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icu护理工作计划

2024-06-08

新建icu护理工作计划(共9篇)

篇1:新建icu护理工作计划

尊敬的院领导、ICU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从10月12日进我们ICU以来,到现在已经整整53天,但是感觉还是很短暂的,尤其是过去的.一个月和大家熟悉之后,过的更快了。现在我开始述职过去一个月的工作:

首先,关于我们院工作方面 :

1、家庭医生下乡帮扶工作,本月我共下乡鲁桥3次,每次到达我们乡村,很多村民主动咨询我关于健康的一些问题,每次我都是力所能及的去解答,群众对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医院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感到非常的光荣和神圣。

2、医院业务学习,本月我参加了4次医院业务学习,感觉我们专家老师讲的东西,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对于我们临床工作来说,实用性、应用性还是很强的,尤其是对于我们新员工来说,帮助就更大了。

其次、关于科室工作方面:

我主要参加我们科室查房、常见病种病情分析,还有一些突发情况的诊断和处理。这里我想汇报我过去一月具体学习的内容,我主要对急性期心肌梗塞动态心电图变化、溶栓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适应征和撤机指征,急性脑梗塞、脑出血的治疗,还有我们ICU病号经常出现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恶性心律失常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同时还学习了我们ICU股静脉植管、气管插管基本操作技术。

最后说一下我个人在ICU工作的感悟:

本月在我们ICU加班的一个晚上,很难得的遇到了一例超极性期下后壁心梗患者,没有典型的胸痛,有严重的生命体征紊乱,我们ICU老师在接诊30分钟之内明确了诊断,并给于溶栓治疗,2小时后心电图ST回降大于百分之五十,也出现了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窦房传导阻滞,我们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快患者病情稳定,转入了普通病房。我切实全程参与了这位病号救治的全过程,对于我们ICU老师精湛的医术,我感到非常的佩服。同时我也励志自己,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像大家一样优秀的医务人员。

篇2:新建icu护理工作计划

1 常见的护理伦理缺陷

1.1 人文关怀护理的伦理缺陷

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 重视人的因素, 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 关注人的生存状况, 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等的肯定。对护理人员来说, 人文关怀就是人文护理[1], 人文关怀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 要求护士要善于从病人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 了解他们的需求、痛苦和渴望, 并能尽力满足他们。要求护士尊重病人, 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要求, 所提供的就医环境符合人性化, 各种操作人性化。由于ICU收治的大多是危重病人, 病情变化快、危重、病情复杂及实施各种抢救频率高等, 导致护理人属的沟通, 不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需求, 没有及时给病人和家属心理支持,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和处置决定权。

1.2 对病人尊重的伦理缺陷

对病人的尊重包括尊重病人的自主权、知情同意权、保密权和隐私权。入住ICU的病人由于病情危重, 需随时进行抢救, 且各种管道多, 为方便施救, 往往未经病人允许先脱去病人衣物;为保证病人的治疗顺利, 管道通畅, 防止病人自行拔管 (如应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的病人) , 护士有时会主动约束病人四肢等, 这些都侵害病人的自主权和知情同意权。隐私是指一个人不容许他人随意侵入属于个人信息控制部分的领域, 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生活、精神独处的享有。在很多实际操作中都涉及病人的隐私, 如导尿、灌肠、会阴冲洗、术前备皮等, 护士往往不注意在操作时为病人遮挡, 或未经病人同意, 就带学习人员观摩等, 这些都侵犯了病人的权利, 是护理伦理缺陷的典型表现。另外, 病人的生理缺陷、一些机密信息、特殊化验和检查结果等亦属于病人隐私, 医护人员有义务为其保守秘密。

1.3 护理操作中的伦理缺陷

ICU护理工作的内容繁杂、琐碎、具体、技术性强, 护士上班忙碌不停, 若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很容易违反操作规范, 减少工作程序, 只在乎把工作做完, 而不考虑对病人产生的负面影响, 如给病人注射前不洗手, 基础护理擦洗不到位, 管道护理不到位等, 这些行为即违反了操作规范, 也违反了伦理要求。

1.4 缺乏慎独修养

慎独是极其重要的护理伦理道德规范, 是指护士在个人独处的时候, 仍能自觉坚持护理道德信念、恪守护理道德规范, 也是护理人员从“他律”到“自律”转化的升华。由于监护室的管理方式具有封闭性, 大部分工作是护士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 在很多工作中难以有量的确切规定和检查的可测指标, 还有些工作不是有形可见, 没有质和量的限制, 靠的是护士的道德责任感和自觉性, 这种责任感和自觉性就来自一个护士伦理道德水平的高低。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出现观察病情不仔细, 护理记录和病人实际情况不符, 延迟翻身时间, 对昏迷病人缺乏爱心等, 这些都是缺乏慎独修养的表现, 也是给病人造成安全隐患及增加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1.5 资源分配不合理

在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 可得资源的分配方法常由金钱所决定。护理人员不得不过分关注病人的经济状况, 不是根据病情需要而是对不同支付能力的病人, 从态度上、设备上区别对待[2], 个人如果有钱就能获得最好的服务, 这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却违背了伦理理论的公正原则。

2 对策

2.1 加强对常见护理伦理问题的认识

结合临床护理的实际工作, 加强有关伦理问题的学习及认识, 对刚参加工作的护士进行医德医风的岗前培训及护理伦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护士人文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 使之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 关爱病人, 并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履行医务工作者应有的道德义务。

