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顺利跳槽取得职业成功

2024-06-13

如何顺利跳槽取得职业成功(精选5篇)

篇1:如何顺利跳槽取得职业成功

首先,要确定你跳槽的动机是什么和自己是不是需要跳槽。大致来说,一个人跳槽的动机一般有如下两种:一是被动的跳槽,即个人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不得不跳槽,这里又具体包括对人际关系(包括上、下级关系)、工作内容、工作岗位、工作待遇、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发展机会的不满意等方面。比如,如果你与上司关系不融洽,觉得得不到发展,你自己也感觉无法适应目前的环境,那么恐怕就要考虑换个环境试试了;第二,是主动的跳槽,即面对着更好的工作条件,如待遇、工作环境、发展机会,自己经不装诱惑”而促使自己跳槽;或者寻求更高的挑战与报酬,比如你发现自己的能力应付目前的工作绰绰有余,并且发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的时候,你就不妨考虑换个工作试试。

无论如何,当你具备了跳槽动机的时候,就是你跳槽行动的开始。但是,为了跳得更“高”,你在跳槽前不妨先问自己下面的问题:

1、是什么让你不满意现在的工作了?

2、你想跳槽经过慎重考虑了吗?还是一时的情绪?尝试做自我调整了吗?

3、跳槽会使你失去什么,又得到什么呢?

4、适应新的工作或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需要你付出更多的精力,你有信心吗?

5、你的背景和能力能适应新的工作吗?

6、你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

7、你有没有职业目标?新的工作是不是为你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职业方向?

8、征求过专家的意见吗?有没有咨询过职业顾问?

如果对上面的问题回答是“是”,那么你可以接着考虑下面的问题:

1、你要跳过去的公司的职位是什么?如果比你现在的职位还低你能接受吗?

2、新的工作要求你从头做起,你有这个心理准备吗?

3、你在目前的公司里工作有多久?―一般来说,在一个公司的工作至少应该满1年,否则它不会为你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职业发展依据;

4、你应何时跳槽?――最好的状态是在目前工作进展顺利时跳槽,那么你的职业含金量会大大提升。

5、你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能力了吗?你的优点或特长是什么?你有哪些不足?――这里要求你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自甘弱小。

一旦决定跳槽,你就要大胆地付诸实施了。这时你需要选择恰当的跳槽时机,以下是职业咨询顾问提醒你跳槽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和建议你的比较妥当的做法:

1、尽可能收集新公司的信息以及可能要求自己提供的项目,做到有备无患;

2、知己知彼:查阅与目前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明确自己是否受到违约金或竞业壁止等条款影响、离职手续办理难易程度等,做到心中有数;

3、有时候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能力,使用猎头公司应聘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4、设计简历:准备一份职业化的简历,你可以寻求职业顾问的帮助;

5、与人为善:虽然你应聘成功了,虽然你可能“痛恨”原来的公司,但是也不要在背后恶言冷语,你哪天还会“用”到原来的公司,这谁也说不准。

6、递交辞呈:向原公司递交辞职信,做好离职过渡期的安排。记住千万在拿到“OfferLetter”以后再递交辞职信;

你也在准备跳槽吗?你知道跳槽之前应该做什么吗?当你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说明你开始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了。但是,你必须明白:跳槽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够取得职业的成功,这个时候,寻求职业顾问的帮助才是理性的做法。

篇2:如何顺利跳槽取得职业成功

首先,很多学生接触法语时间不长,尚不能自信自如地表达,用法语进行的面试对他们来说的确不简单。为了不出错,为了讲出“漂亮”的句子,不少学生往往会 盲目地在网上收集所谓的“标准答案”,然后死记硬背,殊不知这样做非常不明智。其实你一开口,面试官就大致了解你的法语水平了,并不会因为你背出了句型复 杂且看似完美的答案而改变看法,反而可能因为这样的照本宣科而降低了认同度。因此,与其把话说得“漂亮”,不如选择简单的句子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个性化的答案往往比深奥的用词更值得欣赏。毕竟,语言只是考察的一个方面而已,作为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还是内容,切勿舍本求末。

但是,用简单的句子并不代表不需要准备专业词汇。关于个人学习情况的词汇是需要花一番功夫牢记的。可能这并不容易,但试想,如果你连自己学了什么,要去 学什么都没办法流利的表达,怎能让面试官相信你有能力去留学呢?所以,熟练而准确地讲出专业相关的内容,一定会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同时,面试也需要准备英语的版本,尤其是选择英语授课专业的同学。

