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家长应学会心理辅导!

2024-07-17

孩子青春期,家长应学会心理辅导!(精选8篇)

篇1:孩子青春期,家长应学会心理辅导!

孩子青春期,家长需六变!

孩子青春期,家长需六变!

好的教育是让自己的教育方式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你的教育方式。

A家长:“女儿上小学时很懂事乖巧,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自从上了初中就跟变了一个人似人,老说我唠叨,多说一句就厌烦我,摔门走开。我为她做了这么多,还不领情!”

B家长:“儿子13岁,年前还是个很听话的孩子,过完春节就不行了,学习成绩急骤下降,偷着上网吧,跟不好的孩子玩,作业也不做。我现在处处监督他,可是越管越不听,特逆反,老跟我顶嘴,和我对着干。求他也不是,骂他打他也不是。我没招了!” 以上是前来求助的两位家长的困惑。他们最不理解的就是,为什么孩子开始变得不听话了?为什么以前的小绵羊变成现在的小刺猬?

这是因为孩子长大了,青春期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变化带来孩子行为的变化。小的时候孩子懵懵懂懂,没有很强的分辩能力,对于父母的话是照单全收。

而到了青春期,孩子开始“苏醒”了。自我意识增强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开始用自己的大脑去审视自我、他人及周围的世界,用批判怀疑的眼光看世界。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是个大人了,希望家长把他当大人,给予尊重、平等,渴望独立、自由。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却停留在孩子的少儿期,还在沿用以前诸如说教、唠叨、命令、严管等教育方式,并且从没想过这种方式有什么不妥。

正因为家长缺少反思力,所以认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正因为教育思维的惯性,所以家长用不变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去应对变化中的孩子,致使越来多的家庭引发了亲子间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的孩子叛逆。

1、变说教为身教。

总怕孩子太小,不明事理,所以反复给孩子灌输大道理,如果孩子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说教就变成教训了。说教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说教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话是真理,孩子必须听。但实际上许多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说教。比说教更有力的是身教。身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要身体力行,做给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说给孩子听。比如家长天天玩电脑游戏没节制,却要孩子控制玩游戏,只专心学习,孩子当然不服气。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怕你,现在会反驳你:你都天天打游戏,我就不能打?所以不要把温馨的家庭变成天天说教的课堂,多说不如少说多做,做给孩子看。

2、变命令为商量。

家长小时候所接受的父母的教育也大都如此,所以由于教育的传承性,也同样习惯对孩子用命令句:“你应该睡觉了,听到没有!”“去收拾你的房间!”“关掉电视,做作业去!”家长处于强势,孩子处于弱势,不能不听。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不再惧于你的威慑,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开始阳奉阴违,或公开反抗。如果换成商量的方式,用温和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就不一样了。比如“你是不是该睡觉了,你看这么晚了。”“你能不能把房间收拾一下呢,我看好乱呀。”“我们关掉电视,去做作业怎么样?”如果家长担心孩子不听,则可以用选择句,比如要求孩子八点半上床你可以说:“你是八点一时刻睡呢还是八点半睡?” 如果孩子贪玩,那一定会选择后者。你可以说:“好的,我尊重你的选择,不过,你要对自己选择负责,我相信你八点半一到就会立即去睡觉。”这比没有商量和选择余地的命令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3、变否定为肯定。

家长总是无意中用否定句来否定孩子,比如“你真够笨的,连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做。”“又去打架了,老师都告到家里来了!”“又撒谎,为什么总骗我?”以上都是在否定孩子:孩子不聪明,孩子不乖,孩子不诚实。

这样的负面标签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好,成人的否定会变成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反正我不好,干脆破罐子摔碎!我就“不好”给你看,看你怎么办!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也不可能没有一点缺点,但孩子同样有好的一面,我们何不放过孩子的不好的一面,抓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呢?

孩子五次考试中只有一次考得好,那么就放过那四次,肯定仅有的考得好的一次,增强他的信心,让他看到希望。而孩子也会在家长不断的肯定、表扬、欣赏中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4、变唠叨为关爱。

恐怕没有哪个家不对孩子唠叨的,有的是无意识地唠叨,有的是明知叨唠不好又控制不住要叨唠,这种习惯性的叨唠,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

其实语言的效力是有限的,身体语言与爱的行为同样重要。比如要交给孩子一个任务时,拍拍孩子的肩,点点头,表示信任;孩子有了好的行为,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投去自豪的眼神;孩子刚到家,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晚睡前给孩子额头一个轻吻,表示一天的告别:“孩子,晚安!”

