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2024-06-17

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通用12篇)

篇1: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长沙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

学位论文质量的若干规定

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经学校研究决定,就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作出如下规定:

一、学习年限制度

博士研究生从入学到获得学位的年限为3-6年,最长不超过8年;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及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从入学到获得学位的年限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含MBA)从入学到获得学位的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2.5年;超过年限者,将被取消学籍。

二、开题报告审议制度 1.开题报告时间

研究生原则上应在第3学期末之前完成开题报告。建议博士研究生开题前至学校图书馆进行开题查新。

2.开题报告内容及组织流程

开题报告内容及组织流程按《长沙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工作若干规定》中相关条款执行。

3.开题报告结果与处理

(1)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两个月内重新开题一次。仍

-1- 未通过者,应重新选题且参加下一轮开题报告会。

(2)开题报告通过后,由学院将论文开题的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未达到时间要求者,将推迟答辩时间。

三、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制度 1.中期检查时间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原则上应在第5学期初完成,博士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原则上应在第6学期初完成。

2.中期检查内容及组织流程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内容及组织流程按照《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有关规定》中相关条款执行。

3.中期检查结果与处理

中期检查结论分合格与不合格,凡不合格者,须认真修改并经导师认可后在两个月后重新参加检查一次。

四、在学期间获得学术成果制度 1.博士研究生

(1)工学学科博士生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① 在本学科领域CSCD核心库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

② 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不限排名次序)、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前7名(含第7名)、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前5名(含第5名)、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前3名(含第3名)(个人应有

-2- 获奖证书),且在本学科领域CSCD核心库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

③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且在CSCD核心库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

④ 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长沙理工大学认定的中文权威期刊上,另1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CSCD核心库期刊上;

⑤ 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1篇学术论文被SCI检索,另1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CSCD核心库期刊上。

(2)管理学学科博士生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① 在本学科领域CSCD、CSSCI核心库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

② 获得国家级社科成果奖(不限排名次序)、省部级社科成果一等奖前7名(含第7名)、省部级社科成果二等奖前5名(含第5名)、省部级社科成果三等奖前3名(含第3名),且在本学科领域CSCD、CSSCI核心库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

③ 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长沙理工大学认定的中文权威期刊上,另1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CSCD、CSSCI核心库期刊上;

④ 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1篇学术论文被SCI检索,另1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CSCD核心库期刊上。

-3- 博士生发表1篇EI检索的期刊论文视同在CSCD、CSSCI核心库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发表2篇及以上EI检索的会议论文仅等同在CSCD、CSSCI核心库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等同在CSCD或CSSCI核心库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同一篇论文被多次转载只计1篇。

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长沙理工大学为单位,且要求博士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

2.硕士研究生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及全日制MBA攻读学位期间必须以长沙理工大学为单位(要求硕士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硕士生为第二作者)在有正式刊号的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反映学位论文内容的学术论文,期刊目录可由学院确定。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含全日制MBA)发表论文篇数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的硕士研究生可不用发表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过关性检测制度

所有拟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在论文盲审前需将学位论文最终稿的电子版交至所在学院进行文字复制比检测,每位研究生只能提交检测一次,检测达标的学位论文可参加盲审,未达标的学位论文须修改后顺延至下一学期提交检测。研究生提交检测的论文

-4- 电子版须与最终纸质版一致,若正文内容出入较大,一经发现将视情况最长给予延期一年毕业的处理。检测达标标准如下:

1.博士学位论文

工学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检测文字复制比≤10%;管理学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检测文字复制比≤20%。

2.硕士学位论文

全日制理工科硕士学位论文检测文字复制比≤20%;非全日制理工科硕士学位论文检测文字复制比≤30%;其它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检测文字复制比≤40%。

六、学位论文盲审制度 1.校级盲审范围

(1)全部博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随机抽查,抽查比例为申请答辩人数的20%以上。

对于在湖南省组织的学位论文抽检结论中C、D相对较多的学院(学科),学校将提高抽查比例。

2.盲审论文提交时间

硕士学位论文提交盲审时间为每年4月中旬和10月中旬,具体日期将在各学期答辩通知中公布,逾期提交者顺延至下一学期受理。

因博士学位论文盲审时间不少于3个月,博士研究生盲审论文提交时间应适当提前。

-5- 3.论文盲审

(1)博士研究生经指导教师、所在学院审查同意并签署《长沙理工大学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资格审批表》后方可提请论文盲审和答辩。校学位办负责委托外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聘请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并回收5份论文评阅书,学位申请人及指导教师不得参与,评阅时间不少于3个月。

(2)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和抽检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本/人)由校学位办负责委托外单位评审并回收评阅意见,学位申请人及指导教师不得参与,评阅时间不少于1个月。

(3)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2次仍未通过者,需重新开题,重新撰写学位论文,且须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

4.盲审意见处理

博士学位论文盲审意见的处理:

(1)若有3位及以上评阅专家论文总体评价分数为“合格”,或有2位及以上评阅专家论文总体评价为“不合格”(不同意答辩)时,不能组织答辩,博士生在1年内修改或补充论文,重新送审。逾期未能重新送审或重新评阅仍未通过的,博士生必须重新开题,重新撰写学位论文。

(2)若有1位评阅专家论文总体评价为“不合格”(不同意答辩)时,博士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① 不采用本次评阅结论,在3个月后完成论文修改并重新送审。

-6- ② 保留没有异议的专家评审意见,根据提出异议的专家意见,在3个月内修改论文并送原评阅专家复评,评阅通过后,可申请答辩。

③ 学位申请人员认为专家意见属于学术争议,且由学院学术委员会确认后,校学位办另送两位校外同领域专家盲审。两位专家评阅总体评价为“良好”及以上方可申请答辩,如有专家提出反对意见,本次申请无效,3个月后方可重新申请送审评阅。

(3)凡评阅专家认为创新性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即《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书》中“论文总体评价”中的C、D 项评分不及格),学位论文按“不同意答辩”处理。

(4)若评阅专家建议“修改后答辩”或在论文评语中指出论文不足并建议进行修改时,博士生必须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论文并提供修改说明,交导师审查通过后方可答辩,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认真研究是否建议授予其学位。

(5)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校学习期满6年,且学位论文初次盲审未通过,经导师、学院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后,可申请相同专业硕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意见的处理按照《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工作条例》中检查结果处理办法执行。

七、学位论文答辩制度

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应由5-7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

-7- 于2名,博士生导师人数应不少于总人数三分之二。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指导老师以外的博士生导师担任。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可在2年内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1次,但不得超过最长学习年限。

硕士学位答辩委员会由3至5人组成,均应为硕士生指导教师、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专家。

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可在1年内修改后,重新答辩1次,但不得超过最长学习年限。

八、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若已有文件内容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九、本规定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

-8-

篇2: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对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要求规定如下:

一、科研成果基本要求

博士研究生具备以下科研条件之一者,即达到毕业科研成果的基本要求并可申请学位论文的送审:

1.在中文A级或外文B级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2.在中文B1级或外文C级学术期刊合计发表2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3.在中文B1级或外文C级学术期刊发表1篇且在CSSCI期刊上发表2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以上所指期刊皆按照《西南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2013年版)予以认定。

二、科研成果认定

1.学术论文内容应与所学专业相关。发表期刊须为正刊且已发表,不含发表在相应期刊的增刊或副刊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须以西南财经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署名须为独立或者第一作者;如排名第二则第一作者须为校内教师或校聘校外博士生导师。外文期刊官方网站刊出视为正式发表,作者排序由学院(中心)教授委员会认定。

2.博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的送审阶段前,应将已发表学术论文的期刊原件和封面、目录、论文全文和版权页的复印件,报送学院(中心)

进行审核,审核合格者由学院(中心)统一提交校学位办复核。

三、适用范围

1.2014级及以后博士研究生的毕业科研成果按本要求执行,并以成果出版日期认定期刊等级。

2.对于2013级及以前的博士研究生,在其最长学习年限(6年)内,可选择以下两种方案之一认定毕业科研成果:

(1)按照《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要求与认定办法》(2002年制订,2005年第二次修订,2006年第三次修订)的规定,执行学校科研处2008年学术期刊等级分类标准。

(2)按照2014级及以后博士研究生科研成果要求执行。

3.学术论文中发现学术不端或其他影响学校声誉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并直至取消学位。

四、其它

1.各学院(中心)可在本要求基础上结合学科、专业实际制定更高标准的科研要求。学院(中心)制订的具体办法报研究生院备案。

2.本要求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院和校学位办负责解释。

篇3: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这位引人注目的博士余秀琴是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6级研究生。

8月30日, 她的毕业论文《中国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发展》, 获得答辩委员会的一致通过。这是国内第一篇以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博士学位论文。

2006年,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天津大学获得“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3年来, 这个博士点已招生10余名, 下设“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及应用”、“职业技术教育宏观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等研究方向。

第一位博士的论文答辩委员会, 由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俞启定,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 天津市和平区副区长、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庞学光, 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肖凤翔等组成。

作为余秀琴的论文指导教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原司长、天津大学兼职教授黄尧在学生的毕业答辩会上说, 职业教育学博士点的设立, 体现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目前,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 对职业教育的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学科建设, 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十分重要。黄尧还透露, 他和一些学者正在为职业教育学进入一级学科的行列而积极争取。

篇4:芝加哥大学这样培养博士

在前三年,委员会的众多教授为学生提供了内容十分广泛而庞杂的课程、讲座、阅读课等,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社会思想委员会的教授们开设有“雅典悲剧和政治理论”、“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莎士比亚悲剧研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伦理学基础”、“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争论”等课程,甚至还有余国藩教授开设的“中国古典田园诗歌”、“《红楼梦》研究”等课程,可谓贯穿古今“美”外。

