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常见作文开头

2024-08-20

语文高考常见作文开头(共14篇)

篇1:语文高考常见作文开头

1、情是夜色笼罩下那橘黄色的灯光,朦胧,温柔;乡情是穿越万水千山的鸿毛,沉重,甜蜜;乡情是沉默不语的大山,坚固,永恒。

在季节的词典里,乡情是一片深秋的落叶,带着不舍和眷恋轻轻地离开了树枝,在风中旅行,和着时间的脚步声,慢慢地远离。飘呀飘,飞呀飞,最后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酣睡。

2、山绿水,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蓬莱文章,古今佳作,你望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望而却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你嗤之以鼻……

3、友,快醒醒吧!睁开你的双眼——那是上帝赐予你的、本应充满灵气的双眼。大干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着你去发现、去欣赏、去享受。你被上帝的叹息惊醒了,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看了看眼前的世界,你吁了口气,有几分愧疚,又有几分高兴。你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站起来,想用心去感知美的境界。

4、不愿/如天空中的薄云/如烟波里的片舟/浮浮又沉沉/打开诚信的背囊——里面有冰心的话:/“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打开诚信的背囊——里面有艾青的吟诵:/“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打开诚信的背囊——里面有泰戈尔的歌声:/“正如瀑布以流水感动遥远的大海,我用歌声感动上帝”。

篇2:语文高考常见作文开头

1.开门见山式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如广东考生的《成败皆因常识》的开篇:

回望历史星空,古今多少故事。有的成则为王,有的落败为寇。多少英雄豪杰,随江水滚滚东去。蓦然回首,顿觉成败皆因常识。

2.概括复述式

此法指文章开始便对文章的内容作概括性的介绍,在记叙文中就是对人物、事件作简介;在议论文中则是用精练的语言引出所要议论的问题,特别适合给材料作文的开头;在说明文中则是对所要介绍的事物作简要说明。例如高考[微博]作文《把握爱的“度”》的开头先简洁概述材料,然后再由此角度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好心的游客最终让更多小龟处于危险的境地,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爱,为何有时是一种伤害呢?只有把握好爱的尺度,才会让爱成为一种助力。

3.叙事感怀式

这种方法开头主要从自己感悟较深的某件事写起,在记叙或描写中引出话题。所写事件可以是文章写作的中心;也可以不是文章写作的中心,只是起到引子或铺垫的作用。这样的开头有一种真实感,也便于抒情或议论。如湖北考生的《站在老家的门口》一文的开头:

不经意就走到了老家门口,岁月斑白了门上的门神壁纸,消褪了朱红色的门漆,朽蚀了高悬的门檐。叩门的手停在半空,不知该进还是走开。一路的疑问一一跳出,儿时的画面纷至沓来。

作者站在老家门口,目睹岁月印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读者的情绪也为作者所描写的情景感染,这样的开头能不打动人心吗?

4.蓄势强化式

所谓“蓄势”就是指写作中通过侧面烘托、对比强化、排比铺陈等方式,积蓄起一种内在的力量和气势,为后文思想感情的喷涌而发作准备,从而使得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得以充分的表现。

①铺排咏叹

在文章的开头,利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格组成整齐句群,创设出一种强大的气势或浓郁的氛围,给人一种新奇和震撼感,让人从中受到感染。如20湖北考生的《站在文学的门口》的开头: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的,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月的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已能听到门里的笙箫,门里的叹息,门里的牧笛,门里的美妙;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门内的世界。

读这样的文字,想必你早已心旌荡漾,浮想联翩。我们佩服小作者深厚的文学积淀和典雅绮丽的语言功底。对文学如此的热爱,如此深厚的语文素养,走进文学殿堂指日可待。

②佳句点染

名言警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在高考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言警句作为开头的引语,可以为文章主题的出现营造出一种哲理氛围或画意诗情,使文章更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如20重庆考生的`《在自然中生活》的开头:

有没有那样的恬淡,所遥望的远方“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有没有那样的潇洒,“人扶醉,月依墙,是当初谁敢疏狂”?有没有那样的诗意,“春风不解,行人面”?自然,论释着生活中最纯净的美,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简单和不凡。

引用名家诗句,以追问开篇,简洁地点出观点——自然,论释着生活中最纯净的美,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简单和不凡。如此诗意的开篇,早已让读者心旌荡漾,浮想联翩了。

③对比强化

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文开篇时有意将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强与弱、大与小等对照起来,可以鲜明地凸显出主体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从而为下文蓄势。如年上海满分作文《他们》一文的开头: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鲜明的对比,让我们读得“心惊肉跳”,不能不激起我们强烈的“关注”心理。

