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年度法治工作总结

2024-05-30

学校年度法治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学校年度法治工作总结

为积极配合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通知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消除危害少年儿童的社会不良因素,切实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增强少年儿童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营造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全面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

一、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

开学初,学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等文件。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条例》、《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形式:

1、组织学生集体学习,理解相关的条款和规定。

2、学生自学并要求把一些与学生有着切身利益的的条款背诵下来。

3、以班级为单位,为促成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设立监督哨,对学生在班、在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将学生的监督情况在每周一的班会时间进行公布,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二、充分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培养学生法制观念。

1、制定了详细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学习计划。

2、在学校规定的地方课程课中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上好法制教育课,要求有教案、有计划安排。

3、结合我班具体情况,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的要求结合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法制教育活动周将法制教育活动推向高潮。

为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我班开展法制教育周。开展六个一活动:即观看了一部安全、法制教育专题片、组织了一期全校师生集中学习法制知识、印发了一封致家长信、开辟了一期安全、法制或毒品预防主题手抄报、开展了一次安全、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举办了一次安全、守法教育主题征文、举办了一场安全、法制专题知识讲座。

通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减少学生违法乱纪的行为,规范学生的礼仪和法制意识,使我班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班级作为育人基地学校中的一个细胞,我们将义不容辞的担负起普法的重任,为我国的法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篇2:学校年度法治工作总结

根据《20xx年XX市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榕农机安办[20xx]02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20xx年全县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特制定《20xx年XX县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是做好人的宣传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人的主观积极性,使广大农机安全生产者参与从思想上认识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农机安全生产知识,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良好的农机安全作业秩序。

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关注、重视农机安全生产,让农机安全生产参与者包括农机所有人、经营者、使用者、驾驶操作人员、作业辅助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在活动中受到安全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自觉遵章守法,在广大农村形成浓郁的农机安全生产氛围,达到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方式和内容

结合农机道路交通安全 “三年行动”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和农机安全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宣传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创建“平安农机”的重要意义。教育内容主要如下:

1、营造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氛围。要积极在各乡镇、农机大村、农机停车场所、果蔬集散市场等人员与农机装备密集场所,悬挂农机安全生产主题的横额,张贴标语和宣传画,设置农机宣传栏,以引起广大农村、机手与全社会对农机安全生产的关注。

2、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增强广大农民机手安全意识。

3、组织开展农机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农机应急预案演练周”,组织开展一次全县农机事故应急预案救援演练,由县农机监理站具体负责。通过演练活动,查找问题,完善预案,提高农机事故处置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4、将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与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相结合。加强农机道路交通安全“三年行动”整治、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与专项整治等活动的开展,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拖拉机无证驾驶、违章载人、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等专项整治活动,纠正拖拉机各种违规违章行为;同时加大农机宣传教育,提高拖拉机驾驶员安全意识,倡导文明行车,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与发展环境。

5、继续做好农村农机安全宣传活动。在乡镇组织“平安农机”宣传教育活动,给农机手送一封创建“平安农机”倡议信,在农村中小学校上一堂“平安农机”知识课。要把宣传工作落到实处,普及农机安全宣传面,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和农村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6、县农机监理站与每位农机手签订一份《安全责任书》。

三、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计划

1、1—2月份,结合对春运和“两节”期间农机安全生产的工作部署,通过发宣传教育材料、发信息短信、悬挂横幅标语,对上道路拖拉机驾驶员开展农机安全教育活动。

2、3月份,结合“3。15”开展农机具打假活动,宣传农机惠民政策,并做好春耕农机安全宣传工作。

3、4—5月份,突出宣传农机隐患排查治理、农机行业“打非治违”、农机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具体内容与措施,大造声势,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法律政策与措施的知晓率与震慑力,开展“清明”、“五一”假期农机安全教育活动。

4、6—7月份,结合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一次 “平安农机”咨询活动和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演练活动,要求乡镇农机干部参加,扩大宣传教育效果。

5、8—9月份,做好三夏、三秋农忙季节的农机安全专题宣传教育,教育农机手做到“八不”(即:不违法载人,不无牌行驶,不无证驾驶,不酒后驾驶,不超速超载,不违反操作规程驾驶操作农业机械,不驾驶操作带病农业机械,不驾驶操作安全设施不全农业机械),提高农机手的农机事故防范意识。

6、10月份,开展以拖拉机驾驶员为主的教育学习,切实提高拖拉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操作水平。

7、11—12月份,开展“122”交通日活动,充分利用冬季农闲,针对拖拉机搞远输较多的`情况,结合农机道路交通安全 “三年行动”,开展违章行驶,违章操作驾驶员的专项整治学习。

