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全文

2024-06-29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全文(精选8篇)

篇1: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全文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感觉每一个字符都晦涩难懂,然而每一句话语都透露出万花筒一般的哲理性。同张爱玲一样,米兰昆德拉将他对人性细致的观察与体悟转化为种种苍凉荒诞并弥漫于他的文字当中,如同一把锋利的剪刀,剪破众人本千疮百孔的面具,尽致展现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既然很轻,为什么生命还无法承受?米兰昆德拉解开了我心中的疑问。轻之所以难以承受是因为我们经历的事情只会发生一次,不会“永恒轮回”,不会一次次重复发生,举无可举,受无可受,自然便无法承受。

可是,何谓“轻”,何谓“重”呢?

我想,人生因为履行责任和背负重担而“重”,因为不负责任和追求自由为“轻”。人们常常感叹人生因为履行责任和背负重担而变得沉重无法承受,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然而,当这些沉重从我们的肩上消失的时候,我们得到的不是如释重负的豁然开朗,而是我们曾经看重的生命如今变得如鸿毛一般,轻得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托马斯和特蕾莎之间的爱情无疑是美好的,但也是沉重的。托马斯不可控制的爱上了特蕾莎,却不愿依附于家庭责任,更不愿平凡、专一的去生活,去爱,他感受到了他所可能要背负的生命之重,因此他害怕承受特蕾莎的爱,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也要付出他的所有。于是他用极不负责的方式迫使特蕾莎给他所谓的自由。然而,当特蕾莎离开他时,他之前所感受到的一切沉重都瞬时消失了,他却开始为自己的不忠而羞愧,承受不了特蕾莎时的感觉,于是生命之重变成了生命之轻。

尽管托马斯努力的逃避生命的重负,但最终,还是承受不了生命的轻。有时候,生命的旺盛正是因为有了“重”的存在,“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当有一天我们摆脱重担的时候,突如其来的轻松感却变成空虚与空白,生命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然而,过于沉重的负担也可能会压垮脊柱,麻木人的神经。面对生活,我们既不能确定我们的决策孰好孰坏,也不能使生活完美以后再来度过,那么,对于平衡生命的重和轻,我们注定要陷入一种茫然吗?也许生活,就像《活着》所说的一样,是为活着本身而活,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篇2: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全文

生命所不能承受之轻

叶落窗寒,一曲离骚被烛光剪断。窗外的风穿过犀利的夜幕开始自己的狂欢。没有电闪雷鸣,只是乌云伴着黑夜狐假虎威,夜已经不再安静,放纵着青春的激情,和呼啸的寒风一起长鸣。看着窗外,一条条长蛇般的狂风歇斯底里的向我怒吼,心如止水,我安静的微笑,不带一点嘲弄的意味。雪,还是没有推辞掉那一份真诚的邀请,乘着快风,如期而至。

篇3:抑郁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有些时候我觉得任何与他人的接触都让我作呕,就像一些浪漫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我受到的压力让我厌世。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陌生人一般,被拒在世界的高墙之外。”——卓别林

9月16日,年仅28岁的演员、歌手乔任梁在上海意外死亡。2013年2月16日,新浪微博上名为“sienna赛娜”的姑娘,在微博上留下遗言后,纵身从高楼跳下。2012年3月17日,南京姑娘“走饭”用时光机发送了她的遗言,当人们看到遗言时,她已经选择了用上吊自杀这种极端手段终结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三个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人,结束生命却是因为同一个原因——抑郁症。与“走饭”看似轻松的“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的遗言不同,赛娜的遗言冷静、理性、清晰,但又充满痛楚。“抱歉很多事情没来得及处理和交代就离开。抑郁症太痛苦,世界变得黑暗扭曲,再努力也感受不到任何美好,想什么都想到死。姥姥在叫我,应该就要精神分裂,实在熬不住了。再见,大家。”

我反复看了多遍,感伤和痛惜之余,感觉他们对抑郁症有很多认识误区。这种经专业治疗本能治愈的疾病,如今越来越成为高频率的隐形杀手。假如不是这些错误认识,也许他们就能坚持下来,走出黑暗。这要命的抑郁症究竟是什么呢?

01

一条名叫“抑郁症”的大黑狗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

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丘吉尔

在传统的英国小说里,绅士们外出散步时,往往会牵着一只黑色皮毛的爱犬,不论发生什么事,它都形影不离地跟在主人左右。丘吉尔把抑郁症比作黑狗,虽然带着几分自嘲,却非常贴切。在那之后,黑狗就成了抑郁症的代名词。因为抑郁症真的像黑狗一样非常忠心地跟着你,至死方离。

抑郁症:凶猛的“精神癌症”

很多人知道抑郁症,但很少人了解抑郁症。大多数人们认为,抑郁症是种“情绪病”。得了抑郁症的人,都会“小心眼”“想不开”“爱钻牛角尖”“敏感脆弱”等等。其实不然,抑郁症就是一种病,有着和其他疾病一样完整的生化过程,抑郁症不是一种情绪,不是靠“你想开点”“没那么严重啊”这一类鸡汤式的开导,就能解决问题。说得粗俗直白一点,抑郁症不是心理有问题,而是脑子有问题。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已经失去了“开心、想开”的精神调节机制。

抑郁症是一种生理心理双方面的疾病,会影响大脑环境内的激素分泌水平从而干扰个体的正常情绪感受,甚至(尤其是重度抑郁症)会直接导致大脑的器质性病变,从而扭曲个体的三观和人格。换句话说,抑郁症更像是一种“精神癌症”。

这种痛苦在重度抑郁症患者身上表现的十分明显,他们几乎丧失了所有人际交流能力。原先轻而易举的小事,对他们来说都极其艰难。他们思维受阻,口不能言,力不能事,欲念全无,感情淡漠,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生不如死。”很多患者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概括到。

