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情节

2024-06-14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情节(共6篇)

篇1: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情节

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

一.了不起的粉刷匠

这个胜利者的衣服因为打架而破烂污秽,姨妈罚他去把墙刷白,汤姆把刷墙说成是可以放纵恣意的艺术,过路的孩子都眼红了,情愿把心爱的东西交给他,以换取一次刷墙的机会,汤姆就坐在一旁,一边吃苹果,一边让阳光晒着。

二.主日学校大出风头

汤姆背诵了两千首诗篇,受到校长和法官的称赞。

三.汤姆识蓓姬

汤姆在下面玩耍他的一只黑甲虫,一只大狗进了讲堂,它和甲虫打了起来,后来一屁股坐在地上,甲虫蛰了它一下,大狗惨叫一声,在过道里乱跑,又跳到主人怀里寻求帮助,主人一把抓住它,扔到了窗外,教堂内一阵哄笑,可怜的牧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四.坟地惨案

晚上10点多,汤姆,哈克贝利去一块坟地想听一听死人的说话声,却目睹了一个凶杀案,印第安乔杀了一个医生,把刀放在同伙波特手里,波特醉酒醒来,以为是自己杀了医生。

五.快乐的海盗营地

海盗们在一个小岛上,在大自然中,有吃又有玩。这天他们看见一大群人在船上喊叫,原来镇上的人以为这几个孩子是淹死了,正在打捞尸体。哈泼和哈克都想回家去,汤姆不许,但他比谁都想回,晚上就偷偷溜回家了

六.汤姆偷偷溜回家

汤姆回到家,躲在床下偷听到姨妈和哈泼的母亲的谈话,听着她们如怨如泣的哭诉,忏悔曾经如此恶劣的对待孩子,汤姆有点后悔所做的事了,但他还是回到了海岛营地。

练习题

1、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文中记叙了主人公汤姆和哈克、蓓姬等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美国生活。他们为了摆脱繁重的课业和呆板的课堂,用冒险实现自己的理想,用冒险改变自己的环境。在探险的过程中充分的表现了主人公的聪明、勇敢、正直、真诚、乐观、具有一般孩子没有的想像力和叛逆精神的形象特征。

2、请说说你喜欢的故事情节,并说说理由。如:他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坚定勇敢友爱的精神。当他面临着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蓓姬,一个孩子做到这一点,实在让人钦佩。

又如:他去墓地探险,勇敢、正直、聪明。他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汤姆勇敢地站了出来,指证凶手卓依。

3、在《“海盗”生活》这个片段中,写了汤姆、乔、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充分的表现了三个少年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酣畅心境。

4、对汤姆,你最欣赏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讲讲理由。(50字左右。)

例:我最欣赏的是他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坚定勇敢友爱的精神。当他面临着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蓓姬,一个孩子做到这一点,实在让人钦佩。

5、《汤姆索亚历险记》可分为三条主线,分别是(汤姆与小伙伴的故事)、(汤姆与贝琪的故事)、(汤姆与杀人案的故事)

篇2: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情节

一.贪玩好斗的汤姆

汤姆很顽劣,像一匹野驴,经常逃学,总是挨他姨妈的揍,这天在路上,他遇见了刚搬到这地一个男孩子,汤姆见他作为一个孩子,却穿的如此整洁而极是气愤,两人胡说一气,然后滚在尘土中打了起来,汤姆打赢了。

二.了不起的粉刷匠

这个胜利者的衣服因为打架而破烂污秽,姨妈罚他去把墙刷白,汤姆把刷墙说成是可以放纵恣意的艺术,过路的孩子都眼红了,情愿把心爱的东西交给他,以换取一次刷墙的机会,汤姆就坐在一旁,一边吃苹果,一边让阳光晒着。

三.获胜的英雄被爱情俘虏了

汤姆在一个花园中见到了可爱的蓓姬,于是开始恋爱,他在栅栏外做出各样的惊险动作,以让小女孩注意他,他从她那得到了一朵紫罗兰。他回到家,姨妈错怪他狠揍了他一顿,他不想活了,去到蓓姬的窗下躺着准备死掉,一个女仆不知到外面还有一个殉情者,她泼了一盆冷水下去,汤姆成了一个落水狗,在夜色中飞一般跑回家了

四.主日学校大出风头,大钳甲虫戏小狗

汤姆背诵了两千首诗篇,受到校长和法官的称赞。

五.汤姆识贝基,耳痛心欢喜

汤姆在下面玩耍他的一只黑甲虫,一只大狗进了讲堂,它和甲虫打了起来,后来一屁股坐在地上,甲虫蛰了它一下,大狗惨叫一声,在过道里乱跑,又跳到主人怀里寻求帮助,主人一把抓住它,扔到了窗外,教堂内一阵哄笑,可怜的牧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六.汤姆识贝基,耳痛心欢喜

周一,汤姆的牙齿又痛了,姨妈用火炭和一根线把这只牙拔了下来,汤姆再也不能以之为借口逃学了。在路上,汤姆遇到了另一个野孩子哈克贝利费恩,用那颗掉了的牙齿换来哈克养的一只虱子玩,汤姆因为这次耽搁迟到了,刚想蒙骗老师过关,猛然看到蓓姬就在旁边,他大吼一声说,因为我在路上和哈克贝利讲话而耽误了,老师脱了汤姆的上衣用戒尺猛打。汤姆和蓓姬同桌,先给了她一个桃子,然后这位艺术大师又在石板上作画,蓓姬既喜欢桃子也很喜欢画,汤姆又在石板上写了一行字,蓓姬想看,汤姆老是不许,直到她说不给任何人说起时才抬起手,上面写着【我爱你】,啊,你这坏蛋,蓓姬说,心里乐呵呵的。

七.扁虱之争,蓓姬伤心

上课时,汤姆和好朋友哈泼在一块耍弄那只虱子,他们投入的大玩,不久争吵又扭打起来,老师就来收拾他们了。中午,汤姆让蓓姬和他订婚,还吻了她的嘴唇,但汤姆说漏了嘴,让蓓姬知道了他还曾与别的女孩子订过婚,这真不可饶恕,蓓姬大哭起来,汤姆哄不好她,就伤心的走了,蓓姬后悔起来。

当蓓姬知道汤姆以前曾经与艾米.劳伦斯丁过婚后,非常伤心并不理汤姆了,汤姆很郁闷。

八.密林深处的罗宾汉

汤姆决定去当海盗,汤姆到了很远的一块森林里,老是想着去做强盗,然后他和哈泼一起打着玩,他是罗宾汉。乔.哈波也加入了。

九.坟地惨案,波特受过

晚上10点多,汤姆,哈克贝利去一块坟地想听一听死人的说话声,却目睹了一个凶杀案,印第安乔杀了一个医生,把刀放在同伙波特手里,波特醉酒醒来,以为是自己杀了医生。

十. 血书誓言与深夜狗叫

汤姆和哈克发誓要保守秘密,并且写了血书,汤姆很痛苦。

十一.良心的折磨

杀人事件传遍了整个村子,被陷害的莫夫.波特被抓了起来,汤姆很过意不去

十二.灵丹妙药与猫

蓓姬很难过,好几天都不来上课,汤姆想和她和好,又碍于面子不开口,于是忧愁苦恼,姨妈以为他生病了,拿他做试验体用各种土方治疗,给他喝药,汤姆把一只猫的嘴撬开,都让它喝了,猫神经亢奋,在屋里狂奔。汤姆又去学校,可是蓓姬不睬他。波丽姨妈为了治汤姆的心病,尝试了各种办法,最后决定使用止痛水,可汤姆却给猫吃了。

十三.说还是不说

汤姆伤心绝望,觉得世界抛弃了他,哈泼挨了妈妈的揍也如此想,两人于是离家出走,去当海盗,哈克贝利也随之去了。

十四.快乐的海盗营地

海盗们在一个小岛上,在自然之中,有吃又有玩,生活乐无边。这天他们看见一大群人在船上喊叫,原来镇上的人以为这几个孩子是淹死了,正在打捞尸体。哈泼和哈克都想回家去,汤姆不许,但他比谁都想回,晚上就偷偷溜回家了

