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2024-08-02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共9篇)

篇1: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大城管格局

7月22日,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正式通过了国家建设部的验收,这标志着成都市的城市管理无论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还是在管理手段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都作为建设部确定的首批城市管理数字化试点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2006年4月全面启动,经过13个月的全力推进,到2007年5月底,全面建成市、区两级平台,实现了对中心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的全覆盖。

那么,我市数字化城管的建设背景是什么?目前,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怎么样?成都数字城管系统的有些什么特点?昨日,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晓鸣回答了笔者提出的上述问题。

问:我市数字化城管的建设背景是什么?

郭晓鸣: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面貌和城市秩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市政府制定并下发了一系列加强城市管理的办法、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并在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管理理念上进行了不断改革和创新,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提出了“城市管理比建设更重要”的理念,要求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从严从细、精益求精,用规范化促进长效化,为此,我们认真组织实施了“三三四四”工程,即:为民服务的惠民工程、城市管理数字工程和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的“三大工程”;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城管执法人性化、城管宣传社会化的“三化建设”;实现从小城管向大城管、从常规管理向超前管理、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的“四个转变”;构建管理者与相对人、人与城市、城与乡、部门之间的“四个和谐”,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然而,诸如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容易反复,设施损坏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置等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为了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把“管理比建设更重要”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2005年4月1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中国城市报道》2005年3月第9期刊登的《北京市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模式探索》一文上明确批示:“东城区经验的核心是网格化管理,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可在中心城区择一区作试点„„”随后,我市先后多次派专人前往北京东城区学习数字化新模式及其管理经验。同年7月,经成都市申请,建设部批准同意将成都列入全国首批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经过13个多月的积极筹备、周密规划和扎实工作,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于2007年5月底在中心城区全面建成并投入试运行。2007年6月29日至7月2日,经建设部专家组对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一阶段建设工作的考核初验,一致认为:“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体制改革到位,机制大胆创新;系统建设规范,采用的技术模式先进,网络配置合理实用;系统建设文档资料规范完整”,对已经取得的建设和运行成效给予较高评价。

问: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怎么样?

郭晓鸣:按照建设部对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成都实际,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试点工作,把它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围绕数字化系统建设,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部署。2006年5月,市政府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及试点工作步骤,同时,成立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由市城管局牵头组织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的推进工作和协调处理试点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并负责系统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料汇集等;市信息办负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系统研发、技术标准制定和系统的管理维护等;市规划局负责城市部件、事件等基础数据普查工作。与此同时,各区也成立了与市级相对应的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抽调专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至此,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明确资金渠道,落实经费保障。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在市、区财政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专项安排系统平台建设资金,明确要求市和各区按照市、区系统建设分别承担的原则,将试点工作所需经费分别列入市、区财政资金预算,认真作好经费计划安排,切实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全力给予保障。目前,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已投入资金约8000万元(不含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投入的大部分资金),有效保障了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顺利推进。

因地制宜,科学构建数字城管的体制架构。我市数字化城管试点工作,严格遵照建设部有关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要求和城市管理与监督权分离的原则,结合本市实际,分别建立了市、区两级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形成了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两个轴心”的新架构。其基本框架为:市、区两级分别组建了城市管理指挥协调中心和监督处置中心,分别形成指挥和监督的两个轴心(系统),构建起了市、区两级工作平台。市、区城市管理指挥系统和监督系统之间互不隶属,形成各自闭合,互联互通,互相监督和制约的工作体系。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市级部门,市、区之间,省、市之间涉及的城市管理工作事项,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反馈的工作事项;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受理涉及市及市以上有关单位城市管理工作事项,负责对市级部门办理城市管理的有关工作事项进行核查,受理区级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的有关信息反馈;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区级部门及区级部门与街道办事处之间,街道办事处与办事处之间所涉及的城市管理工作事项,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受理监督员队伍、社会公众及媒体反馈的城市管理信息,负责对区级部门处置办理城市管理工作事项进行核查,负责将区级部门及监督员队伍处置的案卷情况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进行反馈,对受理的涉及市级及以上部门的城市管理工作事项向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进行反馈。同时,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技术运行和管理需要,专门设立了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保障中心,负责系统的技术维护、标准体系建设、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基础数据资料的更新等工作。

精益求精,严把基础数据普查关。成都市数字化试点工作从一开始就立足于高起点和高标准。为了避免标准不统一和归类不到位的现象,我们根据建设部《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以及《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的要求,明确由市规划勘测设计院一家统一进行基础数据普查。仅在中心城区的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和高新区(南区)建成区约467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普查并划分出万米单元网格21700个,标定城市管理部件941453个,将城市管理部件划分为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卫设施、园林绿

化和其它5个大类、79个小类,确定数字化城市管理责任主体共285家(其中,市级部门18家,省、市级部门下属单位9家,社会单位17家,区级单位241家);将城市管理事件划分为市容环境、设施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综合管理共5个大类、60个小类。

立足实用,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系统平台。成都市数字化系统平台由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两个平台构成。系统平台建设借鉴了兄弟城市成熟技术,但主要是结合成都实际,整合并运用了多种数字技术进行大胆创新和研发,其主要特点:一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有线网与无线网的连接,构建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础设施平台;二是应用数椐存储技术和备份技术搭建了SAN结构信息管理平台;三是利用网格地图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区域的精细划分,创建了城市管理新的地理空间体系;四是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对象在管理区域中的有序、精确定位;五是利用GIS技术,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协同工作应用环境;六是利用移动网络定位技术,实现了城管通的准确定位;七是利用RS技术,获得了城市遥感图像信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可视化;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成都市城市管理数据库群,实现多行业、多领域数据整合;九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将城市管理对象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重点任意分类、组合,实现城市管理对象专项普查和城市管理评价体系数字化;十是利用信息安全技术,构建了信息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应用系统平台由16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包括: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移动督办子系统、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城市管理综合评价子系统、数字集群指挥调度子系统、城管车辆管理子系统、视频图像监控子系统、12319城管呼叫中心子系统、城管门户网站子系统和市、区两级数据交换子系统。其主要工作流程是:监督员发现问题后上报到监督中心,操作员受理后上报给值班长立案,监督中心将案卷批转到指挥中心,操作员将办理任务派遣给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将处理情况反馈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案卷批转回监督中心,操作员向监督员发出核查指令,监督员发回核实信息后报告给值班长予以结案,系统将按程序自动生成考核评价结果。

