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2024-07-28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分析(通用8篇)

篇1: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古城学区中心学校

袁凯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并且已经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巨大障碍,特别是农民对子女教育期望值的担忧,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对农村的小学教育多方调研,深感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的确令人担忧。

1、学校规模小,基础设施滞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与城市小学有天壤之别。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教学点90%以上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近年来所配备的白板更是无从谈起,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有的根本就没有,体育器材只有一些简单的,坏了也因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在村小很多老师依然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在上课,孩子的教育公平简直是无从谈起。

2、教师的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超过45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有的甚至还是民师转正的,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课改虽然轰轰烈烈地搞了这么多年,但对他们来说客观的讲改进不大,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所以教学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加之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是幸事,这种思想导致了他们的不思进取,在各类课堂大奖赛中农村小学教师获奖的比例是越来越少。

3、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基本上是兼职的,有的村小甚至曾在课程开不齐的现象。大多有专长的年轻教师不愿意扎根农村小学教育,他们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选调挤得头破血流也要进县城,农村的教育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跳板,一拨又一拨的人走了,带走了无数家长的期盼,留下了农村小学教育的悲哀。纵观这几年来的毕业生情况,小学教师中男性比例要来越少,这个社会化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4、应试教育魔力不减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家长更是把成绩作为走出黄土地的重要途径,甚至看作是惟一的途径,所以要改变家长的思想更不是一朝两朝的事,这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事情,仅靠学校是不行的。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少先队组织成为一种摆设,有的村小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开展过愉悦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5、学校的品牌效应及综合影响力较小。农村学校难以像县城学校那样对学生及家长有吸引力。在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存在择校的心理和愿望还是较为普遍的,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无法进城读书的类型,一旦条件成熟,仍要想方设法进城里学校读书。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农村的办学无特色,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来,我们农村的不少中心学校也在轰轰烈烈地搞特色教育,但真正要形成品牌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导致了农村小学教育在逐步萎缩,现在大多数的乡镇学生数每年上百位数的递减,学校数递减的速度同样令人咂舌,不久,每所乡镇将只会就有一所学校。

二、问题成因分析

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究其成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投入不足。尽管这两年财政供力度较大,但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投入需求间仍有较大的差距,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均已无力兼顾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发展,使得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加举步惟艰。

2、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待遇有待提高。为什么教师都愿意往县城调,有的甚至想上市区,归根到底还是县城的教师待遇较好,如果有更大的政策倾向,或许会有所改观。

3、教师的培训方式单一,信息闭塞,教师专业化水平低,骨干教师少。

三、解决策略

1、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众所周知,当前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在学校硬件条件上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正是农村家庭择校县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在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公平与均衡理应成为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

2、逐步建立起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一是实行全县教师统一调配制度。由教育局相关部门根据各学校规模统筹安排教师。二是实行教师轮岗制度。学校领导与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一定的年限。三是结对帮扶活动要真正落在实处,不搞形式,不搞过场。

3、有效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改革。制订与出台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施方案,彻底改变“教师碗是铁饭碗”的思想。

4、切实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配齐各门类教师,实现教育资源均衡,这样才能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5、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使得教师能够按时得到培训,吸收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时刻开阔教师的视野,不断完善优化教师队伍。

6、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给予农村学校教师评优评级的“特权” 在评优评级中,对农村教师制订特殊政策。评优上,设立符合农村教师实际的评优项目,评选农村教师带头人、教学骨干,并提出已从教年限,服务年限等方面的要求。评职级上,对农村中年以上的教师,执行更宽松的降格要求,促使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安心工作。

这次的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农村的小学教育是均衡教育的重中之重,衷心期盼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有所改观,相信农村基础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篇2: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敢 问 路 在 何 方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我校由原来的江阳区黄舣镇中兴中心校和周永福第一实验校合并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泸州市周永福第一实验校》,两校合并后按区人事改革精神认真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我越来越发觉乡镇农村学校存在着许多问题,学校发展的步伐十分艰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有义务把当前农村学校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实向上级领导汇报,以供各级领导在思考教育大计时作参考,现将乡镇农村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经费十分困难,扼制农村教育发展

在乡镇农村学校中,大多数学校经费十分困难,在今年区纪委对各学校经费检查时,98%的学校都存在着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经费困难所造成,其经费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不堪教育重荷,普九欠帐学校遭殃。

在14个乡镇中,很多个乡镇都还存在着拖欠教育经费现象,经济好的乡镇拖欠少一些,经济困难的乡镇拖欠多一些,这是前期体制所造成。以黄舣政府为例,无一支柱企业,每年连基本的税收任务都无法完成,财政经费十分困难。但在“普九”期间,即要完成“两基”硬件建设的任务,又要负担全镇100多名教师的工资,根本无力承担教育经费,因此只好欠帐贷款,普九期间修建学校共计贷款170多万元,每年担着沉重的利息负担。在教师工资方面,由于财政经费不足,在乡财政负责教师工资期间每月都拨不齐教师工资,学校为了完成两基检查指标,稳定教师情绪,只好用学校经费垫发教师工资,长年累月的拖欠,拖欠金额越来越大,至今全镇共拖欠教师工资104万,周永福实验校中学部和小学部合计已达62万多元。如此巨大的垫支,使学校已是寅吃卯粮,上期使用下期经费,学校本期开支大多是欠帐,在下期收费时再还。在“普九”之前,学校还可以招收几百个幼儿学前班学生,每期有数万元收入。普九后,由于政府欠帐太深,学前幼儿班统一收到镇教办管理,经费多数作为普九欠帐利息。这对于学校来讲,无疑是断绝了唯一的一条经费来源之路,因此可以说“普九欠帐,学校遭殃”。

(二)学校经费负担沉重,开支日益增多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来讲,无经费来源,但所要支付的开支却日益增多,以我校为例,每期要承担的经费开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工资自筹

我校有81名教师,每人每月学校要自筹79.50元(自筹津补贴57元/人月,其它补贴22.5元/人月),每月6439.50元,一期要38637元,退休教师30人,每人每月自筹津补贴42.5元,每月1275元,一期要7650元,全校自筹津贴一期共需46287元。

2、单位对三项保险的匹配和公积金的匹配

①医疗保险按月总工资的1%;②养老保险也按月总工资的1%;③失业保险按月总工资的1%;④公积金按月总工资的1%,全校月总工资97487元,每月匹配4%,即7798元,半年需46788元。

