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法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2024-08-25

推进法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共9篇)

篇1:推进法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推进法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达川区东兴乡中心小学

罗李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小学生是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振兴和存亡。然而近几年,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未成年人常常成为不法分子的犯罪的对象,拐卖欺骗未成年人,控制未成年人乞讨、卖艺、叫卖等,未成年人在学校吸烟喝酒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当然还存在不少未成年人打架斗殴的校园暴力事件。这些都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些大部分都是因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薄弱,遇事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校的法治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引起更加深入的思考,找寻更多的法治教育措施,提高学生们的法律意识,不断推进法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虽然目前学校法治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中小学课程标准没有独立的法治教育标准,中小学阶段也没有独立的法治教育课程,所以目前的法治教育还未能真正的独立。

2、中小学并没有统一的法治教材,也没有关于专业的法治老师一般都是由班主任或者思想品德课老师兼任,由此学校的法治教育缺乏学习教材和师资力量。

3、虽然各个地方的学校开展了很多关于法治教育的活动,但这些活动普遍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所以学生参与度都不高,消极对待,被动地接受。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学校必须做出一些相应的努力措施去纠正和弥补,主要有:

1、加强法治制度建设,为法治教育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和顺畅的沟通渠道。学校可以成立关于法治教育的领导机构,制定相关的法治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和实施细则。

2、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开展各种法治专题培训活动,将法治教育常规化。

3、创编符合实际的法治教育校本教材,充实学生法律知识,增强其法律意识,营造人人都是法治教育老师的气氛,不仅思想品德学科,还有语文等各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教育素材,而这些素材都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充分发掘

4、增强宣传教育,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络。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和手机等渠道做好宣传交流工作。可以在校园网开设法治教育专栏,创建法治教育的QQ群。学校要密切与家长保持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时还应与社会一些司法部门取得合作,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法治教育创造更多的条件,使其更多机会地走进社会,亲身参与,提高积极性。

5、进行心理引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心理教育,认真分析学生违法原因,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将这些进行分类,逐一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中的一员,同样也能为学校法治教育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完成法治教育任务方面存在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挖掘教材中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一定的时机,适时地渗透和灌输法治,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

一、在新课导入中加入法治教育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在课的开始时适当的导入一些法律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些法律内容,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如在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我们的校园美丽吗?我们在校园的美化方面可以做哪些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后,引导学生培养保护环境的习惯,然后紧接着引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一些内容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通过课文内容的一些词句来进行法治教育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形式,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 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重点句:“什么都没有——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的含义时,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让你想到什么?师生共同讨论后向学生抛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面对这些惨痛的教训,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着可以简单地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第二十九条中的“采伐森林、林木作为商品销售的,必须纳入国家木材生产计划;但是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上个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的内容学习。当然在介绍时,教师可以尽量简化自己的语言表述,说得通俗易懂一些,帮助学生理解,然后紧扣“我该怎么做”让学生增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三、通过课文插图渗透法治教育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很多课文都配有美丽的插图,透过课文中趣味的图画,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们关于课文内容的想象,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通过课文插图渗透法治教育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进一步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人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维护著作权方面的法制观念。

当然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将法律知识贯穿到语文教学中,这里只简单地例举了三个方面。

法治教育进学校,法治教育进课堂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是国家提出的教育任务。法治教育要从小学抓起,而我们语文老师也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治教育贯穿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相信通过学校和教师共同的努力,一定能让学生们从小就有法治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

篇2:推进法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五五”普法经验材料 我校是松山区政府于1980年创办的蒙古族中学,位于赤峰市新城区。为适应新城区发展需要,2004年,市政府为我校增挂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校牌。学校校园面积130余亩,建筑面积38400平方米(不含分校区),教职工286人,学生5188人,教学班78个。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校始终坚持以“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为指导思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中,以法治理念贯穿到整个学校的管理,以及教育教学的改革之中,规范办学行为,完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近10年来师生犯罪率为零;是赤峰市普通高中管理示范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松山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实绩突出单位”和无毒学校;先后荣获“自治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蒙古语言文字使用先进单位”、“赤峰名学校”、“家长满意学校”等60多项殊荣。2009年我校被推荐为自治区综合治理“长安杯”获奖单位。现将我校依法治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到位。

我校按照区上的统一部署,始终把“五五”普法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长抓不懈,确保“五五”普法工作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一是健全工作机构;学校成立

录相、法律知识竞赛、参观和旁听审判活动、观看和教育有关的法律安全等。

三、突出重点,分层学习,激发学习热情

普法,首先要学法、知法、懂法。学校在全面推进“五五”普法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为先导,在普法对象、普法内容方式三个方面突出重点,分层学习,激发教职工和学生的学法热情,从而保证学法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

在普法对象上,学校教职工全员参加培训,讲座与自学相结合为主,注重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重在提高依法办事、决策能力;坚持依法办学,诚信自率办学。教职工普法以自学为主,注重学习教师法和其它法律,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重在提高法治意识;学生以班团会时间为主,开设了法制课程,重在提高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校内临时外来务工人员定期集中培训为主,由学校综治办负责对其定期培训,主要内容为《治安管理处罚法》、《食品卫生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里的内容。同时邀请松山区消防大队何海参谋定期对其进行消防知识技能培训,邀请新城区公安分局干警对其进行治安管理讲座,使其通过学法能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确保了校园无因外来人员而发生的刑事案件或其他妨碍学校安全的事件发生。