社会功能受损如同一条长在大脑里的黑狗,它不停地压迫着患者的脑神经,把他们推向崩溃的边缘。抑郁症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失去活力的人生是十分可怕的,有一位患者曾这样描述自己得了抑郁症的感受:“突然发现我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曾经很想去做的事情,现在却一点也不想做,不知道那是为什么,有时候该吃饭了,我却想,我还得把食物拿出来,放在盘子里,得切,得嚼,得咽,这一切都让我感觉非常的难受。”

这种对一切失去活力疲惫状态一步步将抑郁症患者逼向崩溃的边缘,于是,抑郁症成为了因疾病和残疾所造成的生命损失中最为显著的疾病之一。自杀率高成为抑郁症最大也是最可怕特点。有数据显示:“所有自杀者中,70%患有抑郁症;7个抑郁症患者中,最终有1个自杀。”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高达1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2位致残疾病。仅我国抑郁症患者就高达9000万人,只有8%的人能够接受正规治疗。我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其中一半以上为抑郁症患者。25%轻度抑郁症患者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而重度抑郁症患者,比例竟然高达75%。抑郁症已经成为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可怕杀手”!

抑郁症:看不见的“伪装者”

张国荣、三毛、海子、阮玲玉、周星驰、崔永元、白岩松、丘吉尔、川端康成、海明威、戴安娜王妃、憨豆先生、梵高、陈琳……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却是长期抑郁症折磨。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大约有12%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都曾经历过相当严重、需要治疗的抑郁症,而且抑郁症往往具有“隐形”的特征。这些人也许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崇拜的名星、政坛要人、医生、律师、学者……他们总是逗我们发笑,给我们力量,但是拉上窗帘,自己却连笑都不会了。他们是最好的“伪装者”。他们的痛苦只是没表现出来,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很健康。

高知、白领、明星、医生及企业高管一族,由于所承受的竞争压力和精神压力更大,抑郁症发病率尤其高。2005年,国内通过抑郁量表对上海各级医院的医生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就显示,有69.4%的医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

中国心理协会公布的中国职场抑郁症调查数据显示,工作场所中的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2%至4.8%,也就是说在50个人的团队中就有一到两名抑郁症患者。

如此数量庞大的抑郁症群体为什么会选择隐藏自己的病情呢?

抑郁症患者:一个被污名化的群体

在中国,有9000万的抑郁症患者,我们日常生活里却几乎看不见,他们全部缺席在病耻感的后面。得了抑郁症的人,往往很早就会产生病耻感。尤其是男性患者,这样的病征在社会上的解读是抗压能力小的,懦弱的,无能并且影响男性力量的。因为自我评价低,内心的羞耻感往往使得他们不愿意与人多谈及自己的状况。这往往延误了早期进行心理问题咨询的时间。

大多数不了解抑郁症的人对抑郁症患者并不友好。他们会认为抑郁症是矫情、是“太闲了”“想多了”。一位抑郁症患者曾告诉我,自己最大的痛苦来源还不是病症本身,而是需要去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这件事本身已经为他招来了太多的侮辱。在中国,患有精神疾病或是去精神病医院治疗即被贴上“耻辱”的标签,人们通常认为精神疾病患者能力低下、性格脆弱、具有危险性及暴力倾向。这些刻板的印象使得抑郁症患者更加排斥与外界的沟通,拒绝将自己的痛苦向他人倾诉,只能独自忍受病痛的折磨,使得病情加重。

有抑郁症患者从精神病院出院后失去了原本良好的就业机会与稳定的工作。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遭到排斥与疏远,甚至在婚姻中,也会遭到伴侣的嫌弃与不解,从而导致婚姻破裂。

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不少抑郁症患者十分抗拒坦诚自己的病情,有的直接人间默默消失隐居起来,有的会很久不见,风轻云淡说一句,也有的跑去安定医院,偷偷开了一堆药回来。他们感到羞耻,并且无法言说。甚至作为朋友和病友,他们彼此之间都很少交流关于抑郁症这件事。在潜意识里,抑郁症仿佛和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样,说出来不够礼貌,是跨了界限,出了分寸。仿佛这是一个禁忌和创伤,必须闭口不提,无法堂堂正正地谈论。

对于大部分心理健康的人来说是无法理解抑郁症的,在我们的认知里面是不能将复杂的生理病症和心理问题联系起来。当我们善意给患者意见或者施舍同情的时候,背后的含义是——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我不能同感。这些微妙的情绪都在无孔不入地影响着抑郁症患者原本就很脆弱敏感的内心。

很多抑郁症患者本身觉得人生索然无味,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不想和这个世界建立起任何关系。这种无法言说的羞耻感,会更加想让人放弃和他人交流的欲望,尤其是这个交流除了要突破自己本身的羞耻外,还要打破别人认知的盲点。

这世上可能没有其他更加难堪的病症,要你先用很久的时间为自己确诊,然后花更多的时间来隐藏和装作什么事都没有,以及要跟别人解释清楚你真的得了抑郁症,而这一切的时间要比你去治疗抑郁症的时间加起来都要多得多。

不光是病情,仅仅是这些厚重的时间和努力往往就会击垮一个人的意志。你永远无法跟主流那些要求你乐观向上,阳光坚强的人去解释自己,并且这个正能量的社会自古都是讨厌懦弱的人并且匮乏相应的同情心。所以当乔任梁抑郁症自杀了之后,那些对抑郁症无知的人们再次用愚昧和恶毒杀了他。

