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教学设计

2024-06-13

游戏 教学设计(共8篇)

篇1:游戏 教学设计

水中游戏和神奇口袋((中班小组亲子游戏))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water game and magic pocket

水中游戏和神奇口袋((中班小组亲子游戏))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参加对象:10 中班家庭

目标:

1、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锻炼幼儿的脚部小肌肉。

准备:

1、水中放水,水深不超过幼儿膝盖。

2、每个家庭一个篮子,内放泡沫块若干、鹅卵石、玻璃球若干。(不伤害幼儿脚的物品)

玩法:

一、活动身体:赤脚做,重点按摩小腿、脚底。

二、认识物品: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蓝子里有什么?

三:沉与浮:让孩子把东西放进水池中,看一看,说一说,东西是沉的还是浮的?

四、游戏“踩泡沫”:家长和幼儿一起将水上浮着的泡沫踩入水底。

五、游戏“采珍珠”:家长和幼儿将水中的“珍珠”(鹅卵

石、玻璃球)用脚趾夹起,放入指定的筐内。让幼儿数一数采了多少“珍珠”

比一比那个家庭夹得最多。

六、放松身体:用家长、幼儿用毛巾擦干脚,并按摩脚底、小腿。

神奇口袋

“神奇口袋”游戏是一则训练幼儿触摸觉的游戏。这则游戏是针对幼儿心理特点而设计的。特别适合 2—3 岁的宝宝玩,还可训练幼儿对看不见的物品的分类。

家长在和孩子游戏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 1、游戏准备:

小口袋 1 个;各类水果,如香蕉、桔子、苹果、葡萄、橙、柚等等;各类小玩具,如手枪、汽车、玩具兔、熊、狗、手帕、帽子、手套等。2 2、游戏的玩法如下:(1)

家长拿着装满各类物品的口袋念儿歌给孩子听:“神奇的口袋东西多,请你过来摸一摸。”并告诉孩子,“请你伸手到袋子里摸一件东西,摸完告诉我(即父母),你摸到的是什么,但是不许偷看。”

(2)

在幼儿将说出的物品一一摆放出来后,家长可提高要求:“请你说出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比如香蕉、苹果、梨等等是水果类,手帕袜子属什么类?长毛绒的小兔、小狗又属哪一类?”并让幼儿动手将物品归类放置。

孩子熟悉游戏后,可

让孩子边摸边说:“这是水果中的梨子。”等等。3 3、家长和孩子玩游戏时应注意:(1)

游戏之初最好不要让幼儿区别近似的物品,如橙、柚,而用区别较大的,如苹果、香蕉等等,以后再逐渐增加难度。

(2)

切忌违反规则,让幼儿看口袋,那样就失去其积极意义了。为提高孩子兴趣,家长与孩子互换位置,让孩子提问,家长来摸且回答,最后让孩子鉴定对错与否。

在这个游戏中,家长要勤动脑,善动脑,不断丰富“口袋”里的“内容,提高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感知觉,特别是触摸觉的发展。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篇2:游戏 教学设计

一、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的语言观

(一)语言的实践性

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是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理论的两个支柱概念。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一开始就提出了一种语言观:“这种语言是用来在建筑工人A和他的助手B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A用各种建筑石料盖房子:有石块、石柱、石板、石梁。B必须按照A的需要依次将石料递过去。为此,他们使用一种由‘石块’、‘石柱’、‘石板’、‘石梁’这些词组成的语言。A叫出这些词,——B则把他已经学会的在如此般的叫唤下应该递送的石料递上——请把这设想为是一种完全的原始语言[1]。”在这里,A指导自己的助手B的方式,并不是告诉 B什么是石块等,而是教给B一套语言系统和使用规则,通过训练使B学会使用这一系统。“儿童在学着说话时用的就是这种原始形式的语言。在这里,语言的教学不是作出说明,而是进行训练[2]”。儿童学习语言就是这样一个训练过程。由此,维特根斯坦将我们的语言即日常语言称为“语言游戏”:“我也把由语言与行动(指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那些行动)所组成的整体叫做‘语言游戏’ [3]。”他强调:“‘语言游戏’一词的用意在于突出下列事实,即语言述说乃是一种活动,或是一种生活形式的一个部分[4]。”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着眼于人们使用语言的动态活动“语言游戏”,强调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考察语言的意义。“语言游戏说”确立了对语言的.意义和功能进行理解就是要从日常活动入手,语言的意义即使用。

(二)语言的生活性

维特根斯坦说“想像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像一种生活形式[5]”。生活形式是指日常感性的或经验的生活和语言运用免费论文网。它涉及文化背景、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制度等内涵,反映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特点。语言游戏本身就是生活形式,而且二者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生活形式与语言游戏彼此为基础,生活形式既包含语言游戏又制约语言应用;另一方面,语言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它是各种各样、作用各异但又互为前提、互相交织的生活形式的异质同构。生活形式是日常语言的世界,离开了日常生活,离开了语言的使用,语言就没有任何意义。而每一个语言游戏又都坐落在具体多样而又复杂的生活形式之中。那么,语言游戏自然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命令、描述、唱歌、讲故事、开玩笑、猜谜语、感谢、祈祷等。语言的用法、词的功能和语境等也是无穷多的。因此,研究语言游戏就是研究语言的原始形式或原始语言即日常用语。

