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政府服务理念 打造网络问政平台

2024-06-17

创新政府服务理念 打造网络问政平台(精选4篇)

篇1:创新政府服务理念 打造网络问政平台

创新政府服务理念 全力打造网络问政平台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快速普及,网络问政风生水起,网络监督风起云涌,网络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做宣传和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广大中国公民可以通过网络问政平台渠道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网络问政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成为网民的关注新焦点。

关键词:网络问政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一、网络问政的作用和意义

当前我国面临“矛盾凸显期”对执政理念提出新的挑战,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信息化等加速推进加剧了各阶层、各集团、各群体的利益冲突,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时期的社情民意。网络问政立足于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着眼改进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畅通上下渠道、促进上下沟通,构建上至国计国策下至民生民情、社会舆情、群众情绪宣泄的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安定。一是有利于优化民主政治环境。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媒介,丰富了民主政治内涵,拓展了问政议政途径,推动着政府由政治统治型、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社会管理型转变,1

人民当家作主原则得以彰显,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得以弘扬,在当代中国显现出不同以往的政治气象和民主潮流。二是有利于开创引领民主风气。网络是一片民意的汪洋,是一场草根的盛宴,“人人都有麦克风”,民主氛围浓厚、民主意愿浓烈,网络问政议政的高涨热情经由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交互影响,使得网络民主走向现实政治生活,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突破了局限、活跃了气氛,全社会民本观念深入人心、民主意识觉醒壮大,网络民意表达成为中国民主建设的新通道,拉近政府与民众距离。三是有利于强化反腐监督力度。依托互联网的大平台,网络监督风起云涌,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会选择网络曝光。十八大召开以来,通过网络曝光惩治的腐败案件,涉及的高层官员史无前例,网络监督正能量彰显无遗,依托网络平台全民反腐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四是有利于加速现代化进程。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网络问政的普及和常态化,将党政机关推向了科技运用的前沿和历史发展的潮头,以熟练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媒介创造新型政治形态的探索实践逐步在全社会起到导向和示范作用,群众参与分享政治权力推动政治现代化,符合发展趋势,迎合时代潮流,极大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发展。

二、我国网络问政的发展现状

自二十世纪进入互联网时代至今,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惊人,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媒体,已成广大民众传播信息和表达诉求的途径。2010年1月25日,“网络问政”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 2

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成为汇集舆情、畅通民意、积聚民智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新时期形式下的群众路线。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认同。从中央到各省部官员都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与网民沟通,网络问政已被广大官员认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网络问政形式:如公布省长手机号码、省长信箱、公推公选“一把手”、网络直播选拔干部、给网民拜年、开展民意调查等等形式多样的网络宣传平台。如今,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二是广大民众参与热情高。广大网民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参政议政,正在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表现形式。两会前夕,新华网以及搜狐网、腾讯网等各大网站相继推出的“总理请听我说”、“我有问题问总理”、“为省部委建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征集”等互动平台,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网民积极参与。由“网络问政”凸显的倾听网络民意、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行动体现了执政者真正把民心民意当作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重要参考。三是网络问政成效显著。目前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地方领导,都利用网络平台了解民意、汇聚民智、解决民忧、改进作风等。互联网不仅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同时也开始逐渐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四是敢说话说真话。在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平台,广大网民能够说出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诤言建议,能够原汁原味的展现在各级政府官员面前,能够快速了解网络原生态信息。五是促互动顺民意。网络问政平台有效的保障了中国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各级政府获取真实、高效的社情民意,调动广大网民积极参与良性互动。六是治腐败 3

改作风。十八大以来,网络反腐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大量腐败案件通过网络实名举报后,均被追查到底并最终有效的惩治了贪官污吏,这一反腐渠道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对于改进干部作风、提升工作能力和转变工作态度具有强大的社会监督力。七是聚民智解民忧。网络问政平台可以集中收集民众反应的问题,通过专人协调,可以及时核实、依法处理、妥善解决,同时,广大网民的大多数建设性意见建议都被政府有效采纳。

