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籍管理系统登录

2024-06-13

全国学籍管理系统登录(通用12篇)

篇1:全国学籍管理系统登录

预防学籍系统出现“该账号已登录,不能重复登录”提示的方法

学籍系统因保密需要,限定一台电脑只能同时登录一个账号,所以大家在退出学籍系统时,不要直接关闭网页窗口退出系统,这样学籍系统实际仍然在登录状态,当我们重新登录系统时,就会出现提示“该账号已登录,不能重复登录”,无法正常登录系统。

目前已测试多种方法(清空网页缓存、360电脑清理、DOS清理系统等),均无法有效解决的该问题。在未找到相应解决办法之前,只能提醒大家如何预防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在退出学籍管理系统应该点击学籍系统右下方的“注销”按钮退出系统。就能保证我们随时正常登录系统。

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电脑使用习惯,在我们使用邮箱、网银、支付宝等重要隐私信息时,使用注销退出系统,可有效避免私密信息泄露,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样

篇2:全国学籍管理系统登录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

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新人社发〔〕76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各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79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我们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自治区教育厅 自治区财政厅 206月30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 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79号)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 2.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 3.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4.按照做有历史责任感、做为人师表、做立德树人、做专业过硬的好老师标准,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5.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实施范围

实施范围为自治区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矫治学校的教师及教研部门和校外教育机构中实行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的在岗人员。

民办中小学参照本方案组织参加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为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保证改革工作的平稳推进,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要求,在自治区职称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统一领导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教育厅,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具体负责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以及改革工作的组织实施、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等。

各地(州、市)、县(市、区)分别成立由地(州、市)、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领导任组长,地(州、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当地教育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负责改革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主要内容

(一)健全制度体系。

1.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原中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

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2.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3.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完善评价标准。

1.评价标准应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和方法,以及教学一线和农村教育实践经历等评价。

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2.自治区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的基本标准条件,结合我区教育实际和发展需要,统一制定中小学教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

各地(州、市)按照不低于自治区评价标准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评审细则,对于在南疆四地州任教的教师,以及农村艰苦边远学校和双语教育岗位教师,在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

(三)健全评价机制。

加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和评审专家责任制,完善评委会的组织管理办法,健全评委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

积极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办法,采取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测试、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

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健全信访举报调查机制,营造公正、透明的评审环境。

(四)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1.强化职称的评价功能,将职称评审作为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

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

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

进一步健全教师考核和聘后管理制度,使中小学教师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的能上能下。

2.科学设置中小学教师岗位,职称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

中小学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各等级的结构比例,根据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等级体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正高级教师数量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核准名额评审。

3.高级职称岗位结构比例要向南疆四地州任教的教师,以及农村艰苦边远学校和双语教育岗位教师倾斜。

对因乡(镇)及以下学校教师自身条件达不到评定标准而产生的高级职称空余岗位,各地区不得调剂使用和占用。

4.对于在乡村学校任教(含城镇学校教师交流、支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五、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部署准备阶段(10月至2016年7月)。

1.成立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工作。

2. 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深入地(州、市)、县(市、区)、学校开展调研。

按照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等级体系和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调查摸底,了解掌握我区中小学情况、教师队伍状况,以及职称评审工作开展情况等,为改革工作提供准确依据。

3. 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批。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7—11月)。

1.会议部署。

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2.学习宣传。

采用政策培训、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力度。

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明确改革工作的意义、内容、步骤和要求,确保改革工作平稳推进。

3.方案审批(2016年7月)。

各地(州、市)按照国家、自治区的指导意见和方案,制定本地区的职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办法,并报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4.人员过渡(2016年7—8月)。

按照国家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和自治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各学校(单位)根据核定的各级教师岗位比例及数额,审核申请过渡教师的相关材料,对符合过渡条件人员,报县(市、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

经认定符合过渡条件的人员,由县(市、区)教育部门报地(州,市)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并办理过渡手续。

5.评审聘用(2016年8—11月)。

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规定程序和办法进行。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实施,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批,评审结果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备案。

高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职务)等级教师的评审工作,在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级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实施。

各学校根据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将通过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岗位。

