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2024-06-17

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共15篇)

篇1: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诗词大全

破阵子

作者:李煜朝代:唐体裁:词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楼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篇2: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破阵子陆游,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诗词大全

破阵子

作者:陆游  朝代:宋  体裁:词   仕至千锺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後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篇3: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 原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晏殊, 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字同叔, 抚州临川 (今江西抚州) 人。七岁能属文。真宗景德二年, 年仅十四岁的晏殊即以神童之名被推荐于朝廷, 与进士千余名并试庭中。晏殊神定气闲, 援笔立成, 皇帝大加欣赏, 赐进士出身。此后仕途基本一帆风顺, 历居要职, 官至仁宗朝宰相。去世时仁宗犹以不亲临视疾为恨, 特罢朝二日, 以志哀悼, 赠谥元献。有《珠玉词》 (约130余首) 传世。

晏殊的词深受南唐冯延巳词的影响, 却能自出机杼, 别有一种清雅含蓄之致。尤其是他的令词 (58字以内的词) 温润秀洁, 理深旨远, 更是开风气之先, 把令词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首《破阵子》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破阵子”, 唐教坊曲名, 又名“十拍子”。双调, 六十二字, 上下片各五句, 三平韵。与晏殊一贯清雅含蓄的风格略有不同的是, 这首词写得清新明快, 富有生活情趣。

上片写景。首二句以工整的对句从节令切入。社, 即土神。我国古代春秋两季要祭祀土地神, 以祈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春社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在古代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由唐代王驾《社日》“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和宋代陆游《游山西村》的“萧鼓追随春社近”等诗句可见盛况之一斑。作者在“社”字前加一“新”字, 说明春天乃万象更新之时, 故称“新社”。恰巧此时燕子从南方翩然归来, 而梨花落后转眼便是清明。词人似在诉说着节令, 实则在写春景之美好, 让我们感受到一派梨花飘香, 紫燕呢喃的旖旎春光。三、四两句, 词人继续用对偶句抒写暮春之美。“池上碧苔三四点”, 突出春天的特点。青苔刚刚生出几点, 如果到了盛夏, 青苔则会连成一片。“叶底黄鹂”, 说明暮春时树木已绿叶成荫了。因此人们只能听其鸣声, 而不见黄鹂踪影。这两句上句写静景, 下句则以动写静, 有声有色地突显了春光的美好和宁静:池水风平浪静, 碧苔点点轻浮水面, 而无人打扰的黄鹂则偶尔在树上的枝叶间鸣叫一两声。多么迷人的景象啊!上片歇拍句“日长飞絮轻”, 又以“长”和“轻”两个字进一步烘托出风和日暖, 春光融融的大好景象和暮春的恬静安适。枝迷

如果说上片是一幅优美的风景图画, 那么下片则是一幅动人的风俗图画, 刻画出天真无邪、活泼纯真的农家少女形象。过片两句交代地点和人物。“巧笑”, 美丽的笑容。斗草, 是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对此有详细的描写, 是用草名对对子的一种游戏, 如无持有可以作对之草则为输家。从“采桑径里”我们可知抒情主人公“我”是一位农家少女。在这大好的春光里, “我”与东面邻家女伴在采桑的小路上相遇了。平时一起劳动, 一起玩耍, 使她们的关系亲密异常。为什么东邻少女一脸灿烂的笑容?“我”打趣地说:“是昨晚做了什么美梦吧, 为什么这么高兴?”那女伴却解释说, 是今天斗草取胜, 所以才如此高兴。词人用倒折的手法, 先写东邻女伴的笑容, 然后再写“我”的心理活动及与女伴的对话, 最后交代出女伴笑容满面的原因。因果倒置的写法, 使得词意委婉迂回, 一波三折, 妙趣横生。从而塑造出一对活泼可爱, 天真清纯的农家少女形象来。直到今天我们仿佛仍然可以看到“东邻”女伴那美丽的笑容, 听到她的女伴打趣她的话语。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许多宋词研究者都把“疑怪昨宵春梦好, 原是今朝斗草赢”看作是“东邻女伴”自己的心理活动, 我认为不妥。因为我们从上句“巧笑东邻女伴”二句可知词的抒情主人公不是“东邻女伴”, 而是她的邻居“我”, 所以如果把下片后两句看作是“东邻女伴”的心理活动, 就与上文的抒情主人公发生矛盾。一首小词不可能有两个抒情主人公。况且歇拍“笑从双脸生”分明是从“我”的角度来看东邻女伴的。刻画“疑女从公果