其次,要认真思考自己的留学计划,全面进行准备。为什么选择去法国?为什么选择申请的专业?在国内的学了什么?去法国会学些什么?等等问题都是一定会被问的,答案必须了然于胸。不要奢望面试官正好“漏掉”哪个问题,可能性不会比中彩票更高。于是,不妨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其实,这不光是为了应付面试,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答案是没办法打动面试官的。避免唱高调,说一些过于表面而泛泛的内容是很重要的。

另外,还有几个方面要在此提个醒。申请签证要提早足够多的时间,碰上高峰期,面试的预约时间就会变长,因此而延误了签证实在是得不偿失。万一真的过了法 国的开学时间还没有面试,一定要学校开具推迟入学的证明。面试中不要自作聪明地讲中文,法语实在不知道怎么讲就用英语,你要向面试官证明的是你能在法国生活,而不是中文讲得有多流利。

篇3:如何取得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1. 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其他学科的内容,你学了之后,在短时期内是不会“过期”的,而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得不“与时俱进”。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才能跟得上信息社会的发展,才能胜任这个岗位。

2. 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耐心的态度

信息技术课实践性较强,因而在授课过程中易遇到各种措手不及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快速地做出反应,并给出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学生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你的答复敷衍了事,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解答。有些问题需要演示操作过程、有些问题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当即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整个辅导过程中,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切忌不耐烦,也不要因为问题简单而嘲笑或训斥学生。对于不会的问题,要以谦虚的态度承认,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

3. 注重师生互动,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实现教与学共同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两种师生互动的方式:一是师生共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教中学”。二是师生共同评价。长期以来,单向的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还让学生失去了认识自我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将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通过自评,学生能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集体评议可以补充自评时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以下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交替使用的教学方法。

1. 边讲边练

信息技术学科特别强调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只讲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学习的效率就难以保证。所以,我在一堂课中一般只安排1 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内容可以一次性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边讲边练。这样,学生都能将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熟练掌握。

2. 结合现实生活

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学生理解。比如,对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用生活中的邮箱号和密码进行生活化讲解。

3.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明确、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一个任务完成了,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和新的目标。例如,学生能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了,教师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乐趣。

4. 适当留白,学会迁移

留白,就是讲课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我在课上不再一一列举操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得出结论,描述操作步骤,叙述操作结果,鼓励学生尽可能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在教学中,通过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和实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如在进行Word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回忆打开“画图”窗口的方法,尝试用相同的方法打开“Word”窗口,把学生学过的旧知和新知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5. 分层次教学

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的难题,而有效的解决方法是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开始进行新一类内容的教学时,先进行一个小调查或者小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分层:基础薄弱的学生按照教材由易到难,逐步认识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对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进阶任务。还可以让已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既缩小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宪善教学过程设计

引人入胜的引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工夫。

1. 课题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能否被成功地引入,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讲授如何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时,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当学生走进教室时,我用RealPlayer播放一首当前很流行的歌曲。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我立即向他们简单介绍用RealPlayer听歌的方法。学生很想在自己的机器上听音乐,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地引入了。学生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了还久久不肯离去。

2. 即学即用,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会激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正是学生痴迷网络和游戏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即学即用的方法,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扩大、增强这一效果。

3. 抽取精髓,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篇4:如何顺利跳槽取得职业成功

研究机构与媒体都以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来描述中国大规划对外基建投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重要实施保证,“一带一路”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通过资本输出消化自身的过剩产能,并以拉动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全球增长。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有必要,于己有利,于他人有益。要结合中国实践,学习正宗马歇尔计划的经验。

美国马歇尔计划之所以能够成功,有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观念合拍,与市场的需求吻合。二战后美国作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有实力输出资本与项目,百废待兴的欧洲急需建设。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巩固了欧洲的经济基基础,不仅让西欧从战后迅速复苏,还使美国与西欧成为对等的自由贸易伙伴。美国与西欧被援助国双双获益,奠定了西方世界的新格局。

其次,美国并不强求归还援助基金,投资、建设与贸易一起启动。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马歇尔计划的参与国政府大多清楚,他们不必向美国归还这笔对应基金的款项。最终这笔款项余额大多被编入本国的财政预算,然后从此“消失”。不过德国却是一个例外,美国开始便规定德国必须在日后归还所有援助款项。

第三,资金的使用非常有效。经济合作总署,划归各国的资金由所在国政府和经济合作总署共同管理。不仅如此,经济合作总署不仅进行资金分配方面的合作,还组织由政府、工商业界以及劳工领袖组成的磋商小组,对经济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决定援助资金的具体流向。

此举对美国消化产能有利,欧洲人将大多数来自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用于输入美国生产的商品,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

这同时促进了当地的投资与生产,设立对应基金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转换成为由当地货币构成的资金。按经济合作总署的章程规定,不少于60%的基金数目应用于制造业的投资。

