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

2024-07-18

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通用18篇)

篇1: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

设计意图:孩子都有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当我带孩子们去玩滑滑梯时,常常有孩子说:“老师,滑滑梯有电,我不敢玩。”就在前几天,我在帮女孩子梳头时,有细心的孩子发现姜远情的头发“飞”起来了,都围上来看。我就想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静电并对静电现象产生兴趣。一、活动目标:1、知道静电的存在,初步了解静电。 2、对静电现象产生探索的兴趣。3、了解静电的益处,以及带来的危害。二、活动准备塑料尺、塑料笔、塑料梳子、吸管、碎纸片、自制纸娃娃、箩筐和ppt 三、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1、经验回忆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在帮姜远情梳头发的时候,她的头发怎么会飞起来的吗?” 2、出示道具引起幼儿兴趣,教师:“这是什么?请你摸一摸这是什么材料做的?今天我要表演一个魔术,小朋友们仔细看”。 3、魔术表演教师边念咒语边表演魔术——用塑料尺吸小纸片(二)幼儿操作 1、幼儿自主探索静电的产生教师:“桌上有许多碎纸片,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箩筐,选一个工具用魔法去收拾干净。”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幼儿“你的魔法是怎么产生的?” 2、交流探讨请个别幼儿演示操作过程,并请他们讲述操作过程。教师:“你用什么方法让工具有魔法了?”——摩擦 3、教师小结教师:因为摩擦产生了魔法,这种魔法就是静电。静电是由于物品相互摩擦产生,其实你的工具不是有魔法,而是有静电。静电可以吸小东西,所以碎纸片才能被吸起来,姜远情的头发在梳头的时候才会飞起来。(三)了解静电教师播放ppt ppt1-3:静电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如静电印花机等。 ppt4-6:静电的危害,如静电引起火灾等。师生小结: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静电就像空气一样,它看不见摸不着。却经常和小朋友开玩笑,小朋友手拉手的时候会“触电”、脱衣服的时候会有“兹拉兹拉”的声音。(四)游戏:纸娃娃站起来教师:“桌子上还有许多纸娃娃和小工具,请你用今天学到的本领,选一个工具让纸娃娃站起来吧。”

篇2: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身边一次性物品的关注,进一步培养环保意识。

2、初步培养幼儿调查和辩论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一次性物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一次性物品进行小制作。

活动准备

物质:一次性物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次性物品有哪些。

二、展开

1.展示一次性物品,说说它的名称和作用。

2.展开辩论,了解一次性物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引导幼儿标明自己对一次性物品的态度。

提问:我们身边有许多一次性物品,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他们呢?

(2)引导幼儿对“是否喜欢一次性物品,为什么?”展开辩论。

(3)评价幼儿辩论情况。

(4)小结:凡事都有两面性,一次性物品方便、卫生,有许多好处;

但是使用后会造成浪费,并形成污染,对人的健康也不好。

3. 让一次性物品变废为宝。

提问:我们应当怎样正确使用一次性物品?

(应当尽量减少使用,使用后可以用来装东西,做手工等。)

三、结束

篇3: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淘气:我们全家都一起看了, 还一起庆贺“嫦娥一号”升空成功呢!

◎蓝猫老师:你们一定为“嫦娥一号”升空骄傲吧?为向火星发送宇宙飞船惊叹吧?为卫星电视、电脑的神奇好奇吧?这些都是人类的尖端科学, 是大科学家们研究的成果。我们小朋友要从小爱科学, 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如今, 科学与我们身边的生活关系十分紧密, 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我们天天用科学。蓝猫老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身边的科学知识好吗?

第一节宝物大派送

◎红猫:好!我从小就想当科学家。

◎叮当猫:蓝猫老师, 我知道科学知识是大科学家才有的, 我又不是科学家, 我怎么知道身边有哪些科学知识啊?

◎蓝猫老师:其实, 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送你们三件宝物, 你马上就会变成小小科学家。首先, 请大家闭上眼睛摸摸自己的耳朵, 耳朵像什么呢?

◎叮当猫:老师, 耳朵像问号。

◎蓝猫老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啊!

◎蓝猫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摸摸后脑勺, 像什么呢?

◎叮当猫:报告老师, 后脑勺也像问号。一个大大的问号。

◎蓝猫老师:对, 非常正确!我送给大家最最最宝贵的第一件宝贝, 那就是问号小精灵。

◎叮当猫:啊?原来宝物是问号啊!有什么稀罕!

◎蓝猫老师:呵呵!小看问号啊?下面我请问号小精灵跟大家见个面, 先请它做个自我介绍好吗?大家掌声欢迎!

◎问号小精灵:大家好!我是小问号, 我长得像挂钩, 也像爷爷的烟斗。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就找我。我是你们最好的朋友, 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 你们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我保证, 随叫随到。不过, 要和我问号小精灵做朋友, 还有个条件, 那就是对任何事物好奇, 见到任何事物, 多问几个为什么, 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将问题进行到底!你们能做到吗?