三、我市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1、我市网络问政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国各地门户网站建设地快速发展,我市网络问政渠道不断畅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网络问政,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美丽永州。网络问政其中搭建平台是手段,问政才是目的。目前我市问政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不仅在于手段,更在于体制建设。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我市网络问政就会偏离方向。比如,重管理,轻服务,这是我们的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为调整好认识上的偏差,必须把网络问政建设与我市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相结合,树立正确的问政信息化建设 方向。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规范行政行为,加快我市政府的职能转变,将电子问政作为发展的主线,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快美丽永州的网络问政建设。

(二)是政府、市直部门的门户网站互动平台不断健全,取得较成绩。我市政府网站从前只是把重点放在信息公开方面。通过不断地改版,和参考其它先进网站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设情况,整合出市长信箱、论坛、在线访谈、监督投诉、在线咨询、县区 4

信箱在一起的网民互动功能,该互动平台反映快捷,回答及时,真正起到了为民办事的作用。各市直部门网站也各有特色,纷纷开通局长信箱,在互动方面最起作用的网站当数永州信访网,自建立起来,到2014年止共受理信函10500余件。

(二)是立足基层让官与民直接对话,加强沟通。作为地方性网络问政平台,具有大型问政平台不具有的两大特点:一是网民对于当地情况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也就很容易就某个问题达成共识,引起共鸣。对于出现的问题也容易给出可行的建议。我市的市长信箱就听到了不少群众的意见,为网民办了不少好事。二是信息来自基层,较为真实,可靠。在同一地域当地网民看来立场大致相同,对事实熟悉,交流也就有效,不会产生过大的意见差异。同样一件事,出现在大型论坛上反映就不一样,由于利益立场背景各异,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所以问政平台中的各种言论,我市政府从基层方面做好了及时清除的回应,做好了释疑解惑的工作,将问题解决在基层,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四)是加强了管理,每个互动栏目都设有专人管理。我市政府网及时加强了与各部门的联系,做到了部门联动,及时将问题移交相关部门,及时答复,使网上问政平台成为了为民网上办事的大厅。我市虽然加大建设力度,但较广东等的网络问政网站一年处理上万件来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进一步努力。

2、网络问政平台构建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市网络问政的虽然发展较快,生机活力强,亟需加强管理和引导。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制度。网络问政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政治运行的网络化表现,各环节、各流程须与 5

现实对应,建立健全法律支撑和行政规定,完善运行体制相关规章制度和配套制度,系统的汇集分析、传递、落实、反馈网络民意,增强互动沟通、绩效考核、交办答复等制度的落实,有效避免网络问政动力取决于领导、操作随意性大、效果没有保障、人治意味浓重。二是进一步不断提升管理技术水平。切实增强网络问政平台运营过程中的网络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行为管理以及制度管理等,规范定位管理主体、管理内容和管理效果,严厉打击“网络水军”操纵民意产业链的非法行为,科学管理网络群体激化倾向等新问题新情况,力促网络问政平台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进一步切实加强制度落实力度。当前网络问政也仅停留在睁眼去看、张耳去听的初级阶段,距离伸手去管、开口去问还相差甚远,能够有效地将合理民情民意纳入执政决策、转为执政资源的更是少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民的积极性,要切实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落实,增强网络问政的考核力度。四是进一步加强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网络问政的功能发挥,增强我市网络问政平台的影响力,切实解决网络问政的难题,我们亟需学习其他市州的成功做法,进一步建好永州网络问政网,充分发挥网络办事大厅的作用。(湖南省永州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肖红东)6

篇2:创新政府服务理念 打造网络问政平台

从开办网上的“民声快递”栏目,到省内首推网络发言人制度,再到开通网络问政平台,镇海区网络问政的三次突破,成功推动了网络时代社会管理的创新。

在镇海网络问政平台上,网民不但可以全天候、无障碍地反映各种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第一时间获得权威部门的解答,还能与区领导“面对面”对话。

镇海网络问政平台规定:3 小时内受理网民帖子、3 个工作日内在线答复办理情况,平台假日、晚上照样有人值班有人回应,保持全天候在线运行。

这是一个不下班的网上政府,网民誉之为民意减压阀、民情警报器。

样本概述

政府、公民沟通的优质渠道

在网络时代,网络事件一触即发,“躲猫猫”、“俯卧撑”、“六连号”等拷问政府的执政能力,民意不可违成了一项共识。在有的地方政府面对汹汹民意仍遮遮掩掩时,镇海网络问政平台架起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沟通之桥、合作之