(三)语言的趣味性

“‘游戏’最重要的特点是乐趣、情趣和旨趣,这些东西比规则更重要[6]”。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旨在强调语言是一种以词语为工具的活动, 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情趣的活动,这种活动就是语言游戏。“语言游戏”是植根于生活形式之中,是人们生活情景的不同成分的互相联结,它包含了我们语言的一切活动。每一个语言游戏又都坐落在具体多样而又复杂的生活形式之中。和语言编织在一起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方式是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包括命令、描述、唱歌、讲故事、开玩笑、猜谜语、感谢、祈祷等。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语言游戏能给人以乐趣、激情和好奇心,能激励人们积极参与游戏,并从游戏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既然把语言视为一种游戏,那么它就必定具有任意性和趣味性。

二、“语言游戏说”对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的意义

(一)“语言游戏说”给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提供了哲学依据

维特根斯坦指出, 语言游戏是儿童刚开始使用语词的形式。他强调,语言是一种以词语为工具的活动, 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情趣的活动,这种活动就是语言游戏。语言活动既然是一种游戏,这恰巧符合幼儿年龄特征以及幼儿语言教育的原则,为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在理论上提供了哲学依据。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喜爱,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游戏对幼儿来讲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游戏。其一,《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7]”。其二《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强调: “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8]”,也就是创设适合幼儿开展语言游戏的情境。幼儿的语言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其三,周兢在《中国幼儿园语言教学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活动的组织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9] 。”幼儿在语言游戏中,产生积极的运用语言与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愿望和关系,在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中动脑、动嘴、动手“语言游戏”,成为主动探求并积极参与创作的语言加工创造者。可见,语言游戏活动是幼儿语词、语用技能习得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综上说明,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是可行的,必要的。

篇3:游戏 教学设计

一、游戏设计应体现生动有趣,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游戏的创编不仅要内容健康, 更要体现游戏的趣味性和新奇性, 这样才能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奇的特性, 真正调动起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一种游戏往往有多种做法, 在练习时, 教师也要注意定期变换, 体现体育游戏的灵活多变, 在新奇、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中低年级的“跑与游戏”的教学中, 在教师示范引导的基础上, 为了让学生掌握跑的基本方法, 掌握高抬腿跑时重心高、大腿高抬, 前脚掌着地;后蹬跑时支撑脚充分后蹬, 摆动腿积极前摆, 通过跑与游戏的教学, 我结合儿童的身心, 从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出了具有多样性、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的小游戏, 比如斗牛士、拔河、蚂蚁搬家等。让学生自由结伴、任选玩法, 以8 人为一小组, 开展10~15米快速冲刺练习, 用最短的时间冲过终点线, 统一练习, 以锻炼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再以折返接力比赛的形式, 5 小组竞技比赛, 培养学生的赛场拼搏精神。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在游戏和比赛的过程中, 我时常注意提醒学生高抬腿跑时支撑腿蹬直;后蹬跑时充分向后蹬地, 抬腿送髓, 节奏感强。

在跑与游戏的教学中, 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 在多样化、儿童化、游戏化的练习氛围中, 使原本注意力较分散、不易集中的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精神进入学习状态, 使学生掌握跑的基本方法。

二、游戏设计应体现合作意识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良好的性格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和将来的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影响, 而小学阶段正是性格形成期。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也应注意对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在体育游戏中教会学生应该怎样与他人和谐相处, 培养他们乐于合群的性格。

例如, 在三年级“立定跳远”的教学中, 一开始, 我注重情境创设, 把学生带到画满荷叶的操场上, 让学生听着音乐, 学着青蛙跳跃的样子在荷叶上去找“食物”, 游戏过程中, 掉到水里的青蛙要回到岸边后才能继续跳到池塘去找食物, 找到食物的同学要把虫子放到岸边的盒子里后再继续去找食物。让学生自由练习, 看谁跳得最好, 选出优秀者。然而在这个生动的学习情景中, 我还是发现有个别学生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 不愿参与活动。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随即改变策略, 在学生自由练习的基础上开展分组练习, 在对学生个体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 在小组合作中, 原本不愿意参与的那些学生, 也开始主动学习、讨论、练习, 这样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见, 小组合作练习的开展,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 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 互助互学, 掌握动作要领,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拼搏精神,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三、游戏设计应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下,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改革、增强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就需要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 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求, 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增强。

以日常体育教学的集队为例, 学生的集队大都是四列横队, 老师讲这样排就这样排。时间久了, 学生难免会感觉单调。教师不妨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为自己的班级设计一种集队队形, 如四路纵队、梯形、双圆形、六路纵队等, 以每隔一周变换一种由学生自己设计的队形, 这样一来, 学生的集队速度得到大大提高, 创新欲望不断增强。再如, 中年级“掷实心球”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改变原本的教师动作示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再示范→由教师指导纠正的传统教学方式, 让每位学生一个羽毛球, 然后让学生利用他们手上的羽毛球进行自由玩耍, 再让学生讲出他们在投掷羽毛球时候身体是怎么样用力的。最后让学生通过玩球, 相互讨论总结出在投掷实心球时手、脚、用力要如何。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自主探究学习”“小团体教学”“发现探讨教学”等模式, 正是对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优化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地认可与鼓励学生的每一次“与众不同”, 就会让学生创新的火苗越燃越旺,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之, 体育游戏是实现寓教于乐的积极教学方法。只要我们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积极反思并及时改进教学中的种种不足, 就一定能使学生在“乐中练, 动中练, 玩中练”, 真正热爱运动、热爱体育。

参考文献

[1]朱杆林.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反思[J].江西教育.2014.11:62

篇4:教学中的游戏与游戏中的教学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游戏 辨析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065-02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儿童以及体现儿童自主性的需要,游戏被推崇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课程设计以及教师的教育行为,无不在游戏性、活动性上下功夫。这本是可喜的现象,因为要使教育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游戏理应受到重视,理应成为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理应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即幼儿园游戏与教学之间关系的淡化。

