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格言

2024-07-12

孝老爱亲格言(精选11篇)

篇1:孝老爱亲格言

1、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2、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子女的孝敬。

3、怎样关爱自己的儿女,就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父母。

4、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今不敬老,我老谁敬我?

5、若不尽孝道,何以分人畜?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

6、敬老光荣、忤逆可耻。

7、家有老,是个宝。

8、若要好,问三老。

9、以孝敬老人为荣,以不养老人为耻。

10、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

1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2、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美德。

13、老年人的今天,就是中青年人的明天和后天。

14、只有像关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关爱公婆,才可能使自己的父母得到同样的关爱。

15、认真贯彻《老年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16、尊重老年人就是尊老历史。

17、人人都会老,人人应敬老。

18、千忙万忙,白发父母不可忘。

19、“四象敬老”活动内容:子女对待父母要象爹娘老爱幼,媳妇对待公婆要象女儿孝父母,女婿对待岳父母要象儿子敬双亲,干群对待社会老人要象小辈尊长上。

20、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自己。

21、做好老龄工作,构建和谐社会。

2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2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2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6、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27、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28、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29、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30、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3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32、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33、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34、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3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36、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37、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38、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39、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40、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4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42、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43、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44、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45、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46、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47、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48、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49、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50、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51、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52、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53、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篇2:孝老爱亲格言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道德讲堂”。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分享身边好人的道德感悟。我是主持人***,今天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顾名思义就是要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也是现代中国人的基本修养。现代社会崇尚文明,更需要把尊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道德楷模评选里有一条规范,就叫孝老爱亲,是孝敬的意思。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期道德讲堂,更加深入地体会何为孝老爱亲。

本次道德讲堂共有八个环节分别是“自我反省、唱道德歌曲、学道德模范、诵道德经典、发心灵感悟、行崇德礼、送平安吉祥、一堂一善事”。

首先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自我反省。请大家微闭双眼,静穆反思,三问自己: 你是否经常打电话问候父母? 你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

你是否常回家看看,离父母近的哪怕是一周一回,离得远的哪怕是一月一回 ?

好的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了答案,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唱道德歌曲。

有一个小女孩是哑巴,与妈妈相依为命,可是有一天妈妈在回家的路上永远地倒下了,手里还紧紧握着女孩儿喜欢吃的年糕,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唱”着一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今天让我们一起唱起这首《感恩的心》来感谢我们的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我们生命!请大家起立。好请大家坐下。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生活中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因为感恩才有了真挚的感情,因为感恩才有了多彩的世界。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学道德模范。“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孝顺是尊重,孝顺是感恩,孝顺是责任。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孝子层出不穷,有打虎救父的孝子杨香,卧冰求鲤的孝子王祥等等等等。古人孝子多,今人孝子也不少,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的榜样。今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学习一下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的事迹,来看看陈斌强是如何诠释孝义的。请大家看视频。

一句简短的“我不能丢开她,我一定要把她带在身边”,诠释了陈斌强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孝顺之心。陈斌强用自己的事迹行动给所有人做了一个完美的榜样。

带着对陈斌强的敬意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诵道德经典。今天我们学习《论语》中有关孝顺的经典名句。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接下来请大家跟着我把这句经典朗读一遍。

经过了以上环节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心里一定是有许多感触的,下面我们进入本次道德讲堂的第六个环节“发心灵感悟”

有哪位同志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呢?请举手示意。

有请……同志

感谢……同志的发言。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孝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去感悟,希望大家不只是在这里,在平时也能常常感悟孝道。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行崇德礼

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和品质。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俗话说“缺什么都行,就是不能缺德”可见德的重要性。

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培养,努力使自己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这四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下面我们一起来像德字行礼,以此自我勉励。

请大家起立,向“德”字鞠躬。

好谢谢大家,请就座。

下面我们进入第七个环节—送平安吉祥

请……同志为大家发送吉祥卡,每一张卡片上都记载着关于孝道的至理名言,希望大家能够将其保存起来,激励自己恪守孝道。

当然孝道不能止步于言语,还要发于行动。下面我们进入本次道德讲堂最后一个环节“一堂一善事”。

有些人总借口太忙或自己经济条件不好,把孝顺父母的事一拖再拖,其实孝顺父母有时只需做一件微小的事。

给父母打一个电话,陪父母逛一次街或做一次短途旅行,不时为父母买一件新衣服,和父母聊聊天、和父母照一张合影,帮父母泡一次脚、洗一次头,给父母一个深情拥抱等等等等。孝顺父母是等不及的事,孝很简单,请别再说“没时间”。

这就是本期道德讲堂“一堂一善事”对大家的要求,希望每个人下去行动起来,向老人尽一尽孝道,就像是歌曲

《常回家看看》里的一句歌词“哪怕是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这首歌我相信大家耳熟能详,不如我们一起来唱起这首《常回家看看》,来结束今天的道德旅程吧?下面请大家起立,跟着音乐唱起这首熟悉的旋律。

好的请大家坐下。

篇3:“孝老爱亲”家庭联展

我的幸福曙光

17岁时,景会珍嫁进了那个人人羡慕的县长之家,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2009年7月的一天,身患高血压多年的丈夫在住院醫治过程中突发脑干梗塞,十几天昏迷不醒,景会珍坚定地对婆婆说:“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不会放弃希望。”

在丈夫瘫痪5年里,她每天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晚上,景会珍刚睡下,突然觉得脖子、脸上一阵冰凉,起来才发现是丈夫拿着尿壶往下倒,正好倒在她的身上。丈夫说:“我看你太累了,不想惊醒你,没想到倒你身上了。”我用一天天的信念,浇灌着我们的幸福时光。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王桂新家庭

