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高一学生的语文作文

2024-08-28

适合高一学生的语文作文(通用12篇)

篇1:适合高一学生的语文作文

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范文】

绝望之处孕育的新生

高档的裙子被一个小小的烟头烧出了一个窟窿,看着完美作品转眼成空的你如何是好呢?或许你会咒骂那承担了千古罪名的烟头毁了你艺术的高峰,或许你会终日想着如何把它复原到起初无瑕的完美而再无新作诞生……可是他却不一样,谁说这窟窿不是上帝仁慈的扶持?复制几个,饰以金边,一条“金边凤尾裙”把这裁缝推上了更高的云端。

世界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正如《无望井》一书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在最深的绝望中,你会看到最美丽的希望的星空。”绝望与希望本来就只差一线,以勇气挣开绝望的束缚,用心去拓展希望的疆域,一个人总能创造出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奇迹。

敌军的第五次围剿终于冲破了我军战士们死守的防线,人民的军队陷入了最大的危机中,这是令人绝望的黑暗。可是深知历史发展的我们都清楚,正是这次危机促成红军壮烈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在陕甘宁地区凭着地形的优势从此站稳了脚跟。更不用说,后来还在那里团结了西北人民强大的力量,成立了敌后根据地,给予了日本侵略者最沉重的打击。如此看来,这一危机不也是让党的军队真正扎根于广大农民群众的转机吗?

绝望的危机总能激发人最深最尖锐的智慧,而往往正是逼近中压力下迸发的思考照亮了漆黑一片的夜空。

我很佩服中国人民“置诸死地而后生”的见识与睿智,正如小说中虚竹的那一步棋,失了一大片疆土的同时却换得柳暗花明的新局面。人是应该有点放手的胸襟,为什么非要保住大手大脚的占地呢?为什么非要死守原来的绝妙呢?死守的结果可能是连原有的高度也不能保证,但敢于尝试新的路向却可能给予你更意想不到的“洞天之所”啊!又想起那孔明闻名于世的“空城计”,原有的势单力薄是绝望,但这智者并没有因此放弃,带着对司马懿的了解与放手一搏的信心,他大开城门,焚香弹琴,以出人意料的计谋赢得了漂亮的胜利。

挣开绝望吧,你就能看到希望的新光!

适合高一学生写的材料作文

篇2:适合高一学生的语文作文

大千世界充满了诱惑,美好的诱惑,激励人们去追寻,邪恶的诱惑,驱使人们去追逐名利,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有人说吸毒就是踏上了人生不归途,一旦因为一念之差而吸食毒品,这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因为毒品对人有极大的危害性,我国法律才规定了:吸毒违法,贩毒有罪,如果人人都有自觉心,不去吸毒,还会规定吗?看着那些吸毒人士毒瘾发作的样子,就像霍元甲一样,看得让我心寒,让自己饱受痛苦,任生命一点点消逝,这是爱自己的表现吗?俗话说“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

说完了一大危害,再来说一个——网络,现今社会越来越繁荣了,而网络也越来越普遍了,本来是文明的绿色网吧,却被那些贪图钱财的网吧老板变成了大家口中的黑网吧,俗称黑网吧,就是不正规的,让一些未成年人进去。而作为未成年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坚决的拒绝掉,因为一旦陷进去了,就很难从里面挣扎出来,网络就像沼泽一样,让人越陷越深。

说起网络,不得不说起大家认为比较跟得上社会的事——网恋,通过网络,两个人就认识了,认为比较合得来就选择见面,就是所谓的见网友,假如遇见的是一个正直的人,那么就不会后悔,如果遇见的是一个心怀不轨的人呢,那将会付出多大的代价,心灵会受多大的创伤,甚至到精神崩溃,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这是爱自己吗?爱自己是体现在这上面吗?难道新闻里播放的那些新闻,还没有给我们提醒吗?看着那些残旧的尸体或是人,我们还不能从虚拟的空间里出来吗?

在黑网吧内,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社会上的小混混,有班级里不良的学生,而且里面卫生也不干净,烟雾弥漫,通风也不好,在里面待久了,可能还会因为呼吸不顺而导致窒息,这也不是不可能。在黑网吧内,允许浏览不良的信息,这更是污染了青少年的心灵,使心灵变得更加腐烂。

篇3:适合高一学生的语文作文

一、建立共同体:让学生在学习中互动

要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认为建立“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学习共同体”由座位相邻的4~5名学生组成, 以尊重个体差异与合作探究为基本特征, 它能让学生形成以倾听他人心声为基础的相互学习关系。学生能够在“学习共同体”中自主地学习, 平等地交流各自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敢于表达, 敢于提问, 敢于就探究的内容展开交流, 在交流互动中提升知识水平, 促进学习进步。

教学《望洞庭》这首诗时, 我在学生自学诗歌后布置练习:“你从哪些景物中感受到洞庭湖的美?请选择一两种景物, 说说感受。”这个练习在各“学习共同体”内开展, 学生在谈到洞庭湖的美时感受各异。

生1:我觉得洞庭湖的美在于有皎洁的月亮高挂在空中。

生2:洞庭湖的美在于柔和的月光洒在湖面上。

生3:美在天连着水, 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生4:我觉得美在水平如镜、波光粼粼。

生5:清澈的洞庭湖水和柔和的秋月就这样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平静的湖面朦朦胧胧, 多么和谐宁静啊!