篇3:学校教育应有法治思维

法治的作用是什么?是引领和规范。引领和规范的目的, 是为了保证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和谐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 同一性、包容性和调适性。同一性即做事要有一个共同的行为标准, 有规则意识, 否则各行其是, 无法和谐。包容性是指承认社会存在的多元性, 允许多元文化在法律框架内的并存, 否则也会冲突不断, 无法和谐。调适性是指出现矛盾冲突之后, 国家、社会有按照规则来协调解决的能力, 从而保持、维护和谐。因此, 作为社会行为规范的法治建设无疑是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基础。法治建设的最终目标, 就是使我们这样一个深刻变革的社会既生气勃勃, 又井然有序, 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和谐。

为此我们需要建设社会的法治文化, 因为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内心的拥护与真诚的信仰。人民权利要靠法律保障, 但反过来法律的权威要靠人民来维护。所以, 我们必须弘扬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让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学校教育承担着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应有法治思维, 应该加强法治教育, 推进学校治理的法治化, 坚持依法治校。

第一, 要增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法治观念, 增强依法治校的意识, 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积累通过法律解决纠纷的经验。

应该在全社会树立学校是法治建设典范的形象。为此, 学校首先要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现在, 一方面部分学校和教师缺少法治观念, 甚至缺少法律常识, 在办学过程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纠;另一方面不少学校遇到纠纷又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个别社会单位和家长采取在学校闹事的办法来扩大影响, 有的行政部门又以息事宁人为原则, 结果往往采取不依法办事的方式, 私下甚至用完全不合理的方法解决矛盾纠纷。这样, 学校依法办事的形象树立不起来, 社会依法办事的形象也树立不起来, 社会的法治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我想, 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开了, 依法治国的方针已经坚定不移, 今后我们应当坚持依法行事, 包括对个别上级行政部门和领导同志的不依法指示和不依法批示, 我们也应主动予以解释, 提升法律意识。

第二, 要结合青少年特点, 采取活泼有效的形式, 开展法治教育, 提高法治知识课程和法治教育活动的教学质量。我们要把它看成增强孩子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现代化的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 法治社会的人一定要有法治观念, 所以, 法治教育一定要加强。我们现在的好做法包括法治课堂、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开展模拟法庭的活动, 学生参与社区和街头法治宣传等, 这些都应该继续坚持并不断提高水平。

第三, 要通过民主的程序, 制定合理可行的校规校纪, 规范校园行为, 增强师生规则意识, 形成学校法治文化。

很多学校的校规校纪, 有其自身特点。但是, 社会可能会干预, 媒体可能会干预。我想, 一方面我们应该认真地制定规则、减少制定的随意性;另一方面, 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重大教育原则, 就不能任意改动, 避免朝令夕改, 缺乏严肃性。

最近, 我看到一个美国版的《弟子规》, 规定孩子9岁以前需要掌握的26种基本礼节。我不是说我们要学它的具体内容, 而是说我们要学习它的做法。它里面明确规定:当你需要他人注意或者想跟人谈话, 最礼貌的话语是对不起、打扰了。当你不确信可不可以做某件事情, 最好先征得许可。收到任何礼物都要说谢谢。在大人面前绝对不可以说粗话。不要给别人起卑劣的绰号, 不要因为任何原因取笑别人……我们现在非常需要这种具体的规定, 让孩子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不仅给他们提出要求, 而且能够通过示范和检查, 让他们感受到规则的力量。

现在常讲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不好, 就是因为我们缺乏这种教育, 缺乏这种具体的要求。最近北京的200多位学生到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剧院演出。俄罗斯司机说, 中国学生在车上吃盒饭, 没有留下一粒米, 素质太高了!正是这些细节体现着中国人的素质。这些细小的习惯, 需要学校通过合理可行的校规校纪来培养。当然, 这方面学校有自己的坚持, 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强制, 也不能因此抹杀学生的个性以及正面耐心细致的教育, 而是希望学校通过这种坚持, 真正形成讲规则、讲秩序的法治文化。

第四, 把法治教育跟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 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十分必要。

篇4:学校年度法治工作总结

5月18日上午,医法中心2014年度课题立项评审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泸州医学院忠山校区含光楼如期召开。会议由医法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徐静村教授主持,9名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参会人数占全体学术委员(11人)的三分之二以上,符合章程规定。会上,委员们按照评审规则和程序,对今年申报课题进行了集体讨论和综合评议,对拟评项目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表决,最终评出35项课题拟予以立项。

据了解,今年,医法中心共收到了19所高校和科研、医疗单位、鉴定中心(所)、律师事务所的课题申报书共47份。其中,申报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14项,青年项目30项。课题内容涉及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研究、现代医学伦理与法律前沿问题研究、公共卫生管理与法律机制、医药卫生争议的防范与处理、医药卫生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等多方面。评审过程中,医法中心严格按照评审程序,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了形式审查、初审、复审和学术委员会会议评审。为保证公平、公正,课题评审工作还严格坚持了回避制度和双盲评审制度。其中,3项申报重点项目还进行了网上或现场答辩,并均通过了答辩。

