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和人民

2024-06-10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精选6篇)

篇1:中国共产党和人民

【发布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文号】银国库〔2003〕53号 【发布日期】2003-12-31 【生效日期】2003-12-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修订《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资金清算业务

处理手续(试行)》部分条款的通知

(银国库〔2003〕53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市中心支行国库处:

《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银发[2002]302号,以下简称《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资金清算业务处理手续(试行)》(银办发[2002]234号,以下简称《处理手续》)下发后,各级国库认真贯彻执行文件要求,不断加强国库会计工作管理,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有效地保障了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的推广使用,促进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在国库部门的开通运行,推进了国库会计核算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但是,各地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情况和问题。为此,总库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意见较集中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现通知如下:

一、调整《规定》第十条重要审批事项内容。调整后的国库会计重要审批事项是:会计科目变更、开销户、查询查复、待处理款项、暂收暂付、补制会计凭证、补记账务、手工填制特种转账传票划转资金、资金划退业务、差错更正、调整账户信息、利率调整、系统升级、系统数据恢复和操作员用户冻结、解冻等。审批事项须在有关凭证等资料上签章,并登记相关登记簿。

二、调整《规定》第十七条有关岗位的具体职责。调整后的国库内部往来复核岗职责为:负责对国库内部往来记账岗的全部业务进行复核。

综合核算岗职责为:负责本部门国库会计核算系统的日初始化,平衡、核对本部门账务,进行日常账务数据备份,负责系统业务数据的恢复,负责办理支付系统、国库内部往来、行库往来的对账、上下级国库预算收入的对账以及与财政集中支付代理银行、与财政、税务等征收机关对账,编制和打印科目日结单、汇总科目日结单、总账、分户账、会计日计表、月计表和业务状况报告表,打印会计核算系统日志,办理查询、查复业务等。

国库会计主管岗职责为:负责组织管理日常会计核算的各项工作,负责系统各项重要业务参数的设置和用户管理,负责保管支付系统密钥卡及密钥导入,对重要会计事项进行审批,处理国库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等。

三、取消《规定》第十八条第四款“同城票据交换记账、支付系统往来记账和国库内部往来记账岗位不得相互兼任”的要求。

四、增加《规定》第八十四条会计账务数据备份的管理要求。日终备份数据保存一个月,月终备份数据保存到年终,年终备份数据保存五年。

五、修改《规定》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会计凭证的装订要求。对于业务量大的国库,作为记账凭证附件的缴款书,可以按日单独装订。附件单独装订时,在该附件的汇总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在单独装订的附件封面上要注明“本册为XXXX科目XXX号传票附件”。

六、在《规定》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二款属于定期保管十五年的会计档案中,增加征收机关年度对账表;在第三款属于定期保管五年的会计档案中,增加征收机关月度对账表。

七、计算机打印的行库往来凭证、暂收(付)款项会计凭证统一作为相关科目的记账凭证,同业务类型的手工填制凭证可作为机制凭证的附件。

八、修改《处理手续》“

二、国库内部往来”中管辖国库接收应转划他行或辖属其他支库的款项,因同城票据交换场次、支付系统和国库内部往来系统等原因无法当日划转而挂账和次日转账的会计分录。修改后挂账处理的会计分录为:

借:国库内部往来―与XX支库往来

贷:国库待结算款项―同城票据交换暂收户

或―大额支付往来暂收户

或―国库内部往来暂收户

或借:国库待结算款项―同城票据交换暂付户

或―国库内部往来暂付户

贷:国库内部往来―与XX支库往来

次日,划转时会计分录为:

借:国库待结算款项―同城票据交换暂收户

或―大额支付往来暂收户

或―国库内部往来暂收户

贷:同城票据交换

或大额支付往来―XX库户

或国库内部往来―与XX支库往来

或借:同城票据交换

或国库内部往来―与XX支库往来

贷:国库待结算款项―同城票据交换暂付户

或―国库内部往来暂付户

九、修改《处理手续》中“行库往来对账登记簿”登记内容。删除“行库往来对账登记簿”中日发生额核对内容,只核对日终余额。

二OO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中国共产党和人民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4)理解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能力方面:(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感悟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人民对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力量和出现的种种建国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作出的抉择。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三、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四、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视频教学法、讲授法、探究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那么在我国是由谁领导人民开创了这一制度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人民建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制度呢?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么确立的?

