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2024-07-24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共10篇)

篇1: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以江西省上饶中学为对象,选取50名一线数学教师,从“教师对数学史教学知识的认知情况”、“教师开展数学史教学的实践情况”和“教师参与数学史教学的培训情况”三个角度出发,展开了调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数学史教学法更好地渗透进高中数学课堂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史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96-02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以该校高一至高三年级的一线数学教师共50人为主要对象,其中,高一年级教师17人,高二年级教师20人,高三年级教师13人。

.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上门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100%。此外,采用EXCEL软件对调查中所获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便于后期的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教师对数学史教学知识的认知情况

教师对数学史教学知识的认知,能够反映出教师对于数学史知识的了解情况。在本次调查过程中,特设计了相关的问卷,题目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为“你认为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史知识有必要吗”、“教师解答数学史知识的正确率”。

结果显示,在“你认为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史知识有必要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上,表示“完全没有必要”的教师占比30%,表示“无所谓”的教师占比20%,表示“很有必要”的教师占比50%。而关于“教师解答数学史知识的正确率”的调查中,特意设计了20道相关的数学史题目,从教师作答的结果来看,正确率为80%以上的教师占比20%,正确率为60%-80%的教师占比35%,正确率为60%以下的教师占比45%。

2.教师开展数学史教学的实践情况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否科学、适时地引入数学史知识,开展教学实践,也是反映数学史教学开展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在调查过程中,也设计了相关的问题题型,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分别为“在平时的教学中,你会引入数学史知识开展教学吗?”、“引入数学史开展教学,你通常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在平时的教学中,你会引入数学史知识开展教学吗?”问题的回答上,30%的教师选择“经常会”,50%的教师选择“偶尔会”,20%的教师选择“不会”。而在“引入数学史开展教学,你通常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问题的回答上,20%的教师选择“故事讲授法”,30%的教师选择“多媒体教学法”,50%的教师选择“理论灌输法”。

3.教师参与数学史教学的培训情况

教师参与教学培训的情况,能够反映出教师自身的数学史知识、教学素养,对于教学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本次调查中,同样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题,问题涉及“你对于数学史知识的认识来自何处?”、“你是否接受过数学史教学的专业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你对于数学史知识的认识来自何处?”问题的回答上,65%的教师选择“教材及参考书”,25%的教师选择“书籍和网络”,10%的教师选择“外出培训”。而在关于“你是否接受过数学史教学的专业培训?”问题的回答上,2%的教师选择了“国家级培训”,3%的教师选择了“省级培训”,5%的教师选择了“市级培训”,90%的教师则选择“没有参加过培训”。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第一,受访教师对数学史教学的认知情况较差。一方面,很多受访教师忽视数学史教学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该种教学方法,不能在教学中起到作用;另一方面,很多受访教师自身的数学史知识并不扎实,如此一来,会使他们引数学史知识入课堂的教学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受访教师实践数学史教学的情况较差。一方面,教学实践比例较低,大多数受访教师并没有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经验自然不足;另一方面,教学实践方法单一老套。即便是已经开展过数学史教学实践的教师,也大多采用“理论灌输”或“多媒体教学”等传统方法开展教学,形式单

一、老套。

第三,该校数学史教学师资力量偏弱。一方面,受访教师获取数学史知识的信息渠道显得单一,大多来自于书本,这使得他们的数学史知识容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参与专业化数学史教学培训的教师比例偏低,教师整体教学素养不够。

2.建议

第一,强化教学认知培养,夯实理论知识体系。一方面,该校教学管理者,应从日常的点滴教学工作着手,培养教师关注数学史教学、应用数学史教学的认知意识,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史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数学史理论知识的培养,让他们自身先掌握扎实的数学史知识,为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第二,鼓励教学实践应用,创新教学实施模式。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应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一线数学教师开展数学史教学实践,例如,每个学期开展相关的教学技能竞赛,对教师的数学史教学技能进行考评;另一方面,创新教学实施模式,多引入一些新颖、生趣的教学方法,如微课教学法、课堂演绎法、游戏教学法等,丰富数学史教学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注重教师素养培训,强化教学绩效考核。一方面,扩大数学史教学的培训力度和涉及范围,开展更多地校内讲座、外出培训、教学竞赛活动,通过引入合理的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到数学史教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中。另一方面,引入诸如BSC、EVA等现代化的绩效考评方式,构建针对数学教师数学史教学应用和培训的专门考评体系,如此一来,对提升教师应用数学史教学的积极性,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2: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意识到数学史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史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教师经过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提升,从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应用优势、应用原则和应用方法方面进行简单阐述,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史作用和价值原则方法

数学是人类知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发展历史,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知识前后的逻辑关系,领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最终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步理解社会发展和数学学科之间的紧密关系。因此,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许多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数学史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但却没能很好地加以应用,没能发挥数学史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首先,高考试卷不考查相应的数学史内容;其次,教师不能透彻地理解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目的和方法;再次,教师拥有的数学史资源相对较少;最后,教师不能恰当、灵活地应用数学史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教学。另外,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获取高分,忽略了数学史对培养自身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可见,目前在高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不容乐观,收效甚微。

