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巨人的花园》有感

2024-08-02

读《巨人的花园》有感(精选8篇)

篇1:读《巨人的花园》有感

读《巨人的花园》有感

读《巨人的花园》有感1

《巨人的花园》这个故事是一个英国人写的,他叫奥斯卡.王尔德,故事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他拥有一片美丽的花园,有一次巨人出远门去看望老朋友,孩子们就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来巨人的花园里玩,花园里长满了青草,开满了鲜花,还有鸟儿在歌唱,十二棵桃树到了秋天就结出累累的果实,可爱的大花园真美丽!转眼间七年过去了,巨人回到了家中,他看见了正在追逐嬉戏的孩子们,巨人生气地发出了一声暴吼,孩子们全都被吓跑了。巨人为了不让这些淘气的孩子来他的花园里,他就想办法在四周筑起了一座围墙,并挂起一张写着“禁止擅入,违者严惩”的告示牌。冬天来了,巨人只能一个人度过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天;春天到了,可是巨人的花园还是一片严寒。巨人就很伤心自言自语地说:冬天是这么寒冷,为什么春天到了还是这么寒冷。

后来,淘气的孩子们从一个小小的洞里爬了进来,同时他们把春天和快乐也带了进来,鸟儿四处翩翩起舞,花儿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展露笑脸。巨人看到这一切后忽然醒悟了,自己太自私了,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而感到羞愧,原来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于是,巨人就把墙推倒,把告示牌拿掉。孩子们玩到哪里那里就有春天,但有一个小角落里还是被冰雪覆盖,原来有一个小男孩太小,爬不到树上,正在一边轻轻的哭泣,醒悟的巨人就把小男孩轻轻地抱上树……

最后,巨人变得老、弱起来,有一天巨人又见到那个小男孩儿了,小男孩儿也把巨人带到了自已的花园里,那里就是天堂,巨人去世了。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宽容、大方,而不是自私自利,学会与人分享才会更快乐!

读《巨人的花园》有感2

这个暑假,我读了《巨人的花园》,认识了许多人物,有快乐的小王子、小汉斯、小公主、坎特维尔的幽灵等。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少年国王》这篇故事。

这个故事讲少年国王在加冕典礼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三个梦。他梦见许多身影憔悴的织工帮他织加冕时的金袍,他们都非常穷苦,主人给他们的工资也很少。他梦见奴隶的鼻子和耳朵里被一位船长灌进蜡,一次又一次被逼迫着下海寻珍珠。奴隶拾来的珍珠是给国王加冕时镶嵌在权杖上的。奴隶因精疲力竭而死去。他梦见许多人为找他王冠上的红宝石而丢失了性命。第二天加冕时,少年国王拒绝了王袍,穿上牧羊人的衣服离开了王宫。大家都以为他疯了。少年国王一路看到许多人辛苦劳作但饥寒交加,他跪着祈祷上天要让人民幸福,阳光照在他身上比真正的王袍更漂亮。大家都认为他是真正的国王了。

《少年国王》这个故事反映了穷人们在贵族的压迫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少年国王通过梦了解到了老百姓的苦难,立志要改变这种情况,他放弃富贵的生活,但得不到大家的理解,甚至连穷人都认为他发疯了。但少年国王没有放弃,终于成为一个人人拥护的国王。他这种忧国忧民、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不被别人的话语所干扰。

另外,我还很喜欢书中的其他几个故事。《巨人的花园》告诉我们人不要太自私贪婪,否则将自食其果;《星孩》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某一方面优秀而轻视别人……这真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读《巨人的花园》有感3

有人说,幸福是在天空里自由的翱翔;有人说,幸福是在草原上骑马驰骋;有人说,幸福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人说,幸福是有钱有权有势力……看了《巨人的花园》之后,我要说:“幸福,是帮助他人并与他人分享快乐!”

童话里的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将孩子们赶出花园并砌起围墙,不让孩子们进入。从此,花园里只有冬天。所幸的是巨人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及时醒悟,拆除了围墙,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在春意盎然的花园里,感到无比的幸福。

细细品味,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创造着这份幸福!

20××年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阻挡了外来人员回家过年的脚步。雪停后,萧山长途汽车站里满是归心似箭的乘客。大厅里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好多妈妈只能带着孩子在广场上等候出发的班车。怒吼的北风,像一匹脱缰的烈马,卷着尘埃在半空里肆虐,打到脸上像鞭子抽一样疼。刚到广场的我不禁抱怨起来:“什么鬼天啊,冷死我了!我真倒霉,偏偏选今天来做志愿者,还是先到大厅里面去躲一下吧!”我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将脸尽量往围巾里藏,准备撤离。当我抬头看到眼前这些不顾天气恶劣,只盼望能早点踏上回乡班车的乘客,我羞愧于刚刚自己的念想:“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志愿者,怎能因为自己的私心弃广场上那么多乘客不顾?我应该服务好他们才对呀!”想到这里,我端起服务点上一杯热腾腾的姜茶,迅速找到目标——西北角落里的一对母子。那个男孩和我一般大小,大包小包的行李放了一地。我走上前去,亲切地跟他们打招呼:“阿姨您好!天气寒冷,来,喝杯姜茶暖暖身吧!”阿姨微笑着接过姜茶,连声说:“谢谢!谢谢!”在和阿姨的聊天中,我知道了他们来自安徽,男孩比我大一岁,现在新湾一所小学念书。男孩跟着父母外出,东奔西跑,没有固定的学校。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男孩相比,我是多么地幸福啊!

