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初中美术教学原则

2024-06-11

再谈初中美术教学原则(精选9篇)

篇1:再谈初中美术教学原则

谈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王雪玲

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多年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我经常不断地反思,希望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上学年的地理教学体会。

一、抓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34个省级行政区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用“快乐教学”中的游戏法,用多媒体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当然我还在地理教学的好多地方采用了其他方法,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会使课堂更生动,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班就形成了一个学习地理的浓厚氛围.光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一个成功的开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45分钟要效率,教学生会学地理,那就不得不说一下地图了.二、抓地图教学

翻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等,课堂上面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

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在上课过程中,我每节课都画一张地图,甚至到两张或三张地图,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教学俄罗斯时,我首先把世界图画在黑板上,再把俄罗斯图画在黑板上,接下来我就在一旁轻松的进行指导来学习俄罗斯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农业人口城市等。从而养成学生读图的良好习惯。并渐渐的养成了用图分析问题用图背知识的好的地理学习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显然不是的.我觉得应该还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来约束学生才对。

三抓评价机制

评价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环节,我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内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特制定了一套自己的地理学科评价方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作业情况,小测试成绩等给学生进行量化打分,并且小组之间展开竟赛,我自己花钱买奖品到期末根据量化成绩对学生进行奖励,,同学们都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局面,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回顾过去,展望今朝,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想在以下几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一注重地理文化素养的提升,使自己的课堂更立体.更生动 1我的初步设想在学七年级下册时候,在每节课前5分钟安排国际新闻播报,新闻中的任何国家和地名都是学习地理的兴趣所在。然后针对新闻热点展开讨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是在课前5分钟,注重学生的地理文化素养教育,在课堂中间我以后也会多放视频,比如我现在在《地理中国》节目中已搜集了比较实用的如《北极的困惑》、《消逝的冰塔林》、《食人的北极熊》、《野性俄罗斯》等等还有很多,打算以后上课放给学生看,再就是我现在经常阅读特别文摘刊物,因为里面有一个版块是异域采风,专门介绍各个国家的逸闻趣事等,对我非常有用,以后我想多讲给学生听,补充课本以外的地理人文知识。使自己的课堂更立体.更生动,始终把学生的兴趣保持新鲜度.二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

丁校长来后,实行了小组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奔标意识,更有利于学生合作行为与团队精神的养成。但在平时我上课时还是不敢大胆改革.不敢大胆放手只有在公开课时才完全用到,基本上还是走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学期我下定决心彻底改变自己的老模式,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使我的地理课堂教学焕发出该有的生命活力。

以上两点就是我这学期重点课堂改革的方向,我相信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老师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我的地理教学

成绩一定会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谢谢.

篇2:再谈初中美术教学原则

八十中学附属小学绪永红

一、问题的背景

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所以,如何使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自然地延伸过渡是防止两极分化、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大面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探讨中小学衔接问题对我们有更现实、更直接的意义,我校组织了多次中小学衔接问题的研讨,交流中发现刚上初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发现问题

1.学生英语水平的良莠不齐

具体表现:

1)、语音不标准

2)、书写不规范、不准确

3)、听力不过关

4)、词汇量少

2.学生兴趣差别大——不爱发言,学习兴趣不高。

3.自信心差别大

4.学习方法不同——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5.学习态度差别大

二、寻求原因

1、教学内容的差异

学生到了初一后,教学节奏迅速加快,内容迅速加深,单词量骤然狂增,要求也迅速提高。

2、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比较注重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对学生更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3、心理特点的差异

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心理障碍小,不怕羞,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害羞感加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害羞感加强,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也基本没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光是好玩,而是负有一种责任。

三、具体措施

1.教学任务衔接

小学英语教学必须始终围绕《英语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分层推进展开。

我们在教学中,有梯度地循序渐进地作着与初中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尤其在保证持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做好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换言之,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视角正在从以前“听说>读写 ”的教学中适度适量地进行以听说为主训练的同时兼顾读写训练,这也是考虑初中的教材中所提倡的从听说运用为主,逐步向听说读写并重发展的过渡期做一些教学准备。

就词汇教学而言小学生应该掌握最常见的200个左右的单词短语,学习认读的单词短语近700个。学习运用一些常见简单的目标语句和一些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上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2.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

