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浅议

2024-06-22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浅议(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浅议

浅议小学阅读教学中造句的训练

浅议小学阅读教学中造句的训练

【内容摘要】句子是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重视造句练习,培养学生自由、独立地表达情感的能力。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当前学生造句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用词不当,句子的逻辑性不强,句式单调等。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教学中能提供帮助。【关键词】造句 问题 训练

“我聚精会神的发呆。”

“雷锋叔叔是个所向无敌的人。”

“几年不见,我老弟长得膘肥体壮,都快认不出了。”

“我们的班长和蔼可亲的对我说:‘小栋,你还没交作业哦。’”

“上语文课时,张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我们讨论,我和同桌就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了。”

„„

这是笔者任教的四年级学生在作业和单元测验卷里的部分造句。这些句子,一看就知道学生没有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许与笔者在授课时没有详细析词有关。近年来,造句这种测试题型已经不常见,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老师都没有把它当做教学和训练的重点。有老师认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造句教学是渐行渐远,甚至可以消亡了。而笔者认为,这是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和原来的教学大纲理念上是有不同的,它更注重的是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交际的需要。那么,在这样的要求下,句子作为习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更应该着重训练了。当然,“检验同学们是否准确理解了词义并能正确运用该词”,仍然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造句教学中需要落实的根本。所以,在遭遇了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句子后,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调整和改正。

一、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让学生明白词义是造好句子的前提。很多学生理解词义多是靠词典的解释,似懂非懂,所以才会闹出笑话。因此,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除了查字典理解生词,还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最好能写上两三个意思相近的词或一个句子。只要在课堂上一提问,学生有没有认真去完成一目了然,如此坚持了一段时间,大部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有些学生虽然理解了词义,让他说一个句子出来,他一下子也会无从下手,还是需要老师在一旁创设情境加以引导。

例如讲到《全神贯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时,我请学生用“全神贯注”说一句话,个别反应快的就说:“我全神贯注的听课。”我表示太简单了。于是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再请两名学生演一演,然后让学生再造句。“张老师上的课很精彩,我全神贯注的听着,外面下雨了也不知道。”“妈妈在全神贯注的研究新买来的手机,菜烧焦了也不知道。”“我在全神贯注的看新买来的书,妈妈喊我吃饭我也没听见。”„„我再问:“与‘全神贯注’意思相近的词有哪些?”“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目不转睛”“一心一意”„„我调侃:“那你们还会造出‘我聚精会神的发呆’这样的句子吗?”全班哄堂。

只有对词语有了深刻的感受,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造出好的句子来。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的学生在造句时,只考虑词语本身,而不太注意句子的逻辑性,显得不合事理。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有一个“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样的句子。我让学生仿照说一句,有学生说“在家里,我时而吃饭,时而睡觉,时而写作业,时而看玩游戏,结果被妈妈骂。”我说:“你这个句子很特别!你能现场给我们大家示范一下吗?”这学生才演了一半就不好意思的停下了,显然也觉得不太合理。

怎样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我认为可以多用关联词语去造句。在讲授课文时,只要文本中出现了关联词,我都会让学生模仿练说句子。如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造句时,我先完成前半部分,让学生补充。“因为他不认真学习”,有的学生补充“所以成绩下降了”,有的补充“所以老师批评了他”,还有的补充“所以他的爸妈很生气”。又如用“非......不可”造句,我启发学生:有哪些情况使我们“非好好学习不可?”有的学生造出了“要想成绩优秀非好好学习不可。”“要想做三好学生,非好好学习不可。”“要想考上大学非好好学习不可。”这时我再让他们汇总,于是就有了“妈妈总是对我说:‘嘉俊啊!你要想成绩优秀,要想做三好学生,要想考上大学,现在非好好学习不可了。’”再如“不但„„还„„”,很多学生都是造“她不但学习好,还乐于助人。”四年级还造这样的句子,显然单调了。于是我启发他们,除了在班里,在家里或社会中有没有可以用上这个关联词的?很快,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句子“今天我在家不但帮了妈妈做饭,还和爸爸一起了打扫房间。”“昨天在超市里,妈妈不但给我买了好吃的零食,还给我买了学习机。”“今天早上天气还好好的,现在不但刮起了风,还下起了大雨。”这样的训练,学生还是很有兴趣的。

