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局规范管理市场监管工作计划

2024-07-29

商务局规范管理市场监管工作计划(共8篇)

篇1:商务局规范管理市场监管工作计划

工商所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工作,健全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提高监管效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省、市局文件规定,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 工商所依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以经济户口管理系统为依托,以网格化监管模式为基础,以信用分类监管和风险监管为原则,对本辖区内市场主体经营资格和经营行为实施巡查监管。

第三条 工商所实行所长负责制。工商所岗位责任人,依据规定的职责和工商所的分工,按照属地管理、分工负责、协作配合、各负其责的原则,各自履行法定和分工岗位职责,承担岗位责任。

工商所合理设定监管责任区,辖区内所有市场主体,分别对应划归到相应的监管责任区和监督检查人员。每个监管责任区配备不少于两名监督检查人员,监督检查人员在监管区域内分片承担监管任务,实行各自负责、共同监管的AB岗制度。

第四条 上级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工商所应于5个工作日内认领,并为其建立“经济户口”监督管理书式档案。工商所登记的市场主体应于3个工作日内建立“经济户口”监督管理书式档案。认领时应落实到相应的巡查组,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分级。

第五条 责任区监管责任人职责:

(一)建立辖区各类市场主体经济户口;

(二)负责市场主体开业登记注册前的现场调查核实,对个体工商户验照和企业年检初审;

(三)对辖区内无照经营实施监管;

(四)依法对辖区市场主体实施监督管理;

(五)片区监管的其它事项(包括违法违章行为查处、专项检查、消费维权、紧急情况应对等)。

(六)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市场主体监管工作。

第六条 巡查人员进入市场主体巡查时,应按规定着工商制服,并出示执法证件;实施检查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第二章 巡查内容 第七条 对市场主体监督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否未经登记注册擅自从事经营活动;

(二)是否在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三)是否擅自改变住所等营业执照登记的事项;

(四)是否按照规定悬挂营业执照;

(五)已经注(吊)销或营业执照有效期届满的市场主体,是否仍然从事经营活动;

(六)是否有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出售、转让营业执照的行为;

(七)营业执照的经营期限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八)涉及前置审批许可的市场主体许可证件及批准文件是否真实、合法、有效;

(九)分期出资的企业是否按照规定时间出资;

(十)使用的牌匾、印章、信笺、产品或包装上使用的企业名称与营业执照上核准的企业名称是否相符;

(十一)是否按照规定申请办理企业检验或个体工商户验照;

(十二)被依法责令改正或处罚后,是否履行了《责令改正通知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

(十三)是否有其他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第八条 发现巡查内容未设定但属于违法行为的检查项目,应予以监督检查。第三章 实施巡查 第九条 巡查监督方式包括:

(一)定期检查。对新设立的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3个月内进行回访,6个月内进行经营情况检查。

(二)日常巡查。对辖区市场主体按照上级要求的频次开展检查;

(三)专项检查。根据专项整治统一部署要求,组织检查;

(四)专门检查。接到申诉举报或有关单位通报后开展检查;

(五)案后回查。对因严重违法被立案查处结案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其是否有继续从事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六)追源检查。巡查人员检查中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时,根据索证索票提供的证据追查源头;

以上六种检查方式为实地检查。第十条

巡查监督前的准备:

(一)通过监管业务信息系统了解掌握辖区经济户口信息,掌握企业有无警示信息、限制事项,是否属重点或风险行业,是否在重点监管区域内,企业信用分类(A、B、C、D)监管类别等情况;

(二)携带监督巡查所需的证件、文书和检查工具。主要包括:巡查人员的有效执法证件、《巡查记录》、接受检查(询问)通知书、现场检查笔录纸、扣押物品文书、照相机等。

第十一条 巡查监督的步骤:

(一)现场查看。按巡查内容的要求,核查市场主体有无涉嫌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行为;

(二)记录检查情况。检查人员把检查情况如实填写在《巡查记录》中,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人)应当盖章(签名)确认,对收集到的证据材料应按规定予以登记保存;

(三)提出处理意见。现场检查完毕后,检查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当场纠正的,应向市场主体当面提出改正要求,并记录在《巡查记录》中;不能当场纠正的,应在《巡查记录》上提出处理意见报领导审批;需要立案查处的按办案程序办理;

(四)现场制发非处罚类行政文书。当场纠正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场发出非处罚类的行政文书,同时,巡查人员要留存一份备案。

巡查监督应区别不同的检查对象,突出重点检查项目,参照《工商所市场主体监管巡查流程图》(附件一),在规定时限内实施检查。

第十二条 巡查监管后的处理:

(一)录入信息系统。检查人员在现场检查后3个工作日内,将检查情况及处理意见录入到安徽工商综合监管业务信息系统和网格化监管系统;

(二)报请审核。检查情况录入完毕后,检查人员应按照报审的权限和规定,把需要报审的《巡查记录》及相关证据材料报工商所领导审核;

(三)审核。工商所长签署审核意见;需报上级领导审核的,按规定报审;

(四)办理。经办人按领导审核意见进行办理;

(五)资料归档。检查资料应在审核后的5个工作日内存入市场主体的监管档案。

第十三条 巡查监管频次。按照信用分类监管与风险监管相结合的要求,对信用等级为A(AA)级的市场主体,实行激励机制,予以扶持,巡查周期每年不少于一次;对信用等级为B级的市场主体,实行预警机制,巡查周期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对信用等级为C级的市场主体,实行惩戒机制,巡查周期每月不少于一次;对D级企业实行惩戒淘汰机制,加强对其退出市场行为的后延监管,及时跟踪巡查,直至确认其退出市场为止。

对食品、农资经营者巡查周期不超过15天;对易燃易爆、网吧、共公娱乐场所等涉及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市场主体按照上级规定加大巡查频次;对一般项目的经营主体每半年巡查不少于一次。

第四章 分类处理

第十四条 根据监督检查发现的不同情形,按照分工职责或者报经批准,依照本规范分类处置要求,分别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十五条 首次发现下列情形的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行为,一般采取行政劝导措施,当场予以教育或警示,督促其改正,并下发书面《责令改正通知书》,限期办照或变更登记:

(一)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不涉及危害人体健康、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以及食品生产经营、农资生产经营等重点行业的;

(二)所从事经营项目无须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即可取得营业执照,且经营条件、经营范围、经营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三)所从事经营项目已经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但未依法领取营业执照的;

(四)营业执照有效期届满后未按照规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

(五)超范围经营一般经营项目的;

(六)擅自改变住所或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变动未办理变更登记的。第十六条 发现下列情形的无照经营,应从速从快依法立案查处:

(一)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

(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农资生产经营以及涉及安全生产的等重点行业的无照经营;

(三)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无照经营的;

(四)已经办理注销登记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

(五)经责令限期改正而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营业执照的;

(六)上级交办、相关部门移送、群众举报反映强烈等无照经营行为。

查处无照经营行为,主体类型明确且有证据证明的,分别按《公司法》、《个人独资法》、《合伙企业法》、《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个体工商户条例》等立案查处;主体类型不明确的,按《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立案查处。查处附件二所列的无照经营行为,除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规定外,还应按对应法律法规定性或处罚(详见附件二):

第十七条 发现下列情形的无照经营,应下发书面《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停止违法经营活动,并向上级报告,由企业监督管理股依照《庐江县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联动监管暂行办法》规定抄告相关部门;已经立案的,移送其他部门查处:

(一)无证无照经营商业保险业务,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查处;

(二)无证无照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查处;

(三)无证无照经营证券业务,由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查处;

(四)无证无照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由商务主管部门查处;

