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小学生作文

2024-07-16

泥土的小学生作文(共18篇)

篇1:泥土的小学生作文

神奇的泥土小学生作文300字

你知道吗?我们平时见到的亮闪闪、精美绝伦的瓷器,竟然是用泥土做成的!

今天,我们焦作日报社的小记者们有幸来到金谷轩绞胎瓷研究中心参观学习,一到地方,哇,这里有五层楼高呢。这里的绞胎瓷器真多,让人目不暇接,我最感兴趣的.是泥巴怎样变成了瓷器。到了五楼,就解开了这个谜底,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瓷器用的泥,是调制好的胶泥,灰白色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要比一般的泥土重,瓷器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我要做的是个玫瑰花。我先拿出胶泥捏六个“饺子皮”,把它们排好队,再把它们卷起来,我仔细地看了看,好像缺了点什么,哦,原来我忘了捏叶子和枝条!我连忙又拿点胶泥,捏好了叶子和枝条,很快就完成了。唉,看我做的玫瑰花,好丑呀,什么时候才能做得跟展览的瓷器一样呢?捏瓷器的阿姨摸着我的头说:“小姑娘,别灰心,回去好好学习,积累知识,相信将来你也可以做得和我们一样好!”

我听了阿姨的话,顿时充满了信心,好吧,回去好好练练,下次再来,一定做个更好的!

篇2:泥土的小学生作文

有的人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也有人爱家乡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可我呢,却最爱家乡的泥土。

我们家乡的孩子经常在土地上打滚,有时捏泥人,有时捏“小汽车”和“水果”等。到了傍晚,我们浑身沾满了泥土,这时候,大人们都亲切地叫我们“小花猫”呀,“土地爷”呀,我们听了还很高兴。

记得有一天,天气晴朗,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我心情好极了,心想:今天不冷不热,正是我们玩泥儿的好时候。于是,我约了几个好伙伴来到村东头,又开始“工作”了。我捏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眼睛大大的,鼻子圆圆的,帽子上还有一颗发亮的珠子。一些过路人见了都说:“哟,这个小孩真聪明。你们看,他捏得多像啊!”我却认真地说:“不,是泥土教我变聪明的。”

泥土不但给了我许多乐趣,而且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有一次,我把一颗向日葵籽儿种在石头很多的地方。两个月过去了,还不见它发芽,我急得跑回家里问爸爸。爸爸笑呵呵地说:“傻孩子,种向日葵需要泥土,种其他植物也一样,知道吗?”我点点头。

第二年春天,我就把向日葵籽儿种到田里。役过几天,向日葵就长出了小苗。后来,结了大花盘,籽粒饱满的葵花在阳光下笑弯了腰。这时我才懂得:茂盛的树林,茁壮的庄稼,都是在泥土的哺育下成长的。泥土是无价之宝,我们要爱惜土地,充分利用土地。

篇3:泥土的心跳

我的知心朋友, 我童年的全部, 是泥土和泥土上的世界。如今, 这一切在我目下快速消失, 问你们有何罪过, 无数坚硬、无半点生命气息的东西怎么就齐齐、迅速地将你们缚住, 不让你们自由喘息?

看着这万般静穆, 没有灵魂, 令我厌恶至极的东西, 我感到迷惘、哀伤。真的, 那寄托我童年的泥土, 已经成了他们的笼中之物。泥土的朋友———溪水, 也消失了, 然而那澄清、涓涓不息的溪水永远在我心中流淌。虽然有一个黑点在天空摇晃, 但我依然用明亮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泥土, 被人践踏、鄙视之物, 却是孕育和照亮我们内心的神圣之物。它曾是我最挚爱的玩伴。很小的时候, 自己总对那些时人眼中的不屑之物有着由衷的喜爱。无论是干土或湿土都是平等的。记得有一次, 听到有人说:“这些碍人的泥土, 总就缩成一个团, 硬得像石头。”在当时, 我真是太难受了, 难道干的土对他们就没有用吗?在他们的庄稼地不是有很多的干土吗?况且湿土不是干土的化身吗?曾经, 我与泥土是多么的亲切。过去自己总用水把它浇湿, 弄成泥巴, 用这些泥巴来做各种东西。我还学着做陶瓷, 做得很笨拙, 总会搞得满身狼藉, 但很乐意。糊糊涂涂做成了, 就把它放入火中烧。有时泥模烧成硬硬的, 但有的也会失败, 泥模竟被烧得裂成两半, 自己看到总得哭上一场。

如今, 住处对我有多么大的约束, 我讨厌这样的住处。我喜欢那些茅草屋、竹棚子。喜欢望见纯蓝的天空, 那洁白的卷毛云就如欲滴的大水点, 要滴灌那千万个生灵。别说当时孩童无忌, 就算把喉咙振破, 也得向这泥土和泥土上那圣洁的世界嚷出内心的真正快乐。这约束, 我常常忘记:忘记了世俗, 只追求心灵的自由, 单纯得按照自己心灵行动, 向往着泥土和泥土上的世界。现在, 有多少人在疯狂地追求钢筋水泥带来的现代化, 去束缚这个世界, 禁锢那些属于儿童的自由。这让泥土与泥土上的世界成了对敌。他们利用泥土掩埋了多少泥土上的世界, 让多少泥土上的世界在泥土下腐烂、发臭……