媳妇好比亲女儿

婆婆瘫痪时,王桂新的儿子才4岁,如今20多年过去了,她对婆婆的关心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当时儿子年纪还小,丈夫工作忙,王桂新毫无怨言,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婆婆由于卧病在床,常年的疾病让老人渐渐失去耐性,王桂新知道老人的苦楚,总是心平气和地安慰她,讲故事逗她开心。有时老人行动不便,不小心弄脏了被褥,王桂新也从不抱怨,而是赶紧给婆婆擦洗干净身子,换上新的床单被褥。

王桂新用朴实无华的行动,用20多年的时间,展现了一个普通媳妇的责任与担当。她不仅要照顾婆婆,还有年事已高的老公公,两位老人在她的照料下,依然享受着幸福的晚年时光。难怪两位老人逢人就夸:“儿媳妇比亲生女儿还亲,还可靠。”

甘肃省嘉峪关市吴腊梅家庭

我为母亲来尽孝

今年82岁的吴腊梅老人,因为一次意外,丧失了自理能力。从那一天开始,老人的儿子,一位普通的酒钢工人——周罗成,成了她生命成了她生命继续去的力量。母亲生病4年多来,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让母亲的身体渐渐有了起色。他说:“虽然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但她是我的母亲,现在最大的心愿是盼望老人能够多活几年,让我们多尽尽孝,不留后悔和遗憾。”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郭秀春家庭

儿子是我坚定的希望

郭秀春的小幸福在儿子出生的那一刻被彻底击碎,一个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鲜活的小生命,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小家庭更加困难重重。2006年,在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后,儿子又被鉴定为脑智障,郭秀春心如刀绞,但不得不接受这残酷的现实。面对儿子,她必须选择坚强,对骨瘦如柴的儿子来说,简单的吃饭也是一种痛苦,郭秀春既心疼又无奈。

不幸接二连三的袭来,下岗、公公瘫痪……但郭秀春始终没有倒下,她鼓足勇气撑起这个家,起早睡晚,一边打工一边照顾着老人和孩子的饮食起居,监督孩子学习,忙碌着一天又一天。因为她知道,没有比看着儿子健康成长更重要的事。

(责编 亦宣)

篇4:孝老爱亲

马桂荣,女,1940年11月出生,刘家村村民。

她的家庭就是一个让许多人羡慕的家庭。一家共有13口人,马桂荣和她的老伴儿两口人带领着一家的儿女和孙女、外孙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来到她家,总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感受沁人心脾。干净整齐的家具,窗明几净的生活环境,体现了勤劳、朴实的生活原则;茶几上摆放有序的报刊和杂志,体现了好学、关心国家大事的文化家庭氛围;斑白的发丝,慈祥的脸庞,无不折射出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总是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好,而在教育导向上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如迷信、赌博、拜金,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不健康的影响。在她们家里,教育子女有他们独特的方法。她认为,培养教育孩子,不仅要让孩子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更要做一个品质优秀向上、对社会有用的人。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行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她把刚满十八岁的大孙女送到了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部队参了军。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是老太太的命根子。孩子在部队,她无时无刻都在惦念着孩子,想念着孩子,可想想自己当初的意愿,不就是希望孩子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得到锻炼,早点长大成人吗,想到这里自己咬住牙挺住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孙女到部队的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三年当上了话务班班长,第四年和第五年担任了机务站分队长的重担,在部队的五年里还立了三等功,多次受到了嘉奖,这时他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孙女没有让他失望,长大了、进步了,学到了许多在别处 学不到的东西。他的二孙女和外孙子也相继参加了工作,在单位里也都是业务骨干,思想上要求进步,同事关系也很融洽。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她的家中表现得更加细致入微。在她们的家庭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家庭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姑嫂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十三年前,她的婆婆患了半身不遂,那几年每天都是在床上度过,子女们白天都要工作,老人又需要人照料,所以婆婆的一切日常生活都是靠她一人伺候,从没抱怨过、嫌弃过婆婆,直到伺候到婆婆咽气的那一刻。这些事,她的儿子、儿媳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知道妈妈的不容易,同时也身体力行的给儿女们上了教育课。她待儿媳们都像亲闺女一样,如遇小夫妻闹别扭,她总是数落儿子一顿,站在儿媳一边,儿媳们有什么事都爱跟她说,儿媳们常说:我婆婆就像亲妈一样,甚至比亲妈还亲。妯娌之间、姑嫂之间都像亲姐妹一样,家里有什么事,她们都能商量着来,有活一块干,有饭一块吃。总之,他的家就是步调一致的和谐大家庭。孩子们对二老的孝敬也是无微不至,为了让她们老两口多享点福,儿女们也总是尽力多承担点家务。

马桂荣这种爱家、孝敬老人的精神是可贵的,也许跟一些模范的事迹相比不算什么,但是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这个家,换来了懂事、孝顺的儿女,和谐的家庭。2009年她的家庭曾被评为过乡级“十星文明户”。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日

事迹简介

篇5:孝老爱亲

【活动内容】:孝老爱亲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

3、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即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

【活动重点】: 怎么样孝敬父母,让学生理解爱心,学会感恩。【活动过程】:

一、理解、感恩父母。

是谁,在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为我们的名字苦思冥想,希望将美好的品格、强健的体魄寓于其中?

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们的康复,甚至愿意灾难以数十倍的强度降临于他们身上,以换取我们的平安?

又是谁,把我们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我们的开心与烦恼,牵动着他们的丝丝心弦?

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最亲的人。也许,由于学习繁忙,你无暇时刻记挂着他们。

那么,就请在今天,紧紧抓住心中泛起的每一丝感动。

让我们带着感动,进入“感谢有你”活动的第一站――感恩父母。

A、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导入主题。

B、感受父母爱。

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瘫痪父亲捐肾救子》,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可当儿子需要时,父亲好不吝惜,真是父爱如山啊!

