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024-07-03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通用8篇)

篇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厦门网

2007-09-24 08:22

1992年春天,一代伟人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之后,著名的《南巡讲话》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迈进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全文如下:

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这一点,我讲过几次。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六· 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闯不过就乱,乱就打内战,“文 化大 革命”就是内战。为什么“六· 四”以后我们的国家能够很稳定?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所以,军队、国家政权,都要维护这条道路、这个制度、这些政策。

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次十三届八中全会开得好,肯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一变就人心不安,人们就会说中央的政策变了。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

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象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

(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经验很多,从各省的报刊材料看,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好嘛,就是要有创造性。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我国现阶段的“三资”企业,按照现行的法规政策,外商总是要赚一些钱。但是,国家还要拿回税收,工人还要拿回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还可以得到信息、打开市常因此,“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常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不只是经济特区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农村改革,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是就全国范围讲的,开始搞并不踊跃呀,好多人在看。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强制好得多。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这样慢慢就跟上来了。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东西有,**就是右的!“左”的东西也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就不会犯大错误,出现问题也容易纠正和改正。

(三)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比如广东,要上几个台阶,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比如江苏等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就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又比如上海,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从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

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是84年至88年。这5年,首先是农村改革带来许多新的变化,农作物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广大农民购买力增加了,不仅盖了大批新房子,而且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四大件”和一些高档消费品进入普通农民家庭。农副产品的增加,农村市场的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强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这五年,共创造工业总产值6万多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1.7%。吃、穿、注行、用等各方面的工业品,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都大幅度增长。钢材、水泥等生产资料也大幅度增长。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就是这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是一个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发展过程。可以说,这个期间我国财富有了巨额增加,整个国民经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89年开始治理整顿。治理整顿,我是赞成的,而且确实需要。经济“过热”,确实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票子发得多了一点,物价波动大了一点,重复建设比较严重,造成了一些浪费。但是,怎样全面地来看那五年的加速发展?那五年的加速发展,也可以称作一种飞跃,但与“大跃进”不同,没有伤害整个发展的机体、机制。那五年的加速发展功劳不小,这是我的评价。治理整顿有成绩,但评价功劳,只算稳的功劳,还是那五年加速发展也算一功?或者至少算是一方面的功?如果不是那几年跳跃一下,整个经济上了一个台阶,后来三年治理整顿不可能顺利进行。看起来我们的发展,总是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

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有过高速发展时期,或若干高速发展阶段。日本、南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是如此。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近十几年来我国科技进步不小,希望在九十年代,进步得更快。每一行都树立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一定要打赢。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是个外行,但我要感谢科技工作者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和争得的荣誉。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应该说,现在的科学家更幸福,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会更多。我说过,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老科学家、中年科学家很重要,青年科学家也很重要。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排。这个政策不能变。告诉他们,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希望大家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不只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高兴。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

(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的现象,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要注意很好地抓,坚决取缔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只花了三年时间,这些东西就一扫而光。吸鸦片烟、吃白面,世界上谁能消灭得了?国民党办不到。资本主义办不到,事实证明,共产党能够消灭丑恶的东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总之,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

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届六中全会我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要搞二十年,现在看起来还不只二十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特区搞建设,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有这个样子,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垮起来容易,建设就很难。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

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阶级斗争学说不是他的发明,真正的发明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历史经验证明,刚刚掌握政权的新兴阶级,一般来说,总是弱于敌对阶级的力量,因此要用专政的手段来巩固政权。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这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五)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发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江泽民同志他们这一代可以算是第三代,还有第四代、第五代。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有分量,敌对势力知道变不了。但我们这些老人呜呼哀哉后,谁来保险?所以,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这是眼前的一个问题,并不是已经顺利解决了,希望解决得好。“文 化大 革命”结束,我出来后,就注意这个问题。我们发现靠我们这老一代解决不了长治久安的问题,于是我们推荐别的人,真正要找第三代。但是没有解决问题,两个人都失败了,而且不是在经济上出现问题,都是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上栽跟头。这就不能让了。我在89年5月底还说过,现在就是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新的领导机构里,使人民感到我们真心诚意搞改革开放。

