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发展工作计划

2024-06-08

能源发展工作计划(共6篇)

篇1:能源发展工作计划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继续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调整能源结构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十五”能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内容包括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的分析、“十五”发展战略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政策措施。

一、能源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经过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源 “瓶颈”制约大大缓解,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基本适应了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能源产量迅速增加。XX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预计为10.89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原煤产量1996年曾达到13.97亿吨,国家对小煤窑进行压产后,XX年的产量为9.98亿吨;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由1990年的1.38亿吨和153亿立方米增加到XX年的1.63亿吨和270亿立方米;发电量由1990年的6212亿千瓦时上升到XX年的1350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由1990年的1267亿千瓦时上升到XX年的2400亿千瓦时。核电从无到有,XX年核电发电量164亿千瓦时;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的生产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源产量的迅速增长,使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总体上趋于缓和。

2、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消费量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76.2%降为XX年的61.03%;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的比重逐步提高,由1990年的23.8%上升为XX年的38.97%。在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生产量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19.0%、2.0%、4.8%上升为XX年的20.94%、3.3%和9.64%,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优质能源生产比重有所提高。能源结构的调整,为提高我国能源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改善大气环境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3、能源工业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九五”时期我国煤炭工业基本建设速度虽然较“八五”时期放缓,但仍然开工建设了山西平朔安家岭1500万吨大型露天煤矿等一批矿井;天然气建设步伐加快,投产了南海崖城13-1气田及至香港管线,陕甘宁气田及至北京、西安、银川管线等项目;电力建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长江三峡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四川二滩水电站投产,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大规模展开;以国产化率不断提高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为依托的“乘风计划”和为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的“光明工程”都取得了初步进展。

4、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煤炭工业已具备设计、施工、装备及管理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区的能力。综合机械化采煤和运输设备以及强力胶带输送机等现代化成套设备大量使用,并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年产500万吨以上的工作面。

石油工业已形成从科学研究、勘探开发、地面工程建设到装备制造的完整体系。复杂断块油气勘探、油田早期注水分层开采、高含水油田稳油控水开发、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复杂断块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原油加工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电力工业已基本掌握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和500千伏交直流输变电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技术;具备了修筑240米双曲拱坝、180米级各类大坝及施工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能力;电网运行初步实现了自动化、现代化管理。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进入了以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和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

能源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证,而且有力地带动了国内机械制造、电子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民族工业进步做出了贡献。

5、能源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煤炭工业将九十四个原国有重点煤矿以及企事业单位全部下放地方政府管理。煤价基本放开,煤炭生产、运输和销售全面进入了市场。煤炭工业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国有重点煤矿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公司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一批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国有煤炭企业关闭破产工作开始实施。

石油天然气工业重组了石油、石化两大公司,实行勘探开发、加工利用、内外贸一体化,两大公司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进行分离,并成功地在海外上市。原油、成品油价格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电力工业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确立了“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国家监管” 的改革目标,并在部分省市进行改革试点。

通过改革,中国能源行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管理体制和价格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为今后发展创造了条件。

6、节能工作成绩显著。在“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方针指导下,我国节能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九五”时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30%,预计由1995年的3.97吨标准煤下降到XX年的2.77吨标准煤;年节能率达到7.2%,节能率居世界前列,节约和少用能源4.1亿吨标准煤左右。

(二)能源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能源发展虽然获得了长足进步,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仍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些矛盾在新的形势下显得更加突出。

1、随着能源供求总量矛盾的缓和,结构性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成为制约能源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能源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能源供应不足。由于长期能源紧张的历史状况,造成了能源工业发展“重能力增长,忽视质量结构优化”的倾向。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过高,特别是煤炭直接用于终端消费的比例过大;石油受资源条件限制,近年来产量徘徊不前,国内供需缺口越来越大,1993年起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过低;水电开发程度低,只有18.5%,西部丰富的水能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煤层气、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刚刚起步,其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能源行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结构失调。煤炭工业采掘能力很大,但洗选、型煤、配煤和水煤浆等发展缓慢。石油工业新增可采储量无法满足产量增长的需要,储采比下降。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较快,但下游市场开发缓慢,生产及输送管道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电力工业发电、输电和配电结构矛盾突出,高压输电网发展滞后于电源建设,导致网架结构弱、输电能力不足、运行可靠性低;城乡配电网建设滞后,制约了生产用电的合理增长,影响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火电无序发展,火电设备单机容量过小,造成能源效率低下。

2、能源工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我国能源工业现代化程度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鉴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特点,洁净煤技术开发和应用落后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煤层气地面开采、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加压流化床锅炉及煤气化整体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等刚刚起步,急需加快开发利用步伐。

3、能源工业管理体制还远远不能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国有煤炭企业历史形成的人员多、包袱重、效率低和竞争力差的问题依然存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机制尚未真正确立。石油天然气工业独家垄断的格局虽然已经打破,但竞争机制还远未形成。电力工业垄断体制没有打破,地方和行业保护主义造成的市场壁垒还十分严重,公平竞争难以实现,电力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另外,在管理方面,电价过高且管理混乱,层层加价收费等现象还没有完全纠正,电力紧张时期制订的一些限制和惩罚用电的措施还没有及时改变,抑制了电力市场的开拓。、节能提效工作亟待加强。

尽管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必须看到:我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效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高耗能产品能源单耗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40%左右,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而目前节能提效工作在思想观念、政策引导和宏观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薄弱,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三)“十五”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

1、经济全球化趋势,特别是加入wto将给我国能源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流,为我们利用国际能源资源和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随着我国加入wto,开拓海外能源市场的外部阻力会逐步减小,发展的机遇增多、空间扩大。同时,随着我国进口石油数量的不断增加,国际突发事件和国际石油市场的剧烈波动对我国石油的安全供应将产生重大影响。此外,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能源勘探、设计、生产、设备制造和服务等方面的企业将承受更大的国外竞争压力。

2、国民经济变化趋势将对能源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十五”期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将稳定上升;另一方面,由于今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是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所以,未来一段时期,能源需求弹性系数将处于较低水平,预计“十五”期间为0.4 左右,我国能源需求增长的压力相对减小,为能源结构的调整提供了较大空间。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能源发展与保护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未来能源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逐步降低用于终端消费煤炭的比重,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十五”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选择。

