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论文开题报告

2024-06-18

对外直接投资论文开题报告(共8篇)

篇1:对外直接投资论文开题报告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众所周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中国足吸收FDI的世界大国,占了流向发展屮国家FDI总量的三分之-。但另-方面,巾国也是世界资本的-大供给源,虽然口前巾国流出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相比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IFDI)规模还较小,但其增长速度不容小视。仅一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幅就达到了 32%,中国的很多跨国大企业在国际商务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746.5亿美元1,创历史最高纪录,位居全球第五。

在全国各省市中,广东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位列第一,达到了 116.3亿美元。上海位第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达到60. 43亿美元。上海和广东作为中_经济的领头羊,许多行业都是处于全W领先地位,尤其是制造业,而且在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中,也还是以制造业为主。

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很多,有目的国的环境因素、政策因素、中国的市场因素、政策性因素等等。但以上分析都是基于宏观层而的,这些H益增长的对外宵接投资究竟是由什么样的企业贡献的?剔除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因素和不同的械墓的影响,什么样的企业更容易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V有什么样的关系?对企业层面的复杂差N很难由一个笼统的调查阐释清楚,因此只有通过对企业层面进行严谨的分析,才能回答上面的问题。

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在贸易中的作用是被忽视的。

传统贸易理论关于企业的描述仅有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新贸易理论中虽然将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国际贸易分析中,但企业还是同质的(homogeneous)典型企业,即所有企业都从事出U。然而,近十几年的贸场理论研究表明,企业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为什么一辟企业从事出口而另-些企业不从事出口?为什么有些企业选择通过出口进入海外市场,而有些企业选择FDI?对上述两个问题,异质性企业理论从新的角度给予了解释。

Melitz首次通过异质企业模型将上述研究规范化,出现了以企业异质性为特征的新-新贸易理论(New-New Trade Theory)。

新-新贸易理论是同际贸场理论的前沿,能够很好的解释当前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现实情况,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思路和研究方向。该理论主要分为两个研究方向,以Melitz 为主导的方向主要探索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又称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Heterogeneous-Firms Trade,简称HFT);以Antras (2003)为主导的方向主要研究企业全球组织生产抉择,又被称为企业内生边界理论(Endogenous Boundary Theory of the Firm)。而从现有文献来看,该理论还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关于异质企业的理论假设需要更加详细的企业面的数据来进行检验。

本文将沿着Melitz的研究方向,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山发,就企业生产率与出口、对外直接投资之问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采用上海和广东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企业层而数据,来重点考察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本文为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1.2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阐述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产生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为本文的研究奠足了理论基础。接着论文结合上海和广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点,进一步探讨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给出相对明确的结论,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决策上的支持和指导。

第1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异质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难点及解决办法,并对本文的框架和结构做出相关的说明。

第2章是文献综述部分,是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首先简单介绍了不同文献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研究假设、理论框架等相关内容的分析,为本论文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接着对有关异质性企业生产率与出口、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关系的论证,进行相应的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实证假设。

第3章是分别对上海和广东省的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做出了分析,通过对这两个典型区域的相关研究,来发现这两地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劣之处,从而为我国企业今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4章是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首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地出口企业与FDI企业的生产率进行比较,从而来验证HMY模型的相关结论,即FDI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出口企业。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FDI企业的生产率,即为什么FDI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出口企、Ik,是自我选择效应还是学效应的结果。

第5章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对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做出总结,并对我国企业制定走出去战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3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框架

1、文献研究法第1章的研究动态和第2章的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在前期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异质性在主要贸易理论中的体现进行了回顾和归纳,为本文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2、定性分析法

第3章主要运用了定性分析法,通过对相应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来说明上海和广东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不同之处。

3、实证分析法

第4章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度出发,在己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经营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首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验证FDI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出口企业。

然后通过回归分析,解释为什么FDI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出口企业,是自我选择效应还是学习效应的结果。

以下是论文的研究框架:

1.4本文的创新点在理论方面,本论文从国际贸易理论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综合角度出发,对企业异质性假设在理论研究中的体现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为深入分析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选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在实证方面,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本文采用上海和广东制造业的企业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对中国企业而言,多数停留在宏观层面上。而本文则是从区域层面出发,拟研究上海和广东两地的企业,并对制造业这一具体行业的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2)本文将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和回归分析来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通过T检验,对出口企业与FDI企业的生产率进行比较,从而来验证HMY模型的相关结论,即FDI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出口企业。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即为什么FDI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出口企业,是自我选择效应还是学习效应的结果,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篇2:对外直接投资论文开题报告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跨国公司为了取得东道国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控制权而输出资金,设备,管理技能等不同形式的资产或要素的经济行为

对外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区别:1对外直接投资包括无形有形资产;对外间接投资只包括货币资本。2对外直接投资不涉及资产的所有权变更。对外间接投资,资产所有权在买方和卖方之间易手。 3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对外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权;对外间接投资目的是获取金融资产收益。 4在资产负债表中,对外直接投资属于有形和无形资产上的投资;对外间接投资属于企业持有的有价证券项目。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获取生产资源、开拓新市场、提高效率

2)开拓新市场 四个原因:国内客户或者供应商经营活动扩展至全球;更好地了解目标市场用户;运输成本和政府政策;进入主要竞争对手所在的国外市场。

这类投资成功两个前提:存在全球性产品市场、有效利用不同国家生产条件的差异。 投资环境评分分析法:将直接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分为8项(资本抽回、外商股权、对外商管制、货币稳定性、政治稳定性、关税保护的意愿、当地资金的可供程度、近五年的通货膨胀率),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程度的不同而确定其不同的等级分数,再按每一个因素中的有利或不利程度给于不同评分,最后把各因素的等级得分进行加总作为对其投资环境的总评价。分数越高,环境越好。

