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之家汇报材料

2024-06-12

儿童之家汇报材料(共8篇)

篇1:儿童之家汇报材料

整合社区资源 深化基层妇女儿童工作

德兴社区成立于1978年5月,辖区范围东至盐铁塘、西至二○四国道、南至北城河、北至弇山路,总面积一平方公里。总户数2832户,总人口8135人,有30个居民小区;党总支1个,党支部5个,党员98名。近年来,先后荣获江苏省“绿色社区”、苏州市“绿色社区”、太仓市“文明社区”、太仓市“社会治安安全社区”、太仓市“和谐示范社区”、太仓市统战工作“先进集体”、太仓市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太仓市民主法治社区、太仓市“文明社区”等多项荣誉。

德兴社区充分利用城厢镇便民服务中心落成德兴社区之际,积极创新,整合资源,全面深化载体建设,设立 “妇女儿童之家”,集妇代会工作室(“七夕缘”驿站)、快乐儿童家园、家庭文化室、女性大讲堂、家庭教育指导站、妇女创业就业指导站、图书室、健身活动室、乒乓室、棋牌室、文体排练室于一体,为开展妇女儿童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一、硬件设施完备,活动经费有保障

德兴社区妇女儿童之家总面积820平方米,其中妇代会工作室(“七夕缘”驿站)20平方米,家庭文化室30平方米,儿童快乐家园120平方米、图书室(少儿图书室)200平方米,健身室100平方米,乒乓室60平方米,棋牌室80平方米,培训(会议)室平方米,巾帼文艺团队多功能排练室150平方米,另在服务大厅设有巾帼创业就业指导站(大厅约 300平方米)。

表1德兴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功能区面积表

建设经费有保障。德兴社区妇女儿童之家的建设得到了市妇联的关心与支持,也得到了镇党委、社区党委领导高度重视,予以专项建设资金。同时,共建单位如太仓市供电公司、太仓市中心血站、市公路管理处、市车管所等也给予部分援助经费,再加上驻区民营企业家如“太仓市十佳爱心奉献人物”邱玲春等热心人士的赞助,德兴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建设与活动经费得到充分保障。

二、建章立制,强化妇女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例会制度、学习制度和激励制度。妇代会每月召开一次妇代会委员会工作会议,会上安排半小时时间,由负责宣传的妇女委员组织学习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并宣传传达上级妇联精神,提高妇女干部法律水平和维权意识,增强为社区妇女群众服务能力。例:巾帼志愿者的活动激励采取晋升“星级”制,以累积每志愿服务30小时为一个晋升的“星级”单位,最高至五星级,依据巾帼志愿者的服务业绩服务时间适时对星级巾帼志愿者进行评选表彰。每年“三八”开展表彰各类先进活动。妇代会每季度向党总支和镇妇联汇报一次“妇女之家”活动情况。

二是建立妇女议事小组。通过民主选举,在30名居民组长中选举产生了7名成员,组成妇女议事组。议事小组社区自身建设、小区建设管理、特色家庭评选等重大事项与社区领导在议事组会议上进行讨论、表决、决议。如德兴一村61幢有两户家庭因楼上家庭拖把水直接流入楼下家庭而产生矛盾,楼上楼下关系不和,经议事组讨论,安排座谈会使其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并从中调解,矛盾很快得以解决,楼上楼下和好相处。议事组为社区和谐建设发挥了作用,深受广大社区居民好评。

三是壮大“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提高组织能力。为了进一步发挥德兴社区妇代会的作用,德兴社区不断壮大巾帼志愿者队伍,现已成立巾帼党员志愿队、巾帼创业就业指导志愿队、巾帼维权维稳志愿队、巾帼扶贫帮困志愿队、巾帼绿色环保志愿队、巾帼家庭教育志愿队、巾帼计生服务志愿队、巾帼文体健身志愿队等八个巾帼志愿队,志愿者人数达30人。在“三八”妇女节、“国际家庭日”、“六一”儿童节、“8.26”期间积极组织巾帼志愿者队伍开展广场文艺表演、拳操展示、设堆宣传服务等,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帮困结对”“献爱心”活动,为希望儿童、贫困妇女贡献绵薄之力。

三、建立“七夕缘”驿站,强化维权能力

“七夕缘”驿站建立以来,参与咨询的人员达120人次以上,咨询的内容包括老年人的赡养、夫妻纠纷、房地产纠纷、劳动合同纠纷、工伤医疗事故纠纷等,我们始终以服务妇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法律宣传、法律援助、心理咨询、亲子服务等工作。