三、鼓励学生百花齐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要使学生造出的句子有活力,有新意,表现出生活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记,教师不但自己要具有创新意识,更要鼓励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此,在造句教学时我不断强调:

1.在内容上,要求学生尽量一词造多个句子,避免雷同。我平时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其他同学已造过的句子我不造,我要别出心裁地造别人没造过的句子。对于与众不同的句子,我高调给予表扬鼓励,而对于那些内容雷同或抄袭的句子则要求重造。

2.在感情色彩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有些词既可以作褒义词,又可以做贬义词,对于这类词,在指导学生造句时,要从感情色彩上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例如“骄傲”这个词,学生更熟练运用它的贬义,对它的褒义,似乎反应不过来。于是我举例:“中国的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我们是不是感到很„„?”学生马上领悟过来,纷纷发言,“经过我的努力,这次语文测验我考了98分,妈妈夸我真棒,还说我是她的骄傲。”“今天我为自己是永一小学的学生骄傲,明天我要让学校为我骄傲。”嗬,广告词都用上了。

3.在句式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同一个词,可以造陈述句,也可以造反问句;可以造比喻句,也可以造拟人句,甚至夸张句。

例如“敬佩”这个词,有学生说:“张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真让我敬佩。”我给予肯定后提示,能不能换一种句式?沉默一会后,就有了“张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怎能让我不敬佩她?”“张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我不得不敬佩她。”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会造,而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擅用手中的那把钥匙。

其实,在造句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方法,只要教师用心去引导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灵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的造句就会文思泉涌,造句就会变成一件令人畅快的事,造出来的句子才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重新审视新课程下的造句教学》 周巷镇中心小学 吴红利

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造句训练》新中南平小学 程秀珠

4、《让“造句”绽放灵动的光彩》东莞中堂中心小学

郭冠群

篇2: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浅议

浅议小学阅读教学中造句的训练

【内容摘要】句子是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重视造句练习,培养学生自由、独立地表达情感的能力。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当前学生造句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用词不当,句子的逻辑性不强,句式单调等。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教学中能提供帮助。

【关键词】造句 问题 训练

“我聚精会神的发呆。”

“雷锋叔叔是个所向无敌的人。”

“几年不见,我老弟长得膘肥体壮,都快认不出了。”

“我们的班长和蔼可亲的对我说:‘小栋,你还没交作业哦。’”

“上语文课时,张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我们讨论,我和同桌就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了。”

……

这是笔者任教的四年级学生在作业和单元测验卷里的部分造句。这些句子,一看就知道学生没有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许与笔者在授课时没有详细析词有关。近年来,造句这种测试题型已经不常见,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老师都没有把它当做教学和训练的重点。有老师认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造句教学是渐行渐远,甚至可以消亡了。而笔者认为,这是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和原来的教学大纲理念上是有不同的,它更注重的是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交际的需要。那么,在这样的要求下,句子作为习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更应该着重训练了。当然,“检验同学们是否准确理解了词义并能正确运用该词”,仍然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造句教学中需要落实的根本。所以,在遭遇了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句子后,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调整和改正。

一、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让学生明白词义是造好句子的前提。很多学生理解词义多是靠词典的解释,似懂非懂,所以才会闹出笑话。因此,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除了查字典理解生词,还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最好能写上两三个意思相近的词或一个句子。只要在课堂上一提问,学生有没有认真去完成一目了然,如此坚持了一段时间,大部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有些学生虽然理解了词义,让他说一个句子出来,他一下子也会无从下手,还是需要老师在一旁创设情境加以引导。

例如讲到《全神贯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时,我请学生用“全神贯注”说一句话,个别反应快的就说:“我全神贯注的听课。”我表示太简单了。于是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再请两名学生演一演,然后让学生再造句。“张老师上的`课很精彩,我全神贯注的听着,外面下雨了也不知道。”“妈妈在全神贯注的研究新买来的手机,菜烧焦了也不知道。”“我在全神贯注的看新买来的书,妈妈喊我吃饭我也没听见。”……我再问:“与‘全神贯注’意思相近的词有哪些?”“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目不转睛”“一心一意”……我调侃:“那你们还会造出‘我聚精会神的发呆’这样的句子吗?”全班哄堂。

