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合作医疗

2024-06-15

新合作医疗(精选6篇)

篇1:新合作医疗

关于合作医疗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专业:

班级:姓名:

学号:实践单位:

时间:

一、实践目的: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我们在实践中受教育。本次实践以“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展开调查,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2003年开始,国家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广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难看病及因病返贪、因病致贫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切实保障广大农民身心健康的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以小病统筹为辅,体现了互助共济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为了解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我在蒲城县高义村进行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调查。调查的方式主要是发放调查问卷,我共计发放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9份。

二、实践内容:

制定关于合作医疗的调查表,将其发放到被调查者手中,通过被调查者的填写情况对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有客观清醒的认识,通过此次活动增强使我对合作医疗的认识,此次实践主旨在于,通过调查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情况、制度的知晓度、以及相关的医疗情况满意程度。

三、实践结果:

(一)、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村民认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明显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部分村民认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稍微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另外的村民认为参加合作医疗在经济方面与未参加没有区别。

在问到“对住院报销情况是否满意”时,有40.18%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各有30.82的人选择了“不清楚”和”不满意,值得注意的是无人选择“非常满意”。

其实,近年来,在乡镇定点医院以及县级定点医院的报销比例都有明显提高,其中甚至有些乡镇医院报销比例从40%提高至80%,有些县级医院报销比例从30%提高至60%,总体上来说,乡镇医院报销比例普遍在60%以上,最高的达到80%,县级医院的报销比例普遍在40%以上,最高的到70%。

农村合作医疗确实是一个利民惠民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基本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且近年来,随着政策不断的更新改进,民众受益越来越多,在医药方面的负担也越来越小。

(二)、各地区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是有差距的,现在不考虑地区差异,据调查的结果以及资料的搜索,可以很明显看出人们在提高大医院报销比例以及提升乡镇医院医疗水平和扩大报销范围三方面有着极大要求。由于农村医疗设备简陋,接受新农合补助后,在农民可以承受范围内其更愿意到省市级医院就诊。调查中发现,目前城镇地市级医院与乡镇村卫生院的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在不断拉大。调查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施虽然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在建设基层农村医疗设施方面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新政策的实施并没有使对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速度仍然慢于大型重点医院的建设,与一般地市级医院的差距也十分明显。新农合辅助建设乡镇村卫生院的目标实现得并不理想。如何加快自身建设,是现阶段各乡镇村卫生所建设中主要奋斗目标。

(三)实施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村民了解一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对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知之甚少。从而不同程度的产生的不良影响,这都是宣传的广度不够,宣传时多是简单地、机械地发些宣传材料,而没有耐心细致的做宣传工作。宣传应该不仅要使这一制度家喻户晓,而且要将主要内容做到人人皆知。

四、实践总结和体会

(一)要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艰巨性和复杂

农民的医疗健康问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会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并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以来,覆盖面逐年扩大,截至2006年底,已达全国县(市、区)总数的51%;参合农民逐年增加,已达4.1亿人;受益面逐步扩大,补偿农民4.2亿人次;补偿金额逐年增长,累计补偿242亿元。2009年的两会上,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8.14亿,参合率91.5%。新农合在施行的开始阶段并不是顺利存在不少的问题,实践初步检验和证明它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利于我国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和不断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这需要在推广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可行性方法。相信它在我们党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将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事业改革中一个成功的典范,将为当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增加了政府筹资责任,突破了原有村级社区限制,提高了社会化程度。可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原有社区型医疗保障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过渡形式,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初级形式。这种初级形式已经具有了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因素,其发展方向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二)、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对于复杂的补偿标准的了解程度不高且迫切想要了解相关的补偿政策。如果农民在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内,但是不知道具体的报销程序结果导致他们的医药费不能保销,这反而会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导致他们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产生更多的不满。农民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如果缺少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只能是昙花一现。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人员在进行宣传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宣传的方法和加大宣传的力度。在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印制有具体的政策的小册子发放给参合农民,在基层地区举办各种活动增加农民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同时,各级农合办应有专人负责向农民讲解相关的政策标准,这样能让他们清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每一个过程,让广大农民真真切切体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2.不断完善医药报销制度

新农合是为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难看病及因病返贪、因病致贫问题的,而新农合的关键部分还在于医药报销。首先,报销比例要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民看得起病,尤其要提高省级大医院的报销比例,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民能治大病的问题。在报销比例上,各地区的差异应该不断缩小,这有这样才能保证百姓的公平。其次,报销范围应该有所扩大,例如检查费用,该部分的费

用也是相当大,要解决农民看得起病的问题,那么报销范围就一定要有所扩大。最后,报销程序一定要简化,只有这样农民才能真正受到最大的利益。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也得到了很多,也学到了不少课本外的知识,例如,在做一个实践之前,一定要充分的准备,否则到时候你就会手忙脚乱,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礼貌问题,这点很重要。回首整个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我认为它是值得的,一方面,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同样,在实践过程中我也表现出许多问题,我一定会更加珍惜学习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篇2:新合作医疗

新农村合作医疗汇报

新农村合作医疗汇报

一、新农合运行情况 参合及资金到位情况。我县度农业人口数为人,参合农民人,参合率为.%,比去年增长.%。目前正在开展2011新农合筹资工作,截止月日,我县已有万余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应筹集新农合资金万元,已全部到县 新农合基金专户,其中农民个人筹资万元,县级财政补助万元,省级财政补助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将到位万元。医药费用报销情况。截止今年月日,已有.万人次享受了新农合报销,报销费用万元,受益率为.%,统筹资金使用率

为%。其中住院.万人,医疗总费用万元,报销万元,报销比例为.%,人均报销费用元,最高报销金额万元,有人获得了-万元的二次救助。门诊家庭账户报销.万人次,报销费用万元。大病统筹门诊.万人次,报销费用万元。门诊统筹报销.万人次,报销费用万元。

