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4-06-18

对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精选8篇)

篇1:对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市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建立良好的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依法经营,健康发展。作为文化行业管理部门要不断引导企业提供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严格执法,保护公平竞争环境,为经营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要加强对新市场、新业态、新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如何提高文化市场的管理水平,笔者就目前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共同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途径,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文化市场行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热点问题

1、网吧市场监管仍有漏洞。一是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经营业主疏于管理或抱有侥幸心理,与执法人员打游击,钻执法空子,出现了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违规现象;二是网吧开放经营后经营者,未经充分地市场调研一拥而上,导致市场资源过剩,加之经营管理水平有限,造成市场恶性竞争,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2、非法出版物的处罚困难重重。一是出版物市场相对比较乱。盗版、非法出版物仍有一定市场。二是行政处罚标准的执行困难。市场多以小本经营的音像出租店、书报零售点(报刊亭)为主,目前整个行业经营不景气,处在萎缩状态中,无法按额处罚。

3、歌舞娱乐场所日常监管还须深入。一些娱乐场所在没有经管理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从事经营活动,严重扰乱了歌舞娱乐市场经营秩序。一些取得合法手续的歌舞娱乐场所在经营中出现明码标价的有偿陪侍、强制消费等行为;甚至少数歌舞娱乐场所内存在黄、赌、毒现象,给地方治安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4、电子游艺(戏)娱乐场所乱象丛生,经营宣扬赌博内容的游艺(戏)机、擅自搬迁、变更许可证注明事项时有发生;“黑游戏室”屡禁不止,社会危害性和影响较大。

5、演出市场不够规范。一些小型民间演出团体、草台班子流动性大,未经备案就擅自从事非法演出活动,表演不健康的文艺节目,有碍精神文明建设。

6、印刷企业亟待整合规范。一是部分印刷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管理乱,多以小作坊形式存在。二是超范围违规印刷行为存在,这类现象多出现在规模较小的印刷企业。三是复印店、打印店点多面广,由于投资少、设备少且只需很小的空间便能经营,因此一部分属于无证照非法经营,严重扰乱了印刷业经营秩序。

7、广电市场还须加强监管。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安装和非法设臵前端还存在,对安全播出存在一定的隐患。

二、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建议和解决途径

1、要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文化市场的良好氛围。通过内部宣传可以及时相互了解工作动态、交流管理经验,实时掌握行业动态。通过对外宣传能够树立部门形象,提高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认识,转变观念。对基层文化市场管理机构、编制、队伍装备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为管理提供保障,彻底解决管理滞后的问题。提高执法者管理水平,对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对经营业主、从业人员进行政策法规宣传、职业道德和经营管理培训,坚持联系实际学有所用,提高经营业主的依法经营意识,从而使他们知法懂法,做到自觉遵守文化市场法律法规,依法经营。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确保队伍稳定。市场管理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直接关系到执法成效,要高度重视执法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杜绝管理工作中的监管不严、执法不力,甚至违法行政。要建立起执法工作的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勤政廉政、政务公开等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纪律,坚决杜绝不正之风,坚决反对“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杜绝心浮气躁、敷衍了事、简单粗暴等工作作风,在社会上树立起公正严明的执法权威和优良的队伍形象。要大力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一方面要在部门内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执法人员掌握新法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树立人才观念,注意招选一批具有现代管理素质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增加新鲜血液,优化队伍结构,全面提高管理效能。

3、依法审批、高效服务,把好文化市场准入关。一是进一步清理许可事项,严格规范许可程序。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实现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一个处室进出,减少办理环节,缩短办理期限,提高办事效率。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对保留的许可项目的设立条件、审批程序和受理后的进展情况等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公示,提高行政许可的透明度,对部分项目实行许可告知承诺制,压缩办理工作时间。二是坚持依法审批,服务企业发展。坚持在依法审批的前提下,对文化行业企业审批项目采取提前介入、过程指导的原则,监管建设过程,尽量使企业明确要求、少走弯路。