我跑向服务点,稳稳地端来一杯姜茶:“小哥哥,来,送你一份温暖,一份祝福,希望你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幸福!”“你也是,小妹妹!谢谢你的姜茶,你的热心,你的祝福,也愿你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幸福!”

我一趟又一趟地把姜茶送给有需要的乘客,给他们送上我的祝福。虽然恶劣的天气将乘客滞留在广场上,但是一杯杯姜茶温暖着广场上的人群,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虽然无情的北风还在舔舐着我,但是我心里却感到无比的温暖、幸福!

一杯小小的姜茶,一份稳稳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伸出双手,创造幸福吧!

读《巨人的花园》有感4

今天,我学了《巨人的花园》这一篇课文,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好东西要和朋友分享,收获的是你意想不到的快乐。

《巨人的花园》主要讲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在孩子的帮助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做法,和孩子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时也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读完这篇课文,我联想到我自己在生活中就是这么自私。当同桌跟我借一支笔时,我会坚定地说:“不”!当朋友跟我借一本书时,我也坚定地说了声:“不行!”我每次说完也没有惭愧过,不过我现在后悔了我当时说出的字。每当我说一声“不”,就会让朋友认为我很自私,我们不能做之前的巨人,我们应该当改变了的巨人。我们要:有好东西就应该拿出来和好朋友分享,收获的是你意想不到的快乐!

读《巨人的花园》有感5

今天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是巨人的花园。就让我来讲讲吧!

从前有一个花园,花园的主人是个巨人,外出旅行很多年了。这里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这里春天花草树木开始生长,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瓜果飘香,冬天是雪的世界。这里一年四季风景美好,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有一年夏天,巨人突然来了,看到了孩子们都在玩耍,很是生气,就把孩子们赶出花园,又搭上石板墙,孩子们都进不去了,花园一下变成了冬天。过了几天,孩子们发现了一个写,又钻过写回到了花园,花园又变回了春天。巨人出了门看到春天来了,看到孩子们,又发火了,孩子们逃了,花园又变成了冬天。巨人看到一个小男孩站在桃树下,一伸手桃花开了。这时,巨人明白了:唤来冬天的是我那颗冷酷的心,如果没有你春天将永远向我告别。

如果没有孩子们的快乐,就没有春天。这时巨人在孩子们之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读《巨人的花园》有感6

当别处都春暖花开的时候,巨人的花园却又冷又静。孩子们闯入花园,只要是孩子们碰过的地方都开出了鲜花,草地上长满了青草,顿时整个花园充满了欢乐的笑声。巨人看见了这一切,但他却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他的自私、冷酷换来了寒冬,后来经过一个小孩提醒,巨人就把花园让给了孩子,是他们留住了春天、留住了快乐 ……

巨人自私的行为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记得有一次上三年级,老师说:“我们都带一些书,组建一个图书角。”“为什么要让你们看?”我想。第二天,大家都带来了书,什么《神话故事》、《童话故事》……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书。老师表扬他们大方,可我却惭愧的低下了头。

只有我,始终没和大家分享,我仿佛就是那个巨人。

请记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读《巨人的花园》有感7

《巨人的花园》讲述的是:有一个巨人,他有一座漂亮的花园。巨人有一次出门旅行去了很久了,孩子们就在这花园里快乐的玩耍,巨人回来了,见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就把孩子们都赶出去了。巨人的花园本来是阳光灿烂,可是孩子一走,花园里立刻变成了冬天。每次孩子们跑来玩,巨人就把他们赶走,花园里又变成了冬天。最后,在一位小男孩的帮助下,他终于醒悟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才会感到无比幸福。故事虽简短却寓意深刻,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记得大年初一那天,我和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突然,弟弟不知从哪拿出了我的芭比娃娃玩,那可是我最心爱的玩具。我生怕弟弟弄坏,就从弟弟手中一把抢了过来,弟弟立马号啕大哭起来,妈妈闻声赶来,苦口婆心地开导我。可我把她的话当耳边风,一句也没听进,还跟妈妈赌气。一天都没吃东西,犯了胃病,妈妈将我送到医院治疗......现在想来真是后悔不已!

点评:这一段应该可以从“故事虽然简短”前分为二段来写。这样结构更清晰一些。

是啊,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若是我们都能像巨人那样醒悟,我们既可以让自己快乐,也能满足别人的快乐,有了快乐才会幸福,有了快乐才会让世界充满爱。

让我们一起懂得分享,传递快乐,做个生活中的——巨人!

点评:结尾点明主旨。

读《巨人的花园》有感8

请问同学们,有了幸福你是和别人同享呢还是自己独用?我的答案是和别人一起分享。因为把幸福分享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到很幸福。这个道理是我从《巨人的花园》中得到的。

巨人住在一座漂亮的花园里,花园里“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草,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一到春天就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秋天里则结下累累果实。栖息在树枝上鸟儿唱着欢乐的曲子,到处是鸟语花香、勃勃生机。”有一些孩子趁巨人不在家,就钻到花园里去玩。后来巨人发现了他们,就粗声粗气地吼叫起来:“我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谁都清楚,我不准外人来这里玩。”他沿着花园筑起一堵高高的围墙,还挂出一块告示:“闲人莫入违者重罚 ”。