在随后举行的学术委员会会议上,医法中心主任程文玉教授向学术委员会报告了该中心2013-2014年度的工作情况和2014-2015年度的工作计划。程文玉主任总结说,2013-2014工作年中,医法中心得到了省社科联、省教育厅、泸医党政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鼎力帮助,在广大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医法中心继续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在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由程文玉教授申报的《以医疗纠纷为视角完善和创新社会建设管理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批准经费为18万元,这是泸州医学院继2008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后人文社科研究的又一次突破;二是与《医学与法学》期刊、泸州医学院法学院共同举办了“医学与法学论坛”,相继邀请了泸医医事法学专业的开创者、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泸州医学院原党委书记、医法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医学与法学》期刊执行主编石俊华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泸医兼职教授刘家琛大法官,哈尔滨医科大学王萍教授等专家、学者为泸医师生讲学;三是接待了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卫生法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孙隆椿,中宣部原秘书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国家社科基金办公室副主任赵川东等领导来医法中心指导工作;四是接待了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主任王兆良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医科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潘荣华教授等来医法中心考察交流;五是与《医学与法学》编辑部、泸州医学院法学院共同申报了校级“2011协同创新计划”;六是应中国卫生法学会邀请,医法中心出席了在意大利召开的第九届生命伦理与法学研讨会、第二届两岸四地卫生法学与生命伦理研讨会、中国卫生法学会2013年常务理事会暨年会;七是顺利通过了省社科联的评估验收;八是成功申请创建了泸州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

在继续严格课题管理、积极进行学术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和泸医更名的需要,程文玉主任提出了医法中心2014-2015年度的主要工作,包括:与上海市法学会共同召开学术研讨会;继续推进医法中心、《医学与法学》编辑部、泸州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和法学院联合举办的“医学与法学”论坛;每月向省教育厅报送科研成果,以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加强社会.服务,与泸州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法学院一起以校地结合的方式举办普法培训班,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组成讲师团,以“下基层、到企业、跑医院”等方式进行法制宣传;开展法律援助、司法鉴定援助等。

委员们对医法中心2013~2014年度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认为,上一个年度里,医法中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心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明确,科研立项规范严谨,尤其是跟踪检查更是认真、扎实,研究成果已颇丰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委员们站高看远,对医法中心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另悉,按照医法中心的管理规定,此次评选出的35项拟立项课题还将报送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教育厅审批。待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后,医法中心将正式下达立项通知书,并与各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合同书。

篇5:学校年度法治工作总结

一、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市发改委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细则》,推动委机关及所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法治机关建设的相关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2019年机构改革中,设立法规科,确定5名法治工作人员,负责法治建设日常工作,保障了法治建设工作落实落地。

三是强化领导学法,坚持委党组集中学法。建立健全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坚持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今年以来,委党组中心组先后集中学习了《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切实实施民法典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举办民法典专题讲座,结合第二十一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集中收看《监察法》专题讲座视频;

四是强化工作融合,坚持法治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认真制定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坚持定期召开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法治机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法治建设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今年以来重点对2019年全市法治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及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了研究部署。

五是强化依法决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度暂行条例》,印发市发改委重大决策规则,坚持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内部决策规则,明确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立项审查、调查研究、听取民意、专家咨询、合法性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本年度发起重大投资项目专业委托评估200余次,均落实了合法性论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到了程序规范,决策合法。

二、深入开展法治学习培训,提高干部法治素养

一是全面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法、述法制度,坚持委党组集中学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采取党组集中、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等多种形式,多次开展了由委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专题学习、专题讲座,专题培训,推进机关法治学习常态化。今年以来,委党组中心组利用周四干部集中学习,先后组织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专题讲座,推动机关干部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二是注重学法、知法、用法的实际效果。每年组织全委干部开展无纸化学法用法活动,并通过短信、通知、通报等方式不定期通报全委干部学习情况,严格督促学员按时按规定完成学法课程内容。全委参学人员通过收看讲座、阅读复习资料和练习答题进行在线学习等方式,积极参加无纸化法律知识统一考试,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并将考试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三、大力开展法治普法宣传,营造社会法治环境

(一)全面完成“七五”普法任务,“七五”普法圆满收官。

“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省、市全面依法治国的最新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加快建设法治机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扎实做好“七五”普法工作,为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法治机关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在市普法办组织的襄阳市“七五”普法中期督查综合考评中获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10月15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七五”普法验收组对我委“七五”普法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并给予了“市发改委‘七五’普法体现了法治精神、法治力量、法治成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的高度评价。

