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2024-06-18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精选13篇)

篇1: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目标导航:1、 识记:西晋、东晋建立的情况,淝水之战,江南开发的概况; 2、 理解:两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3、 分析:江南经济逐步发展的原因。 朝代建立年代都城创建者西晋东晋淝水之战

交战双方

领导人

结果

胜利、失败的原因

影响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梯级释疑1、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2、活动与探究:西晋末年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大迁徙的现象? 今天党和政府掀起的西部大开发热潮,有什么现实意义?课堂反馈一、选择题1.西晋灭吴,统一南北的时间是a.263年 b.265年 c.280年 d.3XX年2.西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a.羯族 b.鲜卑族 c.匈奴族 d.氐族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d.南方相对安定4.东晋主张坚决抵抗前秦军队进攻的宰相是a.谢玄 b.谢石 c.谢安 d.王猛5.江南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是a.春秋战国 b.三国、两晋 c.三国、两晋到南朝 d.春秋战国、魏晋二、论从史出材料1 (江南地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材料2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覆衣天下:这里指江南地区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阅读材料回答:(1)材料2中描写的江南地区与材料1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篇2: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区的开发》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1、试一试能否列出三国两晋政权更替表?

2、西晋的起止时间、短暂而亡的原因、启示?

3、淝水之战的时间、双方、大致过程、结果、影响、成语、前秦失败的原因、启示?体现

了东晋将士的什么精神?(不畏强暴的精神)

4、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影响、时间、重点区

域、启示?

5、课本112页动脑筋与活动与探究两题。

6、西晋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东晋的建立者是________,西晋迅速衰落的直接原因

________________

7、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

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移民潮开始于_________主要是为了________主要移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到______达到高潮。

9、南朝开始于_____年,包括______、齐、____、陈四个王朝,总称为_______,都城都在________,也就是三国时吴国的都城__________

10、东晋南朝时期,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是_________,得到一定程度开发的地区是

___________。从北方推广到江南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短暂统一的政权是_______它与以前的________朝有相似之

处。

12、三国灭亡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吴国灭亡②淝水之战③西晋建立④东晋建立

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②③④①

14、西晋衰落的原因是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②匈奴族的内迁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④少数民族反抗西晋压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B、南迁匈奴力量的强大

C、民族矛盾激化D、阶级矛盾尖锐

16、、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_________

A、北方人南迁B、土地肥沃C、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D、南朝统治者注

意调整统治政策

17、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A、前秦军队战斗力不强B、前秦军队不得人心

C、当时缺乏完成统一的经济实力D、东晋将领足智多谋

篇3: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17-19世纪初, 越南处于南北纷争的分裂时期, 双方尽管多次进行战争, 但毫无结果, 只好划江为界, 形成南阮北郑的局面。南方阮主政权在中国或日本史籍中称为“广南国”[3]27, 而西方文献则称“交趾支那”[4]206。阮主政权从一个偏安江南、地狭人少、“猴叫鹳鸣”[5]119、多是荒草野地的割据政权, 经过发展奠定了今天越南南方的基础。本文重点探讨一下华人鄚氏家族对越南河仙地区的开发以及阮主政权与河仙华人鄚氏政权的关系。

“河仙镇者, 乃真腊高棉国属地。”[6]83河仙的开发情况据史载:“明末大乱, 我鄚太公玖, 雷洲县人, 因不堪胡虏侵扰之乱 (于辛亥年17岁) , 越海南投真腊为客, 乡居而有宠, 国王信用焉。并负责此地区的防务。从此以后, 这位在明朝灭亡后逃到柬埔寨来的广东人, ‘就像中了彩的农夫一样, 交上好运了’[7]91。凡商贾诸事咸委公理。于是招徕海外诸国, 帆樯连络而来。其近华、唐、蛮、流民丛集, 户口稠密, 自是公声德大振。”[6]83鄚玖“南投真腊为屋牙”[8]后, 为自保计, 用贿赂方法来到河仙。但云:“见其国柴末府华民、唐人、高蛮、鄚门巴诸国凑集, 开赌, 征税, 又得坑银, 骤以致富, 招越南流民于富国、陇棋、芹渤、奉贪、沥架、哥毛等处, 立七社村。以所居相传常有仙人出没于河上, 因名河仙云。”[9]151其辖地为南越和柬埔寨南部沿海地带及富国岛等岛屿, 后被阮主强占。今在越南境内, 属建江、明海等省[9]171。

河仙自主政权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能生存下来实属不易, 但由于鄚氏一门善于经营, 使河仙成为一个政治安定、商贾云集、衣冠文物蔚然的南天乐园, 并在国际上扮演一个缓冲国或中间人的角色。这在我国华侨史上十分罕见, 具有重大意义[10]952。

鄚玖来到河仙之后, 励精图治, 从商、从农以及开矿等各方面的辛勤经营, 使“几不见人烟”的河仙日益繁荣起来, 印证了《家谱》所说河仙已成为“海外诸国帆樯连络而来”、“华、唐、獠、蛮流民丛集”的繁荣之地, “因而又有小广州的称号”[11]46, 成为南天乐土。

