为0或出口进货成本(从价定率征税不为0时)或从量进货成本(从量定额征税不为0),或出口进货成本/出口美元值小于换汇成本的合理下限;关联号换汇成本指按企业申报的关联号作为计算单位,对企业申报的出口进货成本和出口美元值分别进行汇总后计算的出口进货成本/出口美元值。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将不同价值、不同规格的出口商品混合使用统一商品码核算;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出口或进货数量、金额及商品代码填报错误;

3.出口商品的出口或进货价格异常;

4.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将不同价值、不同规格的出口商品混合使用统一商品码核算的,经核实无误,不作调整;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出口或进货数量、金额及商品代码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3.出口商品的出口或进货价格异常的,经核实无误,不作调整;

4.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450换汇成本(XXX)高于合理上限,错误级别为”W“;关联号换汇成本(XXX)高于合理上限,错误级别为”W“。

概述:出口进货成本(从价定率征税不为0时)或从量进货成本(从量定额征税不为0),或出口进货成本/出口美元值大于换汇成本的合理上限;关联号换汇成本指按企业申报的关联号作为计算单位,对企业申报的出口进货成本和出口美元值分别进行汇总后计算的出口进货成本/出口美元值。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将不同价值、不同规格的出口商品混合使用统一商品码核算;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出口或进货数量、金额及商品代码填报错误;

3.出口商品的出口或进货价格异常;

4.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将不同价值、不同规格的出口商品混合使用统一商品码核算的,经核实无误,人工挑过;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出口或进货数量、金额及商品代码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3.出口商品的出口或进货价格异常的,经核实无误,人工挑过;

4.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460海关数据中无此报关单号(XXX),错误级别为”E“。

概述:退税申报表中的报关单号码在海关数据库中不存在。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填报错误;

2.海关数据滞后。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海关数据滞后的,经核实无误,不作调整。

1470出口国别为中国境内,错误级别为”“。

概述:出口国别为中国境内。

产生原因:

1.属于出口企业出口到保税区或加工区;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填报错误。

调整方法:

1.属于出口企业出口到保税区或加工区的,经核实属于按规定保税区、加工区区外企业退税的,可不做调整;按规定属于保税区、加工区区内企业退税的,应用调整法冲回;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481申报出口日期与海关数据中的(XXX)不等,错误级别为”E“。

概述:申报出口日期与海关数据中的(XXX)不等。企业申报数据中的出口日期与海关关单中的日期不符。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错报关出口日期;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出错。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错报关出口日期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三、出口申报数据与外管局核销数据对审产生疑点

1500外管局核销数据中无此核销单号(XXX),错误级别为”E“。

概述:退税申报表中的核销单号码在核销单数据库中不存在。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核销单号填报错误;

2.外管局核销单数据滞后;

3.外管局核销单数据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核销单号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外管局核销单数据滞后的,经核实无误,不作调整;

3.外管局核销单数据有误的,发函调查,经核实无误,人工挑过。

1501企业申报报关单号与外管局核销数据中报关单号(XXX)不符,错误级别为”E“。

概述:退税申报表中的核销单号码在核销单数据库中存在,但核销单数据库中该核销单号码对应的报关单号码与退税申报表中的报关单号码不一致。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核销单号填报错误;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填报错误;

3.外管局核销单数据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核销单号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报关单号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3.外管局核销单数据有误的,发函调查,经核实无误,人工挑过。

1510该核销单(XXX)逾期未核销,错误级别为”E“。

概述:该核销单在外管局逾期核销单数据库中的数据表明逾期未核销。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的核销单逾期未核销;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核销单号填报错误;

3.外管局逾期核销单数据有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的核销单逾期未核销的,经核实无误,应用调整法冲回数据;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核销单号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3.外管局逾期核销单数据有误的,发函调查,经核实无误,人工挑过。

四、出口申报数据与总局代理出口证明数据对审产生疑点

1600申报商品码(前8位)与代理出口证明数据中的(XXX)不等,错误级别为”W“。

概述:出口企业申报的商品代码与代理出口证明中列明的商品代码不一致。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税务机关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602申报商品码(前8位)与代理出口证明数据中的(XXX)不等(禁营),错误级别为”W“。

概述:出口企业申报的商品代码与代理出口证明中列明的商品代码不一致,只对(禁营商品)做判断。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税务机关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603申报商品码(前8位)与代理出口证明数据中的(XXX)不等(免税),错误级别为”W“。

概述:出口企业申报的商品代码与代理出口证明中列明的商品代码不一致,只对(免税商品)做判断。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商品代码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税务机关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610申报出口数量(XXX)超过代理(YYY)ZZZ%,错误级别为”E“。

概述:申报出口数量超过代理出口证明数据的2%以上。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出口数量填报错误;

