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创新有什么内容

2024-06-18

财务管理创新有什么内容(精选8篇)

篇1:财务管理创新有什么内容

1.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先后经历了 “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超利润目标管理”的转换。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其原因在于:

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

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

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最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

2.融资管理的创新

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各种形式的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推进融资管理创新,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这是由以下趋势决定的:

知识资本逐渐取代传统金融资本成为知识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深圳华为公司在人力资本产权量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金融信息高速公路和金融工程的运用,加快了知识资产证券化的步伐,为企业融通知识资本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工具;

企业边界的扩大,拓宽了融通知识资本的空间。

3.资本结构的优化创新

资本结构是不同资本形式、不同资本主体、不同时间长度及不同层次的各种资本成份构成的动态组合,是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的基础。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上升,使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而有必要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优化资本结构:

确立传统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关系;

确立传统金融资本内部的比例关系、形式、层次;

确立知识资产证券化的种类和期限结构,非证券化知识资产的权益形式和债务形式以及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的产权形式等。

优化创新资本结构的原则是通过融资和投资管理,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知识占有和使用量最大化。

4.风险管理方法的创新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和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

知识产品价格中物质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小,而研究开发的固定成本急剧上升,使经营风险多倍扩大;

因金融市场和内部财务结构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和多样化,如技术债务资本的流失、泄密、被替代或超过保护期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会增加现有资本结构的不稳定性;

开发知识资产的不确定性水平提高,扩大了投资风险。

作为知识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经营关系等变化使企业名誉风险突出。

为此应以现代手段创新风险管理方法,一方面要对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风险的计量、报告和控制系统,以便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

5.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诊断企业现在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于知识资本的作用,对知识资本的分析也因此构成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评估知识资本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顾客忠诚等方面的变化和投资收益,使信息需要者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情况。设立知识资本考核指标:

创新指标,如知识资本创新力;

效率指标,如知识资本利用率、知识资本利润率;

市价指标,如每股知识资本帐面价值、知识资本与每股盈余比率;四是稳定指标,如知识资本增长率,知识资本损耗率等。

设立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匹配指标和综合指标。

6.财务成果分配方式的创新

财富分配是由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大小决定的。地租是农业经济中主要的分配形式,而工业经济中有形资本的多少决定财富分配额的多少。随着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知识资产逐渐转变为财富分配的轴心,财务分配方式的创新需要:

确立知识资本在企业财务成果分配中的地位,使知识职员及利用知识的能力在总体上分享更多的企业财富;

改革以工作量为基础的业绩评估系统,如利用“经济价值树”技术来界定职工、小组所创造的价值;

建立因人付薪、以个人所创造价值的合理比例为基础的分配机制,如股票期权、知识付酬、职工持股、职业投资信托等。

篇2:财务管理创新有什么内容

率先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企业会获得短期超额利润,驱动众多的模仿者进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状态,引起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扩散。这种扩散过程是复杂的,既有企业内部的扩散,又有企业之间的扩散,而且扩散过程本身又会引起新的财务管理创新。

(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群聚效应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是不均衡的,有时群聚,有时稀疏;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很频繁,而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却缺少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成功,会带来众多企业的效仿,由于其他众多因素的影响,都能诱发财务管理创新的群聚。

(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加速效应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的增多、科学与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紧密结合,以及新的组织管理方式不断应运而生,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从最近几年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变化发展也可以看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加速变化。由于市场越来越变幻莫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加速效应尤为明显。

(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更新效应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也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甚至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创新不断被模仿,加上客观上存在创新生命期,这迫使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必须不断地更换,不断地推陈出新。

篇3:农药标签上有什么内容

农药怎么分类

农药品种很多, 为了研究和使用上的方便, 常常从不同角度把农药进行分类, 其分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按防治对象分类, 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软体动物剂、杀线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等。 (2) 按来源分类, 可分为矿物源农药 (无机农药) 、化学农药 (有机合成农药) 、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天敌生物等。 (3) 按农药原药的毒性分类, 可分为高 (剧) 毒农药、中毒农药、低毒农药等。 (4) 按化学结构分类, 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无机化学农药和有机化学农药。目前无机化学农药品种很少, 而有机化学农药的类别比较多。大致可分为: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取代苯类、有机硫类、卤代烃类、酚类、羧酸及其衍生物类、取代醇类、季铵盐类、醚类、苯氧羧酸类、酰胺类、脲类、磺酰脲类、三氮苯类、脒类、有机金属类以及多种杂环类等。