于是现实中,抑郁症患者只能独自消化着难与人言的痛苦。即使他们能够表达,外界也难以理解。“不患抑郁症,你永远不能了解这个病的痛苦。”一位患者说。

目前,整个社会对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还少有认知。大多数选择去医院就诊的患者已经达到中度、重度抑郁的程度。还有很大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到死都难以得到及时救治。且由于中国人对精神健康长期忽视乃至防治失守,更多的正常人也逐渐迈入抑郁症的阴影中;而隔膜与无知,使得抑郁症这个本可治愈的疾病,成了能吞噬人生命的猛兽。

02

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一个人去看医生,他说他感到很抑郁,说生命太严苛太残酷,说他觉得自己在危机四伏的世界里感觉孤身一人。医生说:“处方很简单。今天晚上最伟大的小丑帕格里亚齐在城里有演出,去看看吧,应该会让你心情好起来。”这个人突然痛哭失声,他说:“可是医生……我就是帕格里亚齐。”——电影《守望者》

在中国,很少有人有看心理医生的习惯,情绪上的一些问题会处于一种说了矫情,不说憋屈的状态,并且这些问题是吃一顿火锅喝一次大酒解决不了的,两顿也不行。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排解和疏导,长期下去就会累积成疾。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畸形高压下的病态反应

近年来,中国民众心理疾病呈高发态势,我们已经步入“全民焦虑时代”。社会越是进步,压力越是巨大。学生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削尖了脑袋备战高考,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又要面对“毕业就失业”的窘境;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除了面对生存压力外,还要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让这个群体几乎成为压力的巅峰时段;老年了,还要面对“空巢老人”的压力恐惧。在这种无时无刻不存在的高压状态下,抑郁症成为了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的心理疾病。究竟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高压下的负面情绪。从情绪的角度看,心理学家认为抑郁者和正常人在负面事件解释上有三点不同。一是抑郁者容易对负面事件归于内在,为消极事件过分自责,而普通人可能看成运气因素或者他人因素;二是抑郁者认为负面事件有深远的整体的广泛的意义,因此更容易陷入其中,而普通人可能把它们看成孤立的,意义有限的;三就是抑郁者把负面事件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未来也没有办法改善,而普通人相信多数负面因素都会随着环境慢慢消退,该过去的总会过去。这样,负面事件就成了抑郁者的漩涡。

换句话说,抑郁者容易对负面事件穷思竭虑。它们会在一些负面事件上纠缠不清,把这些在记忆中长时间固定下来,不时鞭打着内心深处的自己。它们会深深困在思虑和自责中间,从中寻找一些消极而抽象的东西。渐渐地,他们和生活中新鲜的空气隔绝了,只在自己抽象的思辨中徘徊打转。他们的记忆也会一点点的宽泛空洞化。没有了鲜活、丰富而积极的记忆素材,他们也会更多地感到无价值无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放弃完整自我的意义追寻,感到更多的绝望无助和碎片感。

除此以外,凡事要求完美,高度敏感,容易自省、反省,自我要求严格,容易内疚等,这一类人的性格就是术语上所说的抑郁症易感性格。心理学对此的解释是,人之所以得抑郁症,是一种人性的自我向内的攻击。有的人遇到事情,会把怒火发泄在外面,这是向外攻击,这类人不容易得抑郁症;反之有一些人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容易从内部找原因,就像孔夫子说的“吾日三醒吾身”,这类人是比较容易得抑郁症的。

加之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崇尚的“忍”之道,强调“小不忍则乱大谋”“六度万行,忍为第一”,所要表达的就是万事都要忍,这种文化传统使得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内敛的思维模式,不擅长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与烦恼,长期“忍耐”的负面情绪积压在心中,最终被一件极小的事情压垮,成为别人不理解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都是造成抑郁症几何倍数增长的因素之一。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不仅仅是政治经济上的转型,也是人民思想文化的转型,转型必然会面临迷茫与不确定,我们的信仰会变得模糊,世界观也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原本旧的文化思想体系需要打破,新的文化又还未建立起来,种种一切,都会给转型夹缝中的人民带来迷茫感和不安全感,没有方向的我们像是无头苍蝇一般找不到前进的道路,种种这些,造就了现今中国人的信仰缺失,内心空虚。抑郁症这条大黑狗便乘虚而入,迅速而准确地攻击了这些不安的灵魂。

医学角度看抑郁症病因

严格说起来,我们俗称的抑郁症包含了多种不同的疾病,症状相似,但病因各异。像有些抑郁症是因为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的,如更年期抑郁症;有些是因为日照缺乏而导致的,如季节性抑郁障碍;有些是躯体疾病而引发抑郁症;还有产后抑郁症等等。每一种抑郁症都有各自的病源,但整体上从共性来分析,引发抑郁症的病源又有一些共通的特点,通常我们认为是这些因素中的部分或全部共同作用导致了抑郁症:

首先,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亲属同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并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一致率越高:在抑郁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约有超过40%的患者有遗传倾向,如果一个人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中有重症抑郁症患者,他会比没有患抑郁症亲属的人群提高1.5~3%的患病率。

其次,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或失恋等情况,可以作为导致抑郁障碍的直接因素。人的性格也部分决定了对于压力的不同适应策略——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于环境压力的耐受程度等等,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往往会构成成年期发生抑郁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成长关键期的经历也对成年后的抑郁障碍或者抑郁症发作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其他的躯体疾病也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尤其是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病,例如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癫痫等。药物也会引发抑郁障碍:某些抗精神病药物、降压药在使用常规治疗量时就可造成部分患者出现抑郁障碍,或使原有的抑郁加重。

第四,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都可成为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这些物质包括鸦片类物质、镇静催眠药物等。尤其是酗酒:调查发现,长期饮酒者有50%或以上的个体有抑郁障碍。

由此不难看出,抑郁症有着相当多的危险因素,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危险因素在许多情况下是共同发挥作用的。尤其是每增加一个危险因素,患病概率就会显著增高。不过,这些原因并不会直接就变成抑郁症状。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自我感受是异常的消极想法,而这种状态,是一种“认知偏见”——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大的难点。