人民,是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

要进一步找年轻人进班子。现在中央这个班子年龄还是大了点,60过一点的就算年轻的了。这些人过10年还可以,再过20年,就80多岁了,像我今天这样聊聊天还可以,做工作精力就不够了。现在中央的班子干得不错嘛!问题当然还有很多,什么时候问题都不会少。我们这些老人关键是不管事,让新上来的人放手干,看着现在的同志成熟起来。老年人自觉让位,在旁边可以帮助一下,但不要作障碍人的事。

对于办得不妥当的事,也要好心好意地帮,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我坚持退下来,就是不要在老年的时候犯错误。

老年人有长处,但也有很大的弱点,老年人容易固执,因此老年人也要有点自觉性。越老越不要最后犯错误,越老越要谦虚一点。现在还要继续选人,选更年轻的同志,帮助培养。

不要迷信。我二十几岁就做大官了,不比你们现在懂得多,不是也照样干?要选人,人选好了,帮助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他们成长起来,我们就放心了,现在还不放心啊!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5000字,我完成了任务。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我建议抓一下这个问题。

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最近,有的外国人议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六)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20年。如果从建国起,用100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篇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国际背景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终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新月异。

2.社会主义混动陷入低潮。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谈话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阐述了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第三,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判断各项事业是非得失的标准; 第四,对反对错误倾向做出了新概括;

第五,对台经济发展战略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做出了新概括。

篇3:论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科学精神

一、勇于破除思想禁锢的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 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存在诸多认识误区, 也未能科学地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旧有的社会主义思想禁锢有所突破。然而, 当改革逐步深化, 触及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人们思想的深层次问题时, 那些沉积了几十年的僵化思想又重新成为阻挡改革开放深入开展的巨大阻力。要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推进下去, 必须破除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旧有的社会主义观念。这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致力于解决的重大课题。首先, 针对人们囿于姓“资”姓“社”的顾虑, 不敢进行改革开放的问题, 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凡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东西, 就应当大胆地去搞去闯。邓小平还就当时影响人们最为深重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给出了全新的阐发,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由此, 彻底破解了长期困扰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大误区。接着邓小平又从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揭示它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这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是首次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的概括, 端正并深化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邓小平还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作了新的阐发,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由此破除了只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看作对抗关系的旧思想, 为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东西提供了认识依据。上述这些新认识、新观点都是邓小平思想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没有这种创新精神就不能冲破传统社会主义认识对人们的思想束缚, 就不能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好路、新路。所以对于这种创新精神必须认真学习、大加发扬。

二、致力经济发展的开拓奋进精神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但是, 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来说, 经济发展水平仍很落后, 所以推进改革开放, 加快经济发展, 仍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然而由于1989年春夏之交国内严重政治风波的发生, 以及国际上苏联东欧发生剧变, 我国改革开放的步子慢了下来, 经济建设也呈现出迟缓的迹象。究其原因, 还是受过去极左思想的影响, 在人们头脑中存在一个“怕”字。一是怕搞改革开放, 被说成是搞资本主义;二是怕搞改革开放, 有失败的风险。针对这种状况,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一再激励人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 没有一点‘冒’的精神, 没有一股气呀、劲呀, 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走不出一条新路, 就干不出新的事业。”[2]他对那种动辄便给改革开放扣上搞“资本主义”帽子的“左”的现象提出了严厉批评。邓小平的这些论断, 对于打消人们搞改革开放的顾虑, 对于人们大胆借鉴和利用一切有利手段发展经济, 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要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他说:“现在, 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 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 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 能发展就不要阻挡, 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 只要是讲效益, 讲质量, 搞外向型经济, 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 甚至等于后退。”[2]他认为, 经济发展, 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如果谨小慎微, 不敢解放思想, 不敢放开手脚, 结果是丧失时机, 犹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当然, 邓小平在激励人们为加快经济发展而开拓奋进的同时, 并不是要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 而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去发展, 绝不是片面地追求高速度的盲目蛮干。总之, 邓小平倡导的这种敢冒风险的开拓进取精神, 破除了妨碍人们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桎梏, 极大地触动了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激发了中国经济加快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开拓进取精神在任何时候干任何事业都是必须具备的。