二、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1.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主动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知识,可以为课堂增添色彩,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数学史内容,创设适合教学的最佳情境,快速揭开课堂教学序幕,通过生动的数学史知识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教学预设的知识系统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和人文素养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向学生传播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讲解“对数”内容时,教师可介绍对数的发明者苏格兰数学家约翰?奈皮尔编制对数表的历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使之终身受用。

3.培养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创新思维

高中生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已达到一定高度,教师根据所需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并把前后数学史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插入陈景润的“1+2”定理、“哥德巴赫猜想”等。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连贯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连贯的定性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概念和定理教学

大部分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的形成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都少不了数学科学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数学思想的进步与发展。比如,复数源于求解方程时在实数集范围内无解,这引起了数学家们的大胆选择,引入了虚数单位,从而建立起一个复数系。1806年,阿甘德将复数表示成三角形式,并把它与平面上线段旋转联系起来。高斯在证明代数基本定理时,应用了复数,还创立了高斯平面,在复数与复平面上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并首次引入“复数”这一名称。这样,学生在回顾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建立的过程中,可以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

三、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原则

1.符合性原则

数学史料的选取和应用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要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这样,数学史的融入才能成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支撑点和亮点,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2.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

数学史的选取不但要具有趣味性,还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与教授的知识相统一。数学史的融入必须控制好时间,不能影响正常数学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

四、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方法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突破,如何有效地将数学史应用于教学,我简介几种应用方法。

1.利用数学史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的导入,可以利用蕴含数学史的历史名题作为先行组织者,创设适合教学的情境,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时,教师可以利用如下数学历史名题,引入课题教学。

“印度国王的重赏”故事:有个大臣发明了由64个正方形方格组成的棋盘,并把棋盘献给国王。国王要重赏大臣,大臣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小格内,赏我1粒小麦;在第2小格内,赏我2粒小麦;第3小格内,赏我4粒小麦,依此类推,每1小格加1倍量的小麦。把棋盘上64格中的麦粒都赏赐给仆人吧!”学生听后都很好奇,急切地想知道结果,他们会带着问题积极思考,自然而然地进入“等比数列求和”的教学课题。

2.利用数学史材料,突出数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应该赋予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这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例如,解析几何将几何和代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数形结合的典型范例。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解析几何的奠基人――笛卡尔,他在《几何学》中首先引入坐标,用代数方法表示曲线,通过对方程的讨论得出曲线的性质,从而解决了几何作图问题。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解析几何中所存在的数学思想,即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能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认识数学问题。

3.利用数学史设计课堂教学案例

目前,高中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喜好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高考所占分值比重大,往往没有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每天除了做题还是做题,学习枯燥、乏味。学生也便逐渐失去了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这种情况也使得一线的数学教师陷入了困境。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实践教学,把数学史穿插在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阅读,实现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的转变。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亲身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阶段,学会运用归纳、类比、演绎、证明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抽象和概括,并在学习中学会反思,将数学知识重新建构后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五、结语

总之,把数学史注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对现阶段教师提出的严峻要求。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增加了有关数学史方面的知识内容:学生在了解相关数学史内容的基础上,应认识数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形成该阶段应具备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史知识,与相关数学知识相融合,形成知识体系,并将其适时、恰当地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篇3:高中数学融入数学史教学的策略

一、处理好数学史融入和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

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延伸了教学的内涵,但势必花费一定时间而影响教学进度,使得部分学生不易接受.学校在教学进度方面又有统一要求,如何在保证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融入数学史.

课堂上对数学史的应用以“融入式”为主.在教学研究的第一个阶段,笔者对数学史的应用主要在课堂上附加介绍数学史料,事实上对教学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从实施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老师介绍的数学史料是感兴趣的,但对该做法不完全赞同,因为大家都知道“向课堂要效益”.在第二个阶段,笔者改进方法,将教学内容和数学史融为一体,融入的史料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设计数学问题串.例如,学习虚数这节课,根据数学史材料设计问题1.1545年,意大利数学家卡尔丹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将10分成两个部分,使两者的乘积等于40,这两个数是什么?此时学生遇到了与数学家类似的困难,揭示了数系扩充的必要性.问题2.从小学到现在,我们所学的数系经历了哪几次扩充?这时师生一起经历数系的发展历史.这样融入数学史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保证了教学进度.

采用“学习单”辅助学生学习.在融入数学史的教学中,采用“学习单”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的肯定.“学习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相应内容的数学史,编制相应的问题串,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重要思想和历史发展的轨迹,体验再创造的乐趣,并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学习单”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进行设计,保证教学进度如期进行.

二、帮助学生消除对融入数学史教学的困惑

在升学至上和教材内容量大的双重压力下,部分学生对融入数学史的教学方式产生质疑.笔者实践证明,融入数学史教学不仅对学生学业无负面影响,还增加了学生逻辑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但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考虑学生的顾虑:

立体整合课程标准、数学史和学生认知结构.将数学史融于数学教学的落脚点是促进数学教学,所以,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参考洪万生教授的诠释学模型来解释这一过程(图1).

