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二教师版

2024-06-19

导学案二教师版(精选6篇)

篇1:导学案二教师版

芦蒲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体会伟大的母爱,感受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二、自主预习

课文那些内容是写“我”抱母亲的?从文中画出来。

三、合作探究

⒈“我愧疚的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①愧疚是什么意思?②“我”我为什么愧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①“突发奇想”是什么意思?②“我”为什么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请写一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检测提升

重点文段品读。

我(座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象)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的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① 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② 护士不忍离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母亲为什么闭上眼睛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如果你是站在边上的那个护士,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导学案二教师版

【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著有《七录斋集》等。

时代背景: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党羽遍布天下。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蓼洲周公),同情周起元,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魏阉借机指使死党苏州巡抚毛一鹭加罪周顺昌并逮捕了周顺昌。这一行为激起了苏州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崐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一年以后魏阉被皇帝贬往凤阳看陵,魏忠贤于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魏忠贤生祠一夜被捣毁。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重葬于魏生祠原址,并立了墓碑。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3)敛赀财以送其行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亦曷故哉

2.古今异义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吴之民方痛心焉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3.一词多义

(1)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其志士之悲哉 而又有剪发杜门

(2)行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其辱人贱行 行之敛赀财以送其行

(3)固 轻重固何如哉 斯固百世之遇也

(4)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

(5)徒 慷慨得志之徒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6)按 缇骑按剑而前 按诛五人

(7)得 慷慨得志之徒 人皆得以隶使之

4.词类活用

(1) 去今之墓而葬焉 / 其疾病而死 / 缇骑按剑而前 /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2) 人皆得以隶使之

(3)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 安能屈豪杰之流

(4) 不敢复有株治 (5) 不能容于远近

二、文言虚词

1.而 (1) 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2) 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2.以

(1)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 (2)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3)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4)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6)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

(1) 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 (2)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

(3) 吴之民方痛心焉(无实义)

4.之

(1)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3)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4) 佯狂不知所之者

(5) 人皆得以隶使之 /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初中文言文复习纲要(九年级备课资料)

★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6(必修备课资料)

★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

★ 高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 《我有一个梦想》(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 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 沁园春长沙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资料

★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

篇3:高效课堂下教师如何使用导学案

一、课前预习环节是关键

预习是导学案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导学案应该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 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提前预知, 对学习有个强烈的期待。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作为老师, 一定要做好导学案预习阶段的过程指导, 要设计好预习的环节, 布置好预习的要点、方法、要求, 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做好的导学案课前一定要收, 教师可以全部批改, 也可以部分批改, 绝不能不批。学案检查要及时到位, 对于问题较多的题号做好记录, 做到心中有数, 必须坚持先学后教, 不学不教, 提前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二、课上互动探究是核心

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 首先复习旧知, 反馈上节检测中的问题, 然后是小组交流、讨论导学案上本节课内容, 进行合作性学习。而教师一定要巡视, 要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对学生有争议的答案可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 一定要熟记于心, 在点拨时解决。教师的巡视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过程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 等等, 以使教师的学习引导能有的放矢, 切中要害。

在课上, 老师的引导十分重要。我们以前的教学, 存在很多的弊端,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 讲得太多, 面面俱到, 学生成了输入知识的机器, 输出知识的传声筒, 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强, 无法激活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 所以, 学习虽苦, 却收效甚微。因此, 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 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在探索的基础上, 让学生感知新知识, 感受新体验, 要让学生放手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思考解答, 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 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 也不能当“甩手掌柜”。最后, 教师就学生的问题及本堂课出现的问题精讲、点拨、解疑释惑, 师生集体交流, 学生归纳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要抓住要害, 讲清思路, 明晰事理, 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 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

课堂后两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下一节的新课, 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 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解新学案, 让学生的预习有目的性、针对性。一定要让学生提前做好下节课的准备, 只有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起来才会减少盲目性, 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