2.2 关心病人

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 尽量满足病人情感需要;及时与病人家属沟通交流, 及时通报病情及诊疗护理情况, 尊重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和诊治决定权。作为一名监护室的护士, 不仅要掌握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 更要有良好的伦理道德修养;既要有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 更要热爱自己所护理的病人。进入ICU的病人大都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无助的情绪, 护士应及时问候清醒病人, 告知室内环境和主要医疗措施, 及探视方式, 以减轻其焦虑情绪, 尽快适应角色转变, 配合治疗。

2.3 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

在临床的各项诊疗护理操作前要履行告知义务, 在得到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后再实行,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遮挡病人, 尊重病人的隐私。护士应根据公正的原则, 平等对待每个病人, 公平地利用卫生资源, 使病人获得平等的照顾和治疗。

2.4 审慎工作, 技术求精

由于ICU病人的特殊性, 需要大量特殊的技术性护理操作, 各种侵入性操作会增加病人痛苦, 而且病人病情重、变化快, 易使病人恐惧、家属紧张。ICU护士应具有过硬的技术, 高度的责任心, 以准确快速处理病人, 为病人赢得抢救时间, 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或损伤, 满足病人生命和健康的需要。在临床工作中还应主动向医生请教, 虚心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 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 按操作流程指导各项护理操作, 把伦理精神融入护理实践中, 从而提高自身的伦理道德修养, 更好地维护病人的权益。

2.5 护士要自尊、自重、健康、文雅

护士应举止文雅、仪表端庄;不管个人有什么不顺心的事, 要善于自我调节, 一旦上班就应把注意力集中在病人身上, 要严肃认真。护士与医生要相互尊重, 诚恳相待, 当与医生产生了不一致的意见时应冷静对待, 注意谈话的语气和态度, 不要在病人和家属面前与医生发生争执, 若发现医生有不对的地方, 要及时善意指出, 工作中密切配合, 这不仅能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威信, 也是搞好医护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基本道德素质要求。

3 体会

随着医院深化改革, 医院被置于市场经济环境下, 传统的护理伦理受到冲击, 调整和构建护理伦理观念势在必行。医学模式的转变, 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士的伦理观念及专业素质也必须不断提高, 从而做好护理工作, 保证病人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斌全.护理人文关怀与健康新概念[J].护理研究, 2003, 17 (5A) :993-995.

篇3:新建icu护理工作计划

【摘要】目的:探讨ICU护理工作中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把10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观察组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人员资源配置,可以使护理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应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护理;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07-02

重症监护室(ICU)是危重患者集中救治的科室,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要做持续监测,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医院ICU病房也要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以此改善ICU病房管理制度,提高患者满意度[1]。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把10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患者。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6.2±3.8)岁;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47.0±3.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护理人员统计患者人数,以患者总数除以护理人员总数,确定每名护理人员需要护理患者数,护理人员为自己护理患者要负责。观察组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对患者评分,按照患者评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患者评分16-22分时,护理人员和患者护理配置比是0.5:1,每名护理人员可以护理2例患者;患者评分23-32分时,护理人员和患者配置比例是1:1,每名护理人员可以护理1例患者;患者评分32-40分时,护理人员和患者配置比例是1.5:1,3名护理人员可以护理2例患者;患者评分在40分以上时,护理人员和患者配置比例是2:1,2名护理人员可以护理1例患者[2]。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组别例数(n)住院时间(d)并发症发生率(n/%)护理满意度(n/%)

观察组514.0±1.52/3.9249/96.08

对照组517.8±3.88/15.6935/68.63

卡方值——3.98823.991313.2222

P值——<0.05<0.05<0.05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所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实际上,我国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不足,只有合理对护理人员资源进行分配,才能使护理效率得到提高,实施护理计划。临床对护理工作的工作量并没有科学考量工具,多应用平均分配或者 床位责任制等方式进行工作划分,护理人员要负责固定床位的患者,这种护理资源分配方式不能进行有差别的配,使有些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繁重,有些护理人员工作轻松,造成护理资源的浪费或不足,使ICU护理质量不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不高[3]。

ICNSS量表可以把护理工作做量化的测评,由测评结果进行护理工作的分配,防止护理资源的浪费或不足,必要时,也可以应用弹性的排班制 度,对护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高ICU的护理质量,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防止护理人员过度疲劳[4]。

近年来,临床上普通应用了危重病的护理模式,通过危重病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与护理管理水平。重症监护室(ICU)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生命支持环境,减少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及早康复出院。根据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发展需要,ICU要为患者提供高效率与高质量医疗、护理服务。只有规范ICU病房,才能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康复率。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行指导,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防止ICU病房患者发生压疮、感染等并发症。通过重症监护护理评分他乡异县,可以对护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报道一致[5]。可见,总之,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对护理资源配置,可以使护理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应用,减少护理工作的浪费或不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春凤.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评价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状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9-80.

[2]熊杰,黃素芳,刘伟权,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B):21-23.

[3]陈嘉.重症监护护理工作量评分系统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3,36(3):202-204.

[4]成利群.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9):184-185.