然而,巨人没想到,失去了孩子们欢声笑语的花园却变得不再美丽,鸟儿不唱,花儿不开,死一般的.沉静。春天里巨人的花园还是一片是寒冷。一天,孩子们从围墙的破处又钻了进来,带来了温暖和生机,春天的美景又在花园里重现。巨人终于明白了:“原来,换来寒冬的是他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从此,巨人把花园和孩子们一同分享,孩子们给他带来了他从未有过的幸福和快乐。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爸爸给我买了一个遥控飞机,我爱不释手,总是在家里自己玩,不舍得给别人玩。总怕别人把飞机给玩坏了。一天,堂弟到我家,临走的时候非要把我的遥控飞机拿走,我真想上前把飞机抢回来,可是我最终没有那么做。一个星期后,我回到爷爷家,一进门,堂弟就扑到我怀里说:“哥哥,你的飞机真好玩。你和我一起玩吧。”叔叔带着我和堂弟一起到鹰城广场玩飞机,我的飞机在高空翱翔,叔叔指挥着飞机,我和堂弟追着飞机跑,旁边还有很多人都在看我的飞机。大家说着,笑着。我很骄傲,玩得也很开心,这种感觉是我自己玩飞机时没有的。我恍然大悟,突然体会到了巨人的心情:原来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幸福是件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一个人,不能太自私,否则你身边的人都会离你越来越远,你也就变得孤单了。所以,我们要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幸福。

读《巨人的花园》有感9

又是一年春天的到来,到处是小鸟的歌唱和花儿的微笑,巨人呢?他的春天在哪里?巨人一个人寂寞得着急了,窗外的花园却北风呼呼的,这使他冷得发抖。他越想越害怕:自己会不会就这样闷死呢?春天什么时候才能来啊!于是,他再也等不急了,他想出去找大家一起打雪仗,这样一个人闷在家里,会失去多少美丽时光,那也太不划算了。咚咚咚。巨人跑出去找那些被自己赶走过的小孩子玩了。可是孩子们一下子躲到了树下,可怜的孩子们以为巨人要把这里也霸占了呢!

花在她们的脸前遮挡着,巨人揉了揉久未见春的双眼,这是多么美啊!他又跑回自己的花园,想看看春姑娘把他心爱的小花园打扮成了什么样子。可一切还是那样,毫无变化,他不单单爱这一片花园,他要拥有欣赏世界的权利了,他打翻了自己为了不让别人分享他的快乐而建起的围墙。他要分享快乐了。

就在这刹那间,孩子们欢快地歌声感染了雪霜们,他们不再吹啊打啊!都害羞的退了下去。花和叶子瞬时来到了这儿,这儿也成为了春的天地。巨人被这一场景打动了,他终于明白了是他的自私让他得不到曾失去的春天,现在他拥有了,他要好好珍惜。哈!哈!巨人开朗地笑了起来,孩子们和他一起玩,就这样,这样。

读《巨人的花园》有感10

前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巨人的花园》的书,这课书写了从前,有一个巨人,巨人有一个花园,花园很美丽,有许多孩子都到这里玩,巨人已经外出许多年了,有一年巨人回来了,看见有人在自己的花园玩,就发脾气。

这课书的主人公是巨人和孩子们。

读了这课书给我的感受是巨人从开心到不开心又到开心的,首先是巨人不喜欢有人在他的花园玩,所以我觉得巨人很自私,但是后来巨人又从自私变到不自私了,因为有一个小男孩提醒了巨人,巨人本来心里是火辣辣的。后来就不火辣辣了。所以我很欣赏巨人和小男孩,欣赏小男孩是因为小男孩知道提醒巨人而其他小朋友害怕,我欣赏巨人是因为巨人有错就改的这个长处。

大体上讲这个童话故事给我的感受是开心的。

所以我喜欢这个童话故事。

篇2:读《巨人的花园》有感

《巨人的花园》主要讲了:有一个巨人,他不允许孩子们到他的花园里玩,并沿着花园筑起了一堵高高的墙,他的确是一个自私的巨人。春天来了,别人的花园生机勃勃,巨人的花园却一片寒冷的景象。一天清晨,有只小红雀在窗外歌唱,巨人竟然以为是国王的乐师路过此地!小红雀的到来带来了春天。孩子们通过墙上的洞已经钻进花园,几乎每个孩子都坐在树上,每棵树上都开满了鲜花。除了一个孩子,那是一个矮小的男孩,正徘徊在一棵树下,无法爬上去。尽管那棵树尽量弯下身子。此时,巨人的心被感化了,他感到羞愧。巨人悄悄地走进了花园,大家都吓跑了,剩下那个小男孩,巨人把他轻轻地托上了树枝。其他孩子看到巨人已不再凶恶,便跑了回来,巨人一下子把围墙推倒,这地方之后成了大家的游戏场所。后来,巨人变得年迈而体弱。一天清晨,巨人忽然看见一棵树下站着那个矮小的男孩,巨人激动地向男孩跑去。男孩笑着对巨人说:“你让我在你的花园中玩过一次。今天我要带你去我的花园,那就是天堂。”下午,其它孩子跑进花园时,巨人已经死了。

读了《巨人的花园》我懂得了:有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大家可以一起分担,这样才会感到快乐;做人不能自私,要大方。

我还知道巨人的花园为什么总是冬天,因为巨人不喜欢小孩子,春天看不到巨人的花园有生机,所以就不给他的花园有春天。后来,巨人让大家去他的花园里玩,他的花园里才有了春天。所以我们做人千万不能像巨人开始那样自私和小气。