2.出口企业办理代理出口证明时,出口数量申报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出口数量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出口企业办理代理出口证明时,出口数量申报错误的,由出口企业协商税务机关调整代理出口证明信息。

1620代理出口证明数据曾被(XXX)挑过,错误级别为”W“。

概述:判断退税申报表中的代理出口证明号码,该代理出口证明的相关信息在代理出口证明数据中已被挑中过。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代理出口证明号填报错误;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代理出口证明号填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621代理出口证明数据无效(XXX),错误级别为”E“。

概述:判断退税申报表中的代理出口证明号码,该代理出口证明的相关信息在代理出口证明数据中无效。

产生原因:

1.出口企业办理代理出口证明时,出口代理出口证明内容填报错误。

调整方法:

1.出口企业办理代理出口证明时,出口代理出口证明内容填报错误的,由出口企业协商税务机关调整代理出口证明信息。

1640代理出口换汇成本(XXX)低于合理下限,错误级别为”"。

概述:美元值为0,或者进货成本/出口美元值小于换汇成本的合理下限。

篇2:生产企业退税审核

1、进入预审界面后有时会出现以下所示现象,使预审无法进行,这是因为该企业目前正处在审核环节。

解决办法: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撤销审核还是将审核区的数据审核完毕,也就是说,对同一企业也不允许既进行审核又进行预审。

2、选择对应的企业申报数据,有时可能会出现以下错误提示:“企业代码不匹配,请重新选择文件”。

解决办法:这是由于企业在申报数据中企业代码输入有误,与审核系统的企业代码不一致,需企业修改。

3、文本文件提示用户出错信息,这是由于预审数据的所属期小于上期审核时间造成的,解决办法:需与企业确认申报数据的所属期。

4、在加载企业申报数据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以下错误。

解决办法:出现该错误是因为企业申报的明细数据中企业的海关代码在系统中没有登记过的,需企业重新修改申报数据。

5、在读入企业明细申报数据时要对企业代码进行校验工作。

解决办法: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读入明细数据时,选择了错误的路径,提示您在该路径下没有系统需要的正常数据。

6、在审核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的

解决办法:原因是读入明细数据时,企业申报的数据所属期小于或等于企业上次审核的时间。在生产企业的审核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申报年月等于或小于已审核的年月。

7、出现以下问题的原因是读入明细数据时,对该企业申报的数据正处在审核阶段。

解决办法:将在审核区的数据撤销或是将审核区的数据审核完毕后再进行读入。

8、是否每审一户企业都要提交审核环节?

解决办法:将生产企业的申报明细数据和汇总同时读入到系统后,要做“生产企业申报环节数据提交审核环节”,将申报数据转入到审核区中,否则审核环节无法审核。

9、在实际操作中,您对一个企业进行了审核,但审核工作还没结束您由于其他原因无法再对该企业进行审核,如果您不对该企业进行处理,那么别人就无法进行该企业的操作(会提示您审核人不一致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怎办?

解决办法:

1、选择审核撤消,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会造成 重复工作;

2、在查询审核区信息中完成这项工作

10、如有可能出现以下提示:

解决方法:对企业进行申报数据录入处理时,企业必须是在审核区内,请重新读入企业软盘中的申报数据作。

11、如果审核疑点编码定义该疑点可以被挑过,但还是无法挑过。解决方法:因为数据中存在信息单证不齐的缘故,所以无法挑过。需企业自行修改。

系统操作问题:

一、退运业务在新系统中的处理

1、“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申请”的录入:办理本年退运的,在“已冲减免抵退”项进行录入;办理上年度退运的,将退运出口对应的免抵退税额在“已补增值税额”项进行录入。

2、当年的出口报关单发生全部退运的,在“生成出口货物冲减明细”生成冲减额;若发生部分退运的,应在“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中以负数录入。

3、去年出口报关单在今年发生退运,应在系统当期出口明细数 据中录入一笔负数进行冲减,同时将发生退运的报关单号码(12位)倒数第2位改为“9”后在系统中“报关单号”项进行录入,并在备注栏注明“出口退运”;若发生部分退运的,应在“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中以负数录入。

二、进料加工业务在新系统中的处理

1、当进料加工手册发生退料时,要求对该笔明细数据在系统中作负数录入以冲减该手册的进口料件。

2、对系统出现“手册有效期(XXX)已逾期”的提示,可对其作人工后延。

3、对系统出现“该手册未登记”的提示,应认真检查上月的操作过程,尤其是手册的所属期应录入申报所属期而不是手册的实际年月,并在本月补登记。

4、对系统出现“海关登记册号(XXX)不是以C打头”的提示,若情况属实可以人工挑过。

5、如果进料加工有余料结转,当期又无收齐单证,使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出现负数,有应退税额产生,可以认可。

三、新办企业如何使用本系统?

