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中的“四三两一”

2024-06-17

《雷雨》教学中的“四三两一”(共6篇)

篇1:《雷雨》教学中的“四三两一”

《雷雨》教学中的“四三两一”

[作者]  李春华

[内容]

对高中语文第四册《雷雨》一课的教学,传统的教法是以“串讲”为主,大多以分析戏剧冲突为侧重点。我在教学本文时,根据戏剧文学的特点和戏剧教学的目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用“四三两一”四个数字为导线,指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点拨,从不同角度进行主体分列式综合讲读,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剧情发展分四个阶段

课文节选部分共有两场戏,前一场的“重逢”(周朴园和鲁侍萍)和后一场“斗争”(周朴园和鲁大海)共分四个阶段:认出侍萍→撕下面纱→大海闯馆?侍萍离馆。前场两个阶段细腻地刻画了周朴园由疑惑初起、惊疑、惶恐不安到气急败坏、露出狰狞面目的心理状态,深刻地揭露了他的虚伪、自私、残忍的本性。这一部分是从私生活方面揭露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后场两个阶段中周朴园一系列的心计、手段,充分显示出他那阴险、狠毒、老奸巨滑的性格特征。这一部分是从社会阶级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反动阶级的本性。

二、三个主要人物形象

周朴园――他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在外国留过学的知识分子,是带有浓厚封建气息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先前,他认为鲁侍萍投河死了,便极力装出忏悔和钟情的样子;当他发现眼前的老女人就是“死去”的侍萍时,便厉声斥责:“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而当发觉侍萍只是偶然来到的时候,他又假惺惺地说什么:“你不要认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妄图以“怀旧”的感情笼络侍萍。最后则凶相毕露:“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寥寥数语,就把周朴园的一副狡诈、凶险、残忍、自私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他用卑劣的手段收买工贼,破坏罢工,他恶狠狠地宣布开除大海,这些进一步显示出他阴险、狠毒、老奸巨猾的性格特征。

鲁侍萍――处于社会底层的被凌辱的妇女形象。她纯朴、善良,容易受骗上当;她相信命运,内心矛盾痛苦。但她对有钱人怀着仇恨和警惕,对周朴园的威胁利诱,她表现出来的是轻蔑、厌恶的感情和不卑不亢、刚毅的性格特征。她的经历,深刻地说明了在那个社会里这些平凡善良的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激起的是人们深深的同情。

鲁大海――觉醒了的工人形象。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际、不畏强暴。他对资本家有着透彻、清醒的认识。鲁大海这个人物虽然刻画得还不够丰满,但作者对他赋予了很大的.热情,这是体现作者社会理想的形象。鲁大海的出现给悲剧的阴郁气氛带来了明朗与希望。

三、两种最本质的矛盾冲突

课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因而在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之间构成了激烈复杂的戏剧冲突。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最本质的是两个,即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前一种矛盾冲突表现得较“平静”,后一种矛盾冲突表现得紧张激烈;前一种矛盾是主线,后一种矛盾是辅线,两条线索互相交织,矛盾冲突环环紧扣,步步激化,逐渐把剧情推向高潮。

四、全部内容浓缩在一个舞台背景之中

课文节选部分的人物、事件高度集中,全部剧情都是在一个舞台背景中展开的:集中在周家一间客厅,不到半天的时间里,把资本家周朴园30年来凌辱女性的罪恶、伪善的面目、压榨杀害工人的血债、骄横的作风,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出来,交织成资本主义王国里阴森森、血淋淋的典型的生活画面。

通过这样四个方面的讨论、点拨、归纳,从不同角度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不仅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同时也领悟到了戏剧文学的特点。从“四”到“一”,一改常见的按行文结构顺延讲读的教法,学生觉得新颖有趣,他们的精神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兴奋状态,学得主动积极,效果十分理想。

篇2:《雷雨》教学中的“四三两一”

1.会认4个生字, 会写12个字, 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激发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2.默读课文, 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观察天气的习惯, 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难点:

多形式的识字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方法:

运用字理识记生字, 在诵读中体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大自然像个魔法师, 为我们呈现了各种各样有趣的自然现象, 风、霜、雪、雨各自有各自的风采。其中, 老师尤其喜欢雨。你们喜欢雨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雨呢?