篇3:读《巨人的花园》有感

一、创设情境, 放飞想象

师:同学们, 没有孩子的时候花园里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请你再一次仔细默读课文, 划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 出示:但不知为什么, 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 天天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 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 这么荒凉呀……”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没有孩子的花园, 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 你走进了没有孩子的花园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花园里, 刮起了凛冽的寒风, 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

生2:我看到巨人在房子的一个角落瑟瑟发抖, 感到好冷好冷。

师:巨人的花园可是很大很大的, 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巨人的房子上覆盖了厚厚的白雪, 房檐上挂上了长长的冰凌, 听到西北风在呼呼地叫。

生2: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落下来了, 纷纷扬扬的, 铺满了一地。鲜花也都凋落了。天空中没有了小鸟的影子, 到处都是白色世界, 狂风怒号。晚上再也没有小虫的鸣叫声了, 只听到巨人在一个劲地埋怨: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 这么荒凉呀?

……

师:同学们,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园啊?

生:我看到了一个荒凉、寒冷、没有生气的花园。

师:那我们该怎样读, 才能读出这荒凉、寒冷、没有生气的花园呢?请你先试着读一读。

刚开始在预设这一教学环节的时候, 笔者预设了“同学们, 你走进了没有孩子的花园了吗?你看到了什么?”这一个问题。备完了课, 笔者反复阅读这一环节, 总感觉似乎缺少点什么东西, 觉得有些地方不到位。看着看着, 笔者突然想到了班级中每节课都在进行的“看谁飞得高”———张开想象的翅膀能力训练。这是一篇童话, 童话以其想像力极强的特点吸引着我们的孩子, 在这一环节中, 我何不再设计一个拓宽学生想象空间的练习, 让孩子们想象得更丰富一些呢?于是便有了“巨人的花园可是很大很大的, 你还看到了什么?”这一想象性训练。在之后的教学里,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得到了提高:他们不仅看到了“巨人的花园里漫天飞雪、狂风大作的情景”, 更看到潜藏在这些文字背后的花园:“树叶飘落、鲜花凋谢、看不到一只小鸟、屋檐上还挂着一根根的冰凌、听到巨人的埋怨……”

处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 其形象思维占主导, 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 在童话教学中, 运用朗读、创设宽松的情境, 引导儿童通过联想走进童话世界。

二、依托文本, 发展语言

师:同学们, 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有孩子的花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生:那里, 春天鲜花盛开, 夏天绿树成阴, 秋天鲜果飘香, 冬天白雪一片。

师:有了孩子的花园是怎样的花园?春天——

生:鲜花盛开。

师:夏天——

生:绿树成阴。

师:秋天——

生:鲜果飘香。

师:冬天——

生:白雪一片。

师:有了孩子的花园又是怎样的花园?你能自己说一说吗?

(出示课件填空:那里, 春天______, 夏天______, 秋天______, 冬天______。)

生1:那里, 春天鸟语花香, 夏天骄阳似火, 秋天金风送爽, 冬天白雪皑皑。

生2:那里, 春天百花盛开, 夏天烈日炎炎, 秋天五谷丰登, 冬天寒风刺骨。

生3:那里, 春天芳草茵茵, 夏天蝉声阵阵, 秋天天高云淡, 冬天冰天雪地。

……

师:你看到的是怎样的花园啊?

生:我看到的是生机盎然、美丽漂亮、四季分明的花园。

学语文重在学语言, 童话在创作中更是留给了读者很大的空间, 所以该设计就是将文本视作资源, 经过开发、挖掘, 为学生搭建发展语言的平台。

这是一段特别美的语言, 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积累语言, 同时笔者在设计时又以语言训练的形式呈现, 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积累, 唤醒他们的生活储备, 让他们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 更好地内化语言。在教学时, 我们也不难看出, 很多语言都是学生前几年所学的知识, 这既是一种积累, 又是一种迁移运用。

因此, 在童话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语言训练点作为平台, 充分挖掘出他们的语言储备。在运用语言、内化语言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将情感体验融入到阅读历程中, 对语言进行积极的感受和体悟, 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 真正受到美的熏陶。

三、借助童话, 体验情感

童话通常表达人类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美好理想的追求。进行童话教学, 就要充分借助童话自身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所包含的美好情感, 走进真善美的情感世界。但是, 一般童话中存在真善美的同时, 必然也会有假丑恶。那么是否需要特别强烈烘托假丑恶, 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他们的厌恶和憎恨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在本课教学中, 为使学生走进巨人的内心, 笔者让他们找出巨人一次次斥责孩子的话, 然后出示:

1:“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2:“好容易才盼来春天, 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3:“喂!你赶快滚出去!”

