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一张名片散文

2024-06-13

乡愁是一张名片散文(精选5篇)

篇1:乡愁是一张名片散文

乡愁是一张名片散文

真正离开故乡,是从去省城的大学念书开始的,每年只有寒暑假我才能回到故乡。身居都市,浓浓的乡愁时刻萦绕在我的心间,乡愁是一张名片,写满乡音乡情。

“吾心安处即故乡”。远离故乡,只有在新闻里、网络世界里看到一点关于故乡的信息,听到一两句熟悉的声音,或者在路边的小摊吃一碗故乡的风味小吃,才能让我的乡愁有所缓解。远离故乡,故乡就成了一个空间符号,一个地域概念,在我们稀薄的乡音里被渐渐地淡忘抛弃,我们变得面目全非,而故乡一直保持最初的泥墙、青苔、灰瓦、木屋、旧巷、老井,我们在记忆里保留着故乡最初的美。

一首《乡愁》道出了所有游人的忧郁、孤寂、无奈,余光中细腻地描绘出了无数游子漂泊异乡的凄苦和心声,但余光中又带有那么点幽默,把愁绪一一化解,沿着思念的方向回到故乡。余光中先生前半生在颠沛流离中辗转四方,后来定居静谧的`小岛台湾。生活安定了,但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隔绝了他回乡的路。面对着波涛大海,一首《乡愁》让他蜚声海内外,他说这是故乡给予的灵感和馈赠。

我们身上的所有胎记都来自故乡,我们的乡音、味蕾、嗅觉都深深地打上了故乡的印记,这是我们一辈子的名片。古诗中写到“乡音未改鬓毛衰”,每次回到故乡,我都用有些拗口生疏的方言,给路上遇到的每一个熟悉的长者发烟,用曾经熟悉的方言向婶婶、大娘们满脸笑意地问好,以示我没有忘本。

前几天在公交车上,不经意间听到前排座位上的两个中年女人用熟稔的乡音对话。刹那间,我的心撒进了阳光,主动和她们交流起来。虽然我们远离了故乡,但我们把乡音的行囊背到了远方。方言,跟着我们辗转南北,一路相随。在异乡,我很少说方言,也没有人能听懂我的方言。寂寞的时候,我会拨通故乡亲人们的电话,这乡音就是一根电话线,连通了我和故乡之间的心电感应。

黄永玉说: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故乡是一个人灵魂的轴和坐标,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那个原点延伸、转动,这个原点就像一眼甘泉,这是我们生命里程和命脉走向的力量所在。每逢佳节,我们手中紧握着一张窄窄的车、船票,掌心里的纹路就是回家的路,它把最遥远的距离变成永远的牵挂。

篇2:乡愁是一张名片散文

远离故乡,只有在新闻里、网络世界里看到一点关于故乡的信息,听到一两句熟悉的声音,或者在路边的小摊吃一碗故乡的风味小吃,才能让我的乡愁有所缓解。

远离故乡,故乡就成了一个空间符号,一个地域概念,在我们稀薄的乡音里被渐渐地淡忘抛弃,我们变得面目全非,而故乡一直保持最初的泥墙、青苔、灰瓦、木屋、旧巷、老井,我们在记忆里保留着故乡最初的美。

一首《乡愁》道出了所有游人的忧郁、孤寂、无奈,余光中细腻地描绘出了无数游子漂泊异乡的凄苦和心声,但余光中又带有那么点幽默,把愁绪一一化解,沿着思念的方向回到故乡。

余光中先生前半生在颠沛流离中辗转四方,后来定居静谧的小岛台湾。

生活安定了,但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隔绝了他回乡的路。

面对着波涛大海,一首《乡愁》让他蜚声海内外,他说这是故乡给予的灵感和馈赠。

我们身上的所有胎记都来自故乡,我们的乡音、味蕾、嗅觉都深深地打上了故乡的印记,这是我们一辈子的名片。

古诗中写到“乡音未改鬓毛衰”,每次回到故乡,我都用有些拗口生疏的方言,给路上遇到的每一个熟悉的长者发烟,用曾经熟悉的方言向婶婶、大娘们满脸笑意地问好,以示我没有忘本。