(二)课堂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探究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有封建势力压迫,外有列强侵略,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无数仁人志士走上了探求救亡图强的艰辛之路。首先是受压迫最深的农民阶级,在他们的领袖洪秀全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3年,未能取得反列强、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接着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内部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又分化出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由 于它没有触动腐朽不堪的封建根基,其结果无异于给蛀牙的人只吃镇痛药,而不是将虫牙连根拔掉,注定是要失败的,这也说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必然要灭亡的;之后又有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开展的戊戌变法,但此时的清王朝已病入膏肓,非来一剂烈性药,不足以根治其患,同时也说明通过改良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在中国也是行不通的;这便有了孙中山后来领导的辛亥革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但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再加上资产阶级的本身固有的软弱性、局限性,面对异常强大的传统封建和西方列强势力,他们只得妥协退让,不能按照心中所想的那样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取而代之的倒是由北洋军阀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持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但这既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更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愿,而在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都相继失败的情况下,中国将向何处去?又有谁来领导中国的革命运动呢?中国革命又该向何处去寻觅力量之源呢?此时在中国大地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诞生出一支和农民阶级一样同为受压迫阶级,但又同农民阶级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下产生的小农意识不一样,他们是与最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技术先进、见多识广,他们就是工人阶级。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感召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启示下,组成了一支先锋队,叫做中国共产党,他们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他们的这一主张有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响应呢?我们来看这样一组镜头(镜头一、二)。由此可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赢得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

1.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而这一地位的确立又是

2.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1)性质:

①中国共产党是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登上历史舞台的。它同当时的其他各族人民一样都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所以中国工人阶级同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历史和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

工人阶级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他天生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作为他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要继承他的这一优良传统,所以党的宗旨定位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出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即在其他阶级救亡图强的探索都相继失败后,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要为它所代表的工人阶级争取利益,而且还担负起了为人民的解放和 幸福、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百折不挠奋斗的历史重任。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面貌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探究二:视频 改革开放30年)

中共执政近65年,有过挫折和失误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和辉煌。通过发展公有制,避免了个人资本积累的漫长历程,实现了将一个积贫积弱的人口大国跻身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宝座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结束军阀混战、各自为政,实现国家大一统,并能使一个多达56个民族的国度很少发生大面积的民族冲突,让各民族相安无事地和平共处,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而今天的国人(视频 中国梦)也都满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为实现幸福梦想,而努力奋斗着!总而言之,我希望并且相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1)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3)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要做到实至名归,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那么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又怎样才能领导人民创造性的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他拥有什么样的法宝呢?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探究三: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非公有制经济就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 1980年8月党中央出台《进一步做好城镇劳动就业工作》的文件,指出“从事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这种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可缺少的补充,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国营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补充。”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党在现阶段对发展个体经济的基本指导方针,指出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是我们长期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前进的需要。

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方针。

1992年12月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当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还固守着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放,坚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势不两立的错误观点时,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初期通过计划经济已打下良好工业基础和积累了一定的商业资本的基 础上,就要引进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既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一切先进的生产关系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从而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就是所谓的

1.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视频 民主 可见中国共产党的的另一个执政方式就是

2.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方针之后,紧接着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案,依法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允许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等;在1992年12月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紧接着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案,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等。也就是说我们党并没有直接以党代政,而是尊重和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把自己通过科学执政探索出的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就是 3.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以上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秘诀即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那么这三者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4.关系:

(1)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

(三)课堂总结、点评

篇3:中国共产党和人民

一、“救总”的成立

1950年4月24日至1950年4月29日, 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社会救济代表会议。经过中国救济代表的协商,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会章, 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并选出了宋庆龄、董必武、吴耀宗、沈体兰、陈维博、伍云甫、谢觉哉、李德全等49人为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陈其瑗、熊瑾玎、司徒美堂等9人为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监察委员会委员[3]。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会章规定:“救总”是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群众性的救济组织, 其宗旨是团结并领导全国从事救济福利事业之团体及个人, 协助政府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节约、劳动互助, 以推进人民大众的救济福利事业。“救总”的社会救济工作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实行自救助人为方针, 其救济福利款物由政府补助和在群众中募集共同组成, 同时接受国际友人的友好援助。国内救济福利团体接受国外救济福利款物事先须取得“救总”的批准, 在“救总”的通盘计划下分配使用[4]。中国人民救济代表会议为最高机关。设执行委员会, 在救济代表会议闭会期间为最高领导机关。宋庆龄为“救总”主席, 董必武、谢觉哉、李德全、吴耀宗为副主席, 伍云甫任秘书长。这样“救总”就形成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和体制, 为指导以后全国的救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救总”社会救济的实践

1. 救助灾区群众。

帮助灾民募捐衣物和钱款是“救总”的重要职能。1950年皖北、苏北、河北、河南等地发生水灾, 受灾农田达12795万亩, 灾民约4000万人, 其中大块重灾区共有2800余万亩, 急需要救济的重灾民约700万人[5]298。为了协助政府解决灾区人民的寒衣问题,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与有关人民团体成立了“皖北、苏北、河北、河南灾民寒衣劝募总会”, 发动了全国性的劝募寒衣运动, 向全国发出了募集600万套寒衣的号召。在全国人民和各级人民政府、各地救济机关、群众团体、民主党派及各界热心救济人士的热烈支持下, 在极短的时期内, “救总”共募得寒衣6887561套, 折合人民币3400多亿元 (币制改革前的人民币, 1955年改革后, 新币1元等于旧币10000元, 下同。———作者注) , 超过原订计划600万套的13%以上。募捐上来的寒衣用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分配给皖北、苏北、河北、河南等地灾民, 共计分配给灾民寒衣5210750套;二是各地区留用救济当地贫民及外地迁入的灾民, 共记寒衣1177895套;三是救济朝鲜难民, 共计寒衣1000套, 同时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又救济朝鲜难民200亿元的现金[6]。这不仅解决了皖北等地重灾区灾民及部分城市贫民缺乏寒衣的困难, 还援助了朝鲜的难民, 增强了中国国际上的交往能力。在募捐过程中, 全国各地人民充分地表现了团结、互助和友爱的精神。上海市平均约5个人捐出寒衣1套;北京、天津、浙江、苏北、陕西、川西、河南、平原、宁夏、南京、广州、西安、沈阳、旅大、抚顺、鞍山、重庆等省、区或市, 募集数量均超过原订计划;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捐献了8.7亿元和衣物、粮食等;民主党派也积极参加到这一互助运动中去, 中国民主同盟总部一个月募捐寒衣大小70余件, 人民币5694000元[7]。充分证明了“救总”在救助灾区群众中的作用。

2. 收容社会弱势群体。

新中国成立初期, 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因素, 导致城市里产生了大批的游民、乞丐、小偷、妓女、残老和孤儿, 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经过“救总”多方面努力, 从1949年到1952年, 全国各主要城市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了收容, 建立起无数个不同性质的生产教养院, 游民、乞丐、小偷、妓女、残老、孤儿, 大量地被收容进去, 并施以适当的思想和文化教育, 使得他们学会了各种生产技能, 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据统计,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各地分会办理的收容教养机构有98个, 其中收容儿童的有55个。同时,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各地分会协助政府办理灾难民的临时收容、紧急救济和遣送回乡生产的工作, 减少了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两年半就收容遣送灾难民达13万余人[8]。此外,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各地分会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做了大量城市贫民救济和临时救济工作, 如贫病补助、贫婴补助、产妇补助、贫民生活补助和城市火灾、风灾救济等, 据初步统计, 救济分会所办理的贫民救济和临时救济受益人数有七万余人。在工作中, “救总”依照“社会互助”的方针发动群众, 杭州市分会救济江干区火灾灾民时, 群众自动捐款8亿余元;武汉市分会救济重划区火灾灾民, 群众自动捐款达12亿余元, 并捐助了大批衣物粮食。