二、“十五”能源发展的战略和主要目标

(一)“十五”能源发展战略

“十五”期间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加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十五”能源发展战略是:“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把优化能源结构作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西部开发”。

保障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从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出发,在“十五”乃至更长的历史时期内,必须继续坚持基本立足国内供应的方针,煤炭作为能源主体的地位不会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十五”期间应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充分重视建立与国力相适应的石油战略储备,实现进口能源渠道多元化,开发石油替代和节约技术,保证油气供应。

优化能源结构: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清洁能源的迫切要求,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我国一次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和水电等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的比重,减少煤炭终端消费的数量。同时,要抓住能源供应缓和的历史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能源各行业的结构调整工作,实现均衡发展,提高能源工业总体发展水平。

提高能源效率:针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人均资源贫乏的现实,要在继续坚持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把提高能源效率放到重要位置,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技术进步,发挥市场作用,促进提高能源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面对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发展对大气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开发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避免和减少能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促进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加快西部开发: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西部能源资源优势,在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光明工程”等的实施。

分行业发展方针是:

煤炭工业:大力调整煤炭工业结构,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调整煤炭建设布局,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提高煤炭工业整体素质,积极扩大煤炭出口。

大力调整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生产企业结构,继续关闭非法开采和布局不合理以及资源浪费严重、缺乏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破产一批资源枯竭、扭亏无望的煤矿,充分发挥大矿生产能力;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发展煤炭深加工与非煤产业,限制和淘汰高灰高硫煤炭生产。

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通过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型煤、动力配煤、水煤浆、煤炭气化和液化等洁净煤技术,逐步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把推动煤炭液化技术产业化,开发石油替代资源作为“十五”乃至更长时期的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调整煤炭建设布局: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小煤矿,关闭资源枯竭、扭亏无望和高硫煤矿所腾出的市场空间,重点安排好有效益的在建项目。考虑到煤矿建设周期长,为保证“xxx”及以后的煤炭供应,同时防止小煤窑的再度扩张,要适时开工建设一些资源条件优越、预期经济效益高的能力接续和人员安置型项目,以改善老矿区的经济效益,维护矿区社会稳定。

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增加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投入,积极扩大对外合作,建立和完善支持煤层气发展的产业政策,使煤层气开发有较大的突破,初步形成新兴的煤层气产业。

全面提高煤炭工业整体素质:通过大规模的资产重组、联合以及技术改造提高单井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

积极扩大煤炭出口:努力保持现有出口规模和稳定传统用户,大力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增加煤炭出口。

石油天然气工业:加强勘探、经济开发、油气并举、扩大开放、建立储备。

加强勘探:继续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力度,保证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的持续增长,为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资源基础。

经济开发:加强管理,运用新技术,降低成本。对新油气田开发要优化总体开发方案,加强技术经济论证,切实把“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落到实处。

油气并举:在继续加强石油勘探开发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增加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同步加快输气管道和下游利用项目建设及市场开拓工作。

扩大开放:继续扩大石油天然气对外合作,吸引外资来我国进行风险勘探和合作开发;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海外石油天然气开发和进口石油天然气工作,逐步形成“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格局。

建立储备:为保证石油安全供应、提高政府调控国内石油市场的能力,要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制度,逐步形成我国完备的石油储备体系。“十五”期间要争取建成一定规模的国家战略储备能力,同时,鼓励企业扩大储备。另外,油气进口要做到方式多样化、地域多元化,提高抗风险能力。

电力工业:加快体制改革,重点加强电网建设,积极发展水电,优化火电结构,适当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发电。

加快体制改革: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引入竞争机制,由市场配置资源,由供需决定价格。进一步加快体制创新步伐,为电力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重点加强电网建设:“十五”期间,在继续安排好农网城网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紧建设北、中、南三个输电通道,形成“西电东送”的基本格局;二是重点发展跨省、跨地区输电线路,积极推进区域电网互联和全国联网进程,初步完成不同来水特点流域电网之间、不同峰谷时段电网之间的联系,实现电量补偿调度,装机互为备用,提高供电质量,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三是加强区域内主干电网建设;四是同步建设电网二次系统。

积极发展水电: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水能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根据西部大开发和电源结构调整的需要,优先安排调节性能好、水能指标优越的大中型水电站和流域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在电网供电能力不足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发小型水电站;在水能资源缺乏、电网调峰困难的地区安排一些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

优化火电结构:根据我国以煤为主的电力结构特点,“十五”期间要高度重视火电结构调整工作。首先有计划按步骤地关停超过经济寿命的小火电,提高大机组的比重。第二,推进超临界国产化、洁净煤发电示范工程建设,以促进电力产业技术升级;第三,对已运行的燃煤机组逐步安装环保设施,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第四,在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天然气资源的开发进展,适当建设天然气发电项目;第五,在缺水地区,研究启动大型空冷机组试点工程。

适当发展核电、加快核电国产化:充分利用我国已经形成的核电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能力,以我为主、中外合作,以有竞争力的电价为目标,实现核电国产化。同时,积极支持我国自行开发新一代核电站工作,为“xxx”及以后核电的发展奠定基础。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新能源开发当作实施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在资源条件好、具备并网条件的地区,发展大型并网风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同时,以“乘风计划”为龙头,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实现风电设备国产化并形成产业。

继续加快农村能源商品化进程,在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大力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风柴蓄独立供电系统和生物质能转化、地热、小水电、薪炭林等。

能效:“十五”期间,要在继续坚持合理使用资源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能源生产和消费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来。要不断完善节能提效法规体系建设,加强执法监督;制定能效标准和规范,强制淘汰高耗低效产品,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重点抓好高耗能产业和产品的节能工作,系统更新落后的高耗能装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把节约石油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采取各种措施,抑制不合理的石油消费。

(二)“十五”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及2013年远景设想

1、“十五”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能源总量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能源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能源效率、效益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能源设计、装备制造、建设和运营体系;中西部能源开发取得明显进展。