师:请你读一读, 你觉得, 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这是一个非常自私、没有爱心、脾气暴躁、很任性、冷漠无情的巨人。

教学中, 笔者请孩子们读这三句话, 读后请他们谈谈“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学生在读完后能感受到对巨人这位人物形象的认识。笔者以为, 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 在揭示道理时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它真善美的一面, 对于假恶丑, 只是通过这种对比来强调对真善美的追求。在教学中, 教师对这些假恶丑并不需要作过多的讲解和强调, 而只需点到即可。

篇4:读《巨人的花园》有感

一、文路:文章的表达顺序

文章的基本表达顺序有:按时间变化、地点变换、事情发展、人物出现、逻辑关系等等。那么,《巨人的花园》属于什么表达顺序呢?我们不难看出,可以用不同的依据列出不同的表达顺序。“花园”“巨人”“孩子”“围墙”四条线泾渭分明,各自相对独立,但四条线互相交织、互相作用,螺旋发展,形成有机的整体,才使故事的情节变得如此完整,如此曲折,这才符合童话的特点。这方面,无论是课文,还是原文,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定要分个强弱,由于文章篇幅的原因,原文在故事情节中自然略胜一筹。我们不妨在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等三个方面作一比较。

1.情节开端的比较

【课文】花园的主人是个巨人,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

【原文】一天,巨人回来了。原来他到自己的妖怪朋友科尼西家串门去了,他和朋友一起待了七年。七年的时间里他把要讲的话都讲完了,因为他的交谈是受限制的。接着巨人决定回他自己的城堡了。

课文的开端只交代了“花园的主人是个巨人,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即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花园的主人是谁?二是他干什么去了?仅此而已。原文就不同了,文章紧紧抓住了童话夸张、幻想的特点,在开端就引发儿童的兴趣。“妖怪朋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串门(不称做客,也不叫旅行)”一串就是七年,儿童就会想:串门哪有这么长时间呀?“把要讲的话都讲完了”,他讲了哪些话?他真的讲完了吗?“他的交谈是受限制的”,既然是串门,怎么就会受限制呢?如此种种,儿童对每句话、每个词都感兴趣,这叫作“引人入胜”。

2.情节发展的比较

【课文】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原文】那是花园中最远的一个角落,一个小男孩正孤零零地站在那儿。因为他个头太小了,不能爬到树枝上,只能围着树转来转去,一边走一边哭。那棵可怜的树仍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的,北风也对它肆意地咆哮着。“快爬上来呀,小孩子!”树儿说。它尽可能地垂下枝条,可是那个孩子太小了。

看着窗外的一切,巨人的心融化了。“我以前怎么会这么自私呢?”他说,“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了。我要帮那可怜的孩子爬到树上去,然后再把围墙都推倒,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园。”他真为自己过去所做的一切而感到羞愧。

巨人轻轻地走下楼,悄悄地打开前门,走到花园里。但是孩子们一看到他,就都吓得逃走了,花园再次回到了冬天。只有那个小男孩没有跑,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没有看见走过来的巨人。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树上的鲜花一下都开了,鸟儿们也飞来唱起歌。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他的脸。

童话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细腻生动的笔调,采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活动,描写生活环境和背景。注重人物形象刻画的典型性,人物的个性在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中丰满生动,呈立体化。比较课文与原文,在情节发展中相差还是比较大的。课文中的巨人,从对他的语言描写的三个“滚出去”,从对他的神情描写的“生气”到“发脾气”再到“大声斥责”,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巨人是粗暴的、蛮不讲理的,是平面化的。而原文中第一次巨人见到孩子玩耍时,虽然有“粗暴的语气大声吼起来”这样的神态描写,但没有说“滚出去”,而是说“你们在这儿干什么”。第二次巨人看见孩子们爬过墙上的小洞来到了花园的情景,心里感叹:“多可爱的情景啊!”第三次巨人看见孤零零的小男孩,“巨人的心融化了”。从上面的句子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巨人虽粗暴但不失和蔼,虽自私但不失慷慨,是立体化的。所以说,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原文就显得更加起伏有致、丰满生动。

3.情节结局的比较

【课文】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原文】小男孩对巨人露出了微笑,说道:“你让我在你的花园中玩过一次。今天我要带你去我的花园,那就是天堂。”

那天下午,当孩子们跑进花园的时候,他们看见巨人静静地躺在那棵树下,已经死了,满身覆盖着白花。

童话的结局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向善的”,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课文和原文的结局都是美好的,这一点是相同的。但细作比较,课文以巨人开放花园,孩子们与巨人尽情玩耍,感到无比的幸福为结局。这与儿童纯真善良的心理是非常吻合的。但深层次地说,就显得比较一般,没有悬念。而原文的结局就更为深邃。其一,解开了课文中“小男孩”的身份,只有天使才有这样的神奇,非常符合童话具有幻想的特点。其二,巨人死去虽然是悲伤的,但从巨人“静静地躺”可以看出,巨人临死前是多么的平静、多么的安详、多么的幸福。因为他把欢乐给了孩子们,他死后可以上天堂。这是一种以悲衬喜喜更喜的写法。

二、文旨:文章的思想感情

什么是文章的思想感情?什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有什么不同?我们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思想感情是塔身的话,那么中心思想就是塔尖。《巨人的花园》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笔者罗列了各个版本的教参或教案,有这样一些学生感悟出来的思想感情:“快乐一起分享”“人不要太自私”“孩子天真活泼”“巨人是自私的”“巨人是大度的”“巨人是讨厌的”“巨人是可爱的”“要尊重孩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懂得待人要宽容”“巨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懊悔”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文章的思想感情远不止以上几种,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思想感情是丰富的、多元的。可以在一段话、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中感悟到不同的思想感情。那么,课文与原文在思想感情上到底有什么异同呢?