幼儿园是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幼儿园活动是由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共同构成的。在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发生的游戏活动绝不等同于自然游戏活动,在这个环境中的教学活动也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教学活动。因此,探讨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对开展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家眼中游戏的地位及其与教学的关系

历史上有不少教育家对游戏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过论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眼中游戏和教学的相互关系。其中,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1]同柏拉图一样,在理论上赋予游戏重要地位的还有福禄贝尔,他认为游戏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高形式,强调应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是著名幼儿教育家的蒙台梭利,她关于游戏及其与教学的观点不同。蒙台梭利反对有想象活动的游戏和玩具,否定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儿童只有从事真实的活动,才能产生活动的目的性、责任感和其他社会性的品质”。[2]在她的“儿童之家”,教师们使用“教具”,而不是“玩具”进行教学活动。杜威摆脱了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等人将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对立起来的思维模式。他认为教学必须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教学中需特别注意“抓住儿童的自然冲动和本能,利用它们使儿童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提到更高的水平,使之养成更有效率的习惯;使他的自觉性得以扩大和加深,对行动能力的控制得以增长。如果不能达到这种效果,游戲就会成为单纯的娱乐,而不能导致教育意义的增长”。[3]在杜威看来,教学中应该渗透着游戏,并且借助游戏达到“教育意义的生长”。

他们作为历史上杰出的教育家,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理论基础等,造成他们在具体的教育观、儿童观的许多差异。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才使得幼儿教育变得“多元化”、“多样化”,直接影响后世的人们对游戏和教学关系的不同观点。

二、关于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三种不同观点

1.“分离平行”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分离平行”的状态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无关,教学主要在课堂中以让幼儿直接接受的方式进行,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教为中心,学依从于教”。[4]主张把游戏排斥在“教学”范围之外,认为游戏仅仅是儿童在学习之后的一种放松和调剂,它可以满足幼儿自发活动的需要,因此可用作“奖励”的方式,以鼓励幼儿的表现和学习。这种观点只看到游戏与教学的区别,没有看到他们之间的联系,视二者为平行的关系,没有交汇的可能。持这种观点的教育者常出现的一种问题是“游戏功能手段化”。因为游戏和教学是无关的,游戏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功能就是加深和巩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知识技能。

2.“游戏和教学等同”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幼儿园的教育不用提教学,不必有上课,游戏和教学是一回事,同一活动既可能是教学活动,也可能是游戏活动。于是,将教师引导下的幼儿活动都说成是游戏,将所有的游戏都赋予了特定的教育目的,本该属于教学的活动,成了孩子们围着老师团团转的“游戏”,而本该属于游戏的活动,则成了教师围着孩子团团转的“教学”。这是当前幼儿园实践活动中比较多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淡化了游戏与教学之间的界限,只看到了游戏和教学之间的联系,而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是将二者混为一谈了。

3.“相互融合”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相互融合”的状态下,“教”追随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学为中心,教依从于学”。[5]这是当前幼教界最提倡,也是最流行的观点。这种观点主张系统、全面、辨证的看待游戏和教学的关系。即既看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又看到了二者是有区别的,把游戏寓于教学中,教学寓于游戏中,游戏是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是游戏中的教学。

(1)教学和游戏是有内在联系的,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发生着大量的学习活动。“游戏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一个起指导作用的观念,它使一个人的继续的行动有意义。”幼儿“如果要得到某种确定的外部结果,就得坚持目的,所期望的结果愈复杂,愈要坚持目的,并且需要有相当长的中间系列适应行为。”比如,“儿童在制作一个玩具小船,他就必须坚持这个目的,并且用这个思想指导他的一系列活动。如果儿童只是玩船的游戏,那么他可以随意改变当作船的材料,随着幻想的暗示,引起新的因素”。[6]因此,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渗透着大量教学契机,幼儿园教学应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并以游戏为基本途径。在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时,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玩”,更重要的是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也就是引导幼儿明白“坚持游戏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因此,游戏与教学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2)教学与游戏又是各自独立的,这种独立表明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教学是教师将外在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目的是使幼儿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而游戏是幼儿主体将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以及情绪通过有趣的活动外化出来,是以已知为基础,且享受已知的活动。教学更多地强调“目的”、“计划”、“效果”,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游戏更多地强调“兴趣”、“表现”、“过程”,强调幼儿自主的活动。两者的规范不一样,本质的规定性方面也不一样。因此,对幼儿来说,教学和游戏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我们不应将教学和游戏混为一谈。在游戏中“兴趣比较直接,这个事实常常用这样的话来表示,就是在游戏中,活动就是它自己的目的,而不在于它具有将来的结果。”[7]而教学具有鲜明的外在目的性,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其特殊的任务,都要追求目的的实现。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只要是追求目的和结果的活动,就是教学;只有满足于活动过程本身的,才是游戏。所以,游戏与教学是有区别的。

三、“教学中的游戏”与“游戏中的教学”,把握融合的度,躬身实践。

由于人们存在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与教育价值取向,从而导致以上三种不同观点。我们应该坚持“相互融合”的观点,提倡“教学中的游戏”和“游戏中的教学”。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学与游戏的融合,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而这只能靠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将游戏与教学很好的融合。如我们应把握幼儿园中的游戏有着双重目标,对作为游戏主体的儿童来说,游戏的目标是内在的,不能为游戏而游戏,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手段。游戏能在多大程度上与教育和谐相融,依赖于目的和手段的协调一致。要使游戏最大程度发挥它独特的教育性,发挥其他活动无可替代的功能,就要让游戏成为游戏。只有这样,它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应清楚的认识到,对年龄越小的幼儿来说,其依赖于现存环境而产生的每一次具体活动的外在目的越不明确,他们只体验活动过程,即使是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目的和结果也是非常隐蔽的,这时应尽可能的强化手段,延长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纯粹体验活动过程的游戏逐渐减少,教学活动中的目的性日益鲜明,这时应相应的缩短过程,追求效果。[8]