一是依托“女性大讲堂”,举办各类培训与讲座。“女性大讲堂”针对失地失业妇女,每年举办2次以上职业培训。今年面向失地失业妇女组织开展家政培训1次、职业插花员资格培训1次,共有134人次参与了培训;在巾帼创业就业指导志愿服务队的协助下,组织社区妇女参加太仓市城厢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举办的“创办你的企业(SYB)”创业培训班,为有创业愿望的妇女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就业指导、小额贴息贷款服务等,提高了妇女劳动的积极性,提升了妇女劳动力价值。同时每月举办一次讲座,邀请名家为德兴社区妇女开展包括健康知识讲座、文明礼仪讲座、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讲座、民族宗教知识讲座等在内的各类讲座,今年累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6期,文明讲座3期,法律法规知识讲座3期,民族宗教知识讲座2期,累计参与1000多人次,提高了社区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二是做好维权服务工作。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如《新婚姻法》解读、《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成立婚姻家庭调解委员会,完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功能,协调处理疑难婚姻家庭纠纷,积极为被侵权妇女、残、弱等特殊妇女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妇女地位逐渐提高的当今社会,女性同胞们受着生活和工作双重压力,为此我们“七夕缘”驿站,为社区妇女提供情绪疏导和心声交流服务,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帮助社区妇女和家庭创建良好的婚姻家庭生活。

四、争创“五星”优秀家长学校,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站工作水平

一是开设家长讲座。以争创“五星”优秀家长学校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家庭教育主题讲座,累积开展讲座3次,参与人数176人次,邀请了市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及社区结对单位市二中的家庭教育工作者,为家长开展了“成长与品格”、“沟通与交流”、“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等家庭教育专题讲座;计划第四季度安排家庭教育讲座1次。家长讲座开设以来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学生时期是青少年品性塑造的重要时期,德兴社区居委会与驻区结对单位太仓市第二中学仅一街之隔,自然成为了青少年校外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我们采用“社区报到——领取活动安排表——参加活动——获得反馈评价”的模式,利用寒暑假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暑假共开展活动6

次,参加人数300多人次,活动内容包括“远离不良行为 塑造美好人生”法治讲座、“合理膳食 走向健康”健康教育讲座、“读万卷书 行千里路”阅读活动、乒乓球比赛等;同时推选郑立同学参加镇关工委举办的“城厢镇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暑期青少年征文演讲比赛”,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计划寒假开展活动2次,备选活动包括法律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比赛、社区与村互动活动等。

三是儿童快乐家园。德兴社区儿童快乐家园占地120平方米,配有各种启蒙教育类设施与玩具,幼儿图书100多册,每周三、五上午对外开放,安排家庭教育志愿者参与管理,同时邀请知名早教机构的专业人士为0-3周岁学龄前儿童开展主题运动、亲子健身、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社会情感、音乐感知、色彩涂鸦等多个领域的早教活动;同时邀请育儿专家在德兴社区家长学校开展科学育儿讲座,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增加家长科学育儿的知识。自开放以来,德兴社区儿童快乐家园平均每周接待幼儿40人,驻区单位的专业人士指导活动6次,组织家长科学育儿讲座2次。开放以来累计300多人次幼儿参加活动,112名家长聆听专家讲座。

五、通过家庭文化园开展活动,提升妇女幸福指数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基层妇女组织凝聚人心、促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德兴社区妇代会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创新,协助社区两委层层深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是和谐家庭大展示活动。为传播党的温暖,促进家庭和谐,2011年举办了“情暖万家 和谐家庭社区大展示”活动,活动有和谐家庭事迹展、民族特色风情展、健康家庭菜肴展、绿色家庭盆景展、家庭十字绣作品展、家庭小制作展、家庭书画作品展、科普图片展、计生、妇联、节水板报展、有奖猜谜等多个展区,共有52户家庭参与展示,到场参观群众约达800人次,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共有12户和谐家庭被表彰,其中和谐家庭代表,德兴社区“第二届苏州市和谐家庭”称号获得者王芳(满族)演讲了其“满汉结缘乐融融”先进事迹,感染了到场的观众。同时,德兴社区的杨美华家庭被评为苏州市“健康家庭”,邱玲春被评为“太仓市十佳爱心奉献人物”,诸恩德被评为城厢镇“十佳孝儿女”,这些先进事迹对妇女和家庭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邻里人际关系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是帮困助学活动。在三八节、六一节及“8〃26”期间,借助驻区单位热心人士力量,积极开展与困难妇女儿童帮困结对工作。经过社区妇代会牵线搭桥,德兴社区驻区单位——太仓市公路管理处自2006年起,与社区陈佳雯小朋友结对,管处里所有的工作人员自发得每月扣除部分工资,用于帮助陈佳雯小朋友完成学业。巾帼党员志