1.巨人的情感比较

【课文】

①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②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③“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原文】

①“你们在这儿干什么?”他用粗暴的语气大声吼叫起来,孩子们都吓跑了。

②看着窗外的一切,巨人的心融化了。“我以前怎么会这么自私呢?”他说,“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了。我要帮那可怜的孩子爬到树上去,然后再把围墙都推倒,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园。”他真为自己过去所做的一切而感到羞愧。

③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树上的鲜花一下都开了,鸟儿们也飞来唱起歌。

其一,巨人对孩子的态度。从课文对巨人的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中,我们强烈地体会到巨人对孩子的态度是冷酷的、粗暴的,甚至一次比一次激烈,最后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而原文中巨人由初见时的粗暴,到再见时的羞愧,再到最后“轻轻托起孩子”的动作,巨人表现得一次比一次善良可爱。其二,巨人心理的变化。课文中巨人的心理变化是靠天气的刺激、孩子(特别是小男孩)的言行教育而产生变化的,是被动的。而原文中巨人的心理变化是自觉的,是一个自我觉醒的过程,是主动的。由此,我们感觉到课文中的巨人是自私的、毫无感情的,是个冷血动物,感觉是个“反面”人物。而原文中的巨人也有自私、粗暴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自责、懊悔、善良、大度,说不上是“正面”人物,但至少也是个“中性”人物。

2.小男孩的情感比较

【课文】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原文】只有那个小男孩没有跑,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没有看见走过来的巨人。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树上的鲜花一下都开了,鸟儿们也飞来唱起歌。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他的脸。

其一,小男孩不跑的原因是不同的。在巨人的大声叱责下,小男孩没有跑,这一点两篇文章是相同的,但不跑的原因却是不同的。课文中的小男孩“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是无所畏惧的。留下来是准备“教育”巨人,请他“改邪归正”,是个“强大、主动”的孩子。而原文中的小男孩,是“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没有看见走过来的巨人”。他为什么会伤心地流泪呢?他可能会怨恨巨人的自私、凶恶,他可能会怨恨自己的渺小、无能,他更担忧其他孩子永远得不到开心、欢乐。他是个“弱小、被动”的孩子。其二,小男孩的表现是不同的。课文中“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小男孩的“一伸”,是“主动出击”,多么潇洒,多么神奇。但读者除了感觉到小男孩威力无比外,其他就少之又少了。而原文中巨人“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树上的鲜花一下都开了,鸟儿们也飞来唱起歌”,小男孩被巨人的“一放”,虽突不出小男孩的强大,但说明鲜花、鸟儿是多么喜欢小男孩啊!突出了“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这一主题。孩子、巨人、花园互相给予、互相依存,人类、动物、自然的关系也不正是如此吗?

3.孩子们的情感比较

【课文】

①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

②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

③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

【原文】

①他用粗暴的语气大声吼叫起来,孩子们都吓跑了。

②但是孩子们一看他,就都吓得逃走了。

③当人们去赶集的时候,发现巨人和孩子们一起在他们从未见过的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中玩耍。他们玩了整整一天,夜幕降临后,孩子们要和巨人说再见了。

其一,前两次小孩子都吓跑了,两者是相同的,但吓跑的程度不一样。课文用“四处逃散”“纷纷逃窜”等词,说明孩子们心里是相当害怕的,达到了慌不择路的境地,同时反映出巨人的“蛮横、凶恶”。相比之下,原文就显得平和得多,只用了“吓跑了、逃走了”等词。虽然还是用了“跑、逃”,但孩子们的害怕程度相对轻了许多,同时巨人的形象也温和一些。其二,孩子与巨人同时尽情地玩,尽情地享受,两者是相同的。但原文是通过人们的视角来描写孩子们与巨人同乐的情境,比课文中作者直接叙述要有情趣得多。在“玩耍”前加了“在他们从未见过的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中”这一修饰语,不仅仅是孩子与巨人欢乐,还有人与花园的和谐,文章的立意就不一样了。

我们说,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是多元的,但不管怎么样,两篇文章的价值取向(中心思想)是相同的,即“爱心能给世界也能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三、文法:文章的表达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指的文法,不是词典里所解释的“语法”,也不仅仅是文章的表达方法,这中间还包括了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无论是课文还是原文,在文章的表达上都富有特点,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文章语言富有美感。

1.表现手法的比较

童话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故事完整,篇幅较长,情节比较曲折。如何在篇幅较长的情况下,吸引读者,需要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那么,怎样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呢?课文也好,原文也罢,都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对比。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从上文“表达顺序”一节的例子中我们完全可以感悟到两篇文章的不同点。其一,前后的对比程度,课文显得更加强烈。无论是“花园”变化线、“巨人”变化线、“孩子”变化线,还是“围墙”变化线,“花园”的春夏秋冬,“巨人”“孩子”的喜怒哀乐,每个阶段都写得十分明确,儿童既能一读就懂,又很有快感。这都是运用强烈的对比这一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而原文在对比的程度上,就显得“模糊”得多,但人物的心理变化要合情合理一些,使之更加自然、更加含蓄、更加可信。其二,前后的对比内容,课文显得简洁明了,花园要么鲜花盛开,要么雪花飞舞;孩子要么欢乐,要么害怕;巨人生气、生气、再生气,直至最后才醒悟过来。原文就显得复杂一些。无论是巨人、孩子的心理活动、言语表达、行动表现,还是花园的前后变化,都是几个方面交织在一起,慢慢演变而成的。

2.表达方法的比较

【课文】

①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②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③“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原文】只有那个小男孩没有跑,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没有看见走过来的巨人。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树上的鲜花一下都开了,鸟儿们也飞来唱起歌。

大家知道,要使故事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必须运用人物描写的表达方法。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及神态描写等。