如何科学施用长效氮肥

长效氮肥又叫涂层氮肥, 是一种被涂层物质包裹的尿素。它的包膜是由少量氮、钾、镁、锰、锌、铁、硼等营养元素的溶液喷涂而成。经过涂层的氮肥, 不改变原有的性质。与普通氮肥相比较, 长效氮肥具有物理性能好、氮素释放平缓、肥效长、氮素利用率高等特点。

长效氮肥适合于农作物由苗期到成长期的整个生长过程对氮素吸收利用的需要, 不存在前期供应过量、后期量小不足的缺点。推广长效氮肥, 不仅能节约能源, 而且可以提高氮肥的有效利用率, 还能缓解氮肥供不应求的矛盾。因此, 大力推广并合理使用长效氮肥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长效氮肥适宜于各类农作物和各类土壤条件。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长效氮肥主要以长效尿素为主, 其施用方法与尿素基本相同。具体施用要点如下:

(1) 长效氮肥的氮素释放相对缓慢, 释放高峰期比尿素约迟5天。故应比尿素的常规施用期提前。一般早春提前5~6天, 夏季提前3~4天为宜。

(2) 长效氮肥在土壤中的保氮能力比较强, 利用率也较高。因此, 它的用量比一般氮肥要略少些。通常而言, 要比常量减少10%~15%为宜。

(3) 由于土质不同, 长效氮肥在土壤中吸收保存能力也有明显的差异。黏土的吸收保存能力较强, 一次用量可多些;而砂质土却应以少量多次施用为宜。

(4) 要根据作物不同的吸氮特性, 科学地施用长效氮肥。

如何科学施用尿素

尿素含氮量在44%~46%之间, 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 理化性质比较稳定, 纯品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的结晶体或小颗粒, 内加防湿剂, 吸湿性较小, 易溶于水, 为中性氮肥。尿素养分含量较高, 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多种作物, 最适合作追肥, 根外追肥效果也很好。

尿素施入土壤, 只有在转化成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利用。由于存在转化的过程, 因此肥效较慢。一般要提前4~6天施用。同时还要求深施覆土, 施后也不要立即灌水, 以防氮素淋至深层, 降低肥效。

尿素根外追肥时, 尤其是叶面, 对尿素中的营养成分吸收很快, 利用率也高, 增产效果明显。喷施尿素时, 其浓度要求较为严格, 一般禾本科作物的浓度为2%左右, 果树为0.5%左右, 蔬菜在0.5%~1.5%之间。对于作物的生长盛期, 或者是成年的果树, 施用尿素的浓度可适当提高。

使用尿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一般不直接作种肥。因尿素中含有少量的缩二脲, 缩二脲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均有害。如果不得已作种肥时, 可将种子和尿素分开下地, 切不可用尿素浸种或拌种。

(2) 当缩二脲含量高于1%时, 除前述不能用于种肥之外, 还不可用作根外追肥。

(3) 尿素转化成碳酸氢铵后, 在石灰性土壤上易分解挥发, 造成氮素损失, 因此, 要深施覆土。

如何科学施用重过磷酸钙

重过磷酸钙[Ca (H2PO4) 2]又称三料磷肥, 简称重钙。P2O5的含量在42%~50%之间。纯品重过磷酸钙为浅灰色的颗粒或粉末, 带有酸味, 理化性质与普钙相似。粉末状易吸湿, 易结块, 有腐蚀性。制成颗粒状后, 不易吸湿, 不易结块。

重过磷酸钙易溶于水, 为酸性速效磷肥。重过磷酸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土壤。施用方法与过磷酸钙相同。由于重钙含磷量比较高, 因而它的施用量比过磷酸钙要减少。因为重过磷酸钙中不含具有硫成分的石膏, 所以对喜硫作物, 如马铃薯、豆科及十字花科作物等的施用效果, 在等磷条件下, 就不及过磷酸钙了。

需要注意的是, 重过磷酸钙不宜用来蘸秧根, 也不宜用来拌种, 对于酸性土壤而言, 施用前几天最好普施一次石灰。重过磷酸钙施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与过磷酸钙相同。

什么是科学施肥

篇4: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

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包括很多内容,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明确教学目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就如何做好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展开论述。

一、财务管理教学内容

为了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财务管理兴趣,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再次的整合和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第一,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堂设计,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价值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概念,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和研究。作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最为真实可靠的资料,让学生认真演示和推算,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第二,在进行融通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浅显易懂的理论,分析企业投资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成本风险和融资方式,并要结合企业发展情况,融入最新的贷款和信托模式,从而为企业经营提供重要的财务参考依据,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投资管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述企业投资的原理和可行性,明确投资目标,对投资进行全方位的论证。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撰写投资可行性报告,为企业投资提供必要的参考。教师要提升学生对市场调查的能力,广泛的搜集广泛的资料,掌握基本的企业投资技巧,避免出现盲目投资的行为。