但是, 天知道, 我也知道, 泥土与泥土上的世界本就是一个整体, 只是它们总分为两部分罢了。

篇4:让学生习作散发泥土的芬芳

关键词:习作;农村乡土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54-1

一、整合农村乡土资源,让学生习作散发泥土的芬芳

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按理说都会像少年闰土那样“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可现实却不是这样。许多农村学生的作文常常缺乏真情实感,写不出家乡的美丽风光,写不出善良勤劳的农民形象,写不出纯朴浓郁的民情风俗,语言干巴无味,情思不见踪影。农村有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有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这些都为孩子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如何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从而达到作文育人的目的呢?

新课程标准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强调小学生习作是自己的事,不是别人强迫去完成的一项苦差事。这就要求我们肯定学生的人格自主,承认习作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差别,发展个性,关注学生个体感受,即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因此,还学生自我表达交流的充分自由,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自己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受,只要自己认为是精彩的即可。

让学生习作散发泥土的芬芳,就是让学生的习作属于自己,让学生的习作呈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习作伸向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开放学生的心灵,开放学生的生活空间;习作使每个孩子充满自信,释放学生习作的欲望和创造的潜能,“我手写我心,我言抒我情”,还学生习作的自信,给学生习作的自由,让学生享受习作的快乐。

二、整合农村乡土资源,让学生习作写出自己的生活

1.刨泥土之根——我手写我口

习作是学生自由生活反思的历程与结果,是学生分享喜怒哀乐的历程与结果,是学生创造自己的个性文化的历程和结果。如果说习作是一扇心灵的窗户,教师就是一位打开这窗户的使者,让阳光、空气、自由充满每个学生的心房。

开放学生的心灵,首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格尊重、极大的信任与肯定。学生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有他们自己的“法则”。他们是在实践生活磨炼中,在与人的交往中、碰撞中逐渐成熟起来。在他们的每一成长阶段中,应该放手让他们自主思考、自圆其说。其次,我们在让学生习作时,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平等、和谐、自主、自立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真正做到怎么想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

2.嗅泥土之味——我口道我情

(1)联系生活,培养习作兴趣。

田野风光、自然景观、农家新居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田野环境是农村学校小环境的扩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春天带学生到田野寻找春天,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夏天,学生去小河游泳嬉戏;秋天,带学生到果园体验丰收的喜悦;冬天,学生在村前屋后打雪仗……总之,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一草一木,看到这一切,他能没有想法,能无话可说吗?

(2)再现生活,提供习作情境。

如写“参观”,我先带领学生去参观我镇苗圃示范园,回来后启发学生把自己参观到最高兴的事说出来。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参观中最高兴的事写出来,介绍给其他班级同学。同学们马上进入写作状态,很快就成文了。无论写生活习作、写看图习作、扩写、续写、转述,我均把握一个原则:学生如果胸中无成竹,则不强其所难;写必有情可抒、有话可说,并且尽量让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写特定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乐写、想写。

(3)点击生活,写实用化习作。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需要。”这“需要”可以是和别人沟通、言语交际的需要,可以是渲泄情感的需要。需要能让学生懂得习作的意义,明确习作的要求,从而激发习作动机。习作的实用范围是很广的,写有一定格式的应用文是实用的需要,写没有格式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实用的需要。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做两方面的尝试,一方面要为应用文训练提供实用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写请假条、借条,丢了东西写寻物启事,捡到东西写失物招领启事……让学生在交往中运用应用文,提高习作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习作去反映生活,达到习作与社会实践互动,让学生从中感到自己在为需要而作,习作是自己的一种不可少的需要。

(4)开发学生在习作中创造的思维。

学生的想象力就是创造力,我们千万别折断学生充满想象力的翅膀。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旺盛,头脑中有许多新鲜、奇异、与众不同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形象。农村很多邻里的交往乐、乡情美、婚俗寿礼,建房上梁、过年过节,通过小作者的采集、整理,作文就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三、整合农村乡土资源,让学生习作闯出自己的天地

农村的学生并不笨,只要教师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他们一样能把作文写得立意新颖、有声有色,形神兼备。今天的农村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来平淡的农村生活中发掘出他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农村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来单调的农村生活中体验他们的启示与波澜;也不是农村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做老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采撷生活中浪花的方法。

篇5:泥土的小学生作文

当一粒种子落到大地上时,一段奇迹就开始了。

首先,泥土将种子小心地揽入自己的怀抱,在经过一冬地休整之后,那粒种子冒着初暖乍寒的春风小心地伸着懒腰,新奇地环顾着四面的事物。

这株新芽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源源不断地从泥土中汲取它所需要的营养,而泥土却毫无怨言地承载着一切,它知道它在承载着自己的希望。