◎大家:能!

◎蓝猫老师:既然大家都支持问号小精灵!我就送大家第二件宝物, 那就是《蓝猫淘气3000问》和《10万个为什么》。

◎红猫:这两套书我太喜欢了!

◎黑猫:快告诉我们第三件宝物是什么?

◎蓝猫老师:第三件宝物就是魔法太阳——发散思维。

◎叮当猫:哦!老师, 好难懂啊, 什么是发散思维啊?

◎蓝猫老师:我这么给你们说吧, 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 我们的思维要像太阳光一样, 向不同的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答案越多越好, 最后选一个最好的答案。简单地说, 就是给一个问题, 找到100个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三件宝物来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吧!

第二节问题串串烧

◎问号小精灵:为什么我们的手指头上都有指纹, 手掌有手纹呢?

◎叮当猫:我知道:妈妈把我生下来时就有指纹, 不信问妈妈吧!

◎蓝猫老师:不恭喜你啦!因为你没思考, 回答错误!

◎红猫:我知道!因为没有指纹, 我们拿东西就会打滑, 就像捉泥鳅, 滑溜溜, 指纹可以增大摩擦力。

◎蓝猫老师:太棒了!加100分。

◎问号小精灵:请问警察为什么可以用指纹破案?

◎蓝兔:因为每一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是独一无二的。

◎蓝猫老师:真棒!加100分。

◎问号小精灵:为什么我们穿的鞋鞋底都有花纹?

◎叮当猫:我知道!因为鞋底都有花纹, 可以增大摩擦力, 要不, 我们走路就会像在冰上一样, 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蓝猫老师:恭喜你, 开窍啦!加100分。

◎问号小精灵: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 不是方的?

◎白猫:因为太阳是圆的, 所以车轮也是圆的。

◎蓝猫老师:对不起!答错啦!

◎红猫:因为圆的车轮滚动快, 不颠簸;而方的车轮即使能跑, 颠簸也会非常厉害, 人受不了, 运动也会很慢。

◎蓝猫老师:快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红猫:多读书啊!善于提问, 善于学习。

◎问号小精灵:为什么人的眼睛要长睫毛?为什么看电视至少要离两米远?为什么不提倡用一次性筷子?

◎叮当猫:因为睫毛可以为眼睛挡灰尘, 睫毛像眼睛的自动窗帘;因为电视有辐射, 对眼睛有伤害, 容易让眼睛近视;因为一次性筷子是竹子树木制成的, 会对森林造成巨大的破坏。

◎蓝猫老师:哇哇哇!叮当猫太厉害了!加300分。

◎白猫:还有其他问题吗?

◎蓝猫老师:同学们, 像这样的问题多如牛毛, 只要你多观察、多发现、多提问, 问爷爷, 问奶奶, 问老师, 问同伴, 再多问问《蓝猫3000问》, 问问《10万个为什么》, 你就会成为一位小小科学家。我还告诉你一个秘密, 我还经常问“电脑”哪!问号小精灵, 你知道吗?电脑可是回答身边科学知识的高手。不信你就试试吧!

【闯关任务】

口令:闯关路路通, 作文我霸主!!!

1.收集10条节能环保科学小知识。

2.每天读5分钟《10万个为什么》。

篇4: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水往低处流等等,都是因为重力的作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过程中不容易损坏羽毛;人们骑自行车在下坡时,不需要用脚蹬,非常轻松自如,这也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体力。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浑浊。

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枯草树叶,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以及汽车轮胎做成花纹或挂铁链也都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力而减小滑行阻力;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可见,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力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力要尽量减少。

人们利用弹力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如衣裤的松紧带,小朋友跳的橡皮筋,拉力器,运动员撑高跳远,弓箭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另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开瓶器,园林剪,核桃夹,镊子,筷子等都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制作的。人体自身身体结构也非常巧妙。拱形,球形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我们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保护着胸腔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拱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这些都是科学原理在我们身体中的完美再现。

天气的阴晴、冷暖与人类的各类活动息息相关,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热学知识。如人们常喝开水、吃熟食,需要对水和食物进行加热,而加热过程中就需知道燃料燃烧或电加热的基本知识;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撒些水,靠水分的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严寒冬天的暖气管道,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散热。各种机械轴承、火车轮箍的制造是充分利用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这些都是热学知识的重要应用。

人类生存需要光。白天靠阳光,夜间需要灯光,设想宇宙无光,整个世界将陷入一片漆黑,所有生物将无法生存,由此可见光的重要性。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或高温。医生带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额镜就是凹面镜。我国大力提倡使用以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以充分利用能源。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凹面镜取得的。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汽车的反光镜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是为了扩大视野,使司机的视觉范围增大,有助于司机安全行驶。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冬天穿深色衣服,照明灯上装灯罩,以及我们房间的的墙面涂成白色。这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性质。另外,教室的长度限制10m左右是避免回声的干扰,还能使回声与原声叠加在一起,加强原声;电影院的墙面凹凸不平,减弱各个反射面产生的回声,不至于影响放映效果。