(五)无证无照从事个体诊所,由卫生主管部门查处;

(六)无照经营构成犯罪,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七)法律、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查处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由其他部门查处。

第十八条 发现涉及安全生产的问题,检查人员应依法按下列不同情况处理:

(一)发现属于工商行政管理职责范围内处理的安全生产隐患问题,应及时依法处理。需要向上级领导报告的,应及时报告;

(二)发现超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责范围的安全生产隐患或其它违法违规问题,经领导批准后及时书面函告有关职能部门。需向上级或当地政府报告的,应及时报告;

(三)发现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并且情况紧急的,应按《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九条规定,可以采取包括责令暂时停产或停业的紧急措施,并向上级机关和当地政府报告有关情况。第十九条 根据申诉举报情况实施检查的,应及时上报检查情况及处理意见,并按规定将办理结果反馈实名申诉举报人。

第二十条 发现处置内容未设定但属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应依法查处。

第五章 信息录入

第二十一条 按照“谁检查、谁录入、谁处罚、谁录入”的原则,建立监管巡查机读档案。

对录入的监管信息要准确、真实、及时、有效。

第六章 督查考核

第二十二条 市场主体监管,作为网格化监管的重要方面,按照县局《网格化监管工作督查考核办法》实施阶段性督查和综合督查考核,并执行相应的奖惩制度。

第二十三条 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监管责任人和有关人员的过错责任:

(一)玩忽职守,应实施检查、行政处罚而不作为的;

(二)虚假检查或者在检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三)未按规定核查、处理有关申诉、举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四)超过巡查周期未发现无照经营行为等其它未履行监管法定职责或日常监管巡查不到位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范与上级规定相抵触的,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五条 本规范由庐江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监督管理股会同法规股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篇2:商务局规范管理市场监管工作计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工商所农资市场监管行为,充分履行农资市场监管法定职责,根据《产品质量法》、《种子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系统内相关制度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工商所在县工商局的领导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辖区内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工商所应将农资作为重要商品纳入网格化监管,做到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每个监管责任区配备不少于两名监督检查人员,监督检查人员在监管区域内分片承担监管任务,实行各自负责、共同监管的AB岗制度。

工商所应当设臵辖区农资经营分布图、监管人员责任分工示意图。工商所应当与辖区农资经营者签订农资商品诚信经营承诺书(式样见附件)。

第三条 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县局委托,依法办理从事农资经营的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工作,依法对农资经营者开展验照和年检工作;

(二)按照经济户口管理和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要求对农资经营者进行监管,并做好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录入;

(三)指导、监督农资经营者建立并执行农资经营管理自律制度;

(四)根据县局委托,依法查处辖区内农资经营违法行为;

(五)受理并处理消费者有关农资的咨询、申诉和举报;

(六)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农资市场监管工作。

第二章巡查内容

第四条 依法检查农资经营者的经营资格:

(一)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是否亮照经营;

(二)名称、经营场所(住所)、经营范围等执照核准登记事项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三)是否依法进行年检或验照。

第五条 依法检查农资商品质量:

(一)检查农资商品标签,看是否为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农资商品,是否伪造、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是否标明商品主要成分和含量及执行的质量标准,是否有中文标识、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及说明;

(二)检查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登记证、产品合格证,看生产许可证、产品登记证是否真实,标注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商名称与核准登记的是否一致,是否伪造或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是否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

(三)检查产品批号,看是否伪造生产日期、使用期或失效日期,产品是否失效、变质。

(四)对涉嫌假劣农资或群众举报的假劣农资商品,提请市场规范管理局进行质量检测。

第六条 依法检查农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一)检查农资广告和其它宣传资料(包括说明书、标签或者包装标识等)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行为;

(二)检查农资商品是否存在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三)检查农资经营是否存在其它违法经营行为。

第七条 依法检查农资经营者自律制度落实情况:

(一)进货查验。

1、进货查验总的要求是:

(1)供应商或直接供货的生产企业应当提供下列主体资格等项证明材料(原件或由供货商签字、盖章的复印件,下同)

①营业执照;

②经营许可证或专营资格证明文件(法律法规规定专营经营或许可经营的产品)。

(2)产品资质质量证明

①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文件;

②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③产品登记证;

④同种农资产品定期(间隔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向供货商索要的由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进口商品只需提供以下产品资质质量证明:

①产地证明或进口合同;

②进口商检证明。

(3)销售凭证

包括销售发票或出货单或统一配货单等供货商提供的销货凭证。销售凭证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①销售单位与营业执照登记的名称一致;

②有销售时间、联系人及电话;

③与包装一致的商品名称;

④与包装一致的生产企业、型号和规格;

⑤数量。

销售凭证应加盖销售单位公章或由其负责人签名。

实行连锁经营的农资商品,可由总部对统一配送的农资商品的主体资格证明和产品资质质量证明进行统一索验、保管,可由总部统一出具已索取相关票证的销售、配送商品票据。但实行连锁经营的农资经营者自行采购的农资商品,仍应当按照上述种类索取相关票证并妥善保管备查。

2、具体的分类要求是:农资经营者在与供应商或生产企业进行首次交易时,应当向对方索取主体资格证明和产品资质质量证明。再次向同一供货商购进同种商品,只需索取销售凭证。所需索取主体资格证明和产品资质质量证明如下:

(1)肥料

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只限国产肥料);肥料登记证或肥料备案登记证(部份肥料国家规定免予登记,名单详见附件2);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只限国产肥料),由法定检验机构定期出具的同种肥料商品的检验报告(只限国产肥料);购进进口肥料的还应索取产地证明(或进口合同)和商检证明。

(2)农药

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文件(只限国产农药);农药(临时)登记证;经国家农药管理部门备案的农药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只限国产农药);产品质量标

准;由法定检验机构定期出具的同种农药商品的检验报告(只限国产农药);购进进口农药的还应索取产地证明(或进口合同)和商检证明。

(3)种子

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供货商为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种子经营者或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以书面委托代销其种子的除外,但应提供委托受托双方签订的书面委托代销协议和以委托者名义开具的出售凭证,并不得再委托代销种子);种子检验检疫合格证或购销合同。

(4)农机具

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文件;产品检验合格证。

(5)农膜

供应商的营业执照;证明其具备专营资格的有关文件;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文件;产品检验合格证。

农资经营者对所索取的主体资格证明和产品质量证明应当每年核对一次,并按供货商及商品进行分类,妥善保管备查;供应商或直接供货的生产企业的主体资格等相关证明,经营者应当保存至不再从该供货商或直接供货的生产企业进货止;产品的资质质量证明应当保存至产品销售后1年期满之日止;同种商品持续进货并销售的,应当持续保存;销售商品的票据应当保存至产品销售后1年期满之日止。

(二)进销货台帐。农资经营者应当如实建立进货台账,台账信息应包含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型号、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从事批发业务的农资经营者,还应当建立销售台账,台账信息应包含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型号、规格、数量、销售对象及其联系方式、销售时间等内容。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三)销售凭证。农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

(四)退换货。依照《产品质量法》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农资经营者承担因自身销售的农资商品质量引起的修理、更换、退货等三包责任和损失赔偿等产品质量责任。

(五)不合格商品退市。农资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农资的产品质量负责,发现其提供的农资存在严重缺陷,可能对农业生产、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农资,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追回不合格的农资。已经使用的,要明确告知消费者真实情况和应当采取的补救措施。

(六)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八条农资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落实农资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承担以下责任和义务:

(一)审查入场经营者的经营资格,对无证无照的,不得允许其在市场内经营;