预计到XX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达到13.2亿吨标准煤,比XX年增加2.2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11.7亿吨,增加约1.72亿吨,年均增长3.23%;石油1.65亿吨,与XX年基本持平;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增加23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3.19%;水电3558亿千瓦时,增加1158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38%;核电等600亿千瓦时,增加436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9.67%。

到XX年,全国发电装机达到3.7亿千瓦、年发电量173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2%和5.08%。

能源结构 XX年与XX年相比,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下降3.88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比例达到17.88%,提高约5.6个百分点。

煤炭结构 到XX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50%,比XX年预计提高20个百分点。

石油天然气结构 到XX年,力争使石油储采比稳中有升;天然气市场开发取得显著进展,使上游生产和输送能力基本上得到发挥。

电力结构 发输配比例趋于合理,农网、城网的建设与改造基本完成,跨区送电以及区域电网互联取得明显进展。在发电环节,水电、气电、核电和洁净煤发电等清洁电力在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31%,比“九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火电装机中,完成对超期服役,特别是单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凝汽常规燃煤、燃油机组的关停工作,争取“十五”期间完成1420万千瓦的关停目标,使30万千瓦及以上的大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由XX年的38%,提高到“十五”末的50%左右,使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从XX年的394克标准煤,减少到XX年的380克标准煤。

能源效率、效益 到XX年全国能源效率达到 36%,比1997年提高4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5—17%,总节能量3.0—3.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以碳计算)1.5亿吨左右。

体制改革 到XX年,电力工业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国家监管”体制;煤炭、石油天然气企业基本完成向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渡。

中西部开发 “十五”期间要结合西部大开发的总体布署,制定西部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力争在“西部油气基地”和“西部电力基地”建设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同时,结合资源条件,通过大力发展小水电、风力及太阳能发电,基本解决偏远贫困农村无电乡镇用电问题。2、2013年能源发展远景设想。

在“十五”发展的基础上,到2013年,我国能源工业在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能源结构调整将取得历史性进步;能源效率、效益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能源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工业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十五”能源发展重点

(一)煤炭

煤矿建设 按照产需基本平衡的原则,“十五”期间煤矿建设的主要考虑是:对保留的小煤矿进行技术改造,使其上规模、上档次。重点建设好在建大中型煤矿项目,抓好神府东胜、平朔、平顶山和盘江等6455万吨续建煤矿项目的建设,使其尽快建成投产。对现有大中型煤矿中部分资源较丰富、煤质优良的矿井,实施技术改造。预计“十五”期间,续建煤矿全部建成投产和部分现有煤矿经过改造后,XX年大中型煤矿生产能力可达到9亿吨左右。

(三)电力

城乡配电网建设与改造 “十五”期间,要继续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方案,完成全国2400个县、1900亿元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理顺农电管理体制,降低损耗,提高供电能力与质量,实现城乡用电同价,在此基础上,“十五”期间还要根据小城镇建设的需要,进一步作好县城和乡镇电网的规划与建设。

城网建设与改造工作要在作好规划的基础上,完成全国270个地级以上城市、1280亿元的城网改造工程,逐步在重要城市实现电网的双环网结构,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区电缆化比例,同时,要加强中低压配电网络的改造,基本实现一户一表。

输电网建设与改造 根据逐步形成北、中、南三个跨区互联电网的总体设想,结合近期“西电东送”的需要,“十五”期间,跨区送电和联网工程建设计划新增500千伏交流线路2500公里、直流线路4345公里。

水电建设 根据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在确保不恶化生态环境和电力市场落实的前提下,优先发展西部地区调节性能好、水能指标优越的大中型水电站和流域综合开发项目,如南部通道的澜沧江小湾水电站、红水河龙滩水电站,中部通道的长江三峡水电站,北部通道的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等。在水能资源贫乏、系统峰谷差大和电网调峰能力弱的华东及华北等地区,选择经济技术条件好的站址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安排好水能资源的普查和河流资源规划等前期工作,为水电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创造条件。“十五”期间,水电新开工规模约为2730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电站740万千瓦;共计投产1274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电站110万千瓦。

火电建设 根据电力平衡测算,尽管个别地区到“十五”末期电力仍会相对富裕,但从全国来看,在消化了在建项目投产能力和关停1420万千瓦小火电的前提下,仍需开工并投产火电约2570万千瓦。优先建设大型超临界机组国产化和洁净煤发电依托项目,“西气东输”燃气电站及“西电东送”坑口电站项目等。为“xxx”及以后电力增长需要,必须做好前期工作并适时在“十五”后期开工的项目主要有山西、内蒙和贵州等地的“西电东送”项目,天然气开发配套燃气电站项目,以及必要的水火调剂和调峰项目等。这些项目将根据未来电力市场变化情况,在“十五”执行过程中适时进行调整。

核电建设 在抓好在建核电项目的基础上,“十五”期间,择机开工建设核电国产化依托项目。

(四)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继续实施“乘风计划”,加速风电设备国产化步伐。主要安排建设新疆、内蒙、河北、吉林、辽宁、湖北和广东等地的风电场,建设规模约50万千瓦。选择条件适宜的大型风力田,实施国际招标,建设大型风电场示范工程。同时,结合“乘风计划”的实施,千方百计提高我国大型风机自主研制开发能力,努力降低风电成本,使风机国产化率从目前的40%提高到“十五”末期的70%。

加速推进“光明工程”,基本解决无电地区的人民用电问题。“十五”期间,要根据“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通过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设施的建设,力争使800万无电人口的人均装机容量达到100瓦的水平。

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工作。“十五”期间,要继续加大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力度,为促进农村能源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作出贡献。

(五)能效

实施“电机系统节能”计划。目前,我国有70%的电机只相当于国际50年代的技术水平,电机驱动系统能效比国外低20%左右,节能潜力巨大。“十五”期间,要通过“电机系统节能”计划的实施,实现年节电1000亿千瓦时。

实施重点耗能行业节能示范工程。计划在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和石化等行业创办节能示范工厂,通过对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全面改造和大量使用节能材料,实现系统节能,带动全国节能提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在城市推广“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和热电煤气三联供。在北京、上海和成都等有条件的城市开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试点,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

四、“十五”能源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源工业管理体制,为能源工业发展提供体制保证。