只有对词语有了深刻的感受,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造出好的句子来。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的学生在造句时,只考虑词语本身,而不太注意句子的逻辑性,显得不合事理。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有一个“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样的句子。我让学生仿照说一句,有学生说“在家里,我时而吃饭,时而睡觉,时而写作业,时而看玩游戏,结果被妈妈骂。”我说:“你这个句子很特别!你能现场给我们大家示范一下吗?”这学生才演了一半就不好意思的停下了,显然也觉得不太合理。

怎样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我认为可以多用关联词语去造句。在讲授课文时,只要文本中出现了关联词,我都会让学生模仿练说句子。如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造句时,我先完成前半部分,让学生补充。“因为他不认真学习”,有的学生补充“所以成绩下降了”,有的补充“所以老师批评了他”,还有的补充“所以他的爸妈很生气”. 又如用“非……不可”造句,我启发学生:有哪些情况使我们“非好好学习不可?”有的学生造出了“要想成绩优秀非好好学习不可。”“要想做三好学生,非好好学习不可。”“要想考上大学非好好学习不可。”这时我再让他们汇总,于是就有了“妈妈总是对我说:‘嘉俊啊!你要想成绩优秀,要想做三好学生,要想考上大学,现在非好好学习不可了。’”再如“不但……还……”,很多学生都是造“她不但学习好,还乐于助人。”四年级还造这样的句子,显然单调了。于是我启发他们,除了在班里,在家里或社会中有没有可以用上这个关联词的?很快,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句子“今天我在家不但帮了妈妈做饭,还和爸爸一起了打扫房间。”“昨天在超市里,妈妈不但给我买了好吃的零食,还给我买了学习机。”“今天早上天气还好好的,现在不但刮起了风,还下起了大雨。”这样的训练,学生还是很有兴趣的。

三、鼓励学生百花齐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要使学生造出的句子有活力,有新意,表现出生活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记,教师不但自己要具有创新意识,更要鼓励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此,在造句教学时我不断强调:

1.在内容上,要求学生尽量一词造多个句子,避免雷同。我平时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其他同学已造过的句子我不造,我要别出心裁地造别人没造过的句子。对于与众不同的句子,我高调给予表扬鼓励,而对于那些内容雷同或抄袭的句子则要求重造。

2.在感情色彩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有些词既可以作褒义词,又可以做贬义词,对于这类词,在指导学生造句时,要从感情色彩上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例如“骄傲”这个词,学生更熟练运用它的贬义,对它的褒义,似乎反应不过来。于是我举例:“中国的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我们是不是感到很……?”学生马上领悟过来,纷纷发言,“经过我的努力,这次语文测验我考了98分,妈妈夸我真棒,还说我是她的骄傲。”“今天我为自己是永一小学的学生骄傲,明天我要让学校为我骄傲。”嗬,广告词都用上了。

3.在句式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同一个词,可以造陈述句,也可以造反问句;可以造比喻句,也可以造拟人句,甚至夸张句。

例如“敬佩”这个词,有学生说:“张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真让我敬佩。”我给予肯定后提示,能不能换一种句式?沉默一会后,就有了“张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怎能让我不敬佩她?”“张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我不得不敬佩她。”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会造,而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擅用手中的那把钥匙。

其实,在造句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方法,只要教师用心去引导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灵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的造句就会文思泉涌,造句就会变成一件令人畅快的事,造出来的句子才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版

2、《重新审视新课程下的造句教学》 周巷镇中心小学 吴红利

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造句训练》新中南平小学 程秀珠

篇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一、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堂课中, 好的导语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 有很强的探究欲望。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个特点, 精心设计导语,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 在教学《雨》这篇文章的时候,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雨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 同学们, 你们知道在下雨的时候, 天气是什么样的吗?”通过这样的导语, 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 异口同声地说:“想。”然后教师说:“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雨》这篇课文, 老师刚才问的问题都在课文当中, 只要你们认真阅读, 努力思考, 就能找到这些知识。下面, 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课文, 并找到答案, 好吗?”教师的话音刚落, 学生就兴趣盎然地读起书来。