在普法方式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学

聘请市公安局新城分局办公室主任李华同志和市公安局新城分局政委车国同志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每学期的开学、放寒暑假和“法制安全教育周”,我校都邀请法制副校长做法制讲座,提高全体师生法律和安全意识。开设校内举报电话,掌握校园内外的治安动态,扎实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受到良好的效果。从2002年起,我校先后与松山区铁东派出所和新城区玉龙派出所共同建立了警校共建单位和青少年维权联系点,使青少年维权活动有了一个重要的依托阵地,更加有利于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维护。

3、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以实现“双赢”的教育效果。

(1)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采取了“引导先行,考评跟上,绩效挂勾”的工作方法;首先,积极利用学生会议、“两课”之机,组织学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让制度进头脑;其次,细化、实化学生衣、食、住、行、学、操等方面评分标准,逐日评分累计,当天公示,奖优罚劣;还倡导开展了“在家讲孝敬、在校讲勤奋、对人讲礼貌、对己讲仪表”的系列道德教育活动,规范了养成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为依法治校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条件。

(2)打造良好“软环境”,陶冶了学生情操。各部门始终围绕“良好的文化能塑造崇高的品格”这一指导思想,积极有效营造了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紧扣学校发展主旋律和学生需要,常换

毒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对毒品预防的宣传教育,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同时在反暴力日、预防艾滋病日、保护消费者权益日、消防宣传日等一些为教育提供最佳时机和情境的特殊时段,相机开展教育。活动地点或在校内,或在校外德育基地,活动形式或参观访问,或参加讲座。主题活动成了学生释法、懂法的课堂,明白了违纪与违法、违法与犯罪的必然联系,反思有碍他人、有损形象的言行,唤醒普遍淡化的责任意识,牢牢记住了违法犯罪的惨重代价。我校承办过玉龙街道党工委组织的辖区大中学生倡廉戒奢主题演讲比赛,承办过区教育局以《违法于我们遥不可及—违法离我们并不遥远》为辩题的全区高中生辩论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办学层次,确保了依法治校工作开展的信度。

1、“淡化人为因素,实化科学制度管理”。结合《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管理手册》要求,学校的各部门制定了《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安全工作若干规定》、《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财务管理规定》、《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意见》、《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实施办法》、《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行政会议制度》、《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教职工绩效考评方案》、《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评选先进教育工作者工作方案》、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教职工职务评聘工作方案》、《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一切工

3、依法治教,措施得当

(1)、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治教,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首先我们不断完善了《教职工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使该标准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个教职工的综合情况。考核的结果向全校师生张榜公示,接受广大师生对考核小组的监督。教师业务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工评职、晋级、评优、提干、结构工资的重要依据。实行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动态结构工资制,空前的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教职工中积极开展以师德师风、理想信念、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的教育活动,把教育、管理和制度约束结合起来,每位教师都与学校签订一份《师德师风治理责任书》和《治理乱收费责任书》,加强校风、校纪、教风建设,每学期我校教职工都制定一份建功立业计划。

(2)、全面落实《教师法》,严格教师管理制度。我校较早实行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积极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维护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如及时为每年新分配到校工作的青年教师办理任职、转正定级、教师资格证等手续;帮助参加各种培训班的教职工办理资格证书;按照有关规定给到退休年龄或到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申请提前退休的教职工及时办理退休的有关手续;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职称考试和评定工作;及时为获得初、中、高级职称的教职工办理了工资晋升及续签聘用合同等手续。对因退休缺岗的岗位实行公开招聘。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聘任教师、设置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各种教学活动。

在优秀学生的评选方面,学校针对这一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坚持按章办事。首先由各班学生民主推荐;然后由政教处综合考核;再由校评奖领导小组评定;最后张榜公示。另外,由于我校总体办学水平高,社会信誉好,每年要求转入、借读的高中学生较多,我们坚持原则,不论亲疏近远一视同仁。

六、加强科学管理,畅通民主监督渠道,确保了依法治校工作开展的深度。

1、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我校坚持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凡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经教职工民主讨论、教代会审议表决,进一步促进了校务管理的规范化,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例如,在“学校内部体制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在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修改,最后由教代会审议通过。

2、规范各项校务公开制度。做到“六个一”:制定了一个切合实际、统一规范和便于群众监督的《校务公开实施方案》;设置一个校务公开栏;规定学校主要领导为校务公开第一责任人;设立一本公开记录本;设置一个意见箱;成立一个校务监督小组,还公布了举报电话。特别注意选准那些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最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向群众公开。对重

1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5、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周工作。学校安全教育周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在安全教育周期间,学校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6、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人防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学校积极推行一周安全提醒,学校利用周前会议和周 一升 旗活动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通过《给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7、开展常规检查。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汛前,学校对校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同时,积极配合市卫生局对学校饮水卫生进行检查。冬季,学校对电线和家属区进行防火安全检查。由于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做

篇3:推进法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1.1 学生管理活动缺乏法律依据

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包括学籍管理和日常行为管理,目前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是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因高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以上规定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尚有距离。高校对学生处理决定的主要依据为《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校内部制定的类似《学生手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属部委规章,条文比较笼统,缺乏明细的可实际操作的规定。