十五.汤姆偷偷溜回家

汤姆回到家,躲在床下偷听到姨妈和哈泼的母亲的谈话,听着她们如怨如泣的哭诉,忏悔曾经如此恶劣的对待孩子,汤姆有点后悔所做的事了,但他还是回到了海岛营地。

十六.风雨交加的夜晚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汤姆,哈克和乔.哈波三个人的所有物品全被冲走了,第二天早晨,他们以游戏化解了郁闷。他们仍然在岛上玩,汤姆和哈泼在哈克贝利的指导下学习怎么吸烟,两人呛的够呛,汤姆定下回家的计策。

十七.三个海盗出席自己的葬礼

人们在教堂为淹死的三个孩子送葬,但汤姆,哈泼,哈克却走进了教堂,人们先是惊呆然后狂喜,汤姆回到家后,挨了无数的耳光和亲吻。

十八.汤姆得罪蓓姬

汤姆成了大人物,小孩子成群的跟在他后面去上学,蓓姬想和汤姆和好,在汤姆的身边脸红彤彤的走来走去,希望汤姆看她,和她说话,可人家汤姆才不理会呢,蓓姬又说自己要举行野餐会,希望汤姆会求她,让他参加,可汤姆只是和他以前的“女朋友”说话,蓓姬气的嘴唇发抖,眼泪上涌,觉得野餐会也没什么意义了,汤姆想把蓓姬气死,他老是和别的女孩说话让她看见,但后来,汤姆发现蓓姬不见了,找了一会,发现她在和另一个男孩子在一块看画书,汤姆又恼怒又无奈,他一会儿窜到他们身边,一会儿气的张牙舞爪,蓓姬很高兴,但是汤姆恼恨回家了,蓓姬觉得这下他们再也不能和好了,就伤心的想回家,那个男孩子还想和她一起看画书,可是她只说,滚开,别管我,我讨厌你。男孩子就是以前因为穿新衣赏挨汤姆的揍的那个小家伙,他想报复汤姆,把墨水倒在汤姆的书本上,要让汤姆挨鞭打,蓓姬看到了这一切,但她不愿给汤姆说。

十九.姨妈原谅了汤姆

姨妈为汤姆逃跑的事感到很生气,但当她知道汤姆确实是爱她的时候,她感动了并原谅了汤姆。

二十.蓓姬身处险境,汤姆挺身而出

下午,汤姆又去上学,在路上碰见蓓姬,马上跑过去道歉,蓓姬鄙视的说,汤姆索亚先生,我再也不会和你说话了,汤姆真想揍她。他们的老师杜宾斯上课时只要有闲总在讲台上看一本神秘的书,学生都知道这本书,都想看,这一回老师有事出去,忘记拿走讲台书桌的钥匙,蓓姬把抽屉打开,只见那本书上写着,无名氏教授解剖学,里面尽是精致的彩色人体解剖图,恰好汤姆走进门看到蓓姬这么做,蓓姬一慌想把书放回,可是已经撕裂了封皮,蓓姬又羞又恼,大哭着说,汤姆索亚,你真卑鄙偷看人家看的书,这下我要挨鞭笞了。汤姆就想,女孩子真是傻的出奇,呸,挨打算的了什么。上课了,杜宾斯先发现了被撕破的解剖书,大吼道,这书是谁撕的?然后一个一个盘问,汤姆很忐忑,可是没有法,当问道蓓姬时,蓓姬脸色发白,刚要承认,汤姆有了主意,他大声说,是我干的,他因此挨了一百鞭子。蓓姬却对他是死心塌地的敬仰了,她说,汤姆,你怎么这么高尚呀。

二十一.孩子们出了口恶气

在期末考试的考场上,汤姆背诵了《不自由,毋宁死》作为一学期的收获,大家各呈技艺。末了,按惯例,老师去画美国地图,进行爱国教育,他喝的有点醉了,老画不好,孩子们不停狂笑,这时,教室的天花板打开了,从上面吊下一只猫,猫不停挣扎,慢慢接近老师的脑袋,终于它的爪子够着了他的头,一下子把老师的假发扯了下来,露出了他的秃头,孩子们目睹这一幕,笑得要死,考试就此结束。这就是汤姆向这个暴戾的老师的复仇。

二十二.要受处罚的征兆

放暑假了,汤姆无所事事。那次谋杀案的秘密成了汤姆的一块心病,他很痛苦,终于得了一场病。

二十三.穆夫.波特出庭受审

开始审问坟地上的谋杀案,波特就要被绞刑了,汤姆去作证,印第安乔逃跑了,波特获得释放。

二十四.汤姆成为全镇的英雄

姆成为了全镇的英雄,但他却高兴不起来,甚至很害怕。汤姆和哈克都很怕印第安乔回来谋杀他们,但法庭让然没有抓到逃亡的罪犯。

二十五.寻找宝藏

汤姆和哈克到一个寡妇的房子后面的大树下去挖宝,可是挖不到海盗埋藏的宝贝,他们又去一间闹鬼的屋子去挖。

二十六.强盗在鬼屋里找到一箱金币

鬼屋不久,逃难中的印第安乔也到了此处,两人吓得躲到阁楼上,印第安乔想把抢来的钱埋在地下,他在掘坑的时候,真的掘出了以前的海盗埋下的金银,印第安乔把这些都拿走了,准备藏在另一个地方。

二十七.打破疑团

汤姆调查了印第安乔的落脚地,汤姆怀疑一家客栈的二号房间是印第安乔的住所,汤姆和哈克二人准备跟踪他。

二十八.哈克放哨侦探二号

汤姆和哈克二人确定了印第安乔的住所,他们准备趁印第安乔不在的时候,偷走那个满是金币的箱子。一天晚上,汤姆大着胆子进去了,刚进门就踩在了印第安乔的手臂上,这个家伙喝醉了,躺在地上,汤姆和哈克狂奔而逃。

二十九.哈克跟踪印第安乔

姆去参加蓓姬的野餐会,大家到一个山洞里冒险。哈克还在客栈边守夜,这晚印第安乔又来了,他准备到外国流浪,走前,想杀死道格拉斯寡妇,因为道格拉斯生前对他很不好,哈克听到了这个阴谋,他立即告诉了山下的一家善良的威尔士人,他们一家出动了。

三十.轰动全镇的最新消息

哈克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而成了英雄,但汤姆和蓓姬却失踪了。印第安乔杀寡妇没有成功,他逃了,警察封锁山头追察他,同时大家发现汤姆和蓓姬不见了,蓓姬的母亲还以为他们是在道格拉斯寡妇家过得夜呢。

三十一.汤姆和蓓姬在山洞里迷路了

汤姆和蓓姬在山洞里探险,迷了路,两人筋疲力尽,汤姆把食物留着给蓓姬吃,又找到了一处泉水,但蓓姬还是绝望了,她说她宁愿等待死亡,汤姆还在苦苦支撑着,他在探路时见到了躲在这里面的印第安乔,印第安乔没看清汤姆,以为他是来追捕的,吓得跑了。

三十二.汤姆讲述脱险经过

汤姆找到了出路,孩子们得救了,几天后,在一次闲谈中,蓓姬的父亲,一个法官偶然说道,他怕别的人还会进去冒险,用一道铁门锁住了山洞,汤姆大吃一惊,因为印第安乔还在里面呢。

三十三.印第安乔的下场

印第安乔就饿死在山洞里了,汤姆和哈克重新进 去山洞,把海盗遗留下的金银挖了出来。

三十四.公开一个秘密

汤姆和哈克平分了那一大箱子的金币,那里有一万两千块美元呢,汤姆和哈克都成了富人了。在场听说的人都感到很吃惊。

三十五.制定新的历险计划

道格拉斯寡妇为了感谢哈克,把他当义子看待,交给他礼仪,穿干净的衣裳,但哈克受不了,有一天他消失了,人们都找不到,汤姆在一个空木桶里发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他,他穿的破破烂烂时才觉得自由自在。汤姆决定去当一名强盗,哈克也想入帮,他们决定举办一个入帮仪式。

人物简介:

汤姆有着敢于探险、追求自由、做错事后敢于承认错误、承认缺点的优秀性格特点。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给软化了。

汤姆是主人公,关于他,梗概中有简单的概括──“淘气的机灵鬼”“镇上孩子的头儿”“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我们看看汤姆在山洞里回来后的表现: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和镇上的人们都觉得他是真正的英雄!聪明勇敢机智!

