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及对策

2024-07-12

呼和浩特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及对策(共7篇)

篇1:呼和浩特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及对策

呼和浩特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及对策

呼和浩特市属于干旱缺水地区.随着城市人口的扩张及工农业用水的需求,仅仅依靠开采地下水资源是无法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因此合理利用城市污水就成了一个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指出污水水量小、污水回用设备不过关、自来水水价过低及公众意识欠缺是导致污水回用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给出了可以通过提高公众意识、规范工程施工及通过水价杠杆调节等措施来有效的促进呼和浩特市的污水回用的结论.

作 者:马彦 刘文平Ma Yan Liu Wenping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排水管理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2(12) 分类号:X799.3 关键词:呼和浩特   污水回用   现状   对策  

 

篇2:呼和浩特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及对策

介绍了国外污水回用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我国污水回用存在的污水处理回用率低、规划管理程度低及节水和污水回用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污水回用战略的对策,从而解决水资源的危机,实现污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 者:徐瑛丽 徐秀丽 XU Ying-li XU Xiu-li 作者单位:徐瑛丽,XU Ying-li(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徐秀丽,XU Xiu-li(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266033)

篇3:浅谈污水回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1 国外污水回用现状

工业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城市外排污水回用用于工业冷却水水质标准进行研究,建立了一批管理科学、技术可靠的污水回用工程,并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美国是世界上采用城市污水回用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50年,开展了污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并于60年代将其成果用于加利福尼亚的南塔湖污水处理厂。70年代初,大规模建设二级污水处理厂,扩大污水回用项目。到20世纪末,在水领域的总体战略目标发生了调整,由单纯的水污染控制转变为全方位的水环境可持续发展(Water Pollution Control Watersheds)。随着战略目标的调整,水的管理体制和技术路线发生了变化。在美国缺水地区,凡是有干河床可用之处,都被充分利用作为深度处理场所,并将处理后的达标水回灌地下含水层储存,遇干旱时,从构建的“水银行”(Water Bank)中调出所需的地下水以满足供水需求[1]。众所周知,以色列水资源极度贫乏,因此,特别注重污水净化和回用的开发应用,100%的生活污水和72%的城市污水得到回用,全国127座污水库与其他水源联合调控,并以法律形式给予保障,统一使用。在最南部地区,甚至将其作为饮用水源[2]。国外对污水回用的认识和研究比较深入,应用技术的领域比较广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的供需矛盾,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2 我国污水回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将污水处理回用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起步较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污水灌溉的方式回用污水,到80年代末,随着大部分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加剧和污水回用技术的日趋成熟,污水回用的研究与实践才得以加速发展。1990年,我国将“污水净化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列入“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在污水强化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工业水道、回用水道、厂区循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科技攻关,大力开发城市污水回用技术,建立污水回用示范工程,研制配套技术设施。目前,国内城市污水利用率和二级处理率分别为30%和15%,污水回用率则更低。已经投产的城市污水回用工程约有30个,规模在1.5×103 m3/d左右,约为全国城市污水设计处理水量的1%[3]。由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国内污水资源化进程相对缓慢,同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污水处理率、回用率低。城市处理率较低是影响我国污水回用全面启动的直接原因。低的污水处理率使得直接达到回用目的的污水量较少,难以发挥城市污水作为城市稳定的淡水水源的作用。

2)规划管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没有针对污水回用的相关支持和政策。

3)节水和污水回用宣传力度不够。公民对污水回用意识差,还没有从战略高度树立起城市污水回用的超前理念。没有充分认识到污水与节水的关系,污水是城市稳定的再生水资源。

3 污水回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污水资源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治理的必然趋势,对于城市及社会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有必要提出实施可持续污水回用战略。实施可持续污水回用战略计划概括为以下6个方面:

1)加强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政府制定宣传计划,加强社会对污水回用效益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认识,提高人们对污水回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制定宣传计划,在进行其他水管理教育计划(如节水宣传)的同时,增加污水回用方面的内容,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污水回用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变传统用水观念,使水资源永续利用得到全民的支持。