国别冷热比较法:以冷热因素表示投资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估方法,热因素多的国家为热国、冷因素多的国家为冷国。

发达国家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的措施:1)对国外投资收益采取优惠税收政策2)政府向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技术协作3)提供投资信息及促进投资活动4)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及解决投资争端的国际中心 对外直接投资保证制度:指对投资项目所受的损失要百分百地补偿。对外直接投资保险制度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投资项目所受的损失只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 各国投资保证及保险制度的特点:第一,只限于对海外私人直接投资,承担关于政治风险的保险责任,不包括一般商业风险。第二,都是对外汇、征用和战争三种政治风险进行保险。第三,保险费和补偿损失因各国不同。第四,担保期限也不同。 跨国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中,两个或更多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互为补充、互相衔接的合作关系。 跨国战略联盟兴起的主要原因:(1)跨国战略联盟能够适应当今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2)跨国战略联盟有可能实现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规模效益的目的(3)跨国战略联盟利于形成灵活协调的产销网络,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4)跨国战略联盟有利于减少经营风险。

跨国战略联盟的主要特征:(1)形式灵活(2)竞争中有联合(3)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创新(4)在啬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5)充分利用了宝贵的资源(6)加强了合作者之间的技术交流

跨国战略联盟目标和管理:(1)开拓新的市场(2)优化生产要素组(3)分摊研究与开发费用(4)消除不必要的竞争(5)增强实力以对付共同的对手

费列罗(FERRERO ROCHER)意大利费列罗集团旗下的产品,其集团是全球第四大巧克力制造商,并拥有一系列优质创新的产品, 费列罗巧克力(FERRERO ROCHER)更是享誉全球的著名品牌。公司于1946年,由Pietro Ferrero先生始创于意大利北部,全力家族式经营,至今第三代,已发展到享誉盛名的跨国集团,并拥有一系列自创的名牌优质产品。公司于1946年,由Pietro Ferrero先生始创于意大利北部,全力家族式经营,至今第三代,已发展到享誉盛名的跨国集团,并拥有一系列自创的名牌优质产品。这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创立了自己名字的公司。追溯这个成功的根源,我们不得不回到二战刚结束的那个时期。那时候米开力・费列罗的双亲成功地将他们的小糕饼店发展成一个工厂。这些重要的起步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米开力的双亲创造(事实上是发明)出的产品以及由他舅舅组织的高效率的销售网络。

费列罗的成功故事如今已发展到了第三代。米开力的儿子皮德罗和乔万尼作为首席执行官领导着集团。因此,公司的组织架构都基于稳固的家族结构,而且集团将继续在他们的领导下稳步发展。无论如何,在品牌背后,在所有财务报表后面,在一个大跨国企业的扩展后面,都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来自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的朴素、有创造力并且意志坚定的家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1984年,初出茅庐的意大利费列罗巧克力,面对巧克力市场国际著名品牌吉百利、好时等的市场割据和日趋萎缩的巧克力市场,以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市场为切入口,周密策划,独辟蹊径地与屈臣氏集团合作,一举成为世界巧克力糖果行业中的一支主流力量。

篇3:对外直接投资税收探讨

我国已对“走出去”企业实行税收抵免和税收饶让政策, 但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 完善国际税收抵免政策

国际重复征税会造成税收超额负担, 阻碍国际资源自由合理流动, 违背税收公平合理原则。减除国际重复征税主要有抵免法、低税法、豁免法 (免税法) 、扣除法, 其中抵免法在国际上被普遍采用。抵免法是指一国政府在优先承认其他国家的地域 (收入或所得来源地) 税收管辖权的前提下, 在对本国纳税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征税时, 以本国纳税人在国外缴纳税款冲抵本国税收的方法, 它可分为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和财税 (2009) 125号规定: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要在计算出在各国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抵免限额后再汇总纳税;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且其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盈亏也不得相抵。“分国不分项”的税收限额抵免方式以及国内外不相抵、国别不相抵的亏损抵补制度, 增加了企业纳税成本和税务机关征税成本, 造成各国税收抵免限额无法调剂使用, 增加纳税人总体税负。有鉴于此, 建议允许实行境内外总分机构之间合并纳税和境内外间的盈亏互补, 进行综合限额抵免 (特殊收入项目可实行专项限额抵免) 。这也适应现在实行这种抵免方式的国家 (如美国的分类不分国的综合限额抵免和日本不含亏损额的综合限额抵免) 已呈增加趋势。还应看到, 目前我国规定:企业不能准确计算“实际可抵免分国别 (地区) 的境外所得税税额的, 在相应国家 (地区) 缴纳的税收不得在企业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 也不得结转之后年度抵免”。在计算境外应纳税所得额时, 企业为取得境内、境外所得而在境内、境外发生的共同支出, 与取得境外应税所得有关的、合理的部分, 应在境内、境外应税所得之间, “按照合理比例进行分摊后扣除” (财税[2009]125号) 。据企业反映, 其中的有关合理比例的规定不够具体, 这给实际计算带来一定难度。而采用不分国 (地区) 的综合限额税收抵免方式和亏损弥补还原的方法则可使上述疑难迎刃而解。