三、课后总结反思是发展提高

这节课的课后就是下节课的课前, 教师除了检查下节课的导学案外, 还要批改上节课的巩固案, 巩固案必须全批, 不能部分批, 这是检查和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了解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下节课的反馈才能及时, 有的放矢。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课后我们还应该及时做好上堂课的总结, 反思我们的导学案设计时是否立足学生实际, 突出引导功能, 是否注重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启发性和引导性;巩固案作业量是否适当, 是否体现了层次性等;检测题是否精选, 学生能否及时完成, 能否拓展学生思维, 形成相关技能,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反思, 能提高我们编制导学案的质量, 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对于导学案的使用,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导学案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指导、教导。 (2) “学”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 能自主地具有开创性学习, 是在一种充分参与的状态下有目的、有思维的学习。 (3) 注意使用“法”, 即方法的指导, 学习策略的指导。这是学生提高的关键所在。

篇4:“水资源”导学案设计(人教版)

运用“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说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1951—2010年)图”,分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联系实际,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逐步树立珍惜及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思想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与方法

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措施;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等。

三、学习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千百年来,她给予炎黄子孙无尽的力量和营养,被誉为“中国民族的母亲河”。当你阅读完“母亲河的遭遇”后,有何感想?在图1中的这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危机。那么,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今天,大家就一起来学习——水资源。

★自主预习,探索新知

教学提示:①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75~80页,把握本节基础知识,注意做到读、写、指、划,并记录疑问。②小组内互相检查、提问,疑难问题可放到下个环节进行探究。③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时空分布不均

(1)通常将分布在陆地的 称为水资源。 和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从时间分布看, 季我国降水丰沛,河流水位上涨,流量急增,水资源供应充足,容易造成 灾害; 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

(3)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 。大致以长江流域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 以上,北方不足 。我国北方的 和 ,缺水最为严重。

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 。

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

(2)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为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 工程,该工程分 、 、 三条调水线路,将 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 和 地区。

(3)《 》中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 。

(4) 用水, 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设计意图:“自主预习,探索新知”部分,根据教材最基本的知识设计了6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教材图文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其目的是在省时高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提示:①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基础知识,对疑难点展开讨论,再完成探究问题。②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实际能力分配1~2道探究题,先自主探究,不能完成的问题通过小组互动解决,最后组长梳理存在的问题,组织讨论。③展示探究成果时先由各小组推选1名代表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最后得出结论,并对各组的探究学习情况相互做出评价。④此环节用时15分钟。

活动一:探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1.探究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小组探究】

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活动。

(1)读图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随季节变化规律。

(2)分析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原因。

(3)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有何规律?

【归纳小结】

从空间分布看, 我国降水丰沛,水资源供应 ;

降水少,水资源供应 。另外,我国降水的 大,有时会出现连续几年丰水或连续几年枯水的情况。

【点石成金】

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造成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差异。另外,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容易形成连续几年丰水或连续几年枯水的情况。

2.探究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小组探究】

读“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色笔描出我国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指出它们分别大致是哪两个水资源分布带的界限?

(2)从图3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3)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哪种产业?为什么?

【归纳小结】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 , 和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点石成金】

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丰北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制约着种植业的发展,适宜发展畜牧业。

活动二:探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自我突破】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各是什么?

(2)说说水库有哪些主要功能?

(3)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

【小组探究】

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图4),完成下列活动。

(1)南水北调工程,是将什么流域的水调到什么地区?该工程连接了我国的哪些水系?