读了课文中巨人的话,我们不知不觉地感悟到了一个“自私”“任性”的巨人,为什么能感悟到呢?就是因为运用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其一,用词褒贬分明,三个“滚出去”,而不是“走出去”,充分表达了巨人愤怒的心情。其二,标点十分恰当,三次说话,用了五个感叹号,可谓感情强烈。其三,尽量使用短句,说话内容,少则一字“喂”,再则三个字“滚出去”,多则也只有八个字。这一语言风格与人物的心理是吻合的。其四,恰当使用提示语,提示语就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记叙描写,提示一下当时的样子。课文从“生气”到“发脾气”再到“大声叱责”,内心愤怒是一层高于一层。所以说,课文中的语言描写是富有特色的。

再看原文,人物的语言描写不够突出,但人物的动作描写是可圈可点的。其一,动词的准确性,句中的“来到”“托起”,都用得十分贴切,用“来到”,而不用“走到”“跑到”,因为“走”感觉太慢,“跑”又感觉太“急”。“来”字更有想象的空间。其二,修饰语的准确性,“走”的前面用“悄悄地”,是因为只怕惊动小孩。“托”的前面用“轻轻地”,是因为巨人醒悟后的羞愧,是对小孩的感激,对小孩的挚爱。可谓一个动词牵动着一片深情。这也许是人物动作描写的魅力吧!

3.修辞手法的比较

【课文】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原文】像星星一样美丽的鲜花,在草地上随意地盛开着。草地上还长着十二棵桃树,一到春天就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秋天里则结下甜美果实。栖息在树枝上的鸟儿唱着欢乐的曲子,他们唱得很动听。

我们知道要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就要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同样是对花园的景色描写,两者就相差甚远。课文通过改编后,从词语的角度看,运用了汉语中特有的语言形式——四字词语,“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内容含量很大,读起来朗朗上口。从句子的角度看,运用了对偶这种修辞方法。描写春夏秋冬的四个句子,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形成了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协调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相比原文,虽然译成中文,但更尊重外文原著,由于中外语言特点的差异,读起来韵味就差远了。再看下面两段文字:

【课文】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原文】只有雪和霜对此乐不可支。“春天已忘记了这座花园。”他们叫喊着,“这样我们就可以一年四季住在这儿了。”雪用她那巨大的白色斗篷把草地盖得严严实实,霜也把所有的树木涂上银色。随后他们还邀来北风和他们同住。北风也欣然应邀而至。他穿着一身厚厚的毛皮大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把烟囱的罩盖也给吹掉了。“这是个令人开心的地方。”他说,“我们还得把冰雹也叫来。”于是,冰雹来了。每天他都要不停地下三个钟头,大大的冰块敲打着城堡的房顶,房上的石板瓦被砸得七零八落。然后他又围着花园一圈接一圈地飞跑,浑身上下灰蒙蒙的,呼吸喷出的全是冰。

上面课文的段落,虽简单明了,但动感不强,缺乏童话的趣味性。相比之下,原文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雪、霜、北风、冰雹等”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动作、人的语言、人的情感,“乐不可支”“应邀而至”等词本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移植到景物描写当中,使整个故事情节妙趣横生,达到了童话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在文路、文旨、文法三个方面对课文和原文进行了比较,不难发现原文比课文要丰富精妙一些,譬如,课文《丑小鸭》与译文,课文《西门豹》与文言文及译文等大体也是如此。试想,如果我们在理解教材、教学设计、课堂实践中能结合原文,是否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原著、阅读经典的兴趣,同时也能更好地、高效地完成我们的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让每个孩子走向原著,阅读经典,爱上经典!

篇5:读《巨人的花园》有感

这课书的主人公是巨人和孩子们。

读了这课书给我的感受是巨人从开心到不开心又到开心的,首先是巨人不喜欢有人在他的花园玩,所以我觉得巨人很自私,但是后来巨人又从自私变到不自私了,因为有一个小男孩提醒了巨人,巨人本来心里是火辣辣的。后来就不火辣辣了。所以我很欣赏巨人和小男孩,欣赏小男孩是因为小男孩知道提醒巨人而其他小朋友害怕,我欣赏巨人是因为巨人有错就改的这个长处。

大体上讲这个童话故事给我的感受是开心的。

篇6:读《巨人的花园》有感优秀

今天,我读了一个小故事,叫《巨人的花园》。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巨人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孩子们每天都在那里欢笑玩耍,花园里面永远都充满着欢歌笑语、鸟语花香、春光明媚!可是巨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把孩子们都给赶走了。孩子们走后,整个花园就一直被皑皑白雪笼罩住了。后来,巨人意识到只有一颗善良又温暖的心,花园才会有一个美丽的春天!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到如果你没有一颗善良又温暖的心,那你的心中就永远是寒风肆虐;如果你有一颗善良又温暖的心,那你的心中永远是春光明媚、鲜花绚烂的。幸福要与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不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话,就会失去好朋友!

所以,我希望全天下的人都有一颗善良温暖又感恩的心,这样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座阳光灿烂、四季如春的花园,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永远充满爱和欢笑!