新农合实施细则调整情况。一是从2011年起个人筹资标准由元提高到元。二是门诊统筹基金每人每年按元计提,门诊统筹报销封顶线由元提高到元,家庭成员间可共用,取消单日次报销元的限制。三是各乡镇门诊统筹基金总额按每参合农民元的%预算,另%由县合管办根据各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参合农民健康需求、农村流动人口数量、当年就诊人次、年就诊率、次均门诊费用等指标在乡镇间调剂使用。四是县财政局按各乡镇门诊统筹基金总量的十二分之一对乡镇卫生院预拨周转金。五是将住院报销封顶线由万元提高到万元;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由%提高到%;县级医疗

机构报销比例由%提高到%;统筹地外省内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为元,报销比例为%;省级及省外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为元,报销比例为%;统筹地外非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为元,报销比例为%。六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报销比例比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外药品,提高%报销。

二、主要工作措施 健全组织管理体系。自我县启动新农合制度以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新农合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做到了机构、经费、职责和人员四落实。一是县上成立了县合管委、合监委、合管办,专家评审组等议事机构,组建了县合管中心,落实了合管中心的编制和负责全县新农合的审核报销业务。二是各乡镇也成立了合管委、合管办,各乡镇政府核定了-名新农合管理人员编制,落实了专门的办事窗口和专职人员负责新农合管理工作。三是各乡镇卫生院和具备住院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设置合管科,落实专

门人员负责新农合费用的审核报销工作。四是县政府与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县级领导包乡、乡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和乡村医生包户的“一包一”责任制。五是对新农合筹资进度快、资金上划及时、新农合管理规范的乡镇在全县进行通报表彰,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3年来共兑现奖励经费万元。

广泛开展宣传发动。一是培训“广”。三年以来全县共培训各级各类人员万人次,新农合管理人员、经办人员、村社干部、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培训率达%。二是形式“多”。全县各级各部门采取张贴宣传单、标语,利用专栏、广播、电视、报刊、坝坝会等宣传形式,大造声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累计发放宣传单余万份,悬挂宣传标语余条,制作宣传标牌余块,宣传板报余期,农民群众新农合知晓率达%以上。三是效果“好”。通过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农合政策的好处,进一步提高自觉参合意识。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乡镇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了医院管理系统,并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对接;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全装新农合系统,县乡经办机构可对参合住院病人进行实时监管,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二是加强监督检查。每季度组织新农合专家组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督查,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药品使用和收费行为。3年以来,我县对在新农合管理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名乡镇卫生院院长予以撤职,名院长进行了诫勉谈话,名分管副院长行政记大过,名医务人员暂停新农合报账资格,名医务人员行政记大过。同时乡镇合管办每周对辖区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执行政策情况进行督查,通过电话或者上门回访部分出院

病人,加强了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三是严格执行一日清单制。各定点医疗机构每天向住院病人提供一日清单,在一日清单上公布物价部门的举报投诉电话,让患者在住院期

间能动态了解自己的医疗费用,增加了收费透明度,维护了患者的利益,改善了医患关系。四是严格执行三级公示制度。县、乡、村各新农合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村委会每月公示辖区内参合农民住院报销情况,参合农民也可以随时在县新农合信息网上查询报账信息,使新农合政策执行更加公开透明。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一是严格控制不合理收费。县卫生局与县物价局 联合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全县医疗机构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联合开展新农合收费专项治理行动,扣除违规费用万余元。同时,县合管中心采取信息化手段,严格控制定点医疗机构诊疗项目收费,凡诊疗费用超标准的,无法上传到县新农合信息系统中。二是严格控制不合理

检查。除常规检查项目外,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与疾病无关的检查费用全额扣除,并实行近期医学检查报告互认制度。三是严格控制不合理用药。制定了《合理使用抗菌激素类药物实施办法》,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抗生素、激素的使用,凡与疾病无关的用药及抗生素、激素滥用的,其费用一律予以扣除,今年共扣除费用达万元。同时严格控制目录外药品比例,住院病人自付费用药品超过规定比例的,其超出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自行承担,扣除费用近万元。四是严把审核关。县合管中心对定点医疗机构报销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对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收费及不符合新农合政策报销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共扣除不合理费用近万元。五是落实少报返还制度。县合管中心对审核中发现少付患者的合理费用或审核错误的费用,责成定点医疗机构逐一上门返还患者,最少的返还元,最多的达多元,返还费用达万元。

全面落实便民措施。一是建立医患沟通制度。设立咨询窗口、投诉电话,畅通医患沟通渠道,及时化解医患矛盾。二是简化报账程序。将参合农民大病统筹门诊病种和参合农民县外住院报销,下放到乡镇合管站办理,极大方便了参合农民,降低了报销成本。三是逐步实行县外定点医疗机构网络现场结算。目前,我县与赤天华集团医院已经实现了新农合网络结算,到赤天化集团医院就诊的县内参合农民可以现场报销,与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和赤水市人医的新农合现场结算工作正在积极协商落实中。稳步推进门诊统筹工作。一是实行目标管理。将门诊统筹定点和报销情况纳入乡镇政府和卫生院目标考核内容,要求各乡镇甲级村卫生站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达%以上。截止目前全县已有村级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家,乡镇卫生院家,村卫生站家,个体诊所家,个体门诊部家。二是规定报销比例。从今年月起,要求乡镇卫生院门诊统筹报销人

次应达参合农民就诊人次的%以上;村卫生站门诊统筹报销人次达参合农民就诊人次的%。截止今年月日,我县门诊统筹报销费用已达万元,预计全年门诊统筹报销费用将达到万元。三是开展门诊统筹专项治理工作。从月份起,在全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新农合门诊统筹专项治理工作,主要对村卫生站伪造病人就诊资料、冒名报账、将病人自付费用虚增到新农合基金报销的、串换诊疗项目和用药处方等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治理,及时纠正了违规行为,确保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积极探索支付方式改革模式。一是在实施次均住院费用控制,制订和下发了《规范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住院病人管理、信息化建设、药品使用、住院天数、人均住院费用、人均床日费用等十个方面再次进行严格限制,采取六项严厉的责任追究措施,有效遏制了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小病大医等现象,此项措施实施后,全