资格考试由委员会的成员命题,分成文学、哲学和社会科学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两道题目。学生必须分别从这三部分中各挑选出一道,并保证一道是和现代相关的,一道处理前现代的学术问题。考试针对每个学生单独进行,选择了题目之后,学生有5天的时间准备,可以查阅任何资料,撰写一篇论文。委员会中相关领域的教授会审查该论文,给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的评分。不合格的即不能进行博士论文写作。

然而,通过了资格考试并不意味着就有资格撰写博士论文,还必须通过该校的外语考试。学生通常被要求掌握3-5门语言,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汉语、俄语等,如果学的是神学或者古希腊哲学,则必须要掌握拉丁文和希腊语。同时通过了资格考试和外语考试之后,就可以为毕业做准备了。

撰写论文之前,必须提交一个2500-5000字的论文提要,证明该题目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求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以便教授们考察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论文提要只有得到教授的同意,学生才可以着手写作。该委员会学生撰写的论文多成为经典之作,如艾兰·布鲁姆的《伊索克拉底的政治哲学》等。

(摘自《书城》)

篇5: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正文:小四号字,1.5倍行距

一级标题:居中,小二号黑体,段前段后2行

二级标题:居中,小三号楷体,段前段后1.5行

三级标题:左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0.5行

四级标题:左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0行

脚注:小五号字,“脚注文本”

参考文献、;小四号字,1.5倍行距。

图注表头:五号宋体加黑。(表格内同用五号宋体)

装订顺序:

1.中文封面

2.英文封面

3.郑重声明

4.论文创新点

5.授权书

6.中文摘要

7.英文摘要

8.目录

9.正文

10.参考文献

11.在职期间发表的论文

12.后记

本科论文格式要求

一级标题:首行缩进,两端对齐,段前段后1行,1.5倍行距,黑体加粗,小2

二级标题:首行缩进,两端对齐,段前段后1行、0.5行,1.5倍行距,黑体加粗,三号 三级标题:首行缩进,两端对齐,段前段后0.5行、0.5行,1.5倍行距,黑体加粗,四号 参考文献:一级,内容:宋体,五号。

正文:四号。

目录:四号

篇6: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吉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博士研究生

1、要求

(1)论文评阅: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聘请与论文相关学科的具有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进行评阅。对属于跨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必须聘请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评审。论文评阅人应该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该学科领域内学术造诣较深,并在近几年内有科研成果的专家。

论文评阅人为5-7人,其中最多只能聘请1位校内专家。要注意扩大校外评阅专家的范围,同一单位的评阅专家不能超过2人,并且在长春市聘请的评阅专家最多不能超过3人。应尽可能聘请博士生导师担任论文评阅人,博士生导师应占评阅人总数的2/3以上(含2/3)。指导教师不能做论文评阅人。论文评阅意见至少要收回5份,所有收回的评阅意见均为有效评阅。

各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安排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事宜,学位申请者本人不能参与论文评审过程中的任何环节。评阅专家名单须由所在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评阅。各单位应确保论文评阅人有不少于1个月的评阅论文时间。

(2)答辩委员会组成:由5至7名具有教授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应有两位校外专家(不含校外在我校兼职的博士生导师)。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尽量聘请博士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指导教师以外的博士生导师担任。

(3)学位授予材料的填写打印:答辩申请者通过“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答辩系统”核对基本信息并提出答辩申请,在研究生培养单位审查通过后,即可通过系统打印学位授予材料。所有表格使用A4纸打印,一式两份。打印的表格中如有需填写的空项,请用蓝黑、黑色墨水钢笔或碳素笔手写填入。

(4)学位论文提交:答辩结束后,每位学位申请者须向所在培养单位上交至少四本精装博士学位论文。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所收材料的送交地点和方式,请根据《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材料归档规定》(校研院字〔2003〕10号)中的具体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及装潢必须按学位办公室制订的《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装潢规范》(见附件二)撰写和装订。电子版论文按照《吉林大学申请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电子照片提交办法及要求》(见附件四)在网上提交。

2、答辩申请和资格审查

每位学位申请人在申请答辩时,首先要使用个人的学号和密码登录《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点击“答辩人基本信息审核”,对个人信息进行核对。在确保本人基本信息无误的情况下,点击毕业答辩栏下的“答辩申请信息录入”,根据列出的内容将所需信息填写完整后,提出答辩申请。如果个人基本信息有误,请按照说明向培养单位或研究生综合处提出修改申请,予以更改。

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工作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审核。各单位及所在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对申请者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是否欠费、论文评阅专家名单等进行审核,合格后发放相关评审材料。待专家评审意见全部收回后,各单位要根据专家的审核意见,按照《吉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以及《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暂行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确认申请者能否进行答辩。如具备答辩资格,培养单位及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要对答辩申请者的答辩委员会人员组成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到学位办公室领取答辩表决票。