河仙的繁荣招致强邻暹罗的觊觎。1679年, 暹罗以助柬王为借口, 派兵东侵, 蹂躏河仙, 并俘获鄚玖归暹。到暹罗以后, 鄚玖“钳彼幸臣, 而移侨暹属地万岁山海津”。至1688年, “适暹国有内变, 公潜挈从民, 复归往隆奇 (白马) 地所”。1700年柬埔寨形势大定, 鄚玖重归河仙。“太公自度隆奇地势狭隘, 不能广容民居户口, 因移回方城。”[6]87鄚玖回到河仙之后, “四方商旅远闻太公仁声德泽, 皆慕来归”, 使河仙恢复了昔日的繁荣。因此, 该港渐代柬埔寨城 (即金边) 成为外国贸易的中心。

柬埔寨朝廷的软弱和暹罗的侵凌, 使重返河仙的鄚玖不得不放弃对柬埔寨的依附, 而转投势力强大的越南阮主作为靠山。他接受了谋士的建议, “遂整修船只, 带属下, 赍玉帛表文诣阙称臣”[6]89。当时正在力事南侵的阮主阮福凋, 不劳而获新的领地, 自然接受了鄚玖的请求, “敕许为属国”, 并“名其镇为河仙, 爵其品为总兵, 颁赐印绶”。鄚玖回到河仙, 正式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河仙成为阮主的附属国之后, 再次遭到暹罗军队的蹂躏。河仙几乎成为一片废墟, 但鄚玖很快又恢复了河仙的繁荣, “本朝雍正七年后通市不绝”[12]。可见, 鄚玖晚年已开始与母国开展贸易, 货卖“海参、鱼干、虾米、牛脯”等土特产。

鄚玖病逝后, 阮主敕赐其为“开镇上柱国大将军, 武毅公”。其子天赐袭职, 开始了鄚氏第二代经营河仙的时期。如果说鄚玖的开发, 已把蛮荒之地的河仙变成繁荣的都会, 那么, 鄚天赐则进一步把它建设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天赐振兴文教和招聘中越文教之士, 一向为中越史籍所推重, 传为美谈。

天赐为了保持河仙一隅的安定和繁荣, 必须处理好与阮主的政治关系。自鄚玖开始, 河仙依附于阮主, 始终置其于附庸国的地位, 必须对阮主行藩臣之礼, 定期朝贡。贡期“永以三年上进为常例”, “诸海外珍宝美物不敢私藏, 咸归贡于上”[6]95。

河仙原为柬埔寨之地, 鄚氏并未因依附阮氏而断绝了与它的主属关系。但是, 由于柬埔寨积弱, 河仙不得不渐渐与它疏远, 而更加倾向于阮主。这引起柬埔寨不满, 终以干戈相见。1739年春, 真腊侵河仙。天赐率众杀敌, 虽取得胜利但经此一战, 河仙完全脱离柬埔寨, 成为阮主独占的附属国, 声威显赫, “蛮獠诸国”“莫不钦仰畏服”。

河仙偏安一隅, 成为饱受战乱之苦的柬埔寨人民的避难所, 扮演了阮主与柬埔寨之间调停人的角色, 证明了河仙地位的重要。在鄚天赐统治下, 河仙达到了鼎盛时期。“树大招风”, 河仙的强大, 引起嘉定阮主将领的疑忌, 以致发生后来拥兵不救河仙的史实。

河仙的太平盛世, 因卷入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而遭到破坏。1767年4月, 缅甸王朝的军队进攻暹罗, 取得胜利。面临暹境此次战乱, 天赐采取慎重的对策。鄚天赐并未放弃其挟持暹王子恢复暹罗王朝的企图。1769年9月间, 他再度兴兵, 但此次兴兵遭到失败, 使河仙损失惨重, 并且直接引起河仙内部叛乱迭起。鄚氏虽平息内乱, 但“从此河仙兵食虚耗, 民心骚动”, 天赐不得不求助于阮主的保护, 但此举并未使阮主放心。在暹罗方面, 统一后, 开始向外扩张。早在1770年已准备进攻河仙。1771年发兵来侵, 河仙向阮军求援, 而嘉定阮军拥兵不救, 致使河仙失陷。

河仙的失陷, 直接威胁到了阮主在南圻的利益。此时越南又爆发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农民大起义———西山起义。阮主为了确保后方的安宁, 策动鄚天赐与暹罗议和。但是, 河仙经暹兵的破坏, 已成废墟。面对这一片废墟, 鄚天赐“不胜黍离之感, 仍驻镇江, 委协镇鄚子潢且回整理”[6]110。

在西山起义期间, 鄚氏自始至终竭力对阮主效忠。即使阮氏在南圻的残存势力全部覆灭, 鄚氏父子仍不肯归降西山, 并且拒绝了西山使臣的诱降,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不得不投依暹王。1778年正月, 阮氏后裔阮福映复国。曾遣使赴暹罗, “请 (天赐) 早图归计, 协谋以除伪贼”[6]118, 但因受暹王之阻, 鄚天赐等未能返回。阮军攻克柴棍之后, 即派将驻屯河仙。1780年驻屯河仙的东山军, “纵战船出海巡探, 遇暹王商船经过, 想为奸船, 遂突劫掠, 杀五十余人。不料一人逃回, 述与暹王。暹王大怒, 怒杀之”。天赐冤死之后, 暹罗国内发生了政治危机。暹罗新朝建立后, “质知爰差挞齿多来占河仙地”[9]160, 大约1782年三、四月间, 河仙落人暹人之手。