汤姆是一个天真活泼而又调皮孩子。在姨妈眼里,他是个捣蛋将军;在主日学校里,他是顽皮,惹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周末被罚刷墙,汤姆竟施出诡计,不但让那些男孩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为他的“俘虏” 还自动奉上谢礼。但他勇敢、正直、聪明。去墓地探险,他目睹了一起凶杀案,在无辜者即将遇难时,汤姆勇敢地站了出来,指证凶手卓依。成了一个不起的英雄。去郊游,他救了自己和小伙伴佩琪还找到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宝藏。那个年代,汤姆有一点叛逆,有一个梦想就是去当绿林好汉。在他们的头脑里,强盗就是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写作艺术

1、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在作品中运用得当

2、在一种轻松柔和的幽默中显露出批评艺术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练习题

1、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文中记叙了主人公汤姆和哈克、贝基等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美国生活。他们为了摆脱繁重的课业和呆板的课堂,用冒险实现自己的理想,用冒险改变自己的环境。在探险的过程中充分的表现了主人公的聪明、勇敢、正直、真诚、乐观、具有一般孩子没有的想像力和叛逆精神的形象特征。

2、请说说你喜欢的故事情节,并说说理由。

如:他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坚定勇敢友爱的精神。当他面临着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蓓姬,一个孩子做到这一点,实在让人钦佩。

又如:他去墓地探险,勇敢、正直、聪明。他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汤姆勇敢地站了出来,指证凶手卓依。

3、《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具有怎样的儿童心理?请简要回答。

答题要点:都具有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厌倦学校枯燥的生活)的儿童心理。

4、在《“海盗”生活》这个片段中,写了汤姆、乔、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充分的表现了三个少年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酣畅心境。

5、在《洞中历险》这个片段中描写了汤姆和蓓姬在洞中经历了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

6、对汤姆,你最欣赏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讲讲理由。(50字左右。)例:我最欣赏的是他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坚定勇敢友爱的精神。当他面临着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蓓姬,一个孩子做到这一点,实在让人钦佩。

7、汤姆早年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在学校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从你的角度上讲,你赞同吗?请多角度地列举理由。(50字左右。)答(仅作参考):对汤姆离家出走冒险我不赞同。尽管汤姆有许多令人钦佩的优点,但像他在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就出走,这这种人生态度是不可取的;况且社会纷繁复杂,随便走出去很容易误入歧途或生命没有保障,这样既误掉自己,也给家庭带来哀痛。

篇3: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情节

《汤姆·索亚历险记》发表于1876年, 描写南北战争前一个小镇上男孩汤姆·索亚不满枯燥的生活环境、追求冒险生活的故事。马克·吐温用对比的手法, 把生气勃勃的儿童心理同陈腐刻板的生活环境加以对照, 小市民的庸俗保守、枯燥无味的死读书、虚伪的宗教仪式、催眠一般的牧师布道等等, 这一切都叫汤姆感到厌恶。小说通过汤姆在课堂上的“捣乱”、在教堂里的恶作剧和最后幻想当强盗等情节, 奚落了当时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作品对儿童的心理世界描写得细致真切, 一个绝对小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什么是小孩子?或者什么是儿童, 这听起来似乎像是个愚蠢的问题, 答案当然很显然, “儿童经常被看作是成人的较小的较弱的版本———更具依赖性, 缺少知识、竞争力, 没有完全社会化也不善控制情绪。”[2]这样使用负面意义的词语的描述使得人们只注意到儿童所缺乏的能力, 忽略了儿童所具有的成长的巨大潜能。而马克·吐温认为儿童的生命体中蕴含着成人生命所不能替代的人生价值, 并将这一观念深深植入小说文本, 汤姆·索亚作为绝对小孩的形象出自马克·吐温的笔下也就顺理成章了。

小说开头, 这个货真价实的绝对小孩汤姆·索亚以一系调皮捣蛋行为“闪亮登场”。偷吃果酱却通过玩把戏逃脱包莉姨妈的鞭打, 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他的姨妈为了惩罚他不听话, 把他的周末假日改为“禁止外出专做苦工”———要他粉刷庭园的院墙, 那是一个美丽的早晨, 对一个男孩而言, 绝对不是一个粉刷墙壁的好日子, 汤姆为了摆脱痛苦, 试图把刷墙这个苦差事转嫁给他人, 把自己的一颗白弹子送给另一个小男孩子杰姆, 这颗白弹子虽然诱惑力极大, 但还大不过杰姆对包莉姨妈的害怕, 这时汤姆又加了一个筹码, 让杰姆看看他受伤的大拇脚趾。杰姆实在是太好奇了, 便答应了汤姆的要求。书中写道:“杰姆到底不过是个凡人———这一招对他的诱惑力太大了。他放下了水桶, 接过弹子, 弯下身去对着正在解开绷带的大拇趾看得出了神。”[3]

这样的交换条件 (特别是看受伤的脚趾) 只能存在于儿童世界, 成年人绝对不会感到一个受伤的脚趾有多大的吸引力, 可能更多的是感到恶心, 外科医生要看另当别论, 但是小孩子就会这么做, 他什么都好奇, 他的快乐当然也就比大人多得多, 马克·吐温写出了成人世界里荡然无存的“童趣”。虽然杰姆的帮忙被包莉姨妈发现, 汤姆首战失利, 但他最终开动脑筋成功摆脱刷墙的苦役, 并且“汤姆已从早上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孩子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他已拥有十二颗弹子, 口拨琴上的一部分, 一块可以透光的蓝玻璃瓶碎片, 一尊纱管做的大炮, 一把什么也开不了的钥匙, 一段粉笔, 一个圆洒瓶的玻璃塞子, 一个洋铁皮做的大兵, 两只蝌蚪, 六个爆仗, 一只独眼的小猫, 一个铜制门把手, 一只狗项圈———可没有狗, 一把刀柄, 四块橙子皮, 还有一个破旧的窗框”[4]。把这些东西看作是破烂儿、废品、垃圾, 还是财产、宝贝、心头好, 表明你所从属的两个世界———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 这些东西在大人眼里, 一文不值, 废品收购站都不一定会收, 因为“大人就喜欢数字”[5], 正如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所言, 要是对大人说, 有一幢漂亮的房子, 红砖墙窗前种着天竺葵, 屋顶上停着鸽子……如果你这样描述房子, 他们想象不出这幢房子是怎样的, 你得这么跟他们说:我看见一幢十万法郎的房子, 他们马上会大声嚷嚷:多漂亮的房子!儿童们追求的是快乐, “金钱万能”的观念不是儿童世界自主产生的, 一件成人世界的废物如果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那也是宝贝, 由此可见儿童世界是浪漫的, 充满着情感和好奇心的, 而成人世界则是现实的, 狭隘的, 是受工具理性驱动的, 成人的快乐远远少于儿童, 过于数字化是一个不能不说的原因。