篇4:新建icu护理工作计划

关键词: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因素,护理干预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 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 或其他原因 (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 造成的插管脱落, 又称意外拔管[1]。意外拔管可对病人造成危害,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在我科患者中, 由于病情危重常需留置各种管道以抢救患者生命和, 如气管插管, 气管套管、各种引流管、动静脉置管、鼻饲管、导尿管等。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均可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现将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作一总结。

1 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

1.1 患者及家属因素

由于留置各种管道后造成患者舒适的改变, 不能耐受, 要求拔管。患者及家属对置管目的及重要性不理解, 不能积极配合。患者意识不清, 烦躁不安自行拔出管道。患者穿衣吃饭等活动时不慎拔除。老年人、儿童缺乏耐受力自制能力差。患者及家属缺乏管道护理相关知识。

1.2 医源性因素

由于管道固定不牢靠, 连接处不紧密。固定带不合适, 固定太松。翻身、移动病人时, 活动幅度过大, 使管道受牵拉。重力因素使管道脱出。护理人员做其他操作时, 不慎将管道一起拉出。中夜班护理人员少工作繁忙致巡视不到位。健康宣教不到位, 评估不全面。对于不配合的病人未采取有效的肢体约束, 缺乏科学的镇静措施。

2 护理干预

2.1 评估患者置管部位、名称、外露刻度以及固定情况

评估患者的意识、合作程度,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意义及重要性以及置管后配合要点, 指导患者活动时幅度不要太大, 避免管道受牵拉, 脱出或移位。

2.2 意识不清, 烦躁不安的病人用约束带适当约束

使用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取得理解与配合, 评估约束部位皮肤情况, 约束带松紧适宜, 以放一指为宜, 肢体处功能位, 约束带q2h放松, 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 血运, 予功能锻炼。严格交接班。约束带可分为肩部约束带, 四肢约束带, 膝部约束带, 根据病情选择。约束带只能短期使用不宜长期使用。对于躁动不安病人应汇报医生, 适当使用镇静剂 (如丙泊酚、咪唑安定) 。

2.3 各管道均有醒目标识

高危管道如气管插管、气管套管、中心静脉置管、动脉置管、胸管、腹腔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脑室引流管、伤口引流管贴红色标签。导尿管贴黄色标签。胃管贴绿色标签。标签上注明名称、日期、刻度, 并每班检查。

2.4 妥善固定管道

硬膜外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弹力帽上。胃管用Y型弹力胶布固定, 宽的部分贴于鼻上, 两条细的部分交叉贴于胃管上, 尾端反折, 无菌纱布包裹后, 用别针固定于衣领或枕头上。气管插管用两条长胶布交叉环绕贴于脸颊, 防止上下移动, 在导管固定时要放置牙垫, 防止病人双齿咬合时夹闭气管导管, 造成窒息。烦躁病人加用一纱带在气管插管处打结并固定于脑后。发现胶带松解潮湿时及时更换。气管套管纱带固定于颈部, 纱带打两个死结, 松紧以放一指为宜。经常检查套管是否在气管内, 若套管脱出未能及时发现可引起窒息。胸腔引流管宽胶布蝶型固定于穿刺处, 引流管置于病人上臂下。引流瓶应放在低于病人胸部且不易踢到的地方, 任何时候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以防瓶内的液体反流进入胸腔[2]。床边备两把血管钳, 钳端套上橡胶管可避免夹破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盆腔引流管可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引流袋系于床栏。留置导尿使用气囊导尿管, 将导尿管妥善固定于大腿上, 避免牵拉, 集尿袋低于膀胱出口40cm~60cm, 防止尿液返流造成尿路感染。动静脉置管用3M贴膜固定防止脱出。

2.5 严格交接班, 加强管道护理

各班护士交接班时均要评估管道位置、外露刻度、固定情况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尤其要加强高龄病人、神志模糊病人的评估。管道连接处加强固定, 翻身、移动病人时适当放松引流管, 注意管道长度, 防止牵拉, 翻身、活动后立即检查各管道, 防止管道受压、折叠、扭曲、移位。胸腔穿刺病人搬运时为防止管道脱出, 用两把血管钳夹住胸管, 水封瓶放于两膝之间。气管插管更换胶布时两人协作, 注意导管外露刻度, 防止插管插入过深或脱出。各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拔管先兆。

2.6 加强心理护理与宣教

患者进入I C U病房时, 沟通与抢救同步, 以缓解患者恐怖心理。对于意识清楚的病人, 应加强宣传教育, 讲解其所置导管的意义、脱管的危害及床上活动的注意事项。老年病人情绪变化无常, 置管不适使病人处于易激惹状态, 有效地触摸能安抚病人的情绪。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有语言障碍, 应多与病人沟通, 加强心理护理。对有插管或使用呼吸机的病人经常提出的问题如冷或热, 呼吸费力、疼痛、大小便, 卧位不适, 胸闷等, 对病人进行询问, 以点头或摇头表示是与不是,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也可采用非语言交流, 如用简单的手语、卡片、写字板等载体, 丰富无声交流途径[2]。给意识清醒, 病情稳定病人听轻音乐, 可缓解紧张恐惧心理, 减轻置管所致的烦躁情绪, 降低自行拔管机率。家属探视时充分发挥其积极能动作用, 可有效减轻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2.7 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定期开展护理业务学习, 分析讨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后果及防范措施, 发生者均列为护理缺陷, 进行专题讨论, 以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3]。

2.8 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发生意外拔管时, 护士在呼叫医生同时, 应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把危害降到最低。如气管插管脱出, 护士应给病人吸氧, 必要时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 或协助医生重置气管插管;如胸管意外脱出时, 应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 无菌纱布加压包扎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同时汇报医生积极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做好心理护理。认真书写护理记录, 进行护理讨论, 总结经验教训。

3 结语

非计划性拔管存在医、护、患三方面的原因, 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护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危险性,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才能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机率降到最低限度, 保证病人安全, 减少医疗纠纷, 不断提高ICU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俊, 刘莹莹.非计划性拔管的紧急处理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5) :53~54.

[2]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8:80~85.