1.2 学生管理活动违反法律规定

近年来,高校为了转变学风、校风,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制定了一系列学生管理制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因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存在一些不合法性,给高校学生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谐校园的构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的处罚性条款,尤其是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条款留有很大的弹性;有的管理制度超出了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有的管理制度存在违法性。

1.3 学生管理活动中程序观念淡薄

真正意义上的程序应是维护当事人的知情权、申辩权及获得救济的权利,而不是简单行政审批程序。2006年女博士卫英(化名)状告北京外国语大学开除学籍案中,因学校对卫英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之前,未听取她的陈述和申辩,北京教委依此撤销了学校的处分决定。该案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卫英处分程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2条第4项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3条第2项的规定。

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教育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我国现行《宪法》,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教育立法的根本依据;第二层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他们属于基本法,目前我国尚未有一部关于学生管理的具体《学生法》或《校园法》;第三层次是由国务院、教育部制订、发布的教育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第四层次是地方性教育行政法规与规章。另高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法规规章制度相适应的校内规章制度。正是以上部份法律的缺失、法律制订的不规范,造成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少问题。

2.2 现有教育法律法规的滞后与粗糙

在高等教育方面,法律的滞后、粗糙与缺位相比显得更为明显和突出。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与时代脱节之处并不多,但因规定比较原则、笼统和抽象,对高校学生管理缺少实用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于1981年实施,至今已达25年。2005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对旧规定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但其中然存在规定内容不具体、不完备,操作性欠缺。

2.3 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学生维护权利意识的增强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加强了公民的普法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当学校的具体行为对自身权益造成重大影响时,大学生就会去判断学校行为的合法性并寻求相应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4 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的内部管理一直沿用行政管理体制,校内的各种主体关系,如学校与老师、学校与学生之间一般是“我命令,你服从”的行政隶属关系。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管理理念的转变跟不上,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甚至存在错误认识。这种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于教育体制改革的矛盾,使高校与学生之间产生法律纠纷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3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3.1 加强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是依法行政、实现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前提。因此,高校应以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依据做好以下工作:(1)重新修订现有规章制度,尤其是涉及学生基本权利的规章制度,确保高校内部的管理规定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2)坚持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做好新规章制度的制定。

3.2 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识,增强依法管理自觉性

提高高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加强法律知识学习,重点是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2)依据《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若干意见》要求,对高校管理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并将法律素养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3)加快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促进高校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

3.3 规范管理程序,制约管理行为

引入正当程序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要求。学校对违规学生做出处理之前应遵循调查、听证、做出处理、实施处罚的相应程序,特别应给予学生申辩、申诉的机会,这是高校在学生管理活动中正确适用法律的重要体现。

3.4 健全、完善高校纠纷解决机制

依据教育法律关系的特点和教育自身的规律,高校应健全、完善解决纠纷的机制。建立专门的教育法律关系保护机制,如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规定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申诉程序与诉讼程序相比,程序比较简便,解决纠纷的效率比较高,更有效的保护了学生和学校的权益。

摘要:随着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观念与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学生管理,法治化,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湛中乐.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齐元军,刘晓莉.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探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7月

篇4:推进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

一、健全机构,强化领导,提高依法治校工作的地位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规划。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布置依法治校工作。为加大依法治校工作的力度,学校首先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校长亲任组长,把法制工作纳为一把手工程,负责全校的法制工作;党支部书记、副校长负责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落实;德育主任负责有关学生安全法律法规的落实;工会主席负责民主监督和教师合法权益的落实,形成了网络化的管理体系。聘请当地派出所民警任法制副校长,为学校的法治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二、依法建制,以制治校,规范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

1. 开法制课。学校根据市区教育局的要求,认真开设法制课,并列入学期教学计划,做到有课时、有教材、有师资、有教案,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以此保证了法制课的教学质量。

2. 制定章程。学校重視章程制定工作,组成了专门起草小组,依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完善,将章程草案印发学校各教研组征求意见,校长对章程亲自把关,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和实际的学校章程。2013年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报请区教育局批准,现已实施。

3. 制定各种制度。我们以学校章程为导向,本着以人为本、规范合理的原则,对学校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依据章程出台了学校各方面规章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常规工作更加趋于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人文化。学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校各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三、民主管理,透明公开,建立监督管理沟通的机制

1. 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使学校的民主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完善了校党支部、工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各个机构议事的规则和决策程序。学校充分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和参政议政的权利,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的工作计划、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等重大决策及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有决策都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在如今的文庙小学,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更是成为教职工当家作主、依法维权的大会,广泛受到教职工的肯定和欢迎。

2. 坚持开门办学,邀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始终坚持校务公开,增加透明度,通过发布校务公开栏的形式及时地将学校各项工作的情况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全校公示。此外,学校还通过设立意见箱、公开电话、召开家长会、家长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保证联络渠道畅通,自觉地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在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架起了沟通互助的桥梁。