图1左边的循环结构,教师从教科书编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编写的意图,依据课程标准把握自己所诠释的内容C1.图1右边的循环结构,教师依照教科书的单元内容,搜集数学史料,追寻古代数学家的思想火花和足迹,依据数学理论对教材内容作出诠释C2,教师再去斟酌C1和C2之间的连结,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不会迷失在琐碎的数学史海洋中.教师在斟酌时还需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会遇到数学家的错误、困惑、挫折、失败,哪些困难可以通过历史的途径解决,哪些挫折学生不能解决,哪些错误学生同样会犯.在教学设计时,若能经过如此的诠释和思考,学生就能体会数学史对理解数学的作用.

提高数学史的应用层次.洪万生教授认为应用数学史有三个层次.本研究的第一个阶段,笔者初次应用数学史的层次基本上是以“讲故事”为主,学生虽然感兴趣,但未必觉得学习史料有必要.从学生调查结果来看,他们更加关注数学史在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方面的功能,所以,要使学生认可融入数学史的教学方式,必须要提高应用数学史的层次,尤其是要重视挖掘数学史在学生认知方面的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广泛了解PME领域的研究成果,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一概念时存在的障碍和困难,分析哪些困难可以通过数学史的途径加以克服,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数学史的应用深入到了学生的认知层面,对它们学习帮助将会更大.

三、处理好教材内容与数学史发展次序的矛盾

19世纪英国著名数学家德摩根不仅强调数学史对数学研究的重要性,而且也强调数学教学应遵循历史的次序.但是现行教材正如弗莱登塔尔批评的那样,不是按照历史的次序来编写的,这种情况给融入数学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对数的发明,在对数发明之前,很多数学家都利用三角的积化和差公式将乘法转化为加法,所以有人认为将“乘法转化为加法”的思想来自于三角公式,但是在教材中,三角的相关内容却在对数之后,所以,在介绍对数发明的历史,就难以对学生说明三角学对对数发明的启示.

遵循历史,是数学史家进行专业数学史研究的基本要求,但在应用数学史时,由于教材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史材进行加工.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的“再创造”的观点正好阐明这点•所谓“再创造”(FreUdenthal,1983),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有机会经历与数学史知识发生相类似的探究过程.学生不是真正的创造者,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沿着历史发展轨迹,体验知识发生的来龙去脉,在此过程中蕴含了学生再创造的意义•例如,在进行对数教学时,在介绍对数发明的历史时,笔者只是介绍“将乘法转化为加法”这一重要思想,等到学习积化和差公式,再介绍三角公式对这一思想的启发作用.

篇4: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史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96-02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以该校高一至高三年级的一线数学教师共50人为主要对象,其中,高一年级教师17人,高二年级教师20人,高三年级教师13人。

. 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上门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100%。此外,采用EXCEL软件对调查中所获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便于后期的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教师对数学史教学知识的认知情况

教师对数学史教学知识的认知,能够反映出教师对于数学史知识的了解情况。在本次调查过程中,特设计了相关的问卷,题目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为“你认为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史知识有必要吗”、“教师解答数学史知识的正确率”。

结果显示,在“你认为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史知识有必要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上,表示“完全没有必要”的教师占比30%,表示“无所谓”的教师占比20%,表示“很有必要”的教师占比50%。而关于“教师解答数学史知识的正确率”的调查中,特意设计了20道相关的数学史题目,从教师作答的结果来看,正确率为80%以上的教师占比20%,正确率为60%-80%的教师占比35%,正确率为60%以下的教师占比45%。

2.教师开展数学史教学的实践情况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否科学、适时地引入数学史知识,开展教学实践,也是反映数学史教学开展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在调查过程中,也设计了相关的问题题型,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分别为“在平时的教学中,你会引入数学史知识开展教学吗?”、“引入数学史开展教学,你通常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在平时的教学中,你会引入数学史知识开展教学吗?”问题的回答上,30%的教师选择“经常会”,50%的教师选择“偶尔会”,20%的教师选择“不会”。而在“引入数学史开展教学,你通常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问题的回答上,20%的教师选择“故事讲授法”,30%的教师选择“多媒体教学法”,50%的教师选择“理论灌输法”。

3.教师参与数学史教学的培训情况

教师参与教学培训的情况,能够反映出教师自身的数学史知识、教学素养,对于教学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本次调查中,同样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题,问题涉及“你对于数学史知识的认识来自何处?”、“你是否接受过数学史教学的专业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你对于数学史知识的认识来自何处?”问题的回答上,65%的教师选择“教材及参考书”,25%的教师选择“书籍和网络”,10%的教师选择“外出培训”。而在关于“你是否接受过数学史教学的专业培训?”问题的回答上,2%的教师选择了“国家级培训”,3%的教师选择了“省级培训”,5%的教师选择了“市级培训”,90%的教师则选择“没有参加过培训”。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第一,受访教师对数学史教学的认知情况较差。一方面,很多受访教师忽视数学史教学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该种教学方法,不能在教学中起到作用;另一方面,很多受访教师自身的数学史知识并不扎实,如此一来,会使他们引数学史知识入课堂的教学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受访教师实践数学史教学的情况较差。一方面,教学实践比例较低,大多数受访教师并没有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经验自然不足;另一方面,教学实践方法单一老套。即便是已经开展过数学史教学实践的教师,也大多采用“理论灌输”或“多媒体教学”等传统方法开展教学,形式单一、老套。

