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

2024-07-04

浅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通用10篇)

篇1:浅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

浅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园为主阵地,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这些创造的形成过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要创建特色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出了“雅致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既重视软件建设,也重视硬件建设;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使我校以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为背景,日益形成积极向上、清新活泼、与时俱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新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的同时,更多地接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和谐成长,真正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突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物质文化雅致生态建设

我校按照“和谐、创新、实用”的目标要求,对我校校园建设的场馆设施、绿化布置以及人文景观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而合理地规划设计,大到主体建筑,小到墙角橱窗,都精心斟酌,使学生在生态雅致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一)自然景观方面:我校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园空间进行净化、绿化、美化、香化,并使之体现一定的文化寓意,充分挖掘其育人作用。在校园中的古银杏下,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活动,在和古银杏的对话中,树立“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傲”的成才教育。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我们组织学生制作并安置鸟窝,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梅兰竹菊之前,我们组织学生素描,使学生领略传统的美丽和劲节的精神。我们积极倡导学生爱护校园环境、人人做好保洁,个个爱惜花木,使人无论什么时候走进校园,走进校园的哪个角落,都有一种幽雅、洁美、舒适、温馨的感觉。

(二)人文景观方面:学校增加了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风教风班风,充分反映我校的办学特色及教育理念。我校还推出了“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的系列活动,先后多次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文明口号和环保口号,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或悬挂在中央大道,与名人名言并列,或制成标牌,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二、精神文化雅致生态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我校按照“深层次、多角度、生动性、先进性”的要求,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发挥名师名学生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德才兼备的师生,着力打造昂扬向上、雅致和谐的校园精神。具体工作有如下几方面:

(一)开展校史研究,汲取传统精髓。

我校组织师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搜集整理校史材料,编撰校史年表、探究历史变革、提炼人文传统、荟萃风云人物。于是,一大批精英形象展示在莘莘学子面前,成为他们立身处世的楷模、理想人格的标杆;于是,“爱心育人、以德服人、以情动人”的理念从众多传统理念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广大教师的育人之本;于是爱校如爱家、待人如待己、“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傲”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注重精神食粮,培育学生素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惯是成功的保障。一个人只有用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谦逊、务实、细致的作风才能学有所成、事有所功。因此,我们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习惯培养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1、创建书香校园,提升文化品味

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在读书中汲取精神营养的习惯,我校连年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积极创建书香校园。对于每年一次的校园读书节,我校动足脑筋,通过演讲会、诵读赛、知识竞赛、课本剧等形式营造出浓郁的馨香气息。作为苏州市首批试点学校,我校开展了师生层面的“图书漂流”、“读书笔记展览”、“我读名著”等活动;开展了教师层面的“读书沙龙”、“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了学生层面的“中华经典诵读”、“名著片段表演”、“我为名著画插图”等活动;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家校共读”、“我为家长推荐一本书”等活动。校园中到处书香盈溢、款款典雅,为书而狂的氛围经久不衰。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广大师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净化和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素养和人格品质。

2、推进孝敬教育,加强情感引导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孝为德之本”是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奉行的一条基本道德准则,这一基本道德准则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将其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容,通过主题班团等活动,介绍先进,树立典型,并进一步延伸“孝”的观念,引导学生养成关爱父母、体恤孤寡的习惯,进而引导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祖国。

3、在学校的创建中,培养高雅情趣。

学校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雅”,其具体内涵为:幽雅的育人环境、高雅的人生追求;文雅的言谈举止;典雅的文化氛围。除了注重自然环境的绿化美化外,我校还提出了三个“绿化”的要求:

一是绿化我们的思想,倡导全体学生形成思想第一、品德为先的习惯。学校牢抓德育不放松,要求学生以“八荣八耻”为准则,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要求,树立起爱国、爱家、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优良品格。在校园里设立“荣誉栏”、“我的名言”“优秀学生事迹展”等橱窗,大力宣传先进,使学生确立起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生的发展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是绿化我们的语言,教育学生树立文明用语的习惯。我们要求每一位同学始终牢记:自己是个读书人,文明用语挂嘴边。见到同学、老师和来宾要热情礼貌,说话要温和委婉。要学会冷静、忍耐,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宽容大度,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能满嘴污秽,出言不逊,出口伤人。为此我校还特地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校园文明用语,并把评选出的优秀口号署上姓名制作成校园环境宣传标语。

三是绿化我们的行为举止,养成处处无小事、时时讲礼节的习惯。时时都检点自己的行为,处处要像一个读书人,彬彬有礼、举止优雅、从容大方、有理有节。坐立行走,都要中规中矩,待人接物,均要讲究礼仪。

4、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汲取精神力量,提高动手能力。

课外特色活动是我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使教育得到全方位的延伸,扩大学生视野,丰富文化生活,发展多种才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能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科学、主动创造的习惯。我校的特色活动门类众多,有品德、艺术、法制、安全、科技、体育等。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校运会不断创新,形式多样。电视台、广播站、文学社、合唱团、英语角等学生团体活力彰显,形成了一种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

(三)突出教师群体,培植人文气韵。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一级,而校园文化又是教师价值观、使命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体现。我们相信,一个好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好书,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有益的影响。我们要求教师严格遵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市一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等有关师德师风的法律、文件,大力弘扬“爱心育人”的优秀传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此,我们组织教师走出去,为校园文化寻根,我们为教师的培养量身塑形。如此种种,既使教师感受职业的幸福,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素养,又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人文气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特性。” 校园文化正是一种教育精神,这种精神拓宽着教育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校园文化还是一种教育激情,让每一个学生都怀揣着美好的理想走人生的路。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我校学生在爱祖国、爱科学、讲文明、讲礼貌、坚强勇敢、乐于创造、乐观自信、勤奋刻苦等优良品质的培养和形成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巩固;我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这一切为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无庸置疑,在特色学校建设的征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也有很多困惑,诸如如何充分考虑教师的兴奋点,如何寻找与区域学校发展的结合点,如何促进校园文化在课堂内外的有效结合等。但是我们坚信“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校以“雅致生态”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

篇2:浅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

学校德育特色的创建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确保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实现德育创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叠现学校鲜明个性,拓展办学境界的立足点。为此,我校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努力挖掘潜在优势,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积极投身于创建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的德育特色学校活动之中,以形成学校独特而鲜明的德育个性,进一步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质量。现制订德育特色目标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青年志愿者”为切入口,以培养学生爱心与责任心为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彰显爱心德育特色。

二、爱心教育理念

我们认为,爱是教育最重要的因素,爱心教育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我校德育工作始终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学校突出强调“爱祖国,爱城市,爱学校,爱家庭”的四爱教育,教育是一项传播和传递爱的事业,爱和责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当今青少年存在缺少责任感和爱心的特点,我校秉承爱心德育理念,将爱心教育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作为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利用多种渠道促进学生爱心发展。

三、德育特色学校建设目标 总目标

通过“实施爱心德育教育,构建并实施面向21世纪的,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线的教育管理、活动、评价的模式,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爱心教育意识,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城市、爱学校、爱家庭的能力,教学生“会求知、会做事、会共处、会做人”,为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奠定基础,把学校建成社会赞誉、家长满意、领导放心、师生信赖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和谐学校。具体目标