3、公业务费的开支

随着教师继续教育的加强,我校公业务开支日益加大,由于离泸州远,各种教研培训多,每月需旅差费2500元,全期共12500元,其它必需的开支,办公费12000元,水电费18000元,业务费12000元,房舍和各种设备维修15000元,报刊杂志6000元,各种实验、体育器材添制7000元,教研活动费及教师培训费26000元,绩效工资匹配40000元,共计162000元。

以上三项开支共需255075元,开支这样大,学校的收入情况怎样呢。按规定,我校每期只能收取杂费:中学部每生58元,小学部每生48元,中学部学生658人,计38164元,小学部学生1282人,应收61536元,共计收费99700余元,加上教育局拨下生均公用经费19400元,总收入只有119100元,不到12万元的收入,却要开支25万多的支出,资金缺口13多万元。学校不是企业,不是工厂,没产品销售没有经济来源,由此只好用学生结余代管费垫支,造成整个江阳区、全省及全国的学校结余代管费没有退给学生的局面,这是为什么乱收费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今年国家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作为重点,但在检查乱收费行为的同时,应该仔细研究为什么会大面积乱收费,读了这份报告是不难找到原因的。

二、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学校除了经费困难之外,师资力量薄弱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由于农村学校大多处于偏辟的地区,经济条件落后,教师福利待遇太低,教师都不原在农村学校任教,越是边远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越薄弱。以周永福第一实验学校小学部为例,中心校在职教师26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只有8人,在35岁以上教师中,大多教师身体很弱,其中病残1人,常期患病不能正常上课的2人,大专学历的教师仅7人,占教师的25%。而城区学校大专学历教师多数在90以上,就连同属一个镇的镇所在地黄舣中心校大专学历教师也有17人,占65%,大多是青年教师。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悬殊的师资力量,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地区之间教师福利待遇的差别太大,乡村学校,大中专生不愿意来,即使来了也留不住。学校连正常的开支都应付不过来,又能有多少钱增加教师福利。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我校为了庆祝教师节,往年只能给每位教师发慰问费30元,今年为庆祝两校合并,狠下心给每位教师发50元。而仅隔四公里路的区属十中学校给每位教师发慰问费是300元。城区学校多有上千元。如此大的差别,有多少教师不想往外跑呢。近年来,周永福实验学校每年都有多名教师调到其它学校,有的教师冒着不要工作的危险也要外出,今年我校有一名教师在本校竞岗后,听说其它学校需要人,不顾领导劝阻,一走了之。教师要调动,有好的前途,学校又无法给他好的待遇,强留下来工作也不安心,只能勉强同意。学校成了锻炼教师的基地,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教师又调走了,这样进不来、留不住,恶性循环,师资力量又怎能不弱呢,于是教师只好带病上课,包班教学。教学质量差家长意见大,我校小学96级毕业班由于由长期带病的教师包班上课,教学成绩极差,学生各科平均成绩都不及格,家长纷纷要求降班。学校无奈将该班整体降班,创造了农村学校教学的一个奇迹,这个班降班后由我担任班主任,亲眼目睹了这一悲催的现象。多数班级教师换动频繁,学生家长意见很大。因此,师资力量薄弱是农村学校的又一个现实困难。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面临着经费和师资这两个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是非常困难的,我从基层工作者的角度向上级领导提出几点建议供作参考:

一、解决体制遗留问题,争取转移支付

上面讲到,自身很贫困的乡镇无法承担沉重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担,这是一个体制问题,产生的债务如果由政府来还可以说是不可能的。长此拖欠下去,学校怎样运转,要解决这样的困难,只能靠国家帮助。因此,逐级反应这一现实情况是应该的,只有靠有偿还能力的国家财政还清普九欠帐,学校债务才能还清,否则困难无法解决。

二、减轻教育负担,降低农村学校经费开支

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没有门面出租,也没有代培费收取,靠收取学生杂费和学生公用经费是不能解决过重的经费负担的,因此要在如何减轻农村学校教育负担方面下功夫。比如在订报刊杂志方面,是否可以减少对农村学校的滩派,近年来一直在强调教育不准乱收费,但各种报刊资料的分配任务有增无减,这又是给农村学校经费雪上加霜。还有就是教师工资的匹配,教师保险的匹配,学校又不是工厂,哪里有这样多的经费来自筹教师工资,经费从哪里来,因此上对教育单位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学校的承受能力,切实减轻教育负担,乱收费行为方能有效制止。

三、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教师经济福利待遇悬殊太大,因此我觉得要要建设一支稳定的过硬的农村教师队伍,除了加强农村教师政治思想工作以外,还得想办法提高教师待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对工作在偏辟地区的农村教师给以实质性的地区补贴,偏辟的地区教师编制很紧,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应该给这一部分教师以经济上的补贴,我校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稳定村校教师队伍,从2003年秋期起给在村校的教师,每人每月发给30元的补贴,竭尽全力稳定村校教师。如果在政策上给予乡镇农村小学教师扶持,缩小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之间的待遇差距,农村教师千方百计跑调动的情况可以得到缓解。一方面稳定了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减轻了学校的工作压力。

2、对农村学校教师编制要适当放宽,现行的教师编制我觉得有进一步调整的必要,农村学校教师工作条件差,报酬低,但工作量却很大。今年镇教办给我校81个教师编制,由于借调三人到十中,实际上只有78人,原计划从中心校抽调人员到村校,但中心校人员,已是老弱病残,(由于人少,男57岁,女52岁人员全部站岗,退不下来,师资十分薄弱,无法再调兵到村。)只好请代课教师3人站岗。今年江阳区中学成绩全市排名第四,表明处于大面积的乡镇学校有成绩滑坡现像,已经出现问题。从提高乡镇农村教师待遇角度出发,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应大于城区学校教师编制,可以按地区分类,根据类别,越是艰苦的地方,教师编制应越宽,让老教师退下去,充实青年教师。农村教师工作负荷减轻了,待遇又提高了,乐意在乡镇是工作的教师就会越来越多,乡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可以有效提高。

四、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估方案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工作积极性,在建立对学校的考核评估方案时应该进一步合理化,黄鳝鱼鳅不一般长,同是一个乡镇的两所学校,师资力量都有很大差别,要根据各校实情制定出科学的评估方案,就像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承认差别一样,让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通过努力都能得到好的评价,否则无论怎样努力,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永远都处于落后地位,教师的积极性就要受到挫伤。因此,建立更加完善的、更实事求是的评估方案是有必要的。

五、应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

农村学校一方面要承担普九带来的巨大转移债务,另一方面又要担负着超负荷的必须开支,资金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从大局上讲,国家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严格讲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应该向学生收取费用,是应该由国家拨足必需的教育经费。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费的投入,但没有具体落实。这个问题靠镇、区财政都是力不从心的,只有国家才能有财力真正解决好普九必需的经费。因此如何切实落实加大农村教育费的投入是值得各级领导认真思考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工作,我真正体会到当校长难,当农村薄弱学校的校长更难,当我看到开学不久就有两名教师累倒在病床上时,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失职内疚,早就应该把农村教育现状写下来,向各级领导汇报。尽管前进的道路有千难万险,但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农村教育改革之路会越走越宽畅。

路,就在前方!