汤姆与蓓姬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在马克·吐温的笔下既妙趣横生, 又平实质朴, 汤姆回家时看到一个陌生的小姑娘———蓝眼睛, 黄头发编成两条长辫子, 穿一件白色衫子和一条绣花宽松长裤, 这个女孩是如此的可爱, 使得汤姆这位刚打完仗的、得胜还朝的英雄竟然不放一枪就投降了。“他偷偷瞅着这位新天使, 恨不得顶礼膜拜, 直到他看见她已经发现了他;接着他又装作不知道有她在场似的, 用种种可笑的孩子气十足的动作来‘表现’自己, 求得她的赏识。”[6]而蓓姬对汤姆的回应则是把一朵三色紫罗兰抛到篱笆外, 渐渐两位少男少女熟悉了, 汤姆向他的心上人畅谈他未来的远大抱负———去马戏团当小丑, 而他心上人的回答是:哇, 真的, 那可好啦, 小丑身上全是斑斑点点, 可爱极啦!是的, “儿童都喜欢小丑, 大人则否, 因为自己已经够像了。”[7]马克·吐温完全站在小孩世界里写小孩, 把小孩子的天真、纯洁的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足的儿童本色。而汤姆和蓓姬发生了小矛盾之后, 他感到后悔要向蓓姬和好时, 蓓姬回答他, 你永远不要来找我了, 可是转眼之间蓓姬也后悔了, 马克·吐温把处于恋爱关系 (实际上是少男少女朦胧的好感) 中男女双方千变万化复杂微妙的心理刻化得细致入微, 让读者感到既温馨又美好, 本来对异性的渴慕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美好感情, 根本不存在“早”不“早”的问题。

的确, “大人有个大人世界, 小孩有个小孩世界。大人用尽方法想把小孩拉到他们的世界里, 小孩却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8]哈克贝利·费恩是酒鬼的儿子, 镇上所有的母亲都打心眼儿里既恨他又怕他, 因为他游手好闲, 而且无法无天, 又野又坏———还因为所有她们的孩子都爱慕他。汤姆跟其他体面孩子一样, 羡慕哈克贝利那种叫人眼花缭乱的弃儿世界———来来去去, 一切由着他自己。他不用上学, 也不用上教堂;不用叫任何人主人, 也不用听谁的命令。他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钓鱼游泳, 都没有人拦着, 想玩多久就玩多久。没人禁止他打架, 他爱多晚睡觉就多晚睡觉, 他从来不必梳洗, 也不必穿干净衣服。他骂人骂得可溜了。“总而言之, 凡是生活中叫人痛快的事, 这孩子全占了。圣彼得堡每一个受磨难、受压制的体面男孩子都这么想。”[9]汤姆虽然也不例外, 但他还有更远大的理想———当海盗 (当小丑的想法已被他放弃) , 那时他的声名将传遍世界, 使人听到他的名字就打颤!他将驾一艘长长的、吃水很深的黑色快船, 船头飘扬着他那面令人胆战心惊的旗帜, 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上驰骋!当他的声名达到顶峰的时候, 他将突然出现在古老的镇子上, 阔步走进教堂。他皮肤黝黑, 饱经风霜, 身穿黑天鹅绒的紧身衣裤, 脚登过膝长筒靴, 挎着深红色的缓带, 皮带上插满了手枪……耳听得大家在窃窃私语———这是海盗汤姆·索亚啊!是的, 这一切都让汤姆心花怒放, 在他心目中, 宁可在舍伍德树林里做一年强盗, 也不愿意永生永世做合众国的总统。他现在所能尽快付诸行动的是———计划好跟他的海盗弟兄一起回家, 从而能够参加他们自己的葬礼 (汤姆离家出走, 大人误以为他已落河而死) , 这种充满奇思妙想的恶作剧真的让大人匪夷所思, 只能由异想天开的绝对小孩子想得出来。所以尽管包莉姨妈和别的大人对他的所作所为口头上严加训斥, 心里却感谢他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新鲜和刺激。

汤姆·索亚这个活蹦乱跳、生龙活虎的绝对小孩子出现在马克·吐温笔下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 原因也不难找到, 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对此有过幽默的提醒:“你们要没有念过一本叫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书, 你们就不会知道我这个人, 不过这不要紧。那本书是马克·吐温先生做的, 其中他讲的大半是真话, 也有些是添油加醋。不过大部分他讲的是真话。”[10]而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序言中, 马克·吐温又直言不讳地告诉读者:汤姆是由他认识的三个男孩糅合而成, 其中之一就是年幼的萨姆·克莱门斯, 即马克·吐温本人, 汤姆酷似马克·吐温本人回忆自己当年的模样, 而且两人所作所为也极为相似。马克·吐温在小时候共有九次掉入水中又让人救起的经历, 在他的自传《戏谑人生》中写道:“虽然大人们不允许我们游泳, 但是我们却经常来这儿游泳。因为我们是小基督徒, 很早我们就从亚当与夏娃的故事里知道了禁果的价值”。[11]马克·吐温在他的自传中还坦承他小时候喜欢恶作剧, 从来没有从道德方面好好进行思考, 仅仅因为感觉好玩儿, 他的母亲为他操碎了心, 在母亲八十八岁的时候, 马克·吐温曾问过他母亲:“‘生怕我活不了?’她想了一想———好像是为了梳理思绪想想清楚实际情况———然后回答说:‘不, 是怕你活下来。’”[12]可见马克·吐温小时候是多么调皮捣蛋, 多么让他母亲头疼。

当然很多作家小时候都曾是调皮捣蛋的孩子, 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长大成人 (成为作家) 后把调皮天真的小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他们的作品里, 这要看作家的人生体验、艺术感觉, 审美趣味。有的文学批评家认为马克·吐温是一位永不长大成人的孩子, 虽然这种评语主要是从贬低马克·吐温的角度上来说的, 但这也提醒我们关注马克·吐温独有的创作风格, 当然“马克·吐温也不是一下子就成熟的, 因为他的创作主要取决于生活的积累。他最早的短篇小说和札记都是写比较直接的经历, 对于美国人物与景色的再发现。”[13]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 马克·吐温将十年的童年生活集中到一个夏季, 作家经过时间的锤炼能够运用自如地抹掉或是强调某些细节, 胡适曾给人题词:“有一分事实说一分话, ”对于作家, 我们也可以说:有多少细节, 就有多少作品。正因为《汤姆·索亚历险记》 充满了真实可信的细节, 使得整部作品像是原汁原味的水果, 它是有真生命的, 带着生活的汁液, 并且有着作家的生命体验, 更为关键的是, 马克·吐温从自身的童年经验出发, 站在儿童的立场去看待教育主义的儿童文学作品, 并由此得出了与崇尚说教的成人迥然不同的结论。在英美儿童文学的发展史上, 一直有两股相互对立的创作倾向,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划分为两大主要的类型:教育主义与儿童本位, 前者以教育为终极目的, 作品呈现说教口吻, 后者以儿童为中心, 重视他们的生命诉求。在教育主义的作品中, 主人公大多是听话、规矩的小大人, 而在儿童本位作品中, 主人公大多是顽皮、叛逆的儿童, 前者注重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 后者注重激发和满足儿童想象的天性。美国当时的教育主义儿童文学作品有较强的说教目的, 按照本人的标准, 将儿童分为听话的“好孩子”和调皮的“坏孩子”, 并通过将品行与批评或赞扬联系起来的手法达到警戒儿童的效果。而马克·吐温在小说中颠倒了对这两类孩子的态度, 塑造了充满生命力的绝对小孩———“坏孩子” (按包莉姨妈的说法, 其实不算坏, 只是喜欢恶作剧) , 他的描写更贴近现实生活, 更符合孩子的天性与心理规律, 虽然, 马克·吐温的描写手法是受到了英国哲学家洛克的启发, 洛克认为儿童并不是缩小的成人, 而是有自己独特意志和特点的人类, 他认为“所有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 接受人的生命和生活经验不可复制这一事实, 因此, 对待每一个儿童, 都应该根据他自身的偏好、脾气和心灵的趋向, 施以独特的教育, 可以说洛克是儿童中心论教育的首创者, 改变了人们对儿童和儿童教育的观念, 人们逐渐意识到, 儿童的调皮和叛逆, 也许正说明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头脑。与洛克的思想一致, 马克·吐温塑造的汤姆·索亚形象, 虽然不符合成人所谓乘孩子的标准, “但独特的生命活力、不守常规的行为和丰沛的生命激情却使人们获得了意外的审美快感。”[14]暗示出学校教育规训的一面, 总而言之, 汤姆·索亚这样的绝对小孩形象体现出马克·吐温对儿童性格意志的尊重。