二、初读课文, 梳理层次

(板书:雷雨)

课件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读通课文, 标注自然段。

师:同学们刚才自己初读了课文, 有没有哪个字你现在还不认识呢?

师:同学们, 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为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 该请几个人呢?为什么?

生:请8个人, 因为课文有8个自然段。

师:你是按照自然段来分的, 非常好。想一想, 还可以请几位同学来读?依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

生:3个人。

师:这3位同学怎么分工呢?依据是什么? (板书:雷雨前1-3自然段, 雷雨中4-6自然段, 雷雨后7-8自然段。生读课文。)

【自评:这一环节, 让学生对课文的层次进行了梳理划分, 难易程度适中, 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以字理教学为亮点, 在读课文中赏析

师:听了3位同学读课文, 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生:他们读得不仅非常流畅, 而且这篇课文中的几个生字, 他们都准确地读出来了, 说明他们课前的预习做得很好。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场雨, 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吧。

【自评:及时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势导入课文的学习。】

1.雷雨前———边读边想, 多形式进行学习。

师:自己读一读描写雷雨前的段落, 边读边想象画面, 哪幅画面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找出那个句子, 多读几遍。 (生汇报)

师:我这里有一个字谜, 答案就在其中一个句子里, 你想猜一猜吗?

(课件出示:“广上一点落下, 落在泥土底下。”你能猜一猜是这句话中的哪个字吗?)

生:压。

师:你猜得可真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谜面。你现在是不是已经能够记住这个新的生字朋友了呢?

师:你能做动作来展示一下这个“压”字吗?随着老师的提示一起做一做。

【自评:利用学生喜欢的字谜识字法进行字形识字, 让学生在富有乐趣的气氛中学习, 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并且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来加深感受, 突破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顺利地完成了知识的内化。】

师:在课文中, “压”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呀?

生:闷热。

师:什么样的热叫做“闷热”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 (课件出示图片) 你能读出这种闷热吗? (指导朗读“黑沉沉”“压”)

师:除了这句话, 还有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生:“忽然一阵大风, 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逃走了。”

师:你一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

(大风、树枝、蜘蛛)

【自评:培养学生从丰富的意象中进行概括的能力。】

师:想象你是风中的一根树枝, 怎样才能摆起来呢?

生:微风来了, 风大了, 更大了。

师: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指导朗读)

师:大风中除了树枝, 还有什么?

(出示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逃走了。”)

师:在这句话里, 你觉得哪个字或者词语用得好?

生:我觉得“垂”字用得好。

师: (课件出示“”) 这是“垂”早期的写法。我们的汉字经过演化, 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观察这个字像什么。

生:像一棵柳树, 树叶垂下来了。

师:古人在造这个字的时候确实是这样想的, 所以, 今天“垂”的意思就是“东西的一头向下”。你看我们的汉字多么奇妙。

师:你还能用“垂”字组词吗? (垂柳、低垂、垂落、垂直)

师:这里为什么要说小蜘蛛垂下来呢? (指导学生借助实物理解)

师:现在这个溜溜球就相当于蜘蛛, 看老师演示, 你观察一下小蜘蛛是怎么垂下来的。 (生观察)

师:通过这个“垂下来”的实验, 你想对小蜘蛛说什么? (生议论)

师:一个“垂”字用得多妙啊, 让我们看到小蜘蛛以它最快的速度逃走了。我们一起读读第2自然段, 体会一下那阵大风和那只可爱的小蜘蛛的惊慌。 (生齐读)