泸州市周永福第一实验学校王一丁

2003年10月6日

篇3: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不断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但在广大的农村,虽然全国已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美术学科的教学更是值得关注。我通过对身边一些农村小学在读生的访谈及收集的一些资料等,发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调查方法及材料整理

主要采用访谈法、课堂观摩、收听讲座和收集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并依据相关材料进行统计整理。根据当前农村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教育政策编辑整理而成。

三、农村小学美术的教育现状

(一)外部问题。

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建设投入少,相应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与城镇小学的美术教学质量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它主要表现在: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具不齐全,学生学习工具买不起,等等。这是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美术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美术资源不足,不能让更多的人理解美术教育的真正含义。

(二)学科自身的问题。

在中国大的教学环境中,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边缘学科的困境,试想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又怎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1. 认识不足。

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引起的。在广大偏远地区,一些学校课程仍有“主”、”副”之分,音、体、美老师被称为副科老师,学校虽开设这门课程,但为了抓升学率一到期末升学复习,或赶上一些活动,就让位于“主”科。这样,学生就很难系统地接受美术基础知识教育,也就谈不上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了。

2. 师资的缺乏及不合理的使用。

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师比较缺乏。学校虽开设美术课,但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学校只好让其他专业的教师任教,有的老师同时上几门专业课程,而这些老师往往没有系统学过美术课程,因而既不会讲美术知识,又不会给学生作示范,只是让学生把纸蒙在课本上描画,让学生自己去悟,自己乱涂乱抹。

3. 观念问题。

一部分学科老师及家长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并不重视学生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四、措施

(一)变被动为主动,因地制宜。

1. 因地制宜,变室内课为室外课,让同学们更多地接触自然,变复杂的美术课为单线素描课、色彩涂鸦课,等等。

用现有的材料学习美术,培养学生用铅笔、蜡笔描绘大自然的美好风光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并提高审美情操。美术教师可以在一边指导学生,使他们明白自己在画些什么,并运用鼓励教学法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这就给我们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把学生引向工艺美术的殿堂提供了绝好的条件。

如可利用同学们身边的材料学习美术知识,比如利用鸡蛋皮、麻绳、石子、树叶、树枝等进行贴画造型艺术教学。因为在农村的小河旁、小山上,石子随处可见,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相关材料整理干净、修剪整齐,指导学生进行制作,设计精美的图案。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兴趣。

农村孩子本身接触的知识面窄,所以老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自身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比如在美术课上,当老师对作业有一定要求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因为他们可能觉得按自己的想法能画得更好,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学生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绘画热情挫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先画自己喜欢的,从而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及时地表扬和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正确引导学生,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

五、结语

通过前面的简单整理分析不难看出,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美术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充满争论和分歧。争论昭示着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这件事,意味着探索充满艰辛,它虽是中国教育一个小分支的现状,但是能反映现代教育的不足之处:有硬件的也有很多软件方面都需要改进。这就需要更多优秀的美术老师与农村小学美术老师交流,并传授相关教学经验;还需要各有关行政部门理解配合,以及农村小学美术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热情和专业素质,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困难,这样农村的美术教育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子来。

参考文献

[1]候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惠传太.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论.美术分册.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

[3]王本陆.中国教育改革30年—课程与教学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滕守尧.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

篇4: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关键词】学校教育因材施教投入发挥

学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程度、速度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模。

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苏北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的现状到底何如呢?

一、 不缺荣誉,缺少声誉

荣誉,是对一个人或是一个单位工作实绩的综合体现,行为的肯定,是千金难买的赞美,是至高无上的光环。如今,随便走进任一所城、乡学校,都会在校门内、外醒目的位置,看到一些易如反掌、举手可得的成排的荣誉牌匾。

种一块花草,栽几棵树,便是绿化达标的合格单位,在县区运动会上拿个小奖,便是体育先进单位以及普通话推广单位、财物公开示范单位、安全考核合格单位、人民满意学校……以及有其名而无其实的家长学校等等。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这些名目繁多的招牌,家长们大多都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学校到底如何,事实胜于雄辩。他们只认你每年考上重点、名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多少,孩子的特长是否得到了展示和发挥,教师的责任心如何,是否热衷于搞家长、捞外快、搞谋私。否则,情愿去买学区房,花大钱择校。而这正是眼下不少学校所缺少的应有的声誉。

二、 不缺形式,缺少模式

不切实际的各种模式,华而不实的各种排场、走马观花的各种形式,是制约学校教育停滞不前,增加教师工作压力,增添学校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精力、时间、还是在人物、财物上,都让人深恶痛绝、牢骚满腹而又无可奈何。

如:近来支教已成为缓解偏远乡镇教师紧缺,增强农村教育整体实力的重要形式,且在教师职称评定中都有明确规定的年限及区域。但在实际操作中,支教老师大多工作松散,责任心不强,教学成绩低下,对支教教师缺少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成为影响学校整体的工作实绩的重要因素。

三、 不缺文凭,缺少文化

文凭本是衡量一个人学业的程度、层次,更是教师晋职、调资的重要条件,甚至是硬性规定。在这个上有政策、下由对策的大气候的影响下,这个本是问题的问题以不再是问题。函授、自修、夜大、电大、脱产、速成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捧着钞票进去,拿着文凭出来,有的人连学校的门都没进,过了两三年,也照样毕业。当然,这要比直接花钱买个文凭稍逊一筹。