注释

1[1]约翰·坎尼编:《最有价值的阅读——西方视野中的经典》, 徐进夫等译,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年, 第274页。

2[2]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 王莉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年, 第16页。

3[3][4][6][9][10]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成时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 第21页, 24页, 27页, 51页, 247页。

4[5]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 周克希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 第12页。

5[7][8]朱德庸:《绝对小孩》,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2015年, 第43页, 41页。

6[11][12]马克·吐温:《戏谑人生——马克·吐温自传》, 石平译,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2年, 第8页, 15页。

7[13]ROBERTE.SPILLER.《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著》, 王长荣译,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年, 第121-122页。

篇4: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情节

关键词:绝对小孩 成人世界 儿童本位

作品就像人一样,有的见过多次还记不住,有的匆匆一面却永生难忘——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一部让人读时赏心悦目,读完过目不忘的作品,虽然它的姐妹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生活厚度、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更胜一筹,但《汤姆·索亚历险记》自有其独特价值,正如评论家所言:“马克·吐温以汤姆其人为底本写出了这个具有普通性特征的男孩,并且在描绘的过程中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将他自己置于这个孩子的心目中。这种真实性,使这本书出版一百年来一直魅力不衰。”[1]

《汤姆·索亚历险记》发表于1876年,描写南北战争前一个小镇上男孩汤姆·索亚不满枯燥的生活环境、追求冒险生活的故事。马克·吐温用对比的手法,把生气勃勃的儿童心理同陈腐刻板的生活环境加以对照,小市民的庸俗保守、枯燥无味的死读书、虚伪的宗教仪式、催眠一般的牧师布道等等,这一切都叫汤姆感到厌恶。小说通过汤姆在课堂上的“捣乱”、在教堂里的恶作剧和最后幻想当强盗等情节,奚落了当时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作品对儿童的心理世界描写得细致真切,一个绝对小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什么是小孩子?或者什么是儿童,这听起来似乎像是个愚蠢的问题,答案当然很显然,“儿童经常被看作是成人的较小的较弱的版本——更具依赖性,缺少知识、竞争力,没有完全社会化也不善控制情绪。”[2]这样使用负面意义的词语的描述使得人们只注意到儿童所缺乏的能力,忽略了儿童所具有的成长的巨大潜能。而马克·吐温认为儿童的生命体中蕴含着成人生命所不能替代的人生价值,并将这一观念深深植入小说文本,汤姆·索亚作为绝对小孩的形象出自马克·吐温的笔下也就顺理成章了。

小说开头,这个货真价实的绝对小孩汤姆·索亚以一系调皮捣蛋行为“闪亮登场”。偷吃果酱却通过玩把戏逃脱包莉姨妈的鞭打,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他的姨妈为了惩罚他不听话,把他的周末假日改为“禁止外出专做苦工”——要他粉刷庭园的院墙,那是一个美丽的早晨,对一个男孩而言,绝对不是一个粉刷墙壁的好日子,汤姆为了摆脱痛苦,试图把刷墙这个苦差事转嫁给他人,把自己的一颗白弹子送给另一个小男孩子杰姆,这颗白弹子虽然诱惑力极大,但还大不过杰姆对包莉姨妈的害怕,这时汤姆又加了一个筹码,让杰姆看看他受伤的大拇脚趾。杰姆实在是太好奇了,便答应了汤姆的要求。书中写道:“杰姆到底不过是个凡人——这一招对他的诱惑力太大了。他放下了水桶,接过弹子,弯下身去对着正在解开绷带的大拇趾看得出了神。”[3]

这样的交换条件(特别是看受伤的脚趾)只能存在于儿童世界,成年人绝对不会感到一个受伤的脚趾有多大的吸引力,可能更多的是感到恶心,外科医生要看另当别论,但是小孩子就会这么做,他什么都好奇,他的快乐当然也就比大人多得多,马克·吐温写出了成人世界里荡然无存的“童趣”。虽然杰姆的帮忙被包莉姨妈发现,汤姆首战失利,但他最终开动脑筋成功摆脱刷墙的苦役,并且“汤姆已从早上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孩子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他已拥有十二颗弹子,口拨琴上的一部分,一块可以透光的蓝玻璃瓶碎片,一尊纱管做的大炮,一把什么也开不了的钥匙,一段粉笔,一个圆洒瓶的玻璃塞子,一个洋铁皮做的大兵,两只蝌蚪,六个爆仗,一只独眼的小猫,一个铜制门把手,一只狗项圈——可没有狗,一把刀柄,四块橙子皮,还有一个破旧的窗框”[4]。把这些东西看作是破烂儿、废品、垃圾,还是财产、宝贝、心头好,表明你所从属的两个世界——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这些东西在大人眼里,一文不值,废品收购站都不一定会收,因为“大人就喜欢数字”[5],正如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所言,要是对大人说,有一幢漂亮的房子,红砖墙窗前种着天竺葵,屋顶上停着鸽子……如果你这样描述房子,他们想象不出这幢房子是怎样的,你得这么跟他们说:我看见一幢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马上会大声嚷嚷:多漂亮的房子!儿童们追求的是快乐,“金钱万能”的观念不是儿童世界自主产生的,一件成人世界的废物如果能给他们带来快乐,那也是宝贝,由此可见儿童世界是浪漫的,充满着情感和好奇心的,而成人世界则是现实的,狭隘的,是受工具理性驱动的,成人的快乐远远少于儿童,过于数字化是一个不能不说的原因。

汤姆与蓓姬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在马克·吐温的笔下既妙趣横生,又平实质朴,汤姆回家时看到一个陌生的小姑娘——蓝眼睛,黄头发编成两条长辫子,穿一件白色衫子和一条绣花宽松长裤,这个女孩是如此的可爱,使得汤姆这位刚打完仗的、得胜还朝的英雄竟然不放一枪就投降了。“他偷偷瞅着这位新天使,恨不得顶礼膜拜,直到他看见她已经发现了他;接着他又装作不知道有她在场似的,用种种可笑的孩子气十足的动作来‘表现自己,求得她的赏识。”[6]而蓓姬对汤姆的回应则是把一朵三色紫罗兰抛到篱笆外,渐渐两位少男少女熟悉了,汤姆向他的心上人畅谈他未来的远大抱负——去马戏团当小丑,而他心上人的回答是:哇,真的,那可好啦,小丑身上全是斑斑点点,可爱极啦!是的,“儿童都喜欢小丑,大人则否,因为自己已经够像了。”[7]马克·吐温完全站在小孩世界里写小孩,把小孩子的天真、纯洁的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十足的儿童本色。而汤姆和蓓姬发生了小矛盾之后,他感到后悔要向蓓姬和好时,蓓姬回答他,你永远不要来找我了,可是转眼之间蓓姬也后悔了,马克·吐温把处于恋爱关系(实际上是少男少女朦胧的好感)中男女双方千变万化复杂微妙的心理刻化得细致入微,让读者感到既温馨又美好,本来对异性的渴慕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美好感情,根本不存在“早”不“早”的问题。