2)制定政策法规,完善水价格体系。从我国实际出发,制定一套鼓励和支持污水回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对污水回用处理过程、处理水质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依法对污水回用进行管理监督。制定合理的水价体系,完整的水价体系应充分地体现一个原则,每个用水者必须负担从采水、引水、处理水、传输水、排水、净化水使之完全无害于环境的全部费用。

3)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将污水回用作为政府政策和规划的一项内容,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通过财政和非财政措施支持地方、行业和社会参与污水回用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建立专门的研究和开发机构,对污水回用进行持续研究,加快污水回用硬件设备和污水处理、回用能力提高的步伐,保证关键问题如健康、环境、经济和技术得到明确和解决,以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4)制定污水回用指南和标准。对于污水回用,还没有全面科学的指南和水质标准,需要深入研究和详细咨询,制定合理、完善的污水回用指南,将其纳入城市建设设计规范,为污水用水户提供有关回用项目规划、设计和运行方面的指导。

5)建设污水回用示范项目。成功的污水回用示范项目可以提高社会对污水回用的了解,也可以为污水回用研究提供监测系统和污染物质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为发展研究高效廉价的污水回用处理技术提供平台,并为健康、可持续性、社会的反应和接受程度、产权和管理模式的研究提供基础。

6)广泛合作,实施污水回用战略。污水回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一般是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的,如健康问题、环境问题、经济因素及批准程序。实施污水回用战略必须建立在政府、污水用水户及社会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因此,应成立一个由各相关政府部门和组织代表组成的指导委员会,负责建立水资源和污水回用现代化管理体制,对污水回用战略提出建议,并且定期对污水回用战略进行评估。

4 结语

水资源危机是在改革开放不断追求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它威胁和阻碍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城市污水是水量稳定可靠的一直潜在的淡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把污水回用纳入市场机制的轨道,寻求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污染控制及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良好模式,使水资源危机的解决与经济增长目标的冲突降至最低,是实现污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化解水资源危机、取得经济增长与水资源保护双赢效果的重要保障。

摘要:介绍了国外污水回用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我国污水回用存在的污水处理回用率低、规划管理程度低及节水和污水回用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污水回用战略的对策,从而解决水资源的危机,实现污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污水回用,对策,水资源,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聂梅生.美国污水回用技术调研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23-25.

[2]叶雯,刘美南.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02(12):31-33.

[3]曹庆兰.国内污水回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1):203-204.

篇4:呼和浩特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及对策

呼和浩特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1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1.1主要产业发展现状 1.1.1奶产业第一阶段(1968~1978年)可概括为“制约发展时期”.主要特征是制度和基础约束,投入不足和供应短缺.来奶牛头数一直徘徊在3000头左右,奶产量不足300t.

作 者:朱建国 苏志彪 胡丽英 张丽平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农业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刊 名:内蒙古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 分类号:F321 关键词: 

篇5:论城市污水中水回用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东部, 由于地理原因, 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除自然因素外, 由于在近几十年内人口的急剧增长, 并有大量人口涌向城市, 造成了人均淡水资源, 尤其是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均淡水资源极度短缺, 很多地方造成用水困难。而水资源的回用, 在长期以来的错误思想指导下, 并且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 难以承担回用费用, 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下, 使得我国回用水技术起步较晚。在回用水技术发展方面, 主要集中在工业用水方面, 在居民用水方面应用较少, 往往是将污水处理达标后就直接排放入附近水体, 造成一种资源的浪费。

2 中水回用技术与意义

2.1 中水回用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处理法就是通过物理手段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分离, 使污水中的BOD、COD、SS、盐度等指标降低。化学处理法就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等方式, 利用沉淀、氧化等手段, 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排除, 以达到处理的目的。生物处理方法在今年来发展迅速, 它是利用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对其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分解, 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消化分解, 实现降低污水BOD、COD等指标的目的。

各种处理技术比较, 见表1。

表1中水处理技术比较

2.2 中水回用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对于水资源供应压力的缓解, 通过对中水回用技术可以有效环节供水压力, 保证居民生活用水, 并能够有效促进工矿企业的发展。其次是降低用水成本, 中水用水费用较饮用水低, 这一点对工矿企业更加重要, 通过使用中水进行生产, 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创造更多效益。最后是促进污水处理事业的推广, 通过中水回用, 在污水处理以后可以产生价值, 这就会促使许多水处理企业大力开发相关技术, 制造更多价值, 从而促进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