【自评:字理教学的教学方法, 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同时利用字理析词, 让学生理解了“垂”字的含义。教师的讲解增强了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师:请你试着读一读第3自然段。

2.雷雨中———诵读, 更好地理解文本。

师:我们学过哪些形容声音的拟声词?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 雷雨是什么声音。 (播放音频)

【自评:从生活经验入手, 使课堂更具有生活气息。】

生:哗哗哗。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这三个字吗? (生读)

师:请男生试着读一读第5自然段, 想想怎样读出雨很大, 而且越下越大。

师: (出示图片) 在屋内向外望去, 又是什么感觉?看不清什么了?这样的景象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隐隐约约、朦朦胧胧)

师:整个世界都穿上了雨做的外衣。谁来读读第6自然段, 让我们再次感受雨的神奇? (女生读)

师:女同学读得也很不错。读完这一自然段, 能用一个字来总结雷雨的特点吗?

生:大!

师:你们总结得可真棒!雷雨确实很大, 但是雷雨来得快, 去得也快。 (引读)

师:除了大, 我们又总结了雷雨的一个特点“快”。

3. 雷雨后———自主合作学习, 呈现别样精彩。

师:雷雨后, 又会呈现怎样一幅画面呢?

小组学习: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最喜欢哪些景物?

师:这幅图中还有“蜘蛛、青蛙、蝉”, 它们都是虫字旁, 都与动物有关。除了这些字, 你还知道虫字旁的其他字吗?

生:这个“虹”字和动物没有关系, 为什么是虫字旁?

师: (字理讲解) 古人认为彩虹是天上硕大的两头蛇在饮水, 饮水之后, 就从天际消失了, 所以是虫字旁。汉字是多么奇妙呀!

【自评:字理教学环节, 使学生通过溯源明白了“虹”字形旁代表的意义, 避免了以后错别字的出现。】

师:最后, 让我们配上音乐, 一起再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配乐齐读)

四、小结

篇3:关注写话教学中的四个“一”

一、把话说好,为写话夯实一层基石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低年级的学生首先要学会说话,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一个一年级学生来说,说话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怕在老师、同学面前讲话,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有的紧张得结结巴巴……这就需要培养,扶植,给予引导。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努力抓住每一次机会,让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说具体,甚至说生动,逐步完善和发展语言水平。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创设多种说的情境,让学生有更多说的机会;会细心地聆听孩子的发言,纠正不恰当的地方,补充更生动的词语,让学生能说得更好。

1.积累从一个词开始

在教学《月亮湾》一课时,出示月亮湾的图片后,学生禁不住赞叹,“哇,好美!”“啊,真美!”想到学生平时常常会用“美丽”“漂亮”来形容景色,而除了这些词他们又不太会用其他词,又想到上学期我们已学过一组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了,学生是否还记得,是否会运用了呢。不妨就从一个词语开始吧!于是先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图上的景色,刚开始果然就是“美丽”“漂亮”,我便引导:“是呀,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如果你细细地看,你会看到更多的美景呢!你还会用上更美的四字词语来形容吗?”学生眨着明亮的大眼睛,一会儿就小手如林了,“桃红柳绿”“春暖花开”“风景如画”“春意盎然”“万紫千红”……我听着,偷偷高兴,原来学生已经会运用这些好词了,还从课外书上学到了不少呢!学生多么需要这样集观察、思考、描述于一体的锻炼舞台啊!

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次的练习,学生的词语积累才会越来越丰富啊!

