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前三章知识总结

2024-06-13

产业经济学前三章知识总结(共12篇)

篇1:产业经济学前三章知识总结

产业经济学前三章知识总结

导论中,我们研究了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是贝恩在《产业组织》中提出的SCP范式,作为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它侧重于研究市场结构S、厂商行为C、市场绩效P及其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中的行为,厂商行为决定了市场绩效。通过导论我们简单了解了产业经济学,并且开始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分为案例研究法、计量经济研究法、博弈论研究法、投入产出研究法、新经济地理研究法等。我国的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一章,我们开始了市场结构的学习。市场结构是指某一经济市场的组织特征,而最重要的组织特征是那些影响竞争性质及市场价格确定的因素。经济学家一般把市场分为了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例如:玉米市场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例如:中国移动 垄断竞争是指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例如:化妆品市场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例如:汽车市场

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勒纳指数、交叉弹性、贝恩指数来分析市场结构集中度

第二章,我们学习的是价格行为。

价格歧视分三种类型,市场中的成人票,团体票,学生票等同一种商品卖出时不同价格的行为即是价格歧视。产生价格歧视的根源是:消费者偏好的异质性和可变性。不可否认,价格歧视有利于商品的销售,但是恶意的价格歧视可能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捆绑销售和搭配销售是营销方法的重大突破。捆绑销售就是可将分立的商品或服务捆绑在一起向买方出售。如温州奥康皮鞋和温州农行的联合捆绑营销,即持农行卡的顾客在奥康专卖店可以得到一定的优惠。搭配销售是指经营者利用其经济和技术的优势地位。违背顾客的意愿,在向顾客供应一种商品或服务的同时,有要求其购买另一种商品或服务。例如,十字绣店再卖十字绣的同时提供十字绣画框的服务。高考录取通知书搭配银行卡等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体现,取得价格上的优势,就是取得利益上的优势。非价格竞争是劲歌竞争的一种发展,体现了营销观念的转化。其策略有:产品创新策略、产品品牌个性化、产品服务竞争策略、战略联盟、广告策略。

篇2:产业经济学前三章知识总结

(一)票据不得更改项目(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名称,更改的票据无效)。

(二)无效票据的情形:更改三项;出票人签章不符合规定;金额大小写不一致

(三)关于签章

(四)填写名称、日期、金额;特别是日期中关于“月、日”填写要求 知识点:银行结算账户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

1.核准制:央行核准开立的账户--4个 2.备案制:央行备案开立的账户--3个

(二)开立、变更与撤销的几个时间

(三)各类银行结算账户的使用:

篇3:产业经济学前三章知识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编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编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编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篇4: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三章知识总结

当均匀系统与外界达到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参量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称为系统的平衡条件。这些条件可以利用一些热力学函数作为平衡判据而求出。下面先介绍几种常用的平衡判据。oisd

一、平衡判据

1、熵判据 熵增加原理,表示当孤立系统达到平衡态时,它的熵增加到极大值,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孤立系统达到了熵极大的状态,系统就达到了平衡态。于是,我们就能利用熵函数的这一性质来判定孤立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这称为熵判据。孤立系统是完全隔绝的,与其他物体既没有热量的交换,也没有功的交换。如果只有体积变化功,孤立系条件相当与体积不变和内能不变。

因此熵判据可以表述如下:一个系统在体积和内能不变的情形下,对于各种可能的虚变动,平衡态的熵最大。在数学上这相当于在保持体积和内能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对熵函数求微分而求熵的极大值。如果将熵函数作泰勒展开,准确到二级有

d因此孤立系统处在稳定平衡态的充分必要条件为既围绕某一状态发生的各种可能的虚变动引起的熵变稳定的平衡状态。

如果熵函数有几个可能的极大值,则其中最大的极大相应于稳定平衡,其它较小的极大相应于亚稳平衡。亚稳平衡是这样一种平衡,对于无穷小的变动是稳定是,对于有限大的变动是不稳定的。如果对于某些变动,熵函数的数值不变,这相当于中性平衡了。,该状态的熵就具有极大值,是熵判据是基本的平衡判据,它虽然只适用于孤立系统,但是要把参与变化的全部物体都包括在系统之内,原则上可以对各种热动平衡问题作出回答。不过在实际应用上,对于某些经常遇到的物理条件,引入其它判据是方便的,以下将讨论其它判据。

2、自由能判据 表示在等温等容条件下,系统的自由能永不增加。这就是说,处在等温等容条件下的系统,如果达到了自由能为极小的状态,系统就达到了平衡态。我们可以利用函数的这一性质来判定等温等容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其判据是:系统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对于各种可能的变动,平衡态的自由能最小。这一判据称为自由能判据。