03

如何正确对待抑郁症:

“你也许并不明白抑郁的人对世界的绝望,人前欢笑的人未必关起门也快乐,珍惜你爱的和爱你的,理解你不理解的和不理解你的。”——韩寒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曾经被抑郁症困扰的名人们是如何做的。

崔永元:在他心绪烦躁的时候会在家里看老电影,看老电影的小人书,看老电影的剧本,“凡是跟老电影有关的,一看心里就会很平静。”崔永元在回复网友微博提问中提到,治疗抑郁症和治疗其他病无异:一是承认有病,二是寻个好大夫,三是配合治疗,四是防止复发。在生与死的较量中,患者本人,医生,亲人同事伙伴都能够起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唯看客心态的围观起哄,有百害而无一益。

许巍:靠不停地锻炼身体来抑制抑郁,他开始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试图从里面寻找到答案。后来他接触到一些心态好的人,发现他们都没把自己当回事儿。他才醒悟,要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要摆脱自己的负面情绪。

范晓萱:作为过来人,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有抑郁症的人要跟医生充分沟通。对抗抑郁症有许多方法,但最重要的是不能自我放弃,永远怀抱希望。”走出抑郁症的她,更加坚定做自己喜爱音乐的信心,如今范晓萱的音乐也不断在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

“你是病了,不是错了”

消除病耻感是打败抑郁症第一步,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承认他的存在并积极地去面对和抗争。与到医院看感冒相比,患者走进精神疾病相关科室就诊,显然需要很大的勇气。患者及其家属的“病耻感”,是阻碍患者治疗的一大“绊脚石”。只有消除对抑郁症的误解与偏见,正确面对自己的疾病,才能真正的获得康复。讳疾忌医的心态要不得!

当然,除了病患自己的认知改变,社会大众也需要为他们营造出一种轻松的社会环境。多点包容,多点理解,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令人心痛的生死离别发生了。

情绪的自我调整

在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被抑郁症缠扰的时候,除了正确的面对疾病、认知疾病,还可以通过情绪的自我调整来主动地自我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兴趣填满生活。抑郁症患者的状态其实就像一杯装满水的水杯,里面装的都是不想要的思想情绪垃圾,用某些具体措施,虽然一时可以倒掉,但杯子很快会再满。彻底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给杯子里填满小石头,让它再也装不下其他的东西。这些小石头可以是任何使你感兴趣的事情,它能够让你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到愉悦。人必须找到一个中心一个主宰,才不会被杂七杂八的东西填满。

运动。有研究现实,长期坚持运动,尤其是慢跑对抑郁症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运动中的人体会释放一种“快乐因子”内啡肽,它是人体的自然抗抑郁药物,能让人感到愉悦。但内啡肽只能在人体保存2~3天,因此一定要长期坚持锻炼,让笑容和快乐发自内心。除此以外,运动还可以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5-羟色胺,这些神经递质都有明确的抗抑郁的作用。

阅读。开卷有益,多阅读一些心理学、哲学、包括道家、佛学方面的书籍。看这些书籍可以提高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对自身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超越过去的思想局限。

倾诉。学会释放自己的情绪压力,通过向朋友、家人、心理医生的倾诉转移烦躁与不安,丰富自己的视角和理解,让不同的思维角度带领自己走出情绪的死角,从而给自己希望。

音乐。音乐是和语言一样的可以表达情绪的方式,通过音乐放松自己的压力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我调节法。

正确的医疗干预治疗

也许今天抑郁症的广泛流传,的确是社会出了什么问题。然而抑郁症归根结底是一种个人化的疾病,患者最需要的是针对他自己的专业治疗,在这一点上任何文章和书籍、任何自测和自疗都不能代替。如果你感觉到你的症状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有效地摆脱抑郁症了,这时就需要寻求专业机构和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抑郁症患者的思维特征,使得完全靠思维的力量治愈它,显得棘手难办。更适合的方式,应该是在药物控制症状的情况下,去更好地去聚焦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去丰富自己的记忆。在扩展和丰富积极自我体验的基础上,一步步地减少空洞而宽泛的负面记忆,也就减少了对负面事件的穷思竭虑。

陪伴与理解是最好的良药

抑郁症患者并不同于其他病人,得到家人朋友的关怀之后会心存感激之情来回报——被偷走了感受欢乐情绪的能力之后,他们无法感受这种关怀或者表达感激。这种消极的态度对于其他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也很容易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有的时候,单纯只有理解是不够的,更需要无私的奉献和包容心。

由日本作家细川貂貂根据自己和丈夫望月昭的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告诉我们微笑和陪伴是帮助战胜病魔的利器。疾病有时无需猛药,在痊愈之前痛感的反复发作是必经,既然不能一蹴而就,女主人公晴子用了无为而治的方子,正是丈夫需要的迂回的爱,爱得细密,爱得克制。她为他拓出一片宁静的空间,让他尽情宣泄情绪,并感到这个世界一直美好。至少没有那么的糟糕。

篇4: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媒体声音

章轲:金毛犬机场死亡动物托运急需明晰权责

与普通货物相比,动物在飞行过程中需要供氧和调温。这就对动物托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责任问题,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规定,如果包装不符合运输要求,而承运人没检查出来,比如运宠物狗的时候,包装发生破损,狗的脖子卡在笼箱上致使宠物狗窒息,承运人就可能会存在关联责任。