那么,有着这样文凭的老师,其本身的文化底蕴能有多深?谁都不愿说破,但也都心知肚明,所以,有人大胆提出文凭属于过去,现在看能力的雷人语,真不知这句话到底有多少人喜欢,多少人反对。

四、 不缺人力,缺少人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一个学校的教学实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教学的责任心和教育实力,说白了就是教育人才的比拼。

而现在的每一个学校,教师的数量可以说足以完成教学任务的,且大多达到合格的师生比。但在每个学校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真正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学生比例远远不能达到标准,甚至差距很大,导致副科专任老师改行,音、体、美、科学等一些被其他课题占用不能正常开课。

那么,造成这种症结的根源是:有因其长期不上班的;有的是把学校作为挂靠单位的;有的倚老卖老不做事的;有的领导忙于公事无暇上课,干脆不从事教学工作的等等。而在从事教学的教师中,有的是合同、民师、还有的是顶职转正的,有的是代课的,有的是转业安置的,有的是非师范招聘的,有的是自考的,无论从教学能力还是教学理念都是参差不起,在工作上有点力不从心则不足为奇。

五、 不缺名师,缺少恩师

当今社会,专家、名师比比皆是,教育界更是不甘落后,一般几个地区两年就会有个特级教师、区、市、省级骨干或名师推荐名额,尤其是成为名师、专家之后,便可脱离教学第一线,整天报告、讲座、出书讲学、外出培训、视察、教学、研究创新模式,即使每两个专家每年推出一种教学模式,也让教师们招架不住、应接不暇。而这些模式的含金量究竟会有多高呢?用“微乎其微”不知是否有点言过其实?而教师在教学中有必须运用,否则就是教学模式陈旧,不但死搬硬套,还必须符合上级部门的检查。背、上、批、辅、改,样样都要达到标准。

如:教师的教后感不少于100字,学生作业的计分格必须长3厘米,宽2厘米,从左往右画对角线,与最后一题空一格,距右边距1厘米等等。搞得教师心烦意乱,牢骚满腹,有的干脆把学生当着出气孔,回家就对爱人、孩子发脾气,根本就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那么,学生又怎么能记住老师,又怎么能喜欢这个教师的课呢?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思考,怎么去掌握一套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让他们自己实现自己、展示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可是这样的老师是多是少?不用明说心里都很清楚。

六、 不缺资本,缺少资金

“每一位校长都坐着豪华真皮沙发。”这是教师对现代校长的评价。其实,这里指的并不是真皮沙发,而是说每一位校长都有可以炫耀的资本,随便走进即使是乡镇学校,都会看见整齐高耸的教学楼、宿舍楼,整洁明净的餐厅、塑胶跑道,标准化的运动器材,电脑室里电脑成行,图书室里图书目不暇接,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生有统一的校服,教室内饮水机、投影仪应有尽有。可谓之环境舒服、整洁、优雅。

但稍微思考一下,这些大多数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筹资拨款的,学校只管坐享其成。况且,每位学校都有一定的经济补贴,即使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除了专款的现金、补助金以外,还有相关单位的爱心扶持,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学校竟还亏空八九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已屡见不鲜,而由此引发的工作中的种种奖励措施难以兑现,势必又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这种情绪化的问题又是其他强制手段难以奏效的。

七、 不缺精力,缺少动力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教师工作的相对稳定,给教师营造一个莫大的享受空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现象在校园里潜滋暗长了,尤其是在中年往上的教师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这部分教师本是教学经验、精力都很充实、充沛的黄金时期。但根据调查,他们往往对升职无望,又瞧不起年轻的教师,看不惯年老的教师,对新生事物不感兴趣,对传统理念又没有创新的精神,容易束缚在陈旧的模式中,加之对领导的行为、工作作风的不理解、不接受,或热衷于第二职业,对工作更是得过且过,面对大是大非依然无动于衷。

而年轻教师不安于现状,对外界刺激跃跃欲试,过高地评估自己。以前的两个黑洞洞、三个急匆匆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了,而每天驾车匆匆地来,晚学后疾驶而去的现象明显增多。

八、 不缺检查,缺少责查

名目繁多的检查已让教师头痛不已,如果检查真的能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优化教学质量水平,本是件无可非议的好事情。但如果检查的动机不纯或吹毛求疵,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或一查了之,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例如,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手段。那么,作为领导、专家、教育部门例行检查本该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事实上,有的教研员自己的能力平平,有的领导自己根本就不会上课,有的专家华而不实的框框理念成堆,而真正的实际教学中,根本就不适用。因此,一堂课下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名家发威,教师不服,造成互相纽结。而教师涉及本身的利益受到冲突,教师的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学校的很多失职、渎职问题,不去追究,如果把用在教师身上的“注意力”,分散一些到领导的身上,岂不是教育界的一件幸事了。

九、 不缺学生,缺少优生

实施义务教育为农村的适龄儿童提供了保证,但由于城乡的教学资源的差距很大,以致大批家长不惜花费巨资,在城区购买学区房,交择校费,托关系,转户口,到城区学校入学,造成城乡资源的严重流失。

而在现有的农村学校中弱智、智障儿童占近3%~5%,由于家庭的无法协助、监督,校方无法控制学生的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一直使学生学习松懈,部分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既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又降低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家长的信任度,对生源的流失起不到推动作用,长期下去,造成了恶性的循环。

十、 不缺实绩,缺少实力

实绩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是教师能力和价值的体现,露骨一点地说,就是教师在晋职和晋升中可以引以为豪的资本。而如今的教师,对于这害实绩来说,可以说是举手可得。

举个简单的例子:发表论文是教师学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教师,只要舍得花钱,那么,稿子有人写,论文有杂志社发,即使是论著的一、二、三编者,也照样可以挂靠。而真正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东西,却无人问津,造成教育界鱼目混珠,谁也看不清庐山真面目。

再者,通过学生作文大赛,可以间接的反映出语文教师作文的教学能力,或者说他在指导学生参赛时的眼光、能力,以及学生应变的能力。而如今的很多大赛,包括学生作文的发表,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名为学生作文大赛,实为教师实力的交锋,根本就分不清谁才是真正有本事的语文教师,谁是有写作实力的学生,这无疑是对热衷于教学的老师的一个致命的打击,和对教育人才的扼杀,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一个难以磨灭的阴影。

因此,我们认为,如何把学校教育扎扎实实地做到实处,并不是依靠专家作几个报告、名师上几节公开课、特级大师搞几个模式、教师发表几篇论文以及靠学生得多少奖,或是有多少个课题研究项目,我们课题组通过多种上形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