按照数学上的极大值条件,自由能判据可以表示为: 由此可以确定平衡条件和平衡的稳定性条件。

所以等温等容系统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为: 3吉布斯函数判据

在等温等压过程中,系统的吉布斯函数永不增加。

可以得到吉布斯函数判据:系统

;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对于各种可能的变动,平衡态的吉布斯函数最小。

数学表达式为

,等温等压系统处在稳定平衡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为除了熵,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判据以外,还可以根据其它的热力学函数性质进行判断。例如,内能判据,焓判据等。

二、平衡条件

做为热动平衡判据的初步应用,我们考虑一个均匀的物质系统与具有恒定温度和恒定压强的热源相互接触,在接触中二者可以通过功和热量的方式交换能量。我们推求在达到平衡时所要满足的平衡条件和平衡稳定条件。

1.平衡条件

现在利用熵判据求系统的平衡条件。我们将系统和热源合起来构成一个孤立系统,设系统的熵为S,热源的熵为

因为熵是一个广延量,具有可加性,则孤立系统的总熵(用)为:(1)当达到平衡态时,根据极值条件可得:(2)由热力学基本方程

注意到组合系统是孤立的,必须满足

(3)

(4)将(3)代入(2)得

将(4)代入上式得

(5)

因为式中U,V为独立参量,可任意变化,所以为使上式成立,各系数必须恒等于零。由此可得:

(6)

表明系统和外界的温度相等,是系

表明系统和外界压 此式即为系统于外界保持平衡时应满足的条件。统和外界在热接触的情况下应满足的平衡条件,称为热平衡条件。强相等,称为力学平衡条件。

为了保证平衡状态的稳定性,系统除了满足平衡条件外,还要满足平衡稳定条件。

2、平衡稳定条件

由熵判据可知系统稳定平衡时需满足即

因为系统与热源发生相互作用而破坏平衡时,热源的状态改变很小,也就是对平衡态的偏离很小,所以可忽略。此时系统的平衡稳定条件简化为

(8)

(法一)由(3)式将上式再微分一次,略去

利用线性代数求得

(法二)根据泰勒展式。将(8)式展为

²

通过导数变换,根据线性代数关系求得,(9)是平衡的稳定性条件。其中系统的力学稳定性的要求。

反映了系统的热动稳定性的要求,反映了

§3.2 开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

一、几个概念k

1、元:把热力学系统的每一种化学组分称为一个组元,简称为元。

2、单元系:仅由一种化学组分组成的系统。例如纯水。

3、多元系:由若干种化学组分组成的系统。例如空气。

4、相:系统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且成份相同的均匀部分称为一个相。

5、单相系(均匀系):仅有单一的相构成的系统称为单相系

6、复相系(多相系):有若干个相共存的系统称为复相系

又根据组成系统的组元数目,把复相系分为单元复相系和多元复相系。例如,水和水蒸气共存是单元二相系;盐是水溶液与水蒸气共存是二元二相系;

7、相变:在复相系中发生的相转变过程。

8、开系:在相变过程中,物质可以由一相变到另一相,因此一个相的质量或mol数是可以变的,这时系统为开系。

二、开系的热力学方程

1、G的全微分dG 从上一章我们知道,一个封闭的均匀系,在简单情况下,只需两个独立参量即可确定系统的状态,比如用T,P即可确定系统的吉布斯函数。但对均匀开放系统来说,为了确定其状态,还必须把组成系统的物质摩尔数n或者质量m考虑在内,通常选摩尔数,则此时吉布斯函数是T,P,n为独立参量,则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可扩展表示为

G是以 V,P,n为独立变量的特征函数

其中

称为化学势,它表示在温度、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摩尔的物质时,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增量。

µdn表示由于摩尔数改变了dn所引起的吉布斯函数的改变。

由于吉布斯函数是广延量,我们定义一个摩尔吉布斯函数(即1摩尔物质的吉布斯函数),则系统的吉布斯函数G(T,P,n)=ng(T,P)⑶

因此将⑶代入⑵式得 ⑷

这就是说,化学势µ等于摩尔吉布斯函数g,这个结果适用于单元相系。

2、dU 由

得内能的全微分

U是以S,V,n为独立变量的特征函数 ⑸式就是开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它是的推广,可知,开系的内能U是以S,V,n为独立变量的特性函数。µ也可以表示为 ⑹

即化学势µ也等于在S,V不变的条件下,增加1mol物质时系统内能的改变。

3、dH 由焓的定义

得焓的全微分为

H是以S,P,n为独立变量的特性函数。

因此化学势也可表示为

4、dF

因自由能定义F=U-TS。可得自由能的全微分 —>dU)⑼

F是以T,V,n为独立变量的特性函数

(注:dV—因此 ⑽

(5)、(7)、(9)称为开系的热力学函数 如果定义一个热力学函数 巨热力势它的全微分为

J是以T,V,µ为独立变量的特性函数。如果已知巨热力势J(T,V,µ),其它热力学函数可用下面的偏导数求得:

由以上讨论可见,单元开系的热力学特性函数与闭系相比,仅增加了一个变数n,并由此引进了化学势的概念。

§3.3 单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

一、平衡条件

1、推导:为简单起见,考虑一个孤立的单元两相系,我们用上角标α和β表示两个相,用,和,分别表示α和β相的内能,体积和摩尔数。因为是孤立系,所以总的内能,体积和摩尔数是恒定的,有 ⑴

若系统发生一个虚变动,则α相和β相的内能,体积和摩尔数分别改变:,和。孤立系统的条件式(1)要求: ⑵

由知,两相的熵变为

根据熵的广延性知,整个系统的熵变

根据熵判据知,当整个系统达到平衡时,总熵有极大值

因为⑷式中δU,δV,δn是独立变量,δS=0要求

,即: 热平衡条件

力学平衡条件 ⑸

相变平衡条件,⑶

2、讨论

如果平衡条件未被满足,复相系统将发生变化,变化将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1)如果热平衡条件未能满足,变化将朝着 的方向进行。例如当 的α相传递到低温的β相去。

时,变化朝着的方向进行,即能量将从高温2)在热平衡满足的情况下,若力学平衡未能满足,变化将朝着的方向进行。例,当方向进行,即压强大的相α膨胀,压强小的相β收缩。

时,变化将朝着的3)在热平衡条件已满足,相变平衡条件未被满足时,变化将朝着的方向进行。例如当时,变化将朝着的方向进行,即物质将由化学势高的β相相变到化学势低的α相去,这是µ被称为化学势的原因。

二、单元复相系的稳定性条件仍可表示为

一、P—T图: ,§3.4 单元复相系的平衡性质

1、P—T图:实验指出:系统的相变与其温度和压强有关,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系统可以有不同的相,气相、液相或固相。有些物质的固相还可以具有不同的晶格结构,不同的晶格结构也是不同的相。如水(H2O)构成的系统有三态:水蒸气(气)、水(液)、冰(固)。在不同的条件下,其相有:气态有一相;液态有一相;固态有六种不同的稳定态,它们分属于六相。在直角坐标中,单元系相同可以用P—T图表示。

由单元系相平衡条件,知

由式(1)决定的曲线 P=P(T)⑵ 称为相平衡曲线。画出P—T关系图即为相图。如图为单元系相图。

三条曲线将图分为三个区域,它们分别表示固相、液相和气相单相存在的温度和压强范围。化学势用,表示,在各自的区域内,温度和压强可以单独变化。如图中分开气、液两相的曲线AC,为汽化线,为气液两相的平衡线,在气化线上气液两相可以平衡共存。气化线上有一点C,温度等于C点时,液相不存在,因而汽化线也不存在,C点称为临界点,相应的温度和压强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强。例如,水的临界温度是647.05K,临界压强是.分开液相和固相区域的曲线AB称为熔解线(或凝固线)。

分开气相和固相区域的曲线称为升华线。

由于固相在结构上与气液相差别很大,所以溶解曲线和升华曲线不存在端点,它们只能与其他相平衡曲线相交而中断。气化线、熔解线和升华线交于一点A,此点三相共存称为三相点,是三条相平衡曲线的交点。在三相点,物质的气、液、固相共存。对于某一物质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强是确定的。例如,水的三相点温度为273.16K,压强为

.举例:以液—气两相的转变为例说明由一相到另一相的转变过程。

如图所示:系统开始处在由点1所代表的气相,如果维持温度不变,缓慢地增加外界的压强,则为了维持平衡态,系统的压强将相应地增大。这样系统的状态将沿直线1—2变化,直到与汽化线相交于2点,这时开始有液体凝结,并放出热量(相变潜热)。在点2,气、液两相平衡共存。如果系统放出的热量不断被外界吸收,物质将不断地由气相转变为液相,而保持其温度和压强不变,直到系统全部转变为液相后,如果仍保持温度不变而增加外界的压强,系统的压强将相应地增大,其状态将沿着直线2—3变化。

2、P—T图的热力学理论解释:

由吉布斯函数判据我们知道,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系统的平衡状态是吉布斯函数最小的状态。各相的化学势是温度和压强确定的函数化学势,如果在某一温度和压强范围内,α相的较其它相的化学势低,系统将以α相单独存在。这个温度和压强范围就是α相的单相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温度和压强是独立的状态参量。