电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电的应用。如夜间走路用的手电,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而照明用电如使用不当,将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这是因为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而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远远高于安全电压;煮饭用电饭煲、电炒锅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力机车的行驶也是靠电能,一切家用电器都需要电。假设没有电,人类社会将会倒退。因此,电是人类的好伙伴。

篇5: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体里的“洞”》课后反思

“洞”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但也容易忽视它。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体里的“洞”》从生活中的洞衍生到我们身体上的洞,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探究。我把这节课放在中班,是因为中班的孩子对我们身体的奥秘正处于懵懂的阶段,想通过这节课,让小朋友对自己身体上的洞及它们的作用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整个活动下来都非常的顺畅,小朋友们也积极配合,大胆想象和猜测,整个课堂十分融洽。

活动主要分三个部分来展开。第一个环节“洞洞大猜想”,是根据提示来大胆猜测和想象这些“洞”,第一个出示的是一个洞,有小朋友猜是下水道,有小朋友说是饮料瓶口,还有小朋友说是门洞„„一下子把小朋友们的思维打开了,我也及时给了小朋友肯定。第二个的是两个洞,有小朋友一下子就猜测出来它是山洞,经过知识的补充,小朋友们知道了隧道的作用。最后出示的是许多小洞洞,小朋友有的说像饼干上的洞洞,也有的小朋友说像我们洗澡的莲蓬头上的洞洞,我没有否定大家的猜测,而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第二个环节“找找我们身体里的洞”,这个环节主要让小朋友们自主探索,分小组来画一画我们身体上的洞,刚开始,以为这个环节会出现混乱,结果小朋友们有商有量,配合的十分好。每一组小朋友都找了身体上的洞,并向大家进行了介绍。其中一个男孩在手臂上画出了洞洞,原来他说,我们的手可以变成一个洞,可以对他的思维进行肯定,但也要向他说清,我们找的是身体上的洞。

第三个环节“给洞洞分类,了解洞洞的本领”。我们结合绘本,了解了人身体上的洞洞以及它们的作用,并将这些洞洞是一对的分成一类,要藏起来和要露在外面的分成一类,小朋友对要藏起来的洞洞都能说出理由来。

篇6:作文:我们身边的科学

那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皑皑白雪给大地披上了雪白的大衣。屋檐上,一块块冰凌垂直而下,像是给房子挂上了精美的水晶帘。我像以往那样回家,只不过步履中多了几分谨慎——我可不想和大地母亲来一次亲密接触。

回到家,随手打开灯。“咦?怎么不亮?”停电了吧,我嘟嚷着。稍作停留后,迎着大雪到附近商店里买了一支蜡烛。透过玻璃,依稀可见一片片晶莹剔透的雪花落在头发上,增添了一分唯美之意。

天色已晚,周围的路灯散发出柔和的光,我一路小跑,在学校踩出一个个脚印。家里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我摸索着,拿着打火机将蜡烛点燃,小心翼翼的放在桌上。百般无聊的`望着蜡烛,心中不由得冒出一个想法:不知道隔纸加热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说做就做,我将防水纸折成盒状,放在架子上加入少许清水,再在架下放上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我趴在桌子上,静静的看着。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水渐渐变热,我诧异的挑了挑眉。不一会,水上冒出了几个小水泡,水热了,纸却没有燃烧。我对这个实验结果充满了不解。打开电脑百度后,得知:可燃物的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燃烧点。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方能燃烧。隔纸加热,水能传热,使纸的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不能燃烧。

篇7:我们身边的科学作文

有一次,我在吹气球时,一不小心没有捏紧,气球中的气“溜”了出来。我心想:为什么气球不扎口,气球会变小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到了后来,我从书上查过资料才知道,松开手后气球变小,是因为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里的气从口里“溜”了出来。所以气球会变小。我又发现,气球吹起来跑气时,气球可不老实了,会到处乱飞。多次实验后,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气球飞起来的方向跟气球口所对的方向正好相反,也就是说,气球往上跑气,气球就往下掉,气球往左跑气,气球就往右窜,这可真有意思!