那株新芽渐渐长大了,长高了,高耸入天,俯视着地面的一切;那片土地慢慢贫瘠了、干裂了,仰望着自己的希望,它无怨、它无悔,因为它的希望之树对它的付出做出了回报。

我们其实就是那粒种子,是那无私的泥土的希望,而那伟大的泥土,正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睁开眼睛时,首先看到的就是父母那幸福的笑脸,他们的笑脸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美,他们因我们的到来而快乐,正如泥土看着那粒种子发芽一样开心。

父母无私的抚育我们,送我们上学让我们接受那阳光雨露滋润般的教育,他们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在暗中默默看着我们成长。

当我们第一次赢得小红花,当我们第一次捧奖状,当我们第一次受夸奖,当我们第一次被表扬,是谁在我们身旁分享这份喜悦?是父母。当我们第一次被批评,当我们第一次受挫折,当我们第一次受委屈,当我们第一次被打击,是谁在我们身边分担这份忧愁?是父母,是我们那像泥土般忠厚的父母。

无数个风吹雨打的日夜过去后,那株新芽成了材,就长大了的我们,高傲地俯视着一切,我们忽视了那因为我们而苍老的泥土,忽视了泥土给我们的忠告,就好像离开了泥土我们也可以生存一样,而泥土只是叹气,更显苍老了,只因为它爱我们,所以才迁就。

有些树不顾一切地离开了泥土,结局都是殊途同归??死亡。在灵魂飞走的那一刹那,一种酸楚从眼角流出。

所以才知道,树离开泥土是活不了的。

所以才懂得,我们离了父母也是无法生存的。

篇6:泥土小学作文

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可谁会注意到我呢?这里的花儿无一不嘲笑我丑陋的外貌,可这世界上的植物那个不是我们泥土提供营养?他们还嘲笑我的外貌?瞧这郁郁葱葱的大树,生机勃勃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哪个没有我们泥土的功劳啊?“瞧那几朵花儿开得多艳啊!”一个姑娘赞叹道。可是她们为什么注意不到我啊?她们为什么看都不看我一眼呢?算了,我还是继续我的工作吧!

这时,从门口走来一对父女,你女儿赞叹着美丽的花朵。可那位父亲却低头看着我,他要干嘛?父亲轻轻“摸”了“摸”我的头,“女儿,你知道这些花朵的营养从哪来吗?”“从泥土里来呀!”女儿看着父亲。她的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是啊!可是,有人赞赏过这些默默奉献的泥土吗?我要告诉你,女儿,你以后一定要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知道吗?不要因为他们脏而讨厌他们,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啊!”

我细细品读着这位父亲的话。是啊,像远近闻名的雷锋,像那些出现在《感动中国》里的人物,还有那些在地震中不顾危险的勇士,还有平时为我们服务的警察,他们不都是在默默奉献着吗?

篇7:玫瑰与泥土小学作文

从前,有一丛玫瑰和它脚下的泥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有一天,它们正在热切地交谈,忽然天空乌云密布,几声闷雷响过,豆大的雨滴从天而降。“哦,下大雨喽!”玫瑰笑眯眯地扬起脸盘,雨水把它身上的灰尘冲刷得干干净净,红红的花儿显得更加娇艳了。突然“啪”地一声响,一大滴泥浆溅到了美丽的花瓣上。玫瑰岂能容忍这“奇耻大辱”,它咬着牙恨恨地说:“你干嘛弄脏我的脸!难道你没长眼睛吗?”泥土气得直哆嗦,不屑地白了玫瑰一眼说:“我又不是故意的,你发什么飚啊!”就这样,俩人为了这一点点小事恶语相向,针尖对麦芒地你来我往。最后,玫瑰大吼一声:“你这个黑乎乎的家伙,给我从脚下滚出去!”“走就走,谁稀罕你呀,真不知天高地厚!”泥土气呼呼地走开了。“走得越远越好,我再也不想看到你了!”玫瑰冲着泥土的.背影嚷道。谁知,泥土刚一离开没多久,玫瑰便胸闷气短,险些喘不过气来,它急忙大喊“救命——”。泥土一听到玫瑰的呼声便飞奔而来。

篇8:泥土的朋友

白桦树在点头, 柳树在狂舞, 泥土被冲走了。

楠楠惦记起前些天她亲手种下的那棵椴树, 树一定被风雨刮倒了。楠楠焦急地把脸贴在玻璃窗上, 朝树那边张望。

雨点似一顶纱布幔帐, 挡住了楠楠的视线。树林朦胧得像条墨绿的带子, 飘飘扬扬。楠楠心里默默地念叨:风你住一住, 雨你停一停吧!泥土会被冲走的, 树会被拔起的。可风就是不肯停, 反而张大嘴, 鼓着腮帮把树林吹得呜呜叫。楠楠再也待不住了, 光着脑袋钻进雨帘, 消失在茫茫的大雨中。