“教学”应当实现向幼儿的“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生活世界”和“教学世界”的有机融合而不是人为的割裂。我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与游戏的重要关系,至于实践的效果和程度如何,需要广大幼教工作者亲自去摸索。最后引用杜威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没有比适当提供休闲活动的享受更加严肃的责任,还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健康,更重要的,如果可能,是为了心灵习惯的永久的影响。艺术就是对这个需求的回答。而教学活动中始终渗透着游戏,这样的活动就是艺术。[9]

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该把握好游戏与教学融合的度,让我们的教育活动成为真正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6

2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65

3 杜 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74

4 黎安林.走近幼教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05(5):9

5 刘 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5~126

6 杜 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15~219

7 周 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92

8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0

篇5:游戏 教学设计

论文导读::语言游戏”是植根于生活形式之中。语言游戏说”对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的意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语言教学与语言习得者。为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在理论上提供了哲学依据。论文关键词:“语言游戏”,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

“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L.)后期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语言游戏说”关注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强调语言乃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即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是跟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游戏说”不仅在语言哲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学科。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语言教学与语言习得者。笔者认为,“语言游戏说”对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的语言观 (一)语言的实践性 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是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理论的两个支柱概念。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一开始就提出了一种语言观:“这种语言是用来在建筑工人 A 和他的助手 B 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A 用各种建筑石料盖房子:有石块、石柱、石板、石梁。B 必须按照 A 的需要依次将石料递过去。为此,他们使用一种由‘石块’、‘石柱’、‘石板’、‘石梁’这些词组成的语言。A 叫出这些词,——B 则把他已经学会的在如此般的叫唤下应该递送的石料递上——请把这设想为是一种完全的原始语言[1]。”在这里,A 指导自己的助手 B 的方式,并不是告诉 B什么是石块等,而是教给 B 一套语言系统和使用规则,通过训练使 B学会使用这一系统。“儿童在学着说话时用的就是这种原始形式的语言。在这里,语言的教学不是作出说明,而是进行训练[2]”。儿童学习语言就是这样一个训练过程。由此,维特根斯坦将我们的语言即日常语言称为“语言游戏”:“我也把由语言与行动(指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那些行动)所组成的整体叫做‘语言游戏’ [3]。”他强调:“‘语言游戏’一词的用意在于突出下列事实,即语言述说乃是一种活动,或是一种生活形式的一个部分[4]。”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着眼于人们使用语言的动态活动“语言游戏”,强调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考察语言的意义。“语言游戏说”确立了对语言的意义和功能进行理解就是要从日常活动入手,语言的意义即使用。

(二)语言的生活性 维特根斯坦说“想像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像一种生活形式[5]”。生活形式是指日常感性的或经验的生活和语言运用免费论文网。它涉及文化背景、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制度等内涵,反映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特点。语言游戏本身就是生活形式,而且二者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生活形式与语言游戏彼此为基础,生活形式既包含语言游戏又制约语言应用;另一方面,语言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它是各种各样、作用各异但又互为前提、互相交织的生活形式的异质同构。生活形式是日常语言的世界,离开了日常生活,离开了语言的使用,语言就没有任何意义。而每一个语言游戏又都坐落在具体多样而又复

杂的生活形式之中。那么,语言游戏自然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命令、描述、唱歌、讲故事、开玩笑、猜谜语、感谢、祈祷等。语言的用法、词的功能和语境等也是无穷多的。因此,研究语言游戏就是研究语言的原始形式或原始语言即日常用语。

(三)语言的趣味性 “‘游戏’最重要的特点是乐趣、情趣和旨趣,这些东西比规则更重要[6]”。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旨在强调语言是一种以词语为工具的活动, 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情趣的活动,这种活动就是语言游戏。“语言游戏”是植根于生活形式之中,是人们生活情景的不同成分的互相联结,它包含了我们语言的一切活动。每一个语言游戏又都坐落在具体多样而又复杂的生活形式之中。和语言编织在一起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方式是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包括命令、描述、唱歌、讲故事、开玩笑、猜谜语、感谢、祈祷等。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语言游戏能给人以乐趣、激情和好奇心,能激励人们积极参与游戏,并从游戏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既然把语言视为一种游戏,那么它就必定具有任意性和趣味性。

二、“语言游戏说”对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的意义 (一)“语言游戏说”给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提供了哲学依据 维特根斯坦指出, 语言游戏是儿童刚开始使用语词的形式。他强调,语言是一种以词语为工具的活动, 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情趣的活动,这种活动就是语言游戏。语言活动既然是一种游戏,这恰巧符合幼儿年龄特征以及幼儿语言教育的原则,为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在理论上提

供了哲学依据。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喜爱,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游戏对幼儿来讲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游戏。其一,《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7]”。其二《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强调:

“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8]”,也就是创设适合幼儿开展语言游戏的情境。幼儿的语言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其三,周兢在《中国幼儿园语言教学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活动的组织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9]。”幼儿在语言游戏中,产生积极的运用语言与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愿望和关系,在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中动脑、动嘴、动手“语言游戏”,成为主动探求并积极参与创作的语言加工创造者。可见,语言游戏活动是幼儿语词、语用技能习得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综上说明,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是可行的,必要的。