……

在“学习共同体”中, 他们互相合作, 分享知识、分享资源, 各自的学习需要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如果学生把自己在“学习共同体”内的收获拿到课堂汇报时, 教师要接纳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 充分尊重和认可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成果。

二、学会倾听:让课堂充满灵性

学习是什么?学习是一种倾听与对话。教师的耐心倾听是唤起学生自主意识、积极投入学习的重要条件, 是新课程核心理念的真正体现。教师要倾听学生回答的问题, 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 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给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给学生的情感和思想放飞的机会, 这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才是充满灵性的课堂。

在教学《争论的故事》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兄弟俩的争论, 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1) 自主学习。读读第三自然段中兄弟俩的对话, 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 (2) 小组合作。把对话部分读给组内同学听听, 一边读一边演一演兄弟俩争论的情景。在小组汇报朗读后, 我引导学生倾听同学之间的对话:“你们听出来了吗?兄弟俩为什么争论呢?”“兄弟俩因想法不一致而争论。”“请分别说出兄弟俩各自的理由, 并说说刚才我们的同学读得怎么样。”学生通过互相倾听互相学习, 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兄弟俩争论时的样子, 如兄弟俩面红耳赤、怒目圆瞪、唾沫横飞……有了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朗读时就变得有声有色, 从而把兄弟俩争论的激烈情况表现出来了。通过师生对话, 再现争论情景, 最后学生都充分理解了“争论不休”的意思。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倾听, 学会从别人的回答中开拓思路, 从而让自己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感悟、去体会文本。当然最主要的, 还是教师要通过倾听学生的回答, 明白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 能及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进行点拨, 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 把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向深入。

三、学会探究: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既不是现实的复制, 也不是先验形式对现实的强加;相反, 它是两者之间的中介———一种通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交流促成的构建 (或再建) 。皮亚杰强调再构和转化, 通过经验的不断再构, 促进人的发展。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是创造知识的过程。因而教师和学生是探究伙伴。只有使教学转变为知识创造的过程, 每一个学生的自由个性才可能获得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这一理论, 我在教学古诗《池上》时, 设计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反复读这首诗, 思考并回答:“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学生反复诵读之后, 脑海中会出现小娃可爱的形象。在小组交流汇报时, 有学生从“偷采白莲”中感受到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这时, 我通过追问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小娃‘偷采白莲’, 还能让人觉得可爱呢?猜想一下, 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小娃偷采白莲时是怎样的情景?”这些问题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诗歌, 从而挖掘出文本的内涵。有学生从“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中感受到小娃的天真。这时, 我引导学生思考:“小娃知道自己偷采白莲被发现了吗?小娃已被别人发现, 还不知道, 还在偷着乐。如果你是大人, 你会责怪小娃吗?为什么?你能通过朗读, 表现小娃的天真可爱吗?”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汇报交流, 加上教师适时地点拨, 就能对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 教师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能唤醒学生求知探究的冲动。通过问题和干扰的刺激, 学生的结构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同化和顺应, 将组合起来产生的变化, 转化为新的更为复杂的结构。在这个结构“自动调节”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丰富的创造潜能。

四、创设难题:让学生的思维向深度拓展

要让语文课堂更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就要创设难题, 让学生的思维向深度拓展。“学习共同体”能帮助学生学习成功的秘诀之一, 就在于它能帮助学生冲刺与挑战“高水准”的难题。在冲刺和挑战难题的过程中, 大家“合作学习”, 通过互相倾听互相帮助, 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教师应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通过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 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 学生在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后, 我设计了这样两个有挑战性的问题: (1) 反复读这首诗, 首先思考诗人“小扣柴扉”却“久不开”的原因;接着, 发挥想象, 假如推开柴门, 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 (2) 小组讨论:你从诗中读懂了作者哪些心理变化?

学生自主学习后, 给出了答案:

生:可能是主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了。

生:因为主人在睡觉, 他睡得正香呢, 所以没有听见敲门声。

……

师:大家的想象可真丰富。再进一步想象, 假如推开柴门, 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

生:我看到园子里各种各样的鲜花争奇斗艳。

生:园子里还有一个池塘, 池面上有几只小鸭在自由自在地玩耍。

生:靠着墙边的地方, 长着那株高大的红杏。

生:枝头上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 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生:春意盎然。

生:春光烂漫。

……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 下面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齐读一读吧。

学生一个接一个的发言都是在表达自己的发现, 这些发言体现了他们思考的轨迹。有了“学习共同体”, 学生的发言就不是凭空想象的, 它是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吸纳别的同学的意见后产生的。教师不断在课文的关键处、疑难处提问, 不断设置思维障碍, 就能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使学生对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批判力, 促进他们的思维向更高层次提升。

篇4:适合高一学生的语文作文

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我校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世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他们总是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快乐。上面的调查让笔者清醒地认识到,要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要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对现有的陈旧的欠科学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使评价体系更适合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让他们形成一种使劲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意识,从而从根本上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感。

二、摆正语文学科的位置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的职业学校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培养技术工人和就业型人才为办学目标,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一技在手,终生无忧”“技能——生命之翼”,正是这些办学思想吸引了一大批学生选择职校上学。那么,职校的这一特点是否就意味着学生不需要学习语文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见,语文一定得学,但必须得重新审视它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在中职教学领域里的地位与作用。根据职校的办学目标,笔者认为语文这门学科应退居二线,以服务于专业为前提,以“够用”为基础,以在教学中实现语文与专业相互渗透的教学效果为标准。据此,教师应认真剖析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探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构建居于专业差异性基础上的科学的中职语文评价体系。

三、构建适合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体系

1.评价的依据

教育部在2000年3月颁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强调:“要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部在2000年8月制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指出:语文教师要“通过调查、专题讨论、演讲、写作比赛、辩论会以及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拓展视野、重视积累,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要改革命题形式和考试方法,加强形成性检查,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2.评价的类型

根据评价发生的时间和所具有的功能,评价主要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类。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取得的成绩及其反映出来的情感意志、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充分关注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让教师看到了学生由外而内的蜕变过程、人文素养的提升过程。这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也能使老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从而促使老师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期中、学年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它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能,但由于考试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考试的结果反馈过于简单化,所以它往往容易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忽略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其结果势必导致评价主体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由此可见,只有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与水平。正确的科学的中职语文学习评价体系是多元化的,评价的等级是多层次的,评价的对象是多类型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努力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评价机制,让学生真正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弘扬个性特点,最终成为一个“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的社会人。

3.评价的量化

(1)形成性评价(100分)

形成性评价(100%)=课堂表现(20%)+作业态度(20%)+经典阅读及专业阅读(20%)+专业调查(40%)