我这里也有一则故事:《母亲舍身救婴》。

因为母爱,柔弱的妈妈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真是母爱如水啊!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每个孩子都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爱?它在哪里?请你大声的说出来。

学生讲父母爱我的故事:

生1:晚上,我发高烧了,爸爸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着急的满头大汗。当我服了药之后,半夜里他们几次摸我的额头,给我量体温,几乎一夜没睡觉。

生2:看到别人生日都请同学们吃饭,我也要请。爸爸妈妈不答应,我就闷闷不乐。后来他们答应了,请客花了5百元钱,那是爸爸半个月的收入。生3:我家离学校远,妈妈从一年级接送我到现在,风雨无阻。

生4:我爱吃香蕉,每次家里买一点都让我吃,他们不舍得吃。

生5:我在家天天喝奶,我的爸爸妈妈很少喝,他们说我长身体呢。

那么,我们该怎样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呢?

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

心灵表白:

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二、如何孝敬父母?

播放视频,感受如何孝敬父母。

请每个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表白:怎样孝敬父母?(背景音乐:《母亲》)

三、活动结尾:听有关孝敬的歌曲:《孝敬父母》

歌词:孝顺是疼爱 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帮父母忙忙家务下下厨,瓜果梨桃买给父母尝尝鲜,订份晚报常为父母读一读,孝敬父母 常把爱当作儿女的礼物,父母的一颗心 围着儿女转,孝敬父母让老人想起儿女就满足,孝顺是疼爱 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陪父母唠唠家常散散步,赶上长假多带父母去旅游,星期礼拜常跟父母住一住,孝敬父母 常把爱当作儿女的礼物,父母的一辈子 吃了多少苦,孝敬父母让老人的晚年享享清福。

一年四班 刘金龙

感悟道德 洗涤心灵

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提到“为人子,方少时”、“首孝悌,次见闻”,《弟子规》中也提出“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泱泱五千年的中华经典文化都强调要懂礼仪,孝老爱老,孝老敬亲。“孝”——什么是孝,不只是一个字,它的意义大得很,不光是一个字,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世界都充满“孝”,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比如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就要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不会留下一生的悔恨。除此之外,孝敬老人是我们人人都要做的一种义务,否则就会触犯法律,留下终生悔恨。所以,我们不要做那些后悔的事情,孝心,就从现在开始吧!说起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因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唠叨,然后还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们不必为你再担心。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一件永久的事情。记得小时候,我妈妈工作非常忙,她再累,也为我做饭,自己随后再吃。现在我长大成人了,该到回报的时候了。报答她的一片苦心。在这里我想说声:“妈妈,您辛苦了!”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心让人成熟,长大。我现在更深层次的明白了什么是“孝”、怎么行“孝”,要把“孝”牢记心间。

通过视频观映,我看到了身边人讲身边事,再一次感悟道德力量,洗涤心灵,我将用两个成语——“无微不至”、“持之以恒”不断警示自己,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多关心家人、常回家看看,积极弘扬孝老爱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一年四班

篇6:孝老爱亲

李美君

《论语》中子夏曾问孔子何为孝?孔子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纯孝必发自内心,保持和气、亲切、愉快的表情,这是孝的最高境界。孝老爱亲不仅是生活上的关怀与照顾,更是心灵上的慰藉与支柱。孝老爱亲的美德应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入被关爱者的心田,让他(她)尽享泉水的甘甜。

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的立人之本。2011年8月4日,公公突发脑梗,我正在家中,发现不对,急忙叫婆婆与老公,我和婆婆二人帮公公穿戴整齐,并协助老公把公公背下四楼,及时送往汾阳医院救治,公公住院期间,我和老公轮流看护,公公右半身瘫痪,既不能言语,又无法自理,住院期间,我悉心照料,每日为公公做康复训练,腿部按摩,胳膊上下活动一千下,每日坚持,从不间断。患病后,公公心里很脆弱,需要时时的陪伴、不断的鼓励,才有可能重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为此我及时给予他心里疏导,给他精神上最大的支持。病房里的人都以为我是女儿,老公是女婿,知道我是儿媳后,都羡慕得不得了。此外,住院期间,我努力为公公筹集医药费,到现在我还记得老公筹不到医药费时眼角心酸的泪,我告诉他,“别急,我来想办法”,我立刻回家问母亲凑齐了余下的医药费。在我与家人的精心照顾下,公公住院二十二天后,很快出院在家休养,出院后,我仍然为公公做康复训练,每日一千下,三个月后,公公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人上了年纪,身体总是容易出状况,2012年5月31日晚上一点左右,家里来电话,公公胃穿孔,速回。记得那时我还在一所乡镇高中任教,离家近三十里地,那天我有晚自习,住校,一点学校校门已锁,那会儿不是自动门,是三四米高的铁门,锁门的大爷叫不醒,我只好翻门而出,不巧,那晚还下着大雨,山村里黑灯瞎火,我也顾不上害怕,一股脑儿地往回赶,老公是独子,亲戚都在外地,遇上事,没个帮手,我只好回村里接上爸妈,让爸妈看住四岁的儿子,我带上婆婆急忙赶往孝义人民医院。去了医院,与老公赶快找大夫,公公疼得连连喊叫,很快他被推入了手术室,手术将近五个小时,医生给他胃部做了清洗。之后,公公被推出手术室,醒了后,他对麻药反应,疼得直叫喊,他的身体右半边插满了管子,一动血水不断,我只能使劲摁住他,不让他动,老公一宿未合眼,我让他睡会儿去,婆婆年迈摁不住,我这一摁就是三个小时,并不时地给他擦掉满头的大汗。公公住院,我怕婆婆钱不够,把我攒下的一万多全给了老公。