5.悬念设疑式

悬念是引人入胜的磁石,是进入故事的跳板。悬念式开头往往可以使文章在思想性和深刻性上占得先机,因为人的大脑在潜意识中具有一遇到疑问就想要思考的习惯。一个高质量的悬念或直击话题内核的疑问,不仅可以显示你的睿智,还可以激活阅卷老师的思维、激发阅读的欲望,引人深思。例如2008年上海优秀作文《他们》的开头:

他们是被贫穷放逐到这个城市的流浪者。

6.类比起兴式

所谓“类比起兴”就是先以细节化的语言描写其他事物或景象,意在引出所要描述的对象、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所要阐述的话题。这样的切人往往由远及近,形象生动,娓娓道来,令人感到亲切和舒畅。如2009年陕西考生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形状》一文的开头:

青松伸开自己的臂膀,在山巅拥抱蓝天;小麦和同伴紧紧相偎,密密地铺满原野。雄鹰张开翅膀,拍打着阳光,追着风翱翔;骏马伸颈嘶鸣,飘舞着鬣鬃在草原上奔跑。我们年轻的心踩着阳光的节拍,在挥洒我们个性的风采。我们的青春有自己倔强的形状。

7.引用佳句式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试想,哪个考生记不得几首古诗,几句格言,几条名言呢?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又何乐而不为?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如陕西考生的《新“少年中国说”》的开头: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用心呐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而梁公的意气风发,终于没有能在我辈身上重现。望着眼前的试题,我想象着梁公气吞山河的豪情,挤出一丝苦涩的笑。我们这批孩子是如何成长的?

篇3:高考作文开头技法

开头的方式很多, 这里, 借前人的写作经验和近几年高考成功作文的范例, 谈谈高考作文开头的技巧。

交待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开头方法。这种开头就是:从头说起, 顺序而入, 铺平垫稳, 娓娓道来。如《李有才板话》开头是:“阎家山有个李有才, 外号叫气不死。”小说一开始就把主人公点出来, 以下就叙述与他有关的故事。这符合人的接受习惯。再如周性初的《雉》:“雉又叫野鸡, 因为它是野生的, 形状最像鸡。这别名有个典故。汉朝吕后的名字叫做雉, 在从前专制时代, 帝后的名字是不准百姓乱叫的, 于是就把雉改称野鸡, 这叫做避讳。汉朝已经两千多年, 这个别名的由来很长久了。”这一交待式开头, 介绍雉的由来, 颇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近几年高考成功作文就有许多开头用交待式的范例。如:“在市长的办公室里, 坐着三个人:市长、王灵动与马沉稳。王、马二人为某机关“一把手”与“二把手”候选人。王灵动, 以聪明善辩, 交际能力强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马沉稳因老实憨厚, 沉着稳重的作风获得了市长的青睐和支持。” (2004年江苏卷《灵动与沉稳》) 文章开头借富有深意的起名交待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且显得新颖风趣。

“悬念式。“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开头, 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引人入胜’。要想达到这个目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悬念。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电影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亿万热心的观众, 是因为他导演的影片总是充满了紧张、惊险、奇谲的悬念, 让你不能不钻入他精心设计的迷宫去转转, 以满足一下自己好奇、释疑的欲望。悬念式开头用得巧, 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如“我孩提时爱看《西游记》。那孙行者三盗芭蕉扇的生动情节, 那火焰山八百里烈焰飞升的精彩描绘, 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扉。时隔四十余年, 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火焰山既非作者杜撰之物, 那么, 究竟火从何而来? (甘得福《火焰山火从何而来》) 介绍火焰山火形成的原因, 开头从儿时阅读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感受谈起, 它既使读者产生心理情感的共鸣, 又激起读者探究这一奥谜的情趣。

抒情式。这种开头方式以抒情起笔, 敞肺腑于直言, 开篇便捧出一颗炽烈之心, 抒胸臆, 动心弦, 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如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聪明的, 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匆匆》是写自己对时间匆匆逝去的独特感受, 文情并茂, 寓意深邃。再看看近年高考成功作文。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 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 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 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 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 我的豪气又在胸中奔涌。” (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刺秦》) 消失的身影、易水的涛声、寒风中的旗子、吱吱响的车子, 渲染出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读者的情绪也随之调动了起来。

引用式。“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引用式开头就是引用诗词典故、传说寓言、格言警句、俚俗谚语、奇闻怪事等。议论文运用引用式开头最为常见, 议论文要明理立言, 就不能不引经据典, 旁征博引。如杨述的《恰倒好处》开头:“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 莫若宋玉。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是这样描写‘东家之子’的:‘东家之子, 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 真是‘恰倒好处’。稍微多一点, 或稍微少一点, 都不美。”“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倒好处”是这篇杂文的中心论点。作者开篇引用宋玉描写“东家之子”的美, 为“恰倒好处”做形象的描述, 新颖活泼, 易为读者理解和接受。在近几年高考中也有许多成功的范例。