形成性评价由课堂表现、作业态度、经典书籍专业书籍阅读、专业调查四项构成,其中前三项均占20%,最后一项占40%,调查项目根据学生从事的专业来定,每一项都采用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评价的原则。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经常“三省吾身”,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也会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形成好学乐学竞学的良好局面。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须做到一视同仁,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让学生赢得光荣自信,输得心服口服。

(2)终结性评价(100分)

终结性评价(100%)=期中考试笔试加口试(40%)+期末考试笔试加口试(60%)

(图见文末)

终结性评价由期中期末(各一百分)两次考试成绩汇接而成,每次考试均有口试笔试两种方式,期中考试占40%,期末考试占60%。凡是涉及专业的项目可根据学生目前学习的专业来定。表中的考试题型和考查范围完全摒弃了普高对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要求,十分适合职业学校办学目标及学生特点。这种“语文化”向“专业化”倾斜渗透的评价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让他们在“专业化”实践中碰到的团结合作、专业技巧、人际交流、自主创新等对未来职业发展产生实际推动作用的职场本领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和提升。

(3)附加分:进步奖、特殊表现奖、特殊成果奖等

比如,学生在参加各级演讲、书法、辩论等比赛中获奖,或是作文发表等,都可以获得加分。这种充满人性化的评价方法不仅肯定了学生的努力与成绩,更能促使学生的个性特长、潜在能力得以创造性的发挥。

以上的量化评价措施充分体现了“知识、能力、态度”三位一体化的综合评价原则。到学期终了之时,把每一位学生各项总分加起来,就构成该学生整个学期最终的成绩。即

总成绩=形成性评价(60%)+水平性评价(40%)+附加分

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树立更远的目标,教师可以在学期中或学期末举行个人语文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让优秀者介绍成功的经验,榜样示范,让暂时落后者虚心学习,增强自信;教师还可以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把能反映他们三年中语文学习轨迹的资料全部放进去,并鼓励学生经常翻看,以鞭策自己更上一层楼。

总之,传统的“一纸考试”的评价方式已背离了职校的办学方针和办学目标,它既无法全面衡量一个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利于中职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更承担不了语文在中职学生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的作用。毋庸置疑,改革与构建科学合理的中职语文学习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但它需要长期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望教育工作者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S].2000.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S].2000.

篇5:适合高一学生的语文作文

盘点是商店月底清点货底的工作。然而今天我们也举行了一个独具匠心的----家乡建设大盘点。

自从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祖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政策,给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致富的道路。人民生活就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昔日。坐落在澜沧江边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没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土地到处坑坑洼洼,天晴时总是尘土飞扬,牲畜的粪便到处都是,连块干净的地都没有;而且,一到下雨天人们就更加发愁了,因为当时很贫穷买不起雨衣雨伞这一类的雨具,雨只要轻轻的飘落下来,那干燥的路又恢复了泥泞的原貌。真的是应了一句古话:“旱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父母那一辈就有了许多这样的经历,雨天没有雨鞋就赤着脚从家走到学校,如果有实在过不去的泥泞路。他们就从路边捡来石块,在泥泞的道路上铺一条蜿蜒的石头路。

如今,时代在进步改革开放让大家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没有雨具上学的时代已变成了父辈们的回忆。去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那泥泞不堪的路已被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替代了,我们从此告别了那人头疼的烂泥路。

小时候,爷爷曾告诉我关于他的童年,那是在大跃进的年代,各乡各镇都掀起了一场浮夸风,却忽视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房屋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让人们提心吊胆不得安心,一直到雨停。

不过“好景”不长,这样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大家都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努力奋斗,有的买了轿车,有的盖上新房子。新盖的楼房替代了破旧的民窑。一栋栋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形成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几年以前,缺水是我们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村中只有一口古井,全村人畜的饮水都靠它。雨季的时候能勉强维持全村人畜的饮水。但是到了旱季就远远满足不了啦。为了能多挑一点水,有的村民早晨五点多钟就起床排着队挑水。

如今,我们不会再去挑水了。一根根水管分别把甘甜的山泉水送到各家各户,我们不用再为缺水而担忧。

为了加快家乡的经济发展。如今国家决定在我们家乡建设两个大型水利工程----功果桥水电站和苗尾水电站。这两项大工程的开工立马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人们在劳作之余纷纷出门打工,加入两座大型水电站的建设。不少外面来人员也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使我们耳目一新。

篇6:高一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

高考语文的考查越来越从知识性考查转向能力性考查,仅仅靠记住几个字音词语是不能应对高考的。语文学习的大量实践都充分证明,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极好途径。一位四川的语文高考状元介绍自己的语文成功经验时说:“要广泛涉猎,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点点东西是不够的,水平的提高往往是在阅读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而成的。”提高语文能力,只读课本和只做选择题目绝非是正确的渠道,只有多读,方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基础很重要,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去掌握;拓展阅读,同样不可忽视。它们就像车的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在语文的海洋上驾轻就熟,随心所欲。来到高中,同学们的生活被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这非常不利于语文的学习,我们只有通过阅读来弥补我们生活的不丰富,拓宽我们的生活领域,阅读让我们见多识广,企业改革,下岗分流,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农民负担,升学就业……这些活生生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进入我们的视野。

高考作文考查的是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阅读既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有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但要注意,阅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很多同学喜欢上阅读课,往往是因为阅读课轻松自由,他们或是为了诱人的故事情节而读,或是为了消遣猎奇而读,惟独不是为了学习借鉴而读,读得轻松自在,一节课下来,还意犹未尽。我们反对功利性的阅读,但在高中三年的有限的阅读时间里,我们必须讲究阅读的功利,没有明确目的的毫无功利的阅读,对高中三年语文学习来说是太过奢侈了。因此,我们要为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而读,要为积累写作材料而读,要为学习优美的语言而读,要为借鉴 篇章结构而读。以高考作文为例,阅卷者喜欢的是杨贵妃而不是赵飞燕,他们欣赏那些旁征博引、材料丰富、技法多变、语言厚重、流淌着文化的作文,这都是阅读所能给我们的。

篇7:高一年级语文老师学生评语

该生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性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认真刻苦,生活节俭,处世大方。成绩较稳定,保持前列。热爱劳动,主动维护好班级环境,受到老师同学的好评。

你待人诚恳踏实正直有毅力,有恒心,遇到困难不气馁,上进心强,进入文科班后你更加成熟了。你与同学相处融洽乐于助人,对自己要求严格。老师喜欢你上课时候专注的神情积极的思考;老师也喜欢你踏实的学习工作的稳重。老师相信你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可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创造属于你的辉煌明天!