(1)通过德育特色学校创建,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爱心意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调控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教育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主体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建立、健全“青年志愿者活动”制度和网络,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活动、自主评价,巩固学生互助体系。

(3)通过德育特色学校的创建,使德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的教育中获得教育,建设一支具有爱心的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4)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为特点的德育特色学校创建的途径。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动力和活力,为学校创造发展的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力求走上一条有特色的办学道路。

四、特色学校创建策略:

(一)创设环境,搭建学生爱心教育平台。

青年志愿者秉承“自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多渠道、多形式地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奉献爱心的过程中逐步成长。支持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共享评价成果,才能使他们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且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这需要我们积极搭建学生爱心教育平台,让广大学生对学校德育特色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态度,并促使他们更自觉、更努力地投入到创建特色的活动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开展“我志愿,我快乐”爱心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是创造、获得和享受快乐的过程,也是带给他人快乐的过程。古冶职教中心(原30中)刘秀芹老师在唐山大地震中成了高位截瘫,1983年刘老师从省三院转到古冶截瘫病院。职教中心校团委向全校师生发出了为刘老师义务服务的倡议,全校师生振臂响应。至此,一面爱心服务的旗帜在职教中心高高飘扬,一根爱心服务接力棒一代代传递下去。本学年,我们将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一场爱心服务的热潮。(三)开展“我志愿,我整洁”校园美化环境活动

志愿服务意味着整洁的环境、健康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

我校结合职技校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志愿者牢固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一天是志愿者,永远都是志愿者,使我校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周围,改变周围,同时不断的完善自我。我校将组织志愿者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利用业余时间,清理校园内外卫生死角,铲除校园内外积雪积冰垃圾等,给同学们带来整洁的校园环境,为同学们创设整洁、清新、健康的学习氛围。

(四)开展“我志愿,我美丽”青年志愿者礼仪服务队活动

美丽发自内心,是一种心情,一种状态,一种境界,正如志愿服务。

我校有一支专业正规的青年志愿礼仪队,负责宣传服务工作。长期以来,我校礼仪队以组织正规、素质专业闻名,我校志愿者礼仪队多次参加区级、局级大型会议,受到了高度赞扬。同时,我们为了提升礼仪队的素质,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集中进行形体练习,争取每一次礼仪服务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五、组织机构

长:

员:

成员:

六、保障措施

1、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至少在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召开三次专题会议,研究、检查、总结特色创建工作,制定并检查工作计划落实,扎实有序推进各项活动。

2、学校积极开展与校外德育基地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

3、学校为各项德育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每学年表彰、奖励在特色创建工作中作出贡献,取得显著成绩的师生。

创建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的

德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篇3:浅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

一、课程建设“四个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与精神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活动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学校文化生活的中心。“儿童哲学”课程的实施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各抒己见,敢于求同存异,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真心表达,让学生的思维在互相碰撞中迸发出火花。

学校在课程设计与建设中尝试做到“四个一”:

1. 拟一份课程方案。

学校以“儿童哲学”理论体系引领各类课程的设计、定位、推进与实施,提出了“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课程理念,形成了“一个中心(儿童哲学),五个发散点(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校园文化、教师社团建设)”的课程框架。学校自觉将“儿童哲学”理念渗透于各项教育教学之中,总结提炼了“以质疑为起点、以问题为纽带、以精细教学为追求、以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经验,并形成了分学科具体的达成指标,促使教育教学活动和“儿童哲学”理念有机融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

2. 出一套校本教材。

学校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以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以“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群”为三大核心主题的“儿童哲学”课程体系,每个核心主题下又分为两个单元共20篇哲理故事。通过故事阅读、思维泡泡、智慧提示和思维链接等环节展开教学。学校编制了一套富有哲理的、经典的、可读性强的、充满童趣的儿童故事读物,为“儿童哲学”课程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儿童哲学”课堂提供了精彩的素材。

3. 写一本教学指南。

为了能顺利推进“儿童哲学”课程的有效实施,使教师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我们编写了《“儿童哲学”课程教学活动指南》。该《指南》包含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对教材落实的总体认识三大方面,论述了“儿童哲学”课程的性质、意义以及实施方法。目前,我们已编写了一本实施“儿童哲学”课程的参考资料,并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4. 做一项教学尝试。

在“儿童哲学”课程推进中,学校执行“一人一课”走班制教学模式,即:“儿童哲学”课程教学在全校展开,每个教师都要开展一次“儿童哲学”课的教学展示活动,采用“走班制”的教学模式,在实践反思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实现“一人一节精品课”的目标,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教研新路,形成学研氛围浓郁的学校文化。

二、“聪明一刻”延伸活动,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体验。学生精神上的体验与丰富,还有赖于不同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因此,教师应蹲下身来,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交流,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表达心声的机会。

“聪明一刻”是“儿童哲学”课程拓展和延伸的活动,体现了学校“聪明学习,学习聪明”的办学理念,更展现了学生自主、自信、自立的文化内涵。“聪明一刻”活动给予每个学生做小老师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现主人翁精神。在活动中,小老师们可以引发同伴对一些主题词(如:美丽、弄堂游戏、自信、伙伴等)进行关注和思考,通过“主题发布一轻松讨论一记录聪明”的活动过程,以游戏化、个性化、童趣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充分享受自由表达的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真正达到“聪明活动,活动聪明”的活动目标。学生纷纷反映:这真正是我们自己的活动。

“聪明一刻”是分享的十五分钟、自由的十五分钟、思考的十五分钟、快乐的十五分钟,活动和课堂的互通融合活跃了学校文化。

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4211”工程,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

校园环境作为一种学校文化的外显方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在积极探索“儿童哲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活动的同时,我们对校园环境的整体布局进行调整,打造别具一格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进行反思、体会和感悟。为此,我们打造了彰显“儿童哲学”内涵的“4211”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工程:

“4”即四篇(启蒙篇、认识篇、方法篇、实践篇),它以“儿童哲学”课程的目标体系为内容,体现在学校墙面文化中,学校三幢教学楼的外墙,每一堵墙都绘有学生“聪明学习、学习聪明”的智慧创造作品;尤其是取名为《一片结满聪聪豆的园地》的巨幅墙面画,凸显了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特质与人文气息。

“2”指“问号箱”“博士箱”两个箱子,我们在学校门厅的显眼位置摆放着两个小箱子,旨在引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希望学生爱发现、爱思考、爱提问,做一个充满智慧的“聪聪豆”。我们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问题,各抒己见,争当小问号、小博士。探究活动分为三大板块,即:显微镜里找问题—一认识问题,放大镜里求答案——探寻问题;望远镜里找目标——感悟明理。