篇7:读《巨人的花园》有感优秀

许多同学都喜欢看课外书,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看完书之后是不是接着写读后感呢?如果是这样,看看下面这篇读后感好不好。

我看完了这本《王尔德与巨人的花园》作家王尔的是1854年10月16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柏林,1864年,他被送进恩尼斯吉林皇家学校学习,他后来被送进了监狱,1911月30日,王尔的在巴黎的一个小旅馆店里死了。我觉得王尔的是一个会安慰别人的人,心地很善良,最后王尔的被葬在巴黎的拉雪兹公墓里,王尔德的书里充满了有趣的故事,像18出版的《里丁监狱之歌》。巨人的花园展现了巨人的自私,不给孩子们玩,还在花园周围砌起了围墙,是一个小男孩让巨人改变了想法。我觉得那个小男孩很有勇气面对巨人,巨人看到这一幕也知错就改了。里面还有许多故事,比如:快乐王子、夜莺与蔷薇、忠实的朋友、非凡的火箭……等,有兴趣可以去看哦!

篇8:读《巨人的花园》有感

【片断一】了解童话,感知神奇

师:我们读过那么多童话故事,你觉得童话故事有什么主要特点?生:童话故事里发生的事情都特别夸张神奇,想象力很丰富。生:童话往往会采用拟人手法,动物植物都会说话都有感情。生:每个童话都会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师:是的,童话它想象特别丰富神奇。让我们走进《巨人的花园》,看看这个故事,想象一下画面,哪些地方你觉得特别神奇?(生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神奇之处。)生: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就绽出嫩芽了。生: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生:但不知为什么, 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生:插图上,巨人这么大,孩子这么小,这也非常神奇。师:为什么你觉得这几处描写很神奇?生:现实生活里人根本就没有魔力的,不会一下子让桃树发芽。生:孩子们一走,花园里怎么就变冬天呢?这太奇怪了。生:村子里是春天,围墙里是冬天,这怎么可能!师:你发现了吗?故事里的这些神奇之处,都是跟谁有关?生:跟孩子有关,孩子在花园里,花园里就有春天。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一开始,让孩子先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的特点,提炼出“想象丰富神奇”这一主要特点。从体验神奇之处入手,让孩子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通过对神奇之处的质疑,产生研究文本的动力,最终得出“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有孩子就有春天”这一学习主线。

【片断二】感受美丽,体验快乐

师:请你去找找,孩子们没有被赶走前,花园是怎么样的? 生: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 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师:会读书的人能把一段文章读成一个词。这段文字你们能把它读成哪个词?(生自由朗读,并把这个词语写在这段话的边上。)生:我把它读成“生机勃勃”,我从“孩子们都喜欢到那里玩”感受到了那里面肯定很热闹。师:你很会读书。(板书:生机勃勃)你还能把这段话读成哪个词?生:我想读成“美丽”。因为它写到“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师:你发现了花园的四季都各有特点。(板书:美丽。并将四个描写季节的词语字体变红。)师:爱幻想的人还能把一个词、一句话想象成一段美丽的画面。想象一下,读着这段话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花园里摘果子,吃果子,真开心啊!生:我看到了花园里鲜花都绽开了笑脸,蝴蝶蜜蜂都飞来了。生:我好像看到小朋友们堆了个大大的雪人,正躲在雪人后面打雪仗呢!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在你们的描述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花园的美丽,孩子们的快乐!让我们用朗读来赞美这美丽的花园吧!(学生深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段话,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浓缩精华,只用了四个词语来描写花园的美丽。我们必须通过想象,把浓缩的内容释放出来,以便更深刻体会蕴含在里面的情感。把一段话读成一个词,再由一个词想象一幅画面,让孩子先在朗读中初步感受,通过想象加深对“美丽、快乐”的体验,最后通过朗读激发情感,为后续的读写结合做铺垫。

【片断三】读写结合,想象幸福

师:巨人终于意识到是自己的任性、冷酷赶走了孩子,赶走了美丽的春天。他明白这一点后,他立刻做了什么?生:他立刻拆除了围墙。生:他立刻把花园还给了孩子。师:当初他写的“禁止入内”的告示牌,现在怎么办?生:把那几个字改成“欢迎入内”。生:可以改成“孩子的乐园”。生:写上“所有的孩子都请进来”。师:做了这一切后,孩子们又回到了巨人的花园里,此时的花园变成了孩子的———生齐答:乐园。师:从此以后,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里会如何快乐地玩耍、幸福地生活呢?在四个季节中,抓住一个季节描写巨人和孩子的幸福生活。(学生自由想象,创编故事)学生交流。生:春天鲜花盛开,所有的花朵都绽开了笑脸!巨人和孩子们找来最美的鲜花编成一个大花环。孩子们把花环戴在巨人的头上,巨人感到无比的幸福。生:秋天鲜果飘香,花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诱人的香味让路过的孩子也跑进了花园。最调皮的孩子坐在巨人的肩膀上从高高的树上摘下苹果,把苹果塞到巨人的嘴里。巨人觉得真甜啊!师:此时此刻,不仅仅是孩子们感到快乐,———生:巨人也感到了快乐。师:你从巨人的遭遇上明白了———生:只有分享才能得到快乐。

【设计意图】王尔德的童话语言特点是优美,设计读写结合时,将之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四个词语放进去,请同学想象画面,感受并积累童话优美的语言。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读《巨人的花园》有感】相关文章:

《巨人的花园》08-09

巨人的花园讲述04-07

巨人的花园范文05-20

巨人的花园名师05-30

巨人的花园课件06-11

巨人的花园教案07-17

巨人的花园的对话09-09

巨人的花园反思范文06-12

巨人的花园教案范文06-12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08-16

上一篇:园林环卫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计划下一篇:两型社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