前几天在公交车上,不经意间听到前排座位上的两个中年女人用熟稔的乡音对话。

刹那间,我的心撒进了阳光,主动和她们交流起来。

虽然我们远离了故乡,但我们把乡音的行囊背到了远方。

方言,跟着我们辗转南北,一路相随。

在异乡,我很少说方言,也没有人能听懂我的方言。

寂寞的时候,我会拨通故乡亲人们的电话,这乡音就是一根电话线,连通了我和故乡之间的心电感应。

黄永玉说: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

故乡是一个人灵魂的轴和坐标,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那个原点延伸、转动,这个原点就像一眼甘泉,这是我们生命里程和命脉走向的力量所在。

每逢佳节,我们手中紧握着一张窄窄的车、船票,掌心里的纹路就是回家的路,它把最遥远的距离变成永远的牵挂。

珍重,生命中的青春

仿佛一切都如此地美好,仿佛一切都如此地新鲜,在寻寻觅觅岁月的跋涉中,在忙忙碌碌生命的追求中。

猛一回头,不知道多少个春夏秋冬早已从身边悄悄溜走,好远好远;刚一转身,发觉前方漆黑一片,令人捉摸不定之际,在美妙的星空下,摄下每段成长的喜悦。

闲暇之余,喜欢仔细琢磨一番那些珍藏许久的儿时的相片,天真无邪的笑容令人感动——可惜,那段时光已经被无情地锁进尘封的记忆抽屉里,剩下的似乎仅有依稀可见的留恋情思。

童年洋溢着无忧无虑的快乐,一种无知的莫名的快乐;少年被天真幼稚、轻狂莽撞占据了的心灵,却始终未被告知什么是“责任”。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当人生的标码游到青春的碧水中央,不知荡漾着的生命又将是何种定义?

翻开厚重的哲学,刻录着这样一行醒目的字眼:青春是人生四季中最富激情与活力的季节。

青春的魅力永恒如同钻石般光彩夺目,散发出迷人的色彩,多少少年在等待青春的花季中错过,又有多少正在沐浴着夕阳余辉的人儿黯然落泪,懊悔在空白惨淡的回忆里无奈挥手告别青春,如果说,人生如同一场梦,我想青春会是这梦中的另一个梦吧!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流连忘返于这奇迹般的传说中,而梦醒之后又能真正得到些什么呢?青春列车的苛刻之处在于没有也不可能有回程车票,当你不小心打一个盹错过最美的景象之后,终点站已经到达。

这看起来似乎很残酷很无情,然而对所有人来讲却是公平的。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成长的故事很精彩,很动情,冥冥之中转变为成熟的催化剂,瞧,这个季节的人会开始留心体会世间的喜怒哀乐,会开始懂得思索父母额头上的条条皱纹,会开始关注可怜的失学儿童,会开始着手缔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世界——这或许便是所谓的“责任”吧!

当成长的烦恼如潮水一样汹涌而来,无知的幻影在被泉水冲淡虚假的色彩之后,闪电在风雨中穿梭,背上又多了一个包袱,名字叫做“责任”,从此以后,迈出的每一步都将会更加地艰辛,责任在人生道路的关卡等候匆匆的行人,直到有一天你清楚地感觉到生活中有了“责任”的概念的时候,很庆幸,你又向成熟前进了一大步。

大千世界,不论是保家卫国还是“柴、米、油、盐”,责任无处不在,青春的责任无异于洁白的哈达,圣洁而高贵,细心品位,必将受益终生。

个人、家庭和社会构造了一个坚硬的责任晶体分子,源源不断地赋予人们成长的原动力。

约束自己、追求成熟是一种责任,努力工作、养家糊口是一种责任,齐心协力、报效祖国也是一种责任。

我们并不否认承受责任的巨大压力,但是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责任理解成是一种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一份心灵交融的感动,不然世间万物的`灵气将从何而来?既然选择青春,就不能放弃责任;既然拥有青春与责任,就没有理由拒绝留下美好的瞬间。

我们不禁会问:应该如何度过今生才“不枉此行”?携着“责任”一起上路,没有一个人愿意一生碌碌无为,也没有谁甘心永远苟活于无趣的尘世间,可是为何一阵心灵震撼之后又重拾起动摇的念头,或许我们想的太多太多,而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又少得可怜吧!人就是这样,拥有的东西不懂得好好去珍惜,等到失去之后才后悔莫及,值得吗?