“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 女子三日不至, 遇大水, 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可爱的君子, 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 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 他竟然用生命来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这里引用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爱情故事, 一方面可引出文章主题—诚信, 同时又新奇感人, 增强了可读性。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守住心灵的那份契约》)

描写式。这种开头就是在文章开头或写人, 或绘景, 或状物。工笔写意, 绘声绘色, 生动形象, 耐人咀嚼。如峻青的《党员登记表》开头:“暴风雪在飞扬着……一九四三年的海莱山区, 战栗在凛冽的寒冬里。风卷着雪花, 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 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 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 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 咆哮着, 仿佛世界上的一切, 都是它驯服的奴隶, 它可以任意地蹂躏他们, 毁灭他们……”作者在小说开头, 用拟人的手法, 描绘了一幅暴风雪肆虐图。它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更重要的是以恶劣的自然环境来烘托当时斗争环境的严酷, 预示着地下工作的极端险恶艰难, 为刻画人物的英勇机智做了很好的铺垫和渲染。在说明文中, 描写式开头也不少见。如端木蕻良的《红姑娘》开头:“故乡有一种野生植物, 它有一个动人的名字, 叫做‘红姑娘’。它的果实像一个淡绿色的小灯笼, 把那小灯笼打开, 里面便有一粒红溜溜的果实, 圆得和珍珠一般, 红得像珊瑚一般, 唤它作红姑娘, 也可能是这些特色吧!”这虽是一篇介绍野生植物的小品文, 但文章写得生动、活泼, 富有文采。

下面再看看近年高考作文运用这种方法的成功例子。

“在荒凉的撒哈拉沙漠上, 狂风呼啸, 黄沙肆虐, 地面上堆积的一具具白骨, 就如同一块块巨石, 重重地压在人们的心头, 使人们深深地感受到死亡的魔掌正向自己伸来。” (2003年全国卷《天平》) 开篇的场景描写很有吸引力, 加上第一人称的写作, 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往下看。语言表现力强, 善铺垫渲染, 文章一来就营造了一股悲壮的气氛。”

篇4:高考作文开头技法

【关键词】高考作文 作文教学 方法 技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考试作文的开头尤其如此。写好文章的开头,可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那么,怎样的开头才算好呢?我们认为,好的开头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紧扣话题和主旨,二是语言简洁流畅,三是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写好高考作文,可尝试以下开头技法:

一、衬托法

衬托法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与主题相关的事物,先列举其他的几种事物,用它们来衬托主要的事物。这种方法可以使核心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使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更加明确,使文章的中心得到有效突出。

如2004年甘肃等省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一篇名为《走在你我他的世界……》的作文的开头是这样的:

雄鹰看到蓝天的广阔,便振羽高翔,自由而高傲;飞瀑看到峭壁的险绝,便一泻千仞,流银泻玉,灵动如龙;海燕看到巨浪的汹涌,便引吭高歌,乘风破浪,大气蔚然。人若是只看到自己,便如那墙头的浮草,轻浮浅陋,如那草原的孤鹿,寂寞而时时有被吞没的险情。上帝造人,繁衍万世,生命中不仅只有你,而是还有他、有我。人之为世人,也绝不仅仅只有我,请不要忘了这个七彩世界里的你我他。看到自己看到别人,你的世界会更精彩,生命中阳光也会更灿烂。

这个开头先写雄鹰、飞瀑、海燕,用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排比句来衬托人,进而引出主旨:“看到自己看到别人,你的世界会更精彩,生命中阳光也会更灿烂。”不仅文气充沛,文情并茂,而且入题快,点题巧,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二、排喻法

在《考试说明》中,“发展等级”的第三条——“有文采”的具体要求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里明确提出了对修辞手法的要求。其实,写好文章的开头,也可以借助修辞手法。而高中生最熟悉、最擅长的修辞手法,大概就是排比和比喻了,因此,可以考虑用排比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好文章的开头。

如2005年广东省以“纪念”为话题,一篇名为《芬香永存》的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

那轻轻 摆的柳絮像是您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您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您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这篇文章写一位失去母亲的女孩在悲痛之中,坚强地用具体的行动(“变乖了”、“更关心妹妹了”、“把头发留长了”)来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思念。文章的开头,用了四个比喻构成排比句,前三句用“柳絮”、“星星”、“红霞”来描绘母亲的形象,第四句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比作“霏霏的细雨”,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而生动。这样写,既增强了表达效果,又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三、悬念法

孟子为文,其妙之一就是善于引人入彀,而他的言辞技巧,主要就是设置悬念。悬念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通过设问等方式,提醒读者关注,引导读者思考,激发读者兴趣。使用好了悬念法,可以使文章产生挡不住的诱惑,让读者觉得不读不快,不读是一种遗憾!