“以人为本”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在诸多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与网络建设同样重要的是队伍建设。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队伍,主要由三个层面组成,一是监督员队伍,二是平台操作员队伍,三是管理人员队伍。在队伍建设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把队伍入口关,对招聘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等都作了相应规定,并坚持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目前,在中心城区的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和高新区已分别组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分别设立了城市管理监督员大队、大队下设中队、中队下设班组。同时,市级和中心城区的五城区、高新区已分别完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操作员及管理队伍的组建工作。为有效提高数字城管人员的业务技能,今年上半年,已由市上统一组织分三期对市、区及街道办事处三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人员约300人进行了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对120余名技术人员进行了综合素质(包括语音和礼仪)和专业技能培训;对1200余名城管监督员进行了体能素质、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并由市上统一编印培训教材和工作手册(人手一册),保证了实际工作的需要。

问:成都数字城管系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

郭晓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成都市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在学习借鉴兄弟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市情,大胆创新,形成了具有成都特色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特点:一是实现了区域性全覆盖。即在网络规划设计和系统技术研发上,都立足于成都全市范围、大城管和城乡一体化的需要,按照全市区域范围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目前已对中心城区467平方公里范围实施全覆盖,并为各郊区(市)县预留了端口和席位,为逐步向郊区(市)县拓展夯实了基础。二是市、区、街整体联动。一方面是在系统平台规划建设上,做到了市、区两级平台、街道乃至社区的终端同步规划建设。另一方面是在网络技术应用上,实现了市、区整体链接,互联互通,闭环运行,较好地解决了层级平台的协同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数字化城管的新模式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了过去城管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有机地把各级城市管理部门整合起来并最大限度发挥了整体联动效应,真正形成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参与,市民互动的大城管格局。三是实现了资源共享。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中,我市将现有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设施进行功能扩展和整合利用,不仅实现了公共GIS平台、呼叫中心平台、政务外网、公安天网视屏监控系统等信息和技术资源共享,而且节省了建设资金约1200万元。四是配置了快速调度指挥系统。为进一步强化数字化城管系统快速、精准的功能,我们利用无线数字集群指挥子系统实施快速指挥调度,专门为指挥中心、局机关业务处室和各执法分局配置了无线对讲机,通过直呼和群呼,实现应急事件的快速调动和有效处置,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五是同步建成12319服务热线。即在建设数字城管系统时,同步建成了的12319城管服务热线,并将该服务热线与系统平台无缝对接,实现了社会公众与城市管理部门和数字城管系统的信息直通。六是建立了技术支撑机构。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和网络系统运行的技术需求,我们专门调剂了20个事业编制,设立了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保障中心,专门负责系统运行保障、设备维护管养和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问:目前试运行阶段的有哪些主要效果?

郭晓鸣:从我市数字城管系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1个月的情况看,应当说,整个网络系统运行正常,尤其是管理成效十分明显,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发现问题的数量和时效显著提高。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前,通过部门巡查、新闻曝光、市民热线反映、领导批示等渠道,我市中心城区月平均发现和处理管理问题不到2000件,而在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后,仅以金牛区为例,一个月时间城管监督员上报各类城市管理案件就达9892件,发现问题数量和时效比试运行前提高近5倍。二是处置问题的及时率明显提高。如6月15日至30日,金牛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向西安路街道办事处共派遣案件102件,西安路街办按照系统处理流程,在规定时限内对97件案件进行了相应的处置,及时处置率达95%,由此可见,数字城管模式已成为管理单位落实管理责任的助推器。三是促进了管理、监督和执法的统一。成都市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后,我市的行政执法也按照新模式的要求,将执法责任区和万米单元网格有机结合,在每一个工作网格中,同时配备了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执法人员和协管员,从而实现了管理、执法和监督的协调统一。四是实现了对责任单位履职效果的科学考评。数字化城管系统试运行后,我们将主要依靠微机自动生成的评价结果,对各相关责任单位的履职效果作出准确、客观的考核评价,从而不仅有效改变了过去靠检查、打分来作出评判的传统考核模式,而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实现评价考核的科学化。

采写陈兆平

《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验收意见

根据建设部《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和《数字化城市管

理模式试点实施意见》的要求,2007年7月22日,建设部在成都市主持召开了“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验收会)。受建设部委托,验收专家组听取了成都市政府和项目建设方关于“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并实地观看了市级系统和武侯、金牛两个区级系统运行情况,经质询和认真讨论,形成如下验收意见:

1、该“系统”提交的验收资料齐全、规范,符合要求。

2、该“系统”依据国家建设部有关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四项标准,建立了市、区两级监督与指挥相分离又协调的工作机制,系统之间形成独立闭环运行的工作体系。专门设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保障中心,有效保证了系统的技术维护、标准实施、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等工作。

3、该“系统”建设借鉴了其它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系统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技术先进。在市、区两级系统应用软件建设方式上采取了统一物理平台、逻辑分级的应用模式,市、区共享一套核心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各自独立运行,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了系统的规范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4、该“系统”注重安全体系建设,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成都市现有的GIS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GIS数据共享和统一更新;利用政务呼叫中心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12319城管服务热线;利用“天网”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实现了现场监控;建设了GPS车辆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城管车辆的监管,提升了管控手段;利用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指挥调度城管执法队伍,提高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5、该“系统”建立了全市统一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之间信息同步、协同工作和协调督办等功能,有利于发挥整体连动效应,形成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参与的大城管格局。

综上所述,专家组认为成都市作为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广的试点城市,建成“系统”实现了监管分离,统一建设,分级管理,市、区协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对全国省会城市的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具有示范作用,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专家组建议,根据建设部新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进行调整和更新。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总结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经验,组织推广,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

(来源:成都日报)

篇2: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构建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之一,其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特点,阐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设计及实现,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服务,实现科学化管理.