三、善于统筹全局的辩证思维精神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中, 始终都贯穿着善于统筹全局的辩证思维精神。他从不为了强调某一问题, 而置其他与之相关的问题于不顾。他善于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同时又对事物的发展进行辩证统一的分析, 做到有重点的又全面协调的推进。邓小平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所以, 邓小平提出要允许和提倡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再由先富带后富、帮后富,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一味追求绝对平均主义的“大锅饭”, 其结果只能是共同受穷。反之, 也要防止贫富差别过分悬殊, 从而造成严重两极分化。这两种情况都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的。在论述要大力促进经济发展问题时, 邓小平一方面强调要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另一方面, 他又提出要防止经济“过热”, 认为对经济“过热”造成的不良现象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治理整顿。要统筹好经济发展与改革、稳定的关系。他指出:“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 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2]所以, 对经济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进行综合分析、统筹把握、妥善解决。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上, 邓小平强调要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不仅经济要搞上去, 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 两个文明建设都要搞好, 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他提醒人们说:“开放以后, 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 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的现象, 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要注意很好地抓, 坚决取缔和打击, 决不能任其发展。”[2]可见,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从以上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处处彰显着统筹全局的辩证思维精神, 这种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和辩证方法的灵活运用, 是我们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坚持的科学精神。

四、坚定理想信念的求真务实精神

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邓小平特别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他强调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 不改革开放, 不发展经济, 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动摇不得”。[2]“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 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这些话充分体现了坚定不移地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想信念。邓小平还就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作了精辟阐述:“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 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 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2]他还明确表示:“我坚信,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 没用了, 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这些话语虽然不多, 但是既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又鲜明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命运, 邓小平也作了客观和辩证地分析。他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但道路是曲折的。”[2]这就告诉人们, 不能因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是必然趋势而盲目乐观, 也不能因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严重曲折而灰心丧气。针对苏东剧变给世界社会主义所造成的重创, 邓小平又深刻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 但人民经受锻炼, 从中吸收教训, 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2]这是对社会主义辩证发展进程的深刻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成之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华所在。重温南方谈话, 不仅要理解他所阐述的重要思想, 还要领会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攻坚发展的新阶段, 认真学习和弘扬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科学精神, 越发显现出极大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篇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据介绍,《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是人民出版社在今年春天也就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二十周年之际推出,与读者见面的。该书一经面世即在中国图书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韩国汎友社早在该书印刷阶段就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很快与人民出版社签订了韩文版出版协议。

首发式由人民出版社、韩国沉友社和大韩出版文化协会联合主办。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韩国汎友社社长尹炯斗、《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一书作者吴松营、韩文翻译者金胜一出席首发式并讲话。首发式后中韩出版交流研讨会热烈展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韩文翻译家黄黉及两位韩方出版研究学者分别就中韩出版交流历史、韩国图书在中国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演讲。

凸凹新作《故乡永在》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刊讯(记者李彦锐)9月1日,中国书籍出版社在京举办了凸凹的散文集《故乡永在》出版研讨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北京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房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曹燕杰参加会议并发表讲话,对《故乡永在》的出版意义和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张守仁、付小悦、刘晓川、红孩、邱华栋、祝勇、韩春旭、解玺章等著名作家、评论家出席了座谈会,并就该书的文学特性和价值、散文写作模式的发展和突破等进行了讨论。

研讨会由中国书籍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平主持。《故乡永在》一书作者凸凹在研讨会上畅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理性追求,称这部作品的写作,是个在时间深处、缓慢积累的过程,前后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本书最宝贵之处,是从文学思想上对中国乡土文学的一个突破,即不仅写对故乡的回忆与怀念,更是努力发掘大地深处的道德意蕴,呈现乡村给人们带来的最根本、最宝贵的财富。阅读(《故乡永在》,读者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字,感人的故事,更能从中得到许多对人生的领悟。

中韩青年,有90%相同的痛苦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8月30日,一场由一本畅销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带出的主题沙龙对谈,在韩国年度畅销之王、主题书的作者首尔大学教授金兰都,中国著名作家毕淑敏与天才少女蒋方舟之间展开。