(二)“语言游戏说”对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的实践指导意义。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语言游戏素材,使幼儿有话可说 “语言游戏”是一种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它植根于生活。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语言的源泉。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在幼儿日常生

活中,教师要组织幼儿走出去游览、参观,组织幼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劳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来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从而,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为幼儿语言教学准备丰富的游戏素材。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由、轻松的交流,才有话可说。

(2)选择合适、新颖、有趣的语言游戏,激发语言学习的兴趣,使幼儿想说、喜欢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交流、乐于表达。在幼儿语言教学中,首先,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来选择合适的语言游戏内容和形式,做到新颖、有趣,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让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保持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如小班幼儿适合模仿游戏、听说游戏等,而中、大班幼儿可选择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等。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增加语言教学环节的趣味性。语言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用风趣幽默、充满激情或悬念的语言,来组织游戏免费论文网。同时“语言游戏”,可借助实物、头饰、图片、挂图、场景、多媒体课件等形式,来极大的刺激幼儿的感官,调动幼儿进行语言游戏的兴趣。如表演游戏《小熊请客》:游戏前,准备好头饰、图片、场景以及多媒体课件。先出示头饰、图片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接下来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谁来了”?调动幼儿的兴趣;最后教师拿出头饰、图片,请幼儿分角色表演,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饶有兴趣的状态。

幼儿积极争着扮演角色,模仿故事中小动物对话、交流。孩子们在轻松、快乐中,不仅学会了礼貌用语:“你好”、“请”、“谢谢”,以及优美的语句:“又吃又玩又唱歌,真呀真快乐”,而且了解到一些动物的食性。这样,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想说、喜欢说,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3)创设语言游戏情境,提供幼儿语言实践机会,使幼儿敢说、会说、有机会说 维特根斯坦指出, “语言教学不是作出说明,而是进行训练”。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是语言实践的好时机。幼儿语言的发展依赖于交流与运用,在集体情境下,幼儿通过游戏能更好地促使幼儿进行语言的交流和运用。因此,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语言游戏环境,科学地指导开展各类语言游戏。让幼儿一边游戏,一边交流,将游戏与语言教学融为一体,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感知的对象和画面,增强语言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愉悦性。从而,使幼儿在亲自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创造的交流过程中,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创设角色游戏“水果店”。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售货员、顾客角色,轻松地、自由地进行语言交流,互动。不仅学会了礼貌用语,了解一些量词运用,认识一些水果的特性“语言游戏”,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发挥想像:一串串葡萄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弯弯的香蕉像小船等。这样,在游戏中,幼儿敢说、会说、有机会说,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既愉悦了幼儿的心身,又丰富了幼儿语词,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和思维想像力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强调了语言的生活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为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意义。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语言本身特点,把握幼儿自身年龄特征以及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原则,创设自由、宽松的幼儿语言交流环境,科学地指导幼儿进行语言游戏,将幼儿语言教学与幼儿的日常游戏活动联系起来,寓教于各项游戏活动之中。注重游戏内容选择的趣味性、新颖性,以提高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效果。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以达到愉悦幼儿的心身,丰富幼儿的语词,发展幼儿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效果。

篇6:游戏 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 提交简历和作品

游戏美术设计是一个纯技术性的职位,应聘者的技术能力是游戏公司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学历,证书这些以往被人们普遍认为比较重要的就业砝码往往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游戏公司的选材标准简单来说就是英雄不问出处,只看能力和潜质。应聘者提交的作品是否体现出足够的技术能力和艺术修养,就是最终是否能够获得面试或考试机会的最主要因素。如何挑选作品

1.选择的作品中尽量要既有3D作品也有纯美术作品

学生在提交作品的时候往往更重视3D作品,而忽略了纯美术作品。他们认为在游戏公司从事的主要是3D美术设计方面的工作,纯美术作品无关紧要。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游戏美术归根到底还是美术,艺术方面的素质是游戏美术的基础。尤其是一些大的游戏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培养潜力,这种潜力很大程度上是由美术作品的水准来体现的。因此纯美术作品是绝对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

2.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作品。

提交作品要力求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应该扬长避短。有的学生会把自己各种作品一一罗列,希望让对方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没有重点,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恰当的做法是挑选出自己最出彩的作品,显示出自己最擅长的东西,这样才能让公司眼前一亮,从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3.提交的作品必须是已完成的作品

游戏公司都希望找到成熟可用的人才,能够完成一个作品的所有制作步骤。因此应聘者提交作品的完成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必须让游戏公司了解,你有独立制作一个完整作品的能力。从另一方面来看,作品的完成度,也体现了应聘者的职业素质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把做了一半的作品发给游戏公司,对方的第一印象就很不好,对你的工作责任心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

4.根据应聘的公司情况选择作品

各个游戏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应该事先了解自己应聘的公司具体情况和要求,并以此作为选择作品的依据。

例如一些欧美的次世代游戏公司,以写实风格为主,这一类公司非常注重作品的细节表现。如果应聘这一类公司,就应该选择风格写实,细节丰富的作品。力求作品中细枝末节之处都能反应生活中的现实情况。如果是日韩游戏公司,一般会以唯美风格为主,应聘这一类公司,就应该选择画面风格细腻唯美,色彩明快的作品。

建议应聘者多准备几组不同风格的作品。在充分了解所应聘的公司情况后,针对不同风格的公司,提交不同的作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如何整理编辑作品

选择好作品之后还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整理编辑,注明一些重要信息。这不仅可以让公司一目了然,清晰地了解作品和你个人的具体情况。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你做事有条不紊,思路清晰的优点。在整理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从一下一些方面入手。