3. 整顿历史遗留的社会救济组织。

全国政权建立以后, 如何解决民国时期遗留的数千个救济福利社团是整合已有社会救济力量的重要方面。为此, 从1950年开始,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对国际与国内规模较大的团体进行了调查研究, 用协商的方式对国内规模最大的红十字会总会进行了调整, 经过思想、领导、组织、制度、人员等多方面的调整, 新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以崭新的面貌得以出现, 在治淮工程的医疗工作、朝鲜前后方的救护工作、老根据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防疫工作, 以及国际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的斗争中, 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救总”还对国际性救济团体进行了改造, 解放前国际性救济团体有40多个, 解放后大部分已撤退或解散, 剩余的9个接受美国津贴, 从1951年4月底召开的处理接受美国津贴救济机关会议开始, “救总”对这些团体已进行了处理与改造。除了对部分反动的、名存实亡的和假冒为善的团体予以处理外, 一般的斟酌情况予以团结性改造, 并通过各种适当的组织形式, 使它们积极地参加当地的救济福利事业, 发挥其服务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建国初期, 在中国人民救济总会领导下, 各地分会总计已对800多个遗留的救济福利团体组织进行了整顿。

4. 进行对外国际援助。

在国内救济的同时, “救总”广泛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援助。1951年,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将中国人民为援助“松川事件”中被迫害的日本人民的捐款寄到日本, 援助了“松川事件”的受难人士。1952年日本北海道地震, 使日本人民遭到严重的灾害,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及时地汇去了救济北海道地震灾民的款项。这两次的援助都增进了建国初期中日两国的民间交往, 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救总”还曾联合有关人民团体对遭受严重旱灾的印度人民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救济;组织了“中国人民救济马来亚难侨委员会”, 对受英帝国主义殖民当局压迫的马来亚华侨作了正义声援。这些国际援助为新生的人民政权赢得了国际民众的认同。

此外, “救总”地方分会还办理了一些救济性质的福利事业, 如产院、诊所、托儿所、保育员训练班、平民宿舍、劳动人民服务站、义仓、夏令饮水, 等等。这些努力, 都是新中国社会保障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在中国社会救助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是政府主导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代表人民政府积极参与到社会保障事业建设的活动中, 这与民国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大都停留在文件上面、广大民众很难得到政府的救济形成明显的对比。在社会救济中,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注重社会救济的覆盖面和公平性, 使得社会弱势和困难群体得到了应有的救助, 从而在根本上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合法地位。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灾情和救灾工作史料[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58.

[2]毛泽东文集 (6)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3]新华社.中国救济代表会议闭幕, 人民救济总会成立, 宋庆龄等四十九人当选执委[N].人民日报.1950-4-30.

[4]新华社.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章程[N].人民日报.1950-5-5.

[5]董志凯.1949-1952年中国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6]新华社.各地人民发挥高度团结互助精神, 去年寒衣劝募计划超额完成[N].人民日报.1951-4-4.

[7]民盟总部为灾胞募寒衣, 劝募工作顺利结束[N].人民日报.1950-11-21.