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因为这种爱被没完没了的唠叨、指责、说教给隔断了。

5、变管制为放手。

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所以需要严厉管制,不管就会没规矩,就把心玩野了。比如管孩子的学习,陪孩子做作业,处处严格要求。怕孩子做不好自己的事,所以管孩子的生活,替孩子做事。总之在家长眼里,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殊不知这样的管制,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责任感,把自己的成长交给了家长;同样,这样的管制使孩子的自制力无从培养。于是家长一旦不管,孩子便如脱了僵的野马。

于是家长走进了这样一个思想误区:看,我一旦不管,孩子会变得更糟糕!而孩子却在管制中感到了压迫和不自由。为了挣脱束缚,寻求自我空间,孩子就会和家长对抗。

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教会孩子去为自己负责,该信任的时候要信任,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6、变主角为配角。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前面,领着孩子走;孩子长大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身后,跟随着孩子,看着孩子走,只需关键的时候扶一把。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习惯于在前台,“指挥”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大的时候,应该把自己移到幕后,让孩子上台主演生活。

这个让位很重要,是让给了尊重、民主、平等、信任,是给孩子让出了成长的空间,给孩子自主的、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赋予了孩子责任。如果不这样让位,孩子要么就长不大,要么为了自身成长的需要,用叛逆、对立来表示抗议。

篇2:孩子青春期,家长应学会心理辅导!

孩子到了青春期,出现一些逆反行为,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的。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孩子,是对家长耐心、细心和观察力等多种心理素质的考验。我的经验是:处于孩子青春期的家长,不妨做一个傻家长。我的女儿乐乐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乖巧、机敏、做事专注认真„„在小学的时候,考试没出过前3名,连续多年的区三好生。那时候的我,真的感到很自豪、很幸福。而且孩子很依恋家长,每天放学回家,都有讲不完的学校逸闻趣事。我那时的感觉是,乐乐很优秀,而且她的一切都在我的把握之中,都是可控的,因此在培养孩子方面我很有信心。

记得乐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回家吃完晚饭与我聊天,说了一会儿学校的事情,乐乐突然坐起身来对我说:爸爸,我给你说件事情,你可不能骂我。我说你说吧,我什么时候骂过你呢?乐乐说,昨天放学后,和几个同学在公园玩捉迷藏。她藏在一个假山的山洞里,没想到另外两个男同学也藏在旁边的洞里。这时,乐乐听到两个男生在议论班里的女生,其中一个问另一个最喜欢班里的哪个女生?被问的男生说喜欢乐乐,而问话的男生也说喜欢乐乐,还说班里不少男生都喜欢乐乐。说完了,乐乐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我笑着拍了拍孩子的背说:看来你的人缘真的很好,不但女生喜欢你、老师喜欢你,就连调皮捣蛋的臭男生都认同你,真不错!我这么一说,乐乐也很高兴。一场看似很严重的危机,就这么轻易化解了。事后我总结这件事的时候,得出一个结论:家长有时候不能太聪明了,要装傻,很认真地装傻。

乐乐上了初中后,住校了。每个周末回家,在饭桌上只能听到她一个人在眉飞色舞地讲述班里和宿舍里发生的逸闻趣事,高兴得不得了。

我从小带孩子长大,她几乎没怎么离开过我。我们父女俩出门,我只要一伸手,根本不用看,乐乐有时候也是头都不抬,似乎能感觉到,就把手伸出去了。我们手牵着手在外面散步、聊天。乐乐上了初中后也是这样。终于有一天,我带乐乐出去买东西。走出楼门,我习惯性地伸出了手,半天没得到回应。我就碰了碰乐乐的手臂。乐乐抬头看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天气太热了,拉着手太热。

回到家,我联想到,这个孩子现在回家后一个人待的时间越来越长,跟我的话也少了很多,还时不时地纠正我的话,对我提到的一些英雄人物表现出不屑。牵手事件让我猛然意识到:乐乐长大了,逆反期到了,我面临新的挑战。我决定对青春期的乐乐采取“内紧外松”的战略――密切观察、积极行动,但不动声色。这时候,家长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孩子对你打开心扉。这其实是青春期的孩子最难做到的,也是家长最头疼的――不知道那个小脑袋瓜里到底想些什么,也根本问不出来,硬要问出个所以然来又会让她很烦。

我觉得这个功夫要从小学下起。从小就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当他(她)遇到困惑的时候,父母是第一求助对象。可我们中国的孩子,在遇到心灵困难的时候,往往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是训斥而不是解决的方法,或者是哪怕几句宽慰的话。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画上去的第一笔最重要。

后来,我总结出一条规律:当火车狂奔的时候,你要紧急刹车的话,一是惯性太大,再者对车也不好,容易损伤,这时候最理智的做法是,看准机会,轻轻扳动扳道机,让车辆驶上理想的轨道。

青春期不良孩子常见的八种行为

1.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都属于物质成瘾性健康危险行为,近年来发生率在国内外都有显著增长趋势。

2.易导致意外事故的行为,又称“非故意伤害行为”,是导致车祸、溺水、跌坠伤、中毒等事故的主要原因。

3.暴力伤害,包括家庭暴力、校园暴力、自杀等,属“故意伤害行为”。近年来,美国青少年枪击事件明显增多;我国青少年则较多表现为持械斗殴、打群架、欺凌小同学和女生等。

4.青春期情绪问题,如青春期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多属神经官能症,程度轻重不一。患者自身多有性格弱点,在环境诱因下表现。以往在我国罕见的因体象障碍而导致的神经性厌食症,近年来也有明显增加趋势。