美国对于企业已缴纳外国所得税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 可向前结转2年或向后结转5年 (目前我国仅规定向后结转5年) 而加以抵免, 这值得借鉴。另外, 对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生的亏损有向后结转方式 (用以后年度盈利) 和向前结转方式 (退还以前年度已缴企业所得税) 的两种抵补方式, 多数国家 (含目前我国) 采用向后结转方式, 少数国家同时采用向前、向后结转方式, 在必要时我国也可考虑增加向前结转方式。

(二) 完善税收饶让政策

税收饶让是税收抵免的延伸和发展。通过税收饶让, 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税视同已缴纳的外国税收, 同样给予抵免待遇, 而不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进行补征。这样, 使本国对外投资者真正享受到东道国税收减免优惠, 有利于鼓励本国投资者对东道国投资, 并增强本国投资者的资金实力。除美国外, 采用税收抵免的国家一般都同意给予税收饶让。但要指出的是:1998年OECD在对税收饶让重新认识的报告中, 倾向于对税收饶让的范围和程度加以限制。其理由是:税收饶让违背税收中性、公平原则, 一味鼓励对外投资, 会产生使本国产业空心化的影响, 并使本国的部分税收管辖权让渡给东道国, 减少本国税收;税收饶让容易导致投资者进行国际避税。

在我国已签署的税收协定中, 规定缔约国双方相互、我国单方面 (这占少数) 和外国单方面 (这占大多数) 给予税收饶让的各占一部分, 这与我国以往在对外开放中重“引进来”而轻“走出去”有关。笔者认为, 应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正确动机 (目的) 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区位的合理选择, 适当确定我国税收饶让的范围和程度。为此, 要完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和国别导向政策 (如适时修订商务部与有关部门发布的《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 。目前世界上约有61%的国家法定公司所得税税率高于我国法定企业所得税税率。其中, 一部分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巴基斯坦、赞比亚、科威特、孟加拉国、叙利亚、约旦、老挝、摩洛哥等) 的法定公司所得税税率高于我国, 但这些国家为了引进外资, 往往会给外来投资者以企业所得税优惠 (这些国家对核心产业和敏感行业的外来投资则可能加以限制) 。我国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很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因而我国对企业在这些国家的上述直接投资宜给予税收饶让。又如, 以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战略资产包括世界领先的技术、组织管理能力、专利、品牌、市场营销能力、信息等, 我国战略资产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主要宜选在发达国家, 特别要选在其知识技术密集的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内。一部分发达国家 (尤其是美国、法国、日本等) 的法定公司所得税税率高于我国, 但这些国家较重视以税收政策扶持高新技术研发和创新。我国企业在这些发达国家进行战略资产寻求型直接投资时, 要积极应对其对我国企业投资的歧视, 并可通过税收协定对我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的这一方面直接投资给予税收饶让。

二、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税政策

为加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投向引导, 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及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税政策。

(一) 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从原则上说, 符合我国产业和国别导向政策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得, 也应享受国内同类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以支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输入我国所短缺和所需的那一部分农林牧渔业产品和战略资产, 并支持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 扩大科技国际合作, 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 (含“走出去”企业) 所得税优惠政策, 国际经验证明:目标定位于机器、设备以及研究和开发等新投资的选择性税收优惠是成本——收益对比较理想的措施。以进一步发挥企业所得税政策对科技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来说, 既要合理实行以往较多采用的直接优惠, 也要重视间接优惠 (即税前优惠或税基优惠) , 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前端和中间环节的税收优惠。以下强调其中几点:宜把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扩大到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现代服务业, 还可考虑适当提高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比例, 当期不足抵免的可转回或延后若干年抵免 (如欧盟) ;加大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的力度 (美国规定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仪器设备折旧年限为3年) ;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技术开发准备金 (如韩国) 、风险投资准备金 (如德国) ;对创投企业在最初几年中的某一年没有盈利 (或应纳税所得额) , 可允许企业前移若干年 (美国规定为3年) 或后转若干年 (美国规定为15年) 抵扣研发费用支出;允许企业为科技创新所实际发生的教育培训费用在税前予以扣除 (如韩国和日本) , 允许企业税前列支一定比例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费用;实行科技创新再投资退税或国内税收抵免。另外, 借鉴瑞典、德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的经验, 可考虑建立国际投资储备金。它可在企业投资的一定年限内根据投资总额或应税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 允许其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得到扣减 (作为投资损失费而享受免税优惠) , 并专项用于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损失的弥补。俟其期满后, 该项储备金余额再按比例逐年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二) 完善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退税, 实行对消费商品的属地征税原则, 可以避免国际重复征税, 使出口产品以不含税价格公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口退税, 会影响名义汇率、实际有效汇率和商品出口。根据WTO规则, 可退还的出口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销售税、营业税等。出口退税是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促进出口的措施。我国2012年出台了《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2]39号) , 我国现规定3类21种情形享受出口免税, 这应加以落实。对于对外直接投资所带动的设备、原材料、零部件、散件等出境, 凡不属于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 都要实行出口退税。这既可满足对外直接投资的需要, 又有利于带动国内过剩产能的输出。除了退还出口增值税和消费税以外, 在必要时还可有选择地增加出口退税的其他税种。

目前我国实行17%、16%、15%、13%、9%和5%六档出口退税。我国传统出口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已较高。一方面, 应根据我国产业政策、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需要, 以及境外直接投资导向政策和财政承受能力, 有针对性地提高出口退税率, 直至实行出口零税率 (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另一方面, 要降低乃至取消“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率。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 缩短单证审核审批流转时间。对纳税信用等级、海关评价信用等级高的出口企业要开通出口退税快速通道。同时要强化出口骗税防范措施。其中, 可调查进口国从我国进口货物的纳税证明, 因为骗税分子虚报高报的部分是不可能在进口国进行纳税申报的。另外, 一些国家 (地区) 是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等对外直接投资较为集中的区域, 在必要时可选择与这些国家相毗邻的我国有关地点 (如边境) 设立特殊区域, 使其经我国海关批准后能进行出口加工生产、出口产品仓储以及出口, 而免缴或暂不缴纳出口税。