国税发[2002]11号规定,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的出口业务,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即实行“免抵不退”的政策,从第13个月开始按免抵退税计算公式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对于这类企业,先应通过〈系统维护〉-〈系统配置〉-〈系统配置设置与修改〉功能将“计税计算方法”真为“4”——免抵不退,待一年后由退税机关审批后再将“计税计算方法”改为 “1”——免抵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第13个月时企业应提供首笔出口的报关单复印件和《新发生出口业务生产企业退税方式变更申请表》报市局审批后方可变更退税方式。

四、如果当月没有发生业务,能否通过软件打印空表?若能,应如何打印?

当月没有发生业务也应进行“免、抵、退”税的申报,具体是先录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再自动生成免抵退汇总申报表,然后申报汇总数据及打印汇总表(当月发生数据为空,但有其他数据,所以不是空表)。

五、如何备份?

执行系统备份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退税申报系统备份”文件夹,每次备份的结果都保存在这个文件夹里面。每次备份后都会根据你备份的时间生成一个新的备份文件,比如文件夹名字是“20030401_1238”,这就说明你备份的时间是2003年4月1日12:38分进行的备份。以后你可以在新系统的“数据导入”中导入备份文件里面的内容,就能恢复以前的数据。提醒大家要注意备份系统数据,这样以后能省很多麻烦!

六、经营过程中变更企业海关代码如何处理?

年初使用的海关代码全年保持不变,但须改变时,当月向退税部门做书面说明,并呈报市局,市局会在导入外部数据时做特殊处理,新代码将在下一年度使用。

审核疑点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一)疑点显示:海关登记册号(XXX)不是以C打头,错误级别为“E”。

属于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海关登记手册确实属不是以C打头的,如为分册可以人工挑过。

(二)疑点显示:手册有效期(XXX)已过期, 错误级别为“E”。属于企业录错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属于企业申报不及时的,可以人工挑过。

(三)疑点显示:海关登记册号(XXX)未登记,错误级别“E”。属于企业在办理进料申报时,录错海关登记册号的,由企业更正后重新预申报;属于企业未办理手册登记的,应先办理登记。

(四)疑点显示:申报海关登记册号与海关信息中的(XXX)不符,错误级别为“E”。

属于企业办理进料申报时,录错海关登记册号的,由企业更正后重新预申报;属于海关信息中无海关登记册号的,可以人工挑过。

(五)疑点显示:出口报关单(XXX)同以前申报记录发生重复,错误级别“E”。

此类错误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录入错误发生重复,应用调整发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二是因为本期有冲减数据造成此类疑点,属于正常,可人工挑过。

(六)疑点显示:外币汇率不在规定范围内,如何处理? 规定范围是:外币销售额*(1-浮动率)*汇率<人民币销售额< 外币销售额*(1+浮动率)*汇率

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由企业更正后重新预申报;属于汇率变化超出设定范围的,应由外经委提供有关证明。为了保证外币换算的准确性,要求企业先将外币换算成人民币,再将人民币换算成外币。

(七)疑点显示:海关数据曾被(XXX)挑过,如何处理? 产生原因是,该关单已经申报过一次。属于出口企业录错报关单号的,应由企业更正后重新预申报。

(八)疑点显示:美元离岸价(XXX)超过海关(YYY)±2%,错误级别为“E”,如何处理?

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录错美元离岸价的,应由企业更正后重新预申报;属于税务机关设定的美元误差比例过低,但又在海关允许范围内的,可以人工挑过;如果企业申报的按实际扣除运保费后的FOB价比海关电子信息中的小,企业不愿意调整的也可人工挑过。

(九)疑点显示:海关数据中无此报关单号(XXX),错误级别为“E”,如何处理?

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录错报关单号的,应由企业更正后重新预申报,如属于报关单信息滞后或出口企业未确认的,予以人工挑过。

(十)疑点显示:外管局核销数据中无此核销单号(XXX),错误级别为“E”,如何处理?

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录错核销单号的,应由企业更正后重新预申报,如企业录入无误,属于外管局提供的核销单信息滞后的,可予以人工挑过。

(十一)疑点显示:总局代理证明数据中无此代理证明号(XXX),错误级别为“E”,如何处理?

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录错代理证明号的,应由企业更正后重新预申报;属于信息滞后的,可予以人工挑过。

(十二)疑点显示:此贸易性质(XXX)为其他类,错误级别为“E”。

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录错报关单号的,应由企业更正后重新预申报;属于其他贸易性质的特殊情况,可予以人工挑过。

(十三)疑点显示:币别代码(XXX)不存在,错误级别为“E”,如何处理?