在南圻, 由于阮氏屡败, 阮福映不得不在半年的时间内, 于1782年两次遣使赴暹, 请求暹罗援助扑灭西山义军。同时, 又命幸免于难的鄚氏子孙从征。这样, 鄚氏子孙又得以随军重返河仙故地。

阮福映引狼入室, 勾引暹罗军队镇压西山起义军。阮福映败走镇江, 接着派遣与暹罗朝廷有密切关系的鄚子赴暹关报。鄚子不辱使命。但阮福映为西山军追逼, 再度亡命到暹京望阁 (曼谷) , 鄚子仍留奉侍。早在1783年阮王逃避富国岛时, 曾召法国传教士百多禄, 以王子景为质, 嘱其前往法国向路易十六请援, 至1784年暹联军大败之后始成行。阮王与殖民主义者的勾结, 对近代越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788年鄚子病卒, 其后继者为暹罗人吴魔。这个事实说明, 河仙一度曾受制于暹罗。至1789年正月, 暹王应阮福映之请, 遣鄚公柄返回。鄚公柄回河仙后, 安葬鄚天赐等棺椁于屏山 (河仙北一里) 。至1792年12月, 公柄卒, 同其返回之暹罗官陈亨及其子陈苏据守。可见, 其时河仙仍受制于暹罗。

公柄卒后, 鄚子添接管政权。阮福映令他招徕民人, 恢复河仙。至1809年12月鄚子添病故时, 阮福映统一全越已近10年, 势力已经稳固, 不再容忍河仙对暹罗的依附, 因此借故废黜鄚公榆, 而派吴依俨、黎进讲接收镇政, 企图把河仙并为其直辖领土[13]。

1816年阮廷起用鄚公榆为河仙镇叶镇。但同时又派有越人官吏。鄚氏自此在河仙失去了昔日的相对独立性, 经华侨辛勤开发出来的土地, 也不再是柬埔寨的领土, 而被鲸吞入越南的版图了。阮廷治下的河仙, “已回复了它昔日的安谧状态, 即又重新是个很不活跃的小渔村了”[11]48。

篇4: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事物的能力。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北南双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地位在教材中从其内容和篇幅上讲都不重要,其中“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三节中,只有“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节是必讲内容。

重点分析

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此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江南经济发展并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因此重点讲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可以使学生详细了解南方发展的具体情况。

难点分析

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频繁的战乱从总体上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安定的社会环境,那么,为什么在动荡的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却能够得以发展,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详细讲解。

重、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重点讲解。建议教师分为三部分学习,即“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其中表现和影响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建议学生讨论“为什么在动荡的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得以开发”,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频繁的战乱从总体上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安定的社会环境,此时期封建经济仍然得到了发展,就其原因是:①整体的分裂之中尚有局部的统一;②整体的动荡中尚有局部的安定,从地理范围看此时动荡多在北方,南方自三国至南朝始终较为安定,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③统治者自身的重视也促进经济的发展。④民族的交往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北方富有生产经验的农民带来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料,为躲避战乱而南迁,均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

教法建议

关于“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两节,虽然是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但是如果学生不了结这段历史,就不可能掌握以后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因此,建议教师通过串讲使学生弄清这段历史。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提问:西晋时期统治者对内迁各族实行的奴役和剥削政策都包括哪些内容?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谁?在得到学生的正确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了西晋统治的灭亡。

那么在这个短期统一后中国社会进入到什么阶段了?此阶段为什么政局虽然动荡,南方经济却能迅速发展?我们不妨读读这段历史,探个究竟。

一、东晋的偏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东晋的偏安”一节,并出示下列图表,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时间

西晋

东晋

进行表格的填写,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知识的补充,使学生了结当时东晋政治的特点,了解:“王与马共天下”。

二、南朝的政治(420~589)

教师出示以上《南朝更替表》,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此表,让学生回答:①南朝包括几个朝代?②他们的都城在哪里?③从三国到南朝共有几个国家定都南京(建业、建康)?

答案: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定都建康即今南京。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其六朝是指:吴国、东晋、宋、齐、梁、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提出问题: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是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为什么?学生看书、讨论,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书中所列表面原因,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使学生从经济发展的条件如社会条安定、劳动力、劳动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教师作总结:①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在南方相对安定时发生的。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促使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结果是加深了交往,促进了融合。④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此为本课重点,教师仍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出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估计学生可以完成下列内容。农业: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推广普及,南方稻米产量超过北方,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水碓、水磨广泛使用,

围湖造田;手工业: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荆州、扬州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江南织锦技术得到普及与提到。扬州、荆州的冶铁水平也很高。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都很有特色。纸的生产不仅质量精美,而且数量很大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教师直接指出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江南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城市繁荣。

篇5: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教学反思

思路设计:通过展示亚运会的图片和世博会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引出问题:江南地区的开发。通过播放视频,然后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答案。提出人口南迁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分析人口为什么南迁,学习西晋的统一和灭亡,东晋和前秦的淝水之战,南朝的概念。