英语学习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自信心、策略和习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都要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这项工作体现在每堂课甚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生的兴趣来自于该任课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浓厚的兴趣加上有效的方法则如虎添翼,无疑会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高效。初步的成功感的价值不止是成功本身,而在于帮助学生产生了自信,而自信,则是成功的开端。至于策略,我们都知道,点金术比金子更重要。一旦好的学习方法(如不同单词的不同记忆方法,语法的学习方法,阅读方法等)在学生的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形成好的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心、习惯和学习策略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始终。就小学生中学习“潜力股”现存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问题都会影响其自身持续纵深的发展。到中学之后,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和繁重的课业压力往往致使教师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从而导致有些学生兴趣递减。为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要求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即做到:听课聚精会神,认真记笔记、整理笔记、完成作业、找出问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读多用等习惯。

1)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达到良好学习效果的第一步。预习一般是在接受新知识的头一天进行,包括预读新课课文,回答有关问题,熟悉生单词,找出难点并做上记号,听录音、模仿跟读等。教师应布置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预习三步曲”即“浏览——标注——听读”。预习的方法很重要,否则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a.总体浏览课文 b.读课文,在过程中划出生词,通过查阅书后46页和50页的单词表把查到的音标写在单词的上面,汉语写在单词的下面,书上查不到的通过电子词典和英汉词典来标注生词。接着试读单词两遍,再把单词所在的句子试读两遍。c、听录音带模仿读。操纵录音机暂停键,分句跟读一遍,最后自己读两遍

预习对抗赛 普通同学只要标注出必会的底线单词即可,更深入的预习是由选出的男、女小先生来承担的。在新授课之前,这两名学生的预习内容要比其他同学更深入一些,除了基本的单词的意思、课文的朗读之外,还有本课的词组、重点的语音知识、主

要的语法等拓展性的知识提前自学。上课时讲给大家听,进行男女生之间的对抗赛,每月结算成绩,给获胜的团队发小奖品,这激发了全体同学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开始的时候每天要检查督促落实,对表现好的要及时的给以表扬,对不认真完成任务者要及时的进行批评教育,并要重点跟踪培养一段时间,直到这些学生基本能自觉的完成任务为止。持续一到二个月,慢慢的大多数同学们就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自觉的预习的习惯。

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仍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2)每节课前两分钟,学生做的Duty report能得到了同学们的欣赏的掌声。每节课学生按学号轮流做值日报告。值日生报告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当天的日期、天气情况,二是学生把通过课外阅读找到的小故事背给大家听,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请同学回答,下课之后把学生准备的资料收集起来张贴在黑板的一角,供给学生再细细品味,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收获成功的感受。

课本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因此,学生听课的效率成了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课时做到:紧跟各个教学环节,如复习、引入呈现、练习和巩固等;集中注意力听懂老师的讲解;并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回答问题、对话、角色扮演和复述等。

勤记笔记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想不能溜号,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四五六年级学生课堂上做完笔记之后,两人交换,按数量和准确度进行打分,评价课堂笔记的质量。

根据规则见词读音 英语学习,词汇为本。没有词汇,什么也不能表达。随着词汇量的增加,阅读理解水平才有可能随之提高。教师对各个年级同学适当介绍拼读规则,六年级对小学阶段学过的单词按照读音规则进行分类,对于一些不认识的单词,不必急于知道意思,先按照拼读规则读出来,做到“见词读音、听音写词”;在能读会写的基础上,对单词进行中英文对照,这个过程同学们可能会感觉枯燥,不妨结合小对话或句子来学习;同时,应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短文背单词,一个单词有很多意思,要经常翻词典了解它所有的意义。

学习新单词 coconut一词时,给学生扩展了walnut, hazelnut, peanut等常见的坚果,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的部分和这些单词的构成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新单词和初步了解相似的词。扩展词汇时我通常对同类词进行归纳,如帮助学生梳理出名词中的文具类、衣帽类、交通工具等单词,帮助学生总结一词多义,旧词新意,同音异义的词,能有效地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理解水平和阅读理解水平

新单词的学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能从听和说上辨别一些易混淆的音素,特别是发音比较相近的词,如cup-cap, bag-bike, cat-kite等。重视字母、音标和读音规则的教学,在预习环节中就要求学生在单词上记音标,单词下记汉语意思,课堂教学中把字母——音标——单词同时教,利用各种卡片,使学生从字母的读音中识读