1.作品的组成部分

作品应该包括美术作品和3D作品。其中美术作品可以是素描,水彩或者油画等各种形势,以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美术功底为原则。3D作品则不仅要最终成品的图片,必须要包括以下内容:

◆作品原图或者参考图

◆制作过程线框图

◆贴图

◆最终完成作品图

2.作品中必须体现出的一些重要信息

提交的作品中单有图片还是不够的,游戏公司还需要了解有关作品的一些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必须在醒目的位置作出标注,以便查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作品使用工具

◆贴图信息(手绘或照片修改,贴图大小等)

◆作品制作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原图如有出处,需注明

◆制作者简要信息(姓名,联系方式)

3.个人简历

准备一份清晰的个人简历是举手之劳,但往往被许多人忽略。

发给游戏公司的简历应该简明扼要,需要注意的要点如下:

◆格式及式样整洁。

◆段落格式,字体大小统一。

◆没有多余空格、回车。

◆不乱使用公司,游戏的LOGO。

◆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

◆语言清晰,无歧义。

◆提供基本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应简单明确,不需要过于繁杂。

作品准备过程中需注意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前面提到的作品选择、整理编辑、制作简历的过程中,有一些容易忽略的细枝末节,虽然看似简单却常常影响到整个应聘过程的成败,是需要格外引起重视的:◆文件的格式

为了方便游戏公司查阅,所有图片都应该转成通用性较强的jpg.格式。以免因为文件无法打开而被对方直接忽略。

◆排版简洁

所有的图片编辑排版,应该以阅读者观看方便为原则。主要信息必须放在醒目位置,如有必要,应对图片加以注释。建议在完成图片编辑后,请其他人帮忙看一看,是否能够一目了然,迅速掌握所有重要信息。

◆文件不宜过大

过大的文件会造成打开很慢,甚至电脑出现异常。游戏公司筛选简历往往要看很多作品,给对方造成麻烦就等于给自己增加障碍。所以,建议作品所有文件大小不要超过2M。◆文件名格式规范

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文件名从来就是公司HR筛选简历时的噩梦。以最清晰的格式为文件命名会给游戏公司带来很大便利,也就是为自己增加成功的机会,可以参考如下的命名方式:

姓名_3D(2D或别的作品类型)_序号

示例1: 张三_3D作品_01

示例2: 张三_手绘作品_02

◆复查作品

篇7:游戏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能够准确的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学生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正确区分前后左右

(2)正确区分前面几个和前面第几个

(3)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思维导图

2、开发性学习包

关于位置方向的儿歌、古诗

儿歌:

小朋友,做准备,比比谁,跳得对。抬头看,向前跳;低头看,向后跳;往左看,向左跳;往右看向右跳;跳完了,我都会跳。

古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排队、座位的前后左右体验活动

3、拓展性学习包

早晨上学时、中午放学时、下午放学时,面向太阳,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早上上学时,太阳在东边,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中午放学时,太阳在南边,面向太阳,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下午放学时,太阳在西边,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语文上册第九课《影子》和园地三读读背背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位置,把我学会了吗放到第一课时中进行补充。智慧广场中学习画图解决问题。

2、学科间整合:结合语文上册第九课《影子》和园地三读读背背东西南北,加深对前后左右的认识。

3、体验式活动:排队做操时、在座位上时,进行前后左右方向的`体验活动。

4、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4课时。

(四)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认识位置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学生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学生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3、在现实、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初步积累有关方位知识,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好!(师用右手向同学们挥手问好)请同学们也挥一挥你的右手向老师问好,好吗?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游戏。(师可贴示板书)同学们想玩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理解左、右。

1、引入游戏:

师:谁玩过“指鼻子、眼”的游戏?(有,请两位同学演示一下;如没有,师可课件演示或者请一位同学帮助演示,并讲清游戏规则。)

2、同桌合作,做游戏。

师:现在知道怎么玩了吗?你想玩吗?下面就请你同桌的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吧。咱们还要比一比谁指的又对又快。

(给学生大约10分钟的时间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知左、右)

3、巧学方法,辨认左右。

师:同学们,咱们先玩到这儿。刚才在玩的时候,谁赢了?(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是自己)请几个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指的又对又快?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辨清左、右?(学生可能会举生活实例,例:用右手写字、刷牙;走马路,靠右走)

4、反馈练习。

师: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请举起你的左手。再举起你的右手。再举起你的左手、右手。(强化训练)

师: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的同学互相看看,你还能找出几对这样的好朋友?找找看。

5、相对左右。

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和你的同位握握手。请指一指你同位的左耳朵。师:刚才在握手、指耳朵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尝试解答)

师:这是因为你和同位是面对面,方向是相对的。所以伸出手的方向也是相对的。这也说明了,在不同方向,左右手的方向是不同的。这就是左右的相对性。

6、做游戏。

师:咱们再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听老师发口令,同学们做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①伸出左手、右手、左脚、右脚、摸右耳、指左眼、指右眼。

②向上看、向下看、往前走一步、往后退一步、向上跳两跳、向下蹲两下、再往后走退一步、再往前走两步。(再让几个学生发发指令)

(一)自主探究,上下前后。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左右这两个方位,那么从刚才的游戏中,你又发现了哪几个方位呢?(让学生说,师板书。)反馈练习。

师:那你能说说教室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分别是什么吗?(多让几个学生说说)

谁还能结合教室里的一些物品说说他们的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给予鼓励)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谁想介绍一下你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三、课间休息:听音乐,做动作。

“拍拍左肩膀,拍拍右肩膀,左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师可先演示,然后和学生一起做。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比拍手。

教师可请一位学生帮助演示活动过程。

(1)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练习。

(2)师生比赛。

(3)生生比赛。

2、找朋友。(可小组合作)

师: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一个电子邮件,内容是大树爷爷让我们帮它找朋友。(课件展示)它的朋友就在每个小组同学的其中一个桌洞里,用信封装着,请大家赶快帮它找一找,并把它们贴上,让他们重新回到大树的身边,好吗?