桥。

2008 年初春,镇海网络问政平台进入融冰时节,关于推进互联网建设与管理的一项调研活动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层悄然展开,最终升华为一项创新型重大行政决策。“办好互动论坛,听取网络民意,把矛盾化解在本地状态、萌芽状态。”时任领导人的态度开明又坚定。

沉寂的第四媒体在雄镇大地热起来了。网友发帖反映困难、政府在线受理投诉、记者实地调查跟踪„„新设立的“民声快递”板块,初步体现为民办事的功能。此后,区委书记马卫光经常上网浏览信息,多次以镇海新闻网忠实网友的身份与网民交流,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如今,镇海网络问政平台按完整全站规模建设,由 5 个主要板块组成,包括“民声快递”为民办事板块、“雄镇论坛”网民议政板块、“在线交流”对话互动板块、“网上发言”主动发言板块和“记者追踪”热点专访板块。

城管、公安、环保、质监等 57 个部门进驻网络问政平台,网络发言人相继亮相,并由纪委实行“亮红灯”制度——长期离线、未及时回复、用语不规范、办事不力等,都将被亮起红灯。评定结果纳入效能目标考核,排名靠后及造

成网络影响的责任人将被追责。

网友代表在镇海已成为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之后的第四方代表,不少评议会、恳谈会、听证会都少不了网友代表的身影。版主“四海归客”称,现在不是“事后知情”,而是“事先参与决策”了。

据最新数据显示,镇海网络问政平台自 2008 年试运行以来,共受理网民反映的民生热点问题 3000 多件。

当事人自述

网络舆情宜疏不宜堵

当事人名片:干剑松,镇海新闻网总编,镇海网络问政网总编。从 2008 年“民生快递”板块初试啼音,到“雄镇论坛”应时开办,再到如今 5 个板块的完备结构,他经历了镇海网络问政平台的草创、试运行和运行过程。

网络兴起之时,也是民意表达的爆发期。2008 年前后,国内不少地区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一些官员视网民声音为另类意见,视网络民意为洪水猛兽。受大气候影响,当时镇海新闻网的“民情直通车”也举步维艰。

当时在网上发帖投诉的市民有很多,但并不能及时反映至政府职能部门,问题也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矛盾越积

越大。网友“金戈铁马”发帖《民情直通车,想说爱你不容易》,直指政府部门“一个忙字就可以搪塞那么多群众反映的问题了吗?”

这个帖子的反响很大,很多网民纷纷跟帖,对我们的触动很大。我们也为难:“民情直通车”是当时镇海新闻网的一个试验型互动栏目,由于缺乏官方的支撑,没有真正起到通达民意的效果。好在后来区里出台政策,在“民情直通车”基础上办起了“民生快递”,再加上“雄镇论坛”板块,网络问政平台的雏形也形成了。

网络是民意的体温表,民众对政府工作及其公务员行为满意不满意,可直观地在网上反映出来。满意的,引来网民好评;不满意的,招致网民口水,甚至“骂娘”。当机关部门被点名、被曝光,遭遇尴尬场面,如何面对?删帖、封贴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引发更大矛盾。

镇海区的做法一年比一年坦荡:直面矛盾、顺乎民心。在网络问政平台建设的初期,主要依靠行政措施尤其是效能杠杆,强制推动各部门“上网”,因此,网络发言人的职能还停留在被动发言、被动回应上。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部门到网上主动发言,凡是涉及到与民生相关的政务事项,先到网上晒一晒,倾听网民意见,推进政务公开。

百姓感受

网络问政,一个字:“快!”