县平均每月医疗费用下降近万元,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了%。二是二是实行单病种限价定额付费管理,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阑尾炎等个单病种限价付费,实施个月以来,这个病种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了近%,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门诊统筹监管难度较大。今年以来,我县有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家,分布在全县个乡镇的村社,新农合门诊统筹点多面广,加之管理也不够规范,监管难度较大。

个别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由于受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制约,我县个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设施简陋,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新农合政策宣传不够深入。虽然我县每年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动员,但是新农合政策每年都在进行调整,仍有部份村社干部和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政策一知半解。

参合农民县外住院监管困难。我县参合农民县外住院费用较高,自费药品比例较大,报销比例偏低,特别是执行全省统一的报销比例以后,群众意见较大。对于以上问题,县合管中心很难对其实施有效监管。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持续深入宣传新农合政策。我县新农合工作涉及万农民,让农民真正拥护和认可,是我县新农合制度不断发展的基础。我县把新农合政策的宣传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把新农合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报销程序等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不断增强参合群众的自愿参合意识。

全面动员农民参合筹资。2011新农合筹资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我县将在认真总结筹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特别要充分发挥村、社干部在筹资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制定周密的筹资工作计划,确保%的参合筹资任务的圆满完成。

篇3:新合作医疗

一、保定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 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帮助农民抵御大病风险。保定市从2005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至今已五年有余, 实施情况如下:

1. 保定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现状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情况:2005年1月1日起, 保定市涞源县作为河北省第二批试点县开始实行新农合医疗的试点工作。2006年又先后有涿州市、定州市、望都县陆续开始试点。直到2009年, 我市25个县 (市、区) 及从高碑店分离出来的白沟·白洋淀温泉城管理区新农合已覆盖农业人口898.0596万, 其中参合人口778.2877万人, 参合率达到86.66%, 比上年提高4.16个百分点;参加新农合户数205205.1501万户, 占总户数的86.6%;参合贫困人口总数也达到了28.6798万人,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人群的生活困难。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情况:2009年筹资总额80444.06万元。其中包括:农民个人缴费15565.75万元 (其中:医疗救助贫困人口496.41万元, 其它资助70.28万元) ;县级全部配套资金8061.98万元;市级全部配套资金7355.97万元;省级全部配套资金15672万元 (已扣除因2008年三区多报参合率多拨付的43万元) ;中央配套资金33611万元 (也已扣除因2008年三区多报参合率多拨付的43万元) ;利息收入161.03万元;其他收入16.33万元。

(3) 报免情况:截止2009年底, 全市总补偿3127398人次, 同比增长21%;补偿总费用73879.81万元, 同比增长22%。其中, 住院补偿590624人次, 补偿金额66780.15万元;门诊家庭账户补偿2055140人次, 补偿金额5496.75万元;各门诊统筹试点县目前门诊统筹补偿434299人次, 补偿金额251.99万元;正常分娩补偿25977次, 补偿金额306.74万元;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21358人次, 补偿金额1044.18万元。统筹基金使用率为93.84%。平均次均住院费用2939元, 全市住院补偿比为38.47%, 平均转诊率为

12.49%。

这些数据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保定市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 保定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的成果。

(1) 保定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已经基本形成。一是基本形成了政府领导、卫生主办、部门协作、经办机构运作、医疗机构服务和农民群众参与的管理体制;二是建立了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 以县、区为单位统筹, 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三是形成了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统筹补偿及医疗费用结算报销机制;四是建立了有关方面和农民参与, 以基金运行和审核报付为核心的监管制度;五是形成了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等方面的规范体系, 初步建立了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医疗救助制度。

(2) 保定市推行试点以来, 许多农民从中受益, 且受益人数不断增加, 农民的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大部分农民的支持和肯定, 参合率不断上升。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使农民对于医疗保障最迫切的要求得到了部分的满足。大部分农民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自己或者家人有利, 大病报销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当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只是由各级卫生部门负责实施, 各级政府并没有成立专门、独立的管理机构, 造成责权不明, 管理冗繁, 工作效率低下, 同时, 相应的监督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使得不能及时向参合农民发放补偿资金, 损害了参合农民的利益的情况还不能杜绝。同时, 各类卫生机构也缺乏相应规范制度管理, 出现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等情况,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2. 补偿基金收入方面尚需改进

(1) 资金筹集难, 尤其是贫困地区筹资难度较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强调“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由于县乡财政调控能力较低, 财政对卫生的投入相对减少, 因此主要的资金还是负担在农民自己身上。在一些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 农民实际支付能力不高, 筹资能力明显不足, 从而导致财政支出困难, 补偿资金难以按时发放, 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

(2) 运转经费短缺与地方财政承受力之间存在矛盾

政府现有财政承受力不足以支持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运转, 加上农民的数量众多, 现有的财政资金投入远不能满足新农合运转的资金需要。而且合作医疗机构并不是独立机构, 而是挂靠在卫生部门, 办公经费只是由卫生部门列支。同时, 由于参合资金的收取未形成规范化运作, 多数试点县都是在每年收缴新农合费用时突击宣传集中入户。这样的筹资运行模式使得筹资环节成本高难度大, 既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又消耗乡村两级干部大量精力。

(3) 农民参合的意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现有条件下, 农民健康投资意识、共济意识以及风险意识比较差, 对自身健康重视程度不够, 对以后地就医问题也没有相应的考虑。同时, 很多农民存在对管理者和对政策稳定性的不信任, 对于自己需要参保资金地利用不清楚使用价值, 唯恐是乱摊派。加上农民的文化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各方面都对参与意愿有一定影响。同时, 政府在宣传中对如何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权利的解释不够, 降低了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了解的程度, 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3. 补偿资金支出方面有待完善改进