尽管两国经济水平不同。但韩国青年与中国青年很相似,比如都要面对激烈的高考,热衷于考公务员、留学,很着急赚钱、存钱、买房子。竞争的压力,造成了年轻人极大的痛苦。三位嘉宾从各自的青春经历谈起,讨论了两国年轻人面临的共同社会话题,并给出了各自完美的诠释。毕淑敏认为:中国社会高速的变化,使得新一代的独生子女心理压力骤增,他们进入社会后,很难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巨大压力,产生了种种不适应和苦闷,心理排解和指导显得十分重要。蒋方舟表示,90后年轻人面临的社会环境与父母很不一样,他们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人生的道路多去尝试、经历痛苦,未免不是一件好事。会上,主办方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还与金兰都进行了第二本新书的签约仪式。

“中国军队”第一辑图书首发

本刊讯8月31日,中国第一套面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军队各军兵种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的大型军事丛书“中国军队系列”第一辑图书——(《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行新书发布会。该丛书一问世就在国际出版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委内瑞拉德尔加多传媒出版公司已与丛书出品方——五洲传播出版社签订了西班牙语版本在委内瑞拉地区的版权转让协议。

“中国军队系列”丛书除了第一辑,还将会推出第二辑三本,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空降兵》。每本字数从五万至十万字不等,配有上百幅珍贵图片。丛书试图沿着中国军队的成长脉络,关注其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故事以及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从多个视角生动、真实地展现人民解放军的整体面貌。“中国军队系列”丛书语种含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六种联合国常用工作语言,介质多样,有图书、电子书、音像制品。整个项目于20l1年3月开始启动,计划在2014年全部完成。该丛书不但得到了国防部新闻事务局的权威指导,还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十二五”国家出版重点规划精品、国家出版“走出去”工程重点项目。(崔宋)

篇5:邓小平南方谈话感想

今天下午在吴乡长的带领下学习了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相当严峻。国际上矛盾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莫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倾刻间不战自溃,纷纷倒旗落马。世界的大变动、大改组,对中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么办?

邓小平南巡讲话面对这些世界性的历史难题,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相继登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共产主义大溃败”,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勇敢地站出来,力排众议,拨正船头,引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驶向光明的彼岸。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巡讲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

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次南方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总的来说就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

确实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的现象,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所以很多老一辈很是不满小平的改革,可在严打犯罪活动的情况下,有所好转,而且在开放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也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很多事情需要实践来证明,当然实践证明小平的理论和实践都是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人民的。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也就是在这次南巡途中,邓小平用非凡的气魄胆识,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他说:“要注意济经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他的话,为当时及后来的改革家们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邓小平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他还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小平也说了:“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还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篇6:读《邓小平南方谈话》有感

——大胆创新、抓住机遇

在读《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我只知道他是首先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率先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伟人。在读完《邓小平南方谈话》基本内容后,心里不免有多了几分敬意,感叹着这位古稀老人精妙绝伦的说话技巧和令人敬佩的勇气。

文中记载了邓小平在看过珠海、深圳特区后说的一段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 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我想,这样的治国之论也可用来鼓如今的青年一代,不计得失,勇敢地闯一回,不怕失败,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世界上本就没有百分之百正确或是绝对万无一失的事情,要是每个人都畏手畏脚,个人理想和追求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更不要说什么“振兴中华”这样的伟大志向了。所以,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人也好,都要有一种敢闯敢冒、勇于创新的精神,才会越来越强大。

篇7: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现实意义

试论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应对当前

复杂形势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委党校2012级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温州班