作 者:朱春晓 袁圆 ZHU Chun-xiao YUAN Yuan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50刊 名: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200923(2)分类号:P208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地下管线 数据库 信息管理

篇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城市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衡量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认识到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城市管理的重要性,逐步开始建设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由于这些信息系统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实现方式各有不同、接口标准不够统一等技术问题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不够规范等管理问题,造成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效果不够理想。为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引入监理机制,采取科学、合理的监理手段对建设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本文总结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监理经验,概括出了现阶段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信息化的应对措施,明确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和监理要素,并进一步分析了系统建设难点的监理要素。

2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建设内容分析

2.1 建设内容概述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是基于现有的信息系统所积累的相关IT资源,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地理编码技术,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将信息化技术、协同工作模式应用到城市管理工作中,建设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与城市管理地理编码和信息的实时传递,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并可以对城市部件和地理编码库进行实时快捷访问、地理编码的查询、转换和城市管理信息的实时传递。通过系统建设,推进城市管理达到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的目标,达到城市管理日常化、精细化、规范化、协同数字化,真正整合优化政府信息资源和政府数据库群,建立高效、及时、准确、稳定的城市管理体系。

2.2 监理要素分析

监理单位应对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进行质量、进度、投资的监理并参与合同、信息的管理,按照工程建设要求,遵循信息系统监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适合系统特点的项目管理技巧和监理手段,对工程的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控制和协调工作。依据图1所包含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监理要素:

2.2.1 监督、管理按照“城市管理地理编码和信息实时传递系统”相关数据库标准和编码体系,完成数据库群设计、建设方案编写,审核、规范与城市部件库、地理编码库、万米单元数据建设的关系。

2.2.2 监督呼叫中心受理工作平台建设

确保系统依据信息收集和建立案卷环节的特点,做到通过对各类问题消息的处理,为建立案卷环节和其它环节服务,保证问题相关信息和立案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相应部门和人员。

2.2.3 监督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

监理关键点在于:采用工作流技术、GIS技术,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反馈、任务核查、任务结案归档等环节关联起来,完成业务流转、全程督查,实现协同工作网络、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各专业管理部门和区政府之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协同督办。

2.2.4 监督城市管理构建平台的建设

监理工作中应建议采用工具化思想,实现工作流、输入表格、输出表格、地图、组织机构等城市管理相关信息的灵活配置,使协同工作平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2.2.5 监督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建设

目的是实现通过大屏幕显示城市地图信息、案卷信息和相关的详细信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对全局情况能够总体直观掌握。

2.2.6 监督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的建设

通过监理工作应确保系统实现按照系统内置的评价模型,通过对案卷处理过程各种信息和网站公众投票信息的内外评价,形成各种展现形式的评价结果。

2.2.7 监督公众网站实时发布系统的建设状况

为参与城市管理的各类用户提供统一平台;为公众提供获取城市管理信息资源的渠道;为公众提供参与城市管理、查询、浏览城管事件的舞台。

2.2.8 监督车辆定位监控系统的建设

对车辆进行定位和监控,确保能随时掌握车辆的位置和运行轨迹,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车辆的实时位置,查询车辆的属性,并重现车辆的运行路线轨迹等。

2.2.9 监督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

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监视路口、路段周围的市政、环卫、交通、治安等各方面情况,为指挥人员提供迅速直观的信息,对监控范围内的突发性事件录像取证,起到综合治理的效果。

2.2.10 监督数据共享及交换系统的建设

因为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可能需要与市政网络其它成员单位进行数据共享与交换,并与现有应用平台进行协同工作,因此应保证资源数据的顺畅流转与及时准确。

2.2.11 监督数据库群的建设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多个数据库的建设,涉及内容和领域广泛,既包括各种类型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城市部件库的建设、地理编码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和视频位置空间数据库的建设等),又包括城市管理业务库的建设(如:工作流数据库、组织结构数据库、城市管理上报问题库、城市管理指标评价库等)。需要对这些数据库理清关系、明确接口、统一规划,做到合理配置,充分满足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数据库群与整体系统的关系如图1所示。

3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建设内容的监理要素分析

从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和监理要素可以看出,其开发内容新、难度大,监理单位应针对后台系统、前台终端、前后接口、系统定位、业务管理等重、难点内容进行控制、把关,针对关键技术、业务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力争做到对问题的事前控制,降低项目风险。依据系统技术、业务难点,主要有下列监理要素:

3.1 注意单元网格的创建

监理单位应监督和协助承建单位的单元网格的创建方式和编码体系,从城市管理角度划分单元网格,建设地理编码管理体系。按照空间网格技术的原理,以城市社区为基础划分单元网格,同时兼顾建筑物、城市部件的完整性和便于社会管理和日常监督的考虑,将城市管理部件、道路、社区、门址、建筑物、企事业单位、地名等要素通过单元网格直接建立地理位置关系,使单元网格逐步成为城市各类要素与地理信息发生关系的重要编码基础。

3.2 注意城市管理职责的划分

监理单位应关注系统建设中城市管理职责的分层、分级,确保实现主动式城市管理模式,明确每个层次城市管理的责任,通过即时监控,随时掌握城市的现状,及时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被动、盲目的问题。

3.3 注意城市部件的管理

由于城市部件数量巨大,分布密度不均,管理困难、复杂,监理单位应督促承建单位通过普查将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处理,确定每个城市部件的地理编码并标注在地图上,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采用地理编码技术进行分类、分项处理,将城市管理内容全面细化,并且可以科学的确定相应的责任单位,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确的转变,彻底改变城市管理对象不清、无序的现状。

3.4 监理单位应协助用户明确系统管理运行机制,梳理城市管理机构、协作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系统实现流程。

3.5 监理单位应注意系统内的定位精度问题,可利用GPS定位技术实现系统的精确定位,同时可辅以基站定位以平衡定位时间与精度的矛盾。

3.6 监理单位应检查承建单位是否实现了城市部件的动态变化管理,对于城市管理中动态的变化只有不断的更新才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通过及时登记和不断更新加强城市管理的动态管理。

3.7 监理单位还应促进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标准的制定,为提高项目的质量、进度,严格规范制度标准,并建立相关技术、运维标准以保障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顺利运行。