第三,该校数学史教学师资力量偏弱。一方面,受访教师获取数学史知识的信息渠道显得单一,大多来自于书本,这使得他们的数学史知识容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参与专业化数学史教学培训的教师比例偏低,教师整体教学素养不够。

2.建议

第一,强化教学认知培养,夯实理论知识体系。一方面,该校教学管理者,应从日常的点滴教学工作着手,培养教师关注数学史教学、应用数学史教学的认知意识,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史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数学史理论知识的培养,让他们自身先掌握扎实的数学史知识,为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第二,鼓励教学实践应用,创新教学实施模式。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应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一线数学教师开展数学史教学实践,例如,每个学期开展相关的教学技能竞赛,对教师的数学史教学技能进行考评;另一方面,创新教学实施模式,多引入一些新颖、生趣的教学方法,如微课教学法、课堂演绎法、游戏教学法等,丰富数学史教学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注重教师素养培训,强化教学绩效考核。一方面,扩大数学史教学的培训力度和涉及范围,开展更多地校内讲座、外出培训、教学竞赛活动,通过引入合理的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到数学史教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中。另一方面,引入诸如BSC、EVA等现代化的绩效考评方式,构建针对数学教师数学史教学应用和培训的专门考评体系,如此一来,对提升教师应用数学史教学的积极性,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抽象性较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不得当、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就会导致小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针对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将数学史适当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更是现代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提升数学教师综合素质

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由于长期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数学教师只注重自身数学解题技能水平的提升以及向学生传授数学解题方法;但在目前小学数学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教师的综合素质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数学史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甚至有的数学老师始终认为即便是掌握丰富的数学史知识,在考试时数学史也不会作为考试内容,还不如把学习数学史的时间腾出来向学生多讲授几道练习题更实际。这样导致学生只知道机械解题,长期如此,学生就会对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在提升数学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转变自身观念,努力加强数学史的学习,熟知数学教学主题内容后面的数学故事,并将其适当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小学生认识到我国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二、以数学史作为教学背景,丰富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中,往往教师一到课堂,就让学生打开课本,告诉学生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接着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所讲内容,直至讲课结束。很多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早已司空见惯,了然于胸,因为太过熟悉,已经无法提起任何兴趣,在老师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自然不能全神贯注,走神、开小差的现象在所难免。小学生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以数学史作为教学背景,可以使小学生耳目一新。教师可以在讲授内容之前,以与讲解内容相关的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为引题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放松对传统教学的戒备心理,定会集中精神认真听讲。然后教师自然引出教学主题并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持久,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其思维才能始终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笔者对我国数学史梳理后发现,小学数学每个教学主题背后都有可追溯的历史渊源,而这些背后的故事就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数学史题材,可通过例题练习—解题技巧—讲解数学史,交替进行,合理引用。这样不但能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三、将数学史内容融入教学计划

首先,要明确数学史与数学知识同等重要。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教材内容来开展,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增加数学史的内容。此外,数学史内容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除目前已有的形式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知识接受水平对数学史内容加以选择、编排,譬如连环画、卡通画等形式;也可将数学游戏、数学谜题等作为数学史内容。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在编排方式上,选择学生最需了解的主题,并以此为基本原则,在各个学段以不同方式系统连贯地加以呈现。只有这样,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论

数学史在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适当融入,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数学发展史,并在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等方面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轻视不得。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多层次地将数学史融入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最终为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篇6:把数学史元素融入初中数学课堂2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勾股定理a2+b2=c2在中学数学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在与他人交流中获取探究结果。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难点: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三、教学媒体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方格纸(老师准备)、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学生四人一组,分组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师:今天我打算讲勾股定理,那么再讲新课之前,关于这一节课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

学生:老师,他为什么叫勾股定理呀?

学生:老师,勾股定理给我的感觉就是看不到,摸不着,不喜欢,肯定非常难学。

老师:有人听说古代数学史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相关知识或“百牛定理”的故事吗?

学生:我曾经查阅了“百牛定理”的故事。接着讲起了故事: 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早在3600多年前,古巴比伦人就已经发现了勾股定理,在西方,2000多年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证明了勾股定理,所以在国际上一般把它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传说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发现了勾股定理以后宰了100头牛庆祝,所以又称为“百牛定理”。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为啥起名字为“勾股定理”

师:你讲的非常好。

师生:共同举起手臂,模仿图形,说出个部分名称。活动二

(二)教师展示搜集的图片,并解说图片包含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含义

(把搜集到的图片分发到每个小组中,下面是几幅有代表性的图片)

设计意图:尽量为学生创设“做数学、玩数学”的情境,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解中国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三

(三)动手拼图,体验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师:我准备了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要求动手拼一拼,看谁拼得又对又快!