在气化线AC上,气液两相平衡共存。根据热平衡条件,力学平衡条件和相变平衡条件,可知,⑸

在三相点,三个相的温度、压强和化学势都相等,即

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强由⑹式决确定。

(5)式给出两相平衡共存时压强和温度的关系,是两相平衡曲线的方程式。在平衡曲线上,温度和压强两个参量中只有一个可以独立改变P=P(T)。由于在平衡曲线上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两相的任意比例共存,整个系统的吉布斯函数都是相等的。即,这就是中性平衡。当系统缓慢地从外界吸收或放出热量时,物质将由一相转变到另一相而始终保持在平衡态,称为平衡相变。

二、克拉珀龙(Clapeyron)方程

1、Clapeyron方程 式子(5)为两相平衡曲线,由于对物质化学势缺乏足够的知识,我们并不知道每一相的化学势,所以相图上的曲线多是由实验直接测定的。但是由热力学理论可以求出相平衡曲线的斜率的表达式称为Clapeyron方程。

如图,在P—T图上画出两相平衡曲线。在相平衡曲线上取邻近的两点A(T,P)和B(T+dT,P+dP)在相平衡曲线上两相的化学势相等,即

两式相减得:

这个结果表明,当沿着平衡曲线由A(T,P)变到B(T+dT,P+dP)时,两相化学势的变化必然相等。化学势的全微分为

(9)其中和分别表示摩尔熵和摩尔体积。

所以有

则由(8)式得

整理变形得 ⑽

定义相变潜热:以L表示1摩尔物质由α相变到β相时吸收的热量,称为,摩尔相变潜热。因为相变时物质的温度不变,由熵的定义得

代入(10)式得 ⑿

此式称为(Clapeyron)方程,它给出两相平衡的斜率。

分析Clapeyron方程:当物质发生熔解、蒸发或升华时,混乱程度增加,因而熵也增加,相变潜热点是正的。由固相或液相转变到气相体积也增加,因此气化线和升华线的斜率dP∕dT是恒正的。由固相转到液相时,体积也发生膨胀,这时熔解线的斜率也是正的。但有些物质,如冰,在熔解时体积缩小,熔解线的斜率是负的。

2、蒸汽压方程

应用克拉珀龙方程,可以得出蒸汽压方程的近似表达式。与凝聚相(液相或固相)达到平衡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由于两相平衡时压强与温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饱和蒸汽的压强是温度的函数。描述饱和蒸汽的方程称为蒸汽方程。

若α相为凝聚相,β相为气相,凝聚相的摩尔体积(每摩尔凝聚物的体积)远小于气相的摩尔体积,我们可以略去克拉珀龙方程(10)中的V,并把气相看作理想气体,满足,则克拉珀龙方程可简化为

分离变量: ⒀

如果更进一步近似地认为相变潜热与温度无关,积分上式,得

即蒸汽压方程的近似表达式。可以将式⒁写成

由式(15)可知,饱和蒸汽压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的增加。由蒸汽压方程,可以确定出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反过来测定饱和蒸汽压,也可确定出该状态的温度。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制造蒸汽压温度计。蒸汽压温度计主要用与低温范围的测量。

§3.5液滴的形成

前面讨论两相平衡时没有考虑表面相的影响,因而得出的结果只适用于分界面为平面,或液面的曲率半径足够大时的情况。当分界面为曲面时,表面张力会对力学平衡条件和相平衡条件产生影响。

一、平衡条件:

我们首先讨论在考虑表面相以后系统在达到平衡时所要满足的平衡条件。将液滴与其蒸汽看作一个复合系统。设液滴为α相,蒸汽为β相,表面为γ相,三相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分别为

设液滴与其蒸汽构成的复合系统已达到热平衡,则满足

且设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因而我们可应用自由能判据推导系统的力学平衡条件和相变平衡条件。

设想在温度和总体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系统发生一个虚变动,则三相的n,V和A分别发生,;,;δA的变化。由于在虚变动中的系统的总摩尔数和总体积保持不变,应用

满足

在三相温度相等的条件下,整个系统的自由能

为简单起见,假设液滴是球形的则,所以有,代入⑸式有 ⑹

由于和是任意的独立参量,上式中的系数必为零,所以得

(力学平衡条件)

(相平衡条件)⑺

力学平衡条件表明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平衡时球形液滴内部的压强比蒸汽的压强大件。当r→时,过渡到,这正是分界面为平面时的力学平衡条相变平衡条件表明平衡时两相的化学势仍然相等,但化学势中的压强不相等,其关系由力学平衡条件确定。

二、液滴的形成(中肯半径或临界半径)