愿者邱玲春先后捐款帮助困难妇女儿童达2万余元,2009年的金融危机,很多人失去工作,再加上汽车站搬迁对郑和路一带生意的影响,部分企业已经无法支撑,但是金鹏五金在她精心的经营下不但没有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她还尽力帮助3位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

三是文体娱乐活动。围绕丰富小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主线,由文体健身志愿者在德兴一村、德兴二村、金谷府邸、曼氏银洲花园等小区内广泛宣传,发动小区居民成立健身体操队、德艺文娱队、棋牌队、书法协会等柔性组织。同时,妇女儿童之家的健身室、多功能排练室、棋牌室等功能区为这些柔性组织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成员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互相交流学习,在各类广场欢庆活动中都能看到她们亮丽的身影,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的女性形象。除了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我们社区的巾帼志愿者也用自己的专业造福群众。社区的朱老师是位热心人,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为居民测量血压,还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服务。这些活动都让生活在德兴社区的妇女幸福感倍增。

妇女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做好妇女工作与维护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德兴社区基层妇代会在上级妇联部门和社区两委领导的领导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成绩,今后将继续努力,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水平和活力。

城厢镇德兴社区妇代会

2011年10月20日

篇2:儿童之家汇报材料

淝南乡姚圩小学校园人文气息浓郁,是一所有特色的乡镇学校。我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开放式办学、全方位育人。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秀的老师群体、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教育业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尤其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实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尝试,我们的做法是:

一、摸清现状,分析实情

淝南乡姚圩小学位于淝南乡姚圩村,人口3500多人,外出务工人员多,我校有234名学生,学生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我校开展了“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校“留守儿童”总数为160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68.4%,但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牵动着广大教职员工的心。

“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公平。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体现;不仅是对不断发展的劳务经济的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二、组织保障,构建网络

1、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由学校校长马利任组长、副校长常青云任副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及各班主任任成员,广大教职员工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教育科研为切入点,走特色办校之路,开始探索和尝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学校构建了立体育人网络:一是寻找代理爸爸和妈妈;二是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各班主任具体实施,师生员工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我校先后出台了《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职责》、《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与此同时,我校一直以来注重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工作保障机制:

1、完善教育责任追究制,实施了“楼道值勤制”、“五分钟报告制”、“全员育人导师制”、“课堂督导制”,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确保育人安全一流。

2、学生测评,学情调研,重过程,重竞争,重协作,确保育人服务一流。

3、校园、教室,净化、亮化、美化,确保育人环境一流。

4、每期召开“留守儿童”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德育及安全工作现场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表彰会,评选“先进代理家长”、“先进育人工作者”、“先进班集体”,确保育人奖励机制一流。

四、拓宽思路,活动育人,开展“十个一”活动

1、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料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儿童档案袋,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和DVD机、一台计算机、有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名老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发活动。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各班要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6、谈一次心。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7、读一本好书。老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陶冶学生的情操。

8、写一封亲情书信。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过一个快乐的生日party。各班要建好“留守儿童”学生生日,记入档案(同生日的人数多时,开特别座谈会),要大力开展“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广播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10、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校作了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信心有了,自理本领多了,自立能力强了,理解父母深了,人格更加健全了,学校教学质量也显著上升了。

我校的“留守儿童”人数多,教师相对较少,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但是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今后我们将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省市县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努力践行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谨遵“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训,进一步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春风沐浴雨露、健康快乐和谐成长,从而拥有自己美好的明天!