(1)2004年河北等省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一篇名为《信他,抑或自己》的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

裹身于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穿栖在信息交织如网的时代,面对每天如潮的语言,我们该相信谁呢?信他,抑或自己?

这个开头用设问的方式,开篇点题,简洁明白,在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自己的观点:“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同时也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2)2005年贵州等省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一篇名为《指间沙》的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

掬起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指间残留着沙粒。是丢弃它,让手指洁净如初,还是保留它,当作永远的记忆?

这个开头以“沙粒”巧妙设问,引人思考,很有启发性。“丢弃它”即“忘记”,“保留它”即“铭记”。全文紧紧围绕“有时,我们需要忘记;有时,我们不能忘记”展开,告诉读者:忘记痛苦,忘记忧伤,忘记失意,忘记烦恼;同时,不能忘记美好的回忆,不能忘记他人的恩情,不能忘记历史。

四、质疑法

质疑法就是通过对他人的观点、看法的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种方法对比鲜明、针对性强,既能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又能很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题。这种方法通常要用“有人说……”、“有人认为……”、“也许你认为……”之类的表述方式。

如2006年,北京市以“北京的符号”为题,一考生作文的开头是这样的:

每次漫步于平安大街,我都免不了有种心痛的感觉。两侧灰墙间夹着宽宽的马路,仿古的屋檐下,卖的是琳琅满目的外贸商品。或许有人觉得这是在保护北京的文化遗产,是在留住北京的符号。而在我看来,这种不伦不类的符号不如不要,要留下的是真实的,能够向后人诉说的历史的符号。

这个开头先指出“有人”的错误观念,再用“而”字一转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不伦不类的符号不如不要,要留下的是真实的,能够向后人诉说的历史的符号。”文章写到了蕴含着丰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四合院,表露出对北京的符号流失的痛心。文末的呼告:“作为一个北京人,我们要尽力留住祖宗传下来原汁原味的建筑,更应该留住我们心里那代表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符号!”情感真挚,发自肺腑。

五、警句法

一个开头,如果警句迭出,自然会妙语惊人。警句法就是引用、化用别人的名言警句或者自己提炼出精当的语言来做文章的开头。这种方法由于语言内涵丰富、能以一当十,因此,它不仅能精炼准确地表情达意,而且使文章文采飞扬,飘逸出浓郁的书卷气息。如:

(1)2005年江苏省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一篇名为《闲读山水》的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

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这个开头前一句浓缩了材料中的信息,后一句化用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名言。简洁明快,却意蕴丰富,奠定了全文的立意基调。

(2)2004年福建省是从几个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中挑选一个人作为话题,一篇名为《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的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个开头,借用李清照《声声漫》中的名句,通过残败、凄凉的意境,暗示了主人公薛宝钗的悲苦命运。而文章写的恰好是薛宝钗在宝玉出家之后,独守空房、艰难持家、抚育儿子的孤独、相思、愁苦和哀怨。

篇5:语文高考常见作文开头

这是议论文最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就是开篇就将文章的中心论点摆出来,然后再逐层展开论证,不蔓不枝,主旨豁然明朗。如:《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句话单刀直入,开门见山,表明中心论点,简洁明了。采用开门见山式开头应注意的问题:写作前要经过认真的思考,提炼出能够引领全文主题内容的开头;这种开头语言要非常精练,简洁明了,有一种能使阅卷老师一望便知全文重点的效果。

例: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诚信》)

篇6:语文高考常见作文开头

运用对比引入式,可直接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上下优劣,利弊得失,很快步入论述的主题。

例1、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就难得成就事业。由此,我们可以说:勤则成事,惰则败业。(《说勤》)

例2、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人间,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篇7:语文高考常见作文开头

就是在文章开头,先就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在回答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人们生活中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美的生活方式,这才识我们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美。”(《青年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采用设问,引起读者注意,然后自问自答,在释疑中自然推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篇8:高考作文如何开头

一、“开门见山”式

“开门见山”是一种应用很普遍的开头方法。它之所以被广泛使用, 就因为这一开头直入本题。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时间弥足珍贵, 看文章的人都希望尽快地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倘若在开头处拐弯抹角、枝枝蔓蔓, 一味地在题外转悠, 那么, 即使内容再好, 也难以激起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对我们考场作文来说, 阅卷教师承担着繁重的阅卷任务, 一个“开门见山”直入文题的、“不蔓不枝”的开头一定可以博取阅卷老师的好感, 使阅卷人对你的开头对你的作文留下极佳的印象, 从而有助于你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开门见山”式的开头,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极常见, 可谓俯首可拾, 如:

1.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 (朱自清《背影》)

开篇点题, 为下文写寄寓深挚父爱的“背影”设伏。

2.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 (茅盾《白杨礼赞》)

开篇第一句明确了赞颂的对象———白杨树, 定准了全文的情感基调———赞颂。

二、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 即先论他端, 后陡然一转, 亮出正论。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优秀作文《快乐的读书脚印》的开头:

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也记得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 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 为考取功名, 为博得众人的敬仰, 为装点门面, 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我从来就是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此文开头先论他人对书以及读书的看法, 接着陡然一转, 亮出“我”的读书态度——快乐读书, 起到了引人深思的效果。

三、引名言名句法

顾名思义, 在开头时引用名言警句, 这不仅让学生背诵的知识实现了迁移, 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 即2006年满分作文《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的开头: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我们何不以此自问, “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找准自己的位置, 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 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 水到渠成地提出“找准自己的位置, 找到自己的归属”, 实在是巧妙至极!