(三) 完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政策

根据关税有效保护理论, 关税结构应根据进口产品的加工程度提高而逐步提高关税税率。我们认为, 在当今进口关税税率还应有利于以战略资产引进, 实现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关税要适度, 否则会出现“关税负保护”, 发生本国生产方面的效率损失和消费者剩余损失。

篇4:对外直接投资更应谨慎

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多种形式的境外经济合作取得一定进展,均始于2001年“十五”计划提出的“走出去”战略。

根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按照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位居全球第13位,较前一年提升4位。

很多研究机构预测,如果按照这一趋势发展,未来的数年内,中国将出现对外投资高峰,从而可能成为全球的投资大国。

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主动参与全球化、建立新型开放经济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贸易大国,目前出口量居于世界首位,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导向型经济面临更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出口越来越受到外需萎缩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从中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基础脆弱,进程缓慢,将处于低速增长的时期,必将使贸易伙伴的进口需求明显减少。因此,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思路需要予以调整。而且,出口将面临更严峻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多年来,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中国一方面扮演“世界工厂”角色,一方面又要遭受因产业冲突增多而导致的贸易摩擦。据WTO统计,2001?2010年,中国共遭受574起反倾销,占世界反倾销总数的27%;受到贸易救济调查共692起,涉及总额约400亿美元。促进对外贸易投资不仅会克服不利的国际形势外部经济环境,而且还能够促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分流外汇储备资产,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

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并不是无风险选择,企业对外投资往往面临多重风险。投资风险首先来自企业自身,即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普遍不足、国际化人才的短缺、企业经营层对国外法律环境及经营环境不熟悉等;其次,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风险,在未来十年的世界经济衰退期内,债务危机和恶性通货膨胀有可能在更多国家爆发,使东道国出现投资环境的巨大变化,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都有可能给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经营构成威胁。

此外,中国企业目前对外投资的产业分布集中在污染较重行业,各国环保意识的觉醒和强化将使中资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环境风险。从2004年至2011年,中国在石油、天然气、矿产、钢铁和电力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和流量皆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些投资面临的环境问题无疑比在其它种类的投资活动中更显突出。

从对外投资的地理分布来看,中国对外投资的目的地分散在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资源丰富但环境脆弱的地区。如果对外投资中环境保护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引发海外投资者和当地居民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并可能进而迫使东道国政府采取环境规制措施。

例如在柬埔寨,当地政府曾以环境问题为由收回了中国投资者的森林采伐权;在加蓬、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刚果共和国和莫桑比克等一些非洲国家,中国的投资也被认为是破坏其森林资源的主要力量。当前,各国在国际投资政策上取得共识,提出外资应支持可持续发展及平衡投资者与东道国利益,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当今全球企业的共同行动。

因此,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风险因素是必不可少的。金融危机以后,许多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持“抄底”心态,但是正如龙永图所说,兼并收购不是看收购花了多少钱,更不是为了买便宜货,是要看兼并收购的对象有多大的增值潜力。

篇5: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论文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198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年均增长13.9%。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5.3亿美元,同比增长93%。中国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的7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122.6亿美元,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截至20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572亿美元。

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11.6亿美元,位于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第13位。

,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61亿美元,占我国同期投资总额的32.6%。

2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

尽管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对外直接投资仍处发展初期,同样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对外投资企业缺乏对外总体发展战略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这些企业对外投资是因为遇到了某个投资机会,或是为了获得海外投资所带来的税收的减免。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增加出口创汇,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投资的结果往往是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走一步说一步。这样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2.2企业体制因素导致境外投资失败

在我国,数大型企业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使得国有企业在国外市场竞争中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另外,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技术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也使自己在国外竞争中处于劣势。

2.3虽然拥有不少的适用技术但缺乏核心技术

我国企业,在很多领域拥有不少“适用技术”,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缺乏吸收消化,创新不够。即使是当前非常看好的家电行业,许多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2.4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国管理人才缺乏

从整体上看,我国派往境外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少从事跨国经营所必备的,既有专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又通晓国际商务惯例,国际营销知识和外语水平的跨国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我国企业缺乏一整套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许多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本观念,对人才资源管理的认识仍旧停留在人事制度管理的层次上,导致外派人员专业能力和积极性都不高,远远不能适应跨国经营对人才需求的竞争需要。

2.5投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在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偏低

不仅投资总量上我国与国外存在显著差距,从平均水平上来看,发达国家单一目的跨国投资的平均金额是以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50万美元,而我国境外企业中方投资100万美元以下的占90%,500万美元以上的只占23%。这种投资规模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经营规模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的境外企业除了海尔、华为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跨国经营企业投资规模过小,缺乏国际经营经验,因而在经营中常常因资金、技术的缺乏而失去竞争力和投资机会,势单力薄难以抵御风险。

2.6市场信息掌握不充足,缺乏对投资项目的深入了解

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很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其他国家的投资环境,市场供需情况,行业竞争程度以及政府政策等等方面。如果我们没有深入了解,考虑全面,那必将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许多麻烦。例如,TCL收购法国的汤姆逊彩电业务后,在对公司的整顿时需要辞退1000多名员工,但因此举违反了雇员方面的法律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得不将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电视机利润补贴到汤姆逊的业务中。