(二)明确告知入场经营者对农资的质量管理责任,以书面形式约定入场经营者建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销货台帐、质量承诺、不合格产品下架、退市制度,对种子经营者还应当要求其建立种子经营档案;

(三)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处理消费纠纷;

(四)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发现经营者有本规范第八条所禁止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报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九条 根据上级要求,农资经营推行“帐票合一”,即进货票证、销售凭证与进销货台帐合二为一,按要求分月整理、按月装订、集中存放、统一保管。进、销货情况以查验完整的进货票证和销售凭证为准,免于再行登记进销货台帐。

第三章 实施巡查

第十条 巡查监督主要是指日常巡查、专项整治的检查以及申诉举报的专门检查等。实施监督检查应包括对经营者的经营场所、贮存场所,以及对经营者的主体资格、经营行为、销售的商品、经营者自律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等。

第十一条 按照分类监管原则,监督检查应区别不同的检查对象,突出重点检查项目,参照《农资商品巡查监管流程图》(附表),在规定时限内实施检查。

发现巡查内容未设定但属于违法行为的检查项目,应予以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监督检查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如实记录监督检查情况,经监督检查人员和经营者签字后归档。

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在监督检查记录中如实记录,向所长报告并依法查处,记录查处情况和结果;发现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立案查处或者移送其他机关处理的,应当在监督检查记录中载明。

第四章 分类处置

第十三条 根据监督检查发现的不同情形,按照分工职责或者报经批准,依照本规范分类处臵要求,分别依法采取相应的处臵措施。

第十四条 对农资经营者经营资格问题的处理:

对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或营业执照过期失效仍继续经营农资的,属于下岗失业人员或者经营条件、经营范围、经营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制作、送达《责令改正通知书》,予以责令限期改正,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应手续,合法经营;情节较重的,按下列方式处臵:

(一)主体类型明确且有证据证明的,分别按《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个体工商户条例》等立案查处;

(二)主体类型不明确的,按《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立案查处;

(三)经营的农药属危险化学品的,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立案查处。

第十五条 对农资商品质量问题的处理:

(一)属于下列情形的,应依法立案查处:

1、标签或标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属于种子没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种子法》规定的,应按《种子法》查处;属于肥料标识不符合《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要求的,应按《产品质量法》或《标准化法》查处。

2、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应按《种子法》查处。假种子是指: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劣种子是指: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因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

3、肥料、农药质量不符合法定要求或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的,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按《产品质量法》查处。其中:销售过期农药且不能证明已失效的,提请市场规范管理局进行质量检测。

4、生产、销售利用残次零配件或者报废农业机械的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车架等部件拼装的农业机械的,按《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查处。

(二)属于严重质量缺陷的农资,应依法及时追查该农资来源和流向,对未售出的农资,依法采取扣留或封存等强制性措施,已售出的责令经营者追回和采取补救措施。

第十六条 对农资经营者经营行为问题的处理: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应制作、送达《责令改正通知书》,予以责令改正;属于下列情形的,依法立案查处:

(一)经营的种子应当包装而没有包装的,伪造、涂改标签或者试验、检验数据的,未按规定制作、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按《种子法》查处;

(二)利用广告、说明书、标签或者包装标识等形式对农资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适用范围、有效期限和产地等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按《广告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查处;

(三)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按《商标法》查处;

(四)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之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按《反不正当竞争法》查处;

(五)农资交易市场开办者不履行本规范第八条责任和义务的,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查处;

(六)农资经营者拒绝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的,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查处;

第十七条 对农资经营者落实自律制度问题的处理:

初次发现经营者没有履行自律义务的,应制作、送达《责令改正通知书》,予以责令改正;仍不改正或情节较重的,属于下列情形的,依法立案查处:

(一)农资经营者未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在进货时未查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未按照同种农资进货批次向供货商索要具备法定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原件或者由供货商签字、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以及产品销售发票或者其他销售凭证等相关票证;

(二)农资经营者未建立进货台账,未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从事批发业务的,未建立产品销售台账,未如实记录批发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少于2年;

(三)农资经营者未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未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修理、更换、退货等三包责任和赔偿损失等农资的产品质量责任;

(四)农资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农资存在严重缺陷,可能对农业生产、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未立即停止销售该农资,未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未采取有效措施,未及时追回不合格的农资。已经使用的,未明确告知消费者真实情况和未采取的补救措施;

(五)农业机械销售者未按规定建立、保存销售记录的,应制作、送达《责令改正通知书》或者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拒不改正的,予以查处。

第十八条 工商所在监管工作中发现不属于本所管辖或本所难以处理的重大、复杂农资问题,应当及时报请派出机关处理;对不应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农资问题应当及时报请派出机关或者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九条辖区内发生制售假劣农资或者严重危及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农资质量事件时,工商所应当立即报告派出机关,迅速进行现场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依法有效妥善处臵,并完整记录处臵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条 依法受理并处理辖区内农资消费者的申诉和举报。

(一)对农资消费者的申诉应当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处理消费者申诉实施办法》进行处理。

(二)对农资消费者的举报或《12315申投诉转办单》转办举报,安排人员前往实地调查。查明举报属实初步构成案件并在查处权限内的,依据案件查处程序进行调查处理;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视情况作出当场处罚或责令改正。

第二十一条 发现处臵内容未设定但属于违法行为的,应依法查处。

第五章 信息录入与归档

第二十二条按照县局《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将农资市场主体信息、信用信息以及监管动态信息等及时准确录入网格化监管软件,并作为重要监管信息管理。

第二十三条对辖区内农资经营者应逐户建立重点监管档案。监管档案主要收录以下内容:

(一)农资经营主体台帐;

(二)巡查记录;

(三)责令改正、行政警示等材料;

(四)行政处罚决定书;

(五)其他相关部门移交或抄送的材料;

(六)其他管理文件或材料。

第六章 督查考核

第二十四条 农资市场监管,作为网格化监管的重要方面,按照县局《网格化监管工作督查考核办法》实施阶段性督查和综合督查考核,并执行相应的奖惩制度。

第二十五条 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监管责任人和有关人员的过错责任:

(一)玩忽职守,应实施检查、行政处罚而不作为的;

(二)虚假检查或者在检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三)未按规定核实、处理有关农资问题的投诉、举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四)对农资突发事件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臵的;

(五)其他未履行农资监管法定职责、日常监管巡查不到位的。

其中对部分凭感观难以发现的问题农资或违规行为,以监管者施以一般注意力能够发现为标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范与上级规定相抵触的,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规范由县工商局市场规范管理局会同政策法规股负责解释。

篇3:商务局规范管理市场监管工作计划

发布会透露, 根据对全国975家营业面积3 000平方米以上的二手车交易市场调查统计, 截至2012年底, 其场内二手车流通企业已达到3.2万家, 从业人员17.5万人, 同比增长11%。2012年, 二手车交易额为3 595亿元, 同比增长22.6%, 交易量达到794万辆, 同比增长16.4%, 增速高出新车销售12.1个百分点, 相当于新车销量的41%, 其中, 北京地区二手车交易数量首次超过新车。二手车流通规模的快速增长, 促进了循环消费, 推动了汽车市场发展, 并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社会效益不断显现。但是与活跃的汽车市场相比, 我国二手车流通发展还是比较滞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差距比较明显。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邓立表示, 这种差距的产生是与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消费习惯、二手车、新车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关系。

我国二手车流通市场发展主要有3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交易规模偏低。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规模远远低于美国每年4 000多万辆的水平, 仅相当于新车销量的40%左右, 而发达国家一般为新车的1~3倍。