3 我国城市污水中水回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初期建设费用高

城市污水中水回用的发展较晚, 许多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时没有考虑中水回用, 这就导致中水回用需要从污水处理厂再次建设一套独立的供水系统, 这就是中水使用的附加值过高, 从而影响使用。

3.2 水质保障存在困难

在冬季较冷时, 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下降, 有可能出现出水不达标的现象, 造成中水供给的问题。在夏季时, 会因为中水中的微生物繁殖而造成是水质变差, 难以保障。

3.3 保障体系不健全

我国在回用水的保障方面也存在一些制度上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中水回用的补贴较少, 支持不够, 使得中水回用技术发展缓慢, 难以普及。

4 城市污水中水回用发展对策

4.1 在规划上应具有前瞻性

中水设施的建设需要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城市发展过程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 应当充分考虑中水回用, 做到中水回用设施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步规划、配套实施, 包括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单位的规划布局, 做好中水回用的长期和短期计划等。

4.2 发展完善处理技术

对于一般生活污水, 宜采用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主要分为厌氧处理法和好氧处理法, 其主要处理过程为原水→格栅→调节池→一段生化→沉淀→二段生化→沉淀→过滤→消毒→回用。对于含盐量较高的污水而言, 宜采用物理处理法, 典型的物理处理法是膜处理法, 通过使用纳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等膜组件, 将污水中的一些悬浮颗粒物、有机物、无机盐等进行分离, 得到可以直接使用的中水。对于悬浮颗粒较多, 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污水, 宜采用化学处理法, 其主要处理过程为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或气浮池→过滤池→消毒→回用, 这种方法以混凝沉淀, 消毒、过滤为主。此外, 还应注意各种处理方法的配合使用, 最为典型的就是MBR处理工艺, 通过生物处理与膜处理的结合使用, 实现减少占地面积, 保障处理效果的目的。如江苏某中水回用项目, 进水水质COD≤140mg/L, BOD5≤50mg/L, SS≤30mg/L, 氨氮≤15mg/L, TP≤1.0mg/L, 采用MBR工艺, 实现了出水达到回用标准的目标。

4.3 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在中水供给方面, 没有一个完整的有利于中水回用事业发展的政策, 中水回用是一项有利于环境和社会的工程, 是一项值得长期发展和开发的工程。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应当鼓励政策与强制政策并行。国家和政府已贴息、减息等优惠政策鼓励中水设施建设;同时, 强制中水可满足的用水项目必须使用中水, 如消防用水、绿化用水等。

参考文献

[1]李国新, 颜昌宙, 李庆召, 等.污水回用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32 (1) :79-83.

[2]李梅.西部干旱地区城市污水回用SD模型及其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22 (12) :84-88.

[3]张文斌, 蒋文闻.城市居住区中水回用的困境与对策[J].住宅产业.2009 (04) .

[4]杨旻.浅谈建筑中水回用[J].山西建筑.2009 (32) .

篇6:呼和浩特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及对策

1 我国城市居民在生活中用水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节水意识非常薄弱

很多城市居民认为, 水域面积占到了地球表面的七成以上, 因此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出于这种认识, 节水意识非常薄弱, 甚至毫无节水意识。特别在水费仍然比较便宜的情况下, 很多居民认为“不差钱”, 不需要为了几升水而斤斤计较。即便一些供水企业为了限制居民生活中水资源浪费问题, 而出台了加价或者限水措施, 很多居民都不以为然, 依然我行我素。由此可见, 节水意识的薄弱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因此, 如果不改变城市居民这种错误的认识, 在生活中实现节能节水、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无从谈起。

1.2 生活中浪费水的情况非常普遍

从当前情况看, 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 水资源浪费的情况非常普遍, 也非常严重。例如, 有的居民为了洗一个苹果, 就需要用几盆清水。而且, 对尚且能够再次利用的这些水毫不心疼地倒掉, 白白地将宝贵的水资源流入下水道。还有一些居民在洗衣服过程中, 掌握不好洗涤水的用量, 一件衣服就好用一大盆水洗涤。更有甚者, 一些居民一次洗澡, 就要消耗成吨的水。鉴于居民节水意识的淡薄性, 在生活中浪费水资源就不足为怪了。但是, 在城市供水系统负荷有限, 供水源头水量有限的情况下, 这种肆无忌惮地浪费现象就是对他人生活的不负责, 也是对哺育人类的大自然的不负责任。