篇3:儿童画综合材料运用教学初探

一、收集创造性材料

(一) 引导学生认知综合材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用到的材料越来越多。现行的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涉及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纸类、泥石类、线绳类、塑料金属类、植物籽粒类以及其他如布料、木材、草、树叶、动物羽毛、生活日用品等。关于材料的不同特性, 日常教学中必须专门开辟认知课, 比如水粉画课和水墨画课要让学生建立对不同种类材料的感性认识。

(二) 收集整理综合材料

小学美术课对材料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不少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相关的材料作为基础, 美术课的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 创美活动就成为空谈。在材料收集上, 学生遇到的一些小的困难, 都会成为干扰教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都会带领学生浏览整册教材, 看看本学期需要准备的学习工具材料有哪些, 哪些材料准备难度大, 可用什么替代。然后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准备材料, 把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摆放在美术箱里, 课前再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材料放在他们的美术包里。

例如, 我校民族之苗书画社团创新性美术课程的一些活动。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 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 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所感所想, 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教育学生, 要有一双慧眼, 并能及时收集、积累生活中的各种废弃物品, 为美术创作所用, 变废为美。我建议学生在家里设立一个“美术箱”, 把平时随手丢弃的纸杯、纸盒、可乐瓶、广告纸、碎花布料等废旧材料收集到“美术箱”中。这样, 每次要用材料时, “美术箱”就能及时提供。

二、掌握技术性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 受年龄特征及生活环境的影响, 学生对材料的熟知度不同, 即使有相应的材料也不一定能够表现出好的作品。教学中我发现, 学生对一些综合性材料相结合的课型比较感兴趣。他们能够专注到绘画游戏, 体验到制作的快乐, 但如果缺乏教师的引领, 呈现的作品常常缺乏美感。

教师应根据具体内容解读教材重难点, 在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创作的同时, 引导学生创造、使用新技法。如我在构思《丛林野树》这个课时, 课前我就在想, 如何表现野森林中那些奇形怪状的树干参差的样子。树干表现造型上可以用影象画法, 直接用黑水笔把树干的形状涂黑, 但是怎么使树干上的细节—树皮纹路画起来简单又栩栩如生呢?我用油画棒试着在黑的树干上画, 我发现, 顺着树的纹, 用油画棒在上面滚画的方法来表现, 然后用两种或者三种明度不一样的油画棒再滚画, 这种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 表现效果又好。经过课堂实验, 大家都发现它易教、易学, 显著提升了学生绘画作品的档次。

油水分离法是先用油画棒或是油性颜料绘画, 再用水彩、墨水或者水粉颜料平涂的一种技术方法。因为油水不融的原理, 出来的画面效果也与众不同, 利用这个方法, 我做了《海底世界》和《回忆———东北大花布》这样的课。

油画棒砂纸画色彩明快, 画面统一, 工具简单, 是孩子们易学乐学的, 需要学生在创作前了解油画棒涂色技巧和方法。在涂颜色时, 用力有轻重的变化, 会使画面颜色出现浓淡变化, 产生立体感和空间感。

水彩笔, 是少儿学画常用的一种工具, 是已经调和好了的一种水彩颜料。它色彩鲜艳、透明, 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成为少儿学画的首选工具之一。根据它的这个特点, 我会要求学生做到直接用水彩笔在素描纸上绘画。这样, 开始学生会觉得很不习惯, 因为他们之前的教师都让他们用铅笔打草稿, 不过后来就觉得很简单了, 而且时间缩短了近一半, 看到的又是不一样的效果。

三、展现艺术过程

(一) 激发奇思妙想的天性

佳作离不开好的构思, 喜欢奇思妙想是每个儿童的天性, 综合材料的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 我在教学《芭蕾舞女》时, 学生有许多喜欢学习芭蕾舞或者是喜欢看芭蕾舞演出的。对于芭蕾他们都有感性认识, 舞蹈的动作、姿态, 舞者的身材, 芭蕾舞服装的飘逸。要完美展现芭蕾舞中各要素的典雅与飘逸, 就要改变以往的表现方法, 尝试结合运用其它综合材料去表现。教学时, 我借用了皱纹纸这一材料, 皱纹纸折叠后的舞裙与记号笔、油画棒等相结合, 材质新颖, 样式自然灵动, 让人耳目一新!又如, 在教学《青花瓷瓶花》一课时, 如何表现出青花瓷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生动立体的形象?我经过多次构思, 最终确定了采用两种方法来展现青花瓷瓶蓝白相间的这种强烈对比。在素描纸上用蓝色水彩笔直接绘画青花瓷图案, 然后用剪贴的方法贴在色卡纸上, 再用皱纹纸搓成纸条做为花茎, 用海绵纸做花朵表现, 这是一种表现的方法。还可以用白色油画棒在砂纸上打个底, 然后用纯深蓝色或者古典淡蓝在白底的青花瓷瓶上转着画出各种青花传统图案, 再画些花做背景, 效果也很不错!