二是拍卖、经销、置换明显不足。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多采用直接交易或者通过经纪完成, 通过经销商交易、置换的不到5%, 拍卖交易仅占1%。日本80%以上二手车通过品牌经销商置换和拍卖, 美国一半的二手车通过经销商交易。

三是信息不对称。交易当中仍然存在一些车辆没有按照规定披露相关信息, 隐瞒质量缺陷的问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之所以发展快, 主要是诚信度高、公信力强、交易公开透明、车辆质量有保障。此外相关的税收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二手车拍卖企业需按照拍卖标的成交价的4%缴纳增值税, 经销企业需按交易价的2%缴纳增值税, 而经纪公司、交易市场则只需缴纳5%的营业税, 相比之下, 拍卖企业、经销企业的税负比较重。

发布会透露, 商务部考虑今后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加快培育二手车市场。

第一, 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加强规划指导, 推动二手车交易市场合理布局,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倡导实施先行赔付制度, 抓紧研究制定《二手车流通企业技术规范》, 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推动《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尽快出台, 规范鉴定评估流程和方法, 确保鉴定评估客观公正。

第二, 大力发展品牌二手车经营。支持汽车供应商利用现有营销渠道, 拓展品牌二手车置换业务, 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连锁经营, 推行二手车认证制度和质保承诺, 打造一批品牌二手车专营精品店和区域性品牌二手车卖场, 促进安全放心消费。

第三, 推动交易市场优化升级。加大支持力度, 引导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 改善交易环境, 并积极引入二手车拍卖、品牌经销、质量认证和承诺等先进经营模式, 充分发挥交易市场的车辆集散、信息引导、价格发布、消费集聚的作用。

第四, 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支持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二手车公共信息平台和拍卖平台, 发展网上即时拍等多种形式的拍卖业务, 推动二手车社会资源整合和规模经营。

第五, 完善相关制度。研究完善二手车增值税税收政策, 推动建立二手车临时产权登记制度,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流通效率。同时, 清理和取消各地限制二手车流通的不合理规定。

截至2012年底, 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2亿辆, 庞大的保有量和需求规模, 意味着汽车市场将逐渐进入更新换代高峰期,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在汽车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根据发布会公布的数据, 截止2012年底, 全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达到522家, 从业人员2.6万人, 资产总额103亿元。2012年, 实现销售总额78.5亿元, 回收报废机动车115万辆, 同比增长0.5%, 其中, 回收报废汽车60万辆, 同比增长6.1%, 回收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橡胶等各类资源约200万吨, 在推动老旧汽车报废更新, 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目前国家取消了回收拆解企业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由于无法获得进项抵扣发票, 企业需按照17%全额缴纳增值税, 负担过重。另外, 受利益驱动, 大量应该报废的汽车被不法分子转卖到边远地区, 对正规回收拆解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并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还造成环境污染。据统计, 近年我国报废汽车每年实际回收量仅为汽车保有量的0.5%~1%, 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

据了解, 下一步, 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 主要从4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管理。

一是加快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尽快出台, 进一步严格车辆的报废制度, 健全企业进入退出机制, 加强对回收拆解企业的经常性检查, 督促企业加快建立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自律机制, 指导各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完善报废汽车回收服务网络, 推动车辆收购合理定价。

二是研究完善相关政策。研究回收拆解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切实缓解企业税负过重的压力, 扶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发展, 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和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的经验, 要积极探索, 建立回收拆解押金制度的可行性。

三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指导各地整合资源, 加快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体系建设, 推进达标升级, 完善服务功能, 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 鼓励具有资金技术实力的企业, 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加强与回收拆解企业合作, 支持和培育起点高、具有示范效应的回收拆解骨干企业, 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区域性破碎示范中心, 推动行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是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商务部将借鉴2012年报废汽车专项整治行动的经验, 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 推动建立车辆登记、注销、回收拆解等信息共享平台, 逐步实现回收拆解信息联网和全程监控, 充分发挥部门监管合力, 切实维护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的正常秩序。

篇4:周春艳:基层市场监管待规范

市场监管部门体制调整事关国家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随着国务院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深入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正经历着深刻变革。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局局长周春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体制改革中,特别是县级以下基层市场监管机构设置上出现了一系列亟待关注的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基层市场监管机构名称职能较为混乱。有的工商、质检等市场监管部门保持省级以下垂直体制不变;有的在垂直体制下,将工商、质检和食药监整体整合,组建了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有的市、县取消垂直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后将工商、质检进行“二合一”组成市场监督管理局;有的省在市、县层面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三合一”,成立市、县层面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有的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管理、知识产权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职能进行“五合一”整合。

据周春艳介绍,目前,就河南而言,省到省辖市、直管县的分级管理工作于去年已经完成。省辖市到县(市、区)的改革正在有序推进。省辖市和省直管县的工商、质检、食药仍然保持独立。但是基层特别是县级以下市场监管机构则不尽相同。有的是工商、质检两部门整合后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有的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督合并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有的仅仅是简单整合了一下名称,叫某县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群众戏称“商量局”);有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食品监管职能剥离和人员编制划转后,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仍然独立存在。有的在一个地区就有多种模式同时并存,这种现象如不加以规范引导势必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机构设置不规范,会带来机构名称不统一、监管执法权限不明晰、执行协调难统一等一系列问题。

为强化市场监管机构设置的顶层设计,加强机构改革中特别是县级等基层市场监督部门的机构设置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管理,周春艳建议抓紧规范市场监管执法主体。

按照“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精神,周春艳建议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主整合质监、食药等部门职能。在现有工商所的基础上组建乡镇(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为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派出机构,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市场监管工作。周春艳表示,“因为工商部门具有五级贯通的执法体制、工商管理职能综合强,且职能涉及生产、流通、消费整个领域、执法水平较高且队伍素质较高、市场监管经验丰富等独特优势。”

周春艳认为,市场监管部门名称也需进一步规范。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的目标,市、县(市、区)等基层市场监管机构名称统一为“某市、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局)”。

此外,周春艳还建议,规范市场监管机构职能设置。以建设法治国家为目标,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基层机构规范化制度化的顶层设计,尽快加强基层市场监管机构设置、职能设定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研究,如果“为改革而改革”,不考虑基层市场监管实际,将来很可能要“返工”。

责编:刘彦华

篇5:商务局规范管理市场监管工作计划

加强市场监管 规范巡查 提高监管效能

为进一步强化市场管理工作,实现职能到位,县局对市场巡查工作采取了每月通报制,由市场局牵头与经检局、企业监督股、消保股、食品股、商广股对全县工商所市场巡查打传、清无、农资、食品、商标广告、消费维权工作情况及巡查记录内容进行评审,进一步规范巡查人员填写市场巡查记录,使市场巡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局同时每天通过网格化监管系统对各所市场巡查情况进行网上督查,查看各所对系统监管数据责任人分配、市场主体行业划分、数据录入内容和实际情况、以及数据录入完的完整性、巡查处理意见和结果等内容。对记录缺项、内容不完整或有逻辑性错误的的及时告知巡查人员提出补充、修正、删除,指导巡查人员如何记录一份完整有效的巡查记录。通过指导、督查、整改等各种措施,促使得工商所运用系统数据统计自动提示与实地检查有效的结合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带动了执法办案工作较好开展。截至目前,全局通过市场巡查查办案件680件,