2.表达从一句话开始

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除了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还要注意他们说的每一句话,是否通顺,是否完整。不通顺了帮着改,不完整了引导改。我在教学中也常设计一些句子练习。如教学《月亮湾》时,结合课文后面“比较句子”的练习,设计了这样的训练。

出示句子:(1)河水绕着村子流着。

(2)清清的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

流着。

让学生读读这两个句子,找找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呢,觉得哪个句子更好,说说为什么。

学生都一眼就找到了不同,也都一致认为第二句更好些,因为加了“清清的”能让人感受到河水的清澈,“缓缓地”又让我们感受到河水流得很慢,很平静。于是我又出示了一个句子:“鱼儿在水中游着。”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够使这句话更好。学生模仿着加入词语,使句子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了。

如果我们能抓住每一次看似细小的机会,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完整性,启发学生添加词语,努力使语言更生动,相信学生的语言水平会不断提高。那么,这无疑是为将来的写话、习作夯实了基石。

二、先说后写,为写话搭建一架梯子

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口语交际训练,旨在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易接受,在老师的引导下容易把话说好,在说好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就降低了写话的难度,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通顺地写一小段话。

如第二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是“看图找找春天,说说春天的景色”。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前留心周围事物的变化。课堂交流时,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积累,有声有色地描绘着春天的景色。一个学生说:“春天来了,红艳艳的桃花开了,远远望去,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另一个学生说:“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把柳树姑娘长长的小辫儿吹绿了。”还有的说:“黑乎乎的小燕子在蓝湛湛的天空中边飞边叫,好像在唱一首春天的歌。”……大家沉浸在了美丽的春天里。学生说完,鼓励他们把这美丽的春天写下来,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让他们写短小的一句或两句。在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氛围中,学生明白了该写什么,该怎样写。可以说,说话的过程就是通往写话的一架梯子,它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模仿创作,为写话开辟一条捷径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有韵律优美的小诗,有温馨有趣的童话,有含义深刻的寓言。文中不乏优美的词句,是让学生练习仿写最好的范文。而儿童又具有善于模仿的天性,他们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模仿创作不失为低年级写话的一条便捷之路。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句子的结构形式,而且能充分调动创造性思维,发挥想象力,逐步提高写话的能力。

如学完《雨点》,老师问:“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呢?它会在那里干什么?”孩子们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想象的大门敞开了,他们凭借着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课文的句式,写出一句又一句活泼生动的语句:“雨点落在玻璃上,在玻璃上唱歌。”“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溜冰。”“雨点落在花伞上,在花伞上滑滑梯。”“雨点落在玫瑰花上,给玫瑰花洗澡。”“雨点落在河边的草叶上,在草叶上练习跳舞。”……一句句,充满了童趣、童真,孩子们此时俨然是一个个小作家、小诗人,体验着学习与成功的快乐。

四、开展活动,为写话开拓一片天地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更是深深吸引了他们,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说话,写话,会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

春天来临,阳光明媚,春风习习,是放风筝的好时机。我领着学生到大操场放起了风筝,回到教室就开起了交流会。学生们激动不已,抢着发言。一个说:“我的风筝像一只彩色的蝴蝶,可漂亮了!”另一个说:“我的风筝也很漂亮,像一条金黄色的鱼!”有的说:“风真大,我放了几次才放上了天,真不容易。”还有的说:“是呀是呀,我的老鹰风筝在风里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好像在找田鼠呢!真有趣!”有了切身体会、亲身感受,学生有话可说,爱说,甚至人人抢着说,为了把话说通顺,说得更有条理,我用几个问题进行提示:(1)你和谁去放风筝?(2)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3)飞上天的风筝什么样儿?(4)放风筝有趣吗?四个问题将学生放风筝的过程清晰化,让学生有了说话、写话的顺序,学生因为有亲身的经历,因此都能说一小段比较通顺的话,把放风筝这件事说清楚。这时,再让他们把说的话写下来,写话的难度就降低了。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一级教师,无锡市锡山区语文教学能手。

篇4:《雷雨》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雷雨》 爱情 情感教育 教学内容 语文教育