“1”廊即为名人哲学长廊。“哲学长廊”里布置了一些哲学家的名言名句和学生的智慧言语,让学生了解伟人的思想,与同伴交流感想。

“1”网即为“启迪思维,灵动发展”的“儿童哲学乐园”网站。我们将网站划分为六个板块。其中主题板块是一个“X”流程设计,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思想。“X”的中心是“儿童哲学”课程体系,四个分叉分别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智慧课堂,记录学生活动的聪明一刻,开发“活泼泼的思维”核心课程,构建立体灵动的校园环境。我们将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设计成一个个有计划、有意义、有组织、有评价的网络短课程,通过网站把学生、家长、社会上的优质资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一草一木蕴含人文气息,一砖一瓦凸显育人功能。“儿童哲学”课程校园环境的建设,既有浓郁的校园人文气息,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发挥了文化隐性教育的作用。

篇4:浅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

国内各位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笔者概况为以下两个范畴:

1. 从技能竞赛角度进行研究

从学校为研究原型做实证研究的有:刘珉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为实证例子、吴东霞以黄山市中华职业学校为实证例子对竞赛如何推动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的有:马开良从江苏省获全国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三连冠探讨如何推动职业教育均匀发展;陈伯平从如何提高训练效果出发探讨训练的有效性;崔景贵从竞赛备赛训练的心理训练进行研究;何福贵、张梅、朱永永、对竞赛和实训教学的推动作用进行研究;蔡勤生从竞赛与教学模式实践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何晓冬探讨竞赛训练的细节如何精益求精。

2. 从客房服务课程出发进行的探讨

从“理事一体化”进行探讨的有:赵晶、肖萍从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方面进行研究,谢丽梅探讨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的问题;白绢、周丽研究了课程衔接方面的相关问题;张海燕探讨专业教学实践方面相关问题;陶健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李忠学探讨如何构建该学科相关的实训教学体系;赵文亮对学科中教学方法运用进行探讨;鲍秀芝探讨如何进行客房实训课的微课制作;李建春探讨西式铺床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武瑞营从课程考试的改革方案设计进行探讨;瞿旦探讨微教学在客房服务技能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综述各位学者目前的研究,无论是从技能竞赛角度或者是从客房服务课程进行探讨的文献数量均不多,从具体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的客房中式铺床项目出发,研究如何通过该赛项推动教学改革的研究近乎空白。

二、 中等职业学校客房中式铺床项目技能竞赛的现状

“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是职业学校学生锻炼技能,展现风采,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各级竞赛成功举办后,各省市参赛单位以比赛引领,从学科教学、校企合作等各个范畴出发进行改革。技能竞赛对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引领作用日益彰显。

1994年首届广州市酒店服务技能竞赛举行,客房中式铺床项目成为其中一个赛项。2009年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第一届广东省酒店服务技能竞赛,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式把客房中式铺床项目立项为比赛项目在广州凤凰城酒店举行。客房中式铺床项目成为全国性的赛项后为客房教学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全国性的交流平台。大赛的举办深化了酒店管理服务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酒店管理产业发展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是我国酒店管理服务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的创新。赛项的确定,增强了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服务专业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未来探讨如何以技能竞赛为载体推动相关的教学改革,把选拔极少数顶尖选手性质的技能竞赛转化为推动力,联动覆盖所有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三、 以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为例,探讨以客房中式铺床赛项为载体推动的教学改革的思路

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举办了省级选拔赛,全省12个地区的代表队在各自市队比赛选拔的基础上派出了代表参与到客房中式铺床项目的广东省选拔赛里。最后两名一等奖的选手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的该比赛项目中。我校包揽了两个一等奖的代表名额。在多年里我校注重以比赛引领,以赛促教,探讨如何以客房中式铺床竞赛为导向带动该学科的教学改革。

1.深度校企合作,行业专家进课堂,指导技能竞赛,把行业标准和竞赛标准与教学考核标准统一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办学内涵,使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未来职业发展统一的途径。专业发展、客房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整合产、学、研资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主要是面向一线业务岗位培养操作型实用性人才。因此决定了对应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深度的校企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竞赛水平的必由之路。竞赛的训练由各级别的技能竞赛随着办赛经验的丰富,竞赛标准也日益完善并与行业标准结合。因此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应把行业标准、竞赛标准和教学的考核标准统一起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双师型团队教学和团队指导训练竞赛相结合,提升师资层次和水平

随着职业技能竞赛的办赛体制不断丰富和完善,2016年中职类别的全国客房中式铺床技能竞赛分为几个项目,包括选手仪容仪表(10分)、中式铺床技能实操(70分)、英语情景问答(10分)、客房专业知识(10分)。基于大赛的导向性,在竞赛中采用团队训练参赛,参赛队伍中有各种专家,如心理学教师调适选手的比赛心理;礼仪老师指导选手的礼仪展示等。但是技能竞赛的训练是一个具有过程性调适和演进的学习、提高、巩固、成型的项目,训练团队之间并非单一横向分工,因此在教学和竞赛训练中,就要求教师要从任教单一学科的授课者的身份转变为双师型的教练。既要懂技能又要懂知识,既要懂训练又要懂礼仪,既要懂英语又要懂心理学。因此,以赛促教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升师资层次和水平。方式和途径可以通过培训、强化、在各级比赛中以赛演练、在团队参赛中以老带新等方式形成阶梯式的师资队伍人才成长模式。这些成长起来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系统梳理,把相关知识融入教学中,又推动了教学的改革。

3.以技能竞赛知识理论题库和英语题库为导向改革客房课程教材

2016年5月在苏州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用了全新的客房专业知识题库和英语题库。客房专业知识题库分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应变题。题库更趋“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化”。例如填空题第66题“住店客人房内的小酒吧,由服务员每天上午换茶具和晚间做夜床时逐一查核,如有饮用,立即补充,并将饮料的品种和数量记录在工作单上,开好账单,领班据此填写饮料消耗表。”这类型的题目强化的是客房员工日常实际操作总需要按照不同的服务填写的规定报表,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又如,判断题第25题“若有生病客人要求代买药品,服务员应立即采购并送至房间”。答案为错误,“应立即采购并送至房间”应为“首先应婉言拒绝并推荐驻店医生服务”,充分体现了“规范性”。再如,应变题第7题“清扫房间时,如果发现房内有大量现金,怎么处理?答:(1)及时通知领班;(2)由大堂副理在保安人员及领班的陪同下,将房门反锁;(3)客人回来后,由大堂副理开启房门,并请客人清点现金;(4)提醒客人使用保险箱”,体现了指引客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关情景的“可操作性”要点。而英语题库中,题量大增为80题情景题,大赛中每位选手抽取5题,而且三位评委中有两位为外教。题目内容均为客房课程中“对客服务”的部分,而且情景创设跟实际客房业务几乎无缝对接,非常具有操作的指导意义。例如,关于加急洗衣服务的处理:Q:A guest tells you that he is attending an important conference, and wants to have his suit dry-cleaned as soon as possible. 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A: I will suggest that he take the express laundry service. There will be an extra charge of 50% for the express, but the laundry will be sent back to him in four hours.英语题库的改革特点:全面体现对客服务的各种语句表达、词汇量增大、注重表达方式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词汇量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这也体现了大赛对客房一线从业人员的对客服务的外语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有关,这与行业实际工作中的要求也是相符的。基于以上对大赛的客房专业知识题库和英语题库修改的导向性和实用性考虑,在相关教学中应该把这些题目分解成不同的模块,跟日常教学计划一一对应起来,并运用情景教学法,以任务驱动开展相关模块的教学任务,形成新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大赛的引领,融入到教学改革中,让所有本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参加到“以赛促学”中来。职业教育讲求实用性,而职业素养、职业态度、职业习惯的养成是服务性行业更急需的,消费者更为追求的。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他们对客房工作的热爱、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推动专项职业技能深化发展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4. 以技能竞赛比赛实境设备与教学实训设备无缝对接