(二) 自主探究表现的方法

美术综合材料运用, 有两种构思方式。一是由材料联系到物象, 另一个是由物象联系到材料。比如, 用以表现的纸张材料有:素描纸、刮画纸、色卡纸、美卡纸、彩色砂纸、牛皮纸等。就刮画纸而言, 刮画纸有底和面两层, 覆盖层以黑色为主的多种色系, 底色则分不同的单色、迷彩色等, 多为金银镭射、彩虹镭射。刮画纸是一种新颖独特的绘画新材料, 它很好地结合了多种绘画特点, 让原本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安全。刮画纸颠覆了以往用笔在纸上绘画的传统, 很好地结合版画的特点, 经过简单设计, 就能创造出用竹笔在纸上刮画的效果, 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适合各个年龄层的学生。根据这个纸的特点, 我设计做了《刮画龙虾》《刮画螃蟹》等。我觉得这些生物的身体上有坚硬的外壳或者鳞片, 用刮画纸只需画出动物的外形, 然后用竹笔在里面圈画就好了, 表现出了很好的肌理效果。

篇4:儿童之家汇报材料

活动期间,山东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第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关系最是有趣,抛绣球“一见钟情”、 破冰游戏“直呼其名” 、海盗船长与粉红娘“零距离互动”;交流互动色彩纷呈,“红绿灯”、“跨越雷区”、“松树松鼠”、“肢体传话” 、“大西瓜小西瓜” 、“趣味接力赛”有说有笑、又唱又跳,欢声笑语,意兴盎然,简直让人乐不思蜀,乐不可支……一点点生命的律动,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张张天真笑脸,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微笑之花悄然绽放,爱的心灵欣然起航!

说到留守儿童,人们往往会把他们与家教缺失、成绩差,甚至问题儿童等同起来。但在宁阳磁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学期表彰大会上,有留守儿童灿烂的笑容;在校园运动会上,有留守儿童的飒爽英姿,在中小学艺术节上,有留守儿童的绚丽身影。学习标兵,有留守儿童;道德楷模,有留守儿童;体育尖子,也有留守儿童;艺术骨干,还是留守儿童。在这里,学情“有数”,教学“有别”,教育“有机”,帮扶“有效”。爱的春风吹遍了宁阳大地,也让全县1.1万 名留守儿童得以健康成长。

近年来,磁窑镇针对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大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程,建起关爱阵地,完善关爱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工程中来,使广大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学校设立留守儿童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爱心信箱,注入“心灵感恩鸡汤”,通过帮扶教育、谈心教育、走访管理及跟踪档案管理等方式让教师亲近了学生,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网络,形成整体合力,确保了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任性孤僻、缺乏信仰等特点,学校开展了每天五个一活动:即每天进行一次庄严宣誓;每天组织一次跑步呼口号活动;每天唱一支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歌曲;每天听一则短小精悍、富有哲理性的小故事;每天写一则反思日记;让留守学生充实愉快地度过每一天。同时,开展书信传情、集体过生日等活动,进行乒乓球、书法、美术、文艺汇演等比赛,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动”起来,充分展示个人才能,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

为增强家校教育合力,学校定期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先后邀请山东女子学院教授作关于儿童成长教育专题报告,内容包括留守学生成因、青春期心理特点、如何对孩子进行励志教育等方面。与宁阳二院签订爱心基地共建协议,代理家长与孩子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假期和放学后的活动情况、监护人对学校的要求和建议等,共同探讨科学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为做好留守儿童帮扶教育工作提供了保障。

为方便留守儿童及时与父母沟通,全县各学校开设 “心灵氧吧”, 设立“亲情电话”, 配置视频器材,开通“E网情深”QQ聊天室,通过邮局开通“鸿雁来书”绿色通信通道,使留守儿童根据自己需要及时与父母沟通交流,倾听父母的声音,感受到父母的温暖,汇报自己学习中的得与失,让他们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使他们对学习更有信心,对生活充满信心,一粒粒幸福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为孩子们注入感恩幸福的“心灵鸡汤”。

让留守儿童的梦想实现,学校教育显然要摆在第一位。对于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有了爱心团队做后盾,有了强大的社会力量做后盾,才能真正去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才能追逐最伟大的中国梦!