(1) 补偿范围小, 报销比例低且各级医院报销比例不一致

农村抗大病的能力明显不足。由于现行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较低, 患者得到的补偿数额不大。虽然从2009年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年最高报免额度提高到3万元, 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在住院治疗时, 部分所用药物及检查项目并不在报免范围内, 即使住院费用在最高报免额度内, 最后拿到手的报销费用也不过总费用的40%左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在乡 (镇) 医院、县医院, 不同等级医院住院费的报销比例是不一样的, 乡级住院补偿比为70%至80%;县级为为60%至70%;县以上为住院补偿比为45%至60%, 并且需要由户籍所在地的乡医院开出转院证明, 只有当地乡医院同意了才能转到县医院。在这种不同医院不同报销比例及经原医院同意才能转院的制度下, 基本上限制了农民到医疗水平和资源相对较好的医院就医的意愿。

(2) 报销手续在现实操作中与农民的期望有矛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操作中, 不少农民普遍反映报销的计算过程过于复杂, 报销结果正确与否, 农民本人无法核对。大病医疗费用的先支付、后报销的报销方式把许多连启动治疗资金都难凑齐的农民挡在了医院门外。对有能力参加合作医疗, 而无能力治疗疾病, 参加了合作医疗的农民毫无意义, 合作医疗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农民因为经济原因而造成的“看病难”问题。

4. 基层医疗机构自身软、硬件建设滞后

(1) 基层医护人员缺乏, 且医护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相对县级和市级医疗机构而言, 乡镇卫生院对参合农民的报销比例是最高的, 县级和市级医疗机构则递减。即便如此, 农民生病后还是愿意去县或市里的大医院看病, 原因还在于农民到乡镇卫生院看病不放心, 但究其深层原因, 最终还是在于乡镇 (村) 卫生院缺医生, 尤其缺乏好医生, 无法适应农民的就医需求, 这也是目前基层医院的普遍现状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2) 管理和监督有待加强

目前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管理并没有形成专门体系, 管理部门上, 只是涉及卫生、财政、民政部门, 而审计、农业、发改委、教育、人事、编制、人口计生、药品监督, 中医药和扶贫办等部门还没有完全介入到合作医疗的组织管理体系中来, 在宏观上没有形成符合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医疗保障政策体系。因此, 加强定期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内部及外部审计的监督机制是今后的一项重点任务。

三、保定市发展新农合的对策与建议

1. 探索建立相对稳定的资金筹集体系 (1) 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丰富资金来源

建立“政府行为, 社会支持, 商业保险保障”的筹资体系。政府引导支持, 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新农合的投入比例。同时, 政府在对地方工作绩效评估中将新农合的实施情况列入考核内容, 在此基础上, 财政部门可以建立专项基金, 并适当向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老革命根据地倾斜, 以解决这些地区合作医疗方面财力不足的问题, 并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 做到专款专用。

(2) 按照农民收入比重区别缴费金额

在农民收入相对较高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缴费金额, 而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已经很少, 如果还要缴纳较多地医疗保险中个人承担的部分, 反而会增加了农民负担。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 要增加农民收入另一个层面就是要减少农民各种费、税的缴纳, 因此, 在贫困地区, 减少医疗保险缴费, 也是一种有利于发展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

2. 进一步规范监管机制, 强化日常监督 (1) 建立预警机制, 构筑坚实防线

监察、人事、卫生、财政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对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行政处罚的有关规定或制度, 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要重点对药价进行监管, 确保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间药价的统一。同时, 对不按规定核实参加新农合人员身份, 造成冒名顶替等行为依法依纪进行处理或处罚。

(2) 严格规范运作程序, 建立长效督导机制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推进, 基金规模越来越大, 监管任务也越来越重。省、市、县财政、监察、审计等要切实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合作医疗基金监督制度, 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首先, 要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制度, 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动态管理。第二,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 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和日常管理进行检察。第三, 要建立由参合农民组成的监督小组与新农合经办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情况和管理状况的不定期评议制度, 完善监督机制。对评议不合格或排名在最后的医疗机构要取消其定点资格。第四, 对于经常违反规定给病人乱开大检查和大处方的医生, 除了吊销他的处方权之外, 应通过通告的形式告知参合农民, 提高他们的警惕性, 从社会舆论的角度来遏制这种不良风气的盛行。

3. 多方参与, 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根据农民的特点设计出使他们更能够接受的多种宣传形式和内容, 从正面引导农民。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向农民宣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解释参加的办法、权利和义务, 合作医疗经费的筹集、使用和报销的相关规定等。最好的宣传就是农民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受益的实例, 真实、可信、生动, 增加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理解和对制度的信任感, 从而才能提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4.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机制

篇4:医疗新趋势——个体医疗

个体医疗的来由

西方医学以解剖、生化、病理为治病依始,无奈通常药物并未能百分之一百攻克疾病始原,尽管药物对多数人都有一定疗效,却仍然有一小撮人对某些药物有异常反应,迄今往往未能就此作出完满解释。个体医疗的诞生,就是希望能够做到治疗个体化,考虑到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如其年龄、性别、病历、遗传、药敏等因素,而以最优化的治疗用于他们身上,其意义在于重视人的个体差异。

不少人以为个体医疗源出西方,认为西方医学对疾病的了解准确、透切,对医治直造精微,故能做到个体化治疗。其实,中国才是个体医疗之发祥地。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医的辨证论治,已实干地体验出个体医疗的精神。《黄帝内经》有云:“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即指医者辨证,而参变于病人特殊体质,施以处方,亦随着病人情况、病情转变、外在和内在环境变化而改变。例如,医治感冒病人,中医先诊断其所属症型,若属风寒感冒则治之以“小青龙汤”,如为风热感冒则施以“银翘散”治之。

个体医疗的应用技术

如今,科学日新月异,新的科技为生命科学注入新力军,个体医疗得以发扬光大。除了采用先进和精密仪器来测定个体差异并施以度身订造的治疗外,更利用对基因序列和其相关产物的认识,针对病人个体基因的特性,进行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分子诊断就是对特定分子进行诊断分析,而基因治疗则采用实验医学干扰手段改变活细胞的遗传物质来抵御疾病。用基因治疗施治的疾病主要有人类严重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癌症等。