亮点:1,学生互动合作非常好,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打乱教材设计,进行整合,3,导入语结合时政,吸引学生

4,自主探究内外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5,淝水之战的成语分析战争的进程

篇6: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知识点一

东晋的兴亡 1.东晋建立

(1)背景: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2)建立时间:317年。

(3)建立者: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4)都城:建康。2.东晋政权的特点

(1)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2)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3)王氏其他子弟也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4)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相关链接

当时人们说“王与马,共天下”,实际上司马氏势力远不敌王氏势力。作为一个开国的皇帝,要请一个大臣共坐御床受贺,可以想见司马氏的力量较弱。此后东晋政权的存在,不是因为它本身有力量,而是因为几个大家族间要保持势力的平衡,于是,共同拥戴司马氏当皇帝以维持这种平衡。

3.收复失地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4.兴盛

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5.衰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知识点二

南朝的政治 1.南朝的更替

2.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3.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知识点三

江南地区的开发 1.背景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2.原因

(1)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2)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3)当时的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4)南下移民与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3.表现(1)农业

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②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例如,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谷物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③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手工业;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例1 东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炎

C.司马睿

D.司马懿

点拨

此题属于陈述型选择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但在此题的设计过程中,把易于混淆的关于司马氏之类的人归类在一起判断,增加了难度,因此一定要记忆准确。A项司马迁是西汉人,著《史记》;B项司马炎建立西晋;C项司马睿建东晋;D项司马懿是司马炎的祖父,曹魏政权时的重臣。因此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例2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致力于江南地区发展的政权不包括()A.孙吴

B.东晋

C.南朝

D.前秦

点拨

此题为否定型选择题,意在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出现的政权,为识记层次的考查,经识记可知,前秦是北方的割据政权。答案为D。

答案 D 例3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点拨

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南迁的人们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再加上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初步形成。故选择B项。

答案 B

例4 历史老师布置了一篇有关以“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是小强列出的论文提纲的小标题,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A.北方人南迁的促进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南方稳定的社会环境的促进 D.统治阶级大兴改革的结果

点拨

此题为否定型选择题,意在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可用排除法。魏晋南北朝时,南方的统治者并没有实行什么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而其他三个选项则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D项。

篇7:第19课 美国的联邦制教案

一、学习内容分析

(一)课标要求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二)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

美国1787年宪法是本课基本史实。设计应围绕着这部宪法产生的必要性、内容和影响展开,理解美国的总统共和制,并引导学生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其“分权与制衡”的特点。

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有先有后,特点不尽相同,本专题英、美、法、德四个典型国家采取的政体表现形式也不完全相同,以英国和美国为典型。本课在本专题的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教学,对达成课标的总体要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愿望,有一定探究能力。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对美国的民主政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美国对世界影响深刻而广泛,以及中国媒体对美国政治的关注,学生对探究美国政治体制有较强烈的兴趣。但对美国政治体制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上,对其特点、本质缺乏理性认识。

三、教学设计思想 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其教育功能。一堂好的历史课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更要让学生学后有所感悟,得到启迪。因此,教学设计要有立意,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提炼出它的核心价值,这是教学的灵魂。“神入”历史就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历史理解和历史思维的教学艺术。本课的设计围绕“感受1787年美国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政治智慧”这一中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神入”历史,理解美国的开国者们是如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何结合国情进行制度创新运用,把启蒙思想家的理想付诸于实践,从而进一步思考这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设计时,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历史知识,体验历史智慧。

四、教学目标设定

(一)知识与能力

说出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理解1787年宪法的作用,知道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情景模拟,合作交流,历史比较,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政治智慧,体验美国人的创新精神;通过比较美国总统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主制度因国情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美国三权的分配和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感受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政治智慧。难点:分析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不同而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基本特点。

六、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情景导入、问题引领、材料分析、对比分析等。

(二)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

七、重难点突破

1.1787年宪法所涉及的主要原则及历史作用

主要原则内容:(1)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包括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上的联邦司法体系。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2)分权制衡原则:将立法、行政、司法的权力分别授予参众两院、总统、最高法院三个部门,它们之间互不统属又互相制约,有效地防止了专制主义出现。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历史作用:

(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3)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5)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长期稳定。

2.关于美国的两党制

从历史上看,美国基本实行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通过竞选总统轮流执政的两党制。

美国民主党建于1791年,由部分种植园主和与南方奴隶主有联系的企业家组成,当时叫共和党。1794年改为民主共和党,1840年正式称民主党。1861年南北战争结束后民主党一蹶不振。1933年罗斯福利用经济危机引起的人民不满情绪竞选总统获胜并连任四届总统,民主党因而连续执政20年。民主党群众基础主要是劳工、公务员、少数民族和黑人。

美国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由反对奴隶制的东北部工商业主及中西部开发各州的农业企业家代表组成。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共和党开始执政,并在南北战争中击败南方奴隶主势力平息了内战。1860年至1933年70多年中,除16年外,美国均由共和党执政。该党群众基础主要是郊区和南方的白领工人及年轻人。二战后中产阶级为其新的支持力量。