Mars死亡事件发生后,许多网友呼吁尽快出台《动物保护法》,使动物得到人道对待。免遭遗弃或者虐待,杜绝野蛮运输、过度利用。甚至以虐待、虐杀动物取乐的不道德行为。

——第一财经日报

网媒声音

王琦:宠物狗“托运死”折射乘客权益之殇

我们关注宠物狗“托运死”,不仅仅是出于对动物命运的悲悯,更多的是对自身权益遭到无视的愤怒。一只狗的生命再轻若草芥,它也是乘客的私有财产。在办理航空托运后,乘客与航空公司之间已经达成了契约关系,航空公司有义务保证乘客的托运行李安全准确地送达目的地。诚然,小狗意外从航空箱内逃出,可能影响到航空飞行安全,但机场方面应该有更人性化的措施,比如采用麻醉枪、网枪之类的设备控制小狗而并非粗暴地剥夺其生命。这不仅是从动物保护角度而言,更体现了对乘客托运行李安全的充分尊重。毕竟,乘客只是授予机场运输行李的权利,并没有授予其随意处置的资格。

——齐鲁网

微博网友声音

目前已经有诸多明星参与了“呼吁立法,声援Mars”的活动!呼吁立法是长久的事,不在一朝一夕!但我们必须走在呼吁的路上!不断向前!

——新浪微博达人@环球宠物之旅

网站声音

8月26日,Mars追悼会在北京举行,上百人自发前往送行,彼此陌生但一样的伤感,用无助的眼泪诉说共同的期望,我们不希望悲剧重演,让我们一起呼吁早日立法。共同善待人类的朋友。

——宠物中国

主人声音

提起诉讼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给Mars讨回一个公道,让航空公司能够从这次事件中得到足够的警醒,完善相关规则,避免这样的惨剧再次发生。如果能够推动相关立法当然更好。Mars已经走了,我们想让它走得更有意义。

——MarS主人赵南

律师声音

家养宠物做为特定“物品”,具有一般等价物不具备的特殊价值,非金钱可以量化。Mars事件反映出航空领域观念和制度上的缺失,航空公司只将托运动物当作普通货物来对待,并没有给予对生命的重视。——公益动保律师蔡春红

我国现行民用航空法框架下制定的活物运输规则非常粗糙,由于都是各航空公司自行制定细则条款,内容十分苛刻,损失赔偿极低,而且这类合同都是格式条款,航空公司履行起来完全没有压力,一旦发生纠纷当事人对于事实经过调查取证又很难,所以才导致现在纠纷一个接着一个,而且所有的纠纷都无法得到圆满解决。

相较之下,美国国会早在2000年便通过了《安全空运动物法》,不仅要求各大航空公司加强员工培训,人性化善待动物,提高动物安全运送技术,而且要求美国运输部适时开办空运动物的有关投诉,还专门设立了负责业务预定、信息咨询的“动物组”。此外一些航空公司比如美国达美航空公司(DeltaAirlines)也允许将宠物带入机舱。

美国政府对动物的航空运输有严格的规定。美国农业部实施的《动物权益法》在这方面设置了详细的要求,包括航空运输的猫、狗至少8周大,且断奶5周以上;托运宠物的宠物箱的尺寸、强度、通风性、卫生设施等必须满足最低的标准等。

——航空法专家张起淮律师

《名犬》

英国媒体曾发表过一则“小狗机场散步”的报道,报道称英国曼彻斯特机场因一只惠比特犬在和主人一起散步时挣脱绳索闯入机场,在停机坪和跑道上四处乱窜,引起机场意外混乱。虽然工作人员想出各种招数试图逮住它,但这只小狗的奔跑速度太快了。最终,工作人员不得不临时关闭一条跑道,花了约40分钟才将小狗逮住,并交还给它的主人。这起“小狗机场散步”事件引发了机场的大混乱,共有12架航班在机场上空盘旋等待降落指令。

可能,在我们看来,为抓一只小狗如此劳民伤财几乎匪夷所思。但在曼彻斯特机场看来,乘客就是上帝,机场必须尽一切努力保障乘客的权益不受损失。相比之下,我们的机场应急方式却总是那么简单粗暴。显然,我国航空公司的思维中,缺乏对乘客权益的敬畏和尊重。在他们看来,一个乘客的受损,一条小狗的生命,远远比不上航班延误给自身带来的损失。

事实上,宠物狗“托运死”并不只是宠物主人的悲剧,它更击中了托运赔偿制度的滞后和漏洞。在这样的事件中,由于针对宠物在托运中受伤或死亡,《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内运输规则》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赔偿标准。只能依据第七章货物不正常运输的赔偿处理规定。“赔偿最高限额为毛重每公斤人民币20元。”这样的赔偿条款根本无视了宠物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以及宠物主人精神上的损失。这与其说是赔偿,倒更像是对乘客权益的一种羞辱。也正因为法律保障的不力,机场才有胆量随意处置小狗的生命。对生命的漠视是社会的诟病,我们不能忍受,更不能放纵!

TIPS

格格事件:2012年1月,一只名叫“格格”的玩具贵宾犬乘坐海南航空从北京托运到海口。狗主人在海口美兰机场接犬时,被告知小狗已死。后海南航空公司对外回应称,装载小狗的航空箱在托运过程中被压扁,门有松动。箱子被放到传送带旁后,小狗从笼子跑出,并跑向滑行道。由于当时有起降航班,为保证航空安全,机场方面采取应急措施,将小狗击毙。

篇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说实话,刚开始我没有看懂!连小说里的故事都不是很明白,唯一能记住的就是几个简单的人物的名字和一条狗的名字。这篇小说,不是单纯的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只是其中的载体。最主要的,是里面有许多高深莫测的哲学语言,因为哲学语言,加深了小说的思想深度。

文中主人公有四个,托马斯,特蕾莎,撒比娜,弗兰茨,四个人上演着人间起起伏伏。

为了能读懂它,上网看了一些读后感,在别人的引领下,回头再看,似乎看出点门道来了。

特蕾莎属于生命之重人物,她对爱情的忠贞与信念,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着忧虑,不断考验着丈夫是否依然爱着她,在生命之重压力之下,蕴藏着无尽的悲哀和孤独,将精神寄托于卡列宁(一条狗)。