目前,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应用技术主要有以下四种。

单核苷酸多态性(英文简称SNP):人类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任何两个人的DNA序列只差0.1%,但基因组在DNA水平上却有很多变异,SNP既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人体许多表型差异、对药物或疾病的易感性等都可能与SNP有关,因此SNP的广泛研究,使我们更能解释个体的差异。例如,为何有些人对某些致癌物质特别敏感,而有些人却不然。平均来说,不同人之间约有六百万个核苷差异,这些差异绝大部分均对我们的外表和行为没有影响,只有少部分造成外徵上的分别,如高矮肥瘦等,而有一少部分却可能与疾病的引起有关,其中包括肿瘤、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病或代谢性疾病等。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别对细胞两个主要的关键角色“基因”和“蛋白质”进行分析,帮助研究者了解细胞内独特的基因序列或蛋白质,从而有助疾病的预测、预防、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

单核苷酸多态性:该技术通过对病者与正常人的比较和分析,得出病变的基因或蛋白质信息,它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具快速、高效、敏感、经济、平行化、自动化等优点,为个体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药理基因组学和药理蛋白质组学: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人对同一种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从而导致治疗效果的多样性。传统制药业所开发的药品只能针对人体内大约500个致病基因或蛋白质,而药理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方法则可以扩大到约10000个致病基因或蛋白质,以此来设计药物,一方面更能对症下药,减少副作用,另一方面亦较准确和稳妥。例如,致癌蛋白质Her-2被用作乳腺癌标志物,测试呈阳性反应者的预后一般较呈阴性反应者差。

个体医疗的前瞻

药理基因组学和药理蛋白质组学以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知识为基础的药物设计,更能研制出治疗特定疾病的有效药物,这种针对性的准确治疗,既增加疗效,又减少药物对其他健康细胞的损害,。所以,理想的个体治疗将体现以下优势:

预测个体患上某种疾病的趋向性,制订出新的疾病指标及早期诊断方法。

为个体施以最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甚至利用患者自身的基因组织研制个体化疫苗。

以有效和安全的药物取代现时通用的“尝试及错误”方法,即让病人先试用一种药物,若无疗效或引起不良反应,则再试用另一种药物。

一开始已为病人用最优化的治疗,从而加快康复时间、增加安全性及减少副作用。

较准确地估计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确定最合适的药物剂量,从而增加治愈率及减少药物使用过量,以取代将病者重量和年纪作为剂量计算的传统方法。

凭借先进的分子筛选方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生活及环境转变,提供对疾病的监控和最佳的治疗方法,从而减少药物治疗的失效率和不良反应,以及降低医疗费用。

篇5:新农村城乡医疗合作保险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号召,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于今年暑假和同学们一起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在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中,我感触良多,现汇报总结如下:

结合近几年我国对农民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和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度提高,各市政府对新兴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的努力建设及大力宣传,通过身边同学对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的切身体验,经过全小组的充分讨论,我们发现虽然这项政策还存在某些问题,例如部分农民对城乡医疗保险合作这项政策还不了解、不信任,同时部分参保者对不能及时报销等问题还存在偏见,但是这项政策在各地有较高的普及度,参保者的反映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因此,我们把“关于新农村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的普及度及满意度的调查”作为此项调研的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村人口的医疗状况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很大重视。但是大病对农民家庭生活的影响仍然是他们无力承担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农民难以承受大病的高昂医疗费用。“不怕穷,就怕病”在农村百分之四十一的家庭由于疾病导致了家庭贫困,农民由于经济条件差,很多大病往往错过了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已经成了绝症。为此,2003年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指导意见》,为农村合作医疗指明了方向。近两年来,国家更是不断加大财政对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投入力度,大力提倡农民参加新农村医疗保险,力图改变农民就医难,看不起病的现状。作为沐浴着党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将新农村城乡医疗保险作为我们这次调研的选题希望通过这次调研能将新农村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的普及度及接纳度如实的反映出来。为我国新农村的民生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希望通过这次调研,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制度的普及度及接纳度如实地汇总及反映给相关部门,针对这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为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政策,通过我们的切实行动,对新农村的发展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经过我们对这项政策所作的力所能及的宣传,使广大农民同胞对这项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信任,纠正部分农民对这项政策的偏见,从而促使这项政策能够更顺利地进行。通过社会实践,锻炼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好的建议,让“调研山东”真正把先进的科技、教育和文化以新颖的形式下乡,努力提高“调研山东”活动的服务水准,这次活动同时是我院“第二课堂”的延伸,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经过小组讨论,我小组选择日照市东港区奎山乡作为我们此次调研的地点。奎山乡是一个以农业和渔业相混合的乡镇,农村人口占乡里人口的比重很大,近几年,奎山乡在经济等各个方面发展较快,是新兴农村的一个很好代表。而且,奎山乡也是日照市东港区推广“城乡医疗合作保险”较早的地区之一。奎山乡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人口密集,村与村距离较近,容易开展调查。我们决定将这次调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在前期筹备阶段,我们认真充分询查奎山乡当地资料,了解当地的地理、人文以及医疗保证。同时准备调查问卷以及其他采访问题,查询了当地负责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的联系方式,最后根据这次调研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出行方式以及具体日程安排。虽然工作只是刚刚开始,但是队员们仍然按捺不住心中的期待,一切开始于计划,于是带着完善的计划和大家的期望,我们踏上了去日照的路程。