二、提问要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小学生年龄较小, 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提问要合理和科学, 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问题过难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望而生畏;问题过于简单, 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容易导致学生浮躁。所以, 问题的提出一定要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 教师要求他们能借助拼音读出和读懂一段话, 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可以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 教师要求他们不仅能读准一段话, 还要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并能用自己的话准确地说出每段话所表达的意思。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 他们不但要读懂一段话, 还要读懂整篇文章,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 层层递进, 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 从而使学生做到逐句逐段读懂, 理解全篇内容, 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三、精讲多读, 读出情感

部分教师还是不能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活动中担心学生自己学不好, 因此在课堂上无休止地讲授。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 甚至出现不良的学习情绪。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 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练。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只是课堂的配角, 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退居幕后,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来代替学生的主观意识。对于课文中一些重点语句或者比较难懂的重点段落,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而对于一些通俗易懂的段落, 教师只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反复去读、去体会, 学生就能读出其中的含义, 体会到其中的感情。而对于阅读课文, 教师完全可以放手,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自己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位的, 教师可以适当点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创设情境, 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适当地创设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创设与文章相适应的情境。比如, 教学优美的散文时, 教师可以配上背景音乐和优美的图画, 教学记叙文可以配上课本剧、多媒体课件等等。这样, 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反复朗读, 既能陶冶情操, 又能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既是一种欣赏, 是一种享受。

五、教师要善于引导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自读自悟层面上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字、词、句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通过比较揣摩领悟文章的真谛。此外,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 有目的、有重点地去点拨和指导, 使他们体会到好词佳句的妙处, 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揣摩文章独特的构思。不过教师的点拨要以引导为主, 以学生的读为根本, “点”在关键的地方, “拨”在学生疑难之处。

六、自读中感知, 讲究量

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精讲部分, 而忽略了学生的自读自悟。其实, 学生的自读感知才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和关键。如果学生对文章没有整体的把握和感知, 教师就进行分析和讲解, 那么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零碎的。所以,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 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给学生阅读的机会和时间去感知和体会, 让他们通过反复阅读,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华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J].成功:教育, 2013 (4) .

[2]陈国芳.试论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J].考试周刊, 2011 (48) .

[3]狄兵.阅读在小学作文写作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改革学习:上, 2011 (9) .

篇4:浅议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能力,并提高其理解能力,学生有语言的积累,必须做到“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做到这几个方面,才能有所积累,实现学生的终生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训练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阅读观念,营造阅读氛围

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教学要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小学语文课堂上就要注重阅读教学,教师要从自己的转变开始,让阅读以自由式、理解式、个性化的状态阅读,更要对原有的阅读教学有所突破,让学生在动态、自主、多元化的阅读氛围中有所提高。学生放下桎梏,会如鱼得水、如鸟归林,充满热情,在较为空阔的视野中体味生活,并学会感悟人生。在这种多元的、开放的阅读氛围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寻找,也为兴趣的培养、人格的塑造、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更新阅读观念,营造阅读氛围。

二、创设课堂气氛,实现个性化阅读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不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主动积极思考,发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在阅读活动中,对内容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得到思想的启迪,提高审美的乐趣。学生在意识、经验等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也会通过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升自己的境界,正如人们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阅读教学不能“一刀切”,不能将教师的答案或者教学参考的答案当作唯一的答案,要有不同的答案,要百花齐放。更要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有独特的见解,并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自我感受,通过自己的看、听、触摸及体验有所提高。当然,在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时,还要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时,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以及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民主宽松的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有了可以充分满足自己学习需要的学习情境,他们会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也有了愉悦的情感体验,更会自觉地投入阅读,在阅读课上更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更自如地与人交流对话。

三、教师要处理好应试与发展的关系

应试教育以“为了孩子考个高分”开展教学,素质教育以孩子的发展为主。现代教育是以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设计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大胆地想,并敢于质疑。另外,结合我国教育的现状,也要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做做试卷,不但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还要做到能够“一语中的”。

四、老师要精讲,学生要多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充分地读,学会整体感知,并有自己的感悟,通过阅读来培养语感,有所体验。以语文新课标为标准加强朗读,加强阅读教学。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师还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更精彩,使学生有所收获,让“朗读”教学深入人心。我认为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主要是保证读书的时间,拓宽朗读的训练面,一边朗读一边理解并精选练点,做到有计划地训练。