张鹏飞

学号:20120301215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的影响巨大,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也对中国人民影响巨大,无数的中国人从邓小平的思想中获得灵感和启示,重新审视自己的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处境,树立了新的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认识,堪称一次由思想风暴引起的社会大规模转型。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这篇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发挥过重大历史作用的历史文献,完整地系统地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习邓小平在应对复杂形势时的科学方法,在现时期全球化浪潮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对于我们认清大局,把握趋势,做好各方面工作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学习参考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及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特点》、《伟大遗产与现时使命――重温邓小平1992南方谈话》等文献资料,对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认识,提出进一步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全面清醒等的科学方法,并对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现实意义做了分析总结。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一度放缓,改革开放遇到较大困难,国际环境十分复杂严峻的情势下,政治、经 济发展到了一个较为关键的历史时刻发表的。邓小平南方谈话通篇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本质、改革开放等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地、全面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主体思想内容为: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出,计划与市场都是方法和手段,与社会模式的选择无关,平息了姓“社”姓“资”的争论;强调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和平演变;强调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强调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指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思想是一个整体,是邓小平理论的精华。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成果的扩大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经济和改革开放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保证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地发展,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性影响,同时,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也具有重要意 义。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南方谈话是围绕社会主义本质以及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展开的。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如此精辟阐述者,迄今并无第二人。和谐社会理论以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无疑丰富深化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同时也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既是基于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高度概括,也为现时乃至未来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四个大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前缀,而是一切社会实践展开的质的规定和价值指向。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这些认识与实践都是为了激发与彰显社会主义的本质力量。而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更是为了激发与彰显社会主义的本质力量。社会主义的本质,其力量不源自其高自标树或言辞魅惑,而源自其生动有力的实践和有说服力的实践成果。邓小平坚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信社会主义制度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更以生动具体的实践成果使广大人民感到不是离社会主义越远而是越近,普遍建立起对 社会主义的信心。继续以生动有力的实践,激发广大人民投身改革发展实践的热情并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主义制度就会在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中焕发出巨大的本质力量。

今天,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党十八大刚刚闭幕,领导班子实现了新老接替,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内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改革的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情况复杂,头绪繁多,发展抓什么,改革改什么,已经成为战略研究中不能回避的大问题。重温这篇党中央评价为“又一个解放思想的宣言书”的历史文献,完整地系统地学习领会这篇重要文献,学习邓小平在应对复杂形势时的科学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认清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及其发展趋势,进一步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发展自己。是在国内经历了政治**的阵痛,苏东剧变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关键时期发表的南方谈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以他丰富的经验和宽广的视野,总结了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总结了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他动员和告诫全党更加坚定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他的重 要政治交代就是:“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当前我们既不能因为遇到国内外政治**这样的压力而退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上去以至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也不能因为坚持科学发展观而把社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而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的党中央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十分清醒。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这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根本原因。今后,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十八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设定了体现以人为本的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的新量化目标,要求将“创新驱动”作为新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动力,提出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平等”的不同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理论,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化同步”的新观点,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他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他指导改 革开放的科学理论中,提出的“抓机遇”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可以这样说,抓住机遇,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战略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战略和全部策略的着眼点,是邓小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杰出贡献。十六大以来10年的历史进程证明了,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能抓住历史机遇;只要有了机遇意识,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2010年,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说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201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一次强调指出:“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当前我们今天在国内外遇到许多新的挑战。比如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加上我们自身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许多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社会矛盾也在逐步积累和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尤其需要我们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特别是要求能够找到挑战背后的机遇,把挑战转化为机遇。我们现在的情况比南方谈话时要好 多了。今天的许多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或者说是快速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而且可以成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我们要看到这些问题和挑战背后,隐藏的正是我们科学发展的新机遇。

联系当前国际形势,虽然有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消极影响,但这也正是我们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极好机遇。可以预见的是,从2010年到2020年这10年,我国以生产力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将出现历史性的新跨越。我国将实现惠及更多人的“全面小康”;从制度建设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对外开放来说,我国将以更深层次和更广大规模参与经济全球化;从国际地位来说,我国将以和平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活跃在世界的中心舞台。因此,今天的各项决策,还是要围绕“抓住机遇而不能错失机遇”来思考和布局。国内问题要在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观,有许多事要做,孰先孰后,孰重孰轻,都要从“抓住机遇而不能错失机遇”来思考和布局。要引导群众中不断膨胀的利益需求和社会心态,继续鼓励和保护创业,同时采取正确的步骤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和福利差距。我国在国际上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要紧紧抓住21 世纪第二个10年这一战略机遇期而不能错过这一战略机遇期,从根本上调整全民心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健康的思想氛围。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两手抓”的工作思路。他还特别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他还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是多么清醒的提示,多么深刻的见解,多么重要的告诫!