第四,运营资金管理。运营资金管理就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员工的奖惩机制和账款回收机制,掌握基本的法律规定,避免以后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和问题。

二、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创新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下面如何做好财务教学方法创新展开论述,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采用情景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差异,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情景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图片、视频,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提升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讲解作业成本法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清产品线,分析产品的制作流程,准确分析在制造成本过程中,采用传统方法分配造成的缺陷。但是对学生而言,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实际操作中的流程了解不清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采用视频、图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便于对知识的掌握。情景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进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举例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做好举一反三,明确教学目标,给学生重要启发。比如教师在讲解财务管理目标过程中,可以结合某个企业实际运行情况,分析这个企业制定的财务管理目标,研究财务管理目标的科学性和局限性,让学生充分明白财务管理目标制定过程、适用范围、具体特征,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实际决策能力和反映能力,锻炼学生实际动动手的能力。

(三)网络探讨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教育技术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网络信息共享。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保证信息快速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与教师在课下进行交流,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把课堂上财务管理内容在网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找到正确的答案。比如在进行全面预算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编制企业的各种预算,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作答。当涉及销售、材料、人工等预算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进行信息之间的共享,完成预算编制。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春.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01:90-94.

[2]赵艳丽.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8:110-112.

篇5:教育供给侧改革有什么内容

十八大以来的教育发展,核心是公平、立德和改革,而公平和立德是教育质量中最本质的内容,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是关键。

历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教育改革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基本的走向和最终的归宿。这其中,学生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最终体验者和消费者。改革要取得成效,要将“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就要使各项改革举措既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习惯,又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这正是教育领域“群众路线”的最终落脚点。学校要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平等、公平的发展机会,在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标准框架内,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学校治理和服务供给要对每个孩子发展提供支持和促进,为学生成长一生、和谐地进入社会奠定身心基础。政府是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主导者,决定着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目标与过程的吻合度等,影响着资源供给和服务质量的高低,更为重要的是,还决定着教育政策和治理方式的供给。这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解决当前教育领域痼疾顽症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原因导向,均衡与公平问题、质量和效率问题、教育理想与社会现实问题、国家需要与个人期望问题等,这其中,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是关键。

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是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更贴近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做到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对准未来社会的需求。因为说到底,学生最终是要离开学校的象牙塔,遨游驰骋于社会的。这就具体落实在对教育领域原有供给、服务的改造和转型上,在培养方式、学段衔接、专业部署、课程设置、考试评价、就业指导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等众多领域,努力调整改善原有教育供给中的僵化、单

一、缺乏个性和吸引力、脱离学生实际、不尊重和保护学生爱好和成长的做法,实现育人减负的“降成本”、人才培养的“高效率”、评价考试的“扬长与补短”、就业创业的“产能提升”等。只有教育的供给端实现转型升级了,有效的教育供给、精准的教育供给、创新的教育供给才能够真正解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问题,仅仅靠减少、降低和限制手段,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和需要的。

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是丰富教育供给结构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替代和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供给结构。因为教育最核心的质量不是擅长“加工”而是善于“发现”,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禀赋,并进一步保护、支持其成长,这是教育应有的属性。这就具体落实在诸如教育领域的“学区制下的区域教育供给”替代和优化“单一学校教育供给”,“9年、12年一贯制和普及高中教育”替代和优化“对学生分段加工层层选拔”,“考试科目自主选择”替代和优化“文理分科统一科目的考试”,“面向学生的课程设置和拓展资源的社会实践”替代和优化“统一开设的课程和程式化的社会实践”,“管办评分离的教育治理”替代和优化“职责不清的教育管理”,“高精尖创新中心和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替代和优化“僵化管理科研项目和计划分配”,“普职高的贯通培养”替代和优化“规定分配职普比例”等等一系列改革的着力点上。只有教育的供给侧实现丰富多元可选择,才是对学生和人民群众需求的最大尊重,才有可能不再用规定、纪律和号召去“引导”需求,良好的教育生态才能够真正实现绿色、协调、持续,改革的成果才真正能够让人民群众乐于分享,而不是“被分享”。

消费观引导下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与服务,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建立服务于学生成长的“统一战线”,就必须努力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尊重和贴近学生的消费习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努力改善教育供给结构,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实现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的根本转变。