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首先要改变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其次是应该在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做文章,不能一味地认为对教师可以实行以“压”的办学理念。对学生管理更应该松紧有度,杯弓蛇影地怕这怕那就不能严格地要求学生,甚至放松、放纵他们的言行,任其信马由缰。

篇5: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一、前言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起点。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石。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强调, 家庭教育 是对一个孩子全部教育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但中国的家庭教育, 城市比农村重视, 城市比农村投入多, 这是中国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城乡差别。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地推进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科技兴农、教育兴农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但是,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基本上还处于真空状态,大多数地区的农村家庭教育还处在不重视、无人管的状态, 农村家庭教育理论研究薄弱、教育松散、层次低、效果差。随着我国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学生逐年增多, 农村家庭教育的滞后不仅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影响, 也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影响。因此, 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是提高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教育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到的30多篇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对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议题进行了归纳、概括和梳理,先进行简要分析,综述如下:

二、研究现状

(一)家庭教育的定义

对家庭教育的定义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地界定, 乃是因为这一概念直接涉及到家庭教育的理念问题, 如对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等问题的正确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 家庭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对于“家庭教育”的定义,目前有以下几种: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关于家庭教育的解释是:“ 父母或其它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育。”这一定义明确地指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 自觉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 施教者是父母或其它年长者, 受教者是子女或其它年幼者。

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它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儿童和青少年施行有日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影响活动。

骆风认为“家庭教育是关乎全社会的事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帮助和启迪,能从各个方面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并且贯穿人的一生。”这是对家庭教育概念认识的一个重大突破。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一书认为,家庭教育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两个方面,其中主要方面是父母教育子女。

④③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家庭教育定义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层次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孙俊三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主要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对子女的培养教育。即指家长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社会需要和子女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的影响,使子女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的一种活动。”

赵忠心指出:“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是狭义的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在家庭里,不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

台湾学者王连生对家庭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定义即“学前儿童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即父母对幼儿所施之情感生活之指导,与道德观念之养成。”也就是父母把为人处世的社会规范教给子女,使子女长大后能适应社会生活并服务人群。广义的家庭教育定义为“一个人从生至死,受家庭环境、成员、气氛的直接熏陶或间接影响,在情感生活的学习上、伦理观念的养成上、道德行为的建立上,获得身心健全发展的指导效益。”

综上所述,对于“家庭教育”的定义,本文主要比较倾向于孙俊三等主编的《家庭教育学基础》一书中的表述,他从教育的概念出发,既有教育者又有受教育者,既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性又强调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实质。

(二)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对家庭教育研究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就某一主题,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亲子关系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等进行研究,如江小英、黄英(2005)叫就对我国大陆地区的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做了综述,文章从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者、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以及内容等几个方面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最后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给出了一些建议。也有针对某一期限内一些学术期刊刊载的家庭教育论文进行研究的,如骆风(2005)就是针对五种杂志十二年刊载的家庭教育研究论文从研究的内容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些家庭教育研究发展的建议。

1.有关亲子关系的研究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逻辑起点,为了家庭教育的发展,开展对亲子关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以“亲子关系”为主题的各篇论文主要是以观察或问卷作为研究的方法,对亲子交往的过程、影响亲子关系的诸多因素及亲子关系对家庭教育效果及子女发展等的影响进行了了调查和分析,揭示了亲子交往过程中的规律和影响亲子交往的各种因素,有些论文则⑤

⑦是以子女的发展为中心,揭示父母控制、应对方式等对子女发展的影响机制,或者直接考亲子关系对子女个人发展如社会适应、问题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2.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教养风格等。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子女的发展。因此父母教养方式也是家庭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相关研究共有21篇。“父母教养方式”着重考察的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型态(即民主型、权威型、放任型等)对子女的某方面发展的影响,如创造性、问题行为、自控水平等。同时也有对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的研究,研究探索了亲子双方的性格、气质、文化背景等对教养方式的影响。因教养方式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故也有论文就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家庭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形成合力作用于个人并促进个人发展。那么,家庭教育与其它教育之间如何合作也是家庭教育研究必不可少的研究主题之一。但是,所有这些收集到的论文,主要是以“家校合作”为主题,共有11篇这些论文有的是对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合作的内容与形式进行的调查和分析,有些是对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有些则是对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和指导内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是指对家庭教育一些基本问题的纯理论的思考,如家庭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探讨等。

3.有关家庭教育或家庭德育功能的研究

这些论文有的对家庭教育功能或者家庭德育的功能进行了研究,有些是从多个方面对父母角色进行对比和分析,有些论文则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家庭教育或是家庭生活的理想模式,有些则是从家庭功能出发,探讨家庭功能的发挥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客观基础条件,环境在很多方面会影响到家庭教育,所以研究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家庭教育研究的又一重要主题。

4.其他相关方面的研究

有些论文是以民族为维度进行划分,如对同族这一特殊民族的家庭教育进行研究;有些是对特殊儿童家庭,如对聋童、自闭症等家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有些研究是就不同家庭结构的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的,如隔代教育、核心家庭和三代家庭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或者是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有些是针对当前社会出现的新型家庭状态的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的,如对留守儿童或者是流动家庭教育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有些则是针对家庭教育新型态的研究,如针对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进行研究的。

三、研究现状评价 虽然对农村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多,也提出了许多解决策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上述文献基本上都是从不同的主体来阐述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解决对策几乎都是从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方面阐述,并没有进行细化和进一步的说明。第二,研究角度单一,大多数文献都是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的,其它学科视角的研究比较少。第三,对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的分析总是经验的堆积,但是这些经验用于指导实践却又缺乏操作性。

四、本次毕业论文准备研究课题

本人打算首先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农村家庭教育这几个概念进行界定。结合公共管理学、教育学当中的有关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出现的问题,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对策。最后进行简要总结。

具体的论文框架如下:

前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家庭教育

(二)农村家庭教育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多数农村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但教育方式不正确

(二)亲子间沟通少,也缺乏正确的沟通渠道

(三)父母过多干涉与孩子有关的事务,双方教育理念不一致

三、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农村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劳动教育缺乏

(二)农村家庭生活日益信息化,导致孩子沉迷于电影电视

(三)农村家庭结构简单,导致孩子交际能力差

(四)家长过于重视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五)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孩子学习压力大