6.经评审通过的各级人员,统一纳入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系统。

(三)检查总结阶段(2016年12月)。

各地(州、市)在评聘工作结束后,认真开展自查,总结工作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于2016年11月底前报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

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验收,全面总结改革工作,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六、工作要求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

改革本身涉及制度统一、人员过渡、标准制定和评审聘用等诸多环节,工作十分复杂,各地(州、市)必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要求及部署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充分认识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改革的必要性、复杂性,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州、市)要逐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逐级推动实施。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职能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要保障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所需经费。

(二)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各地(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改革实施方案,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和配套办法,报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各地(州、市)要全方位考虑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完善工作预案,并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平稳过渡,稳慎实施。

各地(州、市)要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各级别新的职称(职务)评聘工作,严格按照方案的原则要求、标准条件、评价办法、评聘程序等,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组织进行。

各地(州、市)在改革工作实施中,要妥善处理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和其他职称系列的关系,坚决防止和避免其他职称系列的“搭车”行为。

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研究和解决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遇到重要情况,及时向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将改革进展情况按阶段报送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加强监督,严肃纪律。

篇3:全国中小学学籍统一管理的利与弊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育部建立了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2013年秋季学期实现全国联网并试运行。该系统为每名中小学生建立全国唯一的、跟随一生的学籍编号, 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学生转学、升学等动态跟踪管理, 为解决农村“控辍保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留守学生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据报道, 截至2013年8月, 全国已有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贵州、甘肃、宁夏的14个省市完成了系统部署;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河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兵团、北京、浙江的20个省市基本完成了数据采集或数据补录工作;包括内蒙古、吉林、河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宁夏的8个省市的3520万名学生的数据已进入全国系统。有感于全国各个地区所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学籍管理的统一, 笔者对于即将到来的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的统一有些期许, 也有些担忧。

全国中小学学籍统一管理的优势

为了解决各地各自为政的不统一的学籍管理局面, 为了实现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的统一, 教育部建立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每名中小学生建立全国唯一的、跟随一生的学籍编号, 并实行“籍随人走, 终生不变”的学籍管理制度, 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学生转学、升学等动态跟踪管理。这种系统和制度具有以下优势。

1.连续学籍可跟踪

传统的学籍管理制度是以受教育程度高低而进行区分管理的分段式管理制度, 而每个阶段的学籍管理有所差异, 甚至相同学段不同地区的学籍管理也不相同。这种情况下, 学生异地转学、升学等学籍异动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籍中信息的中断和缺失, 难以追踪学生终身学习历程。而从小学入学开始建立唯一的学籍号, 一直沿用到研究生教育甚至到继续教育阶段, 便可以解决分段式管理中极容易出现的信息不连续问题, 并拥有完整的学生终生学籍档案追踪, 从而让学生在小学、中学换校时实现完美衔接, 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2.统一管理可共享

一名多次转学的学生可能拥有多份不同的学籍档案, 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是因为各地的学籍管理只是局限在自己所负责的小范围内, 与周围地区缺乏必要的联系, 继而导致虚假注册学籍和跨省、跨地区、跨学校重复注册学籍等问题的出现, 使得“高考移民”和跨区择校现象屡禁不止。如今, 唯一学籍号和全国范围内学籍统一管理从根本上避免了此类问题的出现。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学生转学、升学等的实时跟踪和动态管理, 包括对全国范围内的学生注册、学生信息维护、毕业升级、学籍异动等的信息化管理, 及时跟踪全国各地的学生流动, 全面掌握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真实情况, 从而杜绝虚假学籍、重复学籍的乱象和“高考移民”、跨区择校等问题。

3.制式平台可监控

以往的学籍管理制度很难掌控流动学生的准确数据, 尤其在学籍异动时, 虚假学籍、重复学籍屡禁不止。如今, 全国统一的学籍管理则有效避免了学籍管理制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遵循“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 着力实现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全面覆盖, 因此系统可以精确地统计教育行政部门所需的信息, 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经费的拨付提供精准的数据, 从而有效地杜绝教育经费拨付的误差, 防止个别学校虚报学生数量套取教育经费、吃“教育空饷”的现象。