(二)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今年以来,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节能法律法规宣传,积极组织“携文明之手,与信用同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结合襄阳实际制定了2020年襄阳市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及时与市直相关单位、公共机构、部分重点用能单位提前对接,精心制作了2020年襄阳市节能宣传周线上“云”启动视频,并通过“襄阳发改”微信公众号和“云上襄阳”客户端,同步开展节能宣传周线上节能知识有奖答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节能低碳的宣传氛围;二是不断深化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引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建“信用襄阳”、共享“文明诚信”,通过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万家企业亮信用”、“万家企业作承诺”、“失信企业信用修复”等主题宣传活动以及组织开展“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的诚信文化宣传“六进”活动,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报道,大力营造讲诚信、重承诺,尊道德、守法纪和“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氛围,推动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三是积极开展法治建设成果宣传,运用门户网站、法治展板、报刊等传统媒介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深入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政府投资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湖北省开发区条例》等法律法规。

四、持续推进法治机关建设

(一)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一是建立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机制,实行动态更新、常态化公开制度。2020年1月16日,我委印发了《市发改委关于第十一次动态调整收费标准清单的通知》,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第十一次动态调整收费标准清单的通知》精神,对襄阳市收费标准清单进行了第十一次动态调整,并在湖北政务服务网和襄阳市发改委门户网站实行常态化公开;二是推行负面清单,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有序减少市场准入的限制。2020年3月20日,我委联合市商务局转发了《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关于转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等相关部门,要求以上各部门严格按负面清单执行。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强化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先后完成了《民法典涉及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涉及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涉及市场主体权利义务的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等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为进一步规范机关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是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经委党组研究通过,2020年5月26日印发了包括《市发改委行政执法公示办法(试行)》、《市发改委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试行)》、《市发改委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试行)》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机关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二是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开展了全市粮食流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截止2020年7月,全市通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开展专项检查4次(含县市、区),抽取企业10家。其中2次为配合国家12325粮食流通举报热线案件核查,1次为国家局规定的全市政策性粮食库存春季普查,1次为县市、区开展的夏季粮食收购专项监督检查。共发现问题1个,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到位。所有检查结果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公示备案。

(四)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围绕襄阳市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依法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监察,不断规范我市节能监察标准化建设。一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湖北省实施<节约能源法>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制定《2020年襄阳市节能监察工作计划》,明确全市节能监察工作任务,做到早部署、早落实;二是开展市级节能监察抽查组织专班对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等9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情况、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执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和报告制度等情况开展了现场节能监察;三是为适应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采取书面监察与现场抽查监察相结合的方式,对28家“万家企业”2018年度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节能专项监察,并将考核结果在委网站对外公告;四是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工业项目建设“先建后验”政策节能审查,先后对襄阳城镇居民养老示范项目、湖北航鹏化学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区建设项目(一期)等项目实施的能源利用提出了指导性工作要求和建议,并与项目单位签订节能承诺书;五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事中、事后监察工作,对襄城庞公保障性住房项目(水墨江南)等3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了事中事后节能监察;六是加快襄阳市能耗在线监管系统建设,自2020年7月开始建设的襄阳市能耗在线监管系统,目前已进入项目验收准备工作。该系统建成后将通过信息化智慧系统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对能耗结果进行对比,对设备耗能超额情况进行预测预警,促进用能企业节能降耗,达到节能低碳的目的,为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五)、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个人信用积分机制,研究制定了《襄阳市个人信用积分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全市人民“知信、守信、用信”,创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二是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我市79601家市场主体进行筛选、分区、分级,结合行业信用评价、地方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及市场信用评价,实施分级分类的差异化监管措施。三是优化信用修复服务,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工作,目前已帮助55家市场主体完成了105次信用修复。信用修复实现了全程线上办理,从市级初审、省级复审、国家终审,最快2小时办结。四是推进包容慎审信用监管,出台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加强信用监管和服务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襄信用办〔2020〕1号),针对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企业失信行为,引导和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和修复信用缺失,防范信用风险。探索不可抗力失信豁免机制,对企业因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个人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等导致失信行为暂不列入信用记录。

五、依法开展防控疫情,助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一)超前谋划、精准对接,积极为防疫重点项目争取资金支持。2月份以来,通过上下努力,共争取无偿补助资金、金融贷款共计8.85亿元。其中,新冠肺炎救治场所补助资金2300万元、市救灾物资储备库补助资金518万元、成品粮保供增储补助资金940万元。我委先后已报送五批次七大类重点保障企业共计418家,拟申请贷款144.3亿元,目前398家企业成功纳入全国、全省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名单。截止目前,申报企业已获得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的优惠贷款22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65%,有效缓解了疫情造成的重点企业资金紧张局面。