客房相关的教学不只是培养“会打扫、会收拾”的低层次劳动者,而是培养在真实的酒店客房的场景和氛围下提供专业而灵动服务的专门化人才,因此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技能,还有为之配套的技能思维方式。技能竞赛的有序开展有利于根据教学岗位的需要引进配套的实训设备,进一步优化实训仿真环境,实训设备。例如,我校备赛过程中就按照全国大赛的要求,严格从尺寸、材质等方面把关,更新了训练物品,如训练用床、布草、模拟酒店的高档地毯等,同时还安装了多角度摄像头方便回放实训情况,有利于提高操作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另外还安装了电动、手动,木百叶、铝合金百叶、布质的窗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酒店客房实际的设备。这些比赛实景设备和教学实训设备的无缝对接能够使教师感知行业需求,推动学校和教师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和技术革新的要求。

四、结语

篇5:浅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

美国教育家伯尔凯和史密斯指出:“一个办得很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即有一个具有价值和规范的结构、过程和气氛,使教师和学生都被纳入导致成功的教育途径之中”。他启示我们,每所学校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建设独特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文化与学校教育和管理浑为一体。我校早在“九五”期间,就充分利用毗邻常州民航37791部队这一地方资源的地域优势,先后开展了四轮以“少年军校”为主题的课题研究,近来,学校以“少年军校”为载体,军校双方相互补充、相互协作、有机沟通、有机整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构建学校特色文化。

一、以“少年军校”为载体,提升学校的管理文化水平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坚持准军事化管理及其教育方式,把军校训练、军事要求与学生一日常规行为结合起来,构建了学校特色文化,它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及柔性之美,又有严肃军纪特色的阳刚之美,校园环境得到净化、绿化和美化,充盈着和谐、活跃与个性奔放的生命气息。学校通过规章制度的导向和“绿色少年军校”特有的精神文化的影响和引领,帮助师生构建健康丰富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格,提升了现代学校的管理品位。我们认真贯彻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通知》精神,根据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和谐校园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加强了学校制度的建设和创新,编制了一本《运河中心校教师工作手册》,完善了管理的制度,规范了学校的管理。对中层的管理,我们实施了层级管理,按层级管理的要求,层层签订好目标管理责任状;对教师的管理,我们以《运河中心校教师月工作考核方案》为抓手,严格规范了教师的出勤、教学常规和在校的一言一行。严格了行政督查制度,学校建立了月工作考核督导小组,明确要求行政督导人员一天内做到“七巡”,加强过程督导,有效地督促师生不断规范教与学的行为、不断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每月月底,我们都要组织“月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对全校教师的师德师表、教学“五认真”、教科研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估,促使教师努力把追求优质教育融入平时的点滴工作之中。在考核中,我们加强了反馈指导,当面指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对学生的管理,我们以《七星级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比方案》为抓手,加强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加强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创建活动:我们分别从“文明礼仪、两课两操、守纪爱校、就餐卫生、安全守规、勤学上进、活动特色”等七个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全体学生从最基本的素质做起,踏好一个步,唱好一支歌,写好一个字,扫好一个地,孝敬自己的父母,友爱自己的同学;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校既要生动活泼,更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为使星级班级、学生的评比落到实处,我们还设立了“军校小警哨”“军校流动岗”等,通过卫生岗、安全岗、就餐岗等服务窗口,严格管理和督查,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文明校风的形成。由于我们按“军校”的要求来严格管理,学生在校内外纪律严明、言行举止彬彬有礼,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以“少年军校”为载体,打造鲜明的学生文化

我们以“少年军校”为载体,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每学年都坚持五个一活动:“一日拉练”“一日野炊”“一日军训”“一日军营生活”“一日联谊”。通过活动,我们张扬一种“主体”意识和精神。少年军校的队员进行了“我为什么要穿军装”“我向解放军学什么”“军校队员的美好形象是什么”的大讨论,有效地确立了一种“主体的价值”;少年军校每双周开展一次军训,要求队员穿上统一的“军装”“军鞋”,跟着教官从简单的“整队、稍息、立正”做起,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和团队精神;内务整理大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英雄故事演讲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在少年军校,学生不仅学会了基本的军事常识和军事技能,更经历了精神和生理的挑战,体验和感受了军营生活的神奇,获得了全面健康的优质发展;健强了体魄和心理,培养了吃苦耐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和团结协作、遵守纪律、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了交往能力、自理能力、自律能力、审美能力……以“绿色少年军校”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已然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一朵奇葩。

三、以“少年军校”为载体,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文化

我们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把教材中涉及到爱军习武等内容寻找出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和科学精神等教育。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学校充分搜集和整理资料,边实践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精心编写出一套绿色少年军校校本教材——《军歌嘹亮》。这套《军歌嘹亮》共有三本,分别适用于低中高年级,在知识体系上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在教材编写上体现了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既有知识性,更有趣味性,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在编好教材的基础上,学校每周安排一节“地方课程”,选派学校教师和部队教官组成兼职教师,并由学校教导处加强课程的管理,做到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先备课、再上课,确保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

悠悠军校情,累累硕果丰。现在的运河中心校,时时处处都展现着军营的严谨风貌与蓬勃生机,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和谐发展。如今的学生普遍能热爱人民解放军,学习解放军崇高的精神品质;普遍能热爱祖国、学习国防知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防意识;普遍能热爱军营,通过学习参观一日军营内务,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习惯;普遍能热爱学校、热爱学习,将解放军优秀的精神品质迁移到班级管理与自身的学习生活之中。学生自强自立的生存意识、关心协作的团队意识、求知进取的创造意识得到了有效地培养。学校也于被评为“丹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集体”。

篇6:创建儒雅文化特色学校

一、创建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内涵发展为目标,以品牌创建为载体,以“打造儒雅特色学校,给每个孩子播种希望”为出发点。挖掘学校传统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凝聚教师力量,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出人民群众期待的教育,办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二、诠释儒雅的内涵

篇7:浅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

一、“百百工程”是文化振兴的有效方式

包头市为了进一步丰富广大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提高市民素质, 提升城市品味, 推动文化大市的建设步伐, 从2008年6月开始,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系列群众文体活动——“百百工程”。

近年来, 全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 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相应地, 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也成为我们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而“百百工程”就是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因素, 丰富文体活动内容, 提升活动水准, 进而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化品味, 实现文化振兴的有效方式。