四、依法治教,规范办学,树立广受赞誉的良好校风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标准,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学籍管理,有控制流失生措施,学校没有流失生,巩固率为100%。严格执行上级各项相关要求,无乱补课、乱征订、乱收费等现象。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多种形式,设立社会监督员,定期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规范的办学行为,严格的制度约束,人文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我校良好的三风一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五、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依法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1. 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处处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科研条件,多次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与培训,积极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聘任和职称评定,严格遵循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精神和学校的相关制度,整个评定过程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2. 师表形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展了一系列的师德教育活动,全校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树立了良好师德形象。在教师节前夕,举行教师宣誓活动,每位教师在学生面前庄严宣誓。

3. 安全意识。为保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逐级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依法履行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建立健全了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报告制度和应急预案,增强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在遇到天气突变,疫情流行时,学校及时向学生家长致一封信,和家长联手为学生拉起一条安全防线。

六、丰富活动,学法懂法,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律素质

1. 加强法制教育学习,使师生做到知法懂法。建立了教师学法制度和普法考试制度,制定了教师学法计划,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做好学习笔记,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并定期参加法律知识考核,教职工的年度学法参考率和普法合格率均为100%。

把法制教育列入课程计划,保证学生法制教育的学习效果。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不断加大法治文化宣传力度。各班黑板报开设了法律常识专栏,开办了法制专题广播,学生办法律知识手抄报,学校的各种岗位职责也都入镜上墙。学校还购置了大量的通用法律法规用书及学生普法图书,供广大师生借阅使用,满足了学校法制工作的需求。

充分发挥校外法制校长作用,共同做好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警校共建”活动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学校的校外法制校长经常深入学校开展法制讲座,指导学校法制教育活动。同时在学校周边排查,维护了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

2. 丰富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学校为了提高师生的法制素养,增强师生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坚持办好法制教育手抄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开热爱生命珍惜生活敢于面对挫折的心理班会。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来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结合安全教育日举行防震、防火演练活动,请专家来校讲消防知识,这些活动的开展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逃生本领和自救能力。

今后,我校将始终坚持依法治校方略,努力提高办学品位,打造和谐校园。把依法治校工作寓于各科教学知各项工作中,让依法治校工作中不断走好、走活、走稳、走正,不断把依法治校工作做细、做活、做实、做强!

篇5:推进法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2004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精神,落实省委“法治江苏”实施纲要和市委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战略部署,按照市委[2004]16号文件《关于开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基层民主法治示

范单位的创建活动,涌现出铁心桥街道马家店村、雨花新村街道一村居委会、宁南街道康盛花园居委会等10个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单位。通过开展基层民主法治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我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了我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增强了基层干部民主办事、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了广大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

一、夯实一个基础,把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二、抓住两个环节,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充满活力

为更好地带动全区民主法治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确保我区基层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不流于形式,我们注重抓住以下两个环节,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一是紧紧抓住法制教育这个环节不放松。扎实开展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聘请法学专家在各街道讲授法律课。有针对性组织街道干部学习了《信访工作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土地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会计法》、《民法》等20个法律法规;各街道组织村骨干和党员进行了学法考试,在人口聚集地开展了法律知识咨询日活动,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张贴大小标语230条。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调动了村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为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是紧紧抓住依法治理这个环节不放松。我们将依法治理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如在马家店村积极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做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对村民关注的干部工资,交纳电费,财务收入情况,重大项目投资等通过公开栏按时公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全村的稳定和发展。

三、坚持三个结合,确保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在创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我们紧密联系各街道的实际情况,注重坚持“三个结合”,促进了示范单位的各项建设,使创建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效。

二是坚持推进

民主法治建设与发展区域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相结合。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一方面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帮助群众树立民主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是坚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制止不守法、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克服农村少数公民不守纪律的野性,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目的。我们通过一年多的创建工作,使公民的法制观念有了明显的提高,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得到增强。广大群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风气正在形成,干部的创业精神和民主风气更加浓厚,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在创建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任重道远。今后将继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我区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为早日建成花园式现代工业新城区作出不懈的努力。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篇6:推进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总结

构建和谐校园

东桥镇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总结

按照区教育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在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积极督导下,我校党支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紧紧围绕主题,认真按照实施方案,狠抓活动的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活动开展良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现将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情况

我校学习实践活动于 2009年上旬正式开展,到 2010年元月上旬结束。为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确保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学校全体教职工积极投身于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根据区教育局党委的统一部署,我校及时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制定了《东桥镇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严格按照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稳步推进。在区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有力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学习调研阶段

1、认真组织学习培训。

迅速发放学习资料,以自学、集中学等形式进行学习。以《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为重点学习内容,按时组织学习。通过严格执行“两本”制度(即:会议记录本和个人学习笔记本),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质量,强化了学习效果。

在学习培训环节,每位党员都认真按要求做好学习笔记,每位党员领导干部结合本职工作都撰写了两篇以上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确保了“学习人员、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笔记、学习效果”的五个落实。

2、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学习调研环节是针对我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从而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对策和意见。在深入调研环节,我校领导以《加强党员思想教育,永葆 党员教师先进性》、《以人为本,践行科学教育发展观》和《坚持科学发展,提升办学水平》为调研课题,深入师生进行考察,并召开了部分师生的座谈会,为下一步做好工作,征求了不少意见和建议。细致深入的学习调研为下一阶段(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精心营造活动氛围。

为了搞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校开辟了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开通了征询电话、悬挂了横幅,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方案、领导讲话、领导小组成员、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了宣传报导。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活动氛围。通过宣传发动,营造了领导重视,广大党员主动参与,广大教师积极监督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分析检查阶段