的确,“大人有个大人世界,小孩有个小孩世界。大人用尽方法想把小孩拉到他们的世界里,小孩却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8]哈克贝利·费恩是酒鬼的儿子,镇上所有的母亲都打心眼儿里既恨他又怕他,因为他游手好闲,而且无法无天,又野又坏——还因为所有她们的孩子都爱慕他。汤姆跟其他体面孩子一样,羡慕哈克贝利那种叫人眼花缭乱的弃儿世界——来来去去,一切由着他自己。他不用上学,也不用上教堂;不用叫任何人主人,也不用听谁的命令。他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钓鱼游泳,都没有人拦着,想玩多久就玩多久。没人禁止他打架,他爱多晚睡觉就多晚睡觉,他从来不必梳洗,也不必穿干净衣服。他骂人骂得可溜了。“总而言之,凡是生活中叫人痛快的事,这孩子全占了。圣彼得堡每一个受磨难、受压制的体面男孩子都这么想。”[9]汤姆虽然也不例外,但他还有更远大的理想——当海盗(当小丑的想法已被他放弃),那时他的声名将传遍世界,使人听到他的名字就打颤!他将驾一艘长长的、吃水很深的黑色快船,船头飘扬着他那面令人胆战心惊的旗帜,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上驰骋!当他的声名达到顶峰的时候,他将突然出现在古老的镇子上,阔步走进教堂。他皮肤黝黑,饱经风霜,身穿黑天鹅绒的紧身衣裤,脚登过膝长筒靴,挎着深红色的缓带,皮带上插满了手枪……耳听得大家在窃窃私语——这是海盗汤姆·索亚啊!是的,这一切都让汤姆心花怒放,在他心目中,宁可在舍伍德树林里做一年强盗,也不愿意永生永世做合众国的总统。他现在所能尽快付诸行动的是——计划好跟他的海盗弟兄一起回家,从而能够参加他们自己的葬礼(汤姆离家出走,大人误以为他已落河而死),这种充满奇思妙想的恶作剧真的让大人匪夷所思,只能由异想天开的绝对小孩子想得出来。所以尽管包莉姨妈和别的大人对他的所作所为口头上严加训斥,心里却感谢他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新鲜和刺激。

汤姆·索亚这个活蹦乱跳、生龙活虎的绝对小孩子出现在马克·吐温笔下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原因也不难找到,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对此有过幽默的提醒:“你们要没有念过一本叫《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书,你们就不会知道我这个人,不过这不要紧。那本书是马克·吐温先生做的,其中他讲的大半是真话,也有些是添油加醋。不过大部分他讲的是真话。”[10]而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序言中,马克·吐温又直言不讳地告诉读者:汤姆是由他认识的三个男孩糅合而成,其中之一就是年幼的萨姆·克莱门斯,即马克·吐温本人,汤姆酷似马克·吐温本人回忆自己当年的模样,而且两人所作所为也极为相似。马克·吐温在小时候共有九次掉入水中又让人救起的经历,在他的自传《戏谑人生》中写道:“虽然大人们不允许我们游泳,但是我们却经常来这儿游泳。因为我们是小基督徒,很早我们就从亚当与夏娃的故事里知道了禁果的价值”。[11]马克·吐温在他的自传中还坦承他小时候喜欢恶作剧,从来没有从道德方面好好进行思考,仅仅因为感觉好玩儿,他的母亲为他操碎了心,在母亲八十八岁的时候,马克·吐温曾问过他母亲:“‘生怕我活不了?她想了一想——好像是为了梳理思绪想想清楚实际情况——然后回答说:‘不,是怕你活下来。”[12]可见马克·吐温小时候是多么调皮捣蛋,多么让他母亲头疼。

当然很多作家小时候都曾是调皮捣蛋的孩子,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长大成人(成为作家)后把调皮天真的小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他们的作品里,这要看作家的人生体验、艺术感觉,审美趣味。有的文学批评家认为马克·吐温是一位永不长大成人的孩子,虽然这种评语主要是从贬低马克·吐温的角度上来说的,但这也提醒我们关注马克·吐温独有的创作风格,当然“马克·吐温也不是一下子就成熟的,因为他的创作主要取决于生活的积累。他最早的短篇小说和札记都是写比较直接的经历,对于美国人物与景色的再发现。”[13]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将十年的童年生活集中到一个夏季,作家经过时间的锤炼能够运用自如地抹掉或是强调某些细节,胡适曾给人题词:“有一分事实说一分话,”对于作家,我们也可以说:有多少细节,就有多少作品。正因为《汤姆·索亚历险记》充满了真实可信的细节,使得整部作品像是原汁原味的水果,它是有真生命的,带着生活的汁液,并且有着作家的生命体验,更为关键的是,马克·吐温从自身的童年经验出发,站在儿童的立场去看待教育主义的儿童文学作品,并由此得出了与崇尚说教的成人迥然不同的结论。在英美儿童文学的发展史上,一直有两股相互对立的创作倾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划分为两大主要的类型:教育主义与儿童本位,前者以教育为终极目的,作品呈现说教口吻,后者以儿童为中心,重视他们的生命诉求。在教育主义的作品中,主人公大多是听话、规矩的小大人,而在儿童本位作品中,主人公大多是顽皮、叛逆的儿童,前者注重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后者注重激发和满足儿童想象的天性。美国当时的教育主义儿童文学作品有较强的说教目的,按照本人的标准,将儿童分为听话的“好孩子”和调皮的“坏孩子”,并通过将品行与批评或赞扬联系起来的手法达到警戒儿童的效果。而马克·吐温在小说中颠倒了对这两类孩子的态度,塑造了充满生命力的绝对小孩——“坏孩子”(按包莉姨妈的说法,其实不算坏,只是喜欢恶作剧),他的描写更贴近现实生活,更符合孩子的天性与心理规律,虽然,马克·吐温的描写手法是受到了英国哲学家洛克的启发,洛克认为儿童并不是缩小的成人,而是有自己独特意志和特点的人类,他认为“所有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接受人的生命和生活经验不可复制这一事实,因此,对待每一个儿童,都应该根据他自身的偏好、脾气和心灵的趋向,施以独特的教育,可以说洛克是儿童中心论教育的首创者,改变了人们对儿童和儿童教育的观念,人们逐渐意识到,儿童的调皮和叛逆,也许正说明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头脑。与洛克的思想一致,马克·吐温塑造的汤姆·索亚形象,虽然不符合成人所谓乘孩子的标准,“但独特的生命活力、不守常规的行为和丰沛的生命激情却使人们获得了意外的审美快感。”[14]暗示出学校教育规训的一面,总而言之,汤姆·索亚这样的绝对小孩形象体现出马克·吐温对儿童性格意志的尊重。

注 释

[1]约翰·坎尼编:《最有价值的阅读——西方视野中的经典》,徐进夫等译,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74页。

[2]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王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16页。

[3][4][6][9][10]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成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21页,24页,27页,51页,247页。

[5]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周克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12页。

[7][8]朱德庸:《绝对小孩》,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5年,第43页,41页。

[11][12]马克·吐温:《戏谑人生——马克·吐温自传》,石平译,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页,15页。

[13]ROBERTE.SPILLER.《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著》,王长荣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21-122页。

[14]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小说主题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第39页。

项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术创新支持计划,编号:189070819。

篇5: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情节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Han Xu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llustrates the realism and romanticism in the novel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written by Mark Twain through describing the background, plots, and the writer’s writing style.In the first part, the romanticism shown in this novel will be illustrated by three parts, outgo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urely love, vivid language and sophisticated mind, interesting plot and uncommon life.In the second part, readers will see the realism reflected in this novel through the composing direction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and three aspects that affect Mark Twain’s composition, which includes the influence of his childhood, culture and society progress.The novel is filled with realism as well as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romanticism.It perfectly combines his artistic styles of realism and ideal romanticism.Key words: Mark Twain;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realism;ideal romanticism