(二)及时出台惠企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共渡难关。2月28日,我委起草的《襄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加快发展十二条措施》(襄政办函〔2020〕5号)经市政府同意后印发,结合襄阳市实际提出加强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金融信贷支持、缓解资金流动性紧张、实施技能提升补贴、收储防疫物资、设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征信保护、法律援助等12条本地化涉企优惠政策。重点对未能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但在本市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中作用突出的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医用器材、医疗废弃物处置等企业,2020年如有新增贷款(1000万元人民币以内),按照贷款合同给予贴息。充分发挥本市中小制造企业应急帮扶基金作用,为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按时还贷、续贷提供过桥资金。对于受疫情防控影响,无法如期归还到期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优先予以支持等。务实可行的政策储备,进一步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确保社会安定团结。

(三)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开通审批服务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互联网+政务服务,2月24日出台《襄阳市发改委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广不见面审批备案,对社会企业备案项目在线办理、一日办结,备案证书电子化自助打印;对政府投资项目在线申报,取消专家评审现场会,改为远程咨询、视频踏勘;所有项目服务咨询在线限时完成。企业投资备案方面企业通过鄂汇办app等渠道办理投资备案手续,并全部当日办结,有利保障我市疫情期间企业发展不受影响。

(四)强化疫情期间社会信用监管推进防疫法治化。市信用办于2月28日印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加强信用监管和服务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襄信用办〔2020〕1号),一是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主体信用权益,形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大合力。二是实施包容审慎信用监管,助力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审慎认定因疫情失信行为,针对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企业失信行为,实施宽严相济举措,引导和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和修复信用缺失,防范信用风险。探索不可抗力失信豁免机制。对企业因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个人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等导致失信行为暂不列入信用记录。三是强化信用正向激励。疫情防控期间信用良好的企业或个人将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比如:参加我市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且表现突出的、减免房租的企业纳入守信联合激励名单并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予以联合激励;优化诚信企业行政监管措施,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在各类评优评先、公共资源分配中予以优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创新续贷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

六、全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着力打造具有襄阳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围绕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根据市委书记李乐成营商环境专题调研要求,以权力运行再造、业务流程再造为核心,我委牵头制定的《襄阳市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工作实施方案》及32个专项方案,已分别与7月1日、6月29日通过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印发实施,形成了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1+n”政策体系;二是广泛听取市场主体建议。6月23日,市作风办牵头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在襄阳日报等媒体公布关于向社会征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意见和建议的公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处理各类问题线索21条,向行业主管部门移交线索5条,并督办落实。三是开展多方位宣传。6月以来,在襄阳日报、襄阳电视台、云上襄阳等媒体开辟“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在行动”专栏。8月21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深入解读有关政策,高新区、枣阳市等就落实“十必须十不准”向社会公开承诺。

(二)积极参与《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制定。8月3日,市发改委召开由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司法局等部门参加的《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立法调研会议,拟定修改意见六条,其中“鼓励和支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在法治框架内容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对探索中出现失误或者偏差,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及营业执照“一照多址”等建议被省政府立法采纳。

(三)全面提升政府投资审批质效。一是突出“快”字,审批全程网办。对于社会投资的备案制项目,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发改窗口直接办理,企业仅需在线一表申请,可即时获得电子备案证。对于政府投资的审批制项目采取“一窗受理、一网办理”。将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两个阶段的文本评佔、项目现场踏勘和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40个工作日内,审批时限压减三分之二。二是突出“减”字,压减办事环节。疫情期间,开辟疫情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采取容缺审批“先上马、后手续”,出台不见面审批实施办法,全程网办、电子化招投标、视频在线踏勘,疫情亟需的医疗项目即来即办。2020年城建计划前期工作我委按照战时思维提前介入,目前审批工作量已完成70%以上。政府投资审批大力推行“二合一”“三合一”改革,由我委履行审批制的97个2020年中心城区城建项目,全部取消项目建议书审批环节。其中29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下内容单一、技术方案简单的项目简化为“三合一”审批,直接批复初步设计。三是突出“放”字,下放审批权限。社会投资备案制项目律实行属地备案。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我委将鱼梁洲开发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给区管委会。

(五)认真总结产权保护制度工作。会同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等部门完成襄阳市2019年产权保护工作报告,并印发《襄阳市2020产权保护工作要点》。同时向省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报送产权保护案例2件。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委在2020年的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对落实相关责任制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少数干部对法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法治机关建设上升到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去认识、去部署、去落实;二是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工作中,习惯于按照过去的经验和做法,重执法内容轻执法程序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执法存在的问题整改重视不够;三是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法律知识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篇6:医院法治进单位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社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街道关于民主法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法治导向,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宗旨,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为载体,全面推进民主法治社区工作,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生活环境。