“百百工程”是指百万群众参与的、百项群众创意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类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活动。一方面要对那些多年来在群众中有着良好基础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传统社会文化活动进行挖掘和保护;另一方面要对那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不断涌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兴社会文化活动进行改造和有效引导, 促进其进一步健康发展。目前, 包头市已经全面开展的活动形式有秧歌、坐腔、合唱、安代舞、腰鼓、二胡、太极拳、高跷、毛毽、滚铁环、抖空竹、跳绳、游泳、羽毛球、风筝、集邮、摄影、书法、绘画、剪纸、评书、捏糖人、健身操、跆拳道、街舞、卡拉ok、瑜伽、轮滑、呼啦圈、旱冰等。

“百百工程”是包头市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实施文化大市建设和建设经济强市的重要内容, 也是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载体, 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努力让广大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文明成果的享受者, 促进市民素质与城市文化品味的进一步提高。

二、以“百百工程”为载体打造有浓郁草原特色的文化品牌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建设文化大市是包头市委、市政府着眼新世纪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包头市地处内蒙古大草原, 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故乡, 历史上先后有10多个少数民族业余剧团等文化实体, 引导他们开展规范、有序、健康的文化活动, 在丰富文化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创新中形成农民健康的文化人格, 培养壮大乡土文化新军。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必须改革现行文化体制;不断培养、充实、调整好农村文化专干队伍;加大文化投入, 搞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提供较好的服务平台。文化部门特别是乡镇文化站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不遗余力的去组织好、辅导好、开展好各项文化活动;各级政府也要打开绿灯, 政策上、经费上给农村文化予以倾斜, 各个部门要齐心协力抓共管, 在这里繁衍生息, 创造出了有浓郁特色的草原文化。包头又是一座移民城市, 市民以蒙古族为主体, 汉族为多数, 30多个民族在这里聚居生活。移民带来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文化, 凝聚着全市各族人民的才智, 体现着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 闪耀着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民族团结的精神, 它具有历史的原创性、深厚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和纯朴的自然性等。草原文化所特有的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特征, 包涵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是具有世界意义、现实意义的文化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 包头市的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包头市为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大市, 应着重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才会使优秀文化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才能在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中, 在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立得住、叫得响。根据包头市文化资源的优势, 围绕重大文化体育活动、著名历史人物、绚丽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 有重点地打造一批有浓郁特色的草原文化品牌。

以“草原”这一特色的文化品牌招商引资, 加速包头市的经济发展, 是高明的一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文化实力的竞争方面, 包头市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的思路是适应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规划的。近期, 包头市在打造文化精品、打造草原文化品牌方面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像这样的工业城市, 完全可以包装成草原工业城, 全市所属的9个旗县区已对本土文化分别进行了定位, 并积极行动起来, 对“百百工程”中的活动, 不断完善和发展, 打造具有浓郁特色的草原文化品牌。草原文化品牌的核心思想是各种关系的和谐, 这里包括各民族的关系、工业、农业、牧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的和谐, 是最高的人文境界。

三、打造“百百工程”草原文化品牌要以广场社区为主

近几年来, 包头市针对自己的长处, 抓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在广场社区文化上下功夫, 文化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以文化推动经济建设, 人的环境治理、社会治安等都变好了。现在又提出“百百工程”的实施并打造草原文化品牌, 以广场社区为主, 同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开展活动。要积极深入社区进行摸底调查, 全面清晰地了解掌握广场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特点、普及面等情况, 走访了解各社区活动室的使用情况、团队情况、文化名人资源等情况, 征求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要让目前在群众中保留下来的形式丰富的, 具有显著特点的, 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进一步轰轰烈烈的发展起来。同时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加强对各类活动的指导, 组织各只有这样,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江苏省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才能尽快实现。

作者简介

嵇鹏 (1970.1) , 男, 汉族, 大专, 江苏省江都市樊川镇文化站副站长。

繁荣洞头渔民画创作之浅见

苏义怀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文化馆浙江温州325700)

洞头是由103个岛屿组成的百岛之县, 属温州市, 拥有辽阔的洞头渔场, 丰饶的渔业资源, 闽南和东瓯民俗兼容的海洋文化。得益于改革开放, 这个仅12万人口的海岛小县借势崛起, 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洞头渔民画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洞头渔民画始于2000年初。经过九年的发展, 目前作者已达40多位, 其中年龄最大的75岁。全县历年来创作的渔民画达三百多幅。2002年全国举办“全国海岛县渔民画邀请赛”, 洞头送了7幅作品参选, 其中《跃》获得铜奖。2007年, 洞头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县文联、文化馆精选本县渔民画优秀作品40多幅, 编印了《渔乡风韵——洞头渔民画作品集》, 广受好评。洞头渔民画在发展海岛文化事业、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不过洞头渔民画的发展历史尚短, 作者群体不够大, 作品质量还待提高;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会知名度, 进而形成产业化, 则更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历经较长时间的历史检验。

笔者从事洞头渔民画创作和辅导工作多年, 深感要使独具海岛特色的洞头渔民画更趋繁荣, 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加强引导, 多方扶持

领导重视, 多方联动支持, 是发展、繁荣洞头渔民画的关键。

渔民画是群众文艺的奇葩。应该说, 洞头渔民画发展以来, 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他们认识到:发展渔民画, 是丰富海岛群众文化活动的精神食粮的新举措, 是丰富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形式, 是推广全方位文化活动的新发展。而洞头渔民画, 则是洞头人民值得自豪, 值得珍惜的一笔文化财富, 它在建设文化洞头, 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特殊价值, 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社会文明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今后的发展中, 政府应从实处着手, 加强对洞头渔民画的重视和支持。首先, 要对渔民画的发展作出规划, 既有总的目标, 又有阶段的要求, 并把渔民画发展规划列入全县文化建设的总规划之中。其次, 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目前洞头渔民画还处于初级阶段, 起点较低, 各方面较薄弱, 县财政每年应给渔民画的开展拨付活动经费, 对优秀的渔民画作品和作者实行奖励机制。

各乡镇要积极支持配合。乡镇政府要发挥文化员在繁荣渔民画中的作用。他们工作岗位在基层, 对生活在渔村的作者较为了解, 便于联系。要充分调动乡镇文化员的积极性, 为繁荣海岛渔

类交流比赛, 把“百百工程”放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谋划实施, 真正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

四、领导重视全民参与

在实施打造“百百工程”草原文化品牌的活动中, 包头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 成立了包头市“百百工程”社会文化协调委员会, 下设办公室、专家顾问组、文艺组、体育组、宣传组等4个工作组。“百百工程”由市、区两级党委宣传部统一牵头, 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提出实施方案, 掌握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征集活动徽标等。

实施“百百工程”打造草原文化品牌, 要发动群众, 全民参与。通过“百首红歌进社区”、创建“百个文明活动点”、创新“百种文体活动形式”、招募“万名志愿辅导员”、评选“百项品牌活动”, 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 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投入进去, 参与其中, 发展起来, 形成百万群众参与、百项文体活动的生动局面。

