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监督工作基层院量化考评

2024-07-13

侦查监督工作基层院量化考评(共4篇)

篇1:侦查监督工作基层院量化考评

(三)侦查监督工作(基本分:75分)

1、严格依法审查案件,办案工作规范,无违法违规行为,得基本分75分。

2、依法履行审查逮捕职责。人均审查逮捕数„人均审查逮捕数=批准、决定和不批准(不予)逮捕案件人数之和/该院干警人数‟超过本类区人均审查逮捕数„本类区人均审查逮捕数=本类区批准、决定和不批准(不予)逮捕案件总人数/本类区干警总数‟的,每超1人加1分。

3、切实提高审查逮捕案件质量。事实证据、适用法律未发生变化,错捕(即捕后作绝对不诉、除调解外撤案或被判无罪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1人扣5分,导致刑事赔偿的每人再扣5分;经复议或复核改变原决定的,每人扣5分。

4、严格执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向职务犯罪嫌疑人宣布逮捕决定时,应同时告知如不服逮捕决定,可在三日内向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提出异议,未告知的,每人扣2分。

5、全面履行刑事立案监督职责。监督侦查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侦查部门立案的,每件加2分;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每人加1分;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每人加4分;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每人加10分;书面监督不应立而立案件,侦查机关撤案的,每件加1分;立案监督的案件,侦查机关在两个月内没有侦查终结,未发出催办函的,每件扣1分;立案监督的案件作不捕的,每人扣5分;未办理立案监督案件的,扣10分。上级院通过受理群众控告、举报和有关部门转办信访材料等途径,发现对侦查机关应该立案而不立案和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案件基层院未及时监督的,每人扣5分。(省院侦监处建议立案监督加分由3分改为2分,加分封顶由原来20分改为40分)。

6、积极履行侦查活动监督职责。纠正侦查机关变相延长羁押期限、重新计算羁押期限不当、违法取证、变更强制措施不当等其他严

重违反程序法的行为,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侦查机关有书面反馈材料的,每件加1分;针对发案单位监管、制度方面的问题发出《检察建议》,被相关部门、单位采纳并有书面反馈的,每件加2分。上级院通过受理群众控告、举报和有关部门转办信访材料等途径,发现对侦查机关侦查活动违法情形基层院未及时监督的,每人扣5分。(省院侦监处建议加分封顶由原来20分改为40分)。

7、强化侦查活动监督中的纠正漏捕工作。纠正漏捕每到案1人加1分,纠正漏捕后起诉的,每人加1分;纠正漏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刑徒刑、死刑的,每人分别再加1分、3分、5分;纠正漏捕后事实证据、适用法律未发生变化,作绝对不诉、除调解外撤案或被判无罪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每人扣5分;应当追捕而没有追捕的,每人扣2分。(省院侦监处建议加分封顶由原来30分改为50分)。

8、提高侦查监督中发现职务犯罪线索能力。审查中发现执法违法、司法不公等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有关行政执法、司法人员等涉嫌违法违纪被有关部门作纪律处分的,每人加1分;被立案侦查的,每人加2分。

9、加强逮捕案件复查工作。年内必须对捕后不起诉、判无罪案件和经复议、复核改变原不捕决定的案件进行评查分析,写出书面分析报告报设区市院,否则扣5分;其中未逐案对复议、复核改变原不捕决定的案件进行剖析并在相应时间内报设区市院的,每件扣2分。

10、严格遵守办案时限及备案规定。超法定时限办案未造成超期羁押的,每件扣5分;未督促侦查机关在法定期限内送达执行回执的,每件扣5分;对该报备案件不报备或未按法定期限报备,或案件材料报备不准确的,每件扣1分。

11、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符合不捕直诉条件的案件适用不捕直诉,每人次加1分;深化不捕说理工作,规范说理文书的名

称和格式,发出不捕说理文书后,侦查机关未提请复议,也未引发被害人涉检上访的,每件加1分。

12、认真开展青少年维权工作。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维权工作,创新维权方式,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加2分。