1、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我们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重点征求影响和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新问题,党员干部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特别是注意征求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意见与建议。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充分注意做到内容的针对性和严肃性,范围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并把服务对象也纳入征求意见之列。我校此次征求意见建议活动分别采取召开了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共收到原始意见和建议95 条,汇总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惠民、党员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30条意见和建议。为下步分析检查以及整改落实的阶段性工作打好基础。、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按照镇党委和教育总支的部署和要求,我党支部围绕“我为东桥教育谋发展”这一专题,进行个人党性分析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民主生活会过程中,班子成员能够认真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端正态度,消除顾忌,对自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性、党风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诚恳地自我批评,从深层次查找出问题的根源,制订出整改的措施,使自我批评真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不护短、不遮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班子成员按照“团结一一批评一一团结”的方式,本着对党、对同志、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出于公心,实事求是地进行了严肃认真、积极健康的相互批评。整个过程,大家都能讲实话,讲心里话,扣紧主题,一针见血,不避实就虚、避重就轻,不回避矛盾,做到以理服人,把问题说清、讲透。通过召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使班子及校务会成员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如下几点共识:一是加强学习,完善自我。二是增强宗旨意识,改进作风。三是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四是严于律己,拼搏奉献。

3、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

分析检查报告是前段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整改落实的主要依据。进入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以来,学校支部把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作为把握学校发展规律、查找突出问题、剖析问题根源、理清发展思路、形成科学发展共识的重要契机,坚持把学习成果、专题调研成果、民主生活会成果转化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在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情况,认真查找了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原因,提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着力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在认真吸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上下功夫,始终注意紧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学校生存和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这个重点,立足学校实际,注意体现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支部还将自查报告挂在学校网站,接受监督。

4、积极开展群众评议工作。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学校认真组织群众评议,参评人员包括中层领导、一般干部、一线教师、学生代表、离退体干部代表等,参加评议人员着重从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认识深不深、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进行了评议并提出了意见建议,同时将分析检查报告向全校师生公布,随时接受监督,接纳建议。对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意见,校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体现到分析报告中,提高了分析报告的质量。

(三)整改落实阶段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学习实践活动转入整改阶段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整改落实阶段的重要性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解决突出问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突出“解决问题”这个重点,就进一步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和性质确定了解决问题阶段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抓深入、抓推进、抓落实。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分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状,对查找整理出的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以及教职工反映的意见建议进行逐条分析,制定了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并召开支委会就整改方案进行研究讨论,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意见后,向全校职工公布了方案。

2、把握中心环节,集中力量抓整改。

通过整改集中解决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也是对此项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检验。基于此种认识,我们紧紧抓住整改落实这个中心环节,在前一段边学边改、边议边改、初步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力量抓整改、抓落实,精心制定整改方案。结合前两个阶段查找出来的影响和制约我校生存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了近期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把查找出来的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排队,区别轻重缓急,做到了整改项目、整改办法、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责任清楚。

3、突出重点,切实在解决问题上求实效。

解决问题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学校领导班子本着“党员干部受教育、职工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原则,根据整改措施,统筹协调,边学边改,具体做到了: 一是 明确主攻方向,突出重点目标。领导班子都能静下心来,对已经梳理出来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对要集中整改的重点问题,进行归类排队,明确列出哪些是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哪些是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分门别类提出整改意见。注意把教职工反映强烈的“ 没有兑现在职教师规范津贴补贴”的 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在整改中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赢得民心。二是 明确责任,分解任务。把已经明确的整改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分管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并公布于众,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三是 具体安排,明确时限。整改要取得实效,必须使整改任务具体化,4 具体就能深入,深入才能落实。为此,校领导班子充分考虑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近期、中期、远期作出具体安排。对于具备条件的马上进行了整改;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进行了限期整改;对受客观条件一时解决不了的,向群众说明原因;对涉及多个综合部门的问题,采取了积极探索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

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着眼长远从根本上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保证科学发展观落实的制度保障。为此,学校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机制,在原有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和补充了相关制度,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保证。今后,我们将建立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力求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轨道上来,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发展。

三、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成效

通过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学校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及收获,效果明显,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工作的进展。

1、通过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的开展,使全校教职工明确了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激发了大家参加学习、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明确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了责任感,充分认识到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2、通过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教职工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作风等有了明显的改观。学校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以及创造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学校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增强了信心,奠定了基础。

3、增强了全校教职工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达到认识的再统一,观念的再更新,思想的再解放,为我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4、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增强了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意识。提高了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本领。

5、通过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我校事业的发展。通过破 解科学发展难题、创新科学发展机制等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总体目标,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描绘了蓝图,增强了全校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全校教职工发展技工教育事业的信心。

四、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经验

1、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在支部的认真组织下,全校教职工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从而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始终。我们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大障碍是思想障碍。因此,我校始终按照局党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在学校优化发展环境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学校事业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解放思想无止境、开拓创新不停止的生动局面。

3、坚持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最终是要解决问题的,而破解难题的关健也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能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学教活动的始终,使学教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4、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贯穿始终。在增强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创新性上下功夫,树立发展意识、发展成就、发展方向,查找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并把先进的科学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学校全体教职工普遍感到受益非浅,效果明显,精神风貌进一步得到改善,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学校领导班子有决心 引导全校教职工无私投身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去,为创建全市一流住宿住宿制农村中学这一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新的贡献。