两党政治主张无实质区别。在每四年一次的全国总统选举中,由两党最高组织机构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本党总统候选人和总统竞选纲领。两党以在国会大选中获席位多少区分多数党和少数党。两党党员人数不定,视投票情况而定。民主党的标志为驴,共和党的标志为象。

八、易混易错点辨析

1.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异同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美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国王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国体一致,都是资产阶级专政。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选民选举 世袭

国家元首的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的权力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行政首脑 总统 首相

内阁的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内阁的特点 总统不对议会负责,但其受到议会的制约 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协调首相和议会的关系

例题:下列关于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

C.英国内阁是国家权力中心

D.英国首相和议会对内阁负责

答案:B 解析:主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总统制与君主立宪制的理解。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而非直接选举产生,A项错误;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最高行政首脑,B项正确;英国的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而非是内阁,C项错误;英国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所以D项也是错误的。

2.“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异同

(1)不同点

第一,二者的含义不同。联邦也称“联盟国家”。是由若干成员单位(共和国、州、邦等)组成的统一国家,如现在的美国、德国、印度等。

邦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达到军事、贸易或其他共同目的而形成的一种国家联合,如现代的欧盟、东盟等实际上就是邦联。

第二,两者的范围不同。联邦的范围小,邦联的范围大,邦联之中有联邦,但联邦之中无邦联。欧盟中就包含了一些联邦国家,如德国。

第三,两者的机构不同。联邦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中央政府,邦联无联邦的最高立法、行政机关,其主要机构是邦联的议会或成员国首脑会议。

第四,两者的职权不同。联邦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联邦的地位高于组成单位,一切重大权力均属于联邦中央政府,联邦法律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各州法律不得与它相抵触,联邦法院的判决,其效力适用于全国,各州政府、法院和公民均有遵守的义务;参加联邦的各州,可以根据联邦宪法制定本州宪法和法律,可以建立本州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并在自己的管辖区内行使权力,领导下属各级政府。

邦联的活动只限于特定方面,其首脑会议的决议必须经过成员国认可才能生效,但无法律效力,各成员国仍是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各自拥有立法、行政、外交、军事、财政等方面的权力。第五、两者的国际交往不同。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不过有的联邦国家也允许成员国有某些外交权。

邦联不是国际交往的主要主体,其成员国各自保持内政和外交上的独立,具有主权实体性质的仍是成员国。

(2)共同点:

第一、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都属于复合制。

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进一步集中和统一,曾属于邦联的美国、瑞士、德国先后改组为联邦,相反,属于联邦的原苏联于1991年年底成为独联体(实际上已成为松散的邦联)。

总之,邦联是“国家的联合”,而联邦则是“联合的国家”。

例题:下列关于美国联邦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联邦组成单位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

B.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C.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D.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只有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邦制”这一概念的理解。A、B、C三项都是正确的;D项错在在对外关系方面,不仅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九、设计反思:

1、以联邦宪法为主线贯穿始终,尽量体现“文明史观”的视角。

2、运用大量的图片、史料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注重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通过及时评价和不断激励来刺激学生的大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总之,我设计本课的最大意图就是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研究者、实践者,学会“神入”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十、作业布置

查找《美国1787年宪法》,了解美国总统选举过程和弹劾总统的程序

十一、体验高考

例一

(2008广东文科基础.32)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题干中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体现的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A项不符合时间要求可删去;B、D两项比美国都晚,可排除。

例二(2008江苏历史单科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了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4分)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关甚至难以戴稳”?(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2分)

答案:

(1)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为他赢得崇高威望,法国大部分人对拿破仑的支持。

(2)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华盛顿不贪恋权力。华盛顿通过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而赢得个人威望,大陆军中的一些军官要求华盛顿当国王。

(3)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

(4)个人品质、具体国情、时代形势、历史传统等。

例三(2007江苏单科.17)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

A.拿破仑

B.华盛顿

C.伊达尔哥

D.俾斯麦

篇8:汉语教程二下第19课教案

第十九课 有困难找警察

教学内容: 1.讲解生词。

2.语法:无关联词语复句;状态补语。3.讲解课文。4.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词,能准确听辩和认读所有生词,能掌握重点生词的主要用法,可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这些生词。2.熟读课文,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准确复述课文大意。3.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无关联词语复句和状态补语的使用方法,能在用中文进行交流时正确使用上述语法。

教学环节: 1.计划课时7课时 2.教学步骤: 生词(第1、2课时)

1、带学生读生词。

2、请学生自己读一遍生词,教师巡视并及时帮学生纠正发音。请学生轮流大声朗读。

3、讲解生词(重点):

⑴句:量词,修饰话语,歌词或某种语言。例:一句话,他写了一句法语。

⑵困难:名词,指不容易做的或麻烦的事,如:迷路了,丢钱包了等等。例:在国外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找警察帮忙。

⑶到处:副词,指很多地方都有的......例:昆明到处都有鲜花。⑷感动:动词,使感动。例:他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

形容词,令人感动的人或事物。例: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同学们的帮助让我很感动。

⑸对:量词,用于成对的两个人或物。例:一对夫妻,一对鸟,一对花瓶。

⑹看样子:表根据所看到的东西或情况做出推测。例:看样子他生气了。看样子就要下雨了。

样子:名词,指人或物的外表。例:他的样子和我的一个朋友很像。这件衣服的样子很好看。

⑺来往:动词,来和去。也可以说来来往往。例:大街上来往的车很多。大街有很多人来来往往。

引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intercourse)。例:他常跟中国人来往,所以汉语说得很好。⑻敢:能愿动词,有胆量做什么什么事。例:你敢去要那个女孩的电话号码吗?

