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压过东风诗歌

2024-07-02

黄花压过东风诗歌(共2篇)

篇1:黄花压过东风诗歌

我和四月的春风

勾肩搭背,放肆地

穿村入户,告诉

他们田野的变化

黄色浪潮

被春光蛊惑

我要看到一场

关于春天的战争

一群农户

用犁铧、镰刀、铁耙、锄头……

从蛰伏中冲出

用播种抵御侵略

天地置于变幻

篇2:黄花压过东风诗歌

通常的诗歌改写是把叙事诗改写为记叙类的文章, 如叙事性散文、小说等。改写的形式有: (1) 改变人称。如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用写作者亲身经历的语气叙述;或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记述。 (2) 改变文章的体裁。即明确改写要求, 将诗歌改成现代文中的叙事性散文、小说等, 从而不受诗歌这一体裁的限制。 (3) 改变文章的表达方式。如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把原文记叙的形式改为对话的形式, 把对话的形式改为记叙的形式等。 (4) 改变文章的结构。如把顺叙改为倒叙或插叙, 把倒叙或插叙改为顺叙等。 (5) 改变文章语言。如把文言文改为现代文, 不受原文束缚, 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写等。

既然明确了改写的形式, 那么, 改写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下面, 我们以把诗歌改写为叙事性散文为例并结合《木兰诗》《十五从军征》具体谈谈该怎样改写。

一忠实原作, 不改原意

要改写好一首叙事诗, 首先要认真研读原著, 掌握基本内容, 对原作的主题思想进行认真品味, 深入透彻地理解和感悟。然后, 在这个基础上, 重新进行构思:想想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详写什么, 略写什么;补充什么, 删减什么。最后, 就可以提起笔来, 展开丰富的联想, 任思想的野马在原野上奔驰, 挥洒自如。尽管如此, 但有一个原则: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不做改动, 改写成叙事性散文后, 仍要体现原文的主题思想。《木兰诗》通过叙述少女木兰女扮男装毅然出征, 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屡立战功而功成返乡的故事, 用引人入胜的笔墨, 出色地塑造了木兰这一深明大义、不慕名利的巾帼英雄形象,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改写的时候, 要切记与原作的这一主题思想保持一致。

二发挥想象, 充分展开

在内容方面, 要注意诗歌与叙事性散文的区别。由于诗歌的语言比较精炼, 语句、感情跳跃性很大, 因此在人物刻画、情节构思和环境描写上受到很大限制。而叙事性散文可以运用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 对环境进行具体描写, 使起伏跌宕、引人入胜的情节可以充分展开, 人物的性格可以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凸显出来。如:《十五从军征》的改写, 一位学生在开头和结尾均成功地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渲染, 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凸显了主题思想:通过一个老兵的自述, 暴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开头是这样写的:“一个深秋的早晨, 一棵枝叶凋零的白杨树下, 一片片枯黄的树叶, 伴着一阵疾风, 无可奈何地从树冠的顶端颠簸着、颤抖着, 飘落下来, 落在潮湿寒冷的地面上。”在结尾又是这样巧妙照应的:“夕阳西下, 晚霞像一块巨大的血块在天地间凝结。整个村庄像无人一样的宁静……”所以, 我们在充分运用诗歌原有材料的基础上, 可以大胆发挥合理的想象, 增补必要的描写, 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例如:《木兰诗》的改写, 我们在忠实于原诗的基础上, 可以有所创新, 运用倒序的手法, 制造悬念, 吸引读者, 为下文做铺垫:“古道上空传来阵阵战马的嘶鸣, 尘土飞扬中依稀看见一位身着盔甲、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那位将军正用劲挥舞着马鞭, 骑着马奔驰在崎岖的古道上。”也可运用插叙的手法, 想象战场杀敌的情景, 交代木兰从军的原因, 使文章上下文衔接自然, 情节更完整。同时, 抓住“还乡”这一情节, 充分发挥想象, 把“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恢复女装”等场面做重点渲染和铺陈, 补充合理细节, 使人物描写生动形象, 如用“母亲伸出颤抖的手”“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表现父母见到木兰后无比激动的心情;用“弟弟调皮地说”刻画弟弟虽已长大仍不失顽皮的样子。最后可从动作、神态等方面用“满怀柔情”“细心地梳妆打扮”“轻移莲步”“娇羞”“妩媚”等词着重而又细致地刻画木兰作为女儿身的情态, 使美丽的木兰形象跃然纸上, 再添加木兰舞剑的环节, 巧妙地解开战友的疑惑。