音标,又借助音标去接受字母和单词,让每个学生懂得简单的读音规则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帮助学生总结ee, ea, er, ar, ay, air, ear, ch, sh, th, ow等字母组合的发音,使学生看见会读,听到会写。

熟练背诵脱口而出 背诵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连课文都背不熟的学生,英语水平肯定不高。我们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要坚持每天背点英语文章,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对话、短文,五六年级的学生每天学到的课文要背诵,经常复习,增强熟练程度,以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

看图造句在Module 3 Unit 2的教学课件中出示了黄山、五指山和泰山的图片及它们所在的省份和本课重要内容This is a picture of…引导学生看图造句,造句是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练习形式之一。我在让学生造句时常常提供一个结合实际生活的情景,避免注重语言形式,忽视内容,脱离一定的情景与主题。用图片创设情景是很有效的,接下来,用课件出示了姚明、菲尔普斯、贝克汉姆等学生们感兴趣的热点人物图片和语言训练点a picture of,…from…同学们眼前一亮,纷纷举手主动尝试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说的过程中为接下来的小练笔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先听说后练笔

在Module 3 Unit 2的巩固环节中,我设计了 “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thing.”的活动,我先给同学们作了个示范,出示一枚硬币向同学们介绍说“This is my favourite coin.It’s a picture of a mouse.Mouse is my birth sign.It’s from 1984.I love it very much.” 让学生模仿在组内交流,选出的代表在班级里交流汇报。

接着给学生们布置真实的任务——给好朋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物品。为了让学生们具有明确的写信动机,对写信有强烈的愿望,真正做到有感而发,而不是仅为练习格式而写信,安排的写信内容完全结合学生实际。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对写信的格式、语言风格、正式与非正式程度便有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3)课后复习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反复练习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在课堂上、在课后、在英语角、在各种英语俱乐部多多练习英语、使用英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零打细敲保证时间 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是一门比较耗时的具有学科特点的课程。语言学家经过测算提出,要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大致需要4000小时。如果每天坚持学习英语的时间不少于1-1.5小时,而且将时间化整为零,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能形式多样地接触英语(如听、说、读、写、译、背、诵等),效果会出奇地的好。

作业。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督促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养成根据自己学习中的弱项自觉补充课外作业的习惯。

复习与总结。学过的知识要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要督促学生养成每天复习当日所学,每周、每月进行单元复习的习惯。在复习的过程中学会总结、整理笔记,归纳重点和难点,通过归纳分析和对比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篇3:再谈初中美术教学原则

一、审美原则

美术毫无疑问是与美联系在一起的, 美术不仅要发现美, 还要展示美, 这一切都建立在审美原则的基础之上。初中美术作为普及性的国民基本素质教育, 其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门的美术创作者, 而是普遍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 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感知美、发现美、创作美的能力。根据美术教学界的专家研究, 现在一般认为审美原则主要依靠两方面教育来实现。

首先是审美形态教育。顾名思义, 审美形态教育主要指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要引领学生从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形态结构, 以及人类创作的艺术品的形态、形式和风格中去发现美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应当说还是比较常见的,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呈现自然界美的时候, 就是一种审美形态教育。教师通过向学生呈现美术模型、艺术品模型, 也是一种审美形态教育。在这种教育中, 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感知能力, 即在面对一个美的作品的时候, 能够触发学生的视觉和思维, 通过复杂的心理加工去感知欣赏对象的形态美。

其次是审美的美感教育。相对于审美形态教育而言, 美感教育更有一种主观的味道, 即让学生在对欣赏对象的感知中, 形成一种属于个人主观的审美心理以及能力。初中美术教学中, 这种能力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学生的个体体验, 即让审美对象的美与学生的原有经验结合起来, 以形成新的对美的认识。美感一般来说不好量化, 有时甚至很难用语言描述, 因此其更多地属于一种默会知识。

二、探究原则

美从哪里来?美不是教师教的, 而应当是学生自主探究出来的!进入课程改革以来, 初中美术教学特别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 而这一过程正是一个探究过程。一般来说,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探究方式,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探究最为注重的是学生的直接体验。