托马斯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对女人具有强烈猎奇心理,对性的追逐,不断给特蕾莎带来巨大伤痛,其实,托马斯内心深处对特蕾莎蕴藏着深深的爱,人性的肉体与灵魂两重性矛盾凸现出来。托马斯对希腊神话俄狄浦斯人生故事引发思考,并将看法投向颇有尖锐的杂志,在读者来信中刊发了,他不断受到各种压力,但拒绝收回刊发的思想,因而他失去医生这份工作,最后远离尘嚣、逃避现实,与特蕾莎居住于清净、安宁的乡村之处。

萨比娜是具有强烈的背叛现实、争强好胜、富有激情生命之轻人物,萨比娜人生的主题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和延展,她脚下如同一条漫长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就像一桩罪恶又像一场胜利,时刻在诱惑着她。最初背叛父亲(禁止爱情),共产主义艺术(禁止毕加索),丈夫(一个平庸的演员),爱情(托马斯、弗兰茨)。当一切背叛之后,生命出现了极度空虚。

弗兰茨是个聪明、正直、善良却又充满软弱之人,对来自富有激情的萨比娜充满好奇,犹如刘姥姥踏进大观园,陷得无法自拔,通过萨比娜获得了新生和自由,他满足了尘世间情人愿望,但缺少天堂之爱,他追逐梦想到柬埔寨边境,死于抢劫的毛贼,死得轻于鸿毛。

最后书中以第七部分卡列宁的微笑来结尾,刚开始我有很大的疑惑,怎么会以这样的方式来结尾呢?在回头看书的整体时候有那么一点明白.在“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是生命的本真“一次不算数一次就从来没有”在这生命之轻面前,昆德拉以其卡列宁的微笑这种牧歌般的结尾,给与我们的是在这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面前,以卡列宁的微笑这种牧歌式的想象,给我们以一种美好的世界在面前的景象,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为她去奋斗,读后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整个故事情节让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幕,哥哥和嫂子,还有哥哥的情人,嫂子的精神寄托——妞妞(一条腊肠狗),心头不禁痛了一下,原来一切创作都是源于事实的呀,真希望这样的事实不要这么血淋淋的发生在我身边……

下边是感觉写的不较好的读后感,复制过来。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曾在一部讲述大学四年生活小说中提到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近日阅读之后思绪万千。

第一遍,觉得很肤浅、庸俗、不可思议,自小就受儒家思想教育,宣扬欲望是格格不入的,情节是一个名叫托马斯的医生去乡下诊疗,在酒吧遇到一个侍女特蕾莎,从此,两个磕磕碰碰走在一起,同时画家萨丽娜是托马斯情人,而萨丽娜与大学教授弗兰茨也是情人关系,以一言以蔽之:第一遍是四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第二遍,梳理了小说情节,它是我所阅读中最独特的逻辑构思小说,以蒙太奇方式,跨越时间、地点,同一件事在不同章节中以不同侧面反复提及。

第三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说情节发生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为时代背景,发生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两千字宣言”,不同侧面描绘出捷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

第四遍,把主要事件串珠在一起,联系四个人生活遭遇。

小说是米兰•昆德拉以生命轻重二元论来观察世界,审视灵魂,诠释生命的真谛。

小说的背景布拉格之春 政治事件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布拉格之春改革,有脱离苏联控制倾向。

苏军决定武装干涉。6月下旬,华沙条约组织在捷境内举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迟迟方撤。7月之后,局势有所缓和。8月3日晚华约在捷签署联合声明,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了。

8月20日晚11时,布拉格机场接到一架苏联民航机信号“机械事故,要求迫降”没有理由不同意。客机一降落,数十名苏军突击队员冲出机舱迅速占领机场。几分钟后,苏第24空军集团军巨型运输机开始降落,一分钟一架。1小时后,一辆苏联大使馆的汽车引路,苏军空降师直扑布拉格。

于此同时,苏陆军总司令帕夫洛夫斯基大将指挥4个苏军装甲师,1个空降师,1个东德师从波兰直捣布拉格。(西方向第一方面军)驻德4个苏军师,1个东德师切断捷西部边

界。(西方向第二方面军)驻匈牙利苏军8个师,匈军2个师,保加利亚军一部从南部进攻。(西南方向第一方面军)苏波合成军4个师进攻北部。(西方向第三方面军同时苏军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捷军开始全面电子压制。

21日拂晓,苏军占领布拉格,逮捕杜布切克。

在进攻开始6小时后,苏军控制了捷克全境。几十万捷军被全部缴械,北约也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

这是苏军一次典型方面军群进攻战役。西方向主攻,西南方向配合,共动用4个方面军,1个坦克集团军,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26个师,约30万人。但由于进攻过快,两个战略方向的后备坦克集团军群均未出动,只动用了各集团军,师,团的直属坦克,共有9000余辆。

介于所有人都还没忘记1956年发生在匈牙利的悲剧,杜布切克并没有阻止抵抗,在这次事件中仅有80个捷克人被杀,与匈牙利事变相比,大大减少。

1969年4月,古斯塔夫代替杜布切克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一书记。

篇6: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作文

习惯上,经验中,我们都会以为“重”让人无法承受。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谁又能说轻不是一种庞大的力量呢。

轻,是一根稻草的力量。从前,主人拥有一头听话的驴,他想知道驴到底能承受多少重量。于是他一点点往驴身上放稻草。而驴始终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主人便把最后一根稻草随便的扔到了驴的身上。没想到可怜的驴,就被这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了。

轻,是一根鸡毛的重量。国王曾经让他手下的大臣们比赛,看谁能将一根鸡毛扔过高墙。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失败了。只有一个人抓住身边的一只鸡,一把扔过高墙。然后对国王说:“我能把整只鸡都扔过高墙,何况一根鸡毛?”