首先讨论气液两相平衡时分界面为曲面的蒸汽压强P´与分界面为平面的饱和蒸汽压的关系。已知在分界面(液面)为平面时,力学平衡条件是,相变平衡条件为

上式确定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对分界面为曲面的情况,设两相(气、液)平衡时的蒸汽压强为P´。由分界面为曲面的平衡条件 ⑼

给出曲面上的蒸汽压强P´与曲面半径r的关系。

现在利用(8)、(9)两式推导曲面上的蒸汽压强P´与平液面上的蒸汽压强P的关系。由于液体有不易压缩的性质,压强改变时液体的性质变化很小,所以可将液体的化学势在P的邻域展成泰勒(Taylor)级数,只取一级近似,得

由,得

将蒸汽看作理想气体,根据(2.4.15)和,可得蒸汽的化学势

其中 是温度的函数由上式得

由⑿ ⒀式得 ⒁

下面由⑻ ⑼ ⑾ ⒁四式得 ⒂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所以⒂式可近似写为

根据(16)式可以求出与压强为P´的蒸汽处于平衡的液滴半径为

称为中肯半径(或临界半径)。当因此气相将发生凝结,液滴连续增大;

时,,液相的化学势降低,当时,就有,因而液滴就要蒸发。

只有当时,蒸汽与液滴互相平衡。

由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在给定的温度T 压强P′下,要想在系统中出现凝结现象,就必须在系统中存在有半径大于相应于T, P′时的临界半径的液滴。这种液滴起着凝结核心的作用,如果系统非常纯净,或其中的小颗粒半径非常小,那么就会出现系统中的蒸汽压强已超过P,但并没有发生凝结,而形成过饱和蒸汽(过冷现象)。可见,过饱和蒸汽的出现,是由于蒸汽中缺少凝结核的缘故。

三、沸腾现象

对于沸腾现象的讨论,可以完全仿照液滴形成的讨论进行。但是应把液滴的半径r换成气泡的半径-r。所以可以得到两相共存的力学平衡条件为

表明气泡内的蒸汽压强衡。

将r变为-r后,又可得到

比液体的压强大才能维持气泡在液体中的力学平

表明为满足相平衡条件,气泡内的压强P′必须小于同温度下平液面上的饱和蒸汽压P 由(18)(19)式可以说明液体的沸腾现象及沸腾前的过热现象。液体沸腾时,内部有大量的蒸汽泡不断形成和扩大。在一班情况下,液体内部和器壁上都有很多小空气泡,它们作为汽化的核心,半径已足够大而接近于分界面为平面时,泡内的蒸汽压P′近似等于P,只有温度再上升一点使P′等于或大于液体的压强P时,气泡就会不断长大,出现沸腾现象。但是,如果液体中没有现成的空气泡做核,或由涨落而引起的气泡非常小,即使达到正常沸点时,也不会出现沸腾现象。这是由于相变平衡条件(19)式要求气泡中的压强P′必须小于分界面为平面的饱和蒸汽压P,不能满足力学平衡条件(18)式,气泡反而被液体压缩,所以不会产生沸腾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温度较正常沸点更高,使P′增大到满足时,才能沸腾。液体的温度等于正常沸点而不沸腾的现象称为液体的过热现象。可见液体的过热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液体内缺少汽化核的缘故。

§3.6相变的分类

以前讨论的气、液、固之间的相变,两相的体积不相等,熵也不相等(有相变潜热),即相变时,有熵和体积的突变,而是另外一些量,如,等压膨胀函数α,等温压缩系数等发生突变,1933年,爱伦费斯特(Ehrenfest)提出一个理论,把相变分为许多级(类)一、一级相变

特征:相变时两相的化学势连续,但一级偏导数(熵和体积)有突变。

由,得

, 一级相变的数学表达式即,得

, ⑴ 可见通常的气、液、固之间的相变是一级相变。二、二级相变

特征:相变时两相的化学势及一级偏导数(熵和体积)连续,但二级偏导数(发生突变,,α,)即:

()()

所以 则可得,α,发生突变。但没有相变潜热和比容突变。

三、n级相变 类推到n级相变,特征:相变时两相的化学势及一级,二级……直到(n-1)级偏导数连续,但n级偏导数发生突变。

一级相变的相平衡曲线的斜率由Clapeyron方程给出,对于二级相变,由于,Clapeyron方程变为不定式,不能应用。但是爱伦费斯特根据二级相变在临近的两个点两相的比熵和比容变化相等, 的条件导出了二级相变点压强随温度变的斜率公式.证明:当两相系统在压强为P,温度为T的情况下达到平衡时,比容为,而在P+dP

T+dT的情况下平衡时,应有

即参量,则

但取T,P为独立

由此得到而

同样,对于两相平衡系统,有,由此得到称为爱伦费斯特方程。

篇5: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海洋中的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分类:洋流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因而有不同的类型,如下表:

按成因分类(即成因分类)

按与流经海区水温比较分类(即热力分类)

风海流

暖流: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

密度流

补偿流

水平补偿流

寒流:比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洋流

上升补偿流

(3)对比:

洋流按成因分类
类型
成因
主要洋流举例
风海流
主要受行星风带影响,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流动而形成
赤道暖流、西风漂流
密度流
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差异,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直布罗陀海峡洋流
补偿流
风力和密度差异产生的洋流使海水流出海区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海水来补充而形成
南美洲西岸秘鲁附近上升流

(4)注意: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

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不在同一纬度的海区,寒暖流的水温不能比较高低。

2、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

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 —— 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的依据:

①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3.洋流的形成因素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此外,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盛行风
风海流名称
低纬信风
东北信风(北半球)
北赤道暖流
东南信风(南半球)
南赤道暖流
中纬西风
西南风(北半球)
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西北风(南半球)
西风漂流(寒流)
极地东风
东北风(北半球)
千岛寒流、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东南风(南半球)
南极环流
季风(北印度洋)
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4.世界洋流的分布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海区
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的副热带海区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③大洋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①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②大洋环流东部为暖流,西部为寒流;大陆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
北印度洋海区
①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②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③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

类型
概念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
暖流
由低纬流向高纬,水温比流经海域高
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55°~70°N大陆西岸,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如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
寒流
由高纬流向低纬,水温比流经海域低
降温减湿
受秘鲁寒流影响,南美西海岸形成了狭长的热带荒漠

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

渔场名称

成因

形成条件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①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至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②两种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

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

秘鲁渔场

盛行上升流

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篇6: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②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矿产资源。

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现状):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①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实现永续利用;②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5、人口与资源的矛盾: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持续增长;③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破坏和浪费严重。

对策: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例:读图3、7和3、8,并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知识,从有利、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1)国土辽阔,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2)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

4、分布地区

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7、保护措施: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2)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3)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4)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三、水资源(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国水周)

1、水是宝贵的资源

⑴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⑵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和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⑴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⑵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

3、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4、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

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

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5、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南多北少——空间分布不均;夏多冬少——时间分布不均;

篇7:产业经济学前三章知识总结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x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xD)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实数根,亦即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yf(x)的零点:(代数法)求方程f(x)0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yax2bxc(a0).

1)△>0,方程axbxc0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axbxc0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篇8:产业经济学前三章知识总结

瓜子宝典三:相互作用

你没有能力改变周围的一切,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篇9:产业经济学前三章知识总结

你没有能力改变任何东西,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瓜子宝典八:机械能守恒定律

你没有能力改变任何东西,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篇10:第三章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

一、选择题

A、身高B、体重C、走、D、跑E、跳、F、平衡G、投掷H、平衡I、攀登J、钻爬K、血色素L、牙齿M、视力N、微量元素

1、以上各项中,常见的生长发育指标包括:()

2、全身活动包括()

3、儿童的基本动作包括()(1---3题的答案在最前面)。

4、儿童从()左右开始说出第一批单词,基本上是名词和动词。

A、一岁B、二岁C、三岁、D半岁

5、大约从()个月起,许多儿童的词汇量表现出骤然增长,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命名骤增”。

A、24个月B、12个月C、36个月D、18个月

6、儿童说出第一个字的平均年龄是()个月。

A、12个月B、13个月C、11个月D、24个月

7、学前儿童的阅读习惯是非文字的阅读,包括()

A、对实物的阅读、对图形符号的阅读、对图画的阅读B、对图形符号的阅读、对图画的阅读、C、对实物的阅读、对图形符号的阅读、D、对实物的阅读、对图画的阅读

8、最能体现出儿童认知发展的范畴有()

A、数的概念、分类、排序B、测量C、几何关系D、空间关系、几何关系、数量关系、测量、排序、分类、数的概念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评价是整个学前教育评价中最为基础、的部分。

2、对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

3、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的指导思想有:发展性、、整体性、“”。

4、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5、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

6、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与其专业能力有关就,还受到一定的工作风格的影响,17、身体健康与动作发展的一个特点是,评价信息通常是在搜集评价信息时应特别留意。

8、儿童身体与的动作的发展,不仅仅是长高,长重,还有

9、在搜集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的评价信息时,通常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在自然情景中观察或。

10、多彩光谱活动中对运动能力的评价是在创造性运动课程和

11、多彩光谱活动中,障碍活动课程中评价儿童的运动能力时,、障碍跑、、跨栏和。

12、。

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评价,涉及的内容可能涉及:防止中毒、、身体伤害、、触电、、对陌生人应有警惕、对轻伤的正确处理等。