篇4:中国共产党和人民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长期考验与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今后定能始终接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与检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90年前,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90年后的中国是一个蒸蒸日上、阔步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像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说的那样,是由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这个曾经在世界上长期领先的东方大国逐步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此,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项任务规定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中国各政治力量的历史地位。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实现这两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领导力量。

历史是公平的。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历史对各阶级及其政治势力都给予了表现机会。封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等,先后在历史舞台上粉墨登场,各社会阶层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寻找自己的位置,接受历史的选择。事实证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没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即便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它仍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1]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90年来,党领导人民完成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历史任务,做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三件大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这“三件大事”和“三大历史性转变”,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它使中华民族复兴浪潮不断高涨,国家景况一天一天好起来。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适应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党为之奋斗的纲领、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不是上天赐予的,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2]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

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的选择,是要通过人民对各种政治力量长期比较、选择来实现的。这种“历史选择”,在民主革命时期,主要表现为人民对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政治力量的比较,中国共产党经过人民的严格“考试”,被拥上了领导者和执政者的地位。党一登上历史舞台,就坚定地站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把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要求作为自己的根本纲领,救民族于危亡、拯民众于水火。党成立后不久,就联合其他政党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走向高潮。第一次大革命后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集团背叛革命,在白色恐怖中,其他势力脱离了革命,中国共产党独立坚持武装斗争的方针,开辟了土地革命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新时期;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面临亡国危险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促进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又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出发,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实现民主和平,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国民党反动集团违背人民意愿,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党领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革命胜利。正是在这样的斗争中,中国人民认识了共产党,选择了共产党,与党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形成了“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鱼水关系。淮海战役期间,支前民工多达百万,人推肩扛的运输力量超过了国民党美式装备的机械化车队,保证了前方供给,创造了中外军事运输史上的奇观,陈毅元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感叹,就是人民选择和拥护共产党的真实写照。[3]

这种“历史选择”,在党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主要表现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国家的比较,人民继续坚定地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领导者。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和高涨的创造热情,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62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8%的速度增长,2010年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9%。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结束了外国侵略和中国受凌辱的历史,使中国变成一个在国际社会不容忽视、备受尊重的大国。所有这些,令世界瞩目,令全体中国人骄傲、自豪。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真正维护国家利益和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 

三、中国共产党定能始终经受住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时代在发展,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继续。中国共产党人只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敢于和善于回答新课题、迎接新挑战,始终如一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能始终经受住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90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执政地位并能够领导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事业,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不断巩固和提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自建党以来不可移易的根本指导原则,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长期执政的思想根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的执政之源、立党之本,是关系到党在引领中国未来发展中继续起到核心作用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共产党人要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指导思想上、理论上和政治上建党强党,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人要敢于和善于回答新课题、迎接新挑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由美国开始并向全球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趋利避害,在本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有所作为,这对我们党是一个严峻考验。从国内环境看,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一些潜在风险和敏感因素还在增多,社会稳定形势比较严峻。能否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落到实处,进而实现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同样考验着我们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从党的自身状况看,长期以来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有目共睹,但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党的新期待相比,在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执政能力和党性党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给我们党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将是复杂的、严峻的,也是长期的、持续的。[4]

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如一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9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就在于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过去靠这个感动了中国人民这个“上帝”,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有一个怎样继续感动“上帝”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在党和国家的决策上,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工作上,体现在涉及群众利益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上。特别是在利益日益多元、复杂的情况下,要始终站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要有这种强烈的意识。[5]共产党人只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能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总之,中国共产党只要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一定能够经得起历史、人民的检验,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金冲及.20世纪中国历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9-08-05.

[2]刘新如,齐彪.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N].解放军报,2011-04-05.

[3]姚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J].党建,2009,(6).

[4]欧阳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12-01.

[5]冷溶.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伟大历史变革[N].人民日报,2009-10-20.