例如初中美术入门级教学内容之一就是对色彩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情境中, 这是一个靠讲授就能完成的内容, 但在新课程视角下, 则可以通过探究来赋予这一内容更多的学习意义。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首先, 向学生提出问题:见过彩虹的同学请举手! (结果举手的学生不是很多) 。于是, 教师通过幻灯片投影出一幅自然拍摄的彩虹图像。根据教学经验, 这个时候往往能够引发学生赞叹的声音, 这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对于自然界的美有一种直观感受。

第二步, 进一步提出问题:有谁能够说出彩虹中包含的色彩?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学生往往会说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答案。于是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得到这样的色彩?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学生的经验基础, 于是学生积极搜索自己的知识系统, 结果回答出三棱镜的例子, 以及肥皂泡的例子。

有了上面两步的铺垫, 探究环节就进入高潮阶段。其一, 通过实地活动, 感受不同强度的色光混合后的结果;其二, 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等, 感受大量对色彩的运用;其三, 利用多媒体软件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并用喷桶喷在预定的正方形框内;其四, 用事先准备好的颜料在画纸上涂、画、印、洒, 通过色彩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这样的探究过程多了, 学生可以在切身体验当中感受到色彩以及色彩搭配后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力量, 这种感知效果来自探究的直接经验, 因而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三、自主原则

当将美术学习真正当成学生的学习时, 自主性是必须考虑的, 而这一点也是最容易为美术老师所忽视的。因为相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言, 初中学生一般没有美术基础 (有过专业训练的学生除外) , 这就意味着在美术学习这一领域, 学生的表现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白纸”, 因而美术教师很容易将自己放在灌输者的地位, 而不是主导地位, 而这显然是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

篇4:再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差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38

我们知道,我们农村学生从小就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英语基础非常地差,到了初中他们的差异非常明显,而且分化极为严重。但我知道,他们的这种差异只是学得快和慢的差别,于是我就从学生的智力因素、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下面是我这些年来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备课时要分层

我们备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的备课就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

不仅如此,除了备好学生之外,我们还要备好教材,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领会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于成绩好、自觉性高又有积极的主动性的学生即优等生,还有中等水平的学生以及基础差、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我们的教学设计都要考虑到既要照顾两头,又要照顾中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以及各个知识点的讲解,都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来进行。比如对于学困生,我们的教学设计要提的问题尽可能用一般疑问句,让他们用简单的“Yes”或“No”来回答;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判断题或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完成任务;而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设计更难一点的题目,如“What,when,where,why”等问句,让他们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来回答,这样既可以重点培养优等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让中等以下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课堂教学时要分层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而且还要明确各个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比如我们上一篇阅读课,对于差生,我只要求他们找出课文中出现的本单元的重要词汇,并且能够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即可;对于中等生,我就要求他们读一读课文,并且让他们尽自己所能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造几个简单的句子;而对于优等生,我可能会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或者让他们自己提问题和自己回答问题。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任务做,而且都能做,我们的英语课堂就不再是老师自己的课堂了。再比如,我每一次进行听写的时候,如果是听写10个单词,差生我一般只要求他们能够写出2、3个就可以,中等生则要求写出6到8个,而优等生一定要求全部写出,并且尽可能利用这些单词来造句,在句子中记忆单词,这样不仅能够记住单词,无形中也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有时候对那些优等生,还要额外听写几个句子,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还有课文的朗读、背诵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要求。

三、布置练习要分层

我们的课堂教学所学到的知识,最终都要转化为实践能力。我们所布置的练习就是要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既有课堂练习,也有课外练习,无论是哪一种,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布置,这样,所有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也才会激发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除了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完成各自的任务之外,也教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合作学习,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

四、实施分层教学后的教学效果

经过多年的分层教学实践,我所带的每一届学生分化情况明显好转,学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过去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学生越来越少,他们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上课时都不再把自己埋在书堆的背后,回答问题也越来越积极,我的英语课堂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而是呈现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热烈场面。所有学生都尝到了学习英语的甜头,英语教学成绩大幅度地提高了。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既能够让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而且还能够让中等以下的学生“吃得了”。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篇5:初中英语教学原则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习惯较差,这势必大大影响了初中英语的学习效果。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对如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用心探索。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贯彻课堂教学交际化原则