⑼立即:副词,马上、立刻。例:发现钱包丢了,你应该立即找警察。⑽可:副词,表示值得(做)的。例:那部电影没意思,没什么可看的。

⑾滚:动词,用于球等物体。那个篮球滚过来了。引申:生气的时候叫人离开(不礼貌的)。你滚!

⑿弯:动词,用动作说明,弯腰。形容词,指弯曲的东西。一座弯弯的小桥。

⒀叫做:动词,是,称为。例:这叫做黑板。非常喜欢看足球的人叫做球迷。

⒁过奖:动词。自谦的用法,像“哪里,哪里”。例:A:你的中文说的真好!B:您过奖了。/过奖,过奖。

4、布置作业:用“困难、到处、感动、看样子/样子、敢、立即、情景、发生、伸、叫做”造句。

课文及语法(第3、4、5课时)

1、用提问或听写的形式帮学生复习所学生词1-26。

2、问学生:“你们来中国留学以后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怎么解决的?”“如果我去别的城市旅游,发现自己的钱包丢了,我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提出“找警察或打110”等答案。引入课文“有困难找警察”。

3、带领全班读课文,对文中重点及难点进行讲解。⑴“看样子是从农村来的”,表示从他们的样子,穿的衣服等可以推测出他们是农村人。“看样子”,是插入语,一般用在对某事的估计和推测上。(P128注释1)

⑵“等了半天”,“半天”指时间长,并不是真的半天。

⑶“有什么可感动的?”,反问句。表示提问者认为没有值得感动的地方。

⑷“中国的警察还是不错的。”“还是...的=还......”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例:他的汉语还行。这家餐馆儿的东西还是好吃的。

⑸“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指非常感动,太感动了,已经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了。⑹“(就)像......一样”(p129注释2)

4、就课文提出下列问题: ⑴在街上到处都写着什么? ⑵大山在街上遇到了什么人? ⑶他们有什么困难?谁帮助了他们? ⑷大山有什么感觉?麦克的看法是什么? ⑸爱德华的同学遇到了什么困难? ⑹警察是怎么帮助他的?

⑺爱德华在哪里看到警察帮助小男孩儿的事? ⑻警察帮了小男孩儿几个忙?

⑼你找警察帮过忙吗?你的感觉是什么?

5、由“有困难找警察”和“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引入语法点。(重点)⑴无关联词语复句。

不用关联词但小句间隐含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表示假设关系的: 例:如果/要是有困难,就去找警察=>有困难找警察。

如果/要是你去的话,我就去=>你去我就去。如果有问题,就来问老师=> 如果有事,就给我打电话=> 要是来昆明旅游,就来找我=> 要是你对我有意见,就跟我提出来=> 表示因果关系的: 例: 因为不小心,所以把护照丢了。=>不小心把护照丢了。

因为不小心,所以摔倒了。=>不小心摔倒了。因为不小心,所以生病了。=> 因为不小心,所以写错字了。=> 因为不小心,所以打错电话了。=> ⑵状态补语(二)复习:第十六课学过的状态补语。用状态补语表示已实现的结果。

例:他演了这个节目(但演得不好)。=>这个节目他演得不好。

他读了这段课文(读得很好)。=>这段课文他读得很好。用“得”连接动词的状态补语,描写动作者(或受动者)的状态。例:她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他累得睡着了。

我们高兴得跳起来。

她难过得哭了。

6、布置作业:复习语法 预习课文

(二)练习写汉字 课文

(二)1、用提问或听写复习生词27-35

2、带学生朗读课文。

3、对文中重点及难点进行讲解

⑴“虽然...但是...”连接两个句子,表转折的意思。

⑵“一...就...”连接两个句子,表只要发生了前一个动作,后一个动作就会跟着发生。

⑶“梅”,寒冬开花,比喻一种不放弃希望,不怕困难的精神。⑷“松”,寒冬依然翠绿,比喻一种坚持自己理想的精神。⑸“竹”,叶子多朝下生长,比喻一种谦虚的态度。

⑹“岁寒三友”是用冬天依然有旺盛生命力的梅、竹、松比喻中国人追求的精神和向往的人生境界。所以人们喜欢在家里挂有梅、竹、松的画表示自己的精神追求。

⑺“跟...一样”表示相同的情况、看法等。

4、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⑴朴正浩在王老师家看到一幅什么画? ⑵他觉得这幅画怎么样? ⑶中国画家最喜欢画什么?

⑷朴正浩喜欢中国的字画吗?看到喜欢的他会怎么做? ⑸王老师的字写得好不好?