作为此次调研活动最重要的阶段——正式调研阶段,给我留下了颇多的感触。实地调研我们采取了调查问卷和走访相结合的方式,经过之前的准备,我们一共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针对已经加入保险的人,而另一份针对没有加入保险的人。村民的热情让这次调研出奇的顺利,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感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住在村东头的尹大爷,他不仅给我们详细的讲了城乡医疗保险给他带来的便利,还给我们提了很多建议,当尹大爷颤颤巍巍的去取放在架子上的保险报销登记 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感谢这些朴实的村民,而这种朴实的帮助也是我们这次调研很大的收获。为期五天的调研按照计划顺利进行,为了提高调研效率和质量,小组进行了详细的分工。一部分组员负责医疗机构的走访工作,通过实地调查医疗机构,更详尽的了解城乡医疗保险的具体实施步骤;一部分组员负责分发调查问卷,希望通过精心准备的问题了解当地城乡医疗合作保险的普及程度以及村民的满意度;一部分组员负责挨家挨户的走访,向对城乡医疗保险并不熟悉的村民宣传关于保险的详细政策,让村民更好的了解这项惠民政策。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五天的调研虽然辛苦却取得了让人满意的结果。

这次调研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整理阶段。在实地调研中,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小组成员的记录,我们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而在整理阶段,需要将这些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且借助计算机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后的结论。

可以说,这次调研的结果很出乎我们的意料。虽然之前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城乡医疗合作保险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但是经过我们的计算分析,仅仅是奎山乡城乡医疗保险的普及率达到了99.9%,满意率也高达96.7%,如此高的普及率和满意率是个让人既吃惊又高兴的结果。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整合,93%的居反映从保险中受惠,54%的居民反映,保险对他们的帮助很大。在调研中,甚至有居民告诉我们,正式城乡医疗合作保险的帮助,他们才能承担那么高昂的医药费,最终战胜了严重的疾病。从乡亲们的言语中,看得出来他们对于这项政策的支持,这项政策也真正达到了它的目的,帮助广大农民朋友拜托看病难的难题。

这次调研我们看到了大家对于保险的满意和支持,同时也从乡亲们口中了解到了保险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虽然报销迅速。但是,由于农村的正规医疗机构缺乏,使得很多农民朋友为了看病要做很久的车,而来回的交通费用也成为很多农民的很大难题。其次,一些村诊所虽然也是保险的覆盖范围,但是,由于技术和医疗卫生条件的限制,使得保险的惠民程度打了折扣。而且,对于很多村民来说,一般的病大部分会选择去当地的药店自己买些药来治疗,而保险对这一部分支出并不报销,更严重的是,通过我们的调查,一些当地药店还存在无专业医药指导人员以及药价偏高的现象。这些无疑都给村民们的看病带来了难题,也使得保险的实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经过小组讨论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首先,针对正规医疗机构少,交通不变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建议以村为单位,设立专门就近医院的免费接送车辆,以减少农民的交通负担,同时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配合设立一些正规的小型门诊,对于不严重的疾病,村民在本村就可以看。针对当地的一些民办诊所,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卫生监管力度,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大型医院调专业医师在民办诊所轮流坐诊,提高民办诊所的医疗水平。最后,针对药店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统一药价,强制要求每个药店配备至少一名专业医药指导人员,对村民买药进行指导。

通过我们的调查,总体来说,新农村城乡医疗合作保险确实是一项惠民的好

政策,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给农民朋友带来的便利也是实实在在的。这次调研,我的收获远比这个结论多得多。首先,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实地调研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社会见识,而且也增强自己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在课堂上所不能学到的。其次,团队的合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成员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分工明确,是这次调研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虽然调研只有五天,却让我充分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相信这对于我今后的工作以至于生活都会有很多帮助。不可不提的是在理性的调研中,当地村民的热情朴实,让我和队友们十分感动,他们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让我们在辛劳中感受到了很大的温暖。

篇6:中国新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责任探讨

摘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稳定”。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中国的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由山西与河南等省的农民自愿发起,70年代在政府引导下得到普及的,是一项农民互助共济的医疗制度。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府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主要责任主体的政府能否完全履行职责,对医疗保障的制度建设和正常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笔者试图通过对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以来政府履行责任的情况及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完善出一份力。

关 键 词:公共产品 医疗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政府责任

1.农村医疗保障的基本情况

据198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全国继续坚持实行合作医疗的村 由过去的90% 猛降至5%,1989年,这个比重再次降为4.8%,仅存的合作医疗主要分布在上海郊区和当时以集体经济为特征的苏南地区。90年代后,在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也仅仅维持在10% 左 右。

根据卫生部1998年“ 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全国农村居民中享受到部分医疗保障的只有12.56%,其中合作医疗的比重仅为6.50%。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 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2003)》中提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给制度。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 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 民的健康水平。”此后,各地纷纷开始实行新农合的试点。2006年1月10日,卫生部等7 部委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 点。2006年,使全 国试点县(市、区)数量达 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左右。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

根据卫生部2003 年进行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患病率随着人口老年化、城镇化的持续增加,疾病负担不断加重。排除季节性影响,据测算我国年患病人次数比1993年增加了7.3亿人次。

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 下降,有效需求发 生转移。调查发现,患者中自我医疗的占35.7%,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占13.1%。且城乡卫生服务的利用存在显著差异,农民缺乏医疗保险、经济条件差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表明,未就诊率、未住 院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面广量大、涉及多部门的社会工程。长期以来,这项工作却由卫生部门独自承担,然而在现行制度模式中,农医办(合管办)无论是设在卫生局还是社保局,都只是个临时性的机构,不能真正成为独立的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管理方。新农合制度大力

推行管理体制创新,首次规定省、地级人民政府成立由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扶

贫等部 门组成的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专门的合作医疗管理机构;

各级人民政府成立由有关部门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组成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有关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县级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根据需要,可在乡(镇)

设立派出机构(人员)或委托有关机构管理。这种多部门协调机构和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对

于合作医疗各项政策的具体落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2.新农合试点中政府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

试点以来,由于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农合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但随着合作医疗试点推行的深入,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

不足。

2.1 制度设计上缺乏延续性

从各试点农村的实践情况来看,地方政府更多的是执行上级政府的命令和指示,而不是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构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于制度的维护和后续发展等问题没有做深入的研究。集中表现在没有对城乡统筹发展 明确一个长远的目标或计划,以及达到这个 目标