一、以强化组织领导为保障,确保法治建设机制有力

一是建章立制抓认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对民主法治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党、政、社区属地企业领导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社区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将民主法治工作纳入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提上了重要议事的程。

二是责任分解抓落实,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社居委主任为副组长、居委干部、派出所户籍警等相关人为成员的法治领导小组,治保委、民调委、居民组长、企业法人代表等15人组成的组织网络,明确了年度民主法治工作实施意见,每月普法工作计划安排到位,普法队伍不断壮大,切切实实抓落实。

二、以营造浓厚氛围的先导,确保法治建设全面推进

为了全面加强法制教育:

首先是加大了社区干部培训力度,确实抓好社区中心组“每月一法”等学习制度,对社区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其次是加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制教育,利用社区市民法制学校、居民学习中心户等阵地,广泛开展居民道德教育,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建设中居民拆迁出现的矛盾、问题,学习《土地法》、《信访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尽快提高居民的自身素质和法制观念,熟悉和了解拆迁政策,激发出他们为子孙后代和新城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和牺牲精神,使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

三是利用寒暑假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四是加强对流动人员进行《外来人员管理条例》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交通法》、《婚姻法》等宣传教育,使他们逐步懂法、用法、守法,使居住在本社区的外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对法规意识淡薄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变。

五是提高了企业守法经营意识,通过组织社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增进了企业依法办事,诚信经营的意识。在用人方面基本都能按照《劳动法》执行,保障了职工利益。

六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社区利用黑板报、画廊、宣传标语及市民法制学校、居民中心户、各种会议进行普法宣传,发放各种普法宣传资料,宣传“五五”普法,并能结合中心工作,组织禁毒、计划生育、119消防宣传展牌在社区展出,为居民学习,按受教育提高防范意识,以此来增强居民的法制观念,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提高遵纪守法观念,使社区更为和谐、稳定。

三、以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为重点,确保法治建设常抓不懈。

一是深入推进系列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居民自治组织,完善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居委管理、监督居务财务管理,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争创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二是引导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意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遵循“依法建制、依法治民”民主管理的原则,使社区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正规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篇7:学校年度法治工作总结

xxxx年,全县统计法制工作,在县委政府及县“七五”普法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区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略的总体要求,通过全县广大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顺利组织实施了统计“七五”普法规划,广大干部职工的统计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了明显的提高,知法、懂法、守法、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统计法治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情况

按照国家局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和《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成立统计造假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积极宣传《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条例》,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和《办法》精神,从以下四个方面确保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真正落实到位。一是提高对《意见》和《办法》的认识,明确责任,严厉杜绝和惩处统计违法行为;二是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工作责任制,县统计局印发了《x县统计局关于印发〈x县统计局关于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严惩统计违纪违法行为,严肃追究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人责任,努力形成不敢、不能、不想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工作氛围,为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提供扎实的体制机制保障;三是进一步提高统计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着重从执法程序和证据采集等方面加以规范,提升办案水平;四是扎实统计,坚决做到应统尽统,把统计法规、统计制度等规矩挺在前面,把统计工作做得更加谨慎、全面、准确。

二、xxxx年统计法治工作完成情况

(一)健全完善统计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统计法治环境。一是健全统计法治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我局统计法治工作,统计局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法治工作领导机构及工作人员,并召开专题会议,把依法统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全局性中心工作,认真进行研究。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狠抓统计法治建设,提高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统。二是夯实统计法治学习教育。我局将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统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并定期进行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工作年初有部署,年内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三是增强普法针对性。针对被调查企业负责人法制意识不足和统计员更换频繁的实际,加大统计法律进企业工作力度,印制《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条例》xxxxx册,并发至所有“四上”企业。四是强化统计法治工作保障。将统计法治工作纳入单位目标责任考核,与年度目标考核挂钩,作为年度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做到工作情况清楚,制度完善,档案齐全,管理规范。为保证工作需要,每年预算一定的普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经费。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及时反映反馈信息,按要求上报季度统计法治报表及年度统计执法检查和法治工作总结等。