青春飞逝而过,与其眼睁睁看它远区,倒不如尽心尽力营造舒适安逸的生活,让生命留下的不再是遗憾的谴责声。

珍重,这如歌的岁月;珍重,生命中的青春!

像柳树一样俯首

柳树是大地上的君子。

无论生长的地方是残雪未融,还是花团锦簇,也无论是繁华的长街,还是寂寞的戈壁,柳树都轻盈优雅地俯下身去,行躬身大礼。

初春时碧玉新妆,秋深处繁叶落尽,柳树依然一派谦和恭顺的风度,款款柔枝,每一枝都彬彬有礼。

所以,即使是荒凉寂寥的旷野,因为一株柳树,也会生出些许温润诗意。

除了柳树,杨树、槐树和梧桐们也是城市里常见的树种,但它们的样子都有些张扬傲气,要仰起头看,就少了些亲近。

而那株生长在《诗经》中的柳树,今天依然枝青叶碧撩人心怀,就是因了它那与众不同的姿和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无论风雨寒暑,柳树的“姿”都是温柔含情的。

在古诗词里依依拂袖,在旧水墨里如含烟似云,那枝条间的优美倾倒了众生;柳树的“态”更是沉静仁爱的,像须发飘飘慈眉善目的老者,无论是离客,是归人,是爱侣,还是一位在树荫下歇脚的农人,它都传递着温和清凉的善意,给予了宽厚的抚慰和遮蔽。

喜欢那些人,那些柳树一样温柔的人,用温和的枝叶轻轻抚摸这浮躁的世界——松下幸之助是日本有名的企业家,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结束时松下的菜只吃了一半,他让人去请主厨。

人们有些尴尬和紧张,以为松下会挑剔指责什么,却见他温和地对主厨说:“菜很好吃,但我已80岁了,胃口大不如前,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你看到吃了一半的菜送回厨房,心里会误解难过。

”还有一位老人,是剧作家夏衍。

他临终前突感不适,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她开门欲出时,夏老艰难地纠正她说:“不是叫,是请。

”这是夏老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用尽了所有的气力。

篇3:善良是一张名片

书城的门旁坐着一个老奶奶,如若不是那双清明透彻的眸子,我都不敢相信她竟是做生意的,略显黝黑的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沟壑,虽是坐着却也不难看出她佝偻着的单薄身形,看着她和要买东西的人交流,张口已见不到牙齿的痕迹,只剩下光光的牙床,岁月拓下的印记残忍而又毫不留情地清晰着。在这萧瑟的季节里,见她身单影只,默不作声地坐在那里,心中不免生出几分不忍。

高跟鞋清脆地敲打着地面,声响渐近,顺着这声音,一个女子走进了我的视线,她那抹浅蓝色的衣角在风过处划过冰冷而又华丽的纹路,微微卷起的金发在胸前轻灵地浮动。我用眼神打量着她,打量着她精致的妆容,略显低调的张扬,我以为她会漠然地走过,却不想她低下头挑起了老奶奶卖的东西。都是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勺子,筷子,指甲刀,她却一件一件细细地挑好,之后,拿出了一张面值较大的钞票,开口对老奶奶说:“老阿姨,钱就不用找了,你去买些日用品,贴补贴补家用吧。”她存心帮助的意味如此明显,我突然觉得即使是妆容也掩盖不了那笑容下的纯粹,我想那就是善良。

可正当那女子要离开的时候,老奶奶唇间吞吞吐吐地挤出了几个字,“你,等等,等等,钱给你。”一阵电话铃声突兀地响在空中,那女子接起电话,一边对老奶奶说了些让她收下之类的话,老奶奶却努力地摇着头,站在我的角度,刚好看得到她眼里坚持的光芒,比寒冬夜晚壁炉的火还要耀眼,她又好似很着急,粗糙的布满褶皱的手在钱盒子里颤抖着搜寻她想要的纸币。那女子看了老人许久,然后又把电话放到耳旁,说:“你们先过去,这边还要等一会儿,嗯,对,有些事。”然后她挂下电话,耐心地站在原地等待,等着老人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把找的钱给她。我清楚地看到,老人脸上释怀的笑容就好像是一汪春水,能够化开冷冷的寒意,我好像慢慢懂得了许多,许多。