[3]肖韶玲, 顾春甫, 肖灵芝.多元文化护理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6, 20 (12) :1113~1114.

篇5:ICU非计划拔管的应对及护理

[关键词] ICU非计划拔管;应对;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0-02

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由于ICU的病人都是重病或者病危的患者,因此,患者在ICU内进行治疗和恢复时,都要在患者身上放置各种管子,有呼吸管、引尿管、引流管、鼻饲管等,这些管子维系着患者的生命,为患者补充着营养,而当这些管子因意外脱落时即是ICU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发生了[1]。该种情况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可为患者带来各种损伤,损伤的严重情况不一而足,实在是威胁ICU病人的一大隐患。本文就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对与护理的方法进行了讨论,以期可以为这方面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非计划拔管的威胁危害

一旦发生非计划拔管现象,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就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窒息甚至是死亡等情况。在发现较晚的情况下,通常医护人员会采取延长患者在ICU的监护时间,延长患者输氧的时间,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患者家属的医疗费用的负担,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现象。

2 护理方法

2.1 非计划拔管的紧急应对

2.1.1 保证患者的呼吸 一旦发生了非计划拔管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患者输氧量的正常,改输氧管式的输氧方式为面罩式输氧方式,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液中氧饱和浓度,观察患者皮肤的变化,在患者出现肤色变黄的情况就要加大输氧时氧气的浓度。

2.1.2 吸痰 在患者经过一阶段的输氧后,检查患者的恢复情况,如遇患者出现黏痰阻塞气管的情况必须要立即为患者进行吸痰,以免造成患者的二次窒息。患者如果不配合医务人员的话,可以采用牙垫将患者的嘴撑开,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2]。

2.1.3 重新插管 一般情況下,如果患者在非计划拔管紧急处理后没有出现较严重的症状时,是尽量不予以重新插管的。但是患者一旦出现了如:呼吸道不畅、肺部肌肉障碍、肺水肿以及药物残留阻塞等现象时,就必须要为患者重新插管,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危。

2.2 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措施

2.2.1 心理护理干预 一般患者在意识清醒时,对于插管治疗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惧,尤其是在发生了非计划拔管之后,患者的心率恐惧就会加大,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了。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告诉患者对于非计划拔管的相关知识以及将要采用的护理措施,让患者放下心理负担,配合医生的治疗。对于那些意识清醒,但却又无法通过言语进行交流的患者,医务人员就要采取手势和手写的方式和患者进行交流,尽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为其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提供方便[3]。

2.2.2 导管的重新固定 在发生非计划拔管后又要为患者重新插管时,一定要注意新管的固定,一定要保证其位置的合理性,尽量避免压迫皮肤,减少皮肤溃烂的情况发生。在固定后还要帮助患者活动身体,避免患者自身活动时将导管带掉。固定用的胶带要保持卫生,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

2.2.3 合理使用镇静剂和肢体约束 对于那些身体痛苦比较大,情绪比较烦躁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应为其合理使用镇静剂,如巴比妥、苯巴比妥、苯二氮草类等。对一些肢体动作较大的患者还要采取合理的肢体约束方法,固定住患者的双手,但是要注意不能太紧,防止皮肤出现水肿的情况,约束带要每个两小时松开一次,医务人员在松开约束带时还要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4]。

3 结 果

在经过一阶段的护理后,护理组的患者恢复的非常好,没有出现死亡的情况,而且护理组的恢复率也要高于对照组。通过对以往患者病历的整理,发现,当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而又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时,其死亡率高达25%,而且在发现后对其采用了相应措施后吗,其恢复率也不是很高。而护理组的死亡率是0%,恢复率达到了87.29%,除了恢复的患者,其他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

4 结 语

ICU的患者都是一些重症患者,他们的身体体征一般都不太稳定,经不起任何刺激,而非计划拔管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就是一类很大的刺激。因此,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避免发生非计划拔管情况,而且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此类情况,就必须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 姜玲君.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预见性护理[J].河南外科科学杂志,2010,16(5):22-23.

[2] 周丽锦.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9).

[3] 于波,汤淼等.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9):126-127.