五、集思广益总结经验

在实施打造“百百工程”草原文化品牌中, 要以“百百工民画作贡献。

文化局、文联及文化馆要联手工作。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 给渔民画作者以具体的支持和引导, 组织专业人员对渔民画作者进行定期的培训, 并形成制度。经常邀请外地专业画家举办讲座, 也可把渔民画的主要骨干送到美术院校进行深造。组织渔民画作者到外地进行参观、取经, 打开他们的视野, 扩大他们的眼界。在渔民画创作繁荣的村镇成立创作基地, 搭建让渔民画作者展示才能的平台。

教育部门也应大力配合。教育部门领导应充分认识渔民画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艺术所起的作用, 应该在中小学美术课里开设渔民画课程, 并把它列入地方乡土教材, 作出具体要求。校长、教务处及美术教师认识要一致, 使学生和家长引起重视。因为只有从小培养, 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出渔民画未来的接班人, 使渔民画后继有人。

二、培育作者, 扩大群体

尽力挖掘、培植, 扩大作者群体, 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渔民画创作队伍, 是发展渔民画事业的首要条件。

目前洞头渔民画作者主要由这样几种人群组成。一是当地的渔民、渔家女、渔村青年。这类作者人数不多, 他们的特点是没有绘画基础, 可是热情很高。在创作时没约束、没框框, 作品渔乡味最浓, 最为原生态, 具有天然的渔民画特色。他们空闲时间相对较多, 大力鼓励他们进行渔民画创作, 并不断地加以培训、提高、是繁荣渔民画艺术创作的应有之举。他们是渔民画队伍的主力军, 主体力量。

其次是学校的一部分美术教师。他们的特点是经学院培训, 有绘画基础, 但由于渔村生活根底不深, 作品的渔民画特色还不是很浓, 对于渔民画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把握。但是他们因为有绘画基础, 艺术水平提高会很快。是容易出渔民画精品的群体, 在洞头渔民画的初级阶段, 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起辅导、带头作用。

还有一部分是在校学生。他们年纪小, 生活、艺术基础不是很扎实, 在学校老师的辅导下, 他们也参与渔民画创作, 从长远的发展策略来看, 他们是将来渔民画的接班人, 未来全靠他们。因此这是不可否视的新生力量, 应该从小开始培养。

要培育作者, 扩大群体, 在渔民画的初级段应设立各类奖励扶植机制。对于初学者来说还应大力扶植、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 长久坚持, 不致于中途停顿。这样在全社会形成多层次、多

程”为载体, 不断探索群众社会文化活动发展规律, 总结工作经验, 创新工作思路、途径、手段、内容、方式、方法, 要举办“百百工程”品牌创新与发展论坛。要组织力量, 集思广益, 撰写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百百工程”的队伍建设、活动创新与传承、活动模式和保障机制等。要总结经验, 不断推动活动的深入、广泛、有效、持续,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保证“百百工程”真正在群众中生根、开花、结果, 以推动群众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为建成文化大市、和谐大市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8:浅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创建特色国企党建的意义

有助于把握国企的发展方向。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主导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定保障着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创建企业党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企文化,才能充分把握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助于实践国企的人本管理。国有企业集中着最多的中国产业工人,而工人阶级恰好是我们党建立和存在的阶级基础和主要依靠力量。企业要将自己植根于阶级基础当中,不断完善党和群众、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提高管理效率,唤起从业人员作为主人翁的意识,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

有助于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所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文化创新的系统建构正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但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先进的企业文化,这正反映了企业党建工作方面的薄弱。以企业文化载体创建特色国企党建,有助于国企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有效拓展企业党建的渠道

以企业文化为突破口,坚持经常性活动,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党建工作的对象是人,是“以人为本”的在做工作,是以“尊重、理解、关心、鼓励人”为根本出发点,来不断地提高企业职工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企业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以微妙的思想意识形态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党建工作就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对企业职工思想意识的影响这一载体,把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一些宣传教育内容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通过开展一些企业文化活动达到宣传企业党建教育工作的目的。

以企业文化为牵引,注重针对性活动,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企业文化代表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的建设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时俱进,结合企业自身文化发展的特点形成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文化。而企业党建工作也是以适应时代发展目标为前提,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目的,引领职工树立正确的信念,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具有一致性。在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应以企业文化为牵引,注重开展针对性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党建工作。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开展群众性活动,发挥党政工团的合作力。企业是利用工会和团委等平台进行联系职工的,充分利用群团的协调能力,注重提升基层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组织职工开展学习型和提高素质型等活动,把自身建设和企业的党政工作有机地相结合,为企业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以企业文化为根基,注重严肃性教育,扩大廉洁文化的辐射力。企业党建工作应该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把企业党风廉政教育活动融入企业文化的建设当中去,利用宣传板、教育片等媒体形式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公司规章制度建设中增加廉洁从政这一项,不断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做好党建工作

完善企业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从自身企业文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现代企业党组织的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重视党建工作的分类指导,确立企业中党组织的具体责任,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工作,重点培养石油企业各方面的岗位能手,增强职工为石油企业的辉煌发展作出贡献的自信心。

创新党建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首先,丰富党建工作的内容即丰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凝聚多方的力量和智慧以实现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其次,在工作方法创新上应趋向系统化、规范化、动态化、网络化,利用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宣传平台来进行企业党建建设,使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不断地提高,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加大力度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党的思想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建设,因此,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必须要体现文化的先进性。用先进文化来促进和保持党的思想建设的先进性,是一种好的办法。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反映本企业的管理风格,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电力集团)

(责任编辑:胡 正)

篇9:浅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

琴、棋、诗、画是中国四大古老的文化艺术, 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有娱乐功能, 更是一门开发智慧、锻炼思维、提高民族智力水平的综合艺术, 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被古代文人雅士视为必修课。它们伴随着儒、释、道思想和其他文化艺术, 融贯于绵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其文化内涵富有多元的灵性。

我校开展“琴棋诗画”活动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瓶窑一小的百余年历史中, 培养出了众多的“瓶窑文化名人”, 有楼科敏、胡兴国等省市区的作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美术家协会会员, 还有蒋家洪、陈方圆等一大批活跃在乡村大舞台上的民间艺人。

走进瓶窑一小的校园, 时时能听到学生弹奏的幽雅琴声, 处处能看到学生下棋的身影。每当早晨、中午和傍晚, 学生们在练琴室、书画室、棋苑自主地开展各类活动。“琴棋诗画”活动从单一的班级、学科活动, 逐步向全校性的活动拓展;从个别学生参与兴趣小组活动向全校学生全员参与的综合活动发展。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精心打造以“琴棋诗画”活动为载体的校园特色文化,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 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传承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 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从而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振奋民族精神, 凝聚民族力量, 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奋斗。

在传承百年老校的特色文化中, 我们完善以“琴棋诗画”为特色的制度建设;营造以“琴棋诗画”为特色的校园环境;构建以“琴棋诗画”为特色的活动文化;建设以“琴棋诗画”为特色的校本课程;提高以“琴棋诗画”为特色的学生素质;让每一个孩子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进一步落实了“减负增效”, 推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完善以“琴棋诗画”为特色的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琴棋诗画”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我们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制度, 把“琴棋诗画”活动列入“校本课程”, 进入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课表, 制定了《瓶窑一小校本课程纲要》, 配备了课程活动指导教师。同时完善出台了新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对古诗词的教学建立了学生吟诵的检测方案, 对相应的社团建立了考核制度。通过校本课程在学生中普及“琴棋诗画”活动, 结合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起的在我校设立的“浙江省乡村少年宫”活动, 把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实现“整体提高, 个别深化”, 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