不断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是当前保证和促进能源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十五”期间,要在继续深化煤炭、石油天然气工业改革的同时,把电力体制改革作为能源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

根据国际上电力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尽快完成电力行业的资产重组,形成“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国家监管”的基本格局。“十五”期间,初步建成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行政措施的能源发展宏观调控体系。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并适当提高现有与能源生产和消费有关的排污收费标准,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淘汰小火电等技术陈旧、效率低下的产能、用能设备;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令行禁止。

价格及收费政策 电力方面,由于国内电价已接近或超过国际平均水平,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特别是高耗能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应采取措施降低我国电价水平。在实行竞价上网办法之前,要及时对已完成还本付息的电厂重新核定电价;违反国家建设程序的电厂不能享受还本付息电价政策;不再批准任何以资产重组名义涨价筹资的项目;推广丰枯、峰谷分时电价;取消各种限制用电的措施;继续清理整顿电价中的乱摊派、乱加价、乱收费,降低电价水平,开拓电力市场。另外,对新能源发电要实行优惠上网电价,适时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支持其尽快发展。在煤炭方面,要降低煤炭出口的铁路运输费用和港杂费用,统一出口煤和内销煤的收费标准,调动企业出口煤炭的积极性。在石油天然气方面,对进入开发后期的老油气田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对天然气价格机制进行改革,取消双轨制,实行气价并轨,同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

税收及贴息政策 根据税收政策要有利于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精神,要研究制定促进水电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和贴息政策,如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等。

行政措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那些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仍需保留一些行政手段。如强制关闭小火电、小煤窑,强制淘汰高耗低效用能产品等。

(三)积极研究制定加快中西部能源开发的政策措施,保证和促进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实现。

促进中西部能源先行的关键是政策倾斜和市场培育,“十五”期间国家要研究制定针对中西部地区的具体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延长贷款期限、对贷款进行贴息和增加中央资本金注入等一整套鼓励扶持政策,吸引外资和东部地区的资金向中西部转移。同时,要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促进中西部能源向东部地区的输送。

(五)积极支持海外油气基地的开发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进口石油的数量将持续增加,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开发海外油气基地是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举措。为此,国家应当对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给予积极的扶持政策,如对运往国内加工利用的海外份额油应取消或优先获得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和信贷支持等。

(六)进一步落实《节能法》,提高能源效率。

加大科研投入,对那些量大面广的节能技术进行研究、示范与推广。明确制定和实施新增能力的设备能效标准,出台主要民用耗能产品的能效标准。实施大型的节能示范工程,引导消费行为,对节能成效比较显著的设备和产品推行政府采购。

篇2:能源发展工作计划

泰安市物价局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落实对新能源产业的价格扶持政策为主要目标,较好的完成了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我们在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有:

一是根据肥城昌盛特种石墨有限公司提供的成本材料,经调查研究并报省局批准后,批复了其2×1.2万千瓦废气余热发电机组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4105元,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二是在收悉市公共交通公司提交的《关于对空调公交车票价问题的请示》后,根据其成本资料,并结合我市实际,批复了公交公司新上新能源空调公交车票价。

三是我局依据国家政策落实了新泰正大生物质发电项

目2010年1-9月份发电补贴1891万元,泰安中科环保垃圾发电项目2010年7-12月份发电补贴318万元。

四是下发了《山东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完善扶持光伏发电发展价格政策的通知》。

明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继续落实新能源产业价格扶持

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落实好国家、省电价补贴。对其他新能源开发利用涉及的价格,按照有利于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同时积极配合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联席会议的其他单位,抓好2011年发展全市新能源工作,为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3:能源发展工作计划

控制消费总量保障能源安全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伴随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 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问题不断凸显。行动计划提出, 要重点实施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四大战略。

节约优先战略, 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效率,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行动计划明确, 到2020年,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 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我国能源消费占全球总量的21.5%, 创造了全球GDP的12.3%, 但单位GDP能耗非常高。按照到2020年不超过48亿吨标准煤的目标, 今后几年必须把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年增幅控制在3.5%以下。与此同时,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日趋突出, 能源对外依存度加大。目前, 我国已成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铀资源全品种的净进口国, 石油对外依存度近60%,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30%。为此, 行动计划明确, 到2020年, 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2亿吨标准煤, 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85%左右。

控制煤炭消费优化能源结构

当前, 我国能源结构性矛盾凸显。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开发利用方式粗放, 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前列。为此, 行动计划提出, 要积极发展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 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到2020年,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 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 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在控制煤炭消费方面, 行动计划特别明确, 要削减京津冀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煤炭消费总量。到2020年, 京津冀鲁四省市煤炭消费比2012年净削减1亿吨,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是建立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制度保障。推动能源体制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快和完善能源监管体制以及环境监管体制, 提高能源监管的有效性和效率, 促进能源市场有效竞争, 维护公正市场秩序。

行动计划提出, 要推进能源价格改革。推进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 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天然气井口价格及销售价格、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由市场形成, 输配电价和油气管输价格由政府定价。同时,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 推动供求双方直接交易, 构建竞争性电力交易市场。

篇4:能源发展工作计划

【本刊讯】 3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及时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努尔·白克力主持会议并就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努力做好新时期能源工作提出工作要求。

努尔·白克力强调,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部署,2016年计划报告对今年的能源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完成各项计划,实现预期目标,能源系统必须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突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把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多策并举去产能,嚴格控制煤炭新增产能和煤电新开工规模,研究建立市场预警、调控机制,优化高耗能产业和能源开发布局,提高西部地区能源就地消纳比例;二是加大力度调结构,积极发展水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着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稳步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积极推动地热能、生物质能发展,加大页岩气、煤层气、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增强绿色发展后劲;三是精准发力补短板,加快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继续推进电网油气管网工程,启动能源系统调峰能力建设工程,精准实施能源民生工程;四是攻坚克难谋创新,着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发展模式创新;五是务实高效促开放,依托重点工程项目推动核电“走出去”,扩大常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拓展新能源装备出口,积极拓展海外油气合作。