5.精神性成瘾行为,如玩电子游戏机成瘾、网络成瘾、言情小说成瘾等。

6.自杀,包括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近年来有明显增加趋势。原因复杂,除有一定家族性集聚现象外,与学习负担过重、社会竞争激烈等也有明显关系。约40%~50%的自杀青少年有青春期抑郁症表现。

7.性心理障碍,包括恋物癖、露阴癖、窥淫癖、性虐待狂、异装癖等变态性行为。有复杂的自幼生活环境因素,青春期是其开始表现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及时接受心理行为治疗,疗效最明显。

8.不良性行为,如婚前性行为等,易导致少女怀孕等后果,严重影响青少年心身健康。还有各种形式的婚外性行为、攻击性性行为等,可导致犯罪。

青春期支招:喜欢上邻班女同学我该怎么办?

问:我是一名初一的男生,我一直想认真读书,但我喜欢上一个同校的初二女生,我会一直想她喜欢我吗?况且有很多人追她,所以这种心情让我一直感到困惑,一直认真不起来读书。我该怎么办?honey

答:有人说所谓的成功就是做好和你的身份相适合的事情,比如你的身份是学生,做好与学生身份相关的事情就是最大的成功,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但是你现在被自己的情绪困扰了。

在你这个年龄段对异性思慕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你渴望和异性交往,渴望了解异性,只不过有时会迷糊一下,以为这就是爱情。爱情和喜欢是有区别的,爱情意味着责任,想一下自己各方面都不能独立,又如何对对方负责呢?

你不妨每天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坚持一个月肯定会有所变化。多和班级里的其她女生接触,建立和异性同学的友情也会对你有所帮助。和那个女生不妨也去认识一下,接触多了,你会发现做个好朋友也挺好的。

其实,分散一下注意力也很好,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多着呢,譬如运动、读书、弹琴、唱歌„„

篇3:孩子青春期,家长应学会心理辅导!

家长的辅导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孩子大部分的时间要在家长的辅导和督促下练琴, 家长的作用使教与学能够有机地配合, 孩子的音乐才能得到正确的发展。但有许多家长由于不了解钢琴学习的特殊性, 虽有急切参与教学的愿望, 却无法给孩子应有的帮助, 个别家长由于急于求成, 方法不当甚至还对孩子的学习起了坏的作用。例如有些孩子虽然音乐感觉很好, 但家长的要求太高, 急于求成, 反倒影响了孩子的进步, 以至于有写孩子甚至特别讨厌钢琴。为了使孩子学好钢琴, 家长就需要给孩子创造出整洁、安静的练琴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 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鉴于此, 我们分别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谈家长在辅导孩子练琴时要注意的事项。

一、要给孩子创造出整洁、安静的练琴环境

练琴环境的好坏会对孩子有所影响。好的练琴环境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 心情愉悦, 激发孩子的练琴兴趣, 提高练琴的效率。反之, 孩子在声音嘈杂、杂乱无章的环境中练琴, 会心情烦躁, 精神涣散, 效率下降。所以, 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练琴的好的环境, 要把房间布置得干净整齐, 钢琴上有专供孩子练琴时用的灯光, 调整好孩子练琴时用的琴凳的高低。孩子练琴时, 家长不要大声说笑、不要做一些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情, 良好的练琴环境, 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

练琴习惯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才能一点点地形成的。但是, 一旦孩子养成了好的练琴习惯, 钢琴的学习进程里就会少了很多困惑。那么, 如何培养好的练琴习惯呢?

1. 要把孩子的练琴时间每天都固定下来, 也就是要每天定点练琴, 比如孩子一放学回家就先练琴, 或是吃过饭后马上练琴, 都是可以的。把练琴当作每天吃饭一样, 是每天必做的事情。等坚持一段时间后, 孩子就逐步形成有一种一天不练就仿佛少了点儿什么, 只有练完琴才能踏实的心理感受。

2. 要让孩子在练琴时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练琴时要一鼓作气, 弹一会儿歇一会儿, 是无法练好琴的。

所以, 家长要根据孩子注意力集中长短来安排孩子的练琴时间, 让小一点的孩子每次练琴二十分钟, 然后下来休息一会, 每天这样练习两三次, 让大一点的孩子一次练上半个小时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再下来休息。或者是让孩子练完一本书后休息一下再练下一本书的内容, 切不可练一遍就去玩了, 一会儿再练一遍, 就又跑了, 那样就跟没练的效果是一样的, 因为他只要是分散了注意力, 就忘记了刚才的内容和要求, 那就等于是白练了。所以在规定好的时间里, 家长要严格要求孩子全神贯注, 不能走神, 以达到最佳的练琴效果。

3. 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练琴的好习惯。

年龄小的孩子练琴时, 家长是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的, 但是年龄大的孩子就要自己练琴了, 要学会自己思考老师上课的要求和老师所教的方法。家长起到监督孩子练琴和检查孩子练琴时的错误就可以了。所以家长一方面要锻炼孩子独立练琴, 另一方面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辅导, 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加油。