2013年6月,婆婆的眼睛本就不好,但她总怕花费太多,一直拖着不去治疗,我劝她趁我假期,及早治疗,这个月的17号,婆婆去太原成功做了白内障手术,半个月后,婆婆恢复得很好。

2014年10月,父亲生病,之前去大医院检查了好几次,总查不出病因,我在家陪了父亲两天,吃了药,总不见好转,想带父亲去医院再检查,父亲只说再等。15日上午,我刚下课,就接到电话,父亲需马上入院,我向学校告了假,便火速回村接父亲,去了医院一诊断,父亲就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诊断为急性心梗,并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两个姐姐一下子就被吓坏了(父亲有三个女儿,我是老三,两个姐姐均为农民,我是唯一的一个大学生),六神无主,泪流满面地问我怎么办?当时我真没办法哭,我一哭,家里就没主心骨了,我忙找医院熟人,了解病情,医生说得很吓人,我也不太了解这个病,只问医生我父亲有救没救?医生反复给我讲解,我才大概明白,这需要做手术,手术的风险自己承担,而我所要做的就是准备手术费,我问大概手术费需多少,医生说八万左右吧。之后我便往返与学校、医院、家三者之间,一边照顾父亲,一边筹钱,一边代课,索性二姐在医院能帮我多照顾些父亲,很快我东拼西借凑够了八万,父亲的手术很成功,支了三个支架,保住了性命,住院期间医药花费近十一万元,大部分由我开支,两个姐姐生活本就艰难,父亲出院后,每月需医药费一千元,基本每个月我都能按时付到,如今,父亲恢复的已经很好,前个月,我陪父亲复查,医生说可以减药了,减到一个月200元左右,这意味着父亲恢复得很好。

父亲病了之后,母亲精神状态一直不好,一来自己身体欠佳,照顾父亲有些吃力;二来心里一直有个疙瘩,总觉上了年纪患病,医药费昂贵,给女儿增加了负担,所以总埋怨父亲,许多时候总自己一个人流泪,我与姐姐经常开导母亲,钱不是问题,不用母亲操心,照顾好父亲和自己就行,父母膝下无儿子,住在村里有些孤单,我想接他们与我一起住,他们又不愿意,我只能常常来回走动,不仅他们生活上的接济,更重要常于母亲话家常,希望她开朗起来。

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那么我有“四宝”,我的父母与我的婆婆公公都是我的宝。如今他们都已年迈,他们不仅需要我生活上的帮助,更需要我精神上的陪伴,在工作之余,我会努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贤惠的儿媳,我会尽我所能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篇7:孝老爱亲楷模——杨立英

杨立英今年54岁,是北京市常营地区荟万鸿社区的居民。(图1)

三十一年前的1981年,北京化工二厂的杨立英和北京变压器厂的采购员冯士良结婚了。(图2)

婚后的15年,夫妻二人过着平静而幸福的日子。

1995年2月14日,杨立英记得非常清楚的一天,夫妻二人双双煤气中毒,经抢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冯士良却因病情严重,成了“植物人”,从此二人生活轨迹发生巨大变化。

杨立英:当时我觉得跟天塌下来似的。没想到这种不幸的事,竟落到自己身上,觉得特别无助。事后想想,既然他活了下来,就要继续跟他过下去。

杨力英家取暖用的是烧蜂窝煤的炉子,煤气中毒发生在夜间。

杨立英:14日早晨6点多,我醒后觉得浑身难受,头特别晕。我说,士良,你给我盖上点被子。他没有反应。我又说,士良,你帮我盖上点被子。他还是没有反应。我急忙侧过脸看了他一下,发现他眼睛瞪得大大的,眼睛旁边流着泪碱。我赶紧披上大衣,跌跌跄跄地把门打开去喊人。恰好院里有一位大姐。我就说,大姐,你过来,看看我家冯士良怎么了?大姐过来一看说,你们两口子煤气中毒了。大姐唤来院里邻居,给我俩送到急救中心。大夫会诊后跟我说,你丈夫醒过来后会是植物人。

知道丈夫成为植物人以后,杨立英的感觉就是塌了天,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坚强的杨立英很快有了决定。

杨立英:当时想既然是夫妻,就要带着他过下去,伺候他一生。

面对着只会自主呼吸,而没有一丝感觉的丈夫,刚刚恢复的杨立英,便像照顾新生儿一样照顾着丈夫。她希望她的丈夫,哪一天能说上一句体己的话,哪怕叫上一声自己的名字。

杨立英:一起床就给他开始擦身子,洗尿布,抱起来到沙发上坐着,然后给他喂水喂饭,教他学说话,教他学唱歌。到了晚上给他擦完身子后,接着做全身按摩,就这样过一天。(图3)

每天如一,坚持不懈,杨立英精心照顾着丈夫,心中没有了自己。她真觉得很累,靠毅力挺着。从没有时间出去看场电影或逛逛街。

杨立英:他没生病的时候,我俩经常到公园蹓弯,去天津玩过,还去了趟上海,这15年连天安门都没去过。我也可以把他撂在家里,让弟弟妹妹看一天,出去松口气,逛逛王府井,看看天安门。可我出去这心里就是踏实不下来,不如在家里看着他。

杨立英的丈夫一米七五,一百三四十斤。为了让丈夫活动身体,每天将丈夫抱上抱下的,街坊邻居说,杨立英的力气还真不小,

图1 杨立英钩沉岁月

图2 年青时的冯士良

图3 杨立英年复一年地照顾着丈夫

图4 冯士良已能自己吃黄瓜

杨立英:其实我也抱不动,但抱不动也得抱啊。弟弟妹妹要是在家就能帮我,他们上班时还得自己想办法。我拿个小凳子,搁他旁边,运足了气使劲一抱,把他抱到小凳上,然后再运足气,努力地使劲把他抱到沙发上,让他歇一会,动一动。过后再运足气,从沙发往床上抱。没有20分钟,抱不起来他。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十年过去了,丈夫冯士良奇迹般地不断康复。