我一抬头,正好发现桌子上的玩具小车,一个想法就冒出来了:气球漏气时窜得那么快,看来“威力”不小,能不能带动小车呢?我就先把气球吹成梨子大,卡在小车上,等我一松手,奇迹出现了:伴随气球的出气声,小车竟然往后倒退了两三寸。我大声喊起来:“妈妈,妈妈,气球带着小车跑了!”我又照着刚才的方法演示了一遍,只不过气球吹的更大了点,小车也就多跑了一点。妈妈笑着说:“孩子,你的实验很成功,这是一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种物理现象,到你上初中的时候你就会学到这方面的知识。运载火箭能够飞上天,靠的也是这种力量。”

篇8:中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 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 (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PPT课件 (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 。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回忆已有经验

1. 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 我来照镜子, 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 (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 幼儿镜面模仿。)

2. 启发幼儿思考, 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 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3. 根据幼儿回答, 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 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 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 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二、动手操作, 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 幼儿初次探究, 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 而是准备了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请你们试一试, 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 看看能发现什么。

2. 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 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 结合PPT, 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 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这个字 (凹) 读“āo”, 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这个字 (凸) 读“tū”, 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 (教师手指勺子的两个面, 幼儿说出名称。)

4. 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 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就能说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 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 (正立、变长等) 。

5. 幼儿再次操作探究, 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 这次要仔细观察, 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 集体交流操作结果, 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 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 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 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 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师: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的, 镜子里的你没有变样子, 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 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人们还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 我们把它们叫做哈哈镜。

三、观察图片, 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转角镜, 讨论其用处。师:生活中, 你见过这样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吗?在哪里见过?

师:老师有一双爱发现的眼睛, 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地下车库、马路拐角、小区门口放上这个镜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结。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 还认识了道路安全转角镜。其实, 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 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 有什么用吗?老师相信你们和我一样, 也有一双爱观察、爱发现的眼睛, 所以, 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 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活动点评

方景融老师每一次展示的活动都会给我惊喜, 这一次也不例外, 整个教学给我的感觉是“轻松”和“高效”。

一、“轻松”——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1.生活化。利用幼儿平时生活中已有的照镜子经验, 让幼儿对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勺子进行观察探究, 发现哈哈镜的秘密, 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活动性。教学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显像的变形特点, 都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的。同时, 幼儿通过对记录表中猜想与动手结果的比较, 自己不断获得科学的结论。

3.游戏性。教师引导幼儿用“玩”的心态对待科学学习, 如“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游戏”, “玩玩勺子, 你们会有什么发现”, 始终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观察、发现。

二、“高效”——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得到了恰当落实

1.提升性。本次教学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 不断挑战幼儿的思维高度, 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高出幼儿原有发展水平的提问;教师介绍“道路安全转角镜”, 让幼儿了解还未接触的知识;引导幼儿感受“凹凸”, 给幼儿更加确切的概念支撑后面的探究表达等。这样的教学能真正帮助幼儿提升认知经验。

2.拓展性。当幼儿发现勺子里的本人变形后, 教师有意识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远一些和近一些, 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以此引导幼儿通过主动变化探究条件, 发现不同的变形特点, 拓展幼儿原本不会关注到的认知经验。

篇9: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

9月15日上午9点,“上海科普开放日”开幕式在位于A区域的主会场进行。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宣布本届上海市科普开放日正式启动。上海市食安办主任阎祖强表示,今年的科普日活动主题抓住了当前广受关注的热点——食品安全问题,这是与市民切身利益相关且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趣味实验揭秘厨房里的科学

在上海海洋大学的“科学商店”里,大学生向市民展示了“厨房里的食品科学”。虽然大家对食品安全十分关注,但苦于无法辨别孰优孰劣,在这里就能学到几个方便实用的小窍门。比如鉴别蜂蜜的质量,“科学诠释者”用一张餐巾纸就可以做到。他们用滴管分别在两瓶蜂蜜中各取出一滴滴在餐巾纸上,其中一滴蜂蜜很快晕开了一圈水渍,而另一滴仍保持着浑圆完整的形状。学生解释说,前者品质较差,因为掺在蜂蜜中的水分会被餐巾纸吸收,而纯度高的蜂蜜则不会。

如何判断辣椒粉是否添加苏丹红?这一实验同样在厨房中就能完成!将少量辣椒粉浸泡在食用油中片刻,若食用油被“染红”。就说明添加了苏丹红。这一小技巧利用了苏丹红不溶于水而溶于油的性质。演示这项实验的同学说:“掌握了一些物质的原理,就有可能找到相对应的简易方法来检验它们。”

上海海洋大学还带来了一台“脂肪测试仪”,只要站在上面几秒钟,身体的BMI指数、新陈代谢率、脏器肥胖度等指标很快就能显示出来。随后就有学生根据数据为测试者分析其身体状况,并提出相应的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建议。

科学知识让人们吃得明白

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在会场中建立了一家“健康生活模拟食品超市”,参与者可以通过在模拟超市采购食品的方式参与其中。先选取自己经常购买的食品(由卡片代替),然后到“收银台”扫描卡片上的特制条形码。条形码中记录了每件食品所含的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这四大营养指标,通过扫描,顾客就能知道自己所购食品是否符合营养的要求,从而反映出日常饮食的营养结构。