13、提高侦查监督队伍形象。年内被设区市院、省院、高检院评为“十佳侦查监督办案能手”、“侦查监督优秀检察官”的,每人次分别加1分、3分、5分;被评为“全国侦查监督十佳检察官”的,每人次加10分。

14、落实违法违规办案追究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每人次扣20分并取消该院评先资格:在审查批捕阶段超法定时限办案造成超期羁押的;有符合人民监督员监督条件的案件未启动该程序的。

篇2:侦查监督工作基层院量化考评

第一章

一、目的

1、保障企业中心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规范支部日常管理,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3、强化党员教育,提升党员素质,有效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

2、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3、量化可追朔原则。

第二章 考核主体、对象和周期

三、考核主体

考核主体为集团公司党委。(党委办为考核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

四、考核对象

集团公司党委辖下各基层党组织。xxx党总支下属各支部亦按基层党支部工作量化考评制度考评。

五、考核周期

每季一次自评统计;年终一次汇总统计。

第三章

六、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时间和方法 包括“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支部活动、党建宣传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交纳党费等,具体内容及要求参照《xxx有限公司党委基层党组织工作量化考评表》。

七、考核时间

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5日各基层组织作自评,每年12月30日前年终统计,综合评定。

八、考核方法

1、各基层党组织每季对照《xxx有限公司党委基层党组织工作量化考评表》自评后交党委办。

2、各基层党组织每年12月30日前作自评汇总统计,连同本支部总结及下计划交党委办。

3、党委办负责对季度评价、评价的真实性作跟踪复核,年底时提交集团公司党委作考核评定。

第四章 考核结果的应用

九、考核结果的应用

1、考核结果是基层党组织日常工作持续改进的重要输入。

2、考核结果将作为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依据。

第五章 附则

十、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集团公司党委。

篇3:侦查监督工作基层院量化考评

调研采取实地考察调研的方式, 对在哈18所高校进行实地调查走访, 发放了调查问卷, 进行面对面的工作交流。在对调查资料与问卷汇总后形成了“三育人”工作调研报告。

1“三育人”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三育人”工作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已经有20余年历史。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第三次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包括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主要途径就是依靠教书育人”、“高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育人这个根本任务来进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反复提出科教兴国, 教育为先的工作目标, 充分认识到未来国家的强大和发展、国家整体实力的高低与今天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紧密相关, 今天我们培养人才的质量决定着我们中华民族明日的复兴。“三育人”工作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 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1.1 在哈高校“三育人”工作概要

在哈18所高校都开展了此项工作。学校的党政工团领导一直把“三育人”工作当作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来抓。形成以“三育人”工作为主线, 将各项工作贯穿起来, 以实现高校育人的目的。将“三育人”工作作为所有工作的溶汇点, 通过抓“三育人”工作来带动整体工作发展。在哈高校的“三育人”工作均在党委统一领导下, 由工会牵头主抓, 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原则。有95%的学校成立了“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 由党委书记任组长, 主管党群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校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团委、学工部及各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任组员。有50%的高校设立了“三育人”工作二级领导小组, 即各学院或系的“三育人”领导机构, 负责领导开展本单位的“三育人”工作, 接受校“三育人”领导小组的领导与监督, 并定期向校“三育人”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网络管理体系。

多年来, 各高校在贯彻落实“三育人”工作中, 形成了依法管理, 依法执行, 依法监督的模式, 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但得到了学校教职员工的认可, 更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誉。在哈各高校都能定期召开常委会讨论研究“三育人”领导小组提出的计划、任务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个别高校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适时修订工作条例。如黑龙江大学近几年来曾三次讨论修改《黑龙江大学“三育人”工作条例》, 为开展“三育人”工作出主意, 出思路, 肯投入, 将“三育人”奖与教学奖、科研奖并列为学校三大奖。通过“三育人”调查和经验交流会的形式检查督促各院、部“三育人”领导小组的工作, 不断完善“三育人”网络运行机制。