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副校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 负责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策划、规划、协调、管理、检查、考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办公室为主负责组织实施;特色文化课程的实施由教学处负责;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以总务处为主组织实施;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以德育处和少先队为主组织实施。

二、营造以“琴棋诗画”为特色的校园环境

环境是教育的一部分,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通过不同的形象、色彩、形式、空间等造型的要素, 构成和谐与美感的统一, 营造了以“琴棋诗画”为特色的校园环境。校园里除了在走廊创设古诗词、书画作品展特色文化外, 还在校园绿化草坪中增添棋文化点缀石, 利用校园的改造之际, 砌出古韵文化墙, 在面向操场的东教学楼里面上贴示大型的棋谱残局。教室黑板的一角作为古诗词的园地, 为学生吟诵古诗词创设方便。还设置了练琴演奏室, 学生在课余可随心所欲弹奏古筝、钢琴, 吹奏口琴、葫芦丝、竖笛等乐器。使整个校园从外到内充满悠悠的古文化之情, 让师生浸润其中。

我校的校园环境创设是别具匠心的。走进学校大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文化墙, 正面为多彩的校园生活, 琴棋诗画、科技、体育等活动场景的呈现, 既让跨入学校的学子对多彩的校园生活充满憧憬, 更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真实写照。大型文化墙背面是毛泽东主席的书法诗词《沁园春·雪》, 用“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激励学子学好知识、练就本领、创造美好的明天。

大型文化墙西边是校碑《门》, 承载着学校很多期望, 是学校的良苦用心之作。门上有“快乐平安”四个大字, 这是同学在校学习生活的两大主题: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门框上有一副对联:“走进来读书养习志存高远, 走出去诚实睿智兴我中华。”这是学校对学生的期望, 希望同学们进入学校学习, 成为瓶窑一小的学生, 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勤奋学习, 培养良好的习惯;从学校毕业以后, 要诚实守信、发挥特长、勇于创新, 为中国之崛起而努力。门框上的横批是“岁月如歌”, 意思是:时间过得很快, 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门》的两边有两块铜牌, 分别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门》的含义。

再往前走, 在行政楼与教学楼之间, 有一座“诗词长廊”。学校是余杭区诗词楹联教学基地, 结合诗词教学, 特开辟了诗词长廊, 介绍唐诗宋词和唐宋八大家及著名诗人, 展示他们的代表作, 让学生在长廊休息之时能受古诗词的熏陶。

诗词长廊的对面是一个“扑满”。扑满是古代的一种储钱罐, 学习就是一个储存、积累的过程, 我们要让孩子不断地储存知识、能力、诚信、礼仪、信心, 厚实的基础从点点滴滴的积累开始!

在校园操场边的行道旁能看到一个三棋大战的棋谱:“奇思妙想。”在围棋的棋盘上摆放着围棋子和中国象棋子, 你能让两种不同的棋在同一个棋盘上对弈吗?发挥你的想象, 智慧创造可能!

在学校的大门背面是学校的校训:志·挚·知·智。志:志存高远;挚:诚挚待人;知:知书达礼;智:智慧成长。

学校以“琴棋诗画”为特色的环境布置, 让师生在精心设计和布置的优美环境中快乐地工作、学习, 享受着优美环境带来的愉悦心情。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 更有利于优秀品质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

三、构建以“琴棋诗画”为特色的活动文化

开展“琴棋诗画”活动以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核心。学生在从事艺术和文化的学习中, 掌握的不仅是形式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认识了文化的内涵, 明确了做人的准则, 学会了思维的方式, 把民族传统和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中。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的精英教育, 它是发展个性、传递民族精神和铸造民族灵魂的伟大工程, 所以, 这是每个学生一定要参与, 而且是必须参与的教育过程。在活动中构建特色活动文化。

我们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开展棋类活动和诗词教学活动, 贯彻“以棋益智, 以棋促学、以诗词教学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 实现全面普及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三棋活动, 做到参与形式难易有别、层次有别、年段有别。既做到全员参加, 又为具备特长潜质的学生提供施展的空间。在教学中, 我们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棋品即人品, 应该把下棋和做人结合起来, 既要下好棋, 更要做好人。

我们让中、高年级学生在参加棋类活动和诗词教学活动的同时, 增加学习口琴、葫芦丝吹奏, 学习书法、儿童画和国画。让学生在优雅的琴声、优美的书画中修养身心、陶冶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我们每年开展校园特色文化活动成果展示。主要通过5个平台来实现:校园展示平台, 学校定期开展诗韵读书节、阳光体育节、金钥匙科技节、七彩艺术节及各类竞赛活动。如, 在读书节中开展古诗词吟诵比赛、诗配画的比赛等, 在体育节中开展全校性的棋类比赛;校外展示平台, 积极组织参加校外组织的各种对口比赛展示;资料展示平台, 学校将对特色活动作出整体策划, 通过录像、光盘、书面材料实物等组成特色系列资料;素质展示平台, 通过特色活动, 形成人人有爱好、个个有发展的局面, 使师生个体素质得到提升;交流展示平台, 开展与友好学校和有关组织的交流活动;网络展示平台, 通过校园网展示我校特色文化, 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

四、建设以“琴棋诗画”为特色的校本课程

我们以琴、棋、诗、画类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依托, 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体系。制定了有课程目标要求、课程活动内容、课程评价方法的《瓶窑一小校本课程纲要》。实行了定时、定地、定计划、定人员的“四定”, 保障了“琴棋诗画”活动的规范开展。完成了《120首经典诗词》《三棋》两本教材的编写, 并制定了《口琴》《书法》《儿童画》等校本课程的教学纲要。

我校的“琴棋诗画”校本课程主要抓好两个系列。一个系列是“普及班”, 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参加活动。把校本课程与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整合、渗透, 活动列入学校、班级教学计划, 进课表。另一个系列是“提高班”, 与乡村少年宫活动和社区教育活动相结合, 开设“琴棋诗画”兴趣小组。学生根据个人喜好, 自愿报名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每周设置固定课时, 打破原有班级建制, 实行走班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培养学生的情趣爱好,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 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琴棋诗画”校本课程。

五、提高以“琴棋诗画”为特色的学生素质

多年来, 学校积极开展“琴棋诗画”特色活动, 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 而且得到了家长乃至社会的理解支持。许多家长认为, “琴棋诗画”特色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活动的开展, 使孩子们的智力得到开发, 思维能力得到增强, 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爱琴爱棋爱诗爱画的志趣和学琴学棋学诗学画的积极性, 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文化成绩和艺技艺品同步提高,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和谐、优美的校园特色文化环境, 给人创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师生们都说, 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是快乐的、幸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心情愉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同时, 学生喜欢开展这样的特色活动, 也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落实了减负增效, 促进实现“轻负高质”。