资金还得到了循环使用,加快资金周转,是当时条件下的货币扩张计划。欧洲进口商购买美国商品,以复兴计划的美元支付,但本土商人以当地货币支付货款(可以采用信用支付等形式),逐步支付后,这笔款项随后再投入本国对应基金,以供政府实施其进一步的投资计划,如此货币得到了不断的循环使用。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要想获得成功,理念上必须有共赢思维,而非过剩产能倾销;中国提供资金与技术,以人民币与当地货币进行结算,循环使用提升双方货币的信用;其次,投资银行或者复兴基金必须有严格的监管,在中方掌握主导权的前提下,涵盖各方利益的高效运作方式。

篇5: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

一、找准教师的课堂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教师要找准自己的课堂角色,让小组合作学习走上正轨。

1. 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引导作用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在小组间巡回指导,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甚至完全抢占话语权;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光会记录和对答案,不去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能力较弱的学生参与合作,重视他们的发言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此外,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用表扬的形式引导组内成员通力合作,激发组间相互竞争,让学生在良性的合作和竞争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共同提高。

2. 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放任自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教师给学生发布完“小组讨论一下”的指令后,就由学生完全掌握课堂,自己则不闻不问,不再指导、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只见学生不见教师,教师成了一个局外人,造成“放羊式”的小组讨论交流。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看似气氛热烈,实则效果较差。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调控课堂,不能放任自流,要排除学生之间的相互干扰,否则合作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重视学生的课堂地位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1. 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要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在教学中有许多的学习内容,学生一看就会,用不着教师去重复,去详细介绍。对于这些很简单的知识,不该合作探究的就不用合作,否则合作过于频繁,就会将一节课的时间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对于学生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予以解决。如果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还不能解决的,教师应给予指导解决。这个指导是“画龙点睛”,不是大包大揽,不能削弱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在引导的基础上,敢于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

2. 让每一个学生参与

没有全体学生的参与,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失败的。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呢?首先,分组要合理。在分组时,可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这样各组之间才具有竞争性;二是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其次,合作时要防止“一言堂”。教师要防止能力强的学生完全抢占话语权,变成“一言堂”。教师可采取的方法是:对于那些思考性、综合性较强的难题,先由能力强的学生做出初步的分析,拿出指导性意见或创造性见解,再让能力弱的学生依据示范,做出补充。全班交流时,可安排能力弱的学生代表本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让他们品尝参与和成功的喜悦;对于解题思路相对明显的题目,也可以把机会让给能力弱的学生的做法。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这样的合作才是成功和有效的。

三、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就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接到指示,立即分好组,七嘴八舌地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几分钟后,教师叫“停”,教室立即安静下来,接着由各小组汇报学习的情况。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学生表现活跃,气氛热烈,似乎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没有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往往流于形式。

1. 学生先自主学习和思考是前提

在一些教师看来,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没有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效果就会不好。他们常常操之过急,不安排学生自学,或是自学的时间很短,而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套话。其实,让学生先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问一问,就会留下一个思考的痕迹,能为下一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依据和题材。因为学生通过自学和思考,对相关问题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同组的同学讨论、参考。同时,他们也会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而倾听别人的方法,从而实现互教互学,思想碰撞,解决问题。这样,各小组都可以得到参与、提高,达到教学预期的目标。

2. 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是保证

学生的思考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经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合作学习,学生会感到措手不及。而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每节课都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少则二三次,多则六七次;短则一二分钟,长则二三分钟。之所以安排这些草草走过场的合作,目的是追求小组合作这种形式,而不是它的实质。由于是盲目开展合作,草率收兵,加上学生没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结果自然是不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认真设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给足学生思考和探讨的时间。

四、学习内容的设计要恰当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做好学情分析,设计好相关的问题。学情分析的内容,包括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现有的认知水平、知识水平、自学能力、合作能力等。对于设计的问题,我认为要从问题的深度和坡度来考虑。

1. 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如果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就会费时、费力不讨好,花了时间、人力,没有效果,得不偿失。这些有“深度”的学习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就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2. 问题要有一定的坡度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创设有一定思维坡度的问题。如果学习的内容太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会感觉学得很累,会觉得无助,迷失方向,摸不着边际,甚至会产生沮丧、悲观的心理。反之,内容太容易,大多数学生不需要什么时间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或答案,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会缺乏讨论和交流,成为一种毫无实质意义的表面形式。因此,教师对设计的问题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例如,可以提前设计一些“弹性”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准备材料。这样在小组讨论时,就能保证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能力弱的学生“吃得了”,同时也应鼓励中等层次的学生在已经达标的基础上向高一个层次的目标努力,争取“跳一跳,摘到果子”。教师创设的合作学习问题,只有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才是好的问题。

上一篇:业务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坚强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