4、抓好日常监管,增强行业自律。首先,文化市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文化市场违规行为的查处,执行好量化处罚规则,行政处罚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其次,要加强对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引导,让他们自觉做到守法经营和行业自律,并互相监督,维护自身利益,确保市场规范。充分发挥好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的作用。除此以外,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5、加大管理力度,以服务促发展。对于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必须作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文化市场存在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条文,依法办事,毫不手软。特别是对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不仅要加大查处力度,更要从严管理,要及时觉察,提前预警,露头就打。否则,一旦管理松散,就会影响市场的经营持续,最终影响整个文化市场的繁荣和稳定。在执法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执法人员容易受到社会关系的干扰,这就要求我们执法人员在管理中要坚持讲原则、讲灵活,保持清醒的头脑,杜绝在管理中存在徇私枉法的现象出现,只有这样,管理才能出效率,出成绩,达到维稳定、促繁荣的目的。

6、协调好部门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文化市场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它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许多问题并不是文化行政部门能独立解决。因此,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之间能形成合力,努力造就一个齐抓共管而又管理有序有良好局面,也是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要充分利用好“扫黄打非领导组办公室”这块金子招牌,调动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的力量,在工作中主动协调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多通报、多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使文化市场整治行动得以顺利开展。二是作为文化市场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公安部门(构成刑事案件的)、工商部门(无证经营活动)通报、一起行动、主动参与调查等工作,做好案件移交,从而形成合力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管理好文化市场,既有阶段性的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迈,又有长期性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始终慎如初,行如初,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从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无论是从实践到理论,或从理论再到实践,它从不言“满”,不知有“顶”,只有尽心尽力,不断努力开拓进取,加快创新,才能使文化市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大繁荣。

篇2:对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各级领导者的认识认知水平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领导者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凡成熟的、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必然懂得、重视、善于抓企业文化建设,反之,则不能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这要求基层行领导首先具有较强的战略意识、市场敏感性和创新精神,善于从全局出发考虑银行的利益,要敏锐地捕捉金融市场信息,进行长期发展战略的创新,同时要具有稳健、质量、风险和管理观念。如:在决策方面,要自觉坚持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决策理念和程序,以保证决策质量和效率,提高决策的人文品位;在用人方面,要通过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和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自觉实践“能力本位”、“业绩本位”等理念和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以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在管理方面,应当着力推动思想观念、经营理念、工作作风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推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和功能,为把农业银行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二、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贴近实际,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

企业文化既不是一种超脱文化,也不是一种表象文化,它是一个企业的性格,只有融入和渗透到全行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企业文化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现阶段,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到“三个贴近”:一是应贴近改革实际。当前,农业银行正在进行的股份制改革,无论深度、广度、还是难度都是空前的,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严峻的考验。改革时期也是思想、文化的裂变和碰撞期,只有形成有利于改革的主流文化,才能坦然面对和准确回答改革中出现的种种困惑,也才能把改革和发展的压力传递到每位员工和岗位,引导员工自觉地冲破并摒弃一切阻碍和不利于发展的束缚,使员工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认同意识不断加强。因此,要利用此次股改契机,建立一套与新战略相适应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系,构建全新的企业文化,打造农业银行百年品牌。二是应贴近业务发展实践。业务发展是硬道理,企业文化必须为业务发展服务。只有将文化的力量体现在业务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现在经营思路和措施办法的丰富完善中,体现在产品与服务品牌的整合打造中,企业文化才能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农业银行股改后区别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切实做好“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三是应贴近员工的工作生活实际。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对员工的需求和发展、人格和思想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让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觉悟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增强,思想得到升华,利益得到实惠,使文化由抽象到具体,能够看得见、感觉到,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具有良好的实际效果。要进一步弘扬长期积淀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文化,坚决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落后文化和陈旧观念,让广大员工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合规守法的良好职业操守。

三、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企业文化核心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要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人这个基础之上。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和树立“资本约束、审慎经营、价值创造、开放进取、受托责任”等新型的经营理念和精神,让“诚信、创新、学习、责任合规和人文关怀”等既有新时期农行特色、又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等新的观念。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致力于建立健全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尤其是要根据自身特点,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加强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构筑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体系。其次,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基层行要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奋斗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实现发展留人。第三,要在培训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存量”人才的质和量。要真正树立大培训的观念,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不断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努力提升农业银行的人力资本总量。第四,要以平等的态度尊重、理解和善待员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领导的信任和组织的温暖,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要多做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尤其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要重视倾听来自各个层次的员工意见,坚持公开、公正、有情操作,并针对改革后员工劳动强度和竞争压力增大的现实情况,尝试建立员工心理咨询和思想沟通制度,帮助员工舒缓压力,调整心态。