篇5: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用心灵筑起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

——罗河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罗河镇中心小学现有学生1272人,其中留守儿童518人。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本,我校积极落实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教育留守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如下。

一、硬件、软件方面

1、硬件方面:①学校专设两间达80平方米的留守儿童之家,内设留守儿童专用可供视频交流的电脑一台,亲情电话三部,实行统一编号的图书一万多册,电视机一台,空调一台,文体器材若干。②设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心理咨询专业的教师,对心理上有异样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给予温暖,给予关爱,帮助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我校三年级三班学生父母不家,由其祖父母照顾,他沉默寡言,还经常打他的祖母,心理咨询老师刘晓凤得知后,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了解了孩子的心理主要是想父母,刘老师立即和他的父母取得联系,并且让他和他父母视频对话一次。几天之后,该同学的性格开始变得活泼了,也变得懂事了。③为配合留守儿童工作,各班设立了“图书角”,让学生阅读大量书籍,使每个留守学生学习有奔头,活动有劲头,资源共享有甜头。“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工作诺言。

2、软件方面:①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之家的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之家领导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成立以副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完善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开展的保障机制。②对518名留守儿童的详细信息登记造册,不仅有纸质材料还实行电脑管理,适时进行变更,有据可查,并且进行分类整理。其中单亲监护279人,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213人,其他亲属监护26人。③二十多位班主任完善了518名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记录袋中有学生们的“理想”、“个人格言”、“家庭详情”、“优秀作业”、“优秀绘画作品”、“综合素质报告单”、“获奖证书”、“三好学生奖状”、“师生谈心记录”等。为今后承载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了重要依据。④每天安排值班人员,校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值日,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后组织学生阅读图书,看报纸、看电视,与在外地的家长视频聊天,打羽毛球、下棋等一系列活动,并做好当天值班记录。⑤动态与静态管理相结合。518名留守儿童由全体教师帮扶结对,特别是我校26名其他亲属监护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亲都外出,缺失亲情的关爱,学校委派15名教师作为这些孩子的“爱心爸妈”,真正使留守儿童之家成为他们温馨的家。上周二,我校二年级2班学生上午未到校上课,班主任黄老师立即打电话到他家无人接听,打电话给他外出的父母,无法接通。随后和他的代理家长郑老师一直在他家,发现该生重感冒发烧躺在床上,两位老师立即将其送往医院,出院后黄老师将该学生接到自己家里住了几天,并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进行了电脑视频聊天,家长非常感动,感谢学校和老师,该“留守儿童”之家是孩子的第二家。校领导对包保的教师和代理家长实施定月考核,量化评定,记入教师个人档案,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二、安全管理方面

1、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征求家长意见,对家长回执的意见进行整理,制定管理方案。

2、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安全知识。

3、各班级建立路队,上、下学秩序井然。

4、学校成立“小红帽队伍”,有效地监管学生的安全卫生纪律等方面。

5、利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进行安全宣誓。

6、各班级每学期多次召开安全主题会,由学生和班主任签订安全承诺书。

7、聘请五位退休教师为校外安全监督员。

三、主要活动方面

1、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每学期聘请镇司法所、派出所,县、镇关关委、退休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他们的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学校利用主题班队会和主题班会,通过讲故事、唱红歌、谈体会等活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融,使留守儿童能感觉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有效地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让留守儿童体验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和组织的关爱。“六一”节,我校组织开展了入人仪式,“童心向党”读书汇报和文艺演出活动,期间,罗河镇党委、政府、中心校领导深入我校向特困考和留守儿童赠送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并与留守学生谈心,让他们通过电话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交流,拉近了孩子与父母心灵的距离。清明节组织学生捐款维修烈士墓,祭扫烈士墓,让他们牢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我校自2006年以来每年在12月份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主要活动是文艺汇演和学生书画展。学生演出的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当代儿童的精神风貌,通过自编自导、自娱自乐的文艺活动,既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增长了他们的艺术水平。学生的获奖书画作品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实际创造能力,体现了儿童生活、学习中的快乐感受,为儿童成长奠定了较好的文化基础。

4、举办校园运动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学生积极参与,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发扬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用心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我们工作的信条。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以来,我校500多名留守儿童尽情享受学校工作安排中各项活动成果,并积极参与校内外举行的多项活动,取得多项荣誉。