你文静但不内向,活泼但不好动,该静则静,该动则动,让我不禁想到了孔老夫子的“中庸之道”,真是“君子哉若人”,你对学习毫不马虎,专心研究,但是要善于改进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希望你能更主动地学习,多思,多问,多练,大胆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注意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认识你五年了,最初的印象就是踏实稳重,今天依然如故。朝夕相处的一年,更让我看到了你的认真负责,你的真诚质朴,虽然总是文文静静,却有着明确的是非观念,在你的监督下,迟到的同学越来越少,你对集体付出你的全部热情,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但应给记住付出与收获通常成正比,希望尽快看到成熟起来。

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课堂上有时能听到你富有“创造性”的发言。你的学习成绩优良,是位优秀的学生。热心班集体工作并协助老师完成班级工作。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必将为你的人生增添光彩。希望你继续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进入高二文科班的第一学期中,你始终以踏实稳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脚步向前迈进。你工作负责一丝不苟,你团结同学互助友爱。取得成绩时你不自满,遇到挫折时你不气馁。你用努力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优秀。老师相信只要怀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在菁园这片学习的沃土之中辛勤耕作定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你是睿智的,对人对事,你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并能为之付出;你是勤奋的,我们时常能见到你钻研功课很晚离开教室;你是精干的,我们班级在校元旦晚会精彩的汇演是你超强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体现,高二班因你而更具活力。能文能武,张弛之间,气质凸显。老师坚信,你是现在,也是未来的强者!

过去的这一学期中你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你更好地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自主学习,懂得调整;待人处事,你有能力有方法有主见更有思想,能与同学们一起拼搏奋斗,感受集体力量;看待人生,你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世界观。老师相信在未来道路上,尽管有苦有乐,你都会勇往直前!

性格内向不是什么缺点,但过于内向就不好了,一定要改变过来。你要勇于参加各项各项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和大家融洽相处,不要把自己和大家隔离开了。只要你这样去做老师相信到时你会有很大的变化:和同学关系好了,学习成绩也会好的。

父母给予你让人羡慕的天资,你思维灵活,领悟力强,活泼好动,爱好广泛,性格开朗;我喜欢看你工整的笔记,上课时专注的神情,事实上,你的能力并不在他人之下,勤奋刻苦克服懒惰,这是你成功的之路;你有条件做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但有时缺乏自控力。希望今后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纪律约束和学习自觉性,端正学习态度,尽快提高成绩。

一学期来,默默无闻的你在学习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真是可喜可贺。但生活的路还很长,不能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停滞不前。新的学期你一定有新的目标,希望你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争取再上新台阶!

该生总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学习生活。你善解人意,朴实无华,毫不矫揉造作,是老师心中的学生,工作上的帮手。学习的道路是坎坷而艰难的,但勤奋执着的人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登上顶峰,老师深信这一点,衷心地希望辛勤汗水也能换来丰硕的果实。

同学诚实谦虚,待人真诚,热爱班级,劳动积极,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习上勤奋刻苦,作业及时完成,但成绩不很稳定,个别科目有所下滑,望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学习方法,才能不断进步!

篇8:适合高一学生的语文作文

语文究竟教什么, 是一个原初性问题, 多年来一直困惑着我们语文教师,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 结束了工具论者和人文论者之间的纷争。“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面对这一明确的表述和定位, 语文教师似乎并未在实践这一理念时显得那么轻松, 究其原因,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路径不是被别人铺设好了的, 而是自己在“走路”中寻找路径, 是靠着教师辩证的哲学观点去教学的, 是在守、突破与平衡中, 创造性地走在“统一”的路线中。

“统一”不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简单相加, 也不是二者之间的平衡, 统一即“一体化”, 正如陆志平所言:“没有离开工具性的人文性, 也没有离开人文性的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 是工具中的人文, 人文中的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就是力求在教学中实现二者的平衡, 这样就能很好地把握住了语文本质属性的回归。

工具与人文的统一, 就像做汤。将盐、作料和水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一起, 已经分不清哪是水、哪是盐、哪是作料了, 这便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果三者融合, 水、盐、作料各自独立, 有的咸的无法吃, 有的淡得无味, 有的无法下咽, 这怎么吃呢?这便是工具与人文的分离现象。

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首先以学好“工具”为主, 即学习“言语”, 方法还是听、说、读、写, 这是语文修养生长的土壤。言语里自然有人的思想、情感、意识、观点, 就不必再刻意往里加东西了, 多加思想教育等这是对阅读的异化。

二、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教语文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 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 自然要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色, 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借助学科的特点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可称之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即借助语文的听、说、读、写的学科名片, 帮助学生进入“交际”和“文化”的殿堂, 这成了我们教语文的基本定位。