(2)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中线、西线方案的路线。你认为哪条路线工程量最小,最易施工?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你所了解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结合“南水北调示意图”,说说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4)联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结合当地实际,说说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归纳小结】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2)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调到 和 地区。该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方案,其中,解决西北地区缺水的是 工程。

【点石成金】

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分别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活动三:探究保护水资源

【自我突破】

读漫画“瀑布洗车行”和“就地取‘材”(图5),完成下列活动。

(1)两幅漫画各反映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针对漫画反映的水资源问题,人们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小组探究】

读“中国节水标志图”(图6),完成下列活动。

(1)谈谈你对“中国节水标志”含义的理解。

(2)目前,面对我国严峻的缺水和水污染问题,作为当代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就如何构建节水型社会,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3)请你设计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

【归纳小结】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采取的相应措施为 、 。

【点石成金】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面临着浪费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节约用水、 治理和防治水污染等措施。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导学案”的“重心”,“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对“自主预习,探索新知”环节存在的问题(本节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部分活动分两个层次,一是“自我突破”(对难度不大的问题尽可能自己探究解决);二是“小组探究”(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来解决)。

★梳理总结,强化目标

教学提示: 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②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是什么?③此环节用时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梳理”(图7),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有效识记重点知识。

★当堂检测,知能升级

教学提示: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图8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

A.土地资源紧张

B.生物种类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矿产资源枯竭

2.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得出表1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我国正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图9),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4.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 “望水兴叹”。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改变当地气候 B.人工降雨

C.兴修水利工程 D.防治水污染

5.河流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河流中,属内流河的是 ;③、④河流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

(3)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至少列举2条)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知能升级”通过具体的“实战演练”,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即检验本节课堂学习是否达到“高效”。

专家点评:该导学案的学习流程清晰流畅、层层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具体高效,便于操作,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动方式灵活多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间安排科学合理,精讲多练,努力打造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情感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一是从生活中感知地理。本学案多处凸显地理学科的“生活性”,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二是从图像中发现地理。学案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地图、图片等,通过设计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从探究中感悟地理。本学案在“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栏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通过小组探究、探究结论、点石成金三个流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能够注重学生认知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案在“当堂检测,知能升级”环节设计上,缺乏多样性,建议教师精选试题,力求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山东省济宁市特级教师、山东省汶上县地理教研员 高艳峰)▲

(4)联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结合当地实际,说说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归纳小结】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2)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调到 和 地区。该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方案,其中,解决西北地区缺水的是 工程。

【点石成金】

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分别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活动三:探究保护水资源

【自我突破】

读漫画“瀑布洗车行”和“就地取‘材”(图5),完成下列活动。

(1)两幅漫画各反映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针对漫画反映的水资源问题,人们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小组探究】

读“中国节水标志图”(图6),完成下列活动。

(1)谈谈你对“中国节水标志”含义的理解。

(2)目前,面对我国严峻的缺水和水污染问题,作为当代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就如何构建节水型社会,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3)请你设计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

【归纳小结】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采取的相应措施为 、 。

【点石成金】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面临着浪费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节约用水、 治理和防治水污染等措施。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导学案”的“重心”,“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对“自主预习,探索新知”环节存在的问题(本节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部分活动分两个层次,一是“自我突破”(对难度不大的问题尽可能自己探究解决);二是“小组探究”(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来解决)。

★梳理总结,强化目标

教学提示: 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②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是什么?③此环节用时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梳理”(图7),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有效识记重点知识。

★当堂检测,知能升级

教学提示: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图8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

A.土地资源紧张

B.生物种类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矿产资源枯竭

2.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得出表1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我国正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图9),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4.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 “望水兴叹”。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改变当地气候 B.人工降雨

C.兴修水利工程 D.防治水污染

5.河流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河流中,属内流河的是 ;③、④河流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

(3)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至少列举2条)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知能升级”通过具体的“实战演练”,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即检验本节课堂学习是否达到“高效”。

专家点评:该导学案的学习流程清晰流畅、层层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具体高效,便于操作,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动方式灵活多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间安排科学合理,精讲多练,努力打造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情感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一是从生活中感知地理。本学案多处凸显地理学科的“生活性”,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二是从图像中发现地理。学案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地图、图片等,通过设计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从探究中感悟地理。本学案在“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栏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通过小组探究、探究结论、点石成金三个流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能够注重学生认知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案在“当堂检测,知能升级”环节设计上,缺乏多样性,建议教师精选试题,力求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山东省济宁市特级教师、山东省汶上县地理教研员 高艳峰)▲