4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监理工作建议

4.1 发展趋势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全国许多城市已初见成效,很多城市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城市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善了城市管理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公众的广泛好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将更多的城市管理内容纳入系统,逐步扩大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例如:地下管网、桥梁在线检测、行政许可事项、路灯节能系统、犬类管理、燃气检测等内容,进一步扩大为公众提供良好服务的范围,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4.2监理工作建议

上述系统的特点各不相同,大多难以管理,这也增大了信息化实现的难度,同时也对监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促使监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系统特点,掌握相关技术知识,了解城市管理业务内容,细致分析系统建设中遇到的业务需求与核心技术的关系,寻找并解决系统建设瓶颈,力求做到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事前控制,理顺城市管理参与各方的关系,明确职责划分,制定相关标准规范,为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保驾护航,实现监理工作的价值。

5结束语

本文从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监理经验出发,概况了现阶段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监理制度――这一有效的措施,全面、细致的介绍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和监理要素,并进一步分析、总结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难点的监理要素和采取的监理手段。

参考文献

[1]葛乃康.信息工程建设监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2]柳纯录等.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马彦琳.现代城市管理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篇4: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探索“管理靠队伍、长效靠机制、提升靠技术”的城市管理综合发展之路,许昌市积极打造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2010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并通过了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实现了投资低成本、运维低费用、使用高效能(两低一高)的建设目标。

一、精心谋划建设,构建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

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颁标准,在借鉴外省城市先进做法的同时,充分结合市情,构建了具有许昌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一是创新运行模式。成立一个中心,担负指挥、监督两项功能,但功能相对分离,既减少了建设投资,又节约了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实行“二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理”的运行模式,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充分结合。市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两个部门行使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监督职能,实行高位监督;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和区 (县) 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指挥平台二级指挥派遣;市、区 (县)、乡(办)三级处理高效的运行模式,确保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行。

二是运用先进技术。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率先应用了3G无线通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三维实景图像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首次将三维模拟图像应用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设计了240寸弧形大屏幕。在部颁规定的八大核心应用子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符合许昌实际的领导移动督办、业务短信子系统、数字城管综合门户网站、采集员管理子系统、CA认证子系统、双网交换子系统等8个应用子系统。在一期拓展项目建设中,又结合实际开发了私搭乱建管理子系统、城市部件动态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视频案件管理子系统等4个应用子系统,建设了视频会议子系统、移动视频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采集互视互通子系统等3个软硬件集成项目,使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闭合、互联、互通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将设计开发淤泥渣土车监督管理子系统、夜景亮化工程监督管理子系统、建筑工地监督管理子系统、公众信息互动平台、数字城管与行政审批平台、数字城管与全市电子监察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等扩展系统,并增加移动视频采集车、40个二级平台语音互通设备、无线视频设备,及完善服务器与存储系统等。

三是高效整合资源。整合公安部门的视频监控信息、规划部门的1:1000市区地形图、国土资源部门的1:500正射影像图和市园林绿化、邮政、电力、移动、联通等部门的城市部件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资源共享,降低了建设成本。

四是分步规划建设。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规划分三期进行建设。2010年完成的一期工程覆盖许昌市主城区70平方公里范围。2012年实施二期工程,将覆盖扩展至环城公路以内100平方公里和许昌新区180平方公里;2014年将实施三期工程,覆盖范围将扩展至所辖县(市)中心城区,实现所辖县市区域全覆盖。

二、抓住关键环节,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效能

该系统运行以来,注重抓好信息收集、指挥派遣、案件督办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广泛收集信息。全覆盖、全时段、无遗漏地发现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信息采集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专业信息采集队伍的作用。170名信息采集员按照划定的工作区域,从早7:00至晚10:00实行不间断地巡查,及时收集、上报城市管理问题,同时强化信息采集工作的督查,坚持每周、每月通报情况。采取每天实地徒步督查的形式,督促信息专业单位提高信息采集覆盖率和信息采集的质量,信息采集有效率保持在96%以上,核查及时率达到97%以上。同时,多渠道收集问题,通过视频监控、社会公众举报、公共媒体曝光、“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投诉、110指挥中心转接、各级领导批办、门户网站等多个渠道广泛收集城市管理方面的信息。

二是高效派遣指挥。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从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入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建立接线员培训机制,每周安排不少于2个小时的培训,每月组织一次闭卷考试和上机操作测试。实行量化考评,每月公布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末,使问题从发现上报、确认责任单位、审核立案到任务派遣由原来的10分钟左右,缩短到目前的3—5分钟以内,大大提高了案件派遣的时效性。同时,规范平台责任单位的管辖区域、管理职责和服务流程,使接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指挥派遣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是强化案件督办。许昌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出台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许政办〔2011〕45号),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实行两级督查。每周将各责任单位超期未处置的案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中心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布,每月召开一次运行点评会,通报月案件处置情况,每季度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各责任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并上报市政府。将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处置情况纳入文明城市创建中并进行督办和考评,市创文办每周对数字城管超期未处置案件进行重点督办,每月排名末位的单位在市创建点评会上表态发言,每季度绩效评价排名后5位的单位在全市创建工作考评中被扣分。同时,积极发挥老干部督导团作用,将每周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超期案件问题,请老干部督导团帮助协调,督促责任单位解决。运行以来,结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三、健全工作机制,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长效化

一是政策保障机制。为确保运行,许昌市政府专门印发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工作方案》、《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许政办〔2011〕45号)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经费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给予重点保障。

二是定期通报机制。实行“日督查、周通报、月点评、季评价”制度。每周印发一期督查通报;每月召开一次运行点评会,通报月案件处置情况,及时协调、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每季度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各责任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效能问责机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监察部门效能问责、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年度评先挂钩。对处置不及时、反复发生问题多的责任单位,实行效能问责。

四是市民参与机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对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每月第一个周日在市区主要广场、居民居住区附近、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市民群众提问,接受市民群众投诉,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卡片。同时,为了提高市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许昌市协调通讯部门从2011年5月1日起,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由主叫付费变被叫付费。

五是量化考评机制。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内部建立了岗位职责体系、目标管理体系、考评奖惩体系,制定下发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SZH—2011标准化管理办法》,明确了中心岗位职责体系、规章制度体系、考核指标体系、考评办法体系,每半年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排名,年终进行综合排名,将排名结果作为奖励的重要依据,促进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2010年6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共受理案件约52万件,结案率达到99.39%,构建起了大的城市管理格局,使查找城市管理问题更细致、收集城市管理问题更广泛、发现城市管理问题更及时、处理城市管理问题更快捷、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更彻底。