努尔·白克力还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篇5:能源发展工作计划

中电投东北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在集团公司和东北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目前有北票北塔子、大连驼山、赤峰亿合公和煤窑山四个风电厂投产发电,装机台数229台,运行容量29.74万千瓦,资产总额20.8亿元。我公司在风电厂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积极推行标准化作业 由于风电行业规模发展时间较短,各项标准相对不够完善,而且风电厂存在地理位置偏僻、机组分散、运行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使风电机组检修维护作业存在很多困难。为此,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适用于风电厂的检修维护模式和管理方法。首先,我们从建章立制做起,编制并修订了符合风电厂特点的21项安全管理制度和27项生产管理制度,制定了风电厂防雷、防汛、防暴风雪等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反事故措施。其次,做好风电厂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要求,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同时,参照中电投东北公司下发的《火电机组检修标准化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风电厂检修项目计划,提前做好检修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执行检修文件包制度,严格执行风机半年检和全年检的项目清单,为提高风机设备维护、健康水平奠定基础。

二、加强风机运行指标分析和维护消缺管理 通过对发电量、可利用率、平均风速等统计指标的统计分析,并把风机频发的故障作为分析的重点,逐步积累风机运行维护经验。其中,发电量的多少是衡量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影响发电量的因素主要包括风资源情况、机组性能情况、电网情况等多种因素,风资源情况是最主要因素,但是一经选址,一个风场的风资源状况就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这就使得机组性能、机组可利用率、风电场运行维护水平成了决定一个风电场出力的主要因素。

1.各风厂年利用小时指标 2010年,北塔子风电厂利用小时为2409小时,亿合公风电厂利用小时为2432小时,驼山风电厂利用小时为2434小时,煤窑山风电厂利用小时为497小时。

2.发电量指标分析(以北塔子风电厂为例)

2009年11-2010年10月份月度发电量统计图表由上图可以看出北塔子风电厂2009年11月和12月以及2010年1月份的发电量较多,都接近或者超过1200万度,原因之一是风厂每年的11、12月份以及来年的1月份是秋、冬季大风期,风力比较大,每月大风天数相比较其它几个月份也要多,所以发电量自然较多。原因之二是11、12月天气比较冷,空气密度大,风速一定的情况下发电量较多。原因三是11,12月以及10年1月基本没有定检定修任务耽误发电量,所以发电量较多。由发电量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看出,2010年2月份的发电量相对来说较少,原因是辽西的2月份已经进入深冬,气温虽然很低,但是风力较小,大风天气也较少,等到3月份的时候气温上升,开始换季,这个时候风力才重新上去了。从4月份开始各月份的发电量开始减少,原因是项目现场大风期已过,而且5月下旬开始变桨柜支架改造和全年检修影响了部分发电量。

7、8月份则降到最低,夏天枯风季节,风机的发电量较少。

3.可利用率指标分析机组的可利用率是反映机组日常运行情况和维护工作完成情况的最基本的体现,它的高低基本不受风电厂外部气候环境条件影响,在客观上反映机组的真实运行情况。2010年风机可利用率指标为:北塔子风电厂:机组可利用率计划完成97%,实际完成值为97.45%,比计划值高0.45%。亿合公风电厂:机组可利用率计划完成97%,实际完成值为93.67%,比计划值低3.33%,主要原因为风机定检和变桨系统改造影响。驼山风电厂:机组可利用率计划完成97%,实际完成值为94.76%,比计划值低2.24%,主要原因为年初机组调试、消缺影响。下面我们以北塔子风厂2009年11月-2010年10月机组的可利用

率情况进行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全年可利用率都较高,都超过了96%,这与现场维护人员处理故障及时、备件按时到货是分不开的,但是仍然有几个月份可利用率偏低,原因分析如下: 8月可利用率偏低,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2月份机组连续发生了几起螺栓断裂事故,因为取断裂螺栓是一个比较耗时的工作,所以影响了风机的可利用率;另一方面3月份可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3月13日3号集电线路的通讯交换机损坏,因为故障发生在晚上加上现场人员缺乏处理通讯故障的经验,导致延误了故障处理的时间,造成可利用率较低。5、6、7三个月份的可利用率较低的原因是:一方面这三个月份项目现场在进行全年检修和变桨柜支架改造,工作时间比较长影响了机组的可利用率;另一方面夏季雷雨天气比较多,影响了风机故障的及时处理。

三、通过备件消耗分析 强化备品管理 1.大型零部件更换分析(以大连驼山风电厂为例)大连驼山风电厂大型零部件更换统计表

比例图:

大型零部件更换分析:根据更换的大部件及结果来看,变桨电机和伺服驱动器、滑环更换较多。其他大部件更换较少。

(1)变桨电机更换数量较多,共10台,此故障主要是LM叶片胶粒较多,LUST变桨系统内的4K5继电器由于胶粒卡住继电器,致变桨电机一直处于刹车状态运转,最终导致其坏掉。

(2)滑环更换频率较高,对机组的影响比较大,机组主要是报41号子站总线故障,导致变桨通讯不通,怀疑滑环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更换频率较高,这样一来对机组的可利用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伺服驱动器更换较多,主要原因是LUST变桨系统的散热效果不够好,伺服驱动器常常因为其散热风扇坏掉导致其报过温故障,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胶粒卡死风扇,另一方面伺服驱动器的本身存在一定问题。这样一来致机组频频报此故障。备品备件分析

大连驼山风电厂备品备件消耗统计表

3.做好下一阶段备件消耗量预测根据以往备件消耗情况和机组的健康状况做备件的预测,大部件的预测可以根据每台机组的运行情况分别预测后汇总统计。消耗量预测信息表

四、几种典型故障的处理(金风1500型直驱机组)

1.变流器超温问题的处理:将Switch变流器网侧额定线电压调至707V左右,网侧线电压在700V以下,进一步降低并网电流,降低变流器升温;将所有Switch变流器网侧逆变单元(1U1)的开关调制频率从3.6HZ降至3.0HZ;检查水冷系统的户外散热器是否存在堵塞现象,如发现需及时进行清理,同时将户外散热器使用的旧式密封性防盗房更换为钢丝网防盗装置;检查运行机组水冷压力,缺水状态机组及时补水,避免因流量不足造成过温。

2.液压油位低故障:故障分析:液压油位过低;油位计的常开辅助触点故障;信号贿赂的接线故障。处理措施及结果:

(1)液压油位过低:此情况下应认真检查各个液压油路,和轮毂内的叶尖油管,液压缸和四通接头等部位,找出漏油点,进行有效处理,并重新加注液压油。

(2)油位计的常开辅助触点故障:油位计的辅助触点接触不实,可更换液压油位计三.信号贿赂的接线故障;信号回路接线松动或者脱落,导致24V反馈信号丢失,此情况下,可以通过测量回路各个接点的电压情况来找断电情况。

3.PLC死机、PLC通讯故障、FTP无法登陆现象的处理措施:检查1.5MW机组的防火墙是否启用,信任IP地址是否设置;当出现FTP无法访问、PLC死机及PLC通讯故障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在PLC中添加A***ogger工具软件。当出现FTP无法登陆和PLC死机、通讯故障时第一时间拷贝记录文件。

4.超级电容故障:故障分析:

(1)超级电容本身坏掉;(2)超级电容快容坏掉;(3)三相电力测量模块坏掉;(4)直流充电器及其回路坏掉。处理措施及结果:(1)用万用表电容柜上面四组超级电容电压,发现超级电容电压正常,超级电容没有问题。(2)检测KL3403-0010端子的电压发现电压正常,确定目前电压检测没有问题。(3)用万用表检测直流充电电源的输入于输出,AC500没有问题。(4)采用制表法对故障B文件进行绘图会发现如下图所示的状态,很容易看出来电压有明显的跌落。可以判断三相电力测量模块出现问题,更换此模块后机组恢复正常运转。超级电容故障分析图

5.变桨位置比较故障:故障分析:(1)冗余旋转编码器齿轮打滑,未连接紧固;(2)冗余旋转编码器内部电路损坏,线路接触不实。处理措施及结果:(1)检查冗余旋转编码器的齿轮,检查是否松动打滑;(2)打开旋转编码器检查接线,检查是否有松动现象;(3)通过电脑利用表格对故障的位置进行绘图发现数据有跳变,若有则更换冗余旋转编码器后,机组恢复正常运转。

五、积极探索风电厂技术监督工作思路 在技术监督方面,我们健全了各项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技术监督网络,并按技术监督规程的要求编制技术监督工作计划,积极与电科院进行沟通,积极探讨适用于风电厂技术监督工作的管理模式,各风厂已经定期开展了主变绝缘油色谱分析等日常监督工作,有效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措施近期,国内风电企业因主机质量问题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甚至发生风机起火、倒塌事故。比较国外风电机组的运行经验,兆瓦级以上机组发生故障比例最高的时期是安装后第二年和第三年,质保期结束后的运行维护工作将面临严峻考验。

篇6:能源发展工作计划

杭政办函〔2009〕330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经委拟订的《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09-2013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09-2013年)

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加快以太阳能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于改变长期以来化石燃料一统天下的格局,有效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为顺应全球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趋势,把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作为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精神,特制定本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期为2009-2013年。

一、行动背景

(一)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近年来,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纷纷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为新能源发展战略,以太阳能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由于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光伏发电过程的无污染、无排放、无噪音等优点,成为最具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应用的热点,最近10年以平均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电转换效率日渐提高,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涌现,生产和应用成本大幅度降低,光伏发电有望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我国抓紧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

2007年,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预期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达到180万千瓦。根据当前的新形势,这一规划目标已满足不了现实发展的要求,最近国家正在组织制定《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专家预计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将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超过原计划的5倍。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最高给予20元/瓦的补助。2009年7月16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对单个项目装机容量不低于300kWp的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和产业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给予适当贴息或补助。江苏省已出台《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2009年-2011年)》,浙江省已出台《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

(三)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太阳能光伏产业既属于新能源也属于新材料,是典型的高科技和绿色环保产业。综合自然、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杭州应把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作为打造“天堂硅谷”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机遇,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加快推进,努力形成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打造低碳经济。

二、行动基础

(一)国内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全球光伏发电中的太阳能电池仍然是以晶体硅太阳电池为主,约占市场份额的90%,大面积商品化电池效率单晶硅为16-20%,多晶硅为15-18%。非晶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发展迅速,市场份额约占6-7%,电池效率单节为5-7%,双节在6-8%,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电池效率在8-10%。其他如碲化镉(CdTe)电池、铜铟镓硒(CIGS)电池等已实现商业化,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发展迅速。2008年,全球累计装机容量已接近15GW,当年新增5.6GW,新增装机容量比2007增长132.4%。主要应用国家为德国(5.3GW)、西班牙(3.2GW)、日本(2.1GW)、美国(1.2GW)等。

我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中继风力发电产业之后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2008年,中国光伏产业产值逾千亿,共有11家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国内太阳电池产能和产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产品主要出口国外。但在光电应用领域发展相对迟缓,2006年至2008年,国内累计装机容量约为50MW。而国家启动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和金太阳示范工程建设,将会刺激我国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杭州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比较优势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最近二三年间,杭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储备。据统计,全市涉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企业有38家,主要集中在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杭州经济开发区、萧山区、杭州钱江开发区等地,拱墅区、西湖区、临安市、富阳市、建德市、桐庐县也有部分企业分布。截至2008年,企业已累计投入资金39.19亿元,形成太阳能电池产量约255MW,实现销售产值26.17亿元,利润1.15亿元,税收5001万元,出口交货值3.07亿美元。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开端良好。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开端良好,社会各界对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特别是民营企业纷纷涉足,投资热情很高。高新区、经开区、萧山区、钱江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陆续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正泰太阳能在2008年形成10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的基础上,今年6月份30MW的非晶微晶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线投产。舒奇蒙能源、万向太阳能、天裕光能等一批龙头企业迅速成长,矽昶绿能源1000吨6N太阳能多晶硅原料生产线也将于今年建成投产。