四、树立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培养成熟的经营理念

成熟的经营理念对基层行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核心是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现。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在经营绩效取得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员工价值、股东价值和社会(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统一;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在对各项发展目标的统筹兼顾、把握平衡上,实现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所谓“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基础的牢固性、发展资源的再生性、发展战略的前瞻性等方面,做到眼光长远、通盘规划,不断“子孙路”、不吃“过头粮”。

树立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观,要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五个关系: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发展和局部发展的关系。局部与整体之间是从属关系,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整体的发展依靠局部的发展来实现,局部的发展需要整体发展来提供保障和支持。从长远来看,局部发展与整体发展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在一定发展时期和阶段,局部发展必须服从整体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因此,各级管理者在谋求发展时,要从大局出发,既要考虑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整体发展的要求,当局部发展与整体发展出现矛盾时,局部必须服从整体,甚至做出牺牲。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阶段发展与长期发展的关系。能否处理好阶段发展与长期发展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单位是否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基层行在确定和实施阶段发展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长期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于实现持续的发展。正确处理好阶段发展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关系,对各级管理者来说,既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项根本的要求。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关系。强调加快发展速度,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强调提高发展质量也必须要以适当的速度作保障,只有发展速度而没有发展质量,就失去了发展的意义;单纯注重质量而忽视速度,就会失去

发展机会丧失竞争能力,最终就会踏步不前。因此,发展不仅是量的增长、速度的提高、规模的扩大,而且是在机制健全、内控严密、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实现效益的提高和价值的最大化。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在任何时候风险都与发展相伴相随。我们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但不能为了发展而忽视风险控制,否则,不会实现真正的发展,同时也不能为控制风险而束缚住手脚。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开拓业务、谋求发展。五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业务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关系。农业银行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业务发展,但业务的发展不是最终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才是企业发展的最高目标,两者的关系是:业务的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现实可能;员工的发展、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提高,为业务发展提供了力量源泉。因此,在强调业务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员工的全面发展。但员工的全面发展并非全体员工都要发展,也要体现优胜劣汰、有情保障的精神;并非每个阶段都要发展,而要从整体上、趋势上、大局上进行把握;并非同步发展,也要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发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发展。实践工作中必须注意克服重视“业务的发展”,忽视“人的发展”的错误倾向,坚持“两手抓”,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推动业务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五、坚持内控优先的原则,构建良好的风险文化

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风险管理体系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都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履行自身职责,促进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风险管理文化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软因素”,在基层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表明,一些基层行之所以在风险管理上出现问题甚至常常失败,其原因并不是因为缺乏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及程序,而是因为落后的企业文化尤其是风险管理文化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程序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没有把执行制度变成员工的一种行为习惯。因此,构建良好的风险文化已成为事关农业银行生存、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促进风险文化建设,首先要在规范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加强宣传,引导干部员工认知认同理念并不断加以实践。只有先认知,即充分了解内控价值理念的真正含义,把握内控价值理念的本质要求,认识到内控文化在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员工才会认同这些文化理念。其次要将内控价值理念深深植根于心,落实于行。只有认同,才会信奉,实践这些价值理念才会成为自觉行为。各级行领导班子必须身体力行,对内控的各项制度要求保持高度的敬畏,决不允许对各项内控制度表示丝毫的蔑视,决不允许对背离内控价值观的行为有丝毫的容忍;全行员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最起码的操作守则做起,“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坚决不办违反规定的事情,坚决抵制破坏制度的行为,最终形成一种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工作氛围,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业银行风险文化。

六、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实现制度与文化的平衡

有效的管理等于优秀的文化加上科学的制度。制度约束是把企业的观念文化转化为行为文化的最重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传导机制。制度解决的是该不该做的问题,是一种刚性约束;文化解决的是怎样自觉地去做的问题,是一种柔性约束。也可以说,刚是柔的制度支柱,柔是刚的精神支柱,二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一方面,严格、科学的制度管理,是企业健康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目前管理体制下,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是控制内部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但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内生为员工的本质追求和自觉行动,就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另一方面,成功、优秀的管理光靠制度不够,还必须要靠文化,要从

篇3:对盘活部队基层文化的几点思考

一、以弘扬先进文化为主旋律, 占领军营思想文化阵地

一是要增强占领、巩固阵地的意识。要坚持正确的导向,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注重用科学理论、先进文化武装官兵的头脑, 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巩固和加强先进文化在军营文化中的指导地位, 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的能力。要突出军营文化建设的政治性、针对性, 增强渗透力、感染力, 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贯彻始终, 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提升军营文化的层次, 把文化活动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使之成为推动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