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属于审核系统中不存在该币别代码的,应由系统管理员按照代码统一规范进行追加。

(十四)商品码问题

1、申报系统出现疑点:无此商品码;

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进行调整;属于今年海关跨年度发生变化或年度内增加新的海关代码,而税务部门的商品代码更新跟不上造成的,应按与报关单上商品码名称和退税率都相同的替代商品码进行调整,并事先要向税局申请。

2、审核系统出现疑点:商品代码为非基本商品码;

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大类或中类商品码的;属于出口企业录错商品码的,均由企业更正后重新申报。另外,应选择附加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一附加码是1或2或3。例如:商品代码为 9 0407009990,该商品有附加码1、2、3三种,企业可以根据该商品不同的征退税率选择不同的附加码进行录入;二附加码为1或8。除了是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可以选择附加码8外,其他企业均应该选用附加码1。

3、审核系统出现疑点:商品码前8位不同;

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错商品代码的,由企业更正后重新申报。

篇3: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务筹划

(一)出口方式选择上的税务筹划

生产企业的出口业务既可以选择自营出口,也可以由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收购后直接出口。在自营出口方式下,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税的办法,而对外贸企业则实行先征后退的办法。虽然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办理出口业务并得到出口退税,但具体数额的大小并不一定总是相同。

例: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料件从国内采购后用于生产,产品全部出口。2011年出口的货物折合人民币为1000万元。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85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无上期留抵税额。

以下分不同情况分别计算:

(1)当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税率为17%时,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按照免、抵、退税法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000×(17%-17%)=0(万元);当期的应纳税金额=内部销售货物的销项税金额-(当期实现的进项税额-当期实现的免抵退税不能免征以及进行抵扣的税额)-上期留抵税额=0-(85-0)-0=-85(万元);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1000×17%=170(万元);按规定,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期末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85(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170-85=85(万元)。

第二种情况:生产企业可以考虑设立独立核算的关联外贸公司,也可以通过其他外贸公司出口。本例中,设定企业以1000万元人民币(含税价)卖给关联外贸公司,外贸公司再以同样的价格外销出口。各自的应纳税额如下:生产企业的应纳税额=1000÷(1+17%)×17%-85=145.3-85=60.3(万元);关联外贸公司应收出口退税额=1000÷(1+17%)×17%=145.3(万元);从整体考虑,实际收到的出口退税额=145.3-60.3=85(万元)。

通过计算可知,当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征收率和退税率相等时,企业自营出口和委托关联外贸企业出口收到的退税额相等。

(2)当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率为13%时,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按照免、抵、退税法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000×(17%-13%)=40(万元);当期实现的应纳税额=0-(85-40)-0=-45(万元);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1000×13%=130(万元);按规定,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期末实现的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的税额=45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130-45=85(万元)。

第二种情况,生产企业可以设立独立核算的关联外贸公司,也可以通过其他外贸公司出口。本例中,设定企业以1000万元人民币(含税)卖给关联外贸公司,外贸公司再以同样的价格外销出口。各自的应纳税额如下:生产企业的应纳税额=1000÷(1+17%)×17%-85=145.3-85=60.3(万元);关联外贸公司应收出口退税额=1000÷(1+17%)×13%=111.11(万元);从整体考虑,实际收到的出口退税额=111.11-60.3=50.81(万元),大于自营出口方式下的退税额50.81-45=5.81万元。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在出货货物征收率与退税率不相等的情况下,企业自营出口和委托关联外贸公司出口获得的出口退税金额是不一样的。委托关联外贸企业出口获得的退税金额大于自营出口的金额,从而选择委托外贸企业更为有利。

(3)当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率为9%时,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按照免、抵、退税法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000×(17%-9%)=80(万元);当期实现的应纳税额=0-(85-80)-0=-5(万元);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1000×9%=90(万元);按规定,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实现的期末应退税额=当期期末实现的留抵税额=5(万元);当期能够进行抵扣的税额=90-5=85(万元)。

第二种情况:生产企业可以设立独立核算的关联外贸公司,也可以通过其他外贸公司出口。本例中,设定企业以1000万元人民币(含税)卖给关联外贸公司,外贸公司再以同样的价格外销出口。各自的应纳税额如下:生产企业的应纳税额=1000÷(1+17%)×17%-85=145.3-85=60.3(万元);关联外贸公司应收出口退税额=1000÷(1+17%)×9%=76.92(万元);整体考虑,实际收到的出口退税额=76.92-60.3=16.62万元,大于自营出口下获得的出口退税金额=16.62-5=11.62万元。

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计算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出口退税率的减小,企业自营出口获得的出口退税不断减少;而通过关联外贸企业出口获得总体出口退税金额虽然也在减小,但与企业自营出口方式相比,不考虑其他方面,所获得的总体出口退税金额大于自营出口方式所取得的退税金额,出口退税优势更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生产企业和关联企业共同筹划下,获得的出口退税额大于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所获得的退税额。为了维持长久的合作关系,需要将这部分多出的出口退税额在生产企业和关联外贸企业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维持长久合作。