要求是:大树左边有4只小燕子;右边有3只小鸡;上面有2只蝴蝶;下面有5朵小花。

每个小组发一张大树图画。

(1)小组合作找,教师巡视指导。

(2)展评作品。先请学生说说喜欢哪幅?为什么?教师再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3)课件展示。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那你知道哪些关于方向位置的儿歌、古诗呢,谁来说一说?

篇8:游戏 教学设计

通过教学评价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游戏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角度看,评价学生的综合体育游戏能力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对游戏的学习态度、学习关心度和学习欲望;关于游戏知识的理解;在游戏活动中的思考和判断以及游戏的活动技能。其中对学生游戏学习的参与激励及游戏动作技能表现的适宜肯定,与学生的游戏学习质量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比较清楚地知道这些学生与相关学习行为的变化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游戏参与度和学习热情,也将有助于体育游戏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准确使用对学生游戏行为的分析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在以往球类游戏教学中使用的游戏分析方法中,较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比赛中触球次数的分析法”、“心电图型分析法”和“球的轨迹分析法”等[1]。这些分析方法虽可以描述学生在游戏中发生了什么,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仅凭学生游戏学习中对学生游戏结果的观察是不能全面得知的。为此,直接分析学生们游戏过程中行为的评价方法是必要的,“游戏质量评定法”(Gam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strument以下简称为GPAI)就是这样一种方法,本文结合有关资料[2][3]对这一游戏过程的分析方法进行介绍。

一、“GPAI”法的基本特征概述

(一)“GPAI”法的构成要素和含义

“游戏质量评定法(GPAI)”就是把学生的游戏行为划分为一些可测量的观察要素,然后根据游戏教学的目标和学生游戏行为评价的目的,通过对游戏过程中学生游戏行为要素的记录与统计,从而发现学生游戏学习行为的变化信息及相互关系,对游戏学习的指导和体育游戏教学质量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上表1显示的是球类游戏中学生游戏动作技能行为的具体观察要素, 从该表中可以看到, “GPAI”法中所使用的对学生游戏行为的观察要素主要有7个, 即游戏的准备姿势、调整、意思决定、技能发挥、支援、补防、防守与盯人。这些要素基本概括了如足球、篮球、手球、橄榄球等身体接触机会较多的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它可以直观反映出学生的游戏学习和参与状况, 如“意思决定”反映了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思考与判断、“技能发挥与支援”反映了学生的游戏活动能力、“准备姿势与调整”可反映学生对游戏活动项目的知识和理解, 因此总体上对这些观察要素的统计和分析是可以考察出学生球类活动中的综合游戏能力。

(二)“GPAI”法的分析方法特点

与以往的游戏分析方法的运用特点相比, “GPAI”法在使用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GPAI”法是把所有参与游戏学习的学生行为作为评价对象, 这和以往的“心电图型分析法”和“球的轨迹分析法”等游戏行为分析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以“球的轨迹分析法”的应用为例, 它分析的只是“触 (拿) 球者”的行为表现;而“GPAI”法在应用时, 不仅把学生们的游戏行为中拿球行为作为分析对象, 也把没有拿球的动作行为作为分析对象, 由此可较全面地描述学生游戏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从大量的游戏实践中可以看到, 在一些身体接触型的游戏活动中(如篮球、足球等),触球的时间仅占全部游戏时间的10%左右,其余90%的时间成不拿球的状态,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不触球的行为也可能会影响游戏结果,也是学生游戏行为的重要技能之一。

2.“GPAI”法是一个评价和指导一体化的观察法,其开发方案里尽管包含7个观察要素,但这些要素在质的规定上也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如“意思决定、技能发挥和支援”就是一些积极性的需特别观察的要素,在“GPA I”法的使用中可以根据体育游戏教学中的目标和要求,根据评价的需要去设定要观察要素的水平与评价方法(见下例),尽可能最大程度上得到用以指导学生学习的信息。

3.“GPAI”法是以教育行为学作为认识基础的,对观察结果的定量化理解及相互关系评价,使学生游戏综合能力的表现分析直观化,统计方式简单且关注学生在集团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游戏学习热情。

二、“GPAI”法的应用实例分析

“G P A I”法的应用与许多其他教育观察方法的使用一样,也包括观察准备、实施和统计说明过程。如观察前要了解体育游戏教学的任务和组织方式、准备好观察记录工具和表格、观察者的任务分工、观察要素及其判断标准的确定、对观察结果的统计解释方式的确定等。这些任务在方法实施之前都应有所思考。下面我们结合一堂足球游戏课的教学评价来说明“GPAI”法的应用过程。

(一)“GPAI”法的应用说明

1. 观察要素的选择和判断标准确定

上表2是使用“GPAI”法对一堂足球游戏教学比赛的观察结果记录表,A~F是被观察的学生(观察人数的多少可根据游戏教学目标而定),表中为被观察者游戏行为的表现情况记载结果。从本例观察表可以看出,本次分析只是把“意思决定”、“技能发挥”、“支援”三个项目作为观察要素,这些观察项目的判断标准的具体含义是:

⑴意思决定:决定向自由状态的同伴传球的情况下,记为“恰当”;反之,向被对方紧紧盯住的同伴传球的情况下,记为“不恰当”。

⑵技能发挥:向同伴传球时,这个传球交给同伴了,称之为“有效果”,否则称为“无效果”。

⑶支援:为了支援同伴,能向空着的空地移动(指可牵制对手)的场合下记录为“恰当”,但是,同伴需要支援的时候,没有达到的则记录为“不恰当”。

2. 观察要素的统计方式

为直观地分析学生游戏行为结果,表2的结果可按如下公式进行处理:

游戏的参加状况=恰当的意思决定回数+不恰当的意思决定回数+恰当的支援动作回数;

关于意思决定的指标(DMI)=恰当的意思决定回数/不恰当的意思决定回数;

关于技能发挥的指标(SEI)=有效果的技能发挥回数/无效果的技能发挥回数;

关于支援的指标(SI)=恰当的支援动作回数/不恰当的支援动作回数;

关于游戏质量的综合评价=(DMI+SEI+SI) /3。

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3.对游戏观察结果的分析

从上表2、表3的观察结果及统计结果上可以看到:

(1) A同学由于在“意思决定、技能发挥、支援”的观察指标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评价,被记录到的观察要素数多。因而游戏质量的综合评价较高。

(2) B同学在“意思决定、技能发挥”的观察指标方面没有得到较好的评价,在“支援”观察要素方面虽有得点,但积极与消极的行为观察数基本一致,因此游戏质量的综合评价较低。

(3) F同学尽管关于“意思决定”和“技能发挥”方面并没有得到较多的观察评价,但在动作“支援”方面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度,因此,作为游戏学习质量的综合指标,虽然E学生触球数比F要高,但综合得点值却比F同学低。这样,从游戏的综合学习表现来看,即使游戏动作技能较低的学生,在游戏的学习行动中,因为游戏活动的积极参与,根据“GPAI”法,在游戏学习质量上也会获得较高的评价得点。

(二)“GPAI”法的适应性应用

“GPAI”法的适应性应用的需要,主要针对足球和篮球这种身体接触型的游戏。比赛的场面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及时地对所有的游戏动作技能去评价是非常困难的,这使得“GPAI”法在计算精度上还有一些问题,因此为更好使用“GPAI”法,可对“GPAI”法的运用作一些适应性安排,方法包括:

1. 可通过观察者对“GPAI”法的反复运用,熟练理解观察要素的含义及表现,提高游戏观察技能,从而使观察结果变得更准确。

2. 也可增加观察者的人数,如游戏分组时按两队进行,观察者分工,设定诸如“播音员”和记录者,或要求没有参加游戏的一方可以针对性地观察另一方的游戏行为等,从而提高“GPAI”法使用的准确度。

3. 也可活用V T R,之后根据录像让学生游戏中的行为动作重复再现,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游戏的动作技能,如此也可以得到较精致的结果。

4.如果那样还难以实现,也可以应用一种变通的方法,即在观察多数学生游戏动作技能时,可以只对每个观察要素作五阶段的定性评价(见表4),最后根据定性评价的结果描述学生的体育游戏学习的综合质量。

游戏实施中对游戏进行定性评价的五阶段含义如下:

5分——非常有效果的游戏动作;

4分——比较有效果的游戏动作;

3分——有效果的游戏动作;

2分——不太有效果的游戏动作;

1分——非常没有效果的游戏动作。

说明:第#次为游戏观察次数(时间);得点为采用定性评价方法的结果。

三、球类游戏教学中“GPAI”法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在许多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中,对于游戏结果的评价都有一些规则的实施来代替,但实际上除了胜负等可测量的结果之外,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状况、学习竞争、合作等一些素质发展的信息也是需要评价的,有时这样一些要素的评价对激发学生的游戏活动学习热情相当重要。“GPAI”法的应用实际上比较重视对这些因素的考察,但“GPAI”法的应用还是有一些应注意的事项:

1.在观察项目的设置上有一些局限性。“GPAI”法的应用主要是那些身体接触性较强的项目游戏,如篮球、足球、水球、橄榄球等,而对隔网对抗性项目游戏如排球、乒乓、网球等项目不太适合。

2.观察要素的判断标准需要根据学生对象作一定调整。如以小学6年级学生为对象的足球游戏比赛中,为了显示判断基准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可对“支援”做柔性的规定,如把身体转向拿球的同伴算支援以及拿球的人和自己之间没有对手也算支援等等;对于“恰当和不恰当”的判断,也可修正为“是、否”进行了支援并记录等。

3.由于“GPAI”法也可运用在球类游戏单元教学中,以判断学生游戏活动技能的学习效果和进步程度,为此,在游戏单元教学中要尽可能保持游戏组织实施的同质性以及观察对象的一致性,做好游戏单元教学的设计是必要的。

4.应用“GPAI”法必须遵守一般体育游戏教学评价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游戏评价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应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游戏学习能力的进步;重视游戏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以及要处理好游戏学习中自由与规则的关系,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游戏学习行为等。

总之,从体育游戏的教学化到体育游戏教学的成立,是体育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和价值重新认识的体现,体育游戏不仅是一种体育教学手段,更是一项有益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育学习内容。通过新的评价方法挖掘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教育内涵,发现学生体育游戏学习中的问题,对于促进学生的体育游戏的学习动机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体育游戏行为能力以及促进体育游戏教学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建设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育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高桥健夫.体育教学的观察评价[M].明和出版, 2003

上一篇:文明家庭情况介绍下一篇:个贷流程-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