1.3 节水方法不正确

并不是所有的城市居民的节水意识都比较单薄, 其中不乏一些节水意识比较强的居民。但是, 虽然这些居民有一定的节水意识, 但在节水方法的掌握上却存在了问题。例如, 一些居民在诸如洗衣、做饭过程中能够注重节约用水, 但在洗澡过程中, 为了一时的“畅快”, 就把节约用水抛诸脑后了。这种“节约小水、浪费大水”的做法, 就是节水方法不正确、节水意识不深刻的表现, 同样是不可取的。而且, 诸如此类的“节水”方法还有很多, 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节水作用, 但整体节水效果非常有限, 同时这种节水方法也不容易持久。

2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节水对策探讨

2.1 增强节水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城市居民在生活用水中, 只有树立了牢固的节约用水意识, 才能够付诸行动, 积极采取各种节水措施。故而, 增强居民节水意识, 是实现居民生活节水化的关键。首先, 水务部门和政府部门要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大力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和教育, 开展节约用水的正面引导, 是提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的重要基础。通过宣传教育, 要使居民认识到水作为一种资源并非“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要使人们对未来水资源严重短缺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有充分估计。同时, 要教育人们充分认识水的商品属性, 为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效果奠定基础;其次, 为了进一步杜绝水资源浪费情况,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采取水资源配额的做法。也就是说, 根据居民一段时期生活用水的实际消耗情况, 为每一户居民“量身定做”配水的额度, 在供水额度的有效时间内, 如果超过了配额量, 超出部门依靠居民自行解决, 如果仍有剩余, 水务部门则可以酌情奖励。这个办法可以强迫一些节水意识不强但又“顽固不化”的居民提高节水意识;最后, 水务部门还可以在居民中树立节水典型, 号召居民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居民通过对学习节水典型, 能够逐渐提高自身的节水意识。

2.2 学习节约用水的方法

节约用水, 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但是, 实现这种“点滴”节水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只有在掌握一定节水方法的情况下, 才能收到节水效果。例如, 在淘米过程中, 淘米次数的掌握就是一种节水方法, 但这种方法的掌握却并不容易:如果淘的次数少了, 就无法去除米中的杂物;如果淘的次数多了, 不仅无法实现节水, 还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流失。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学习并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非常重要。例如, 水务部门可以在电视节目中插入一些有关节约用水方法的节目, 教会居民操作。或者居民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各自的节约用水的方法和经验, 从而掌握多种节水方法。总而言之, 节水方法是执行节水理念的关键, 因此必须注重对居民节水方法的培训。

2.3 积极倡导居民应用节水型的器具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是指满足相同的饮用、厨用、洁厕、洗浴、洗衣等用水功能, 较同类常规产品能减少用水量的器具。生活用水靠用水器具来完成其使用功能, 用水器具是用户直接使用和接触的部件, 使用量大, 分布范围广, 推广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是生活用水节水的有效措施, 也是开展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 水务部门可以对居民区老化的用水器具进行技术升级, 来实现节水目的。例如, 将卫生间传统型的压水式冲水马桶换成自动感应式的冲水马桶。新型冲水马桶能够通过红外热感应器, 探测到人类的身体热量, 在人类离开卫生间之后, 就可以自主地放水冲洗马桶。而且,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地确定冲水量。根据研究, 相对于传统技术状态的抽水马桶, 新型抽水马桶可以节约超过50%以上的水, 因此具有非常强大的节水能力;其次, 水务部门可以利用价格杠杆, 倡导居民自主地应用节水型器具。例如, 在供水紧张的时期, 水务部门可以适当地提高供水价格, 并采取限制水量的措施, 促使居民自主地换装节水型的器具。只要居民能够在换装节水器具后尝到“节约用水的甜头”, 就能够利用公共效应实现节水器具的推广。除此之外, 水务部门还应当加强节水器具的宣传, 让广大城市居民知晓其节水性能, 从而激发他们的换装欲望。