许财章,网名“方天”,海昌公司安全员。今年 5 月,他发帖反映:明州大桥通车后,车道与公司相距太近,员工们上下班险象环生。他与镇海网络问政平台打了第一次交道。

帖中说,海昌公司紧邻明州大桥,门口不到 2 米处就是大桥匝道。大桥今年 5 月通车后车流量剧增,厂里一百多个职工每天上下班提心吊胆。他呼吁有关部门到现场查看,建议安装减速带。

此贴得到不少网友的响应——有的建议在道路中间设置隔离带,有的建议公司大门改朝向,有的建议搬迁企业。

“方天”没想到,镇海网络问政平台的工作人员第二天就到现场核实情况。此后,交警、规划、街道等部门也来到现场实地勘察。

让“方天”至今仍觉得意外的是,区委书记马卫光看到这个帖子后十分重视,亲自下载网帖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做好工作,切实保证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交警部门最后拟定方案:在公司门口安装减速带,既不影响道路安全,也能使

员工车辆进出大门时减速,从而保证行车安全。双方进行了沟通,最后决定由海昌公司出资,在厂门口安装一条减速带。

庄市街道网络发言人表示,出于对海昌公司人员安全及公司发展的长远考虑,街道已把该公司列入拆迁计划,在征得业主同意后,即可实施。

“减速带在 6 月上旬已经安装完毕了,员工们也确实感受到了车辆慢行给他们带来的安全感。”“方天”昨天对记者说,马书记的批示是他的意外收获,他没想到相关部门的动作这么快。

从一件件办复的案例中,记者能看出网络问政平台在上传下达和促动政府部门提高效率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去年 7 月 14 日下午 4 点 16 分,网友“香港人”发帖,曝光了一辆警车停在写有“禁止停车”的路面上。40 分钟后,“镇海公安”发帖回应:该车辆非镇海公安分局所有,已将该情况通报给车辆所属的公安部门。次日 9 点 52 分,“镇海交警”发帖,通报了处罚结果。当天 11 点 57 分,“宁波港公安”发表公开道歉信。

今年 6 月 24 日,网友“阿隆”发帖,说镇海交警服务大厅窗口功能区域分不清,无人指引,建议引进银行叫号系

统。当天,镇海交警即作出正面回应。7 月 1 日,交警服务大厅正式启动叫号系统。

点评

虚拟社会管理创新重在关注现实指向

网络不仅是信息载体、交往工具,也是意见空间、社会治理平台。截至 2010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4.57亿。截至 2010 年 7 月底,我市网民规模达到 487 万。一方面,网民在虚拟空间充分体现出个体权利和参与社会治理的力量,另一方面,网络有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网民可从线上到线下抱团成势,引发舆论力和行动力的双重聚合。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发挥网民理性、建设性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管理走向开放、民主、和谐。反之,将扩大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甚至导致社会危机。

因此,虚拟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崭新、重大、紧迫的课题。虽然虚拟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但网民的意见和行为有着直接而强烈的现实指向。镇海区实行网络问政的实践,令人欣喜地看到,政府如果善于通过网络来听取民意、吸取民智、改善民生,就会赢得网民的理解、信任、支持,就会加强政务公开、改进实际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镇海区的网络问政平台为什么搭建得越来越大、与网民的沟通越来越畅?

第一,开诚布公,疏而不堵。镇海区不是视网民为另类分子、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不是持管控思维和压制手段而锁帖、删帖,甚至超出法律范围盯人、整人,而是直面矛盾、尊重民权,引导舆论、回应民意,解决问题,顺乎民心。政府和网民由此建立了互信机制,网民也将更加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

第二,政务公开,主动发言。镇海区从当初依靠行政措施尤其是效能杠杆推动各部门“上网”,到如今形成“民声快递”、“雄镇论坛”、“在线交流”、“网上发言”和“记者追踪”等 5 大板块,主动提高了政务信息的透明度、公共治理的参与度、社会监督的能见度。网络问政形成了常态机制,政府公信力由此上升。

第三,提前问计,加快落实。网络问政不是作秀。镇海区从主要领导到政府各部门,更重视建立落实机制,解决现实问题。一方面,政府在决策初始就提前问计,通过评议会、恳谈会、听证会等渠道面对面了解群众呼声,另一方面,重视对网民合理的意见、建议的办理和督查。这一首一尾两个环节,体现了亲民务实的执政智慧和科学高效的执政能力。