上海交通大学的展台上放着木瓜、小番茄等人们经常食用的果蔬,它们和转基因有多少关系呢?交大的师生现场教大家“如何与转基因相知相识与相处”。 “其实我们在市面上买到的木瓜都是转基因的,”一位交大研究生告诉记者,“如果不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木瓜的抗病虫害能力,我们基本上只能买到烂掉的木瓜。”而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转基因的小番茄,却在这里“沉冤昭雪”——原来其小巧玲珑的形态着实是天生丽质而非人工改造。交大师生还向前来询问的市民解答对转基因产品的疑惑,比如为什么抗虫转基因技术能使虫不吃但人能吃、抗虫转基因技术会不会带来“超级害虫”等。“其实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国家的认证和许可,市民不必对此类产品太过抗拒。”

此外,来自多家企业和研究所的产品也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眼球。比如上海农科院带来的“瓶装杏鲍菇”,在简易的塑料瓶中放入培养材料和菌种,只要给它们合适的生长条件,自己家里也能种出营养美味的杏鲍菇!不少市民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看上去简单又有趣,不仅自己种出来安全放心,而且胖胖的杏鲍菇十分可爱,不失为一株另类的观赏植物。

全民参与的科普盛宴

在这两天的科普开放日活动中,除了上海居民,也不乏许多外省市的朋友前来参加。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对记者说:“这次的活动很值得参与,因为都是平时关心的事情,也收获了不少信息,学到很多知识。”在各个展区和展台,到处都能看到身着蓝色服装的志愿者,他们不仅引导市民维护活动现场,有些还身兼“科普宣传员”的职务。在“碧悠”酸奶展台,几位十多岁的小志愿者向市民讲解不同食品的营养情况,“小专家”准确的专业知识和老练的讲解方式让市民受益匪浅的同时,也不禁为小专家们啧啧称赞。

篇10:我们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发现:水煮蛋的壳真难剥,为什么妈妈把鸡蛋放进凉水里就会更好剥?

解释:鸡蛋里有气室,煮的时候,里面的空气会膨胀,部分气体要跑出壳外。再放入冷水里,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内蛋壳膜和蛋清膜因遇冷收缩程度不同,形成一定的空隙,鸡蛋壳就容易剥掉啦。

PS:新鲜的鸡蛋空腔小,即便煮熟后使用冷水,也不太好剥壳哦。

2哈了气的镜面

发现:小朋友最喜欢对着镜子哈气,镜面逐渐模糊是什么原因?

解释:哈气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镜面就变得模糊了。

PS:对着镜面重复哈气,镜面也不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哦~

3牛奶盖被被

发现:牛奶加热后为什么会有层皮?

解释:这层表皮是凝固了的蛋白质,俗称“奶皮”。蛋白质是牛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成分。蛋白质一旦受热就会凝固。

PS:煮熟的鸡蛋之所以会凝固,是因为鸡蛋里的蛋白质凝固了。

4谁给苹果化了妆

发现:切开的苹果会变色?

解释:苹果里含有一种叫“单宁”的物质。单宁一遇到空气,就会和空气中的氧气结合,慢慢变成了红褐色。

PS:变色的苹果,如滴几点柠檬汁,会保持原色又不失口感~

5飘起来的秀发

发现:早晨起床,我们用梳子梳理头发,奇怪的是,头发有时候也随着梳子“飘”起来了?

解释:这是“摩擦起电”的现象,当塑料梳子遇到了毛躁的头发,摩擦后起电,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头发就会“飘”起来。

PS:想要头发乖乖的?只要在梳子上蘸些水,就可以啦~

6喝了酒晕乎乎

发现:爸爸今天喝了几杯酒,脸红红的,反应还很迟钝,为什么酒会醉人呢?

解释:酒精也叫“乙醇”,乙醇通过血液进入肝脏,肝脏里有乙醇脱氢酶,而每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是有限的。乙醛如果不能马上转化成乙酸,造成乙醛过多,就会出现醉酒的表现。

PS:喝蜂蜜是简单有效的解酒办法哦~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车子和人能在地面行走,是利用了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上会有一些水,其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凉的瓶子液化形成的。

雨后或喷水时,会出现彩虹,其实是小水珠折射太阳光形成的。

汽车突然停下时人会向前倾,这是因为人具有向前的惯性作用。

筷子放一截在水中,视觉上会变弯曲,是因为光的折射作用。

热水会冒“白烟”,其实是水气化形成的水蒸气。

磁力现象,是因为两块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

辨析熟悉的来人现象:

和你朝夕相处的人在室外说话时,我们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哪位在说话。

原理: 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音调、响度都有可能相同,但音色绝不会相同。

听长短现象:

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听声音就能了解水是不是满了。

篇11:我们身边的科学作文300字

我最喜欢苹果,有一次妈妈给我削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可是当时我在写作业,把这件事给忘了。当我想去吃苹果的时候,发现苹果已经变成深黄色的了。看着不新鲜就像坏了似的,我急忙跑去问妈妈:“妈妈,苹果怎么变成这种颜色了呢?”妈妈笑着说:“至于苹果为什么会变成这种颜色,你应该去查一查妈妈给你买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里面肯定有你想要的答案。”