2.4 注重中水回用

所谓中水, 指的是已经被使用过但是还存在较大使用价值的水。上文提到的清洗水果后的清水, 就属于中水。在居民日常生活中, 产生的中水的量是非常大的, 将这部分水有效地利用起来, 如可以用来冲厕、浇花, 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因此, 居民在生活中, 务必要加强中水的利用效率。

3 结语

为了进一步缓解居民供水压力, 实现节水效果, 水务部门可以以小区为单位, 建立雨水回用系统。雨水是大自然人类的宝贵财富, 如果将这部分水有效地收集起来, 经过净化处理后利用起来, 就可以节约可观的水资源, 因此这项节水技术非常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水利厅.2010-2013福建省水资源公报[S].

[2]傅涛, 张丽珍, 常杪, 等.城市水价的定价目标、构成和原则[J].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2 (6) :15-18.

篇7:呼和浩特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

改革开放30 年来,呼和浩特市充分发挥首府优势,抢抓机遇,优化环境,强化措施,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为促进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全市经济活力,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在户数、固定投资、税收、增加就业等方面成为首府呼和浩特现代化建设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掀起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热潮,使得民营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坐正席、唱了主角,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2 年6 月,呼和浩特私营企业已达到2.7 万家,个体工商户达到9.7 万户,注册资本达到了700 多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以上,贡献的税收也占到70%,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非公有制企业成为新注册企业主体

从2010 年呼和浩特市工商局统计数据来看,呼和浩特市新注册各类企业29 992 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29户,私营企业4 264 户,个体工商25 578 户,外资企业21 户,新注册非公有制企业占全市各类新注册企业总量的99%以上,成为全市各类企业户数增量的主体,发展势头迅猛。

(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资本投入的不断加大,非公有制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以私营企业集团为核心的骨干企业群体。2010 年,呼和浩特市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注册资本金达到136.7 亿元;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246.6 亿元,比上年215.4 亿元增长14.4%。其中,呼和浩特市私营企业中注册资本在500 万—1 000 万元的有1 206 户以上,在1 000 万—1亿元的有1 348 户,超亿元的企业有64 家。私营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私营企业逐步由过去的粗放型、低层次向科技型、外向型发展,由因陋就简、小打小闹向规模效益型等高层次拓展,由分散型经营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已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企业集团,如内蒙古金河集团、奈伦集团、巨华集团等呼和浩特市重点支持的民营企业。

(三)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非公有制经济经营领域涉及到高科技行业、现代服务业、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典当和金融信托与管理、金融租赁等新兴金融行业。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企业中已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金融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计算机和软件业等各种类别和各个行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相当比重。呼和浩特市已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最聚集的地区之一。

(四)非公有制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状态良好

以阜丰集团、金河集团、巨华集团等本土工业企业为代表,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稳定、顺利。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民营经济界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1998 年抗洪救灾、2008 年抗震救灾中,踊跃捐款捐物2 亿多元,表现出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

(五)科技型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

具有科技领先、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抗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使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认识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纷纷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或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调整产业产品机构,向高新科技方向发展。呼和浩特市认定84 家非公有制高新技术企业,年度销售收入达到109.9 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60%—80%的39 家,81%—90%的7 家,91%以上的38 家。这些企业科技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普遍在10%—15%之间,最高的达到56%左右。

(六)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

作为城市现代化重要标志的服务业在呼和浩特市比重已超过60%,呼和浩特市已成为内蒙古乃至西部省会城市中服务业比重最高的城市;近两年一大批股份制金融机构相继进入呼和浩特市;以非公有制资本占主导的金融、房地产、餐饮业非常活跃,2010 年全市商业零售额达745 亿元,同比增长18%,全市各项存款突破2800 亿元。呼和浩特市连续数年在全国27 个省会(首府)城市中各项存款增速第一。

(七)房地产业发展强劲

全年房地产业投递300 亿元左右,成为呼和浩特市经济的重要支点。以巨华集团为代表的本土地产业企业继续领跑呼和浩特市房地产业。2010 年,企业房屋销售额25 亿元。金宇集团在土地挂牌中举拍72 次,以高于标的数倍的价格摘得呼和浩特市烟厂地块,并联合周边地块约400 余亩,打造呼和浩特市南区商业中心。知名非公有制企业奈伦集团联手另3 家非公有制企业,在中国最好的海滩———三亚市海棠湾(号称国家湾,世界第二家七星级酒店旁边)征地200 余亩,兴建国际标准酒店、公寓群,该项目轰动了海南省。筹备多时的三亚内蒙古商会成立。