2、产业链比较完整,规模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围绕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工业硅提炼、硅提纯、硅棒/硅锭制造、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片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太阳能薄膜电池研究与生产、光伏发电系统组件与应用、相关专业配套设备(材料)制造等,我市均有企业涉足,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在太阳能单、多晶硅材料研发生产方面有舒奇蒙能源、集美新材料、富迪光电等企业;在太阳能电池和薄膜电池生产方面有正泰太阳能、万向太阳能、绿华能源、龙焱能源、天裕光能等企业;在光伏发电系统组件与应用领域有正泰太阳能、万向太阳能、浙大桑尼能源、舒奇蒙光伏、联龙电子、龙驰幕墙等企业;在太阳能电池背板材料方面,杭州福斯特热熔胶膜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EVA太阳能胶膜生产企业之一,产能2000万平方米,为尚德、赛维等知名企业配套。

3、科研力量雄厚,产学研合作基础良好。杭州市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研究方面具备较强科研力量。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从事硅材料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之一。杭州太能硅业有限公司科研团队,采用物理法硅提纯工艺生产6N级单、多晶硅材料,技术水平国际先进,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中试生产线将于年底试生产。同时,我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大批“海归”团队来杭投资创业。龙焱能源、嘉远格隆等企业从事碲化镉薄膜电池研究开发,喜瑞能源从事单晶硅薄膜电池研究开发、上方能源从事非晶硅薄膜电池设备研究开发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是,杭州光伏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总体上起步较晚,缺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产业发展面临制约。多数企业主要从事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加工业务,分布在产业链两端的企业较少,对整个产业链的带动引领作用有限。二是企业实力偏弱,核心竞争力不突出。我市太阳能光伏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不少企业是近两年从传统行业转型而来,多数在经营管理、资本运作、技术开发以及对光伏产业的了解等方面相对欠缺,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恐难以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相抗衡。三是高端人才缺乏,直接影响企业创新能力。高级专业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到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普遍反映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除了少数海外归国人才外,几乎找不到有一定水平、能解决科研和生产实际问题的中高级科技人才。总体来讲,人才缺乏导致创新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我市太阳能光伏企业的薄弱环节,影响光伏产业继续发展壮大。

三、行动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位一体”的方针,按照“超前规划、加强引导、积极扶持、稳步推进”总体要求,把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作为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抢占产业链高端环节,以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迅速做大产业规模,努力形成区域发展新的竞争优势,打造低碳经济,建设“天堂硅谷”。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体,政策推动。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打造产业核心基地,由点到面逐步拓展。

3、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发挥杭州比较优势,把握产业链特征,积极引导产业均衡发展,努力形成整体竞争优势。控制上游原料产业,确保原材料供应主动权,重点发展高效低成本电池及组件、设备和应用产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4、强化应用,形成特色。以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应用为导向,积极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屋顶、光伏电站、光伏路灯项目,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形成低碳城市特色品牌。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以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推动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力争“三年翻两番,五年上台阶”,把杭州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国际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

2、2011年发展目标

——总量规模翻两番。全市太阳能光伏产业总量力争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60%以上。应用新型工艺的晶体硅原料生产能力达到2000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生产能力达到600MW,产业整体规模在省内保持先进地位。

——龙头企业竞争能力显著提高。加快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年产值超30亿元的企业1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5亿元以上企业8家。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太阳能光伏企业设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晶体硅电池制造工艺、光电转化效率及其制造成本等方面的研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产品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薄膜电池、关键制造装备、应用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杭州地区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争取下降到1.2元/Kwh以下。——应用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加快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以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屋顶、光伏电站、光伏路灯项目等示范项目建设为重点,通过示范项目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建设1MW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电站2座,累计实现太阳能光伏综合应用规模达到40MW,使杭州成为省内绿色能源应用的主要基地。

3、2013年发展目标

全市太阳能光伏产业总量再上新台阶,力争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达到200亿元,应用新型工艺的晶体硅原料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生产能力达到1000MW。建设1MW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电站5座,累计实现太阳能光伏综合应用规模达到70MW,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具有一定地位和竞争力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

四、行动举措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完善从硅料、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到系统集成、电站工程总承包的完整产业链,加强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的研究开发,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实施一批光伏产业重大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努力打造国家级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基地。

(一)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立足我市现有产业基础,以萧山区、高新区、经开区、钱江开发区等为核心,按照完善产业链的要求,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形成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相互协同的产业格局,鼓励和引导光伏企业向开发区、高新技术园集聚,在大江东地区规划建设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加快光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争取形成4个产业规模超40亿元的光伏产业集群。推动西湖区、拱墅区、临安市、富阳市、建德市、桐庐县等区、县(市)由点到面拓展,努力建设杭州国家级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基地。

(二)变“原料为王”为“技术为王”,抢占产业链高端环节

主动把握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链上中下游特征,积极引导产业均衡发展,努力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1、硅材料。重视产业链上游技术密集的多晶硅原料产业发展,积极扶持物理法硅提纯技术的研究开发,尽快形成产业化,鼓励电池及组件龙头企业与资源优势突出的中西部地区合作建立原料基地,确保原材料供应的主动权。对应用传统工艺的高纯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布设新点。

2、硅片、电池及组件。积极鼓励硅片、电池及组件生产龙头企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升电池光电转换率,降低生产成本,做精做强产业链中游。关注硅材料提纯技术的进展情况,适时把握晶体硅电池的发展态势,鼓励发展大面积超薄硅片和浆料回收利用技术,加强对熔铸、剖锭及切割等关键技术创新,提高熔锭容量,降低硅片厚度,减少硅料损耗。加大对高效低成本晶体硅电池及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鼓励发展光电转化率国际领先的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着眼全球光伏技术发展新趋势,大力支持非晶微晶硅薄膜电池、单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CdTe)薄膜电池、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等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争取在薄膜电池领域成为国内领先的生产基地。

3、系统集成与设备。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大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有效引导光伏技术在各方面的运用,以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和集成系统为重点,加强光伏系统集成技术和控制器、逆变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高度重视太阳能光伏生产关键设备制造,加快设备研发,全面实现国产化。

4、配套产品。重视太阳能光伏配套设备、材料及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推进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和平衡调度技术、控制器、逆变器等生产和检测技术、太阳能电池用光伏超白玻璃、背板、EVA膜、封装材料、密封材料、LED太阳能照明器件等配套产业的发展。