我迫不及待地去书上找答案,喔!原来是这样的,苹果有一种叫氧化酶的物质,它接触到空气后会马上变色。

科学真的很奇妙,我以后要多多看书,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

篇12:我们身边的科学作文600字

记得今年暑假,爸爸妈妈为了让我开阔眼界,便带我去上海玩。汽车开向了沿江高速公路,我在车里与爸爸妈妈开心的聊天。忽然,我耳边响起了“隆隆”的响声。我的心随之一颤,啊!怎么了?是不是发动机出了问题?还是汽车滑轮了?我几乎感觉了“死神”的.脚步正在逼近。我看看爸爸不禁纳闷了:我都快急死了,爸爸这位司机却泰然自若,脸上完全是悠闲自得的神情。正在着急的劲儿上,响声消失了,我立刻窃喜起来,可是没有多久,那种恐怖的响声再一次响起,过一会儿又消失……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我差点就被折腾死。终于,我们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我好久以后也没听到这种声音

才疑惑地问爸爸:“为什么我在路上会听到那种恐怖的隆隆声,可过一会儿又消失?”爸爸一听这话,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说:“你这个小笨蛋呀!学什么就忘什么。

你还记得你们五年级时学过的摩擦力吗?摩擦力小,就省力;摩擦力大,就费力。高速公路上,有几段是柏油路,有几段是水泥路,加上汽车行驶速度又快。所以在驶经柏油路的时候,摩擦力小,声音就小;在驶经水泥路的时候,摩擦力变大,声音也就变大了。”“为什么在巨响之后听不到任何声音?”“这你就更不知道了吧!这叫对比,在听到巨响之后在听轻微的声音,就不会感到有别的声音,现在知道了吧!小傻瓜……”(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学习到了新的知识)

篇13: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活动 旋转现象 探索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124-02

生活中旋转的现象无处不在,当我看见孩子们在游乐场望着旋转木马时眼神中的期盼,讲述龙卷风嘴里的天花乱坠,看到家中的洗碗槽漏水时的漩涡,我想孩子们肯定是被这些旋转现象给吸引住了。幼儿园的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有着积极的探索兴趣,他们被旋转的这些现象所吸引,渴望探索这些旋转的秘密。因此,结合我们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特色,在班级中,我们将“幼儿兴趣和自身价值判断及认知水平”相结合,尝试开展了科学主题“旋转的秘密”等一系列科学活动,以下是我们科学探究主题“旋转的秘密”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捕捉科学教育契机,确立适合幼儿的科学探究主题

进入中班以来,孩子们对拼插玩具特别的感兴趣,在学习性区域活动时,杰杰和能能等几个小朋友迅速的来到了益智区,开始摆弄里面的拼插玩具,不一会儿,就听见能能嚷嚷道“杨智杰,我的陀螺肯定比你的转得快”“我的陀螺才转的快,而且在转的时候会更漂亮”其他几个孩子显然也被吸引住了,相

继的拼起了陀螺来,我在旁边静静的观察着孩子们,发现他们能熟练的将塑料的螺丝钉、螺丝帽及塑料插片迅速的连接并固定在一起,嘴上还不停的炫耀自己的陀螺用了几个轴、几个螺丝帽、几个插片。然后就迫不及待与同伴开始比赛谁的陀螺转动得更快。“哇!我的陀螺转起来就是一个圆”“我的陀螺转起来是绿色的”孩子们的讨论、摆弄持续了很长时间……

从幼儿自发的探索中,我发现他们对旋转的现象非常感兴趣,但是对陀螺旋转时的变化的认识还有很大的差异,班中其他幼儿对陀螺旋转的认识水平处于什么阶段,哪些是他们已有的认知经验,哪些是他们还需要了解的,带着这些疑问,我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扩展为科学活动的内容,从而确立了第一个小主题‘身边的旋转。

主题活动:《身边的旋转》

二、幼儿在问题意识中探索获得新的知识

一次在区域游戏中,睿睿从柜子里取出了一个圆形纸壳做的陀螺,然后有模有样的取出一张记录单,准备做“实验”,只见她拿着圆形纸壳做的陀螺尝试转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然后急冲冲的跑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我的陀螺怎么转不起呢?”这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睿睿答案,而是引导睿睿将陀螺与陀螺轴的位置变换一下,几次实验之后,睿睿发现陀螺放在陀螺轴的中间位置,陀螺会转得更稳。

随着幼儿对陀螺探索的兴趣越来越高,我们利用区域活动的时间引导幼儿在光盘上画形状,如:正方形、五星及月牙形,还会画上不同的线条,如:直线、曲线和螺旋线,幼儿会大胆的问“画形状的陀螺转起来是什么样子的?画线条的陀螺转起来会变化吗?它们转起来会不会都一样?”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幼儿天生就是科学家,他们充满可贵的好奇心,对于探索周围的事物有着本能的渴望,幼儿的这些问题是幼儿进一步科学探索的基础和动力,怎样让幼儿的兴趣度更持久、探索欲望更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分析幼儿探究活动中的科学元素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在“旋转的秘密”中,我们根据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了第二个小主题“旋转的轨迹”。