(二)加大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增强统计人员依法统计意识。今年,我局为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广大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继续做好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将统计法制宣传融入各项统计工作之中。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普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局党支部学习和周一例会学习,以法制专业人员为主体,分专题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普法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有目的、有步骤地学习好《宪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侵权责任法》、《公务员法》等公共法和《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统计法实施条例》等。结合统计调查业务培训、工作会议等工作,组织统计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法律法规知识,促使基层统计人员知法、守法。印制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手册,送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负责人和统计人员,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和统计人员依法依规统计。二是充分利用各类大型普查、抽样调查、专业培训开展法制教育培训。我局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月”活动。利用“x.xx”统计开放日、xx.x国家宪法日、“xx.x”《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组织干部职工走上街头,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无纺布袋、围裙、制作宣传展板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教活动。努力提高统计法律法规影响力。三是结合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加强统计法制宣传,扩大统计法的社会影响力。狠抓普法教育队伍建设,实行全员执法。一方面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将统计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传情况纳入检查的内容,同时对被检查单位的领导和统计人员,开展面对面的“以案释法”、“以事说法”,进行法制宣传与教育,收效明显。另一方面,对一些做出行政处罚的典型统计违法案例,公开进行曝光、彰显统计法的严肃性和警示作用,促进人们学习统计法、知晓统计法、遵守统计法的自觉性,达到统计法制宣传工作的最终目的。四是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普法学习活动。以《统计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采取举办培训班、法制讲座、召开专题学习会、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局干部、乡镇统计站的领导与统计员、企事业单位基层统计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条例”的出台背景、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深远影响,特别是其中包含的新理念、新规定和新要求。

(三)深入推进统计法治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是不断夯实统计法治基础。我局成立了x县统计违法举报工作领导小组及举报受理中心,具体职责设在办公室,同时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统计违法举报渠道。为提高x县发现统计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的能力,更好地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畅通了举报渠道。二是夯实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基层工作规范化。在法治建设工作中重点加强部门和调查对象的法律意识,强化管理,推行权利义务告知制度。针对新入库纳统的统计联网直报调查对象发放《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xx份,实行动态化管理,对新增调查对象和单位法人、统计负责人及统计人员有变动的调查对象实时掌握,及时告知。三是开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专项行动。首先,强化学习提升思想认识。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同时动员全社会深刻认识领会中央《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和《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并将《意见》《规定》《办法》列为全县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县统计部门将其列为统计专业工作培训必学内容,形成上下勠力同心,不断加大依法治统工作。其次,抓住关键推进诚信统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围绕贯彻落实《意见》《规定》《办法》,坚持把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工作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抓住领导干部、企业经营者、统计人员这个关键少数,通过学习宣传《统计法》和贯彻实施中央《意见》《规定》《办法》,持续不断释放强烈的诚信统计信号,增强全社会坚决防范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责任感、使命感。再次,夯实数据审核责任。制定下发《x县统计局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执行〈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和〈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实施办法〉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贺统发〔xxxx〕xx号),切实夯实我县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工作基础。目前xx个县直部门和xxx家“四上”企业已完成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自查自纠工作,并形成书面总结上报县统计局。最后,认真安排,狠抓落实,扎实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工作。x月,我局下发了《关于开展xxxx年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贺统发〔xxxx〕xx号)。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先后对辖区xx家单位进行了专项统计执法检查,共查出x家单位存在统计管理不规范,统计台帐不健全,统计资料未进行归档管理等问题。我局均依法对其作出进行责令整改的处理决定,并对x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因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统计资料进行了立案查处,给予行政处罚x万元,及时将案件卷宗上报自治区统计局备案,案件办结率达到xxx%。全局x名干部均考取了《x县行政执法证》,使统计执法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对被检查单位采取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主动指导并解决调查单位在统计数据填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被检查单位对执法检查的配合度和报送统计报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专业人员和执法人员广泛听取被检查单位统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被检查单位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耐心细致的帮助被检查单位梳理统计基础工作,有效确保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四)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一是加强统计星级单位评定管理。将星级单位评定作为规范和提升统计工作质量的有力抓手,对乡镇(场)、街道、园区、“四上”企业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星级评定,严格质量标准,严格组织审核,对标要求查漏补缺,不断基层单位加强整改、提高,确保基层基础工作更加坚实可靠。涉及四上企业xxx家,其中工业企业xx家,服务业企业x家,建筑业企业xx家,房地产企业xx家,商贸企业xx家,住宿餐营业企业x家;涉及乡镇(场)街道、园区xx家。目前,经我局评定上报市统计局四星级企业x家、五星级企业x家,x家企业通过x市统计局验收,xxxx年xx月xx日自治区统计局对我县x家星级评定企业进行验收。二是加强统计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在各专业的积极组织下,在广大统计人员的积极配合下,截止xxxx年x月xx日建立统计人员统计信用档案xxx份(不含专业重复人员),其中商贸专业统计人员统计信用档案xx份、建筑业专业统计人员统计信用档案xx份、房地产专业统计人员统计信用档案xx份、服务业专业统计人员统计信用档案x份、工业、能源专业统计人员统计信用档案xx份、投资专业统计人员统计信用档案xx份、劳资专业统计人员统计信用档案xx份、统计局统计信用档案xx份,达到了全县统计人员统计信用档案全覆盖。x县统计局将建立统计人员统计信用档案是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依法统计、诚信统计,加快构建统计守信激励和统计失信惩戒机制,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必要保证。对于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统计生态环境,提高统计运作效率、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xxxx年统计法治工作安排