相应的措施和保障。

从农民的角度来讲,这仅仅是一个政策,他们看不到这个政策多久能给其带来实质性的效应。诸如,我们的参保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这个周期有多长等问题。这些疑 问

无形中削弱了新农合制度的吸引力,也导致了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其观望、怀疑态度的滋生。

新农合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农民,政策制定者是出于好意制定政策,但很多后续发展和具

体实施还是应该多从农民的立场出发。要增加他们对政策的信心,给他们实实在在的福利,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新农合的使用价值。

2.2 法律责任缺位

到目前为止,新农合制度的实施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的推动,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缺少

必要的法律保障。因而出现了诸如筹资来源的不稳定、管理措施的随意性、政策缺乏稳定性

等一系列问题。另外,不少地区还把推进新型合作医疗作为硬性任务分派下去,盲目追求高

参保率,忽视了参保农民的利益。

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主导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一种方式。这种依靠行政推

动而缺乏法律与制度保证的推进形式,短期效应比较客观,但从政策和制度的稳定性来讲,最终会影响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性。

2.3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在新农合的实践中,政府对其责任没有很明确的认识。该管的地方不管,不该管的地方

又越位。

例如,医改中政府管理角色不明。长期以来,政府偏好于直接提供医疗服务,集中控制

医疗设施,以致公立医院机构过多,战线过长。

在财政支持方面,缺乏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我国医疗保障面临的一大突出难题是各级

政府提供社会医疗保障的权责不分。目前各级政府对医疗保障的投入,没有一个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缺乏制度的约束,操作上随意性较大。由于各级政府责权划分不明,经过各级

政府多次博弈,最后形成了“一级保一级”、“一块保一块”条块分割的责任分担机制。这种

责任分担机制直接导致的是医疗保障分散化的格局。

在合作医疗的实践中,我们鼓励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积极承担责任。在新型合作医疗试

点运行阶段,政府责任集中于政策倾斜、资金投入、管理监督、特殊人群的经济帮助等方面。

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出现了政府责任越位,他们几乎承担 了合作医疗实施中

全部的责任,甚至把合作医疗资金的收支都掌控在政府部门手中。这样一来,一旦政府从合作医疗制度中退出,合作医疗将会 陷入瘫痪的状态。而农民作为合作医疗的主体之一就会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合作医疗是政府的事情”这种意识一旦产生,农民就会把 自己置身于新制度之外。而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热情的降低对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政府责任履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文我们已经讨论了新农合试点中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呢?笔者将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3.1 主观角度

3.1.1 制度设计上缺乏延续性

政策的具体明确性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是政策执行者行动 的依据。目前,中

央政府对新农合的目标、基金监管制度、财务和会计制度等方面的规定都还很不完善,对新农合制度的法律责任也存在缺位。

在这种情况下,对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要求会相应提高。二地方政府往往会觉得无所适

从,一方面需要因地制宜将政策付诸于当地实践,另一方面过多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秩序混乱。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制度的不完善给了某些地方政府钻空子的机会。在实践中,他们会

基于自身利益制定并执行不同的方案,并非真正保障农民的利益,而是借机套取国家财产。缺乏严格的法律约束和监管机制使这些隐患成为不定时炸弹,防不胜防。

3.1.2 复杂的利益关系

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是对农村利益关系、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等的一次重大调整,相应地,政策的实施过程及其成效也受到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与制约。

一旦合作医疗实旖过程中与政府部门的原有利益相冲突,政府会不自觉的选择维护 自

身利益,从而忽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忽视其作为公共管理机构的职责。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和其信息的不对称性,医院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农民相对比较被动。如何对医疗保险体系中的医院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制约,从而切实的保障广大受众的利益,是一个问题 另外,我国的医疗行政机构与大多数的公立医疗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由于政府的投入主要依靠政策性投入,医院的补偿主要依靠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医院对医生的职权滥用是激励的,政府对医院的趋利行为是默认甚至纵容的。医生、医院、政府主管部 门及其人员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结成了利益同盟。

新型合作医疗中,政府部门一旦与医院行程利益同盟的关系,或因自身能力有限,缺乏

调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各级医院的利益协调未加重视,对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是非常不幸的。

3.1.3 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受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工作方式影响,在医疗保障领域,因其产品的公共性,市场的影

响很小。官僚机构的官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倾向于用单一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导致 了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的盲 目制定政策方案、上级向下级下达硬性指标等问题 的出现。

而最为直接履行政府责任的行政官员,他们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对具体的实施成效有

很大的影响。有的人缺乏学习热情,对合作医疗缺乏深入的了解 ;有的人把工作当作对上级领导负责的任务来完成,没有真正把它当成一项为农民群众谋福利的项目来实现„„

3.2 客观角度

从客观角度来讲,主要是农民对新农合的认识不够,参与和维权意识淡薄。而这些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要归于主观原因的影响。

农民对于一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没有一个深刻的感官认识。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环境

等,都难以让他们对政策制定者的想法和政策有 比较深刻的理解。这就需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做好交流和传播工作,耐心的向广大农民群众解释政策的实际意义、可行性及农民的福利。让他们对政策有信心,并且知道自己是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角,从而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激情和维权意识。

4.中国新农村合作医疗中的政府责任界定

4.1 社会保障中政府的一般责任

4.1.1 弥补 “市场失灵”的缺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根据社会成员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 以及生产要素的价格来分配其收入。而这些由个人天赋所决定的生产要素的差别必然会带来社会成员机会的不均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市场失灵。而政府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在雄厚的物质基础的支持下,他有能力也有义务去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也决定了政府对诸如医疗保障领域进行公共干预的需要。

在医疗卫生服务上,需方相对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对自己的病因、病情、医疗 费用等

具体问题难 以准确估计,对医疗服务的选择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很难控制卫生消费的种类和数量,供方具有控制权。