主题活动:《旋转的轨迹》

三、投放丰富材料,让科学探索活动尽量完善

丰富的操作材料可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探究兴趣,新《纲要》中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科学探究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身经历和获得直接经验,因此,适宜的材料和工具的支持都必不可少。

为了让科学探索活动开展得更尽兴,我们将探索活动与创意制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家长资源,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安全卫生的废旧材料,制作成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旋转玩具,如:旋转的小水车、摩天轮、迷你小风扇等,在“旋转的秘密”中,我们也投放了丰富的材料并确立了第三个小主题“旋转的运用”。

主题活动:《旋转的运用》

四、我的思考

“旋转的秘密”的科学主题虽然告已段落,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始终影响着我的教学活动:

一是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不断的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并积极思考,善于听取同伴的意见,在分工、合作中解决问题。

二是具备灵活的提问技巧及一定的科学活动的指导能力教师作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具备灵活的提问技巧及一定的科学活动的指导能力,还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与幼儿一起探索。

三是记录旳重要性。记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能让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模仿学习,还能让幼儿将原有的知识与最终实验所得出的结果相比较,从而构建出新的经验。

篇14:以我们身边的科学为题的作文

“哦,原来是这样的道理,我明白了。”我一边洗一边就想:天花板上掉水珠会让洗澡的人感觉到不舒服,怎样才能让天花板不掉水珠呢?我脑袋里闪过一个念头——要是把卫生间的天花板做成拱形,这样一来,在天花板上形成的水珠就会乖乖地顺着拱形流到底下,然后再在拱形的底部做一个小水槽接上水管连到下水道,这样就完全能消除洗澡时天花板掉水珠的现象。对,就这么办。

晚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听后,说:“今天我带你洗桑拿好不好?”“可我已经洗过了呀,明天吧?”“不行,就今天一定要去,去了你就会明白的。”我不知道爸爸葫芦里到底装着什么,只能跟着他去了,可到了桑拿中心以后我明白了,因为他们那里的天花板就是拱形的,上面的水珠顺着那美丽的圆顶往下流淌,我挠着头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爸爸一拍我的肩膀说:“聪明!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科学,科学道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你更加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知识,来迎接新的挑战。”

篇15:以我们身边的科学为题的作文

星期天,我在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那么吝啬的一点关于静电的故事。书上记载说:“我们如果穿着化纤衣服和绝缘鞋在绝缘的地面上活动,人体上的静电可以达几千伏甚至几万伏。”我吓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定了定神继续往下看。“当人接触到金属时则会产生静电电击!”难怪,磨擦起电就是这个原理吧!

那么静电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求知欲越来越大。我只好去向高年级的表姐求教。

表姐耐心地向我解释道:“静电是由于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电子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使其带负电。若在物体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积累在物体上的电荷就形成了静电。”“噢,原来如此,谢谢指点。”说完我就“刷”地一声回家做实验。

怎样做才能消除静电呢?我拿了十几条扎带,让它们磨擦产生静电,因静电作用它们向四周散了开来。我一时还想不出什么妙招。我就瞎猫碰死耗子,碰碰吧!我把它放在点燃的蜡烛旁,奇迹出现了。那些散出来的包扎带慢慢地下垂收拢起来。“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左思右想,得不出结论。

为了求得答案,我只好再次向博学的姐姐求助。姐姐说:“用火焰来消除静电,那是因为火焰能将空气分子电离为正、负离子和电子。包扎带的负电荷被火焰带来的正离子中和掉。”我听得迷迷糊糊的。但不管怎样,我又增加了一个小知识――火焰能消除静电。

这天,收获还真不小!我心里暗暗地对静电说:“嘿嘿,原来火焰是你们的天敌啊!我现在不怕你们了。对付你们,简直小菜一碟。哈哈哈!”

篇16:以我们身边的科学为题的作文

养花的科学还真不少,比如有的喜光照,有的宜半阴;有的喜温暖,有的喜凉爽、有的喜温润,有的耐干旱,如果各自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引起落花、落蕾、落叶。妈妈把喜温润的花放到太阳下直晒,所以叶子枯黄了。浇花更有讲究,大约一星期浇水一两次,浇水过多,盆土长期过湿,造成土中缺氧,使部分须根腐烂,阻碍正常呼吸和水分养分的吸收,引起叶片变黄脱落。我就是让花喝水太多,导致……

另外我们还了解到,不是所有的花都适宜室内养殖,有的花卉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功能,使人们心旷神怡,能增进身心健康,比如吊兰、滴水莲、芦荟等.而有些花卉是有毒或有异味就不宜放在室内,例如含羞草、天竺葵、夜来香等。

篇17:中班科学活动:好玩的传声筒

1探索传声简的传声现象,知道空心的管子传出的声音清楚。

2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增强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空心、实心的管子(在管子里塞上可以抽出的布条)若干,听诊器一副。

2动画故事《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粗细、长短不同的竹管、铁管、塑料管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悄悄话”,导入活动

师:小青蛙在说悄悄话,我们也来找个朋友说说悄悄话吧。

师:你和朋友说了什么?