二是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军营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加强军营文化建设, 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官兵, 引导官兵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夯实思想根基, 铸牢思想防线。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注重官兵的全面发展, 以培养“四有”军人为目标,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刻苦钻研的文化氛围, 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 校正人生坐标。要重点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和军人职业道德的教育, 着力提高广大官兵的道德文明素养和增强民主法制观念, 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三是要注重探索和创新军营文化工作的方式方法。注重把民族的、传统的健康文化与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结合起来, 把发挥一般文化器材的潜力与运用现代化科技设备结合起来, 重视抓好硬件和软件建设, 不断夯实文化教育工作的基础。要在发挥军队内部文化、教育资源作用的基础上, 加强与地方院校、文化部门的协作与合作,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拓宽军营文化渠道, 实现军营文化工作的多样性和高效益。要大力宣传文化教育工作中涌现出的模范标兵、先进典型的事迹和思想, 发挥他们辐射、引领作用, 带动和影响一批基层官兵投身于文化工作, 进而激发广大官兵学习先进文化、钻研创新理论、实践先进文化的热情和动力。

二、以继承传统文化为中心内容, 活跃官兵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要通过开展活动来体现军营特色文化。要以军营文化活动为突破口, 用军营特色文化教育激励官兵, 通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官兵为部队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的热情和斗志。针对封闭式管理环境下军营文化精神生活比较单一的实际, 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文化工作、加强官兵思想道德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 寓教于乐、娱情益智, 把官兵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中。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周末等时机, 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以及具有军营特色、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 定期组织广场文化活动、文艺汇演赏月晚会、诗歌郎诵会等活动, 把官兵吸引到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活动中。

二是要结合中心任务开展文化工作。文化工作只有和部队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才能保证活动经常, 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要结合“四项重大教育”, 开展演讲、征文、读书等系列活动和以“学军史、唱军歌、铸军魂、树军风”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文体活动, 把官兵旺盛的精力和激情引导到火热的练兵场上。围绕训练任务, 把开展文化活动与科技兴训、反恐维稳、执勤站哨、驻训演习等相结合, 组织开展多姿多彩、小型多样的比武竞赛、发明演示等活动, 有效激发广大官兵爱军习武、英勇顽强的精神和意志, 为完成使命任务提供服务保障和精神动力。

三是要积极创建健康向上的军营环境。良好的环境对培养官兵情趣、淘冶情操有积极作用, 我们要为官兵构建一个和谐融洽的生活、工作和训练环境。要坚持传统的好经验好做法, 比如说办板报、更新营区灯箱、拉横幅、挂标语牌、开办心理导刊等, 同时要发挥广大官兵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 积极创新, 利用闭路电视系统、综合信息网等平台, 搞好宣传鼓动工作, 着眼强化官兵服从意识和战斗精神, 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军营环境。

三、以丰富网络文化为突破口, 满足官兵多元化需求

一是要办好网上学习室。要把富有部队特色的“阵地文化”、“操场文化”、“楼顶文化”和“长廊文化”,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放到网上供官兵浏览学习。广泛搜集哲学、历史、科学、美学、文学艺术等资料, 建设网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在局域网上开设电脑基础知识学习、英语文化天地等教育学习栏目, 实时更新内容。把学习培训与上网用网相结合, 利用政工网上丰富的学习教育资源, 在党团日、节假日等时机, 组织官兵学信息化、高科技知识, 提高官兵信息化素质。

二是要用网上“训练场”。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模拟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结合部队实装操作训练单调枯燥乏味、官兵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的实际, 通过开发各种训练软件, 模拟作战环境, 还原战场景象, 让官兵身临其境、训在“战”中, 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把军事知识、训练内容等制作课件、动漫、游戏等, 采取“实战”对抗、兵棋推演、合成作战等方式, 开展“网上练兵”、网上知识竞赛、网上训练大比武等活动, 使官兵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增强训练兴趣, 提高训练效果。

三是要建好网上“娱乐厅”。要充分利用网上影视数据库, 结合主题教育、月课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教育, 适时播放健康向上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节目, 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和感染力。开辟综艺、影视、音乐等专栏, 为官兵提供相声小品、精品影视、音乐歌曲;在网上开设“游戏乐园”栏目, 积极组织官兵开展“红色警戒”、“三角洲部队”等游戏会战活动;定期开展网络才艺展示, 鼓励官兵参与制作、开发游戏、动漫、课件等活动, 把健康有趣、官兵喜爱的动漫小游戏和flash影片上传, 供大家休闲娱乐。

参考文献

[1]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8.