1.2 三育人量化考评提出的必要性

为了明确“三育人”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位置, 所有的在哈高校在制订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时, 把“三育人”工作列入计划, 提出要求, 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推进。一些高校定期召开会议部署“三育人”工作方案, 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及工勤人员召开座谈会, 研究“三育人”工作的新情况, 出现的新问题, 探讨解决的新途径。每两年由校党政和工会联合评选“三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 被评选上“三育人”先进个人的教职工在分房、评职、晋级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此外, 个别高校由工会负责定期对全校各个部门的“三育人”工作进行检查。在每年年终针对本年度的“三育人”工作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总结。在调查中发现, 各高校面临相同的问题, 即对各部门的“三育人”的整体工作的考核都没有一个规范的科学可操作的办法, 以此对各部门的“三育人”整体工作进行准确地评价。在开展“三育人”先进集体评选工作的高校也仅仅停留在看事迹材料, 评委坐在一起凭借主观印象进行评选, 工作评价的公平性较低。在调研中各高校普遍认识到建立科学的工作考评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2“三育人”工作考评体系作用探究

三育人量化考评工作是对三育人整体工作的工作内涵的规定和工作完成程度的量化体现, 在科学的量化考评体系规范下, 三育人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地位会得到进一步凸现, 效能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各种关系会更加协调, 在一定意义上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其一,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三育人”考评体系, 有利于将“三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和收到实效,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三育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为开展好“三育人”工作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实践体系, 需要建构相应的制度体系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三育人”工作是对高校教师、行政人员、服务人员全方位人员提出的育人要求, 因此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类制度中, 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及人际交往关系都会提出一些规范性的育人要求, 而“三育人”考评制度的建立综合体现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和具体要求。对考评指标和考评标准进行必要的具体化、规范化的处理, 为考评工作提供价值判断的直接依据。可以说, “三育人”考评制度的建立, 不仅体现了制约和影响育人活动主体行为互动模式和交往关系, 而且还反映出学校内部不同组织与个人在育人考评中的地位与角色特征, 从而使育人考评制度与其他与育人相关的各种制度建立起较为密切的内在联系, 有利于将“三育人”工作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其二, 构建科学合理的“三育人”考评体系, 有利于拓宽工作视野, 促进工作研究,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三育人”工作开辟了新的工作途径。建构一个科学可行的“三育人”考评指标体系, 必须根据高校“三育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认真分析高校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各类服务人员的基本特点, 深刻认识评价对象的内涵和外延, 才能对其育人行为的基本特征做出准确的判断。在“三育人”考评指标建立的过程中, 必须把复杂的整体对象分解为横向各个独立不相关的二级或三级指标, 把对复杂的整体或比较抽象的原则要求转化为相对比较具体的、可操作的各个组织部分。这样以来, 无论从认识论还是方法论的意义上, 都为认识和研究高校“三育人”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其三,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三育人”量化考评体系, 有利于“三育人”工作内容创新、载体创新和管理创新, 为加强和改进“三育人”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工作机制。在高校“三育人”工作实践中, 有时我们面对存在的一些问题, 往往陷入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的窘境。通过进一步完善“三育人”工作制度体系的建设, 科学建构高校育人考评体系, 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三育人”工作提供新的工作切入点, 为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工作机制, 全面提升育人工作水平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

3 当前高校“三育人”考评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量化考评最初应用在企业管理中,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了极高的效能。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机关、事业单位也引入了量化考评制度, 在人事管理、人员考核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要求高等学校不断探索“三育人”工作新途径, 更好地服务于改革, 优化管理结构, 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人才, 一些高校思考酝酿在“三育人”工作中引入量化考评机制。

到目前为止, 在哈市高校中, “三育人”考评体系的建设基本尚处于空白状态, 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 用以规范和调整高校的“三育人”工作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 将这项工作做实, 建立科学规范的“三育人”量化考评体系应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 要强化高校“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地位。“三育人”量化考评工作贯彻到何种程度, 与施行这一政策的组织体即工作领导小组的地位高低紧密相关, 只有保证了“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地位, 使之成为执行“三育人”考评体系的主体, 才能将考评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 要坚持科学规范原则。科学性即真理性, 它是考评体系的生命线。在确定考评体系时首先应符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 保持正确的教育工作方向, 同时要服从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安排。指标内容确定要经过严格筛选, 宽窄适中。