4.相关拓展可持续

本着“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的应用方法,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在实现学籍管理的基础上, 可以延伸出一些相关的拓展应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中小学生数据库还可以满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在学生资助、教育经费保障、营养改 善计划、校车管理、控辍保学、事业统计、日常管理和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需求。同时, 全国还将逐步推广使用免费的学生卡, 这种学生卡可以把学生学籍管理、学期注册、图书馆、计算机房、网络缴费、医疗等各方面的应用整合在一起, 具有存储学生的各项信息、餐卡、借书证、学生证、公交卡等多项功能。

随着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得越来越频繁, 越来越熟练, 还将逐渐研发出更多的延伸功能以方便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广大的中小学生们使用。

全国中小学学籍统一管理的隐患

全国中小学学籍统一管理的优势是显著的, 但是其中也隐藏着不少的隐患。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过程中, 系统运行安全排在第一位, 千万不能让系统成为泄露学生个人信息的新途径。同时, 系统运行稳定性十分重要,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平台的使用时段大都比较集中, 即在每学期的开始和结束阶段较为频繁, 如果出现类似铁路购票系统的“间歇性瘫痪症状”, 那么本来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可能就要变得毁誉参半。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并不需要多么的华丽漂亮, 易用却是必不可少的, 尽量不要给学业负担沉重的中小学生增加额外的使用负担。

另外, 以前一些地区学籍管理中的小问题可能并不明显, 但随着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的统一, 各个省市地区汇总到全国, 便容易形成较大的困难。比如, 就地区而言可能只有百十人转学、择校, 但是放到全国范围内, 数量可能就要以万来计, 尤其涉及地区之间, 省市之间, 情况尤为复杂。可以预估的是, 这种类似由大数量的小问题积累而成的“困难户”不在少数, 如何省时省力、便捷迅速地处理好这种事情, 在学籍管理统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全国学籍统一管理制度的实行和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有效、简便地管理中小学学生学籍成为可能。而且由学籍管理系统延伸出来的附加功能在多个省市地区也已经有所开展, 比如, 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学籍卡中除了含有学生学籍的基本信息之外, 还汇聚了公交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的功能, 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 深受学生欢迎。由此可见,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于学籍管理可谓是划时代的进步。

摘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育部推行全国学籍统一管理制度, 建立了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小学生数据库。该学籍管理制度和系统具有连续学籍可跟踪、统一管理可共享、制式平台可监控、相关拓展可持续四个方面的优势, 但在系统的安全、稳定、易用方面还有一些隐患。

关键词:中小学学籍,学籍统一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刘红霞.注重细节, 让学校生活更美好——中小学学籍管理科学化探索[J].中学课程资源.2011 (12) .

[2]江苏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网络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小教研究) .2011 (Z6) .

[3]王惠兰.如何做好学籍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1 (35) .

[4]李玲.浅谈学籍管理信息化的现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04) .

篇4:全国学籍管理系统登录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副司长杜柯伟,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展涛、副主任罗方述等领导出席会议。

王定华司长在讲话中指出,学籍系统建设是“金教工程”的核心项目,是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标志工程,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奠基之作,受到国务院和教育部领导高度肯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目前,学籍系统建设已取得实质进展:一是电子学籍系统全面建成;二是学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三是各项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四是应用队伍建立并不断壮大;五是转学等核心业务成效突出;六是潜在综合效益不断涌现。他强调,学籍系统建设应提高保障水平:一是继续提高应用管理水平;二是继续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三是继续提高运维保障能力;四是继续争取各方广泛支持。

展涛主任回顾了学籍系统建设的历程,他深有感触地说,完成任务的过程使大家经历了由“荣幸”到“压力”再到“成就感”的心路历程。他同时也指出,虽然各地对系统的重要性认识逐步加强,但对系统的工作难度、在全局工作中的影响力的认识尚有不足,需进一步提高。

杜柯伟副司长从学籍管理业务角度对学籍系统应用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当前,学籍系统已经进入建设提质期和全面应用的新阶段。为更好地发挥学籍系统作用,既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保障水平,更要从应用入手,厘清学籍管理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深度融合学籍系统和学籍管理日常业务,用好学籍系统各项数据,使其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成为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的强大工具。

罗方述副主任就学籍系统运行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工作作了全面介绍。他要求,各地要明确各级系统技术支持单位,落实专门负责人员,做好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支持服务和信息安全工作,保障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系统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撑作用。