篇5: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扩张速度非常快,但与此同时,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却明显滞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问题发现不及时、信息传递缓慢、资源不能共享、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晰、问题落实缺乏有效监督和考评机制等,表现出检查时城市管理好一点,没有大型活动城管问题就多,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数字城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数字城管发展历程

2003年11月,北京市东城区在原区委书记陈平的主导下,提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设想,并组织专家、学者、公司研究出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框架,2004年10月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东城区建立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使之成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城市管理的区域精细化,管理部件的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的处臵精确化;创建了管理与监督职能相分离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

2005年7月,建设部在东城区召开现场会,确定第一批10个数字城管建设试点城市(城区),随后公布了三批51座试点城市(城区)。

数字城管模式创新

杭州模式

杭州市提出了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目标,创造了“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的典型模式。杭州市数字城管机构称“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处臵中心”,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领导下行使城市管理监督职能,是全国第一个副厅级数字城管单位。杭州市建立“月考核、月排名、月公示”制度,对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考核排名末位的相关部门,启动问责制。设立了协同平台,推行“高位协调”机制,由各职能部门派出专人进驻,发生处臵争议时,由有关领导坐镇现场协调。建立数字城管运行情况直报制度,专业部门难以协调的问题,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亲自协调解决。使城市管理工作更高效、更合理、更科学,巧用城市管理合力,确保城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杭州市出台了全国第一个数字城管法规:《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第244号市长令),2011年准备将其提交人大立法,上升为《条例》。

常州模式

常州市建立了“二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考评、四级联动、分口处理”的数字城管新模式。成立了以市长、区长为组长的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创立了首个“高位监督、高位考核”机制,两次连续考核最后一名,通报批评;三次连续考核最后一名,对基层单位负责人进行免职处罚。市

长每年至少明查暗访两次,每季度召开一次市长点评会,各区、市相关职能部门数字化管理长效综合管理全年的考评成绩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相关职能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并与城市管理保证金挂钩。长效管理就是通过考核来完成,保证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正常推行。

2005年至2009年间,建设部先后出台了7个数字城管建设运行标准,并对部分标准进行了修订,2009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总结全国数字城管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出台了《数字城管模式建设导则(试行)》,总结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包含“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专业队伍”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机制创新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核心;高效监督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根本;标准贯彻是实施数字城管的基础;技术集成是实施数字城管的保障”四个核心建设内容。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系统主要部分

数字城管系统由基础子系统和扩展子系统组成,包括10个基础子系统以及四个扩展子系统。

1)基础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为城市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子系统。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分为手持终端系统和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受理来自城市监督员、社会公众的城市管理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审核记录,立案后传递给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任务人员。主要功能包括业务受理、登记、立案、咨询、投 诉、建议、定位和转发等功能。

协同工作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地理编码子系统

地理编码服务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臵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臵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在空间信息支持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应用。

监督指挥子系统

监督指挥系统设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状况。

评价统计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视频监控子系统

将视频监控信号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或监控电视上显示,实现对城市各类部件和事件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

城市部件更新子系统

将视频监控信号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或监控电视上显示,实现对城市各类部件和事件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人员使用该系统对使用的地图库进行随时维护。

应用维护子系统

系统管理员使用该工作平台,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臵组织机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 等日常维护工作。

2)扩展子系统

领导办公子系统

领导办公子系统特别为作为“城市管家”的市政府相关领导、城管局相关领导而开发,领导只需要手持相应的智能手机,打开“城市管家”城管终端软件,即可随时随地进行 在线办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公众交互子系统

系统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作为沟通桥梁与公众进行互动,让公众亲自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系统创新提供短信、彩信二种方面的问题上报方式。公

众可直接利用自己的拍照手 机,进行现场问题拍照、录音,然后发送到监督指挥中心。

大屏幕显示子系统

大屏幕显示子系统是利用大屏幕或者投影的方式,大范围地展示城市管理过程中当前的主要状态、进展信息,以供领导更好地进行监督与指挥,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大屏幕 显示子系统分为案卷信息显示、案卷详细信息显示、地图显示三部分。

数据交换子系统

篇6: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考核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____________(年月日)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开通运行。2.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按照____________划分,将市区划分成若干个____________,将城市管理对象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中,使城市管理问题____________,实现对城市事件、部件的标准化、____________管理。3.数字化城市管理对象是指城市管理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城市管理模式。

5.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设置信息采集、____________派遣、____________、反馈、____________、结案等6个环节。

6.按反映渠道将发现的问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城市管理监督员主动巡查发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另一类是公众向____________热线反映、各新闻媒体、短信平台、互联网议政信箱、市长热线及领导批示转来的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7.在上报案件部件大类中分公用设施、____________市容环境、____________、扩展部件、____________、和其他设施;事件大类中分街面秩序、市容环境、____________、宣传广告、____________和施工管理。

8.部件市容环境中垃圾箱的管理要点是设施完好、____________、外表整洁、____________、乱贴、____________。

9.事件市容环境中绿地脏乱的管理要点是绿地上有垃圾、____________枯死、____________。

10.部件园林绿化中古树名木的管理要点是树木无缺失、枯死、病虫害侵害、____________等现象。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井盖丢失及损坏:()内完成并反馈。A 2小时 B 3小时 C 4小时 2 井盖的管理要点中井圈周围()无倾斜。A 5公分 B 10公分 C 20公分 垃圾箱损坏的承办单位接到通知后()派遣专人到现场勘验。A 1小时 B 2小时 C 3 小时 对于热力管道泄漏等突发事件,接报后要求有关网所及抢修队伍一般在()内到达事故现场。