而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党自身,尤其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邓小平吸取了过去在“突出政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在南方谈话中,围绕解放生产力,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围绕解放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围绕解放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政治路线上,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关键在党”的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了这一重要经验,在党的十 七届五中全会深刻地指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讲的发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篇8: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012年时逢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如同真理标准大讨论一样,不仅推动了全国人民再一次解放了思想,而且为我国改革开放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定了调,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所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惟有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总结近20年来中国走过的道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是对南方谈话最好的纪念;惟有更加宏扬南方谈话思想才能在各种困惑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用科学的态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

一、改革、发展与稳定是中国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中国迎接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宣言书,标志着新中国开始了和平崛起。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所开创的发展道路始终是围绕着改革、发展与稳定而展开的,正是有了不断改革才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正是有了持续的经济发展才为中国的长期稳定提供了保证。因此,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首先要学习小平同志怎样判断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适时找到适合中国发展的历史机遇。

首先,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这就解决了中国发展道路的动力问题。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本根本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邓小平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都讲全了”[2],可见邓小平对于改革在整个中国发展道路中作用的高度重视。

其次,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这就解决了中国发展道路的主题问题。毋庸置疑,发展问题在整个邓小平理论中是贯穿于始终的永恒主题,南方谈话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3]。因此,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一凝聚着邓小平巨大政治智慧的重要论断最终为中国发展道路点明了的主题。

再次,邓小平南方谈话重申了“压倒一切的是稳定”的论断,这就解决了中国发展道路的保证问题。邓小平多次强调“压倒一切的是稳定”,如在1989年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邓小平就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功也会失掉”。邓小平所强调的稳定除了政局的稳定外,还包括路线、方针、政策的稳定。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是政局稳定,一个是政策稳定,两个稳定”[4]。尽管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多地谈及了路线、方针、政策的稳定,但是他旗帜鲜明地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5]。邓小平指出惟有长期坚持改革开放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从跟上保证中国长期稳定发展;正是有了压倒一切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稳定,才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国道路的理论创新

1.市场只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

中国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开创,正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市场经济作出了精辟论述,才打破人们对于市场经济固有的偏见和排斥,从而为中国最终开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扫清了障碍。在两大阵营对抗的时代,人们往往把经济发展与阵营制度的优劣挂钩,从而把经济政治化或意识形态化。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承认计划经济为主的框架下就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他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6]。此后邓小平也多次谈及市场经济问题,如邓小平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7]。

当中国历史走到1992年那个春天的十字路口,88岁的小平同志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南方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使当时甚嚣尘上的否定市场取向改革的舆论戛然而止。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8]。邓小平南方谈话旗帜鲜明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9]。这些重要论述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核心理论问题,为中国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明确了方向。自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奠定,中国的改革创造了堪称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一是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二是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首超农村人口,比重达51.27%。

2.中国发展既要实现上台阶,又要注意发展的稳步与协调。

邓小平理论突出地强调了台阶式发展,尤其是邓小平三步走的构想[10]成为了中国发展道路中台阶式发展的典范。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反复强调了台阶式发展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注意到发展的稳步与协调,他意味深长地指出“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从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11]。邓小平认为“如果不是那几年跳跃一下,整个经济上了一个台阶,后来三年治理整顿不能顺利进行。看起来我们的发展总是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12]。邓小平南方谈话还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注意发展的稳步与协调问题,他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彻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3],“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12]。

3.中国发展要敢闯、敢试,实现渐进式发展。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8]。当然敢闯、敢试还要注意分寸、拿捏火候,不能无方向、无原则的蛮干,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

三、以点带面,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拥有13多亿人口,改革开放只能选择以点带面、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谓以点带面指的是对外开放先以经济特区为立足点,辐射周边地区发展,之后陆续开发整个沿海城市,通过沿海城市的拉动,进而开辟经济开放区。所谓先富带后富就是有条件的地区和个人可以先富起来,通过提供很好地示范和引领作用,进而带动后发展地区和后致富个人共同富裕起来。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3]。邓小平强调“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14]。