会议还通报了学籍系统截至2014年7月底建设应用进展情况,并重点部署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学籍信息质量。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公安机关协作,对本省学籍进行查重、查错,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问题学籍清单。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问题学籍进行核查处理。要优先完成毕业年级问题学籍处理工作。

二是全面应用系统功能。要求各地落实《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加快制定完善实施细则。做好学生学籍建立、正常变动、异动的管理工作。应用学籍系统监测学生上学考勤等情况,提高义务教育管理水平。逐步在教育经费管理、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各项建设中运用学籍系统有关数据,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三是开发完善特色需求。教育部将逐步开放学籍系统有关数据,并初步建立数据导出使用管理制度。各地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及早着手,结合以往应用基础,拟定业务需求,做好顶层设计,进行开发应用。自建系统对接省份要尽快过渡到以学籍系统为基础开发完善特色需求的模式上来。

四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协作机制,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健全考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将系统应用和技术支持纳入学校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考核。健全培训制度,实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覆盖,培训结束要通过考核,持证上岗。还要健全工作交流制度,奖惩制度,举报、通报等制度。

五是构建运维长效机制。各地要尽快落实学籍系统应用培训、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所需经费和人员,并满足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系统运行、维护、应急响应、数据保密等制度,细化要求,责任到人。建立运行监测机制,及时准确掌握运行情况。健全系统运行问题研判机制,畅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快速反应和解决学籍系统问题的渠道。

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北省、贵州省教育厅分别介绍了工作经验。财政部以及各省教育厅相关负责同志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篇5:全国学籍管理系统登录

关于河北省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

资格认定工作安排的通知

冀教资函[] 2号

根据《河北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实施方案》(冀教师[]9号)的有关规定及教育部和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的要求,20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仍采取网上填报信息、现场受理确认材料、认定机构网上认定的方式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范围和条件

认定范围:

户籍或人事档案关系在河北省内的申请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人员。

1、已取得全国统考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且在有效期内的人员。(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应届毕业生最后一个学期方可在学校所在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2、秋季之前入学的全日制普通师范教育专业毕业人员。

3、符合直接认定条款的特岗教师,具体要求登陆jszg.hee.cn/查询。

学历条件:

1、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师范类毕业生应具备具有办学资质院校开设的中等学历层次幼儿教育类专业毕业(详见冀教师[]12号文件)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应具备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院校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院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院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院校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和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其中对确有特殊技艺,且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关颁发的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申请认定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可适当放宽到高中毕业学历。

二、时间安排

1、申请人注册申请、网上申报的时间。4月20日---4月29日,网站开放时间为每个工作日的8:30—17:30,周末及法定假日不开放。

登陆网址:中国教师资格网(www.jszg.edu.cn)申请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网报入口,(参加全国统考合格人员选择“全国统考合格申请人网报入口”,其他人员选择“未参加全国统考申请人网报入口”)网报时间到期,系统将自动关闭,请申请人务必在指定时间内到指定的网上申请注册报名。

2、体检: 考生持贴有与网报同版照片的《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检表》到各市指定医院体检。(体检医院,时间,体检表4月中旬登录jszg.hee.cn/查看下载)

3、申请认定、现场确认及材料审核:申请人在户籍或人事档案关系所在的市级认定机构(包括定州市、辛集市)申请认定,各市认定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确认时间及地点(考生网上申报时可以在报名界面查看)。

4、资格认定:各认定机构于7月23日前完成本次认定工作,具体证书发放时间由各市自行安排通知。

三、教师资格认定申请

申请人现场确认时须提交的材料

1、《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网上申报成功后自行PDF格式A4纸双面打印两份);

2、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3、学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尚未取得毕业证的在校应届毕业生须提供学校出具的毕业证明;

4、教育部出具的《学历认证报告》的原件及复印件或学信网上自行打印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5、《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检表》需双面打印;

6、《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7、《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 网上申报时自行打印,按要求填写并加盖工作单位或者所在乡镇(街道)公章;

8、近期3个月淡蓝色,白色或红色背景,免冠无头饰正面小二寸证件照片1张,(与网上注册及申请表格照片同版)。背面注明身份证号及姓名,教师资格证书上使用;