2.7企业品牌意识薄弱

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很多只做“贴牌”生意,企业缺乏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的品牌与大型跨国公司的品牌相比,其品牌价值的差异十分悬殊。如年我国品牌价值最高的海尔的品牌价值612.37亿人民币,而排名世界品牌价值第一位的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是673.9亿美元,是海尔品牌价值的9倍多。同时,我国企业品牌保护意识薄弱,很多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被国外的公司抢先注册,失去了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

另外,还存在监管体制不畅、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3应对策略

3.1引导企业科学地制定自己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

对外投资企业要科学地制定自己长期的发展战略,首先,必须充分掌握同行业的国际生产经营信息。在对本行业世界市场行情、各国生产经营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领域,对企业的对外投资进行准确定位。其次,要分析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投资能在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上产生怎样的优化组合效果。分析时要具有全球化的观念,应注重总体的对外投资效益,而不能只看投资于某一个国家的经济效益。可能投资于某一个国家的经济效益并非理想,但却能为其他投资项目带来更新的技术和更科学的管理。因此,在规划中,要合理确定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投资战略,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战略,大处着眼,总体布局,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对外投资工作有条不紊地长期发展下去。

3.2建立支持体系

重要的是体制支持。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内部治理机构。同时,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审批要做到规范、透明,妥善解决目前在审批过程中国务院部门间的协调问题,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应对审批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将审批制改为审批和备案制相结合,对以自有资金或商业银行贷款进行境外投资的企业,原则上实行备案制。

3.3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实现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各国企业获得高额利润、争夺市场、提高竞争力的手段,而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则是企业追求技术创新和持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费用、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另一方面,产品标准化趋势则不断加强,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即使是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也难以单独承担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由此而来的巨大风险。因此,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推动了技术创新的过程。

3.4大力开发和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国管理人才

发展国际化经营管理,不仅需要金融、法律、财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有战略思想和熟悉现代管理的经理人才。人才不足是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我国要大力开发和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在目前国内比较缺乏熟悉国际规则和东道国的市场法律的人才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招聘优秀的国际人才来弥补靠自身培养的不足。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可以通过公开招募人才、建立培训中心或者委托专业机构从事相关活动等方式,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3.5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坚实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说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而市场占有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形式,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名牌、品牌已成为企业竞争力、增值力、后续力大小的体现。名牌一般要具有可靠的质量,极高的知名度,从而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市场占有率。假如说企业品牌决定企业当前的利润和战略,那么名牌战略则决定企业长远生存发展战略和未来持续增长的能力。比如,海尔重视品牌的打造并真诚为客户创造价值;可口可乐、雀巢等许多跨国企业为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培育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不惜重金,这也正是这些企业能够经久不衰的“秘密”;索尼公司曾宁愿放弃在美国十年的利润,也不愿将“SONY”品牌转让。因此,建立保证品牌发展战略的管理体制,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同时提高品牌价值,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培育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3.6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产品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该借鉴国际经验,要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投资产业。我国企业经营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如中式菜、中药、丝绸等,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并具有不可模仿、难于替代等特性。例如,青岛啤酒,不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非常喜欢,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这样的产品进行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国际厂家的青睐及信任,并能成功吸引更多资金的注入,能够增加企业在国际的竞争力。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完善监管体系、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等等相关工作。

中国企业在整体上目前仍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初级阶段,因此,深入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J].时代经贸,,(9).

[2]李静萍,高敏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差距与潜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7).

篇6:对外直接投资论文开题报告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加,选择合适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对于企业成功实现“走出去”战略尤为重要。本文从企业优势有效转移和利用的视角,通过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梳理,归纳出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一个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的综合分析框架,最后应用这

一框架就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提出了策略建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综合分析框架策略建议好范文版权所有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向海外,实施跨国经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大幅增加。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004年将达到7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45%,2005年达到140亿美元。不同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在资源投入、控制水平和风险承担上对企业要求各不相同,这不仅影响着企业对外投资的管理和控制,而且还影响企业自身投资的风险和绩效,因此选用合适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是确保企业海外经营成功的前提。国内已有学者对海外投资中各种对外投资方式的优劣(刘松涛,2004)、独资和合资的选择(尹建桥,2001)、对外投资的国际经验(陈浪南等,2005)等作了研究,但基于直接投资理论系统提出企业海外投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也缺少选择对直接投资方式的建议。

本文从如何高效转移和利用企业优势的视角,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梳理,将影响企业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因素概括为:企业优势资源转移起点因素、转移终点的因素和企业战略因素。并据此提出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一个综合分析框架,最后应用这个分析框架就我国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投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从知识转移的视角,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是说明企业所具有的特有技术、管理等优势如何有效转移到国外,与东道国的资源和能力结合,产生最大效益。早期的主要理论有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等的内部化理论,以及弗农的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和区位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主要强调企业拥有的特定的生产和过程专有技术,从而具有相对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这些优势生产和过程专有技术转移到海外,就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收益。直接投资的内部化理论主要认为能使企业利用内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网络能比市场以更低的成本发挥将企业专有的知识和技术优势转移到国外。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区位理论认为直接投资在那些适合企业知识和技术充分发挥作用的区位条件下,企业专有的技术和知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邓宁对上述三个理论进行了综合,提出了折衷范式,认为对直接投资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特定知识和技术等无形资产,而且还要有特别适于企业特有技术和知识发挥作用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利配套条件,而这二者的结合取决于企业转移和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的内部化能力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所专有的技术和知识的性质,东道国的政策,所要转移知识的价值,企业转移的能力,东道国的配套资源和文化差异等因素。