篇6:基层反映外教市场监管亟待规范

基层反映:外教市场监管亟待规范

连日来,英国一名性侵儿童逃犯“潜伏”北京当了3年外教一事引发网络热议。南京等地“狼外教”事件也纷纷浮现。当下外教授课不断走俏,各大培训机构纷纷亮出“大牌外教”、“金牌外教”招揽生源。外教需求量的持续激增,导致外教市场“鱼龙混杂”,市场监管亟待规范。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缺乏相关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外教资质认定尚不明确,外籍人士仅需持有外国专家证,即可从事外教工作,外教教学水平难以保证。二是部分中介机构的非法包装助推。语言培训机构的外教大多数来自中介机构,部分中介机构为求最大限度盈利,对外教资格不加甄别,甚至对外教学历、简历进行造假包装。三是外教聘用机构把关不严格。外教在应聘过程中,聘用机构往往侧重其外语口语、语音状况,忽视中文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全面考察。同时,部分聘用机构为求降低办学成本,招收没有专家证或其他资格证明的“黑外教”。四是非国际通缉违法信息不共享。外教在本国的违法犯罪信息,一般不会与他国出入境系统共享,一旦合法入境后,聘用机构很难审查。

对此,基层建议:一是尽快建立外教资质评定体系。明确规定外教工作所需达到的学历、专业、教学经验等学术背景,配套实施外教工作考核制度,坚决清除不合格外教。二是严格审查聘用机构外教招聘资质。持续开展语言培训机构专项清理活动,严厉打击以外教为“幌子”的非法办学活动。同时,对满足条件的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适当放宽外教招聘资格,应对日益升温的外语学习热潮。三是强化社会舆论引导。引导树立正确的择师观,破除“外来的和尚念经”的跟风思想。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学生法律维权意识,及时举报培训过程中受到的非法侵犯行为。

篇7:商务局规范管理市场监管工作计划

今年2月下旬,一家名为鑫海文的物流公司突然关门,老板携带了60多万元的货款跟商户们玩起了失踪。商户们无奈之下只好报警。经过公安机关的全力侦破,失踪的卢某终于被抓获,可是商户们的货款已经被卢某挪做他用了。鑫海文物流公司老板卢某:我是开养鸡场,去年的时候被洪水冲掉了,然后亏本了,然后老婆一直骂,一直的恼火,一下子突然想不通了,就这样跑的。我知道我对不起我所有的客户......资料客户李同:我们发货商嘛发给下面市县他们帮我们收货款货款已经到了他的账户里面了

物流公司负责运送货物,为何能够掌握客户的大量货款呢?很多情况下,甲乙双方不可能做到当面交易,为了省麻烦,只能委托货运公司来代收货款。据警方透露,某些物流公司的私营业主在刚开始经营时,还比较讲信用,可经营时间长一点之后,货款累计到一个可观的数字时,不少物流公司老板就打起了歪主意。商户;我们现在也不敢让物流代收货款了。商户:宁愿让客户欠我们的钱也不让物流欠着商户几千块注册就一个货运部就一个当口就营业了门槛太低

办物流公司门槛低 “无证无照”照样经营

现在海口市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有将近3000家,记者首先来到了位于椰海大道的畅通停车场,这里分布着几十家面向省外的物流公司。这些物流公司的办公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几乎都是半间屋子,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台电脑就是一家物流公司。随后我们的记者以想要运送汽车零配件为由,走进了一家物流公司。海口市某物流公司负责人:我们想运送七八箱汽车零配件去广州多少钱箱子有多大大概多重可以(代收)没问题但是要收取手续费(手续费是多少钱)千元到五千收2块(老板我有几箱玩具要发去琼海可以发吗)可以(能不能代收货款)大概多少钱(几千吧)可以(手续费多少)千元2块吧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代收货款行为,一般来说物流公司都可以代办,但都是口头上达成协议就可以,很少签订书面协议。

标题:物流行业监管缺失市场需要规范化

正文:不用签订任何相关的协议,也不需要第三方进行担保,只需要一份发货单,除此之外一切都是口头约定,也难怪老板携款潜逃的事件会接二连三的发生。受损的商户们除了气愤之外,也想不到其他的办法。那么,到底有没有办法、来维护商户的权益不受侵害呢?

其实,在工商部门对物流企业核准的经营范围里,压根就没有“代收货款”这一项。物流行业准入门槛低、行业秩序混乱、经营不规范等是导致物流公司携款“蒸发”的根源。海口市工商局法制科科长翁映阳:这个从工商法上没有规定,我们海口在这方面也没有要提高准入制的意思。

工商人员表示,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是客户在选择物流公司的时候更留心一些,最好选择有资质的物流公司进行合作,可商户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商户:我们自己也是没有办法判断的,他一直都是好好的商户:就是要抓住一个要判刑要不然大家都跑了怎么行

海口市物流业协会的余秘书长则认为,应通过对注册的货运公司设立风险担保金等形式,提高货运公司的准入门槛,一定程度上能为货主规避风险。海口市物流行业协会余秘书长:对物流的门槛,(还是要)准入制来限制它,要有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规范它,现在没有更好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它。

“注册门槛较低,导致监管难。”美兰工商分局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也是依法办事,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个体工商户条例》以及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申请注册工商登记均没有要求个体工商户必须具备一定额度的注册资金或足够的经营能力,体运输经营户属于个体工商户,也无需要求注册资金。

另外,物流经营户、快递经营户须分别经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邮政部门许可外(无需经营资金,依正常程序申报即可获批),只要有经营场所(花几百元租一间房屋),取个字号,雇一、二个人,最多二、三千元即可注册个体运输经营户进行经营,如经营需要车辆营运,临时向外招租即可。

但这些个体运输、物流货运经营户在经营过程中,每月经营涉及的资金至少在30万元以上,生意好的则多达200-300万元,若发生货物毁损或其他意外损失,个体运输经营户是没有清偿能力的。可见,个体运输经营户申请注册条件较低,经营资力明显不足。正因此为鱼龙混杂的物流市场埋下潜在危机,一旦货运发生意外,货运老板卷款而逃便成“家常便饭”,而且货主往往很难追回货款,只好自认倒霉。

在日常运营中,工商部门批准注册后,除非是个体运输经营户超越经营区,平时很少进行针对性的执法监督检查。托运人与个体运输经营户发生纠纷,一般只是调解,调解无效则告知双方提起诉讼。甚至对辖区内没有货运经营权的个体户从事货运经营也难于及时查处,法制网记者经向美兰工商分局核实,辖区内注册的49家货物仓储经营户绝大多数就没有货运经营权。但至今没有相关部门对其超越经营权的问题仍未进行查处。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邮政部门,除了按时收取相关管理费用外,一般也不进行监管。税务机关负责按月收取税款,除了逃税行为外,对其经营事务也不予干涉。公安机关则除了发生治安问题和刑事案件外,也不予过问。整个物流货运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督,埋下隐患。

海口市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余则安坦言,现在物流行业不是从过去的几十块钱,几百块钱,可以考验诚信的时代了,部分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经常不按时将代收的货款偿还,有的挪为它用,有的甚至钻法律空子,企图通过以所谓“愿意”承担债务的形式,将货款占为己有,达到一夜致富的目的。

制定行业规范建立综合协调加强监管

就此,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童伟华指出,由于物流行业竞争激烈,提供代收货款服务实现了货到付款,方便了交易双方。但由于企业良莠不齐、管理不完善,携款潜逃劣迹频发。相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应该尽快制定与物流发展相应的行业法律法规,对当前物流行业的不规范行为加以约束,只有以法律作保障,才能确保物流行业的健康有序运行。

业内人士也表示,可以此来推动改进交易方式,商家和买家可采取银行划账等方法,如买方将货款划入一银行指定账户,收货后确定,经由银行划账给商家。由第三家中立的金融机构来完成付款交接。这样既可规避买卖双方风险,也不让他人有机可乘。另外,由于物流货运行业涉及的人员和财物较多,需要有一定能力的企业才能进行经营,建议工商部门出台相关规定,严格准入门槛,对不符合注册条件的,坚决不予注册。同时准予注册时,参照旅游部门的做法,责令注册企业提供一定的货运保证金,确保货运企业的履赔能力。