9、参加考试人员需提交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原件和复印件一份;下半年以后考试合格的考生,只需自行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下载、打印PDF格式“网页版”的考试合格证明;

10、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者,须提交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11、户籍在本省的需要携带户口簿(本人页)原件及复印件,非本省户籍但在本省工作的需提供人事代理机构出具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所有复印件统一用A4纸按身份证、学历证明、普通话证书、考试合格证明书、户口簿(本人页)或人事代理机构出具的证明等顺序排列装订。

河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

篇6:广东省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

为了建立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部署和启用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我市要求,现采集我校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

信息的采集范围包括在编教职工和签订一年合同或以上的教职工。

请大家登录教师系统jiaoshi.gdedu.gov.cn 账号是本人身份证号码,密码在10.157.138.66/06教务办/教师系统账号密码/教师用户管理.xls 。登陆后自行修改密码并记住。共填写14个模块,包括:1、基本信息,2、学习经历,3、工作经历,4、岗位聘任,5、专业技术职务聘任,6、教师资格,7、教育教学,8、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取,9、入选人才项目,10、国内培训(包括公需课等网络课程,参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11、海外研修,12、技能及证书,13、交流轮岗,14、联系方式。其中所有内容中带“*”为必填项。请老师们于本周五下午2点整前完成。另10月15日前为测试环境,10月15日后为正式环境。

如有疑问,请向教务室叶玲芳老师咨询。

教务处

篇7:全国学籍管理系统登录

河南省部署与启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方案

一、工作重点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整体规划、组织部署和统筹协调工作,确定教师基础信息指标体系和业务管理功能使用路径,做好系统启用部署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信息采集督促审核、系统应用指导服务工作,确保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有序开展;完成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采集全国各级各类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推进教师系统应用,整合我省现有教师队伍管理和教师培养培训等业务平台,打造教师工作综合性应用系统,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工作分工

省教育厅负责统筹开展全省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具体组织各省辖市及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厅直各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具体组织幼儿园、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

高校附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所属的高校负责组织。

三、采集范围

(一)学校范围。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高等学校,具体范围见附表。

(二)教师范围。学校在编教职工和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信息不采集。

(三)信息范围。根据学校类别不同,相应采集教师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培训研修等方面的基础信息。

四、部署与培训

省教育厅负责做好系统启用部署工作,统一组织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本省高校相关业务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专项培训。培训内容为教师系统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系统核心功能、教师基础信息指标、数据采集与应用流程、系统运维和信息安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及时完成学校相关负责人培训。各地应于10月18日前完成相关培训工作。

五、信息采集流程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教师在线填报信息与学校统一填报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具体流程如下:

(一)建立各地各校用户账号

教师系统分别为中央、省、市、县、校等五级用户设立账号。同级用户根据职责与权限不同,设系统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和信息查询员账号,由相关负责人管理使用。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用户及下级系统管理员的账号权限和账号密码等。信息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信息录入、审核和上报工作,组织开展系统应用工作。信息查询员可查询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基础信息及相关统计信息。

各地各校的用户账号将由教育部分发至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逐级分发至省内各级用户。各地各校设系统管理员账号1个,信息管理员账号1个,信息查询员账号2个。可根据需要为高等学校增设信息管理员账号。

(二)生成教师账号

学校系统管理员通过录入本校教师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等4项基本信息,为教师生成账号。教师可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填报、查询个人相关信息。

(三)录入教师信息

录入教师信息可采取在线填报方式或导入信息表进行。信息录入后,学校负责人对信息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报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为确保信息准确,教师考核结果、待遇、师德、处分和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应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填报。

(四)审核教师信息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地学校上报的教师信息进行审核,信息审核无误后确认生效。

(五)做好监控管理

各地各校要有效利用系统,及时掌握本地区、本单位数据采集情况,做好督促监管工作,确保信息采集按进度开展。各地各校要确保在12月13日前完成本地区、本单位信息采集审核工作。

(六)及时更新信息

教师信息生效后,如发生变化应及时更新。新信息添加可由教师本人操作,经审核后生效;变更已有信息需由学校信息管理员提交申请,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变更。