⑴五分钟会话。每节课安排五分钟左右时间进行会话。会话内容有值日生汇报、自我介绍、家庭情况、谈论天气等,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在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发他们的联想思维,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把几个不同内容的话题串联起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⑵注重语感教学。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语感和学习兴趣。⑶对话使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学习一个句型,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自编一个简短的情景对话,到讲台表演。如学到“What do you look like ?”这课时,我会把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当做很好的素材,让学生描述周围同学的外貌,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很快就学会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狠抓基础,注意密度

突出知识重点,狠抓基础,并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密度,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好45分钟教学内容和进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状态。

三、温故知新

克服遗忘,运用”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的记忆方法,注意在课堂上经常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反复操练,容易而顺利地完成一个个学习目标。具体方法是:学习┈复习┈再复习。

四、当堂巩固,注重反馈

教学时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经过一段学习活动后,进行归纳分析,以鼓励表扬为主,满腔热情帮助学生,同时要设置课堂检测,让学生当堂巩固。

篇6:再谈初中美术教学原则

新课程标准给予语文教学研究新的启示,拓宽了教学研究的思维空间,给予我们总体性动态研究新思路。初中语文试题的命题应该遵循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色彩与地方特色、引领教学方向等原则。

一、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

无论是哪一门功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都在于抓基础,不能过于追求新异,赶时髦,盲目使用新名词,摆花架子,不重实效。其实,中考语文对基础能力很关注,如第1、2题的字词,第3题的默写,第二部分古文与课内现代文的阅读等。因此,语文教学目标要落实到语言文字上,通过听说读写多项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继承发扬人文精神。

二、体现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2010年苏州中考试题中,第1、2题的字词(梦幻、挺拔、孜孜不倦)均为中性或褒义词,第3题的默写(《观沧海》、《饮酒》、《行路难》等都是经典古诗文,第4题的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等都是经典或美文,《愚公移山》、《我叔叔于勒》等思想性较强,尤其人文性较强,这是一个方向。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如可以在上课前几分钟或课后,精选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美文让学生朗读,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了解祖国语言和文学的博大精深,并培养人文精神。

也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使用多媒体,如录音机的范读、画面的适时投影等都会给予人美感,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给语文教学增色不少。如看戏剧《陈毅市长》、《苏州园林》的园林图片都给人直观的感受,印象非常深刻。又如教学《春》这篇课文时,通过PowerPoint展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一系列图画,色彩艳丽的画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视觉上的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导入新课时,可通过声音(或一首歌)导入,或画面(包括动画、影片)导入,刺激学生的视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千篇一律,甚至脱离传统,造成人机对话,否则提高语文素养将是空话。

三、体现具体的生活感受

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中《我的叔叔于勒》的第11题则应揣摩人物心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回答正确。这就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应该联系生活体验,增强实践性。文学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激活生活体验的过程,同样生活体验也能反映语文学习。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等时,可让学生讲述有关童年的趣事。在写作中同样如此,如写儿时趣事时,凭借课文或范文的“触媒”,通过问题的激发和老师的启发与诱导,使得儿时的生活趣事又活跃在学生心头。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

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中课外阅读《寂寞的月亮》第19题对句子的理解,第17、18题“哪些方面”和“特点”体现的是概括能力,第20、21题“安排理由”和“表达作用”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及其他实践应用能力。我们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引导语文教学联系生活体验,增强语文的实践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我班曾有一位同学孙某,一直很少交作文,写作自觉性不高。一次写《龙舟赛》时,我发现他写得相当细腻,针对这个优点我写了评语:“你很有文学细胞。我相信,如果你持之以恒十年或二十年后,定能成为一个作家。”结果,这个学生真的奋发图强,再也没少交过作业。

五、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

初中语文试题命题对学生知识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重视主要体现在科普说明文阅读中。如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的倒数第二篇科普说明文阅读《―暴雨的形成》,2009年的水资源,等等,与自然学科掺杂,充分体现知识性、实用性、综合性、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使教学更具知识性、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我在教授《三峡》一课时,是这样尝试的:导入时以三峡画面切入,给予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新课时,通过配乐朗诵,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领略三峡风光;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三峡的景物及特点,体会语言的优美精彩、生动简练和写景状物的方法,品味三峡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布置拓展练习时,讲究知识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了解祖国的三峡工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布置巩固练习时,紧跟大纲要求和中考题型,避免过多过滥。