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大纲的一个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也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情感教育在《雷雨》的渗透。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品之一,选入高中教材的是其第二幕,在这部话剧中,作者的笔墨主要倾注在周朴园、鲁侍萍、蘩漪、周萍、四凤这几个人物身上。这几个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构成了话剧的主要内容。这些情感关系相互交织成为结构的核心与文章的骨干。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表演,整体感知戏剧内容,了解人物关系,理清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关系;让学生自己在思考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感情,以及周萍与繁漪、四凤之间的感情的同时,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周朴园与鲁侍萍、周萍与四凤、周萍与蘩漪的爱情纠葛,不仅是社会的造成的恶果,更是人性的复杂性的体现。我们如何对待这样的情爱,这样的情爱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通过阅读与分析,学生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看法。可以说,爱情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人性问题。

爱情是一种神秘情绪,是一种无法解释清楚的生命现象。爱情是圣洁的感情,是人类最理想的情感,然而爱情是经不起生活的考验与磨练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西方还是东方,能引起人们共鸣与震撼的爱情多是带有悲剧色彩的。《雷雨》中的爱情就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它是对中西爱情悲剧的借鉴与超越。它他的悲剧性不仅打破西方的悲剧观念,而且也打破中国传统悲剧的团圆结局。

《雷雨》中有八个主要人物,除鲁大海外,其余七个主要人物可以用爱情这条主线贯串起来,他们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可以用五个三角形清楚地表示出来:

由此可见,《雷雨》中的爱情关系是双重的三角模式,这样的模式无疑加剧了戏剧冲突,从而增强其悲剧色彩。这五组三角模式可以分为两类,其一①②,其二③④⑤。③④⑤是伦乱的爱情,是悲剧中的悲剧,这样的爱情击溃人类的最后的道德防线,不仅是对封建礼教、伦理制度的反抗,对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现实的血泪控诉,更是对人的“原罪”意识的披露。就是在当下,还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从③中,我们可以看出“恋母情结”的悲剧。繁漪是周萍的继母,他们的年龄相仿,他们有着某些共同的语言,可是伦理关系让他们放不开手脚,大胆的追求对方,这让他们痛苦不已。当然,让他们更加痛苦的是对于周朴园的“犯罪感”。周萍是带着报复的心态去引诱他的继母,而繁漪是带着报复与复活的信念接纳周萍的。然而,自从周公馆闹鬼之后,周萍与繁漪便被“乱伦”这条绳索束缚住,他们越是挣扎,这绳索越把他们紧紧的束着,最终导致了周萍的自杀。

在④中周萍与四凤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关系。兄妹之恋,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乱伦的爱情,为伦理所不容。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观念深深地浸染着周萍与鲁四凤,当他们的得知是兄妹的时候,周萍只能开枪自杀,鲁四凤奔入雨中被电死。本来,周萍追求鲁四凤的目的是想远离与繁漪的罪恶关系,没想到却陷入了更深的罪恶的漩涡。正如周萍临死前对父亲所说:“你不该生我”,就证明周萍在内心所受的双重乱伦重压,他只能以死赎罪。在⑤中周萍、鲁四凤与周冲是同父异母关系,鲁四凤与周萍是同母异父。这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鲁四凤而相互僵持。周冲对四凤的爱是纯洁的、热烈的。然而,四凤的心却已经许给了周萍,这无疑伤害了周冲的心。可是现实环境让周冲冷静下来,不能像他母亲一样疯狂的去爱。我觉得这是《雷雨》的一大遗憾,周冲与周萍应该为了女人而进行决斗,这才更能增添其悲剧色彩。曹禺并没有让他们兄弟之间来一场血战,这只能让繁漪失望——“难道你是哑巴?是个呆子?看见这样的事情还不会吭一声么?”“啊,你呀!(忽然气愤)你不是我的儿子,(昏乱的)你简直没有一点男人气,我要是你,(指着四凤)我就杀了她,毁了她,你一点也不像我——你不是我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这是繁漪对周冲的失望,更是对自己的失望。爱情使繁漪疯狂,更使她困惑,她无法解释这一神秘的情绪,只能痛苦着。正是这一神秘的情绪促成了繁漪的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