四、对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和加强对子女的劳动教育

(二)加强亲子间的沟通,注重亲情的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子女完整的爱

(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五)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进行适当的家教指导

五、结语 参考文献

篇6: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着。多年以来经济的发展引领着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着的农村教育也有了大的发展。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始终缓慢,人们急切的通过受教育寻找更好的出路。因而教育在农村始终是一个崇高的话题,近几年知识经济的发展,在农村教育显然已被提升至很高的地位。农村教育也因此而受到重视,从而取得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农村的教育质量。调查目的 :针对当前农村教育现状,为此做出一些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从而获得一些系统性的信息,经过分析,希望能从中找出农村教育的较严峻的一些问题,并且据此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此作为依据,希望能让有关部门和人们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并且寻早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调查对象 :问题是调查农村的教育现状,而对这方面了解的较多或了解的透彻点的一般是在校学生和老师和学生家长以及教育部门的官员。当然,少不了社会其他局外人士的观点,局外人士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教育的表象。

调查方式 :因为个人的时间以及经济基础的条件的有限,我的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我采取了以网络问卷调查为主与以访谈式调查为辅的调查方式。通过二十天左右的断断续续的调查,我收集了大量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调查内容 :近几年我县中学升学率,在校学生学习状态与精神风貌,影响学生发展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以及各方面人士对我县教育的弊端与优势的观点与看法。

调查结果分析 :这个暑假我回家时,见到几个去年跟我在一个班但是后来却复读了的同

学,我问问他们今年考的怎么样。他们的普遍反映是一般般,其实当我了解他们的分数之后,知道他们靠得并不差。我知道我们县的复读生的实力是相当厉害的,复读资源也是很充沛的。相当于应届生来说,他们考得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于是我也顺便问了一下我过去所在的中学的升学状况。从他们口中得知,我们学校的高考结果今年又变差了,升学率再一次的下降。其中应届生的升序率同样有了明显的下降。我们学校一直有三个应届班,班级规模一直也差不多,但是三年以来,高考达到本科线的学生人数从九十几位到七十几位再到现在的五十几位。如果画出图来表达,那就可以明显的看出一个下滑趋势。当然,以升学率来看待教育成果似乎有点片面,但是升学率毕竟是人们目前最看重的一个指标。其实我在校时就看到学校的学风越来越浮躁,以前那浓厚的学习风气似乎只是若隐若现。但是我可以看到,学校这几年确实也是有大的发展。最主要的是硬件方面,这些硬件方面的提升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也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学校的环境也有了很打的改观。然后就是学生日常的文化活动也相应的增多了许多。因为希望申请成为省重点学校,学校当然会做出努力。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也并不能改变整体的浮躁之风的蔓延……

以上只是对于我的母校的了解,为了了解全县的教育状况,我还上网搜索了一些其他学校的这几年的变化。因为搜索的数据有限,这里只列举了06年、09年和10年的高考达线数据。

06年,枞阳县本科一次达线人数为3625人,其中二本以上2367人,一本以上1951人。录取率达到43.5%,为安庆市第一。

09年,枞阳县本科一次达线人数为3714人,其中一本889人,二本2019人,三本806人。高考报考人数9498人,录取率39.1%,仍然为安庆市第一。

10年,枞阳县本科一次达线人数为4173人,达一本线988人,高考报名人数为11489

人,录取率36.3%,仍然居安庆市第一。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我县的升学人数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但是如果看起升学率那又是一种结果了。纵观一下大背景,大学一直在扩招,这就意味着,如果在同过去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每年都本应该有更多的中学生升学进而受到大学教育。其次,我县的高中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除了一些学校招生人数变多之外,还新办了一所私立中学每年也将多输送几百位毕业生。这说明,每年有更多的学生参加高考。此外,各校一直在致力于硬件设施与文化氛围的建设,这些直接就给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让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前提,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更大程度上的满足了学生对信息的需要,同时,也充实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以及一些其他教育资源的增加。所有这些,看起来都有利于我县高考成绩或提高了我县教育的质量,但是为什么,我县的录取率却年年下降?这是个很奇怪的问题。难道说,我们这是转向素质教育了,所以跟升学率扯不上边了?但是据我了解并不是这样,各校学生依然是苦行僧似的学习,教师也依然是那些教师,教育思想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改变的……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我县的高考升学率逐年下滑,是说明了一代不如一代还是说明了其他潜在的问题?或许说升学率的变化反映了我县教育的本质的改变?

我们都知道,所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另外,影响教育效果与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所在的环境。所以,以上说明的关于学校方面的软硬件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只是一个方面的因素而已。对于其他的影响因素,我同几个对这方面比较关心和了解的同学讨论了一些,最后我们认为,我县的客观现实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些现实包含的因素有很多方面 :主要是外出就业人口增多、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独生子女变多、整体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开放。针对这些要素,我特地做了个网络问卷,主要调查在校中学生的一些状况。为了问卷具有针对性,我特地