3、报送学位审查材料

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后,各培养单位将学位讨论结果录入到系统中,同时将各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票及会议记录送交学位办公室。同时,各培养单位在《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与学位相关”栏目下的“报表打印”选择“学历博士学位审查打印”,将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毕业生学位审查一览表打印出来,与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按序装订,根据所在学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委员人数,用A4纸复印13-17份,以备学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博士学位授予时使用。

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学位、高校教师和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

1、要求

(1)论文评阅:应聘请至少两位与论文相关学科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务(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论文评阅人,其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

各类别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送审的其它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要求执行。

(2)答辩委员会组成:由五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务(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指导教师不能参加答辩委员会,但可列席会议介绍情况。各类别硕士专业学位答辩委员会组成的其它要求按照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要求执行。

(3)学位授予材料的填写打印:答辩申请者通过“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答辩系统”核对基本信息并提出答辩申请,在研究生培养单位审查通过后,即可通过系统打印学位授予材料。所有表格使用A4纸打印,一式两份。打印的表格中如有需填写的空项,请用蓝黑、黑色墨水钢笔或碳素笔手写填入。

(4)学位论文提交:每位学位申请者在答辩后须向所在培养单位提交至少3份硕士学位论文。每本学位论文中的《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必须由学位申请者本人亲笔签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所收材料的送交地点和方式,请各培养单位根据《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材料归档规定》(校研院字〔2003〕10号)中的具体要求执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及装潢必须按照学位办公室制定的《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装潢规范》(见附件二)撰写和装订,电子版论文按照《吉林大学申请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电子照片提交办法及要求》(见附件四)在网上提交。

(5)各单位应指定专人送审论文,严禁派学生本人送审。从论文送审到论文答辩不能少于20天。

2、资格审查

各培养单位首先应对申请者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是否欠费、论文评阅专家名单等进行审核,合格后发放相关评审材料。待专家评审意见全部收回后,各单位要根据专家的审核意见,按照《吉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确认申请者能否进行答辩。如具备答辩资格,培养单位及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要对答辩申请者的答辩委员会人员组成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到学位办公室领取答辩表决票。

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

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

1、资格审查

答辩资格审查须提供以下材料:

硕士学位论文一本、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成绩单(空白成绩单可在“吉林大学研究生院主页”“下载专区”内“学位授予”中下载)一份、各科试卷(包括外语试卷)、科研成果原件及复印件。

成绩单上的“合格考生编号”可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考生成绩清单”上查找,也可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与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成绩查询系统(http:///kwb/tlcjcx)中查询。

2、具体要求

(1)论文评阅:应聘请至少三名与论文相关学科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论文评阅人,其中至少有一人是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论文送审应在答辩前两个月由各单位将论文送交评阅人手中,导师不能聘为论文评阅人。

(2)答辩委员会组成:由五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三人具有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一人是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指导教师不能聘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半个月送交答辩委员会委员。

(3)学位授予材料的填写打印:答辩申请者通过“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答辩系统”核对基本信息并提出答辩申请,在研究生培养单位审查通过后,即可通过系统打印学位授予材料。所有表格使用A4纸打印,一式两份。打印的表格中如有需填写的空项,请用蓝黑、黑色墨水钢笔或碳素笔手写填入。

(4)学位论文:每位学位申请者须向所在培养单位提供至少3本硕士学位论文和1份电子版论文。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所收材料的送交地点和方式,请按照《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材料归档规定》(校研院字[2003]10号)执行。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及装潢必须按学位办公室制定的《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装潢规范》(见附件二)撰写和装订。电子版论文按照《吉林大学申请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电子照片提交办法及要求》(见附件四)在网上提交。

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

博士学位的在职人员

1、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须提供的材料:博士学位论文一份、成绩单一份、各科试卷、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原件及复印件。

2、具体要求

(1)论文评阅

论文评阅应聘请不少于五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论文评阅人,其中至少有三名是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论文评阅人。论文在送交评阅时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密封传递。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三个月以前,将学位论文送交论文评阅人。

(2)论文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必须在申请人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的一年内完成。

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七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四人是博士生指导教师、二人是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选应先得到相关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认可。

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一个月以前将学位论文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3)学位授予材料必须按照“填写说明”认真填写。所有与授予学位有关的材料一律要求打字。

(4)学位论文与论文摘要:每位学位申请者须在答辩前向学校上交四本精装博士学位论文。其中三本论文报送到学位办公室,另一本论文交到所在培养单位,各单位收齐后统一送到校图书馆中心办公室。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及装潢必须按学位办公室制订的《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装潢规范》(见附件二)撰写和装订。电子版论文必须按照《吉林大学申请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电子照片提交办法及要求》(见附件四)的要求在网上提交。

篇7: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即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过程、结果和结论(中文一般不少于200字),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避免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采用被动语态表述。2 正文

正文篇幅一般在8000字以内,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

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可对该单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等),避免用中文表示。

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1.3,…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1.1.3,…排序;引言不排序。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专 著 作者名.书名.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期 刊 作者名.题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论文集 作者名.题名.论文集编者名(可不著录).论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 作者名.题名.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年份.科研报告 作者名.报告题名.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报 纸 作者名.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标 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专 利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名: 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 作者名.题名.出版地: 出版者(网址、网站名、网页名),发表或更新日期.作者三名以内的全部列出,四名以上的列前三名,中文后加“等”,英文后加“et al”。作者姓名不管是外文还是汉语拼音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文姓不可缩写,名可缩写)。外文参考文献的出版地、出版商和出版年务必按顺序一一标出。期刊与论文集的起止页码必须标出。所有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在文中标出其引用之处,标不出引用之处的文献不得列入参考文献之中。4 作者简介、基金项目

篇8: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记者:黄博士您好,能否请您首先介绍一下台湾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情况?