三、要让孩子喜欢上练琴, 不觉得练琴痛苦的健康心理

孩子一开始都是喜欢弹琴的, 那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讨厌练琴, 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来自于家长, 家长切记不可打骂孩子, 当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时, 就要给予表扬, 当他们遇到困难不想练琴时, 家长更应该及时鼓励孩子, 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信心, 陪同孩子一起解决难题。

四、要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等于艰苦的劳动加正确的方法, 再加少说空话。”这说明正确的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孩子练琴的效果好坏, 除了努力程度不同以外, 练琴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1. 要制定一个详细的练琴计划。

每天先练什么, 后练什么, 手指练习练多长时间, 练习曲练多长时间等等, 这样的话练琴效率会大大提高的。

2. 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应安排有不同于平时的练琴计划。

可以适当增加每天练琴的时间和次数, 只要安排得好, 假期的练习会使孩子在钢琴学习上有很大的进步。

3. 学会慢练, 慢练是最好的练琴方法之一, 只要慢练, 就能够解决所有的技术问题, 才有时间认真、仔细地看谱子所呈现出来的各种音乐符号, 体会, 感觉作曲家的意图。

4. 一定要先分手练习, 后合手练习。

有些孩子总喜欢直接双手配合, 不是因为怕他双手合不起来才要求分手的, 而是因为只有分手才能够了解音乐的横向进行, 才能够把两只手都分别都达到老师的要求。

5. 要逐段地练习, 而非整篇地练习。

大部分孩子都喜欢从头弹到尾, 而不把难点、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反复的练习, 这样就造成了会的地方总会, 不会的地方总也不会的结果, 所以一定要分段, 重点的加以练习。

五、家长要和老师密切配合, 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在孩子初学钢琴阶段, 家长应该陪同孩子一起上课, 听好老师讲解, 回家后能够帮助孩子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1. 家长要陪同孩子一起上课, 记住老师讲的重点、难点以及孩子的毛病和错误点, 经常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家练琴时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共同解决问题。这是家长需要认真做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

2. 在家里练琴时, 家长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帮助孩子回忆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好能够按照家长自己的理解启发、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钢琴作业。

3.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学习钢琴的榜样如果家长有兴趣、有条件, 也可以在家练练琴, 提前弹弹老师留的作业, 这样的话, 自己动手就会有切身体会, 辅导孩子就更有效果, 孩子学琴会大不一样。家长所费的劲会越来越小, 对孩子的辅导也会越来越自如。

总之, 只要家长成为孩子练琴、学琴的好帮手, 那么对于成就孩子钢琴之路是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学琴, 不只是学习弹琴, 它是对孩子全方位的培养, 要是家长把握得好, 孩子在音乐上不仅能有所成就, 对于情商的培养也会有所帮助的。

摘要:学琴, 不只是学习弹琴, 它是对孩子全方位的培养, 要是家长把握得好, 孩子在音乐上不仅能有所成就, 对于情商的培养也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钢琴,家长,培养,练琴,习惯

参考文献

[1]童道锦孙明珠.少儿钢琴学习辅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

[2]魏小凡等.少儿钢琴学习之路[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1995.

篇4:孩子青春期,家长要学会装“傻”

孩子到了青春期,出现一些逆反行为,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的。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孩子,是对家长耐心、细心和观察力等多种心理素质的考验。我的经验是:处于孩子青春期的家长,不妨做一个傻家长。我的女儿乐乐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乖巧、机敏、做事专注认真……在小学的时候,考试没出过前3名,连续多年的区三好生。那时候的我,真的感到很自豪、很幸福。而且孩子很依恋家长,每天放学回家,都有讲不完的学校逸闻趣事。我那时的感觉是,乐乐很优秀,而且她的一切都在我的把握之中,都是可控的,因此在培养孩子方面我很有信心。

记得乐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回家吃完晚饭与我聊天,说了一会儿学校的事情,乐乐突然坐起身来对我说:爸爸,我给你说件事情,你可不能骂我。我说你说吧,我什么时候骂过你呢?乐乐说,昨天放学后,和几个同学在公园玩捉迷藏。她藏在一个假山的山洞里,没想到另外两个男同学也藏在旁边的洞里。这时,乐乐听到两个男生在议论班里的女生,其中一个问另一个最喜欢班里的哪个女生?被问的男生说喜欢乐乐,而问话的男生也说喜欢乐乐,还说班里不少男生都喜欢乐乐。说完了,乐乐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我笑着拍了拍孩子的背说:看来你的人缘真的很好,不但女生喜欢你、老师喜欢你,就连调皮捣蛋的臭男生都认同你,真不错!我这么一说,乐乐也很高兴。一场看似很严重的危机,就这么轻易化解了。事后我总结这件事的时候,得出一个结论:家长有时候不能太聪明了,要装傻,很认真地装傻。

乐乐上了初中后,住校了。每个周末回家,在饭桌上只能听到她一个人在眉飞色舞地讲述班里和宿舍里发生的逸闻趣事,高兴得不得了。

我从小带孩子长大,她几乎没怎么离开过我。我们父女俩出门,我只要一伸手,根本不用看,乐乐有时候也是头都不抬,似乎能感觉到,就把手伸出去了。我们手牵着手在外面散步、聊天。乐乐上了初中后也是这样。终于有一天,我带乐乐出去买东西。走出楼门,我习惯性地伸出了手,半天没得到回应。我就碰了碰乐乐的手臂。乐乐抬头看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天气太热了,拉着手太热。