杨立英:这么多年我一直每天教他学说话,在我没有时间时,就把收音机打开让他听。他第一次发声说的是“豆”、“豆”,就发出这么一个声音。我说,我跟你说了这么多话,你就不能跟我说一句吗?他好像听懂了我的话,当时我特别激动,跟街坊说我家冯士良会说话了,大家都很高兴,来我家听他发声。

这种状态又持续了几年,在杨立英不懈的教导、训练下,丈夫终于开口说话。

杨立英: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厨房做饭,听见他叫杨立英。我不相信这是真的,撂下手里的活,到屋里去问。我说,冯士良你是在叫我吗?你再叫一声。他又叫了一声杨立英。我说,冯士良,这句话我已经等你13年了,你今天终于叫出了我名字,你还认识我是你媳妇。当时我哭了,非常的不容易。他现在的状况越来越好,手能拿馒头、黄瓜自己吃了,能说简单的话。最近我又教他唱歌,教他唱“一条大河”,还教他唱“共产党好”。他能断断续续地唱到一半,不像咱们好人,能把整首歌利利落落地唱下来。他能唱一句两句我就很知足了。(图4)

就这样15年如一日,杨立英与爱人,走过了天天向上的日子,她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辛苦,同时也收获了浪漫的果实。

杨立英:有一天我问他,冯士良,你是媳妇的什么?他说我是媳妇的宝儿,媳妇是你的什么?他说媳妇是我的保姆。

在丈夫的世界里,觉得是妻子一直在伺候他,一直在照顾他。

杨立英: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要给他洗漱清洁。换好衣服后,抱他到沙发上喂水喂饭,然后给他洗尿布、衣服。还要给他讲故事,跟他聊天。他能发声后,开始让他练习说话,教他简单的歌谣,说小白兔白又白什么的。就像2岁的孩子,你得教他。他不会说话的时候,他努力地去学,磕磕巴巴断断续续的,他都很认真地说。现在会说了,再让他说一遍“大马路”,他就说我不会,跟小孩似的,挺逗的。

三年前,杨立英母亲的老年痴呆症越发严重,弟弟妹妹们孩子又小又要上班,还要照顾病重的老父亲。于是,她在照顾爱人的同时,又主动承担起照顾老母亲的担子,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里。

杨立英:我母亲84岁了,由于老年痴呆,给我父亲做不了饭,我就把她接到我这儿来了。病情一天比一天重,重到什么程度呢?她把我买的元宵剥开,皮儿放在一块,馅儿放到一块。把鸡大腿用毛巾包着,搁到自己的枕头底下。有时候把水龙头打开,流着水就走了。有时候把煤气开开,人接着就走开。后来发展到不会说话,不懂吃喝拉撒了,一直躺在床上。最后连吃馒头都不会嚼了,只能把蛋糕和牛奶泡在一起,用勺一口一口地喂。等到夜间,我得到她身边,哄着她睡觉,给她按摩按摩胳膊、腿,直到妈妈睡着了,我才去睡。(图5)

杨立英照顾着两个病人,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样。

杨立英:妈妈就像两岁孩子似的,丈夫就像月子里孩子似的,要去哄去带。

杨立英的家谈不上富裕,但她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到十分满足快乐。还不断资助他人,经常参加捐助灾区的活动。

杨立英:1995年煤气中毒后,社会上和厂里的好心人,为我们献爱心捐助,帮助我们度过难关。我现在经济条件好多了,有能力了,就想为社会做点贡献。有的同事说,你家冯士良都铺不上一床新被褥,你怎么去捐床新被呢?因为他大小便失禁,用的被子褥子可多了,旧的照样使用,替换也方便。丈夫一天一天地见好,我对他更寄予希望,更有信心。我要争取把他伺候到像好人一样。现在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他要大小便时能跟我说,我就非常高兴了。(图6)

杨立英说,两个人过日子,哪能保证一辈子什么事儿都没有,我做的都是应该做的,我现在很知足,我丈夫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多好啊。(图7)

图5 杨立英伺候母亲入睡

图6 杨立英为丈夫准备的换洗被褥

篇8:孝老爱亲事迹

张玉霞,女,43岁,1999年3月来到我们农场定居,现住在同和〃幸福城C区15号楼1单元1101室,在四连承包8亩葡萄。丈夫杨国得,男,47岁半身不遂在家休养,家有四个女儿,二女儿在乌市打工,剩下三个在头屯河农场中学上学。

这是个幸福的家庭,全都离不开张玉霞。2008年5月的一天,正在去地里干农活的杨国得被一辆疾驰飞过的轿车撞倒,送到了医院。现在虽然出院了但导致他半身不遂,走路颠簸,言语不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然而现在这个时候张玉霞站出来了,从杨国得被撞,到现在他的衣食住行都由他的爱人张玉霞培在照顾,为丈夫洗脸、按摩、刷牙、喂饭、擦拭身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杨国得不离不弃。经过张玉霞的悉心照顾,杨国得勉强有了行动能

力,这印证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必须要有一个爱这个家的人。

张玉霞是一个热爱生活、乐观、上进、的人。她的家里什么时候过去总是干干净净的,一点都看不出来她的压力。她常常说,虽然他不能干活了,但是他却是我的精神支柱,况且我还有四个女儿呢,她的这种乐观、上进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张玉霞在四连承包了8亩葡萄,在照顾丈夫的同时还在管理着农田,张玉霞有四个女儿,二女儿也没有继续上学了,在乌市打工补贴家用,其他三个女儿还在上学。