四、比喻开头法

2006年高考全国卷I高分作文《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开头:

是鱼儿就不要幻想蓝天, 是鸟儿就不要迷恋海洋, 我们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才能在自己的天空中留下有意义的人生。

用比喻表述深奥的道理, 能使所讲的道理深入浅出的同时又能使语言生动形象, 富有文采。此文开头以“是鱼儿就不要幻想蓝天, 是鸟儿就不要迷恋海洋”为喻, 顺势提出“我们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才能在自己的天空中留下有意义的人生”, 既形象生动, 又不显得突兀。

篇9:语文高考常见作文开头

开头篇

错误1:绕题

表现:文章起笔,不是直接进入中心,而是绕笔兜圈,飘云显雾,阅卷老师看了几段,还看不出文章主题,看不出文章与标题、材料的联系。

示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看清目标而朝之前进。在前进的路途中,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挫折,它在阻止我们。我们要怎样对待困难与挫折,怎样去实现自己梦想呢?(《成功的背后》)

题目是“成功的背后”,阅卷老师一开始就想知道我们“成功的背后是什么”,从而明晰文章的思想,明晰标题所指。但开头一段话,不见“成功”两字,不见“背后”两字,更不见标题的具体之意。绕题,入題太慢,阅卷老师心存疑惑而难有好感。建议修改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看清目标而朝之前进。在前进的路途中,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挫折,它在阻止我们。所以,梦想成功的背后,不只是目标的清晰,更是我们乐观积极的心态。

示例: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并不是失败越多,成功的几率就越大,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你的成功。(《成功的因素》)

标题是“成功的因素”, 应该一开头就告诉读者成功的因素到底是什么,但选段只是告诉我们诸多因素影响成功。阅卷老师读完还是一脸困惑,不如修改为:

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并不是失败越多,成功的几率就越大,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你的成功,比如面对失败、面对生活的心态。

错误2:失体

表现:开头语言诗化,不具有议论文平实严谨的语言特点,让人感觉文章不像议论文,而是“诗歌”或“散文”。

示例:带着梦想上路,就能踏出一路风光。小草因为有了梦想,才能不畏严寒冲破厚厚的土层,将生命的绿意伸向蓝天。水滴因为有了梦想,才能流向小溪奔向江河汇入大海,使生命永不干涸而成其博大。

这是散文的语言,而非议论文的语言。因为对小草有梦、水滴有梦的品读,是诗化的,而将此话放在议论文中,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议论文的语言讲究讲究可信有理。可修改为:

带着梦想上路,就能“踏出一路风光”。诗人的诗意诠释了梦想的真谛:“小草因为有了梦想,才能不畏严寒冲破厚厚的土层,将生命的绿意伸向蓝天。水滴因为有了梦想,才能流向小溪奔向江河汇入大海,使生命永不干涸而成其博大。”

如此,在第一句“踏出一路风光”加上引号,表示为语词的引用,而非“有意”散文化。而在诗意的句子上写上“诗人的诗意诠释”,以示引用诗人的话语作佐证。如此,语句也就有议论文语言与论证的特点了。

【他山之石】

哲人维斯特根坦说:“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①当袁隆平先生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时,他将这卑微的职业看得高贵与神圣。②

其实,生命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灵魂的支撑点永远在于自己。因为心安,袁老与田间融为一体;因为安心,袁老于田间寻到了自己的“稻香”,享受生活的甘露。

亮点破解:①美点一,引用经典,展现底蕴的厚重。②美点二,分析材料,告诉读者文摘与材料的密切关系。

结尾篇

错误1:诗话、空洞

示例:我看到了一方净土,看到了袁隆平在这块净土上乘凉,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守护》)

撇开其是散文的语言这一点不说,就是看到“乘凉,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等语句,阅卷老师还是无法领悟作者的解读、作者的意思。作文结尾如此“玩深沉”,会直接影响老师的阅读情绪。可修改为:

以自己脱俗的灵魂守护一方心灵的净土,我们就会像袁隆平那样怀揣乐观的心境,就是田间的“艰辛”也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就是日晒的“严酷”也还心揣理想的美好。