一根稻草压死一只驴,一根鸡毛难倒一批人。那些看似轻细微小的东西,谁又曾真正想过它的力量有时真的让人难以估量。

轻便,轻捷,轻柔,轻盈,轻巧,轻快等等,当然会让人感到愉快。但如果是轻薄,轻浮,轻狂,轻蔑,轻率,轻佻等等,又当如何?科学揭示,保持宇宙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万有引力。于此,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最直接的经验就是地球带给我们的重力。它使我们不至于脱离地球,进入可怕的游离状态。宇航员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失重,即是轻。

轻的又一个含义就是遗忘。因为遗忘,有时明明发生过的事,对我们来说却就像是压根儿没发生过一样。中国的历史不会再重演了,亚洲的历史也不会再重演了。中国历史和亚洲的历史来自命中注定无法有经验的人类的笔下。历史和个人的生命一样,轻得不能承受,轻若鸿毛,轻如尘埃,卷入太空,它是明天不复。

篇7: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有感

轻与重,这组相对的概念,在书中的每一个角落幽灵般的闪现着,爱情,理想,背板,媚俗,生存,都在这张轻重交织的人生之网中互相联系着,纠缠着,却永远的不能被逃离。这是一个关于人的存在的深刻思考,即使离开文本。回望自身,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生命中那轻重交织的印痕。

“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但这种重负在这个轮回不存在的世界里,没有意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在书的开头,作者就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轻的世界,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痛苦的空间。我们在没有意义的一次性中,不断妄图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断希望得到肯定与唯一,故事便在这种徘徊挣扎中拉开序幕。当托马斯将特蕾莎比作树脂的篮子里抱出的孩子时,他们俩命运的缉畔便开始将他们牢牢束缚,再也不能放开。因为他们是昆德拉笔下的第三类人:“必须活在所爱的人的目光下。”他们通过爱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重,没有了爱,就必须面对那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的殿堂也将陷入黑暗之中。”但这种重也使他们的处在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因为人类的爱并不是只有无条件的付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回报,希望得到和自己付出说相同的一份爱,因为只有这种回报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存在的意义。在存在主义的世界里,认为人是无法知道自己的存在的,只有通过与他者的交流来找到自我。托马斯与特蕾莎也正是如此,为了找到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他们互相爱着也互相纠结着。正如故事中所提到的,“他们为彼此造了一座地狱,尽管他们彼此相爱。”

人们常常感叹生命的沉重,活着总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为什么会感到沉重?是因为相信生命可以永恒轮回吗?认为今日的选择或者是现在所做的事会对以后抑或将来甚至是来世都会有着深刻地影响和必然的联系,所以,当你面对眼前的事情并且作出选择的时候,才会患得患失,忧虑重重,使每一次的选择变得沉重,以至于使生命也变得沉重。真的是以为这个缘故吗?其实世间并不存在永恒轮回,生命只有一次,并且从一开始,它就头也不回地向着终点奔走。Einmal ist Reinmal 只有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有,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活。人的一生是一张永远不能成为正式作品的草稿,是一场永远不能正式登上舞台的彩排,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到头来,我们自己是无法通过比较来检验出究竟是哪种生活方式更正确,于是我们没有必要把每一次的选择都看得是那样的重要,那样的沉重,我们尽可以去做一个凡夫俗子,随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的轻松,然而,真的能够这样吗?也许有的人真的可以,但是,也还是会有一些人是难以承受住这种生命之轻,有甚于生命之重,正如文中的托马思医生和他的情人萨宾娜,在他们的身上,灵与肉是相分离的,肉体能尽享的轻却使灵魂感到莫名的沉重。爱,同情,理想,责任,抱负等等,这些成分使精神得到满足,使灵魂得到慰藉,但却使生命变得沉重,牵挂、忧虑等等这些便随之而来。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今日的事明日将不复存在,我们不必认真地对待它,然而也正因为这唯一的一次,我们又不得不每走一步都小心谨慎,因要是走错了也无法回头。矛盾的人生,人生的矛盾,使我们常常茫然不知生命到底是何物,也正因为这种茫然,让我们承受了比沉重更痛楚的苦。到头来不得不说,一个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人生,要比一个责任重大,充满痛苦抉择的人生更加令人难以承受。

穿插在故事中的关于媚俗的定义,自然而然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者幽默的从上帝是否排泄的问题入手,将媚俗虚伪的一面很好的展现,于是就有了上帝只吃喝不排泄的可笑理论。“媚俗是把人类生存中不予接受的一切都排除在视野之外。“那是一种虚假的美好,他将一切对人类不利的对立都排除,甚至成了”掩盖死亡的屏风”,强调绝对,反对相对,作者将它概括为一种对于生命的绝对认同。萨比娜痛恨游行,因为媚俗在这里展现的无以复加,一致的口号,坚信绝对的真理,这些在萨比娜看来才是真正的恶。米兰昆德拉在这里用一种辨证的角度看待了人类间的所谓的绝对的正义,“每一次反对的是一方的屠杀,每一次支持的是另一方的屠杀。”这就是人类的实质,正义实际上是胜利者的欢呼,比弱肉强食更可怕的是----忘记真实。弗兰茨最终为他的媚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我看来,这种媚俗的实质是对自己价值的过度肯定,当整个人类都相信自己能够战胜死亡,代表正义时,这种媚俗就显现出它的最大化。在媚俗面前,生命之轻被完全忽略了。

人生就是一个异乡者的旅行,转瞬即逝,但这终究不能改变我们证明自己来过的信念,我们希望在这里留下足迹,我们希望得到“重”,对于人也好,对于世界也好。所以就注定

了我们被逐出伊甸园。轻与重,徘徊其间,蓦然回首,又有几个人能够看清自己走过的路呢?