在生活上,张玉霞是一个热爱祖国、乐于助人、团结居民、支持社区工作的模范,2014年2月同和〃幸福城二社区授予了张玉霞家平安家庭的称号。

同和〃幸福城二社区

篇9:(孝老爱亲)胡怀芹

(孝老爱亲)亳州市利辛县好媳妇胡怀芹: 不离不弃和高残丈夫同舟共济24载

摘要:

胡怀芹,女,1964年8月出生,家住利辛巩店镇宋寨村。1989年夏秋之交,丈夫因一场车祸高度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家中生活陷入困处,一贫如洗。24年来,她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细心照顾丈夫,同舟共济,相濡以沫,用坚定的信仰和深深的爱、实实在在的行动,传递着朴素而又感人的人间真爱„„乡亲们见证了一对农村患难夫妻的魅力。

正文:

“既然做了他的媳妇,我就要好好照顾他,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到底。”“在我的心中,一是希望儿女健康成长,二是希望丈夫能愉快地过好生活的每一天„„”

在亳州利辛巩店镇宋寨村西袁荒有一对夫妻,一场车祸后,丈夫高度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家中生活陷入困境,一贫如洗。24年来,她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细心照顾丈夫,相濡以沫,用坚定的信仰、深深的爱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传递着朴素而又感人的人间真爱;让高度残疾的丈夫成为“自食其力”的生活强者,唱出了强者之歌。她以母亲的慈爱、坚强、身教,感染孩子自强、成才„„24年来,以乐观的心情,凭借着执着与坚守,用辛勤的付出,为困难重重的家庭撑起了灿烂晴空;24年来,用爱心、孝心诠释了一位朴实的“贤妻良母”形象,让丈夫、家人真真切切

地感受到了爱的温馨„„乡亲们见证了一对农村患难夫妻的魅力。

1989年夏秋之交的一天上午,28岁的木匠袁廷献,组织本村村民到离家二里路的京九铁路王寨火车站卸修铁路货物。身材魁梧、年青力壮的袁廷献未等火车停稳,就性急地纵身去抓车皮上的手梯,谁知由于火车的惯性和引力,非但没抓着,反被卷入车轮底下,可怜的袁廷献发出一声惨叫,两条腿被车轮齐刷刷的从大胯下碾掉,左胳膊从肩膀处与骨肉分离。

为了治伤,花光了亲戚、家中所有积蓄和铁路局赔偿的3000元钱,还欠下了一大笔的债务。一向要强的袁廷献,债务和残疾使他整天闷闷不乐,甚至想到用死来解脱自己,他经常哀求妻子不要管自己,他痛哭着说:“我现在是一个废人,只剩下一只手能够干什么?不如让我安静的离去!我不能给你们的生活带来负担!”妻子总是流着泪水劝导他说:“你是家里的精神支柱,你若是倒下了,这家还是个完整的家吗?孩子们不能没有爸爸呀,只要我们心中有希望就好,你虽然残疾了,我可以做你的手和腿,你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这个家不可以没有你„„”妻子胡怀芹一次次的话、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买营养品给他补身子,他感受到了对自己真挚的爱。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不离不弃的守护,丈夫袁廷现忘记了伤痛,心中充满了感动和力量,慢慢的能坐了。

胡怀芹,22岁经人介绍与袁廷献结婚,第二年有了儿子垒垒,1988年又生下儿子梨园。为了提高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勤劳聪明的袁廷献在家里开了个木匠铺,而且收了三个徒弟,生意十分红火,很快成了村里的能人,凭着勤劳的双手,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真是祸从天降,意想不到的车祸发生了,原本幸福 的生活从此改变了,家里的支柱倒了,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了困顿;然而,胡怀芹用她那孱弱的肩膀种地、养猪、喂鸡等撑起了家。

妻子的勤劳、执着,让丈夫变得坚强起来了。为了让丈夫多接触人、多讲话、有事情做,不感到寂寞,胡秀芹向娘家亲戚借钱,买了一台轧面条机,来轧面条的人自己用手摇。一天,来帮忙看管轧面条机生意的堂弟提议,方圆几个庄没有卖卤菜生意的,不如在此开个卤菜店,也能给人们提供方便。胡怀芹同意了。没想到卤菜店一开张生意就很红火,为此胡怀芹还买了不少有关烹饪方面的书籍刻苦钻研,和丈夫一起琢磨。由于她的手艺好,菜的味道佳,质量好,加之薄利,他们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更令人敬佩的是,不论多么劳累辛苦,在胡怀芹的脸上,总是带着灿烂的微笑,她用微笑感染着丈夫;她用微笑告诉人们,无论生活多么辛苦,都应当乐观面对!看着妻子春夏秋冬每天忙里忙外到深夜,还给自己擦身子、换洗衣服、接屎接尿细心照料,袁廷现常常心疼不已。

真是祸不单行。丈夫花去钱还没有还清,接着,父亲、母亲相继的重病,又欠下了一笔新的债务,她很无奈。不过,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夫妻也拥有一技之长、又肯吃苦耐劳。特别是他们家的皮蛋加工的可以说是远近闻名:蛋体软而有弹性、滑而不粘手、鲜美、清腻爽口、余香绵长,深受广大村民的喜爱并争相购买;每年正月初至芒种,每天前去加工购买袁廷献夫妇加工皮蛋的顾客络绎不绝,有时还需要排上半天时间的队,才能等到。他们凭着勤劳的双手,还清了所有债务,盖起了高大宽敞明亮的楼房,商店变为超市,货物齐全,规模扩大了。