幼1:我爸爸今天出差了。

幼2:我明天过生日,我请好朋友吃蛋糕。

师:你怎么和朋友说悄悄话的?

幼1:我说的声音很轻。

幼2:我用嘴巴靠近朋友的耳朵。

师:为了不让别人听到你们的悄悄话,说的时候嘴巴贴近朋友的耳朵。现在,范老师不用嘴巴贴近朋友的耳朵,也能说悄悄话,你们看,我用什么了?(老师出示空心纸管和个别幼儿说悄悄话,激发其他幼儿说悄悄话的欲望。)

师:你们想玩吗?

幼齐:想。

师:请两人做好朋友,合玩一根管子。

2玩传声简,比较空心的与实心的不同之处。

幼儿自由结伴。用管子说“悄悄话”,老师观察。

师:你听到好朋友的话了吗?

幼1:听到了。

幼2:听不清楚。

师:为什么有的听得很清楚,有的听不清楚呢?(组织幼儿讨论、观察两种传声筒的不同。)

幼1:是说活的声音太低了。

帅:是吗?你们再来试一次,这次声音大点一(幼儿尝试,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1:有点清楚,有点不清楚。

师:那是怎么回事呢?提醒幼儿观察管子

幼2:老师,我知道了,我的管子里面有东西。(师和幼儿一起比较两种管子,一种空的,一种里面塞了布条。)

师:那我们把里面的东西抽出来,再试试。(幼儿尝试比较)

幼1:听清楚了。

师:原来这些管子不一样,一种是空心的,一种是实心的,空心的传出的声音清楚。这些管子真神奇,能够传出声音,我们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传声简。

3出示竹管、塑料管、铁管等长短、粗细不同的管子让幼儿探索,知道它们传出的声音都很清楚。

师:刚才玩的传声筒都是什么东西做的?

幼齐:纸做的。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其他的管子,你们看看都是什么管子?(幼儿观察讨论)

幼1:这是竹子的。

幼2:这是自来水管,是铁的。

幼3:这是洗衣机上的管子,是塑料的。

幼4:这管子长长的,是砌楼房要用的管子。

师:这些管子都不同,但是它们传出的声音怎么样呢?你们去试一试吧,试完一种再试另外一种。把这几种都试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幼儿探索不同材料的管子传出的声音)

师:你发现什么了?

幼1:声音清楚。

幼2:长管子传的声音我电能听到。

师小结:所有的空心管子传出的声音都是清楚的。

4游戏“长长的传声筒”,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玩的乐趣。

师:现在范老师坐在前面不走,要和离我很远的小朋友说悄悄话,有办法吗?

幼1:用长长的管子。

师:可以,但是现在没有长管子,只有我们刚才玩的纸管,怎么办?

幼2:把它们接起来。

师:这个办法真好,我们可以把管子一根根接起来,变成长长的传声筒。接的时候注意:两根管子接头的地方要对齐接好,别让它们断开,接完了就轮流说说听听。(幼儿合作将纸管接龙,玩“长长的传声筒”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

4欣赏故事《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知道传声筒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师: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传声筒的秘密,利用它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师出示听诊器问:“这是什么?”“你见过吗?”“它是谁发明的?怎么发明的?”请你听故事《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篇18: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

《我们身边的物质》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一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用眼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称之为是物质,这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对于空气、光、声音、电等看不见也摸不到的来说,他们就有些难以理解这些也是物质。为了让他们明白,我采用了演示的方法,比如用塑料带在空中一兜,塑料带会鼓起来,它占据了空间,所以它也是物质;又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声音也是物质等。这样学生就理解了。由此让学生感悟到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在变化,应通过各种实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世间万物都在变化,虽然变化的时间不同,速度不同,但每时每刻都在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让学生弄明白物质的变化,我让学生观察易拉罐被压扁,水变成冰和火柴的燃烧,铁与铁锈。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己明白了有些物质在变化中只是形态、形状、大小变了,但实质没变;而有些物质变化后产生了不同于原物质的物质。但在这里不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样的变化。之后重点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关注“一支蜡烛燃烧时的变化”,在让他们经历探究---发现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以往不曾关注到的现象。即蜡烛燃烧时不但有形态、长短的变化,又看到某些新物质产生,如灯芯变黑,有难闻的气味等,使学生从另一个层面上感受到了物质变化过程的复杂性,这样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

上一篇:公司三年工作计划下一篇:深刻感悟人生的名言箴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