东桥镇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篇7:推进依法治校__构建和谐校园

××县××小学某某某

今天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21世纪里,他们承担着国家兴旺、民族富强的重任。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让法律来到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把罪恶的种子消灭在萌芽状态,使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和宏伟目标,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栋梁之材,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基础。在“五五”普法期间,我们要通过开展“法律进学校、进课堂”活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力义务意识,培养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守法的习惯。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一、抓普法,突出抓好机制建设

为了把依法治校工作扎实有效的推进,进一步加强学校依法管理、依法执教,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首先从领导抓起,健全了组织机构,由学校中层领导、工会、少先队、教导处、总务处、各年级班主任组成,明确了职责,强化了领导机制,完善了普法制度。做到依法治校工作有计划、有活动、有总结,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具体安排依法治校工作的有序开展。每年的教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教代会的主要任务:审议和讨论中层以上领导述职报告,学校工作报告、校务公开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校长工作机制和教师工作机制,解答落实教工提案等。把群众普遍关心的学校招生、毕业分配和收费工

1作作为热点问题切实加以解决,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执行,规范办学行为。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因此,我校依法治校管理工作呈现出自主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权益化。

二、抓普法,突出抓好学校教育

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师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这是一条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在中高年级开设法制课,把法制课安排到课程中,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做到计划、教材、课时、教师“四落实”,把法制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工作和学习中。只有把法律知识学以至用,活学活用,才有可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把相关法律知识教会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如何预防犯罪等,建立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竞争的观念,这也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所必备的素质。同时,学校领导又特别重视对教师进行法制教育,定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形象,将教师的法制学习和依法执教作为评选先进个人和晋升职称的基本条件,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把依法执教变为教育教学中自觉的行动,为学生和家长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围绕学校“五五”普法总体规划,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赔偿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相关法律知识考试。通过学***提高了教师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犯罪,有效地维护

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校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形式,抓住时机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一是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法制时事教育,大到国家的重大事件或案件,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二是每学期利用班队会开展法制教育“五个一”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学一条法律常识、讲一个法制故事、演一个法律小品、进行一次法律知识竞赛、建一个模拟法庭”;三是利用“

12、4”法制宣传日主题举行有针对性的签字活动,真正使学生掌握一些日常法律常识,从实际行动中体现法治国家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

通过学校法制课堂教育、班队会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法律常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成为师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时时处处以法律为准绳,遵纪守法,成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三、抓普法,突出抓好依法管理

管理规范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人,人的素质至关重要。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给人以新的目标、新的追求,让人在一种被鼓舞和信任的前提下自觉努力,而不是被动的应付。这就需要学校营造理解与宽容、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实施民主管理工程,用民主作风温暖人心,用管理制度规范人心,用事业凝聚人心。民主是开启和谐校园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和谐校园的标志是教师有归宿感,和谐校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发展。

学校坚持“以事业和目标鼓舞人,以坦诚和民主团结人,以真诚和爱护关心人,以自律和示范感染人”的管理理念。特别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三点:一是决策公开,稳定人心。各项工作实施“阳光工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二

是以人为本,激励人心,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三是人文管理,凝聚人心。坚持自逼机制和自律原则,出台了《校长工作机制》和《教师工作机制》,激活了内部管理体制,把岗位责任制和思想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创建了一种凝聚人、激励人、成就人的教师成长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力量源于团队,成功来自和谐。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就是要为孩子的终身奠定基础,把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融汇于学校管理之中,并内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王校长的做法是:睁开双眼去欣赏每位教师;睁一眼闭一眼去包容每一位教师;闭上双眼,用心去品味每位教师。工作中用真诚去感动人,用真情去打动人,用真爱去关爱人。老师们生病了,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虽然不会为他们诊治,但能送去真诚的问候,仅仅是这样一句真诚的问候,让老师们感恩戴德。(每逢教师生日都要送去校长的祝福贺卡和生日蛋糕)用真情赢得了老师们的尊敬与信赖,老师们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师生主动发展,充分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体现制度与情感的和谐。这种管理理念立足于相信人、尊重人,依法管理。校长尊重教师,换来教师精诚合作,同甘共苦。教师关爱学生,换来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积极性。当校园充满人文关怀时,教育就可以成功的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能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拥有宽广的情怀,那么我们的社会、国家就会充满正气、爱心和希望。

四、抓普法,突出抓好家庭教育

我校在普法期间以预防青少年犯罪和维护小学生的合法权益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为目标,实施“法制延伸”教育,主动把法制教育的触角向家庭

和社会延伸。学校尝试探索法制教育向家庭延伸的新做法就是把“带法回家”和“我和家长同学法”活动作为一项具体的常规措施来抓。首先,学生在带法回家之前先学法,然后,把法制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带回家,作为一项家庭作业,给家人当普法宣传员和传授法律知识小老师,第三,向班主任老师汇报活动成果,以班进行交流学习。借助“带法回家”这个活动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法律教育枯燥的状况,拓宽了学生了解掌握法律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质,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宣讲法律知识的能力,巩固了学校法制教育成果。