(4)联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结合当地实际,说说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归纳小结】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2)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调到 和 地区。该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方案,其中,解决西北地区缺水的是 工程。

【点石成金】

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分别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活动三:探究保护水资源

【自我突破】

读漫画“瀑布洗车行”和“就地取‘材”(图5),完成下列活动。

(1)两幅漫画各反映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针对漫画反映的水资源问题,人们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小组探究】

读“中国节水标志图”(图6),完成下列活动。

(1)谈谈你对“中国节水标志”含义的理解。

(2)目前,面对我国严峻的缺水和水污染问题,作为当代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就如何构建节水型社会,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3)请你设计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

【归纳小结】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采取的相应措施为 、 。

【点石成金】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面临着浪费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节约用水、 治理和防治水污染等措施。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导学案”的“重心”,“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对“自主预习,探索新知”环节存在的问题(本节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部分活动分两个层次,一是“自我突破”(对难度不大的问题尽可能自己探究解决);二是“小组探究”(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来解决)。

★梳理总结,强化目标

教学提示: 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②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是什么?③此环节用时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梳理”(图7),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有效识记重点知识。

★当堂检测,知能升级

教学提示: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图8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

A.土地资源紧张

B.生物种类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矿产资源枯竭

2.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得出表1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我国正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图9),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4.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 “望水兴叹”。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改变当地气候 B.人工降雨

C.兴修水利工程 D.防治水污染

5.河流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河流中,属内流河的是 ;③、④河流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

(3)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至少列举2条)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知能升级”通过具体的“实战演练”,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即检验本节课堂学习是否达到“高效”。

篇5:《静女》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

西周初期

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它是我国

现实

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

《诗》

《诗三百》,到

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

风、雅、颂

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

赋、比、兴

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

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

重章叠句、反复吟唱

。(结合《诗经·蒹葭》)

二、字词梳理:

①注音。(在文中标注)

姝(shū)

俟(sì)

(xiàn)

踟蹰(chí

chú)

娈(luán)

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

怿(yì)

归(kuì)荑(tí)

洵(xún)

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

“爱”通“薆”:隐藏、“见”通“现”:出现

自牧归荑

“归”通“馈”:馈赠

说怿女美

“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的匪女之为美

“匪”通“非”:不是

③解词。

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形容词词头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音节助词,无意义

姝:美丽

俟:等候

城隅:城上的角楼

踯躅: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娈:美好

贻:赠送

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怿:喜爱

洵:的确,确实

[我的疑惑]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

[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归类整理。

重点研读:

一、读一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

1、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情感。

2、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3、熟读成诵。

二、演一演:学生边读边讨论,用话剧的形式,演出《静女》中含蓄、朦胧的一幕幕,认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态及心理活动。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

⑵抽签决定由哪几个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三、议一议:

1、整首诗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第一章写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第二章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第三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2、找出描写静女的词语,再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静女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抒情主人公(小伙子)对姑娘的情感是怎样的?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明确:

①静女的形象分析

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诗章中直接交代了这一点,即“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诗章之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再次,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但她活泼机灵,富有智慧。为什么女主人公“爱而不见”呢?有这样的可能——第一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在当时,有没有异常情况出现,不适合约会,有则不赴约,无则赴约;第二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看看赴约的男子有没有耐心反过来等她,值不值得自己的付出,值得就赴约,不值得就打道回府嘛;第三种可能:女主人公故意捉弄一下男主人公。综合上面三种可能,透露出女主人公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而委婉含蓄可以从诗章的下半部分——她喜爱男主人公却并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荑”表现出来。

②男子的形象分析

首先,男主人公是有爱心(爱慕之心)的。其次,男主人公是有诚心(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再次,男主人公是有耐心(忍耐之心)的。最后,男主人公是憨厚的。女主人公没有出现,男主人公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急得他是挠头、抓耳又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见其憨厚。综上所述,男主人公是一位憨厚而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的可以让女主人公托付终身的好男儿形象。