生:积极思考、动手试拼。先自己动手,然后小组内交流。

每组有两名学生展示,其余小组进行补充。最终得出以下两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计算,主要通过直观的,乐于接受的拼图法去验证勾股定理。“操作+思考”的方式符合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适应其思维发展规律及心理特征。让学生感悟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让他们“学会学习”。结论也就很自然的被接受了。

活动四

勾股定理多种证明方法探索与欣赏

教师:刚才大家通过动手拼图,小组交流展示,对勾股定理进行了论证,数学蕴含着无穷的奥妙,下面再来欣赏一下其他的证明方法。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证明方法最多的一个定理,有一千多种证法,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一是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证明,由于知识所限,我们这里不做研究;二是通过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进行验证,比如我们在前面接触过的两个拼图证法:

其它证法:

【证法1】(课本的证明)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所以面积相等.即,整理得

.【证法2】(1876年美国总统Garfield证明)

以a、b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RtΔEAD ≌ RtΔCBE, ∴ ∠ADE = ∠BEC.∵ ∠AED + ∠ADE = 90º, ∴ ∠AED + ∠BEC = 90º.∴ ∠DEC = 180º―90º= 90º.∴ ΔDEC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面积等于又∵ ∠DAE = 90º,∠EBC = 90º, ∴ AD∥BC.∴ ABCD是一个直角梯形,它的面积等于

.∴ ∴..【证法3】(欧几里得证明)

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H、C、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F、CD.过C作CL⊥DE,交AB于点M,交DE于点L.∵ AF = AC,AB = AD,∠FAB = ∠GAD,∴ ΔFAB ≌ ΔCAD,∵ ΔFAB的面积等于,ΔCAD的面积等于矩形ADLM的面积的一半,∴ 矩形ADLM的面积 =.同理可证,矩形MLEB的面积 =.∵ 正方形ADEB的面积 = 矩形ADLM的面积 + 矩形MLEB的面积 ∴,即

.【证法4】(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证明)

如图,在RtΔABC中,设直角边AC、BC的长度分别为a、b,斜边AB的长为c,过点C作CD⊥AB,垂足是D.在ΔADC和ΔACB中,∵ ∠ADC = ∠ACB = 90º,∠CAD = ∠BAC,∴ ΔADC ∽ ΔACB.∴ AD∶AC = AC∶AB,即 同理可证,ΔCDB∽ΔACB,从而有∴.,即

.教师:欣赏了这么多的证明方法,相信你对勾股定理的历史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想不想来挑战一下自己?

学生:想…… 活动五

(五)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竞赛

1.在现存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最早一部是()A.《孙子算经》 B.《墨经》

C.《算数书》 D.《周髀算经》

2.世界上讲述方程最早的著作是()

A.中国的《九章算术》 B.阿拉伯花拉子米的《代数学》 C.卡尔丹的《大法》 D.牛顿的《普遍算术》

3.最早记载勾股定理的我国古代名著()。A.《九章算术》 B.《孙子算经》

C.《周髀算经》 D.《缀术》

4.世界上第一个把π 计算到3.1415926<π <3.1415927 的数学家是()

A.刘徽 B.祖冲之 C.阿基米德 D.卡瓦列利

5.中国数学史上最先完成勾股定理证实的数学家是()A.周公后人荣方与陈子 B.三国时期的赵爽

C.西汉的张苍、耿寿昌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徽 6.唐初规定()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 A.《九章算术》 B.《孙子算经》 C.《周髀算经》 D.《孙子算经》

(六)谈谈你的收获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小组内交流,每组两名学生展示,其余小组进行补充。教师最后点评,将来你或许有更好的方法来证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魅力远不止如此,他的应用更具魅力,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欣赏。

(七)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数学教学置身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将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培养置身于学生形式各异的探索经历中;关注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并发展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主动想学

通过欣赏2002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图案,引出“赵爽弦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成就,引入课题。接下来,让学生欣赏传说故事:相传2500年前,毕达格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通过故事使学生明白: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多数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指导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首先,创设情境,由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勇于验证等一系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得出定理,并运用定理进一步巩固提高。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拼图验证,学生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指导与鼓励。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教会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课前查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归类总结能力;课上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观察能力、猜想归纳总结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注重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因此从实例引入,最后通过定理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并在定理的应用中,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篇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解析论文

【摘要】初中数学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数学史就是关于数学的历史,记录着数学的发展过程。它不仅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还可以给教师选择数学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数学史中有很多关于数学的故事,如果能将这些故事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那么会让原本沉闷、枯燥的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数学一贯的消极态度和恐惧心理,继而让他们喜欢上数学。为此,本文对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育的融合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史;初中数学;兴趣;自主学习

当前,已经有一部分数学教师意识到了数学史在初中数学课中的积极作用,并尝试着将数学史和初中数学课进行融合。将数学史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数学课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而且也帮助教师加深了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本文先说明了数学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然后介绍了将数学史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以期提高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数学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数学史浓缩了数学理论精华,再现了数学探索历程。初中数学教师将数学史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发展史的了解,从而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指导他们把数学学得更好,而且还能帮助教师巩固数学教育理论知识。总的来说,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对学生产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大多情况下,教师直接讲授初中数学知识点时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所以,学生在听数学课时,通常会感觉枯燥无味或者生涩难懂,继而发展到对数学科目产生恐惧心理。如果教师能将与数学有关的历史典故融入到知识点讲解过程中,那么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他们顿时提起精神认真听讲,使整堂课的教学氛围更融洽和教学效果更显著。例如,在讲到勾股定理的证明时,学生往往对我国数学家的证明方法很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将课本上勾股定理的中国古代证明方法指引给学生学习,并且附加当前几种非常著名的证明方法,并鼓励学生自己也可以凭借聪明才智证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被激发,而且还可能有自己尝试探索的冲动,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二)有利于学生数学情怀的培养及发展