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 夜幕挂起闪烁的繁星。楠楠的爸爸在树林里找到了楠楠。楠楠浑身湿透了, 但她呆愣愣地立在那棵椴树下。

“孩子, 你在干什么?”爸爸关切地问。

“为什么树林里的泥土, 没有被雨水冲走?”楠楠问。

“因为树根紧紧地抓牢了泥土呀!”爸爸笑着说。

篇9:在“泥土”中探索作文教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

纵观当今农村中学的初中生作文,实在不容乐观。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一、以真、善、美作为立意基础

立意作为文章的灵魂,直接体现学生境界的高低,而现在的初中作文教学,陈词滥调太多,务实太少,教师教学不得要领,学生写作也只是应试之作。如此一来,很多时候出现的都是些假、大、空的东西。而真、善、美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符合社会的价值观。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表现真、善、美的情感。只要文章不脱离这方面的内容,能体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主题上就不会失分。

二、以生活为作文素材

学生的视野不宽,且对信息的提炼能力有限,但在农村生活中,自然风景,花鸟虫鱼、四季物候、人文风俗等现实素材,只要教师能把这些内容纳入学生的作文教學中,引导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将之运用到作文当中,将会让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所提高。这方面的素材,农村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文教学对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要能将这些素材写成例文,让学生得到启发,或者在网络上多搜寻这方面的优秀文章。教师给学生进行分析,要对一朵花、一阵雨、一声鸟鸣都能引发到对其中真义的思考,这样的文章才会有生命力,而学生能从这些素材中展开,并得到教师的认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以“美观”为要求

学生作文失分,很大的原因在于文面太难看,我们戏称为“没有面子”。主要体现为书写太差,卷面不整洁,文章层次结构不合理(往住出现三段式),文章语言太单调,这些现象直接影响评阅者的心情,从而也埋没了一些学生的作文。为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对以上这些失分现象进行强化训练。

四、作文教学缺乏明确的计划

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课堂随意性很强,只注重作文的次数而不顾及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有重点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他们找到自己的新起

点,激发他们写作的动力。学生体会不到作文的乐趣,很多学生谈到作文课就厌恶,觉得没趣。这样一来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长此以往,学生的水平怎么能提高?

五、农村教师工作复杂,作文批改不到位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去写,更需要教师认真的批阅。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批阅,每个教师都希望把自己学生的作文改好。然而,教师大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在农村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不少教师跨文理、跨多学科,语文老师往往也是兼教几门,这样教师的精力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之需,也就必然带来了写作与批阅的矛盾。

文章怎样写,没有固定的法则,可贵之处在于不效法别人的老路走,有自己的创新。只要能切实提高我们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减轻农村中学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负担,就是可取的。总之,只要我们做有心人,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动脑筋,以提高农村初中作文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四川省兴文县周家镇云龙学校)

篇10:对泥土微笑中学生作文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是谁对泥土讲了一个笑话,把泥土惹笑了。

泥土。寂寞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你可知道,苍茫大地,到处都有它们的痕迹?

好大的一片,孤寂而辽远。我在泛黄的旷野中奔跑,感受着与泥土从未有过的亲密接触,任思绪在风的吹拂下飘零,淡淡的安静。

待我跑到旷野的尽头,心灵便累了。于是,伫立于其中,感受着泥土。在偶然间,听到了来自于它的一声呻吟,它说,它寂寞。

我依旧微笑,虽然心很痛。记忆中有句话:“我们都喜欢抬头45度仰望天空,再感受90度的寂寞。”这对于我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此时的我不仅要承受自己的.孤单,更要抚慰泥土的寂寞。两个寂寞混合在一起,是不寂寞还是更和寂寞?

陶醉。情谊

它毕竟是通人性的,你对它笑,它便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亦会对你哭。泥土肯定的回答了我的问题,两个寂寞重叠的结果是不再寂寞。这样的回答使我感到很安稳。于是,心灵便不再流浪,有了新的归宿。

我躺在旷野上,抚摸着泥土对手的那种柔软的感觉,轻轻的,像白云飘过的痕迹。这种感觉使我不由想起,沉默是耳边呼啸的时间,但与泥土的情谊却可以穿越沉默,超越时间。

迷上我们的情谊了。

纯粹的,绝对的情谊。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泥土的一颦一笑,听到它内心强烈的呼唤,嗅到它穿越记忆的芳香,触到它灿若桃花的笑靥。

这是不同于现实的,纯美的情谊,忘记了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只觉得像是在原野中毫无痕迹的进行着转换,以与现实完全不同的形式,继续着我们的友谊。

分离。疼痛

一切皆会有终止。没有结束,就没有开始。旧的不去,新的永远不来。现在,阳光的线条已全部开始凌乱,一晃一晃弄疼我的眼。我不想离开,可是……现实却横生生的摆在我面前,我不能再继续沉溺在无意义的梦里。于是,便有了疼痛的感觉。

轻风划过脸庞,鼻子一酸,眼泪便留了下来。原来我是一直追寻一个虚幻的梦,当我好不容易到达我以为的目标时,才发现,那不过是海市蜃楼般幻境的美丽。

心开始隐隐作痛,我实在不愿就这样搁浅下我与泥土的一切,但还是逃离不了现实的枷锁,我们这些时日的相处便随风而散……

是谁在用你的微笑消融我心中的悲伤?