把问卷地址散播到几个QQ群里,请求大家做个问卷,问卷在一个月的期限内收到答卷122份,排除了一些异地的IP的答卷,共有84份是本地的答卷。问卷共有十五道题,都涉及家庭状况、学生心理、生活状态等方面。我分析了这些答卷,结果发现有一些明显存在的问题。这里只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分析。问题1.你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不是在外地工作或经常因为工作忙在外面?答卷结果为64.4%为是。据此我有如下分析。因为我县是一个农业发展不足,工业商业也很落后的一个中部省份的小县。人们一般都是去往外地谋求更好的生活,主要的是本县很多中青年去向东部南部沿海省份打工或是从事商业经营活动。这就产生了很多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一般都是呆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身边,也有独自生活着的。而且有很多是从小就很少在父母身边。这就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在这些孩子不够成熟的状态下,也使他们变得更无约束,无管教。于是他们很多要不就是自己封闭起来了,要不就是与社会接触得更近,思想上更多的被感染了社会的不良内容。这样的孩子一般会变得叛逆、愤世嫉俗,于是作为老师也难以管教他们,这便使育人变得更加的困难。问题2.在学校时候你有没有带手机?问卷结果是 72.3%。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同学都是带有手机的。他们有的是父母买的,有的是自己用零花钱买的。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家长们一般不会少给钱给孩子。在学校用手机不仅是潮流也能够驱赶很多人无聊与厌学情绪。但是,据我以前的观察,就发现,那些用手机的同学好多人在上课下课晚上回寝室一直都玩着手机,一般主要是发短信,玩QQ,看小说、电影,浏览网页。这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但是更多的是把他们吸引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以至于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学习自然会受到影响。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明令禁止用手机的,但是这种现象现在看来只会更加盛行而不会被遏制。这也是教育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问题3.你对高中读书与前途的关系有什么看法?这也是一个选择题,其中有32.4%的选择是:磨灭了我的个性,而且以后没什么大用。23.5%的选择是:还不如去技校学点东西,以后更赚钱。19.3%的选择是:我很想自己去创业。17.4%的选择为:是我走向成功的必选之路。7.4%的人认为:能提升我的素质与思想境界。如果据以上数据分析,那么可以看出,多数人对高中的学习还是不积极态度的。这就说明学习没能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这也是我县教育发展受限制的原因之一。而这些观点来自哪里?除了他们自身不够成熟不够了解社会之外,家庭其它成员的观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社会上的负面信息被这些敏感的孩子所听闻,比如说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难,名牌大学生出来卖猪肉或干其他体力职业的个例,周围学历不高却通过创业变有钱有地位的例子……信息量的丰富一方面扩充了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对他们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但这些看来暂时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我还设了这样的问题:你是不是独生子女?答案有42.5%为是。现在所在的中学生几乎都是九零后。他们之间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家里的唯一子女,成为家庭内部关注的中心。小太阳、小月亮、小皇帝、小公主……都是形容这些在家里享有优越待遇的独生子女,因为家里就那么一个孩子,因此他往往被寄予着厚望。加上近些年农村经济的显著发展,还有,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多即使不是独生子女的家庭都不希望自己的下一辈经历自己曾今经历过的苦难,因而他们变得有足够的条件与意识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但是,很可惜的是这种关爱往往就过头了变成了溺爱。这些溺爱一般具体表现为父母为孩子操办了一切,对孩子放之任之,尽量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使他们过着养尊处优,无所不为的生活。他们的天性也因此变得偏向于唯我独尊,狂妄自大。这样的个性在他们青春期表现得更加明显,加上他们心理不够成熟,具体在学校里表现为叛逆心理很强,向往自由无约束,不服从学校管理,而家长方面又希望老师好好教育又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严批……很矛盾的状态。学校方面处在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学校本该好好教育学生,适当的采取点严厉的措施是可取的,但是另一方面又要一学生为中心,对家长负责。学校由此便处在了一个两难境

地……

另外,我想补充的是,这是一个信息传递十分便捷的时代。广播电视传媒的发达,网络也逐渐兴起,人类的活动能力增强,人际交流也是很宽泛与频繁的。在这种条件下,中学生每天会接受到多的信息量,而他们的脑力毕竟有限,因此便不再像从前那样容易安静与深入的学习课本。这是导致成绩不佳的一个因素,但不能说这种变化是坏,这只是一种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现象,也是一种教育途径的优化过程。

结论 :农村一直以来虽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相对于城市来说还是相当的落后。在农村经济方面,仍然还是有很多贫穷落后的家庭,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与政府对社会职能的履行还是不尽人意。无论是在物质或精神文化方面来说,农村都是很落后的。这是农村发展也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因而关于农村教育的很多问题暂时是无法解决的。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不久的时间内,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都将一一迎刃而解,我相信,农村教育一定会有一个美丽的前景。

篇7: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幼儿教育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现智力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幼儿教育不仅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还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然而近几年来,国家在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社会反响十分强烈。笔者对XX乡幼儿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当前和今后农村幼儿教育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农村幼儿教育现状调查

XX乡位于县城长江北岸,东、南、西三面临江,与榕山、合江、佛荫隔江相望,北与望龙镇接壤,幅员面积74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社区,人口41000人,其中,3至6岁适龄幼儿2787人。全乡有公办幼儿园7所、民办幼儿园11所。乡内在园幼儿1075人,其中公办854人、民办721人。外地入园幼儿约500名。3至6岁适龄幼儿在园合计1575人,毛入园率仅有58%,还有约1200名3至6岁适龄幼儿没有入园。

二、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分析

(一)布局不合理。我乡有12个村(社区)、幅员面积74平方公里,全乡有18所幼儿园,平均每个村(社区)有个1.5个幼儿园,平均每4平方公里有1个幼儿园。但是,由于幼儿 1

园布点不合理,乡政府所在地白米场附近就集中了5所幼儿园,加之农村人口分散居住,导致多数适龄幼儿上学路途遥远,必须由家长早晚接送,有的只好选择不来入学。

(二)条件简陋。除中心校幼儿园外稍好一些外,全乡幼儿园,无论是场地、房屋、设备、设施都很落后,多数民办幼儿班都是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编在一起。没有教具、玩具,更没有开启孩子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离家长的愿望和要求差距很大,远远不能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师资薄弱。全乡有幼儿教师29名。其中,专科学历3人(1人为幼师专业)、高中学历19人、初中及初中以下7人,30岁以下10人、30——40岁16人、40岁以上6人。幼儿教师来源和身份构成复杂,有在编小学教师或职工、退休教师、辞退民办教师、临时代课课教师、村妇女主任、社会自主就业人员等,师资素质、能力参差不齐。

(四)管理松懈。一方面,全乡统一管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全乡有幼儿园18所,有13所获办园许可,其余正在办理。其中,直属中心校、完小的幼儿园4所,由中心校、完小代管的村小学幼儿班3个,民办幼儿园11所,乡中心校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安全监管,业务指导、培训很难开展。另一方面,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在教育、保育、安全、后勤等方面的管理较差,有的甚至只能算得上一个把幼儿集中起来玩耍的场所。

(五)观念落后。一是幼儿教育观念淡泊。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普遍、足够的重视。多数幼儿都是隔代监护,家长让幼儿入园接受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二是“小学化”倾向

严重。直接向幼儿教授小学才应接受的知识,严重违背了幼儿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信心、兴趣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导致有的孩子从小就对学校不感兴趣,因为学校没有幼儿应有的快乐可言。这一方面是由于幼儿教师没有掌握幼儿教育的特殊任务、方法技能造成的,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由于家长不懂教育规律、望子成龙心切,甚至给幼儿教师施加压力造成的。三是“托管化”现象突出。较多的幼儿园没有注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智力潜能开发。基本等同于一般性的幼儿托管所。四是保育工作薄弱。全乡在园幼儿多数在园内午餐,部分民办幼儿园收取午餐费,但总体来说饭菜质量较差。乡内在园幼儿1575人,仅有床位200多张。幼儿身体发育所必须的营养、休息得不到应有保证。