5、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练习(第6、7课时)

1、口头练习:学生分别扮演文中人物用自己的话练习复述课文。

2、检查作业情况,带领学生做课后练习。对易错的题在黑板上讲解。综合填空要求学生理解并能复述短文大意。

篇9: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9:花的世界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花的世界》这节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教材分析

花和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儿童的世界里花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孩子从涂鸦期开始,绘画的内容多数都是花儿,通过看一看图片、谈一谈自己认识的花,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毛线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花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花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花的世界》是一节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这一领域的设置能使学生通过综合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并使这种兴趣与精神转化成持久的情感与态度。“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总体特征为拓展性、探索性、创造性,因此学习内容的开发与题的设定都提喝一特征。教学目标

1、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2、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3、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时安排

2时题 整理 授时间

6/20三(4)三三

6/21三 教学目标

完成前三幅作品,注意创意和构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根据现有的基础,完成作品,并加以适当的加工,色彩和画面完整,构图统一。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完成作业教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完成整理作品完成作业。

题第19:花的世界教学时间6/16三(4)三三

6/17三教学目标

1、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2、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3、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教学准备、绘画工具、手工材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谈话导入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鲜花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的世界》生:因为树叶绿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情趣导入。观察、欣赏、感受

1、十大名花欣赏(展示)

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提问:(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2)它是什么季节里开的?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3)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3、说一说(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2)它的名字是什么?(3)它长得什么样子?(4)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4、应用欣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花。你从生活的什么地方能找到它?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点击

四、拼一拼

同学们手中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你能简单拼一拼,使它变成花吗?观察欣赏感受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感受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发现花的知识、花的品格。整体感知、理解、发现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通过探索应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花”的创作及装饰黄精、装饰自我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艺术感知能力。思考、探索

1、欣赏师问:“除了拼,还能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美丽的花留住呢?先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吧!”点击,和同学说一说,2、小组讨论(1)你带了什么材料?用你手中的材料能做出什么样的花?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花用什么材料做,什么形状?怎样做?叶子用什么做,怎样做?(2)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做更好看?(3)根据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小组自由合作,然后办个小花展,装饰教室。让美丽的花永远开在我们的教室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折)(扎)(剪)想一想,说一说分小组自由合作技法美术学校的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动手能力。探索应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花”的创作及装饰黄精、皇室自我的方法。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展示优秀作业。学生创作大胆表现“花”的美。堂小结

1、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角色飞入各组“小花圃”中赏析评价学生作品。学生评出最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堂总结

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花的海洋。加强环保意识。板书

篇10:第19课夹竹桃预习教案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二、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篇11:19课台湾的蝴蝶谷第二课时教案

明德小学

何永雪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

3、齐读词语。

二、二、感悟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这些山谷叫蝴蝶谷? 2课件出示“山和山谷”,谁来指指哪是“山谷”?(1)你们看,一群群蝴蝶赶来了。(演示多媒体课件)A、你们看到了什么?

B、出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3、自由轻读,学生说想想你从哪个词知道蝴蝶非常多?点出“一群群”。指名读,齐读,读出蝴蝶的多。(1)这一群群蝴蝶,你觉得美吗?从哪里知道的?

(2)课件出示蝴蝶图:蝴蝶有什么颜色?演示课件

、出示填空,对“色彩斑斓”的认识:蝴蝶的颜色真多,有的是(),有的是(),还有的是(),真是()。看图同桌互练,指名说。(2)这么多美丽的蝴蝶是怎么来的呀?学生回答

出示句子:蝴蝶飞过花丛,飞过树林,飞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指导朗读感悟。

学习生字“赶,丛”字(指导学、习、写)

学生品读感悟这几个动词的确用得生动准确。现在你们就是其中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快快飞到蝴蝶谷去聚会吧!

问学生:请问小蝴蝶,为什么你们都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交流。D、指导朗读:是呀!有谁不想去那么美丽的蝴蝶谷呢!在赶往山谷的路上,你们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

4、总结:台湾的山多,山谷多,蝴蝶们都来聚会啦!所以,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三、感悟第三自然段。

1、过渡:这么多的蝴蝶,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看看此时的蝴蝶谷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课件:提出学习要求:(1)蝴蝶谷里有哪些迷人的景色?你最喜欢哪种景色?为什么?(2)山谷里还有什么景象的蝴蝶谷,你想给他取什么名字?(学生合作学习)

3、把你喜欢的山谷再仔细读一读,想想:迷人在哪里?

4、汇报交流: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山谷吗?

(1)句子2: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自己读读,说说迷人在哪里?

板书“金光灿灿”,指名读。说说春天来了什么东西是金光灿灿的?学生说。问: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得意洋洋、两手空空、气势汹汹、来去匆匆、想入非非)

再读句子,想想为什么此时的山谷会“金光灿灿”?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描述:是啊,在树木花草间,山石溪水畔,黄蝴蝶一只挨着一只,一片连着一片,浩浩荡荡,金光灿灿。看到这里,你还有什么感受呀?“十分壮观”(板书)。

(3)指名朗读,评议:听了他的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齐读。(4)句子3。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A、学习生字“撒”师:撒字也是一个动词,学生演示,告诉老师你在撒什么?这个句子也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B、老师提示学生练习说话,理解、“五彩缤纷”指名读,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出示: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色彩斑斓 B、理解、板书“上下飞”:老师做动作,你们看,这就是上下翻飞"从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D、播放课件:小朋友,这样的情景就像--课文里把蝴蝶比作花瓣,为什么呢?(蝴蝶是五彩缤纷的,花瓣也是五颜六色的,色彩相像;蝴蝶在上下飞舞,花瓣也在空中轻轻飘动,姿态相像……)

篇12: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讨论改革以及模仿和学习他人长处的积极作用。

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事迹并借此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是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的史实,懂得善于学习和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教学方法: 对比法、讨论法、讲述法

学习指导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比中国隋唐与大化改革的日本,进一步学习大化改革时日本的状况,再来让学生了解一下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的具体情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一)、善于模仿的民族

大化改新的内容、性质、作用。

讨论: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已跻身于世界第二经

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二)、“安拉”的使者

提问: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从穆罕默德创建的过程。你有何启示?