是谁在用你的双手勾勒我心中的线条?

是谁在用你的泪水唤起我记忆的美好?

我转过身,泥土它对我DD笑靥如花。

篇11:泥土的故事作文

于是,他对绿叶说:“绿叶,你看,鲜花在我的身上成长后,她就开得这么美。”绿叶说:“那还不是我扶着鲜花,要不然鲜花早就倒下了。”“哼,反正我的功劳比你大!”泥土生气地说。“不对,我的功劳更大!”绿叶大声地说。

结果,他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了起来。“是谁在吵啊?”这时,鲜花听到了他们的吵架声。泥土和绿叶同时说:“鲜花,你说,我们俩谁的功劳更大?”鲜花笑了笑,说:“呵呵,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俩不应该吵架的。因为,你们俩功劳都很大呀!泥土培育我成长,就像我的母亲;绿叶支撑我,让我见到阳光,得到营养,就像我的父亲。”听完鲜花的话,泥土和绿叶低下了头,说:“鲜花,我们错了,我们不应该吵架的,原来我们都有各自的作用啊。”

从此,泥土和绿叶再也没吵过架了,他们相处得十分和谐,共同养育着鲜花,让鲜花更加美丽,芳香扑鼻。

篇12:泥土的声音作文

我今年十周岁了,从我出生那年起妈妈就辞职一直陪伴在我的左右。家里只有爸爸一个人起早摸黑的奋斗。俗话说得好,家庭和睦万事兴。我们一家子正是这样的,爸爸对我和妈妈特别好,常常去批发市场批很多水果给我们吃;妈妈对我和爸爸也很好,常常给我们买很多时尚的衣服。吃、穿都有了,就差发自肺腑的爱了。我每天给爸爸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表达我真挚的爱。“吃”、“穿”、“爱”都有了,我感觉我们家是最幸福的了!

就这样风平浪静地过了四年。在我四岁的时候,一件不幸的事发生在我的头上,使我们全家都惊恐不安,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晚上晚饭后爸爸坐在客厅看报纸,妈妈在厨房洗碗,我一个人无所事事就开始疯一样地跑步,从妈妈身旁跑到爸爸的面前,就这样不停地来回跑了十多分钟,突然间“叭”的一声,我重重地摔倒了,位置不偏不倚,正好脸部撞在茶几角上,“哇哇哇!”我放声大哭起来,爸爸妈妈闻声赶紧跑过来,抱起来一看只见鲜血从伤口处直冒出来,于是连忙送往医院,医生给我用美容针轻轻地缝了三针,缝针的那种痛真的是难以形容呀,可我还是很坚强没有流一滴泪,倒是一旁的妈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爸爸在旁边不停地安抚我,要我坚强,不要哭泣,否则眼泪流到伤口处会更严重。为此爸爸妈妈整整一个晚上失眠了,他们担心我的伤口会留下疤痕,他们担心我会毁容……还好这件事也算顺利,虽然现在还有淡淡的疤痕。

又过了几年,也就是去年的国庆节我因为吃了一个大大的榴莲上火了,额头上长满了痘痘,爸爸妈妈又开始为我担心,怕以后痘消了,留下疤痕。

篇13:泥土的咕咕声

来自泥土的温暖

春风送暖的时候,和往年一样,浚县正月古庙会人山人海。老百姓的吃穿用度、艺术家的“阳春白雪”齐齐亮相,这当中,黑色作底,红、黄、蓝等重彩点画的泥咕咕最引人注目。它们大的盈尺,小的不足寸,不论大小,都能吹出“咕咕——咕咕”的声音。摊位前卖者吹着揽生意,买者吹着拣如意,庙会上到处一片斑鸠调,和山林里咕咕鸟的叫声应和着。

过去,赶会的老大娘和朝山求子的小媳妇,下山时,几乎都要买上满满一篮子“咕咕鸡”。出城后,她们坐上卫河北上或南下的木船回乡。河水湍急,两岸绿柳成荫,木船在艄公起锚的号子声中,缓缓离岸而去。此时,岸上三五成群的调皮孩子,跟着船儿跑,边跑边唱:“给俺几个咕咕鸡儿,保您生子又生孙儿。”

笑声中,媳妇们慌着从竹篮里抓起一把“泥咕咕”用力向岸上抛去,孩子们你争我夺地拾起来,咕咕唧唧地吹起来。船儿渐渐远去,哨声此起彼伏……这一意趣横生的民俗画卷,带着乡野的泥土气息,曾经温暖过多少人的幼年记忆?