篇8: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全文

尼采说, “万物方来, 万物方去, 永远地转着存在的轮子。万物方生, 万物方死, 存在的时间永远的运行。”在小说的开篇, 昆德拉就探讨了永恒轮回的问题。永恒轮回是指一种假定宇宙会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循环的观念, 而且这种循环的次数无法理解, 也不可预测。

昆德拉从永恒轮回的视角看法国大革命, “一个在历史上只出现一次的罗伯斯庇尔和一位反复轮回, 不断来砍法国人头颅的罗伯斯庇尔之间, 有着无限的差别。”他对于自己在翻阅一本关于希特勒的书时所产生的怀旧情怀感到震惊, 他说“与希特勒之间的和解, 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 一切都被预先地谅解了, 一切都被卑鄙地许可了。”可谁又能说永恒轮回真的不存在?人类历史不正是在上演着一幕幕惊人相似的悲剧么?人们之所以患有如此可怕的健忘症也许是轮回的间隔太久了吧。

生命之重, 是灵魂向肉体的坠落, 也许生命太过自由, 承受不了来自传统道德、历史理性、高尚信仰的重量而放弃对生命之重的追求;投向肉身的追求, 也会让人走向虚无。那么, 这“灵”与“肉”的冲突如何来平衡呢?肉欲狂潮只有放纵, 而放纵之后又有生命难于承受之轻。昆德拉在存在意义上严肃而深刻地探索了灵与肉的多重维度, 揭示了灵与肉的分裂、冲突和对抗。【1】

托马斯在关于“非如此不可”的问题上徘徊不已。在他轻飘飘的生活的根源处, 其实是存在着一种超级辨证的态度, 即透过偶然性展现的必然性。问题是, 托马斯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轻还是重?

托马斯在遇到特蕾莎之前, 过着一种有很多情妇, 却不谈爱情保持自由的生活。托马斯总认为, 特雷莎是他从涂了树脂的篮子里抱出来, 安放在他床榻之岸的孩子。他娶了特雷莎并为她的痛苦而痛苦。

之后他们去了日内瓦, 又回到布拉格, 还是因为特雷莎, 他的生命之重已在不知不觉中被特雷莎诱导出来了。回国以后他竟写了关于俄狄浦斯王的政治评论——这也许是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他生命中不断交织纠缠的结点。放弃对女人的追寻, 放弃城市生活——他的生命完成了由轻到重完美过渡, 他妥协了, 回归大地!

轻, 则是萨比娜。重, 则是特雷莎。这是生活的两级。也是男人的两级。

偶然出现在托马斯世界中的特蕾莎一直要求生命要以重的方式存在, 人要以重的生活态度来对待生活。在爱情方面, 她坚持灵与肉的结合, 坚持对托马斯的忠贞。因而, 她无法理解托马斯的爱与性爱不能相提并论的观点, 也无法理解托马斯在爱她的同时却仍与其他女人藕断丝连的做法, 最终她以自己的出轨来对抗托马斯的不忠。然而, 一次冒险并没有使她感到快乐, 反而造成了更大的痛苦, 没有灵魂的肉体变得轻飘。灵与肉的彼此失落使特蕾莎意识到:轻是人类无法承受的, 只有坚持重, 才能体味出生命的真谛。【2】

她总是试图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灵魂, 她爱憎分明、对爱情专注负责、对丈夫宽容忍耐, 她在重压之下艰难地活着, 活得实在。以至在这个没有美和真爱的人间, 最后只能在一条狗的身上找到人间的牧歌、找到真爱。

萨比娜选择了“生命之轻”, 因此一次又一次的选择背叛。背叛, 对萨比娜来说是向未来的进军。她背叛父亲去到布拉格学习立体派绘画, 后嫁给一平庸的布拉格演员, 仅仅因为对方有着离经叛道的坏名声。她以此来彻底反叛父亲和社会的成规。很快, 她背叛自己的丈夫, 与其离婚。后来她遇到了真心爱她的弗兰茨, 而她在对方为之离婚并打算与其长相厮守时悄悄离开, 再次背叛了爱情。苏联入侵捷克后, 萨比娜背叛了灾难中的祖国前往瑞士。萨比娜背叛了父亲、丈夫、爱情和祖国, 可以说, 她的背叛指向了一切固有的情感和价值观。【3】

这条背叛之路把她带向哪里了呢?也许最初的背叛还充满着激情与欢乐, 向她展开一条条新的道路, 可倘若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又怎样呢?“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 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再背叛的呢?”萨比娜感到四周空空如也, 她的悲剧即是不断背叛的旅程的终点的虚无。在她的心灵的最深处,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 不时奏响那首荒谬但感伤的歌曲, 向人诉说, 在两扇闪亮的窗户后, 生活着一个幸福的人家。萨比娜最终没有逃脱对家的“媚俗”。也许, 一个人终究无法脱离其社会性而存在。这, 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吗?

人们常常感叹生命的沉重, 活着总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 为什么会感到沉重?是因为相信生命可以永恒轮回吗?认为今日的选择或者是现在所做的事会对以后抑或将来甚至是来世都会有着深刻地影响和必然的联系, 所以, 当你面对眼前的事情并且做出选择的时候, 才会患得患失, 忧虑重重, 使每一次的选择变得沉重, 以至于使生命也变得沉重。真的是以为这个缘故吗?其实世间并不存在永恒轮回, 生命只有一次, 并且从一开始, 它就头也不回地向着终点奔走。

参考文献

[1]古炜, 《“轻逸”与“沉重”的人文冲突——解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名作欣赏》, 2011

[2]齐雪艳, 《厚“重”鄙“轻”——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现代语文》, 2011

上一篇:母爱在心中作文下一篇: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