2011年5月,“历史的选择”讲故事比赛,我校留守儿童张娴获得县二等奖第一名、巢湖市二等奖。

2011年6月,“六五”世界环境日征文,我校留守学生吴其旺《人啊,你的话还算数吗》获县二等奖,张鹏飞同学《还我碧水蓝天》获县三等奖。

2011年6月,中华红色经典诵读比赛,我校留守学生张娴、张怡凡领演的《花木兰》获县一等奖。

2011年9月,我校留守学生张怡凡在“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演讲比赛中获县二等奖。

篇6:留守流动儿童之家汇报材料

城关乡周庄完全小学位于新郑市区西2公里处,驻城关乡西关工业区,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 学校共有11个教学班, 332名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均达100%。目前我校有留守流动儿童130人,其中留守儿童名10,占学生总数的3.01%;流动儿童120名,占学生总数的36.14%。学校现有教师31名,教师学历全部达标,高层次学历率达93.54%,具有小学高级职称28人,中学高级2人。

一、关爱在心中,制度要先行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谷俊平为组长的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此项工作。围绕“留守流动儿童”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流动儿童学籍登记制、爱心帮扶制等相关机制为保证此项工作良性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建立流动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流动的底数,为每个流动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流动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流动制度

在流动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的教师和学生家长经常与流动学生谈心,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流动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我们要求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互相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定期走访与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流动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流动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流动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流动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流动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关爱在行动 温暖在心中

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为他们排忧解难,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学校像家庭一样温暖。

1、积极协调,精心安排流动儿童入学。

我校积极协调地方关系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在保证辖区内生源入学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保证此类儿童入学,让他们享受与本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几年来,共接受流动儿童入学120人。

2、做好爱心救助,弥补缺失的关爱。

“流动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长期跟随父母辗转迁移,由于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导致部分孩子学业较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此时弥补缺失的关爱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校开展“爱心救助一帮一”活动,让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与他们结成对子,开展帮扶活动。一些学习成绩或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与老师结成对子,进行全方位辅导。学生在校一分钟,老师陪伴60秒。放学值班领导班子大门口送学生,对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了监督和指正,紧密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3、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家校共育。

与家长、社会、学校进行三方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开放日,定期对家长开放,请家长来校听课、评课,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家校联系卡,把“留守流动儿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家长,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4、搞好班级管理,加强心理教育

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我校建立亲情交流室和心理咨询室,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对留守流动儿童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中小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流动儿童,班级着重开展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流动儿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5、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为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我们携手城关乡派出所社区民警,每学期定期为学生进行一次法制讲座,同时积极开展综治工作。现在校园500米内无“三厅一吧”,无隐患单位,无危险场所。学校周围道路交错,车辆较多,我们在路口设立警示标志,实行上放学路队制度,并要求家长尽量接送学生。每学年还为学生免费体检一次,使学生健康安全成长。

三、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搞好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1、通过报告会、演讲会、知识竞赛、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对流动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2、开展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亲子互动宣传实践活动。举办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和“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使孩子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快乐成长,进一步拓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领域。

3、开展家庭教育进村组活动。以家庭教育为依托,根据不同时节,组织家庭教育宣讲团,广泛开展了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家庭教育活动。使先进的家教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4、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讨、征文、读书等活动。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讨活动,结合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在广大家庭中开展读好书活动,不断推进家庭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5、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利用假期观看优秀爱国主义影片和禁毒影片,开展影片观后感、心得体会征文评选和表彰活动,使青少年在主动参与和思考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新郑市城关乡周庄完全小学

李红英 2013年1月

篇7:儿童之家汇报材料

我校有学生1036人,留守儿童51人。学校以“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精业育人、特色育人”为主线积极发展,在各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校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亲戚一起生活,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为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我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具体抓的三级联动责任制。我校选择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专门负责人,并成立专题研究小组。我校根据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性、长期性和系统性拟定了三期方案。第一期: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爱的关怀”系列活动,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灵,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乐观开朗的个性。让学生感受到关怀,给予学生爱的力量。预防亲情缺失。第二期:在关怀的基础上,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学习管理”系列活动,加强留守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管理。缺乏学习监督自制力差是小学留守儿童的特点,需要进行有效的督促,增强留守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学习中树立信心。第三期:加强上两期方案的成果的延续,通过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协调学校、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构建留守儿童监护体系,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系列活动,使留守学生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为便于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全体教师带领六年级的学生进行全校性摸底、排查及问卷调查,与家长交流沟通、掌握了“留守儿童”第一手的资料,根据掌握的信息,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留守儿童班主任手册”。各中队辅导员每天辅导一次作业,每周记载一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交流谈心的家访并及时做好记录,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之中。