篇6:新建icu护理工作计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2 月-2014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360 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患者身上至少存在1 根导管, 如导尿管、引流管、胃管或者静脉留置针等; (2) 患者入住ICU的时间超过1 d。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 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主要疾病、插管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前, 指定专业人士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 对ICU的全体护理人员采取统一措施及标准要求。将导管拔脱的相关危险因素设为评估表中的项目, 通过制定风险评估表全面评估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度, 对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包括入室前访视、床头悬挂“防脱管等级”标志、妥善固定导管、合适体位、适当约束、合理使用镇静药物、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加强巡视及查房、观察药物副作用、告知患者及家属管道留置的必要性及用途、心理护理等。具体表现在: (1) 由于不同ICU患者关于非计划性拔管存在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 当班的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舒适程度、意识状态、年龄、配合程度、导管数目以及可能存在的高危拔管时段进行有效的评估。特别是对于中夜班的护士而言, 应该对患者可能存在的拔管风险具备预见性, 做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准备。 (2) 由于ICU患者均随身伴有较多的导管, 严重的病情加之较差的身体舒适度, 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配合。为此, 当患者处于清楚意识状态时, 当班护士需要做好相应的解释沟通, 应向患者介绍清楚关于每根导管的作用、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非计划拔管会带来的后果, 力争取得患者的配合, 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请求家属的协助。而针对意识状态不清晰的患者, 不但要做好约束护理工作, 还需要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 进行沟通, 向家属讲解约束的重要性、方法、患者的配合程度、危险因素以及当前存在的管道防护困难等, 尽可能得到家属的理解, 一旦有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 由于已经事先告知了家属, 便能使其理解ICU中存在的护理难题, 对护理工作给予谅解。 (3) 在管道安全护理工作中除了责任心, 还需要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 为此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使其具备预见性的护理意识。 (4) 虽然ICU患者的护理均属于特级, 但护士责任心的差异在巡视与防护的环节中也导致了不同的执行力。为此有必要加大惩罚与教育力度, 进而引导护士思想觉悟性的提高, 令护士意识到重视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5) 在利用改良技术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时, 还应当考虑固定后是否有利于患者翻身、坐起等活动, 为此需要对导管进行妥善的固定。 (6) 对患者的约束, 应当依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调整, 保持合理有效的约束, 避免过度约束。由于ICU患者的意识处于模糊的状态, 难以联想到躁动患者在挣脱和自解约束带的能力, 虽然对过度约束进行了排除, 但还是需要勤检查、勤巡视、勤调整来保证有效的约束。 (7) 非计划性拔管一般的发生时段在中夜班或者人力缺乏时, 为此护士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与护士的护理能力水平, 做出合理的调班, 保持护士的性格、资历以及互助程度上的合理搭配。在交接班中, 护士长需向低年资护理人员说明本班的重点防范对象、事项以及解决途径, 必要时增加人力。 (8) 在经过所有宣教、约束之后, 若患者依然处于躁动状态, 则需要采取镇静措施, 但要避免过度镇静, 仅仅使患者保持安静, 达到服从指令、易于唤醒的目的即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对所有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记录, 出现1 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算作1 例, 统计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例数。对非计划性拔管而导致的并发症或者死亡情况进行统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包括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4 个等级。采用百分制, 对两组患者中的护士进行自我评价, 包括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 分数越高说明护士自我评价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 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 进行, 当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并发症和死亡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自行拔管3例, 意外脱落1例, 其中1例出现并发症, 无患者死亡, 非计划性拔管率2.22%;对照组自行拔管7例, 意外脱落5例, 其中7例出现并发症, 并且4例死亡, 非计划性拔管率6.67%。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观察组患者满意96例, 较满意61例, 较不满意18例, 不满意5例, 满意度97.22%;对照组满意49例, 较满意76例, 较不满意34例, 不满意21例, 满意度88.33%。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的护士自我评价观察组的护士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评分为 (96.25±3.8) 分, 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分 (95.86±3.6) 分;对照组分别为 (87.26±2.50) 分、 (88.35±2.90) 分。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非计划性拔管是当前ICU治疗中护士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ICU的医疗护理存在严重的威胁。近几年来有关文献报道, 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3%[3]。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后, 在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会有所延长, 加大拔管和再置管的难度, 对局部造成再次损伤, 增加患者痛苦, 加大感染的可能性, 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4]。针对这种情况, 有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比如实施“根因分析法”来对此事件进行防范, 以及制定集束化护理措施[5]。本研究针对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采取了集束化护理措施, 在防范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与患者的自身因素有一定的关联, 大部分出现自行拔管的患者属于高龄阶段。由于老年人情绪相对容易变化、性格较为固执, 且对于置管缺乏适应, 再加之侵入性置管会给老年患者的心灵以及躯体带来创伤性的打击, 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6]。ICU患者也可能会由于意识障碍, 在烦躁不安的情况下出现四肢或者躯干的过度活动而造成无意识性拔管。患者夜间中枢神经敏感性降低, 容易发生神志恍惚, 进而导致拔管行为出现。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患者的身体遭受约束之后容易出现身心疲惫, 易怒、气恼的情绪容易爆发, 患者的行为会失去理智, 使ICU患者的躁动增加进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出现[7,8]。导管本身会对非计划性拔管有一定的影响, 患者会因各类插管的束缚出现不适, 比如气管插管者会出现咽痛、鼻、口的不适应, 感觉有异物或者堵塞的存在;留置尿管会使患者出现尿痛、尿急的不适应感;胃管容易出现咽部恶心、肿痛[9,10]。相关研究者发现, 集束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 合理化排班制, 加强了在巡视过程中的防护, 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约束, 降低了患者自行拔管的概率, 进而也会对患者由于非计划性拔管而导致并发症与死亡率有所降低[11,12]。本次研究也发现, 在对患者的约束中, 依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调整, 保持合理有效的约束, 避免过度约束, 可明显降低自行拔管的几率, 最终只有1 例患者有并发症的出现。这也可能是因为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之后, 安全教育和防范方面也随之加强, 同时护士长针对患者的病情与护士的护理能力水平, 进行了合理的排班, 保持护士的性格、资历以及互助程度上的合理搭配。在交接班中, 护士长对低年资护理人员就本班的重点防范对象和注意事项以及解决途径进行解释说明, 在必要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定的人力。在此过程中, 当发现患者有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 也能够相应的及时采取措施, 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死亡率。

非计划性拔管也可能是滑落所致, 经口气管、胃管的固定胶布或者固定贴, 容易因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和汗液的污染失去黏性, 进而不能较好的固定;也可能由于气管插管充气不足、气囊漏气、在放气时出现因外力作用而导致的脱落。一些深静脉置管的敷料或者缝线脱落后, 若未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重新固定, 也易致管的脱落[13,14]。本次研究发现, 在集束化护理过程中, 利用改良技术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后, 出现意外脱落的患者仅为1 例。