1.Introd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illustrates the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Mark Twain uses his humorous writing style to show us a living story of Tom Sawyer and his friends.In the novel, Mark Twain writes something about bourgeoisie’s vulgarity, conservatism and greed, taboos on bourgeois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religion.And he also describes Tom and his friends’ pursuit of adventurous, romantic and happy life.The novel is filled with true life of realism as well as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romanticism.Realist authors opted for depictions of everyday and banal activities and experiences, instead of a romanticized or similarly stylized presentation.Romanticism found recurrent themes in the evocation or criticism of the past, the cult of “sensibility” with its emphasis on women and children, the heroic isolation of the artist or narrator, and respect for a new, wilder, untrammeled and “pure” nature.Romanticism also helps in the emergence of new ideas and in the process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positive voices that were beneficial for the marginalized sections of the society.In this novel, Mark Twain shows us the realism by illustrating the life people live in the small town, and satires bourgeoisie’s vulgarity and greed, the hypocrisy of the children’s education, the morality, and the religion.On the other hand, Mark Twain also states something about Tom and his fellows pursuing the legendary, adventurous, romantic, and happy life, to express the beautiful hope to life and dream.Howeve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Mark Twain combines the realism and romanticism together,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total

composition style of the book.2.The romanticism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1.Outgo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ure lov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ovel, Tom is a mischievous child.When Tom’s adventures goes on, however, critical moments show Tom moving away from his childhood concerns and behaving just like a matured adult, making responsible decisions.Fro example, Tom’s testimony at Muff Potter’s trial, he prevents Becky from punishment, and his calm navigation out of the cave.By the end of the novel, Tom is persuading Huck into staying at the Widow Douglas’s, urging his friend to accept tight collars, Sunday school, and good table manners.He is a disobedient character breaking the adult order, but a defender of respect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In the end, growing up for Tom means stepping into the social custom and sacrificing the freedoms of childhood.Yet Tom’s development isn’t totally coherent.The novel jumps back and forth among several narrative lines: Tom’s general misbehaviors, which climaxes in the Jackson’s island adventure;his courtship of Becky, which culminates in his acceptance of blame of the book that she rips;and his struggle with Injun Joe, which ends with Tom and Huck’s discovery of treasure.Because of the picaresque, or episodic, nature of the plot, Tom’s character can be seen in consistent, as it varies depending upon his situation.Tom is a paradoxical figure in some respects, for example, he isn’t in the determinate age.Sometimes Tom shows the naïve of a smaller child, with his interests in make-believe and superstitions.On the other hand, Tom’s romantic interests in Becky and his fascination with Huck’s smoking and drinking, which seems more like the concerns of an adult

Whether or not a single course of development characterizes Tom’s adventures, a single character trait---Tom’s unflagging energy and thirst for adventure---propel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Disobedient though he may be, Tom ends up as St.Petersburg’s hero.2.Vivid language and sophisticated mind

As a writer, Twain starts with humorous style.While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retains some of the fragmented, episodic qualities of Twain’s earlier working, the novel represents, in general, a significant literary departure for Twain.He tones down the large-scale social satire that characterized many of his early works, choosing instead to depict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a single, central character.Mark Twain uses a happy style to describe the naïve words and mind of young Tom, build an imaginary, brave, free and happy boy.Mark Twain based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largely on his personal memories of growing up in Hannibal.In the novel, nearly every figure in the novel comes from the young Twain’s village experience.In the book, Twain uses a humorous writing displaying

the innocent behaviors and words, manners and mind of young Tom, shapes a brave, imaginative, free and happy boy to readers.He cheats the tickets from his fellows just like an experienced businessman;he tries his best to get the admiration of Becky, and so forth.The author compares the innocence and freedom of the child to the vulgarity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citizens, sharply expresses the boring and oppression of that time, satires the bourgeoisie’s greed and vacuity, exposes the stagnancy and backward of the American urban life.3.Interesting plot and uncommon life

Tom Sawyer, a plain American boy, lives with his younger brother Sid and Aunt Polly in St.Petersburg, a little town on the bank of the Mississippi River.Tom is not a obedient, demure, and sneaky boy.He dissatisfied with his school and the monotony of the little town.He is always on the alert to do some mischief.At school he disobeys the cruel and unjust teacher and busies himself with outside matters at the lessons.Tom’s best friend is Huck Finn, a boy cherished by his drunkard father, and looked upon as an outcast in the town.But Tom is not only engaged in mischief and tomfooleries.He has read many books and wants to make his life just as bright as it is depicted in the stories.He devises games in which the boys play the role of brave outlaws and warlike Red Indians who are the terror of the rich and the oppressors.One night, while testing their pluck in a grave-yard, the boys in voluntaries witness the murder of Dr.Robinson.An innocent man is charged with the crime.But on the day of trail Tom fearlessly exposes the criminal the Indian Joe who escape through an open window of the court-room.Fearing revenge and pursuit, the boys go through a lot of scares, but are lucky in all their enterprises.They sally out several times at night to dig for hidden treasures near a dilapidated house three miles from town.There they almost fall into the hand of the murderer who accidentally finds a box filled with gold coins.Shortly after the incident Tom goes to a picnic with a party of schoolmates.Exploring a cave, he gets lost with Becky.Tom behaves like a brave boy, clams Becky’s fears and finds the way out of the cave.In a few days’ time Tom and Huck return to the cave.They find the dead body of their pursuer, the Indian Joe, and the hidden treasures.Although the boys become rich, they still possessed with the idea of piracy.3.The realism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1.The composing direction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Mark Twain has plenty of social experiences, in the process of embracing the society, he is good at looking into people’s mind and thoughts, observing the society, and tasting his own life.In his composition, he is asked by himself to write with the tendency of realism, describe the real life and reality.He is a realist author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composition.While writing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Mark Twain integrates his own childhood experiences, merges his observation about the

world, attitude, cognition, ideality into the novel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And Twain satires the social superstition and school rules, criticizes the bourgeoisie children’s education, mocks the vulgarity, greed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citizens, expresses the yearning for the happy, free, beautiful life of the common people in 1930s and 1940s.2.Two aspects which influence Mark Twain’s composition

2.1.The influence of his childhood

Mark Twain has a special childhood, which makes him step into the real life so early.Mark Twain was born on November 30, 1835,in Florida, Missouri in the United States.He is the sixth of seven children of his father, a country merchant John Marshall Clemens and mother Jane Lampton Clemens and only three of his siblings could survive into their adulthood.At age four, Mark along with his family, moves to a port town Hannibal, situated on the bank of world’s second largest river Mississippi.He spends his boyhood in nearby Hannibal, observing its busy life, fascinated by its romance, but chilled by the violence and bloodshed it bred.Twain is eleven years old when his lawyer father died.In order to help the family earn money, the young Twain begins working as a store clerk and a delivery boy.He also begins working as an apprentice working to learn a trade, then a compositor, a person who sets type, with local printers, contributing occasional small pieces to local newspapers.In 1853 Twain begins wandering as a journeyman printer to St.Louis, Missouri;Chicago, Illinois;New York, New York;and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settling briefly with his brother, Orion, in Iowa before setting out at twenty-two years old to make his fortune, he hopes, beside the lush banks of the Amazon River in South America.Instead, traveling down the Mississippi River, he becomes a steamboat river pilot until the outbreak of the Civil War, when Northern forces clashed with those of the South over slavery and secession.As a child, Mark Twain receives no formal schooling, but a keen learner, he widens his circle of knowledge by finding information in public libraries.It is his traveling to New Orleans in 1857, that he grew immensely fascinated with the steamboats and became an apprentice cub river pilot, earning his license in 1858.While working as a successful river pilot, he develops a huge attachment for the river, which would become a subject of his books in later life.He losses his brother named Henry in 1858 who is also working with him on the boat.2.2.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In his childhood, Mark Twain is attracted by the humorous writing stories written by the commons.Mark Twain gets the fanny story from his mother, father, brothers his schoolmates, even the story teller meet on the street by accident.In his teen age,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country there are lots of famous humorous writers,Mark Twain learns so many skills to write humorous stories.Mark Twain has read many books, which makes his full of knowledge, and he is interested in the realism works.He learns along with his life and reads lots of jokes and jestings, in the area of culture, he is a diligent student.Because of reading so many books and learning other scholars’ knowledge, he eventually builds Tom Sawyer, the typical image in the typical environment.2.3.The influence of society progress