在①②中的情爱关系中,并没有乱伦,但是这样的爱情也同样有着悲剧的色彩。周朴园一生有三个女人,与鲁侍萍是没有婚姻的爱情,那是封建阶级观念、社会等级制度决定的,是命运的悲剧,是无法挽回的。周朴园与鲁侍萍只能被拆散,就是不拆散,也会像子君与涓生一样,他们的爱情也会失败的,因为它们不可能同强大的社会势力相抗衡。现实让周朴园更加清醒,在经过一次真爱失败之后,爱情对他来说是一件奢侈品,在鲁侍萍离开之后,他娶了两个女人。与这两个女人的婚姻是没有爱情作为基础的,其必然走向失败。在②中,爱情是徒具虚名,尽管周朴园与鲁侍萍彼此怀念过去,他们的爱情已在30年前结束。鲁贵与鲁侍萍之间更是无爱情可言的。然而这一三角关系,更显示了爱情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情绪,由此强化了爱情悲剧的意识。

①②是③④⑤的延续与复现,③④是爱情悲剧的高潮。正是通过对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情爱关系的描述,曹禺达到了对人性丑恶的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的目的。诚如曹禺所说:“我要攀上高山之巅,仔仔细细的望穿,判断这些叫“人”的东西是美是丑,究竟有怎样的个性与灵魂”。

《雷雨》中的爱情是沉郁的,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与震撼。对于中学生来说,爱情,既遥远又很近,一直以来,总是作为一个敏感的话题避而不谈。我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让他们正确的对待爱情、亲情、友情,以便使他们的人生更加幸福与精彩。

篇5:诗词教学中的四轻四重

在传统的诗词教学中,我们是比较重视诵读的。要求学生对所学的诗词能熟读成诵,只是诵读时间大多安排在课外,课内相对就少,对诵读的指导也很少,在课内更多的是进行诗词内容的具体赏析。殊不知,诗词赏析的前提条件便是要熟识诗词的内容,否则还谈何赏析,而诵读便是熟识诗词内容的基本途径。赏析永远代替不了诵读,而诵读很多时候便已完成了赏析的任务。另外,笔者所说的诵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熟读背诵,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有目的有讲究的诵读,具体说有以下几个要求。首先诵读要不厌其烦,直至能熟读成诵。古人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笔者认为“诗读百遍,其情自溢,其韵自流”这只是诵读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它也不需要我们作什么指导。然而诗词的诵读,光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是远不够的,它还要求学生能读出节奏和声韵及诗词蕴涵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指导。语文教材明确规定了要我们对诗词朗诵的节奏作出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诗词的声韵美,并且指导他们读出这些诗词的声韵美。对诗词诵读的节奏应该说我们还不难作出指导,关键是要指出规律,让学生能自己感知诵读的节奏,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对于诗词的声韵美,一方面要教给学生一般的声韵知识,比如像格律诗的平仄押韵;另一方面更要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词蕴含的感情,进行有感情地诵读。那种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诵读往往能深深地感染他人,亦会深深地感染诵读者,使人不知不觉沉醉其中,要真是这样,我们的诗词教学少说也已成功了一半。