篇4: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破阵子张孝忠,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诗词大全

破阵子

作者:张孝忠朝代:宋体裁:词 占气中涵清淑,徵诗古富篇章。杖屦闲随鱼□乐,怀抱清如湖水凉。何殊吴越乡。风柳春容袅袅,水花月影汪汪。且把清尊浇磊j,莫为浮名愁肺肠。星星白发长。

篇5:破阵子李煜诗词赏析

这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 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 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的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篇6: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 七夕戏咏,破阵子 七夕戏咏张翥,破阵子 七夕戏咏的意思,破阵子 七夕戏咏赏析 -诗词大全

破阵子 七夕戏咏

作者:张翥朝代:元体裁:词 此夕天孙河鼓,多情呆女痴儿。鹊驾年年仍远渡,蛛合家家长巧丝。星期莫怨咨。迢递金钗私语,凄凉纨扇宫词。奔月*娥催去路,行雨巫山空梦思。都无重会时。

篇7: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一、辛弃疾词中的悲壮基调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词中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对偏安一隅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面对江山画图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构成他词中悲壮的基调。 辛弃疾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使词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词的艺术容量和抒情容量在他手中达到了新有高度。[1]辛词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他慷慨激昂、忧国忧民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在中国历史上,辛弃疾是个失意的英雄,但失意的英雄依然是英雄。他心系家国、怀抱天下,坚决主张抗金,却受到主和派打击,屡遭贬谪而壮志难酬、空老林泉。辛弃疾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境遇和感受。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悲壮激昂,发奋扬厉,充满着英雄主义色彩。词人终其一生,壮志未酬而壮心不已。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得英雄的壮志雄心化作鬓边白发,这雄壮中隐含的悲和泪,梦回吹角连营的理想境界与现实中报国无门的强烈对比所形成的巨大落差,就是那篇末的“可怜白发生”之叹!

二、《破阵子》中壮志难酬的英雄悲歌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的落魄英雄。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看”“八百里”的豪气和“五十弦”悲切塞外之声,烘托出“沙场秋点兵”的豪迈气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烘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争的胜利。“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抒写了作者矢志抗金、收复中原的抱负,这是作者的理想,却只能在梦中了却。梦代替不了现实,一句浩叹“可怜白发生”,与失意英雄的形象遥相呼应,一反梦境中的昂扬意气而显出凝重深沉,由梦境反回现实,情绪一落千丈。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化雄壮为悲壮,豪壮中蕴涵着深沉的悲慨。这是一支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

志在收复失地的理想和坚定的主战立场与南宋当时的社会现实产生矛盾,使辛弃疾饱受打击、排挤、罢贬之苦。在他平生志愿遭到无情压制而不能实现的时候,自然流露出很强的悲剧意识。伟大的作品大多伴随着作者悲剧性的人生遭遇,辛弃疾自然不能例外。他的创作,是在传统文化的哺育和熏陶下完成的,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所处的悲剧时代。《破阵子》全词充满金石之音、风云之气。词以作者当年起义抗金的生活为基础,描绘整军校阅、沙场驰骋的战斗画面,气势雄浑,情辞慷慨,前九句写得何等雄伟、壮阔、美好!但结拍“可怜白发生”一句,却将美好希望击得粉碎,毁灭无遗。雄豪与悲婉并存,寓悲婉于雄豪,雄豪涵盖悲婉,雄豪化为悲凉。[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写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倾诉壮志难酬、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引出报国无门,岁月蹉跎的感叹。

三、挑灯看剑、借酒浇愁的壮士悲情

《破阵子》抒发了英雄扼腕的抑郁难平。词人有远见卓识却不能引起朝廷的关注,恢复中原的理想不能实现,又饱受打击、排挤、罢贬之苦。词人的爱国之心与命运际遇,无论是社会原因,还是个人原因,都是悲剧性的。这不只是悲剧英雄的痛苦和无奈,更是时代与国家的悲哀!