“不仅海口,全国物流行业类似的情况也十分普遍,物流的监管应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海口市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余则安说,物流货运行业的监管涉及工商、税务、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等部门,应建立起以工商管理部门为主导,各职能部门互相协调与配合的综合协调机制。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定时或不定时对包括个体物流货运经营户在内的货运企业进行检查,严格执法,对违规经营的个体货运经营户或企业,该罚款的罚款,该吊销的予以吊销,确保行业依法经营。

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所谓“愿意”承担债务的形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未还,故意“玩失踪”、“玩破产”的相关企业和人员,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要及时立案,加大打击力度,绝不允许别有用心的人以此发家致富,保护托运货主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同时,人民法院要妥善处理此类诉讼案件,快速进行立案审查,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对被告的财产进行保全,防止被告转移财产,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尤其是快递业飞速发展,截至去年我国快递日均处理量已达1300万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货物爆仓、暴力分拣等问题层出不穷,物品受损后索赔艰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

价值两万赔七百 物流索赔引争议

“当初为了省钱,价值三万元的东西只做了三千元的保价,没想到损害后连三千元都不赔,只肯赔200元,讨价还价最后只肯赔700元。”家住天津市南开区的张先生于一个月前在浙江温州订购了三套铝制工艺品,总价值3万余元。产品通过德邦物流运送到天津,并在报价单上做了3000元的保价。等张先生拿到邮寄的三套工艺品时,发现三套中有两套已折断,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

“德邦物流的条款上写得很清楚,托运人声明保价并支付保价费,即视为就该票货物选择保价运输,货物部分毁坏或灭失,按声明价值和损失比例赔偿。”张先生认为,按损失比例应该赔2000元。

可经过讨价还价,德邦物流南开中环线电子城营业部的经理张龙表示最多赔700元,双方由此陷入争执。

张先生找到南开区消费者协会,对方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工艺品不属于居民日常消费品,不是消费者协会的管辖范围。对此结果,张先生颇感无奈,“物流公司态度强硬,消协不管,为了一个快件儿打场官司又不值当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真是无可奈何。”

张先生的情况并非特例。近年来,随着网购的兴起,物流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由“暴力分拣”引发的货品破损也层出不穷,相应投诉越来越多。数据显示,今年9月,各级邮政局通过邮政行业消费者申诉电话和国家邮政局网站共受理消费者申诉11115件,申诉中涉及快递业务问题的10594件,占总申诉量的95.3%。

不少人反映,快递受损后,索赔费时费力,也很难得到满意的答复。消费者索赔困难重重

记者调查发现,当物流环节出现纠纷时,消费者索赔往往面临多重困难。

首先,先签字后验收成为行业潜规则,消费者取证困难。多位受访者告诉记者,快递员由于工作繁忙,往往会催促收件人先把字签了再验收。如果收件人把快件儿拿回家拆装后发现有问题,是谁损坏的就说不清了,消费者取证太难,往往导致双方扯皮。其次,没有保价的货物,赔偿一般不超过邮费的三倍,往往远低于实际损失。网购达人张亚飞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大家很多采购都在网上,买一个电脑价值几千元,邮费只有十几元,如果电脑丢了只按照邮费的三倍赔偿,消费者损失太大了。

第三,索赔费时费力,效果有限。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仍缺少有效的维权渠道,工商部门对物流赔偿缺乏管理,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也没有力量干预。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由于物流企业利润有限,往往想尽办法拖延甚至回避对消费者的赔偿。相关的索赔渠道不畅通,索赔费时费力,打一场官司成本又太高。消费者如果损失不大,往往会忍气吞声。而且如果不是出现丢失,双方往往会对损失程度、损失金额各执一词,对于工艺品、纪念品等难以界定价值的物品,则更难达成共识。

消费者索赔困境待关注

中央财经大学物流系系主任周立国认为,作为运输行业,快递公司、物流公司很难保证运输物品完全不受损。对于价格较为昂贵的物品,消费者应根据实际价值进行投保。如果发生损失,应按照协议上的相关条款进行索赔;若对方不履行赔偿义务,则应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天津市万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琳告诉记者,赔偿不超过邮费三倍的规定主要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四十七条,“未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三倍。”“邮政企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给据邮件损失,或者未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无权援用本条第一款的规定限制赔偿责任。”按照目前的规定,如果物品价格昂贵,最好还是投保。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建议,快递企业应严格执行快递服务国家标准,不玩潜规则,不实行霸王条款,加强快递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对于贵重物品,寄件人应进行保价,并对易碎品、特殊商品进行说明;收件人需坚持先验货后签字,对于破损快件坚决拒收。同时要警惕快递新型诈骗,对于以第三方物流担保交易、预付物流费为由的各种汇款要求,坚决不予置理。

另外,国家需完善对物流快递行业的立法监管,对违反现有法律法规的行为要进行严格打击与处罚,通过法律监管维护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明确责任,全面排查不留死角。结合“网格化”综合监管要求,落实责任到人,对物流企业开展“地毯式”排摸,纳入“日常化”监管,同时注重行政指导,督促企业自律规范。二是优化方法,积极作为不遗余力。针对物流仓库、堆场、仓储、运输、货运代理等经营特点,就存在的违法风险隐患一一研究、分类处置:先行制发《责令改正通知书》,拒不改正的立案查处;对在集装箱内从事无照经营活动的立即责令停业,及时抄告相关。三是凝聚合力,巩固成效不留隐患。对涉及到违法经营、消防安全、违章建筑、占道毁绿等问题的“物流”场所,与城管、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动执法,发现一家整治一家;同时加强案后回访、场地管理等后续监管,切实巩固整治成效。近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9次,立案查处涉嫌违法经营的物流企业12家。

为加强物流企业监管,确保十八大期间寄递渠道安全,该所对辖区物流企业集中开展综合检查:1.查验证照,要求企业亮照规范经营,责令前置许可资质不齐的主体补办相关手续,坚决取缔无证照的“黑物流”;2.重点检查物流企业的招牌广告、格式合同,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以不平等、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3.要求企业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收寄查验制度,拒收违法违禁货物;4.要求企业加强工作人员管理,杜绝私拆顾客包裹、货品行为;5.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投诉调解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消费争议。

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效规范快递物流市场经营秩序。近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工商局采取“四抓”措施狠抓快递物流行业市场监管。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82人次,出动执法车辆32台次,检查各类快递物流经营户52户,检查快递物流合同58份,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1份,对6户业户进行了行政约谈。

-----抓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资质。该局执法人员依照《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不具备快递物流行业准入资格条件的,一律不予登记。同时不定期开展无照经营专项检查工作,对辖区内从事投递、代理、代办、中转业务的快递企业主体经营资格开展全面清查,对擅自变更营业执照核准登记事项的快递企业依法予以规范,对无证、无照经营从事快递业务的“黑快递、黑物流”依法立案查处。

-----抓宣传,提高法律意识。该局通过行政指导、发放宣传资料、行政约谈等方式,广泛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消费者自我维权意识和经营者的规范经营意识。并利用日常监管、年检验照、专项整治等方式向广大经营者大力宣传《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增强快递物流行业的自律,坚决杜绝快递物流企业出售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