人物

性格

静女

娴静美丽

活泼机灵

大胆开放

男子

憨厚朴实

痴情

诚信

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赋”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篇爱情回忆录,通过回忆,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双方一次“城隅”幽会的一个片段情景。

②“比”的表现手法。诗章中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

③“兴”的表现手法。诗章中的男主人公是喜欢女主人公的,但他却没有直接说“我喜欢静女”或“我喜欢你”,而是先说我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然后才含蓄委婉地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因为喜欢静女,才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爱屋及乌。这里,男主人公先说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就是为了后来表达喜欢静女。

④细节描写。(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

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刻画人物形象:女子,调皮;男子,急躁。表达思想感情: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

⑤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体现在描写女子美丽上,对女子的喜爱等。

⑥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使诗歌在音律上收到美的效果。

4、你追求的爱情是怎么样的?或者由诗歌中的爱情联想一下我们身边的爱情。

☆训练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D)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4、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1)错题号及分析:

2)正确解法:

《诗经》中赋、比、兴的解释,从来就有很多说法,这里,我们只引用朱熹的话加

【资料补充】

1、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对赋、比、兴三种手法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敷:陈述、铺陈)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用今天的话说:“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赋、比、兴都是诗人用以构筑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说来,虽某些诗侧重用赋、或比、或兴,而多数则是交互运用。

2、《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静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________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_____篇,它是我国

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______或__________,到_______,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_____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

。(结合资料补充1《诗经·蒹葭》)

二、字词梳理:

①注音。(在文中标注)

姝()

俟()

()

踟蹰()

娈()

贻()

彤()管

炜()

怿()

归()荑()

洵()

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_____、_____

自牧归荑_____

说怿女美_____、_____

匪女之为美_____

③解词。

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_____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

姝:_____

俟:_____

城隅:_____

踯躅:_____

娈:_____

贻:_____

炜:_____

怿:_____

洵:_____

重点研读:

一、读一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

1、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情感。

2、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3、熟读成诵。

二、演一演:学生边读边讨论,用话剧的形式,演出《静女》中含蓄、朦胧的一幕幕,认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态及心理活动。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

⑵抽签决定由哪几个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三、议一议:

1、整首诗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2、找出描写静女的词语,再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静女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抒情主人公(小伙子)对姑娘的情感是怎样的?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人物

性格

静女

男子

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你追求的爱情是怎么样的?或者由诗歌中的爱情联想一下我们身边的爱情。

☆训练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4、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1)错题号及分析:

2)正确解法:

《诗经》中赋、比、兴的解释,从来就有很多说法,这里,我们只引用朱熹的话加

资料补充:

1、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对赋、比、兴三种手法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敷:陈述、铺陈)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用今天的话说:“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赋、比、兴都是诗人用以构筑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说来,虽某些诗侧重用赋、或比、或兴,而多数则是交互运用。

2、《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篇6:导学案二教师版

1 学案的设计

针对语文新授课的特点, 学案的设计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 以课本为基础, 以利于学生的自学和能力的培养为前提,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1 学案的设计原则

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基础, 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 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为尽可能的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学案的编写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1 课时化原则

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高中语文新教材内容的编排基本上是一小节一课时,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有利于学案的编写。而新教材的实施就需要教师对新课标和教材都需进行深入地研究, 宏观把握, 细节入手, 按课时编写学案。这样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 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 有利于课时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1.1.2 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引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编写, 除一般地注意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之外, 还必须重视所编问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科信息的准确性;学科信息的系统性;学科信息的思想性;学科信息的启发性;学科信息的多样性;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使之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 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 具有较强的思考性。重视对读图的指导、对实践和社会认知方法的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1.1.3 生活化原则

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语文学科特色, 在学案设计过程中, 应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 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与现象,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性化原则?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 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 中等生看到激励, 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1.2 学案的组成