黄燕飞:生涯发展教育是帮助个人从自我觉察开始,到自我开发、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过程。尤其要培养个人生涯决策的能力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调适能力,并建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与工作价值观。生涯发展教育的重点工作可以归纳为认识自我(知己)、认识环境(知彼)、生涯抉择和发展能力,具体可分为自我觉察、生涯觉察、生涯试探、生涯导向、生涯准备、生涯维持及生涯发展等七个阶段实施(如图一)。

其中,自我觉察在于对自我的认识,也就是在老师或辅导人员的协助之下的“知已”过程。生涯觉察是对外在环境,尤其是工作世界中各种职业类型的了解及对别人或竞争者的认识,这也是「知彼」的工夫。生涯试探与生涯导向是生涯抉择的过程。学校教育要有帮助学生尝试担任工作世界当中的相关职业的基本经验,并由试探经验过程反覆修正自己的选择,进而找到最适合的生涯方向。

个人在确定生涯导向之后,学校教育要能运用教学机制为学生做好进入职场的准备,培养成为具备受雇基本条件的个人,并协助个人获得最适合的受雇机会,也就是做好生涯准备。一个阶段教育结束之前,如高中、高职、大学,在毕业之前学校教育就应该辅导学生做好下一阶段的生涯准备。尤其在进入职场之前,学校应该协助毕业生具备进入职场的就业能力,除了必需能胜任职场任务的生涯维持能力之外,更具备在职场上寻求发挥与发展的能力。

生涯发展教育并非在大学即将毕业时,为了进入职场才开始,而是必需由接受教育之初即着手培养。台湾教育部在1998年9月曾经公布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要,确定终身学习与生涯规划是国民十大基本能力之一。同时基于九年一贯课程的精神,由国民小学一年级到国民中学(初中)三年级之间的九年当中,每一阶段学生所应具备的生涯发展核心能力及融入各学习领域的方式(叶于钏,2002)。九年一贯课程生涯发展教育分段能力指标如表一所示。

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培养一个人进入职场,并成功的在职场中成长。在各层级的教育当中,对于生涯发展教育的七个阶段内涵有其不同的深度与广度(如图二所示)。在小学阶段以自我觉察与生涯觉察为主,并逐次加深加广。到了大学阶段,则以找到适合个人条件的职业,并培养就业能力的生涯导向、生涯准备、生涯维持与生涯发展为重点。至于终身教育则在于帮助个人,在职场得到成长,并具备非终身雇用时代的转业能力。

记者: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台湾的应用型大学有何好的做法?

黄燕飞: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力,到底需要哪些技能的养成呢?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委托研究报告显示,毕业生的看法与雇主的意见并不一致,其中,雇主认为就业力技能包括良好工作态度,稳定性及抗压性甚至比专业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在规划大学课程必需将企业雇主的意见融入课程当中。目前台湾所有应用性大学都设有系、院、校等三级课程委员会,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外聘委员,参与课程议题讨论。

为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规划整体的《提升大专毕业生就业力》推动架构,由政府、企业与大专校院合作办理。企业方面主要在于强化企业与大学于教学上进行合作;政府则有二方面的任务,一则在制度上落实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弹性化,及强化大学追求教学卓越诱因的建立等;二则在建置资讯整合平台上,建立大专青年核心就业力技能标准,建立大专学生职涯性向探索标准量表与参照常模,建置大专青年就业状况、就业力及生涯进路资料库,强化对产业发展所需人力及职能之预估及调整,并推动实验及试点计画等。在学校方面则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之下,推动学位学制学程弹性化,强化课程与产业实务及学生职涯发展之连结,调整教学方法融入核心就业力教育,强化职涯辅导功能,提供见习工作机会,及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等。藉由这些努力培养大学毕业生,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工作的能力,具备有利于就业的工作态度,并具备个人职涯规划管理的能力与积极学习进取态度。

记者:贵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教育采取怎样的机制?