总之,阅读训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这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积累,在实践中寻找到最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顾黄初.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J].教学与研究,1988(0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篇5: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方法

阅读兴趣,是小学开展阅读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加以培养,有利于加大小学生的阅读持久性,更给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情境的创设,利用故事导入以及情感导入的方法,对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快速吸引,促进小学生热情地阅读文章。更重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正确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去阅读,而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不能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通篇辅导,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走进阅读世界,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正确朗读,阅读文章中的情感,促进相关资源的自主搜集,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祖国在我心间》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文章进行正确朗读。朗读,是激发小学生阅读情感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小学生具有独特阅读感受的手段。先引导学生流利地朗读文章,再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读出文字间的情感,最后促进学生总结与升华出自己的感情,才能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二、加强方法创新,做好自主合作教学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明确肯定。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并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动。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这一观点的提出给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灵感。

比如,在讲解《海底世界》的时候,这篇文章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海底丰富的物质资源与海底各种美妙的声音。文章的语言十分优美,内容相对容易理解。教师不必在课堂上引导小学生一句一句地理解文章,可以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先给小学生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海底世界中都有些什么东西。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学到的新知识以及不懂的内容用不同标志标出来。之后,教师再以海底世界这个主题,引导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一些小学生提出“文章中排比句所描述的声音都是哪些声音?”这样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信息量很大,想象空间也比较大,这一问题的讨论会促进课堂合作学习氛围的浓烈,更能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教师给学生时间去探究,肯定学生在阅读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推动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创新课堂提问,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提问,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课堂提问,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有效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有利于课堂教学思维的严密化,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课堂提问,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会促进课堂中的师生交流,营造轻松、激烈的学习氛围。

1、教师可以利用观察法来提问。教师利用图片的展示或者实验的开展,让学生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在观察中去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春天的雨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张图片,并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下雨天吗?”等问题,让学生围绕雨这一主题展开思考,促进本节课教学内容主题的明确。

篇6: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

(一)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自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雨挟风雷鸣电闪以炫耀它们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面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我们的心田上!

1、文中的“它”是指,“园丁”是指

2、联系上下文解释:

(1)炫耀——

(2)夜以继日——

3、写出与下列词语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

近义词:黎明()平凡()培育()

反义词:黑暗()平凡()短暂()

4、在原文中用“”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5、找出中心句,在句子下面用“”线画出来。

6、用()画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

7、这段话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举二、三个例说明你认为什么人或什么职业的人具有“露珠精神”?

参考答案:

1、露珠露珠

2、夸耀,展示。

形容连续辛勤劳动

3、清晨普通培养光明伟大永恒

4、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5、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6、表达了作者对露珠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的赞扬和钦佩。

7、略

二)

“热呀!热呀!”最难熬的时候到了。知了在树上“知——了” “知——了”地叫着。声音低沉缓慢,有气无力。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紧锁眉头,不停地摇着扇子,汗还是不断向下流。狗伏在树荫下,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喘气。柳树、杨树一动也不动,没精打采。禾苗在田地里无力地呻吟:“渴呀,渴呀!”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了潺(chán)潺声,河床上有些地方露出了洁白光滑的鹅卵石。

1、这是一段关于的描写。

2、作者抓住等事物突出表现天气的热。

3、根据本文内容填空。

低沉缓慢的()愁眉紧锁的()

没精打采的()爱唱爱跳的()

4、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动态和神态来突出天气的热的?请根据下列提供的词语填空。

知了()老人()狗()

禾苗()小河()树()

5、仿照本文的写法,以“今天的天气真

二)

“热呀!热呀!”最难熬的时候到了。知了在树上“知——了” “知——了”地叫着。声音低沉缓慢,有气无力。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紧锁眉头,不停地摇着扇子,汗还是不断向下流。狗伏在树荫下,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喘气。柳树、杨树一动也不动,没精打采。禾苗在田地里无力地呻吟:“渴呀,渴呀!”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了潺(chán)潺声,河床上有些地方露出了洁白光滑的鹅卵石。

1、这是一段关于生物 的描写。

2、作者抓住 知了.老人.狗.树.禾苗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了潺潺声,.等事物突出表现天气的热。