篇3: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传播效果探析

一、研究对象

(一) “网络问政”的概念

本文认为, 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特定互动关系的政治沟通过程。这个定义体现了网络问政的三个特点:一是政府与网民是两个不可或缺的互动元素。与一般网络交流最大的区别是, 网络问政不仅仅是“民问官”或“民答官”, 还要有“官答民”或“官问民”;二是沟通媒介为网络平台。BBS、博客、微博、即时聊天工具、手机短信等都是网络平台运用的主要手段;三是网络问政的实质是政治沟通。政治沟通是指不同政治主体之间进行信息传播活动的互动过程, 是一个多层次、多向度、开放性、全方位的复杂网状结构。网络问政创新了政治沟通的方式、扩大了政治沟通的范围[3]。

(二) “网络问政”的模式

网络问政具有不同的表现模式。邓兆安、张涛 (2010) 将国内网络问政分为三大模式[4]。模式一:政府网站开设相关功能平台, 如市长邮箱或热线;模式二:媒体开办的一系列具有网络问政性质的栏目, 起连接公众和政府部门的中介作用;模式三:部分党政领导人借助论坛、博客或在线访谈等与网民沟通交流, 也被称为“官员触网”, 网络问政比较随意, 主要取决于当地领导自身的网络认识程度和开明程度, 因而缺乏系统性和长效化, 是非制度化的, 研究意义有限。

模式一与模式二属于“制度化网络问政”。模式一并不新鲜, 本质上就是一个传统的问政方式, 由于内部封闭性的处理方式, 研究条件受到限制。本文选取模式二即传统媒体创办的网络问政平台作为研究对象。该模式一般会取得当地某个政府部门的支持, 相关政府部门会按照规定的周期处理、解答网民的问题, 整个流程会纳入统一的常规管理, 属于制度化的运作模式。

二、研究方法

(一) 指标建构

为考察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效果, 本文将设立一些关键的指标来加以实证分析。“留言量” (包括总留言量、日均留言量) 与“留言回复率”能初步评判一个问政平台的外在效果。“回复率”指的是政府部门对网民留言的回复量与网民留言总量的比值。“留言类型”指对不同留言在功能诉求上的区别, 主要有传统型和公民型。“回复质量”则是深入考察问政平台的内在效果, 主要针对留言量及回复率数据都高的问政平台。

除了对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整体效果进行考察, 本文还重新设计指标, 对以奥一网为代表的民主参政型平台的个体效果加以考察。“网民对公民型留言的参与程度”主要考察网民与留言者、网民与网民之间在公共类话题上是否有互动过程, 包括网民跟帖和留言浏览量的总数、平均数。“政府行为回应”主要以某重要话题事件为例, 考察政府在现实中是否切实采用了问政平台上留言的建议, 或是解决了留言中的公共问题。意见领袖的作用是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的独特之处。“意见领袖作用”意在考察其对于平台问政效果的影响程度, 包括意见领袖的建言留言比例、意见领袖对于跟帖的回应程度和网民跟帖数。

(二) 数据收集方式

本文采取立意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样本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 国内最知名、认可度最高的媒体网络问政平台; (2) 截至2011年5月底, 平台运行时间在2年以上。我们选择了胶东在线的“网上民声”, 红网“百姓呼声”以及奥一“网络问政”这三个问政平台作为主样本。这三个研究对象分别获得第18届、19届和第20届的中国新闻奖名专栏一等奖。除了以上三个主样本, 我们按照媒体所处地域, 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取了五个同类平台作为辅样本, 包括南部的大洋网“民意通”、东部的浙江在线“民生帮帮帮”、北部的东北网“民生”、中部的中安在线“网上问政”以及西部的西部网“民生热线”, 以考察主样本的立意抽样是否有代表性。笔者以2010年1月至12月间每月15号为抽样时段, 抽得各平台的网民留言/部门回复样本数分别为:网上民声 (1770/1745) 、百姓呼声 (696/87) 、网络问政 (313/23) 、民意通 (22/5) 、民生帮帮帮 (37/26) 、民生 (28/2) 、网上问政 (212/99) 、民生热线 (33/25) 。