或许在这个冷暖自知的年代,涉世未深的我并不能参透每一种善良,可是我现在明白了,善良并非是自以为的给予,而是“如若你要,那么我有”的美好。那是一种成全和理解,就像是一张名片,只有被需要的时候才会被好好珍藏,如若给错了地方,那便成了对方的累赘和负担。

‖江苏省徐州市西苑中学‖指导教师:李春梅

如果看到如文中这位老人一样的可怜人,相信很多路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可是伸手的同时,有没有想过,那种随意的施舍算不算真正的善良。这篇文章的描绘没有华丽繁缛,只是用细致入微的笔法,将老人与女子的外貌、对话、行为一一展现,像一幅纤毫毕现的画展开在眼前,那穷困中隐含的自尊和善意里庄重的礼让都通过文字传达到读者眼前,两个一样高贵的灵魂,都熠熠闪光。

自尊不应像刺猬一样随时警惕着“嗟来之食”,不卑不亢、问心无愧最安然。行善也分好多种,最好的善良不是一味地施舍,而是在帮扶的同时予以心灵的尊重。

【适用文题】为真善美喝彩;善良的双解;启示心灵的画面……(小风)

篇4:文明是一个人的名片散文

骑行在车来人往的路上,眼看着一位骑乘电动自行车的中年女人,被停在便道上的一位猛开车门的司机撞飞,被撞的中年女人趴在路上因为疼痛哭起来。行人有的打120,有的赶到妇女身边问情况。司机骂骂咧咧,被几个老年人围着怒斥才声音低下去。自行车道本就狭窄,司机把车停过来占了自行车道,却毫不顾忌安全,不看后面有没有人就开车门,不但给自己造成了麻烦,也给别人带来了伤害。

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彰显文明,文明决定一个社会的幸福指数。生活中,类似司机随意开车们这种行为多多,这些人的潜意识里没有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的行为规范,甚至就算有公益性的提醒,人们也依然故我,不以为意。这座城市的街头,不知道何时在人行横道上安了语音提示:“红灯亮,请不要闯红灯,红灯亮,请注意安全。”警示提醒中,部分人或骑车或步行,在车流中穿行而过。刹车声和着汽车的喇叭声,还有司机把头伸出窗外的咒骂声,一时间路口声音嘈杂,人人惊慌,个个感觉不愉快。通过的行人或许会埋怨司机摁喇叭、骂人,司机或许会埋怨行人闯红灯不文明。换个场景来说这事儿,如果这个骂人的司机就是人行道上哪个猛开车门的人呢?假如闯红灯的行人就是那个被车门撞飞的人呢?文明的指数取决于社会的大多数,而不是个体,幸福的指数也取决于社会文明程度绝对化的提高。不然,就只能开着车在路口与闯红灯的`人“躲猫猫”;走在人行道上,也得时刻防备着别让停着的汽车猛开车门给撞倒。

文明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不然就算富起来也只能叫“土豪”,而不会被叫企业家。这就像某些个企业家在报纸、电视上的形象落到现实生活中,都会被人不屑甚至贬低一样。富而不贵,肯定是缺乏文明这一课造成的。就算花再多的钱买媒体鼓吹形象,也抵不消企业排放污水,污染空气自我抹黑的现实。没有经济和文明的同步发展就只能结出愚昧的苦果。比如,雾霾、地沟油……当人人都“小我”而选择疏离公共文明的活着,把文明行为当成“傻”,那么食有毒、吸有霾、喝“化学周期表”就一定是生活的常态。社会系统性的文明缺乏,人人道德患了软骨症,始终利我的活着,这个社会就会“戾气”越来越浓,最终变成人人无意识的互害。当所有的人不会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所有的人只会抱怨社会不好,那么没有个体何以成众?何以组成社会?没有个体行为的“无拘无束”,何以构成社会整体道德的滑坡?社会如果没有了反思的能力,个人如果失去了自我反省的能力,文明就撂了荒。人人衣冠楚楚的活着,心却感受不到丝毫的高贵。