(二)生产型企业原材料采购方式相关税务筹划与管理

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是生产型企业的工作项目,国内采购和国外进口两种方式在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途径上运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国外采购有3种不同的途径:按普遍的贸易报关进口、根据进料加工贸易进行报关进口、按照来料的加工贸易进行报关进口。下面就按照相关的退税政策来对生产企业在不同情况下所运用的方式购料进行适当的分析。

(1)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采购国产原材料的税务筹划。生产企业从国内采购原材料时,可以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获得增值税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可以用于抵扣;而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原材料,获得普通发票,税额不得抵扣,要计入成本。一般而言,似乎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原料更有利于取得退税,但情况并不完全正确。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货物,用于生产产品出口,由于购进货物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生产企业产出后实际承担的税负=不含税原料成本×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率。

而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原料,用于产品出口,由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标注的进项税额可以进行相抵扣的,生产型的企业在进行出口后实际所承担的成本=出口商品的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的牌价×(出口商品的征税率-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上述两式相减,得出:不含税原料成本×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率-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国内采购与进料加工方式进口相比,适合采用进料加工方式。当企业既可以选择国内购买原材料,也可以选择从进料进口的情况下,在这两种购料方法下的出口产品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如下表示:在国内购进的料件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出口商品的离岸价格×(征税率-退税率),而进料加工方式进口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出口商品离岸价格-海关进行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征税率-退税率)。很明显在实行进料加工方式时,因为不能进行抵扣的税额相应减少了,这就使得企业的税负降低了。在这两种购料方法下的出口产品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进行如下表示:

在国内购进的料件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出口的商品的离岸价格×(所征得税率-退税率),而进料加工方式进口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出口商品的离岸价格-海关进行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征税率-退税率)。很明显在实行进料加工方式时,因为不能进行抵扣的税额相应减少了,这就使得企业的税负降低了。

在这两种购料方法下的出口产品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通过下面来表示:在国内购进的料件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出口商品离岸价格×(征税率-退税率),而进料加工方式进口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出口商品的离岸价格-海关进行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征税率-退税率)。很明显在实行进料加工方式时,因为不能进行抵扣的税额相应的减少了,这就使得企业的税负降低了。所以,如果原材料、零部件的质量相同,并且进口料件的采购成本和国内的价格保持一致,或者是高出的金额比进口料件金额乘退税率之差还小,那么选择进料加工是最合适的。

(3)国外进口时,对在普通贸易项下进口、进料的加工以及来料加工的选择问题上,如果是一般贸易项下的进口,国外的料件应该进行正常的报关进口,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以及相关的关税进行正常缴纳,进行加工复出口后再对退还已经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进行申请。这种方式相对而言手续较复杂,企业的流动资金很大程度上被占用,这会使得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增大,同时会对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不应该考虑这种方式。

(三)不同贸易方法下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税务筹划与管理

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在我国享受出口退(免)税的货物贸易方式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将近有95%的比重,因此,这种方式在我国出口贸易时运用最广,它占据主要的地位,下面就对一般贸易以及加工贸易在出口退税方面的相关问题作出研究。

(1)一般贸易方式以及加工贸易方案适合的税务筹划管理。从境内进行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等料件的采购是一般贸易货物的主要来源,他们都是本国的要素资源;但是加工贸易的货物来源与其有所不同,它主要是从境外进行进口,因此,它的要素资源是来自国外的,我国只是对其进行加工和装配。上文采购方式的筹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将国内采购和进料加工方式进行比较,会发现它适合进料加工方式,然而实行一般贸易的关键原材料是出自国内的;并且加工贸易的方式在国外采购的3种方式中是可行的。由于国内材料逐渐减少,进口的材料自然就会有所增加,因此,进出口的差额在逐渐缩小,这就导致总税负减少。所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企业所承担的总税负相对而言比一般贸易方式企业所承担的总税负要低得多,因此,选择进料加工方式是最合理的。

按照财税[2005]25号的要求,从2005年1月1日开始,经过国家税务局进行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可以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该加入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范围,税(费)率也是有规定的,应该按规定纳税,并且所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也是有明文规定的。因为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产生的税负相对而言是比较轻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一般贸易方式下比进料加工方式下承担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教育费附加要多,所以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应该选择进料加工方式。