Mark Twain experiences the revolution, which make him have the faith to face any difficulties.And he experi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US.In his childhood, his family moves from the east of America to the west.He goes through his memorable childhood in Hannibal, and his teen life on the broad Mississippi river, and developing California.Based on his experiences, he could write a book named The Adventures of Mark Twain.The young Twain in his autobiography we see is the counterpart of Tom Sawyer in his book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who is innocent, naughty, pursuing freedom and justice.Or we can say that we can find Twain’s shadow in his childhood from Tom Sawyer, and the steadfast, just, adventurous, affirmative, and imaginative colonized spirit is combined with the social, economical life and the special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Twain is a common person, and observes the beautiful hope of the common people with his alert perception, lively and truly shows us the spirit of that time by describing the behaviors and words.4.Conclusion:

Mark Twain’s masterpiece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is traditionally regarded as a great work to criticize the stale social conventions.However, readers are liable to neglect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social conventions.A deep analysis shows that they can be a criterion to establish and distinguish identitie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the social acceptance and an importance means to retain and arouse desires.And Mark Twain uses his own writing style to show us an interested and surprised child world.Everyone has an amazing childhood, and Mark Twain gives us a fantasy story with a child’s sight.In this book, we can see the innocence of the children.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Mark Twain sharply satirizes urban petty bourgeoisie’s vulgarity, conservatism and greed, taboos on bourgeois children’s education, hypocrisy of bourgeois ethics and religion.And he also describes Tom and his fellows’ pursuit of legendary, adventurous, romantic and happy life.The novel is filled with true portrayal of realism as well as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romanticism.It perfectly combines his artistic styles of realism and ideal romanticism.Works Cited

1.: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吴伟仁.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3.Wilfred Jackson.Beijing: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4

4.张汉熙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9

5.杨蕴玉.《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江苏: 南通师专英语系,1997

6.杨蕴玉..江苏: 南通师专英语系,2003

7.林琴琼..福州: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2009

8.杨蕴玉.江苏: 南通师专英语系,1997

9.潘加卓..江苏:江苏省灌云县实验中学, 2009

10.杨建.浪漫与现实 交相生辉——解读马克·吐温的两部少年历险记.重庆: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2010

篇6: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填空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他是()国人。2.汤姆·索亚住在()的家里,家里还有()。

3.汤姆背不出《圣经》,但他却想出一个办法从校长那里得到了一本《圣经》,他的办法是()

4.暑假里,汤姆希望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气,加入了小镇上()这个组织,并得到一条绶带,但汤姆后来退出了.5.印江·乔埃要报复(),被汤姆和哈克发现跟踪,他赶紧报告威尔士,威尔士带两个儿子持枪抓捕,但印江·乔埃逃跑了。6.在鬼屋里,印第安人乔听到楼上有人,但因为()塌了,没能上楼。7.小说中的汤姆·索亚是个有(),有(),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

8.汤姆和哈克去一个鬼屋“寻找海盗埋藏的财宝”的时候,发现乔装的印第安人乔和一个同伙在鬼屋中找到了一部分财宝,并且偷听到有一个“二号”----指()9.“主日学校” 又叫(“ ”)。

10.()和哈克发现了伊江埋的一箱金子,两人平分,都成了富翁。

11.汤姆.索亚的姨妈罚汤姆干一件事,汤姆却把这件事当作快乐游戏吸引小朋友为他完成,并交换得到了小朋友的礼物,还从中发现了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法则.这件事指的是()。12.汤姆想当海盗,他和哈克贝利·费恩、乔·哈帕一起乘木筏来到密西西比河上的杰克逊岛,玩了一星期后,他们又在镇上的人以为他们(),并为他们举行()的时候出现在全镇人的面前。

二、选择

1.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他()。A.足智多谋,没有同情心。B.对现实环境持赞同态度。

C.一心要冲出桎梏,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2.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A.顽童,调皮捣蛋。B.足智多谋的人。C.有理想有抱负的形象。

3.汤姆和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去盗尸三个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把大夫杀了。A.印第安人乔 B.哈克 C.酒鬼波特 D.罗宾逊

4.《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是()所有作品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作品之一。A.莫泊桑 B.马克?吐温 C.哈克贝恩

5.小说情节紧凑,而且含义深刻。小说通过汤姆生活中一系列情节,批判了资产阶级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你赞同这种观点吗?()A.赞同 B.不赞同 C.无法判断

6.一天,汤姆见到了可爱的姑娘蓓姬?撒切尔,她是()的女儿。汤姆一见到她就对她展开了攻势。

A.撒切尔市长 B.撒切尔法官 C.撒切尔律师

7.“夏日温和的气息安逸的静谧花朵的芬芳蜜蜂的低语---这一切都让人昏昏欲睡,她手中编织着,不由打起了盹,因为她除了一只猫没有别的伴侣,这猫也在她的腿上睡着了。”这段景物描写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A.突出了农庄的静谧、人们的激动。B.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8.“太阳在平静的世界上升起,照耀在这个宁静的村庄上,像是在祝福它。这段话渲染了一种()的氛围,为下文写颁奖提供了特定的环境。A.轻松、愉悦 B.凄凉、冷寂 C.平淡、肃穆

9.“哎呀,没想到!竟然变了个人似的。汤姆,只要你专心,还是能成大器的。”“可我不能不说,你就是难得专心。好啦,去玩吧不过,要早点回来,要不然,我非狠狠揍你不可。”写出波莉()的个性。

A.富有爱心、精明 B.富有责任心、凶狠

10.“他从地上拣了根草,扬起脑袋,把草杆支在鼻子上,脑袋上来回移动,设法不让草倒下。”这段文字主要采用()描写,突出了汤姆机灵、聪明、好表现、用心良苦的性格特征。A.动作 B.细节 C.侧面

11.对小说主题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对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和批判 B.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遵规守纪的心灵。

12、汤姆?索亚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起接受姨妈波莉的监护。

A.哈克

B.乔哈泼

C.希德

三、判断

1.汤姆·索亚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起接受姨妈波莉的监护。()2.汤姆·索亚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让波莉姨妈无可奈何,而他也总受到惩罚, 能想尽办法来躲避。()

3.汤姆终于战胜了恐惧与自私,指出了印第安·乔就是杀人凶手。()

4.印第安·乔死在山洞里了,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5.汤姆和哈克没有发现宝藏,没有成成为大富翁。()6.汤姆和哈克去鬼屋寻宝。()。

7..当汤姆和蓓姬脱险以后,撒切尔法官说他已经把山洞口封住了,并上了锁,汤姆失声大叫,因为印地安乔还在里面。8.《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9.《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真切地反映了儿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小说。马克·吐温写作时取材于自己儿时在故乡——汉尼拔小镇上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人和事。()10.《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特点幽默,诙谐。()11.汤姆和新来的男孩打仗,结果被罚不准吃饭。()12.汤姆用刷墙的办法骗得了同伴很多礼物。()13.狗和甲虫作战,结果狗胜利了。()14.汤姆住在姨妈家里。()

15.汤姆背《圣经》,选择了《登山报讯》这一部分,是因为这部分的内容汤姆很喜欢。()16.印江想杀死医生,是因为他曾经到医生家要吃的,被医生赶了出来。()17.哈克和汤姆刚发现凶杀案,就决定出庭作证。()18.哈克和汤姆听到狗叫,就认为要死了。

19.汤姆的良心受到谴责,是因为波特被当成了凶手。()20.汤姆把止疼药全喝了。()

四、简答题

1.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你是否欣赏他言谈举止?为什么?

上一篇: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作文500字下一篇:2018年施工员辞职报告