错误2:中心不明

示例:成功的秘诀,是树立远大目标,是磨炼坚韧意志,是坚持不懈的奋斗,是怀揣一个平常心的心态。(《成功的秘诀》)

该结尾看似全面,实则不妥。此结尾的中心似有多个,文中有面面俱“道”、空洞乏力之嫌。如果最后一句“是”前面加上“更”字,文章中心、重点就能凸显了。

错误3:空话废话

示例:快乐到底是什么?你已经寻找到了吗?还是你仍然在迷茫中寻找呢?请停驻下来吧,看看周围看看自己,赶快行动吧。(《寻找快乐》)

读此结尾,难免让人心生困惑:“请停驻下来吧,看看周围看看自己”是什么意思?语言空洞而不实在,可谓空话废话。而“快乐到底是什么?你已经寻找到了吗?还是你仍然在迷茫中寻找呢?”则让人感觉作者说理没有底气没有自信。若这样就可以了:

快乐到底是什么?你应不会在迷茫中寻找了吧。生活可以如此美好而充满快乐。请停下匆忙的脚步,请减却内心的浮躁,看看周围看看自己,在生活中、在梦想的追求中寻找到生命的快乐。

【他山之石】

宋代张载曾说,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①我们今天期待一位位如袁隆平般的大师级人物,能让中国的精神文化复兴不再无从谈起。②(《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师》)

篇10:高考语文作文开头素材

2、马克思几百年前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什么大事却比什么都重要。”到了当下,爱的教育并不缺乏,但切莫将爱的传承和表达局限于“局域网”的一隅。爱的“鸡毛信”当用则用,毕竟鸡飞蛋打一地鸡毛的家庭生活真的不符合现代社会组织的和谐发展……

3、生活让我们知道未来不可预知,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活好当下的每一刻。每一片树叶都不知道它会在哪一刻以哪种方式脱离树枝,但这却丝毫不影响它即使是在树上的最后一刻,也向人们展现它的美好状态的生命姿态。我也不会再因为这突如其来,并且不知道未来何时还会来的地震影响我的生活,活好每一刻不留遗憾就是最棒的选择和的状态,这才是我该有的生命姿态。

篇11:高考语文作文开头结尾原则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语文作文成绩,更多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请关注新东方在线高考网。

号外:高考作文结尾技巧点拨

篇12:高考语文作文开头的技巧

好的开头可使文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能在阅卷的第一时间里吸引住阅卷老师挑剔的双眼,使之在眼前一亮的愉悦中印象高驻,给文章打下高分的基础!文首若确有“龙头”或“凤首”之感,就会使人手不释卷,产生磁石般的魅力。

1.开门见山式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2.概括复述式

此法指文章开始便对文章的内容作概括性的介绍,在记叙文中就是对人物、事件作简介;在议论文中则是用精练的语言引出所要议论的问题,特别适合给材料作文的开头;在说明文中则是对所要介绍的事物作简要说明。-

3.叙事感怀式

这种方法开头主要从自己感悟较深的某件事写起,在记叙或描写中引出话题。所写事件可以是文章写作的中心;也可以不是文章写作的中心,只是起到引子或铺垫的作用。这样的开头有一种真实感,也便于抒情或议论。

4.蓄势强化式

所谓“蓄势”就是指写作中通过侧面烘托、对比强化、排比铺陈等方式,积蓄起一种内在的力量和气势,为后文思想感情的喷涌而发作准备,从而使得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得以充分的表现。

5.悬念设疑式

悬念是引人入胜的磁石,是进入故事的跳板。悬念式开头往往可以使文章在思想性和深刻性上占得先机,因为人的大脑在潜意识中具有一遇到疑问就想要思考的习惯。一个高质量的悬念或直击话题内核的疑问,不仅可以显示你的睿智,还可以激活阅卷老师的思维、激发阅读的欲望,引人深思。

6.类比起兴式

所谓“类比起兴”就是先以细节化的语言描写其他事物或景象,意在引出所要描述的对象、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所要阐述的话题。这样的切人往往由远及近,形象生动,娓娓道来,令人感到亲切和舒畅。

7.引用佳句式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试想,哪个考生记不得几首古诗,几句格言,几条名言呢?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又何乐而不为?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高考作文拟题的技巧

好的标题恰是善睐之明眸,盼兮之美目,能使文章光彩照人,能使读者怦然心动。简捷醒目有文采的标题能快速攫住阅卷人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拿下第一个得分点。好的标题,要符合两个标准: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言简意赅,能包孕文章主题。如何拟写标题呢?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1、常规拟题法

直接套用话题拟题。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如话题作文“我说90后”的标题《为“90后”正名》《“90后”QQ实录》;以材料中的人、物、时、空、事、情入题。如《蔡先生所为得不偿失》、《当记忆流经汶川》;以材料的寓意入题,如《明星们,你代的是责任》、《机遇在于发现》、《让流浪的心泊回家园》。