从企业国际战略的视角,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总体市场战略和竞争战略的一部分,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战略防御、分散风险、提高企业形象或者协调战略行动,是为了避免竞争地位被削弱,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取利润,或者是为了抢占一种有价值且有限的资源或生产要素,以防止其落入竞争者手中,或者是企业为了出于海外战略协调,加强各子公司之间的战略支持和协作。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基于企业的战略动机或者投资动机考虑。

综上所述,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投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概括见表1。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分析框架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按其海外企业的股权安排,可分为独资和合资两种方式,前者是指海外企业中的股份全部为母公司所有,后者是指海外企业股份为母公司与合作伙伴共同拥有。而按照海外企业的建立过程不同,对外直接投资可分为并购和新建两种方式,前者是指母公司直接收购或者兼并国外已经存在的企业,将其纳入母公司的运营体系,后者是指企业通过在海外建立全新的企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并购相对新建,优点在于能快速进入市场,利用原有的供应、分销渠道,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小;缺点在于进入市场后整合难度大,短期内投入大,同时可能购买到企业不需要的资源,并可能受到东道国政府政策的限制。独资相对于合资优点在于控制程度高,企业技术扩散风险低,可能的投资收益高,但缺点在于投入资源多,投资风险大。

篇7:对外直接投资论文开题报告

1.2010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年报,即2010年度境内投资者基本情况表、境外企业基本情况表、境内投资者与境外企业间投资收益分配情况表(办事处不填此表)、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货物进出口情况表四表。

2.“表内企业详细名称”填写企业全称,并盖章,要求盖章内容清晰;“单位所属行业类别和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在统计制度上均有详细的解释;“计量单位”每个表有不同的单位要求,请填表人注意区分;“填报人”请填写报表人姓名;“联系方式”请填写报表人办公室电话、手机,以便核对时联系。

特别事项:表一境内投资者基本情况(注意事项:计量单位为人民币千元),企业名称填投资主体的名称。表二境外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为境外投资批准证书上的企业名称;年末从业人数为2011年12月31日时的从业人数,包括国外人员;对所在国缴纳税金总额一项,生产型企业必须填写)。表三境内投资者与境外企业间投资,收益分配情况(此表办事处不填,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一项为自成立以来所有投资的累计)。表五中,当期流量为2011年的流量情况,期末存量为历年的总和。

3.请填表人员填全表内有实际的各项。

4.填表前和填表过程中请详看填表说明,如有不明之处请电话咨询。

5.省厅和潍坊要求必须用申领电子钥匙登陆系统后填写,不允许以手工填写方式,请各企业申请电子钥匙登陆填写各表,一个企业多个境外投资企业者申领一个电子钥匙即可,撤销的不用填写,停产的也可以不用填写,但需提供境外投资企业停产情况说明,即停产原因,停产时间,后期计划等内容。

6.所有表格填妥后打印两份,盖章,于6月5日前报送到寿光市商务局外经科(商务小区人大楼458室),审核后统一上报到潍坊市商务局。

流程指引:

一、申领CA证书

1.企业下载“CA证书申请表”和“国富安CA数字证书用户协议书”(可在“山东国际商务网”的“境外处”子站中“表格下载”栏目下载),并认真填写。

2.办理CA证书的费用标准和汇款信息。

(1)费用标准:

电子钥匙的单价款:¥150元/个(一次性)。

数字证书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后免费更新。

(2)汇款信息:

开户行:工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北路支行

开户帐号:***9383

开户名称:北京国富安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有限公司(务必填全称)

注:必须使用申请公司帐户汇款支付电子钥匙费用,如果使用其它公司帐户汇款、现金或个人汇款,将不予受理。

3.将填写完毕的申请表、协议书和汇款单复印件发传真至67800318、67800202或直接到国富安公司递交。

4.国富安公司收到申请表、协议书并查款到帐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证书和钥匙制作工作。并将包装好的电子钥匙通过快递或直接领取方式颁发给企业。

5.国富安公司将已作好证书的用户的申请表整理后转交客户服务中心开立用户。

6.企业领取到电子钥匙即可登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指南”。

7.企业登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指南”的默认口令为“111111”,请用户登陆系统后自行修改。

8.申请流程咨询电话:010-67800319、67801077、67801076(财务)、67800323

二、安装CA证书

企业收到CA证书(电子钥匙)后,登录“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指南”(网址:http://fec.mofcom.gov.cn/),点击进入“申领CA证书”,按照“电子钥匙使用方法”的指示进行安装。

按照安装程序安装到计算机上。

企业开立电子帐户和申领电子钥匙后可登陆网上政务,包括境外投资管理系统、对外直接投资统计系统、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备案系统等网上政务。

三、CA证书更新

1、企业登陆“北京国富安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有限公司”或“山东国际商务网”的“境外处”子站的“表格下载”下载“CA证书更新申请表”,按照要求填写并(加盖企业公章),传真至国富安公司:

2、国富安公司核实企业身份后,2个工作日内将其进行更新处理。

北京国富安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010-67801600,67800319,67801025,67800323传真:010-67800318,67800202

四、登录“对外直接投资统计系统”

登陆系统前请先申请CA证书并已在电脑上正确安装。申领CA证书可点击“办事指南”中“CA证书申领、安装、更新流程指引”查看。

企业(境外投资主体)在装有CA证书的可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从以下网址登录系统:

登录“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指南”(网址:http://fec.mofcom.gov.cn)或“山东国际商务网”(网址:http://)的“境外处”子站“业务系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系统”,输入用户名和登录口令,进入系统主页面。

五、建立境内投资主体信息

在系统主页面点击“境内主体管理”,打开境内主体信息页面,录入或修改境内投资主体信息,保存后退出。

在修改“企业主管机关”时,请按照属地关系,地方企业选择所属市商务局,省属驻济南企业选择济南市商务局,省属驻青岛企业可选择山东省商务厅,以便所属商务主管部门审核上报。

六、建立境外企业信息

在系统主页面点击“境外企业管理”,打开境外企业信息页面,录入或修改境外企业信息,保存后退出。备注栏填写是否属补办国内手续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七、报送月度报表

凡境内投资主体签订对外投资协议,需于月后10日内填报《对外投资协议签订情况季度快报表》。

凡境内投资主体新设境外企业或对现有境外企业新增投资,境内投资主体领取批准境外企业批准证书后,需于月后10日内填报《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季度快报表》。没有按时录入的应在下一季度的季报中补录。

在系统主页面点击“月报管理”,进入月度报表页面,填报有关数据,保存后退出。

八、报送年度报表

今年6月17日前,境内投资主体需填报年报报表,包括“境内主体经营情况表”、“境外企业基本情况表”、“境内投资主体与境外企业间投资、收益分配情况表”、“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货物进出口情况表” 4个报表。

在系统主页面点击“年报管理”,进入年报报表页面,填报有关数据,保存后退出。

填报时可点击页面中“查看公式”对指标概念进行理解,以便准确上报。

请各企业严格按照《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的要求按时报送季度报表和年报。在统计工作中如有疑问,请与我局(外经科)联系,联系方式如下:

篇8:浅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2010年全球FDI1.24万亿美元, 但仍然比危机前的均值低15%, 与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的全球工业产值和贸易形成了鲜明对比。据联合国贸易及发展会议 (UNCTAD) 估计, 全球FDI将于2011年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 上升至1.4—1.6万亿美元, 并于2013年接近2007年时的最高值。

2010年, 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带来约16万亿美元的增值, 约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跨国公司外国子公司的产值约占全球GDP的10%以上和世界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近期FDI投资政策趋势为:投资自由化和投资促进仍然是近期投资政策的主导内容, 但投资保护主义的风险有所增加。

二、我国国际直接投资 (FDI) 的概况

UNCTAD发布的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 中国在“世界最具吸引力投资国”中位居榜首, 其次是美国和印度, 巴西、俄罗斯和波兰分别位列第四至第六。数据显示, 中国是去年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最多的国家, 在全球排名中仅次于美国。

根据国际投资理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一国的资本投资越多, 其未来发展前景越光明。根据此观点, 外来直接投资可以看作资本投资的重要领域和未来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我国对内的国际直接投资占总投资的10%, 对内国际直接投资在过去的30年中成为我国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 也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 我国在“引进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首位。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居世界第三位, 出口额和外汇储备均居世界第一位。然而, 发达国家的强国实践告诉我们, 作为一个经济强国, 不仅要成为吸引外资的大国, 同时也应成为对外投资的大国, 是否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入世10年来, 中国对外投资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UNCTAD WIR 2011显示, 2010年,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 (流量) 为688.1亿美元, 比2009年增长了19.3%。2010年全球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32万亿美元, 年末存量20.4万亿美元, 以此为基期进行计算,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 位居全球第六, 超过了英国传统对外投资大国。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认为, 在未来10年, 中国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来源国。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根据《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 投资流量再创新高。

第二, 投资存量突破3000亿美元, 对大洋洲、欧洲存量增幅最大。截至2010年底,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 (下称存量) 达3172.1亿美元, 位居全球第17位。亚洲、拉丁美洲是存量最为集中的地区, 分别为2281.4亿美元 (占总存量的71.9%) 和438.8亿美元 (占13.8%) , 大洋洲、欧洲是存量增幅最大的地区, 其中, 在大洋洲的直接投资存量为86.1亿美元, 是2005年末的13.2倍。对发达国家 (地区) 的投资存量占中国对外投资存量总额的9.4%, 较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存量所占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 降至66.2%。

第三, 投资覆盖率进一步扩大, 行业多元而聚集度较高。至2010年末, 中国在全球178个国家 (地区) 共有1.6万家境外企业, 投资覆盖率达到72.7%, 其中对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90%和8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绝大部分投资流向商务服务、金融、批发和零售、采矿、交通运输和制造六大行业, 上述行业累计投资存量2801.6亿美元, 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88.3%。

第四, 并购比重超四成, 再投资比重上升。2010年, 中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97亿美元, 同比增长54.7%, 占流量总额的43.2%。并购领域涉及采矿、制造、电力生产和供应、专业技术服务和金融等行业。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当期利润再投资240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48.9%, 所占流量比重由上年的28.5%上升到34.9%。

第五, 对主要经济体的投资增幅较大, 对欧投资流量翻番。2010年,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为59.63亿美元, 同比增长101%;对东盟44.05亿美元, 同比增长63.2%;对美国13.08亿美元, 同比增长44%;对俄罗斯5.68亿美元, 同比增长63%;对日本3.38亿美元, 同比增长302%。

第六, 地方对外投资持续活跃, 西部地区增幅最大。2010年, 地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77.5亿美元, 同比增长84.8%, 为2005年的8.6倍, 创下连续8年保持快速增长的记录。浙江、辽宁、山东名列地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三位。2010年, 西部地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3.8亿美元, 增幅高达107.1%, 中部地区14.6亿美元, 同比下降7.6%, 其他地区139.1亿美元, 同比增长102.4%。