篇5:中国共产党和人民

26.1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课前小卷◆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

A.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B.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权

C.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某市人民代表大会经多年探索,创立了人民代表接待站和专职的人民代表联络员制度,每天至少有一位人大代表在现场听取民众反映情况。这一制度创新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②公民的政治表达渠道不断拓宽

③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渐形成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现在有不少地方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将乡镇人大作为机构改革的突破口,减少职数,缩减编制,很多乡镇人大在改革后仅剩下人大主席一个人。这种做法()

A.是正确的,可以减少当地人民的负担

B.是正确的,做到了精兵简政,提高了工作效率

C.是错误的,应该连人大主席也不留

D.是错误的,削弱了当地人大的力量

4.2012年7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组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执法检查组,赴甘肃省平凉市进行实地检查。这表明()

①在人大闭会期间,人大常委会行使其部分职权

②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③该省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立法权

④该省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监督权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5.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反复征求社会各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开门立法,民主立法。这说明()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直接行使权力的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

D.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6.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④是最重要的国家机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7.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这句话充分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具有先进性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改善党的领导

A.①②④B.①③

C.②③D.②③④

◆新知梳理◆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党的性质、宗旨。理解中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三种执政方式。

学习重点和难点: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以及党的执政方式

基本知识点: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的原因?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3、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

4、党的执政方式:

5、①科学执政的含义:就是遵循

以科学的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的含义:就是坚持支持和保证,坚持

和完善,坚持和健全,以发展带动,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的含义:就是坚持,领导立法,不断推进国家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

◆合作探究◆

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

自测:

1.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对依法执政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③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

一直强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

党________的主要体现。()。

A.行使立法权B.民主执政

C.科学执政D.依法执政

◆例题◆

例题1.(2012天津)“俯身接地气,用心听民意。”近来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新一轮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在蓬勃展开。群众反映干部们带来了政策和资金,改善了干群关系;干部们体会到只有“接地气”,才能“有人气”。下基层活动的良好成效体现了我们党()

A.坚持政治领导的领导方式B.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D.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找出关键词“接地气”实际上就是走进群众,倾听民意。题干大意是在描述“群众”和“党的干部”的关系,因此所选的答案里必须又包含“群众”又包含“党”还要包含“群众”和“党“的关系,因此选择D。

变式1.(2012山东)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完善这表明()

A.中国共产竞坚持依法执政

B.基层民主自治进一步完善

C.全体公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司法权

【答案】A

【解析】本题以党须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完善为背景,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材料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因此A项正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B 项与材料无关,含云:己项说法错误,在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依法执政方式,D项错误,我国的司法权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随堂检测◆

1.(2011广东)某县委2010年底试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以来,出现了“组织公开什么,群众就看到什么”到“群众关注什么,组织就公开什么”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了党

A.重视人民主体地位B.增加人民监督权力

C.强化人民政治责任D.扩大人民政治权利

2.(2011福建)2011年2月,中共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材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A.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科学执政

B.提高社会管理和依法行政水平

C.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D.努力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完善执政方式

3.(2011北京)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段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A.善于运用统一战线B.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发挥人民首创精神D.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4.(2011新课标)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组织上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

③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④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0广东)2009年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7· 5” 严重犯罪事件,破坏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不得人心。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对其进行了处置和平息。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挫败民族分裂活动的根本保证

②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

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妨害我国民族团结的因素将不复存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位时,他始终廉洁奉公,公而忘私;退休后,他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辞世前,他把自己20多年辛勤营造的数万亩森林无偿交给国家。杨善洲的行为()。

①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②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反映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④表明了杨善洲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A.①③B.①②

C.③④D.②③

7.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意见要求党的基层组织要通过党内有关会议、文件等方式,及时公开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干部选任和管理情况,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有利于()。①进一步拓宽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的渠道 ②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③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④完善国家政权建设,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各项事业有了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更加富裕、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政治参与渠道与方式更加多样。这表明()。

①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②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我国已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④我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②④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中国当今现状。这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①才能始终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②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④才能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3.“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

作用。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A.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是国家最高领导机关

C.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从1921年到2012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91年的光辉历程。古训有云:“行百里者半九

十。”这句古训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有()[来源:学科网]

①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地位

③要加强改进党建工作,永葆党的先进性

④要戒骄戒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A.③④B.②③

C.①②D.①④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由它的________决定的。()