“逆向选择”问题是造成市场失灵 的又一重要原因。一般而言,身强力壮的人群生病

支出医疗费用的概率小,通常不愿参保;而老弱病残等健康风险高的人群愿意支付一定的保费来换取医疗保障。这就导致保险制度覆盖人去的疾病风险概率高,保险偿付支出大。保险机构被迫提高缴费比例.从而导致一些健康状况好的人更不愿参保,而健康状况欠佳的人更愿意参保,进而恶性循环。作为商业保险公司,为了提高企业利润,规避风险,势必会增加保 费,且提高参加 医疗保险的门槛。这在 无形 中剥夺了很多有医疗需求人享受 医疗保障的权利。农民 “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问题愈演愈烈,这就需要政府加以干预,使所有的农民都能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

4.1.2 提供公共服务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胡锦

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执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4.1.3 保障社会保障“公共品”的性质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是直接 由国家“生产”出来的。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私人部门也可能根据市场的需要,在政府的政策保护下,投资一定成本在公共产品的生产上。在这种情况下,别人可能以“搭便车”的方式免费消费他们提供的公共产品。但是一旦他们发现取得的收益并不足以补偿消耗的成本时,他们会停止公共品的生产。对于企业来说,追寻自身效益最大化才是其最终目的,他们对于这些投资规模大且收益低的公共产品持消极避让的态度。而政府的职能和地位决定了他要担当这个责任。

4.2 新农村合作医疗中的政府责任

医疗卫生保障作为整个社会保障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典型的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承

担责任来弥补市场失灵。而政府如何实现其主导责任,履行到何种程度即为合理则是我们关系的问题,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农村合作医疗中的政府责任进行定位:

4.2.1 立法责任

法律是制度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规范其运行的根本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王春

光曾指出,“国民待遇的城乡差别不是一个临时性问题。而是经过几十年形成的、有很强利益刚性 的问题,既有社会结构的问题,更有政策和制度 的原因”。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下,政府行程的城市偏好惯性造成农村的医疗保障发展的严重滞后。在新农合的大环境下,我们迫切的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来规范和支持合作医疗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4.2.2 制度责任

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供给上,政府理应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制度化的安排

解决市场化改革中出现的公共问题。过去的制度没有对政府责任加以明确规定,而新农合制度应从政策的供给上明确政府在其中理应承担的角色,将政府由后台推向前台,克服体制内部的缺陷。

在过去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政策本身的冲突,另一方面在组织与管理上的不

到位,最后导致政策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新农合应当特别指 出要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和社会监督机制,同时强调各部 门(如卫生部、财政部、民政部、农业部等)在政策执行中的协调与配合,以及对新农合工作的监督作用。

4.2.3 财政责任

首先是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渠道筹资机制,一是明确筹资原则。确立“政府投入为主导,政府与农民共同投入”的建制原则,以政府的有限资金来引导农 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而体现政府的责任意识、集体参与意识和个人的费用意识。二是要强调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国家的投入,引导社区经济、企业、慈善机构、外资机构及个人等方而的捐助,尤其是在发达地区更应大力提倡社会捐助行为,并给予捐助的企业和个人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以充实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其次是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支持对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乡镇卫

生院建设,调整乡镇卫生院职能。最基层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应由政府办,原则上每个乡镇应有一所卫生院,不再另行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预防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

加强对专业人员公共卫生知识、技能的培训,及时充实和优化乡村医生 队伍。建立工

作 目标责任制,实行统一管理,按照项 目管理的原则,财政给予相应的工作经费,逐步淘汰不能胜任工作的乡村医生,不断提 高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水平。

4.2.4 监督责任

新农合基金运营 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农 民切身利益的实现,必须建立和健全合作医疗 的监督机制。监督的目的在于减少浪费、提高使用效率、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倾斜,禁止将资金贪污、挤占、挪用:并且要注意内部行政监督和外部民主监督相结合。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立监督委员会制度。农 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置疑,其实质是担心合作医疗

资金管不好、用不好,担心上当受骗。如果从组织上对合作医疗机构的工作开展与资金运用情况加以监督和制约,就会消除农民的置疑与不信任感。

二是建立群众举报制度。针对 目前存在的农村卫生院医生不合理用药,各级医院不合理收费现象,有必要建立群众举报制度。

三是建立定期审计制度。定期审计制度就是要把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纳入县级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并公开审计结果,保证农民的监督权。四是建立信用公开制度。通过建立合作医疗信用公开制度,确保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

5.结论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行政理论指导下的政府以管制为目的的行政职

能,逐渐被政府运用公共权利行驶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趋势取代。向服务型政府的逐渐转变也决定了社会的基本公共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是 由政府主导的。

在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农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且其医疗保障权益也没彳 了 得到很好的保障。在旧的合作医疗体系下,由于政府过多的强调自身政治职能,而弱化其服务职能,造成了很多“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

而服务型政府强调的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也强调了政府对公民的责任。责任政府是服

务型政府的最基本的内涵之一。政府权力是公民权利的让渡,政府只是受公民委托行使权力,因此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针对新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一系列政府责任问题,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从立法上、从制度的供给和政策的支持上、从财政补贴上,还是监督管理上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期待着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 R ].2002-10-19.[ 2 ] 谭克俭,丁润萍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3 ] 李华.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财政制度创新[ J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9).[ 4 ] 李秉龙.张立承。乔娟,曹洪民等.中国农村贫困、公共财政与公共物品[M].北

京:中国农业出版杜。2004(1).[ 5 ] 郑功成.杜会保障概论[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61.[ 6 ] 陈轶.关于构建中国农村新型医疗保障体系研究[ D ].山东:山东大学,2007.[ 7 ]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

[ R ].2003.[ 8 ]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

报告[ 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9 ] 程广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解[ D ].北京:卫生经济研究,2003.[10] 张宇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方急于套中央的钱? [ N ].财经时报.2003-12-18(3).[11] 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163

[12] 斯蒂格尔茨著.姚秉文译.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砌.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13] 丁少群,尹中立.农村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该向何处去[ J ].中国卫

上一篇:我的书屋,我的梦下一篇:浅谈残疾人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