2、创新拟题法

常规拟题法很难拟出新意,却很容易出现雷同,特别直接以话题入题,阅卷老师只怕是左手摸右手,一点感觉也没有,文章再好也难免不受影响。一些别出心裁、独出机杼的标题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诸如“三月陌上花自开”“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一蓑烟雨任江平”“爱不曾走远”“蝶变”“自豪,我的祖国”“精神的三间小屋”“彼岸,灯火阑珊”等就大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其实,标题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考生的写作水平。

高考作文结尾的技巧

结尾处学生常见的毛病有两种。一为画蛇添足型,即为了达到字数要求,胡编乱造,说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这不仅毫无作用,反而削弱了文章的表现力。二为公式化口号型,受应试文章的影响,考生在文章结尾加上一些空洞的、毫无生命力的口号,标语之类的语言,名义上是抒情议论,实则狗尾续貂,毫无作用。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呢?

1.尾首照应式

这种开头方式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有意识地在文字上或含义上与开头呼应,使得首尾应和。“开头点题,主体叙事,结尾呼应开头”,这是应试作文最基本的结构。不过,照应开头也要讲究方法,不是开头简单的重复,而应该是主旨的深化,情感的升华。

2.抒情赞美式

用抒情的方式收尾,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及议论文的写作。

3.引用佳句式

结尾引用名言名句、歌词,使得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作者的情感彰显无疑,给人“余音绕梁,三月不绝”之感。

4.收笔归旨式

这种方式即在结尾处总结全文的基本内容,用简要的几句话对内容进行合拢、收束;或者在文章的结尾点明题旨,通常称作卒章显志。

5.戛然而止式

篇13:语文高考常见作文开头

一、巧比喻, 生动形象

比喻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 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 更是文学创作的主要手段。高考作文中要想使想表现的更形象真切, 更好地表达出对事物的爱憎褒贬, 更好地描绘出事物的内在特点, 就必须依靠形象化的比喻, 所以请给作文开头一个美好的比喻。

钱钟书先生《围城》的开篇这样说到, “法国有句古老的谚语:婚姻是一座城堡,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句话把婚姻比作城堡,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未婚男女对婚姻的憧憬、向往, 已婚男女对婚姻的厌倦、恐惧。形象的比喻自然地引出了本书中饮食男女们在爱情中的卿卿我我, 还没来得及七年之痒、十年之痛便早已成为劳燕各西东的故事。名家的开篇比喻精辟而切合写作意图, 真是妙不可言, 值得我们借鉴。

二、用排比, 语势磅礴

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排比的使用能产生语言形式上的匀称和声音韵律上的往复美, 不仅气势壮阔, 情感充沛, 而且表现力极强, 无疑会为高考作文锦上添花。排比句在推进文意、营造氛围方面的功能是其他修辞手法所无法比拟的。开篇就用排比, 可以在瞬间积蓄起其强大的情感力量, 唤起读者的共鸣。

201 1年江苏高考命题作文《拒绝平庸》, 很多考生都选择写议论文, 他们在选择论据的时候有些千篇一律, 比如很多文章都提到了李娜, 写出李娜的成功在于拒绝平庸, 是很好的材料。那么如何出新呢?开篇怎么写就显得特别重要。比如一位考生的开篇:“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 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 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坚强的神韵, 也就成了绝对平庸之人。所以作为普通平凡的人, 切不可存平庸之志, 应该拒绝平庸。”这位考生把大海、沙漠和人生这三者构成排比, 突出一个人如果甘于平庸, 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意义和价值, 强调做人要积极进取, 有所作为。这样的排比显得很有气势, 让大海和沙漠做一个铺垫, 很自然地提出观点, 适当地用排比蓄势, 再表明写作意图, 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三、重引用, 凸显底蕴

1 977年以来, 王立群担任过20多年的高考评卷工作。在他眼中, 高分作文必备三个条件:立意要新颖, 结构要完整, 语言要有特色。语言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 高考作文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语言缺少文采。如果想让作文提亮光彩,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就可以在文章开头引用名言警句。其实高中语文课本中摘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诗文典故,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句子巧妙地应用到开头, 做到文采斐然, 韵味十足。

2007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之一是《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 马上就能想到我们在课本中学习到的诗文名言, 引用部分作为开头, 既贴合题目, 又能使得文采不俗。如一位考生的开篇:“朱熹曾仰天长问‘问渠那得清如许’, 李白曾傲慢地反问‘我辈岂是蓬蒿人’, 杜甫曾深沉地叩问‘安得广厦千万间’。而我, 无数次地拷问自己的心不止一遍:‘内心的一泓清泉, 你在何方?’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 让我徜徉于文学的殿堂, 如痴如醉。”开头引用名家诗句, 引领我们倾听心中的清泉———语文, 又用排比句展示, 增强了语势。以引用作开头, 向阅卷者展示了深厚文学底蕴和良好的语言功底, 文采上自然会加分。