A.性质和宗旨B.执政能力

C.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D.执政方式

知能提升

6.“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新时期富民强村的带头人——江苏常熟将巷村党支部书记常德盛,44年如一日,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共同走上了小康路。他的先进事迹启示广大共产党员()

①要坚守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

②认真履行好经济建设职能

③不应谋取任何利益和特权 ④要执政为民,造福人民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7.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党的意志通过全国人大依照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二者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④二者共同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①④

8.2012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91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最初的50多名成员,发展到今天的8000多万,成为目前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得益于()

①中国共产党积极履行革命和各项建设职能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卓有成效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得民心

A.②④B.①②

C.①③D.③④

9.“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

一直强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党________的主要体现。()

A.行使立法权B.民主执政

C.科学执政D.依法执政

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W市党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等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注重通过专家座谈、网上民意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人民意见;在引进企业过程中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并依据《村民自治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培养了一批具有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组织,一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该市党委是如何执政的。

篇6:中国共产党和人民

年级:高一级 版本: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

政治教研组 胡 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一框题,是学习第六课的基础。本框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之一,也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因此本框题在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一单元的人民当家作主(在党的领导下),下启第三框题我国的政党制度。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对拥护党的领导,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内容结构

在学习第五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第六课讲述我国的政党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教材从回顾我国近代史开始,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三种执政方式,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性质和宗旨,最后说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讲我国的政党制度首先要讲共产党,而讲共产党就要先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本框题从历史层面切入到现实层面,层层深入地介绍了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原因、现实意义和三种执政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党领导地位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依据:这两点具体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确立的原因,这对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至关重要。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依据:这一理论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阐明中国共产党各种执政方式的含义及其联系。同时学生对党的执政方式容易简单地理解为十二字方针,而不理解其含义以及坚持这三种执政方式的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这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能力,我制定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的;认识党的执政地位及执政方式。

依据:课程标准3.8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

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由党的自身条件决定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

2.能力目标

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鉴别能力。

依据:本框从中国近代史切入,将涉及到对近代几次民主革命和改良运动的评价,应该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依据: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我决定通过视频、歌曲和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材料设置探究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由学习小组合作组织答案,由我进行评价、总结、点拨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情分析

第一、从认知水平来看,学生接触过党的知识,但对党的理解还不深刻。第二、从身心特点来看,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维比较活跃,但容易偏激。

(三)教学方法

为了讲清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能够达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框的特点和学情分析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讲解法。

(四)学法指导

在学法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

导入:第五课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心内容;此外还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就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由此导入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新课开始首先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加深对党的感情),在学生欣赏完歌曲以后设置探究问题一:借助历史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对学生的回答做简单评价然后引导学生重温中国近代史,接着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开国大典的图片,播放视频《复兴之路》,使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让学生结合以上材料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确立的原因。引导学生得出:中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的结论。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探究问题二: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哪三种建国方案?结果如何?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完成表格,说明是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并强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突破重点)

其次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设置探究问题三:1.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说明了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分组讨论、回答问题,使学生懂得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三个才能”(让学生齐读)。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使学生自觉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然后由胡锦涛的名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推导出党要不断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改进执政方式,从而引出第二个问题: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主要由我讲解,首先解释三种执政方式的含义并指出坚持“三种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要求。其次通过探究分析例题:“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强调党的执政地位和三种执政方式的区别,使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方式的理解。最后通过一个知识拓展:分析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把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区分开来、并加深理解。(突破难点)最后,大约还有5分钟的时间,设置了5道选择题当堂训练,以巩固所学知识。当堂训练: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

A.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决定的

B.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C.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D.党员数量众多决定的

(二)作业布置:

背诵: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确立的原因,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固学案1——8,第10题。预习第二框体内容。

(三)板书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板书,以结构图的形式表明本节课的知识点及其关系。这种设计既有利于学生理清本节内容的思路、简洁明了,也有利于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史中和国人共民产的党选执择政:历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执政地位: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科学执政执政方式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地位及执政方式

(四)、时间安排

上一篇:勿忘国耻的意义下一篇:以师德师风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