《破阵子》全词前面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直到结句才转笔换意,痛苦的现实与理想的梦境相互映照,给人以悲壮之美。由于主和派的打压,他的爱国理想、恢复志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只有把它付之于醉梦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谓他一生的追求,但清醒时却只能导致白发丛生。词人感到失落和绝望,于是寄怀于酒,求得以麻醉来镇痛,借酒来浇愁。“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人在醉中念念不忘的仍是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个人的远大理想难以实现,时光流逝、两鬓渐斑,英雄已经迟暮,“可怜白发生”的沉痛与无奈。这是悲剧英雄壮志难酬的英雄泪与英雄恨。

辛弃疾闲居无事,便借酒消愁。本想一醉万事休。可是作者喝醉了酒,却更添愁绪。一心想着收复失地,他挑亮了灯,欣赏他的宝剑,思考着如何派上用场,发挥宝剑的作用。在睡梦里,又回到八百里军营,军中响起号角声,雄浑悲壮。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沙场,准备出征。马作的卢、弓如霹雳,战争的胜利,既为君王了却天下事,又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壮举,却只能发生在梦中。在投降派把持的朝政里,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感叹冷酷的现实:可怜白发生。借酒解愁,却无可奈何愁白了头。

词人的壮志未酬而一事无成。“可怜白发生”,写出了词人复杂的心情。词人终年忧黎元、天天盼北伐而最终落空的惆怅和对腐败懦弱的南宋王朝和阻挠北伐的主和派的愤恨之情交织,反映了词人不忘杀敌报国、决心恢复祖国河山、建立功名的壮志;同时也抒发了功业无成、老之将至的惆怅与悲愤。

一切能永存的艺术作品,是用时代的本质铸成的,艺术不是独自一人进行创作,他在创作中反映同时代人的心情,整整一代人的痛苦、热情和梦想。《破阵子》中雄豪与悲婉并存,写出了词人复杂的体验与感受,也写出了同时代人的共同的理想、痛苦和无奈。

四、失意英雄的爱国之心与罢贬之苦

辛弃疾四十多岁就被排挤出官场,在家闲居。他屡受打击,救国报复不能实现。但辛弃疾没有放弃,他仍克服重重困难,为恢复大计奔走呐喊。辛弃疾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不与当朝妥协派合作的孤危地位,“三仕三已”的仕途生涯,既铸就了他傲岸不屈的个性,更打造了他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词风。一位英雄词人的主体风貌也就在这坎坷的经历中横空出世。

辛弃疾不为世所容而屡遭罢黜,但他的恢复失地之志始终不改,这与当时社会现实的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他的经历是坎坷不平的,谋略是超群绝伦的,词人沉雄悲壮的词境,正源自他所走过的坎坷波折的悲剧人生和壮志难酬的抑郁苦闷。在这种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矛盾斗争中,一代志士的赋闲家居,不合当局时宜的摇旗呐喊,中怀郁怒而发为悲凉,实际上概括了辛弃疾这个“一世之豪”的悲剧性结局。这是整整一代爱国者为之愤慨不已的悲剧。

摘要:辛弃疾《破阵子》中体现出的爱国思想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落寞,倾诉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英雄失意的悲愤情怀。

关键词:豪放词,失意英雄,慷慨悲歌

参考文献

[1]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34.

篇8: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 野亭遣兴

作者:刘敏中 朝代:元体裁:词 老眼偏宜大字,白头好映乌纱。诗不求奇聊遣兴,酒但成醺也胜茶。出家元在家。野水傍边种竹,草亭直下栽花。拙妇善供无米粥,稚子能描枯树槎。无涯还有涯。

篇9:《破阵子·赠行》原文及赏析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前言】

《破阵子·赠行》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注释】

⑴少日:年轻的时候。

⑵辞柯:离开树枝。

⑶便好:正好。

⑷消磨;逐渐消耗去除。

⑸扶头:酒醉状。李清照《念奴娇》:“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⑹倩谁:请谁。

⑺拼:甘愿。

⑻瘦损:消瘦憔悴。

⑼将息:保重。李清照《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赏析】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篇10:《破阵子·春景》原文及翻译赏析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双脸:指脸颊。

创作背景

篇11: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一、同中之异

从内容上看, 两首词都写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生活, 都写到了军事战争, 但前者侧重写梦境, 后者侧重写现实。这是因为, 辛弃疾在政治上屡遭打击, 长期闲居, 报国无门的痛苦使他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 在梦中驰骋杀敌;而苏轼是在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自请外任期间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的, 这时的他似乎更需要通过现实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来向朝廷证明自己的主张。