三、农村幼儿教育对策思考

(一)合理规划布点。按照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产业布局、公共基础、政策扶持、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入手,积极有为地引导人口向城镇、中心村集聚,把标准、规范的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镇、中心村规划,优质、高效地提供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各种公共服务,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

(二)建设师资队伍。一是将农村幼儿教师培养纳入中职、高职和师范院校招生计划,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加大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以满足农村幼儿教育的需要。二是公开招考、录用一批农村幼儿教师,充实到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村幼儿园。三是将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地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对具备从事幼教工作基本条件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岗位培训、颁发证书,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幼儿教育方式方法、幼儿教学内容等的培训,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四是要从社会保障、工资水平等各方面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

(三)加大资金投入。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至少每个乡镇应建设一所标准、规范的中心幼儿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民间资金兴办幼儿园。

(四)建立标准规范。要从场地布局、设施设备、师资配备、教育保育、管理模式、质量评定等各个方面制定适应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标准规范,并严格执行,遏止非法办园、办班的现象。

(五)实行归口管理。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应该进一步落实责任机制、调整利益分配,以乡镇中心校、完小管理为责任主体,管理、指导、示范辐射区域内的幼儿园幼儿教育工作,但必然注重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实行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差别化管理,尽量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条件具备后,再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由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指导、示范,有效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让每一个幼儿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是国家发展幼儿教育的基本宗旨和目标,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就谈不上全面提高我国幼

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甚至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明确政府职责,加大政府投入,努力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篇8: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1 研究对象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庆阳市3所中学和3所小学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查阅相关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现状及相关政策方面的文献和资料, 并对其进行收集、分类、整理,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 问卷调查法

制定问卷调查表, 对庆阳市3所中学及3所小学的教师及学生分别发放调查问卷, 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当面回收的形式。发放14份体育教师问卷, 回收14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14份, 有效率100%;发放260份学生问卷, 回收254份, 回收率97.7%, 有效问卷254份, 有效率100%, 对回收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

2.1.1 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重视不够

被调查的3所中学的学校领导中95%的校领导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不重视, 3所小学的校领导中有90%的校领导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不重视, 他们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 因为他们认为上级领导考评工作不用考评体育, 家长及社会各界只看文化课的分数, 所以他们认为升学率直接关系着自己的升迁或被贬, 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尤其受应试教育对体育课开设的冲击, 随着年级增高而加大了应试压力, 尤其涉及到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 一律不去浪费时间, 因此“音、体、美”自然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2.1.2 学生对体育学习不重视, 家长认识偏离

调查显示, 90%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但其中仅有15%的学生是为了学习体育技术技能, 而75%的学生只是为了在各种应试科目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时, 想在每周仅有的两节体育课上得到个性的充分舒展和放松。基本上学生们都认为理论课程与体育课有正副区别, 10%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 认为升学考试不考体育, 家长也不关心体育锻炼, 家长关心学生文化课的成绩, 学生当然就不重视了, 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太累, 甚至认为是在浪费时间。

2.1.3 体育教学活动匮乏

经过对6所农村中小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各学校每个班每周只有两节体育课, 即使这样仍有相当数量的体育课被挤占。体育课堂教学形式较多, 能严格按体育教学组织要求上好体育课的寥寥无几。即使责任心较强的体育老师在组织教学中也是缺乏创新,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呆板、机械的模式所限制, 根本不可能尽情发挥教学方法的个性化, 多样化以及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2.1.4 早操、课间操和课外缺失保障

在调查中发现, 中学生的出操率较好, 而小学生出操率低, 甚至没有安排课间操。各学校每周只安排一次课外活动时间, 但初、高中毕业班几乎没有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究其原因, 除重视程度、组织安排等因素外, “应试教育”是主要原因之一。

调查显示, 我省有36.2%学校没有学校体育运动代表队。被调查的6所学校均在36.2%范围之内。中学虽有体育运动训练队, 但主要是应付高考的毕业生, 训练项目仅限于篮球和田径。

2.2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要积极有效的改进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 国家要在政策上进行一些相应的扶持, 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结合现阶段的实际, 要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存问题, 需要采取有效对策。

2.2.1 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各级管理部门及乡村体育教师、家长应转变观念, 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 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应该知道通过体育技术的学习, 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 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

能力和生存能力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提高各阶层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首先政府应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 其次教育部门应提高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视度, 最后还应该通过电视, 网络等传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体育课的功能。

2.2.2 解决体育师资问题, 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建立健全机制, 按照完全中学、乡镇初级中学、乡镇中心小学、村级小学的不同层次, 提出不同的现实的办学目标, 对体育教育工作抓得实的学校和个人要进行表彰以激励督促各级学校和个人因地制宜搞好体育教育工作。

体育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 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才能保障学生健康成长。首先, 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把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切实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 依据身体活动和健康两条主线索, 将学习领域目标规定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5个维度, 进行教学。其次, 要因材施教, 对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进行研究, 包括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需要、认知发展与情感的形成、身体发育的特征、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养成等方面。

2.2.3 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 因地制宜, 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要由过去的从属型的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化, 从被动型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型的学习方式转化。要使学生对我们的体育课感兴趣, 就必须以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用一些符合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 采用妙趣横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将“要我学, 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 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

2.2.4 加强对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备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学校领导应向上级部门争取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 首先应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体育教师和学生也应善于动手, 利用废旧物、生活用品等工具, 做一些简单的体育器材如:跳绳、沙包、羽毛毽等, 既解决了器材的短缺问题,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 结语

通过对庆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发现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重视不够,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学生对体育学习不重视, 认识偏离, 体育教学活动缺乏, 体育教学模式单一, 方法陈旧, 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提高各阶层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有计划的解决体育师资问题, 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 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加强对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备。通过此次调查分析, 希望庆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有所改善, 能够良好的发展。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 不仅要增强体质, 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发展个性,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燕, 麻新梅.中澳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6 (10) :85-87.

[2]田应丰.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 :164.

[3]周元超.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调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6, 6.

[4]冀晓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6 (3) .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试卷讲评课下一篇:《过去的教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