3、根据本文内容填空。

低沉缓慢的(知了)愁眉紧锁的(老人)

没精打采的(狗)爱唱爱跳的(小河)

4、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动态和神态来突出天气的热的?请根据下列提供的词语填空。

知了(鸣叫)老人(愁眉紧锁)狗(没精打采)

禾苗(无力)小河(爱唱爱跳)树(没精打采)

5、仿照本文的写法,以“今天的天气真冷啊!”为开头写一段话。

今天天气真冷啊!平时叽叽喳喳的鸟儿失去了踪影,树木披上了一层银衣,也安安静静的伫立在风中,像小姑娘一样,顶有气质的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小孩呢?此时都躲在家里烤火,只剩一个个雪人,微笑着守着这个寂寞冷清的世界。三)

太阳花

我喜欢太阳花,它是夏天里常见的一种最普通的花。

太阳花的茎有红色的,有绿色的。那茎很嫩,似乎用手一掐就会冒出水来。

太阳花的叶子很特别,小而厚,叶表面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蜡,光洁、碧绿。

太阳花的花朵颜色格外鲜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金黄若金,而那粉红的就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花朵并不大,多层花瓣的自然娇艳,单层花瓣的更是那么俏丽,真讨人喜欢。

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那样子总是蓬蓬勃勃的,只掐下一枝小小的茎,插在泥土里,不久就会生根开花。

1、从文中找出与“洁白如玉”的“如”意思相同的三个词写下来。

()()()

2、短文先写太阳花的,再写太阳花的,最后写太阳花的。

3、短文的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

4、作者为什么喜欢太阳花?

(四)乌鸦

乌鸦住在一棵大树上,它的邻居狐狸就住在树下洞里。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以后,觉得十分丢脸,他牢牢地记住这件事,告诫自己以后决不能再听奉承话了。

不久,乌鸦又找到了另一块肉。狐狸又想骗到口。狐狸说□□乌鸦大姐,你的羽毛真漂亮□远远超过小麻雀□□乌鸦心想□哼□你又想来骗我了□这次我决不上你的当□就不理狐狸。狐狸又说:“乌鸦大姐,你的嗓子太好了,唱起歌来叫人听得入迷呢!” 乌鸦还是不理睬。她当时就是因为听了狐狸的奉承话,忍不住张口唱歌,肉片掉下来给狐狸叼走的。

狐狸见老办法不行了,眼珠一转,破口大骂起来:“臭乌鸦,丑乌鸦,你昨天造小白兔的谣,今天早上又杀了小松鼠,你真是个十足的大坏蛋……”

乌鸦觉得冤枉,实在忍不住气了,她张口反击:“你胡说八道——”嘴才张开,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往上一跳,接住肉片溜回洞里去享受了。乌鸦又一次上了当。

1、给第二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2、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

3、把“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这句话改成带“把”的句子。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眼珠一转”的。

5、说说乌鸦为什么又一次上了狐狸的当?

6、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7、知识创新题:乌鸦应该怎样才能既保住嘴上的肉,又回击狐狸的话?。

三)

1、像、似、若。

2、茎、叶、花。

3、首尾照应。

4、因为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5、美人蕉。叶子大,花朵鲜艳。

(四)1、不久,乌鸦又找到了另一块肉。狐狸又想骗到。狐狸说:“ 乌鸦大姐,你的羽毛真漂亮,远远超过小麻雀。”乌鸦心想:哼,你又想来骗我了,这次我决不上你的当!

2、乌鸦被骗之后

3、狐狸把乌鸦的一块肉骗去了。

4、眼珠一转:指在动脑筋,想办法。

5、乌鸦记住了第一次的教训,却没有记住一张嘴就会失去肉的道理。

6、面对狡猾的人,任凭他是赞美还是诅咒,你都得保持清醒的头脑。

5、简单地写你喜欢的一种花的两三个特点。

7、乌鸦可以把肉衔回洞后再与狐狸理论。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雨雾里。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泥潭。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忽然,他那消瘦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情。