黄燕飞:大学一年级新生在进入建国科技大学之时,即进行有系统的辅导工作,包括自我探索、职涯规划,通识全人教育、核心能力培养、职涯讲座、职业安置及毕业后的职场工作评量与意见回馈等程序。

一是落实自我探索与职涯规划。

大学多元入学制度之下,学生可以来自不同的入学管道,包括申请入学、推荐甄选入学、技能保送入学及登记分发入学等。进入大学之后首先由谘商辅导中心进行人格量表测验及生涯兴趣量表测验,做为团体咨商及个别咨商辅导的依据。班级导师及系行政人员提供系科课程规划说明及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等资源介绍,协助入学新生订定职涯目标及学习规划。

二是强化就业力培养。

通过通识全人教育及核心能力教学,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学必须相辅相成,共同合作达成学校教育目标。在通识教育课程方面,特别强调工作态度与团队合作培养、电脑基础能力、企业伦理与职涯发展、职业法令、创新与创业、两岸经贸与大陆投资等议题。在核心能力教学方面,则以落实电脑证照、英语证照及专业技能证照等三项缺一不可,并完成产业实习及毕业专题等。建国科技大学以连续三学期之必修实务专题课程,加强学生实务能力,引导学生整合所学理论与技能,应用在解决企业问题上,不但题目选择需经业界认可,成果评量也邀请产业专家共同参加,办理效果良好。另外在过去三年,办理订单式人才培养,推动毕业前两个学期的《最后一哩就业学程计划》也颇受企业欢迎。

三是职业安置与就业资讯回馈。

为增加毕业生顺利就业机会,在毕业前邀请专家办理就业市场讲座、履历撰写、职场礼仪、面试技巧,邀请毕业校友创业经验谈,邀请厂商企业说明会及办理校园征才博览会,学校网页并设求才求职媒合服务专区等。

学生毕业后一年,学校进行毕业生流向资讯调查,除辅导毕业生透过网路资讯平台填答就业情况资料外,并抽样派员访问校友了解就业状况,抽样派员访问雇主,以了解雇主对校友的满意度。这些资讯将回馈各系教学及课程委员会,做为修正课程之参考。

总之,任何一个人做他有能力做,而且喜欢做的事,一定可以做得比其他的事要好,而且做得愉快。生涯发展教育由小学开始,有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与了解环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在辅导老师的协助之下,做好生涯抉择与规划。不断由自我觉察、生涯觉察、生涯试探、生涯导向、生涯准备、生涯维持及生涯发展的历程,在工作世界中找到最有能力而且最喜欢的工作,进而能安居乐业,并在工作发展找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机会。

篇9: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1.考生报名应符合“清华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上的各项要求。

2.考生须在研究生招生系统(yz.tsinghua.edu.cn)报名,报名时间2013年8月30日9:00-9月13日16:00

3.9月报名仅适合改革院系普通博士研究生报考,本科直博、强军计划、骨干计划、政治课教师等专项计划均不能报名。外校应届本科拟申请推荐免试本科直博请选择接收外校直博生报名通道(具体要求另见相关通知)。

4.公开招考、论文博士考生需在研究生招生系统注册,使用本人证件号码申请报名登记表号。

5.现役军人(包括军队在职干部、军校学员、国防生)报考时应使用二代身份证申请报名登记表号,并正确选择现役军人类型。现役军人确无二代证的请与清华研招办联系(010-62782192)。

6.考生进入报名系统后,应按照系统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信息。所填写信息确认无误后,须“确认”完成报名流程,确认后,所填信息不得修改。

7.考生报名“确认”后,应在网上完成交费。

8.考生在支付完成报名费后,可打印报名登记表,报名登记表上的信息以报名时确认的信息为准,不得自行修改。

9.考生在支付完成报名费后,应上传本人近期证件照片,照片须为白色背景,jpg格式,480*640像素,文件大小不超过100KB。考生应在2013年9月15日前完成上传合格的照片,未上传照片或照片不合格者不予准考。

篇10: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1.普通招生计划合格分数线要求:统考科目(外国语、数学(科目代码为:2209、2210、2211、2217、2227))单科成绩不低于40分,非统考科目单科成绩不低于50分;法学院(除新闻法学方向)考生总分不低于210分;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考生总分不低于170分;其它学院和法学院新闻法学方向的考生总分不低于180分。

2.专项招生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对口支援、煤科院联合培养、重庆市旅游局)合格分数线要求:统考科目(同上)单科成绩不低于40分,总分不低于150分。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对口支援计划考生统考科目单科成绩可在此基础上降低5分。其它科目单科成绩和总分要求不变。

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篇11:大学生博士毕业论文提纲

Abstract

英文符号与缩略语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1.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1.2 聚合物给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1.2.1 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发展

1.2.2 侧链对聚合物给体材料性能的影响

1.2.3 D-A共聚物光电转换过程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一维D-A共聚物PBDTTT的溶液构象和光生电荷动力学

2.1 引言

2.2 PBDTTT溶液的制备与光谱测量方法

2.3 稳态光谱特性

2.3.1 稳态吸收和发光光谱特性

2.3.2 PBDTTT溶液极化子吸收的特征光谱

2.4 (BDT-TT)n单体到四聚体的构型

2.5 PBDTTT溶液极化子吸收在毫秒时间内的复合过程

2.6 飞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

2.6.1 715nm波长激发时三个激发态产物的原初动力学

2.6.2 440nm波长激发时三个激发态产物的原初动力学

2.6.3 激发态产物与分子构型的关系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PBDTTT纯膜与PBDTTT:PC61BM共混膜的光生电荷动力学