“泥咕咕”究竟起源于何时?在浚县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曾在这里与隋军争夺黎阳仓。军中有些士兵会捏泥人,他们用当地的黄河胶泥捏塑泥人、泥马,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泥塑在当地蔚然成风。

其实,根据考古发现以及专家论证,浚县泥塑有着更加久远的历史,它源于史前人类的鸟图腾信仰,是远古先民鸟图腾的存世物证。“抟土造人”是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折射人对泥土的情感。杨屯人把大禹治水、武王伐纣、诸侯争霸、三国博弈、隋唐更迭、抗击日寇的英雄豪杰都捏出来,把斑鸠、猴子、老虎、狮子、鸡、狗、羊、马等祥禽瑞兽都捏出来,一边表达着这种情感,一边记录下了祖祖辈辈所经历的生活、历史和爱憎。

如今,这种捏塑仍在持续。可以说,泥咕咕是中国古文化的活化石。

捏咕咕的人

过去,浚县把从事泥塑制作的艺人叫做“捏咕咕的人”,浚县泥塑能穿越千年岁月,至今蓬勃发展,和历代心灵手巧的捏咕咕的人密切相关。

在灿若星河的浚县泥塑艺人谱中,王蓝田是一个标志性人物。他出身泥塑世家,六七岁就跟着长辈人鼓捣泥玩。一块泥巴,到了他手里,搓搓、揉揉、捏捏、塑塑、点点、戳戳、扎扎、捅捅,在手上转不了几下,就成了活灵活现的动物,逗之欲动,呼之欲鸣,叫之欲答。

听树上的鸟叫,他能用一块泥捏一只会唱歌的鸟;闻篱笆园的鸡打鸣,他就用一块泥塑一只会打鸣的鸡。飞禽走兽、戏剧人物等,他都捏得惟妙惟肖。捏神仙最作难,不知道长啥样、啥行头。后来听戏听说书,他就留心神仙长啥样。吕洞宾“天子宝剑在他身,柳枝是他跟班人”,这就可以了:捏个老道,背把剑。汉钟离“身穿八卦衣,芭蕉扇提手里。黄腾腾的风,呼啦啦的雨……”有这几句词,他捏的汉钟离活灵活现。

王蓝田最得心应手的还是“咕咕鸟”。捏好后,略施彩绘,那眼,那嘴,那头,那尾,那羽翅,那体态,逼真可人。捧住一吹,声高,音亮,韵悠长,让听者一时迷惑,真以为咕咕鸟在枝头鸣叫……

1984年春天,王蓝田被邀请到河南省工艺美术总公司表演捏泥咕咕。王蓝田一出手,省工艺美术总公司的人就瞪直了眼,每捏成一件,都是一阵叫好声。人家看重,王蓝田心中快意,便拿出了平生绝技,连着捏了四天,看得大家无比敬服。

过去,浚县泥咕咕只是在古庙会风靡,影响力只局限在河南以及周边省市。以这次展演为分水岭,泥咕咕开始被很多专家和学者青睐,成为一种至大至美的艺术;泥咕咕艺人也从泥巴匠变成了民间艺术家,不仅登上国家大学院校讲台,还多次走出国门,成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经过学院派的不断阐释,民间艺人拥有了更多的艺术自觉,王蓝田之后,根据创作风格和创作题材的不同,浚县泥塑发展出三大流派:以王学锋为代表的泥咕咕派,以“泥猴张”张希和为代表的泥猴派,以宋学海、宋庆春为代表的泥玩派。三派艺人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古老的浚县泥塑艺术花开三朵,硕果盈枝。

传承不息,创新不停,三个流派各有特色,但同源同根,都是浚县泥咕咕的执著传承力量。目前,浚县泥咕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有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在他们的带领下,张福斌、宋庆春、宋楷战、李连顺、王红瑞等一大批泥咕咕能工巧匠和一些崭露头角的年轻艺人,已经成为浚县泥咕咕一支强大的传承生力军。

泥巴蛋涅槃

在杨玘屯,随便问一位老艺人的手艺是怎么学的,他们几乎都会这样回答:“自小跟俺爹学的。”

浚县大伾山东面是黄河故道,这里丰富的黄胶泥即为泥咕咕的原料。农闲时,艺人们挖出离地表2米左右的细腻的泥土,搬运回家。将晒干后的泥土用棍棒捶打或石碾碾碎,然后过筛,使土糁细如面粉。筛过的细土加上棉花或纸浆,掺水和匀,浸泡数日,再用木头捶打数遍,胶泥便变得柔软光滑,像和好的面团一样。

将和好的熟泥搬上案台,开始最重要的工序——捏塑。只见艺人用手团揉泥料,粗略捏出大致轮廓,像捏窝头一样,且转且塑,不到一分钟,一个咕咕鸟的形状便出来了。竹棍儿扎出眼睛,划出花纹,再根据经验扎出气孔,咕咕鸟便开始咕咕叫了。

晾干或经过烧制的泥咕咕,一般用黑色或棕色颜料打底,再描绘上白土粉、大红、大绿、大黄、大蓝等不经调和的颜色,千百年来,一直鲜明如初,丝毫看不出栉风沐雨的影子。

事实上,浚县泥塑也经历过低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浚县正月古庙会被取消,泥咕咕也被禁止捏制。改革开放后,机械生产的新型玩具如潮水般涌来,有些艺人放弃抟泥,纷纷外出打工。