(1) 让语言文字有魅力、有味道。通过以上的思考, 我们可以将工具性理解为物质范畴, 把人文性理解为精神范畴, 而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又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物质那样稳固和确定, 由于它浸润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牵动着读者的阅读期待, 因此, 这些语言文字便成了活的有生命的东西。例如我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中“夺桥”部分时, 开始让学生边自由读边用笔标出哪些词句告诉我们红军战士“夺”桥而不是过桥?意在引导学生开始与课文、作者对话, 即将“言”转化为“物”和“意”。在师生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夺”的领悟比较肤浅、模糊, 多数同学不能抓住关键性词句去体会, 读书处于浅表和分散状态, 小结后继续引导:“这些语言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战斗的惊心动魄和险象环生, 再默读这两段话, 读着读着, 你就会感觉到不同的词语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用笔画下来, 哪些文字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学生在交流中, 我感觉到同学们分明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但对“千钧一发”的理解还处于文字表面, 不能通过读这一词语传达出自己读书的感受, 说明学生对它的理解仍处于抽象的状态, 他们头脑中形象还不够清晰、准确和具体, 离作者赋予它的“意象”还有一定距离, 我便引导:“从课文或图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桥头的火实在太大了, 战士们若这时冲不出大火的包围, 历经千难万险和敌人抢来的时间将失去意义, 在13根铁链上一点点前进的步伐中鲜血就会白白流淌, 敌人两个团的兵力就会一齐开火, 22位突击队员就会面临着更加巨大的伤亡。这时敌人的援军也快要赶到, 时间一拖, 红四团将会面临巨大的伤亡, 夺桥北上抗日的革命事业就会毁于这场大火中, 此时此刻用一个成语形容, 那就叫———‘千钧一发’!”老师的引导, 整合了教材内容, 并实现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 结果学生再读书时能够入境入情, 显然, 词语所表达的信息, 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大火封路”相似的生活体验, 对“言”和“意”的理解和体验非常接近作者的原意。学生还能在反复读书中揣摩出哪些词语帮助自己走进课文的, 这岂不又领悟了语言的表达?学生在读书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和“意”都是因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有序、深入理解, 对这些语言文字会逐步地喜爱和感悟, “文字味”赋予了语言无限的魅力, 使“人文性”有了坚实的依托。

(2) 在学习语言中培植生命。借助语言文字的教学, 使语文课堂栽培学生的生命, 一个重要的前提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学生通过感悟语言, 使思维有了力度, 心灵深处受到触动, 精神上获得愉悦感, 教学的智慧通过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精神与思想的“生长”。工具性为语文教学的“体”, 人文性为“魂”,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理解为“魂体相附”, 这就是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 但不是让人文性成为装饰工具性的矫情, 而是通过加强人文性的深刻来实现工具性的丰富意义, 离开工具性体现人文性, 容易造成“魂不附体”的现状。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 一种体验, 自然要注意学习的内容、深度、场合和品位以及学习后自我总结时教师的概括和指点, 要实现“工具中的人文和人文下的工具”的目标, 教师的指导作用很关键, 这时若做不到“统一”, 只能是:或是教成了工具性的找不到家园的灵魂, 或将语言教成只能被动训练、只能记忆的“空壳”。要借助语言培养学生的思想力和语言能力, 必须让学生进行亲历的语言实践。我在教学略读课文《万年牢》时, 尽力追求教学环节的简约和教学形式的简单新颖。在学生初读了解了文之大意后, 我提出了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万年牢’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每次这个词的背后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请你结合对每部分课文的理解读读这个词各是什么意思;哪种‘万年牢’更让我们感觉到了这个‘牢’的意思?”这一问题既推进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理解的层次, 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这是略读课文教学最重要的形式。学生围绕这一问题“潜心会文”, 凝神定气, 全力以赴阅读课文语言, 向老师树立的目标出击,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 忘记了自己是在思考还是别人让自己思考。有价值的语言文字实现了课堂的最大价值。由此可见, 没有对语言文字基础的夯实, 其中的人文性就得不到真正的升华。这样, 学生“由情识文”后, 再“顺意品文”, 两个层次统整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

在阅读教学中, 什么时间落实工具性, 什么时候凸显人文性, 这其中没有明显的定论, 需要老师用心把握, 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生活的实际去把握, 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不管以什么为主, 必须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动态平衡, 平衡才是一种科学的、适合学生的策略, 适合的才是美丽。要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中找到一种维持这种“统一”的概念, 那就是课程文化, “文化”才能做到使二者既相互关照, 互为依存, 从而实现“语言文字———文化———语言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文化的引领下, 课堂上学生才能多角度、全方位地从文本中积累文化知识, 获得情感体验, 丰富人生涵养, 师生的生命活力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激发。

参考文献

篇9:适合高一学生的语文作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现状 思考 对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一线的语文老师越来越不知道怎样上课。面对大量的教材,广大的高一新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笔者通过一学年的观察,发现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思想上不重视,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广大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一一学年即将结束,广大学生从考试的功利性出发,普遍认为学习文本没有用,因为考试不考。因而,他们认为文本可学可不学,学和不学一个样。

二、基础差,能力低,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

高一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同学语文基础不扎实,连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不懂,理解能力普遍较低。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少数学生甚至还不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自然兴趣不浓,甚至影响周围的同学。

三、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很多同学课前不预习,课堂中不能随时动口、动手、动脑,不知道记课堂笔记,部分同学不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课后不知道温习已学过的内容。很少有同学制定一天、一周、一个月的学习计划。平时学习语文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随意性很大。

四、课外阅读量太少,写作水平低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一直到高一,不少学生不会写一篇基本的记叙文。很多同学的作文内容干瘪、枯燥、乏味,没有鲜活的素材。凸显他们的阅读量太少,积累的素材太少。

五、学业压力大,语文学习时间受限

高一学生要学习九门学科,时间紧,压力大,再加上有的学校强调语数外(其实只重视数学和英语),有的科目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甚至直接被挤掉。语文作业、课外阅读等只能在课内完成。

六、整个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

江苏高考改革使许多学校只重视语数外的教学,有的学校甚至提出“学好语数外,高考不失败”的口号。在语数外三门学科中,语文的学习高耗低效,直接影响其它两门学科的学习,有的领导认为“语文上一分,其它两门下十分”,可见,在语数外三门中,领导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领导不重视,年级组不重视,自然教师也就放松要求,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可想而知。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的内心非常焦急,不禁要发出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学生这样厌恶语文学习?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激发广大的学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呢?我想只有彻底改变我们的教学现状,才能改变学生们的学习现状。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应该怎样去做呢?