相关研究显示, 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临床经验以及对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重视度都会对该事件产生影响[15]。为提高ICU护士在防范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主动性, 在实施集束化护理过程中, 本院对护士开展了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 制定出了规范性的技术培训方案。本研究表明实施集束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责任心, 尽可能控制了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 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实施, 将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降低至最低限度,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士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均有显著提高。

篇7:新建icu护理工作计划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57-01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各类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监测的特殊病房,需要一批高素质及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密切监测和连续的治疗与护理。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模式的转变、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及各种新的护理技术和设施的使用,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都在不断变化,临床护理工作量不断增加。现将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 ICU病人疾病严重程度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ICU是危重症患者的集中地,研究表明[1]不同特征患者其护理工作量也有所不同,对护理人员各方面要求也很高。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医疗干预措施多,护理工作量也相对较大。我国的护士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治疗性护理,尤其是昏迷、呼吸科、意识障碍或头颅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快给予机械通气的频率及次数较多、吸痰、呼吸机管路护理等占据了护士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各种治疗手段的干预限制,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或缺失,用于生活护理的工作量也会增加。随着入住ICU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护理工作量随其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增加。部分患者大多无法接受手术治疗,保守疗法又无法较快去除病因,因此病程较长[2],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病情逐渐加重,各种侵入性操作和支持治疗导致的医院感染、继发性疾病成为危害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治疗护理难度较大,护士工作量必然增加。

2 ICU病人意识程度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ICU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占较大的比例,ICU病人因有各种监护仪器及导管而不能自行活动,病人床上活动大多由护士协助。同时患者自理能力差,生活护理相对较多,护理工作相对繁重。而清醒病人基础护理工作量明显低于昏迷病人。清醒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自理活动,例如刷牙,进食进水,床上活动等,有利于病人自理能力的恢复,向正常人过渡。昏迷患者的基础工作量相对较大,必须全部由护士完成,且有的操作比如协助翻身、洗头擦身,人工气道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等需2人甚至以上同时操作,更占据了护理大量的时间,与国外报道[3]一致。

3 ICU病人不同转归方式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预后不良的患者护理工作量显著多于预后较好的患者。一般而言,患者濒死前,各种特殊治疗、抢救以及与其相关的检验、输液、处置等救治措施较多,其护理工作量亦相应增加,加之某些患者病情反复变化,抢救次数的增加更增加了护理工作量[4]。死亡病人的平均每天的护理工作量显著高于好转病人的护理工作量[5]。

4 ICU病人不同治疗方案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并不仅限于发药输液等基本操作。ICU患者的治疗方案逐渐多样化,护理操作项目也逐渐增多。多种新业务新技术的广泛开展,新仪器、新设备的更新应用,如胸外科使用振动牌痰机进行肺部体疗,床边血滤机的使用,支气管显微镜进行深部排痰,大多需要护士来完成具体的操作、配合操作或清洁处理,使护士工作量增加。手术患者工作量低于非手术患者,其原因可能:ICU已提前获得手术患者必要的信息,因此有足够时间进行准备,患者被送至ICU时,大部分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且ICU医护人员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病情变化有所预防和准备,随着患者清醒以及循环功能、呼吸功能的恢复,出血、栓塞等各种危险因素的减少,护理工作量就会随之减少。而非手术患者转入ICU时病情多复杂,伴随呼吸、循环等多系统功能方面问题,患者需要进行各种检查以及获得呼吸、循环等系统的支持,护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随时准备抢救患者的生命,因此伴随的药物、物品、仪器设备的准备和各种急救技术的实施,护士工作量必然增加。护理服务范围的扩大,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不但要完成医嘱以内的各种治疗任务,还要求护士积极开展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等。

5 ICU病人不同住院时期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的入住ICU时间段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量不同。病人入住ICU当日的护理工作量与次日和最后一日相比,有显著差异[4],这一结果与国外研究一致[6]。病人入住ICU当日大多是病情危重、生命垂危,需要较多的监护措施,如各种监护仪、呼吸机、引流装置的连接和观察等,而即将离开ICU的患者,由于病情好转需要撤去各种非必须的仪器与抢救、治疗设备,还要将病人送回其所属病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ICU的护理质量是危重患者能否救治成功的直接影响因素,能体现医院的救治水平[7]。国外研究显示,护理人力配置与护理质量及医院效率密切相关,护理人力的配置方法大都根据护理工作量来决定,护理工作量的计算是护士人力配置的基础[8]。护理管理者应该根据护理工作量合理安排各班次护理人员,以保证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樱.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护理工作量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26-27.

[2] 郭浩然.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平均住院日合理计算的探讨[J].中國医院统计,2002,9(3):167-168.

[3] Miranda DR,deRijk A,SchaufeIi w. Simplifie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rm The Tiss-28 items-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J].Crit Care Med,1996,24:64-73.

[4] 苏兰若,沙丽.护理活动评估量表在ICU护理工作量调查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9):2329-2331.

[5] 沙丽,苏兰若.应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对ICU护理工作量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591-594.

[6] 彭刚艺.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4,4(2):15-19.

[7] 朱晓玲.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上海护理,2001,1(4):29-30.