学案的组成应相对固定, 同时应根据每一课时的具体需要灵活地编写。组成学案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 情意目标, 能力目标等等。并给出学习的要求, 如对认知目标的要求可用“识记”、“理解”、“运用”等, 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知识结构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网络等等。知识结构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 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综合程序问题?紧扣新课标要求, 围绕重点难点进行编写, 并渗透认知方法的指导、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技能训练?包括课堂活动 (练习) , 课后讨论 (思考) 等等, 题不求多而求精, 以巩固所学, 培养能力, 并获得反馈。

总之, 学案应围绕着新课标和教材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 融入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灵活而人性地编写, 提高教学效益, 实现教学目标。

2 学案的实施

2.1 课前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 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2 课堂讨论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 可以教师提问学生, 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 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他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 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 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 要结合学生生物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 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 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当然, 作为新授课, 无论教师对教材内容怎样挖掘, 最终都应回到课本这一层面, 所谓深入而浅出。

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 并及时给出解答, 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 既巩固所学, 又使学生学有所用, 并获得一种艰苦 (脑力) 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 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 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 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 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2.3 课后巩固深化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 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 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 以收到实效。

在新授课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 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语文学科相结合, 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 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 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成绩转向学习的主体-学生-人, 关注人的情感,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 培养其思维, 传授其技能, 并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法在课堂内外创设了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 教师乐教、善教, 学生活学、会学。促进全体发展, 关注个体提高。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 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 加深了师生情谊。提高了教学质量, 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3 学案教学的意义

3.1 学案教学是教师集体备课的平台

学案教学在学生程度基本一样的前提下, 教学进度可以统一, 在制订教学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标、例题、练习题, 学案可以体现各教师的教学思想, 发挥各教师的教学优势, 每个教师可制订不同章节的学案, 学案就成了教师交流、能力提升的平台, 教师集体的优势得以发挥, 学案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有利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学案制订和集体使用节约了教师的精力, 使教师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

3.2 学案教学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

有了学案, 学生便知道课堂的教学内容, 课前可以进行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前学不会的内容, 学生可以进行讨论解决, 再有不会的问题课堂上由教师点拨、指导, 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学案上的难点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查阅资料、思考、实验、检验发现的问题, 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完成教学目标, 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平台。

3.3 学案教学是学生灵活学习, 教师驾驭课堂的平台

学案教学是开放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时间、丰富的学习内容、更加广阔的知识视野, 能适应程度不同的学生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学案的教学内容, 完成学习目标, 还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围绕学习目标探究感兴趣的其他问题, 程度差的学生围绕着学案的目标学习, 可以完成基础目标。学案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了成功的感觉, 实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也为教师驾驭课堂提供了平台。

3.4 学案教学是教师、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的平台

学生遇到困难问题, 可直接问老师、问学生, 老师可以问学生。

关注学生的最佳答案, 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正确结论或错误的结论。学案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传统的教案教学是教师自导、自演的课堂教学, 是教师整理好的知识, 灌输给学生, 学生是观众, 被动听课, 不能自主学习。学案教学是教师写好的剧本, 学生是剧本中探索知识的主人翁, 是课堂学习的急先锋, 主导着课堂学习的进度和效果, 。教学中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 才是成功的教学, 学案教学恰恰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是学生学习的天地。

综上, 学案导学在革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学生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方面, 尤其是在促进教师成长层面, 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学案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以学案教学实施的过程为切入点, 探究了学案的设计, 学案的实施, 阐述了学案导学在促进教师成长层面的意义。

关键词: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师成长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29.

[2]王昌善, 张希希.变革与反思:对我国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检视[J].课程.教材.教法, 2009 (1) :72-77.

[3]刘旭.教师专业教学机构设置体制的比较与选择[J].教师教育研究, 2009 (1) :6-10.

[4]赵昌木.教师成长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4:36-76.

[5]吕世虎.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4.

[6]刘旭东, 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4:89-109.

[7]罗建国.教学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新课程研究 (教师教育) , 2009 (4) .

上一篇:双十一横幅口号下一篇:关于西游记阅读心得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