梁启超说:“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私德修身,公德惠群,私德就算修成了圣人,也只能一室一家好,如果缺少了公德,那么一家的好也只不过在百十平米内安然,走出去一样乱了心,脏了身。文明兼具了私德和公德,缺少任何一项,社会文明就只能在低水平徘徊。想想梁启超先生所见所识,1前已如此,时到今日社会公德还是如此缺乏,不得不承认文明发展的艰难。

前些时候,北京召开国际大会,周边省市的小企业停产、汽车限行,何因?政府预算,京津冀比着赛的增加环境治理投资。钱有了,环境没了,回头用钱买环境,专家一句话让人颇感失望,据说治理好环境需要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有时候钱再多也无济于事。这就是文明与经济脱节的恶果,这就是社会盲目追求财富而忽视文明培育的巨大代价,这个代价不单上一代人要承受,这一代的人也要承受,而且被我们爱护如珍宝的孩子也得承受。

篇5:中秋是一缕乡愁散文欣赏

又是一年中秋,岁月就像齿轮,再一次滑到了这个月圆的夜晚。

独自坐在一个城市的角落,没有思绪,只有淡淡如月光一样的记忆。看来,这个中秋也得独守浩渺的一轮圆月了。

白天,看着满街摆放着的月饼,虽然没有吃月饼的习惯,可还是从这些各式各样的月饼世界中,看到了时光的曼妙。

这是一个特殊时刻,就像生命中绚丽的云彩。你想不想起,都会如约而至。在一种孤独的环境里,这种思绪更能激发起更多的记忆。

有时就像生活,人越走越远,可那种回忆的愁思却越来越近,有时近得就像眼前的月色,又像自己出气呼气的声音。

于是,就会记起李白的诗句“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为这个节日来临,夜晚总不能寐。看着如纱般的窗棂,就像思绪慢慢淡化一切一样,轻轻在眼前不停的飞逝。

似乎随便你走到哪里,这个季节来临,总会和故乡联系起来。因为这种联系,是一种来自于心灵的不自觉的感动,也是一种心间的向往。

想起一个个中秋,想起中秋带给人生的感动,就像故乡沉甸甸的谷穗,也像山里山外蠕动的家乡人的背影。回忆总是那么悠长,想象总是那么沁人心扉。

想起中秋,就像人生路上偶遇的十字路口。一个年头一个年头的抉择,也一个机遇又一个机遇的错过。如今,面对着繁华的街市,似乎就像第一次走出家乡一样的感觉。那一天,也是十年前的一个中秋。

靠着从故乡的泥泞的小路上走出来,月圆依旧,只是多了不少豪情,也掺杂了更多的青春元素。走在故乡的`小路上,心中没有香甜的月饼,只有一个梦想,如月亮一样的圆而亮。

可是,奋斗多年下来,似乎如月圆一样的梦还有很远很远。只是岁月留着的沧桑,却多了一些奋斗的模样,虽然没有走出故乡那时一样的抖擞,可经过了生活的太多,却多了更多的成熟。月亮虽然没有变,可有一种感觉“生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或许是一种眼光,也或许是生活体验。因为“十年生死”,谁也决定不了自己未来的明天一定美好。只有不断的奋斗,只有不断的努力着。不管是为了理想,还是为了生活。每个中秋来临,生活也向前迈了一步,这一步不知道有多远?也不知道能够迈向何方?

只是想起中秋,就会有回忆,想起中秋,就会有一种孤独的向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们不管身处何处?也不管如今落地何方?中秋来临,就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相聚,不管故乡有多远?也不管亲人能否聚一聚?我们都可以看着外面圆圆的月亮,一次次给他们祝福。

或许,每个中秋节日,有每一个节日的寓意。因为时代不同,形式也会多种多样。可来自于内心的那一片向往。对于故乡的哪一种期待,任何时代,任何形式都无可替代。

离着故乡越远,乡愁就会越浓,岁月过得越快,乡愁就会更加体现悲欢离合。

上一篇:白内障手术护理常规下一篇:党员读书朗诵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