(七)有效应用信息

各地各校按权限开展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生成报表等方面的应用工作。

六、业务管理应用流程

根据教师系统先期开发的教师变动管理、交流轮岗管理和培训学分(学时)管理等业务管理功能模块,各地各校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动业务管理功能应用,具体流程如下。

(一)教师变动管理

教师调动或教师在职情况发生变化时,各地各校应按如下流程进行变动管理。

1. 关于教师调动。

由调入校发起申请,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发出,由调出学校及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调入学校进行调档,完成调动。如教师调动属于交流轮岗,则在交流轮岗管理功能模块中进行操作。

2. 关于在职情况变动。

对长期不在岗、离职、离退休等情况的教师,学校信息管理员应及时对其在职情况进行变更。

(二)交流轮岗管理

交流轮岗如不变更人事关系,由派出学校发起申请,经派出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完成。教师交流轮岗如变更人事关系,则在此功能模块中按教师调动流程操作。

(三)培训学分(学时)管理

教师培训学分(学时)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具体流程如下:

1. 项目登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先在系统录入本级教师培训项目及培训机构,确定学时学分转化规则,生成培训计划。校本研修项目登记需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认。

2. 考核评价。

培训机构对教师参训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项目结束后及时将考核结果提交至系统。

3. 学分确认。

项目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提交信息进行审核后,确认教师参训学分。国家级教师培训项目培训学分确认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系统将培训机构提交的考核结果分发至各省按本省学时学分转化规则确认培训学分。校本研修学分和教师自主研修学分需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确认。

七、工作保障

(一)做好组织保障。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做好技术保障。

省教育信息中心负责完成系统软硬件环境准备工作,确保系统安装部署到位、运行顺畅、安全可靠,做好对地方教育部门及学校的技术支持。

(三)做好经费保障。

省教育厅负责落实系统建设与运维、市县及高校相关人员的培训经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落实学校相关人员的培训经费,为系统建设与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四)做好安全保障。

篇8:全国学籍管理系统登录

教育部从2009年开始规划建设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中小学学生数据库, 建成后将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学生注册、学生信息维护、毕业升级、学籍异动的信息化管理, 及时跟踪全国的学生流动, 全面掌握全国中小学生的真实情况, 为教育管理和决策、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学生资助等提供帮助。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罗方述说, 系统建设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中央、省、地市、县、学校五级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全国中小学生数据库, 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公民身份证的编码规则为基础, 为每名学生建立全国唯一的学籍编号;三是建立数据交换平台, 实现学校到中央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以及与财政、公安、社保等其他部门系统的数据交换;四是逐步推行学生教育卡, 该卡将承载学生的学籍、资助、成长档案、综合评价等基本信息。该系统将涉及全国1.9亿名中小学生, 将遵循“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 实现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全面覆盖。

篇9:全国学籍管理系统登录

据悉,在各地共同努力下,全国学籍系统已经在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署完毕,学生信息入库工作进入收官阶段,除对接省份外已实现全国联网,待学生核心数据与公安部身份证管理系统比对工作完成后,教育部即为学生配发全国统一的正式学籍号。在此之前全国学籍系统联网试运行,已为学生分配了临时学籍号(贵州学生已获正式学籍号)。使用正式或临时学籍号均可办理跨省转学等日常学籍管理工作。

通知明确了跨省转学的流程和办法,并要求将其它各类学籍变动也应纳入全国学籍系统管理。对于使用自建系统和全国学籍系统对接的省份(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陕西、辽宁(仅高中)、湖北(仅高中)),通知要求尽快完成跨省转学功能的对接,实现全国跨省转学操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实现全国跨省转学操作的省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公开向社会作出说明并明确承诺的时间。

通知强调,根据《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跨省转学的具体管理权限在省级及以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地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切实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做好跨省转学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篇10:全国学籍管理系统登录

(一)初始化学校(机构)代码信息

教育部根据发展规划部门发布的最新学校(机构)数据,初始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代码。各地学校(机构)发生变化,需及时联系规划部门变更信息,教师系统将适时更新。

(二)建立各地各校用户账号

教师系统分别为中央、省、市、县、校等五级用户设立账号。同级用户根据职责与权限不同,设系统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和信息查询员账号,由相关负责人管理使用。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用户及下级系统管理员的账号权限和账号密码等,省级系统管理员可进行教师基础信息指标选定的技术操作。