教育供给侧改革该如何入手?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顽固堡垒,教育计划应该满足市场需求。”1月26日上午,“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创新创业研讨会暨„云谷创新社‟教育成果鉴定会”在北京经济日报社举办。本次会议由《经济》杂志社中国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赛云九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创业教育是一个基础性的、全球性的教育学概念

会上,中国陶行知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原副理事长滕纯分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1984年,美国的一份报告《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引起轰动,美国进行了以适应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教育改革。在德国,职业教育占教育的70%,科研学术只占30%,这才造就了„大国工匠‟的体系。中国目前也处在教育改革之中。”

滕纯认为,创业不能仅仅被视为创办一个企业,而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创造性地开拓或者破坏旧有规则,进行针对性教育,以促进社会的创业氛围,培养创业者的方式。可以说,创业教育是一个基础性的、全球性的教育学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学员)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知识等,承担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职业化员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提高等重要支撑作用。凡是经济发达区域,创业教育都发展迅猛,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种途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中国城乡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梁葆真作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措施与途径》的主题发言,他认为,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认为,创业教育不仅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是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走依靠创业教育推动创业发展的道路,在此背景下,创业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更大的责任。

梁葆真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需扩展功能链条,促进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的联动,集成创业教育、创业辅导、天使投资等;构建多元主体,充分发挥高校、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作用,强化创业教育机构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事业单位投入为主体的创业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创业服务窗口,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各种相关资讯服务;注重内容开发,加强实践与调研,加强创业实训,加强创业精神培养,激发创业热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实现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根本转变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刘洋作了《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思路》的主题发言,他认为,学生是公共教育服务的最终体验者和消费者。消费观引导下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与服务,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实现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的根本转变。而“高精尖创新驱动和鼓励学生创业创新”丰富和替代传统僵化、过时、单一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其中的关键。

刘洋分析说,产能过剩、就业供给不足倒逼创业创新,而创业创新也面临着传统教育模式、创业扶持监管不足、高校未能发挥充分支持作用、社会创业教育还较少等现状,因此需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点突破、经验示范,加快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转型,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创业教育,构建包容创新的学习型社会,普及中小学创业教育。

“与九年义务教育之于提高全民基本素质一样,将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与政府责任,扶持创业教育优先、率先发展,尽快形成„多层级、多类型、广覆盖‟的创业教育格局,吸引更多人关注创业、主动创业,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来说无疑是一条破局良策。”刘洋总结说。

篇6:少儿口才训练内容有什么

包含发音,声音。让幼儿在课堂上学习内容、诗歌、绕口令、平时演讲中发现问题,老师一对一指导。

在课堂上教语音,家长们会说,我们都在幼儿园学过,这不是重复吗?其实孩子的发音不标准,但这也有生理因素,孩子个子小,需要通过后天改正,这不是在短时间内训练就能改正的,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改正,老师能做的就是给你方法,家长根据方法在生活中提醒孩子。

2、学会做小主持让你

学习做小主持人,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优秀的人,这对他未来的性格有非常大的帮助。3-4岁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过于勉强。因此,在5~6岁的时候比较适合做小主持人。

3、大声朗读

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有朗读诗歌的习惯,其起源追溯到歌唱,一是随着旋律歌唱,一是用语言来表达。朗读课包括古诗词、散文、现代诗歌等,孩子们可以通过才艺展示或朗诵比赛等实践活动提高朗读能力。

儿童口才训练的内容很多,包括:成语训练:练习技巧:口齿清晰、发音完整、气力协调、抑扬顿挫。

绕口令训练:练习技巧:保持积极刺激的状态;情感、声音和意境的结合不仅要快,还要准。

古诗词朗诵:朗诵技巧:场景再现;对象感、发音准确。

在家里,父母也可以依照孩子的爱好讲故事,激发孩子对讲故事的兴趣,逐渐激发孩子组织词汇和表达的连贯性。当客人来访或带孩子出去走亲访友时,父母应鼓励孩子主动问候他人,鼓励他多说话。这样,孩子从小就敢于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语言的发展和口才的形成非常重要。

篇7:党的指导思想有什么内容

在思想上不仅要保持先进性,还要在平时的工作作风来体现出来,这就要需要党员时刻加强优良的工作作风,坚持发扬民主,尊重群众的劳动和创造,集中群众智慧干事业。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群众,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如果在指导思想出现偏差和错误,那么党员在思想修养上就不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正确对待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而就会逐渐丧失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和理想。

篇8:财务管理创新有什么内容

试着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1.“教无定法”被误读。这是一条路人皆知的教学准则,听着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被普遍误以为怎么教都可以。于是,就有了教什么都无所谓的做法。教,是无定法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是这个“罗马”是什么,在哪里。搞不清这个前提问题,没有了前行的目标,教学就没有了准确的方向,就可能事倍功半、南辕北辙。