篇8:新建icu护理工作计划

关键词:ICU,MEWS评分法,护理,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是近年英国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识别“潜在急危重病”患者,尽早进行高效合理干预而制定的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包括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进行评估的简便、实用的评分系统。MEWS评分系统是一个新兴产物,为客观迅速评估和及时干预患者病情、高效管理医疗单元进行内部机制改革等方面提供一个有效工具和平台,近年逐渐应用于国内院前急救[1]。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ICU分级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生存率达4倍以上[2]。然而,我国急诊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却一直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在我国,接受传统ICU护理模式下的急救医护人员,往往救治效能低下,难以在紧急情况下保证患者获得合适及时的治疗与护理,对医疗资源未合理利用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急诊患者ICU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3,4]。本文以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国内外医学界广泛认可的MEWS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鉴别及早期采取合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因机械性致伤因素造成机体的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而入住ICU的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颅脑外伤57例,胸部外伤15例,腹部外伤28例;男78例,女22例;年龄16~67岁,平均(41.7±2.6)岁;平均MEWS得分(5.31±2.89)分;患者来源包括急诊就诊81例,其他科室转入9例,他院转入10例。纳入标准:(1)年龄≥16岁者;(2)无肝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1)年龄<16岁者;(2)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本次研究方案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17~66岁,平均(40.6±2.7);颅脑外伤30例,胸部外伤7例,腹部外伤13例;平均MEWS得分(5.25±2.95)分;急诊就诊42例,其他科室转入4例,他院转入4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16~67岁,平均(41.8±2.5)岁;颅脑外伤27例,胸部外伤8例,腹部外伤15例;平均MEWS得分(5.33±2.86)分;急诊就诊39例,其他科室转入5例,他院转入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部位及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本院ICU常规护理:由护士将患者生命体征告之医生,由医生开出医嘱,护士按医嘱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观察组采用MEW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和基于MEWS评分的分级护理方案[5],见表1、2。

注:1 mm Hg=0.133 k Pa

1.3观察指标生命支持指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置口咽管、带除颤护理仪、实施心电护理、进行气管插管和静脉用药;并发症情况: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及压疮;死亡率、ICU患者住院时间。

1.4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意识状态按AVPU计分。入科时机械通气者呼吸按3分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者血压按3分记;如明确患者使用镇静药物的意识状态按正常计分,如不明确使用按当时意识状态计分。

1.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命支持各指标比较观察组置口咽管、带除颤护理仪、实施心电护理、气管插管及静脉用药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两组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ICU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观察组MEWS不同分值段的病死率情况0~4分值段时病死率为0(0/8),5~8分值段时病死率为2.9%(1/34),9~14分值段时病死率为50.0%(3/6),其中≥11分的病死率为100%(2/2)。

3讨论

3.1 MEW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临床价值国内外大量资料显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5分是鉴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当MEWS评分≥5分时,病情变化的可能性大,有潜在危重病危险;当MEWS评分>9分时,死亡的危险性明显增加[6]。本研究比较了观察组患者MEWS不同分值段的病死率,0~4分值段时病死率为0(0/8),5~8分值段时病死率为2.9%(1/34),9~14分值段时病死率为50.0%(3/6),其中≥11分的病死率为100%(2/2),这显示出MEWS在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死亡危险的预测方面有较高的标准性,与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报道相似[7]。

3.2 MEWS评分为ICU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医疗服务生命支持对提高急诊患者急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对除新生儿之外的心搏骤停患者按照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操作顺序进行救治,目的是为了防止因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而延误胸部按压的最佳时机[8]。接收到急诊患者时,若发现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呼吸停止或者只有叹息呼吸应该立即使用体外除颤器,并及时给予基础生命支持。在此基础上另外给予电击治疗,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急救药物等高级生命支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建立人工气道、心电监护和静脉用药等高级生命支持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虽然目前医学界对急诊患者的诊治和护理仍然处于基础生命支持阶段,高级生命支持手段使用仍然不足,但基于MEWS评分的分级护理方案则有利于加强对急诊患者在高级生命支持方面的作用;观察组由于采用了基于MEWS评分的分级护理方案,对病情的观察完全是取决于患者生理情况(MEWS评分),对危重患者病情判断由经验性向应用客观指标进行科学评估转变。与对照组常规监测比较,护士的判断更快速和准确,干预措施的依据更充分,避免了主观因素影响,降低了因主观判断错误而造成的风险。

3.3 MEWS评分的分级护理方案,指导ICU人力、物力等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MEWS评分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其特点主要为:临床指标获得方便,操作便捷,便于动态快速评估[9]。目前,用于指导ICU分级护理的危重症评分主要有APACHEⅡ评分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10]。这些评分复杂耗时,不能及时评估病情与指导治疗护理措施的实施,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在本研究中,MEWS评分0~4分时,至少每1小时对患者进行重复评分,通知医生30 min内到位;MEWS评分为5~8分时,每30~60 min对患者进行重复评分,医生10 min到位;MEWS评分为9~14分或有单项分为3分时,每15~30 min对患者进行重复评分,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做初步医疗处理,同时增派护理人员和通知危重护理小组,备好抢救药品、物品,上级医师应立即参与该患者的抢救,必要时组织科室主任会诊。有研究显示,分级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是目标化护理质量监控和目标考察的方式之一[11,12,13,14]。

3.4 MEWS评分建立能降低ICU患者的风险有报道显示,意外事件的发生存在“预警信号”,在事件发生前的数小时内在临床上观察到某些病情恶化的症状,这些症状通常表现为某些生理参数的改变[15]。有研究表明,MEWS既能预测ICU的入住情况,也能预测ICU及住院患者的死亡情况[16]。在国内该评分最早应用于急诊急救系统,证明其识别能力强,其后又应用到专科单病种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预测ICU中危重患者的死亡[17]。ICU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是一般普通科室的5~10倍[18,19,20]。其发生率国外报道为13%~18%,是导致ICU死亡率增高和医疗费用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21,2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时间与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9:新建icu护理工作计划