13、评价儿童词汇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让儿童出说某一个

14、多彩光谱中对学前儿童口头语言的评价的第一个活动是

15、报告活动中对儿童的口头语言的评价包括电影报告活动和。

16、报告活动是

17、用来测量幼儿认知发展的标准化测验有: 瑞文推力测验、。

18、在对学前儿童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创造一个恰当的情景,采用妥当的方法。

三、名词解释

1、评价的整体性

2、学习品质

3、好奇

4、兴趣

5、“合理冒险”

6、坚持

7、专注

8、认知

9、社会性

10、同伴关系

11、同伴提名法

四、简答题

1、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发展性具体有何表现?

2、如何对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行评价?

3、如何对学前儿童的坚持性与专注进行评价?

4、学前儿童的小肌肉评价有哪些内容?

5、多彩光谱活动中队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评价可以考虑到哪些方面?

6、报告活动中队儿童的报告评价标准是怎样的?

7、如何理解前书写活动?

8、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9、如何利用自编测验进行认知发展评价?

10、多彩光谱活动中的同伴互动检核表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五、论述题

1、多彩光谱活动中对创造性运动课程中,对儿童运动能力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2、如何评价学前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篇11:产业经济学前三章知识总结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甲烷

1.甲烷的结构:甲烷(CH4)的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用CH2Cl2 只有一种结构可以证明。(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2.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3.来源:是天然气、沼气、石油气和煤矿坑道气主要成分。

4.主要化学性质:⑴氧化反应 :CH4+2O2点燃

CO2+2H2O(生成物的检验)⑵取代反应CH4+Cl2光照CH3Cl+HCl(颜色逐变浅壁现油状液滴少量白雾液面上升);CH3Cl气体 CH2Cl2液体 CHCl3(氯仿)CCl4

⑶稳定性: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反应 ⑷甲烷受热分解:CH4→ C + 2H2↑

5.烷烃 CnH2n+2 饱和链烃:只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的链烃,是最简单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①物理性质(熔沸点递变性)

(室温)1~4个C的为气体;5~16个C的烷烃为液体;17个C以上的正烷烃为固体。低沸点-的烷烃为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髙沸点烷烃为黏稠油状液体,无味。②烷烃的化学性质(相似性)6.烃的熔沸点比较:

(1)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组成与结构相似的物质(即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2)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的物质(如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低。(3)组成与结构不相似的物质,当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4)同分异构体的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熔沸点,一般为邻位﹥间位﹥对位 7.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篇12:产业经济学前三章知识总结

五大类活动的概念、特点、设计(过程)

本章将帮助你:

1、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概念、特点,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则等;掌握各种类型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能运用有关知识设计出高质量的教育方案,提高设计与实施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2、通过阅读、分析优秀幼儿园语言活动实施案例和观看教学录像,提高学生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各个环节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编写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核心概念:

语言教育活动设计;实施步骤;谈话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或欣赏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指以儿童为主体,以语言为客体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多种形式的活动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积极主动地与人,与周围语言环境不断地交互作用,从而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如果只依靠儿童主体自然地获得语言,获得感性的语言经验,就无法实现他的语言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

1、语言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有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每一次或每一阶段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都是根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阶段目标提出来的。通过有目的的语言教育活动,可以全面的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又是一项有计划的活动,它根据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安排具体的教育活动,有顺序、有步骤地训练儿童语言能力,从而保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全面实施。

2、在整合的教育过程中,引导儿童主动参与,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将儿童置身于语言环境或语言信息的传递中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把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与幼儿园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密切结合,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获得大量的、丰富的语言经验。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一项专门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学前儿童除了通过活动和交往,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有关的语言知识外,还需要有专门的语言学习活动,让儿童有集中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的机会。另外,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还可以使儿童相互交流自己已经获得的语言经验,锻炼儿童在同伴和成人面前说话的勇气和自信心。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

我们认为,作为活动的设计师和具体实施者,教师在具体的活动运作过程中,如何综合各种理论,使教育活动形成科学的合理的机制,并有效地运转,产生积极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科学地遵循与运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我们认为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活动经验连续性原则

所谓经验的连续性是指在设计与实施教育活动时,既要了解儿童已有的语言经验,又要考虑在此基础上为儿童提供新的语言经验,由此而获得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设计与实施任何一组或一个语言教育活动,教师都必须注意学前儿童的语言经验。只有以儿童语言经验为基本设计的出发点,才能保证设计与实施的活动是符合儿童语言发展需要的,才能使设计与实施的活动对儿童语言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二)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原则