(八)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区外一大批商贸流通、商业地产界大的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呼和浩特市发展:海亮广场、万达广场已建成营业;沃尔玛等世界500 强企业也将进驻。维多利集团辐射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赤峰、乌海、锡林郭勒盟等周边盟市,并拟斥资20 亿元进行本市维多利商厦北扩,形成区域性大型非公有制企业集团。

(九)安置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

与2009 年底的71.3 万从业人员相比,2010 年呼和浩特市增加了8.6 万从业人员,非公有制经济吸纳社会从业人员的作用更加明显。随着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实施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一大批知识分子、复转军人、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海外归国人员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找到了新的创业就业岗位,优化了从业人员结构。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50%以上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90%的技术人员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其中不乏硕士、博士等高级专业人才。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吸纳社会各界人员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实现税收大幅增长

2010 年,非公有制经济纳税额较前5 年平均增长水平大幅攀升,由2006 年缴纳的55.46 亿元提高到160 亿元,增长近3 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旗县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实际上,县域经济就是靠非公有制经济做支撑的,为地方财政收入做主要贡献的,县域经济实则就是“民营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实际上就是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十一)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明显提高

2010 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比2009 年的1 019.2亿元增加180.8 亿元,增长17.7%,占全市经济总量70%,同比提高了8 个百分点。在非公有制经济中,随着集体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的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大幅提高主要是来自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既是2010 年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友好又快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当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的突出特点。为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呼市各有关部门和各旗县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面加大工作力度,在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放手发展等各个方面,积极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

(一)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工商局进一步放宽了企业名称核准、企业住所权属证明和注册资本金缴付方式等条件。在发展旗县区非公有制经济方面,进一步放宽了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经济组织的条件。工商部门和市政府服务中心等部门共同制定了联合审批办法,设立联合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实行全程“一站式”服务。各有关部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缩短前置审批时限,企业注册登记更加快捷高效。

(二)进一步清理整顿行政审批收费

呼和浩特市政府取消或停收了部分收费项目,降低了一些项目的收费标准,减轻了企业负担。全市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过去的708 项减少到如今的217 项,涉及地税、公安、环保、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过去在呼和浩特市办理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开工涉及近20 个部门、48 项审批服务事项、238 项审批要件,办理时间需494 天。目前,通过并联审批,在审批要件齐备的情况下,从本地摘牌后到拿到施工许可证,只需60 天。呼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实行了严格的收费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全面推行“票款分离”和“罚缴分离”制度,杜绝了不合理收费。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呼市财政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市金融办和各相关单位,制定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由政府引导组建,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组织其他投资机构以联投的形式投资于拟上市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四)确定并支持重点非公有制企业

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分别对全市320 个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定期走访、重点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促进企业由产品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市财政局对获得驰名商标企业给予奖励。市工商联建立了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后备库,确定了重点培育企业。按照“优选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市金融办和相关部门选择了规模大、效益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上市需求企业,组织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提供多层次培训和配套服务。

(五)鼓励支持各类社会人员创业带动就业

呼和浩特市政府围绕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实行部门联动,延伸拓展政策,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扩大就业岗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实行普惠性政策,将免费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政策由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扩展到城乡全体求职者;实行扶持性政策,将自谋职业鼓励政策由正在享受失业保险的人员扩大到所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行援助性政策,将工资性补贴政策由公益性岗位扩大到吸纳就业困难群体的各类用人单位。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工人可以采取高自考与技能培训课程相互承认的办法,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城乡所有劳动者均可享受免费创业培训,对创业成功人员,根据其带动就业的成效,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六)外引内联工作加大力度

呼和浩特市工商联积极对外开展联络,两年来积极协调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为呼和浩特市基本建设融资30 亿元;带队赴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为“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招商招展工作,“民交会”期间所到的8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共派出10 个代表团来呼和浩特市参会参展,为“民交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宣传了呼和浩特市,提高了呼和浩特市及自治区的知名度。到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同10 余个城市结为友好商会,异地商会、同业商会异常活跃,在呼异地商会、同业商会已达40 多家,成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中一大特点。