六、体现地方特色,突出人文色彩与欣赏性

原来,苏州中考语文试卷中关于地名,如周庄、山塘和苏州名人唐寅、范仲淹、伍子胥、常建等内容经常出现。2009、2010年有所改变,但人文色彩与欣赏性更强。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强调课文中的人文色彩与欣赏性。如我在教学《黄鹤楼》时,就曾经让学生模仿《黄鹤楼》写方塔,既有地方特色,又有人文色彩与欣赏性。

七、体现思维广度和难度的结合

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作文“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不仅有诗意,还有语文味道。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准确导向,尤其第一语文味道要浓,第二要有“我”,初中倡导写记叙文,真情实感,避免空洞和泛泛而谈,诸如四不像之类的文章就违背了写作的初衷。

篇7:再谈初中美术教学原则

1.知识与能力符合学生实际

2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获得感悟 3探究过程中体现科学品质教育,使学生热爱学习

二、教学过程评价

1恰到好处的环节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境

2激发兴趣的有效措施,开创有利于学生热爱学习的氛围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打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课堂

4科学有效的训练安排,拓宽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途径

5把握最佳的教育契机,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

6书本知识传授严谨准确,教师知识储备运用灵活师生互动产生新的知识

三、学生能力培养及学生活动评价

1思维能力训练具有深刻性,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2审美能力培养要落在实处,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

3联想、想象能力训练恰当,促进学生形成创造力

4.观察、记忆能力培养到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有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

6有能够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的有效方法 7有能够引导着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方法 8有能够促使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法

四、教师素质评价

1语言表达生动富有感染性

2教材挖掘深刻富有开拓性

3板书设计精炼富有审美性

4教学手段先进富有创新性

篇8:再谈初中美术教学原则

1. 真正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权利。

谁都知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作出的一种战略长远规划, 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确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然而,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性影响, 加上许多教师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等因素, 人们在遵从新课程理念这一“教育宪法”方面实际上是“说多做少、知易行难”。不能不说这是教育理念层面的一种遗憾!如何才能真正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呢?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点见微知著:一是要根据实际“有抓有放、以放促抓”。教师能不讲的坚决不讲, 能少讲的尽量少讲, 通过有效地引导、点拨和启发, 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行为。二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足够时间和平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既要分配半数以上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读思说写, 又要开辟一定的课外阵地让他们根据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去合作探究。三是教师要以宽容以待的魄力和胸怀, 给予学生坚持自己、怀疑一切的民主权利, 努力创设真正的和谐教学环境。

2. 努力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机会。

在现代社会里, 合作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大合作就有大成就, 小合作就有小成就, 不合作很难有什么成就。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校内外之间必须讲求互相促进, 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师生之间同样需要教学相长;尤其是学生之间更加需要自主合作的环境和机会, 只有这样, 才能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活动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是要相信学生具有成功合作的能力。“过去语文教材是学生的全部世界, 如今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教材。”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发展应当成为教师相信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理由。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把合作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 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春》时, 可以引导学生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早地勤”“春暖人意”等内容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 自创一段文字, 或者分类收集诗句, 编辑一期以“春天在身边”为主题的班报或墙报, 让他们充分体会成功合作的情感意义。二是给予学生自由合作的空间。如教学《社戏》一课时, 让学生结合生活环境和本地民俗风情来交流乡土文化对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可用口头讨论, 可朗读书面材料, 可用展示成果的方式, 有条件的也可用电化手段演示。形式自选、不拘一格。三是提供学生快乐合作的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搜处信息、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等各种环节上, 进行多种形式的自由、融洽、快乐合作探究, 为丰富其学习思维活动创设条件。

3. 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素养。

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最本质区别, 就在于重新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 并提倡开展以认知、能力和情感为综合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 在真正意义上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树立为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核心因素与根本目标。这应成为学校及其教师制定教育规划和从事教育行为的发展理念与指导方向。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施教者, 我们一方面要把自己从教师角色逐步打造成“导师”角色, 把教学行为逐步转化为“导学”行为;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迎难而上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并指导他们从根本上寻求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一般性的做法就是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杠杆, 在激活学习状态的同时, 牵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之中, 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 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 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功信念。值得强调的一点是, 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必须注重“两个面向”, 即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学生评价和学习评价机制, 面向全体学生而非部分学生;尊重教育公平原则, 面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而非绝对一致 (同步和同向) 的发展性目标。