三是, 在设定考评指标时要突出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即合情合理, 没有偏向, 这是量化考评的基础。没有公平性就难以形成竞争机制, 相反会挫伤积极性。

四是, 可操作性原则。为了便于执行、便于考评, 考核内容要简明, 考核方法要简化。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按照既定的考核体系制定“三育人”工作量化考评表, 让考评内容一目了然。

五是, 要不断加强对“三育人”考评体系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 使这一制度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保持活力, 不断激发广大教师、行政人员、各类服务人员的育人意识, 从而整体提高育人质量, 最终完成高校的育人任务。

参考文献

[1]孙家学.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 2005, 10.

篇4:侦查监督工作基层院量化考评

一、新形势下基层反贪侦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案件侦查渠道狭窄,侦查活动经常处于被动局面。

多年来,侦查渠道狭窄一直是反贪部门进一步开展侦查工作的瓶颈,直接导致了整个侦查工作陷于被动的困境。一是案件来源主要依靠举报,成案率较低。通过对近年的举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举报贪污贿赂犯罪处于不均衡状态,忽高忽低很不稳定;举报线索中质量较高、初查后能够立案的较少,而表面化、感情化、抓不住事、道听途说、举报失实的居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案件线索成了制约办案的“瓶颈”问题。查办案件是情报信息和经验知识的综合运用,但目前反贪工作中经验积累运用较全面,而情报信息的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案件情报信息的积累不够全面、系统,管理比较分散,分析运用不够深入、透彻,办案时难于做到“耳聪目明”。二是作案手法向隐蔽性和智能化发展,给侦查带来很大困难。经过我们反贪部门多年的打击和查处,一些犯罪分子开始变得狡猾,犯罪活动只在特定人员之间进行,封闭性和隐蔽性较强;甚至在有的案件中,违纪和犯罪的界线难以分辨。同时,在作案时,犯罪分子往往首先建立错综复杂的保护伞和关系网,结成了坚固的利益共同体,造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实际情况。因此,一般难以掌握第一手材料,就更难发现深层次的犯罪实质,这更使我们处于侦查难的境地。

(二)证据意识不强,收集和获取证据时存在弊端。

一是收集和获取证据不到位,不变证据少,可变证据多。贪污贿赂犯罪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很多案件从犯罪行为的实施到案发,间隔时间长,罪证容易灭失,加之我们办案人员缺乏证据意识,取证不到位。因此造成了实物证据等不变证据少,言词证据等可变证据多,导致被告人时供时翻的情况。二是侦查活动中只强调控诉证据,忽略辩护证据。在取证过程中,一些干警常常以自己的主观需要定证据的取舍,对可以支持自己主观臆想的材料,就收集归案,对不符合自己臆想的证据,视而不见,随意弃置。这种做法,导致其在初步接触案件材料、形成某看法之后,思想僵化,只信控诉证据,不考虑辩护证据是否有理有据,导致案件的罪或非罪得不到合理的排除。

(三)犯罪分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反侦查能力增强。

随着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水平的提高,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水平也在“水涨船高”,犯罪表现形式更加隐蔽,难以发现和认定。以贿赂犯罪为例,犯罪嫌疑人把收受贿赂与谋取利益的间隔时间拉长,收钱后不马上办事,或者办事后不马上收钱,甚至是在职时办事,离职后再收钱,故意制造一种二者之间没有联系的假象。还有的犯罪嫌疑人收了钱不办事,或不违反程序和规定办事,使得犯罪查证困难,有时甚至难以认定。

二、提高反贪侦查工作质量的相应对策

针对基层反贪侦查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要寻求加以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才能进一步提升反贪侦查工作水平,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一)主动出击,拓宽侦查渠道。