(三)扶优扶强,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建设

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龙头骨干企业,着力引进国际一流的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重点引进薄膜电池和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促进高技术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向我市优势区域集中,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成为杭州国家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硅原料领域,积极扶持太能硅业物理法硅提纯技术的研究开发,尽快形成1000吨6N太阳能多晶硅原料产业化生产。加快矽昶绿能源1000吨6N太阳能多晶硅原料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筹建5000吨生产线,确保原材料供应的主动权。

在硅片、电池及组件领域,重点扶持正泰太阳能、万向太阳能、舒奇蒙能源、绿华能源、集美新材料、浙大桑尼、艾诺基等晶体硅电池重点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建成600MW生产能力,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加快推进正泰太阳能、龙焱能源、天裕光能、喜瑞能源、嘉远格隆等薄膜电池项目建设,建成400MW生产能力,形成国内薄膜电池特色基地。

在系统集成与设备领域,重点扶持正泰太阳能、上方能源、浙大桑尼、万向太阳能、杭州太阳能科技、龙驰幕墙、中南幕墙等企业发展,推进光伏技术应用。

在配套产品领域,重点扶持浙大桑尼、福斯特、谐平科技、联龙电子、博新太阳能、国泰密封等企业发展,加快应用产品推广使用。

(四)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推进示范项目建设

围绕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加快发展系统集成装备、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等技术和产品,形成规模制造能力。组织开展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研究,制定建筑领域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设

计、施工、验收等技术标准,确保电网运行安全稳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单位耗能、减少材料损耗、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光伏产品和电站发电成本,推进光伏发电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过渡。

1、根据国家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示范项目”、“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和省实施“百万屋顶发电计划”、“百条道路太阳能照明计划”的要求,2009年实施10MW,其余各年总体安排15MW装机容量(其中争取列入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示范项目”、“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的装机容量为各5MW)。到2013年,累计装机容量争取达到70MW。

2、实施太阳能光伏示范电站,到2011年建成1MW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电站2座,到2013年建成1MW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电站5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国家、省关于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政策,高标准建设大江东地区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推动萧山区、高新区(滨江)、经开区、钱江开发区等新能源产业核心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科学确定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导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推动全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杭州国家级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基地。

(二)加强政策资源整合,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1、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对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一是按照财政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129号)和财政部《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财建〔2009〕397号)的要求,市发改委、建委、财政局、经委、电力局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帮助企业积极向国家争取对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和金太阳示范工程的补助;二是贯彻浙江省《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55号),配合实施“六个一百加一个基地”计划,做好项目申报和计划衔接工作;三是认真实施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

2、整合政策资源向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倾斜。从2009年起五年内,由市财政每年在现有工业和科技相关专项资金中(包括:技术改造[含工业信息化]、新型重化工业、重大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海洋经济、信息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按不低于15%比例安排7000万元资金,各区、县(市)相应配套安排2.1亿元,市和区、县(市)共安排2.8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重大成果产业化和技术改造、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等投入。对新设立的太阳能光伏企业,自投产之日起五年内每年对地方财政贡献超上一部分,由同级财政以项目形式资助给企业。

3、支持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改造。按照《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2009〕3号)精神,对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大企业集团、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技改项目,其资助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个百分点;对列入市重点技术改造计划的项目,可申请贷款贴息,贴息期为一年,其中,市级企业安排的贴息资金,由市财政承担,城区(不含萧山区、余杭区)企业安排的贴息资金,市财政按50%比例承担,萧山区、余杭区及五县(市)企业安排的贴息资金,市财政按25%比例承担。区、县(市)财政必须落实配套贴息资金。

4、市区两级国有投资公司组织实施的工程要有计划推广使用太阳能,费用按规定摊入建设成本。近期首先在地铁、东站枢纽、城东新城、奥博中心及杭师大等重大工程推开。

5、支持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的推广和示范应用。从2010年起,由市财政每年新增安排3000万元资金,建立杭州市太阳能光伏发电推广应用专项资金,各区、县(市)财政按1:1配套安排3000万元,形成全市每年6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杭州市太阳能光伏发电推广应用和示范项目建设。推广应用专项资金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建委和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一是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和全市“阳光屋顶示范工程”的实施,对列入计划的公共建筑(办公楼、专业市场[包括商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文化体育设施等)、工业建筑及大型基础设施,其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推广和示范应用项目,参照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当年下达项目实际补贴标准执行。已列入国家、省级补助的项目,不再享受市级补助。

二是企业在光伏发电上网收益对地方财政所作出的贡献,将以项目资助形式给予支持。

6、争取金融资本支持。积极争取商业银行对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的支持,并商请银行给予贷款优惠利率。商业银行对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的内容,列入市政府对金融机构评价激励考核。

(三)落实配套措施,优化发展环境

1、加强对重点企业、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建立市、区两级领导和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区、县(市)和市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向国家、省有关部门申报重点项目,争取列入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重大专项计划,对事关解决产业发展瓶颈技术的重大项目,优先保证工业用地指标,在政策范围内对各项税费给予优惠。对重点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项目优先列入市、区两级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重点项目计划。

2、加强招商引资,积极拓展市场。以产业链为纽带,着力引进国际一流的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促进高技术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正确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巩固成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订货会,应用电子商务新型营销模式,积极争取国外订单,保持杭州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品出口竞争优势。以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为契机,启动杭州市场,组织一批公共设施应用示范项目,按照“同等优先”原则,推广使用本地产品。以技术、质量、成本、服务等优势,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在自然光照条件较好的中西部地区建立杭州光伏产品应用基地。

3、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积极保持与美国硅谷的技术联系与合作,大力引进海外团队和国内名校团队,解决好引进人才住房等问题。强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的作用,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以浙江大学为技术依托,正泰太阳能等企业为主体,整合太阳能光伏技术资源,组建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研究院。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积极帮助企业申报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

4、拓展融资渠道,缓解企业发展资金困难。积极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组织银企对接,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问题。发挥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引导社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民间资金进入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积极做好企业与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对接,对发展前景看好的项目,跟进投资的比例可达到30%,最高600万元。以正泰太阳能等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政府参与,积极引导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基金,初期规模20亿元,视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可逐步放大到50亿元以上。积极创造条件,做好企业上市工作。

上一篇:IT销售年终总结及计划下一篇:生命的感动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