信息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信息录入、审核和上报工作,组织开展系统应用工作。信息查询员可查询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基础信息及相关统计信息。

各地各校的用户账号将由教育部分发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逐级分发至省内各级用户。为各地各校设系统管理员账号1个,信息管理员账号1个,信息查询员账号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需要为高等学校增设信息管理员账号。

(三)确定教师账号权限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选定教师基础信息指标时,须按学校类别设定可由教师个人填报的信息指标。为确保信息准确,教师考核结果、待遇、师德和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应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填报。

篇11:全国学籍系统问题学籍处理办法

全国学籍系统问题学籍处理办法

一、问题学籍的查看办法

学校账号登陆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点击“学籍管理——学籍注册——问题学籍处理”菜单,查看问题学籍学生名单及产生的原因(目前产生问题学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身份证号或姓名与户籍不匹配”、“身份证号不存在”和“身份证号重复(外省已注册有学籍)”。

二、问题学籍的处理办法

第一:身份证号或姓名与户籍不匹配

校对户籍信息。根据学生家长提供的户口薄、户籍证明等资料与学籍网上的学生信息进行核对,查看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是否与户籍一致,特别注意查看是否把学生姓名误录入为同音字。

1.如果是因录入错误导致的姓名同音字或身份证号误录入,要以学生户籍信息为准,在问题学籍处理中进行【变更】操作,并上传佐证材料。

2.如果学生姓名、身份证号与户口薄一致,要再次核对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学籍信息与户籍证明内容一致的,在问题学籍处理中进行【佐证】操作,否则进行【变更】操作,并上传佐证材料。第二:身份证号不存在 开具户籍证明。

如果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上显示该学生身份证号正确,要在问题学籍处理中进行【佐证】操作,否则进行【变更】操作,并上传佐证材料。

第三:身份证号重复

篇12:全国学籍管理系统异动操作教程

一、省内异动申请

省内异动由转入学校提出申请。操作方法如下:

1、以学校用户登录学籍管理系统;

2、在“学籍管理”页面左边的菜单中选择“日常管理”/“学籍异动申请”。右边窗格将出现“学籍异动申请”窗口,在这里可以查看已申请异动的学生学籍状态。

3、如果要申请新的异动操作,可在右边的窗口中单击“申请”按钮。

会出现如下窗口:

在这里可以通学校、学籍号和学生姓名信息查询到要进行异动操作的学生,然后进行转学等异动操作。学校名称处默认为本校,如果做校内异动如体学等则学校名称不用选择,直接通过学籍号或学生姓名查询即可。如从外校转入则要先选择学校名称。操作方法如下:

4、在“检索学生”框中点击学校名称框,会弹出的“选择学校”对话窗口。

5、在如下查询条件里面输入学校名称关键字(可以是学校名称的一部分),然后点“查询”进行学校查询。

然后在下面查询到的学校列表中选择学校,再单击“选择”按钮,回到“检索学生”窗口。

6、这时选择学校完成,接下来再输入学籍号或学生姓名,再点击“查询”按钮查询要转入的学生。

如果查询到则会在下面的“学生个人基础信息”框中显示该学生的信息。

7、这时就可以在下面的“学生异动信息”框中选择异动类型、异动日期,填写异动说明。例如从外校转入则异动类型选择“转学”,日期选择“今天”,然后写明异动说明。

8、填写好后点击窗口右上角的“保存”按钮。转学申请完成。

异动申请完成后还可对提交的申请进行修改和删除操作。注意:

确定异动申请操作无误后学校还要对本校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核,该异动申请才会反映到转出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这里跟学籍注册操作类似,在“学籍异动学校审核”里面进行审核就行了。

二、跨省转学申请

跨省转学也是由转入学校提出申请。具体操作如下:

在“学籍管理”菜单中依次单击“跨省转学”、“跨省转学申请”,在右侧页面中,点击“申请”按钮,出现新的页面,如图:

在页面中输入转出省份、学生姓名、学籍号(无正式学籍号的输入临时学籍号或身份证件号)、转入年级、转入班级、转学理由等必填项,点击“保存”按钮即可。

上一篇:学校对联征集下一篇:不能按时回校注册的请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