(三) 效果评估的等级划分

为了能衡量各问政平台的传播效果, 我们参考李克特量表五级划分方法, 将日均留言量、回复率/回复质量的情况各划分为5个等级。日均留言量0—25条的等级为“很差”, 25-50条为“差”, 50-75条为“一般”, 75-100条为“较好”, 100条及以上为“很好”。回复率/回复质量0—20%为“很差”, 20%-40%为“差”, 40%-60%为“一般”, 60%-80%为“较好”, 80%-100%为“很好”。

三、数据分析

(一) 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整体效果

1. 留言量及回复率

三个主样本平台在留言量、回复率上差别很大。最高为“网上民声”, 日均留言量达到147.50条/天, 回复率超过98%, 效果均处于“很好”等级。红网“百姓呼声”日均留言量为58.00条/天, 等级为“一般”;回复率为12.50%, 等级为“很差”。“网络问政”日均留言量为26.08条/天, 等级为“差”;回复率为7.35%, 等级为“很差”。

为了验证上述对三个主样本平台效果的判断, 笔者从5个辅样本平台做进一步考察。结果发现, 在日均留言量上, 大洋网“民意通”为1.83条/天, 东北网“民生”为2.33条/天, 中安在线“网上问政”为17.66条/天, 浙江在线“民生帮帮帮”为3.08条/天, 西部网“民生热线”为2.75条/天, 这5个平台均处于“很差”的等级。大洋网“民意通” (22.73%) 、东北网“民生” (7.14%) 、中安在线“网上问政” (46.70%) 在回复率等级上处于“很差”到“一般”之间。“民生帮帮帮” (70.27%) 和“民生热线” (75.76%) 的回复率较高 (处于“较好”等级) 但日均留言量却很低, 这种反常现象的可能原因有:一是平台的记录保留不完整;二是当地政府部门积极性不高;三是媒体网站在当地的知名度不高。

2. 留言类型及占比

根据个人诉求和民意表达的取向, 笔者将留言类型主要归为“传统型”与“公民型”两类。“传统型”留言包括“投诉举报”与“咨询求助”, 主要是个人诉求。“公民型”留言主要指“建言献策”, 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一般而言, 如果平台的传统型留言量大于公民型留言量, 那么这个平台可定性为以“民生服务型”为主, 反之则以“民主参政型”为主。笔者通过主样本、辅样本的两类留言占比, 分别考察了各类平台在性质上的所属类型。我们发现, 除奥一“网络问政”之外, 其余7个样本平台的“传统型”留言比例 (均为80%以上) 都大幅度超过“公民型”留言 (均低于20%以下) 。因此, 可以初步判定, 只有奥一“网络问政”平台属于“民主参政型”, 其他的都属于“民生服务型”。

3. 回复质量

回复质量是对问政效果的深入考察。鉴于“网上民声”的日均留言量和回复率都很高, 笔者选取该平台在回复质量上作进一步分析。因“网上民声”日均留言回复量很大, 笔者抽取2010年年中 (5月、6月) 、年末 (11月、12月) 共4个月份的15号留言回复作为分析样本 (因春节原因, 年初的留言回复情况受影响较大, 因此不作为样本抽取) , 共得到479条传统型回复, 以及76条公民型回复 (部分留言可能以内参形式转交相关部门, 留言及答复内容不予公布。因此难以获得这部分留言样本) 。

我们发现, 在传统型回复中, “网上民声”中有关部门能直接给出有针对性、实质性的回复为31.32%, 非直接有效回复 (包括答复与留言主题无关, 答复含糊笼统, 要求留言者提供进一步信息, 认为留言涉及问题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 建议留言者使用其他途径如电话、部门网站等) 达到67.64%, 留言无效占1.04%, 总体效果处于“差”的等级。而在公民型留言回复方面, 直接、实质性的答复占比为14.47%, 非直接有效回复达到67.11%, 总体效果处于“很差”的等级。

(二) 民主参政型平台的个体效果

如果要发挥民主参政作用, 除了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外, 网民之间必须有良好的协商互动。为考察网民之间是否有协商互动, 我们主要运用“留言的跟帖数量”这一指标 (在前文对主、辅样本的调查中, 没有涉及此项指标, 主要由于大多问政平台没有跟帖功能) 。结果显示, 在137篇公民型留言中, 平均每篇留言有2453条左右的浏览量, 但平均跟帖数只有不到3条。可见“观者众应者少”的效应明显。