“24年来,她一直都这样照顾着我,不离不弃„„要不是妻

子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恐怕活不到今天,太难为她了。有时心烦常发脾气,都是让着我。”说到妻子胡秀芹,袁廷现很是感激、很内疚,几度哽咽,流下了泪水。

胡怀芹照顾丈夫,乡亲们有口皆碑。24年来,她坚守在他身边还细心照顾生病的父母,在家庭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为给父亲治病和安葬花去2万元。她甘做丈夫忠实的“腿”,先后把两个儿子送到部队服役,多次受到表扬,都夸她是“好妻子、好母亲”。

五十三岁的袁廷献身残志坚,妻子使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整天坐在妻子专门他制作的小轮椅上,一会干这,一会给顾客拿那,一刻也不闲着。商店的货真价实,卤菜店、更受乡亲喜爱。

厄运考验了他们的夫妻情,厄运面前,坚强的妻子又给家庭创造了幸福。“好妻子、好母亲”胡怀芹,用她的善良与坚守、用她的执着与勤劳,传递着朴实的真善美。

冬去春来,24年来,乡亲们亲历胡怀芹所做的一切,她用全部心血不仅把丈夫服侍得体贴入微,而且家建设得富裕美好和谐,她的爱心、勤劳、坚强美德乡亲们广为传颂。

篇10:孝老爱亲模范

——记熊德才同志模范事迹

西洒镇北塔社区退休干部熊德才同志,曾是我县纪委书记,该同志1944年出生,1960年参加工作,由于他业务精练,工作出色,思想积极进步,在1965年由织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退休。他兢兢业业的在工作岗位上坚守了42个春秋,他热爱国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褥观,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英雄般的豪言壮语,一切都是那样的朴实,那样的平凡,但是他品德高尚,勤政为民,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多年来走访他工作过的单位和部门以及生活的友邻,基本听不到对他的批评意见,只有对他工作和为人处事的一致公认和肯定。熊德才同志的经历是常人无法想象和有过的,在他仅有一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奶奶和母亲扶养成人。那时他的母亲也只有20岁,他的母亲是一个勤劳、智慧、坚强的女人,在失去丈夫后一直未改嫁,将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到了自己的肩上,并在那个年代带领乡亲发展生产,思想积极进步,在1954年被选为坪寨小乡乡长,后任社长、支书等职务,文革期间,因操劳过度,只有五十多岁的她已是满头白发。文革

结束后,熊德才同志为了能让自己的母亲安享晚年,没有让她继续回原单位工作。现如今,他母亲已是87岁高龄,但身体依然康健。熊德才同志从小就养成孝老爱亲品德,现他一家四代同堂,家庭生活温馨和谐,夫妻和睦,兄弟姐妹团结友爱,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一家人都要聚集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聊聊家常,气氛好是热闹。熊德才同志的模范事迹伴随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下面我们就简单叙述他孝老爱亲的一些事迹:

一、孝敬老人。他在乡上工作期间,一次母亲在家生病,由于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导致便秘,他得知后立即请假回家,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亲自用手指伸进母亲的肛门扣出颗粒大便,同时用香油棉球放进母亲肛门使其润肠通便,在家守护两天两夜,待母亲病情好转后才及时返回单位工作。他调到县城工作后,为方便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便将母亲接到县城一起生活。一天清早,母亲在地税花园散步,不小心扭伤了腰,他及时将母亲送到医院治疗,并购买了各种中草药酒给母亲敷药止痛,一天敷药至少四至五次,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母亲的腰伤逐渐康复;最近母亲又突发心脏病,送进医院后,医生就下了病危通知,但他为了母亲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早日康复,一直坚持住院治疗,住院十多天一直未离开母亲身边,就连医生都被他的孝心所感动,现在母亲身体已基本康复,可以到广场与老年朋友们一起玩耍了。

平时他经常注意观察母亲的起居行动规律,若某天睡早或起晚了,他都要问明情况,生怕母亲哪里不适。离家外出两天回家,首先要问母亲身体情况,生怕她生病或心情不好、生活不愉快。

二、夫妻和睦。他的老伴是农民,两人结为夫妻已整整50个年头,现两人都已进入古稀,但两人相互关心体贴,相互理解和支持,从未发生出口伤害对方的语言,也从未发生过争吵,有时对某件事发生争执、当一方态度生硬时,另一方就会主动忍让,使矛盾得予化解。两人对家庭的事和有关子女的教育等都是相互尊重对方的意见,统一看法后行事。妻子因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他就将退休金放在两人都有钥匙的抽屉里共用,但谁都不会乱花一分,总是为整个家庭着想。

三、关爱子女和亲友。该同志对子女的教育是严格的,特别是在工作单位的子女,经常教育子女要尊纪守法,爱岗敬业,清正廉洁。他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共有9人在不同的单位工作,从未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同时对儿孙的生活特别是生病他又十分的关心照顾。一次他和老伴带着4岁多的大孙子去老家坪寨荆竹杠做客,大孙子突然生病高烧抽搐,当时交通不便,在危急时刻,他顾不上吃晚饭,安排亲友送小孩到公路,他小跑奔往坪寨乡政府求助,平常需2个小时的路程,他仅用了50分钟就跑到乡政府,满身大汗,得到当时乡政府领导的关心并派小车前往,及时将孙子送到县医院抢救,转危为安。小孙子4岁前也经常生病,每次住院他和老伴都要陪同儿子、儿媳到医院照看。一次小孙子高烧40度不下,急转州医院治疗,当小孩稍有好转,儿子媳妇因工作紧急需要返回单位处理,随之小孩病又反复,俩老抱着小孩彻夜未眠,经医生多方抢救,孩子转危为安,儿子、儿媳赶到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最近,他生病住院,正在住院期间,二女婿不幸因公受伤左脚骨折,急送文山医治,他还未出院就到文山看望,给病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去年他家族中的侄儿子熊在德因得不治之症,在县医院不收治他得知情况后及时安排找车连夜回老家,第二天他亲自回去老家,一直照看一个星期待病人亡故,后事安排完毕才回家。震惊全县的2011年7.24特大交通事故,一次死亡6人,仅他老家白家良子麻栗树就死亡5人,第二天他和老伴带着儿女前去慰问、安抚乡亲们,并为每家送去600元现金以表心意。遇难家属对当时的处理情况不满,情绪激动,准备集众闹事。面对父老乡亲们,他始终没有望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坚定的站在服务大局的立场帮助政府协调处理此事,逐户慰问、安抚,避免事态发展。