一、加强学习,确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一定要加强学习,除了要学习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外,更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广泛地学习,课堂上要能够滔滔不绝,游刃有余。而许多一线老师上课时照本宣科,枯燥无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加强备课,深挖教材,驾驭教材要做到得心应手

目前有部分教师,特别是少数的青年教师备课不充分,有的甚至是“火线”备课,匆匆忙忙走上讲台,由于对教材不熟悉,课堂中只能依赖“教学参考书”,“照葫芦画瓢”。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感兴趣?所以,所有语文老师面对新教材,都应该认真阅读,刻苦钻研,细细品味,备课时应查阅大量的资料,做到准备充分。只有这样,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沉着应对学生提出的一切问题。也才能让学生佩服、敬重你,产生学好语文的积极心态。

三、充满激情,以激情点燃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语文老师上课尤其要充满激情,以自己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情感。上课切忌平铺直叙,缺乏生气、活力。对文本的分析,老师一定要将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表现出来,不能将一篇优美的、富有感情的文章按照预设好的所谓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几个题目肢解开来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挂一漏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

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改变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代之而起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是,现在的课堂教学仍然有部分老师不放心、不愿也不敢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课堂中,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有的课堂看上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热闹闹,但是,学生没有真正互动起来,没有真正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所以,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教师要放下架子,变主体为主导;(2)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3)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读的让学生读,学生能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

五、严格要求,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高一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老师必须严格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严格把关书写,让学生写一手美观娟秀的字体;(3)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温习的良好习惯;(4)课堂上培养学生勤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5)培养学生写日记、周记的习惯;(6)培养学生严谨的做题习惯;(7)培养学生积累的良好习惯。

当然,这些习惯非一朝一夕能养成,需要老师长期的严格的要求,不然,语文学习的阵地将会逐步丧失。

学生学习语文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止这几种,笔者提出的几点只是对平时教学实践的思考,可能有很多不当之处,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篇10:适合高一学生的语文作文

【学习要求】了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理解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

【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

【自学质疑】

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探究与共享)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1)自治机关(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①含义

②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③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为什么?

(1)(2)(3)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1、2、3、4、【迁移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篇11:适合高一学生的语文作文

《<水浒传>是否适宜中学生阅读》教学实录

深圳新安中学初中部 彭莉琼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水浒传》是否适宜中学生阅读?探讨以前,我们先回顾前期的读书情况。

一、《水浒传》专题阅读回顾

师:《水浒传》是初中阶段课外必读书,为了让大家看这本书,老师破天荒给大家开了一节阅读指导课,搬出了金圣叹(“六才子书”)、冯梦龙(“四大奇书”)、日本的汉学家木村英雄(“中国文学的正宗”)等人对《水浒》的评价。同学们也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读《水浒》。已经读完整本书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

生:(举手示意)

师:非常好,将近一半的同学已经阅读完整本书。已经读完老师指定必读的前70回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示意)

师:全班同学有49位完成了前70回的阅读,只有一位同学还未完成,很好。老师要求大家阅读完前40回时选一位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作深入的了解,本周同学们以《水浒传》中的人物来分组举行了读书交流会。已交流的小组涉及的人物有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燕青、时迁、扈三娘等。同学们还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人物,写下了对该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大家都很认真,有些同学写得很好,题目也拟得不错。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精彩的标题。

(展示PPT:感知一人)

师:张霖瑞同学的《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和王星晨同学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两个标题都是在说谁?

生:吴用。

师:是的,“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这两句话出自哪里?

生:泰戈尔的诗句。

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本是《红楼梦》中用来评价王熙凤的,王星晨却从另外一个角度评述吴用。徐娜同学的《醉红颜》引用歌曲《醉红颜》道出她对扈三娘的喜爱之情。以上三个标题或引用诗词,或歌词,恰当、精要、典雅。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

师:黄冰茹同学的《浴血重生――林冲》“浴血重生”让你想起哪个词语?

生:浴火重生。

师:“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个“血 ”改得好,林冲就像是“浴血重生”的凤凰,写出林冲不寻常的遭遇。潘湘婷同学的《悲剧英雄――记“豹子头”林冲》和刘鹏同学的《戒刀开路,杀尽天下该杀之人――评花和尚鲁智深》旗帜鲜明摆出自己的观点。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后面打了问号的几个题目,李雅培同学的《风流而有度

浪子而不荡――浪子燕青》,同学们把前半部分适当改一改。

生:风流有度,浪而不荡。

师:好。言简意赅。再来看钟莹琪同学的《黑旋风李逵――我眼里的“丈夫” 》大家觉得加一个什么字会更合适?

生(笑):丈夫前面加一个“大”字。

师:对,“大丈夫”。古时候有些部落有抢婚的习俗,挑选夫婿有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身高要求,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水浒传》中形容鲁智深和林冲都说有“八尺”身高。“丈夫”前加“大”除了与一般的“丈夫”区别外,更能体现李逵的豪爽、正直,讲义气,嫉恶如仇。还有,正、副标题的前后顺序颠倒过来可能更好:《我眼里的大丈夫――黑旋风李逵》。

师:再来看看钱莹同学的《杀人的佛――鲁智深》,感觉如何?

生:有点怪怪的。

师:老师也觉得有点别扭。鲁智深作为佛门弟子,不守清规戒律,除暴安良,杀尽天下该杀之人,前面写李逵的标题为“我眼里的大丈夫”,这个可否改为“我心中的佛”?

生(点头微笑):可以。

师:林颖同学的《隐忍坚强》似乎太笼统了些。请同学们本周末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稿:题目看能否拟得更好一些,题目就相当于一个人的眼睛,拟得好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内容能否再充实些,也可用比较的方法。

二、探讨:该不该读《水浒》?

1.少不读《水浒》?

师:本来老师想让大家举办完读书交流会,对你们修改后的文稿加以讲评、交流即结束《水浒》的阅读。今天之所以要探讨“《水浒传》是否适宜中学生阅读”这个问题,是老师前天晚上在吴泓老师的博客上看到《为什么我的学生不读<水浒>》一文,龙应台在《读<水浒>的小孩》结尾也提到孩子们“我们打家劫舍了好多巧克力”,我随即在网络上搜索,发现一位初中的语文老师对《水浒传》基本上是全盘否定。

(展示PPT)少不读《水浒》?

●我作为一个成人,读完了全书,看到的都是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愣是没看出作者笔下的深刻内涵,我承认我无知,我浅薄,领会不到这国粹的博大精深。那试问初中生又能比我深刻多少呢?他们能读出什么?除了血腥、残忍、无耻的情节!给孩子们的生命导航是什么?