回到家,我联想到,这个孩子现在回家后一个人待的时间越来越长,跟我的话也少了很多,还时不时地纠正我的话,对我提到的一些英雄人物表现出不屑。牵手事件让我猛然意识到:乐乐长大了,逆反期到了,我面临新的挑战。我决定对青春期的乐乐采取“内紧外松”的战略——密切观察、积极行动,但不动声色。这时候,家长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孩子对你打开心扉。这其实是青春期的孩子最难做到的,也是家长最头疼的——不知道那个小脑袋瓜里到底想些什么,也根本问不出来,硬要问出个所以然来又会让她很烦。

我觉得这个功夫要从小学下起。从小就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当他(她)遇到困惑的时候,父母是第一求助对象。可我们中国的孩子,在遇到心灵困难的时候,往往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是训斥而不是解决的方法,或者是哪怕几句宽慰的话。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画上去的第一笔最重要。

乐乐上了初二后,寒假的时候,一天突然问我要钱,我问做什么?她说要跟同学出去玩儿。我顺口问,几个人呢?男生女生?乐乐说,一个人,男生。我说,乐乐你是个爱热闹的孩子,就两个人玩儿多没意思,多叫上几个同学,包括你小学时的同学,大家一起玩儿多热闹呀,就算爸爸今天请客。乐乐一听很高兴,马上电话联系了好几个同学,一起到公园玩儿了一天。我长出了一口气。

后来,我总结出一条规律:当火车狂奔的时候,你要紧急刹车的话,一是惯性太大,再者对车也不好,容易损伤,这时候最理智的做法是,看准机会,轻轻扳动扳道机,让车辆驶上理想的轨道。

青春期不良孩子常见的八种行为

1.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都属于物质成瘾性健康危险行为,近年来发生率在国内外都有显著增长趋势。

2.易导致意外事故的行为,又称“非故意伤害行为”,是导致车祸、溺水、跌坠伤、中毒等事故的主要原因。

3.暴力伤害,包括家庭暴力、校园暴力、自杀等,属“故意伤害行为”。近年来,美国青少年枪击事件明显增多;我国青少年则较多表现为持械斗殴、打群架、欺凌小同学和女生等。

4.青春期情绪问题,如青春期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多属神经官能症,程度轻重不一。患者自身多有性格弱点,在环境诱因下表现。以往在我国罕见的因体象障碍而导致的神经性厌食症,近年来也有明显增加趋势。

5.精神性成瘾行为,如玩电子游戏机成瘾、网络成瘾、言情小说成瘾等。

6.自杀,包括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近年来有明显增加趋势。原因复杂,除有一定家族性集聚现象外,与学习负担过重、社会竞争激烈等也有明显关系。约40%~50%的自杀青少年有青春期抑郁症表现。

7.性心理障碍,包括恋物癖、露阴癖、窥淫癖、性虐待狂、异装癖等变态性行为。有复杂的自幼生活环境因素,青春期是其开始表现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及时接受心理行为治疗,疗效最明显。

8.不良性行为,如婚前性行为等,易导致少女怀孕等后果,严重影响青少年心身健康。还有各种形式的婚外性行为、攻击性性行为等,可导致犯罪。

青春期支招:喜欢上邻班女同学我该怎么办?

问:我是一名初一的男生,我一直想认真读书,但我喜欢上一个同校的初二女生,我会一直想她喜欢我吗?况且有很多人追她,所以这种心情让我一直感到困惑,一直认真不起来读书。我该怎么办?honey

答:有人说所谓的成功就是做好和你的身份相适合的事情,比如你的身份是学生,做好与学生身份相关的事情就是最大的成功,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但是你现在被自己的情绪困扰了。

在你这个年龄段对异性思慕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你渴望和异性交往,渴望了解异性,只不过有时会迷糊一下,以为这就是爱情。爱情和喜欢是有区别的,爱情意味着责任,想一下自己各方面都不能独立,又如何对对方负责呢?

你不妨每天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坚持一个月肯定会有所变化。多和班级里的其她女生接触,建立和异性同学的友情也会对你有所帮助。和那个女生不妨也去认识一下,接触多了,你会发现做个好朋友也挺好的。

其实,分散一下注意力也很好,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多着呢,譬如运动、读书、弹琴、唱歌……

生活一样可以很精彩的。

篇5:孩子青春期,家长应学会心理辅导!

青春期孩子不听话,作为家长你一般是怎么应对,处理的呢?

有父母问:

我儿子现在13岁,读初一,在这个阶段,是适当地限制或干涉一下他随意交朋友,还是任由他发展呢?读初中后,他的自由度一下子放开了,由原来的每天接送到现在自已上学,中间有很多自由时间,我们担心他交了坏朋友受影响。而且儿子很多时候做事都不和家长商量,这样可以吗?