总之,我校在依法治校工作方面,由于学校领导的科学管理,超前的工作思路,创新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提升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师生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有效地维护了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依法管理、和谐发展。

篇8: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1 明确主旨, 做好分层教育

根据学校各行为主体分工不同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育是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在党政干部层面, 着重加强“廉洁从政”教育, 倡导“廉洁方能聚人, 律己方能服人, 身正方能带人, 无私方能感人”理念[1]。

在教师层面, 加强“廉洁从教”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教师是主导。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道德情操, 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教风, 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学生层面, 加强廉洁道德教育。按照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 开展以“胸怀大志, 为民为公”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以“诚实、守信、责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品质教育;以“清廉、节俭、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以“公正、民主、守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意识教育;以“规则、和谐、公平”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责任教育。使学生接受廉政文化教育熏陶, 培养尊敬廉政人物、推崇廉洁行为的情操。

2 拓展领域, 探索教育新途径

把廉洁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教学相结合。将廉洁道德教育融入学校德育体系, 梳理、整合、补充、凸显教育重点, 在教学内容中加载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品德、廉政操守等内容, 有效培养学生廉洁的道德情操, 提高学生廉洁道德认知水平和廉洁水准判断能力。

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充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使廉政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相互渗透, 相得益彰[2]。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 根据卫生职业教育特点,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有意识地挖掘、渗透廉洁道德教育,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

把廉政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感召力, 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以“仁者爱人”、“修己以敬”的廉政思想和“君民同忧乐”的民本思想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为主题, 以“礼、义、廉、耻”为维系国家生存发展之根本道德开展专题教育, 使师生了解以廉者必知耻, 知耻则知廉的“礼义廉耻”为准则的政治文化和以廉德为核心的廉政文化[3]。

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专业意识、专业气质和良好的职业能力。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实现廉政物质文化、廉政精神文化和廉政制度文化的高度统一[4]。

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师德教育相结合, 将廉政道德教育融入良好师德师风的创建活动中, 突出人和事业发展的统一协调。确立教师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调动教师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构建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多元化教师评价管理体系。通过对教师的评价, 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 这是保证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措施。

以“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使廉政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建立和完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评价制度, 突出德育为先、素质为本的“立德树人”思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职业道德修养。

把廉政文化建设与职代会、校务公开相结合, 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以加强党群关系为重点, 开通群众举报渠道, 加强与群众的交流, 较好地解决学校的热点、难点和教职工关心的问题, 增强教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对推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起到巨大作用。

把廉政文化建设与“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 构建争先创优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抓好先进典型示范教育、违纪案件警示教育和廉洁自律法制教育的“三项教育”。提高教职工争先创优的自觉性, 使教职工牢记卫生职业宗旨, 铭记教育责任和使命, 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3 创新载体, 注重教育实效性

充分发挥现代媒体作用, 利用校园网站资源, 构建网络廉政文化宣教平台, 拓宽廉政文化教育覆盖面[5]。校园网主页开设“廉政经纬”专栏, 及时宣传党风廉政、廉洁文明新事以及师生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事例。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播放廉政宣传片、警示教育片;通过典型案例对全校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 以案明理, 以案明纪;通过设立路灯廉政警示牌、大型反腐倡廉宣传广告牌、悬挂反腐倡廉警示横幅, 营造文明、廉洁、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校办公区设立“廉政文化走廊”, 展示廉政格言、警言警句, 提示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遵纪守法。

利用宣传橱窗和板报组织出版廉政文化专栏, 宣传廉政文化, 传播廉政知识, 弘扬廉政精神, 培养教职工廉政意识, 推动廉政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以“廉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廉政事迹报告会、廉政文化宣传画展等, 让师生处处感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学生会、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社区卫生义务服务活动, 将廉洁教育融入社区服务中, 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广泛性的群众参与, 夯实“廉政文化建设”的根基, 从而体现出廉政文化教育强大的生命力。

4 风清气正, 学校事业蓬勃发展

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 以不断的廉政理论研究为动力, 以先进的廉政文化为载体, 传播廉政理念、陶冶道德情操, 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 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为实现学校科学、和谐、快速发展, 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全校形成清正廉明的管理之风, 团结一心、敬业奉献的工作之风。学校风清气正,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省职业教育先进学校”、“省和谐校园”、“省文明单位”、“省文明校园”、“省德育先进学校”、“省基层团建示范点”、“省职业教育示范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强.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高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良好氛围[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4) :105~108.

[2]孟立永.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途径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6) :56~57.

[3]任海峰.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7) :25.

[4]牛瑞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途径[J].甘肃科技, 2008, 24 (12) :172~173.