-----抓诚信,规范快递物流行业自律。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为契机,积极引导快递物流经营户遵守服务承诺,自觉清理格式合同“霸王条款”,避免出现服务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设置条款不合理、收费标准随意等问题。同时,结合日常巡查和消费投诉举报发现的问题行政约谈快递企业,向其宣传快递物流行业相关规范,倡导诚信经营,促其提高信用意识,完善信用制度。

-----抓维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作用,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快递物流行业经营行为不规范、私自开拆、扣留、隐匿、丢件、损坏、延期以及赔偿不及时或不赔偿等行为,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进行调解和处理,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于私自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快递物流公司,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为推动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切实维护行业经营秩序,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权益,市郊工商所坚持引导与监督相结合,采取三项措施,不断规范物流行业经营行为。

一是严把准入关口,规范经营资格。严格按照注册登记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不具备物流准入资格条件的,一律不予登记。同时,结合无照经营查处取缔整治工作,对从事物流信息业务的市场主体进行了全面清查,坚决依法取缔“黑物流”。

二是注重监管,规范经营秩序。注重对物流信息主体的监督检查,建立物流行业数据库,为日常监管工作打下基础。将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对物流经营主体是否取得有效许可、是否办理营业执照、是否超范围经营、是否相符登记事项等进行逐一检查造册、实施分类监管。

三是加强指导,规范服务行为。针对物流行业消费者投诉问题集中、行业合同条款不规范等问题,积极引导和组织经营者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加大行政指导力度,督促知道经营户建立消费纠纷处理机制,着力解决物流行业中出现的收寄超期、物品缺少、缺损、处理纠纷不及时等问题,畅通投诉举报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投诉物流行业不良经营行为。

案由:关于强化快递行业监管的提案 提案人:台盟中央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邮政局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办理 主题词:邮政管理

随着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投诉也日益增多,知名快递企业突然倒闭的事件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加强对快递行业的监管已成为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据了解,当前快递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合格的市场主体大量存在。按照新《邮政法》规定,目前市场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快递企业达不到经营快递业务的条件,此类小规模快递企业必须升级整改,才能继续从事快递业务。而升级整改面临的最大难题则是资金问题,这导致在法律给予的一年过渡期内,仍有大量不符合条件的快递企业抱着等过渡期过了再说的心理,继续按原有规模从事快递业务。二是钻法律空子的行为时有发生。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与行业内部监管体系,一些快递企业为追求盈利,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在经营中钻法律空子,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给消费者带来很大损失。主要表现在快递运送时间慢,快递“转包”情况严重,服务合同存在“霸王条款”。三是行业自律机制严重缺失。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快递行业市场主体发展迅猛。但由于当前快递企业大部分为小规模企业,缺乏规范的内部管理与经营制度,且没有统一的行业协会指导约束,导致经营过程中常出现无序竞争。企业硬件设备简陋、价格体系混乱、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已成为普遍现象,运送不及时、货物损坏或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而最严重的则是负责人卷走客户货款,企业突然倒闭消失,甚至连员工都不知情。

快递行业与国家服务业、经营者日常经营活动、群众普通消费行为都息息相关。加强快递行业监管、规范快递行业经营行为已是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建议:

一、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规范主体资格。对于新开设快递企业,工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登记注册时严格遵守新《邮政法》以及《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查申请人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及快递业务员的从业资格,同时落实好场地检查,看是否符合规定的服务条件,确保只有符合法律要求的才能获得营业执照,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同时对于新《邮政法》实施前已取得营业资格而又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快递企业,要督导其升级整改,使其达到新《邮政法》以及《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二、规范合同文本,构建长效监管平台。工商部门要引导企业积极使用国家统一制定的格式合同文本,引导企业自觉规范经营,打破快递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同时切实做好合同监管工作,针对目前快递行业格式合同中常见的“霸王条款”、模糊条款,要求快递企业将自制的快递服务协议送交工商部门审查备案,尤其要对对协议中的注意环节和忠告性用语等容易出现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条款进行仔细审查,对发现存在问题的向其制发修改建议书和责令改正书。

篇8:商务局规范管理市场监管工作计划

如何让烟花能安全绽放, 是贯穿着花炮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购买、燃放这一整个过程的, 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以掉以轻心。北京市朝阳区安监局犹如驻扎在销售这道关卡的卫士, 坚定地驻守着春节期间朝阳区烟花爆竹销售安全生产工作的阵地, 保障朝阳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于是, 在街头那些远离人群的空旷场地, 突然多出了一间间“红顶蓝墙”的小屋, 这些小屋正是朝阳区安监局为保证春节期间市民安全, 而规定标准、商户自建的烟花爆竹销售点, “红顶蓝墙”也成为春节期间北京街头独特的风景线。

自2005年北京市对烟花爆竹燃放开始实行“禁改限”制度以来, 北京朝阳区所有销售网点未发生1起安全生产事故, 取得这一成绩正是朝阳区安监局6年来不断总结经验, 深入调查烟花爆竹销售市场, 结合区内实际情况, 不断探索的成果。

近几年, 烟花爆竹市场火爆, 供销利润高, 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市场上不乏不法销售者觊觎这块蛋糕, 怀揣“捞一把就跑”的短期暴利思想, 试图通过各种非法途径进入市场。这些非法销售的烟花爆竹, 质量安全无法保证, 一旦进入市场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何打击不法临时商贩, 让销售者自觉自愿从合法渠道购入货品, 以保证烟花爆竹的安全, 是朝阳区安监局一直以来不断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做好2011年春节烟花爆竹销售安全生产工作, 朝阳区安监局继续牵头烟花爆竹零售许可工作, 在43个街乡安全科的配合下, 安监局局长关伟首次提出并实施了“给奖不如给市场”的工作方案。

零售许可第一关优先主渠道按需求增设补充渠道

《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06年8月26日颁布, 同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办法规定未取得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者, 不得从事烟花爆竹经营活动。但由于网点数量有限, 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许可给谁?这一问题关系着市场是否“公平、公正、公开”, 也关系着能否把好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销售的第一道关。朝阳区安监局在这2006年至今尝试了多种许可颁发办法。例如:将许可名额分配给各街乡, 由各街道、乡镇上报推荐符合条件的销售者名单。然而, 结果往往是多报名额, 再者, 由于是由街乡直接接触报名者, 朝阳区安监局并不能掌握销售者的具体情况, 使得后期筛选工作难度很大。另外还采取过排号报名的办法, 即按照接受报名和销售网点1∶2或1∶3的比例, 排号前几百名才有资格报名, 这一方法的问题是容易造成不文明的排号现象, 给报名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于是, 从2010年开始, 朝阳区安监局推行主渠道优先, 根据各街道购买需求再增设补充渠道的报名办法。

主渠道是由专营批发企业建立的直销网点、大型商业企业建立的连锁网点、各街道 (地区) 办事处确立的销售网点所构成的, 补充渠道指主渠道销售网点布建完毕后, 为满足群众购买需要, 补充设立的烟花爆竹销售网点。无论是主渠道还是补充渠道都必须符合朝阳区安监局的许可条件:营业执照在2007年10月31日 (含) 之前注册, 且通过2007年、2008年、2009年年检, 注册地址与申请销售地址属同一街道 (地区) 办事处管辖。这一要求能够防止流动投机商贩进入市场, 加强属地监管。

2011年春节, 朝阳区设置了约200个销售网点, 网点的设置和分布是根据区安监局主管局长带队深入各街乡, 联合属地安监科, 参照区域人口、面积、销售情况、安全条件、投诉情况等因素走访得出, 根据调研情况将整个朝阳区, 以社区或村的形式划分为200个片区。