其实,泥咕咕成本低,取材便利,制作也简便,村人到地里挖些土,和巴和巴、醒醒泥就能捏,拿出去就能变成钱。没有风险,没有亏本的担忧,不怕积压,今年卖不完明年还可以再卖。所以,在很多人外出的同时,依然有很多人在坚守。三个流派代表人物更是带头创新,寻求传统泥玩在现代市场中的生存之道。

王蓝田的儿王学锋在村里成立“蓝田泥塑研究院”,建有作坊,与两个儿子一起从事泥咕咕创作和生产,作品以“咕咕鸟”为主,以小件组合群像见长。

张希和有“泥猴张工作室”,手下形态各异、滑稽可笑、妙趣横生的泥猴堪称“绝活儿”,他还创办《泥猴张研究》刊物,为“泥猴派”艺术语言的提炼和发展不遗余力。

宋学海人称“泥人宋”,以捏泥人为主。他的拟人化十二生肖和民俗风情为主题的乡土人物,使浚县泥咕咕品种更多,内容更丰富。他和同仁进行了无数次试验,恢复了浚县泥咕咕传统陶艺烧制技艺,还创新了彩绘工艺。着色既保留了传统泥咕咕施彩的古拙自然,又大胆融入了众色彩绘,最后施清漆护色增光,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此外,宋庆春的“魂子宋工作室”、宋楷战的“寒刀工作室”、李连顺的“脸谱李工作室”等,都是浚县泥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民间的力量,浚县政府的支持也功不可没。早在2000年左右,非遗保护的声音渐起,浚县政府便意识到泥咕咕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对泥塑产业及艺人给予支持和推动:引导成立了“泥塑艺术研究会”,组建了浚县杨玘屯泥塑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建设浚县泥塑原生态文化村项目。泥塑博物馆、泥塑艺术培训学校、生产作坊、生态园区等都极大促进了泥咕咕在现代的发展。

规模化生产、工作室、家庭作坊互为补充,浚县泥塑显示出勃勃生机。2011年河南文交市场,浚县泥咕咕以手工工艺和文化价值挑战紫砂壶,蓝田泥塑以200个份额共83件作品在河南省文交所拍卖3000万元。

篇14:泥土的芬芳作文

“先生,您不后悔您的决定吗? ”船上的书僮望着站在船头眺望的人。“后悔?”他沉吟,低头望着一圈圈划开的涟漪。

记忆回到小时候。那时的他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清朗的眼神中有着对天空的渴望,他好读书,读到先贤的伟业他会激动,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胸腔里不停地膨胀生长……“刑天舞干戚,猛志溢江海”,热血在他脑中“嘭嘭”作响,所以,他自信满满地投入到宦海中去。自以为凭自己的才学抱负可以创造一片经天纬地的大业。

想到这儿,一丝苦笑浮上嘴角。那个曾经羡慕南飞雁的少年,早已在浓黑的官场中死去,他弃官回乡,只为远离那浊水般的官场,他早已厌倦了勾心斗角,厌倦了需要时刻佩戴的面具。虚伪,奸佞,贪婪,那一张张丑恶的嘴脸让他厌恶,他更后悔当初自己踏上那条船,走上没有光明的仕途!“我终于离开了。”他想,“可是我真的释怀了吗?”为什么我还是像负重的驴子一样无力喘息?陶潜抬头,阳光落在脸上,却显出一丝茫然。

船到岸了,他要上岸了,这是他脱离宦海后,第一次踏上那一片让他在梦中也眷恋的土地。

他回望了片刻,终于踏上了故土,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忽然,他的脚步轻快了起来。是的,泥土是如此踏实,比那些虚浮的东西更让人心境安宁。

一望无际的麦田陡然出现在陶潜的面前,浓郁的麦香钻入鼻孔,掸去了漂泊者脸上的倦容。熟悉的乡音,热情的笑脸,海潮般的麦浪声瞬间吞没了他。他闭上眼,全身心沉浸在氤氲着泥土芬芳的田园里,如同一个婴儿沉睡在母亲温软的怀中,安宁,舒畅。

那些不愉悦的往昔消失殆尽。

那些心上的包袱消失殆尽。

古往今来,多少男儿为了所谓的“大济苍生”的梦想而前赴后继,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却苦苦沉浮,忧愁一生。他现在才明白,名利不过是虚浮的流岚,一吹即散;脚底的泥土才是真实的,这泥土是生命的开始,是本真,是你我最初的赤子之心。我愿留下,种豆南山,尽情享受泥土的芬芳,戴月荷锄,深情亲近这一片土地,与泥土相伴的我,才是最真实的我。