当前,我国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很容易受到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的影响,继而一味的将知识点不断塞给学生,而不去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是否愿意接受。是否能够接受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愿意接受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或者情怀。当前,我国学生学习初中数学非常被动,甚至已经产生了厌恶心理和恐惧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数学情怀。所以,教师应该借助数学史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怀。例如,在讲到《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将阿基米德热衷于研究圆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当一个罗马士兵把刀子架在阿基米德的脖子上时,阿基米德那种为了数学研究孜孜追求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赞扬,每个学生都应该受此激励而认真对待数学这门科目。要知道,我们现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的是经过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获得的,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

当前,我国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被动,和我国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截然相反。所以,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这方面,学生可以在教师上新课之前,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或资源,对教师准备上的新课内容进行预习。对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或其它方式查找与之相关的数学史资料,进而对该数学内容的起源和发展脉络了解得十分清楚,为学好该知识点奠定了基础。例如,教师在讲“函数的概念”之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事先对“漏刻计时”这种古代计时方法进行了解。那么学生自己就会利用身边一切的资源寻找与之有关的材料,并在此过程中对相关数学知识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事实上,一个知识点如果是教师直接讲授,往往很容易忘记。但是,如果依靠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得出,往往记忆非常深刻。再者,在学生利用资料查找和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渐形成了。

二、将数学史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

以上内容主要涉及到了数学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将数学史融入到初中数学当中有如此之多的有利之处,那么接下来本文对如何有效的将数学史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介绍:

(一)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

数学史不仅可以作为导语引用,而且还能作为授课内容进行讲解,一方面以充实授课内容,另一方面以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有必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恰当的数学史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内容前,有必要在授课课件中增加“丢番图年龄”的数学史故事。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接触这个故事,已经对丢番图的年龄产生了好奇,并且试图算出丢番图的年龄。这时,如果教师将丢番图的`年龄算法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说明,那么一方面学生对教师提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不感到那么突然,另一方面也能带着这个疑问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二)课堂授课时适当穿插故事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智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不足,经常会因为这些原因难以坚持认真听教师讲课。如果教师能在此时穿插一些有名的数学史故事,那么可以让学生瞬间兴奋起来。例如,在教师讲到《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往往会提到这一定理的另一个名称———毕达哥拉斯定理。而学生由于在此之前并未接触过这方面内容,自然就会想到为何一个定理会出现中西两种不同的称呼。随着教师运用数学史内容解释其中缘由,学生才明白这是因为我国在勾股定理的发现、证明和运用等方面均领先西方国家两千多年。如此一来,不仅有效引起了学生对这一内容的注意,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的自豪感。

(三)课外及时巩固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课外也是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课堂授完课以后,还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这种作业不应该停留在传统作业层面,而应该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作业可以是和数学史故事有关的阅读活动,也可以是探究数学史中涉及到的数学问题的活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数学史更加了解,而且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提高他们探究数学魅力的欲望。例如,教师在讲完不等式的内容之后,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阅读与不等式产生有关的数学史,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很有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数学史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还有利于学生数学情怀的培养及发展。所以,教师要在课前为所授课的内容做充分准备,以获得预期教学效果。要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将数学史故事灵活穿插到授课内容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授完课后,布置与数学史故事有关的任务或作业给学生,以巩固他们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只有这样,我国初中学生的素养才能更好的全面发展,我国数学教学质量才能有希望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邹创名.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11):13.

[2]林平.浅谈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意义和教育价值[J].新课程(中),(5).

篇8: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一、编写数学史方面的讲义和教材

首先, 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顺序, 对其中数学史方面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汇总和编排, 然后编写成讲义, 作为对现有教材的补充和对学生视野的开拓;其次, 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对数学名题、数学家生平、重大数学历史事件等进行搜索, 一方面在上课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扩充, 另一方面也可每节课正式开始之前, 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 就其中某一部分进行简单的讲述, 同时也可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更好地展开后续课程;第三, 为更好地融入学生刻苦学习、拼搏奋斗等的精神, 高中数学教师还可组成科研小组, 在学期开始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改编, 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不断地进行纠正,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

首先,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处于不断形成和完善阶段, 该时期主要表现为思维活跃、但是学习的方向性不明确, 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进行积极的引导, 尤其在高中数学的第一堂课上, 教师最好以某个数学家的故事为开场白。例如, 高斯定律、阿基米德的杠杆定理等。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目标。其次, 教师应善于对学生进行分组, 在对学生认真观察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根据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身边的工具和网络等, 自己动手搜集数学史方面的知识, 每节课上教师都可鼓励不同的小组成员讲述数学史方面的故事, 同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三, 在课堂上适当增加师生互动的环节, 贯彻落实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规律, 这就要求教师杜绝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等现象, 尝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 多媒体教学、幻灯片投放等。