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在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具体的体现是:主体(儿童)具有参与语言活动有关的活动对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客体(即多种语言教育内容和适合的教育方式)从客观上能引起儿童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情感,能起到促使儿童主动参与活动的作用。通过主体和客体不断地连续地交互作用,促使儿童语言获得有效的进步。

(三)教育活动相互渗透性原则

在设计与实施语言教育活动时,应根据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引入具体形象的符号系统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各种符号系统参与儿童的语言教育活动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向,但是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应当从语言角度作更多的考虑,尤其要注意:

第一,活动的要求、内容和形式都应从语言角度进行思考,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应其语言发展需要的学习机会。第二,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其他发展领域活动因素的参与具有辅助意义。但要根据活动内容的要求而定,要从如何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主动积极地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角度来确定。第三。语言教育活动从语言符号的操作出发,经过多种符号系统参与的活动,最后仍应“落脚”到语言符号系统的活动上。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活动时,既不要简单无目的地将活动搞成语言、音乐、美术的“大杂烩”、“什锦大拼盘”,也不要忘记落实到语言教育的根本点上,那种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都是不可取的。

(四)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相适应原则

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活动的方式也是变化无常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教育实践中,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活动方式,同一个活动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例如:故事、诗歌、图片和情景讲述,都可以采用表演的活动方式。

在设计与实施语言教育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相适应。首先,活动方式的选用,取决于活动内容的类型。其次,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采用合适的活动方式。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一)确定活动目标

确定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包括影响活动设计的方向、范围和程度。根据本班儿童发展水平来确定语言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去选定语言教育内容。

为了使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目标应着眼儿童的发展,既要适应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又要能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第二,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要和终期目标、阶段目标相一致。第三,活动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与态度、能力与技能三个方面。

关于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做到:第一,明确而详细地说明目标内容,既要说明是语言活动的类型。第二,用特定的术语来描述儿童在活动前后的变化,即认知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或能力目标。,一个制定得好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执敦者的教育意图,以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二)选择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是语言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当教师确定活动目标时,必须结合考虑活动的内容。语言教育活动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将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中间环节,也是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主要依据。因此,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完善的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学前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它没有统一的教材,教育内容完全由教师自己选择,教师确定教育内容的自由度较大,但也存在着重大的责任。教师要想使选择的活动内容能够真正体现活动目标,能够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应该做到:

第一,根据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第二,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内容;第三,在选择内容时,要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在儿童新旧经验间建立联系。

(三)策划活动流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作为一个过程展开的。它可以看作是教师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和学前儿童进行语言学习活动的时间流程,实际上就是教育内容、教师的知道活动和儿童的学习活动如何展开的过程。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活动环境和条件。即指学前儿童活动的空间教具、学具、教学设备的提供,要考虑提供的内容、形式、出示的时间和方法等。第二,活动方法。凡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方法,如示范模仿法、游戏法、表演法等,都可以根据活动流程不同内容的需要,恰当地选择、灵活地运用,通常是几种方法的交替使用,更好地发挥其综合作用。第三,活动的组织形式。语言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是全班或大组的集体活动,这是较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也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比较松散的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四)拟定活动方案

为了实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使语言教育活动更具目的性和计划性,教师在确定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和策划活动流程的基础上,还须认真拟定一份合理的语言教育活动方案。从形式上看只是将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流程形成书面语言载体的形式,实质上它包含着一定的教育指导思想和理论观点,使教育实践活动沿着预定的轨道、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教育活动方案拟定的基本步骤为:

1、活动名称。写清楚语言教育活动的具体类型,适合于何种年龄班,具体内容是什么。如具体格式:欣赏散文诗《雪花》(大班)。

2、活动目标。它是儿童通过本次教育活动,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根据教育的整体性和语言教育的渗透性,在每次活动的目标中,也应该体现有关认识、情感和社会方面的要求。

3、活动准备。是指教师对语言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进行初步思考后所做的工作。语言教育活动为儿童所做的准备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知识准备;二是语言准备;三是物质准备。

4、活动流程。在拟定语言教育活动流程时,应对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语言教育活动其大致结构作一初步分析和研究,设计出活动的基本走向,即设计出活动流程图。有了清晰的活动流程图,活动过程就变得一目了然,便于教师具体操作。

(1)要认真拟定活动流程的起点和终点。活动过程从什么内容开始,用什么方法引起儿童学习的兴趣,导入哪些具体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用什么方法和形式来结束整个活动,而且使儿童饶有兴趣,余兴未了,这应是教师在拟定活动流程时需要认真考虑的。(2)活动流程步骤要清楚,为具体实施留有余地。(3)教师提问的内容和方式应认真考虑。(4)活动流程中环节过渡流畅,自然连贯。

上一篇: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下一篇:学习消防训词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