(一)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统计队伍建设。要坚持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强化“四个意识”,抓牢统计工作的主动权,切实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统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统计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要结合统计工作实际,把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提高数据真实性作为深入持续反“四风”、加强行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严惩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把依法治统向纵深推进。

(二)创新统计行政执法方式。一是加强统计诚信体系建设,做好普法宣传,提高统计从业人员的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推进依法治统;二是推行以案释法制度,用典型违法案例教育引导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约束统计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以开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自查工作为契机,强化培训学习。一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学习宣传,争取把统计法律法规列为领导干部法律培训、听党课内容之一,并进行不定期的考核,使其重视统计,依法统计。二是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宣传和学习,对统计人员加强统计业务知识的培训和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守法自觉性。三是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宣传统计工作、《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提高全社会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统计调查和执法检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加强统计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统计信用信息平台对统计失信企业的惩戒作用以及对统计调查对象的警示作用,不断促进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篇8:学校教育应有法治思维

法治的作用是什么?是引领和规范。引领和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和谐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同一性、包容性和调适性。同一性即做事要有一个共同的行为标准,有规则意识,否则各行其是,无法和谐。包容性是指承认社会存在的多元性,允许多元文化在法律框架内的并存,否则也会冲突不断,无法和谐。调适性是指出现矛盾冲突之后,国家、社会有按照规则来协调解决的能力,从而保持、维护和谐。因此,作为社会行为规范的法治建设无疑是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基础。法治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我们这样一个深刻变革的社会既生气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和谐。

为此我们需要建设社会的法治文化,因为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内心的拥护与真诚的信仰。人民权利要靠法律保障,但反过来法律的权威要靠人民来维护。所以,我们必须弘扬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让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学校教育承担着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应有法治思维,应该加强法治教育,推进学校治理的法治化,坚持依法治校。

第一,要增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法治观念,增强依法治校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积累通过法律解决纠纷的经验。

应该在全社会树立学校是法治建设典范的形象。为此,学校首先要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现在,一方面部分学校和教师缺少法治观念,甚至缺少法律常识,在办学过程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纠;另一方面不少学校遇到纠纷又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个别社会单位和家长采取在学校闹事的办法来扩大影响,有的行政部门又以息事宁人为原则,结果往往采取不依法办事的方式,私下甚至用完全不合理的方法解决矛盾纠纷。这样,学校依法办事的形象树立不起来,社会依法办事的形象也树立不起来,社会的法治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我想,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开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已经坚定不移,今后我们应当坚持依法行事,包括对个别上级行政部门和领导同志的不依法指示和不依法批示,我们也应主动予以解释,提升法律意识。

第二,要结合青少年特点,采取活泼有效的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知识课程和法治教育活动的教学质量。我们要把它看成增强孩子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现代化的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人一定要有法治观念,所以,法治教育一定要加强。我们现在的好做法包括法治课堂、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开展模拟法庭的活动,学生参与社区和街头法制宣传等,这些都应该继续坚持并不断提高水平。

第三,要通过民主的程序,制定合理可行的校规校纪,规范校园行为,增强师生规则意识,形成学校法治文化。

很多学校的校规校纪有其自身特点。但是,社会可能会干预,媒体可能会干预。我想,一方面我们应该认真地制定规则、减少制定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重大教育原则,就不能任意改动,避免朝令夕改,缺乏严肃性。

最近,我看到一个美国版的《弟子规》,规定孩子9岁以前需要掌握的26种基本礼节。我不是说我们要学它的具体内容,而是说我们要学习它的做法。它里面明确规定:当你需要他人注意或者想跟人谈话,最礼貌的话语是对不起、打扰了。当你不确信可不可以做某件事情,最好先征得许可。收到任何礼物都要说谢谢。在大人面前绝对不可以说粗话。不要给别人起卑劣的绰号,不要因为任何原因取笑别人……我们现在非常需要这种具体的规定,让孩子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不仅给他们提出要求,而且能够通过示范和检查,让他们感受到规则的力量。

现在常讲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不好,就是因为我们缺乏这种教育,缺乏这种具体的要求。最近北京的200多位学生到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剧院演出。俄罗斯司机说,中国学生在车上吃盒饭,没有留下一粒米,素质太高了!正是这些细节体现着中国人的素质。这些细小的习惯,需要学校通过合理可行的校规校纪来培养。当然,这方面学校有自己的坚持,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强制,也不能因此抹杀学生的个性以及正面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希望学校通过这种坚持,真正形成讲规则、讲秩序的法治文化。

第四,把法治教育跟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十分必要。

上一篇:心理健康自传下一篇:我得到了锻炼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