三语言生动, 合乎文体

在语言方面, 一要注意描写的生动形象, 比原作更细腻形象。如《十五从军征》中对于家中破落衰败景象可以这么描写:“家里的院墙已经坍塌, 野兔从家里探出头来, 睁着发红的眼睛疑惑地盯着我的举动。推开摇摇欲坠的屋门, 房梁上几只野鸡惊叫一声, 扇动翅膀, 噗噗地飞窜出去, 掀起滚滚尘埃……”二要注意诗歌和叙事性的散文不同的文体特点。用现代汉语改写古代诗歌, 不是翻译文言文, 不必句句都紧扣原诗, 只求能表达原意就行, 这是初学改写的人大都易犯的错误。为了叙述的方便, 使文章更真实感人, 表现主题思想, 有时候还可以改变人称进行写作。如《十五从军征》中, 可以运用第一人称, 有利于写出“我”的内心感受, 真实感人;也可以运用第三人称, 有利于各种描写的展开, 生动翔实。诗歌中的语言为了符合文体需要, 常常会省略一些句子的内容, 语言顺序比较自由, 还会有互文见义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在改写为叙事散文时, 都要一一改过来, 使语言符合叙事性散文的要求。譬如, 《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等于说“将军壮士百战死, 将军壮士十年归。”改写时可以这样说:“ (阵阵寒风送来惨烈的厮杀声, 皎洁清冷的月光映照在铠甲寒衣上, ) 将士们身经百战, 为祖国英勇献身, 经过十余载艰苦卓绝的奋力拼杀, 他们终于凯旋而归了。”

四详略得当, 凸显主题

前面说到改写时可大胆地发挥想象, 充分展开, 但这并不是说行文时平均用力, 轻重不分。我们知道文章的详略是由主题来确定的。与主题关系密切、能直接体现主题的内容详写, 反之略写。《木兰诗》虽然只有短短的300个字, 但是刻画了木兰勤劳、勇敢、机智、爱国、爱家、不慕权财的栩栩如生的形象。木兰应该是那个时代妇女光辉形象的一个楷模。《木兰诗》的主题不是主要赞美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 诗歌不仅把木兰当作一个英雄, 更体现了她的女儿本色。因此, 诗中对木兰出生入死、十年征战的艰苦生活仅仅只用了30个字进行高度的概括, 而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思想斗争、积极的准备过程和奔赴战场的途中以及荣归故里的情景, 却用铺陈的手法大肆渲染。鉴于此, 我们应在改写的过程中, 在材料的取舍上与原诗一一对应, 谨慎地遵循原文旨意。

以上是对诗歌改写的一点小策略, 学生们听了, 尽管对要求及注意事项已非常明了, 但也许还是难以下笔, 不知所措。课外可指导学生参考相关电影、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此外, 教师最好能介绍1~2篇改写的作品, 作为范文赏析, 让学生将改写的作品与原作对照, 从感性上体会改写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 目的是在与大家的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 形成共识:学生若能真正掌握、领会了诗歌改写的要领, 驾驭自如, 他们将在诗歌艺术的殿堂里更惬意地徜徉, 从而领悟诗的国度中这种独特艺术的魅力, 创造出“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样令人惊喜不已的局面。如此, 学生们一篇篇上乘之作将如五彩缤纷、绚丽灿烂的春花, 带着醉人的馨香, 迎面扑来, 读之沁人心脾, 赞不绝口。

摘要:诗歌改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写作训练方式, 学生应该对它的特点、形式、要求、注意事项等充分地掌握、领会, 进而在教师的指导训练中驾驭自如, 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及对古代诗歌艺术魅力的感悟力。

关键词:诗歌改写,形式要求,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教研成果的意义下一篇:小饭店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