案源线索是办案的前提,没有案源,办案就无从谈起。当前案源线索较少,影响了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因此,作为反贪干警不能一味“等案上门”,要主动出击,拓宽侦查渠道。一是加强举报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举报的意义、举报范围、举报制度等,通过媒体宣传,使人民群众对举报工作有更深的了解,唉 起群众的举报热情。二是加强同其他单位和部门联系。许多执纪执法单位和部门,在执纪执法活动中,经常会碰到贪污贿赂等案件的线索,但由于事不关己或有其他原因,对这些线索与信息没有加以应有的重视。为此,反贪部门应加强与这些单位建立必要的协作关系,定期交流涉案信息。同时,与侦查监督、控申、职务犯罪预防等业务部门建立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发现案件线索、挖掘线索。三是案中挖案。实践中,窝案串案普遍存在的规律,所以在办案过程中要认真分析、科学判断,坚信案中有案,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方方面面的涉案信息,运用谋略和技巧,争取在查案中发现窝案串案线索。四是建立自己的线索收集网络。可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秘密聘用相应的信息人员,及时反馈所在部门、单位的贪污贿赂等案件线索,提供犯罪嫌疑人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活动规律、个性特征等情况,为侦破案件提供证据来源或直接提供证据,成案率会得到大幅提高。

(二)以快制胜,初查为先。

孙武在《孙子兵法》之《作战篇》中指出:“兵贵胜,不贵久”,意思是说“用兵作战最贵速胜,不宜久拖”。古今中外,在作战中,凡是实行战略进攻的一方,无不主张速战速决,以避免出现意外或不利因素;反之,实行战略防御的一方,一般都主张持久抗击,以便寻机反击或突围。其实,我们的反贪侦查工作与作战十分相似。我们对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其实就是一种主动出击的战略进攻;而犯罪嫌疑人出于不被查处的自我保护目的,必然想方设法予以防御抵抗,以寻求解困的方法。可以说,我们同犯罪嫌疑人的斗争,就是一种“进攻”与“防御”的战略对抗。因此,在反贪侦查中,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以快制胜”策略运用的重要性,努力为案件的成功查办创造条件。在侦查中强调“以快制胜”,首先得强调重视初查。而初查的关键一是“密”,二是“快”。所谓“秘”,就是得保守秘密,秘密调查。在开始初查时,由于许多情况尚不明晰,为防止泄露案情,始终得讲究一个“秘”字,即严格遵守有关办案的保密规定,从而做到在犯罪嫌疑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获取必要的证据,为立案奠定条件,以掌握办案的主动权。所谓“快”,就是以快制胜,防止贻误战机。针对贪污贿赂案件犯罪主体的一些特点,在初查节奏上应强调“兵贵神速、速战速决”。“快”不仅有利于获取证据,而且在犯罪嫌疑人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攻其不备,更有利于案件的突破。

(三)加强对侦查谋略和证据的使用,切实提高侦查水平。

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转变侦查观念,讲究侦查策略,摸索侦查规律,总结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方法。要努力提高收集、固定和运用证据的水平,牢固树立重证据的侦查观念,坚持采取由证到供的侦查思路,坚决排除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证据。侦查重心要由偏重于正面接触犯罪嫌疑人获取口供转变到正面接触前的秘密调查上来,把功夫下在正面接触犯罪嫌疑人之前,下在收集、固定和运用口供以外的各种证据上。

(四)注重证据,把侦查的立足点集中在取证上。

侦查过程实际上就是收集和获取证据的过程,收集和获取证据是侦查工作的灵魂。因此,在侦查取证思路上,要强调按犯罪构成设计取证方案,扎实开展取证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有效侦破案件和以后的成功起诉及判决打牢基础。在侦查取证范围方面,首先要全面收集账证、物证、书证,及时转化固定视听材料证据;其次,要及时收集同案人或知情人、证人言词证据;第三,高度重视犯罪嫌疑人口供的及时固定。在取证方法上,要坚持动态取证与静态取证并举,正面取证与反面取证相结合,既要重视口供,更要重视其他证据的印证;既重视讯问、询问、查账等一般静态取证,更要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反侦查活动等进行动态取证。在固定补充加强证据上,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运用视听技术手段固定证据等办法,采取对首次讯问12小时及关键环节讯问全程录音录像;另一方面,讯问中要在关键环节上反复讯问,认真地综合考察,互相印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唯一性、排他性的结论。

(五)提高队伍素质,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反贪侦查队伍。

上一篇:QCC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开头及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