四、妙设问, 发人深思

用设问、反问等问句作文章的开头, 能引人思考, 激发兴趣。设问开头, 即一问一答;反问开头, 即寓答于问;甚至可以用一般疑问, 设置悬念, 让开篇一下吸引阅卷者的目光。一个直切题目核心的问句不仅能显示你对文题的正确把握,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文章的深层次。

2009年广东省高考作文是: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一位考生开头这样写道:“常识是什么?常识是大家都知道切开的苹果久置后会变黄, 是大家都明白蜻蜓低飞意味着将要下雨, 也是人所共知的尊老爱幼。但我对常识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开篇用“常识是什么”设问, 并用三个排比句回答。设问之后的回答, 直截了当, 提出了不同于一般人的新颖见地。这样的开头能吊足阅卷者的胃口, 使之自然而然地有阅读下文的兴趣, 为获得高分创造了条件。

清代文艺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场中作文, 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 开卷之初, 当以奇名夺目, 使之一见而惊, 不放弃去, 此之一法也。”可见把作文开头写好有多么重要, 如何能迅速把阅卷者的目光给牢牢抓住, 值得我们对开篇的修辞下一番苦工。

篇14:例析高考作文的亮丽开头

1.开门见山,点破文意

世界千变万化,疑问层出不穷,答案也同样是丰富多彩的。(摘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这个开头,直指文题,不枝不蔓,一语破的。

2.诠释概念,确定文意

一朵紫罗兰被践踏,它却将芬芳留在那双脚上,这就是包容。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每种生活都免不了苦难,但有人仍能够含葩敛翅晏然而处,这就是包容。包容苦难,包容你所遭遇的苦难、折磨、痛苦,你就会感到生命道路的两旁,困难固然有,而更多的是花香;荆棘固然在,而更多的是山风猎猎,是海浪沧沧。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在风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自己的盛夏,这就是对包容的最好诠释。(摘自《包容》)

文题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出现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直接反映作者的才识见解,决定文章立意的高度。理解透彻、深入、独特,文章的灵魂就灿烂;理解肤浅甚至错误,全文恐怕也会走入歧途。本文首段就以形象的语言对“包容”这一概念作出了深刻的诠释。

3.质疑问难,引出文意

大海汹涌,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日出日落纵然仰望苍穹,高声呼啸万籁星辰,夫子云:天何言哉?

生命之道,大道至简大智无声,方自成博大,自现精华。人,匆忙而过,有谁读得懂自然空然无求的境界?(摘自《天道无言》)

文章在开头采用质问的形式暗含观点,引出文意。此开头描写了大自然变化无端的景象,然后以“天何言哉”发问,引起读者对自然真理的探索。而后,作者提出“生命之道,大道至简,大智无声”,自然是“空然无求”的,可有谁读得懂这一境界呢?以此问句,引起对下文的苏东坡、陶渊明等事例的叙述。

4.评述现象,破解文意

有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于是,相信别人,让别人来决定自己。有人说:“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于是闭目塞听,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看似是不可统一的矛盾双方,但二者却有统一的一面,它们正如我们的左膀与右臂,缺一不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别人。(摘自《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本文的开头从评述现象入手,先举出两种人的观点,再加以否定,在简略的评析中,表明作者态度。能否从两种对立的观点中找到统一的角度呢?这恰恰是“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这一话题的重点,强调“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别人”。

5.摄取画面,定格文意

在一次运动会上,有三个孩子同时在白色的跑道上奔跑,忽然,三个孩子都同时跌倒了,站在一旁观看孩子们比赛的三位妈妈也不约而同地跑过来:第一个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满脸尘土,爱怜地说道:“来,宝贝!妈妈和你一起跑!”第二个妈妈看到倒在地上的儿子,满脸怒气地说:“不能跑就别逞这个能,瞧这样!”第三个妈妈用手轻轻拍了一拍儿子的肩膀,说道:“孩子,摔倒了不可怕,站起来,继续向前跑!你能很好地跑完全程。”(摘自高考辽宁卷作文《我能》)

本文开头摄取的画面,聚焦在面对孩子的跌倒三位妈妈不同的反应。这个画面将文意定格在“教育方式上”,这样,“让孩子树立起自信”的中心就呼之欲出了。

6.引用诗词,映衬文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着如此丰富的蕴含,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摘自《所欲有胜于生者》)

文章开头的引用,紧扣话题“心灵的选择”,突出前贤们的“选择”意义之崇高和伟大,映衬了文章。

上一篇:公司驾驶员2011年度服务质量问卷调查及征求意见表下一篇:美丽的山城夜色的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