[2]贾成群.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3]罗洁, 江汶俊.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黑龙江史志, 2009.

篇4:对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群众文化;基层工作;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快速的增长,社会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不频乏,而进一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地增长,建设更好更能满足群众需要的群众文化是当前相关工作者要着力思考的问题。如何提高基础群众文化工作的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树立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开始,统筹兼顾,才能确实提高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对于基础群众文化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是发展群众文化的根本原因

何为群众文化?通过相关的资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群众文化的最根本的属性就是人民群众的参与,并使群众获得娱乐和发展的时间活动。群众文化首先就是要群众参与、娱乐和发展来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讓群众获得精神上的收获,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群众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其涉及的主体数量极大,因此具有广泛性的特征。而由于参与主体的数量大,主体的差异性也显现出来。参与群众文化的人们的兴趣、经历、知识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每一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需求的差异性也非常的大。要做好群众文化工作,进行管理的创新是一条必经之路。而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二、加强对民间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的内容

参与群众文化的主要人员就是普通的公众,就是来自于民间。所以,群众文化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民间文化和民族文化。但不是一个坏的现象,因为民间和民族文化本就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应该对其进行发展的文化。另一方面,民间文化和民族文化有着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是进行群众文化发展的很丰富的素材与原料。群众文化生活通过民间文艺的形式进行开展是发展群众文化一种可行的形式,也容易被群众所接受和接纳,受到群众的欢迎。在此同时,中华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和形式都可以通过群众文化的形式重回公众的视野,把文化进行传承,使它们不至于失传。而对于群众而言,他们通过广泛的参与,无论是从内心还是形式上都得到了放松和享受,群众的才艺和兴趣都得到了发展和展示,使得参与的群众满意。因此,在进行群众文化发展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民间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方式,可以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推广。

三、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是发展群众文化创新管理的目的

通过群众文化,公民的精神生活可以得到丰富,这是上文已经提到的内容。事实上,进行发展群众文化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是为了群众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反映着公民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实践活动,是量度社会思想文化水平的一个标尺。根据群众文化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看清社会公众的实际水平。同时,群众文化的开展活动可以当作宣传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化的主战场。用爱国和集体主义道德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来引导人民群众进行自娱活动,让群众在进行文化活动时得到优秀知识和正确价值观等的影响,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只有通过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来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进行宣扬,才能被人们广泛地支持和接受。

四、树立群众文化的标杆,用文化广场凝聚群众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不断增长的需求,群众文化工作迎来发展的新时期。现代的群众文化管理要适应当代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模式,转变管理思路,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的机制。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树立群众文化发展的标杆,对群众文化开展较好的社会团队等进行鼓励,找出优秀典型,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大力的宣传和传播,让其发挥榜样的作用,带领一个地区群众文化的发展。在树立优秀典型的过程中,可以挖掘和发扬民间的文艺,促进其健康发展。其次,文化广场的出现既是群众文化需求增长的表现,又可以作为发展群众文化的基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在广场上有着大量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这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但作为群众文化的相关人员,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点,把文化广场发展为群众文化的根据地。通过文化广场来凝聚更多的群众在此开展文化活动,把文化广场打造成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张名片,使更多的社会团体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参与群众文化活动。

总之,群众文化活动是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群众生活良好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发展群众文化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间文化,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参考文献:

[1]苗菲,贾颖,刘之松.统计预测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4).

[2]游文峰,苗菲.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J].商.2015(26).