A 30分钟 B 40分钟 C 60分钟

5道路积雪结冰,门前三包单位应在()内组织人员按门前三包范围对积雪现象进行清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派遣单位。A 30分钟 B 40分钟 C 一小时 井体损坏()内处理完毕并反馈派遣单位 A 24小时 B 48 小时 C 72 小时 宣传广告中的非法小广告,要求在()清理完毕,并将处理结果反馈派遣单位。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48小时 无主井盖按照道路等级,由市城管支队或辖区城管局现场鉴定确实不能判定产权单位,在媒体公示后仍无产权单位认领的,自公示之日起()予以填埋。A 48小时 B 72 小时 C 168小时 行道树一般应在()内完成并将处理结果反馈派遣单位。A 48小时 B 72小时 C 120小时 绿地脏乱一般应在()内处理完毕并将处理结果反馈派遣单位。A 8小时 B 10小时 C 12小时

三、论述题(30分)

篇7: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一、中心概况

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于2011年3月14日成立,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31人,分案件组、综合协调组和核查组。中心职能是:整合12345、12319热线、市(区)级菜单、市委书记(市长)信箱、网络问政等20个举报渠道,扎口受理;实行7×24小时值班责任制,对重大保障和整治任务统一调度。

图:中心工作流程

率先开通“580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谐音“我帮您12319”)拓宽为民服务途径,24小时受理城市管理方面的群众咨询、投诉,制成工单即时派遣交办,365天全天候服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回复。

1-9月份,中心共受理城管类举报20335件,日均80余件,回复率100%,办结率91.43%,满意率逐步提升,荣获2011全市城管系统特色项目奖和信访举报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二、平台建设

区数字城管平台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以“服务城市、服务市民、服务发展”为目标,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3G通信、地理信息(GIS)、卫星定位(GPS)、数字加密传输和物联感知等科学技术,发挥信息综合、资源统一调度等管理优

势,全力建设“功能完善、技术领先、高效实用、共建共享” 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努力实现“三个第一”(即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和城市“四化”(洁化、绿化、亮化、有序化)长效管理,深入推动城管工作由被动举报向主动寻找、由静态台账向动态分析、由粗放低效向精细机动、由每月一度考评向天天、件件考核、由传统手段向现代方式的五大转型,实现“目标长远化,管理精细化、评价科学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建设步骤:根据省住建厅组织省市专家论证通过的《栖霞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施方案》,计划投入1257万元,分三期有序推进:一期在年内建成“数字城管”平台,搭建网络环境、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和部件普查建库、地形图修测,与市区网络平台无缝对接,试点停车管理、环卫管理等专项建设,预计投入860万元;二期在2013年内按照“智慧城管”目标,在违建监管、广告管理、渣土运输等方面进行拓展应用,构建无缝隙的动态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对接各社会管理业务系统,向社会管理网格化信息平台逐步过渡,预计投入260万元;三期是在2014年构建“科学城管”平台,建设数据交换中心,实现数据交互和资源共享,形成以数字城管平台为载体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基础架构,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推进“幸福家园”建设,预计投入160万元。

2、网格机制:采用“万米网格管理法”,融合仙林街道社会管理网格化机制,细化区内9个一级网格、61个二级网格、318个三级网格、594个四级网格,落实到2310名街道、社区责任人和1200多名城管、协管、环卫、市政等网格责任人,编制《网格图集》和《事件处置规范》。采用“城市部件管理法”,先期对100平方公里范围内240条、210公里道路沿路城市部件进行普查,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地理编码、扩展部件和其它设施等八大类、97种、10万余条部件要素(其中部件点97891个、防汛墙67.79km、各类护栏53.37 km,绿地1.14km 2)。每个部件分别赋予唯一代码,形成《部件图集》,固化在信息平台地形图中,精确显示大至中转站或泵站、小至垃圾筒或窨井盖等的准确位置、属性、现状、归属部门、责任人和处置记录,实现分类量化和动态管理。

3、系统架构:在住建部规定的9个系统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地理信

息、卫星定位、高清监控、无线3.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视频识别和图像对比等技术,开发了二级指挥、业务短信、案件督查、公众发布、部件更新、执法作业车载视频、GPS轨迹、公安视频监控、案件执法、大屏显示、数字环卫、渣土监管、广告监测、停车管理等子系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实际应用

1、监督指挥:开发4个版本“城管通”手机软件,中心巡查员版本、网格责任人版、市民版、领导督办版,在窗口地区、主次干道和各责任网格内,采集、核实城管问题菜单,精确定位发生位置、现场图像并及时上报平台,形成完善的考评、监督、追责体系。探索将社会公众广泛介入城市管理与监督中,热心城管市民通过免费下载“公众版”数字城管客户端软件安装到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浏览城管及区政府发布的社会服务信息的同时,一旦发现城管类问题还可及时拍照上传或者拨打城管服务热线“58012319”进行反映,通过核实立案后下发处置,再向举报市民进行在线反馈和适当奖励,有效减少路面督查人员的数量和工作量,增加了在短时间内解决突发问题的可能性,把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路面监控:共享区内公安视频监控信号点182个,根据三年建设计划将同步增加区社会治安面监控600余个,囊括区内大部分主要道路、路段、路口,实时监控路面情况,发现涉及违建、广告、市政、环卫、渣土、倚门占道等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由指挥中心及时指挥调度。对夏季疏浚防汛、冬季扫雪防冻等突发事件能够全盘掌控、调度有序、处置得当,彰显数字城管的巨大优势,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3、移动监控:目前对5辆城管执法车和一个区内工地、一个道路路口,安装了7套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实时监控、云台控制、网络传输、硬盘存储、录像回看和远程监管和夜视等功能,便于执法人员对路面巡查、重点整治、查处违规渣土车辆等进行实时监管,实时收集执法证据,解决以往执法过程中取证难的问题,提高了管理力度和执法效率

篇8: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探讨

1 旧式城市基本情况

1.1 管理的效率低

传统的城市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我国人口的急速增加还有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入城市, 城市人口大大增加。因此, 对人口的管理也越来越困难, 传统的人口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基本状况, 还有就是在其他的事务管理上, 传统的管理方式会消耗过多的人力, 物力, 财力, 不仅浪费时间, 还会对工作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城市想对于管理这一方面, 效率低下, 且消耗的资源很大。随着传统模式的实行, 也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比如在城市管理过程之中, 会有许多的工作职责会相互交叉, 在这个交叉的地带, 人们可能会相互推脱责任, 从而导致这一交叉地带无人管理, 是这个区域成为了灰色地带。在城市的管理上, , 又由于在获得信息的速度上, 速度过慢, 消息接受滞后, 因此, 有些需要处理的事情就会推后, 延误, 导致了在处理事情的效率上变得缓慢。而在处理事情上要经过多个步骤和程序, 比较繁琐。总而言之, 旧式的城市管理方法的工作效率低下, 不如数字化城市的建设。