在此回答:

13岁的男孩子,已经步人心理断乳期,开始了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自身的身心变化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使之渴望交友,渴望独立,表明孩子正在成长,完全正常,不足为怪。如果做父母的还想继续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是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如果孩子真的屈从于家长的管教,事事听家长的安排,那他将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这恐怕也不是家长的期望。

常言说“堵不如疏”。如果一味限制和强硬管制,难免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放任自流相反的,并不是对交友的限制与干涉,而应该是充分的沟通 与交流。

最近交了什么朋友?他人怎么样?擅长什么运动吗?他有什么优点吸引你?不必郑重其事地找孩子一起商谈,而是在一些琐碎温馨的家庭谈话中,就能对孩 子的友谊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父母为孩子轻松把关,也就足够了。如果家庭中已经形成了孩子会与爸苍妈妈主动沟通的氛围,那自然更好。

不妨也在轻松的环境中,尝试结识孩子喜欢的好朋友,“有空邀请朋友到家里来玩”但这个邀请一定是真诚的,而非考察式,千万不要对他的新朋友随 意表示不满和怀疑。只要不是真的“坏朋友”,即使有什么地方真的“看不顺眼”,也要尽量抓大放小,何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何况,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是那 个看起来似乎很多缺点的“朋友”,谁说就不会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留下最珍贵的回忆?哪怕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偶尔会吃点亏,也是受教育的过程。

13岁的男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显著发展,渴望与同龄人为伍,这是发展人际沟通能力的大好时机。

我们的教育建议是:

1、父母对孩子的正常交友不必过分担心,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鼓励他多交朋友,广交朋友。父母与孩子多做心灵上的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充分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进行点拨。提示他要有选择地结交朋友,要结交志趣相投、心灵高尚、勤学上进、珍视友谊的同性和异性朋友,防止染上各种 坏习气。努力让他在现实生活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父母的影响力来自以往十几年对孩子的教育积淀和父母自身形象的榜样作用。如果父母 把自己的交友原则强加给孩子,孩子不会情愿接受。

2、父母一定要努力克制自己总是想管孩子的冲动。父母应当对孩子放手,孩子的事情要多听孩子的意见,不妨也让孩子当家作主。对于很多父母来说,这样做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为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一定要努力让自己做到。

篇6:孩子青春期,家长应学会心理辅导!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段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各种心理问题、生理问题等接憧而来,不爱学习,叛逆,上网吧等,给家长带来了很大困扰。要认识孩子的青春期是每个家长所必经的一个阶段,这是孩子独立和成长的阶段,因此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家长的教育一定要多加重视。

卓卷教育心理专家介绍: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波动很大,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这时就会想要摆脱家长的束缚,由于各种原因,让他面临这个问题还是有所困难,但是家长的唠叨让他总是烦不胜烦,这时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青春期孩子心理主要特征是:

1、渴望认可。

追求独立就要求大人们对他尊重、认可和信任。家长要认为我可以做事,有能力自己做主,独立自己去解决问题。优点是孩子荣誉感增强,能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极端是他可发展到因为自卑而不愿和他人接触,采取对抗的态度或在学习以外违法乱纪以树立自己在同学中的威信。

2、渴望友谊。

尤其是同伴间的关爱,因为这种关系是平等的。孩子与孩子和孩子与长辈是不一样的,孩子与孩子是平等的,不受约束,有自由,即便是打闹,不高兴就哭,高兴就跳舞,真情流露,平视的、尊重的感觉,放开又开心。同龄人相互倾诉,共同的游戏和爱好……,这一切都是父母不能给予和替代的。大人的爱护,有时对他们来讲就像笼子一样,很不舒服。因此对于孩子在同伴间人际关系方面出现的困扰要予以高度重视。优点是推动人的社会化进程;极端是他可发展到因为与家长、教师、同学关系紧张,不跟看不起他的人说话,有意不学习,以求报复。

3、渴望独立。

追求独立和平等,渴望有些事能自己做主,渴望有自己活动的自由空间和时间。什么事不要都代我做主,我需要独立,需要负责任,需要被人信任,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功能。优点是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见解;极端是他可发展到独断专行,固执己见。

篇7:孩子青春期,家长应学会心理辅导!

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好奇、好胜、片面团虚荣心理

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青少年自尊心亦与日俱增。然而,这种自尊容易被追求虚荣所扭曲。例如用片面的虚荣去满足自己某种好奇、好胜及自我表现的心理欲望。近些年来,青少年吸烟、喝酒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好奇心所驱使,使自己像个大人,容易交到朋友,更显得轻松、潇洒、大方,还有好胜和所谓的“心理叛逆性(亦称逆反心理)”。有的女孩子过份追求穿戴打扮,未走上社会就强调高消费,这种不良心理若任其发展,就有可能走入歧途。

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满心理

有此心理者以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青少年为多。他们认为自己的现实生活与书本、影视中的生活方式差距甚大,文化生活内容贫乏,或是被日益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无暇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等等。枯燥而单调的生活满足不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产生不满或厌倦心理。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就会“饥不择食”地盲目去社会上寻求精神刺激和所谓欢乐。可想而知,如果任其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三、不成熟的恋爱心理