篇5:对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省地税局在“十一五”规划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战略思路;在03―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提出了“双基”考试人人过关的战略要求;在今年的工作目标中又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战备方针,明确了“七个一百”人才工程建设的具体目标。这说明**地税决策层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已经准确定位了人力资源在地税事业进程中的核心要素地位,更加丰富了人力资源作为队伍建设的战略内涵,日益完善了促进人力资源发展的长效机制。

作为**地税队伍的一名基层税务工作人员,本人经历了省、市、县局近几年在强化队伍建设尤其是提升人员素质方面的创新进程和改革举措,感受到了地税事业发展对自身能力所带来的时代冲击和无形压力,也增强了自我塑造、自我提升的发展意识和内在动力。在品味发展机遇带给我们切身收益的同时,也在思索省、市、县局如何搞好基层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我们各方面的能力,立在不败之地,适应时代发展,促进地税事业发展进程。

一、当前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

可用三组词概括;“少且不精、散且不专、严而不实”。具体说:“少且不精”指的是培训组织的次数少、时间短,但与此相对应的培训内容的精细程度不高,“培训精品”的产出量不多;“散且不专”指的`是培训范围一般是“大锅饭”式的全体人员,培训的形式是“大合唱”式的集中讲座为主,培训内容是“大杂烩”式的一锅汤,但相对的重点不突出,层次不分明;“严而不实”指的是强调短期反应,培训的要求很严格、各项纪律制度贯彻到位,但相对忽视了长期绩效,对培训效果的及时检测和跟踪评估不够。

二、搞好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篇6:对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共扶沟县委书记田永红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当前社会经济生活、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状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所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应当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适应新要求、增强生命力。

一、要打破思维禁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要以理念创新实现思路上的引领,带动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创新。在继承基层党建工作优良传统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应强化以下理念:一是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理念。当今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已经由计划经济条件下农村、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传统领域扩展到新的更加广泛的领域。由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及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造成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和大量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离开了原单位进入新兴行业,过去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基层党建工作的外延和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除农村党建外,基层党建已扩展到城镇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等方面;就农村党建工作来说,由于农村党员外流、党员来源多样化等因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基层党建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二是基层党建工作科学管理的理

1念。在基层党建工作的管理方式上,要适应党在执政条件下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强化宏观管理、间接管理;弱化微观管理、直接管理;摒弃运动式的、“一刀切”式的粗放型管理,强化严谨科学、分门别类的差异化管理。三是注重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益的理念。基层党建工作要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移;从注重外在形式向重内在效果转移。没有质量的工作是无效的工作,没有质量的数量是零数量,甚至是负数量。考核基层党建工作的效果首先要看质量,在质量的基础上再看数量。基层党建工作也要强调投入和产出,注重工作效率和效益。四是党内民主建设的理念。要真正把党内民主视为党的生命。各级党组织都要增强由谁产生对谁负责意识。按照党章的规定对产生它的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全委会负责,并接受其制约和监督。要增强党员是管理党内事务的主体的意识,保障党员权利的意识,在党内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相互平等的意识。形成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的领导干部为党员服务的氛围。

二、要改进组织形式,创新基层党建设置模式。从有利于工作开展的角度出发,打破依据地域、单位设臵基层党组织的原有形式,积极探索合理设臵基层党组织的新模式。大力推广在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等做法,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的设臵更加便于党员参加活动、更加便于党组织发挥作用,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

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如为避免农村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我县立足蔬菜、畜牧等特色产业,积极拓展“支部+协会”的形式,鼓励支部领办、创办、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既突破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的困局,又使村支部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中的“领头羊”和主心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三者之间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我们把这种形式与“双培双带”活动结合起来,把合作社中的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宗旨意识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致富能手推上合作社领导岗位,推动合作社中的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既使农村党组织站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也为广大无职党员有效施展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难、年龄结构老化等方面的难题。目前,全县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43个,近千名无职党员在合作社中发挥骨干作用,取得了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良好效果。

三、要实行差别管理,创新基层党建管理手段。要合理区分基层党组织类型,实行差别化管理。针对基层党组织丰富的多样性,明确对不同类型党组织的管理要求和标准,建立分类管理的新模式。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职能、不同工作基础的基层党组织,提出不同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不搞“一刀切”。农村党员与城镇社区党员、国企党员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在职党员与下岗待业党员、县内党员与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也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不能统一一个模式。如目前我县外出务工党员有2100多名,我们一方面建立了专人联系制度,实行“一对一”帮扶,定期寄送学习资料,保证每名流动党员都不失去与组织的联系;另一方面,针对党员外出流动结群性、流动地点分散性、从业领域集中性等特征,在外出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依靠服务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流动党员之家”,把流动党员聚集起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要注重增强影响,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要改变过去一些灌输式的、形式化的思想教育手段,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团结人。积极借鉴运用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人力资源开发等学科的科学理念和现代手段,更多地依靠非权力因素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如为解决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遇到的企业对党建工作态度冷漠甚至心存疑虑、怕党建工作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普遍问题,我县把着力点放在支持和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上来,多开展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活动,寓党建工作于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使企业主切实感觉到党建工作对企业的好处,从而自觉地接受并支持企业的党建工作。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小型、分散的活动形式,多样、务实的内容,大力开展商业诚信教育活动、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技能竞赛等,重点在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精神、凝聚人心上下功夫,解决了党组织、党员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使党组织和党员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