三、开展帮扶结对活动

我校为留守儿童选配了教师与他们结对,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在生活上给他们给予帮助,在学习上进行辅导;并选配了优秀的学生和学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几+1”结对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互帮互助,成为知心朋友。许多学生还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这学期,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我要求我帮扶的每个留守儿童每一星期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写一封信,主要围绕自己在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快乐、烦恼等内容来写。

四、抓好心理疏导

我校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教师节过后不久,六(2)班的郑梦月有几天没来上课了。他父母外出打工,交由爷爷代管。由于平时调皮,他的爷爷伤透了心,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了信心,对他不闻不问。我们到他家,他爷爷无可奈何地说:“他爸爸都管不来,我又有什么办法,就当我没这孙子。”班主任只好调动班上学生进行寻找。经打听才知道他躲在一个亲戚家。随后又找到她亲戚家,果然在那儿。经了解后得知是他是因为贪玩,因此不来上学。到了她的家里,叫她进屋,她说什么也不肯进去。我们耐心地与她爷爷进行沟通,劝说,最后她爷爷原谅了她,但要她保证以后不再贪玩。经过这件事,他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站在那里,不停地抽泣,没等我们开口,他马上说“我没想到老师不会骂我,不信,你们等着瞧!”后来,他果真没有再去,学习也进步了。是啊,人都是有感情的。动之以情,胜过许多说教,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

五、务实创新,创建家教名校

家教工作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如何使留守儿童监护人懂得怎样关爱这些孩子,改进家教方法,只有通过家长学校来传授知识,全面沟通,才能形成家、校的教育合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始终重视家教工作的开展:

1、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分工;

2、定期分类型给家长上课;

3、定期接待家长来访;

4、定期向家长开放课堂;

5、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一点引面;

6、积极开展家教现代化实验等。我们扎实的家教工作,给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力的支持。

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举办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比赛,除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丰富活动外,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们在文章中分别表达了自己的心迹。

我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献爱心募捐活动,演讲比赛、书画比赛、运动会、读书知识竞赛、开设第二课堂、成立美术、体育、舞蹈、音乐兴趣班,丰富他们的生活与学习,让他们感受的生活与学习的快乐,家的温暖。让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来自学生、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篇8:儿童之家汇报材料

曙光小学是2000年由原水月和李庄两所小学合并迁建到这里来的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0亩左右。建筑面积1690平方米,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6人。留守儿童146人。我校现有教师1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7人,小教高级10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市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人。县级优秀教师 1人,县级教育能手1人,县级文艺优秀指导教师1人。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以班为主关爱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我们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校共有留守儿童146名,其中女生79名。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掌握第一手资料,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们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啦一啦”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留守儿童之家”面积80平方米、“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图书室、阅览室80平方米,“留守儿童之家”音乐室、美术室各50平方米、活动室80平方米,留守儿童之家配电子琴3台,乐谱架15只,美术架15只。

四、投入资金充实留守儿童之家的物质建设,为保障留守儿童之家的各种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本学期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新购置图书2000余册,包括原有图书,现留守儿童之家图书室有图书5660册。

(二)文体器材

修建水泥结构篮球场和运动场地1600平方米。购买篮球架一副、排球架一副、乒乓球台5副、跑步机一台、液压跑步机、摇篮杠等健身器材。篮球、排球、羽毛球、象棋、跳棋、围棋、亚铃等器材若干件。

(三)电子信息器材

电视机一台,DVD一台,电话二部,碟片若干张。

(四)医药

备有常用药品二十余种。

(五)其他:饮水机、开水瓶、一次性茶杯等。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学校就是留守儿童的温暖的第二个家。教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格外照顾他们:班队会上给他们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他们位于最前面组织“六·一”演出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成长。

六、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我们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老年监护人(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我们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家访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合力。

精心投入,关爱“留守儿童”。我校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符合“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了“留守儿童”

之家的作用。通过月主题活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竞技表演、亲情热线和心理咨询等形式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使得“留守儿童”时刻生活在“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的社会大家庭里。所以,在县“民生工程”检查中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受到了乡政府、中心校的多次好评。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委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4月被县关工委、教育局评为“十佳了留守儿童之家”荣誉称号。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我们教师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我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的工作思路,对他们严慈相济,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儿童”之家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儿童”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成长。

曙光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上一篇:大一假期个人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春节后再现离职潮 “裸辞”现象悄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