2.“多元解读”被误解。一个文本,你这样读,他那样读,你读出了悲伤的哈姆雷特,他读出了仇恨的哈姆雷特,从阅读的角度说,这没有问题。但不管你读出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编者把这个文本编入教材,编入这一册教材,编入这一个单元,他的意图是什么?这其实是有某种定论的,即希望学生从中学到什么,是事先有所考量的。多元解读,不是随意曲解文本的幌子,更不是肆意教学的借口。

3.“文本对话”在误事。我们都知道,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间,加入了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尤其是教师这一特殊的读者,他有别于普通的阅读者,教师读一个文本,担负着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注定不能随心所欲。因为有教师的参与,学生的阅读取向、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的引导方向,做好了,可以无限接近文本作者的本意;做得不好,可能是另一种南辕北辙。

4.“各取所需”在误导。当下的许多公开课,为了夺人眼球,一味求新求异求变化,于是出现了种种乱象,同一篇课文,有了很多不同的处理。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有适当的取舍,但不能因为求新求异,完全另辟蹊径,各搞一套。

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是时下语文教育界讨论的热点,很多有识之士也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引人深思的见解。

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合宜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是确定合宜教学内容的关键,教学内容的确定需符合文本体式,准确分析学情方可精确定位教学内容;还有的说,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依照儿童视角选择教学内容,依据文本价值选择教学内容,等等。这些论述高屋建瓴,对如何确定文本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阐述,理论性很强,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延展了我们的研究领域,给了我们很多教益。

但是笔者总觉得操作性不强,难以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笔者还是想问:理论烛照下,我们能确定教学内容了吗?

其实,语文教学内容有宏观意义、微观意义之分。宏观的:语文学科到底应该“教什么”,即语文教学的内容;微观的:一篇(组)课文应该“教什么”,即课文的教学内容。

根据专家的意见,我们知道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要考虑如下因素:(1)课程标准;(2)学习目标(年段、单元);(3)学习起点;(4)具体课文的特性。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编者的编写意图。

笔者认为,在一篇文章还没有被编入教材时,如果我们需要拿它作为学生的阅读训练材料,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可以有广阔的选择余地,甚至可以如王荣生教授所言“:我能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愿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因为,每一篇经典的文章,可教的内容、值得教的东西的确很多。但这篇文章一旦被编入教材,成了“这一册”“这一单元”的“这一篇”,它就附加进了教材编写者对文章的理解和价值取舍,这篇文章就成了教材编写者用来承载“语文课程目标”的媒介,它不再是一个“随性”文本。

教材编写者从选择文本开始,到组成教学单元,再到编写每篇课文的助学系统,都体现了编者对文本核心价值的认识和教学元素的筛选。也就是说,教材编写者在依据《课程标准》,兼顾教材的整体体例,考虑文本体式和学生的基本学情之后,确定文本应该承载的教学价值,并在教材的助学系统里有选择地呈现了这些教学价值。

“这一册”“这一单元”的“这一篇”,它所要担负的学习引导作用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有了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内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学的基本内容就相对固定了。

所以,笔者的基本观点是:教师只要把握了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准确地了解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借助于教材的助学系统,就能基本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体现在哪里?单元前的单元导语、课文前的连接语、课文中的学习提示(泡泡图)、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这些,就是教师选择“教什么”的依据。

试着举两个具体的例子,用以支撑上述观点。

【例1】《落花生》(人教版五上第四单元)

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是这样的:(1)分角色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2)抄写第十自然段,再说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3)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含义,你是怎样体会到的?和同学交流讨论。然后,有一个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基于这些,笔者这样安排本课的学习内容:(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2)从“谈花生”中,我们知道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其中,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抄写第十自然段。(3)重点研读父亲说的话,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并了解父亲说道理时采用的方法。(4)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学习这种写法写一种身边的事物。

这样的内容选择,直接依据就是课后的思考与练习。这些内容已经较好地囊括了《落花生》这篇课文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例2】《花钟》(人教版三上第四单元)

课文后面安排了三道练习题:(1)我要多读读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3)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我们来填一填,再体会。

笔者以它为依据,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如下:(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每一段写了什么。(2)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写鲜花的开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3)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4)交流自己观察过的一种花的开花特点。

正如上述两例所示,笔者认为,教材的助学系统,尤其是课文后面的“思考与练习”,值得教师好好去关注,因为它是解读文本的钥匙、设定目标的凭借、选择内容的依据。

上一篇:爱心委员风采下一篇:学生手册家长评语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