三、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开放学习

首先, 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课程。例如, 中学的数学教师可以和生物教师进行合作, 组织学生去动物园或者植物园进行参观, 同时对他们进行数学知识和数学史方面的提问。在学习数的概念时, 就可以以祖先的采集狩猎活动为切入点, 告诉学生古代的记数方式, 激发他们从有理数的范围拓展到无理数, 以便使他们做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其次, 中学的数学教师还可以和语文教师进行合作,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每周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数学史方面的阅读任务, 阅读的内容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由选择。例如, 有的学生倾向于对数学家奋斗过程的研究, 而有的学生却对数学的发展历程比较感兴趣,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 写写读后感。第三, 数学作业的布置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都是根据高考的重难点来安排的, 作业布置也比较单一和乏味, 严重违背了高中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在数学史不断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更应该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为前提,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准。

四、开设数学史选修课

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史方面的教学,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我国普通全日制高中学校理应开设数学史方面的选修课, 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培养学生更全面的情感。首先, 选修课程的课时安排, 很多学校潜意识里认为数学史教学与学生的高考成绩联系较少, 所以普遍存在不重视的情况, 这显然严重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 需要学校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 给予数学史选修课充足的课时, 至少要保证每周有两到三次的选修课程。其次, 数学史选修课的课程类型要保证多样化, 要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每门选修课只要有十个以上的学生选修, 就可以开课。第三, 数学史选修课的教学过程要注重层次感, 将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融入到晦涩难懂的科学定律中, 缓解学生理解过程中的盲目感, 更好地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中的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调整自己态度的基础上, 就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改进。学生也应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数学学习兴趣, 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不断发展起来的, 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在对新课改认真研读的基础上, 对于数学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入进行积极的思考, 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数学史,高中数学,教学思考,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鲁小凡.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意义重大[J].中国教育学刊, 2013 (S3) .

[2]罗世敏.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对大学数学教学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 2012 (06) .

篇9: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数学史 高中数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89-02

一、引言

早在2003年,国家教育部在出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便提出:“高中数学课应该适时地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为具体落实这一思想,近年来,人教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中也不断地引入了一些有关数学史的教学内容,例如,人教版选修3-1中的《古埃及数学》,人教版必修2中的《祖暅原理与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等,都是很好的数学史教学素材。

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旧习惯性地采用“填鸭”、“灌输”的方法,开展教学,仅仅注重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点拨,数学史的知识完全不能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学的趣味性、延伸性十分有限,课堂也容易陷入“高耗低效”的恶性循环中。本文在研究中,将提出切实可行的数学史教学策略,全面挖掘数学史的教学拓展价值。以下,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融入数学史,营造爱国情境课堂

斯大林曾经指出:“青年应该重点学习科学知识的发展历史,培养科学爱国观念。”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很多著名的数学家,他们的数学造诣十分深厚,可谓贯穿古今,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它充分反映出我国数学家的智慧,倘若能够将这些数学史作为爱国主义教学的素材,融入高中数学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观,延伸数学教育的外在效益,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采用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作为引子,激发全班同学的爱国情感观,营造爱国情境式课堂,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我则常常以“说书”的方式展开实践:“在2000多年前,德国有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名叫哥德巴赫,他比较喜欢猜想,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新颖的内容,可谓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着,即:凡是大于2的偶数,都能够被表示为2个素数之和。这便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之后,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有很多数学家为了证明他的猜想,废寝忘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但都无所获,为此,哥德巴赫猜想也被誉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凭借自身超凡的数学天赋,以及坚韧的毅力,最终证实了他的猜想,成功摘取了这颗明珠。”我的故事一说完,大家的兴趣被立刻点燃,纷纷要求我继续“倒出”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细节,而我则一这个故事作为切入点,营造了一个爱国氛围浓厚的数学课堂。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它们都能够成为教师教学的经典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们对我国数学史的兴趣,燃起他们的爱国情感价值观。多年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常常向我抱怨:“数学知识太过深奥,一味学习解题过于乏味”,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励志,充满正能量的数学史故事引入教学中,不但能够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操,更能够有效激发起他们参与课堂探究,有效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三、融入数学史,打造实践应用课堂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教会学生学以致用!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经说过:“衡量教师成功教学的标准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便是教会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高中数学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亦可发挥传统数学史的魅力,利用丰富的教学素材,打造实践应用型课堂,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例如,在《等比数列》内容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知三求二”的问题,譬如例题“前n式中包含首项a1,末项an,公比q,前n项和Sn和项数n这5个量”,便是一道典型的题目。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列举一堆公式进行教学,十分枯燥乏味,而我在教学中,则引入《九章算数》中的案例问题,实施数学史教学:“今有女善织,日自倍,五日织五尺,问日织几何? ”该问题一列出,同学们马上意识到,早在我国古代,便有关于等比数列的研究,且等比数列能够用在日常生活劳作的计算中,他们对等比数列的认知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计算,而变成了生活实际应用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乐趣顿生!