分配问题是邓小平晚年思考、关注的重要问题,从1990年4月到1993年9月谈及和着重谈及分配问题,见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邓小平年谱(1975-1997)》的谈话就达六次之多,小平同志在谈到分配的问题时总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在一起,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9]。1993年9月16日小平同志与家人谈话时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小平同志在《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中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核心问题是一部分人先富、暴富与大部分人不太富或贫穷的矛盾,实现向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急需减少收入差距、提高中低民众的收入。因此,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带来了社会和政治问题。我们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为什么社会主义的中国会发生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很容易,实现社会公平克服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却非常困难,主要原于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效率优先、做大GDP规模上面,而把社会公平、分配好社会产品的问题放在了“兼顾”的次要地位。当初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旨在让一部分人在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基础上先富起来,以支持和带动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现在要克服和扭转贫富差距扩大和两极分化的趋势,需要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转变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要把30多年来的经济成果更多地扩展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等领域。

四、深化改革是对南方谈话最好的纪念

20世纪70年代末,在经济全球化潮流刚刚兴起之时,是邓小平带领中国开启了对外开放之门;20个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在经济全球化潮流加速度扩展之时,又是邓小平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如今的中国社会需要重新形成改革共识,尤其需要重唤那一份胆识、智慧和历史自觉。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老百姓必须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体和主要受益者。只有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因此,如何突破既得利益格局、凝聚社会共识,使中国改革涉过深水区,步入光明前途,仍然需要回到邓小平的改革范式:面向世界,相信民众。

1.把社会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先导,如果能在社会改革上找到突破口,那么中国社会稳定就有了基础。从1992至2007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从69%下降到53%;与此同时,企业可支配收入占我国GDP的比重从12%上升到23%,政府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上升到24%。2011年中国全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3 740亿元,比2010年增长24.8%,创下历史新高。为了让大多数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必须调整当前的利益格局,把社会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先导:一是社会制度建设;二是深化经济改革,做好经济转型,转向内需社会;三是防止政治改革激进化。这些不仅是在呼应民众的权利诉求,也是沿着先进国家城市化、现代化的道路前行。社会领域的改革指向是实现社会平等,核心是机会公平而非结果平等,公共产权制度改革旨在使社会主义公有制落地而不是悬在半空。公共资源、公共资产为国家所有,落地的方式是其收益能够让全国人民共享。

2.中国发展要依靠科技,关键是培养人才,选拨干部。早在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就预见到“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了一句空话”[15]。正是在邓小平的推动下,我国重新恢复了高考制度。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多次不厌其烦地强调“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16]。邓小平反复强调科技和教育在发展经济中至关重要,指出中国的发展惟有依靠于科技和教育才能有长期内在的质量保障,否则很难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

在改革开放逐步进入正轨后,为了保持中国发展道路的长期延续性,邓小平开始关注退休制度的建立,他多次强调“把一个国家、一个党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问题,所以要搞退休制”[17],惟有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进而使退休成为一种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持中国发展道路的稳定,才不会因为领导人的变动而导致发展模式的改变,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稳定性与持续性。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18]。邓小平认为“21世纪是年轻人的,干部要年轻化,用人也要解放思想,胆子要大一点”,“要提拔一批年轻人,这样才能后继有人”[19]。所以“要好选人,人选好了帮助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20]。

3.深化市场化方向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是增长模式存在着严重缺陷,很多问题是没有把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分开,没有把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分开。如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都是社会领域的问题,不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不能用经济政策去取代社会政策。如果说把经济政策滥用到社会领域是错误的,那么把社会政策滥用到经济领域也是错误的。虽然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但是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既要强调社会主义的成分,包括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又要在经济领域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能走回头路了。但是,有的人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矛盾悲观失望,甚至对改革产生了怀疑,有意无意地贬斥、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以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分化等理由来否定改革。缩小贫富差距、扭转两级分化不能单纯靠国家财政调节手段,还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而走出一条经济建设的新路子,关键在于深化市场化方向的改革。

4.政府转型是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关键。目前,我国社会出现的大量不和谐,包括发展的结构失衡、公共政策的偏颇、政治制度的缺失,归根结底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失衡。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利益格局乃至权力架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诉求日益越出“纯”经济领域,不断触及社会的、政府行政管理和政治层面。所以,我国已进入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改革阶段,政府转型的目标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改变那些诱发政府自身利益冲动的制度体制安排。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的,“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牢牢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21]。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才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惟有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才能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努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

上一篇:毕业班教研讨会发言稿下一篇:班主任培训讲师团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