●文学应该是快乐的精神之旅,没有精神的愉悦读之何益?更何况,在少年犯日益增长的今天,《水浒》给那些不谙世事的孩子能带来什么?打家劫舍、杀人放火、巧取豪夺、作奸犯科!

师:在这位老师的眼中,读到的只是“血腥、残忍、无耻”“打家劫舍、杀人放火、巧取豪夺、作奸犯科”。看到这样的评价,想想大家正在读《水浒》,老师吓出一身冷汗。中学生到底应不应该读《水浒传》?同学们应该最有发言权。昨天放学前给大家印发的资料,里面有老师和家长的看法,我要求同学们先不看发的资料,也不参考其他任何资料,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写完后再看前面的资料,是希望大家能够不受他人的影响。

下面,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一个月的《水浒传》,你读到什么?

2.读《水浒传》,你读到了什么?

生1:我读到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没有才能的人可以做大官,有才能的人却无处展现才能。

师:这是一个黑白、是非颠倒的时代。

生2:书中的好汉豪杰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英雄气概。

生3: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水浒传》中的梁山兄弟如此大义,最终却死的死,散的散。相识即是缘,相聚更需珍惜,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师:学会珍惜,这是一个很独特的角度。

生4:我读到的是人民之苦、义士之勇、义薄云天、谋事需智、人生在世尽逍遥。

师:这位同学的收获很大,一口气说出五点。说的内容不只一点时可分点列出,让听者更明白。“人生在世尽逍遥”,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生4:人生在世应该靠自己的本事拼出一片天地。

师:同学们可以更深一层来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否可以做到?

生:不太可能。

师:一定要联系当时的社会来进一步思考。

生5:我读到的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生6:我读到的也是好汉们身上的英雄气概,还有手足之情的美好。

生7:我读出了当时的人们对朝廷、对社会的不满。

生8:书中的每个人物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艰难,我读到了书中老百姓因为被欺压而遭遇的痛苦。

师:很好,老师也读到你的一颗悲天悯人之心。

生9:封建社会的丑陋,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人物,在书中杀人都不受责罚。

师:所以我们现在才要强调建设法治社会,依法治国。

生10:皇帝应该选贤举能。

师:很好,把贤德的有能力的人选拔出来做官,就不会出现高俅、蔡京之类的无恶不作的奸臣,百姓应该能过上好日子。这是从哪里得到的启发啊?

生:《大道之行也》。

师:学以致用,不错。

生11:我从宋江身上读到了愚昧的忠君思想。

生12:我读出了我们应该对朋友要忠和义。

师:那如果朋友所做的事是不合法理的,你还会做吗?

生12:不会,一定要是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

生13:我读到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

生14:人要懂得知恩图报。

生15:人性的光辉:积弱救贫,侠胆义骨,这让原来黑暗的社会有了一点光明的灯光,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师:对人性的光辉还有补充吗?

生16:我还读到了正义、耿直、率真、忠诚、孝顺、仗义、坚贞、自尊、足智多谋。

生17:从李逵身上我读到了重情义,从林冲身上我读到三思而后行,从吴用多次出谋划策读到要勤于思考。

师:(小结)同学们都积极的谈了自己读《水浒》的感受,有从正面角度来分析的,例如皇帝应该“选贤举能”;也有从反面角度来说的,例如说到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等等;不少同学读到人性的光辉,而不是停留在前面材料中所说的仅仅是“血腥、残忍、无耻”,老师很欣慰。读书应该有自己的思辨,自己的解读。

三、昨日的经典,今天怎么读?

1.如何看待“完人”鲁智深?

师:大家都从《水浒传》中读到了很多鲜活的人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李贽是怎样评价鲁智深的。

(展示PPT)

著名的《水浒传》点评大家明代思想家李贽这样评价鲁智深,“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这样的评价,你同意吗?

师:李贽把世界上最高尚的评价都给予了鲁智深。仁人、智人、勇人、圣人,是儒家追求的最高目标;神人,是道家追求的最高目标;罗汉、菩萨、佛,是佛家追求的最高目标。这样看来,鲁智深像是一个“完人”。可见李贽对鲁智深的喜爱程度。《水浒传》人物中最喜欢鲁智深的,举手给老师看一下。

生:(举手示意)

师:有十多个同学最喜欢的人物是鲁智深,他有哪些优缺点,大家来说说看。

生2:朋友有难时,鲁智深总是及时相助,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生3:鲁智深好打抱不平,心地善良,同情弱小。

生4:鲁智深是个爱憎分明的人。

生5:慷慨大方,重义疏财。

生6:有勇有谋,粗中有细,心细如发、体贴、周到。

师:哪里可以看出来?举个例子。

生6:救助金氏父女脱身的安排来看,第二天他亲自护送,人走了还不放心,怕店小二赶去拦截,足足在店里坐了两个时辰。

师:难道鲁智深没有什么缺点?

生7:鲁智深粗中有细,但是脾气暴躁,容易冲动。

生8:他比较野蛮冲动。

生9:鲁智深很不文明。

师:不文明。体现在哪?

生10(笑):如在寺庙里面乱撒乱丢,随意大小便等等。

生11:李贽说鲁智深仁、智、勇都具备了,我认为鲁智深“勇”得有一点过了,有时候是逞个人之勇。例如他在救史进的时候,没有等到其他梁山好汉一起就单独行动,这就是在逞个人之勇了。

师:非常好。因为逞个人之勇,他被活捉了。做事要从全局考虑。

师:俗话说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确如此。看来李贽笔下的鲁智深,同学们有自己的解读,很好。老师希望大家平常读书能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老师,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

2.谈谈你最不喜欢的人。

师:那在《水浒传》中,你们最不喜欢的人是谁?

生:宋江。

师: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说“宋江”,怪不得读书交流会上没人谈宋江,看来宋江最不讨人喜欢,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1:太过于忠了,就有点愚忠了,最后还害死李逵。

生2:忠君思想太过了,害人害己。

生3:我认为宋江既不智也不勇,可以说是无勇无谋。

师:宋江既然无勇无谋,那为什么要选他做首领?