1.2 信息接收的速度慢

数字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以及设计是任何一个城市进入数字城市的先决条件和战略准备。一个城市的数字化水平, 首先取决于它的信息获取能力, 以及与该能力有充分联系的信息产生、信息传递和信息应用等各个环节。要想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就应该跟得上信息的脚步, 现在的时代, 是信息的时代, 信息的更新速度决定着一个人, 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进步速度并且决定着他们的成功与否。尤其是对于发展数字化城市, 信息是这个城市的心脏, 因此很重要。但是传统旧式的城市管理信息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步伐, 更新速度也会比较慢, 消息滞后, 因此需要对城市进行信息上的改革。还有就是我国的城市的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 信息的接收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也导致了数字化的差异性。

1.3 人们满意的程度低

随着一些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娱乐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 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但是旧式城市的管理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现在生活水平的高要求。比如一些垃圾的随便倾倒问题和常见, 但是因为政府的不合理治理, 导致环境质量大大降低, 人们生活的让环境也不是很干净。还有就是一些城市居民对政府或者身边的食物会提出一些建议或者想法, 但是他们对于提出意见的方式无从下手, 也导致政府不能更好地改善, 而人们对此的态度也会越来越差, 最后导致对政府的信任降低, 如果市民们对政府的信任降低的话, 那么政府的各项政策又怎么能够更好地实行。

2 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展望

2.1 数字化人口的管理

数字化这个词只有在信息技术上才最常见, 但是把数字化用在了城市发展的身上, 也就意味着将城市的发展与计算机进行相互连接, 从而产生了数字化城市的概念。数字城市是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换的基本标志之一。数字化城市是现代化城市所追寻的目标, 因此, 国家对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及其关注, 在管理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我国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很多。城市尤其标志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它在与国外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更好地发展城市对我们国家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好处。数字化城市的出现意味着城市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人口的大大增已经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管理也逐步艰难。因此, 应用数字化的人口登记管理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还是工作效率更高。针对人口, 要准确把握人口的结构、人口数量、人口流动变化情况……准备一个电子档案, 随时掌握人口的一切动态, 要度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他们的职位, 身体情况, 家庭情况等信息, 将这些输入到电脑之中, 实现从宏观到微观, 从局部到全面的新格局。

2.2 数字化土地的管理

土地在我们中国人的生命之中起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中国在以前是一个农业大国, 也就意味着土地就是人们的生命。虽然现在工业化的生产占主导地位, 但是土地的问题还是主要问题。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 土地都是核心问题。城市要想合理规划, 就首先应该规划土地。首先要对城市的土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对城市的地理进行编码。在这里可以运用数字化进行了解, 一般采用DOM等计算机技术对地理进行研究勘探, 了解地形的基本秦光, 还有空间布局, 土地的优劣等级, 和周围环境对土地的优势劣势等一系列情况。另外, 对土地的使用情况也应该有具体的了解。, 这样才能更好得进行规划和合理分配。还有要对居民的住所有所了解。要了解居民的居住地方, 门牌号码, 街道······还有就是对于从外地打工的人口要及时登记他们的住所, 及时了解情况, 租赁的变化, 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或者及时发现不法分子的进入。这些都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档案的记录还有情况的调查。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2.3 数字化监督的管理

对于一些落后城市, 城市的监督体制不够完善, 监督人员不足, 不能够更好地照顾到全局, 监察到所有情况, 因此, 在监督上城市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但是数字化的应用和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就大大避免了这一问题。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使城市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做到一清二楚, 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在维护治安上, 只需要几个警察巡逻, 然后通过监视器的视线就可以观测到城市的不同地区出现的不同问题, 然后马上派遣工作人员予以解决。而对于城市的交通安全, 应该在每个十字路口或者交通公路上安装摄像头, 及时了解公共道路上出现的事故, 还有驾驶人员违规的现象并予以相应的惩罚。这样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只需在监控器后观看就可以准确地掌握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的动态, 不仅节省时间和人力, 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数字化的优点也越来越明显, 数字化城市也会占据我国。通过计算机对城市的准确掌握, 政府一定会更加合理地规划好城市的建设。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 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一定会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 对城市的期望已经远远不止在经济建设上,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化已经不可阻挡了, 数字化城市的发展成了先进城市的新趋势。那么对数字化城市的管理也就更加重要。下面将对数字化城市的管理系统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先进城市

参考文献

[1]张晓东, 陆红, 王建国, 基于GIS与工作流技术的图文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169-173.

篇9: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GIS技术;防震减灾;辅助决策;信息系统

地震发生在城市特别是人口稠密的大中城市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难以估计。在目前地震短临预报尚未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如何依靠科学技术,实现防震减灾工作全方位开展,最大程度减小地震造成的损失是非常重要的。应充分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防震减灾工作融入到数字城市建设中去,建立适合各城市特点的各类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

一、系统目标

1,应用先进的GIS技术,充分吸收地震工程学、地震灾害学、决策管理学、系统工程学、信息通讯的研究成果及建设经验,构建一套能较好地体现地震危险性分析、震害预测、评估和防震减灾对策等研究成果和具有较强的基于GIS的防震减灾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2,地震发生时,在系统和现场信息的支持下,可以迅速判断地震的规模、影响范围、损失等情况,并据此提出一系列科学的救灾方案和调度方案,协助指挥人员实施各种地震救灾行为,提高应急救灾指挥与决策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震时的混乱和人员伤亡。

3,系统在平时可作为地震宣传教育、汇报演示等工具,并能充分体现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水平。

二、系统的工作流程及框架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围绕着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门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就是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它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通过对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能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

该系统是建立在GIS平台上的综合应用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基础图件库、地震危险性分析、震害预测、震害快速评估、地震应急对策分析、日常对外宣传演示系统和地震应急信息通信六个模块。