以上事迹仅是该同志平常工作、生活中部分叙述,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这个同志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规范,对于他热心公益,为民办事的情况就不在一一叙述。

篇11:四兄妹“孝老爱亲”成美谈

这天一大早,高登枝老人居住的老宅,传来阵阵烧排骨的香味,“我昨晚炖了点排骨,娘,今天给你拿来尝尝。”嫁到辛集市北庞村的二女儿王兰允一大早便赶了过来。不一会儿,四儿子王瑞祥夫妇也过来问早。老人洗漱完毕,坐在饭桌前,炒白菜、炒豆芽、豆豉、炖排骨,老人吃着丰盛的早餐,看着团团围坐的儿女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高登枝一共有四个儿女,两个女儿和小儿子王瑞祥均已成家,大儿子王瑞航年幼时患病腿部落下残疾,没有娶上媳妇,现和老人一起居住。

老人曾经先后做过4次手术:1983年患淋巴结肿大,在医院做手术;1984年,病情复发到北京手术治疗;79岁时,老人得了卵巢囊肿,在深州医院做手术;2011年老人做白内障手术。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高登枝的四个儿女却不同,住院期间,兄妹四人围在老人身边忙前忙后,精心照料,从来没有烦过。王瑞航的腿脚不便,但他拐着腿脚也要坚持给母亲买来她爱喝的小米粥;母亲住院赶上王瑞祥的梨树采摘,哥哥姐姐劝他回去,但他宁可雇人减少收入,也不离开医院……

“俺娘这辈子不容易,年轻时家里条件苦,俺爹又在五十岁时去世了,”当别人夸兄妹四人孝顺时,他们都觉得理所当然,“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拉扯着四个孩子过日子,既当妈又当爹,多难啊!你说俺能不孝敬俺娘吗?”

按照农村习惯,父母年岁大了,一般都由儿子赡养,王瑞航有残疾,照顾老娘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了老四王瑞祥身上。可二姐、三姐不同意,“老娘是咱们兄妹四人的,凭啥就你自己孝顺,俺们当闺女的也不能落后,咱轮流照顾,除去大哥,咱娘每家住半年。”“我身体是不太好,可我是老大,又住在老宅,照顾娘我也是应当的。”王瑞航说。兄妹四人曾经为抢着照顾母亲争得面红耳赤。

“我老了,跟老宅也有感情,我哪里也不去。”顺者为孝,最终,兄妹四人遵从了老人的心愿,让她还居住在老宅。

老人不轮流住,一点儿也没影响兄妹四人尽孝心。大哥照顾日常起居,瑞祥每天长在老人家里,柴、米、油、盐缺啥买啥,姐妹二人虽然嫁到外村,但是每星期最少去两次,给老人洗洗涮涮、缝缝补补。

2011年,高登枝不慎摔断了腿,兄妹四人把老人拉到医院,医生称老人年龄太大没有办法医治,只能回家静养。那段时间,高登枝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兄妹四人日夜守候。“人老了不中用不说,还老给你们添累赘。”高登枝老人经常情绪低落,偷偷抹眼泪。“娘,你这是说啥话哩,养儿防老,您老了,我们伺候你不是应该的吗?您要是心疼我们就安心养着,早点再站起来。”儿女们经常安慰她。半年后,老人居然又站起来了,村里人都说兄妹四人创造了奇迹。兄妹四人孝顺是出了名的,王瑞祥媳妇贺春欣照顾老人也是尽心尽力。

大哥王瑞航没有经济来源,前前后后给母亲看病的花销,让本就贫困的王瑞祥日子过得更加紧巴,“给老人看病,咱这是尽孝心,就是再苦,这钱咱也应该出。”贺春欣通情达理,非常支持丈夫的做法。

老人爱干净,年纪大了干不了家务,贺春欣就一手包办了老人卧室的打扫活,叠被子、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由于打扫得勤,老人的卧室既干净又温馨。到冬天了,担心老人冻着,贺春欣老早就催丈夫给老人买来煤球,生起了炉子。老人虽然岁数大了,但胃口特别好,贺春欣就变着花样的给老人做好吃的,今天炖鱼,明天炖鸡……老人的小饭桌丰富多彩。贺春欣和婆婆非常投脾气,只要地里没活,她就到老宅陪老人唠嗑,搀着老人出去遛弯、串门子。看着弟媳妇如此孝顺老娘,二姐、三姐特别感激,三人相处得就像亲姐妹。

从母亲的第一次手术,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老大王瑞航已经年近七十,最小的王瑞祥也五十多岁了,子女慢慢老去,但老人的福气却有增无减。现在兄妹四人给老人制定了“健康表”:每年定期体检两次,日常饮食注重营养和少食多餐,多到户外活动,每天定时起居……如今,98岁高龄的“老寿星”高登枝气色红润、精神饱满,她经常拄着拐棍到邻居家串门,偶尔还自己洗衣服、做饭。乡亲们都说,以现在的体格,老太太一定能活过一百岁。

上一篇:敬畏自然教师用导学案下一篇:谦虚的近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