目前, 我校学生每人至少会下一种棋, 校“三棋队”连续九届获得余杭区小学生“三棋”比赛团体第一;连续两届组队代表余杭区参加杭州市人民运动会青少年棋类比赛, 均取得较好成绩;近三年代表余杭区参加省、市级比赛9次, 选派学生142人次, 有近50%的学生获奖。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 (围棋) 学校”, 被命名为“全国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

近年来, 学校还获得了“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乡村学校少年宫”“浙江省中小学学业质量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学校”“浙江省诗教先进单位”“杭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等诸多集体荣誉称号。同时, 师生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达数百人次, 赢得了社会和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

篇10:浅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学校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结合省、市、县有关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的规定,立足学校自身特点及潜在优势,以社团活动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质量,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立足校情 挖掘社团活动

学校认为学生社团组织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可以让学生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为此,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校学生中组织并开展了诸多不同类别的学生社团活动。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探究与实践,从班班普及性的腰鼓队起步,逐步组建了科技小发明、搏击操、乒乓球、信息、剪纸、篮球、竖笛、合唱、书法等20余个涵盖面极广的社团,活动形式由各自为战到定时定点定人,建立起了一套符合校情的社团活动过程实施和评价体系。

在边实践边探索的过程中,学校的科技社团逐步发展壮大,在国家、省、市、县、“科技小发明”“科技创新大赛”“科技电脑制作”“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小学生篮球比赛”“小学生才艺大赛”“小学生合唱比赛”等大赛活动中异军突起,多次荣获一等奖,大大发展了学生社团活动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满足了学生旺盛的社团活动实践需求的同时也丰富、发展了社团本身,使之成为学校的品牌社团。尤其是今年学校科技社团推出三件创新发明的作品,全部荣获县市一等奖,省二等奖,并在市作典型发言,同时《滨州日报》专题报道。

确立长远目标 让社团与课程同行

学校遵循“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理念,秉承“启迪智慧成就生命”的教育哲学,在开展以社团活动为育人载体的社团活动建设过程中,力求给予学生人文的关怀、精神的引领,给予学生生命的润泽、智慧的启迪,给予学生多元的课程、文化的积淀,给予学生探究的实践、幸福的体验,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思考的机会,给予学生视野的拓宽、创新的发展。

学校以“社团与课程同行,课程与社团同在”、开发多元化社团活动为宗旨,以规范国家课程、挖掘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为主题,以校园文化、校本课程、办学特色为载体,丰富学生底蕴,开发学生潜能,润泽学生的心灵,涵养学生的品格,丰润学生的生命,使学生在触目可及、耳濡目染的文化氛围中,幸福地成长,为学生终身有情趣的生活奠定基础。

采取可行措施 确保社团特色凸显

学校力求每一位学生都在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以健康、独立、善学、创新为终极追求,在社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尽情地享受人生旅途上的开心、快乐、自由、幸福,由此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能健康幸福地成长。

第一,学校为切实加强学校社团特色发展,成立了社团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朱校长担任组长,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具体工作落实到人的“双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并在人力、物力、财力及制度上给予充分保证,学校各科室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积极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和推进“社团特色学校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了一套能保障社团特色学校建设顺利、深入、持久开展的有效管理机制。

为切实做好社团特色学校发展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了解社团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意义,促使他们关心、支持、参与社团特色学校建设,不断扩大社团特色学校建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形成合力兴社团特色、全员参与办社团特色的良好氛围。

第二,认真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认真制定社团特色学校发展规划,努力打造“社团特色学校”,以社团活动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基本思路,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社团特色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并落实到学校年度计划、处室工作安排、年级组和学科组工作之中。

第三,着力建设彰显学校社团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秉承“启迪智慧、成就生命”的办学理念,在创建社团特色品牌学校的过程中,注重建设能体现学校社团特色目标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做到学校的校训、标牌、墙饰等体现社团特色,宣传窗、板报、校园网等宣传社团特色,多样化的活动烘托社团特色,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社团特色,着力营造一种浓郁、厚实的学校社团特色文化。

第四,进一步加强社团特色学校的教科研。切实贯彻“科研兴校和科研先导”的特色发展思路。强化科研意识,广泛宣传科研对于学校社团特色建设的重要性,促使人人为创建学校社团特色献计献策;健全科研网络,把加强学校社团特色建设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核心和动力,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教师都为社团特色建设尽职尽责;加大科研力度,建立以社团特色建设为主题的教科研制度,对创建社团特色学校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物质双重奖励,鼓励和鞭策有利于社团特色建设的科研行为,促进社团特色学校建设不断发展。

第五,积极开展活动,营造特色氛围。学校各社团组织健全,做到社团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内容的四落实。通过每学期的“社团活动成果展示”及重大节日活动展示,并结合县、市、省组织的各项大赛活动,鼓励相关学生参加展演、展评活动,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实践锻炼。

第六,构建“2+X”社团活动评价体系。“2+X”中的“2”即在社团活动中将学校比较成熟的“腰鼓、科技小发明、乒乓球和竖笛”四大社团作为必选项目,要求在校的每一位学生在选择其中的两项参加;“X”是指在四大精品社团之外自主选择社团菜单上的项目参加活动。为更充分调配社团辅导老师的力量,每学期社团活动分别以开学初和期中为界展开两次招募,学生自愿参加,自主选择社团参加活动。学校将“兴趣为先、激励为主”作为社团活动的评价的基本原则,采取“日常活动表现+技能养成+个性展示”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评价策略,重视活动中学生的参与、体验与展示过程,通过社团成果展示墙、社团才艺秀、社团“小十佳”等评选等形式体现、检验社团活动的成果,兴趣为上,鼓励为主,智慧创新每一个,幸福体验每一个,和谐发展每一个,成就梦想每一个。

精品社团促教学 素质教育花盛开

有一分耕耘,就有一份收获。经过学校这几年坚持不懈地开展社团活动,广大师生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批精品社团脱颖而出,真正成为了学校的特色和亮点。

学校大型欢乐腰鼓队社团在全县社团活动展示中荣获一等奖,乒乓球社团代表队在县“体彩杯”博兴县第二届中小学乒乓球社团友谊赛中荣获小学男子组镇办第一名,书法社团指导教师袁文俊在全省首届教师“绿地全景杯”硬笔书法大赛荣获金奖。

去年学校科技社团五年级学生陈佳雯在全省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制作的“盲人拐杖”荣获省一等奖,辅导教师陈立富荣获省最佳辅导奖。今年陈佳雯同学发明制作的“健身充电器”“三维立体停车场”作品又在山东省第30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双双荣获一、二等奖。学校信息社团刘志英老师辅导的电脑作品“又见西红柿”荣获省、国家一等奖,学校才艺社团三年级学生马瑞参加全省校园学生才艺展示荣获一等奖,参加2015年全省网络春晚海选顺利晋级,参加省台“我是大明星”海选顺利晋级。

这些社团活动取得的成绩足以说明,现在学校的社团活动有花有果,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学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有力地见证了学校在素质教育引领下社团活动的春暖花开。

(作者单位:山东省博兴县店子镇中心小学 )

上一篇:老干部局封条下一篇:上海亿丰集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