(七)旗县区加大对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和服务力度

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县域特色经济在呼和浩特市已基本形成。各旗县区政府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旗县区经济整体规划之中,定期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层层落实了领导责任制,明确分工与工作重点,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按照任务目标进行考核。旗县区各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对企业开发建设的重大项目,从加快审批、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支持,促使项目早开工、早见效;对企业市场开拓难、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搭建招商引资、信息传递、科技服务、人才保证等服务平台,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

三、制约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较好,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发展的要求和潜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民营经济占地方总经济量的比重均超过80%。可见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一是发展还不够充分。二是实力不够强。呼和浩特市非公经济多集中在建筑、商贸流通、餐饮服务、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大部分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和专利,三是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尚未彻底破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落实还不到位。具体如下:

(一)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主要是对国务院、自治区下发的有关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贯彻落实不够全面到位。个别部门、个别干部缺乏大局观念、服务意识,工作中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二)非公有制企业受融资困难资金不足的困扰

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是融资难问题,许多企业想扩大生产、开展企业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往往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由于融资渠道少、信托门槛高,加上手续烦琐,非公有制企业除了资产作抵押可贷到少量资金外,很难从其他渠道贷到款,一些企业找到项目,常常遭遇资金制约的尴尬,放弃项目或退出经营。

(三)非公有制经济总体势力仍须加强

尽管呼和浩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达70%,但仍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80%以上的水平有较大差距。呼和浩特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主体数量、企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

(四)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企业多数集中在投资少、风险小、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领域,科技投入普遍不足,产业关联度不高,配套能力差,产品档次偏低,缺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能叫响的“优质产品”、“名牌产品”不多。而许多私营企业为家族式管理,现代经营理念、法律意识及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有待提高。

(五)个别税费收缴偏高

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反映,现行的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收取收缴比例较高,企业赋税较重,要求减轻负担。

(六)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培养人才能力不强,加上受待遇偏低影响很难引进和留住人才;二是受家族式经营观念影响,外来人才很难得到重用;三是政府对人才培训工作以及鼓励和引导人才缺乏力度。

总体上看,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仍然属于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非公有制企业在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急需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四、加快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各级各部门要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关方面的工作,让社会了解政府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提高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的认识,破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观念性障碍。要通过召开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成效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总结交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表彰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先进典范,大力弘扬自主创业精神,让非公有制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更加坚定创业的信心。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政府要在鼓励全民创业的同时,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筑公平竞争平台,让非公有制企业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真正落实非公有制企业的“国民待遇”。二是要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坚持非公有制经济“非禁即入”的原则,拓宽发展路子,鼓励引导非公有制资本参与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开发利用,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是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撑:政府牵头建立科技信用体系,发展担保信贷业;加快组建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投资公司及引进外资银行;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各种专业科学技术机构、银行金融、信用担保及社会各界,帮助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中存在的融资难等问题。四是从资金上扶持非公有制企业,重点扶持发展前景较好、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产权和知名名牌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强做大。政府要逐年安排资金,认真落实经济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知道管理,当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参谋,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事务。同时,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党总支。

(三)抓好政策落实,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外部环境

一是组织专门力量对有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进行一次检查,抓好政策的落实,用好政策,发挥政策效应作用。同时,要不定期对全市贯彻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和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调研督查,畅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高速公路”,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改正各种越位、错位行为,纠正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规定和做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三是组织一次税费收取检查,通过检查取消不合理收费。并对土地使用税和土地闲置费收取情况进行一次调研,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制定适应呼和浩特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收取标准。

(四)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自觉性

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增强办事透明度,坚决实行“一条龙”审批、“一个口子”收费、“一个窗口”受理投诉的办事程序,加强对软环境的整治,强化队伍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主动做好服务,促进依法行政。要牢固树立不干预、多服务的思想观念,做到多指导、不添乱,多服务、不设障碍,多支持、不指责,多协调、不扯皮。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仿冒、制假等违法行为,切实为非公有制企业排忧解难。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水平

上一篇:触电急救应急处理预案下一篇:2024年省市合作南通市小学音乐兼职教师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