3.1 引言

3.2 PBDTTT固态膜的`制备和形貌、稳态光谱测量

3.3 PBDTTT器件的伏安曲线与外量子产率

3.4 形貌和稳态光谱特性

3.5 纯PBDTTT薄膜的飞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

3.5.1 700nm激发时PBDTTT纯膜激子和极化子的原初动力学

3.5.2 490nm激发时PBDTTT纯膜激子和极化子的原初动力学

3.5.3 侧链和过剩激发能对纯聚合物薄膜电荷产生机制的影响

3.6 PBDTTT:PC61BM共混膜飞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

3.6.1 700nm激发时PBDTTT:PC61BM膜ICT与CS的原初动力学

3.6.2 490nm激发时PBDTTT:PC61BM膜ICT与CS的原初动力学

3.6.3 侧链和过剩能对聚合物共混膜光生电荷动力学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维D-A共聚物PF(S)DCN在液相和固相中的光生电荷动力学

4.1 引言

4.2 PF(S)DCN溶液与固态膜的制备

4.3 PFSDCN在液相中的激发态动力学

4.3.1 稳态光谱特性

4.3.2 PF(S)DCN单重态激子的衰减动力学

4.3.3 PFDCN溶液相激发态的原初动力学

4.3.4 PFSDCN溶液相激发态的原初动力学

4.3.5 侧链对PF(S)DCN溶液相的激发态性质影响

4.4 PF(S)DCN纯膜和PF(S)DCN:PC71BM共混膜的超快光生电荷动力学

4.4.1 稳态光谱和形貌特性

4.4.2 PFDCN和PFDCN纯膜激子和极化子的原初动力学

4.4.3 PF(S)DCN与PC70BM共混膜激子和极化子的原初动力学

4.4.4 侧链对PF(S)DCN固相的光生电荷动力学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篇12: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互联网, 进入各高校官网查询相应的文件, 或通过电话收集相关的信息, 所查询信息主要包括授予学位的性质、期刊与影响因子、发表论文数量、作者排名、单位署名、是否与学位论文相关等。并对结果进行汇总、比较和分析。若高校官网和电话查询均不能获得有关信息, 则排除在研究样本外。最终纳入了30所“211”高校为研究样本, 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延边大学、中南大学、南昌大学、青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位类型、发表期刊的要求

在30所高校中, 对科学学位 (或称学术型) 和专业学位博士进行区分规定的有12所, 无区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而是统一对博士学位申请者进行规定的有18所。在12所对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进行区分规定的高校中, 对于科学学位博士申请者, 要求必须发表SCI学术论文的有9所, 占75%, 允许在规定级别期刊发表非SCI学术论文的有3所, 占25%;对于专业学位博士申请者, 要求必须发表SCI学术论文的有1所, 占8.33%, 允许在规定级别期刊发表非SCI学术论文的有11所, 占91.67%。在18所没有对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进行区分规定的高校中, 3所要求必须发表SCI学术论文, 15所学校则允许在规定级别期刊发表非SCI学术论文即可。对于没有对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进行区分规定的高校, 可视为该校对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生具有相同的要求, 最终可得出, 仅要求科学学位博士生而不要求专业学位博士生必须发表SCI学术论文的有8所学校, 对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生均要求必须发表SCI学术论文的有4所, 而允许在规定级别期刊发表非SCI学术论文即可申请博士学位的高校有18所。由此可见, 在所调查的“211”高校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时, 有超过半数并不一定要求必须有SCI学术论文才可以申请博士学位。

2.1.1 科学学位博士比专业学位博士的论文发表要求更为严格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多数“211”高校对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医学博士分别实行不同的学位评定标准, 并且科学学位博士, 例如以上数据中9所学校要求科学学位博士必须发表SCI学术论文, 而只有1所学校要求专业学位博士生必须发表SCI学术论文。这种针对不同学位类型或不同专业而实施不同学位评定条件的措施, 符合培养目标的需求, 即培养的是科学研究人员 (科学学位) 还是临床工作人员 (专业学位) , 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 有利于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自己专业领域的学问, 快速提升专业的精准度和深度[3]。

2.1.2 强制性发表SCI论文对博士培养的利与弊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 近半数“211”高校医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的条件是必须发表SCI论文, 这种强制性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鞭策学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投入更多精力、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从而达到促进博士科研水平提高的目的, 是我国越来越重视高学历专业人才特别是医学博士人才培养的表现。但发表SCI学术论文对不少博士研究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容易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在姚利民等对四所大学的研究生问卷调查中显示, 58.2%的学生对发表论文有较大或非常大的压力, 而只有31.2%表示这个压力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4], 过大的压力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还容易滋生诸如修改数据、抄袭他人成果等不良学风现象。另外, 一些已发表过SCI论文的学生会误认为发表1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就代表丰富的学识和高水平的科研能力, 从而轻视他人的成果、放松对更深层知识的探索, 以上现象均不利于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