但有少数话题的留言浏览量、网民跟帖数特别大。在这些话题中, 有关“代课教师”的话题引起的互动参与较好。该话题留言总数占全部公民型留言的13.87%, 浏览量占32.96%, 跟帖数占了全部的近60%。“代课教师”的议题由于2008年的“龙剑血帖”曾引起政府部门极大的重视, 并切实地解决了部分代课教师的困难。

奥一“网络问政”成为民主参政型平台的原因, “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5]。在该平台的留言中, 奥一网问政观察员、南方民间智库成员、南方系专栏作家等精英组成的“网络意见领袖”的留言占比为27.44%, 还有部分未留实名的网民 (不可确认其是否是精英) 转载的精英建言或文章也占到4.28%, 二者共达到31.72%。但对意见领袖建言与网民跟贴之间的互动情况进一步考察发现, 网友的跟帖数只占全部的9.49%, 意见领袖对网民跟贴的回复数则为0, 可见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屏蔽效应”。

四、研究发现

(一) 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整体效果有限

除“网上民声”日均留言量和回复率处于“很好”等级外, 其他样本的日均留言量和回复率大都处于“很差”到“一般”的等级。即便是像“网上民声”这样有政府约束力的问政平台, 其回复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而政府部门的“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直接影响着网民问政的积极性。除奥一网个别案例外, 其他样本几乎很少有“问政于民”的情况, 这与当前媒体网络问政平台主要以民生服务型有关。

(二) 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性质类型单一

目前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以民生服务型为主流, 网民诉求多为个人利益。这种状况也直接影响了网络问政平台的互动参与程度。现阶段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很少以民主参政型为主, 只是个别样本在作积极的探索。因而当前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对民主参政的推动作用有限, 这与国内公共政策议程系统并不开放有关, 官员问政于民的局面并不可观。

(三) 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互动参与缺乏

网络问政不仅存在于网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 还存在于网民之间的互动。综观近年来网络舆论引发政策议程的案例, 几乎都源于国内几个著名的社交性媒体上, 而这些社交性媒体有着很高的互动参与度。但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上, 留言者与网民、意见领袖与网民之间的互动很少, 彼此存在某种程度的“屏蔽效应”, 影响了网络舆论的生成。

以上研究发现并非否认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积极作用。毕竟网络问政只是政治沟通的一种新形式, 一方面说明它还处于培育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官民互动还存在其他的政治沟通形式如接访、市长邮箱或热线等。因此, 我们在为网络问政的前景鼓与呼时, 也需谨慎地看到当前网络问政的有限效果。

参考文献

[1][4]邓兆安, 张涛.中国式网络问政:“胶东在线”的标本意义[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0.

[2]舒服明.国内“网络问政”研究述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 (6) :137-140.

[3]钟瑛, 罗昕.网络问政:当代中国政治沟通新范式[J].网络传播, 2011 (2) :90.

篇4:手机问政平台率先启动

南方日报讯(记者/张昕 通讯员/何媛)5月24日上午,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惠州分公司(以下简称“惠州移动公司”)举行了“惠州市移动手机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启动仪式,由此,惠州也成为广东省内首个启动手机问政平台的城市。

移动手机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以惠州市政府网站“政民互动”页面为蓝本,囊括了网络问政、政务论坛、在线访谈、网上调查、公众监督、行风热线6大模块22个子栏目,通过将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网络进行整合实现手机问政。惠州市民可以通过手机进入“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访问域名http://wap.huizhou.gov.cn/wlwz)进行写信、跟帖、浏览信件及收看在线文字直播。

今年4月,惠州市人民政府与惠州移动公司签订了无线城市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同步启动了“无线城市”平台。按照协议,双方将以“五个一”,即“一张网、一个门户、一个联盟、一张卡、一套解决方案”为总体思路进行“无线城市 智慧惠州”建设,而此次“手机问政平台”的启动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2011年女工部工作总结下一篇:这件事令我感动优秀作文带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