【关键词】ICU;交接班流程;护理工作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53-01

ICU的护理安全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综合急救能力及学科的发展。保障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首要目标,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规范的护理交接班制度,在ICU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观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为了更好的做好人性化服务,提升科室整体护理水平,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我科根据ICU工作的特点,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自2012年以来制定了规范的交接班流程,一年来,通过规范流程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工作实施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准备阶段:①召开护士工作会议,说明目的,统一认识,使护士认识到规范交接班的重要性。②制定规范的交接班流程,将规范流程下发到每位护理人员手中,并组织实施。

1.2 资料 我科自规范接班流程以来,从2012年1月—2013年2月,ICU共实施规范化交接班患者108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2.5岁,主要以颅脑损伤、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胸外、普外术后的患者等。

1.3方法

1.3.1交班前人员的准备

交班护士提前20-30分钟,认真检查本班工作是否全部完成,内容包括: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用药情况及效果、护理记录、各项医嘱的签名、各种导管的固定及深度是否稳妥在位、床铺是否整洁、干净。科室设立了小黑板及温馨提示卡,关注患者医嘱以外的需求,提醒下一班注意。做好所管理区域的清洁卫生交班。

1.3.2接班前人员的准备

护士长及接班护士要提前15分钟到科室,护士长提前对科室患者的病情做到大致的了解,检查护理工作是否到位。接班护士要提前做好物品、毒麻藥、急救药品、仪器设备进行认真交接,并检查物品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1.3.3晨间交班

由夜班护理组长汇报病区的动态,护士长根据重危病人的情况提出护理重点及需要落实的护理措施,对于新收的病例夜班护士要组织学习疾病相关的护理要点。当班人员再进行讨论发言,由护士长点评,对头一天各班的工作提出存在问题及指导性的改进意见。

1.3.4规范的床边交接流程

护士长、接班者面对患者站立,准备接班。交班护士站在接班者的对面准备接班。护士长询问患者是否认识交班护士,接班者问候患者,自我介绍,告知患者正在交班。交接内容:患者基本情况:床号、姓名、性别、诊断、职业,意识评分、瞳孔、生命体征、spo2及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①新入患者:做好宣教,融合医患关系②手术后患者:专科病情观察,引流管及并发症的预防③患者的皮肤护理:潜在的皮肤隐患和现有皮肤问题的处理措施和效果评价④患者输液的管理: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注意观察中心静脉压及穿刺点周围情况,正在输注药物的名称、速度、输液部位,患者有无不适等⑤患者管道的管理:引流管的固定是否稳妥、标识是否清楚、通畅情况、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⑥人工气道患者的管理:插管深度、管道通畅的程度、固定是否稳妥。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接班者用听诊器听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交接呼吸机模式、各项参数,无特殊要求的患者一定要抬高床头30-45度,翻身拍背、吸痰。⑦床单位整洁:床铺平整、干净,各物品摆放整齐、按标示分类放置⑧安全的管理:保证各仪器设备运行正常。急救药物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均在有效期内。

1.3.5交接中认真核对,交接后总结经验

交接过程中发现疑问及时提出,将本班病人的护理要点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护士长根据病人的情况,随时提问交班护士病人的治疗护理措施及异常检查结果,现场各位护理人员补充发言,督促护士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病情动态变化。

2效果

2.1保证了ICU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规范的交接班流程中,实现了对患者病情观察及治疗护理的连续性,床头交接时流程井然有序,环环相扣,交接分明,避免了以前交接班时的杂乱,缩短了交接班时间,使护士更加明确了交接班意义和目的的重要性,培养和锻炼了护士独立思考的能力,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2.2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规范交接班后,促使护士主动按规范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仔细阅读患者的病历,把患者的病情装在大脑里,交班时才能口语化的交出患者的病情及动态病情变化,提高了护士的口头表达能力。促使护士必须经常、主动的观察患者,结合病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避免了因思想松懈所致的工作失职,使护士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置并报告医生,提高了护士观察病情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医护关系,也加深了和医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2.3体现了人文关怀,促进了护士和清醒患者的交流 实施床边规范交接流程,交班护士到患者床旁面对患者,针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心理状况、护理问题 进行了详细交接。接班者查看每一项护理措施的落实,以及对患者的问候交流、拉近了护患之间的关系,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得到了患者的信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使护理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3 效果评价

自实施规范交接班流程以来,交接班质量明显提高。对于护士的责任心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是一种有力的促进。使护士在执行的过程中从开始的被动变为了主动,自觉深入到主动发现问题并防范于未然,培养了护士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护士把自己工作中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交给下一班,使下一班护士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正确实施了对患者病情护理连续性的观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对医疗护理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规范的交接班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思想,使接班护士能更好的了解分管患者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有目的、细致地、正确地落实护理措施,避免了以前交接的盲从性和被动性,使每一班护士养成了自检-反馈-总结的习惯。使护士明白了工作的意义和责任,使患者得到了专业的护理,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4 小结

护理管理制度中交接班制度是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护理质量控环节中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基础。在规范的交接班制度中,通过护理管理者的督促评价、监督规范的执行,使护理中间环节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护理人员不断的得到提升,在规范制度的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找寻方法,不断的改进问题,使护理工作更加深入,落实到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巧珍,南小平,贾红芳。不同护士交接班模式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970:1200

[2] 曹英 江榕 朱侥侥 护理交接班流程在ICU的应用 护士进修杂志,1002 6975 (2010)02-0142-02

[3] 赖红梅,曾白玉。加入WTO我国护理面临的挑战、机遇与策略[J]护理研究,2002,16,(3)125-127

上一篇:政务中心容缺受理制度下一篇:安监局班子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