由于机体的发育心理活动的发展以及客观环境等影响,少年逐渐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求偶心理开始萌发。但他们受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对爱情的认识尚是肤浅而朦胧的,因而显得幼稚和不成熟。有的跃跃欲试想寻找机会体验一下恋爱滋味,于是就会出现早恋、多角恋爱等不良现象。例如有一个高中女生,她希望有三个男同学能帮助自己:一个要学习好,以辅导她的学习;一个要能说会玩,陪她玩乐;另一个则要会体贴人,成为她的忠实奴仆。经过一番尝试之后,她竟能如愿以偿,并同时与他们保持超友谊的关系别人问她将来与谁结婚,她却轻松地回答:“我还没想过结婚呢!”这种不成熟的恋爱心理,对于自己,对于别人,乃至对于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

四、性神秘和性冲动心理

进入青春期之后的青少年,由于性功能的迅速发育和趋于成熟,产生了对性知识的兴趣,但由于未能在青少年中很好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存在一定的性神秘、性愚昧心理。在这种心理和上述不成熟的恋爱心理驱使下,往往对性道德、性文明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控制不住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进而容易产生性的冲动,最终可导致越轨行为,造成严重后果。五贬低自己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青少年性格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缺陷,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诸如羞怯、内疚、悲忧、自责等。自卑心理往往会影响人际关系,从而又反过来加深自卑感。大量事实说明:经常考试分数偏低、留级,经常挨批评,高考(微博)落榜,找不到工作或工种不尽如意,不被领导重视,婚姻恋爱受挫,甚至长相;身材不符合社会审美标准等,都可能成为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自卑心理极易造成青少年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六、是非曲直的模糊心理

篇8:家长要学会“拥抱”孩子的烦恼

其实, 这几位家长的孩子都很优秀, 学习成绩也不错。如果保持下去, 考上一本或以上都没有什么大问题。可是妈妈们为什么还这么烦恼呢?我听着她们的叙述, 感觉她们内心很焦虑, 很担忧。在她们心里好像有一个画面:如果孩子不听老师的话, 不按照老师的建议来, 不改掉一些她们看来坏的习惯, 不听父母的话, 很有可能就要走歪路了, 未来就会一片灰暗。我感受到她们在说的过程中有焦虑和不安, 以及委屈和难过。

首先, 我想说, 妈妈们真的是很辛苦, 为了孩子, 起早贪黑。早上叫起床, 怕孩子迟到, 怕孩子吃不上早饭, 怕孩子被老师批评;就算再忙再累, 也要为孩子做好饭, 让他们不缺营养;看到孩子的学习笔记不够好, 就到处想办法借来好学生的笔记, 复印给孩子参考。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生活细节, 都需要他们操心。本来自己上班就够辛苦了, 还要为孩子想好一切, 做好一切后勤工作, 生怕孩子耽误学习时间, 为的就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样的妈妈好吗?体贴吗?简直堪称完美啊!她们在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 心中充满了委屈, 觉得都做到这样了, 为什么孩子不领情呢?孩子竟然还说, 你为我做什么呢?不就是做了几顿饭吗?我们都会觉得孩子不懂得感恩, 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教育中, 都在大力提倡感恩教育。我们也接触了很多感恩教育的视频, 大多是拍摄了妈妈如何含辛茹苦等等, 生孩子多么不易, 大家都看得热泪盈眶, 觉得内心内疚不安。我很欣赏这样的片子, 我也曾热泪盈眶, 我也时而内疚不安。但我总觉得光是这样是不够的。感恩父母是发自内心的爱父母, 一个拥有爱的能力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教给他怎么感恩, 也不需要用法律规定他一周回家几天, 他就会自然生发出对父母的爱。而这些爱的能力是父母言传身教给他的。而父母是不是真的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呢?

当然, 给孩子做饭, 叫起床, 帮助复印笔记等, 固然是一种爱的表达。可是, 如果这种爱的表达是有条件的呢?我们还能称之为“真爱”吗?孩子不领情, 不是因为不懂得感恩, 而是他体会到这种爱背后的条件了, 就是, 我为你做的一切, 目的只有一个, 你好好集中精力学习, 其它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了。如果都为你做成这样子了, 你还不好好学习, 那你就对不起我们了。这其实是一种用内疚控制孩子的手法, 大人做得辛苦而委屈, 孩子也觉得委屈, 而且有些愤怒。孩子不是不明白父母的用意和好心, 可是他们本身已经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真的希望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他们希望:哪怕是我没有做好, 还是希望妈妈爸爸爱自己, 接纳自己, 因为爸爸妈妈是自己最信任, 最依赖的人啊, 如果你们都和我不断谈着条件, 我还有信心吗?