从主题上看, 两首词都表达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比《江城子·密州出猎》多了一份壮志难酬的悲情。同为白发, 苏轼道“鬓微霜, 又何妨”, 表现出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而辛弃疾却慨叹“可怜白发生”, 时不我待, 功业未就, 壮志难酬的悲愤溢于言表。

从表达方式上看, 两首词都进行了场面描写, 都集叙事、抒情、言志于一体, 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通过“剑”、“吹角”、“连营”、“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弓”等军事意象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幅恢宏壮阔的战地场景;而《江城子·密州出猎》则用“发”、“牵”、“擎”、“卷”、“射”、“看”等一系列动词描写了声势浩大的出猎场面。

二、异中之同

从写作目的看, 辛弃疾写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为了赠给志同道合的战友陈亮, 与之共勉的;而《江城子·密州出猎》则是苏轼在一次出猎后写下的生活随笔式的小词。但两首词都是为了向世人、向朝廷传达一种政治理想, 这一目的应该是相同的。

从结构上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突破了词分上下片的程式, 而是首尾两句写实, 其余八句, 一气贯通, 描写梦境, 充分体现了辛弃疾在词体上的创新精神;而《江城子·密州出猎》则以“狂”字贯穿全篇, 上片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 下片由实而虚, 就个人情绪抒发感怀, 进一步写了词人“少年狂”的胸怀及打猎中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但一致的是, 两首词都是上下片内容连贯, 注重虚实结合。

篇12: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译文

庭院下的柳树还有人弹奏歌曲,花丛间也有姐妹在嬉戏。还记得当年在青楼时的那些事,在月光下红窗前写封书信,谁又能替我寄给小莲呢?

烛陪人落泪,春蚕吐丝,诉说着无尽的凄楚缠绵。乌黑的头发又能经得起多少次生离死别,未必能像断弦一样无情。今年依旧比去年还要衰老。

注释

①破阵子:唐教坊曲,一名《十拍子》。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唐太宗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按《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曾询及之,见所著《大唐西域记》。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

②小莲。人名。

③绛(jiàng)蜡:红蜡烛。

④等闲:无端。

⑤吴蚕:吴地的蚕,江苏一带盛产蚕丝,故称“吴蚕”。

⑥到了:到底。

⑦绿鬓(bìn):指乌黑的头发。

⑧无情无断弦:像断弦一样无情。

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赏析

开头两句,描述昔日相聚的欢乐,有人物,有活动,有环境,写得充实而概括,表现了当时富贵之家的那种歌舞升平、安乐豪华的`生活景象。在这个生活圈子的姊妹行中,便有令人思念的小莲。接下来,作者把前两句的描写归结为“春楼当日事”,并把这些回忆写成书信,想要寄给小莲。至此,笔锋陡转,“凭谁寄小莲”,因为不知小莲身在何处,这美好的回忆已无法与她共享了,由此不免引发感伤。

下片开头,虽是化用李商隐的名句,但与原作并不全同,“等闲”、“到了”两个词语起了不小作用,使句意增加了一层无可奈何的感叹,既是“推陈”,更见“出新”,小晏这种艺术手段,尤其值得赞赏。最后三句,感叹人们都一年一年地逐渐老去,今天虽然仍是“绿鬓”,但毕竞承受不住愁恨的煎熬,然而又是仍在苦苦支撑,还不至于立刻就到“断绞”的地步。三句之间,环环相扣,委婉曲折,终于诉尽了九转回肠。

篇13: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前言】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内兄范如山的。希望范如山能够以大局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积极出仕以成就功业。辛弃疾以议论为词的特色在其中得以充分表现。

【注释】

(1)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张南轩:张 ,安敬夫,自号南轩,张浚之子,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辟:征召。 宰:县令。

(2)掷地刘郎玉斗:《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劝告,放走刘邦。范增十分气愤,将刘邦送给自己的一双玉斗掷于地,用剑击碎而去。

(3)挂帆西子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4) 燕雀岂知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起义领袖陈涉少时与人耦耕,曾对同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貂蝉元出兜鍪:《南齐书·周盘龙传》载,周原为边疆武将,后年老求解职,归朝做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皇帝戏问:“卿著貂蝉,何如兜鍪?”周盘龙回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这里的兜鍪是战盔,貂蝉为侍从贵臣所着冠上的饰物。

(6)牛刀:这里牛刀是大材,孔子曾以“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论语·阳货》)