篇9:再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关于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谈论过了,现在在这里再谈谈我们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想。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美育作为全面教育的内容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时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并驾齐驱,对于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具有独特的功能。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用美的形象去感染,用美的情感去熏陶,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就可以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中,滋润青少年的心灵,净化青少年的情思,陶冶青少年的性情,从而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

美育既和各科的教育都有着亲密的关系,美育一旦渗透到各科教学,将会增强各科教学的魅力,促进教学艺术化,语文教育在进行美育方面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现行的各种版本的教材来说,文学作品占据了百分之八十左右,可以说都是古今中外名作的荟萃。从内容来看,思想博大精深,情感丰富贴切,形象生动多彩,好像生活的百科全书。从形式看,新颖活泼,小巧玲珑,应有尽有。从风格看,质朴美、华丽美、直露美、含蓄美、形象美、哲理美、空灵美,丰富多彩,无所不有,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美的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引入美的迷宫,让他们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实在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天职,一旦有了这种认识,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扣人心扉,于是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就有了保证。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一般包括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情趣,学习美的语言,领略美的形式,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荟集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塑造了许多心灵美的光辉形象。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的东西,他们的思想行为,大多是高尚的、进步的,与正义和真理联系在一起的,使人崇敬,使人向往。教师如果善于挖掘这些课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学因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使他们从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陶冶,产生共鸣,能以作品中的光辉形象作为榜样,去追求美的心灵,做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情趣的人。除了正面形象外,即使反面人物的身上,也同样能受到美的教育,葛朗台虚伪、凶狠、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夏洛克极端贪婪、冷酷、残暴的阶级本质,由于作家对这些社会渣滓从本质上进行了深刻地揭示和批判,也就表示了自己理想的美。在教学中,对这些反面形象的分析过程,其本身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和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过程。是那些丑恶的东西与美好的东西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学生从感性直观里获得了一种判断的能力,产生爱美憎丑、从善弃恶的心理欲望,从而也就培养了他们健康美好的感情,使他们成为心灵美的人。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欣赏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说,就是審美能力的培养。语文课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展示的艺术美及其以艺术形式所在现的社会美、自然美,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材料。一般来说,不同体裁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精心设计传达美的方式方法。如抒情散文,宜创造传情的感染气氛陶冶学生;记叙文,可借助光彩照人的形象激励学生;写景文,可借助开阔幽邃的意境开拓学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语言,不可能有文学作品,从这角度看,学习美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无论诗歌、小说、散文、喜剧,作家为了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在语言上下功夫,创造最美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从语言的凝练美、语言的音乐美、语言的整齐美和语言的形象美这几个方面入手。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是这样开头的: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里,语言平仄的变化,音调的扬抑,句式的反复以及句末“了”字的运用,化平易为神奇,将作者热切盼望春天到来的喜悦,表现得何等真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丰富多彩的,但和专门的美育比较起来,还是有自己的特点的。首先,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具有从属性。专门的审美教育带有明显的直观性,可见、可触、有感,而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活动主要是借助纸上的语言进行的,需要学生感知语言,通过自身的思维想象,才能将语言化为眼前的形象和画面,才能感受作品的形象美、情思美。其次,语文教育的美育具有情感性。语文教育中的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总是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去设计教学过程,去疏导审美方向,去增强审美效果,在这个过程之中,美育就加进了教师的情感。譬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注目于绚丽多彩的描写,对那些平实的记叙和简洁的述说,则缺乏敏感,难以领略其间蕴含的真情实感;他们对于优美的词句爱如之宝,对那些平淡无奇却凝聚了炉火纯青功力的词句,却视而不见、不以为然。老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批事入情”、“批文入情”,感受文章的内在美。最后,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还有渗透性。如前所述,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具有从属性的,正因为这种从属性派生了审美活动的另一特点:渗透性。渗透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之中,渗透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渗透于文学形象意境的欣赏之中,渗透于教师的形象板书之中。渗透性,意味着美育不知不觉,自然而然。正像是春雨润物那样,“潜入夜”、“细无声”。

上一篇:图书馆勤工俭学的辞职信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