我想对家长说, 如果你做这些事情时觉得很委屈, 觉得孩子必须领情, 必须按照家长的想法做事情, 那么这些事情还不如少做或不做。同时, 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学会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促进他们的人格成长, 岂不是两全其美。

其次, 家长都变成了“教育家”。有的时候, 孩子回家抱怨一下作业多, 或者不想上学了, 觉得上学没有意思, 或者学校好烦等等, 家长的心就开始抓狂了。但是他们还要故作镇静, 开始和孩子讲道理或开始人生励志演讲, 比如:所有人的作业都一样多, 别人可以做完, 相信你也可以做完;如果你不上学, 将来可以做什么呢?你想去拣垃圾吗?上学是没有意思, 但是你要坚持啊, 只有这一条路啊, 学校烦人的事情, 你可以不理睬啊。接着又搬出一些书上看到的人生励志故事, 拿出来给孩子讲道理。这些看似鼓励, 实则有点多余。对于高中生, 这些道理他们都懂, 就算是初中生或者小学生, 也不会不懂, 为什么我们还要味同嚼蜡一样将这些道理像复读机一样说出来呢?在学校里, 老师也讲了很多, 只要是智力没有问题的孩子, 这些道理他心里都很明白。家长之所以会这样, 是因为孩子说的这些话把我们吓坏了, 真的好害怕孩子说的事情会真的发生。

其实, 大部分的担心是多余的, 尤其是对自己家已经比较自觉优秀的孩子来说。就算那些素来不爱学习的孩子, 他也不是不懂得这些道理。可是问题的关键是, 孩子为什么会回家和父母说这些话呢?他需要得到什么呢?我们作为父母的可能很少去想, 或者去了解。其实孩子也是和我们成人一样的人啊, 都是有血有肉的感情人, 都是有情绪的, 不是机器人。很多父母在孩子面临中考高考的时候, 已经把孩子不当人看待了, 只要你是学习的机器就可以了。孩子无论是在初中和高中, 除了课业学习之外, 其实还在一个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中, 他们遭遇的青春期烦恼多了去了, 我们不可能为了学习, 让他们逃避成长。

当然, 也有一些孩子特别听话, 真的可以规避成长, 考上好大学, 可是这就没有问题了吗?将来的问题可能更多。在孩子们和家长发牢骚的时候, 家长可否不当一个教育家, 就当一个爸爸或者妈妈呢?能够聆听一下孩子为什么觉得作业多?是有什么困难?为什么不想上学了, 学校为什么好烦?这些表述的背后肯定有一些原因。但是也有一些单纯的发泄, 不管有没有原因, 让孩子倾诉出来, 我们作为家长, 不要轻易给解决方案, 孩子说着说着, 自己就有解决方案了, 除非他们求助你的经验, 你再讲。如此,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自然就会越来越好, 而且你再想说什么道理, 他也不会那么断然拒绝了, 或者和你对着干了。

最后, 和孩子最好结成心灵同盟。谁说孩子只有一个学习的压力呢?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学生, 都会面临很多压力, 比如排名次的压力, 同伴关系的压力, 和老师关系的压力, 自身成长的压力等等。在学校承担着很多压力, 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都会紧张, 可以让他们放松的地方除了室外的大自然,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了。回到家里, 希望放松, 希望得到支持, 得到温暖。如果回到家, 家长变成了监督人和学校老师助理, 孩子还可以放松吗?我们家长都很尊重老师, 不允许孩子在家抱怨老师或学校, 如果孩子一抱怨, 就会马上和孩子讲道理, 说老师是如何为了你好等等, 害怕孩子一抱怨, 就是不尊重老师等等。其实, 我们作为大人, 都有过回家抱怨的经验, 我们真的一定是将抱怨对象当成仇人了吗?大多数时候, 没有吧, 我们只不过想得到家人的理解罢了。为什么, 孩子就不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呢?当孩子得到了理解, 他会更讲理, 而不是不讲理。这一点, 很多父母都没有充分意识到。结果, 不仅关上了孩子与家长沟通的大门, 还让孩子觉得和父母沟通没有意义。反正父母也帮不了自己。孩子其实很多时候不需要父母出主意, 他们希望得到的是发自内心的理解。还有的家长在学校听到老师批评孩子的不好习惯, 比如玩Ipad, 或者是玩手机, 玩游戏等等, 于是他们回家就开始批评孩子, 没收东西, 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方式真的可以帮助孩子吗?结果只能是孩子心情郁闷, 大人也觉得愤怒至极。诚然, 老师说的没有错, 家长着急也没有错。老师有老师的立场, 当然希望家长可以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可是家长的方式方法就得思量一下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真的有作用吗?就算当时有作用, 后续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

我们不妨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玩这些东西, 了解一下他一周到底玩了多长时间, 了解一下孩子自己是否也在自我控制当中等等, 首先是理解, 其次是和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 讲讲家长的担心, 最重要的是信任孩子和给孩子时间空间。很多家长都说自己信任孩子, 但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还有家长抱怨说, 你信任他, 他可以玩更长时间。是的, 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 但是据我了解, 家长这种粗暴的方式也并没有真的解决问题, 通常还会导致更多后续问题。因此, 不如信任孩子吧, 把选择权交给他。越是被信任的人, 越是会往好的方向发展。越是被监控的人, 越是要做点小动作。

上一篇: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我最怕星期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