介绍一下《古兰经》

(三)大漠中的帝国

篇13: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教学设想:

本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的内容《杠杆》。主要研究:杠杆的作用。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寻找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反思科学探究的方法,因为知识结论之于科学方法,永远犹如金子之于点金指。

教学目标:

1、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并运用其采集、整理、分析和解读数据。

2、认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杠杆的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活动准备:

师:钩码、平衡架、杠杆尺1套,木棍、小木块;羊角锤、钉书机、剪刀、钳子、木夹子、镊子、核桃夹、天平、水槽等等。多媒体课件。

生:钩码、平衡架杠杆尺9套。木棍、小木块、大字典9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 生:略

师:大犀牛和小蝴蝶这一对好朋友也在玩跷跷板。师:小蝴蝶为什么能跷起大犀牛?

生:略。

师:同学们都真有想法。科学是讲究根据的。我们的想法对不对要做实验验证。单击画面,出示撬石头场景。师:同学们,这是一根—— 生:木棍或铁棍。

师:在这儿,它有什么用处? 生:略。

教师根椐学生回答导入:它能把大石头撬起来吗?单击播放视频:撬石头。并停留此处。

学生说出看到的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

师:一根棍子,当用它撬重物时,给它一个支点,在另一端施加一个力,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好,本课我们就来研究杠杆。(课件出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①认识杠杆上的三点

师:杠杆上有三个点:支点、重点和力点。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支点:作支架的点;

重点:挂重物的点;

力点:我们施加力的点。

②验证三个点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在这个跷跷板上,红色的是—?浅色的是--?黑色的是--?(师问生答,师生共同解决)

同样解决第二幅图中的三个场景。

③再次强调杠杆: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师:我们还学习过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楼梯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它的作用是省力。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它是不是也省力呢?我们来研究。

活动二:用生活中的材料组织实验验证杠杆原理。

师:杠杆是否省力?

活动准备:材料:木棍、小木块、大字典;

老师提示:请小组合作探究,并将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

师:请同学们积极动手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吧!

生1:边操作边汇报:略。

师:这说明使用杠杆有什么好处?

生:略。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略

师:真了不起,你们发现了使用杠杆有时省力气,有时费力气……

过渡:科学是讲究证据的,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

活动三:用杠杆尺更好地研究

1、师简介杠杆尺的组成,让生说出支点。

①教师问题的提出:我们在杠杆尺的左侧第9个小格上挂上2个钩码,并做上重物标记。

②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们应该在杠杆尺的右侧3个小格的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③ 还可以怎么挂?

2、学生尝试探究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单的表格内。注意杠杆平衡后再作记录。

注意事项: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其中。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记录,同学们像小科学一样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已经获得了许多有力数据,谁能说一说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发现?

3、学生根据实验汇报发现。

师:谁来汇报你们的数据和发现。

1、略

师引导:杠杆当怎样时,省力?(课件: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生:略。

师:说的很好。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略。

师:真棒!还有不同的吗?

生3:略。

4、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师:同学们真棒!关于杠杆的发现谁能完整的说说?

生4:略。

师出示简图:同学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杠杆原理。小蝴蝶能跷起大犀牛就是因为小蝴蝶距离支点的长度远远大于是大犀牛距离支点的长度,对小蝴蝶来说是一个省力杠杆。

三、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师: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凡是有支点、力点、重点,工作时力点与重点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师:(出示剪刀——费力情况)这是什么杠杆?为什么?

生:略。

师:(出示剪刀——省力情况)这是什么杠杆?为什么?

生:略。

师出示课件: 介绍省力杠杆——钳子、起钉锤、起子、推车。

师出示课件: 介绍费力杠杆——镊子、人钓鱼时、人体

师用镊子夹物:镊子的三点在哪里?它是什么杠杆?

生:略。

师:人钓鱼时,也是费力杠杆,请看图费力杠杆有什么好处?

生:略。

师出示课件:天平是什么杠杆?使用它有什么好处?

生:略。

师: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有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同侧,有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两侧。

师:不只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到杠杆,人体在许多活动中也用到杠杆,请看大屏幕:

师:杠杆实在是太神奇了。所以发现杠杆原理的大科学家阿其米德自信的说:

生: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足以说明科学家在获得这一最大发现后的喜悦心情。

四、拓展动脑脑

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人前臂的动作最容易看清是个杠杆了。请同学们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

五、板书设计: 杠 杆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大于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省力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小于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

上一篇:初中课堂作文指导(九下第六单元)下一篇:深圳市龙华区华育小学学区范围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