(2)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方式下的税务筹划与管理。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是免抵退税企业对外承接加工的主要方式。所谓的来料加工就是进口料件的提供者是境外的企业,而经营性的企业不负责付汇进口的工作,所进行的加工或者装配都是按照境外企业的要求进行的,对此只会收取相应的加工费,相关的制成品是通过境外的企业进行销售的。两种加工方式有以下差异:第一,料件的付汇方式的差异,来料加工料件的提供者是外商并且是免费提供的,不需要付汇,然而进料加工料件应该通过经营企业付汇购买进口。第二,货物的所有权的差异,外商拥有来料加工货物的所有权,而经营企业拥有进料加工货物的所有权。第三,经营方式的差异,来料加工经营企业对盈亏是不负责任的,只会赚取相应的工缴费,但是进料加工与其不同,它会自负盈亏,料件的采购也是自行进行的,销售成品也是自行进行。第四,所承担风险有所不同,来料加工经营企业不是经营风险的承担者,进料加工经营企业则需要承担在经营过程中的相关的风险。第五,海关监管的要求有所不同,在经营企业进料加工项目下的保税料件一旦海关同意就可以同本企业内的非保税料件实行所谓的串换,但是来料加工项下的保税料件不得进行串换,因为它的物权归外商所有。

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构成加工贸易主要的方式,企业要想最大程度地降低税收负担就应该重视对加工贸易方式的选择,下面就从3个方面对这两种贸易方式下的出口税收进行相关的比较(不考虑他们对企业所得税所造成的影响):一是征税率和退税率的大小差异。在一般的条件下,增值税的征税率相对退税率而言要高,征退税差额应该计入出口货物成本中。在实行的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中,征、退两个比率之间的差异如果越大,那么不能免征的税额自然也就越大,换句话说就是应当计入成本的数额就会越大。二是所耗用的国产料件的数量。由于来料加工这一方式下,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是能够抵减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能否进行退税有决定性的作用,自然就会左右加工贸易方式的选择。在国内采购料件少的情况下,也就是当实现的进项税额比较低的时候,如果选择进料加工贸易的方法,可以抵减的进项税满足不了销项税的抵减,所以就需要交纳相应的税额。相反的,如果实现的进项税额比较大,在实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时,抵减额时允许办理出口退税的,它的业务成本也会等于或者是小于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所产生的成本。在选择来料加工贸易方式时,如果进项税额比较大,由于它不允许办理退税,就会导致出口成本与国产料件成一个正比例关系。会随着它的增加而增大。三是企业的利润水平的差异。交税会受企业利润的影响,在进料加工贸易的方法下,如果实现的利润越大,那么当期可以抵扣的退税不得免征以及抵扣的税额会产生一个更大的值,这样一来,当期的应退税额自然就会减少,更严重的会要求交纳税额。如果实现的利润少的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以及抵扣的税额也会有所变化也就是会变小,这就会使得税多一点。进料加工这一方法下允许通过对货物的内外销比例以及相应的出口货物国产化率的调整以此减轻企业税负,改变货物的内外销比例对生产型企业当期实现的应纳税额与计入成本当中的增值税额产生的影响。因此,生产企业按照材料采购、生产、货物销售(出口和内销)等情况对内外销比例的合理调整,对生产企业减轻增值税负或者节省出口货物成本有很大促进作用。

(四)不同销售地点相关税务筹划

本文中所指的不同的销售地点,也就是“境内关外”销售。按照国家的规定“境内关外”销售是一种生产销售,主要是保税区企业与加工区企业在自己的区内所进行的销售。

(1)出口加工区内相关税务筹划与管理。一是出口加工区关键的税收政策。出口加工区是经过国务院批准同意,通过海关进行监管的一种特殊的封闭性区域。我国对出口加工区的政策市实行区内产品免税监管的政策,也就是说进区的原材料可以免税,出口的产品不进行征税也不进行退税。因为不征不退,所以不管出口退税率怎样变化,区内的企业都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出口退税率实行下调,特别是退税率的下调幅很大时,出口型生产企业在出口加工区“免征免退”的税收政策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二是出口加工区企业的税务筹划与管理。出口加工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免税上最为显著。区内企业在原材料的进口环节可以实行免税,国内采购的原材料是不包括进项税的,在生产销售的环节也不会进行征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金的占用,同时繁琐的出口退税手续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如果出口退税率进行下调,因为“免征免退”,区内的企业就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原材料基本上是实行进口,产品则是基本出口,对于这种“两头在外”的企业而言,进入出口加工区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可以享受更大的加工区的税收优惠政策。进入加工区以降低因为征退税差而产生的成本的增加,这是企业在解决出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过程中的合理举动。但是对于企业而言,是不是应该进入加工区,哪些产品应该进入加工区,在什么条件下进入加工区,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是需要结合相关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研究与筹划,这样才可以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

(2)保税区税务筹划与管理。所谓保税制度,就是通过国家在港口设立保税区、保税仓库或者保税工厂,当然,在机场附近设立这些也是可行的。然后由外国商品运进这些保税区域就不是进口,因此,不需要交纳进口税。保税区是一个特定的区域,主要是由海关进行监管,并且实行境内关外管理的一种特定的区域,保税区的货物允许进行转让、转移,出口他国(地)是非常自由的,但是在进入国内市场时应该根据进口征收相关的关税与增值税。内地的商品进入保税区进行正常的出口管理,转口的商品与在保税区中的商品应该按照保税货物的要求进行合理的管理。