构成主渠道的企业, 第一部分是北京市范围内许可的3家批发单位, 分别是:北京市烟花鞭炮公司、熊猫烟花、逗逗烟花, 由这3家批发企业直接经营、统一管理。

主渠道的第二部分, 是分配给各街乡的销售网点。这些网点则是作为地区的安全示范典范, 从房屋搭建、安全条件、经营方式等方面把好安全关, 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周边其他销售网点销售人员提高安全意识。

第三部分配额分配给商业连锁网点, 如京客隆之类的连锁超市, 这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衡物价的作用, 从而避免因天价烟花爆竹, 导致廉价、非法、劣质烟花乘虚而入的情况。

补充渠道则是按照“按需供给, 合理分配”的原则分配到各街道、地区办事处。一般是由各街道、地区办事处安监科负责推荐确定, 接受报名比例为1∶2。从2011年春节的情况看, 200个网点中主渠道网点占170家左右, 补充渠道网点30家左右。整个朝阳区烟花零售市场就是按上述方法通过主渠道和补充渠道上报至朝阳区安监局, 再经过严格审核, 颁发销售许可的。

基于零售许可的限定, 安全保障条件会直接影响分配的市场份额, 若想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 就必须要同时兼顾市场需求和安全要求。这样能够使销售者对待安全的态度由被动监管变为主动需求, 在进行直销网点的选择时就会把好安全的第一道关。

零售许可第二关设置房屋保安全

每个烟花爆竹销售网点从报名到投入使用要经过朝阳区安监局多次审核, 尤其是地理位置的选择和房屋建设的要求上, 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严格要求、决不松懈。

朝阳区安监局安排工作人员分成3个组, 每一组安排2〜3名工作人员。对北、中、南3片逐个审核。首先是预审核, 即对地理位置的审核, 要求相邻的零售网点应符合网点布建要求以及网点与党政机关、图书馆、学校等重要建筑物的距离、与加油站等危险物品储存场所的距离, 均应符合北京市和区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地点及其周边安全距离的规定。所有不符合规定的网点都必须重新选址。

预审合格后正式进入许可程序, 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销售商, 在选定地点上搭建好临建房屋后, 要进行再次审核。这一次的审核是对房屋的安全保障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工作也分成3个组, 并聘请北京市朝阳区安全生产协会的专家按照《朝阳区2011年烟花爆竹临建房屋设置安全标准》对房屋的建筑材料、电气设备、消防器材配备、应急设备的配备进行审核, 审核后给各销售点发回执。验收合格的发放《烟花爆竹零售许可证》, 验收不合格的, 要进行整改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零售许可第三关实施“一金两险”制

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4]2号) 指出:“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为强化安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各地区可结合实际, 依法对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收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 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为避免发生事故后企业负责人逃逸或企业不承担事故赔偿责任的事情发生, 朝阳区安监局认真落实国务院的决定。从2009年开始, 朝阳区要求辖区范围内的烟花销售企业, 将本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存储至朝阳区辖区内的北京银行网点专户。抵押金的数额根据销售点位置确定, 位于三环内15万元, 三环至四环12万元, 四环至五环10万元, 五环外8万元, 固定房屋网点可减少2万元缴存。在销售期结束后1个月内, 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且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零售商户由指定银行连本带息全部返还。2010年, 朝阳区安监局共审批零售网点200家, 全部网点都到指定银行缴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并且没有出现因风险抵押金缴存、保管、退还等问题引发的纠纷。

风险抵押金制度将烟花爆竹零售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同安全管理挂钩,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 强化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第一负责人”的意识, 有效地促进经营者主动进行安全管理, 保证安全投入, 增强对从业人员行为的约束力, 有效地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要求和措施。

“公共责任险”和“销售人员意外险”

朝阳区安监局还对区域内所有烟花爆竹销售网点全面推行了“销售人员意外险”和“公众责任险”。“销售人员意外险”, 主要是用于从业人员在销售烟花爆竹期间因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伤亡和医疗保险。从2010年开始, 朝阳区安监局还率先推行了“公众责任险”, 这是针对第三方的, 用于因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而造成经营场所内和周边10m区域内的第三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经济赔偿。

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公共责任险”和“销售人员意外险”的落实为发生事故后的救援工作奠定了基础, 增强了朝阳区安监局监管调控手段和应急救援的整体合力。

零售许可第四关全员培训抓意识

零售许可证的下发、“一金两险”的交纳完毕, 意味着零售许可工作告一段落, 接下来对烟花爆竹销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安全保障内容。朝阳区安监局按照北京市安监局在《春节烟花爆竹安全工作方案》中的要求, 组织烟花爆竹销售网点负责人召开安全工作会, 对网点的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器材配置、安全监护人员配备、应急预案、销售品种规格等提出明确要求。此外还要求对全区200个烟花爆竹销售网点的1 500多名销售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培训。2011年春节销售季前, 共开设4批培训班, 针对销售人员的安全意识、应知应会的注意事项、基本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法等重要方面进行培训, 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从业人员颁发《烟花爆竹销售网点从业人员上岗证》。由于在前期报名中对所有销售人员的资料和照片登记备案, 在培训中掌握所有人员情况, 培训期间严格签到并且严厉禁止无证上岗, 从而使销售人员掌握了更多安全技能, 提高了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安全培训结束后, 2011年朝阳区各大烟花爆竹销售网点正式开始销售, 朝阳区安监局紧接着进入到一个更重要的工作环节——安全检查。从2011年1月30日至2月17日, 朝阳区安监局要求各销售网点保证一天24h都不少于2个人对网点以及周边进行巡视。安监局抽调车辆, 共安排了17个工作组, 全天候分3个时段不间断地对全区200个点进行安全巡视。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五、正月十五这4天, 每个网点必须每天检查1遍, 其他时间每3天至少检查1遍。

值得一提的是, 由朝阳区安监局和北京科委共同研发了“朝阳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调度系统”, 在今年的安全零售许可工作和安全检查工作中首次投入使用。在对销售网点的安全条件现场审核过程中, 审核人员使用朝阳区安监局手持移动终端 (PDA) , 对现场的基本安全条件进行审核, 将现场图片, 尤其是拟搭建房屋的长宽等基本信息录入手持“PDA”中, 实时上报到“朝阳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调度系统”, 同时在GIS电子地图上显示其基本情况与现场图片, 确保由于网点验收和检查人员不同而造成审核过程中销售网点私自移位却不被发现的情况, 充分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

每年朝阳区安监局春节期间的工作是从上一年的十月中旬直至正月十五结束, 中间历时4个月, 其中报名和许可审核这项工作包括报名登记、网点现场安全条件审核、公示、临建房屋搭建及验收、缴存风险抵押金、办理工伤保险、接受许可材料、审批发证等一系列环节, 这项工作要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完成, 时间紧、工作量大。而报名许可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报名门槛低, 确定许可名额压力大;许可完成后, 由于居民对安全距离不了解, 误将符合安全距离的网点举报的情况多, 也对安全零售许可增加了工作量。值得欣慰的是在连续6年里, 朝阳区安监局所管辖的销售网点每年都是零事故, 这个成绩单是对他们春节期间所做工作的最好的肯定。

为了确保朝阳区烟花零售市场更加透明、更加合理, 朝阳区安监局还建立了信誉考核机制, 出台《朝阳区2011年烟花爆竹销售网点补充管理规定》, 明确提出对于合法诚信经营、安全管理水平高的零售经营者, 在下一年度的零售经营申请中给予优先许可;而对于那些安全管理水平低、违法违规经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异地存储烟花爆竹的零售经营者, 列入违规名单, 3年内不准从事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对主渠道主管的烟花爆竹网点列入违规名单的, 在来年的网点布建中予以核减名额。

上一篇:班级六一节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