(7)玉瓯:玉制酒杯

【翻译】

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赏析】

辛弃疾写《破阵子》为范如山祝寿又规劝,营意用典之妙,用梁启超的话说是“可为三叹!” 全词62字,用了范增、范蠡、陈涉、周盘龙、宗悫、子游六典,除周盘龙一典稍为冷僻外,均为熟典,为全词的生动内容的一部分,非耀学无生硬,得蕴藉隽永之妙,远胜于直接议论。 第一句典出刘邦送玉斗给项羽谋士范增,范掷玉斗于地,拔剑碎之,可谓以碎玉开始;而结句是辛弃疾献玉碗以祝寿,则为完玉终,其间,捕捉心态,造语灵动。

一开篇作者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掷地刘郎玉斗”。鸿门宴上刘邦令张良献玉斗给亚父范增,范增痛感项羽不听劝告放走刘邦,贻下后患,而将玉斗置于地,拔剑撞而破之。另一个是,“挂帆西子扁舟。”春秋吴越之争时,范蠡献西施于吴王,以瓦解吴王斗志;灭吴后,不受越封,复取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返。写法都是似明而暗,一看便知是用典,但真正的用意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甚至连范增、范蠡的名字都没有出现。作者用这两个典的意思,主要因范增、范蠡都与范如山同姓,又都是才智出众,有胆有识的谋士,因而即以二范比如山,希望他成为二范那样的人物,能竭诚尽智为自己的君国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个隐晦的开端,不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隐含范如山姓氏,却不出一范字),从词的主旨说也是很好的.开端。“千古风流”应在我辈身上,不要轻抛建功立业(“万里功名”)的时机,要时时想到大宋的万里江山(“三百州”)。

下片,针对范如山“迟迟未行”的思想活动,进行劝勉。一方面称赞了范的大才宏志,预言他定能有所成就,一方面劝告他不要嫌泸溪令职位低小难以发挥作用。而应当以之作为搞大事业的起点。为了同时表达这两方面的意思,作者选用了四个典故。一是:“燕雀岂知鸿鹄”。陈涉辍耕垄上,慨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故事,借此表明自己理解范的志向,他的不愿就任是想有更大的作为。二是:“貂蝉元出兜鍪”。用的南齐将军周盘龙的故事。周年老不能守边,还朝为散骑常侍(皇帝侍从,能预闻要政),世祖戏问他:“你戴貂蝉(近侍贵臣冠饰)冠比起戴兜鍪(战盔)来如何?”周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意思是说我成为近臣是在战场上拚杀得来的,不是靠了恩宠。这里表示自己理解范有更大的才能,想得到更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但是想得到更大的尊荣,要想得到参预朝政的要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多作表现,积累“战功”。

篇14: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作品简介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由晏殊创作。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气息。上阕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下阕写人物。“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阕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

作品原文

破阵子·春景①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②,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③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④轻。

巧笑⑤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⑥。疑怪⑦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⑧赢,笑从双脸⑨生。

作品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⑥逢迎:碰头,相逢。

⑦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⑧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⑨双脸:指脸颊。

作品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作品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作品讲解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落后,清明在望。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作品简析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词牌简介

破阵子,唐教坊曲,一名《十拍子》。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唐太宗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按《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曾询及之,见所著《大唐西域记》。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

作品格律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韵),平(仄)平仄(平)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韵),平(仄)平仄(平)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

作者简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府临川城人(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篇15:破阵子的改写作文

天,已微微亮了,那号角声,依旧回荡在耳边……隐隐约约的,又声声敲在我心中……

这个梦,太美了,可现实呢?却是那么残酷啊!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是持续着日复一日的征战,冒着随时可能战死在沙场上的危险,去歼灭敌人,去一步步地靠近我那收复中原的梦想。

因为只有完成了这个梦想,才能赢得生前生后,为国为民的不朽美名。可是,这个愿望确实如此的遥不可及。(www.lz13.cn)甚至,我觉的它离我越来越远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十几年的打拼,十几年的努力难道全部白费了,付之东流了吗?

望着镜中的自己,白发已如片片白雪夹杂在一头青丝中。我的壮志还未实现啊!难道,就得一步步走向衰老,走向生命的终点,走的离我的梦越来越远吗?

上一篇:杭州纳税落户申请条件 如何办理下一篇:开学手抄报免费模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