二、轻教师的自我鉴赏,重鉴赏方法的指导,精当的点拨和学生的自我鉴赏

在传统的诗词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会陶醉在自我鉴赏的快乐中,一堂课下来,教师滔滔不绝、摇头摆尾、绘声绘色、云里雾里、醉然其中,肯定地说这对学生也具有相当的感染力,一些学生也能因此悟出鉴赏诗词的一些思路来。然而要是有些教师本身的口头表达能力不甚突出,又缺乏绘声绘色的表演天赋,整堂课还是重在自我鉴赏,那学生不觉得索然无味以至昏昏欲睡那才怪呢!要真是这样,又怎能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美,又怎能让他们有兴趣去鉴赏诗词,又怎能提高他们诗词鉴赏的水平呢?所以笔者以为作为一般的教师,切不可自我包办鉴赏,要让学生自己学会鉴赏,这就需要我们重鉴赏方法的指导。一般而言,诗词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知人;②论世;③品语言;④知典故;⑤明修辞;⑥懂技法。作为基本的鉴赏思路,我们只要有意识的多引导几次,学生便容易掌握,所以这不是每堂课的重点,我们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根据这一基本的鉴赏思路,结合具体诗词的特点,给予学生鉴赏所需的一些必要的点拨、指导和帮助,主动提供一些学生进行自我鉴赏而不容易查找的资料。

三、轻单一标准式教学,重多样化解读

学生因为基础知识储备的欠缺,对一些诗词的理解不可能很深入,有时甚至是很肤浅、很片面的,我们不能一开始便给予过高要求,硬是把学生引到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中来,这会让学生很难接受。长此以往,要么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要么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失去自信,以致其干脆放弃思维,不愿思维,懒于思维,最终导致对诗词阅读没兴趣,直至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其实,我们知道,许多诗词的理解往往是多层面的,可多样化解读,而远不只一重理解,特别是现当代的一些朦胧诗作,教师不可作单一标准的解释,而应对学生不同层次的理解给予更多的包容和肯定。

四、轻课外练习,重课外阅读的指导及兴趣的激发

篇6:阅读教学中的四个不可忽视

一、非智力因素不可忽视

阅读教学中主体活动是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活动。智力因素主要是指观察记忆、思维、联想、想象等心理因素,它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起侦察、巩固、创造等功能,并直接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储存和掌握。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它属于人的意向活动范畴,在学习中主要起着定向、调节、强化等功能。实践已证明,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既有智力因素的参与,又有非智力因素的伴随。阅读教学更需要把这两种因素密切联系起来。但目前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事实上,智力因素的发展有赖于非智力因素作用的发挥。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提高阅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忽视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应把开发与培养非智力因素,贯穿到阅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

二、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不可忽视

人的心理活动分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一般教师只注重前者而忽视了后者。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告诉我们,无意识心理活动,一般都是在精神轻松、情绪平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往往在这种状态中,学生的联想才能得以自由驰骋,情绪才能随意起伏,感知的东西才能悄然积累。要使学生通过无意识心理去获取知识,就必须通过情境设计给学生提供一种环境。如元旦晚会来临,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可利用作文课,组织学生编故事、写课本剧,自写自演,学生心情轻松舒畅,发挥出无限的创造力。从表面看,学生似乎处于学习语文的环境之外,而实际上却是一种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暗示教学法。

三、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不可忽视

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这一工具学科的基本能力,是从事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读书。读书对一个学生来说,不仅能广泛地积累知识,而且对思想、感情、品质、意志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努力去培养学生这种读书的“嗜好”。课外阅读,书籍种类繁多,内容又相当丰富,该看什么书籍好呢?教师必须及时地进行推荐指导,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想实际,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阅读,使阅读指导起到有的放矢之效。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一种读书的好方法,做到熟读精思、博采众长,可利用阅读指导课,经常讲一些革命先辈读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这样阅读的兴趣会更浓,阅读的能力也就越来越高。

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采取放任态度,认为自学就是完全意义上学生的任意学和自己学,这种态度和认识显然是不对的。在学生的自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如何,对学生自学成效关系很大。因此,教师要求做好学生自学的启发、引导、指导和总结等工作。不仅要求学生记忆知识点,还必须要求学生巩固自学内容以及进行自我测评等工作。

只有从自学的内部因素、外部能力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能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自学、形成能力,才能真正取得满意的效果。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只有重视了这四个“不可忽视”,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百日整治开展情况简报下一篇:2020大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观后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