2.2 学术论文发表数量的要求

在收集的30所“211”高校信息中, 33.3%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规定的期刊中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 10%要求发表至少2篇学术论文。另外论文数量也受期刊质量的影响, 本次调查中有17所高校还对博士生发表的SCI期刊的IF (影响因子) 做出了规定, IF越高则要求发表论文的数量越低。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是反映博士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的指标之一。大多数高校选择1-2篇或因期刊和IF不同而数量不同作为指标。医学博士研究生攻博时间一般是三年, 若规定超过多数学生能力范围的论文数量或不管期刊级别水平而盲目设定一样的量化指标, 则多数研究生可能很难在规定时间内满足要求,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丧失继续钻研的信心、产生巨大的压力, 甚至会使承压能力低的学生做出偏激行为。

2.3 论文作者排名的要求

在所收集的30所高校信息中,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学术论文的有11所, 占36.67%;要求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的有19所, 占63.33%, 其中博士学位申请人可以是第二作者的院校都要求论文的第一作者必须是该申请人的导师。学科的交叉与科学研究的多元化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一项医学领域研究课题, 一般情况下作者在论文中的排名反映该作者在论文完成中的贡献程度和论文成果的归属, 排名越在前的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和应负的责任越大。对博士学位申请人在论文署名排列顺序作出硬性要求, 有利于检验申请人在论文完成过程中的实际贡献和科研水平。因此, 学位申请人应该在论文发表前应学习论文署名的相关知识, 明确自己的贡献与责任, 实事求是, 正当署名, 既要维护自身权利, 又要杜绝因个人利益而侵犯他人权利等学术腐败现象。

2.4 作者单位署名的要求

30所“211”工程高校均要求博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以本学校为第一署名单位。作者单位署名在为读者与作者进行学术交流提供联系方式、体现该项目的研究环境的同时, 也意味着署名单位与作者共同承担医学论文中的实验数据、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所带来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表明了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5]。具有产权的论文的数量在高校教育质量与科研水平的评估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量, 笔者认为, 要求论文第一作者的研究生必须以所在学校作为单位署名是研究生培养高校的合法权利, 每位研究生都应自觉遵守。

2.5 论文主题的要求

30所“211”工程高校均要求博士研究生用于申请博士学位时提供的论文需要与其学位论文密切相关。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必须撰写的论文, 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也反映了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高低, 因此, 高校要求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期间, 在规定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论文, 有助于反映博士生毕业论文的实际学术水平, 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2.6 发明专利与博士学位的授予

本次所调查的院校中, 大部分的规定中还提出,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省级以上科研成果, 可相当于发表一定数量和级别的学术论文, 以其替代发表的论文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体现。这种规定主要是基于我国规定如果一项发明如果在申请专利前已经有论文发表则不能再申请专利, 这意味着想要申请专利的研究成果在专利获批前不得公开发表论文。因此可以用专利替代论文代表其学术水平。这种规定能让学生不局限于以发表论文来展现自我的科研水平, 可以鼓励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和创造力去开拓更实用的科研成果。但国家发明专利从申请到获批需要2-3年时间, 几乎是研究生攻博的全部时间, 因而部分博士生会由于申请学位前没有获得专利的正式授权而不得不延期申请学位, 这在一定程度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际的博士学位申请中, 以专利替代论文的学生非常少, 主要集中在硕博连读或硕士-博士研究内容接近的学生, 他们可以在博士一年级就申请专利, 这样在博士三年级时比较有可能获得专利批准, 而不耽误申请学位。

3 结论与展望

严格执行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相关措施是保证博士生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我国多数院校把医学博士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 并针对不同的培养类型采取不一样的条件。另外, 在学术论文发表的规定上也越来越人性化, 这是我国学位评定制度得到完善的一面。但我国的学位评定制度还有许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例如, 个别院校过分强调SCI论文在博士学位授予中的作用,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巨大压力、滋生学术腐败现象, 反而达不到通过发表高水平论文提高自身能力的效果。作为培养单位, 学校要充分认识本校的教育特色, 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措施。中国与外国在医学学位的评定上有许多差异[6], 我国教育部门应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制度,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结合中国国情, 与时俱进, 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制度[3]。

参考文献

[1]王立茹, 史斌, 李菁.从医学博士生培养的角度浅谈正确认识SCI[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10) :953-955.

[2]陈建俞, 顾琴龙.我国生物医学领域博士学位获得者发表SCI论文情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2) :70-75.

[3]罗琦, 吴小健, 肖宁.我国8所高等医学院校博士学位评定条件的比较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4) :725-728.

[4]姚利民, 史曼莉.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调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 2008 (1) :94-99.

[5]韩川.医学论文作者单位署名问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 22 (5) :772-773.

上一篇:合肥市社保缴费证明下一篇:以工代赈办“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开展情况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