第七,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七成来自中央企业和单位。

四、我国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

根据上述特点可以看出, 我国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

第一,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中国企业要打开更大的国际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第二, 应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环境。

第三, 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 减轻中国外汇顺差过大, 资源消耗过大的压力。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产业重组的良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后金融危机时期,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和并购资产、知识产权、营销渠道的机会增多, 投资成本降低, 交易条件改善。境外开发资源、建设大型项目的准入条件相对降低, 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的范围扩大。

五、我国国际直接投资 (FDI) 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第一, 现在有些企业把走出去当做一种时髦, 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 为了追求一种感觉而走出去, 这样的走出去是不成熟的。判断一个企业走出去做投资、做并购, 是成功还是不成功, 最重要的标准是:这些走出去后给股东带来的利益、带来的投资回报是高还是低。这应该是最核心、最主要的标准, 而不是说根据哪个企业是不是走出去了、到哪个国家, 特别是到美国买了什么企业、买了什么资产。更要防止以个人名声的提升作为走出去追求的目标, 做到在成本、收益非常合算的前提下走出去, 而不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不能把走出去作为政绩工程, 不能以贴标签的方式达到走出去的效果。

第二,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主要有股权式和契约式两种,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 了解当地市场的准入条件、目标国的法律监管环境、投资项目的法律设计结构和潜在风险均非常重要。对于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讲, 应该有许多知识上与战略战术上的准备, 而这方面的研究又恰恰是目前极为不足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还只是蹒跚学步, 其国际化运作能力及相关经验上的缺失也是有目共睹, 中国企业在进一步熟悉国际操作惯例、增强自身的对话能力等方面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企业真要走出去, 人才的储备、教育储备, 以及央企的人事管理体制都还有很大改进的余地。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 为了适应企业的国际化和走出去的新现实, 必须要做很多调整。如果教育没有办法跟上来, 势必会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事实上, 海外人才已经有一个很强的资源库。怎么利用好这一资源库?一是让他们回到中国, 以海归的形式进入中国企业, 充实企业的战略发展和对外投资部;二是以“海鸥”的形式, 利用海外的人才储备, 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本土化进程中、并购进程中, 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两方面都能有效地利用海外的人才储备。

第三, 近年来,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了长足进步, 但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 我国企业整体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是以劳动要素形成的相对优势参与国际合作, 在现代产业链中, 我国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 部分企业主要依靠低端制造, 高污染来增加产能,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发达国家贸易增加,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将难以为继。其次, 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经历国际市场严酷的竞争考验, 许多企业主要依靠开发和经营垄断型资源竞争, 其中部分企业还主要靠政府支持在国际上竞争, 还未成为真正意义的市场竞争者。再次, 技术开发能力薄弱,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技术平台服务。最后, 市场开拓能力相对薄弱。而就这些问题, 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加强企业创新建设, 培育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引导创新因素向企业集聚, 加大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在企业的建设力度。像国家重点实验室原来在高校, 最近科技部专门发文, 除了在高校还要在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 也就是把企业的创新主体向企业聚集。二是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创新,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形成的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型, 形成紧密结合的创新联盟。三是建立企业为主体, 科研院所和高校广泛参与,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产学研机制。四是扩大国际市场合作, 提升科技开创和合作水平, 支持有实力企业到发达国家开展投资合作。五是积极营造良好氛围环境, 积极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 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充分发挥创业板的作用, 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 加大对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力度。

此外,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还指出, 中国企业走出去, 要形成国际化的运营能力, 人才是不能忽略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定要更好地利用管理人员本土化, 才能真正诞生国际化的中国企业。

第四, 过度强调民族品牌是一个误区。人们一讲企业国际化, 大家就想到走出去, 把民族品牌发扬光大, 这需要正确对待。其实, 企业的知识产权、技术和市场等资源非常重要。试想, 中国产品要走出去占领海外市场, 那就是占据了一个重点, 据此就可以去收购别人的品牌。现在谷歌把摩托罗拉的手机给买下来了, 谷歌买的不是摩托罗拉这个品牌, 买的是摩托罗拉手机在过去二十多年来沉淀下来的数以十万计的知识产权, 还有技术和市场, 这也是中国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第五, 中国公司在海外收购的过程当中, 没有能够吸取经验教训, 所以就不停地交学费。中国企业每年增长都有一个指标, 如果不努力发展这个指标就完不成, 为了完成这个指标, 表明业绩, 那就进行上市。事实上, 对于一个项目如果没有很好的认识, 在海外兼并收购当中, 会带来一些问题, 面临诸多风险。很多公司都是先看看再说, 把最便宜的项目拿下, 以后再做其他的项目。因此, 中国公司在海外收购的过程当中, 没有能够吸取经验教训, 所以就不停地交学费。对此, 我们不妨汲取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德国有关部门会定期组织有着成功“走出去”经验的企业走访全国各地, 推介自身的成功经验, 以此帮助更多的企业更好地走出国门。

第六, 企业需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 做好相关调研工作。而缺少调研, 正是不少国有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海外, 企业可更多借助投资中介机构的职能, 以有效地获取更为准确、对称的信息。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相对规范的第三方服务体系, 相关企业似乎也更愿意绕开中介, “单打独斗”。

参考文献

[1]UNCTAD发布的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Z].2012.

上一篇:火灾案例及预防措施下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优秀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