()那匹小马,他让腿伤化脓的战士骑了。

()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正倒在“路”旁。

()断炊了,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青稞饼。

()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

“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子,拍一拍战士的肩膀。“首长,走……走不动了。”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地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小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当他的身影渐渐消融在雨中时,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花,问:“他是谁呀?”“不知道。”另一个战士说。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晚上,部队准备宿营了。红军首长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借着马灯微黄的光,打开一张军事地图。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司令员,一个战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首长。”

他轻轻打开纸包,啊!那是几块青稞饼。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作为本文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2)文章第二节的五句话顺序混乱,请整理一下,把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3)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短文中为什么采用前一种写法?(2分)○1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2一支队伍正在行进着。

(4)文中划线句子最恰当的解释是:(1分)

A、战士感到死亡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自己。()

B、得到首长的关心,战士感动了。()

C、危险之中首长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士。()

(5)按时间顺序把全文分成两段,在文中用“‖”表示。(1分)

(6)读了短文,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经过努力,你一定找到了答案,请回答出来写在下面。(2分)

(7)文中有很多描写人物动作、神情等的语句,如“艰难的步履”、“严峻的神情”、“魁梧的身材”等,请你按要求再写出三个及以上的词语来。(3分)

①形容神情的:

②形容步伐的:

③形容身材的:

(8)读了短文,对照红军官兵的英雄事迹,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2分)

参考答案及评价建议:

十一、(1)几块青稞饼

(2)4 3 5 1 2

(3)略

(4)B

(5)一段(1-4自然段)二段(5-6自然界段)

(6)略

(7)略(8)略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1、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抒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说说下列句字的含义或作用

(1)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

“兼容四季”:

“自己的个性” :

答案:

1、秋天美好景物 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2、(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悄悄地、不知不觉来到的情状。(2)形象地写出雁儿南飞时的思乡之情。

3、不能。从内容上看,“霜花”落下就不动了,故形成的过程用“走进”表示;“秋向深处走去”是指秋意一天天浓起来,用“走去”可准确地写出发展变化的情态。

篇7: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

家乡的蒿笋

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于寻觅它的踪迹了。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蒿笋的吃法很多,()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蒿笋()香浓味鲜,美味可口,()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美丽()善良()隐藏()

(3)蒿笋生长在哪里?请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4)用蒿笋做的菜有哪些特点?

麻雀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

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日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己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1.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母麻雀“说”的是什么。

(1)“母麻雀啁啁地叫,小麻雀则吱吱喳喳笑成一团”

(2)“麻雀又啁啁地叫,接着五只小麻雀一拥而上”

2.读一读5 6 7自然段想一想:六只麻雀在做什么?

3.作者以“麻雀的心”为题写了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麻雀的外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小麻雀的外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男孩子悲伤不已。“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孩子,你开错了窗户。”玛丽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吗?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但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有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丽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a、在教师里,小男孩在不同的窗子边看到怎样不同的景象?他的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你又怎样理解小男孩生活中那两扇窗子的含义。

b、“孩子,你开错窗户了,”联系上下问。理解玛利亚老师的这句话。

c、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d、生活中你有因为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而愁闷苦恼的时候么?谈一谈,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读完这篇文章,回想那件事你是否有了新的想法?

谦卑的人有福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谦卑正是一种姿态。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谦卑是一种睿知。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

以笑颜悦人,①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②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③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阅读提示】 文章从先民对神的膜拜入手,指出他们的膜拜其实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接着进一步分析这种姿态的具体表现,即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是一种睿智,是美。具备了这三种谦卑的姿态,就是幸福的。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对待他人、对待荣辱。

【练习】

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①位置: ②恶行:。

2.本文题为“谦卑的人有福”,文中从那些方面作了阐述?

3.将下面列举的三则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分别对应。

链接材料:

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武将廉颇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比与争列”,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

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的彭德怀在一次参加的招待会时,有记者说:“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纠正说:“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C、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他回答:“下一个。” 句①—()句②—()句③—()

4.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的理解。

①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不是一霸。②(牛顿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

5.作者认为先民造出庙宇叩拜,是对造物主或大自然的谦卑,是明智的位置选择。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6.再读全文,补充一两点你的“谦卑”的看法。