三、系统内容

系统采用关系数据库结构,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分别存储。就数据结构而言,对属性数据采用关系模型,对空间数据采用拓扑数据模型,数据格式是矢量数据。系统的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形图要素分类和代码以及有关行业标准制定。

1,基础图件库

基础图件库模块包括了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内容涉及基础地图、地震地质资料、生命线和次生灾害资料等各种图片资料。本模块的所有图件均具有显示、放大、缩小、拖拉、信息显示、查询、打印和保存等多种功能。

系统涉及的数据类型非常广泛,数据源主要包括基础地图、生命线及次生灾害图、地震地质图、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的数据。系统采用MAPINFO作为GIS软件平台,ACCESS作为文本数据库。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了项目目标的需要,将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全部纳入数据库中,并考虑到了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可修改性和更新性等。

2,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危险性分析是系统主要功能之一。主要用于估计地震对城市的影响,该模块可提供方便的工具和灵活的计算能力,既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地震的影响,也可以评估正在和刚刚发生的实际地震以及历史地震的影响。该模块还可根据地震影响场和烈度衰减得出震害预测所需的输入数据。

另外系统还提供了两种灵活的任意假设地震三要素的输入方式;一是键盘输入方式,二是鼠標输入方式。两种输入方式均可在屏幕上显示等震线。如使用鼠标输入方式,用鼠标确定震中位置,改变震级大小和衰减方向,点击刷新按钮后即得到所要求的地震影响场。

设定地震的程序实现,依据适合本研究区的烈度衰减关系,确定合适的地理底图,底图必须有精确的经纬度,以确定震中位置和影响场范围及场点在影响场中的位置。采用VB和MAPINFO混合编程,在地理底图上实现影响场的动态计算和可视化。计算公式为:

Ra=e(6.046+1.48×M-I)/2.081-25

Rb=e(2.617+1.435×M-I)/1.441-7

Ra和Rb分别为某一烈度下的椭圆短轴与长轴的长度,M为震级,I为地震烈度。

3,震害预测和震害快速评估

当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可利用本模块进行震害快速评估,为政府抗震救灾决策提供参考。通过现场抽样调查取得相关数据,输入和修改各类建筑结构造价、建筑总面积和总人口等数据,再结合发震时刻(白天或夜晚),即可快速计算出城市地震灾区的建筑物破坏情况、经济损失估计和人员伤亡估计。另外,还可根据安全图和地震危险性模块任意设定地震所输出的参数,快速计算震害预测结果。

四、系统特色

1,平台的先进性

采用VB与MAPINFO实现应用开发,VB作为前台,MAPINFO为后台,用户界面全部用VB编写,通过VB控制并实现MAPINFO的GIS功能,充分发挥了V B界面友好、控制性及可操作性的特点,又不影响MAPINFO的强大的空间操作能力,互相补充,使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

2,系统的实用性

系统贯彻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公众积极参与的地震工作方针,收集了研究区内的有关防震减灾的大量地图、文本和图片等资料,以及城市社会、经济等资料,建立了可综合利用的城市基础图件库,能满足震时应急反应和平时日常管理、对外宣传等多方面需要,可大大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的效率和对外的显示度。

3,系统的高度集成性

系统利用数字地震台网测定的三要素,采用“智能决策”一键启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干预,简单、快捷。当发生地震对城市造成破坏性影响时,可快速给出本次地震所造成的房屋建筑破坏情况、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自动生成应急对策、相关人员、物资需求情况、疏散示意图,并能通过应急信息发布平台及时了解和发布相关信息。

4,系统的科学性

系统对城市的工程地质条件、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全面评价,建立了相关的分析模型,利用GIS强大空间分析功能,’将安全图、行政区划图和等震线图结合计算出各烈度区的面积,再根据震害矩阵得出预测结果,从而使预测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地震应急对策分析

当城市或邻近地区发生一次地震事件并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时,如何做出迅速、有力的反应并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这对于保证震后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安定人心、稳定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本模块具有智能实时辅助决策功能,地震发生时,

可通过数字地震台网的自动触发接口,以实时侦测方式搜寻地震台网中心最新的破坏性地震定位结果文件,自动响应并启动灾情快速评估系统。可迅速判断地震的规模、影响范围、损失等情况,并据此提出一系列科学的救灾方案和调度方案,协助指挥人员实施各种地震救灾行为,提高应急救灾指挥与决策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震时的混乱和人员伤亡。

1,日常对外宣传演示系统

日常对外宣传演示系统是将本系统的功能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展示,主要用于向用戶展示本系统有哪些功能和特色,并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效果,介绍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环境、地震地质、基础设施、抗震设防、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文化教育等概况。

2,系统编程关键技术

为建立本系统,我们选用了Maplnfo作为开发应用平台。作为MapInfo集成开发工具的MapBasic,它具有强大的地理信息数据操作功能、丰富的程序语句和完善的各类函数。

3,OLE Automation技术

运用Mapinfo Professional提供的OLE Automation功能,在Visuai Basic中可将MapInfo作为一个对象使用。VB程序在后台启动Maplnfo,通过Picture控件创建地图窗口作为VB开发应用程序的子窗口。编程通过调用Maplnfo对象的方法和设置其属性来实现。其主要的方法是“d0”和“eval”。

4,系统菜单调用和Mapbasic编程接口

为了便于用户更好地开发地理信息应用系统,Mapine0不仅提供了类似VB的mapbasic语言,还支持对mapinfo系统菜单的功能调用,通过它用户可以方便地对空间地图进行操作和控制,节省了系统开发的周期。mapinfo,runmenucommand 1 705’放大地图mapinf0,d0“rtln application WOrkspace,wor”调用工作空间。运用Set Map语句,后面加上不同的参数,可以实现地图的叠加、导航、显示比例定义、图层的自动隐藏和出现等,增强系统的地图处理功能。mapinfo,do“Set map zoom entire”显示整幅地图。值得注意的是mapinfo有几个非模态窗口,包括信息(info)窗口、标尺(rule)窗口、消息(message)窗口和统计(stahstics)窗口。如果要重复这些特殊的浮动窗口,就要使用mapbasic的set window…parent语句。

上一篇: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期货投资分析》知识点:期货投资分析报告下一篇:安全的作文:我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