篇7:对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强化法律监督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监督,解决好“检察机关监督别人,谁来监督检察机关”的问题,做到正人先正己。基于检察机关职能的双重性和特殊性,为确保检察机关充分正确履行国家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促进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年来,地方各级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在各级党组的领导下,按照中央和高检院的统一部署,广泛开展对内部的自身监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发展不平衡。作为一名基层检察机关的纪检工作者,笔者认为当前基层检察机关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和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检察队伍建设、业务建设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当前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执法办案环节尤其是重要执法岗位的监督不足。主要表现在监督的程序不够规范;监督的方式比较单一;监督对象侧重于自侦部门。监督工作往往偏重于纪检监察部门对执法办案部门的案后“回访”,或对检察办案人员违法违纪的查处这种事后的、单一的监督。这种监督工作机制和方法与检察机关办案的实际严重脱节,失去了应有的警示和预防作用,监督成了“马后炮”,甚至“放空炮”。监督工作的实际效率低,效果差。

2、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亟需改进提高。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对同级院领导干部的监督难以开展,监督难度大,监督流于形式化。

3、对纪检监察工作重视不够。由于基层院担负着日常大量繁重的执法办案工作,这些工作又都有具体的量化考评指标、年终考评,各部门的执法办案工作都要以量化指标为标准进行评比,谁也不愿自己的名次排后,基层检察机关领导的主要精力自然放在抓办案,抓指标,抓争先进位上。相对执法办案,纪检监察工作指标较软,单位只要不出事,最低限度不出大事,没有大的矛盾暴露,就可以过安稳日子。甚至有出了问题也尽力捂着、拖着、护着,深怕影响单位的声誉,影响年终的考评。

4、基层检察机关纪检干部队伍状况不容乐观。当前基层院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一些很不理想的地方:一是现任纪检监察干部年龄偏大,有的年已五十开外。二是编制不全。按高检院规定,人员编制60人以上的院设立监察室,当前编制不满60人的基层院普遍未设监察室,有的连专职监察干部也未配设,仅有一名纪检组长,而有些基层院的纪检组长还是兼职的。编制不全,人手不足,严重制约了基层院纪检监察工作开展,难以应对日益繁重的纪检监察工作。三是对纪检监察人员的待遇重视不够。相对基层院副职普遍为正科实职待遇,有些纪检组长仅是副科级待遇;有些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虽是正科,却是虚职待遇;有些纪检组长未被任命为检委会委员,往往也未被通知列席参加检委会。这种待遇上的差异,反映了一些基层院纪检监察干部不被重视的实际,也制约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纪检监察干部素质有待提高。有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怕得罪人,存在不敢监督,不善监督,不愿监督的情况。

二、加强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加强对执法办案活动的内部监督制约。执法办案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主要途径,是行使检察权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检察干部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主要出现在执法办案中。如何加强对执法办案环节,尤其是重点执法岗位的内部监督管理,是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难点。笔者认为,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内部监督,必须要紧密结合执法办案实际,顺应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工作的规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和各个检察业务部门的多方积极性。要进一步拓宽内部执法办案监督的范围和渠道,把对执法办案监督由对某一局部、某一环节的监督拓展为对执法办案流程中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如控告申诉部门案件线索的流转和处理,侦查部门案件的立案、侦查、撤案和采取强制措施,侦查监督部门和公诉部门案件的不捕、不诉、改变案件定性、改变强制措施等的监督,来实现对执法办案全过程的监督。要把纪检监察部门单一的静态监督,转变为由纪检监察部门与各检察业务部门互动的动态监督,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不仅要监督执法办案活动是否廉洁、公正、文明、安全,也要监督执法办案的力度,规范执法办案行为,促进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不断提高。