篇8:浅议小学阅读教学中造句的训练

一、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学会举一反三

让学生明白词义是造好句子的前提。很多学生理解词义多是靠词典的解释, 似懂非懂, 所以才会闹出笑话。因此, 在预习课文的时候, 我要求学生除了查字典理解生词, 还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最好能写上两三个意思相近的词或一个句子。只要在课堂上一提问, 学生有没有认真去完成一目了然, 如此坚持了一段时间, 大部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 有些学生虽然理解了词义, 让他说一个句子出来, 他一下子也会无从下手, 还是需要老师在一旁创设情境加以引导。例如讲到《全神贯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这篇课文时, 我请学生用“全神贯注”说一句话, 个别反应快的就说:“我全神贯注的听课。”我表示太简单了。于是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 再请两名学生演一演, 然后让学生再造句。“张老师上的课很精彩, 我全神贯注的听着, 外面下雨了也不知道。”“妈妈在全神贯注的研究新买来的手机, 菜烧焦了也不知道。”“我在全神贯注的看新买来的书, 妈妈喊我吃饭我也没听见。”……我再问:“与‘全神贯注’意思相近的词有哪些?”“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目不转睛”“一心一意”……我调侃:“那你们还会造出‘我聚精会神的发呆’这样的句子吗?”全班哄堂。

只有对词语有了深刻的感受, 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 造出好的句子来。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的学生在造句时, 只考虑词语本身, 而不太注意句子的逻辑性, 显得不合事理。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 有一个“随着山势, 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 时而缓, 时而急,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样的句子。我让学生仿照说一句, 有学生说“在家里, 我时而吃饭, 时而睡觉, 时而写作业, 时而看玩游戏, 结果被妈妈骂。”我说:“你这个句子很特别!你能现场给我们大家示范一下吗?”这学生才演了一半就不好意思的停下了, 显然也觉得不太合理。

怎样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我认为可以多用关联词语去造句。在讲授课文时, 只要文本中出现了关联词, 我都会让学生模仿练说句子。如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造句时, 我先完成前半部分, 让学生补充。“因为他不认真学习”, 有的学生补充“所以成绩下降了”, 有的补充“所以老师批评了他”, 还有的补充“所以他的爸妈很生气”。

三、鼓励学生百花齐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 要使学生造出的句子有活力, 有新意, 表现出生活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记, 教师不但自己要具有创新意识, 更要鼓励学生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因此, 在造句教学时我不断强调:

1.在内容上, 要求学生尽量一词造多个句子, 避免雷同。我平时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其他同学已造过的句子我不造, 我要别出心裁地造别人没造过的句子。对于与众不同的句子, 我高调给予表扬鼓励, 而对于那些内容雷同或抄袭的句子则要求重造。

2.在感情色彩上, 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有些词既可以作褒义词, 又可以做贬义词, 对于这类词, 在指导学生造句时, 要从感情色彩上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例如“骄傲”这个词, 学生更熟练运用它的贬义, 对它的褒义, 似乎反应不过来。于是我举例:“中国的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 我们是不是感到很……?”学生马上领悟过来, 纷纷发言, “经过我的努力, 这次语文测验我考了98分, 妈妈夸我真棒, 还说我是她的骄傲。”“今天我为自己是永一小学的学生骄傲, 明天我要让学校为我骄傲。”嗬, 广告词都用上了。

3.在句式上, 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同一个词, 可以造陈述句, 也可以造反问句;可以造比喻句, 也可以造拟人句, 甚至夸张句。

例如“敬佩”这个词, 有学生说:“张老师上课精彩, 知识渊博, 真让我敬佩。”我给予肯定后提示, 能不能换一种句式?沉默一会后, 就有了“张老师上课精彩, 知识渊博, 怎能让我不敬佩她?”“张老师上课精彩, 知识渊博, 我不得不敬佩她。”其实, 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会造, 而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擅用手中的那把钥匙。

其实, 在造句教学中, 还有很多的方法, 只要教师用心去引导学生, 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灵感, 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学生的造句就会文思泉涌, 造句就会变成一件令人畅快的事, 造出来的句子才精彩纷呈。

摘要:句子是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重视造句练习, 培养学生自由、独立地表达情感的能力。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经验, 总结出当前学生造句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用词不当, 句子的逻辑性不强, 句式单调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便在今后教学中能提供帮助。

上一篇:企业管理原理B卷下一篇: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必做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