生4:他用忠义去控制别人,太有心机了。

生5:他非常善用心机和计谋。

师:举个例子看看。

生5:宋江羡慕卢俊义出身富豪,武艺高强,江湖上名声好,就派吴用假装算命在卢府墙壁上题了一首反诗,接着又指使李固去大名府揭发,所以卢俊义被陷害私通梁山最后被判死罪,后来又是林冲等人把他救上梁山。

师:的确是有心机。宋江真的一无是处吗?他能够做首领,过人之处在哪里?同学们思考一下,他为什么杀阎婆惜?

生6:阎婆惜发现晁盖他们送给宋江的银子,手拿着晁盖的书信,宋江怕她告发连累晁盖他们。

师:这件事可看出宋江是个怎样的人?

生7:重情重义。

师:他重情重义,江湖上称他为“及时雨”。他还有别的优点吗?

生8:孝顺。

师:宋江是个孝子。请大家翻开书第一百九十回,看看宋江在鲁智深捉拿方腊后劝他还俗为官的一段话:“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说明宋江接受招安是情有可原的,做官是报答父母最好的方式。可见,我们在分析评价一个人时,一定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坏人再坏,也许也有“善”的一面,不能只看到他的“恶”。

3.今天怎么看待“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师:在电视剧《水浒传》中,刘欢演唱的《好汉歌》中有这么一句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在今天你怎么看这句话?我们在“路见不平”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生1:我不太认可这句话,例如我们现在看到小偷时,最多报警,我不可能拿刀去对付他。

生2:我理解的“路见不平”是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

生3:例如遇见抢劫的时候我们应该报警,不应该硬碰硬。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是应该寻求法律的帮助,“以暴易暴,以牙还牙”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比如班上两个同学发生矛盾,拳脚相向只会造成两败俱伤。“退一步海阔天空”,“忍”是“心”字上面一把刀,是一种境界,对我们做人处事都是有帮助的。

4.如何读经典?

师:(小结)我们在阅读书籍时,其实就是在阅读别人的故事,别人的聚散离合,悲辛交集,我们就是在阅读不一样的人生,而不是复制他人的人生,在阅读别人的故事时,我们的心灵会因怀疑而深邃,因关怀而多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阅读经典呢?

(展示PPT)读经典:带一双慧眼,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布置下一步研究方向

1.存在就是合理?

师:在《水浒传》之前,所有的文字著作中没有出现过正面歌颂敢于抗上、敢于武装造反的例子。作为社会主流的思想意识――儒家思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盗窃乱贼而不兴”,孔子就反对犯上作乱,道家、佛家也都是主张人们应该各安其位的。像《水浒传》这种正面歌颂游民造反的文艺作品是不多见的,甚至可说没有。《水浒传》为什么没有被成为禁书,而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流传至今,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对《水浒》作进一步的研究。

2.推荐阅读

师:刘再复从文化的角度对《水浒传》作出批判,同学们可以读他的《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评》,从另一个角度得到启示。

五、布置作业

篇12:适合高一学生的语文作文

一个多月的实习,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学到了很多,既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又增加了我对语文教学问题的认识。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方面谈谈我的体会。我教的是高一(4)班,这个班是高一年级的快班,语文老师是高一语文组的组长,我先细心听了老师一个星期的课,再结合自己上课的感受,认识到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这里说的情感教育,是指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而运用的教育方法,我认为这是新课标的本质的体现。要实现这种情感教育,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应该注意的:

一、教师对课文的思想内涵应有深入的理解。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注意语文知识点的把握,最重要的还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带有鲜明的人文性,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像理科那样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语文教学应该有较强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首先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方面。情感是一种难于把握的东西,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求教师对课文的内涵和情感特征理解透彻。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这一点是应当加以重视的。

这里有一点是应该注意的,那就是一篇课文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往往不只是一个方面的,这样教师在把握它的情感因素时应该分清主次,从大的方面去把握其情感的主要内容即可,当然,在教学过程也应该兼顾小的情感因素,这样才能细致深入地理解课文。例如在巴金的《小狗包弟》中所表现的情感,既有对小狗包弟的怀念之情,又有作者的忏悔之情,更有对文革时那种非人性的社会的控诉之情,但对文革的控诉是整篇文章的主要情感,其它两个方面的情感都是为了更好地为表现这种情感服务的,所以教师应注意把握主次,明确课文情感内涵的主体,这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前提。

二、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营造恰当的课堂情感氛围。

上课时,课堂的气氛是决定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是对于语文课来说,我觉得并不是什么样的课都是气氛越活跃越好,那种能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很好地课文情感的氛围才是语文课所追求的。因此,怎样才能营造出适当的课堂情感氛围才是上好课的关键。

南油三中的多媒体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了,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普及率达100%,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有利条件去营造课堂情感气氛,很好地开展情感教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单要顾及知识点全面性,还要注意课件内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可以加进一些图片、声音和视频,这样就能使学生容易受到感染,把他们带进课文的情感氛围中。例如我在讲短新闻两则(《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头一篇在课件中适当加入一些新闻评论和香港回归的图片,营造了喜庆活跃的气氛,再在这种课堂氛围中进行讲解,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民族自豪感。而后一篇则截然不同,我先通过一组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导入,让学生们看到屠杀的惨象,营造了一种凝重悲愤的情感氛围,这样学生就能在听讲过程中更容易地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对情感氛围的营造也是很重要的,这都是在备课中的情感把握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

三、进行课外的情感拓展教育。

新课标要求的课外拓展,一方面是知识拓展,另一方面则是情感的拓展,因而不应忽视课外拓展的情感因素和作用。语文教学是灵活的而不是死板的,走出课本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的前提下,进行情感的拓展教育。例如在讲《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时,理解文章对德国纳粹暴行的深刻控诉这一思想内涵的同时,还可就德国战后的歼悔与日本右派势力的复燃作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其中的深层原因。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课文知识,还增加了他们课外知识量和提高其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复变函数小结下一篇:县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