2、加强领导干部自律和监督。加强领导干部的自律和监督,是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的突出重点。从检察机关履行检察职能活动的特点来看,执法办案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和决定权主要掌握在院领导手中,加上管理人、财、物的权力,领导干部的权力相对集中,也往往成了拉拢腐蚀的对象;从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要求来看,检察队伍的风气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领导干部的风气决定着队伍的风气,领导班子的建设决定着队伍的建设。因此,领导干部一旦发生违法违纪问题,其影响之大、危害之大是不言而喻的。高检院和省院先后就领导干部严格自律,加强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领导干部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等,提出了许多明确要求。基层院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履行对领导干部的内部监督职责,督促领导干部把上面的措施和要求落到实处,发现有违党风廉政责任制规定和要求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或按组织程序提出批评意见,必要时及时向上一级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反映。建议,在加强对同级院领导干部的监督上,基层院纪检监察部门可直接向上一级院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以增强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能。

3、进一步加强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加强基层院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是加强基层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和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基层院党组要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真正关心和重视纪检监察工作,支持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纪开展工作,为他们撑腰鼓劲。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健全纪检监察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舍得配备政治强、懂检察业务、作风过硬的干部来从事纪检监察工作。要关心爱护纪检监察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待遇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心全意地开展好本职工作。

篇8:对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企业文化,基层文化,建设,思考

一、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

基层文化是企业文化在基层的表现形式, 是适应企业管理由科学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基层文化来源于基层工作实践, 并在实践中发挥着凝聚力、和谐关系、规范行为、激发活力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培育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 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的基层文化, 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基层管理升级, 才能夯实油田发展的基础, 推动油田和谐持续发展。

二、基层文化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求基层在学习先进单位基层管理经验的同时, 要结合本单位的愿景目标和职工队伍实际, 以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的基层团队精神为重点, 构筑自身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模式, 体现自身特色, 易于识别, 印象深刻, 职工易于认同, 执行落地, 增强基层文化的生命力。

二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 建设先进的基层文化必须结合自身实际, 挖掘自身文化底蕴, 继承自身优良传统;另一方面, 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要求和基层实际, 用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价值观进行创新, 以正确地引导基层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从而使基层文化既根基牢固, 又体现时代特点, 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是领导主导与职工主体的关系。准确把握住现代管理理念和基层文化建设的要领, 根据本单位的基本情况, 积累、总结、提炼既有本单位优良传统又有时代气息的基层文化理念和团队精神。同时要发挥基层职工的主体作用, 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 吸引职工积极参与到基层文化创建活动中来, 使提炼出的管理理念、团队精神能引起职工的广泛共鸣, 容易被职工理解和接受。

三、基层文化建设的三个途径

基层文化是胜利文化的基石, 在胜利文化建设和油田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油田的发展目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形象等最终要由基层及基层的每一个职工来实现和体现, 因此, 在促进油田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 必须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一要教育引导, 营造基层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只有充分认识基层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才能把基层文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来抓, 这是搞好基层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近年来, 油田党委高度重视基层文化, 特别是基层家文化建设, 有效地增强了基层干部职工以队为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但是, 纵观油田基层文化建设, 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整体创建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要在激发动力、营造氛围上做文章。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组织基层干部到油田内外一些基层文化建设比较好的单位参观学习, 直观感受基层文化对基层发展的重要作用, 对照先进找差距, 增强干部职工建设基层文化的压力感和责任感。要通过领导宣讲、利用局域网、简讯、黑板报、组织知识竞赛、办班培训等形式, 深入学习企业文化理论知识, 宣传基层文化建设先进经验, 形成浓厚氛围, 增强干部职工建设基层文化的自觉性。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充分发挥基层党政工团的作用,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建设活动, 将广大职工吸引到基层文化建设中来, 切实形成“人人清楚文化内涵、人人参与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要加大投入, 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 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高回报率。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投入, 不是成本, 而是投资。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保障机制, 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纳入企业预算。加大企业文化建设软硬件投入, 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证。”因此, 建设基层文化必须舍得人财物的投入。基层干部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带头人, 其思想认识、工作能力、业务水平, 直接影响着基层文化建设的成效。在基层文化建设中, 要加大基层人才投入力度, 重视选拔选好、培养好、使用好基层干部。把基层文化建设的成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要立足基层文化系统化,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和统一使用基层文化识别系统, 对内增强职工的认同感, 对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要把改善基层工作生活环境作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拿出专项资金, 为基层队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增强职工以队为家的归属感。

上一篇:主题餐厅创业策划书下一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要历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