类似的教学素材还有很多,例如,在《概率统计》教学中,可以引入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的“男女婴出生规律统计论”,捷克修道士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等。只要善于发现,并科学引入,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数学史教学的魅力可以处处彰显,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能够得到全面体现。上述教学模式下,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不再是乏味而枯燥的“强制记忆-技巧解题-反复练习”过程,而变成了“知其作用,学习应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质量必然得到升华。

四、结束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史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们正等待被发掘,被传递!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应该用于尝试,大胆创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多的数学史素材,在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实践,让他们通过对数学史的了解,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10: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史教育

在以前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尽管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存在好多弊端。比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为应试教育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使学生慢慢的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感觉数学就是单纯的公式计算或证明,有的甚至对数学产生了畏惧。在进行应试教育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让人们知道到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数学教育,并不是枯燥的,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和完善人们的能力和素质。新课程的改革主旨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整体素质,以满足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作为数学文化的载体——数学史充当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角色,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要求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新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的必修内容的要求中也多次提到渗透数学史教育,例如在函数的教学中,要求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在算法初步中,要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等等。并把数学史选讲作为一个选修课内容的一个系列。其实,在新的数学教材中有很丰富的数学史料,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到数学家对真理的热爱和追求,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勇于探索的意识,培养他们的艰苦学习和创新的精神。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2.1 更好的理解数学,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本身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数学知识是随着人类知识的丰富而不断的深入变化的,要真正的理解数学就要弄清数学的起源、发展。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学生能知道定理和概念的由来,以便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著名数学家外尔认为:“如果不知道远溯古希腊各代前辈所建立和发展的概念、方法和结果,我们就不可能理解近50年来数学的目标。”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只有给学生讲清楚其来龙去脉才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无理数是由于度量问题而产生的,它的发现导致几何学在一定时期内独立于算术发展;对极大、极小问题、曲线长等问题的研究,直接促使牛顿、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微积分产生后,出现了许多分支,如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在讲解这些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使他们感到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从而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2.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对数学知识会牢牢的记住,同时产生愉快、满足和欢喜的学习情感态度,推动学生进行主动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讲解数学家的坚持不懈的探索创造过程,会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热情,让他们了解了数学家的经过好多次证明、推理或一次次的实验才得出结论,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再现数学家们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思维的途径,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加以内化,从而培养他们强烈的数学意识,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象当初数学家发现定理那样发现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志趣,形成发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3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在数学史中有很多数学家勇于克服困难,坚持真理的事例。例如俄国数学家罗巴契夫斯基在他的非欧几何不被理解时毫不气馁,坚持研究新几何学,为新几何学能被人们理解和承认奋斗不息;大数学家欧拉双目失明后仍坚持心算,并且写出许多著作;阿基米德在罗马侵略者闯进家门时还在专心研究数学;俄国女数学家柯瓦列夫斯卡娅在当时社会歧视妇女的环境中,仍能潜心研究数学;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有残疾的情况下靠自学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数学家们的这些事迹能深深地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学习我国古代数学家的发明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也能使学生感觉到合作的重要性,建立团结协作的师生情意和同学关系。数学史教育的基本方略

3.1 结合教材,进行渗透 为了发挥数学史的教育作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现在数学史已经作为阅读材料被写入中学教材。但是,目前教师中普遍存在不重视数学史教育的现象,认为用讲数学史的时间还不如多讲些习题,其实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而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教学本身就应渗透数学史教育,并且二者必须同步进行,协调一致,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教学中不能为学数学史而学习数学史。数学史要走进课堂,真正成为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就必须与学生所关心的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适应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抓住中心,突出重点,把握时机和分寸,亦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在教材中对一些定理或概念应结合数学史恰当的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阅读材料也可以详细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完整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知识讲解数学家的发明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体验数学家探索真理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通过再现数学家思维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2 课内外相结合与开设专题报告 在数学史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好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有强烈渴望了解数学史的愿望,但是,在课堂上穿插讲解的又不能很多,毕竟课堂的时间不是很多。其实,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对一些数学史内容有所提及,然后留给学生在课外搜查这些资料,在下节课上课前和学生进行探讨。学生在自己查阅数学史资料时,也会对数学的发展有比较好的认识,从而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看到数学的每一个定理和概念都不是简单的由来,会刺激他们对未知知识领域的好奇心,同时经过了查阅资料也树立了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态度;也可以在课外时间开设专门的讲座,学生从这些讲座中认识到数学家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什么方法,提出过哪些大胆设想,克服过哪些困难险阻,最后才创建新的学说、理论或取得成果。在讲述过程中可以结合目前所学的知识,不仅对新知识进行了巩固,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讲座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结合多媒体增加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共同探讨。内容可以是一个定理或概念的由来,也可以介绍数学家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明白发明创造都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劳动。

3.3 利用习题进行数学史教育 当我们进行解题时,老师可以根据适当的内容结合数学史进行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进行了数学史的渗透。比如当讲尺规作图的题目时,可以给学生引申几何作图的由来,告诉他们几何作图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学方法。早在古埃及用绳子进行测量测定地界的方法被认为是几何学的起源之一。最早将几何作图规范化的是古希腊的数学家。在解题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追求和信仰,同时有联系了实际。让他们知道数学的发展是和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培养了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数学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数学能力和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知识工具。数学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不仅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始终是推进人类文明的重要力量,数学史介入教育,有助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通过数学文化的载体——数学史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数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的重要性,深入了解数学发展的规律性,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勇于探索问题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史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数学教育的内在要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整体意识有特殊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发挥数学史的现代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思想品德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扶贫帮扶工作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