二、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税务筹划水平提升建议

(一)税务筹划方案应该有适度的灵活性

税务筹划人员要提高素质,合理制订税种筹划方案,相关做法要合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筹划,才能保证税务筹划的质量,这对税收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个团队的建设中有了这些政策的建设性帮助,这些都有利于更新筹划内容上的完善,可以采取更多的、有效的分散风险的计划对策。这就有利于保证税务筹划目标的达成,使出口退税环节的制度政策更趋于完善。

(二)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税务筹划

针对这个问题所要注意的就是在这个环节里,首先要明白的一点就是这是税务筹划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准,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税务主体必须要懂得相关税制的法律法规,并且遵守这些法律法规,能够对这些税收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并且时时关注这些税收政策的细微变动。要保证所制定的税收方案不违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违反税收法规是税务筹划成功的基础。接着,要妥善处理好税务筹划和合理避税之间的关系。从降低缴税的负担来说,税收的规划和合理逃避税收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两个方面还是有所区别的。合理的逃避税收指的是主体税务人,采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方式,在考虑周详的计划下,钻到税法中不完善的空子里以达到减少纳税额的目的的行为方式。但是这些空子的存在是法律法规的制定者所不允许的,与立法的最初意图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对于这一方式世界上很多的国家都是不主张不支持的,但也没有明确反对,有些国家对此种手段采取单独制定各项法律法规来制约。所以在制定税收规划上,要合法并且符合当前的国家税收政策的要求为指导方向。让企业在得到税收优惠减少的同时,也符合了我国的经济调控目的,有效地规避企业进入骗税、逃税的境地,降低违反税法的风险。

(三)全面提升税收规划主体人员素质

篇4:生产企业退税审核

系统升级带给出口企业三大便利

报关单是出口企业申报办理退税业务的主要单证之一,在国内货物出口后,出口企业需要通过电子口岸对报关单电子信息进行查询与确认,经认定后的数据才能作为税务机关审核出口退税的重要依据,其数据流转是由海关提供给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再进行一系列的区分处理至各地税务机关,最终进入出口退税审核系统,并对出口企业在申报系统(分为生产、外贸、小规模三种系统)中生成的各类数据进行比对审核。

在本次四大系统升级之前,出口企业申报退税完全是由人工录入报关出口信息并生成数据,整个纸质报关单数据采集工作量大,无法保证申报数据的准确性,有时还会出现遗漏数据造成出口退税逾期未申报补税的情况,并且原采集规则下的9位报关单编号(实则为18位)经常出现数据重复,给企业退税造成困难和经济负担。因此,国家税务总局与海关总署经协商调整,出口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口岸“出口退税子系统”中的报关单数据进行确认,并将符合要求的数据联网读入申报系统中生成数据。

此项功能是在用户端完成报关单数据之后,在两个系统之间定向传递,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使报关单数据零距离应用到出口退税申报中,带给了出口企业三大便利。一是减负,从电子口岸下载报关单电子信息进行采集,并生成出口退税申报明细数据,减少了人工录入报关单数据的工作量;二是保质,下载的报关单信息能够保证出口退税申报数据的质量,并且数据源比较全不会出现遗漏报关单未申报的情况;三是排疑,由于下载的报关单号码为18位号码,解决了9位报关单编号出现重复的问题,利于税务机关排除出口企业重复申报退税的嫌疑。

系统升级功能调整开启三项变化

出口退税四大系统升级,主要是完善出口退税审核系统和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应用下载海关报关单数据的相关功能,出口企业可以通过“系统参数设置与修改”进行配置是否开启网络化应用,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一体化应用需求。

变化一:出口退税审核系统。在出口退税审核系统中增加了电子口岸电子数据接收应用系统升级时间点设置功能,相应调整了海关报关单长度,审核疑点、审核流程、单证审核、日常检查和资源整合等相关内容,并对部分后台子程序进行了优化。

变化二: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分别增加调整了电子口岸电子数据下载读入与处理、报关单18位编码电子数据应用、税务机关代码扩充等内容,并对部分功能进行了优化。

变化三:出口退税辅助提醒。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新增了网络化应用辅助功能,其中涵盖了待办事项提醒、预警评估、升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四大功能区域。例如,对出口企业申报进度进行提醒,手动刷新最新进度,以此满足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所需的各类需求。

系统升级操作注意的事项

出口企业在新系统升级过程中,应按照说明谨慎操作,并注意如下事项:

原系统数据的备份与导入出口企业在安装退税申报系统之前,应对原退税申报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备份,以保证原数据的完整性。在数据备份之后,应注意查看是否已备份成功,也可将备份后的数据拷贝到本机硬盘以外的其他存储设备中,防止因为本机的故障,造成数据丢失。另外,导入原有备份数据至新系统时,还要注意查看是否已导入成功。

配置企业信息和系统参数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联网应用中国电子口岸出口退税数据的通告》(2011年第1号)规定:“自2011年9月1日起,出口企业在退税申报系统中使用18位报关单完整编码。”即:原为报关单号后9位号码+标志位(0)+项号(2位)改为18位报关单号码+标志位(0)+项号(2位)。比如,某企业在2011年9月15日出口货物的报关单号为420120110134567815,并且该报关单中只有一项货物交易,其在退税时的申报编码应为420120110134567815001。再如,一张报关单上有多项货物交易,其项号依此类推为002、003……。对此,税务机关和出口企业应分别在新系统第一次使用之前,应通过“系统参数设置与修改”功能将“18位报关单执行日期”配置为2011年9月1日。如果是2011年 9月1日(以出口报关单出口日期为准)以前的报关单,出口企业仍按原编码规则进行出口退税申报。

报关单数据下载的操作与使用出口企业用电子口岸IC卡登录到电子口岸“出口退税子系统”,以“出口日期”或“报送日期”或“出口报关单号”进行检索,确定下载数据源,数据下载后为加密的XML格式。注意使用读入“下载出口报关单数据”功能时,出口企业要保证本机已正确连接IC卡读卡器,且读卡器内已插入IC卡。另外,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第一次使用读入“下载出口报关单数据”的功能前,需先通过“系统参数设置与修改”准确配置IC卡号和密码,将其录入模块中。在设置好配置参数后,将下载数据读入到申报系统中,并按操作说明进行申报退税的应用处理,最终形成向税务机关报送的退税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可以自愿选择手工录入和利用联网应用数据进行申报的方式。

篇5:生产企业退税系统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必须使用“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

企业请登陆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出口退税退税申报本企业文件夹内,将本月数据文件夹拷上网)

◆ 〖打印申报报表〗—(打印申报明细表、申报汇总表报送税务机关)

打印的报表为:

篇6: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例题

免、抵、退税是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管理办法。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生产企业,是指独立核算,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且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自产货物继续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留抵)予以退税。

(二)掌握免、抵、退税的计算办法

免、抵、退税是将退税和征税结合一起计算的,需要通过应纳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等分项目的计算,才能计算出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其中,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如果当期没有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上述公式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以及后面公式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就不用计算。

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确定。

例1:某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棉纺厂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所生产的混纺布的增值税征税率为17%,退税率14%。该厂2008年11月从国内累计采购生产所需原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600万元,进项税额102万元;上期留抵税额为72万元。本月内销销售额为400万元,自营出口货物销售额折合人民币1000万元,成本率60%。本期申报的免抵退税所对应的外销收入为2000万元(单证齐全)。

根据上述资料有关分录为:

⑴购入原材料。

借:材料采购或原材料 6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 贷:银行存款 702

⑵实现销售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1468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0×17%)68 产品销售收入—内销 400 —外销 1000

⑶结转产品销售成本时。

借:产品销售成本—内销(400×60%)240

—外销(1000×60%)600 贷:产成品 840

⑷计算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调整出口货物产品销售成本时。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0×(17%-14%)= 60 借:产品销售成本—外销 6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0

⑸计算当期申报的应纳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400×17%-(102-60)-72=-46(万元)为留抵。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0×14%=280(万元)。

因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280万元,则当期应退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280-46=234(万元)。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应纳税额为负数,反映的是留抵税额,说明企业出口货物准予抵扣和退税的进项税额,没有在内销货物应纳税额中得到全部抵减,未抵减的部分需要退税。但由于当期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只能按当期留抵税额退税,也就是说退税金额不能超过企业实际缴纳给国家的金额。

取得《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后做如下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34 借:应收出口退税 46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8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T形帐户明细

借 方 贷方

上期留抵本期进项抵内销***40000680000本期销项600000进项转出2800000免抵退税额4080000

4080000

例2:假设例1中的上期留抵税额为346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当期应纳税额=400×17%-(102-60)-346=-320(万元)。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320万元,此时因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320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280万元,则当期应退税额=280万元,当期免抵税额=280-280=0,11月期末留抵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税额=320-280=4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0 借:应收出口退税 28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80

例3:假设例1中的上期留抵税额为2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当期应纳税额=400×17%-(102-60)-20=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2000×14%=280(万元),当期应退税额=0,当期出口货物免、抵税额=280-0=28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80 借:应收出口退税 0

上一篇:秘书接待工作说课下一篇:我是小推销员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