篇9:推进法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教师;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措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指出,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新时期,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重要职责,还肩负着构建和谐校园的神圣使命。

一、教师在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1.学校科学发展的依靠者

教师是影响学校和谐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培源教授说过:“一所大学办得好或不好,其水平如何,它的决定因素或根本标志之一乃是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如何。”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推动者,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点,是促进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和谐校园首先要有教师的和谐。只有教师和谐发展了,学校才能和谐发展。

2.和谐校园建设的践行者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主力军,是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主导者,是和谐校园活动的参与者,是和谐校园环境的保护者。因此,和谐校园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学生和谐人格的影响者

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操守、仪表风度等方面,教师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原则、信念、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学生,它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还可能影响其一生。

二、当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现状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民办高校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为民办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当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队伍组成结构不合理

(1)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兼职教师比例过大”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队伍开始发展壮大,但总的来说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仍然偏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2)专职教师组成结构不合理。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目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原普通公办高校、成人高校、军事院校离退休教师,一部分是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从其培养的学生中吸纳的优秀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近年来招聘的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的公办高校毕业生。总体来看,民办高校的师资结构极不合理:3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0%~70%,中青年教师(31岁至45岁)占15%左右,中老年教师(46岁至60岁)占10%左右。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寥寥无几,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近年来逐步上升,但本科和专科学历人员仍占很大比重。当前,民办高校专职教师中教授、副教授的比例较小且多为离退休教师,讲师和助教的比例偏高。

2.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

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实行聘任制,无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职教师。这种机制在降低办学成本以及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专、兼结合,以聘任制为基础的教师队伍结构也存在不少弊端。一是队伍稳定性差,双方互炒鱿鱼的现象十分普遍,往往出现高水平的想跳槽、低水平的怕被淘汰的现象;二是限于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及社会保障,特别是发展前景方面不如公办院校,民办高校一般很难吸引年富力强、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前来任教。因此,民办高校要想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意识和热爱民办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还任重道远。民办高校现有的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退休人员中聘用的,这些教师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年龄偏大,知识更新能力较弱,身体素质较差;还有一部分是从高校聘请来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虽年富力强,但多数都是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去,且兼职教师与民办高校是一种临时雇用关系,流动性极大;中青年专职教师看到民办高校在社会认可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有很大差距,随时都有可能“另攀高枝”。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教师来源复杂、流动性大,难以形成统一、和谐的教师队伍,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体现在业务能力方面,一些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设计粗糙,教学内容滞后,科研水平低下,对学生管理松懈。体现在管理水平方面,形式主义严重,只做表面文章,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缺乏整体性和联系性。体现在师德方面,一些教师缺乏奉献精神,育人意识不强,功利主义严重,严谨治学能力不足。

三、当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

民办高校进行和谐校园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培育高素质人才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民办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对其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民办高校还没有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稳定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民办高校目前的教师队伍难以承担起和谐校园建设的重任,尽管不少民办高校也采取了很多和谐校园建设的措施,但由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导致一些有效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可以说,民办高校教师还不能完全起到学校科学发展的依靠者、和谐校园建设的践行者以及学生和谐人格的影响者的作用。因此,民办高校进行和谐校园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民办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举措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受社会大环境、学校、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里仅从民办高校的角度,探析其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措施。

1.树立科学人才观

民办高校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坚持“学校发展依靠教师,学校发展为了教师,学校发展的成果为教师所享”的原则,树立“人才是高校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发现、引进、培养、聚集、激励优秀人才作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最关键的战略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1)优化专、兼职教师比例。从长远看,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更符合今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民办高校要积极吸纳一批德才兼备,能带领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优化专、兼职教师比例,降低对公办高校师资的依赖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民办高校就必须为引进人才创造畅通的渠道,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环境。

(2)优化专职教师结构。目前,民办高校的教师结构明显不合理。因此,民办高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应注意:对青年专职教师的招聘坚持“择优选聘和注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聘用标准以“是否具有可塑性,是否具备培养潜质”为依据;对中年专职教师的招聘坚持“骨干型”原则,以中级职称以上、具备丰富教学经验且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校教师为聘用主体;对退休专职教师的招聘坚持“专家型”原则,在确保最基本的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以资深教授为聘用重点。

(3)严格履行教师聘任制度。民办高校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就必须严格履行聘任制度。《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民办学校自主聘任教师、职员。民办高校聘任教师、职员,应当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

3.提高教师待遇

民办高校之间以及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靠什么?靠的是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1)待遇留人。落实教师的各项基本待遇是保证民办高校具有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本前提。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民办高校要为教师落实各项基本待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妥善解决教职工的职称评定、住房、养老、医保等问题,实行“劳动报酬从优、生活待遇从优、政治待遇从优”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激励广大教师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实现教学创新。

(2)事业留人。民办高校应建立起教师队伍激励机制,使教师热爱民办教育事业,愿意为民办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民办高校应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树立起“没有教师的参与就没有学校的发展”的观念。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要体现出教师是学校的“主人”,而不是“雇员”或“打工仔”。因此,民办高校要通过民主管理机制,使教师充分享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此外,民办高校还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将责任激励、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

(3)感情留人。教师属于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他们接受的各种文化思潮较多,重视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实现,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强烈,因此要重视对教师感情因素的培养。民办高校要重视对教师的感情投入,对教师要热爱、关心、理解、尊重、信任,要注重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心情舒畅,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加强教师培训

民办高校在教师培训方式上应注重灵活多样和个性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是师德培训。合格的民办高校教师不但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为祖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努力拥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和具有时代特点的良好的道德意识。二是业务培训。民办高校对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可借助传统的公开课、校内短期专门培训等,也可以采取个别指导、集体备课等措施。此外,民办高校还应加强对外交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这样,不仅能给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能提升学校的形象,从而使教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原因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教育,2007,(1).

[2]曹剑.对优化我国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19).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上一篇:写景散文的审美鉴赏下一篇:个体工商户转让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