陶潜睁开眼,他感觉全身沾满了泥土气息,他感觉他又变回了那个天真质朴的少年,被宦海浸染过的阴影在泥土清爽的呼吸中悄悄褪去,他转头,望向那一际浓郁的绿,释然一笑。

篇15:泥土的发现作文

到了楼下,一个小朋友都没找到,于是我就喊妈妈下来和我玩。玩着玩着,我又想出个新主意:我们到泥土中去找发现?这样我还可以多长点见识。于是我便和妈妈去了小河边扒泥土,扒着扒着,发现了蚂蚁刚刚造好的新家。妈妈说:“这是勤劳的蚂蚁建造的家,它们的家里有育儿室,有食物存放处,还有工作室……”,看着我还在不停的扒泥土,接着妈妈又说:“你破坏了蚂蚁的家,赶紧用泥土把它们的家盖上吧。”我听了妈妈的话,立即找泥土把蚂蚁的家盖上。

当我把别处的泥土搬到这边来时,突然又发现一条蚯蚓,妈妈说:“蚯蚓不仅是一味中药,也能松土,它能活3年,寿命长的能活5年;它还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就是把它砍成两段,它不但不会死去,相反会变成两条完整蚯蚓,非常奇特。”

“那它有多少颗心脏呢?”我好奇地问。

“它的心脏可多了,有四五颗呢!”

“真的吗?”

“真的。”

“哇,这太神奇了!”我大声感叹道。

篇16:泥土的自述作文

我是一片野花下的泥土,到当一颗脆弱无比的小花躺在我身上呻吟着,将要枯倒时我救活了她,给予她水分、营养,让她在地下扎稳了根。冬天我给她以温暖的力量,以支持她活下去;春天,我便让她无尽地汲取我的营养,让它开花开出美丽的花朵。终于有一天,一群脸上充满稚气的孩子们发现了这片花儿,他们与她一起拍照,让我也入了镜。听着他们赞美的语言,我笑了――承载着美丽,我自豪!

我是山边岩石中的小泥土,当无数登山者踩着我的肩膀登上山峰,留下一滴滴汗水来滋养我时我无比的开心。听到登山者们在大山上喊:我成功啦,山顶好美呀!我笑了,我笑了――我承载着荣誉,我骄傲!

我是校园中操场上的泥土,每当温暖的阳光洒在我身上时,小孩儿们便会来到我身上,男孩儿们打篮球、跑步,女孩们跳皮筋、捉迷藏,看着他们无比欢乐的笑容洋溢在脸上时,我也笑了――我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梦想!

篇17:神奇的泥土

泥土是无私的,当一粒种子落入泥土,泥土便用身体为它遮风挡雨,给予它养料和破土而出、直指苍穹的力量。生命不能达到永恒,而泥土可以达到。

由此,我想到了老师。老师如同泥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学生拥有越灿烂的人生,老师给予学生的知识、哲理和智慧也就越多。

我还想到了母亲。母爱不仅忍受了十月怀胎、分娩之痛,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还不辞辛劳将我们抚养长大。正如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那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生活中温暖的细节,也是母爱光辉的真实写照。母爱无需惊天动地,因为它深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正如泥土对植物无微不至的呵护、滋润。

泥土的奉献精神体现在每一位平凡的奉献者身上。而泥土不仅仅是生命的孕育者,它更是每一个生命的归宿。

每年清明,我和家人总会为故去的亲人扫墓,在烧完冥币上完香后,我们总会捧一手新泥,盖在墓的顶端。我想:长眠于泥土中的先祖是否像叶子一样也获得了重生?抑或是在这美好的归宿里得到了永恒?

(指导老师:孙红霞)

篇18:关于泥土的作文

我的第一站是到了一座看似美丽的城市中。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在我的潜意识中,城市应该是整洁干净的,对泥土的敬重也应该更深一层。可当我到了的时候,惊呆了,生活污水和工厂污水随着臭水沟排到各处。日久天长,泥土被浸染成了黑色,散发着阵阵难闻的气味,城市中的绿化带更是寥寥无几。终于找到一棵树,他却已经奄奄一息:“母亲,我快饿死了,给我点干净的水和食物吧,求你了。”看着大树可怜的样子,我心中的某处柔软被触动,给他换上了肥沃的土壤,浇上了干净的水。看到他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叹了口气,赶往下一站。

第二站是到了一个小村庄中。原本以为山清水秀的村庄,此时已经变了样。我的孩子:大树、小草、农作物无一例外,全部都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原来,这里的农民大量使用杀虫剂,导致土壤养分流失,甚至充满了有害物质。孩子们都充满希望地看着我:“母亲,救救我们吧!”看着她们,我的心狠狠地痛了,拿出了自己的最后的食物(肥沃的土地与干净的水源)送给他们,心中的最后一丝火焰熄灭了。

我漫无目的地走在这世上,望着脚下全部都被污染的泥土,心中很是遗憾,没曾想,我的旅行竟是如此结果。食物全部给了孩子们,自己已经饿得抬不动双脚了,可我依然努力着,因为,我向往一个世外桃源。可世界上还会有这样的一块净土吗?我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终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上一篇:2011综合治理典型材料下一篇:精选海伦凯勒的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